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济济范文

时间:2023-04-03 20:3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才济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才济济

篇1

造句示例有:

1、我们这里人才济济,不需外人插手。

2、我们的国家人才济济,有各种各样的专家。

3、这里人才济济,有许多才华横溢的画家、记者。

4、这里人才济济,得骄傲自大的他也黯然失色。

篇2

关键词:基层文艺;培训;管理;对策

1 基层群众文艺人才培训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与欣赏能力也逐渐增高,因此,文艺人才的培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显得至关重要。随着基层文化工作的良好落实,目前在我国的基层文化发展进程中,基层文艺单位里人才济济,文艺人才的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的状态,部分文艺骨干的学历逐渐呈现本科和硕士学历,相比于之前,文艺人才的学历有着较大的提升与改善。而专业方面,我国基层文艺人才的文艺作品越来越丰富,并且越来越专业化,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但是,文艺人才的发展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第一,人才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较为严重。文艺青年人才依然只占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比例中的较少部分,还不能担当创新和引领发展的重任;而比重大的老文艺工作者虽然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但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还停留在过去的工作模式中,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基层文艺人才的相关培训工作不仅是社会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良好后盾,也是文艺活动在基层开展的重要前提,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基层群众陶冶情操,也能够提升基层文艺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艺术水平。

第二,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文艺人才流通不畅。虽然目前各类文艺单位在推进体制改革,实现市场转型,但人才管理的机制依然不健全,退休和旧体制中的人员是很沉重的包袱,基层难以大量引进专业性人才,无法形成人才自由进出的畅通机制;而且实现人尽其才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严重缺乏各种激励机制严重影响了现有人才的深造和培养,社会上高级人才的引进和使用。

2 基层群众文艺人才培训与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客观环境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基层文艺人才,由于知识分子对于文艺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前景,基层文艺工作者里,缺乏足够的文艺人才来接替文艺骨干的工作,在当今社会,由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之间的相互普及,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各级文化部门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给予了更多关注,加大了对群众文化的投入,可是与之相反,有很多基层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还不够尽职,对相关工作的实施非常缓慢。很多偏远以及基层地区,在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中面临诸多困难。

2.2 与基层文艺单位本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对于基层文艺单位,由于文艺工作的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刚入选进基层的文艺骨干人才对于基层文艺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还存在着一定偏差,对基层文化工作认识不足,准备不够,认为只要施展艺术专长就可以了。其实,基层文艺工作比较艰苦,工作量较为复杂与繁复,对于很多刚进来的新人才来说,难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落差与不满情绪。这样一来,新进的基层文艺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因此大打折扣。另外,文艺单位的编制并没有改变,主要是基层人员的待遇较差,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新进文艺人员的工作表现。当前基层文化工作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文艺人才,而基层文化单位现有艺术骨干年龄层次比较大,思想较为保守,在人员创新管理和培训工作上缺乏必要的创新思维,还有很多的基层文艺工作者并没有端正好自己的工作态度,使得自己的工作效率低下。

3 基层群众文艺人才培训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对于我国基层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方向来看,人才第一的观念必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与发展计划之中。只有有效的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文艺人才,才能有效的实现人才资源开发优先的科学发展战略构想,这样一来,才能有效的实现科学发展观,从而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在基层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管理培养机制,求才,育才,使得优秀的基层文艺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脱颖而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基层文艺人才的队伍的有效建设。

3.1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在基层文艺人才的培养策略来看,只有在选用人才的初期,对人才进行用人选人的机制创新,才能保证文化体制的有效改革,创新环境下的人才培养环境的有效形成。在全新的选人用人机制下,基层文艺人才的整体成长环境和人才潜能的完整发挥得到充分的体现。所谓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就是对艺术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流通等状况给予充分的优惠政策,更大范围的发掘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人才。政府只有对文艺人才实行优惠政策,人员流动不受事业单位分类管理限制,为不适合继续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人员转岗分流创作条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各级政府要重视基层文化人才,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照顾,解决医疗保险等问题,运用待遇、事业、感情等多种手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2 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训计划,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文化艺术单位,为人才的茁壮成长创造条件。

