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继续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6:5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继续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继续教育论文

篇1

1虚拟化技术内涵解读

虚拟化在计算机系统结构中被定义为资源逻辑角度分配手段,单位设备都拥有既定内存、CPU等,可以同步运作多个系统以及程序,此时硬件资源相互独立且不存在影响关联,进一步将计算机资源使用效率发挥到极致状态。对于用户个体来讲,虚拟化技术将软件、硬件资源分离目标真正实现,用户主体完全无需将后台硬件实现方式考虑在内,而是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正在应用的系统软件之中。此类技术目前已经成功投入到各类技术领域空间之中,涉及IT异质化层面已经得到全面呼应,为后期云基础架构完善供应更多适应活力。经过长年改进,有关各类厂商已经将虚拟化时常竞争格局全面开启,应用范围也扩展到各类技术空间,代表性产品十分多样。其中,Vmware就是最大的厂家,其利用全虚拟以及硬件辅助进行产品性能优化,使得主机可以随时完成处理器调度以及硬件驱动任务,由于虚拟外部与真实网络连接的以太网卡能够承接起bridge网络的操控任务,有关NAT支持功能也获得有机重生。另外,Xen是在GPL授权基础上开发的软件类型,其能够有效支持各类操作系统应用需求,保留一定的可移植性能与独特类虚拟化支持潜质。依照技术角度观察,这类技术应归属于混合模型队列,其正是作为最优秀的半虚拟调试引擎,在优质化硬件设备的辅助范围下,虚拟化完全改造已经不再是梦想。需要注意的是,类虚拟化内部的前端驱动架构也可在VMXDomain中自由跨越,其间I/O设备性能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2虚拟化技术在高中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细节分析

2.1高职院校内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研究

2.1.1异质化操作系统对多课程实验环境的支撑

各类课程对于现场实验控制需求程度存在差异,尤其在MCSE等专业化课程学习过程中系统多样化存在功效几乎不可或缺。为了积极应对虚拟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状况,涉及Windows+SQLServer+HTTP等环境虚拟机都可以实现特殊文件的部署以及应用目标。就单个虚拟机设备来讲,其在物理结构上被定义为独立子系统架构,能够全面协调各类主流与虚拟客户主机工作环境;还可以开创全新局域网虚拟环境空间,使得网络行为几乎贯穿工作活动始终,可以确保在整个实验活动中全面规避虚拟网卡、交换机冲突故障隐患。处于相同物理架构中的单位虚拟机设备基本都可以被定义为宿主机的某类软件操作工具,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便可适当减少外部器具损坏现象,确保现场资源更新资金的稳定性。

2.1.2网络教室的开放虚拟技术

能够建立网络教室,由于各类服务工作都是透过系统实现异质化用户支持目标,使得在服务器上的用户可以凭借远程渠道登录主体界面,但是疏导过程中存在隔离性能较差问题,病毒也将因此全面扩散,严重情况下便会令系统处于崩溃境地;另外就是系统权限设置水平不高,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成果,设计主体有必要将使用主体的权限资格设定在最低范围之中,此时软件就不能随意安装,系统既定设置也就不能篡改。再就是资源分配形式不是非常公平,如若某位使用者开展耗费计算项目,其余操作主体就极易受到牵制,各类操作程序都将停滞不前。

2.2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虚拟化技术应用解决措施的补充

依照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实验要求分析,有关Xen等虚拟环境多操作系统支持改造工作开始全面开放,其间任何管理限制性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网络拓扑结构因此崭露头角。涉及Xen虚拟技术部署流程具体如下。

(1)将虚拟机VM2创建完毕,应用RHAS5将光盘中的RPM资源复制到VM2内部;其次,将Kernel的RPM包安装,依照rpm-ivh程序要求安装所需软件;

(2)修改Kernel默认启动顺序,应用VI编辑将配置文件内部的default=1的数字改为0,代表首部内核已经启动,而1则代表第二个内核的启动,就是指系统RHAS5原来普通内核结构,之后重启系统并等待程序处理完毕之后进行其余安装包的加入;

篇2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漷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漷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xx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xx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xx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xx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xx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篇3

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怎么写?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年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1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知识瞬息更新,我们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只有不断补充自己,更新自己,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之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

