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范文

时间:2023-04-04 01:4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篇1

(一)缺乏持续有效筹资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强调“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但实际运行中由于种种原因,筹资难度相当大,特别是一些贫困镇区,农民支付能力不高,筹资能力明显不足。镇村干部和乡村医生筹集个人负担的部分成本较大,效率较低,甚至出现了个别村干部、卫生室人员垫付农民个人负担资金的现象。

(二)重复参合参保现象突出。

究其原因,一是制度设计因素,比如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允许在城镇就读的学生和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这部分人员有的已参加了新农合,造成重复参合参保。二是信息不能共享,由于现行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别由两个不同的机构承办,两种基金的筹资时间不一致,新农合信息平台与医疗保险信息平台没有实现对接,对参保人员信息核实的难度较大,造成重复参合参保现象的发生。

(三)基本药物品种价格不够合理。

一是基本药物目录过窄,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基本药物数599种,远远低于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894种。目前,群众较常用的品牌药、小儿适宜剂型药品、眼科等小科用药药物品种缺失。而且常用品种配送不及时,有时不定期缺货,有的甚至长期缺货,如三七片、丹参片、甘草片等,加之少部分慢性病人常用药品以及群众已经接受并且习惯了的常用药品不在目录之内。二是部分药品价格不尽合理,部分基本药物中标价不仅高于制度实施前自主采购价,甚至还高于制度实施前的药品零售价。

(四)基层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

部分乡镇卫生院执业水平低,服务不规范,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问题较突出。据了解,医改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60%以上用于县级以上医院报销,40%以下用于乡镇卫生院报销,这与医改的目标“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背道而驰。况且乡村医生素质参差不齐,少数村级卫生室执行基本药物价格和诊疗服务标准不到位,有的没有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报销相关费用。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县级统筹,资金在县级完全做到了封闭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但是在资金使用的终端,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情况屡禁不止,尤其是一些乡镇卫生院,医患联手造假开处方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资金监管存在漏洞。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

(一)强化制度宣传,优化医疗服务。

要对村组干部进行专业的系统化培训,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权利、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通过现身说法,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要按期公布住院补偿报账费用,增加透明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变服务态度,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二)整合医疗制度,避免重复参保。

按照国家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制度之间的平稳有序衔接工作,将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一合并实施,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机构合并归一个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利于降低管理成本,防止财政资金的重复投入。

(三)加强药品管理,降低药品成本。

建议在符合国家医改政策的前提下,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或增补药物目录品种,特别是儿童、老人、妇女等重点人群常见病防治药品,以满足群众合理的基本用药需求。继续推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采取药品集中采购、公开询价、竞标和区域配送等办法,减少购销环节,降低药品购销成本。同时,组织药监部门加大对农村药品市场的整治力度,严格农村药品批零企业的经营准入,打击非法经营,净化农村医药市场。

(四)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定点机构监管。

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坚持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诊疗程序和用药行为,控制目录外用药,对药效相同或相近而不同药名的药品,医疗机构必须采用目录内用药。要加大对“滥用药”、“滥检查”、“滥用高值耗材”、“炒卖病人”、“滥收住院病人”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病区执业医师的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严重违反规定的,要取消定点资格。

(五)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因素,重新调整镇卫生院的数量、规模和分布。各级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基层镇医疗机构的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备所需人员和设备,积极发展村级卫生室,提供初级诊疗服务。要鼓励县、乡、村卫生机构间的纵向合作,使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向镇延伸,镇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服务向村延伸。要开展乡村医疗队伍全科医生培训工作,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人员素质,转变服务观念,提高管理水平,为农民看病就医提供价廉、质优、便捷、高效的服务。

(六)加强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有效。

篇2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和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事关农民群众健康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将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继续摆上重要工作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和工作推进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列入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范围,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努力推动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加大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筹资机制

(一)坚持多方筹资、合理负担、稳定增长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民个人出资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含失地农民)个人缴费水平。2008年全市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2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不低于62元,农民个人承担不超过40元),以后按每年20%以上的比例递增(各级财政补助比例不低于50%),努力保持我市人均筹资在全省的中等以上水平。

(二)各级政府要将本级财政承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帐户。农民个人出资委托乡镇、村统一收缴的,要按财务规定及时足额上缴经办机构存入专户。合作医疗基金和利息必须全部用于参合农民的医疗补助。积极倡导和逐步推行农民凭卡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主动缴费。

(三)农村五保户、低保家庭和特困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其合作医疗个人出资部分仍由县区财政统筹解决。对困难群众各地应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没有遗漏。继续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捐资,支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完善方案,稳步扩大受益面,逐步提高补偿率

(一)各县区要全面推行“乡镇小额报销、县区大病统筹、困难群众大病补助”三条医疗保障线,合理分配资金使用比例和额度。2008年全市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2元后,两区按乡镇小额报销35元、县区大病统筹60元、困难群众大病补助7元安排,三县参照以上标准,自行确定。2009年起,乡镇小额报销、县区大病统筹和困难群众大病补助原则上按筹资总额40%、50%和10%的比例安排。

(二)着力提高合作医疗受益率和补偿率。各县区要科学测算乡镇小额报销比例,既要积极扩大参合农民受益率,又要努力实现以乡镇为单位的收支平衡。切实降低县区大病统筹的起报线,有条件的县区实行零起报,提高封顶线;科学制定分段报销方案,补偿比例的设置要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引导农民和医疗机构避免“小病大看”。逐步扩大困难群众大病补助范围,积极探索特殊病种(癌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器官移植等)优惠报销和补助办法。合作医疗基金年结余率应严格控制在10%以内,防止过多结余。