一是要加强人才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水平。通过对人才进行爱党、爱国、爱岗的教育,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演艺队伍。

二是要将业务培训与人才个人发展结合起来,让参加继续教育成为人才自我发展的主动要求。根据人才的兴趣、特长和单位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不断更新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为人才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强化培训措施。建立科学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实现培训方式的现代化,可以采取典型课题分析、专家学者讲授等各种形式加强业务、管理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既懂管理又熟悉文艺业务的人才。四是要继续倡导业务学术研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评比活动加快人才的成长过程。文化艺术系统内全国性和省级、市级的评奖活动很多,我们要抓住这些业务评比的机会,以评比结果与个人收入和荣誉挂钩,激励人才钻研业务,造就业务尖子。

3.3 构筑人才高地

基层文艺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要积极合理的建设和控制好人才艺术培养策略,将当前人才优势和国家政策相结合,文艺人才的培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显得至关重要。随着基层文化工作的良好落实,目前在我国的基层文化发展进程中,基层文艺单位里人才济济,只有将基层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基层文艺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加大集聚高层次人才和积极人才资本的力度,吸引和留住高精尖的文艺人才。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从高校选拔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条经常性的有效途径;同时要以“进高、控低、盘存、引智”为主要内容,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种文化人才,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措施。积极培养创作和研究学科的带头人,对有潜质的专业艺术人才加大培养和使用的力度,为基层文化的创作出新提供经费,为艺术人才在基层文化工作中提供方便。

4 总结

在基层文艺人才的培养与管理过程中,我们要积极爱才惜才,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加大基层文艺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基层文艺工作中积极铸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艺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文艺人才的良好培养,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特别是基层文化事业的良好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斌.论基层文艺骨干的培训与管理[D].保存地: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篇3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夯实人才工作基础

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在全县个乡镇及农业、水利等个县直部门建立了基层人才服务站,个村建立了人才联络点,做到了职能、机构、人员、工作、制度、场地“六到位”。目前,以县人才市场为龙头,基层人才服务站为骨架,各村人才联络员为基础的人才市场体系初具规模,为人才兴冀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培训,深化改革,努力开发现有人才

实施“人才兴冀工程”,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开发好现有人才。在工作中,我们把培训、继续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开发现有人才的基本环节来抓。一是加强培训。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上,有针对性地邀请上级领导和知名专家教授来××举办培训班,传经送宝。一年来,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余人。在公务员培训方面,深入开展电子政务、公务员法等培训,全年共举办培训班余期,培训余人。二是加强继续教育。我们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情况,采取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专题讲座、函授学习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一年来,共有余人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余人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学位证书。三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卫生系统和环保局做为试点,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进行竞争上岗,克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进一步建立完善了竞争激励机制。通过改革两单位共有余名年轻干部走上管理岗位,进一步挖掘了人才潜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三、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促进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人才是苗环境是土无土不生根”这是我们对“人才兴冀工程”的根本观点。为此,我们研究制发了《××县人才开发实施意见》、《××县人才智力引进暂行办法》等文件。为引进的“高、精、尖”人才在调动手续、户籍关系、职称评审、子女入托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正是靠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一年来全县共吸引各类人才人其中高层次人才人来到海兴县创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我们以周到完善的服务使他们能够留得住、扎下根,使他们真正能够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如××年,我们成功引进加拿大籍华人企业家×××,他当年就来到×××,投资万元建立了××××有限公司。为了能够使他的企业能够在海兴生根发芽,我们从企业租赁厂房到办理营业执照、协调工商、国地税等,都做好全程服务,并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年××月份,企业工人因与厨师发生纠纷而罢工,我们在第一时间赶赴车间,组织召开职工大会,对工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协助企业化解矛盾,避免了损失。月份,在公司征地过程中,我们主动出面,与××村进行协调,先后余次与村书记、村民商谈,最终达成了征地协议。我们的真诚的感动了总经理×××。三年内,×××先后三次增加投资余万元,在××建立起了一个科技化、现代化的工厂,目前该企业共安置就业余人,年纳税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以“兴”为本,搞活输出,抓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