学校教育虽说是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我重点学习《校本教研面对面》《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等,教师只有读那些能唤醒灵魂、令人感动、发人深省、让人精神沉醉的书籍,才能真正与自己的思想相碰撞,相融通,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注重自察自省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清楚或不懂的地方要虚心地向老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多请教、多提问。多参与集体的学习与讨论,做好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反思,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认真学习,做好笔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和教育别人。”难以想象,素质低下的教师能培养优秀的学生,为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笔记,多写心得体会,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完善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结构,强化教育教学水平,发展自己的教学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同时要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培育一化新人。

四、端正态度,提高实效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年一年地,一步一个台阶地,扎扎实实地学下去,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培养成具有高尚师德,业务力强,具有高素质教育能力水平的人民教师,迎接新世纪巨大的挑战。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的口号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任何人都要过一种精神生活,都有必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那就必须要读书。对教师而言,读书就成为双重需要。读书,不仅是教师本人精神的需要,还是教师工作的需要。

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2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知识瞬息更新,我们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补充自己,更新自己,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之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学校教育虽说是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重点学习《校本教研面对面》《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等,教师只有读那些能唤醒灵魂、令人感动、发人深省、让人精神沉醉的书籍,才能真正与自己的思想相碰撞,相融通,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注重自察自省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清楚或不懂的地方要虚心地向老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多请教、多提问。多参与集体的学习与讨论,做好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反思,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认真学习,做好笔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和教育别人。”难以想象,素质低下的教师能培养优秀的学生,为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笔记,多写心得体会,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完善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结构,强化教育教学水平,发展自己的教学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同时要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培育一化新人。

四、端正态度,提高实效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年一年地,一步一个台阶地,扎扎实实地学下去,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培养成具有高尚师德,业务力强,具有高素质教育能力水平的人民教师,迎接新世纪巨大的挑战。

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3一、加强政治学习,充实自己的思想政治知识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平时要关心时政学习,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专业指导精神,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坚持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的宗旨。要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要廉洁从教,以身作则。

二、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验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个人角色定位上:

一要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教育的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积累经验,探索教育的新理念;

二是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造型教师,用自己的创造性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为他们提供宽松、愉快的创造氛围。

三、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合作交流,充实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

积极参与校本培训,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岗位为课堂,以实践为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学经验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要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教学观念、行为、设计观念进行深刻的审视。

要通过孩子的眼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要通过同事间的互听互评活动,观察研究教学来反思,要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及经验总结等文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通过家长对孩子的发展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

以上便是我本学期的继续教育学习计划,总之我会从各个方面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为迎接新的挑战而做准备。

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4一、学习内容:

1、继续学习20__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2、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读一本好书《创新能力—开发与培养》。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自我学习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熟悉《课标》、教材,掌握教学常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教学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力求达到:

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熟悉所任学科《课标》,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3)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学科教学任务。

4)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5)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6)参与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2、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20__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树立“为群众服务,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的理念,重视家校关系,密切家长学生关系。

3、认真参与网络培训学习。

与同行老师认真交流,请教自己不知的和一知半解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注册、完善自己的博客。

2)与同行交流,提高自我。

4、加强新理念的学习,让自己认识到“终身学习观”是教师自身的需要,是工作实践的需要,将先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变固步自封为改革创新,变教书为育人,实现教学相长。

5、在学习和教学工作中努力打造自己,要练好“讲好一口普通话,写好一手字,用好一种信息技术。

”的基本功。

三、学习措施:

1、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和政治业务学习。

2、参加年级组学习。

课标解读、教材研讨、观摩示范课。

3、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互联网个人自主选择式学习。

4、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

5、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6、作好学习笔记,做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生的学习目标。

7、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

以上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只是目前我的初步设计,未尽之处将在学校具体工作安排下,自主学习、集体集中学习过程中加以完善和弥补。

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5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学习与日常工作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身为教师肩上背负的重要责任。人们常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祖国要振兴,教育是基础。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今时代的不断进步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逐渐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

通过学习,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为此,特拟定个人继续教育学习计划如下:

1、积极参加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结合教师教学经验和案例分析,掌握新课程下教材的使用与创新技能、课堂教学情景创设技能、课堂上提问技能、课堂调控技能并做出相应的创新与发展。

3、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自学,掌握新课程下备课与教案生成技能、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技能、课堂拓展技能。

4、在相互尊重,友爱宽松的环境中,提出问题并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体会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乐趣、提升自我发展的意识,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校本培训的方案。

5、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6、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

所任学科,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7、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8、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9、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10、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11、按学校继续教育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的学习。

12、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13、积极撰写继续教育论文或心得体会等。

14、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篇4

【论文摘 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国际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的数学物理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我校积极建设数学物理综合班,力争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掌握扎实数学物理基础的高层次研究型数理精英人才。本文以福州大学数学物理综合班为例,对创新性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实践,以期对国内外其它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启示。   

