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习范文
时间:2023-04-11 16:3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讲授新课时,状态极佳,反应也快,但不能“温故”,一到这一环节,便会败下阵来。如今面对新课改,很多学生更注重理解,而忽视了记忆。殊不知,在学习中,无论何时记忆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关记忆和理解在考试时的重要性,美国的肯尼希比博士曾经作过一个调查报告,有76%的大学新生和96%的高中生认为在中学考试中良好的记忆力与高层次思考如推理、分析、理解等一样重要。可见,在高中政治学习中,记忆这一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记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们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并遵循认知规律。
一图示记忆法
图示记忆法的主要特征是形象性强。它比文字记忆效果要好,它通过象征性的图形展示法,使人直观地感知识记材料,并以简单的线条、简洁的文字使复杂的、不易表述清楚的识记材料变得直观明了,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它特别适用于学习一单元后,构建宏观知识网络时使用。
具体方法:用图表的形式建立一个框架结构,先从整体上把握,再从微观上具体深入地把握知识。
设计图示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有严密的科学性,所设计的图示一定要准确地反映所要识记的内容。
2.要有直观、形象性,以使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
3.要鲜明生动,线条的粗细、虚实,图形的大小、形状一定要醒目,易于回忆。
4.要简明扼要,文字要简洁,线条要简单,使人一目了然,易于记忆。
二、提纲记忆法
即对识记材料提纲进行记忆的方法,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概括性和条理性。一经过目,印象深刻,这是其直观性;化繁为简,转多为少,这是其概括性;井然有序,层次分明,这是其条理性。写提纲就是要写出材料的主要脉络。编写提纲就学习内容的分析、综合、概括、表述。
具体方法是三步走:分析―综合―表述。先了解需要识记的内容,然后概括出主要脉络,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把经过分析、综合而印在头脑中的提纲表述出来。
编写提纲进行记忆时要注意:
1.有些提纲是别人编好的,当然可以借为己用,但最好还是自己编写。这样印象更深刻。
2.运用提纲进行记忆,要多看几次,多读几次,才能牢记不忘。
三、列表记忆法
这是一种以表格的形式,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对比,从而记忆其特点的记忆方法。列表记忆法的主要特点是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列表记忆法是帮助我们将识记材料恰当贮存、方便提取的一种好形式。它可以提纲挈领地显示相关材料的各自特点,便于进行比较分析,加强理解和记忆。这样,大脑的记忆潜力将会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有益于加深理解和提高记忆的精度和强度。
具体方法:首先,查找和归纳材料的主要特征、特点,比较不同材料的异同点;其次,按不同类型表格的形式编制表格;最后,按照编制的表格,逐一把材料的主要内容填到表中。
运用列表记忆法不必专门死记硬背,因为往往一张图表整理出来,脑子已形成深刻的印记。
四、联想记忆法
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更确切地说是把需要记忆的内容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联结起来。有人说平常的东西不易记,奇特的东西不易忘。联想是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也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政治课堂中,每框所学的知识点都有具体的典型事例来佐证,书中的典型事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我们由例到理的联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运用联想记忆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选择好联想的中介物(即选择好联想的通道)。因为这是记忆的关键,选择得好,会“豁然开朗”,一下子联想到某个事例或某个故事,从而记忆深刻。
2.要注意知识的储备和经验的积累。因为联想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先学的知识应成为后学的知识的基础,旧知识积累得越多,新知识联系得越广泛,就越容易产生联想,也就越容易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有关记忆的方法很多,以上都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其实记忆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外,还要遵循一定的记忆规律。法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认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得越慢。针对这一点,有些专家提出了“过度记忆法”,就是在刚好记住的时候,再多记几遍,以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
记忆是学好政治的基石,良好的方法则给它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有关记忆问题,我给大家介绍两本书,有时间看一下,对学习一定会有益处的。一本是美国人布拉德・乔伊斯的《超强记忆力训练》,另一本是我国阎国利的《记忆策略》。
参考文献:
[1]黄生足.思想政治课记忆方法概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5.
