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园项目范文
时间:2023-03-28 20:3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生态园项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现代生态农业园 项目开发 永泰农夫山庄
0 引言
现代生态农业园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现代农业生态园是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体验、健身、科学考察、教育、度假、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类型[1]。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越来越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够在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实现自己返璞归真的理想。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自然就成为了人们最好的选择。现代农业生态园独特的吸引力契合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1 现代生态农业园的发展模式分析
1.1 现代生态农业园的发展阶段模式 现代生态农业园作为一种旅游发展方式,首先缘起于城市周边地带。在发展过程上,可描述为三个阶段及相应模式,如表1所示。
1.2 现代生态农业园分布上的地域模式 现代生态农业园的发展从空间上,又可分为依托自然型和依托城市型两种模式,依托自然型的距大城市较远,但是交通便利,可以以多个大城市作为目标市场,这种模式农业基础好,地貌类型全,可以有独立的自然景观作为依托,可以采取分散管理,保留其原由农村各级组织等管理方式[2]。依托城市型一般距离大城市较近,以一个大城市作为目标市场,通过借助一定的农业基础,主要通过人工构造农业景观,采取独立封闭和集中管理的管理方式,其属性接近于人工主题公园,如下表2。
1.3 现代生态农业园经营过程的开发模式 随着现代生态农业园的发展,各地现代生态农业园呈现出多样的开发模式。从总体上看,现代生态农业园的开发,呈现出以下发展规律:即从组织形式上,逐步由自发到有组织地发展;从产品构成上,逐步由单一品种向品种多样化发展;在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上,逐步由低科技向高科技发展;在现代生态农业园项目的投资规模上,也逐步由从小到大的发展趋势[3]。各个经营过程中的开发模式不尽相同,存在着高科技农业园模式、综合性多功能农业园模式、生态农业园模式、农业主题公园模式、参与、体验、采购式农业园模式,各种模式主要特点,区位选择,投资规模及主题功能不尽相同,形成特色项目的旅游活动。
2 现代生态农业园开发的理念与原则
现代生态农业园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其发展的理念上遵循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存,并且更加注重社会价值。在满足人们对生态农业产品的需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们休闲观光旅游的享受。在生态、人文、绿色、环保的理念指引下,构建多层次生态绿化带,绿色森林,草坪,花园,河流等丰富多彩的乡间村落风光。把自然的古朴村风与现代旅游文化相契合,提升乡土文明的观光游览价值,在给当地人们带来精神满足的同时也增加其经济收入。总的来讲,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同时还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2.1 生态的原则 生态农业最注重的必定是环保,不能因为生态农业而造成别的地方的污染。现代城市工业污染已经使得很多地区变得不适宜人类居住,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建设生态农业更要注重缓解这种环境的压力,做好城市的绿环过滤,坚持生态原则,要系统落实到生态农业的每一个步骤,从植物到农副产品到旅游景点都必须牢牢按照生态文明健康环保的原则进行。
2.2 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和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2.3 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现代生态农业园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城市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的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2.4 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园区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景观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
2.5 文化的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诗词歌赋。所有这些使人很容易忽视农业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所以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其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6 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观光旅游或是专题旅游,不论是团队旅游或是散客旅游,都要为旅游者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园区景观规划的多样性原则既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更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3 现代生态农业园开发实证研究――以“永泰农夫山庄”为例
“永泰农夫山庄”的创想源自网络上风靡已久的虚拟作物种植采摘游戏,通过与福州市永泰县大洋镇下苏村协商,根据消费者需求细分为种植区,每块种植白菜、地瓜、荷兰豆等不同的时令瓜果蔬菜,通过租金租出,可选择自行种植自行收获、自行种植代为收获、代为种植自行收获三种管理方式,未被出租的地块由农庄安排农技员种植和收获,产品通过农超对接方式销售。对于采摘观赏区,消费者可在采摘区内自由采摘果蔬并购买,在观赏区内进行拍照和游玩等活动。
3.1 以生态农业为内核,充分挖掘乡村性资源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地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因此蕴含着浓厚乡村性的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根据下苏村资源情况,可开发以“农家”或“农庄”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农业园项目,如开发永泰农夫山庄旅游项目,游客在农家或者农庄中可以品尝当地自产的新鲜瓜果蔬菜和自养的鸡鸭牛兔羊;可以下到田地里插秧拔草翻田,体验干农活做农事的乐趣;可以利用原始器具制作美味食品,感受原汁原味的气息;可以住在设施完善的农屋之中,获得身心的放松。
3.2 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观赏旅游产品,开发瓜果采摘品尝旅游产品 以花卉、苗木观赏为主要功能特点,一般以植花种树为主,也涉及到建筑、水景、树景等方面。按观赏植物种类可分为园、玫瑰园、牡丹园、桃园、梅园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广,品种繁多,今后应重点发展。瓜果采摘、品尝旅游农业产品在国外发展迅速,型式多样。人们在紧张的城市生活之余,选择合适的景点,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农村的劳作和生活,下苏村良好的自然资源基础,适合开展这类活动。
3.3 发掘高科技农业观光旅游产品,深挖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科技农业,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向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并提供观摩、学习、培训和交流的场所。高科技农业观光旅游产品的开发,高科技农业园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食、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的配套,要采用农业高科技形成农田工厂化、现代化,突出科技兴农、科技兴旅的特色。同时发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使游客参与体验农村生产生活和乡土民俗活动,在其中得到新、奇、乐的享受。游客可以到农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感受乡土生活和民风民俗。永泰下苏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有一定的基础,今后可重点发展现代农居的民俗文化旅游。
参考文献:
[1]钱春弦.“新农村”将为中国旅游业释放前所未有的动力[N].新华日报,2006-01-04.
[2]谢浩,蔡鲁祥.浅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7):35-38.