  

科技创新是新世纪发展的主题,在知识经济时代,持续不断的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特别是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的、高层次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对推进社会生产力大踏步前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适应新时期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培养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高素质的、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从2010年开始,福州大学根据国内外数学物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组建了数学物理综合班(简称:数理综合班),目的是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型数学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我国数学物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标准接轨。争取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有较强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数学物理基础厚实的、具有精英意识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这些人才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发展的战略眼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求知欲望,踏实的工作作风,较强的创新意识;在知识结构上,理科功底扎实,具备多学科综合的优势,具有较强的知识衍生能力,是未来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开拓者;在能力结构上,着重培养三种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科学研究与开发能力)。在继续教育方面,将为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培养模式。  

  

一、实施特色鲜明的培养措施  

  

1.淘汰机制的引入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质量保证  

数理综合班生源的选拔遵循优中选优的政策。通常情况下,每界数理综合班招收50名学生,其中在福建省提前批次录取40名品学兼优的同学。另外10名从全校外省考入福州大学的新生中择优选拔,从而保证数理综合班有一支高素质的学生队伍。四年本科结束以后,数理综合班品学兼优的学生将被免试保送进硕士阶段学习。基于这样一个培养方针,为了保证学生质量,数理综合班管理上引入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淘汰机制,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实行优胜劣汰政策。分别在第一学期期末和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时,进行两轮竞争淘汰。  

第一轮淘汰设在第一学期结束后,根据数理综合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评定,实行末位淘汰制,将有5~10名学生被分流到其他专业(数学专业或者物理专业)继续学习。同时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从数学和物理专业选择5~10名有志未来从事数学和物理基础研究的特别优秀的学生充实到数理综合班。第二轮淘汰设在第四学年毕业推荐免试研究生时,数理综合班同学在差额推荐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情况下,仍有部分学生无法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综合考核不达标的同学将无缘保送研究生。这个阶段被淘汰的学生如果达到本科毕业的要求,将授予学士学位,并发放本科毕业证。同学可以自主选择直接就业还是考研究生。  

淘汰机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可以鞭策数理综合班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另一方面,淘汰机制也给数学和物理专业优秀的学生提供了进入数理综合班学习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数学和物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被淘汰的数理综合班学生如果能努力学习,仍有机会考取研究生继续学习。淘汰机制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在操作过程中,主要参考因素包括:①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②学生的日常表现;③学生科研能力,以及科研论文的发表、科研立项等情况;④学术委员会、数理综合班主任和学生导师对学生科研潜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⑤推荐免试研究生时还须经过专家组的严格考核打分。淘汰机制的引入,增强了数理综合班学生的竞争意识,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质量保证。这样的良性竞争使同学们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为日后从事研究工作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  

2.培养方案基础厚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数理综合班培养方案本着“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和“教学标准高起点、教学要求高难度、教学进程高速度”的“三高”原则,制定全新的培养方案。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前两年集中强化数学和物理基础、计算机和英语基础,同时开设“大学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跨专业选修10个学分课程,形成多学科综合优势,为学生今后长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本科学习后两年,学生自主选择学科(数学方向或物理方向),个性化专业分流培养。如果学生选择数学方向,本科学习结束后,可被保送到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和运筹学与控制论等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如果选择物理方向,本科毕业以后,可被保送到光学、物理电子学和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等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公共基础部分由学校和挂靠学院统一制定,学科专业部分的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由学科导师负责制定,力争做到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原则。公共基础教学和学科专业教学实施“统分相济、交叉进行、贯穿全程”,不是截然分为前后的两个阶段。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可以进一步凝练和突出专业方向,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集中选修相关课程。学生可选择其中一个学科模块为主选方向,其他为辅选方向。以上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数学和物理专业研究基础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和研究兴趣结合起来,向某个硕士学位点研究方向倾斜,从而为其日后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深造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其尽快进入研究角色。  

为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学院将优秀的教师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投入到数理综合班的培养过程中,期望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综合班的任课教师或学科导师由学校直接选聘全校优秀教师担任。这些高水平教师,一方面具有广阔的视野,而且教学内容直接接触科学前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熏陶下,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增强;另一方面责任感强,能有意识提供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的机会。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导师制执行双向选择政策,每位导师指导不超过3名数理综合班学生。学生进入本科第三年学习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选择指导教师。这些做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事实证明,导师制对于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指导教师每个月都要与所指导学生见面3~5次,解答学生在学习科研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向学生介绍专业研究动态和传授研究方法。在这种紧密的师生互动关系下,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显著提高。不少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高质量的研究工作。 