篇2
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德师风教育活动不但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加强行风建设的自觉性。现将从教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自己临时坚持学习政治思想方面。
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德师风教育活动不但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加强行风建设的自觉性。
现将从教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自己临时坚持学习,政治思想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依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不时丰富自身学识,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效果作为唯一规范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置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个人以为。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时有新的内容,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发明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
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总设计师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二是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学生;
篇3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作为一名高中生,除了要面临即将到来的高考,还要学好课本内的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政治学习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学习方法技巧一、背。即是背书。
众所周知,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否则,不但学不好政治,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觉得学来学去都学不好,干脆不学算了。因此,一定要学会背书,那么,该如何背,首先,确定数量,每天背书的内容不能太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太急功近利,每天最多只能背3---4道题,不能太多,太多就很容混乱,并且记不牢固。所以每天将这些题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样每天一点点地背,一个学期下来,你脑子里就储存着大量的知识,到考试前再认真复习,这样,怎样的考试都不怕了,考试成绩一定也上去了。其次,要明确背书内容。许多学生都是不知读什么的,总之,拿起书就无目的地读,因此,一定要明确该背什么,每天老师上课要划起来的简答题就是背的内容,政治只有简答题是最需要背的,其它的实际上都是靠理解、分析的。
二、看,即是看书。
其实很多学生都以为只要背完书,政治就学完了,实际上,背书只是学政治的基础,而且,只靠背书,考试只能是考合格的层次,要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要学会看书。将课本的内容看深、看广、看懂,理解课本的内容,并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好习惯。看书也要懂得怎样看,看老师划起来的重点、难点,课本的大小标题,课本特别标注的内容。只有不断地看书,才能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理解,才会在各种考试中得心应手,应对各种试题。也只有学会看书的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用,即是用书。
何谓用书,实际上就是运用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习的目的实际上就将知识应用。如果你很努力地背了书,看了书,但最终你却不懂得将头脑中的知识应用,实际上等于你什么都没有学。那么,应该样用书呢首先,多做练习,做练习的过程,实质上就运用知识的过程,我一般情况下,教学生做练习必须经过三个程序,第一:先不要看书,将所有会做的题目做完;第二:将不会做的题目查阅课本,从课本找答案;第三:不会做的题目抄答案。三种程序采用三种不同的色笔做标记,复习时,第一种粗略看一下就行了,第二种认真地复习一至二次,第三种要多次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课本的知识。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多些利用课本的知识,讨论一些国内国际的时事,将知识面扩阔,将课本的知识深化,而且也可以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习政治变得不再枯燥。
高二政治学习7大方法1.关键词法
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上要注意发现、归纳和概括出基本概念和原理中的“关键词”以利于记忆和理解。比如,文化概念,相对政治经济而言的,主体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再如,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目的是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关键的概括和总结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上课听老师的总结。
2.事例法
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比较难懂的),一定找到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辅助理解,作到抽象理论具体化。比如: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结合书上“元妃省亲”的事例记忆。说明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事例的寻找注意上课从老师那里找,也可以自己总结,事例应该是材料、图表、漫画、数字等直观形象的东西。
3.对比联系法
对比联系法:对于相近的、相反的概念和原理,把他们放到一快加以对比和联系,比单纯对一个要好理解和记忆。比如,潜移默化是指因受到外来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深远持久,深指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程度而言;远主要是就文化影响的空间范围而言;持久主要指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在时间上有延续性的特点。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印象深、持续时间长、效果好,有利于达到学习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因为对比记忆法所进行归类和比较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对知识的理解、判断和分析的过程。另外要注意老师上课在这方面的总结和参考书上面的总结。
4.结构体系记忆法
此种记忆方法多用于复习。学完一节、一课、一本书总要进行复习巩固,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所复习内容的结构体系。
首先找出贯穿于知识的主干部分,再根据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把分支内容串联在主干之上,抓住主干顺序记忆分支内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细小的内容填充进去,个个知识点犹如“冰糖葫芦竹签串”,可以有效地避免遗漏或张冠李戴的毛病。以节为例,文化创新的途径,讲两个大问题文化创新的途径和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坚持正确方向的关键,四个错误倾向。两个基本途径都有具体的展开,有具体的要求。
5.五官并用记忆法
心理学认为,记忆实质上是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所以靠多种感官感知则比单靠某一感官感知留下的痕迹要多、要深。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多数同学只知道用单一感官感知,要么只用眼看,要么只读,要么只是手写,而很少多感官并用,故记忆的效果就差。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协调记忆,做到眼看、耳听、口读、手写、心记,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记,切莫心不在焉。