篇2
永记生态园位于惠东县大岭镇,1997年由香港永记食品集团独家投资兴建,投资额超过千万美元,占地面积1000余亩。这里原是高级蔬菜种植园,是通过引进外国高新科技农业技术并按照自然生态平衡模式管理的一所具有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功能的生态示范园。永记生态集团董事长梁子永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挂牌仪式上告诉记者,当初,由于种植外国蔬菜的规模较大、品种较多,且环境优美并充满生态特色,吸引了很多政府部门和旅游业人士慕名而来,更被中小学生及大专院校委托指定为校外实习基地。在市、县旅游部门的积极引导下,永记生态园终于成功获得了“全国农业示范点”的称号。鉴于此,集团抱着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及致力提倡教育年轻下一代的思想,决定再投资旅游设施及其他酒店配套,并于2004年正式对外试业开放。目前,永记生态园已是惠州唯一一所集教学、会议、旅游、休闲、度假、娱乐、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庄,而且成为了惠州重点旅游项目之一。便利的交通更使其成为自驾游一组的挚爱。从广州出发,沿广惠高速到坞塘出口转惠东方向至大岭镇,再向左拐入往梁化方向前进4公里即可到达。
生态园内所有景观设施项目全部采用澳大利亚风格的建筑设计,具有浓厚的异国风情。园内不仅有独具匠心的绿色自耕地、时代广场、绿色迷宫、人工沙滩等特色场所和捉鱼乐、迷你高尔夫、野火乐园、滑草场等自助游项目,来自世界各地的40多个品种的花草在永记生态园随处可见,仿佛吹来的阵阵微风里也可以嗅到醉人的芳香。温室里五颜六色的外国无公害蔬菜,如法什菜、橡叶菜、红毛菜、澳洲茄子、七彩圆椒……这些形态各异的瓜果在国内难得一见,在这里简直让游客置身于花的海洋、蔬菜的王国和瓜果的世界。
生态园里的绿色礼品店最吸引人,园里种植的大部分美丽花草、名贵蔬菜,礼品店里都有出售,而且包装都下足功夫,令人爱不释手。生态园市场营销部经理温胜军告诉我们,这里的蔬菜和花果主要运往香港,再经过进一步深加工之后配送到各星级酒店及航空公司等。
篇3
关键词:休闲农业;景观空间功能布局;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具体是将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旅游业相结合,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精心布置花卉展览、鱼类及珍稀动物的观赏、名贵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及相关配套娱乐设施等,[1]为非农村游客提供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复合型农业经营活动。在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同时,伴随“微度假”时代的到来,现代休闲农业掀起了发展热潮。随着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和产业“膨胀式”发展,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尖锐问题:(1)盲目跟风,产业经营遍地开花;(2)档次不高,规模较小,缺乏特色,项目规划布局单一;(3)圈地运动,园区缺乏统一科学规划,打破原有的景观肌理和生态平衡,给生态和农业景观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性建设”等等。而今,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良好的功能空间布局对休闲农业可持续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概括来说可持续休闲农业的注意点有:生态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文生态可持续发展。在这些要点中,科学规划的空间功能布局是生态、资源、人文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催化剂,在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功能空间布局既是贯穿休闲产业园区经营的始终,也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课题科研项目江苏泰兴虹桥滨江生态园(以下简称虹桥滨江生态园)结合实际土地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功能空间布局,针对功能布局的重要性、设计原则、设计理念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休闲农业空间功能布局。
1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景观空间功能布局设计的重要性
空间显示是研究景观可持续性必不可少的方法。[2]简要概括就是数年景观生态学实验对人类理解空间、认知关联过程提供依据,并将其纳入可持续性科学创建、评估的方法体系。而功能空间布局就是其空间显示体系中的首要工作。空间功能布局简单的解释就是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满足使用功能且具有一定美观的空间布局。人为地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总体资源有效的链接分配,间接提高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形成延续性产业链条带。休闲农业中在生态农业的自然风光和自然的地理地貌保留外,还应加入一些人文景观要素,并进行适当的景观设计与舍取。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就是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景观生态系统,[3]其中景观不仅要以现在的格局,而且要探索新的格局为各种生命形式提供持续的生态生活条件。以虹桥滨江生态园园区滨水功能空间布局为例,滨水区域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对水岸的综合利用,以生态驳岸为基础,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起来。遵照当地地势自然条件,采取有组织排水等工程技术措施,采用乔、灌、草等多层次植被营造生态型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生态体系。[4]虹桥滨江生态园配合植物种植,维护保持原有自然景观生态驳岸,以此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从生态、观赏角度看,起到了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点的辅助作用。
2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布局设计原则
2.1坚持循环、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
休闲农业生态景观规划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定的景观空间配置结构的多样化,既要有景观的生态功能,又要有美学功能,最终实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旅游观光活动的协调、平衡发展。[5]功能布局首先在整体规划中搭建景观结构框架,为后期的设计开辟良好发展空间。虹桥滨江生态园的森萱农庄(以下简称森萱农庄)在湖中三座岛开发利用及功能安排上,充分开发水域生态系统资源,形成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庄园,受到远近游人的赞誉。并且依托独特地理条件,生态资源转换经济资源,经济资源又参与农庄生态发展,形成可持续能量循环体,促进良性可持续发展。
2.2坚持整体开发原则
合理的景观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态效益。正如本科研参考项目虹桥滨江生态园,功能遵从自然资源,将水域特色最大化,全面整体看待滨江资源利用与开发,以科学的规划思路分析景观功能布局,加强农庄整体的协调关系与连接关系;在景观功能布局及生态建设计划中,保持生态整体性与持续稳定发展弹性空间。以当地自然资源为基点,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提高环境承载力。
2.3坚持空间功能布局传递性原则
园区空间布局不同于一般建筑功能布局,是自然、人文、经济交织的规划布局。位于扬州南郊的西江生态园(以下简称西江生态园)成功地构建了一座个性化的特色旅游园区,通过农业观光、现代农业技术的展示、农业科普以及农村生活体验等功能设计,将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创造独特的生态体验园区。庄园各分区的有机组合、交流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后期维护,还降低了资金、时间的成本,吸引当地富余(农民)劳动力,使庄园的不同功能布局发展融于当地人文环境中,依托当地群众形成可持续发展效应,提高庄园经济、生态效益。
3以科研项目虹桥滨江生态园为例阐述景观功能空间布局思路
3.1主题性空间营造
站在区域全局视角下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本土文化及当地产业特色,提出适合园区的发展思路和功能定位。科学合理规划,优化功能布局,突出独特性。设计开发生产、展览、贸易、服务等多种功能平台,以打造特色庄园功能布局,树立特色品牌,避免重复建设。虹桥滨江生态园中森萱农庄就突出了渔业文化主题,现有旅游观光区、生态养殖区、休闲垂钓区、江鲜美食区、果园采摘区五大功能区域。是一个结合实际地理位置总体规划垂钓、种植、养殖水产、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度假庄园。通过定义主题,多产业结合发展,体现功能空间布局对庄园的经营的便捷性和可持续性。
3.2空间连续性景观规划