3.设立科学前沿讲座,开阔学生视野。  

为数理综合班学生定期开设科学前沿讲座是数理综合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学院积极创造条件,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为数理综合班学生开设数理学科不同方向的前沿专题讲座,如聘请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院士为数理综合班做平板显示技术的专题报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聘请中科院北京物理研究所曹泽贤研究员为数理综合班同学做物理学趣事方面的讲座,引起了同学们对物理学的积极兴趣。还邀请短期回国的专家学者和科学院及其他院校的专家学者为数理综合班授课。此外,数学和物理专业各个学术带头人也分别就相应专题开展讲座。这些讲座一方面为学生介绍各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另一方面讲座者能从自身科研经历出发,鼓励学生立志成才,为科学而奋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种讲座形式不仅使学生们能领略名家的讲课风采,而且使他们能亲身感受学术熏陶,领略最前沿研究动态,因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术敏锐度和“研究”意识,对他们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政策倾斜,管理方式体现以学生为本。  

为了适应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目标,数理综合班的管理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方面,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引入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管理方面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采取本人提出申请和学校建议分流相结合的办法,在学期结束时。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业状况和综合评定,对难以在数理综合班坚持学习的少数学生,允许其分流到数学或物理专业学习;鼓励学生争取科研立项。在严把质量关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申报学院、学校、福建省乃至国家级的科研立项。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学术规范方面的意识;设立数理综合班专项培养经费,每个班,四年学校共计投入约30万元,作为数理综合班学生的科研、科技创作和社会实践以及聘请专家学者的课酬及其它管理费用。此外,综合班学生在图书馆借阅图书资料享受研究生待遇;每学年享受160学时免费上机;安排专用教室自修;优先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免试推荐研究生指标单列等。利用这一系列的政策,为学生们的又好又快的成长保驾护航。  

  

二、取得的实践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福州大学数理综合班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①数理综合班班风正,学风好,团结友爱,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已经成为我校学生工作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带动了全校各项学生工作的开展。②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同学们思维活跃,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基础扎实,成才意识强,发展后劲足。③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为突出。经过强化基础教育及以研究、创新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使得综合班学生具有较突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④数理综合班的影响越来越大,吸引力越来越强,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纷纷要求进入数理综合班学习。数理综合班已经成为人人向往的一个集体,成为向社会展示我校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一个窗口。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数理综合班的培养模式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反映出来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以后工作中逐步克服。例如:①数理综合班作为拔尖创新类人才教学改革试点班,其教学观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与普通班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对我们现行的一些管理机制提出了挑战,现行的管理机制不能满足数理综合班良性快速发展的要求。②知识膨胀与有限学时之间存在矛盾。必修课程增多,讲座报告增多,科学实践增多,从而导致课时安排的紧张。因此如何科学的安排数理综合班教学体系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③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数理综合班同学日常学习科研任务繁重,心理负担较重,因此出现个别心理不健康的情况不容忽视。④每位数理综合班同学的发展方向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统一标准,如何评定成绩才合理,需要进一步讨论。⑤还需要说明的是数理综合班立足于培养未来的杰出人才,是一种精英教育。精英教育不仅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而且需要严密的组织,还需要一大批富有奉献精神甚至牺牲精神的人们为之而默默无闻地不懈努力。  

每一次的教学试点改革,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构建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数理综合班培养模式就能克服现有困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有较强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数学物理基础厚实的、具有精英意识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庞启华、黄文芳.综合班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5(3):135~138  

2 钟春玲.拔尖创新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2):104~107  

3 张传恒、王根厚、王训练.地质学理科基地班课程设置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5(1):49~52  

4 邵瑞珍.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 邵培仁、颜洽茂.高质量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文科综合班培养方案为个案[j].中国成人教育,2004(12):23~26  

篇5

本学期的教务工作将继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践行大美教育”这一总体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开展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扎实落实教师培训、加强联校协作、完善教师与教学管理机制为抓手,加强深化与完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大美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大美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

二、工作要点

(一)继续落实各项常规工作,规范常规教学行为

1、集体教研

2、作业检查

3、课堂教学抽检

4、教案本检查

(二)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意识,迎接教育教学质量视导、调研和测评

1、四至六年级调研考试

2、短线学科调研测评

3、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专项教育教学视导和调研

(三)开展各类形式的大美教育教学活动

1、筹备开展校级优质课竞赛活动

2、积极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

3、开展第二十二届推普周工作

4、组织开展联校协作第一片区联合教学活动,促进片区教育均衡发展(含期中联合调研)