(三)合作医疗补偿方案在大稳定的前提下,可以视情调整和完善。方案的调整应从新的年度开始,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县区的工作指导,做到统筹兼顾,防止相邻县区补偿方案差异过大。

四、强化监管,控制费用支出,确保资金安全

(一)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全面实行“报销款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管理部门审核后拨付”的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和推行“总量控制、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次均费用限额”等费用控制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把医疗费用上涨幅度、医疗服务质量以及合作医疗制度执行情况等纳入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定点资格和费用拨付挂钩。

(二)加强合作医疗费用支出的分析和监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合作医疗费用支出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各类医疗机构费用变化情况,提高监管能力。县及县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的年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长幅度应低于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目录外的自费医药费用占总医药费用的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15%。确因疾病需要使用自费药品、进行自费检查的,事先须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防止定点医院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违规施治和滥开报销凭据,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

(三)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参合农民在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报销比例应高于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积极试行农村“社区首诊制”,引导参合农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大力推进“中医药进社区”活动,各地要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并适当提高中药和中成药的报销比例。

(四)大力推行常用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各地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行农村常用药品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进一步规范进药渠道,降低药品价格。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规定,进一步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五)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要切实加强对合作医疗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各级卫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各地要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合作医疗报销、补助公示制度,积极创新监督管理机制和办法,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五、优化服务,切实加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建设

(一)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人员配备标准,抓紧落实县区合管办全额事业编制经办人员,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结合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配齐配好基层报销窗口服务人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不断提升经办人员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加快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到今年底,各县区要全面完成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应全部实行联网,实现当场即时报销,方便农民群众。积极推行合作医疗监管信息网上传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三)进一步重视合作医疗资料台帐的积累、整理和归档,建立健全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

六、完善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农民健康体检

篇3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度的医疗和卫生保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义县是从2005年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的,在试点工作中表现优良,主要表现在:

(一)参合率稳步提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义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参合人口不断增加,参合率逐年提高。实际参合人口数由启动初期的255872人,增加到2010年的300838人。参合率由启动初期的69.228%提高到2010年的81.39%,其中,常住人口和贫困人口参合率达到100%。各级财政补贴逐年增高,随着筹资标准的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从2007年的27.89%提高到2010年的60.47%。

(二)受益面逐年扩大,参合农民得到实惠

2010年全县筹集新农合资金4512.57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316.45万元,市级财政补助512万元,县级配套782.18万元,农民自筹资金902.51万元。 2010年新农合基金支出总额为2728.4万元,在基金比例调整的第一年,保证了新农合资金的平稳、安全运转,为下一年度基金安全运转打下良好基础。广大农村群众“大病拖、小病扛”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就医后能及时得到医药费用补偿,有效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三)管理逐步步入规范,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在组织机构建设上,全县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县、乡、村三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领导体系和监督体系。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上,通过不断规范筹资程序、严格资金管理,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合作医疗筹资机制。在卫生服务监管上,逐步形成了卫生部门主管与多部门监督、群众反映与主动调查、现场明补与按期公示相结合的服务监管机制。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事实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收到了参合农民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政府工作得民心的“三赢”效果,同时也应该看到,新农合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社会满意度低。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二是宣传不够到位。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使一些农民产生错觉。

三是程序过于繁琐。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程序也很繁琐。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从而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对策研究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关系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件为民、便民、利民的大事,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良好载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推进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合作医疗工作真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协调配合。卫生部门是主要职能部门,要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民政、财政、广电、农业、审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积极参与、支持新农合工作,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强化宣传动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和宣传措施,认真执行好相关制度,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二)完善方案,强化监管,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合理正确使用

一是强化资金筹措,确保按时完成筹资任务。要规范筹资程序、严肃筹资纪律。禁止为片面追求农民参合率,强迫农民缴费,强迫乡镇卫生院、村干部代缴,或其他错误行为和作法。

二是完善补偿方案,确保农民真正从中受益。要继续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障适度”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调整后的报销补偿方案,坚决防止合作医疗基金透支现象发生。严格执行门诊费用“一卡通”,参合农民在户口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就诊时,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门诊补偿费用,卫生院每月统计、汇总上报一次,县合管办审核无误后将门诊补偿费用及时拨付各卫生院。三是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农合资金专款专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严格执行收支分离,管用分离,合作医疗基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任何单位和各人不得挤占挪用或截留。

(三)完善功能,优化服务,切实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篇4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合作医疗制度成为一项重要的卫生体制改革措施不断深入,医疗档案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提升,也暴露出不少工作中的问题。

1.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档案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但是这些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问题。比如在档案收集制度上,缺少对于完整性的约束,很容易出现遗失记录或信息丢失的问题,这对于档案管理来说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2.信息化水平较低。

新型合作医疗档案不论是从数量还是种类上都有所增加,难免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困难。为了更好的管理大量的档案,记录载体和管理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并不理想,管理软件的使用程度比较低,还是处于手工管理的阶段,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普遍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由于发展程度不高,在人员任用上还是以兼职为主,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同时,在岗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缺少专门的档案管理技术,在工作中缺少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性较低,工作状态缺乏积极性。除此之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软件的操作上比较欠缺,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

二、如何做好新型农作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投资建设也进入重要阶段,新农村建设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设非常重要。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亟待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更新相关工作理念,不断完善优化管理制度和工作章程,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全面落实建设工作。

