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的时光范文
时间:2023-03-31 13:5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慢下来的时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站在时光的倒影里,看梦与生活的交织无常。在匆匆的光阴里,回首驻足观望,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还有那点滴的刻骨铭心在你曾经上演的故事里呆笨地停滞着,仿佛在提醒你,这一切,不曾被时光冲淡……
它背着坚实的盔甲,慵懒的在冬日的午后沐浴阳光。我轻轻地往他的小屋中递了些鱼虾,它便慢慢地探出头来,不慌不忙地品尝这午后的“茶点”。惬意地闭上双眼,把头微微缩入盔甲中,做起了好梦。我呼吸着温热的空气,手捧香茗,看着阳光下油亮的盔甲,它褶皱的皮肤,绿的那样的亲切,我看着它,嘴角45°上扬。就这样,阳光,午后,我和它,构成了一幅别样的和谐。
日光渐渐昏黄,它在一个充实的午觉之后苏醒过来,已是傍晚。我似乎感觉它在找寻我的踪迹。我停下手中的笔,俯下身,摸了摸那纹理分明的盔甲,它被晒得有些微微发热。我用手接了些许的水,洒在它身上,它像是在享受,一动也不动。这个午后的时光就这样像是巨大的砂砾还不愿从窄小的颈口下来,变得如此的缓慢。
每天放学归来,我都会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去看看它。倾诉忧虑,分享快乐……它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是我的朋友,甚至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
篇2
少做一些
当你想要做成百上千件事情的时候是很难慢下来的。有意识地少做一些,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把剩下的放弃掉。给每一个任务和约会之间留一些空间,这样你能以悠闲的节奏度过每一天。
关注当前
光慢下来是不够的,你需要留意当前你所做的任何事情,也就是说关注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情,或者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缓慢地将你自己拉回到当前。对于你的行动,对于你周围的环境,对于你周围的其他人你都应该这样。这需要一定的练习,但也是最根本的东西。
脱离网络
不要总是在线。如果你随身携带着苹果手机、黑莓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那就关闭它。更重要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别带着它。
如果你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电脑,腾出一些不在线的时间来做一些其他事情。总是在线意味着我们要被打扰,不断处于外来信息的压力之下,我们处于满足其他人需求的紧急状况之中,当你总是查看新信息的时候是很难慢下来的。
把注意力放在人的身上
我们常常花时间与朋友、家人或者和同事在一起,但是我们并非真的和他们在一起。我们和他们谈话,但是却随时会被身边的电话打扰。
我们人在那里,但是我们的思绪却放在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上。我们是在倾听,却在想着让我们分心的其他事情。我们没人对此有免疫力,但是在有意识的努力下。
你可以关闭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渠道,仅仅和当前与你在起的人分享快乐时光。这意味着只需要很少的一点儿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就可以有很高的团聚质量――也就是说,更有效地利用了你的时间。
欣赏大自然
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多数时间都被关在家里、办公室、汽车还有火车里,很少有机会外出,而且就算是外出,他们都在打手机。
改变一下自己,花些时间外出,真正接触并观察大自然,在新鲜空气里做一次深呼吸,享受绿色生态的宁静。可能的话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户外活动,比如散步、远足、游泳等等。感受水流、风和泥土触摸你皮肤的感觉,尝试着每天都这么做。
吃得慢一些
不要过快地让食物填满我们的胃,这样会导致我们吃得太多,并且享受不到食物带给我们的快乐,学着吃得慢一些,每一口都仔细品味,品尝食物的味道和质地。吃得慢一些有两个好处,不仅可以让你吃得少一些就能吃饱,还可以让你发现食物的美味。
开车慢一些
开快车在我们这个快节奏社会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习惯,它也会造成大量的交通事故、生活压力和高油耗。
建议你开车的时候要养成慢下来的习惯,欣赏你周围的景色,让开车的时间成为你享受生活的一段悠闲时间,这样驾驶也就更让人享受,也夏安全,也会更省油。
在生所有事情中寻找乐趣
这和关注当前是有关系的,但是要更深入一些。无论你在干什么,完全要关注当前,而且要欣赏它的每一方面,寻找让人享受的一面。
比如,当你洗碟子的时候,不要把它当成一件单调的琐事,想要尽快完成它,而是要真正地去感受水、清洁剂和盘子。如果你能以这种方式来看的话,它就会真正成为一项让人享受的任务。
对于其他琐事也一样一洗车、打扫、除灰尘、洗衣服等等,如果你能把这种态度当成习惯的话,生活完全可以让你尽享其中乐趣。
深呼吸
篇3
我问王大宝,你挣多少钱才够啊。王大宝鼓凸的眼睛瞪着我,这是钱的事吗,一个人还在数钱,那是低级阶段了。王大宝告诉我,他有严重的胃病,半夜常常痛得醒过来。我告诉他,大多是因为你吃饭太快,或者饮食无规律。王大宝苦笑,我哪里还有细嚼慢咽的时间。
小时候在乡下,我吃饭像是在打仗,常常被急速的吃饭呛得咳嗽不停。奶奶就过来拍拍我的背,轻声说:“傻孩子,慢慢吃,锅里还有。”在那些清苦的日子里,一家老少十多口人,吃饭就是抢饭,往往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现在生活好了,吃饭根本用不着抢饭。我问身边的朋友,你们吃午饭的时间,大约花了多少时间。他们翻翻白眼说,不超过十分钟吧。
我感到不可思议。美食在中国,美食在我们的生活中,吃饭应该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吃饭是与美食恋爱,是一个缓缓而来的优雅过程。狼吞虎咽是填饱胃,那是对胃的粗暴侵略。我们的生活提速了,吃饭也提速了。当生活这样呈螺旋似的上升,我们的吃饭,也成了一种简单重复的机械动作,毫无美感,更无生活的诗意。据说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能够捕捉到风里花开的声音,那么,我看见这些忙碌的人快速吃饭,捕捉到的是什么呢。我很悲哀,吃饭的地位在日渐滑落。
我一向认为,吃饭,在生活中的地位应该是至尊之一。民以食为天,天在上。但我看到的场景是,快餐的繁盛。我去一幢办公大楼观察过,上千人,吃午饭时呼啦呼啦一片,我在乡下听见蚕在一个簸箕里吃桑叶,也是这样的声音,沙沙沙,像雨声。我捂住胸口,悄然退出,我感到胃不自主地一阵痉挛。美好的古典生活,似乎正离我们远去。
我想起古代的莺歌燕舞,他们一口一口地品尝美食,吟诗作赋,才有了灿如星斗的诗词歌赋流传下来。如果他们是狼吞虎咽,三分钟就吃完了饭,还有这些流传下来的唐诗宋词吗?
