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范文

时间:2023-03-25 19:3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

篇1

一、保持化学实验操作及其规范的重要意义

规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也是有效而实用的经验总结.在初中化学实验操作中,必须要注重操作的规范性,这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环节.初中化学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他们的兴趣往往只是停留在那些具体而感官的实验器具上面,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缺乏理性认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加以指导,及时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这是实现学生操作规范化的关键.

二、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的完善

传统的操作规范已经不能满足化学教学与应用的需要,为了适应现代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基本操作规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习惯,从而实现对学生化学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化学基础实验的教学水平,初中化学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化学实验规范进行完善.由化学教研组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和研究化学实验规范,化学教师以此作为实验教学的依据.完善了化学实验规范,对于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其实验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都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大胆进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素质,为培养化学高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领和要求

1.常用仪器用来加热的仪器有酒精灯;托盘天平用来称量;量筒用来量取,试管、燃烧匙、蒸发皿以及石棉网可以直接加热;而烧杯、烧瓶以及锥形瓶则只能间接加热.其中广口瓶用来存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来存放液体药品,而滴瓶一般用来存放少量的液体药品;集气瓶主要用来存放气体,镊子、胶头管和药匙用来取用药品;试管夹、坩埚钳以及铁架台属于夹持仪器;各种漏斗主要是为了添加液体;常用水槽用于收集气体.

篇2

1. 试管的握持

出错点:用手一把抓或将无名指和小指伸展开;位置靠上或靠下。

正确方法:“三指握两指拳”。即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试管,无名指和小指握成拳,和拿毛笔写字有点相似。手指握在试管中上部。

2. 药品的取用

出错点:A、取粉末状药品,由于药匙大,加药品时不能深入容器内致使洒落或粘附容器内壁,而不知用V形纸槽代替药匙送药品入容器内。B、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没紧挨接受器口致使药品外流,标签没向着手心,造成标签被腐蚀。

正确方法:A、取用粉末状或细粒状固体,通常用药匙或纸槽。操作时,做到“一送、二竖、三弹”。(即药品平送入试管底部,试管竖直起来,手指轻弹药匙柄或纸槽。)使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 B、取用块状或大颗粒状固体常用镊子,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向试管里加块状药品时,应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沿着管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C、使用细口瓶倾倒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一放、二向、三挨、四流”。即先拿下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瓶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流入试管底部。

3. 胶头滴管的使用

出错点:中指与无名指没夹住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将滴管尖嘴伸入接受器口内。正确方法:夹持时:用无名指和中指夹持在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夹持,这样可防止胶头脱落。 吸液时: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橡皮胶头,赶走滴管中的空气后,再将玻璃尖嘴伸入试剂液中,放开拇指和食指,液体试剂便被吸入,然后将滴管提起。禁止在试剂内挤压胶头,以免试剂被空气污染而含杂质。吸完液体后,胶头必须向上,不能平放,更不能使玻璃尖嘴的开口向上,以免胶头被腐蚀;也不能把吸完液体后的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以免沾污滴管。

4. 振荡盛有液体的试管

出错点:手握试管中部或中下部抖动。正确方法:手指应“三握两拳”,握持试管中上部,这样留出试管中下部便于观察试管内部的实验现象。振荡试管时,用手腕力量摆动,手臂不摇,试管底部划弧线运动,使管内溶液发生振荡,不可上下颠,以防液体溅出。

5. 使用托盘天平

出错点:A.直接用手拨游码;B.托盘上不放或少放纸片;C.药品放错托盘;D.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又放回原瓶;E.称量完毕忘记把游码拨回零点。正确方法:正确操作要领是“托盘天平称量前,先把游码拨零点,观察天平是否平;不平应把螺母旋;相同纸片放两边,潮、腐药品皿盛放,左放称物右放码,镊子先夹质量大;最后游码来替补,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希望大家要记住”。使用时还应注意:A移动游码时要左手扶住标尺左端,右手用镊子轻轻拨动游码;B。若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粉末时,右盘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砝码,不足用游码补充。质量确定好后,在左盘中放入固体物质,往往在接衡时加入药品的量难以掌握,这时应用右手握持盛有药品的药匙,用左手掌轻碰右手手腕,使少量固体溅落在左盘里逐渐达到平衡。若不慎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后不要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6. 量筒的使用