篇4

为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信息化管理步伐,建设市高技能人才信息库,更好掌握全市高技能人才资源,提升我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决定在全市开展高技能人才信息采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技能人才信息采集范围

我市取得三级(高级工)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

二、高技能人才信息采集步骤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市高技能人才信息采集表》要求,如实登记本地区、本系统内高技能人才信息,填写完成后,将表格报送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经职建科审核无误后,获取用户名及密码,登陆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信息网,按照《高技能人才信息库数据操作说明》操作要求,将人才信息导入至信息库内。导入完毕后,可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动态管理。

三、工作要求

1、建立人才信息库,是我市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各县市区人社局、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从实施人才强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认真采集各类高技能人才信息。要严格按照信息采集和填表说明的有关要求,对人才信息进行认真审核把关,确保高技能人才信息全面、准确,实现动态、实时的管理及资源共享。

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会展经济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50―02

现阶段,我国各个高校都在研究如何将人才培养与进一步发展地方经济紧密的结合,因为切准地方经济发展的脉搏、输送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地方高校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武汉地区会展经济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充足的人才优势,应该在高铁经济时代来临和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充分发展会展经济走向国际化,因而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1武汉会展经济现状

2013年9月,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成都开幕时,第十四届机博会正在武汉举行。两场盛会的不同之处在于,华商大会是“世界级”,机博会是“国字号”,这或许巧合地显示出两个城市在会展业上的差距。(湖北日报2013年9月26日第013版)

从题为“江城会展盛宴难见大腕”的新闻报道中,不难发现虽然武汉所举办的会展数量非常之多,但是这个数字只是表面现象。大部分在武汉举行的展会或者展览性活动的规格并不高,特别是国际级知名的展会凤毛麟角。有数据显示,去年武汉会展业直接收入29.89亿元,拉动消费226.5亿元。而在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成都会展业直接收入50.2亿元,拉动消费超过420亿元。举办的展会数量多然而产值并不高这个事实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型会展占了主要部分。这说明,武汉的会展业并不是缺乏活力,与同为中部城市的成都相比较,缺乏高级别、高规格、高知名度的具有代表性的展会。深圳会展网的信息显示,截至2012年5月31日,我国取得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的展会共有58个,武汉并未位列其中,这说明武汉的会展业也缺乏国际认证的相关资质,与国际大都市的展会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近些年来,因为城市核心地带中央商务区会展场地不足,使得武汉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客观影响,从今年7月份起,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计最先进的会展展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将开始投入营运,使得武汉举办大型会展的条件得到了全面地提升。虽然会展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其优势也很明显突出:

第一,制造业基础雄厚。众所周知,武汉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得到政府支持的物流产业也已经成就武汉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从建国以来就保持活跃的商业贸易,使得武汉的商品零售总额和资金流通总额一直处于同级城市的前列,还辐射影响周边城市。最近十年,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武汉市对“汉货精品”的培育收效良好。同时,还通过与武汉本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在光电子信息、汽车、钢铁、能源环保等支柱性产业中发挥了“中部崛起”的领头作用。特别是随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迁入武汉,法国的标志雪铁龙集团,日本的日产、本田这样三大世界汽车巨头齐聚武汉,已经构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武汉板块。作为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又称中国光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光谷的研发实力应该说已达到我国最高水平。在未来的五年规划中,武汉还将以“武汉光谷”著称的光电子信息及生物产业,“武钢”为代表的钢铁、化工及装备制造业、汽车及机电产业、食品共四大产业作为政府工业发展的主要对象,这些相关产业的兴盛繁荣,必将为武汉会展业的迅速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物流交通发展迅猛。由于靠近长江枢纽,又居于便利的铁路网线,在建国前武汉就是战略要地。建国后,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又使之成为华中地区水陆空交通枢纽。从中国的版图上来看,武汉距离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距离经济金融中心上海,都是一千公里左右。南往广州、西进成都、北往西安,武汉也可以承接东西,连贯南北。在有了高速铁路这一突破性的交通方式之后,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也在发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四小时经济城市圈已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城市间距离的理解,也成为武汉会展能够不断扩大其展会影响力、渗透力的重要条件。