结合功能区内在联系,规划连接空间功能布局景观轴线,功能区边缘要有延续性(连续性),多条景观带串联主要功能分区,形成整体规划,以促进园区各布局协调发展,相互呼应。宏观上做到全局把握,综合发展,微观上做到景观传递、移步换景。虹桥滨江生态园总体规划注重功能区相互延续性,例如:体验区与观光区形成游览轴线,花卉种植区与水产养殖区形成绿色生态区。功能区轴线分区分级排布,对游人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区域景观,同时不同轴线方便了内外部人员的交通,更好地提高区域使用效率,促进区域高效率利用开发。
3.3参与融合景观情景
这也是人文生态延续性的重要体现。虹桥滨江生态园功能区内有相应的体验功能,生态绿洲观光区、生态度假观光区、网箱养殖观光区以及特色农庄体验区等,在不完全改变功能区定义前提下,可以灵活运用使各个功能区相呼应,例如,观光区可以不单单是展示形式,换为实际参与体验,或结合道路设计,增加游览旅途的趣味性等。娱乐区也可以加入展示的部分,寓教于乐,让游人在玩乐的同时认识新的事物。而在位于生态度假区的森萱农庄庄园里,关于人文生态的景观就明显地表达了互动式功能布局这一特点,庄园景观节点、农作物生产基地、水产养殖水域等功能分区均有相关体验功能的设置,增加了功能分区的趣味性,丰富了功能空间的利用方式,拉近各个功能布局联系的同时,促进人文生态延续性的良性发展。功能空间布局设计理念除以上三个方向,还可以有其他角度,例如:分期分步规划布局建设,一个重点多个附加功能规划布局、单个功能空间布局内含多个下属功能布局等多种功能空间布局设计方法,在遵循布局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设想不同的规划理念,不同的理念结合不同的实际项目规划既能表达相应的独特性,同时也是相对应不同土地资源的利用体现。本课题研究的案例虹桥滨江生态园致力于彰显“渔业”文化特色,无论是生态园的空间布局、景观节点的细节、园中的雕塑小品、还是餐饮文化,都充分体现了庄园主打的产业文化主题。形成独特的度假渔村,展示自己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对不同分区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鉴于实际自然资源及农业产业链条,实现旅游、生态和谐统一,进而发展和形成地方特色。综上,功能布局设计在整个设计中地位非常重要。农业景观功能布局设计必须顺应可持续发展潮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鉴于此,必须将“可持续景观”“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等理念贯穿于布局规划中,在不破坏原有自然资源结构的前提下进行精心的艺术加工设计,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景观格局才会给世界和人们带来好的自然生态景观设计,这样的景观作品才能真正达到“为民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2]赵文武,房学宁.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J].生态学报,2014.34(10):2453-2459.
[3]程星.浅析可持续发展下的可持续景观设计[J].科技与创新,2016(7).
[4]范水生.休闲农业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规划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
[5]张兴艳,张洪恩.略谈人文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四川建筑,2007.8.27(4).
篇4
一、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各类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以科技项目为牵动,抓好2009年全县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进一步探索科技计划项目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重点向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倾斜。抓住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大科技项目争取力度,立足我县科技工作实际,培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市、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目前合计确定县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4项,申报市计划项目6项,国家级项目2项。组织2家企业申报省级农业科技龙头企业,10家企业申报市级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并做好xx、xx年两年承担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项目的总结工作,争取市以上科技研究经费1300余万元。
二、全力推进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海洋生态园的建设工作
为确保海洋生态园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以县长孙国宽为组长,副县长栾玉瑄、高德为副组长,相关委、办、局为成员的海洋生态园建设领导小组,并将海洋生态园建设相关工作逐层分解到相关部门,定期督查指导。制定了《海洋生态园建设规划方案》,完成了海洋生态园建设主要内容、技术方案、运行机制、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方案的制定。海洋生态园区500亩用地已完成“七通一平”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详细的用地规划正在编制之中。海洋生态园科技大厦前期论证工作现已结束,目前县国土规划建设局正在对海洋生态园科技创新大厦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和可行性报告的编写。海洋生态园3500亩实验用海已在大长山岛镇和海洋乡确定,海域使用确权正在办理。黄海网络监测平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黄海网络监测平台于5月中旬组织了今年第二次黄海北部海洋环境生态多要素断面调查,进一步积累了长期观测数据和资料。路基站选址工作已结束。为配合海洋生态园的建设,我县加快了建设生态县的步伐,海水热能应用正在紧密推广,目前已完成20万平方米建设,预计年底可完成32万平方米建设。太阳能在海水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技术推广良好,大连xx振禄水产有限公司一期工程1000立方水体已投入使用,二期1000立方水体已经完成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应用规模已经达到xx立方水体。虾夷扇贝串耳生态养殖已具规模,大连xx丰益水产有限公司和xx县广鹿福和水产有限公司养殖规模已达1000余台。预计推广规模可以达到xx台。
三、以孵化中心为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四、以产、学、研、企作为主线,进一步推动全县科技创新技术的建设
篇5
农业旅游是近几年风行全球的新兴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农业旅游在各省辖市由南向北逐步兴起,尤其是地处长三角腹地的苏南地区。苏州农业旅游发展具有独特的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空间非常大。苏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盛誉,广袤的乡村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人文活动、民俗文化、景观意境等融为一体,构成江南水乡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具备发展农业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更为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资源和观光休闲场所。2009年苏州农业旅游年接待游客1750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22亿元。本研究以苏州市农业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力求建立更为科学的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评价、保护与开发模式,为科学地保护与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提供依据。
2研究区域概况
2.1研究区域地理区位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湖州,西抱太湖,与无锡、常州隔湖相望,北依长江,与南通相望。苏州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距上海80km、杭州150km,距省会南京219km。
2.2农业资源景观要素类型苏州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相关的农业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以传统的景观要素分类为依据,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2.2.1自然要素资源优美的自然要素为发展农业旅游业提供了充足的条件,4个主要自然要素类型吸引了大量游人: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低山丘陵山地地形;2)河系水文网络纵横交错,水域风貌极富自然特色;3)沉积平原形成大面积半湿地水稻田景观;4)植被类型丰富。
