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计背景范文
时间:2023-04-08 02:1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设计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终端以网络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主要呈现出两大主要特征:一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深入地渗透到自动化和工业控制领域,并且使得其他的技术逐渐被淘汰。二是控制理论和控制策略也不断地加入到了通信网络的管理和控制中。网络背景音乐监控软件设计与实现主要针对工程项目的应用背景,利用最新的远程监控方案和数据建模方案,并结合应用软件工程的开发思想,设计出了本系统。在本系统之中,远程监控客户端可以和底层的嵌入式监控音频终端进行通信,从而完成对应的控制动作。在本系统中,客户端和底层嵌入式控制终端之间拥有高速的、稳定和安全的通信链路,用户端发出的及时系统指令可以被控制终端及时响应,这就为用户实时查询各个分布式现场的音频设备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本系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设计,可以广泛地应用在校园音频监测系统、游乐场所监控系统、公园绿地监控系统和车站、码头、宾馆、酒店等地方。网络背景音乐监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Internet的局域网的架构设计思想,并设计相关的管理数据库,使得系统的建立和管理,更趋于人性化和稳定。网络背景音乐监控软件设计与实现主要的功能是负责园区音乐播放盒监控,实现园区音乐背景的多样化、优雅化。该系统与以往不同的是,大大缩减了人工控制。以往都是单一的控制,且每个地方都要人工进行操作,不仅费时还费力,现在通过该系统就可实现对园区背景音乐的集散控制,并对各个景区的背景音乐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对故障进行检测。该系统整合了计算机速度快、容量大的特性,把原本复杂的系统轻量化,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对于这样一个大的工程项目,必须要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每个人分别管理相应的景区音乐。员工可以在控制室中通过以太网采集各个景点的背景音乐情况,并对景点的背景音乐进行实时的更换,达到不出门能知景区背景音乐情况的目的。该工程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现场施工,布置播放音乐的基础设施以及供电设施,还有网络设施。2.音频控制的软硬件平台设置,特别是网络部分的设计。3.总监控是上位机软件的设计。通过以上的操作,整个项目基本上可以运行起来,员工在总监控室内可以通过以太网实时控制景区的背景音乐播放控制,以及歌曲的实时切换。本课题属于整个监控系统设计的第三大部分,总控室监控软件的开发。集散系统监控软件的开发在现场通讯处理方面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以太网技术。总控室监控软件属于服务器程序,通过标准的socket与下位机(网络音频控制器)互联。同时为了实现景点的动态分组,以及扩展音乐库中曲目等各项动态信息,便于系统的重构,以及以后程序功能的扩展,对下位机数据采用了MSQL数据库保存的方式。在这个系统中,数据集的设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在数据集的基础上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动态连接。总监控室的软件开发室是该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这一部分,其他部分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集散系统监控软件一般采用现在比较流行的技术进行开发,拥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易于上手,无需培训。该课题的开发模式属于服务器/客户端(C/S)模式,总监控室软件部分就是属于服务器部分,音乐播放系统属于客户端部分,他们之间通过以太网相连,通过socket进行通信。
系统将所有的歌曲信息保存在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中,该数据库采用MSQL数据库进行开发。员工可以直接将数据库中的信息调用出来,对客户端播放系统进行实时的控制。远程监控系统模式主要有三个大类:1.早期的原始的远程信息监控系统模式。在早期的生产控制过程中是依靠现场的技术员通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积累来保证系统的安全生产,因此生产过程很容易受到人工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人的工作能力有限,无法掌握整个生产系统的整体工作状态,所以早期的生产系统控制过程不但复杂而且性能还不可靠,不能实现及时的系统控制功能。2.近现代的远程信息监控系统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监控系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通过安装在现场的先进的传感器,管理者可以很轻松地掌握整个生产系统的工作状态,通过对现场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处理减小了人为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远程在线实时数据监控成为了可能,但是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噪声、延迟等各种情况的影响,所以远程在线实时数据监控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有距离限制的。3.现代远程监控模式。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共同促进了现代远程监控诊断模式的产生。在这种模式中,传送给远程控制中心并不是直接来自于现场采样设备中的传感器获取的设备状态信息,而是数字化后通过网络传输的数字信息。远程控制中心的诊断工程师对这些信息分析综合处理,根据远程设备的运行状况得出诊断结果,再将诊断结果反馈给现场工作人员以做参考。由于这种模式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抗各种干扰的能力都要好得多,稳定性较高,实时性也好得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在线远程监控与诊断效果会有很大的提升。由此可知,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网络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接促进了监控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了,开始触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远程控制、在线教学、在线笔试等。同样,这种基于网络的远程技术也在能源、电力、通信领域广泛应用。
篇2
关键词:平面设计;网络;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47-01
随着网络时代的带来,平面设计出现了新的特点:(1)随着众多网络公司营销需要及大量网络产品的上线,平面设计的需求量大大增加;(2)新的网络和数字化产品的兴起,大大扩展了平面设计的应用范畴;(3)网络时代的新需求对平面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平面设计的社会需求量大,各地方高校设计专业普遍开设平面设计专业方向,而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传统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逐渐突显。
(一)传统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网络时代需求
传统的平面设计课程主要以三大构成、图形设计、装饰绘画等专业基础课程,标志设计、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图形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CI设计等专业主干课程组成,而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多数依赖于以印刷工艺最终实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网络时代的新特点,要求平面设计人员不仅具备传统平面设计的基础功底,还要结合网络产品的特点具备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新技能,这就需要我们从教学体系的源头抓起,科学调整课程体系,增设新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传统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网络时代要求
平面设计教学应重点加强学生的创新意思和思辨精神的培养。在地方院校的基础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设计基础教学研究不够,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模式基本固定。而在设计专业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集中讲授、分散实践的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讲些教材的基本知识,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实践论证,难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的。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教学的目标定位与实践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网络的兴起及技术的发展,大学的教学定位、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和平面设计的手段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定位难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教学地位和作用。因此,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平面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重新定位。
(一)从图形的作用看平面设计教学的定位
图形创意是平面设计的核心,一般而言,客观的思想适合用文字语言来传达,而情绪性、主观性的信息则更适合用非文字的方式进行表现,图形语言就是非文字表达方式的主要形式。因此,图形创意应是平面设计教学应遵循的主旨。
图形创意不是一个单纯寻求新奇视觉形式的过,信息传播才是图形创意的主旨和目标,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首先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图形是大众传播的视觉语言,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谆谆诱导。当平面设计形态由二维向多维扩展,设计表现由静态视觉向动态多媒体信息延伸时,就更加需要培养学生以现代网络技术手段表现多维空间、静态和动态的艺术设计,对图形语言的表现力进行多方位研究。
(二)从文化内涵看平面设计教学的定位
中国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底蕴丰厚,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国外各种新潮思想以更快的速度涌入,影响着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使我们的作品越发偏离民族传统的个性。如果对我国传统文化不加扬弃,必将导致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之发展停滞。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主动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从我们的文化根部去吸取养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加入这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内涵的前提下,对其形态进行结构,使之融入到作品中,用传统的文化元素传递现代设计理念,不仅加强作品的文化内涵,更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发展和传承。
(三)从教学模式看平面设计教学的定位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的背景下,网络学习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高等教育的学习及教学方式。网络学习随具有资源丰富、交流便捷等优势,但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学习方式,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是网络背景下平面设计教学的新模式。围绕课程目标分类教学内容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网络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结合起来;利用Blackboard平台构建虚拟的教学环境,完成师生之间学习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的构建,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谣言;社会控制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6-0019-03
一
社会谣言不是针对某个在社会上“无关紧要”的个人私生活或个人事务所产生的谣言,“而是关于社会的某个公共事务所产生的谣言(陈新汉,1996:53)”。社会谣言与闲话、宣传和公众舆论一样,是一种人们共享信息和思想的方式,并且是一种非正式的共享信息和思想的方式。就其本身而言,社会谣言是一种初级集体行为的表现形式。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信息内容的社会性指向、非正式共享信息方式、信息的虚假性以及以亲友为主的信息传播链等。
1.信息内容的社会性指向
从对社会谣言的界定可以看出,社会谣言指向的是社会公共事务,而非“无关紧要”的个人事务。这里“无关紧要”十分重要,它表述的是一种事务的“社会性”,事务如果是“无关紧要”,就不能引起公众的“共鸣”,就不会产生社会影响。