第三,人才资源丰富。背靠有着优良教育传统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的教育大市,人才济济,密集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一直使武汉在科教综合实力方面在全国领先。武汉现有两院院士59人、政府科研机构100所、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8个,普通高校79所、在校大学生一百多万人。以高等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群,为武汉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的同时,也为武汉会展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武汉会展经济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

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GDP已经挤入全国前十强。武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了海内外客商纷至沓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一季度全市利用外资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8.1%;新引进4个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全市5亿元以上再谈工业项目共130项,协议投资659.7亿元。

从商务厅获取的资料显示,一季度,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8个。其中包括3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新日铁投资和武钢集团合资生产镀锡板,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在信息领域和武汉宝特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以及美国辉瑞公司投资在东湖开发区设立的新药研发机构。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办厂,武汉对外资强大的吸引能力还在不断的向外扩大范围,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通过武汉举办的各种展会了解武汉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会,武汉的会展业也急需通过高级别、高层次的对外交流介绍推荐武汉的投资优势,在此过程中,对于熟练掌握外语(不仅英语)、熟悉对外交往、有一定的商务沟通能力的人才,是武汉会展经济非常有利的强心针。

3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向

2007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对外经贸大学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设置,提出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既全面了解和掌握国际商贸,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专门知识,又通晓这些专业的英语专门知识的复合型涉外人才。这也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更规范,更清晰的发展空间。之后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几乎在我国所有开设英语专业的综合类院校和外语专业院校进行,在此方面,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外语专业院校积极创新,在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多突出的贡献和革新,为商务英语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存在的现实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商务英语的人才仍然无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出现了很多人才资源的浪费。如商务英语专业在区域内未能具备较强的专业适应性,专业性、技能型较低等问题的突出揭示出同质性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问题实质。

4适应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我国学者认为,会展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涉及会议学、展览学、经济学、管理学、策划学、设计学、营销学、物流学、广告学、旅游学、接待学、公共关系学、应用写作学等众多学科,随着这些学科的发展,会展业也在不断加深其国际化进程。这必定对我国对外信息交流、贸易往来、文化沟通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窗口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语言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媒介,承担了多个学科和专业综合知识与文化的有效结合。在语言的辅助下,会展业的实用性和服务性才能真正发挥实效,也只有通过恰当的语言,才能实现展会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按照以上的目标,为了更好的促进武汉地区会展经济发展,本地区的高校应该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方式上有着更加明确的侧重点,并且反映在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中。

4.1加强商务英语翻译、特别是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培养

随着会展业务的蓬勃发展,武汉所举办的展会在精通对外沟通技能的商务口译和笔译翻译人才方面缺口很大,而人才市场上此类人才本身量少,其中有很多又流向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所以在武汉地区就业能够提供给会展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数量很少。

4.2提高商务英语人才的第二外语技能

从前文的数据可以看到,最近几年,武汉地区吸引外资比较突出的有日本、法国、德国等大型企业或者跨国公司,说明武汉地区经济往来比较频繁密切的国家除了传统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大国美国之外,其他经济体与我国内地交往越来越多。在熟练掌握了一门英语作为外语进行对外沟通交流之外,虽然大部分的非英语国家人员都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但是如果能够使用对方国家语言进行沟通显然能够更快更好的拉近双方距离,提高沟通的效率,降低之间误解出现的几率。