出错点:A.手拿着量筒读数;B.读数时有的俯视,有的仰视;C.有的不能依据需量取液体体积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D.液体加多了,又用滴管向外吸。正确方法:使用量筒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即可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

7. 溶解食盐时搅拌操作

出错点:A.溶解食盐使用玻璃棒搅拌过程中发出叮之声;B.玻璃棒在液体中上部搅拌。正确方法:操作时将烧杯平放在桌面上,先加入固体食盐,然后加入适量水,拿住玻璃棒一端的1/3处,玻璃棒另一端伸至烧杯内液体的中部或沿烧杯内壁,交替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做园周运动,速率不可太快,用力不可大,玻璃棒不能碰撞烧杯内壁发出叮之声。

8. 过滤操作

出错点:漏纸与漏斗壁之间留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手持玻璃捧的位置太靠上或太靠下;玻璃捧下端靠在滤纸上时:一是没轻靠在滤纸的三层部位,二是用力过大致使漏斗倾斜;盛放待过滤液的烧坏的尖嘴部位靠在了玻璃捧的中部甚至中上部。 正确方法:将滤纸贴在漏斗壁上时,应用手指压住滤纸,用水润湿,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赶走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的气泡,以利于提高过滤速度。过滤操作要求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应手持玻璃棒中上部。

9. 仪器的连接

出错点:把玻璃管使劲往橡皮塞或胶皮管中按;拆的时候使劲拉;手握弯管处使劲用力将管折断,手被刺破。正确方法:“左手持口大,右手持插入,先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就可以”。即左手持口大的仪器,右手握在靠近待插入仪器的那部分,先将其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其插入。将橡皮塞塞进试管口时,应慢慢转动塞子使其塞紧。塞子大小以塞进管口的部分为塞子的1/3为合适。拆时应按与安装时的相反方向稍用力转动拨出。

篇3

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则恰恰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中之重。曾有著名学者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由此可见,问题情境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现阶段,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创建不仅是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探索的一项课题,同时也是实现学生课堂主体,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探究,继而感受化学知识生成的重要途径。而在传统的课堂中,受到时间、设备、材料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基于这个现状,本校开设了基础实验化学这门选修课,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参与实验,并在学生中引起了好评。

在学习了专题2和专题3之后,虽然学生对大多数离子的检验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依然存在着相应的不足和短板。比如:四氯化碳萃取的是碘离子还是碘单质等。因此,笔者在课堂中将全体学生进行了分组,并设计了一道平日常见的问题供他们讨论。之后,再由两组各选代表到讲台上讲解、操作。适度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进一步的了解。本课致力于考查学生对离子检验知识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流程

流程1:课前学生根据实验题目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实验方案

流程2:小组分别选取代表,且每个小组有7分钟的实验时间

流程3:第一组展示由教师点评,以后由其他小组评价展示组的实验方案。

流程4: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进行总评。

三、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课前讨论:小组设计方案。

已知某溶液中已经存在K+、Na+,还可能存在NH4+、Fe3+、Fe2+、I-、SO42-、CO32-,根据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设计检验实验,确定溶液中各离子存在与否。

实验试剂:pH试纸,红色石蕊试纸、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稀盐酸、淀粉溶液、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双氧水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溶液(150ml)、蒸馏水、硫氰化钾溶液。

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若干支、试管夹、火柴、洗瓶、胶头滴管、试管架、镊子。

附:待测溶液(学生事先未知):碘化钾、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铵的混和溶液150ml。

要求: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将实验方案以框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小组确定方案后,当实验完成后再由小组进行统计,归纳所含离子。每个小组有7分钟的展示时间。