事务是否“无关紧要”则有赖于社会情境([美]戴维・波普诺,1999:606)。一项针对个人私事务的谣言,当特定的社会情境存在时,其谣言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特定的社会情境往往会使个人事务变得“有关紧要”,获得社会性,从而完成个人谣言向社会谣言的转化,如在2003年“非典”时期,在这个特殊的社会情境下,针对所谓中国“非典”首例感染者黄杏初失踪之谜的传闻,看似个人谣言,表达的也是黄杏初个人的事务,其实质上却已经是一个社会谣言了,因为在“非典”这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被人们认为是“首例”非典患者的黄杏初已经不是“无关紧要”了。
2.非正式共享信息方式
社会学集群与行为理论从群体共享信息的视角来解析社会谣言,认为社会谣言是一种“非体制产物”,是一种“最无组织性的信息共享方式”([美]戴维・波普诺,1999:604)。“无组织性”就是指非官方性,就是指非正式。许多研究谣言的社会学家和传播学专家在给谣言定义时也强调了谣言的非正式性。如法国的卡普费雷认为谣言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法]卡普费雷,1991:18)。”墨菲则把谣言定义为“在人与人之间非正式地、通常是口头传播的未经证实的消息([美]戴维・波普诺,1999:605)。”社会谣言的非正式性不仅表现在信息共享方式上,而且还可以从社会谣言所传播内容来源的非官方性上得到体现。陈新汉认为“社会谣言就其内容来源来说,是非官方性的;就其传播渠道来说是非非大众传播性的,甚至是非法的地下性的(陈新汉,1996:55)。”在这里,我无意对各自有关谣言定义本身作详细评价,但是有一点却是它们所共同的,即他们都指出了谣言的“非正式性”。
3.信息的虚假性
社会学将谣言与“小道消息”一起视为传闻的两种形式。谣言作为传闻的一种形式,与小道消息不同的是,“小道消息”可以是真,也可以是假,而谣言则总是假的。社会谣言特有的产生机制,注定它从产生的那一刻起便具有虚假性。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认为“删减、强调和同化”是社会谣言流传的三个主要环节(陈新汉,1996:53)。
在“删减”环节,事件的大部分细节被忽略或简化了,社会谣言所依赖的信息从一开始就被大大删减了。传播者或断章取义,或遗漏信息,使得整个事件变得越来越简略而失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信息被删减或简略的现象呢?如果我们排除删减者主观故意因素,那么心理学所强调的“遗忘规律”乃是主要原因。在“强调”环节,传播者总是对那些符合自己兴趣、利益和需要的内容比较重视,印象也较为深刻,因此这些信息在再次传播中往往会被传播者重点渲染和故意扩张,客观上起到了强调某些信息的作用。在“同化”环节,此时,“所有的细节都溶入一个情节:这个情节将各种说法同化和演变为相互高度吻合的一体(陈新汉,1996:53)。”此时,经过“删减、强调和同化”产生的“高度吻合”的统一体,与最初的信息源相比,可能已经是面目全非了。也就是说,这个“高度吻合”的统一体所包含信息的虚假性也大为增加。
那么公众在传播社会信息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删减、强调和同化”呢?陈新汉认为“共鸣”是始作蛹者,“关于某个社会现象的信息在流传过程中之所以大部分细节被忽略,是因为它们不能引起共鸣;而某些细节在流传过程中被强调和夸张,是产生于要使别人发生共鸣从而需要加强说服力所至;而同化和产生'完善的形式',是传者和受传者之间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共鸣,从而在受传者意识中所产生的结果(陈新汉,1996:54)。”“共鸣”,包括利益共鸣和情绪共鸣,当某种与自己利益愿望和自身情绪需要相一致的社会谣言出现时,人们总是抱着极度关切的态度来加以肯定性评判,这个过程本身推动了社会谣言的产生,促进了社会谣言的生长,扩大了社会谣言的传播范围,加快了社会谣言的传播速度。
研究表明,社会谣言特有的使人感兴趣的话题和听起来“很有道理”是其主要原因。研究“都市传奇”的美国社会学家詹・哈罗德・布伦凡特(Jan Harold Brunvand)认为,“虽然细致的考察能豪无例外地发现这些谣言是毫无根据的”,但这类传闻听起来却“很有道理”([美],戴维・波普诺,1999:605)。社会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对其真实性和逻辑性往往提供某种了“有力”的证明,比如说“据某人亲眼所见”、“据某权威人士所言”。我们以发生在江苏南京郊县的社会谣言“刚出生的婴儿传授放鞭炮可以防'非典'”为例,在科技不发达的传统农业社会,人们由于对瘟疫,诸如鼠疫等疾患的恐惧,并最终在想象中成功地虚构了一个“瘟神”的形象,而放鞭炮就是流传于民间驱赶“瘟神”的一种好方法,在今天农村的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建房上正要放鞭炮驱赶“鬼神”的习俗。当“非典”疫情袭来,当人们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疾病,一个暂时没有特殊药物治疗的疾病的时候,深睡在人们内心文化角落的恐惧又一次被唤醒,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说法与这种恐惧情绪最终影响了人们对信息的社会评价。
4.以亲友为主的信息传播链
社会谣言往往“被说成是发生在朋友的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美]戴维・波普诺,1999:605)”,它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通过某种媒体进行传播。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传授防非典秘方”一事,由于它的信息传播链是由亲朋好友组成的,因而信息的信度也由此得到了强化。
2003年5月份,当此谣言在南京郊县盛传的时候,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些当事人:“刚出生的婴儿会讲话,并传授防'非典'秘方一事,你们看到了吗?”回答是:“没有亲眼看见,我们是听朋友讲的”,“某某亲戚打电话告诉我的,等等。”在这里,这种以亲友为主信的息传播链获得了初级社会群体的性质,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强化了信息的信度,当然,在信息时代,亲友间“面对面的交流”既可以是面对面直接互动,也可以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以及短信方式的间接互动交流。
二
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已不仅仅是一种全球性信息技术系统,而是发展成为“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其物资基础,以发送和接受信息为核心,以反映基于计算机平台的包括人类网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在内的文化形态。(董娅,2006:333)”
1.新颖的传播渠道
信息时代,“道听途说、耳语相传”已不仅仅是社会谣言传播的唯一渠道,“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成为社会谣言传播的新选择。所谓第四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传送文字、声音和图像的信息传播工具。所谓第五媒体是指基于手机平台的短信发送。在信息时代,利用以上两种新传媒流传社会谣言的案例越来越多。在2003年“非典”时期,各种人群利用互联网平台散布社会谣言的案例十分普遍,令人难以统计,一时间,有关此类报道也是经常可见,如“女大学生网上扰民心:沈阳破获首例非典谣言案”(谢诗建等,《沈阳今报》,2003.5.1);“两名女研究生网上散布非典谣言被处以行政警告”(《楚天金报》2003.5.1)“转发'非典'谣言短信息,一农民被拘15天”(《中华网》2003.4.27)等等。今天,社会谣言在传播途径上已经突破了“以亲友为主的信息传播链”,开辟了新颍的传播渠道。
2.瞬间的传播速度
克兰兹伯格第一定律认为“技术既无好坏,亦非中立([美]曼纽尔・卡斯特,2001:90)”,信息技术革命在推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谣言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温床。与传统社会社会谣言的传播速度相比,社会谣言在信息时代获得了“瞬间的传播速度”,也就是说几乎达到了异地“同步”。如发生在2003年“非典”时期的广东第二次抢购风波,前后仅花一天时间,谣言就已传遍广东全省主要城市,“2月12日上午,肇庆、清远出现购盐人潮,其中清远最为突出;中午12时后抢购风迅速蔓延至江门、湛江、澄海、汕尾等城市,之后扩展到抢购大米、食用油、调味品;傍晚时分,抢购风波及深圳、珠海、东莞等珠三角大城市;傍晚6时后,广州卷入抢购风波(李香平,2003:15)。”社会谣言的这种传播速度是传统社会所难以想象的。
3.“全球”的传播范围
受众的全球性是第四媒体的主要属性,互联网技术在传播领域的革命性作用,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便于信息复制和传送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信息的共享方式,“文字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时空感,跨地域的沟通成为可能,但是这种跨地域带有'时滞'。第四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地域限制,结束了这种'时滞'障碍,实现了'实时同步',即所谓超时空性(方益波,2001:34)”。第四媒体以其“多终端、超链接、跨媒体、多平台(蒋亚平,2002)”的特点,实现了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全面开放,只要点击鼠标,人们就可以实时获得任何连网电脑上的共享信息资源,当然也包括社会谣言。
三
社会谣言误导公众,使人们在最渴望了解某种信息的时候,却获得了虚假信息,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社会谣言得不到及时控制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和社会动荡不安。
1.由权威来公开权威信息
从信息角度分析为什么社会谣言得以产生与流传的原因时,社会学给出了两个原因,首先社会谣言所传递的信息必须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无论这种信息是否真实;其次,公众对该类信息“缺乏足够的来自权威方的正式信息”。我认为这两个条件的同时满足对于社会谣言的发生十分重要,如果该谣言不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那么它的传递也将受到阻碍,而正因为社会谣言所依赖的信息是一个大家所关注的,并迫切希望了解的公众性问题,且对这个问题又缺乏权威信息,社会谣言才得以产生,并在流传中得以丰富。其中,“权威信息”尤显重要,由于社会变迁,和过去经常由于信息匮乏而导致社会谣言不同的是,“如今信息时代市民的信息源其实非常多,但市民接受信息的渠道越多,越容易出现误传、谣传,这时,就更需要政府迅速及时地利用传统媒体发挥它的权威性(李香平,2003:18)。”
显然,只要我们去除以上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社会谣言就无法生存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是无法去除,那么我们就只有去除第二个条件。既然“缺乏足够的来自权威方的正式信息”是社会谣言产生的条件,何不给予公众以足够丰富的权威信息呢?这是控制社会谣言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如2003年“非典”时期,当广东出现第二次抢购食盐和粮食风波的时候,政府(权威部门)及时介入,并以“新闻会”和“主流媒体”(官方权威媒体)介入的方式,“广东备有百日盐半年粮”的权威信息,使社会谣言得到了及时的控制。正可谓“百姓知情,天下太平”。令人高兴的是,在“非典”后时期,我国政府正从机制上逐步探索并建立和完善一套面对公众的信息制度。该项举措开辟了一条公众分享政府权威信息的有效渠道,也必将有助于对社会谣言的控制。
2.及时辟谣,将谣言控制在脱离控制之前
谣言的生命力在于流传,社会谣言发生的本身也包含着流传,在社会谣言面前的沉默往往被理解为是对谣言内容的默认,因此及时辟谣、阻断社会谣言流传就不失为一个控制的好方法。“在谣言一出现时就进行辟谣,一旦谣言发生了效果,再来辟谣就会增加难度,就象在人们心目中已有的偏见一样。有时辟谣反而会增强人们的回忆,结果愈描愈黑,起到加强谣言的效果(邓东蕙,1993:408)”。从发生在我国“非典”时期的几则社会谣言的有效控制来看,政府(权威)及时辟谣,将谣言控制在脱离控制之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当江苏南京郊县出现“放鞭炮就可以防治'非典'”的社会谣言时,南京市收视率较高的权威媒体“南京零距离”及时辟谣,阻断流传。其它诸如对“北京封城”、“广东抢购盐米”、“某某城市又出现'非典'病人多少多少例”等等社会谣言,政府也采取及时辟谣的方法,使得这些社会谣言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及时消除了这些社会谣言给社会秩序带来的不良影响。
3.注重心理疏导,提高公众的信息认知能力
社会谣言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即当时的社会情境及一个社会的信息机制等,也有公众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公众的心理因素、知识水平和信息分析能力等。经验研究表明,社会谣言多发生在“突发事件”后,如自然灾害(地震、“非典”)和重大社会事件(金融危机、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因此,注重对公众的心理疏导,提高其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度的恐慌就尤显重要。
另外,针对许多个案的研究表明,社会谣言的流传是受一定阶层和区域限制的,也就是说社会谣言总是在它适合的群体和地区内流传。如“都市传奇”的流传范围只是在都市,而非乡村,对于一个从未见过微波炉的农民来说,他绝不会去传递“微波炉里的狗”的谣传的。而相反,有一些社会谣言则多发生在乡村,如“刚出生的婴儿传授放鞭炮可以防‘非典’”,由于农民受自身知识水平和信息判别能力的限制,此类在城市居民看来是荒诞不经的事,只有在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中才得以传播。为此,社会要根据不同的群体和地区开展不同的宣传和教育,教育人们有效使用信息,提高公众的信息判别能力。
4.重拳出击,依法严厉打击制谣、传谣者
社会谣言是一种“反权力”(陈新汉,1996:55),仔细分析该命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解释。首先是主观角度,即制谣和传谣者主观带有不良的动机,他们或为报复社会、或为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制造和传播社会谣言,对于此类问题的处理,就应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严惩。其次是客观角度,即制谣、传谣者本身虽然不是出于的目的,但是社会谣言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却是“反权力”的,如“非典”时期出现在互联网上的社会谣言,其制谣者的真正目的是“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但是对那些虽无主观恶意,而在客观上却已经扰乱了社会秩序的制谣、传谣者来说,理应受到惩罚。2003年“非典”时期,仅四至五月不足一月的时间内,“北京、广东、河北等17个省市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借非典问题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制造传播非典谣言案件107起,依法刑事拘留12人,治安拘留33人,罚款20人,行政警告25人,批评教育24人(《中国新闻网》,2003.5.9)”。
参考文献:
[1]陈新汉,1996,《社会谣言的社会评价思考》,《求索》第2期