4.3提高商务英语人才的专业方向性

商务英语作为派生于专门用途英语分支的一个专业,毕竟语言能力、语言技能、语言基础是其一直以来最为看重的基础,也是在培养过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但是商务英语人才在社会工作中除了基本的商务往来之外,在会展整个程序中,经常需要与参展的相关行业产生联系,如国际性的机电博览会,肯定将接触大量的国际知名机电大企业,如医疗设备博览会,也会云集众多的医疗设备业内的专业人士,在这样的场合,完全不具备任何相关的专业背景、专业知识,会使得商务英语人才不知所措,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无法在专业环境里得到完全的释放和施展,就像被捆住了手脚一样。

5结语

语言既然能够间接的促进经济的发展,间接带来经济效益,那么对于语言的教育就更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出教育和经济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朱艳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关联之研究――以衡阳市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1,(2).

[2]陈晓华,王红超.地方经济发展与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以邯郸市为例[J].科教文汇,2011,(11).

[3]李东亮.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专业人才――关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新余高新开发区发展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杂志,2007,(11).

[4]符昕昕.浅谈赣州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之关联[J].经济发展研究,2013,(3).

篇6

当今世界。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和运用能力。谁占领了科技的制高点。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养、使用和调控能力。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如何,关键取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世界各国或地区无一例外都把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作为人才战略的重点,道理即在于此。

站在省的角度。一是着眼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省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迫切需要通过发挥科技和人才的作用,规划纲要》突出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提高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这是摆在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只有突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尽快建设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具有较强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才能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推动资源利用由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向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集约型转变。

二是着眼于我省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人才规模、素质、结构等人才发展指标总体上在全国还不具备比较优势。从整个人才队伍的水平来看。特别是那些能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领先世界、能带领团队奋勇争先,但不是人才强省。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家竞争的战略科学家短缺。勇攀科学高峰,某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号召力、向心力、凝聚力的科技领军人才不足。规划纲要》突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体现了省人才工作的危机意识,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三是适应人才竞争的现实要求。经济全球化、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掌握尖端科技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更是人才争夺战的焦点。从国际范围看。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基本国策;从国内形势看,人才竞争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竞争的先导。争相延揽优秀人才。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凭借经济实力争夺人才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些为我省引进、留住创新型科技人才增加了难度。规划纲要》把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未来我省人才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反映了省对这一新形势的深刻把握,又体现了省寄望于通过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抢占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有利地位的坚强信心。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政策

规划纲要》从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环境优化等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举措。并反映在人才开发的各个环节上。为了完成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这充分体现在规划纲要》各个部分。

一是进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规划纲要》有一个突出特点。并指明了创新的方向。第一。倡导建立政府指导下的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就是特别强调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强调产学研合作培养。通过共建科技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加大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第二,强调在实践中培养,提出实行“人才+项目”培养模式,依托重大人才计划和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国际国内合作等项目,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第三,坚持高端引领的方针,提出充分发挥两院院士的作用,以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等为依托,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依托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以及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工程,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专家和技术带头人。第四,强调调动用人单位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主体到位,其别突出了企业的重要作用,提出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第五,特殊人才特殊培养,提出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实施优才教育,鼓励和支持因材施教。

二是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平台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的有利条件。推进以市场为基础,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加快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等的发展。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载体建设,为人才引进与交流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改革创新型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机制。规划纲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动力。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行政化、官本位”倾向。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出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及其相应的人才管理制度。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权责明确、评价科学、创新引导的科技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要健全科研院所分配机制,注重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

四是加大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投入。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投入。提出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政策,效益最大的投入。规划纲要》立足于我省创新型科技人才投入偏低的实际。对高水平创新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要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加大对中试环节的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加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使用和资助力度。

篇7

关键词:创新;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态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48-02