附:待测溶液(学生事先未知):碘化钾、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铵的混合溶液150ml。

由于学生事先并不知道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所以本次实验对于学生而言为探究性实验,其中隐含的未知因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探究点】这里的离子检验存在很多干扰,①若直接滴加硝酸银,产生的硫酸银、碳酸银会干扰碘离子的检验,而亚铁离子的浅绿色在浓度较稀的时候颜色不容易分辨;②若直接滴加氯化钡,则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均会产生白色沉淀;③在检验I-的时候,一般会采取先用一种氧化剂氧化,将I-氧化为I2,这个时候可以用四氯化碳和淀粉溶液来检验。可是当离子浓度较小时,萃取途中不易看出颜色变化,而如何排除离子的干扰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无疑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学生展示及评价】

学生展示方案一:

(1)观察颜色,若溶液呈无色,可判断不含有Fe2+和Fe3+。

(2)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继续滴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而未见到淡黄色沉淀,则证明存在SO42-、CO32-,而不存在I-。

(3)另取少量待测液体,加入氢氧化钠,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有NH4+。

最终结论:溶液中含有SO42-、CO32-、NH4+;不含有I-、Fe2+和Fe3+。

教师点评:此方法说明了学生对于离子检验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在(2)中加入稀盐酸引入了Cl-杂质,当这个问题在笔试中作为一个判断题时,学生能很快发现这个明显的错误。在学生互评环节,同学也可以指出这个错误。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学生自行设计时,这个问题便会立即显现出来,这是其一;其二,若I-浓度较小时,即使没有Cl-的干扰,白色浑浊中夹杂的黄色AgI也不容易被观察到。由此可见,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并将两者结合,这是当前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亟需提高的一项能力。

学生展示方案二:

(1)观察颜色,溶液呈无色,可判断无Fe2+和Fe3+。

(2)取少量待测液,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且沉淀未见溶解,则判断溶液中无CO32-,而存在SO42-。

(3)另取少量待测液体,加入氢氧化钠,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有NH4+。

(4)另取少量的待测液体,加入稀盐酸和过氧化氢,振荡,滴加淀粉溶液变蓝,则证明有I-。

最终结论:溶液中存在SO42-、NH4+、I-;不存在其他离子。

学生点评:此结论与实际情况不同。在理论上该方案存在可操作性,实际上在第(2)步的操作中,加入氯化钡之后,溶液变浑浊,而此时滴加稀盐酸,由于溶液浑浊,肉眼无法观察到是否有气泡产生,而在浑浊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沉淀是否出现部分消失也很难观察到,因此,所下的结论会与实际情况相悖,正确的操作步骤则是先让浑浊的溶液沉淀下来,然后再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体,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CO32-。

学生展示方案三:

(1)观察颜色,溶液呈无色,可暂定不含有Fe2+和Fe3+。

(2)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CO32-。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SO42-.

(3)另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加NaOH,无明显现象,则确定溶液中不存在Fe2+和Fe3+,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有NH4+。

(4)另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加稀盐酸和过氧化氢,再加入CCl4,振荡,下层显浅紫色,则证明存在I-。

最终结论:溶液中存在SO42-、CO32-、I-;不存在其他离子。

学生点评:在观看前面两组同学操作的同时,第三组同学也迅速作出了调整。调整的时候,第三组学生对干扰例子的排除的因素以及其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从而确保本组检测步骤符合要求。

教师总评:这个离子检验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干扰性,三组同学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都经过了认真思考,虽然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总体来看还算达标。实际的操作和理论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偏差,这是很正常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把理论知识掌握扎实,更需要在实验中运用起来。例如,Fe2+在浓度较小的时候浅绿色并不明显,不容易被看出来,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颜色来判断,因此,在滴加NaOH的过程中需要额外强调。