2.2.2农耕文化资源农耕文化是指农民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农业风俗文化。苏州地区的农耕文化以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集合农业耕作习俗、茶文化、饮食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集合苏州地区独特文化内容和地域特征,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文化类型。
2.2.3旅游产品资源苏州地区农业旅游产品的资源与开发已展现出比其他地区同类产品更为成熟的特征,并且一些已颇具规模,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资源丰富了农业旅游开发和拓展内容。
3苏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苏州农业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现已经有300余个农业旅游景点。苏州农业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建筑文化等融为一体,构成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乡村景观意境,其中建筑文化以及以吴文化为代表的乡村人文与民俗活动已形成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四大模式:1)以临近传统旅游区和城乡结合部特点的农家乐式乡村游,如旺山村、蒋巷村;2)借助自然资源的农业生态园,如相城区农业生态园等;3)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结合产业文化形态,如阳山水蜜桃、阳澄湖大闸蟹等;4)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依托的农业园,如未来农林大世界、昆山市生态农业旅游区等。
4苏州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4.1缺乏总体发展规划,景点空间分布不平衡苏州农业旅游功能层次划分缺乏整体性和层次感,即没有从全局角度出发进行产业布局与国际化旅游的要求相差甚远。致使一些农业的旅游项目开发上,不能发挥出整体效应的最大功效。一些旅游产业组织还存在形象不够统一、服务不完善等问题,也制约了苏州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4.2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旅游缺乏自身特色目前,大部分农业旅游的地域特色不明,文化内涵肤浅,内容单调,多以钓鱼、吃饭为主,内容与形式雷同。农业旅游产品的特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此外,没有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农业生产的自然状态,没有发掘农村文化的深刻内涵,缺乏高档次、多功能、知识性的农业旅游活动,无法体现农业旅游自身的魅力,降低了农业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后劲不足。
4.3农业旅游产业带动性差,配套设施不完善在消费构成中,以餐饮和棋、牌、麻将等低消费开支为主,而主题风情风俗的农业娱乐和特色农产品购物等其他开支较低,导致整体消费水平低,使农业旅游产品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此外,农业旅游业配套设施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服务不到位,使农业旅游的品味下降,相关产品的质量不能实现预期,经营难度加大,收入水平比较低。苏州地区现有的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经营分散、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备造成了农业旅游区开发的劣势,难以形成理想的开发规模。
5苏州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建议
5.1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在开发农业旅游的过程中,苏州地区要发挥自身优势,突出苏州地方特色。一定要注重各地的比较优势,把自身原有的条件塑造成亮点、卖点,把自然、人文、社会资源以及项目的要素资源组合起来,塑造出与苏州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相协调,与群众富裕水平生活要求相一致,与旅游品牌、产品质量相匹配的农业旅游精品。实现特色与个性相融合、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5.2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统筹规划应进行全面规划,项目总体规划要充分反映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旅游的主导思想,明确全市农业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方向;应充分考虑到农业旅游资源的分布现状特点、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及不同地域农业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改变个别地区农业旅游业经营规模小、分散和不连片的状况,将农业旅游开发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优化农业旅游产业空间结构;规范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营造有利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环境。
5.3加强特色旅游产品策划在开发农业旅游产品时,要把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使产品内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要通过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由以传统观光为主的单一结构向文化观光、商务旅游、度假休闲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多元结构转变。根据苏州各地农业旅游的旅游资源、产品特色、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状况、城市居民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性、对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的认同感,来设计和培育有特色的农业旅游业,尤其要选择一些在旅游市场上具有优势的旅游区加以重点开发,培育旅游精品;包装策划不同的旅游线路产品,既要满足多数人需要的大众化产品,又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特色化、个性化产品,以适应现代社会更高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旅游消费需求。使农业旅游成为本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5.4增大宣传力度要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各种媒体和机会,面向客源市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广,把宣传农村文化和普及科学知识作为推进农业旅游的重要抓手。此外,交通建设、水电供应、卫生等设施和服务为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所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水平是农业旅游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可在重点旅游区与市区之间开辟周末或节假日旅游专线,为市民出游提供方便。同时,在景点内部也提供一定的交通设施,提高农业旅游空间整体的服务接待水平,让游客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6相城农业生态园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案例研究
6.1项目概况苏州市相城区,东邻上海,西濒无锡,南接古城,北依长江,全区下辖4个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度假区,拥有496km2土地和74万人口。相城农业生态园是规模较大的生态农业旅游精品,包括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相城生态园原来被当地人称为“北大荒”,上万亩的滩涂沉降地带地,杂草丛生,洪水频仍。2003年起,相城区在复耕这方荒地中,把“北大荒”陆续建成了由生态农业区、生态休闲区、生态科普区、生态农庄区、生态保护林区五大区域组成的生态农业园,并建成了200.00hm2规模的花卉植物园和133.33hm2的荷塘月色湿地公园。