巴山夜雨涨秋池,与君共剪西窗烛。我记得在新婚的那个秋天,秋雨缠绵,我总爱在小屋里点燃烛光,和爱人共进晚餐。在娓娓的交谈中,我和爱人在窗外雨声的伴奏下,品尝着晚餐,爱意也如雨水溶进了大地。可这些年,一年之中,我很少与爱人这样坐在一起,慢慢地吃完一顿饭。不能埋怨饲料喂养的动物几个月就出栏,不能埋怨时间把我们的生活,像被切割的蛋糕成了一小块一小块,该埋下头来思量的,是我们的人心,都被这些快速的东西给不断裹挟着滚滚向前,迷失了最初的方向。慢下来的生活,慢慢吃饭,是对生活本身最大的尊重和热爱。
你问一声自己吧,有好久了,没和亲人朋友在一起,慢慢吃一顿饭了,发现美食之美,其实是挖掘生活的一道泉眼,汩汩汩冒出的泉水,滋润着我们逐渐被沙化的心灵。
篇4
每年总会有一段时间,短则一周,长则一两个月,总会邂逅到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对这样的作品,我向来是要么一本不读,要么全部通读,不仅要定购来该作家公开出版过的所有作品集,而且还是广为搜索散失的短文或语录,如同饕餮之徒,不仅大餐不放过,就是甜点也是一个不留扫荡到腹中。
这是一个甜蜜的过程。每年年终想起这一年的幸福时光,总会觉得读书的那段日子。人乃是不漂浮在空中的。那一页页曾亲手翻过的纸页,留在记忆的缝隙之中,抵挡住了人世的沧桑和世事的浮躁。
书出版的品种更多了,出版的速度更快了,读书的人却更少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有人在看当天的报纸,有人在翻新出版的时尚杂志,有人在用手机收发短信,手握一卷书的人凤毛麟角。现代人也许会说,书怎可在短暂而颠簸的途中阅读?读书应该在书房正襟危坐,茶烟相伴,最好有红袖添香……
这样的读书环境是每个读书人都梦想的,只是,我们再也回不到那样的岁月了。这是一个快速生产、快速消费、快速报废的时代,我们连走路的步点都是痰快的,怎会有与一本书对视、交流的心境?而真正的阅读却是需要慢下来的,慢到与一个字、一个句子都产生感情才好――这是奢望了,那么,挤出一点时间读书呢?
篇5
想去青庐,并非易事。原因在于青庐总是在以最出尘的姿势严格地挑选着客人,并不是有钱或有名的人,就一定可以成为青庐的客人。而一旦入住按照国际最新流行的villa模式管理的青庐,就算你是主人的至爱亲朋,也一样要遵守青庐的规矩,接受青庐的一切。在青庐,很多俗世的细节都被取缔:没有电视,禁止烟、酒、肉、喧哗、狂欢甚至手机。因为那些不洁的事物,会破坏青庐的清洁宁静。
其实很早就知道青庐了。前年走了一圈大香格里拉,最后走到大理,在四季客栈看到一日游的项目里包括“玻璃屋”游览,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玻璃屋”与青庐仅一墙之隔,同样依山势而建,是主人赵青的别墅。
当时在“玻璃屋”只逗留了不足一小时,喝着清茶,沐着洱海的阳光与风,实在是不想离开。心里无比惆怅:如果能在这里住一晚该有多好!