检验试剂的选择也需要注意灵敏度。例如在I-检验过程中,当第三组同学完成萃取时,由于振荡不充分,发现浅红色不是很明显。而且由于I-浓度本身较低,氧化后得到的碘单质不多,本身萃取的时候就不容易观察,因此萃取过程一定要振荡充分,否则分层现象将不明显。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点评:

若得到含碘单质的水溶液后,换用淀粉溶液来检验,则蓝色非常明显,淀粉溶液在检验灵敏度上比四氯化碳要强,因此在选择试剂的时候要注意灵敏度的把握。例如,如果你想再次确认Fe3+不存在,就可以用灵敏度更高的KSCN溶液来检验,如果溶液没有呈血红色,则Fe3+就可以确认不存在。

演示:取待测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看到部分同学直接用CCl4来萃取I-、检验I-的存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CCl4萃取的是碘单质,只有将I-氧化为碘单质后才能被萃取,这也是很多同学的误区。

演示:向碘化钾溶液中直接加入CCl4,无明显现象。

四、案例反思

本节课以某道离子检验题作为案例,让学生自行设计演示实验,并鼓励学生自行参与、自行操作,这是对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一次考验。而有趣的是,在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操作环节中还设有“同学互评”这一环节,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展开互评,继而加深学生对离子检验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间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进一步掌握实验步骤。

篇4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实验器材的重要性,对化学实验的目的不甚明确,同时严重缺乏创新的探究性。但是,只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由此可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正面的积极影响。

一、简化初中化学实验器材的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会用到的器材和设备较多。有的仪器操作简单,实验原理浅显易懂;有的仪器则结构复杂,实验操作的步骤相对较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对化学实验器材的简化,既可以减少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易懂易记,又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率,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的。

例如在分析研究分子运动的化学实验中,课本教材上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利用烧杯进行化学实验。氨气是一种具有极强挥发性的气体,这就导致实验过程中的氨气用量较大。氨气挥发在空气中的分子对人体的嗅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很容易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受到影响,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使用滤纸对实验的器材进行简化。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先将准备好的滤纸切割成零碎的纸条,每一根纸条的宽度要基本保持一致,一般控制在1cm左右;然后以2cm为间距,在滤纸条上滴上酚酞试液,放入试管;最后用滴有浓氨水的棉花密封住横放的试管。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观察到酚酞点变为红色的整个过程。应用简化的实验器材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节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和材料资源,也让学生在浅显易懂的实验效果中学到化学原理,并熟练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

二、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材料的策略

对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材料进行改进,不仅可以增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客观性,而且可以拓展化学教材上的实验方案,用最简单的实验材料完成较复杂的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实验教学的现场具体情况,对实验过程中的设备材料进行改进,以此保证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准确性和顺利完成的可行性。

例如,在对“酸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这一现象进行模拟实验的时候,课本上设计的实验步骤是:将石灰石(也可以是锌元素含量较高的其他物质)、镁条和水分子一起放入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并和按照相同剂量放入同种化学物质的空集气瓶相比较。这种实验方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自然界中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带来的危害。然而,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不安定因素的气体,不易采集且对人体有害。再加上,初中学生在煤炭燃烧的化学原理上还不具备基本的认知和了解能力,并不能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出酸雨的危害性。所以该化学实验的实施难度较大,实验效果不好。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参照实验的基本原理,结合自身专业的化学知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实验的器材进行改进。化学教师可以用氧气仿生装置制造出二氧化硫,使二氧化硫溶解于水形成和酸雨相类似的化学物质。将这种化学液体滴在树叶、纸张或石灰石上,这些物体会被溶液迅速腐蚀。学生看到这样直观的破坏性,就能清楚地意识到酸雨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危害性。

三、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方法的策略

人教版初中化学的教学课本中虽然有很多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原理解说,但都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要求。如果化学教师仅仅是按照教材上的教学安排进行实验教学的话,则学生很难明白那些晦涩难懂的抽象知识,也很难对复杂繁琐的实验活动产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对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化学实验给学生留下的知识印象。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操作的时候,避免因为强调规范和标准而让实验流于形式,将实验教学变成单纯的重复模仿。