[2][美]戴维・波普诺著,1999,《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法]卡普费雷,1991,《谣言》,上海人民出版社
[4][美]曼纽尔・卡斯特著,2001,《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李香平,2003,《信息时代:群体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对广东非典型肺炎引发民众恐慌的思考》,《青年研究》第3期
[6]方益波编著,2001,《网络之音:信息世界疆域的终结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7]蒋亚平,2002,《中国网络媒体现状分析和展望》,《中国记者》第5期
[8]编写组,1987,《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4
关键词 :网络经济;财务;预警体系
一、引言
网络是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快速地融合于社会经济中的各个方面,将新鲜的活力注入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经营成本得到了降低,拓展了新的营销空间,丰富了客户服务项目,加快了企业成长步伐,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但是,企业在网络的背景下获得了机遇,与此同时也潜在了危机。由于网络的不确定性以及多变性,使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变和难以琢磨。信息技术由于网络的传输加快了传播速度,这也使企业中的机密信息更加容易遭到外泄,对企业不利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中以超光速的速度传播,使企业几乎无法采取任何预控,以致于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另外,网络环境中信息具有共享性,减少了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客户有了更便捷的产品比较方式和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迫使企业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企业间的竞争更加地白热化;甚至由于企业不能迅速地将个别关键信息作出正确的反应时,就会使企业陷入财务的危机当中。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使其能够敏捷、快速捕捉财务危机的征兆信息,并对这种征兆信息进行了整理、分析、识别和预测,提醒管理人员及早采取预控措施,从而帮助企业进行正确决策,及时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二、网络经济背景下导致财务危机的新成因
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表现为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中因产品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不足产生的危机。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及自然环境变化等带来的影响。快速发展迅速的网络信息技术造成了企业生存的环境的困难性,使企业财务危机的内外成因更多样化。
(一)经济全球化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就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近些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尽管各国也在不断加大对本国产业的保护,但是贸易壁垒的作用仍然呈现出了减弱的趋势,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资源、信息数据以及高新技术等都实现了共享与流动,而且对这些要素也实行了比较合理的配置。从这个方面来看,各国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讲,经济一体化又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价格风险、汇率风险以及金融安全问题等,这些风险都与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日渐协作密切的供应链关系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以及服务等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竞争内容,各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往往会选择与同处一条供应链的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以此来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统一管理。这种方式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不仅仅提高了企业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还有效地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供应链本身也会对企业造成风险,主要包括:①供应链自身发展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非常明显;②风险会在供应链中发生传递效应;③同处一条供应链的企业也存在竞争关系。
(三)企业的电子化模式
企业在网络环境下的经营管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就是电子商务,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企业对广大客户一对一的服务,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服务水平。同时,企业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引入了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网络财务,以此来弥补网络经济背景下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不足。为了使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电子商务以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可以双重高效地运行,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一定要建立一套成熟地网络化信息财务管理系统。否则,企业在市场的多元化竞争下势必处于劣势,会落后于其它企业,最终陷入财务危机。
(四)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经济时代的出现与发展都是以数字化技术与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互联网是电子商务得以实现的重要工具,但是这一工具在加快了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新的危机。网络经济中存在计算机病毒与强能力黑客的入侵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危机。除此此外,电子商务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输过程中也存在安全性,而电子支付系统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些都有可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危机。
三、基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构建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分析研究,是基于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各指标进行分析监测的基础之上,所以,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就一定将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建立于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当中。基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就一定要在传统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遴选更有利于预判危机的指标,并且充分结合能代表网络环境中出现的财务危机新成因的指标,构建一个适合网络环境的财务危机预警新指标体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为企业危机做出准确的预判,采取对应管理措施,为企业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一)传统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之前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是传统型的,一般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种是财务的指标,一般包括六大类,都分别将企业中的偿债、营运以及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表示出来;另一类为非财务指标,通常包括三大类,即:①背景性指标。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服务项目以及总体规划等内容,有时也会包括企业的信誉、营销策略以及竞争力等;②前瞻性指标。包括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规划以及财务的基本状况等;③社会责任性指标。通常特指企业对所在区域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维护的信息。
(二)网络经济背景下财务危机预警新体系的构建
1.无形资产指标。网络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第一竞争力,主宰着企业收益的高低。无形资产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以员工和组织的技能和知识为基础,由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用户资本三部分组成。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企业员工身上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含素质、诀窍、创新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职业评价等。结构性资本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企业文化等,主要有财务关系、企业自身文化、产品标志、专利权以及信息系统等。用户资本是指市场营销渠道、用户忠诚度、企业信誉、品牌等无形资本。
2.供应链指标。供应链指标是反映企业和供应链关系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主要包含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施情况、企业对供应链的依存度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与企业相关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经营情况等。
3.经济增加值指标。在传统的预警指标中税后利润通常是最重要的一个,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实现了资产证券化,因此会计核算中的税后利润不能表示出企业实际盈利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计算税后利润时未将权益资本成本包括在内。对此,考虑将息前税后利润扣除权益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即经济增加值为新的预警指标。经济增加值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更加直观的反应出企业最终能否实现盈利,同时还可以反应出各个股东所拥有的投资财富。当经济增加指标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时,就表示企业的市场价值也在逐渐增加。
4.安全指标。安全指标也包括多个方面,如企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国家配套的的法律体系、网络安全技术等。在分析安全指标之前,要先对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数据指标进行修正。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普遍现象,网络数据也因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而存在虚假,所以借助互联网搜集的数据要加以修正以发挥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作用。其次,为指标无量纲化。财务预警指标不仅仅要包括企业财务指标,还包括非财务指标。不同指标其单位不同、量纲不同、数量级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指标,不同单位的标准参考数值也差别较大。故,在将指标组成预警体系时必须无量纲化,以提高预警系统在不同企业中的适用性。最后,则是对上述财务预警指标作T 检验,掌握预警指标的显著性,最终获得最优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财务危机爆发的积累过程越来越短,企业就一定要建立起一个高速、有效地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一旦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了财务危机,就会给企业管理当局发出警示,使其主动调动企业中的各种资源,制定针对于这种危机所采取的预控措施,进而有效地避免企业财务管理中危机的发生或减轻由于财务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此外,由于网络环境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层出不穷,所以企业必须及时分析造成财务危机的新因素,将这些新的因素的重要指标找出来,加强改进危机预警系统,才是企业安全生存的王道。
参考文献:
[1]王凤洲,崔杰.总部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球化背景分析.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2005-2006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1):128-132.