知识时代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拥有创新人才就拥有竞争力,就拥有主动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国外大学也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早在1969年就开创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这个计划首次让本科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之中。受当前现代化知识经济的冲击,牛津大学校长C・鲁卡斯认为对大学人才的培养“要有很高的技术,非常宽的知识基础,有很强的个人责任感、革新能力和工作灵活性”[2]; 受雅斯贝尔斯的“全人”和洪堡“完人”教育理念的影响,德国大学加强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两个基本点就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外国很多大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过程中普遍注重大学生从人格到能力的全面文化素养的提升,将大学生创新素质放在文化创新的高层次。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而完成高校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创建以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校园文化。然而,国内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只片面重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说到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我们必然会首先想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周家伦认为“谈到创新型人才培养,我们首先必然会想到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问题。因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穿心教育,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这段话说出了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待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观念,这也造成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其他因素出现的“角色弱化”的状况。环境塑人,环境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大学生主要学习和生活空间都在校园,因而高校校园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我国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效果看,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并没有引起较高的重视,在实践操作上也缺乏理论作为指导。因此,校园文化研究的迫切任务就是探索一整套以培养大学生创新为目的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新思想。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学校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即为了实现大学最初的教育发展目标,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师生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由高校师生在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文化是创新的基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培养和塑造优秀人才的大本营是高校,学习和传播科研文化的主阵地是高校,社会中精英聚集、人才济济的地方是高校,它是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指明灯,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母体。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对校园主体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通过高度统领和把握校园中的各种行为和现象,影响校园主体的成长、成才环境和塑造校园精神等方面[4]。因此以创新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是孕育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行为准则的最有效、最广泛的社会人文基础。另外,由于校园文化主体的先进性,使校园文化具有前沿性和批判性,对社会主流文化起到一定的引导性和激励性。可见,为了响应知识经济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构建具有创新导向的校园文化对于推动整个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带动和示范效应。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为大学生们提供了真正参与社会服务的平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接近于生活的实践,也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将科技创新运用于实际的机会。实际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使大学生们有了一个可以接触国家科技创新的环境,并且能够体会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和意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企业注重团队合作的实践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虽然学生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有团队意识,但却没有真正实践过,是企业给了大学生们一个宝贵的机会。从学校走向社会,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有利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更使学生们重新认识自我,找到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一)大学校园文化基础建设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生态基础

教育是对教育环境、教育环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构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升华情操、塑造人格,在实践中感受国情、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实践中培养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劳动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教育教学改革直接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改变过去在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角色弱化”的状况。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先进创新文化的传承体,创新可以在诸多方面体现出来,比如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甚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它们有诸多的共同点,那就是拼搏进取、自我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学术自由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构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大学校园文化就是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这些创新所需要的特质逐渐渗透到每个学生当中,让这些特质融入到他们的的头脑中,体现到他们的行为上,最终内化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其承担起创新的重任。

可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先进创新文化的载体,承载了创新文化所蕴含的特有要素,这些优秀的品质固化在整个高校的校园文化之中,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和拼搏进取而永续的传承下去,同时在传承的过程中会不断增添一些符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新鲜元素,让高校的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完成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归宿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是教育中专业教育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间的互相“拨力”,其本质上在于两者之间缺乏共同的目标关联、价值整合以及运行架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进行思考、学习、分析、设计、总结,而这一系列过程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另外,从大的方面讲,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教育为我们整合社会、企业和高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合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传统以课堂为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置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过程当中,将以班级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放置到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当中,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载体。

三、校园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构建

目前学界普遍认同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方面、精神文化方面、制度文化方面、行为文化方面,并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因此,为实现校园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构建,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夯实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基础,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一方面能使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外力激励两因素有效地融为一体,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提供一个摸得着的且理论结合实践的支点。另一方面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摆脱教条化局面,寻求企业文化的丰富教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在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教育过程中,根据具体项目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在合作中增强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引导大学生树立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与升华。

(二)更新校园精神文化培养理念,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注入鲜活的精神动力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教育能在大学与社会的过度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衔接,达到第一课堂为第二课堂提供理论支持,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提供现实依据的目的。二者发挥合力才能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教育既要关照课堂因素,同时又要兼顾企业因素、社会因素。在此过程需要着力创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交流平台,使大学生能接受科学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指导。