1.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章程。

首先要充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管理制度入手实现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根据《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在档案管理几个重要的工作环节,从收集、归档、保密等几个方面进行强化,制定全面而实际的管理制度。其次档案管理工作还可以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引用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按照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逐渐实现自动化管理,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制定明确的档案分类标准,利用归档技术进行高效的档案管理,完善整个档案管理的工作机制,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未来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应用层次非常广泛,以高效安全的特点,作为现代化管理技术的主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档案管理,也应当顺应时展的要求,档案载体和管理手段都作出一定的改变,从纸质存储介质转变为磁盘和光盘存储,提高档案存储的可靠性,减少档案存储的消耗。同时利用扫描技术和索引技术,将大量纸质文档进行信息化储存,既能保证档案的直观性,也更便于档案管理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部分档案取用和修改的效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种类很多,档案载体也体现出很强的多元性,档案采集和归档也适当的采取新的途径。网络传输技术能够涵盖医疗机构的各个部门,档案管理工作也可以借助网络化途径优化收集和归档工作。除此之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要提高相关的服务工作,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建设,只需要通过网络访问就可以在授权的情况下取用相关的档案,大大提高了档案取用的效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通过管理软件的辅助工作,减少手工操作,档案管理工作也更加可靠,更加高效,所以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的质量,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档案管理的难度越来越高,很多管理人员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且随着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深化,更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首先要组织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管理团队,通过聘用制选择具有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上岗,另外还要对在岗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从职业素质、管理技能和信息化操作水平等方面进行提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其次就是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性,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三、结语

篇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制度创新,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制约因素多。长沙县2003年8月1日正式启动合作医疗试点,运行一年多来,由于政策兑现,诚信有序,农民亲身体验制度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农村医疗制度有待改革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结束以后,农民的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己来解决,遇上重大疾病,整个家庭往往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治病的成本也相应增加,加之中国目前医疗保障的受益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而农村医疗保障不健全,农民经济收入低,发达的医疗技术和环境条件,在大幅度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保障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民就医的高门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现行医疗模式的不足,加大了贫困农民的经济负担,成为农民就医难的症结之一。

长沙县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已连续四届列入全国百强。全县卫生事业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但从整体上说,长沙县农村卫生工作依然相当薄弱,投入不足,医疗设备落后,技术人才匮乏,广大农民的基本卫生需求得不到满足,因缺钱“医院难进,有病难医,药费难付”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农民自身缺乏抵御大病风险能力的情况下,尝试通过“政府资助、集体扶助、农民补助”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辅之以大病救助制度和困难补助制度,对于化解农民弱势群体,尤其是贫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和实现全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良好

长沙县是湖南省首批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的5个试点县之一。自启动以来,运行良好。2003年是长沙县农村合作医疗第一运行年度,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44.7万人,占全县农民总数的67.1%,其中包括下岗职工1310人,非农人口1696人。到第一运行年度末,全县兑付门诊补偿9.5万人次,补偿农民372.9万元;兑付住院补偿1.3万人次,补偿农民869.4万元。由于第一运行年度运行良好、兑付到位,第二运行年度(2004年8月1日起)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热情高涨,全县参与农民达59.9万人,占全县农民总数的90.09%,比第一运行年度上升了23个百分点。第二运行年度人平收取统筹基金10元,加上中央、省、市、县配套基金人平31元,全县用于大病统筹基金为1856万元,月平可支配155万元。根据第二运行年度开始的8至9月共支付统筹基金190万元的标准推算,加上第一运行年度结余的382万元,第二运行年度基金预险能力明显增强。

成功运行取决四个机制

长沙县成功运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取决于四个机制的保障:

多方位的资金筹措机制和严格的基金管理机制。国家、省、市作出了专项资金安排,但要达到一定的保障水平,还需要县财政作出配套安排和农民参与自助。县级财政第一年度配套基金和运行工作经费480万元,第二年度预算安排基金和专项运行经费500万元,第三运行年度起县财政将逐步增加投入。

科学而又符合民意的兑付机制。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转,第一运行年度,制订了合理的合作医疗补偿方案,对合作医疗参与人的住院费用实行一人一年累计补助上限1万元的规定;500元以下的补助比例为10%,由就诊医院“即生即补”;500元以上的起补线为25%,并分段提高到55%。为简化程序,全县统一规定每周星期三在乡镇经办机构通过电脑程序统一兑付,一人只需10分钟就能领取补偿基金。制度运行一年后,部分群众反映新型合作医疗受益面比较小,据此,长沙县适度调整补偿比例,调整补助标准和补偿面。在原基础上提高县属和乡镇医院的5%补偿比例,申请起补“门槛线”由上年500元向下调整为300元,取消小病住院500元以下由医院补偿的规定,统一由乡镇医管办审核兑付。降低县外定点医院5%的补偿比例,引导农民就近治疗,减轻医药和旅途费用负担。同时,建立重症疾病门诊补偿制度,在统筹总额中提取12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实行“定病种、定疾病程度、定起补标准、定补偿封顶线、定补偿总额”的“五定”原则,补偿政策向贫困乡镇和补偿比例偏低的乡镇适度倾斜。为方便群众,还增加补偿兑付的时间,随时兑付。

以人为本的重点倾斜机制。为扩大农民受益面,使全县农民都能享受新型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使制度更具人性化和群众基础,扶持弱势群体,长沙县还制定和推行了以下优惠扶持政策。一是对全县五保户、发证残疾人、特困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乡镇和县财政解决。二是对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的下岗职工,其上级资助部分全部由县财政解决。三是允许新生儿、复退军人、婚嫁人员在年度中参加合作医疗。四是对参加合作医疗分娩的顺产产妇,实行定额补助。五是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外出打工人员,如在异地就诊,可持有效凭证按定点医院标准补助。

篇6

——编 者

问: 为什么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答: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牧民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又使农牧民能够享有最基本医疗保障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首先是个人得益,同时还能帮助他人,农牧民只有参加新农合才能享受政府的医疗补助,是一件利己利民的好事。外出务工人员更应该参加新农合,出门在外一旦生病,不可能及时回家治疗,在外治疗费用又大,参加新农合可以得到政府的医药费用补偿,减轻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问: 如何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手续?