篇5
利用网络聊天室搭识年轻女性后相约见面,自称是香港某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助理,然后以借打电话、帮忙购物、保管物品等为由实施诈骗。日前,该名为谢冰的男子被虹口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今年月11日,对于喜欢在网上聊天的王小姐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她认识了网名叫“乖男孩”的一男子,该男子自称是房产公司总经理助理。两人越聊越投机,当天中午便相约共进午餐。饭后,两人路过一家商场,“乖男孩”称要送王小姐一根项链,并让营业员拿出一根让她试戴。“乖男孩”顺手将王小姐原来的一根项链摘了下来。一会儿,“乖男孩”称自己手机没电,借用王小姐手机。谁知,“乖男孩”带着王小姐的手机和项链一去不复返了。
据查,这名“乖男孩”利用借打电话、帮忙购物、保管物品等手法,在本市虹口、徐汇、普陀、浦东及卢湾等地疯狂作案十余次,骗得财物共计3.2万余元。值得注意的是,被害人均为年轻女性。在骗子的恋爱幌子下,她们放松了警惕,最终上当受骗。
新闻晨报·李罡 诸达鹤
篇6
[关键词] 神经网络;数字示波器;项目风险评估;仿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41
[中图分类号] N945.13;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067- 02
特种数字示波器是航空装备重要的维修检测设备,是快速高效地实施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检测技术手段。示波器研制项目的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特种示波器的性能,进而影响航空装备维修检测任务的顺利进行。基于BP神经网络对特种数字示波器研制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分析方法。
1 特种数字示波器研制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建立特种数字示波器研制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首先要分析研制阶段每一个过程的风险以及各个风险的影响因素,然后在风险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那些影响各个风险的主要因素,构成风险识别指标的集合,然后通过对预选指标进行优化,最后确定风险综合评估指标。
技术风险主要包括设计风险、工艺风险、元器件风险、原材料风险、设施风险等;费用风险是指维修检测设备研制在实现其研制过程费用目标方面存在的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在特种数字示波器研制项目的组织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管理不善,职责不清,权限错误,运作失误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直接影响到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保障性风险是指由于设备研制的管理组织管理水平的状况及其变化对设备研制产生的风险;进度风险是指因对设备研制过程所估算和分配的工作时间不足而产生的风险。
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于具体的LHSB11特种数字示波器项目研制过程而言,采用3层BP网络预测该型示波器研制项目的风险。通过风险识别,将研制过程中的风险分为5类,每类风险又可以分为若干个风险因素。本文选取了16个已完成的同类示波器研制项目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检测样本。采用专家评分法来获取指标体系的样本数据。通过评分表的形式向10位专家(其中3位权威专家,2位生产厂家项目负责人、3位企业领导、2位研制项目干系人),权威专家权重分别为0.15,生产厂家负责人和企业领导的权重分别为0.05,研制项目干系人权重分别为0.15。其中每一指标均分为5个等级:风险很低、风险较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风险很高。此5个风险等级分别对应于5个区间内的数值:[0,1.5],[1.5,3],[3,4.5],[4.5,6],[6,8],风险程度越低,相应的评分数值就越低。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了16个样本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值。
同时,在专家组评分以后,得出每个项目整体风险打分结果,即期望风险值。经综合分析整理得到示波器研制项目期望得分表。
3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对研制风险的评估问题,可以看作是输入(各风险指标)到输出(该项目的最终风险评估值)的非线性映射。将样本数据中的前12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样本中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值作为输入节点,与之对应的由专家评分法确定的期望风险值作为输出值,并通过Matlab软件编写神经网络仿真程序,创建BP神经网络并进行训练与仿真。
初始化后得到训练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中纵坐标为均方误差,横坐标为步数。由图可知,误差曲线的初始误差为14.2,在340步以后误差曲线呈明显梯度性下降,在1 354步时误差精度达到设定的0.001,完成训练。
训练结束后,调用sim函数对所建立模型进行仿真,得到如图2所示的仿真图形。
然后调用sim函数对所建立模型进行仿真,并计算出仿真误差。
%计算仿真误差。
E=t-A;
MSE=mse(E);
最终得到仿真误差。
由图2可知,训练得出的输出曲线仿真图(绿色带圆圈的虚线)与实际输入的曲线(蓝色带星号的实线)基本相符,拟合程度较高,而且其均方差很小,效果非常理想。达到了训练的预期目的。
将专家评分组打分得出的期望输出和仿真实际结果输出作为比较,得出误差值。通过检测结果可以发现,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的误差较小,这说明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的LHSB11系列示波器研制项目风险评估模型是有效的。可以用这个评估模型对项目的研制阶段进行风险评估。
篇7
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暖通专业正式更名为“建环”。这不仅仅是专业名称的改变,更是本专业内涵的一次重大变革,与此同时,这也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校自2003年开设建环专业,在12年的教学过程,发现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手段之下,本专业教学涌现出了诸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工程经验难以传授”等诸多教学困境。
网络教学平台的种种优点让我们看到了它在建环专业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在我校师生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下,建设了建环专业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很好的解决了本专业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教学困境。
二、建环专业教学困境调查
“建环”专业的主要教授内容为如何创造需要的人工环境,其中包括了人居环境、工农业环境等,其专业覆盖面大,知识庞杂。如专业课程中的“建筑环境学”,其内容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劳动卫生学、城市气象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物理学等学科知识,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笔者曾做过相关的建环实验教学方法研究,此次以本校建环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集合了部分教学老师的意见,归纳发现现阶段建环专业所面临的教学困境主要有以下四点:(1)知识难以传授。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与讲台为核心,这种教学方式在进行理论性授课时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若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黑板绘图与教师讲解,不仅是教师讲解起来费时费力,学生往往很难理解。(2)理论与实践脱节。本专业讲授的知识多以理论性内容为主,但学生普遍存在“做题轻松设计难”的现象,在面对一些工程实例时却不得要领,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3)工程经验难以传授。由于建环专业的本身的工程应用特性,本专业教师往往具有相当丰富的工程经验,而这些经验很难通过课堂上的短时间讲授传授给学生。(4)学生自学不易。建环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去学习。
三、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核心的解决方案
笔者访问了几所知名大学的网络教学网站,发现绝大部分网站的网络课程均以授课视频及图片信息为主,这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课堂教学做出补充,但对于上文中提到的四个教学困境却效果有限。
综合分析上文所提及的四个教学困境,我们发现:对于教师而言,困难的是如何将本身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学会理解与应用;对于学生而言,困难的是如何理解疑难知识点及获取所需的资料。因此,我校建环专业网络信息平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传统网络教学平台。此部分内容可以对本校学生的学习形成针对性补充,使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均有了权威的依据,课上听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重复学习。因此,传统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是网络信息平台不可缺少的部分。(2)全面的电教资源。网络信息平台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电教资源,其中主要包括授课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两方面。(3)丰富工程实例。网络信息平台的重心正在于此,平台内包含有我校建环专业教师精心筛选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工程实例,并提供相关设计图纸,这样就可以很快的提升学生的工程经验,看得多,学得多,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自然能够得心应手。(4)成体系的暖通空调设计教学。包含有若干个工程实例的设计步骤教学,以及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软件等。依靠这些资源,学生可以参照范本完成相关设计工作,并可随时获得所需的资料和软件等,基本消除了学生初次进行设计工作时感到无从下手的现象。(5)实验学习及管理系统。为了方便实验的学习与管理,网络信息平台设置了实验学习及管理系统,提供了各种实验文档资料、过程演示动画、实验室及实验设备介绍等,另外还提供了实验预约功能,方便教师管理实验课程的安排。