(三)完善校园制度文化,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撑起一把制度的保障伞

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途径,另一方面要前移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时间。从传统以班级、社团为单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以科研创新团队为单位,从“校园”为中心到“以校园为基点”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教育新的工作途径。与此同时,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教育上大学生必须具备三种意识:首先是创新意识,其次是团队协作意识,其三是服务社会意识。

(四)丰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开展,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第一目的,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尽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同时要,紧紧围绕育人目标体系,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全面素质培养,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牟海维,吕秀丽,李贤丽,付光杰,韩建.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9).

〔2〕彭瑛,刘建华.冶金材料类专业工程力学创新性实验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12,15(4).

篇8

__是__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院办主任,而且她也是该院的儿科医生,每周有固定的出诊日期。因为身兼数职,所以__平日里工作十分繁忙,按__自己的话来说,恨不得自己游“三头六臂”。院办主任的岗位职责十分繁杂,虽然有些琐碎,但是却马虎不得。列举其中一项来说,该岗位需要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按期总结汇报。负责综合医院整体的工作计划、总结及草拟有关文件,并负责督促其贯彻落实等。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作为政协委员,她提了不少符合实际的提案和社情民意,并获得肯定。

长期以来,__区医生晋升高级职称一直存在着机制问题,要想晋升高级职称必须要有市局级的科研项目,而__区卫生局的科研项目不够条件,不过__区科委的课题是能够被认可的。于是,__与其他委员联名提出建议,希望某些__区卫生局优秀科研项目可以算作科委的项目,那么这样一来就能解决部分医生的晋升问题。提案提出之后,马上获得了众人的响应,于是很快获得了同意。

__十分关注与医院相关的问题,用她的话说,只有多谈自己专业内的事,才能谈得深入,谈得透彻。众所周知,“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一项便民工程,自从推出以来,获得了无数群众的肯定。这种“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的工作机制打破了很多壁垒。但在实际工作中,__发现医院会遇到比较头疼的事情。有一次,该院遇到了个别群众的投诉,投诉内容明显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这位群众始终不停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结果都是协商没有达成一致,因为没法获得投诉者的“满意”答复,所以一直有问题通过呼叫中心转交到该医院。这种反复的无理要求,让院方很疲惫,也很无奈。所以__建议,针对部分明显不合法律法规的投诉,作为呼叫中心,应该有一个预先处理的环节,就像医院有预检过程一样。

__是一个紧跟社会热点的同志。近一两年来,广场舞非常热门,已然是一个社会的焦点。通过日常走访以及多方调研,她提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广场舞可以搬到就近的初中、小学操场进行,因为这两类学校一般没有夜自习的安排,所以这样安排不仅解决了群众娱乐休闲的需求,同时也不会影响孩子们学习,可以做到充分利用公共空间。

如果谁与__聊医院的工作,她总是有说不完的想法。例如针对不断涌现的伤医事件,__非常赞同给医院加强安保力量,不过,在她看来,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公共场所,治安维护警方介入。

篇9

____,____县____卫生院院长,骨伤科医师,年过四旬,正当盛年,扎根农村医疗第一线。他以精湛的医术,以把病人当亲人的仁者医德,更以其热情待人、凝聚人心的人格力量,书写了一个乡村医生的传奇。____出生在一个中医药世家,他家几代人传承有序的中医骨伤治疗,在____乃至邻近各县一直广有美誉。自小熏陶,幼承家教,____年他高中毕业后就在父亲手把手教习下从事中医骨伤治疗。在从事医疗实践数年后,已经完全可以胜任职业要求时却赴省、市脱产进修、培训,他在省一附院进修矫正外科时,还获得“优秀实习生”称号。他在____年从井冈山医专成人专科毕业后,____年又获得九江医学院本科文凭。