例如,在学习溶液组成的化学知识时,学生对溶液的成分含量,对溶剂和溶质的概念与计算方式都没有建立起明确认识和正确理解,无法依据课本上的实验说明设计出符合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的操作方案。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溶液组成的实验教学。比如,在含量较低的稀硫酸中放入生铁,稀硫酸的溶液中就会不断冒出大量气泡,原本透明的无色溶液会渐渐变成清浅的草绿色。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在放入生铁之前的无色溶液是H■SO■,也就是产生化学反应之前的溶剂。而现在这个草绿色的溶液是由稀硫酸和生铁反应过后产生的FeSO■,也就是产生化学反应之后的溶质。”这样就以创新性的实验手法,让学生分清溶剂和溶质这两个基本化学概念的根本性区别。

如“氢气燃烧”、“硫酸腐蚀”、“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生产”等化学实验,教师可以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一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的认知;一边适当地在实验过程中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可变因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学校的教学条件允许的话,则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开展一些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化学竞赛或是实验性的集体活动,这种对化学第二课堂的实验开拓,是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

通过简化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材料和创新实验方法的优化策略,初中化学教师在确保化学实验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保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帮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化学课程的知识理论,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室 危险药品 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29-02

初中化学实验室是开展教学与研究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危险性,由于有大量危险药品的存在,所以要强化初中化学实验室的管理问题,通过构建管理体系,规范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问题,既要满足日常教学与研究的需求,同时也要避免危险药品安全隐患,提升初中化学实验室综合管理水平。

一、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危险药品管理简述

所谓化学危险药品,指的是具有易燃易爆特性,或者是有腐蚀性或者放射性的化学药品。在初中化学实验室内,危险药品分为多个品种,其中既包括有毒的化学药品,包括能致人死亡和伤残的药品,同时也包括易燃易爆及具有较强环境污染性的药品。近年来,我国初中化学实验室由于管理问题,频频出现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不善,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水平,科学引导师生正确开展化学实验活动,提高安全规范标准,进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对于初中化学实验室内的危险药品,实验室管理员要重点关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二、强化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要想提升危险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水平,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将各项工作都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来。对于化学实验室设备与药品,要明确使用权限与使用时间,并且将相关规范印制成手册,发放到每名学生与老师手中,让同学和老师在接触危险药品的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清楚掌握相应的规定,对于危险药品的摆放位置和存放方式,要进行特别醒目的标志,减小安全隐患,对于可能接触到危险药品的人员,要进行专门的教育与培训,同时对于危险药品要严格控制计量,并且经过编号处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避免药品的外流,减小初中化学实验室危险药品安全隐患,提升危险药品综合管理水平。

(二)开展危险药品分类管理

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于危险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要实行分类管理方式,并且通过科学的分类,让危险药品都能得到妥善的保管。从化学特性来看,危险化学药品都有较为鲜明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化学特性。对于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来说,首先就要加强学习,对于不同的危险药品化学特性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根据危险药品的化学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性,在分类保存的基础上,在总体布局与摆放上也要下功夫,对于容易互相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品,要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潜在危险。在教师和学生使用过程中,要按照操作流程引导师生,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对于初中化学实验室危险药品的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将每一个操作步骤与操作规范,都明确标识出来,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三)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宣传教育

作为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要针对危险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提出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案。一般来说,在初中教师与学生进入实验室前,都要做更衣等准备工作,可以在更衣室或者准备室设置一个电子屏幕,通过电子动画演示的方式,提醒师生注意危险药品的安全使用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危险药品安全管理与使用知识的宣传效果,提升初中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程度,实现宣传教育目标。此外,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微信等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必备的宣传载体与平台,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通^开设化学实验室公众号的方式,为师生推送一些必要的危险药品使用知识,提升综合宣传效果。

(四)强化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

在初中管理体系中,实验室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经常组织参加培训,特别是参加关于危险药品的培训,同时注重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学习相应的知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角度来看,要重点关注危险药品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作为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重点突出和强化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既要为教学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要保障教师与同学的安全,实现现代教学与管理目标,提升初中化学实验室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清勇,刘广林.天津爆炸案给初中化学老师的启示――兼谈初中化学实验的危险品使用安全[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5,(11).