四、网络信息平台的独特优越性
(1)丰富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共享。信息资源库是建环专业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在满足学生自学所需,也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在现在教学过程中只需做成动画并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上课时直接通过校园网浏览即可,还可以在上课期间直接调取平台上的课件和讲义,这样节省的时间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3)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效率。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需一台连接了校园网的电脑,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率及传播效率,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8
【关键词】 网络游戏;声音设计;发展历程;应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68亿,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达到58.2%。在庞大的玩家背景与市场份额驱动下,如何使网络游戏的试听表达精益求精,成为网络游戏设计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随着《勇者斗恶龙》、《魔兽世界》等融入多种音乐形式与风格的网络游戏的广泛传播,游戏制造商已逐渐意识到网络游戏声音设计对于一款优秀网络游戏的重要作用及潜在的巨大市场。声音设计作为网络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作用于玩家的交互式体验与游戏粘度。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中声音设计的相关研究具有数量少、内容杂、泛系统化等特点,本文就此全面梳理了网络游戏声音设计的发展历程、应用及效果显示,提出在“次世代”网络游戏时代背景下声音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网络游戏声音设计的发展历程
同电影初期的发展一样,网络游戏也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游戏声音设计正逐渐走向专业化、系统化、普泛化。
1、早期网络游戏中的声音
由于计算机硬件设备、声卡制造的工艺局限,早期网络游戏的声音设计受到诸多外界条件的限制,声音只能通过计算机中类似蜂鸣器的喇叭发声,起到简单的提示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家专业的电子游戏公司――雅达利(Atari)成立。Atari公司发行了电子游戏《乓》(Pong),游戏中乒乓球来回碰撞所产生的叮叮声被公认为世界第一个电子游戏音效。[1]1978年,日本TAITO公司的《太空侵略者》发行,该游戏借助速度不同的4个单音音效,当敌人接近的时候,音效节奏加快,使玩家体验紧张的气氛,提前做出相应的反馈准备,这是网络游戏通过音效强化情感、增强沉浸感的雏形。
2、网络游戏中声音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科技进步对于推动网络游戏声音设计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游戏音乐经历了由无作曲家到交响乐配器、由单声道音效到立体环绕、杜比仿真系统音效。MIDI传输协议的提出更是解决了网游声音设计中的卡顿问题,大量MIDI音乐开始应用在网络游戏当中,仅需250KB内存就可以保证音乐的流畅播放。
1984年,Enix公司为FC开发了一款名为《勇者斗恶龙》的游戏,首次邀请作曲家加入游戏音乐创作中,其独特的后巴洛克时期和前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使整个游戏中的音乐曲调美的就像20世纪中期的美国电影。[2]也正因为这样独特的音乐形式,给《勇者斗恶龙》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网络游戏制造商们开始意识到网络游戏声音设计对网络游戏的重要意义。网络游戏声音时代揭开了历史的序幕。
3、网络游戏声音设计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游戏声音设计进入多元化发展的阶段。集新纪元音乐、爵士摇滚音乐、民族乐器的配奏综合应用在背景音乐、主题音乐和特殊音效中。新纪元音乐多用于地图背景音乐、开篇CG动画及画外音介绍背景;爵士摇滚乐以其反和声、反调性、反准则、反美学的特性,与玩家的娱乐性、沉浸感、自由度充分契合,在节奏感、噪音极强的声音下更易于玩家情感的释放与表达,满足特定玩家的审美需求;民族音乐主要应用在民族风网游中,《诛仙2》中,不仅采用了以道教音乐为素材的青云山音乐、以民族音乐为素材的南疆音乐,还有以民族乐器古筝独奏为开场的河阳音乐,以及根据游戏地图特色使用不同的民族调式和民族器乐。[3]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外国网游公司早已将声音设计作为网络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将优秀的游戏音乐视为网络游戏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4]暴雪公司产品《魔兽世界》的原声音乐已在多国举办多场音乐会演奏会,受到广大玩家的热烈追捧。2011年,被誉为“音乐界的奥斯卡”之称的“格莱美音乐大奖”也在评选中设置游戏音乐奖项,包括最佳视觉媒体音乐、最佳视觉媒体改编配乐、最佳视觉媒体原创配乐和最佳视觉媒体歌曲4个奖项,游戏音乐将首次被视作和电影、电视或其他视觉媒体音乐同等重要的参评对象。网络游戏声音设计的前景可见一般。
二、网络游戏传播中声音设计的应用分类
从音效格式和声音功能两方面来看,声音设计在网络游戏传播中的应用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按音效格式分类
(1)单音音效,是指单个wav文件为一个独立音效,游戏中的音效绝大部分都是单音音效,由程序调用发声并控制远近、左右位置。
(2)复合音效,是指具有多个声音元素,在游戏过程中由程序即时对这些元素合成发声的音效,如《魔兽世界》中武器声、动作摩擦声、角色打斗声及辅助声音的综合应用,极大丰富了游戏界面的画面感与叙事性。
(3)乐音音效,乐音音效是一小段音乐,通常在进入地图或CG开头动画中出现,起表现大环境及引出背景的作用。[5]
2、按声音功能分类
(1)背景音乐。背景音乐,即BMG(Background Music),指在游戏、电影、电视剧中作为背景衬托的音乐。[6]通常在游戏情节变幻的、场景更迭的重要场合反复出现,成为游戏的附加品牌。诸如《魔戒》、《剑侠情缘》、《新诛仙》、《魔兽世界》等大型网络游戏都会把游戏中BMG抽离收录到原声带OST中,作为副产品进行发售。游戏背景音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玩家对整个网络游戏声音设计的期待程度。
(2)主题音乐。游戏主题音乐是表现主旨的乐曲,通常是对游戏的基本内容、人物性格、戏剧矛盾冲突的集中概括,贯穿游戏情节的进展,有时与背景音乐相同。2008年5月,北京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基于古典仙侠小说改编的网络游戏《新诛仙・六道轮回》,制作公司邀请歌手董贞演唱了游戏的主题曲《情醉》,歌词写道:“用生命换永远,驻你心间;缘起缘灭,轮回,落凡间。”充分紧扣游戏的主要内容,主题曲出现在游戏的开始,带领玩家与游戏角色共命运。
(3)游戏效果音效。游戏效果音效是游戏中,根据主角、环境、情节等,播放符合人们一般经验以获得游戏真实性沉浸感的效果环境音。如晚风萧萧,狂风肃肃,金戈敲击,铁马嘶鸣等,这类声音效果在网络游戏中被广泛使用。[7]
(4)游戏信息提示音。游戏信息提示音是在游戏中,根据用户的操作,游戏中环境的突变等,以提示为主要目的的音效。
三、网络游戏声音设计在网络游戏传播中的应用效果
虽说网络游戏声音设计的出发点是为网络游戏本身服务,但网络游戏的声音设计是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是增强游戏互动、提升游戏内涵、烘托游戏气氛,潜移默化地深化网络游戏的趣味性与沉浸感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强游戏互动效果
网络游戏中声音设计对于增强游戏的互动效果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游戏中的互动主要包括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人机交互是玩家的控制通过鼠标、游戏柄、键盘等输入设备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对网络游戏发出实时的指令,由游戏引擎进行处理后作出回应,再通过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显示在游戏的界面中,使用户感知到回馈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8]而人人互动是指在网络游戏这个平台中,玩家与玩家之间产生交流互动的过程。[9]
美国传播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J.Meymwitz)在书中写到:“即使对有文化的人来说阅读也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但是声音却是将自己注入到环境中,接受讯息几乎不费什么力气。”[10]在网络游戏与用户的交互中,网络游戏通过游戏画面和声音特效将信息传送给用户,而用户对画面的接受是一个主动寻找有价值内容的过程,而声音对用户的感官影响则是一种自然的接受过程。声音以隐视的交流方式引导着用户的游戏进度,对用户的操作给予及时、恰当的反馈。在游戏中,声音总会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当危险来临的时候,适当的提示音效有助于帮助用户更加进入状态,做好准备及时应对突况做出相应的反馈。用户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在玩《极品飞车》的过程中,游戏音乐采用大量的说唱和和声,歌词也颇具挑衅意味,非洲鼓紧锣密鼓的敲击声配合引擎的轰鸣声,使用户在打开游戏的瞬间进入赛车的情景。另外,曾有公司尝试通过声音模块的设置来控制魔法,比如玩家说“飞火流星”,画面上即闪耀一道魔法攻击敌人。但由于语音识别能力等硬件设计的局限,该项技术并没有被广泛推广。