答: 凡户口在本辖区内的农牧民,以户为单位,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到政府指定收费点,每人每年缴纳个人参合资金20元即可参加下一年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缴费截止后,家庭新增成员缴费参加新农合的纳入下一年度参合人员。由于合作医疗具有互助共济性质,所以必须以户为单位参加。

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是多少?

答: 目前,政府对新农合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0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到年底有望达到75%,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

问: 参合农牧民在门诊看病如何补偿?

答:农牧民自由选择到任何定点村卫生站、乡镇卫生院或旗县级医疗单位门诊就诊报账。门诊不限制任何药品种类和化验检查等服务项目,以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补偿。家庭内参合人员门诊费用可相互使用,当年有效,未用完的不结转下一年。

问: 参合农牧民住院如何补偿?

答: 按照自治区卫生厅的规定,原则上参合农牧民在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出院时必须实行即时结报。未经患者户籍所在地新农合经办机构出具转院证明的不实行即时结报,但在呼和浩特市长期居住,有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居住证明,或因急诊入院治疗的参合农牧民可不办理转院证明,出院时医疗机构应即时结报。凡未办理转院手续,且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合农牧民在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住院期间医药费用全部由个人支付,出院后持相关材料到参合所在地合管办办理报销手续。报销比例应执行当地政策。

问:为什么参加新农合不是所有医药费用都能报销?

答: 新农合是为了满足基本医疗需要,有低水平、广覆盖、以大病统筹为主的特点,所以按比例销报。有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自费药品不能报销,是为了避免“小病大养”,限制医院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降低参合农牧民的住院总费用,从而保护大多数参合农牧民的利益。

问: 重病患者参合后有哪些优惠政策?

答: 一是慢性病补偿有保证,慢性病基本都涵盖了重病。二是住院补偿比门诊高很多,方案设计对重病有利。三是参加新农合后城乡医疗救助对象还能享受民政部门的特殊救助政策。目前,医疗救助已取消起付线,今年起还将逐步提高封顶线。

问:外出参合人员在旗县外门诊医药费能报销吗?应选择哪些医院?有哪些补偿程序?

答:参合人员在旗县外门诊医药费用不纳入报销范围,只对住院治疗进行补偿。外出参合人员在旗县外患病需住院者,可在当地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参合农牧民在旗县外务工(包括随父、母等直系亲属外出的未成年人)、经商、读书、探亲期间,因患疾病确实需要在旗县外住院治疗的,住院期间必须向户籍所在地乡镇合管办报告,乡镇合管办核实备案并及时向旗县合管办报告。费用由自己垫支,出院(死亡)后由参合农牧民本人或者近亲属在当年内(12月31日以前)直接到户籍所在地乡镇合管办申请医药费用补偿。领取补偿金时必须带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其住院补偿标准与当地旗县同级别医疗机构补偿标准一致。

申请医药费用补偿要提供务工单位或经商地管理部门或就读学校的证明原件;合作医疗证原件;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住院医药费用收据原件;住院医药费用总清单原件;加盖医院公章的出院记录原件。

问: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参合孕妇如何得到补偿?

答: 参合人员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有生育服务证的,在各定点医疗机构享受规定项目的免费产前检查,住院正常分娩的每人在400元以下的按实际发生额补偿,超过400元的最高补偿400元。

问: 怎样办理慢性病补偿?

答:慢性病补偿是在门诊补偿基础上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又一举措。慢性病患者需到旗县合管办凭手续到旗县医院、中医院办理《慢性病门诊药品费用补偿卡》,按照就近原则到定点医疗机构治疗,补偿标准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及新农合基金情况而定。

问:参合农牧民又参加商业保险如何补偿?

篇7

(一)新农合医疗总费用增长过快

从近七年呼伦贝尔市新农合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参合农牧民不能理性利用定点医疗机构有效提供服务,过度追求医疗服务质量,定点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开大处方、滥检查等原因,造成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呼伦贝尔市新农合患者医疗总费用逐年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将增加新农合基金运行的风险系数。

(二)筹资水平增长幅度不能满足农牧民对医疗的服务需求

我国实行的新农合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低水平、广覆盖”。从2006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了投入,但总体水平并不高,2006年呼伦贝尔市新农合市级筹集到的资金为3355.56万元,医疗总费用为5120万元;2014年,筹资总额虽然增加到28727.88万元,但医疗总费用却高达47937.65万元,筹资水平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医疗总费用的增长幅度,各级政府和参合农牧民共同筹集的新农合基金被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所抵消,严重影响了参合农牧民的受益水平。

(三)医疗费用负担增长过快

随着新农合的进一步发展,参合农牧民住院需求在大量释放,患者在各级定点医院住院人数逐年增多,目前仍有上升的趋势。在公立医院财政补偿体制改革路径不明确的情况下,现行财政补偿政策促使公立医院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定点医疗机构利用医疗服务信息的不对称性,出现诱导患者服务需求,过度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的现象。主要是医疗机构过多使用高档检查仪器和设备,开大处方药品,在效益分配机制的诱惑下,临床医生多开检查项目、反复检查及大处方的问题不可避免,不合理检查的直接表现是检查结果阴性率居高不下。另外不合理收费或乱收费、特殊材料费用等也是次均住院费用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抵消了政府每年提高筹资水平增加的资金,次均住院费用越高,住院费用的平均补偿率越低。补偿后农牧民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并没有明显减少,新农合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农牧民,变成了定点医疗机构。

(四)住院基金支出比例上升

住院基金支出是新农合基金支出的重要部分,控制住院基金支出对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对2007-2014年新农合住院基金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呼伦贝尔市新农合近八年住院基金总支出共增长近14倍,平均年递增1.7倍。住院费用的增长造成合作医疗基金的过度支出,不仅增加了农牧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降低了合作医疗基金的社会效益。