[2]娜仁图雅.初中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教学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4).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常见问题 分析 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因而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才能更好的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作出以下几点仅供同行交流与参考的浅显之见。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一)化学实验教学大都为演示性实验

初中化学主要是在九年级进行,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需要教学的内容繁多,具有较大的强度,加上很多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以及实验现象不明显和实验结果不确定,因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将本应由学生来完成的实验由教师的演示性实验所替代。而因为教师所进行的演示性实验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且具有安全和环保以及实验结果准确的特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观察,然而初中学生往往对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难以全面理解,这就使得学生失去了实验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机会,因而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化学实验教学难以摆脱应试的枷锁

当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所开展的化学实验大都是为应试而服务,实验教学的模式过于呆板,过程严肃,缺乏灵动性,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对于学生的质疑表示不赞同,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没有进行很好的分析,一味注重按部就班,按照中考大纲进行有选择性的教学,以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相违背,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精神就难以得到适当的发挥和发扬。

(三)重实验操作,轻实验现象

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来获取知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在实践训练中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本应结合当代90后学生的特点和时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观察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然而现实是很多化学实验教学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为应对中考做好全面准备,因而只强调实验操作要求和步骤,因而大多数的学生精力都耗费在实验操作中,导致实验现象被忽视。

二、关于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浅显之见

(一)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为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从传统的演示性实验转化为趣味性、探究性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给予科学的鼓励性的评价。所开展的化学实验应尽可能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实验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打开化学的奥秘之门。为方便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可大胆根据实际,将实验的方方面面做到恰到好处的改进,但设计、改进实验是有明确目的的,那就是更好地发挥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为“改”而改,也不是标新立异。因而,设计、改进实验必须遵循如下的原则:改进应符合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的原则,不能只是为了改进而改进。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化学教师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化学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使其认识到物质变化的实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在提高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同时学会用本质去看待和思考问题。比如在粗盐提纯这一实验过程中,很多时候常因仪器脏、过滤过程中漏斗液面比滤纸边缘高等原因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此时教师就应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分析症结的所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对实验教学进行不断的改进,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三)开展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验是化学中的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综合能力的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该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可以多个单个实验按照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初中化学中,有许多收集气体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将这些实验安排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的气体收集方法的综合、分析、比较等,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三、结语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化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着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的化工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助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丽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下),2011,(12)

篇7

一、有益于学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化学实验可以将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过程体现出来,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化学实验的现象、内容、目的、操作步骤,还是化学实验的结论和分析,都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时时刻刻存在的科学精神。并且,在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中,也有益于学生求实与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实验中借助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感受和模仿,这样能够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与态度。

二、有益于学生化学实践与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属于一个关键性的部分,不管是其操作技能,还是实验的方法,都渗透着初中化学的重要学习理念,也属于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为此,强化指导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化学实验数据的计算、化学实验程序的标准化要求以及化学实验学习方法的引导,都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对一个化学实验进行观察,就能够借助实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感受实验内涵的前提条件下,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提高,且在不断地转化和学习之后,推动学生积极地探究化学。

三、有益于学生开放性思维与缜密性思维的培养

鉴于初中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缺少,造成初中生在碰到难题的时候,不进行综合、系统的思考,因而不能将一套科学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规划加以确定。而化学实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与学习的过程。化学实验是检验问题的过程,学生借助化学实验可以由表面上的现象看到实际事物的本质现象,从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认知,从而有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和缜密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对于蜡烛燃烧的实验,在学生一开始牵涉到此实验的时候,因为要求思考该实验的性质是什么、考虑蜡烛燃烧需要具备的因素、燃烧的蜡烛会出现什么样子,以及蜡烛燃烧之后的产物是什么等。因此,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思考实验过程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务必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搞好化学实验教学,以充分地体现化学实验的价值,最终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趣味化学