他继承祖传,但不陶醉在祖宗的盛名光环之下;他立足中医,但不拒绝接受现代医疗科学,而是借西医推进光大祖传的医学。这使他成为家族中最早实现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并成为懂得现代医学管理的医务工作者兼医政管理者。他所创立的特色医疗,使得以他为院长的一个乡村卫生院的急诊抢救成功率达96.6%,住院抢救成功率达98%,病人的满意率是100%。

中医近儒,仁爱为本。____一直把他父亲言传身教的行医根本“不论病人是贫是富,都要认真治好”作为他立身做人、行医做事的最高准则。病人就是亲人,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病人就是上帝,和颜悦色,耐心细致,不厌其烦。

____年8月,____一户在建民房模板垮塌,八个民工被压埋,情况十分紧急,____紧急调用4辆出租车前去抢救,实施抢险而后抢救伤者。在现场,他不慎踩上模板的铁钉,他咬紧牙关自已拔出钉子继续指挥抢救,使现场受伤人员皆得到有效治疗,现场群众十分感动。

他的医疗技术所带来的效益与他现在的报酬是极不合理的,一直有医疗机构要高薪聘请他,他也曾一度动过心。而该乡的老百姓却十分热情地挽留他,其中有80多岁的孤寡老人欧阳香里和70多岁的低保对象刘东生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表,他们拄着拐棍找到____,恳切求他不要走,不能走。因为他们都得到过____真心诚意的医疗服务,他们感恩党和政府的“三农”好政策,而具体感受的则是像____这样的乡村好医生。____也把乡亲们这份真情装在了心中,成为他坚守乡村并努力工作的一份动力。

篇10

但这么一个本来可以有所作为的一国之主,却最终成了后人嘲笑哀悯的对,象。蔡季的妻子是陈国国君的女儿,正巧,息国国君也娶了陈国国君的女儿。息夫人出嫁时路过蔡国。蔡季说:“这是我的小姨子啊。”止而见之,把息夫人留下来见了面。由于息妫貌美,哀侯不能自抑,形于颜色。历史学家记载说他“弗宾”,杜预解释说这是指他太没有礼貌。

息夫人忍不住将哀侯的“弗宾”行为告诉了夫君――息国国君。为了报复,息侯派代表向楚文王求兵。楚文王接受了息侯的建议。前683年秋天,派一支偏师佯作攻息,将主力埋伏在蔡军必经的莘地。蔡季听说息国遭受楚军攻击,既是盟邦又是亲戚之国,他亲自统师蔡军前往救援。当走到莘地时,突然遭到楚军袭击。结果蔡师败北,蔡季被虏。

蔡季做了楚国的阶下囚,不思复国,却是一天天地想着如何报此私仇。这个一度英武的国君完全变成了熏心的小人,他得不到的美人,他也会想办法毁灭。楚王在大臣们的劝谏下,放蔡季回国,蔡季行前就向楚王夸耀息夫人的美丽,动心不已的楚王不费吹灰之力杀死息侯、灭掉息国,把息夫人带回楚国。在中国的历史里,大概只有楚国人曾一再为美人发动过倾国倾城的战争,像希腊人发动特洛伊战争一样。

在楚国生活的息夫人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但一直没有主动开口说话。楚王问她原因,息夫人说,她一个女人竟当了两个丈夫的妻子,即使不死,又有什么话可说呢?楚王认为灭掉息国、掳走息夫人,都是蔡季盛夸息夫人貌美的结果,为取悦走人,他就举兵讨伐蔡国。前680年秋,楚军深入蔡国。蔡国再一次遭遇战乱之苦,蔡季也再一次做了楚国的俘虏,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国。

可怜的蔡季,不仅自己过了九年的囚徒生活,最后客死楚国,为国人谥为哀侯,而且毁灭了息国,也毁掉了蔡国的国运。这个可怜的小人正有可恨之处,他有一颗疯狂燃烧毁灭一切的小人之心,毁灭美,毁灭他人的幸福,毁灭自己的国家甚至毁灭自己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