6.化整为零记忆法
化整为零记忆法的根据就是整体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素、环节构成的。一本书、一课、一节、一框都可看作是一个整体,都是由若干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要把握所要掌握的知识,就需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地记忆。如掌握有关文化的作用知识时,可把它分解成以下若干小问题,化整为零记忆法使复杂、繁锁的问题简单化,强化了记忆的效果。
7.典型错误对应法
选择题中典型错误的说法心理有数。
总之,记忆知识的方法很多,以上7种是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好的记忆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化繁为简,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二政治大题答题注意事项1、按顺序做题,先易后难
总体来看,试卷题目的一般排列顺序是先易后难;有低分到高分。考生只需要按顺序对号做题。一旦碰到难题,稍加思索仍没有思路,千万不要紧张,暂时放下,直接进到下一道题,返回来再答,也许就会答了。因为后面的题目或许可以开阔你的思维,勾起你的回忆。
2、审题仔细,务求准确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宁愿多花五分钟把题审好,也不要急急忙忙写答案。因为审题多花的五分钟不会影响大局,但仓促间写下的答案有可能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3、准确掌握答题时间
篇4
在初一阶段,学习政治这么课程有什么技巧呢?那这些技巧方法难以掌握吗?还是很容易掌握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政治学习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初一政治学习技巧方法背
即是背书,众所周知,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否则,不但学不好政治,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觉得学来学去都学不好,干脆不学算了。因此,一定要学会背书,那么,该如何背,首先,确定数量,每天背书的内容不能太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太急功近利,每天最多只能背3---4道题,不能太多,太多就很容混乱,并且记不牢固。所以每天将这些题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样每天一点点地背,一个学期下来,你脑子里就储存着大量的知识,到考试前再认真复习,这样,怎样的考试都不怕了,考试成绩一定也上去了。其次,要明确背书内容。许多学生都是不知读什么的,总之,拿起书就无目的地读,因此,一定要明确该背什么,每天老师上课要划起来的简答题就是背的内容,政治只有简答题是最需要背的,其它的实际上都是靠理解、分析的。
看
即是看书。其实很多学生都以为只要背完书,政治就学完了,实际上,背书只是学政治的基础,而且,只靠背书,考试只能是考合格的层次,要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要学会看书。将课本的内容看深、看广、看懂,理解课本的内容,并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好习惯。看书也要懂得怎样看,看老师划起来的重点、难点,课本的大小标题,课本特别标注的内容。只有不断地看书,才能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理解,才会在各种考试中得心应手,应对各种试题。也只有学会看书的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用
即是用书。何谓用书,实际上就是运用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习的目的实际上就将知识应用。如果你很努力地背了书,书,但最终你却不懂得将头脑中的知识应用,实际上等于你什么都没有学。那么,应该样用书呢?首先,多做练习,做练习的过程,实质上就运用知识的过程,我一般情况下,教学生做练习必须经过三个程序,第一:先不要看书,将所有会做的题目做完;第二:将不会做的题目查阅课本,从课本找答案;第三:不会做的题目抄答案。三种程序采用三种不同的色笔做标记,复习时,第一种粗略看一下就行了,第二种认真地复习一至二次,第三种要多次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课本的知识。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多些利用课本的知识,讨论一些国内国际的时事,将知识面扩阔,将课本的知识深化,而且也可以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习政治变得不再枯燥。
总结
在教学上我强调学会“知因预果,知果索因”,不断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每次测验我都要求学生书面进行总结得失,我详细进行批阅,借以进行方法指导和激励。
收集灵感
为了使学习方法更适合自己,提高实效性,我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点滴的积累,每人设有一个小册子,随身携带,把学习过程中的顿悟如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对解题思路的领会,想到的未能理解的问题,某句说话的启示等等都记录下来,一点点进行积累,修正自己的方法。
二.初一政治学习方法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
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另外,在学习当中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自行作出调整。
总之,对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一定要有一个大致的学习计划,给自己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实践证明,那种无计划、无目的的学习是低效率、无秩序的学习,最终的结果肯定不会是很理想的。
三、养成习惯,掌握方法
篇5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怎样提高高二政治学习效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提高高二政治学习效率预习
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上课
上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上课的关键是“专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你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
“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东西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主动思考要求①注意知识的积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③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④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复习
学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以及爱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包括:及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
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的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当然要想学好高中思想政治课,除了掌握上述一般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一点还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可见习惯有好有坏之分,好习惯会使人获得成功和幸福,坏习惯会导致人生的失败与不幸。因为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捷径,坏的习惯却将人带入迷途。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按照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方法和培养成良好的学习政治课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从这种好习惯上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精神财富,在好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在学海中起航到达成功的彼岸!