初中化学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既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深入理解晦涩难懂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增加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其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拓展学生学习思维,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随处可见,化学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现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教育改革,但是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相对较重,课程多,对学生各个科目的实际学习效果产生着相应的不良影响①。而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后,相关概念的讲解更为复杂,抽象性更强,对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此教育背景下,如果初中化学教师仍然沿用相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采用灌输式的教育讲解方式,学生必然会逐渐丧失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应用,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影响下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化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趣味性实验的具体应用

1.完善化学实验组成部分,为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应用奠定基础

初中阶段化学实验相对简单,但是所涉及到的化学实验相对较多,相关教育部门要想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就应该对实验教学的各项组成部分加以完善,为趣味性化学实验在初中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奠定基础。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为化学实验教学配备精良的器材,保证每个学生都享有参与实验的机会。其次,化学教师应该明确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实际目标。最后,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实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相应的学习榜样,对学生人格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实例开展教学活动

将趣味性化学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向学生展示相关化学实验所具有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亲身参与,逐步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化学学习效果②。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将化学实验设计得生动形象,下面本文就选取初中化学教学中两组较为典型的趣味性小实验,为教师的教学探索提供相应的借鉴。

实例1:烧不坏的手帕

事先准备好纯度为95%的乙醇液体,将其和水按照1:1的比例配成实验溶液,并将纯棉手帕放置到溶液中,然后用手轻轻挤压手帕,再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的两个角,放到准备好的火上点燃,待火焰减小后迅速摇动手帕,将火苗熄灭。这时可以发现,手帕仍然完好无损。这一实验的化学原理为,液体乙醇一般不会直接燃烧,受热后会转变为蒸汽,而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火苗则是蒸汽燃烧产生的现象,同时由于手帕的温度明显低于乙醇燃烧时外焰温度,手因此不会被烧坏。

实例2:水上滚火球

取一小块Na,及时使用实验滤纸将其表面煤油拭去,使用少量的棉花将其包裹住;将被棉花包裹住的Na放置到水槽中,并在将其按到水面以下后放手,就出现一个棉花球在水面上滚动并燃烧的现象。在此时,教师可以选择是否继续实验,如果继续,则可以再向水槽中滴加5~6滴无色酚酞溶液,这时水会变红,水上滚动的火球和已经变成红色的水连在一起,就会变为“火山”。此实验的化学原理为Na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在遇水后会和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H2,并且释放出大量的热,而在实验中用少量的棉花包裹住Na是为了对反应速度加以控制③。

3.在课外拓展教学中应用趣味实验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化学实验、调查与研究、开放性实践活动等,致使化学教学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科学研究性质也逐渐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为初中化学课外趣味实验的设计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素材④。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技能展示平台,为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学资源,对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加强对趣味化学实验设计的重视,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 周玉莲.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2013,34 (4):77-79.

② 穆瑞龙.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6):46.

③ 栾春娥. 浅谈初中化学知识的趣味记忆[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1):121.

篇9

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了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初中阶段也是必修课程之一。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总是习惯采取讲授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是初中化学知识较为繁琐,大多都是实验原理、概念、化学反应式,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容易激发,这样将直接影响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因此,在本文中将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化学;问题;应对措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程,而初中化学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到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深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教师过度追求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化学学习效果较差。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实验探究为主,锻炼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

1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这将直接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也阻碍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1.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初中化学课本中主要是一些化学概念、原理、化学方程式等,应该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初中学科中教师大多都将语文、数学、外语作为主要学科,对初中化学的关注力度不足,而且大多数初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在课堂上思维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这样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十分不利。初中化学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开展教学,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距不断增大,严重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在新课改政策下,许多初中学校都开始引进现代化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开始普及,不过由于教师自身能力有限,缺乏创新理念,导致多媒体教学设施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1.2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养较差