二、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一是由于人口控制政策长期效应的显现,老龄人口迅速增长,人口老龄化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老年人口常发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消耗的医疗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重增大。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加上呼伦贝尔市特有的牧区、林区产业结构特点和气候寒冷因素,使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肝炎、肿瘤、精神疾病等发病上升,导致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医疗费用上升。三是由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次性卫生材料的普及,以及其他消费品价格的上扬,拉动医疗费用总量的增长。

(二)主观原因

随着医疗成本的升高和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不完善,医院产生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一是医院从自身生存、发展出发,走入大处方、不合理滥用高档抗生素和贵重药品、大量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外药品、重复检查、不合理使用高新技术设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误区,造成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这种不合理提供医疗服务的现象导致合作医疗基金的低效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医院的入不敷出,促使医院内部层层包干经济指标,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把医院的经济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利益挂钩,在利益的驱动下,医务人员会利用医疗服务信息的不对称性,诱导需求、过度提供医疗服务,从而推动医疗费用大幅度上升。三是由于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错误,重“业务收入”,轻患者治愈水平,出现了分解收费、重复收费、巧立名目乱收费、利用职权开“搭车”药、收药品回扣及串换药品等,造成医疗费用的不正常上升。此外,由于监管稽核不到位,加上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缺失,造成对参合农牧民补偿不合理,损害了新农合基金的公共利益。主要体现在:参合患者住院后医生顺从其不合理需求,如改写病例、虚挂住院病人、造假病历;医务人员不认真检验参合证、随意登记诊治或为冒名就医者提供方便;把《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外的药品、不予报销的医用耗材及治疗项目等纳入补助范围;串换药品报销,把《目录》外的用药在清单中改成可报药品;将不属于新农合补偿范围内的诊治项目通过弄虚作假后报销等等。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取私造假病历、假发票、虚开发票等手段骗取新农合基金。这些问题导致新农合基金的流失,损害了其他参合农牧民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政府监管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控制的原则

(一)新农合政策管理与医疗行为管理相结合

通过贯彻国家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方针政策,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上,重点是监管合作医疗基金的合理使用,确保参合农牧民的合法利益,保障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新农合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从各个环节介入,采取与定点医疗机构签署合同约束的办法,促进定点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为。新农合政策管理与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行政管理相结合是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有效举措。

(二)制度管理、机制激励和法律约束相结合

在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控制中采用制度管理、机制激励和法律约束相结合来统筹实施。在制度管理方面,主要的手段是从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入手,加大基本用药目录、诊疗规范及日常的检查、监督及管理力度;机制激励是引进竞争机制,采取考核择优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允许病人在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中自由选择,形成定点医疗机构之间互相竞争的态势,提高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法律约束是严格依照新农合管理办法的规定,通过合同的方式使医疗服务机构、患者的行为得以规范。

(三)日常信息化管理与现场稽查相结合

建立完善的新农合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新农合医疗服务进行及时的监管。但由于新农合对定点医疗机构有效管理的复杂性,在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现场稽查,对合作医疗服务进行有效监督,确保新农合政策得以全面贯彻落实,合作医疗服务行为不断规范。

(四)专门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新农合经办机构作为新农合的专门管理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作用,但是不能完全代替政府的行政管理。因此卫生、财政、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定期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检查。通过监管,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增强费用控制意识,加强机构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四、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控制的建议

(一)对医疗机构实行严格的定点制度

新农合管理机构要派出专门人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实行资格认定和审查制度。对已经取得服务资格认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如在检查中一经发现违规行为,要坚决取消其定点资格。通过建立健全定点医疗机构进出机制,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合理竞争,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费用水平。

(二)加快支付方式改革

支付方式是指医疗服务的付费方对医疗服务提供方所提供服务进行费用补偿的方式。一方面加快支付方式改革,已经成为目前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做好定点医疗机构引导、监管工作,通过建立医疗机构信用等级制度,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自我约束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第三也可以建立医疗费用监督系统,可以及时查询、了解各定点医疗机构分项医疗费用、药费比例、平均住院日等有关指标,对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通过提醒、警示以及拒付的方式,达到有效控制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的目的。

(三)探索适合地区实际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目前,对医疗机构费用的支付方式正从后付式向预付制、从按服务项目付费向按病种定额支付方式的方向发展。各种支付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没有一种支付方式是完美的。因此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应结合实际综合采取几种不同的基本支付方式,最大可能地消除其负面效应,发挥其优点。目前,各地比较广泛实行的是按服务项目付费,即后付费制度。这种制度难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因此,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综合支付方式,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医疗保险费用。从2014年开始,呼伦贝尔市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平均住院费制度等混合支付方式,次均医疗费用同期相比下降了4%,对控制医疗机构医疗费用,起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四)加强审核监督,对医疗行为实行考评制度

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核监督是控制费用的重要环节。2013年,呼伦贝尔市出台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系统地规范了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参合人员的行为。如对定点医疗机构采取病例医嘱的抽查核对、大额费用重点稽查、网上审核、现场审核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审核力度。同时结合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审核,很好地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有效控制了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五)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制定和修订必须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提高技术劳务价值在医疗服务价格中所占比重,将技术培养费纳入成本核算。要注重提高手术费、诊疗费、护理费、普通挂号费、专家费等能够反映医务人员劳动量和技术水平的医疗服务价格,通过提高医疗技术的劳务价格,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以体现,从而扭转在当前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不合理情况下的医务人员价值观取向。