《魔兽世界》的声音设计是网络游戏中的典范,所有音乐、音效、环境音等当角色越接近时声音越大,远离的时候声音逐渐消失,声音设计通过拟真的手法将现实与虚拟交融,从而更具真实感,用户更容易接受。在《魔兽世界》的2.2.0版补丁中加入了集成语音聊天功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人间通过语音的互动,用户可以使用Team Speak、Ventrillo等三方聊天工具来进行语音通话及时交换信息,解决如何打造角色、遇到困难和障碍时迅速解决问题,协调队伍行动,增强游戏乐趣。
2、丰富游戏内涵
游戏内涵,是指在用户体验了游戏的娱乐性后还能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游戏不再单薄苍白。如何把文化与游戏相结合,是网络游戏产业需要思考的另一大问题。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网络游戏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而蓬勃发展的网络游戏也应当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网络游戏《仙剑奇侠传》共二十首游戏音乐,几乎每首都采用了民族音乐,通过羽调式、角调式等具有东方特色的音乐曲调形成一段哀婉、忧伤的音乐曲调。[11]序奏音乐《云谷鹤峰》音乐曲调清新明快,富有活力,在清新恬淡中借助笛声表达青山幽谷的独特景色。
根据游戏内的场景设定,作曲家往往会在一定范围时空内选择一个地方风格的音乐,使整个游戏带有一定的空间色彩。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音乐旋律便是依据游戏的特定地图、种族、背景来创作的特殊声音设计,旋律融合了管弦乐、民族乐、电声等多样化的音乐调式。有爱尔兰、印度、中国等民族风格的音乐,还有单音、复合音等音效组成的旋律。当然还有营造恐怖、灵异、不和谐的噪音电声音效。多样式的音乐反映了《魔兽世界》对多方文化的包容性,世界各地的用户在网络游戏中都能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音乐时,间接提升了对此游戏的认知度与归属感。
一款优秀的网络游戏不仅可以使用户体验到游戏本身带来的自由感、娱乐感,还能通过游戏声音设计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回响效果。
3、烘托气氛,表达情感
声音在审美上是一项非常纯粹的元素,高长调清脆明亮,适合表现活泼、爽朗的画面,中长调平稳舒缓适合表达舒适、轻松的氛围,而低短调阴郁沉闷,适合表现恐怖、哀伤的电子图像。[12]游戏声音设计的最大功用就是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给玩家营造身临其境的游戏环境。[13]如美国EA制作的第三人称射击类游戏《死亡空间》中,游戏为了营造恐怖的气氛,通过加强对现实声音的模仿让用户体验更拟真的游戏环境。如主角跑步的喘气声、走廊中的脚步声、看不到的敌人在船舱内爬行的金属声令人毛骨悚然。在昏暗的船舱内还会发出很多意外的声效,如电子元件短路发出的电流声、失控的门不停开关产生的碰撞声、若隐若现的女子歌声等。游戏通过声音音效设计制造的恐怖氛围让人毛骨悚然,有用户评论:“令人赞叹的气氛营造,阴森恐怖的太空冒险让你做恶梦但是又欲罢不能。”这就是游戏声音带给用户强烈心理刺激后产生的依赖感。
不得不提的还有另一款由EA公司发行的网络游戏《FIFA online 2》,该游戏通过逼真的解说的声音效果营造真实足球场景。当玩家在玩《FIFA online 2》时,游戏程序的解说员会根据玩家控制角色的动作实时进行解说,其逼真程度和人们看足球直播效果一致。[14]该游戏为广大足球爱好者创造了虚拟现实的游戏空间,满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游戏。这种独特的解说形式也把声音设计对游戏气氛的烘托渲染发挥到了极致,激发游戏玩家的情感体验。
4、表达叙事性,增强画面感
网络游戏声音设计的音乐和音效简单重复,通俗易懂。通过反复播放的“机械性样式”使网络游戏音乐更深入人心,其音乐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使网络游戏声音设计具有很强的表情性,有益于游戏叙事的展开。网络游戏音乐强调音乐与叙事场景间的关系,由于创作声音设计动机不同,各音乐音效段落以“蒙太奇”式的方式组接在一起。也正是由于这种拼接式段落结构,为音效的叙事增加了戏剧感、冲突感。在闯关游戏《小小大星球》中,每个阶段玩家都有四次闯关机会,当前三次机会失掉,只剩下最后一次机会时,界面会发出“嘟嘟”的提示音提醒玩家小心操作、把握机会。
网络游戏的音乐通常会在游戏叙事或空间转换时发生变化,如果在游戏中将要出现危险时,一般呈现出一段恐怖、阴森的诡异音乐,而当危险解除的时候,则会再次切换到轻快的音乐,使玩家的心理情绪得到释放。在一些游戏时空场景间隔时期,音乐的出现有助于弥补暂时的时空暂留,起到连接剧情及戏剧性表现的作用。
5、提升网络游戏的审美价值
网络游戏声音设计虽然不为审美而生,但从理论上来说更偏重功能性声音设计,通过表现情感、调动玩家的情感体验,让更多人参与到游戏当中,这就是网络游戏声音设计审美价值的存在依据。网络游戏中的声音设计是网络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游戏内容画面的结合表现,既可以丰富画面的情感表现,又可以直接参与叙事,达到视听统一,相得益彰的最佳审美效果。1990年我国自主开发的网络游戏《轩辕剑》投入市场,迅速受到广大玩家的青睐。古色古香的中国水墨画风界面,笛子、二胡、琵琶等极具中国民乐特色乐器演奏的背景声音设计使玩家迅速沉浸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虚拟环境中。
四、网络游戏声音设计的发展趋势
回顾网络游戏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文字MUD到2D游戏,再由2D游戏经2.5D升级到3D。[15]目前,网络游戏随着计算机技术、贴图技术、音响音效技术的发展步入次世代网络游戏的阶段。“次世代”源自日语,即下一个时代,未来的时代。次世代网络游戏就是把次时代网络游戏开发技术融入到网络游戏之中,通过增加模型和法线、颜色贴图技术配合次世代网络游戏引擎改善画面效果,通过包括5.1环绕立体声和DTS杜比双解码的多通道音频的输出格式来提供一场网络游戏的听觉盛宴。[16]“次世代”象征着突破,突破同质化严重的现状。突破的途径分为两种:画面音效的突破和玩法的变革,也就是着重提高网络游戏的操作感、技巧性和代入感。
次世代网络游戏使用世界顶尖的Unreal3(虚幻3)或Cryengine作为游戏引擎,为画面的真实化创作、音频的立体仿真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简单的来说,游戏引擎就相当于一款游戏的动力核心,操控着整个游戏的基本运算、画面特效、人机交互等具体功能。“次世代”网络游戏的标志性技术是Normal Map法线贴图和AO Map环境闭塞贴图这两种贴图在游戏中对画面效果的视觉呈现,增强画面物体的逼真感和三维空间的真实效果。[17]震撼的立体环绕音效是“次世代”网络游戏的另一大特点。其可视化音效工具可以为声音设计者提供对音效的全面控制,包括声音强度、顺序、循环、过滤、调制、变调和随机化。[18]5.1环绕立体声和杜比双解码为网络游戏的声音设计提供了综合多通道录制的可能,对于玩家来说这一技术的发展在游戏中直接表现为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受。玩家可以通过不同方位的声音判断敌人的距离、方位。久游公司旗下的《勇士OL》是“次世代”网络游戏中的典范之作,游戏以中世纪骑士文化为背景,游戏背景音乐恢弘大气,充满历史感。逼真的打怪音效,打斗过程中的空间感和定位感被多通道音效的设置推向极致,仿佛将玩家置身于战火纷乱的时期。同电影中的声音一样,网络游戏声音设计正在逐渐被游戏制造商和用户重视。网络游戏中的声音和画面互相补充、协同发展,共同为提升网络游戏的自由度、娱乐性、沉浸感而努力。
五、结语
网络游戏声音设计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单音音效到复合音效、从平面声源到立体环绕的更迭,如今“次世代”网络游戏的声音设计基本可以实现用HRTF(头部相关传输函数)分析声源数量与声源位置,更佳有效的突出声音设计在网游中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沉浸性是“次世代”网络游戏声音设计带给用户的最大审美感受,未来的网络游戏声音设计仍需要通过声卡和技术的改进,保障声音在区域环境、封闭环境等不同游戏场景中产生不同的效果,将不同声波冲突噪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实现网络游戏声音设计的立体保真将是网络游戏声音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黄硕.视频游戏音乐发展的阶段性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9.
[2] 齐斌.游戏音乐的发展历程[J].人民音乐,2008(5)74-75.
[3] 张蒙.从《诛仙2》看中国网络游戏原创音乐现状[J].艺术评论,2010(10)33-35.
[4] 刘蓓蓓.浅析中国游戏音乐发展[J].音乐大观,2013(6)158.
[5] 何天龙.数字特效在影视动漫制作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6] 姜蕾.音乐在视频游戏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1.
[7] 风行者.聆听艾泽拉斯之声―《魔兽世界》原声音乐介绍[J].青春期健康,2010(9)94-95.
[8] 徐进.网络游戏中的游戏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9] 关萍萍.互动媒介论―电子游戏多重互动与叙事模式[D].浙江大学,2010.
[10] 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1] 胡壮利.《仙剑奇侠传(一)》游戏音乐的民族特色[J].咸宁学院学报,2011(11)133-134.
[12] 宋伟.基于软件界面交互性的声音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13] 黄明元,廖静.论网络游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声音[C].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9.173-174.
[14] 游又.突破传统影视:论网络游戏的声画配合[J].西部广播影视,2012(10)152-155.
[15] 于太罡,游戏制作中网络游戏的未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79-81.
[16] 李瑾.基于网络游戏设计的水墨艺术风格的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篇9
关键词:网络课程 信息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的《电影美学》中,其含义是“通过可见的形象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事物的能力”。南京大学周宪教授是国内最早给视觉文化下定义的学者,他在视觉文化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他指出,视觉文化的基本涵义在于“视觉因素,或者说形象或影像占据了我们文化的主导地位”。在有关学习的研究中表明,人们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网络教学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学习资源是网络课程,它是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的组合构成了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而在这些信息中,视觉信息占有绝大多数,每一种视觉信息都可以被看作是知识的一种表征形式,怎样有机地把这些表征结合起来应用在网络课程中,往往直接影响到网络教学的效果。在网络课程中涉及视觉方面的,应该可以称为网络课程中的视觉文化。网络课程中的视觉文化有很多方面,本文试从视觉信息的感知特征、学习者的认知心理与视觉习惯和视觉文化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来分析。