6.2开发模式及优化改进相城农业生态园开发旅游的模式为“政府+企业+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实质是政府引导下的“企业+农户”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由政府相关部门对旅游发展进行规划,防止盲目开发,修建发展旅游所必需的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为旅游的开展和进行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此外,这种模式有助于发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优势。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能够自主经营,采取先进的经营和营销理念,更好的宣传推广农业旅游,树立自身独特的品牌,谋取最大利润,同时吸引当地农民的参与又能给予本地人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使当地人也分享到旅游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自觉地保护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遗产,并且对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议,增加其参与旅游的热情。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模式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企业也多为政府下辖企业,因此当地政府拥有发展旅游绝对发言权和决策权,在实际的决策中往往优先考虑到政府或地区的利益。而较少考虑或牺牲当地村民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本地居民参与发展旅游的权利不是很大,参与旅游的方式较单一。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使当地农民获益,调动他们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
篇6
山东兴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市民营企业纳税突出贡献单位,市百强民营企业,***市建筑业综合十强企业。公司实力雄厚,下属企业40余家,集团年实现产值20亿元,上缴税金近7000万元,经营范围涉及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商混生产、物业管理、城市供水、机动车检测等多个行业,是***开发区民营企业中的排头兵。
***绿环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项目位于***开发区辛安办事处殷家河水库东侧,由集团公司2008年度投资500万元建设,并注册成立***绿环生态园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实施。绿环公司承包租赁辛安办事处殷家河、于家村等社区70亩闲置地进行综合性农业示范园区开发建设。通过对园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并在区农发局的指导下引进种植无公害蔬菜,养殖良种猪、羊、鸡鸭鹅和林果种植,形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地,实现农业项目的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其科技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及我区种、养殖业的科学发展。
目前园区已经建成冬暖式新式蔬菜大棚2个近2000平方米,蔬菜种植园区40亩,猪羊鸡舍4000平方米。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我区优良生猪、良种羊、品种鸡的养殖产业链的延伸,有利于养殖种植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也是区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已经是当地里岔黑猪、琅琊鸡、乌龙鹅,以及引进优良畜种的保种育种基地。
通过园区示范,发挥科技带动作用,为市民提供无公害绿色肉品和蔬菜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民养殖户发展,走上致富路,对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1、生态效益
绿环农业综合示范园区采用的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是国家、省、市推广的新式环保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益高、无污染、零排放、操作简便卫生,充分利用农业有机资源等优点。其工艺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用发酵床来吸收猪的粪尿。这个发酵床是利用微生物作为物质能量循环、转换的“中枢”性作用,将选取的特定有益微生物菌群,配加天惠绿汁、乳酸菌、汉方剂、氨基酸、矿物MA等营养剂,按一定比例与木粉、秸秆、玉米芯、花生壳粉、原土、食盐等混合发酵制成有机复合垫料,垫入发酵床,即可满足舍内生猪对温度、微生态、通风透气等生理性需求。它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经过分解发酵,使猪粪尿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猪粪为食饵,繁殖滋生,并除去臭味,同时繁殖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了菌体蛋白质等食物,使猪舍演变为饲料工厂和粪污处理厂,其垫料3-5年更换一次,可形成非常好的有机肥料,从而形成了一个生态链,达到生猪养殖无蝇虫、无臭气、无污染、零排放的效果,使养猪又回到了大自然的环境里。
2、经济效益
示范园区年可产出蔬菜50万斤,生猪存栏最大可达1000头(目前存栏300头),肉食羊300只、鸡鸭鹅6000只,在确保企业内部职工餐厅供应的基础上,打造绿色环保品牌,为市场提供优质、绿色环保的肉、蛋、蔬菜,全年可实现利润100万元。
3、社会效益
一是,该项目建设地点原属水库水源地,地势低涝,农民基本无法种植的农作物,多处地块已经闲置荒芜多年,杂草丛生。公司通过租赁使用,增加了农民收入,每年每亩地可为农民增加近2000元的收入。二是,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目前生态园已经安置周边社区农民就业30余人,主要是妇女和年纪较大的农民,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下一步随着生态园种、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畜禽、蔬菜的进一步深加工,将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三是,项目建设对于我区农业综合发展具有很好的引导示范作用,通过建设高标准的良种繁育设施,可为当地农业蔬菜、畜禽优良品种的科研和推广产生积极的作用,做好优良畜种的保育工作,提高当地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导农民进行科学高效种植和养殖,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我区种、养殖产业链的延伸。
目前公司依托水库优势,在水库岸边新规划建设了一处商务会所,作为旅游休闲观光的配套设施。公司并且已经开展了水库淡水养殖工作,下一步还将充分利用水库资源进行观光垂钓,并在水资源地争取实施林果和中药材种植,既可以实现林果园的观赏价值,而且可以整合资源,开展生态旅游项目,提升项目综合效能。同时也将更进一步促进和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和经济收入,实现共同奔小康。
园区要开展的工作还很多,尚有许多不足和亟需完善的地方,也请上级领导多提宝贵意见,园区在今后的发展上更需要上级领导的关心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园区在参与新农村建设、创建和谐社会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绿环生态园有限公司
2010年9月
篇7
关键词:生态文明;休闲农业;产业布局;高要区
近年来,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客观评价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布局现状,深入探讨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布局发展存在问题,积极探求如何合理利用优势资源,优化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对实现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跨越式发展、实现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的双重保护、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一)研究区域
位于广东省中西部的肇庆市,地处西江干流中下游,拥有七星岩、鼎湖山以及德庆龙母祖庙等著名的景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高要区是广东省肇庆市辖区,地处肇庆市南部。本文研究的区域是肇庆市高要区所辖河台、乐城、水南、禄步、小湘、大湾、新桥、白诸、活道、莲塘、白土、回龙、蚬岗、金利、金渡、蛟塘等16镇和南岸街道。
(二)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肇庆市高要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特色优势、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休闲农业已涉及农、林、牧、渔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融生产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如广新农业生态园、回龙镇黎槎八卦村、金麟休闲农场等。下面进一步分析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空间布局特征,探索优化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布局路径,实现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布局评价