(六)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合理诊疗

篇8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分析20__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经验,安排部署20__年以筹资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工作,动员全镇各级各有关部门,广泛宣传,扎实工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新农合各项任务的落实。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客观分析20__年工作,切实增强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__年以来,全镇各级各有关部门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对加快推进我镇城乡统筹发展,缓解农民因病返贫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0__年柯街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户6353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人口为26047人,户参合率为97.33%,人口参合率98.39%。 全镇参合农民1—8月共得到新农合基金补偿1122160.8元,补偿人次为41053人,受益率为157.61%(受益人次占参合人口的比例)。

全镇新农合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医疗基金运行基本平稳,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为我镇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总结今年的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狠抓资金筹集,实现了新农合制度的广泛覆盖。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新农合政策宣传,发放到每户农民家庭的新农合宣传资料6600份,各村也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合的有关政策,动员引导农民主动参合。为让农村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和独生子女等特殊人群享受到合作医疗的保障,县级相关部门帮助这些人交纳了资金27000元(共有2700人)。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11个村的参合率都达到了95%以上,全面完成了参合率达98%的预期目标。

二是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确保了基金运行安全。今年,县合管办把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稽查作为新农合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控制门诊、住院医药费用不合理支出,坚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杜绝自立项目收费、分解收费、超标准收费等违规行为发生。加大全体医务人员培训力度, 为参合农民就医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氛围,让广大参合群众真正得到优质、高效、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是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努力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提高经办机构服务管理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把“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作为行为准则,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一政策,严格把关,当场兑现医疗补偿费用。

总之,一年来,全镇各级各部门围绕农民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工作目标,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镇各定点医疗机构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努力适应农村合作医疗的新机制、高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立足长远,让利于民,在服务中求效益、谋发展。可以说,我镇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得民心,顺民意,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同时,我镇新农合工作也得到了省、市、县相关领导及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客观总结一年来我镇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是个别村组宣传发动不够到位,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农民群众对新农合政策和规定了解较少,参合率较低。二是一些地方的工作不够细致,证件填写不规范,出现合作医疗证与身份证或者户口簿不一致的问题,给农民补偿工作带来不便。三是部分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不规范。四是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乡村医生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尚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就医需求。这些问题的出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扎实做好20__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工作

20__年是我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第三年,是这项制度真正取信于民,并长期坚持下去的关键一年。按照省、市、县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医疗机构有发展”为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完善政策,不断提高农民参合率;进一步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创优服务,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确保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做好农民个人资金的收缴工作,努力扩大新农合制度的覆盖面。现在离11月10日还有一月左右的时间,收缴农民个人参合资金是当务之急,县委、政府研究决定今年新农合的参合率定为98%,筹资工作的截止日期定为11月10日。10日前各乡镇收缴的参合基金要全部上缴财政专户,要完成参合农民的资金收缴、开具云南省社会保险缴款收据、医疗证审验、参合信息填写修订等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措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来抓,各村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迅速行动起来,扎实组织好筹资工作,确保任务目标的完成。收缴个人参合资金时间紧、任务重,大家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二要加强宣传引导。农民的拥护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基础,宣传教育必须贯穿于新农合工作的全过程。各村、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采取进村入户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要重点宣传新农合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积极宣传参合农民受益的典型事例,我们每个村都有受益的农民,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宣传,要使农民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和疑虑,调动农民参合的积极性。要建立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强化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

。三要严格把握政策。要将行政推动与群众自觉自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广泛宣传、深入动员的基础上,一边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思想工作,一边组织资金收缴,引导群众自愿参合、主动缴费。四要继续实行医疗救助制度。民政、残联、计生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筹措资金,资助农村贫困人口、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人群和农村独生子女参合。五要认真做好参合农民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准确的数据信息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二)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质、高效、便捷、安全、价格公道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仅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切实从制度上规范医务人员使用药品的行为,严格控制药品的使用范围,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通过规范医疗行为、控制目录外用药,逐步降低医疗费用,切实让农民群众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得到好处。目前我镇卫生院和卫生室改造已经完成,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医疗技术为参合农民服务,提高诊疗设备的利用率,引导参合农民就近就医。要探索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适应农村合作医疗的新机制,(文秘站:)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和三级诊疗制度,使农民群众方便就医。要继续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强各种诊疗设备等硬件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住院条件,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素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使农民群众安全就医。

篇9

一、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周密部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势利导,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解决农区缺医少药和看病难的问题;积极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改善服务,提高质量,确保农民受益。

(二)任务和目标

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应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医疗服务供需状况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措施、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和监管方式,为在我区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要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济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遵循“自愿、互助、公开、服务”的原则。要由政府负责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管机构,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要建立医疗救助制度,通过民政和扶贫、计生部门资助贫困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并解决因病致贫的再补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精心组织,精心运作,注重工作质量,务求扎实推进。

三、主要容

(一)组织管理

1、领导机构。区人民政府及镇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各行政村要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小组。

2、办事机构。镇政府必须设立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负责办理合作医疗日常业务。镇政府合作医疗经办机构配备工作人员4人,工作人员由镇人民政府部调剂解决。

3、工作经费。区人民政府要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区级按上年农业人口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安排区合管办工作经费(镇级按上年农业人口人均不低于1.2元的标准安排乡镇合管办工作经费),区镇两级经办机构的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

(二)基金筹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1、个人缴费。年农民个人每人缴费30元(2011年农民个人每年每人缴费不低于40元),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农民收入水平及实际需要相应提高缴费标准。持有证件的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参加当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筹资部分可由民政部门从医疗救助基金中支出。乡镇企业职工和外出打工人员居住本行政村一年以上(不含以农民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员)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集体扶持。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适当扶持,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政府补助。中央和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按每人每年分别补助为60元、30元,级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5元,区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5元。在经济较好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可再增加补助资金。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全部划入大病统筹基金。