1.视觉信息的感知特征
我们认为,视觉文化是基于视觉信息的“文化”,它根植于视觉信息,又规范着视觉信息。在网络课程中,视觉信息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几类:文字、图像、图形、图表、动画等。这些视觉信息在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中各自有着不同的感知特征。
文字在网络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文字的表现力和学习者对文字的理解力都是无穷的。它依赖于学习者对单个文字、词组表征意义的已有认知度,要求学习者结合大范围的知识经验去整合、归纳文字信息。文字信息具有获取方便,传播、呈现方式简捷等特点,是学习者最常面对的视觉信息。
图像可以使学习者很容易地获得直观信息,但由于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视觉信息本身,而忽略了对其更深层次的思考。它对学习者的感官刺激虽然很大,但是学习者的思维却并不活跃。
图形与所表达的事物在内容上有着形象联系,是介于文字的“武断”和“任意”与图像的“详尽”而“真实”,突出表现需要呈现的内容,略去不相关的部分,使学习者尽快将注意集中到重点上来,是一种对信息的提炼,但提炼的程度不高。
图表利用示意图、流程图、结构图(方框图)等降低信息难度,提炼主要信息以及帮助学习者思维。图表构造一种意义,而不再是学习者直观所看到的“事实”;文字是一种“符号”,其最大的特征就是高度的概括和抽象。
动画形式的视觉信息是综合的。文字信息的动画形式多是采用“字幕、闪烁背景”等辅助手段,起着“提示重点段”的作用。“图像、图形”动画不仅继承了图像信息的高逼真性,还模拟了现实世界的运动过程,学习者对它们的感知是积极而迅速的。“图表”动画是利用动画来更明了地表现其中的构造意义。如用闪烁的箭头指出重要的流程等。它非常具有直观性,比起“图像、图形”动画,学习者感知时更能抓住关键信息,而避免单纯停留在简单的视觉界面“阅读”中。
2.学习者的认知心理与视觉习惯
赖丁和史密斯认为学习效果跟材料的组合形式有关,界面设计给学习者认知带来的不同效果与界面让学习者所看到窗口的大小、标题、材料的整体配合效果和每个界面呈现学习材料的多少、布局等因素有关。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应把握学习者的认知心理与视觉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网络课程的设计离不开对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是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新知识的获取总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整合而完成。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不同,对页面的感知也有所不同,在同样的环境和同样的外部刺激条件下,每个人获得的信息是不尽相同的。
研究表明,在对页面的感知过程中,在同一幅画面里,我们最先看清的是那些自己所熟悉的信息;同等的信息量,人们头脑中原来没有信号存储的要比有信号存储的感知时间要长;对于页面而言,信息量的多少,也是相对于认知者原有的知识经验而言的。学习者在页面的浏览过程中,大多数的信息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记忆痕迹的,能被学习者记住的往往是特殊的,具有高刺激性的、对他们重要的信息。同时,学习者更倾向于识别而不是记忆,直观记忆比抽象记忆容易。因此,网页的界面应该是图文并茂的,文字与图像合理搭配,并利用文字的精确性和图像的形象性等特点。不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的网络课程的结构形式必然把他们带入迷茫的境地,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重视学习者的视觉习惯。视觉习惯是指人们在阅读时的自然养成的习惯,包括阅读的顺序、颜色、尺寸、位置等内容。一般来说,人们的视觉习惯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所以在呈现教学信息时,应注意到内容的顺序与次序。同时,网络课程的色彩应尽量选择柔和的颜色,避免出现过分强烈刺激的颜色引起人的视觉疲劳与厌烦情绪。再有,对于教学信息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显示的尺寸越大,越能引起用户的注意。
3.视觉文化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框架结构。网络课程是以网页形式呈现的,它的丰富性、页面的无限延展性和无处不在的超链接,使学习者极易发生网络方向知觉的丧失,从而影响到网络学习的效度和深入度。因此,网络课程的框架结构分析至关重要。按照信息组织的类型,网页结构可以有序列型、网格型、层级型和网状型,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复杂程度予以选择和应用。同时,结构是整体的,页面中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是同步展示的,要根据课程的类型、性质和特点,合理选择视觉信息及视觉信息呈现的顺序与位置,组成有机的视觉整体,在页面形成不同的不同强度的视觉焦点和视觉中心,引导学习者有秩序地浏览阅读,认知并接受课程内容信息。
第二、界面设计。界面是学习者选择学习方案、随时获取信息的窗口,界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在网络课程界面设计中,要对网页的版面设计、背景设计、颜色使用、视觉信息搭配等方面问题进行周全的考虑。
在版面设计中,标题最好以包括图像及文字的综合设计来表现,居于版面中间位置,凸显于背景之上。版面留白量以30%到50%为宜,背景色彩纯度不能过高,不然会造成版面留白的感觉消失。连结点的文字前最好用图像或色球来指引或强调,能方便学习者搜寻。重要信息应置于标题之后,首页连结点或内文之前,前端可以放置明显或突出的图像强调,也可以运用不同颜色区块强调。保持固定的版式,使课程具有统一感,方便信息的阅读与搜寻。
背景与主体背景与主体亮度对比为3∶1到5∶1之间为宜,淡色系列的背景有助于整体和谐,使用材质的背景应以淡色材质为佳,能与主题分离之浅色标志或文字背景也可。
界面中色彩的使用。同版面不宜超过七种纯色,整体色彩的表现做到和谐并能达到视觉平衡,避免类似色调,导致不同类信息之间的区分不明显,小色球或色块等色彩区块的应用能造成集群化的效果,以协助视觉搜寻。
视觉信息搭配。界面中每一行文字的长度最好保持在20到30个中文字(40到60个英文字母)。行距与字距已由软件内定,设计者能以段落与段落间空行及首行缩排方式以辅助阅读。字体大小应以标题H1到H3为佳,内文font size=2到3级为佳。同版面字型与颜色应控制在三种以内,已链接过的文字在颜色上要能与未链接过的文字有区别,也要与背景区分。内文应向左对齐并与左边界保持适当距离。图形、图像、动画等其他视觉信息与文字应采用上下文字环绕的形式占有一定的显示空间。
总之,除了在界面设计上需有个性和美学外,还应具备主题内容鲜明突出、条理清晰、简洁明快、色彩搭配调和清新、图片精巧富含义、文字图形搭配得当,文字排版体贴不产生视觉障碍等特点。
第三、导航设计。网络迷航和认知超载现象与网络学习相生相伴,导航为网状知识结构中的学习者提供即时有效的引导。提供导航的界面,通过可视化的图形、符号和色彩使学习者了解并强化网络课程的总体印象。图形化网站可以用来表现课程结构、页面类型、访问深度和访问权限,使学习者真正感受与课程的融入度;导向性符号可成为超链接的可视化注释,显示内部联系;而色彩组织是最简便有效的视觉传达手段,如用鼠标划过引起的图案或文字的色变与否,表示可否访问,是否已访问过,来改善迷航现象。
结语
视觉文化形成于人们对视觉信息的感知经验,并通过作用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来影响他对视觉信息的摄取、整合以及再创作。以上谈到的就是网络课程中有关视觉文化的内容,而视觉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笔者的理解可能是很肤浅的。笔者认为,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视觉文化的影响,并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就能使网络课程变得生动而富有特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
[3]韩丙祥.浅议网络课程的视觉设计[J].教育信息化,2006,(01).
[4]陆海云.网络课程的视觉传达设计[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3).
篇10
【关键词】:校园;公共广播系统;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1系统概述
公共广播包括背景广播、业务广播和紧急广播。背景广播系统向校园播送渲染环境氛围的广播(主要为背景音乐);业务广播系统向校园或特定的区域播送通知、新闻、语音文件、寻呼,报时等。而当有火灾事故发生时消防紧急广播可在发生消防火警时将背景音乐或业务广播状态紧急切换至消防广播状态且具有最高优先权。消防信号由消防信号发生器产生并输送到主机设备中,触发主机系统发出切换信号。
公共广播系统是为公共广播覆盖区服务的所有公共广播设备、设施及公共广播覆盖区声学环境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前端扬声器、传输线路、功率放大器、广播主机及周边设备。
公共广播系统具有均衡的高低频音调、控制音量分配级、监控声频等级和质量的功能,充分保证输出信号的均衡和稳定;
紧急广播系统均使用耐火型绝缘电线。所有涉及紧急广播系统的线缆之间的连接牢固绞接并涮锡,以确保其在火灾状态下不会失效,在潮湿环境中不被氧化腐蚀;
扬声器线路的断线及短路故障均有报警信号及自动保护功能;
背景音乐系统频响为70Hz-12kHz,谐波小于0.1%,信噪比不低于65dB;
消防紧急广播部分的电源采用消防电源,同时本系统备有直流备用电源。消防联动装置的直流操作电源。
1.2需求分析
由于校园区域面积大,分别具有多种应用管理,扬声器分布在不同楼宇,分区数量较大,因此要求进行分散控制,能独立对其控制的业务区域时进行音乐、通知广播。
广播系统中心要求,能对所有终端进行集中监控各广播区域状态,通过中央主机进行集中控制,方便系统的管理。
分区分别依据防火分区、人防区域、楼层进行分区。
总控室设置在消控中心;总控室与弱电间通过光纤网络连接。总控室具有音频服务器。
可进行广播讲话、楼内播音、插播或指定区域通知;播放区域可以任意选择组合单一区域或部分区域或所有区域。
DVD机、MP3播放器、计算机等各类播放设备连接实时向不同广播区播放一些轻音乐,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对全区或指定区域或者广播点进行选择不同背景音乐。