5、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

6、组织开展学科类特色活动

7、开展精准扶贫帮扶结对工作

8、继续落实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经典诵读等教材进课堂活动,继续开展创文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奥运知识进课堂

9、组织安排3—6年级各班图书阅览活动

(四)加强大美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1、继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2、继续开展青蓝工程同伴互助活动

3、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与考核

4、开展新进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结合青蓝工程教学考核)

5、继续开展名师工作室工作

6、继续开展省市校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校级课题阶段性小结工作

7、开展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

8、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安排国家、省市级各项培训、外出学习与交流活动

(五)继续探索南北校区教育教学的统一管理工作模式

(六)其他工作要点

1、开展新学年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2、秋季实习生工作安排

三、具体实施

(一)继续落实各项常规工作,规范常规教学行为

加强常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紧紧围绕“备、教、辅、改、考、评、研”七个方面开展教学常规工作,确保日常教学常规工作开展有序、教学效果稳步提升。

1、集体教研

我校在集体教研方面要求对各教研组要管理规范,各教研活动扎实开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要求,提高集体教研效果。从本学期开始,所有的综合学科集体教研放在周五的上午一、二节课时段开展。

在组织教研方面,要求各教师在教研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轮流主持教研活动,教研主题提前准备,教研过程必须有开展对新课的讨论交流部分,教研结束需有认真做好的教研活动记载,各教师需有个性化的教研笔记。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语文组备下周重点课、数学组备新课、短线学科组以学期为单位按月进行总计划的实施,除开放课、研讨课、比赛课、视导课等课型必须在集体教研中进行研讨之外,每人在教研活动中应另外准备2—3节课进行集体备课。

在教研纪律方面,学校出台办法实施与规范的相关细则,要求教师做到“四定五统一”,教务处每周一查,在教研相应时间检查人员出勤情况、教研记录本记载是否详细、集体备课教案准备与研讨是否落实、教研备课效果以及了解各年级学科教学进程等情况,做好教研检查记录本,全面保证教研工作的扎实推进。

2、作业检查

本学期,对作业布置继续做好相应要求:一是禁止通过网络布置作业,禁止作业由家长批改;二是要求所有年级作业量要适度,布置作业要服从调考标准,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作业分层明确,原则上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教师根据实际需求,作业练习尽可能以多读少写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注重读写结合相并重,各科作业统筹安排,总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各备课组每两周组内进行一次作业检查,填写作业情况交流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备课组长及时与组内老师通报检查情况。

教务处定期对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进行1—2次课堂作业抽检,抽检比例约为每班20%,抽检项目包括:作业书写、是否纠错、是否与教学同步、是否与组内同步、是否全批全改、是否有批改日期、作业评语是否正面积极。检查结果需做详细记载并于下周对各年级进行公布,对个别存在的问题教务处及时与相关备课组进行沟通,提出整改要求。

3、课堂教学抽检

本学期继续执行课堂教学抽检制度,计划两周或一月进行一次抽检,由年级主任在校委会上随机抽取抽检时间,抽检以教师是否做到教学规范为检查目的,如是否准时进班、按时下课;是否规范教学行为、有序组织上课。教务处根据抽检结果,及时通报并做绩效扣分。对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年级组进行沟通,提出整改要求。

4、教案本检查

本学期,继续强化要求教师教学个性化备课环节,首先要求各位教师基本达到量化的标准,人人手写教案。其中,教龄不满5年的教师手写详案,其他组内教师手写简案。其次,手写详案中需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教龄不满5年的教师备课本将月月检查,拟定1名小组长,负责集齐各位教师的备课本交至教务处检查盖章;其他教师则于期中、期末进行一次检查。

学期初,组内教师要通览教材,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表,以教研组为单位于2周内上交至教务处存档。学期末,各教研组按时上交“四本一张”(教研工作汇总表、教研活动记载表、备课记录、评课表、作业检查交流表)、手写教案、教研组电子教案、听课本、培优补差、复习计划等相关资料,其中,电子教案每学期必交,未达标者或逾期未交者进行绩效扣分。

各位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积极钻研的态度对待每学期的教学常规工作,强化课堂教学,提升学习研究的能力,共建大美教育。