我国初中学校普遍存在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国家师资教育投入不足,这也就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水平较低,很多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初中化学教师的储备不够充足,这样也会导致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降低。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化学教师都对化学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认为初中化学只是辅助课程,升入高中后学生可以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对初中化学教学管理过于松懈,甚至有些教师身兼多职,根本不具备专业的化学知识,只是按照课本进行照搬照套,无法理解化学知识的真谛。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教学师资力量极为匮乏,教师兼课情况较为严重,这就分化了教师的教学精力,无法顾忌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认真落实新课改各项政策,没有时间对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1.3学生化学兴趣不高,积极性不足

初中化学应该主要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包含了各种化学概念、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观察化学反应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但是就实际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过度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对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时间较少,这样就无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课程的魅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许多初中学校教学资金有限,无法创建先进的化学实验室,缺乏健全的化学实验规程,化学器材较为陈旧,无法有效开展化学实验。而且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探究课程较少,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应对措施

2.1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要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来制定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要多引入先进的化学教学理念和方法,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2.2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必须要加强初中学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要正确认识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要对初中学校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划分,然后严格按照专业进行分配,尤其是要对农村初中学校加强师资支持力度。学校也要对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审核,要加强对化学教师的选拔,切实落实新课改政策要求。同时还要定期对初中化学教师进行培训,不仅要增强其理论素养,还要增强化学实践教学能力,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师资水平。

2.3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要强化实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化学实验课程,并在课堂上进行化学探究实验,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合理匹配化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比例,要根据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设置化学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此外,初中学校还要加强对化学实验器材的及时更新,要积极引入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化学操作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当前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要对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创新,增加实验教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

作者:黄福江 单位:大安市第三中学校

参考文献:

[1]伏铃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4,(63).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当前教学领域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教学,取得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课堂效果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应该一直关注和不断摸索的一个话题,它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不给学生压力,又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收获知识。构建高效的课堂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是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不仅能够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还能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并在进行实验中发现问题。

二、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教师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教师决定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并且掌握着实验教学的节奏,而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支配教师教学行为的关键,教师实验教学的观念决定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因此,要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教师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在备课时,教师要亲自进行实验才能全面掌握整个化学实验课堂,实验的设计、实验工具的选择以及所要用到的辅助设备等都是教师要亲自选择,并且先进行实验测试,才能保证课堂上实验的顺利进行,为实验教学排除阻碍因素,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实验前进行导学

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对这堂实验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才能正常地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去。化学实验进行时,有可能也会存在一些危险性,因此导学能够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并且能够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对要开展的实验给学生制定相对应的预习学案,并且标注重点和关键点,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的知道哪些内容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案例

1.实验室制取氧气

装置:酒精灯、试管、导管、水槽、集气瓶、铁架台

这是最常见的三种制取氧气的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自己操作,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并且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

2.实验室制取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试管、导管、集气瓶

二氧化碳的制取,需要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特征。然后在实验中观察所出现的现象,之后进行总结、分析。

3.案例评析

利用实验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新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学之间也形成了团队协作的意识。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喜爱。实验中是我们呼吸所必需要有的氧气,但学生对氧气的熟知很少,通过实验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利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让每个学生参与实验,帮助学生对知识获得新的认识。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猜想,自己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

4.总结

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大多数是参照课本知识,缺乏对实验的二次开发,明显还存在一些不足。注重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且从生活中提取化学元素,将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是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独立进行实验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帮助,这样才能促进自我的成长。化学实验教学能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化学实验的设计是化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还需要化学教师不断进行探索研究,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天海.浅谈初中化学如何有效进行教学[J].现代农村科技,2016(6).

[2]国洪斌.初中化学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 化工中间体,2015(11).

[3]孙冬梅.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J].新课程,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