而现在,梦想居然实现。
不得不承认,第一眼,青庐就把我给镇住了。青庐本身具有的强大的气场,足以将任何人都笼盖在它的出尘清净之中,让你不得不小心地去顺应和感受。
下船时,便有白族大姐在码头迎候。走进青庐,首先便是需要将鞋履脱下,是的,不要将外世的尘埃凡俗带进来。青庐依山势而建,虽无陡险却也并不平缓,但所有的阶梯皆无护栏。如此设计,其实是劝谕我们将一切都放慢,尽可能地慢,只要慢下来,就永远不会有危险,更不会出错;只有慢下来,才可能享受到生命每一刻的繁花盛开。
青庐的每间房都是复式,空间高迭5米以上。最下层那间,同时也兼了晚餐室和大堂,屋里散漫地挂置着一些古朴夸张的首饰,很多原材质来自从民间收来的古珊瑚、老银器,非常有设计感。
洗手间里铺着纯白的石粒,间中搭一块纯黑的大理石,石上是一张艳丽的蜡染布,洗手盆是雅致的青花瓷,淋浴间只用一大块玻璃间隔:厅里有舒服的罗汉床,地上摆着CD机,青庐最适合的音乐,只可能是空灵的佛乐;角落摆一张古木沙发,枕着橙色靠垫,可以读一本线装的《小窗幽记》打发一段午后的时光;正中央是一艘小小的旧船,栽种着青绿茂盛的蔓绿绒,阳光透窗而来,洒上了一层金辉;床幔、靠垫、处处飘逸的布幔,都是绚丽的粉紫、橙黄、翠绿、深褚、纯蓝与艳红;矮案上放着石镂的盆,盛放着清水与新摘的花朵,在这里,可以对弈,或是诵读:屋内是青砖或橙砖,配着浅橙的白族传统雕花……而一艘渔船轻轻驶过窗棂,日光让一切都渐升紫烟。
这是一处柔媚到极致的居所吗?当然不是的。除此,还有牦牛饰物,还有紫铜花器,还有雕石,还有紫竹,还有刷了绿色汽车漆的钢铁楼梯和天花,这一切,又是如此阳刚……
且慢,在青庐这样的大环境下,在居室的布置上,不是应该尽量避免过于工业感的设计吗?而青庐除了主要的建材是青石,主要的家具材质是古木外,还大量使用了钢铁、玻璃,甚至还有水晶灯。我有点奇怪。
赵青以中国最传统的风水五行作答――所有的家居材质,都是根据五行风水而来,玻璃属金,而金生水,一刚一柔,才最和谐。
暗自观察,风水的奥妙竟然无处不见。整个青庐坐南朝北,面水靠石,对应的就是苍山洱海的风水。而“玻璃屋”的书房,则在文昌位,在那里读书冥想,心思最是纯净安宁。最下层的那间大堂,位于整个青庐的龙脉之下,是能量位,人呆在里面,不管何时都会觉得非常舒服。而让人舒服。则是风水的最精妙之处。
当天的午餐就在露庭的石桌上。都是美味的素食,桌布是一块艳黄带苍绿花纹的蜡染,这便是最温暖美丽的阳光午餐了。这里一切都是开放式的。古老渔船的旧木头改制成的木几、木椅、木沙发,还有处处供奉着的新鲜的花朵与水果,全部都暴露在清澈的阳光里。这些旧木头都带着久远的时光的痕迹,造型朴拙雅致,不由让人顿起拥有之欲。原来,这些由百年渔船收拾出来的木头,竟然全都是花梨木,一想到现在花梨的行情,我便立刻噤声不语了。
篇6
“慢生活”顺天应时,或许它能帮助我们重拾快乐,找回你的平常心。
有个充满禅味的说法:下雨时没有伞,是一种无奈;而下雨时有伞不用,便是一种境界。拿来度量生活即是:想快时不能快,是一种无奈;正快时能慢下来,则是一种境界。试着进入这种境界吧,擦去心灵的灰尘,感受生命的本能,在绚丽多姿的“慢生活”中享受快乐。
――编者
什么是“慢生活”
“慢生活”不是磨蹭,不是懒惰,更不是像农夫那样,只操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单一的生活。“慢生活”是让人找回自己,让生活变得更加细致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一种意境。“慢”首先是内心的宁静,是悠闲自在的感觉,是你在掌控着生活的一切,而不是被生活带着走。
只要调整一下我们的心态,便可以从容走近“慢生活”。把熙熙攘攘的名利看轻看透些,不在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去强出头,我们自然就能有一份平和闲适的心境,就会从容平静地度日,就不会急风火燎地去忙了。
古人说:“生活有度,人生添寿。”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慢生活”。调整节奏,放慢脚步,在繁忙时着一冷眼,退下一步,会丢省无数无端烦恼;于迷茫处存一热心,不躁不馁,便生出许多快乐机缘。把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不做只会工作的机器人。多用些时间看看人生的风景、品品生活的滋味,这不是慵懒和耗费时光,恰恰是对生命的负责。
有人说“慢生活”需要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其实不然。真正的“慢生活”只需要一颗宁静的心。我们只需要以放松的心态去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在紧张劳作的间隙给自己一个深呼吸,在疲惫的一天结束后还给自己一个安然的睡眠,在心里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莲。
“慢生活”的境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慢生活”不仅是人类幸福生活的需要,更是人生境界的极致;不仅与健康、闲适有关,更与“品味”与“禅意”有着前生今世带来的不解之缘。
品才能知味,没有时间,没有沉淀下来的心态,谈何品味?再精致的美食,如果一口吃下去,囫囵吞枣,也感知不出它的韵味悠长;再悠扬的曲子,如果不能静下心来欣赏,你听到的不过是一连串的枯燥音符;再漂亮的风景,如果没有雅兴,你看到的无非是一堆固体物质,体会不到任何美感。
大家都知道,平常心、生活禅,这是禅家毕生追求的至高境界。对“禅意”的理解,一向不需要专门向学,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事,简单正常地生活,渴了喝水,困了睡觉,饿了吃饭,不急不躁,有一点平常心就足够了。然而,这也正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看似容易做到难的境界。这就是禅家最难修得的“生活禅”。