(二)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意识,迎接教育教学质量视导、调研和测评

1、四至六年级调研考试

每学年调研考试于秋季开学即进入备考状态,为使教学质量检测中各学科能取得理想成绩,各学科要加强教学抽检力度,继续实施月考办法,为力争在质量调研中取得第一,各年级组、学科备课组和各教师需要提高危机意识、紧迫感。在扎实开展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以下工作:一方面,年级组、各备课组需认真分析本学科和年级学生现状,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在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培优补差等方面均需进一步强化落实,精选作业题,加大后进生的转化,做好个人教学计划工作,年级组内形成统一、浓厚的备考氛围。另一方面,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组织单元测试、口算测试、月考等平时测试;以年级组为单位,认真组织好期中考试。各项测试要做到统一行动,详细进行试卷质量分析,并将每次的测试结果与分析上报至教务处存档。

其他年级也要提高教学质量意识,各教研组做好学期教学计划,扎实开展各项常规工作,强化培优补差,定期组织单元测试、口算测试及月考等平时测试,详细进行试卷质量分析,并将每次的测试结果与分析报至教务处存档。

2、短线学科调研测评

按教育局下发的《十堰市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测评方案》文件精神,2019年秋季将对各校开展体育、音乐、美术三科的抽测。通过教学设施与课堂教学及教学效果检测两部分进行检测。相关学科要做好充分的备战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迎接教学测评。

3、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专项教育教学视导和调研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经市教科院研究决定,由德育研究室组织对全市中小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教学视导和调研。教务处及相关学科要做好充分的备战准备,迎接视导和调研。

(三)开展各类形式的大美教育教学活动

1、筹备开展校级优质课竞赛活动

十月下旬(即10月29日—31日),计划举行为期3天的校内优质课竞赛活动,涵盖语文、数学、综合学科共计18名教师参赛。各教研组要借此次契机,与参赛教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反复磨课,多次讨论,体现出学段特色、教学特色,为优质课竞赛做好充足的准备。(参赛教师需有满5年教龄,杜绝未满3年教龄老师参加)

2、积极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

本学期开展岗位大练兵,常规课开放活动。各位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有序开展常规课活动,要求每人每学期1节常规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对组内常规课进行打磨,打磨教学设计、打磨教学过程、全员参与观课、磨课。学校统一安排与部署,常规课采用周公示、学期末汇总通报方式进行。各备课组长需提前一周上报常规课,教务处做统计记载,于每周一将统计的常规课下发至各处室、各年级。常规课由组内教师听课开放至组内教师必听、全校教师选听。所有常规课在学期末进行总结并汇总结果,本学期计划于2019年12月31日之前结束常规课,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讲常规课的教师进行通报与扣分。

3、开展第二十二届推普周工作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普宣传工作,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促进学校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不断深入。通过本次推普周活动,进一步浓厚校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养成“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校园用语用字良好习惯,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4、组织开展联校协作第一片区联合教学活动,促进片区教育均衡发展(含期中联合调研)

本学年是联校协作新学年,今年的轮值学校为片区三堰小学,教务处将配合轮值学校协调安排我校干部教师交流人员22名,分学期组织开展交流干部教师的考评。

根据联校协作第一片区本学期工作计划安排,教务处将精心准备,积极组织参与片区各类联合教学活动:

(1)9月17日,参加第一片区工作讨论会,商定参加“十堰好课堂”教学评展会方案;

(2)10月9日,安排部分数学教师参加在二堰小学举行的 “十堰好课堂”片区选拔赛;

10月29日,安排部分英语教师参加在三堰小学举行的 “十堰好课堂” 片区选拔赛;

(3)11月5日,安排部分语文教师参加在54小学举行的 “十堰好课堂”片区选拔赛;

11月12日,组织安排科学教师参加在人民小学举行的 “十堰好课堂”片区选拔赛;

11月13日,安排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参加在44小学举行的 “十堰好课堂”片区选拔赛;

(4)11月,参加片区期中考试,统一组考阅卷;

(5)12月,参加第一片区联席会议,通报学期交流工作;

(6)2020年1月,统一期末考试。

各项联校协作活动将做到有方案计划、有专人负责、有资料存档。期末将对在本校进行交流的教师作年度考核。

5、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

本学期,将按计划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教学竞赛活动。

(1)10月,安排曹卉、都剑桥老师参加十堰市第八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活动;

(2)11月,安排张珊老师参加“十堰好课堂”科学学科说课、赛课竞赛活动。

6、组织开展学科类特色活动

(1)语文学科:A、尝试开展课前三分钟交流活动(每位学生轮流主持、讲话发言)。B、在三、四、五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数学学科:A、在一、二、三年级开展口算比赛。B、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学科特色比赛。