高二学霸学习政治的建议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另外,在学习当中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自行作出调整。
养成习惯,掌握方法
“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因此,同学们课前一定要预习,将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标上记号。老师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并且要做好课堂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后还要将所学的内容及时整理消化。平时训练和检测时也要养成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条理清晰等好习惯。
定期总结,查漏补缺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一般地,每个星期应找个适当的时间进行一次周总结、每个月进行一次月总结、期中考试后进行期中总结、期末考试后进行学期总结。一方面对自己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将相关或相近以及容易混淆的内容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高二政治如何提高成绩第一步,划分层次,明了题意。从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形式看,其多以背景材料形式出现,在解答此类试题时,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审读材料。在一般情况下,题目所给的材料较长,想一下切要害,把握主旨非常困难,如果我们采取划分层次、明了题意的方法,应不失为解决此问题的良策。
材料虽长,但有层次,审读材料要读出它的层次,化整为零,使问题简洁明了。背景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解题的向导和信息源,读懂材料,明了题意,应是我们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步,审清设问,明确任务。题目的设问是指示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对设问搞不清楚,模棱两可,就会使我们作答出现不到位或答非所问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题目的设问,在审设问的内容时,一要审清设问指示我们要解决问题是什么,二要审清投问我们用什么理论来解答问题。
第三步,分析判断,确定应用的理论。在明了题意与设问内容后,我们就要让背景材料与设问有机结合,并在材料与设问的启示下,科学判断,确实应用的理论。
篇6
一、强化队伍建设,狠抓再学习,确保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加强政治学习,教师政治素养提高。
从校长做起,党员带头,坚持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学习党的最新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教育教学法规。通过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业务学习,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1、抓教师业务学习。多次派出教师外出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技能,促进了我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确保了我校普教事业的稳步发展。2、抓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3、互相学习。教师互相听评课,坚持在听中学,在评中改,对探求质朴的教育规律,实践先进的教学手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积极配合上级主部门的教研活动,技能展示竞赛和听评课活动。
二、狠抓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营造了和谐的制度化氛围。
1、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完善制度建设。常规管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更加合理、科学,更具操作性,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形成了制度规范工作,制度化引领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
2、强化了过程管理。坚持了“隔周检查”和学校“月例会”,并及时地将检查结果公开,及时地对问题进行整改。
3、落实了校务公开制度。一是财务公开。实行了开支及时通报,事情共同商议。二是制度公开。公开学校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三是校务公开。重大事情和关系教师利益事情,有教师代表参与解决,或通过教代会解决。
三、安全卫生制度健全,安全无空档,确保了责任事故为“0”。
(一)责任到人,人人有责。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第一责任人、具体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同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即学校与班主任签,班主任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签。
(二)细节抓起,事事不漏。1、坚持了每天对学校设施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做到了防患于未然。2、加强了学生安全演练,预防事故发生。3、学校对安全工作要求具体,注重了细节。4、落实了《晨检制度》、《缺勤病因追查制度》等。5、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消除真空时间。
(三)加强学校卫生及防控工作。一是学校公共厕所、教室、定期消毒、灭蚊蝇。二是落实《卫生防疫制度》,开展了知识宣传,下发之家长一封信。三是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完成了学生免疫和预防工作。四做好流感的宣传防控工作,做好记录、消毒、上报工作。
由于教师安全意识到位,措施有力,处理得当,我校安全责任事故为“0”,学生能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四、德育有特色,校园文化氛围逐步形成。
(一)德育网络完善。召开了家长会,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教育网络,充分调动了家长的作用。
(二)学生个人习惯良好。学校以德育为首,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
(三)树立了文明校园形像,道德文明礼貌建设进一步加强。1、开展丰富多彩的少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成才”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2、坚持每周升旗,坚持国旗下讲话,培养了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爱集体的思想。3、班级阵地规范,教室美化,表、册、簿规范上墙,名人名言的张贴、四角的布置简洁、大方、合理,板报、墙报内容健康新颖,育人氛围积极向上。
五、硬化软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1、我们认真搞好教研活动,为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提供交流的机会,促进提高。
2、我们完善并整理了档案,使各项工作都有延续,有痕迹。
篇7
关键词:反思学习效率
近年来,在教师群体中掀起一股反思热潮,写教育教学反思愈来愈受到众多教育者的推崇,在我们日益重视教师反思,探讨教师反思的价值、意义和途径的同时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反思。
高三上半学期,我班一位成绩一直很好的学生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高三是很关键的一年,面对下降的成绩她很着急。通过与她谈话,观察她平时的学习状况,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学习很认真,当别人在课间时间闲聊时她就已经开始看书、做题,但即便这样,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反而有些下滑。我拿出一张前天做过,上课已经评讲过的试卷,挑出一道她做错的选择题让她分析,结果她只能说出选正确答案A的原因,却说不出为什么不能选B、C,她的问题暴露出来即缺乏反思,对于做错的题目没有反思,对于老师没讲的选项没有反思。所以即使她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题,仅仅是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提高。