想想古时候,虽然没有汽车、高楼、空调,但人人与自然都和谐相处。屈原可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杜甫虽然穷,但住的地方“风含翠筱娟娟净,雨红蕖细细香”。那时候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山是绿的,那时的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虽说古代是农耕社会,生活节奏慢,但该忙时也会很忙,这一点与今人应该是一样的,闲适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人们的心境、志趣和精神境界。如果说农耕社会大家都很“闲”的话,就不会有 “偷得浮生半日闲”一说了。又如“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的陶渊明;“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的李昂;“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的李白;“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的韩愈;“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的杜牧;“倚阑莫怪多时立,为爱孤云尽日闲”的陆游……,他们之所以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处处禅机,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平常心。
“慢生活”古已有之,跟老祖宗比,我们的物质生活比他们丰富,却不敢说比他们快乐。
如何才能慢下来
“慢生活”的返朴归真,独具一格,有其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慢生活”提倡了解、感受自己的身心,用心聆听身心对自己的呼唤,让慢的无处不在。即便是那些不富裕的人,也同样能在“慢生活”中享乐每一天。
1、精细吃。“慢食”是以珍惜和欣赏的态度去对待食物。是自己下厨房去做而不是叫外卖或去快餐店。是用较多的时间去精心选购、细心烹制食品,仔细享用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在自家凉台或院子里种菜,从头到尾地享受食物带来的乐趣。他们不是像倒垃圾一样把东西倒进胃里,而是细嚼慢咽,让食物在唇齿间厮磨,用舌头上的味蕾从不同的方向体会不同的味道。
2、慢运动。做散步、慢跑、太极、瑜珈、跳舞、钓鱼等运动。尤其是瑜伽,讲求心神合一,动静自如。如果不想混在女人堆里学瑜伽,可以选择我们的传统国粹――太极。讲究的是阴阳互化,四两拨千斤。平时多走路,少坐车。一旦脚踏实地走在路上,原来司空见惯的城市就会变得生动起来。
3、看星星,晒月亮。我们有多久没有仰望天空了?为什么不可以少盯几分钟电脑,抬头看看天呢?看看星星,晒晒月亮,不必等到拍拖的时候再看那么功利。
4、关掉手机。这个世界上,没有少了谁就绝对不行这一回事。关掉手机,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那是传纸条、结伴行,切切实实交往的年代。
5、学茶道或花道。这是“慢”的深一层境界。不管是茶道还是花道,精髓都在“道”字,意会之处,颇有禅意。慢生活最忌心乱。学习茶道或花道,就是让心静下来。
6、培养至少一种爱好。“谋杀”时间的办法有很多,不是只有睡觉、上网、玩游戏那几种,可玩的实在太多了,就看你肯不肯下工夫去玩。可以玩收藏,做手工,也可以种花种菜种果,用自己种的水果蔬菜招待朋友。
7、写日记。积累人生记忆比积累金钱更重要。看完一本书、一部电影,及时把心得记录下来,不然过了就忘了。实在没有什么可写,随便涂抹个画也行。像《心动》里的金城武一样,躺在楼顶看天空并随手拍下来,代表那天的心绪。
8、练书法。电脑、手机短信用久了,好多字都不会写了。与其让别人帮你设计签名,还不如自己把字练好了,怎么写都是只此一家,绝无假冒。练书法是个细致活儿,笔墨纸砚,各有各的讲究,重在坚持。
9、偷闲去喝个下午茶。如果你在公司里忙得快崩溃了,不要死抗,走开20分钟,暂时抛开折磨人的工作,喝一杯茶或者咖啡,让自己的情绪安定下来。当然,如果你长期觉得烦躁,那就不是下午茶能解决的问题了。
10、去旅游,彻底休息。到一个宁静的小城,住上十天半月,让自己的心和脚步都跟着当地人的节奏慢下来。不要像别人那样赶场似的7天游遍欧洲,到此一游,留影走人。要真的住下来,慢慢走,慢慢看。
11、定期聚会。不要等有事的时候再找朋友,留点时间和空间给家人和朋友,其实也就是留出时间和空间给自己。很多现代人的休闲方式是唱卡拉OK、跳舞、泡吧,狂欢一把,然后一哄而散,在“慢一族”看来,这不叫休闲,心还在忙着。
12、听音乐会,看画展。平时耳朵里灌满了快节奏的流行音乐,可以试着让自己以“慢”的姿态去听听古典。可以走路去,看夜色渐渐降临。演出时投入地听,把自己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氛围当中。要看懂画展,也是慢功夫,要事先做好审美功课。这样,在一幅传世画作之前盘桓数小时也就顺理成章了。
13、读书写字。“细嚼慢咽”地读书,可以完全沉浸在书籍的氛围中,给予书中细节更多的关注。在古典文化巨献都被做了“鸡汤式”速读处理的今天,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写一段感受,别让传统文化在你这儿变成废墟。
14、尊崇爱情。尊崇爱情的人向来鄙视速食般的“”,如果没有爱,就没有的理由。在性生活中应该多拿出时间来享受身体的美好感觉,而不是快速“直奔主题”。要享受朴实纯真的爱情,这需要你慢下来,懂得欣赏和赞美。
“慢生活”有着天然的闲适优雅风格,不论多么富足的“快生活”也无法望其项背。“慢”所创造的心灵愉悦,需要你慢慢地体会,直到离不开。
*1986年,意大利作家卡罗・皮逊尼为了抗议在广场上新建的一家麦当劳,在小镇巴沃罗发出“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享受家乡美食”的呼吁。这次呼吁带动了一股全球性的“慢生活”浪潮。时间研究员、时间经理、抗紧张培训班等闻所未闻的名词在全球许多城市不断出现。
*1989年,“国际慢餐运动”在法国巴黎正式开始,20多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慢餐协约”,鼓励人们放慢节奏、享受生活。
*截至2011年,“国际慢餐协会”已发展到100多个国家。仅在意大利就有30多个小城加入了“慢城市”的行列。
*美国的“放慢时间协会”,在全球拥有700多个盟友。
*目前中国抑郁症患者大约有3000万人,到2020年抑郁症患者人数可能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慢半拍
有个笑话说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在船上玩游戏,规定每人讲一个笑话,有一个人不笑的话,讲笑话的人就要跳到水里。黎明讲完了,张学友一点反应也没有,黎明就跳到河里了!