(一)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空间集聚有待优化
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主要集聚在白土、金利、回龙、小湘、蚬岗、大湾等镇,这些区域依托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开发的休闲农业取得了成效,初步实现休闲农业多样化。白土镇的广新农业生态园,集农业生态,环保教育,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是广东省最大的农林果自然生态景区,获得“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开发回龙镇的古村落文化观光园,回龙镇黎槎古村八卦村四面环水,村里的古屋、村道分布似八卦格局。回龙镇黎槎八卦村以其独特的文化、上乘的服务于2015年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以小湘、莲塘、白土等镇为主开发的农业观光采摘园。如小湘镇汉塘村利用镇里优越的自然资源和靠近肇庆城区的优势,发展集蔬菜种植、采摘、饮食、赏花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农家乐”旅游。以小湘镇,禄步镇为主打造的现代农业科技园。目前,肇庆市高要区正在建设粤台(高要)农业合作试验区,在现有农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台湾地区先进的农业管理经验、农业技术、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先进农产品种植、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把试验区建设成为集生产、科研、旅游、物流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整体规划合理,但集聚效应还有待提高。在塑造区域特色项目的品牌时,也要注重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整体品牌形象的构建,形成集聚效应。要以重点项目为中心,加强设施建设,强化休闲功能,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项目,形成连线、成片的休闲农业区。
(二)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素质有待提高
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以个体或农户为主,还有社会资本、外商、政府等投资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大多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在休闲农业项目的选择上往往盲目跟风,没有依托本地自然资源,根据对市场需求变化开发满足市民需求的休闲农业项目;缺乏休闲农业方面的专业培训,管理水平及组织能力较低,在休闲服务水平、推广营销等方面能力不强。
(三)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经营类型多样,特色不明显
目前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有观光农园、科技农园、休闲渔园,生态农园等,但数量少,规模也不大。肇庆市高要区仅有广新农业生态园,高尔夫度假村等为数少,规模较大的休闲农业景点。肇庆市高要区多数的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企业和农户自主开发为主,其经济实力难以承担规模较大的休闲农业的开发。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项目功能单一,主要是垂钓、果蔬采摘、就餐、住宿等,缺少市民参与体验的农村生产活动,休闲农业项目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显。
(四)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有待加强
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粗放型经营,会污染水资源、破坏自然与人文景观,必然会影响休闲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大多是以个体或农户为主,环保意识淡薄,无害化处理设备落后导致垃圾、污水等无法有效处理,甚至有的经营主体没有环保设施,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由于经营主体环保意识淡薄,缺乏行业规范和政府有效监管,在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的破坏。我们调查发现,一些农家乐餐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到西江或村里的水塘,生活垃圾也是堆积在露天,没有及时处理。
三、基于生态文明的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布局构想
我们要根据肇庆市高要区的地理空间分布,交通和城市发展的特点,依托肇庆市高要区不同区域资源优势的组合特点和优势农产品,发挥休闲农业产业的区域聚集与辐射的作用,发展集观光休闲、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1.在空间集聚上,优化建设白土、回龙、小湘、禄步等核心区的休闲农业,依托西江、宋隆河等山水环境,构建“一心两带”的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的空间布局。“一心”即以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中心,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休闲农业发展。“两带”即西江休闲渔业带和宋隆河景观带。依托西江,建设休闲渔业项目,带动西江沿岸休闲农业发展。发展宋隆河流经的蛟塘、白土和金渡等镇的休闲农业项目,打造宋隆河景观带。利用肇庆市高要区独特的自然资源,构建“一心两带”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的空间布局,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生态环保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2.在经营主体上,引导个体或农户向集体企业或合作社转型。同时,政府需制定社会资本或外商等参与休闲农业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外商等主体参加休闲农业项目开发。还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提高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引进管理、财务、营销等方面专业的人才,为促进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3.在经营类型上,在保留广新农业生态园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农园、观光农园等项目的建设。实现休闲农业投资多元化,吸纳资金发展生态农业园、观光农园、休闲渔园等休闲农业项目,扩大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规模,丰富休闲农业项目内容,提高休闲农业项目档次。政府主导休闲农业发展,统一规划,实现休闲农业发展项目的错位开发,避免同质化开发。4.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因势利导,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在规划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产业布局时应该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依托当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打造休闲农业,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肇庆市高要区休闲农业的发展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政府要加强相关环保技术推广,引导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改造垃圾收集、处理等环保设备,实现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改进当地村容村貌,加强乡村文明的建设。同时,政府还要加强休闲农业集中区域的公共环保设施建设,增加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站点;引导休闲农业经营者和参与休闲农业项目的市民爱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彭思喜,张日新,马佩菲.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以梅州丰华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4(13).
[2]张广海,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0).