缺乏反思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没有反思的意识或不知道如何反思;(2)、学生被大量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时间反思;(3)、教师没有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认为反思浪费时间,没有实质性效果;(4)、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关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反思方法的指导;(5)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反思的重要性
一、政治学习过程中学生反思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学生的学习反思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是相统一的,都是新课程的精神。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在认知框架中主体的自我反思是构成认知结构更新的一个必要条件。”建构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
政治知识抽象程度高,特别是《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需要学生反复思考,不断领悟才能理解,而领悟又离不开不断反思。因此,教师舍得花时间,坚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强调随时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措施。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上文中那位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以那道学生做错的题目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去反思,并在全班推广这一学习方法,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各种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反思,在高考中,那位学生政治成绩取得了A+的好成绩,五六位平时在B、C间挣扎的学生竟然也得了A。当然,这主要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但也说明了反思在政治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在分秒必争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如何进行有效反思?
从时间上看,反思可分为课堂中反思、一天学习反思,一个星期学习的反思,一个月学习的反思等
1、课堂中反思在听课中,目己原先的理解可能会与老师、其他同学的思路和角度不同,受到启发,这些碰撞的产生就需要学生不断的反思。为什么会产生这一观点?他人为什么能得出这一观点?我的观点有没有道理?等等。然后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和提高的目的。
2、一天学习的反思学生在一天学习结束后,对这一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反思,它可以包括如下几块: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今天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结果、对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通过一天内容的反思,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弥补不足,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3、一个星期学习的反思、一个月的反思主要是对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进行宏观把握,学生根据作业、测评通过写“反思日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学习有没有进步?总结进步的原因,反省有失误的地方,及时纠正。
从内容上看,反思可分为反思学习目标,反思做过的题目,反思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反思学习方法,反思自身学习情感等
1、反思学习目标,及时调整学生一开始制定的学习目标有一定的盲目性,过高的学习目标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过低的学习目标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需要根据学生一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目标,发挥其动力作用。当一阶段结束时,通过考试或外在的测评,判断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如果实现了,学生就需要进行成功经验的反思.并把成功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否则,就应在老师的帮助下反思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反思做过的题目,弥补知识漏洞,提高思维水平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他们只是满足于做出题目,对自己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从来不加反思。事实上,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了宝贵的思想方法和训练机会。长此以往,学生花了不少时间但做题能力没有得到多少提高,错误会一犯再犯,最终学生的信心和兴趣都会大大减少。因此,应常常鼓励学生回顾解题思路.反思错误原因,如在做政治主观题时,学生往往会犯全面肤浅或片面深刻的错误,有的甚至答不到要点,在学生做完题目的基础上,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反思以下几点(1)要点都答到了么?有几点没答到?为什么没能想到?是题目中关键词语没抓准还是知识点遗忘?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在知识点或做题方法上有什么启示?(2)如果要点都答到了,能不能得满分?如果不能为什么?这道题提醒我们在答题格式方面要注意什么?(3)分析这道题目的设问,应属于哪一类题型?这类型的题目有什么共性?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并及时弥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3、反思知识内部联系完全按照书本中单元、课、目的结构体系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反思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目、一课、一单元内部的结构体系,以及课与课之间、单元之间的内部体系。如学习《文化生活》时,知识点琐碎、冗长、抽象,学生学了一遍后对书本上的知识几乎没啥印象,脑袋中如一团浆糊,我引导学生反思并建立每单元的体系(如第一、第二单元所示),最后建立整本书的体系,学生就能容易把握。
第一单元是什么:把握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单元为什么: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发展:文化传播、继承和创新)
第三单元怎么看: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怎么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的选择:当代文化生活)
第一、二单元讲得是文化的共性,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去看文化的含义、文化的作用和文化的传播、继承、创新
从空间看
从时间角度:文化发展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因此:
从空间上看,不同国家的人民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人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地方的人们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时间段的人们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地方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需要交流,这就是文化传播。
从时间上看,同一民族在不同时间上创造的文化延续下来,形成传统文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传承
从时间和空间上看,传统文化只有创新,才能继续向前发展。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而文化创新要立于于社会实践,同时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博采众长。
4、反思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适当,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所以合适的学习方法很重要。有些学生看到背书头疼不已,有些学生却能轻松应对,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背书方法问题。通过教师传授、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反思哪一种方法更有效、更适合自己。