突然张学友哈哈大笑“真有趣,笑死了!”
脱袜子
深夜,夏令营突然响起紧急集合令,带队老师要求学生三分钟内到操场集合,他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督促同学们动作快点。突然,他发现小明还在穿袜子,就叫道:“不要穿袜子,快跑。”
篇7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来说,慢节奏的生活是很奢侈的。中国人也玩不出情调,不少人外出是为了购外国品牌,出国旅游还要丢自己的脸。中国人把许多东西都过滤掉了,生活显得很没有味道,曾经的时光都远去了。
当初困扰人们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但我们的同胞未必都是快乐的,快乐也是一种社会理想,是指普通大众对生活满意,而不是某个群体的利益得到满足。
当下,很多人蜗居在高楼大厦中,坐在车里。每天,交通非常拥堵,人们似乎没有耐心等待,喇叭声互相催促着,彼此投去不耐烦的目光;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堪忧,雾霾的天空,许久不见阳光。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不和谐,恶性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信任度受挑战,事件的背后是极端的心理。不可忽视的是,还有很多人面临着贫困,人们从农村走出,却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却难以享受城市生活,受影响的还有他们的下一代。物质条件虽然发展了,我们的幸福感却日渐消失,它带来的并不完全是美好。
生活不能缺少了自然之气,大家都应该慢下来,走出来。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了。我们不断地开发土地,生活空间看似大了,其实是缩小了。我们不应该忽视阳光雨露,不应该忽视青山绿树,天为父,地为母,人类是天地之子。虽然,阳光雨露是无形的,自然的美没有金钱那么实在,但这也是重要的。现代文明没有来临的时候,我们向大自然祈求风调雨顺,这是一种信仰,那是,我们深切思热爱着自然,我们能够感知自然。现在,我们还会喜欢星星和月亮吗?还会相信那些遥远美好的传说吗?我们是否敬畏自然?我们还虔诚吗?我们依然尊重生命吗?
曾经的古典梦幻随风而逝,美好的时光远去了。世界成了地球村,我们不会再期待远方归来的鸿雁。再也不会以一壶浊酒温暖那风雪夜归人了。采菊东篱下那般闲适的心境也不复存在。面对离别,不会送上“今宵别梦寒”的祝福。看到”芳草碧连天“的美景也难以体会。每个人都踽踽独行,没有路时会迷路,路多了也不见得知道该走向何方。
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淘汰掉旧事物,可是有的东西是不能失去的:和谐的人居环境和感知自然的能力。我们不断地创造物质文明,却忽视了精神世界。我们一直认为不重要的,便把它过滤掉了,随手丢弃的,我们却苦苦期待。
篇8
相传马可・波罗将中国文化引入西方时,因为忘记了在馅饼的制作中怎么将肉馅做入饼内,而歪打正着发明了披萨这种食物。当然,这只是个博君一笑的故事,当不得真。相对于马可・波罗那不堪的厨艺,我们更愿意相信馅饼体现了中国文化藏而不露的含蓄;而将馅料置于饼上的披萨,则更接近西方社会外显而热情的性格特征。披萨的故事只是告诉我们,无论是不是舶来之物,只要懂得改革创新,依然可以创造出很多有趣的东西。
由中国传入的茶饮在17世纪的英国兴起时,同样被大英帝国的人民上下其手,改造得面目全非――将红茶经开水冲泡之后用茶漏过滤掉茶叶,再加入糖和奶,在精致的茶杯中用勺子搅拌均匀后饮用。这颇为繁复的场面显得非常有仪式感,也契合当时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对欧洲社会的影响。而让繁复来得更猛烈一些的,是一位名叫安娜的女伯爵,由于英国的社交晚餐时间一般是晚上8点左右,下午四五点正是饥肠辘辘时刻,这位安娜伯爵就会让自己的女仆做上一些小点心,邀请友人就着红茶品饮,“下午茶”便在英国的上流社会流行开来了。至18世纪中期,英国因工业发展而变得富庶,下午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走进了社会民众生活。饭店与百货公司开始推出优雅而华美的下午茶消费,蕾丝花边的桌布,名贵瓷器的茶具,各种精致的糕点,佐以鲜花与音乐,这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一直流行到今天。
如果说下午茶的兴起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处于最鼎盛的维多利亚时期,那在中国的今天,国力昌盛经济发展,下午茶也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起来。与英国不同的是,中国式的下午茶没有专业的名词,它也不仅是茶饮和点心,它甚至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茶道无关。具体地说,中国式下午茶只是一个落脚之处,它是人们在下班之后放松自己的一盏休闲时光,是晚餐之前卸下疲惫身心的一所驿站,是邀约三五好友聚会的闲情逸致,是等待夜生活来临的悠然自得。都市的生活忙碌而快速,城市的人们总希望追求一种慢生活,下午茶则让他们短暂地感受到一点点将时间停步的愉悦。用片刻的懒散排解紧绷的压力,上班族们开始追捧这样的生活方式,提升着生活质量与情趣的同时扩展了生活空间,还不用花费太多的钱,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里,让自己心态变得祥和平静。