(3)英语学科:尝试在五、六年级开展课本剧、英语讲故事、英语角活动。

7、开展精准扶贫帮扶结对工作

本学期继续开展与房县天明小学、新疆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六团第二中学的精准扶贫帮扶结对工作,按要求开展校际间教育教学交流学习活动。

8、继续落实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经典诵读等教材进课堂活动,继续开展创文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奥运知识进课堂

按照省市局相关文件要求,我校继续开设环保教育课,由6名专职教师进行授课,教学过程要求有教材、有教案、有考核,每学期开设环保课6学时。学期末,收集整理相关教案作为档案留存。

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经典诵读、信息技术为我省的地方特色课堂。在课程设置上做到足时开设,其中,生命安全课每周1课时,由班主任进行任课;心理健康课安排6名专职教师、14名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每2周1课时;诵读课依据年级特点分教材分课时进行,各年级开展朝读经典活动,其中一二年级每周2学时,除《诵读经典》教材外,诵读《弟子规》与《三字经》;三至六年级利用早读时间诵读经典。信息技术课三至六年级安排2名专职老师,每周¼学时。以上课程按照教研标准进行每周一次教研,一个教研主题,学期末进行课程考核,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质量地开展四门特色学科课程。

本学期继续开展国防教育、创文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奥运知识进课堂活动。其中,安排品德课、班会课及校外活动中心拓展训练活动等教学课程及教学活动对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创文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制(1

-3年级)、品德与社会(4-6年级)知识学习;体育组教师承担奥运知识课程讲授工作。以上课程相关教研组需提前做好学期计划,每月定期开展相关授课内容,做到有主题教研、有个性化教案、有课堂内容呈现。

9、继续组织安排3—6年级各班图书阅览活动

本学期,教务处继续安排3—6年级学生进行图书阅览室阅读活动。每周,分年级、按班级依次安排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在阅览室进行2课时的阅读活动。各年级主任根据本年级阅读时间有序安排各班开展阅读。具体时间安排:

时间

年级

时间

年级

10.08—10.12

三年级

11.25—11.29

三年级

10.14—10.18

四年级

12.02—12.6

四年级

10.21—10.25

五年级

12.09—12.13

五年级

10.28—11.1

六年级

12.16—12.20

六年级

10.28—11.1

三年级

 

 

11.04—11.8

四年级

 

 

11.11—11.15

五年级

 

 

11.18—11.22

六年级

 

 

以上时间安排为预安排,若因集体教学活动而有所调整,以教务处提前通知为准。

(四)加强大美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1、继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是我校教师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创文工作,本学期继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计划组织开展3期道德讲堂活动,宣扬身边师德典型、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工作,扎实推进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大美教师队伍。

2、继续开展青蓝工程同伴互助活动

本学年继续开展青蓝工程同伴互助活动,落实近三年的新进教师培养计划。将今年新进的教师纳入青蓝工程小组中,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新进教师们快速成长。

活动以观课、评课为主体内容。师傅需观徒弟课每月2节,徒弟观师傅课每月4节,保证每月观课节数足够;同时,每次观课要进行及时的评课,师徒写好观课表,并于每月月底交观课材料于教务处存档。其次,以此次课题活动为载体,师徒之间,实验小组之间除了观评课活动外,应多交流、多讨论、多进行教学研究推进教师教学研究工作。

为保证教学活动效果,教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12月底,学校将成立考核小组,对徒弟教师进行考核,全面检验徒弟教师们在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

3、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与考核

根据我校校本培训方案及进一步体现大美教育文化理念的深入与践行,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培训与考核。以展示大美课堂为核心,强化二笔字和朗读技能的培训,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艺不断成长的大美青年教师队伍。所有35岁以下教师为培训考核对象,设立专项培训小组。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基本功培训力度,练字实行一周一查制,每周五上交教务处检查。二笔字考核将在期中与期末各举行一次考核;学期末进行专项朗读培训考核(数学学科、综合学科教师及上学期朗读考核未通过教师)及课堂教学技能考核(近两年新进教师及上学期教学考核未通过教师)。通过专项培训、自我研修和期末考核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每项培训与考核工作将单独制定专项活动方案发至各处室、年级。

4、开展新进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结合青蓝工程教学考核)