5、反思自身学习情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牵涉到学生能否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能否拥有良好的自尊并以正确的心态进行学习,能否对学业成败进行良好归因”。如果学生经常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且经常得到他人的良好评价,他的自我定位就会比较高,就有可能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但如果他不对自己这种评价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就很容易导致骄傲自满的情绪,反而会影响他自己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经常遭受学业上的失败,且很少得到教师的良好评价,或者平时是成功的,但突然学业上受挫,就可能导致自卑的心理,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引导学生对自我评价进行反思至关重要。我让学生写一天学习活动中印象最深的感悟或今天有哪些收获,或遭受到了一些什么挫折等,引导学生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肯定的评价,带着良好的学习心态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从时间角度和内容角度划分的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是交叉进行,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具体实施中还要注意“让反思成为学生的习惯”。很多学生的反思并未形成习惯,而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要想使反思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策略和自我我教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强化他们的反思意识,促使其逐步形成反思习惯,避免三分钟热度现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反思的作用。
有人认为反思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争分夺秒的高中阶段不宜实施这一方法。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两者紧紧相连,缺一不可。只学不思,就如人吃饭不加咀嚼,囫囵吞枣,未经消化吸收,举一而不能反三,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才能将所学知识深刻内化,融会贯通。“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反思学习.不怕花时间.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政治学习效率。
参考资料: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1999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政治 兴趣 策略 引导 方法
政治这门课程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都被设定,从小学到大学,乃至踏入社会,作为中国公民,政治与我们休戚相关。远的我们暂且不讲,我们升学需要考政治这门课程,我们进入事业单位进入比较要紧的部门,我们的升迁等都需要政治考核过关。政治与我们整个的人生都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学好政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然而,在实际的政治学习中,我们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普遍的对其不重视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教师自身的不重视是一个方面,学生的不主动关注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纵然如此,我们的政治教学还是不得不开展,我们的学生还是不得不面对各种考试的压力,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学好政治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具体地来讲,我们应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热情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引导上。而这种方法能否奏效的核心之处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运作中。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提及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学习兴趣的养成这一方面呢?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个是新课改的实施对我们的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方面,一个是体现在对于人才的培养这一方面。在新的教学情境下,教师教学的核心在于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合理地引导方面。对于教学而言,教师要想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教师需要付出的努力主要体现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我们主要应当从学生这个主体下手,因为学生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关注点所在,我们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
抓住学生的学习诉求,积极地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与学生保持友好而适中的距离。对于学生而言,教师要做到的事情首先就是能够及时而准确的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只有在这一个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想方设法地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因为漫无目的的教学只能制造出很多无用的垃圾,那样的话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新的教学情境下,要想更好地展开教学,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教师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诉求,了解学生想要采纳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学生想要以一种怎么样的方式接受新知识的传授,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相对有兴趣的听取我们对于知识的讲述。而这个对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行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学生及时进行了解和沟通的过程,这有助于教师更加清楚地洞悉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致情形有所掌握,从而有助于教师进一步进行具体的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若过于亲昵,那么教师的威信和权威的确立则会变得困难;如果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过于疏远,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很难确立;只有保持这种若近若远的距离,处于这种“妈妈式”和“警察式”的角色中,教师的威信和威望才能得以很好的确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才能相处和定位的更为合理。学生在教师的威严和亲善中感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独特和个人魅力的独特性,这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建立政治学习兴趣小组,使得学生在交流与竞争中激发政治学习的动力。政治的学习不能光靠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的理论宣讲而忽略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再者,现在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背景都有所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授课方式和地位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那么,这就很显然的确立了学生地位的重要性。我们的授课也要更加注重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要更加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锻炼方面的练习。笔者认为建立政治学习兴趣小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加强团队内部的观念交流,使得团队内部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小组间的竞争,也有助于激发学生们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各个小组为了促使自己小组能够在竞争中取胜,就会有意识的加强对政治学科知识的巩固与学习,这从根本上来讲,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养成,又有助于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通过各小组之间答案的互相呈现于思想的互相冲击,有助于学生们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和自信心的加强,因此,笔者认为建立政治学习兴趣小组对于政治学习热情的提升是非常有裨益的一种举措。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必要性;学习兴趣 ;浅析