[3]肖光明.肇庆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若干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15(01).
[4]徐广才,史亚军,谢翔燕,吴慧敏,马晓蕾.休闲农业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15).
篇8
休闲农业作为传统农业加快转型、农民收入空间加快拓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的新型现代农业业态,如火如荼,蓬勃发展。从数量看,呈现出项目众多、发展迅猛的喜人局面。全省目前具备不同接待条件和规模的休闲农业景点2503个,其中年营业收入在500万以上的规模景点有700个。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集生产、生活、生态及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业态,正越来越被各类投资主体看好,项目建设正向休闲农业深度开发迈进。从类型看,呈现出分类发展、加快集聚的分布格局。全省共有休闲农业采摘园751个,休闲生态农庄95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59个,农家乐专业村234个。
全省体闲农业项目正加快向现代特色产业基地、城郊优势区域集聚。从营销品牌看,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多元格局。全省诸如南京农业嘉年华、盱眙龙虾节、阳山桃花节、宝应莲藕节、溧阳茶叶节等有一定知名度农事节庆节会达200多个,既推动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从效果看,呈现出村庄美化、农民增收的双重效应。休闲农业发展不仅带动产业周边村庄道路的硬化、村庄绿化、村容美化,而且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为村集体和农户带来效益。2010年全省休闲观光从业人员20万人,其中农民16.747万人,年接待游客5636万人次,综合收入138亿元。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
2009年,江苏省农委增设了观光农业指导处;2008年组建了省级休闲观光农业协会,现有休闲农业管理者、企业家等团体及个人会员330余名。南京、南通、苏州、常州、镇江等5个省辖市相继成立市级休闲观光农业协会,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工作。 “十一五”期间,制定了《全省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见》和《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集聚项目、人力资源,分类指导建设“一圈两区三带”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南京都市休闲农业固。以南京市为核心,辐射周边所辖县区,以设施园艺、应时鲜果、时令特色蔬菜、特种养殖等创意农业项目为基础,建设了一批集休闲、观光、度假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庄。
环湖休闲农业区。以环绕太湖、洪泽湖、骆马湖、高宝湖、天目湖等湖光水色为重点,突出水上运动、渔事体验、湖鲜品尝等特色功能,建设了一批亲水生态园、荷荡生态园,垛田风光园、湿地森林公园、生态鱼蟹园、湖滩游乐园等主题农庄。
丘暖生态休闲农业区。结合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着力开发利用丘陵山区果茶种植、野生动植物驯养、珍稀食用菌种植和竹园林木资源,打造了一批生态茶园、珍稀茶果园、竹海山庄、珍菇园、山珍野味馆等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园。
沼江休闲农业风光带。以沿江水系、江滩湿地、森林公园为主线,突出江水观光、渔事体验、休闲健身、科普教育、江鲜品尝等特色,着力建设了一批休闲农渔园、湿地生态观光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菜园、生态茶园等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沿海休闲农业风悟带。以连云港、盐城、南通等沿海市县为边陲,依托沿海自然风光、滩涂种养殖、近海捕捞以及农耕历史等丰富资源,建设了一批休闲渔庄、温泉农趣园、海水蔬菜园、百药园等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黄河故道田园休闲农业带。以徐州、宿迁、淮安、盐城等沿黄河故道市县为中轴,突出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等特色,着力建设了“春赏花、夏摘果、秋收粮”的黄河故道田园观光农业带,打造了一批万亩梨花园、万亩苹果园、千亩银杏园、奇果珍树园、设施瓜果园等休闲农业园区。
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典型示范
全省各地根据整体规划,相继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引导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突破,巩固建设一批休闲农业老项目、开发建设一批新项目,建成一批深受消费者欢迎的茶果园、花园、菜园、生态园、农家乐园,以及渔场、狩猎场等休闲农业示范点。重点培育三种类型休闲农业典型:
休闲农园型。把农业生产场所、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观光场所结合于一体,通过提供田园景观欣赏、农业体验、垂钓等活动,突出度假、游乐功能,吸引都市人员来农场休闲度假。如南通如皋花木大世界、扬州江都现代花木科技示范园区、常州夏溪镇生态示范园等,集花木盆景生产、交易、旅游观光众功能于一体。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等,利用滨海滩涂湿地独特的生态优势,形成以丹顶鹤、麋鹿为品牌标志的生态观光农园。
高科技园型。展现农业科学技术、把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休闲观光相结合,既为科研工作提供农业高科技研究的场所,又把农业科技新成果展示在农园内。如江苏阳光生态农林科技示范园区,集园林绿化、生态养殖、休闲观光、科技示范于一体。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以“汇聚现代农林科技,展示未来自然田园”为发展主题,集农业科技、国际展览、销售贸易、产业招商、农业休闲观光等于一体,日益成为人们亲近山水、回归自然的生态乐园。苏州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镇江市南山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连云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高科技农业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光。
民俗文化型。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活动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农场,开设农家旅舍,建立乡村休闲民俗农庄,让游人住农民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村风情和民俗文化。如南京江心洲农民投资兴建的各个具有乡土气息民俗小馆组合成了江心洲“民俗村”,展示中国各个时期、地区多种农具,深受游客欢迎。
注重市场营销,强化宣传推介
营销是休闲农业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是提高休闲农业品牌知名度、争夺客源市场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省各地依托有一定规模、知名度的优势特色产业或农产品举办节庆节会,旅游搭台,经济唱戏,每个节都能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将休闲农业快速推向市场,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引擎、打造地方名片的重要手段。
选准主导产业。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发展潜力的优势主导产业作为载体加以推介。目前全省每年举办近百个农事节庆(节会)活动,基本上涵盖了所有产业,如畜牧上有高邮双黄鸭蛋节、睢宁中国山羊节、铜山奶牛节、海安禽蛋节等;园艺上有无锡阳山水蜜桃节、溧阳茶叶节、江心洲葡萄节、邳州大蒜节、泰兴银杏节、宝应荷藕节、射阳节、仪征“绿杨春早”茶文化节等;花卉苗木上有武进、江都、如皋、沭阳花木节等;水产上有盱眙龙虾、阳澄湖、固城湖,泗洪螃蟹节等。这些活动,对外形成宣传的品牌,对内凝聚人心。
打造推介品牌。我省大部分地区都在以节庆和节庆文化为抓手,打造品牌,以促进地方经济、
文化的发展。南京市从2005年以来,每年在9月、10月举办农业嘉年华,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六届,倾力打造“农业嘉年华”品牌,向社会展示休闲农业成果,传递现代农业文化,达到了“轰动南京、促进江苏、影响华东、辐射全国”的效果。盱眙县从2000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盱眙龙虾节”。先后在北京、上海、宁波、南京和深圳等城市举办推广和招商活动,并走出国门,在国外办节。盱眙龙虾节创造了中国现代节庆史上30余项“第一”和“唯一”,创造了中国节庆品牌的新典型。2009年,盱眙龙虾以41.3亿元品牌价值跻身全国前十强,并一举囊括了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多项国家顶级荣誉。如今,小小龙虾已然成为盱眙县的一张城市名片。