经营下午茶的多是一些以休闲饮品为主的店,与一线大城市里满街的星巴克、COSTA等咖啡馆林立不同,贵阳本土的饮品店中,店铺最多的是一家叫做宜北町的,早期以纯正的奶茶闻名,现在发展为以茶为原料搭配各种果饮的创新茶为主。据说,宜北町这个店名的来源是因为“町”这个字的发音在贵阳话中是“靓”、“好看”的意思,而“宜北”两字是“一杯”的谐音,再加上最初的招牌奶茶原料都来自台湾,便取了这么一个有点台湾味儿、又有贵阳本土特色的名字。设计意味十足的室内装潢加上轻松而明快的环境,宜北町很快风靡了贵阳。点上一杯茶独坐一隅,一个人,一扇窗,一份淡雅的情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无论是看看手机打发百无聊赖的时光,还是捧着书读那些锦瑟年华的词句,都能让生活中点滴的感悟在这份恬静中温润。
与宜北町交相辉映的是外来的成熟品牌,早早踏足贵阳的是来自香港的仙踪林,而近几年进入市场的是美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休闲餐饮业的蓬勃发展从侧面反映了贵阳人民对于下午茶的热衷与厚爱。在商业街、在闹市区,每当傍晚时分,这些店内总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悄然独坐的个人,也有成群结队的好友,无论他们是在此等待还是作伴,是相聚还是约会,当点上一杯可口的饮料或吃上一块美味的点心时,一段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光,点缀了生活的色彩。
下午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被世界各地所接受,也被各地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英国人的正宗下午茶搭配的是马卡龙,美国人的下午茶则搭配松饼,而越南人的下午茶据说有春卷。贵阳作为小吃品类丰富的一个城市,自然能在下午茶时分见到各式各样的小吃,丝袜奶茶配鸡肉饼,意式咖啡搭恋爱豆腐果,这都不叫事儿,用美味哄自己开心,才是生活的奥义。其实相比较正餐的大鱼大肉,一杯饮料一份小吃也是都市人追求的“轻食主义”,一顿营养均衡的下午茶,不仅能驱除疲惫,有助于恢复体力,还可以让晚餐少吃一些,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篇9
第一次听说双廊,我正坐在车上,在蜿蜒盘旋的山路向梅里雪山奔驰。那时,洱海东岸的双廊还像个藏在深闺待人识的姑娘。
后来,我在丽江满是小资情调的束河古镇里溜达,这时大理的双廊已经在风风火火地修公路、建房子,开各种客栈和商铺了。
我也不知道是追随谁的脚步,一路上听了那么多,双廊在我的想象中却越发神秘。我在双廊幽深的巷子里弯弯曲曲地走了很久之后,一碧千里的洱海毫无预警地铺展在我们眼前,温柔的海风迎面拂来,海边的小树随风摇曳,顿时就被这海天浑然成一片的蓝色所震撼了。
我们刚安顿下来正打算到处走走,就见到一大哥骑着自行车而来,以为就是传说中的骑行侠,顿时惊呼起来:“你是骑着过来的么!”“对啊。”
我们正要表达一下敬仰之情,他马上补上一句:“是从村口骑过来的……”接着就天南地北地聊起各自的行走经历。
青庐:面朝洱海,春暖花开
望着洱海,放眼看去,沿着右边海岸线的尽头,伫立着与当地民居截然不同的现代建筑,据说,那是一位知名舞蹈家和她妹妹的住所——青庐。
青庐的主人叫赵青,他在建造青庐之后,又建造了左边的月亮宫和右边的太阳宫,三座宫殿成为双廊最津津乐道的著名景观,也引起无数游客的好奇和窥探。想住青庐,并非易事。原因在于青庐总是在以最出尘的姿态严格地挑选着客人,素食、戒烟、戒酒、禁大声喧哗、没有电视,乐于尝试青庐为你悉心安排的生态之旅。如果不符合青庐客人标准,青庐可能会拒收。而一旦被青庐接受,你将享受到最贴心的照顾。
青庐的每间房都是复式,屋里散漫地挂置着一些古朴夸张的首饰,很多原材质来自从民间收来的古珊瑚、老银器,非常有设计感。大厅里有舒服的罗汉床,地上摆着CD机,青庐最适合的音乐,只可能是空灵的佛乐;角落摆一张古木沙发,枕着橙色靠垫,可以读一本线装的《小窗幽记》打发一段午后的时光;正中央是一艘小小的旧船,栽种着青绿茂盛的蔓绿绒,阳光透窗而来,洒上了一层金辉;在这里,可以对弈,可以诵读……
这是一处柔媚到极致的居所吗?当然不是的。除此,还有牦牛饰物、紫铜花器,还有雕石、紫竹,还有刷了绿色汽车漆的钢铁楼梯和天花,这一切,又是如此阳刚……
在青庐生活,应该就是人生至美境界了吧。眼前就是苍山与洱海,身旁就是大理最有名的风花与雪月,这里的生活理念是清静、缓慢、优雅甚至还是时尚。
沿海的客栈,情伤的疗养地
来到双廊,就要学懂“闲逛”。沿着海边,走在刚铺好的公路上,脚边就是海,海里长着树。树木成排地绕着海岸线,像是在守护着这片纯洁的蓝色。