(三)基金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必须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不得挤占挪用。

1、管理方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其经办机构进行综合管理。合作医疗资金全部缴入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做到银行见钱不见账,经办机构见账不见钱,真正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分离,封闭运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模式实行大病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一种模式。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是指通过设立统筹基金分别对住院和门诊费用进行补偿,特殊慢性病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用于建立住院统筹、门诊统筹和风险基金。

2、收缴方式。农民个人缴费可在自愿参加并签约承诺的前提下。由乡镇政府有关部门收缴,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门收据;集体经济的扶持收缴,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及其委托经办机构收缴。个人和集体缴费应及时转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人数,按补助标准及时划拨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要结合实际探索成本低、方便利民的收缴方式。

3、收缴期限。农民个人缴纳的下一年度基金要在当年11月底前收缴完毕,规定期限,集中缴纳。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在12月底前汇总上报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逐级核准后,下拨补助资金。

(四)调整补偿方案

1、基本补偿模式

住院统筹+门诊统筹

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是指通过设立统筹基金分别对住院和门诊费用进行补偿,特殊慢性病纳入门诊统筹管理。

2、基金分配

(1)门诊统筹基金

门诊统筹基金供参合农民用于一般门诊医疗费用补偿。

门诊统筹基金按当年参合资金总额的30%计入。

(2)住院统筹基金

住院统筹基金用当年筹资总额扣除门诊统筹基金和风险基金后的部分建立。住院统筹基金用于参合农民住院补偿、特殊慢性病门诊补偿和正常产住院分娩补助。

(3)风险基金

风险基金总体规模应保持在当年统筹基金总额的10%。

3、门诊补偿管理

门诊补偿按照“互助共济,因病施治,有病多补,无病不补”的原则,以乡镇卫生院、合格村卫生室门诊服务为主题,引导病人就近就医,做到“小病不出村、不出乡镇”。实行“按比例补偿、单次限额、全年封顶”的补偿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保证基金使用安全。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50%,个人年补偿封顶线为30元。村卫生室按《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的规定执行,门诊统筹资金与大病统筹资金合为一个科目。

4、住院和部分特殊病种门诊补偿管理

住院费用实行按比例补偿,一年累计补偿金额最多达到封顶线。对参合农民在一年患同一种疾病连续转院治疗的只计算其中最高级别医院的一次起付线。同一参合农民同年度再次住院的,应再次扣除起付线费用(恶性肿瘤需要多次住院化疗的病人除外)。部分特殊病种门诊费用一年累计金额没有达到封顶线的应全额补偿,超过封顶线的门诊费用不予补偿。慢性病补偿应包括以下病种: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放化疗、重症尿毒症透析治疗、结核病规范治疗、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肾病综合症、系统性红白狼疮、精神分裂症、脑血管后遗症、高血压Ⅲ期、帕金森氏病、严重慢性肝硬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心功能Ⅱ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三级以上)、糖尿病并发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病应由专家鉴定或先期病历核查认定。不设起付线,费用累计计算,分病种定额补偿。一年定期体检、定期结报。

5、报销比例

住院补偿:住院补偿封顶线4.5万元。参合农民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75%、二级医院(旗县区医院)65%、三级医院40%。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住院起付线分别为50元、100元、500元。

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报销结算公式:医药费用总额—起付线—自费部分—【(特检类﹢特治类﹢血液类)×60%﹢特材类×50%】=统筹医疗费。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不在实行保底补偿。

6、住院分娩补偿

住院分娩实行定额补偿。正常分娩每次补偿300元(超生除外)。如发生难产、剖腹产等特殊情况,按照住院标准报销医疗费用。

7、白障手术补偿

白障患者进行门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每一侧患眼一次性补助500元。

8、其他补偿

(1)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基本药品目录》)。《基本药品目录》的药物,纳入补偿范围。

定点医疗结构《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费用占药费的比重,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一级医院)不超过5%,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二级医院)不超过10%,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不得超过15%。超过以上比例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节严重者处以3-5倍罚款,并对超过比例的目录外药费从其补偿款中扣除,返还新农合基金专户,调剂使用。

(2)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与医疗服务设施范围(试行)》。

(3)积极开展单病种定额付费支付方式。选择常见病种开展试点,逐步扩大病种。按照医疗成本确定病种收费价格,合理确定病人自付和基金支付的比例。要加强对病种确认和出入院标准审核和管理。禁止医疗机构采取“诊断升级”或“小病大治”等办法,抬高单病种病例的费用。

(4)参合农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若无他方责任,则应纳入相关补偿范围(不含不予支付的项目)。在医药费报销前须填写《参合人员意外受伤就医报销审批表》一式两份,区合管办和定点医院各存档一份(相关证人、村民委员会、交警事故科、辖区公安派出所、镇政府(镇合管办)及区合管办签字盖章生效)。对于能够提供可靠证据证明无他方责任的意外伤害住院医药费用原则上比照疾病住院补偿规定执行;对于不能提供可靠证据证明无他方责任的意外伤害住院治疗的医药费用,比照疾病住院补偿规定测算的拟补偿额的70%执行;对于他方有责任但无法履行赔偿责任的特大意外伤害(本不该新农合承担补偿责任,但出于人道考虑,酌情给予补偿)建议对其住院费用超过5000元以上的部分,比照疾病住院补偿规定测算的拟补偿额的50%执行。意外伤害补偿应在一定范围公示一个月以上,无异议,无举报,或调查确认后,方可兑付补偿金。