政治这门学科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整个过程中,是一门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学科,学习政治课程,可以使得我们思想升华,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使得我们对世界和人生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产生相对正确的认知和判断,继而助力我们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针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政治的目的不仅仅包含这些方面的原因,最直接的动机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于高考等相关类型考试的需求。
针对于具体的政治学科而言,鉴于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下我们所坚守的教育目标不同,因而,在教学中学生所接触到的更多内容是教师直接性地灌输,而不注重学生是否乐意接受这种方式的教育教学。在对很多学生进行调查之后,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直接感受是“枯燥”、“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等等,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换一句话来讲,唯有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与主动接受的前提下,学生才能较为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环境中去,继而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针对于政治教学来说,我们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在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得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才能奏效呢?接下来,笔者主要依据自身对政治教学经验的摸索,及时对新课改的相关解读,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意见和改进措施。
第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建构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开放型学习环境,是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策略。传统的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教师们一般将教学重心放在课堂知识内容的灌输方面,对于学生这个群体的关注相对少些,当然,这一点在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中或许无可厚非,然而却难以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继续沿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新形势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使得学生们能够带有兴趣的加入政治学习中,作为教师,我们必然要为此做足“功课”。
在新课改下,为了进一步开展好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培养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建构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开放型的学习环境,这是我们对自身教学负责的体现,也是我们需要为学生做到的基本“改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芥蒂得以消减,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出对应的教学方案,以便于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努力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提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更加自如地把自己放置在这样的环境下,比较自如地发表自己的相关观点和看法,与教师和同学之间自如地展开交流。从总体上看,这些方面的努力,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予以关注的重要方面。
第二,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学生班主任等相关人员的联系,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更为全面地了解,以便于使得我们的教学策略能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诉求”,这也是我们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除了要加强与学生本人的日常交流之外,为了进一步地对学生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便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整合出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对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及其个人好恶进行比较深入地了解,从而在教学中去除学生不喜欢的因素,以更优异的姿态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课程;加强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及其相关的任课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的目的,是便于大家通过交流,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优长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和分析,便于根据学生的整体特征整合出一套适合多数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这些方面的努力,更容易使得学生自发地投入到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去,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政治学科产生兴趣,继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政治,并在政治学习中取得更为优越的成绩。
第三,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等相关工具,助力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们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感知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对课程活动的参与,加强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并学好政治。作为一门思想性和方向性比较强的人文学科,政治这门课程确实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但是鉴于内容繁多,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吃力和枯燥。
篇10
[关键词] 思想政治;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24-2