走着走着,原本是碎石的岸边变成了沼泽,上面是一滩又一滩的水草,再然后是整片整片的小树林,变黄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小小的船只就隐匿在树丛中。
走累了,坐下来,静静地看海,这是在双廊不断重复着的事情。视线渐渐越过广阔的海面,到达彼岸。与我们遥遥相望的,是那层层叠峦的苍山。
岸边是众多的客栈,不同风格,安静、浪漫。双廊是大理旅游的一个另类,先有游客,然后才有游客自己经营的客栈。起初的客栈,都是旅游者租当地人闲置的老房子。后来老房子租完了,就租在空地上盖,整个双廊海岸线上,包括玉矶岛、蛇山半岛和半岛海湾在内的所有亲水的荒地空地,全都成了客栈。这里的每一家客栈,都值得你细细去体味、去感受,去艳遇那种在喧嚣大都市中无处可寻的美丽心情。
如此适合情侣度假的双廊客栈,我却扎堆遇见了出来疗情伤的。在一个安静的、没有街灯的晚上,当菜一上桌,一众女生马上拿起筷子一阵风卷残云,对面的几个男生却一边慢悠悠地喝酒,一边说要讲故事,于是,我们一边狼吞虎咽,一边看着一个大男孩说着自己的故事,那些老掉牙的电视剧情第一次让我感到了如此真切的痛。
可能你会带着爱情到远方去观光,如果带着悲伤你也许选择像双廊这样的一个全新的天地独自疗伤。这位哥们儿说,他会在这儿做一段时间的义工。
静下心来,看那不可思议的双廊,实在是安静。
天空慢慢暗下来,这里没有路灯,过惯了城市灯红酒绿生活的人忽然间邂逅这里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也许有些不习惯。然而,双廊正在改变着自己,修路、建房子、开客栈……
昨晚的小型演唱会结束以后,草地上嘈杂的音乐声还迟迟不肯散去,骚扰了整个黑夜。这样的双廊和听来的已经不大一样,有些人慕名而来,没多久又匆匆而去。
双廊还没有五星级酒店,主干道也还在修整,路不是很好走,村里的路更是七弯八拐,容易让人迷路。但我们可以远观变幻多姿的白云、蓝得纯净的天空和波光粼粼的大海,以及大海对面层层叠峦的青山,和云缝中倾泻下来的不可思议的光。
如果你的运气不错,还可以看到与海水融为一体的晚霞,仿佛置身于彩云缭绕的仙境之中。
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静下心来,坐在海边的草坪上或者小凳子上,痴痴地、不厌其烦地盯着这片海和这片光。看这光是怎样铺在远方的山上,怎样落在眼前广阔的海面上。
但到了双廊,时间会慢下来。可以看星星、看海、看电影;可以骑自行车、划船、读书;可以晒太阳、听风、发呆……爱上双廊,其实是爱上一种悠闲自在的情调生活。
旅游攻略
交通 在桃源村口看到终点站是“双廊”或者“南诏风情岛”的中巴就可以招手上车,10元,大约一个小时。
住宿 一定要提前预定住宿,双廊很容易满房,特别是想住到你理想的那一家,要至少提前两周预约,节假日提前一两个月预约;双廊古渔村的海景房最多,高中低档都有,中档的有虫二、沧海一栗,高端一点的有云气毗舍、粉四。
篇10
Jeremy Collins(杰瑞米 ・ 柯林斯)
美国插画艺术家,纪录片导演,开创型的攀岩运动员。
作为一名插画艺术家,Jeremy Collins的插画作品已经在全球超过150家攀岩类杂志和户外指南书上刊登过,户外品牌经常用他的插画作品来更新产品线,甚至运用于攀岩鞋的设计中。他还为美国国家地理绘制水彩地图从而大大提升了这本杂志的封面以及内页的格调。
得益于他手绘作品的受欢迎程度,Jeremy Collins自创了手绘地图和服装品牌Meridian Line?,在美国许多国家公园的商店里都能看到印着他手绘作品的纪念T恤。此外,Jeremy在公益事业方面也特别投入,他曾帮助过儿科脑癌研究筹集善款,还有美国攀岩基金会(The Access Fund)、美国登山俱乐部(American Alpine Club)、人类栖息地协会(Habitat For Humanity)等等。如今,Jeremy和妻子Tricia以及两个孩子居住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要冒险,更要活着
作为一个户外爱好者,Jeremy Collins的故事很简单:23年前他开始接触攀岩,随后这项运动便定义了他的整个成年时期。
“攀岩是我最钟爱的一种与自然亲密互动的方式”, Jeremy 说,“很难去解释这其中的欢乐,当你向上攀爬、完全依赖于自己的技巧、动作以及每一个决定的时候。”
作为一名攀岩运动员,Jeremy成就不菲,他在美国就已经先锋了超过300条新线路,而且在国际上也十分活跃,他在加拿大、南美的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甚至中国都开辟过许多不可忽视的首登线路。在他的著作《手绘:攀登的艺术》(Drawn: The Art of Ascent)一书中,就用美妙的手绘作品讲述了他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寻找攀岩路线并首登的故事,这本画风清奇的图书获得了包括2015班夫山地图书大赛探险旅行组别奖在内的许多奖项。
就个人而言,最让Jeremy满足的攀登成就应该是开辟那些岩壁上的新线路吧,“新线路造福后人,人们可以享受攀岩的乐趣、从中学习和提高技巧、挑战自我极限。”
然而,当我们问及他什么是目前为止最大的成就时,他的回答令人诧异。
“我觉得,我人生中最显著的成就便是‘活着’吧”,Jeremy说,“在这一点上,我能让母亲觉得骄傲和欣慰。”