(5)继续实行合作医疗补偿向中医药倾斜政策

一是中医药服务门诊补偿:纳入中医药服务门诊补偿的病种为上肢骨折和下肢骨折,补偿条件是采用中医药治疗的非手术病人。补偿办法及标准为:上述病人中医药服务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补偿比例为50%,补偿金额年封顶线为200元。二是调整中医药服务住院费用优惠补偿比例,参合患者住院中医药总费用占住院总费用70%(含70%)以上的,住院报销不设起付线,补偿比例同时提高10%。中药饮片除单味使用不予报销外,复方使用均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6)对参加新农合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在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上提高10%(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证明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出具)。

(7)既参加新农合又参加了商业医疗保险的农民住院可以凭住院医药费用发票和医院费用清单等复印件及保险公司结报单据等材料到新农合管理机构按规定办理补偿。补偿待遇与未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参合农民同等对待。对目前同时参加两种由政府举办的医疗保险的农民和在校学生,可享受两次补偿。

(8)在住院期间因病情需要到院外进行检查的费用计入当次住院医药费用,但检查费用按检查医院级别对应的补偿比例给予补偿。

(9)不按规定转诊在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外的医院就诊的病人原则上不予补偿,确定属特殊情况补偿标准降10%。

(10)当年新出生婴儿,随其父母亲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

五、医疗服务管理

1、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区卫生局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批准设置本行政区域的区级及区级以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经审查批准后,发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并向社会公布。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可以在定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医疗机构就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应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定点医疗机构要通过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篇10

基本情况

2006年芮城县被省政府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国家对参合农民给予财政补贴,中央财政每人补20元,省财政补10元,市、县财政各补5元,农民个人年缴费10元。芮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暨动员大会后,他们在做好2006度“新合”各项工作的同时,还顺利完成了2007年度的个人筹资工作。2006年度芮城县共有293056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县农业人口342556人的85.55%。2007年度芮城县共有305300人(含优抚户1391人、五保户550人、特困户1517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县农业人口342556人的89.12%,筹集资金总额305.3万元,其中县民政局代缴34580元,较2006年参合农业人口增长了12240人,增长幅度达到4%。截止2006年12月20日,芮城县共有116901人次接受了门诊治疗,补偿196.59万元;8485人次在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接受住院治疗,补偿660.66万元。慢性病确诊患者中有265人接受了门诊治疗,补偿金额5.33万元,其中达到补偿封顶线3万元的为1人,2万元以上的为13人,大病统筹基金使用率为63.13%,门诊基金使用率为67.08%。与此同时,芮城县还是国家红十字总会确定的全国29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红十字医疗救助试点县之一,他们通过红十字会的渠道为全县39人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为6162人发放了价值118.2万元的救助药品,并为45名参合困难农民进行了二次补偿,补偿金额8.05万元,最高补偿金额达1万元。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条件,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缓解了因病返贫的现象,参合农民群众得到了医疗实惠,普遍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表示认同。运城市吴菊仙副市长在该县检查“新合”工作时,亲自到古魏医院与18位参合病人家属进行了座谈,参合患者的家属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医疗技术以及补偿的结算都感到满意。

问题和困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在芮城县开展以来,较大地促进了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但该项制度推行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参合面有待扩大。就试点县芮城而言,各级各部门虽然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但全县至今仍有10%以上的农民还没有参与进来,致使这些人享受不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

乡镇卫生院医疗基础仍较薄弱。表现在医疗器械简单、设施落后,医卫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医护人员青黄不接,特别是学医的年轻大中专学生在乡卫生院就不多见,医疗条件差、技术低,农民群众看病不放心,往往有大病才往城里跑,小病根本就不去看医生,还有药价虚高、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等,加重了农民群众看病的负担,不利于农民群众就近就医用药。

报付比例低、范围小。新合《基本药物目录》不能适应农民实际看病需要。县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的必须药品,如抢救危重病人使用的一些新特药品,当该部分医疗费占整个医疗费比重较大时,农民却得不到实惠。如一个病人所需医疗费为5万元,其中4.5万元为必须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也就是只有5000元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助。尤其是乡镇级用药目录范围更是太小(特别是内科药物),根本不利于参合群众就近就医用药,新合《基本药物目录》急待尽快修订。

保障不全面。目前新合只保生病住院,没保伤残。农民出现无赔偿责任的交通事故、工伤事故,或意外伤残不少,医药费负担也不少,但不在农村医疗保险范围内。

工作经费还没完全落实到位。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等六厅委的文件精神(农卫转[2006]1号),“各试点县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工作经费原则上按每个农业人口不低于1元标准安排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这一精神对于“吃饭财政”的县来说要完全落实到位确实有困难,经费不足,不利于新合工作的开展。

对策和建议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我国正在探索的新型农村保障体系,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如何让这一制度步入常规化、长期化,让社会保障更为完善,是试点工作的一大重点。对目前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我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灵活的形式和方法,积极做好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工作,引导农民群众逐步树立互助共济的观念,让他们真正了解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和实惠,自觉增强健康风险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筹资工作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动员、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力争在以后的年度里试点县的农民群众参合率能够达到或接近100%。

适当扩大报付范围,调整补偿标准。农民的风险意识相对较差,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报付范围较小,难以调动他们参合的热情。应适当放宽使用质优价廉的常用药品,鼓励使用中草药,增加报付范围和比例,激发农民参合积极性。同时要根据资金运行情况适当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以提高农民群众的受益程度。

发挥民政和红十字会功能。对特困难群体和高额医疗费用病人的救助办法,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并建立民政和红十字医疗救助基金,解决好农村五保户、特困家庭交不起合作医疗基金的困难,加大对重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的救助力度,切实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加快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乡镇卫生院的布局、功能和规模,有效整合农村卫生资源,加强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和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学医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去工作,同时还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健全农村的药品供应渠道,整顿农村药品流通秩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坚决打击在农村贩卖假药和医药暴利现象,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