能实现不同种方式音乐的定时作息自动播出提示,有日循环,周循环,月循环,节日的编程设置。
在独立等区域安装音控开关,能控制相应区域内广播及音量大小,要求能在紧急广播状态下紧急打开广播,并以最大音量接通音控器,对区域进行应急广播。
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系统要求对主要设备进行热备份,特别对功放设备进行热备份,主备用功放的比例最大为5:1,主功放故障时,备用能自动接替主功放工作,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能接入寻呼麦克风,对楼层分区呼叫;其中广播控制室与其他广播的优先级:控制中心广播室呼叫站>分控呼叫站;
节目优先级:紧急消防广播>控制中心定时打铃广播>分控定时节目 >定时采播平时>实时采播>终端实时采播。
具有独立的广播系统,能用本地音源对区域进行广播,也能接收总控室的节目,能作为总控室紧急广播接入,同时能通过远程播控器按键选择将本地节目送至其他区域广播,也能通过选配无线键盘启动本地节目广播至指定区域,作为区域特别活动广播。
具有网络备份控制功能。备份控制主机可作为网络控制主机的热备份切换,在服务器故障可切换至备份控制主机,保证定时广播、紧急广播、电话广播、呼叫等业务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每个终端1个IP点,系统分区能通过主机及网络麦克风进行单独区域播音,同时能通过主机设置将多个区域合并成一个区域控制,这样能使主机和网络麦克风进行编组控制,能对一个区域及多个区域同时广播。
系统具有多级优先级设置,如系统操作员、管理员,可分配授权控制区域、网络麦克风呼叫区域。
每路终端播放的声音能通过软件控制终端进行监听;
能支持机房与机房、机房与终端的双向对讲。
系统能与消防系统进行联动,网络接口模块需通过网络连接,可在多机房分散设置,便于在消防室连接消防干触点信号激活,使主机内置报警语音对联动区域进行语音警报,强行使原区域接入至报警状态。
系统能接入PBX,通过电话能接入广播系统,进行电话分区控制广播。
系统软件设计热冗余切换模块,能检测服务器状态,发现主服务故障时,自动启动备用服务器,主服务器恢复正常,自动关闭备用服务器。握手检测时间可调:1s-30s,登录信号时间频率可调:1s-15s
1.3系统设计
1.3.1系统规划
本次设计的广播系统控制室设在1 层消控中心。
系统总体设计由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两部分组成,系统在平时状态下可作背景音乐欣赏,广播通知等使用。消防状态下能与消防信号联动进行邻层紧急呼叫、人员疏散、撤离等工作。系统强切在弱电井道中实现,消防报警信号由消防系统提供,消防广播音源由背景音响系统提供。
整个系统采用全数字技术,即音频信号的传输也采用数字信号。具有多种开发放式接口,系统具有RS232/422, TCP/IP和干接点等接口可以和其它各种系统
连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主机和系统都可进行模块化组合,系统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变化来进行定制和扩展。
1.3.2系统结构图
上图仅为示意。
1.3.3系统组成
总控室设置在1个控制中心,负责控制监控所有的IP流媒体终端的广播节目、控制节目切换,音量控制,路由选择、分区控制。
系统由主控设备、音源及放大设备、电源管理设备、对讲监听设备、重要区域定压线路备份功放、消防联动设备、无线接口设备、电话接口、网络接口设备组成。
背景音乐信号流程:由CD/MP3/VCD播放机、收音机等节目源送到混音前级放大器放大,送到系统广播主机通过传输网络送到各定压功放,然后输出到紧急广播接线箱,分区输出从而推动各区扬声器工作。
紧急广播信号流程:当系统接收到消防中心过来的无源闭合信号,送到广播主机,输出对应火警区域的联动信号切断音乐信号,产生警笛区域的信号送入功放,并用自带的话筒喊话(话筒上的开关按下时切断警笛送出的话音)。同时输出火警区域的信号去控制紧急广播接线箱,接通对应区域及其相邻区域才有警笛声及紧急话铃声,其它所有区域则切换无声(也可以手动控制紧急切换器选择其它报警区域)。进行全区报警或n+1,n=1,n-1的邻区报警。
1.3.4扬声器布点原则
在扬声器位置选择时,扬声器在整个区域内分布要均匀,要避免使邻近扬声器的听众感觉音量过大,同时也要防止产生声音盲区(声音小或完全听不到)。
在扬声器安装时,吸顶式扬声器位置间隔与房间的高度有关,更精确的说,是与位于听众耳朵的一个假想平面的高度有关。因为大多数的锥形扬声器的辐射角是90度,所以各扬声器之间隔大约等于扬声器辐射角在人耳高度的假想平面上的投影的直径。
以吸顶扬声器为例,扬声器辐射角为90度,最佳讲话频率为4KHZ,如层高为3米,则音箱布点理想距离为6米。如图所示;
900
3米
人的高度
同为避免扬声器之间的延时效应,按扩音要求,两个扬声器之间距离不要超过15米。
另外,根据消防规范,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应设置扬声器。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能保证从一个楼层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
2、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高于背景噪声15dB。
综合上述,按一般综合性楼宇公共广播布局标准,此次设计地下停车库采用6W壁挂扬声器,间距20米左右,地下室以上的其它部分采用3W吸顶扬声器,扬声器间距为8米左右声压级为94dB,有效频率范围为80Hz至18KHz,完全符合消防广播规范的要求。
系统末端的喇叭配点按不同场合分成两个系列,即大楼内的背景音乐公共广播采用吸顶音箱,在走廊、电梯口、卫生间、小会议室及大厅十米左右间距的均等分布,实现等响度的要求,主要用于大楼的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地下层的背景音乐公共广播采用壁挂音箱,,主要用于餐厅紧急广播及背景音乐;室外采用室外音箱。
按照消防分区,楼层均设置音量开关。
1.3.5传输网络
有线广播系统分定压式、有源终端式和载波传输式三种。普陀农村合作银行的广播系统传输方式采用定压式。公共广播系统的功率馈送回路采用屏蔽的三线制,消防切换控制回路另行敷设线缆。
系统线路敷设按防火布线要求施工,导线采用阻燃型多股型铜芯线缆。线路的垂直部分沿竖井内的消防桥架敷设,水平部分用电线管在顶板内敷设。
针对以上说明公共广播主干线采用ZR-RVVS3*1.5由消控中心敷设至弱电井道音量控制器。分支线采用ZR-RVVS2*1.5由弱电井道敷设至各终端。
本次采用的IP数字广播,传输采用安防专网进行传输。
可通过整个网络的管理分配,可将广播系统的网络划分一个VLAN,从而将广播网络与其他使用网络进行逻辑隔离,避免数据冲突及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由于远程广播具有ADSL接入,可利用WAN与网络广播系统连接,可通过本地ADSL网络路由分配静态IP地址,可通过ADSL接入网络广播设备到广域网中;网络总控之室作为本广播系统的监控中心,负责所有ADSL网络广播终端区域的管理、音频转发,网络广播中心通过电信网络接入互联网,由于负责WAN XX多个区域终端的广播,每个WAN连接的广播终端具有1路单播流,因此其出口带宽要求XX*0.128M=XX M,所以广播中心的接入带宽不能小于XX M。
1.3.6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的设置要根据现场扬声器的数量、功率及扬声器的楼层划分来确定。放大器的功率应留有余量。
功放设备的容量一般按下述公式计算:
P=K1×K2×∑P0
式中 P――功放设备输出总功率(W)
P0――Ki×Pi ,每分路同时广播时最大电功率;
Pi――第I支路的用户设备额定容量;
Ki ――第I支路的同时需要系数:
根据要求,本系统公共广播系统
室内区域广播Ki取0.2~0.4
公众区域广播Ki取0.5~0.6
紧急广播时,Ki取1.5
K1――线路衰耗补偿系数:
线路衰耗1dB时取1.26
线路衰耗2dB时取1.58;
K2――老化系数,一般取1.2~1.4。
1.4系统功能
控制室间通过LAN/WAN连接,控制室广播系统可以实现各种定时节目插入广播,分区呼叫广播、紧急广播、监视音频播放等
能满足广播不同区域同时播放不同的节目或播放,满足不同区域在同一时段对不同广播内容的需要。
定时打铃广播
在总控室网络主机发起定时广播节目,网络主机将定时节目打开,将数据包打包到网络上传输,控制指令发给相应的分控室的网络音频终端器,网络主机以IP组播或单播方式发送实时音频流,需要播放定时节目的分控室的IP流媒体终端可加入到该节目所对应的组播、单播组中,便可将定时音频节目送到分区。
系统能设置日循环及周循环、一次性定时播放模式,同时能设定节假日自动不播放打铃节目。
本功能适合日常作息打铃提示广播、重要业务通知等自动节目广播。
网络编组分区广播功能
系统网络主机可依据楼层区域功能对分控室的IP流媒体终端进行编组分区,统一控制,方便多个、全部终端同时进行控制,避免了对同一操作的重复劳动。比如,如在不同的楼层播放不同的广播节目。
终端状态检测
各个音频终端的故障和在线状态能通过主机实时进行监测,无需手动输入ping命令查看终端状态;每个分区的节目可主机的软件或分控软件进行查看。
数据备份还原
系统设置的重要数据,包括系统设置的终端IP地址、ID号、分区名称、XX定时广播程序、节目管理、消防报警设置的程序数据、设置分控信息等数据,在一般情况下要能将这些重要数据备份与还原,避免主机软件故障重新设置数据,同时能对这些数据进行迁移复制至其他服务器,提高数据使用的可靠性与使用的方便性。
通知讲话
网络呼叫话筒具有网络端口,自带分区数字按键,能选中区域终端、单个终端,或所有区广播终端,实现任意的呼叫讲话,广播信息宣传及播音员通知等业务提供极其快捷便利的通信,系统两个网络呼叫话筒的优先级能通过音频服务器进行设置,能进行优先级管理。
网络麦克风优先级可通过网络主机授权设定,可设置不同的话筒不同的优先级,广播中心>本地分控室>远程分控室,系统不同机房的网络寻呼话筒ET-MIC20C能进行双向对讲,提高呼叫工作人员通讯的效率。
节目点播
网络广播终端支持AOD节目点播功能。
网络监听
我们在控制室用了监听终端和监听音箱,监听终端器带LCD显示屏,通过它能监听所有区域及终端广播状态,方便管理员对终端及其他区域广播状态的把握。
重要活动定压后备广播
为了提高系统系统的可靠性,当重要活动广播时,要能在网络主机软件非正常退出或终端网口故障时,不影响活动广播现场内容的正常广播。
紧急广播
系统可通过本系统与消防系统进行接口联动,在发生火灾等事故时,也能进行区域报警广播。
紧急报警联动系统由消防矩阵、网络主机、网络IP流媒体音频终端器和功放组成。
广播室消防矩阵接收到分区的消防干触点信号短路信号,它可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主机联动,并将消防信号通过主机解码处理,将相应的区域加入组播组中,播放主机内预先录制好的语音设定的紧急广播的音频节目。
在发生火灾时,广播系统接收到来自消防报警系统的联动信号,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对指定区域自动进行报警和疏散指示。
主机软件有一个报警的操作界面,可添加分区终端和终端到报警的分区,软件已预先设置好软件的报警分区与消防主机一一对应。当接收到分区的短路报警信号时,会将分区的信号送到主机的软件,软件就会打开软件的报警分区内的终端,播放设定的报警节目;相应分区的IP流媒体音频终端器接收到紧急报警广播信号,报警分区的扬声器就会紧急切入紧急音频,即使该分区在播放背景音乐状态,其他不发生紧急信号的分区就不会切入紧急音 原来的节目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2】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设计规范 GB50526-201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