从中学生对所学课程兴趣调查的总的情况来看,政治课排名是比较靠后的,但在有的学校,排名比较靠前,这主要同该校的政治教师水平有关;而在同样的师生条件下,对政治课的兴趣往往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增加。可见,对政治课兴趣的不平衡性,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是政治课内容与教师的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开展一些课外兴趣活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外兴趣活动是在其课堂教学之外,根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在政治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它强调发挥学生创新潜能的个性发展,捕捉促使学生智能走向成熟的生长点并加以引导,使其升华为一种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模式,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开展中学思想政治兴趣活动的意义
中学思想政治课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意义是多方面的。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活动通常以学生为主,由学生当“主角”,教师一般只是从旁指导。学生不仅是活动的参加者,而且是活动的组织者,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自己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权,动手、动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成了认识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独立思考、钻研和创造的精神。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有利于全面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任务,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
第一,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有些问题无法具体化和深入化,只有通过课外活动来弥补和延伸。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能更好地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知识。通过阅读报刊和课外书籍,参加各种报告会、座谈会。广泛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扩大知识面,使课堂知识得到丰富和深化。特别是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能大大开阔眼界,扩大知识视野,拓宽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学生实践的机会少,理论与实践不易统一,而课外活动正好弥补课堂教学的这种不足。课外活动给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天地。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走出课堂,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中去,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在活动中,学生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主体,他们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寻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第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书本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片面认识和错误思想。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好形式。在一些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或迷惑,及时加以弥补和予以消除。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纪律性,增强了同学问的团结友爱,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的世界观发生深刻的变化,加速思想觉悟的提高。
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指导小论文活动的方法
小论文活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课外活动。它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它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论文的特点:(1)小论文的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小论文的完成往往是校内外多种形式“协同作战”的结果,即综合运用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的结果;(2)小论文是中学生分析和认识社会问题的重要形式。中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践的、理论的和思想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通过课堂教学得到了认识,有的则要通过学生运用课堂上学的理论去独立地分析和认识,而小论文便是学生运用观点和方法较系统地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尝试。
(二)指导兴趣小组的方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兴趣小组是以兴趣为纽带,按自愿原则组织起来共同探讨有关思想政治方面内容的学习小组,如哲学兴趣小组、经济学兴趣小组、政治学兴趣小组、法学兴趣小组、国际知识兴趣小组等等。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符合青少年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想政治课学习骨干。在课堂教学里,学生的天赋、爱好、特长和才能往往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却可以表现得很明显,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重视兴趣的激发。兴趣小组虽然是以兴趣为纽带组织起来的,但仍有一个巩固和深化兴趣的问题,仍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以为兴趣小组反正是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的,可以不考虑趣味性,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去对待中学生,那么很可能原来有兴趣的同学也会变成没有兴趣了。
要注意正面引导。中学生求知欲旺盛但政治上不成熟,当他们对思想政治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后,往往不加选择地阅读大量西方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书籍,却又缺乏批判能力。所以教师在指导时,应让学生多学一点的基本理论,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已知道的一些西方东西,要有意识地用观点加以分析、辨别。
(三)要注意因材施教
兴趣小组成员与其他同学相比,一般基础较好。因此,教师在安排讲座、社会调查和小论文活动时。应相应提高要求,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教师应舍得花大力气精心指导尖子和骨干,推动全班同学一起提高。不过,兴趣小组的成员水平也不是划一的,有的同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基础条件却并不怎么好,教师更应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总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三、结论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实现中学政治教育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晓东.高中思想政治兴趣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2]袁瑾.对我国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6).
[3]刘孝生,覃翠玲.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异同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3,(03).
[4]沈万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