Jeremy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并不奇怪,他在一场雪崩中失去了一位挚友,这一度令他自暴自弃。仔细想想,他说的话极富深意。探险中那些可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危险,正是其魅力之一,但失去总是令人沉痛。如何在冒险与活着之间取得平衡,是人们在热爱的户外运动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危险而活下来的人。
今年40岁的Jeremy Collins告诉我,在以往成百上千的冒险经历中,最触动内心的事情发生在他更年轻的时候。那时,Jeremy住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美国西南部的一片沙漠里,那儿的生活很简单,他只是一个勉强糊口的艺术工作者,但能在阳光下漫步、在沙漠中探索,那些时光让他感觉很富有。就是在那儿度过的青春,让Jeremy深深爱上了荒野 ―― 不是广义的户外,不是山峰,而是真正的荒野 ―― 让他与舒适、童年、安全这些东西隔绝的令人绝望的地方。
“在户外度过的那些时光极大地影响着我的艺术事业。我热爱攀登,更具体地说是未曾被完成过的首登路线,但其实简简单单地只是坐着发呆也挺重要啊。在攀登中,我属于行进缓慢而且思虑周全的那一派,只肯冒有把握的险。生活中,我也是这样。”
不论是攀岩还是搞艺术创作,都可能是一项自私的活动,除非你与他人分享这一切。Jeremy的家人非常支持和理解他的工作,现在的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想着安全回家。“家人就是我的全世界,没有他们我不可能获得今天的成就,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我。我的妻子曾将我从自暴自弃中拯救出来,孩子们很理解我,并没有让我因为经常四处旅行而感到愧疚万分。当他们不在身边时,我其实非常想念。”
化繁为简的线条艺术
至于绘画,对于Jeremy Collins来说,是和一生一样长的事情。“我从幼儿园开始画画,之后再也没有停止过。”
即便当时还很年幼,他就已经知道画画将成为未来一生中重要的部分。“长大后,我做过职业画师,在许多媒介工作过 ―― 博物馆、零售店,尝试过多种风格的绘画 ―― 大型画作、卡通、装置艺术等等。”最终,他想要化繁为简。“现在,速写本是我的首要选择,给我一支笔、一张纸,就能给你讲个故事。”
多年来,Jeremy一直不停地画画,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他喜欢以创意的形式去表现山峰的雄伟,喜欢勾勒大岩壁与林木轮廓之间的并列和对比,也擅于把野生动物和历史人物当作讲述故事的载体。
绘画既为所见,亦为所感。Jeremy的手绘既是一种记录事物和风景的方式,又是反映他的思想和感受的途径。你应该已经注意到,Jeremy的作品中多用线条,紧凑而清晰,繁复而有节制,他说:“那些平行流动的线条是模拟我感受到的与自然之间的羁绊:树木的质地结构、地表沉积物的线条,抑或风吹拂草地的起伏波动,我想要把这些细微的感受融入我的作品里。”何为“所见”?是形状与阴影?线条与色彩?“绘画如果仅仅是记录眼前所见并不是很有趣,我完全可以拍点照片了事。”这话太有道理!
当然,和拍照片相比较,手绘比较慢,尤其是用Jeremy的方式去画,可能更慢。但那也是有目的而为之 ―― “让我慢下来”。他说:“我的世界充斥着各种‘快快快’,画有助于我慢下来。我也喜欢拍照,不过基本上是用手机拍,继续贯彻我的极简主义。”
对于喜欢户外和绘画的Jeremy Collins,将户外生活与手绘结合到一起,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不过,要让这两者之间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在北极圈内挪威北部的Lofoten那场旅行至关重要。那是Jeremy第一次出行带那么简化的装备和器材,能让他进行创作的东西实在有限,没有数码相机,只有一台非常老旧的拍立得相机、几支墨水笔和一本速写簿。“就是那场旅行期间,我望着海岛上方的云卷云舒,睡在帐篷里看风吹草动,它们在我眼里都成了线条、纹理,大家现在看到的我的绘画风格就是从那时真正开始的。”
后来,他经常画自己攀登旅途中的事物,尤其是大山、岩壁、河流以及地图。那他会像摄影师那样边走边创作吗?“在真实的攀登旅途中,我有时会给自己腾出完整的几日来画画。当然,我有特制的肩包用来装绘画工具,在吊帐上休息的时候我会画上几笔,或者,我去找个特定的地方现场写生。否则,我尽量轻装攀岩,沉浸在攀岩中。” 纯线条绘制的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山
寻求答案与启迪
当Jeremy Collins的朋友在雪崩中不幸丧生之后,他深受创伤,决定去往天涯海角寻求了断这段悲痛的方法,去完成自己设定的四个新的攀登目标。这过程中,手绘伴随着Jeremy经历了生与死,从北到南,从东到西 ―― 西为攀岩胜地优胜美地,东为中国的未登线路,南至委内瑞拉丛林,北到加拿大西北地区。手绘遇上活生生的敉庠硕,这项挑战完成之后,他也学会了承受挑战,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