提高推门效果。利用多种运作方式,针对不同市场设计制作各类宣传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招徕更多游客。2010年,借力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江苏休闲农业上海专场推介会,制作全省休闲农业宣传手册在会上发放;江苏省农委与上海市农委还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基地、共闯市场、共谋利益,携手打造全国知名的长三角农业旅游板块;我省南京、溧阳等6个休闲农业重点市县和永联村、蒋巷村等名村向上海推介各自的特色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两省市14对农旅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对接上海旅游市场,扩大江苏休闲农业知名度。
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种主要模式
2006年,省财政专项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19个省级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每年我省高效设施农业、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都对休闲农业建设给予倾斜,着力建设休闲农业园区。在财政资金的带动下,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纷纷把投资农业的关注点聚集到休闲农业,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开发。目前,全省休闲农业主要有三种投资经营模式:
以农户为主体得经营模式。主要是城市近郊的农户,利用自己种植的果园、菜园、花圃和小型养殖场,自主开发、分散经营吸引城市居民前往观光、采摘、品尝、垂钓等。这种模式开发的休闲农业大多规模小、季节性明显、服务功能单一,吸引的也往往是小批量、近距离、短时间的观光旅游者。
以政府为主导的经营模式。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依托特定的农业项目,按照农业产业化、旅游化的发展要求经扶持发展起来。该模式既有政府引导、农户参与经营的休闲农业带,也有经政府规划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起来的农业示范园区。
篇9
生态农业与文化融为一体
上海韩湘水博园由古生态园区、古文化园区和农业观光乐园组成。古生态园区以河道、古塔、古树、景观石、仿古建筑为主要构件,园内有百年古树800余棵,有几十座移建的古桥。古文化园区集中发掘和展示了马桥文化及马桥历史文化名人,建有马桥古文化遗址仿真馆、董其昌画院等。农业观光乐园设有农业生态展示区、江岸村落展示区、水生经济作物园区、垂钓区、农家度假村、农业科技展示馆等,还有水生物科普馆以及古桥科普馆两个科普项目。
古桥巨石形态各异有看头
这里的特色之一是积聚了近50座古桥或仿古桥。有五孔的韩湘桥、三孔的醒狮桥、单孔的香泾桥,还有跨梁式平桥、曲桥、廊桥,每一座桥都有一段历史。这些古桥有的桥桥相连,有的两桥直角相连,有的两桥相接形成一个扇形,有的“柳暗花明又一桥”。
在醒狮桥上停留片刻,见到桥上有12根望柱,在每根望柱上面雕刻着一头狮子。醒狮桥始建于明末,原桥名为“太平桥”,在中被毁。抗战期间当地百姓同仇敌忾,纷纷加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抗战胜利后当地百姓重建了“太平桥”,并把桥名改为“醒狮桥”,意在表达中国人民已经觉醒。现迁入水博园内作异地保护。桥上有一副对联:卧之静宁致八方,醒之翻腾震九州。
篇10
尽管春寒料峭,但棚内却满园春色,暖意融融。在生态园旁边的一栋温室大棚内,村民金韶平和姜德丽夫妇正兴致勃勃地将摘好的小西红柿装盒,准备卖给前来收购的小商贩。“我们每个大棚每天能摘100来斤,装完盒后马上就能卖。合作社对我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市场行情好,我们就随行就市,卖给小商贩,现在每天来我们这的小贩子特别多。但如果不好卖,合作社就过来收,比市场价高很多。有了合作社,我们心里特别踏实!”姜德丽看到记者前来,忙热情介绍。她口中所说的就是大连德宝果菜专业合作社,夫妇俩是本村人,2009年开始建大棚,2010年入社,随后在原有的两个大棚基础上又建了一个新棚,棚内所需的所有幼苗全部是合作社提供。“每个大棚每年能赚四五万吧!哈哈!”姜德丽的笑声非常爽朗。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丰荣街道,像这样的致富能手还有很多。
在德宝生态园温室蔬菜育苗中心内,记者见到了正在指导技术人员嫁接育苗的孙德宝。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22岁时不甘现状,进京学习农业技术,回乡后搞起农业合作社。
2007年,合作社法的颁布就像是希望的曙光,就在这一年,孙德宝与8家农户联系,注册成立了大连德宝果菜专业合作社,凭借着合作社对社员所提供的周到服务,仅当年年底合作社的社员就达到200多户。在孙德宝的努力下,经过5年的发展,到现在,合作社成员已达到700多户。
德宝果菜专业合作社把新技术和优质高效品种引进作为重点,全力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合作社从2007年成立起,就注重与传统种植效益搞对比,让农民看到新品种、新技术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合作社先后从台湾、以色列、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引进蔬菜新品种30多个,从中优选出的6个高效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平均产量增加30%,经济效益提高40%,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农民市场信息闭塞,往往种出的蔬菜卖不出好的价钱。为此,合作社为已入社的社员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档案,并实行统一生产计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农产品收购,生产的蔬菜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注册的“德宝王”牌商标于近期被评为辽宁省著名商标。孙德宝介绍,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物流配送基地,将会更好协助社员开拓市场,帮助社员把果菜送进超市、大型批发市场、大专院校及军队食堂。
育种人的绿色梦想
在采访过程中,恰巧碰见了前来签订采购合同的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条子河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忠。据李世忠介绍,条子河村是传统的设施农业专业村,村里现有2800多栋蔬菜大棚。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已经合作两年多的时间了,以前的老品种番茄每斤卖一块二,引进了众帮德宝农业的新品种亚瑟王后,苗的质量就是好,番茄销售能达到每斤一块七八,每斤多卖五六毛钱,产量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大一块儿。”这次,除了签订亚瑟王的订单外,李世忠下一步还准备再从这里引进点新品种小番茄回去试栽。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已成为保护地蔬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蔬菜生产中,种苗问题是关键,是丰产丰收的首要环节,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工厂化育苗以其十分广阔的前景逐渐得到农民的认可。为了更好地为合作社社员及客户服务,2008年,孙德宝注册成立了大连众帮德宝农业有限公司。公司改变了传统育苗模式,彻底解决了农民因育苗带来的损失,实行订单式生产、代育、代培、提供优良种苗、推广嫁送苗进棚、技术全程跟踪,确保农民栽上放心苗。
2011年是孙德宝及德宝果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值得高兴的一年,由大连众帮德宝农业有限公司和大连供销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大连众帮德宝生态园,在丰荣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建成并投产。占地280亩,总投资达6000万元。该农业生态园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占地97亩,2011年6月开工,9月末竣工,总投资1000万元,建成占地30000平方米的工厂化育苗棚42栋,配套组培快繁车间500平方米,办公室800平方米,一期工程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年产育苗4000万株,为10000多个大棚提供种苗服务,按每栋棚增产10%计算,年可帮助农民增收5000万元。二期工程占地183亩,将投资5000万,今年即将开工。二期建设项目包括农产品配送中心,配套恒温室1000平方米,净菜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蔬菜收购车间2000平方米,预计年购销蔬菜20000吨,加工精品菜1500吨,保鲜蔬菜3000吨,年可助农民增收500万元。继一期建设8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棚后,二期项目还将继续兴建14栋示范棚,总计22栋示范棚将共同组成众帮德宝农业生态园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发挥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农民科学致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