今年秋季我校招聘6名新进教师,为促进新进教师快速成长,检验其教学水平,根据学校对新进教师的培养制度,将对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核与我校青蓝工程教学考核活动合二为一,于学期末(12月中下旬左右)开展对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核,由专项考核小组开展考评,具体方案将于活动开展前一周下发。

5、继续开展名师工作室工作

为加强和美的团队建设,发挥学科名师引领示范作用,学校开展实施名师成长工程,拥有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本学期,工作室继续以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相互交流教学心得、切磋教学技艺,观摩讨论研修课为交流方式,开展名师工作室活动。通过定期开展教育沙龙,探讨研究学校大美课堂教学文化,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制定阅读与撰写论文任务,交流心得体会、撰写教育论文;开展大美课堂教学研修成果展示课活动,以此培养教师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

6、继续开展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我校现拥有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各课题组要继续按照时间节点推进研究工作,分工明确,有效合作,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存档。做好“大美教育”小课题研究及阶段性小结工作,积极申报市级小课题研究基地。                                                                                                                                                                                                                                                                                                                                                                                                                                                                                                                                                                                

7、继续开展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

继续推进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总结育人典型和先进经验。

(1)鼓励教师们在中国好老师AAP平台上多登录参与,丰富个人空间,将个人教育感想进行空间分享,教学心得进行交流,形成国内教师无地域化的交流。

(2)打造基地校共同体,促进十堰基地校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联合基地校开展区域间的扶贫工作,校际教学活动,辐射引领区域内学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每学期定期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师德典型,形成学校“身边的榜样,前行的方向”资料集。

8、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安排国家、省市级各项培训、外出学习与交流活动

本学期,继续落实市培、省培、国培相关培训,抓好校本培训,做好相关记载。抓住各种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教师们尽可能多地外出学习培训,扩大教学视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五)探索南北校区教育教学的统一管理工作模式

1、教师队伍统一调配,保障师资水平均衡

2、教学常规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保障南北校区教学水平均衡;一二三年级语数教研活动地点教务处统筹安排,南北校区教研地点轮换进行。

3、教学活动统一开展,促进学生发展均衡。

(六)其他工作要点

1、开展新学年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新学年我校共招新生947人,插转生62人,9—10月,为新生进行学籍注册工作,安排各班班主任收集整理学生学籍信息,教务处在学籍平台进行网上申报,形成正式学籍;为新学期插转生进行网上学籍异动工作。

2、秋季实习生工作安排

篇6

论文摘要:刚刚走入高校的新教师处于教师发展的起点阶段,普遍欠缺教学经验和技巧,需要通过一定的适应性训练方能顺利进入下一步。从教师发展、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职业准入制度三个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可以阐明高校新教师入职教育的重要意义。

入职教育是指为发展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减少挫折感,适应教师角色而进行的为期1~3年有计划和有系统的辅助、监督和评价活动,在教师专业发展生涯的三部曲(职前、入职、职后教育)中,入职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拟从教师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职业资格准入三个维度来探讨入职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教师发展视角中的高校教师入职教育

1 教师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可理解为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它包含教师在生涯过程中提升其工作的所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至专业成熟的境界。对于教师发展,中外学者有着各自不同的论述。有的认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来理解。还有的提出教师发展最基本的是态度上和功能上的发展,前者是教师在态度上的改善过程,后者是专业表现改善的过程,戴(Day)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提出一个颇具包容性的界定:教师专业发展包涵所有自然的学习经验和有意识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些经验和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让个体、团体或学校得益,进而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具有变革力量的教师独自或与人一起检视、更新和拓展教学的道德目的;在与学生和同事共同度过的教学生活的每一阶段中,教师不断学习和发展优质的专业思想、知识、技能和情感智能。1991年美国教育联合会(NEA)对“教师发展”提出全面界定:教师发展基本围绕着四个目的,即个人发展、专业发展、教学发展和组织发展。我国潘懋元教授提出了“高校教师发展”的概念,他认为从广义上说,高校教师发展可以是所有在职大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方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使自己各方面的水平持续提高,不断完善。从狭义上说,高校教师发展更多地强调其作为教学者的发展和提高,也就是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自主发展以及教师得以安身立命的保障,主要包括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以及师德的提升三个方面。高校教师发展与一般所说的教师培训,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不同概念。教师培训着重从外部的社会组织的需要出发,要求高校教师接受某种规定的教育、培训;教师发展则着重从教师主体性出发,强调教师自我要求达到某种目标。教师发展离不开某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但更重视教师的自主性,强调个性化的发展,强调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

2 教师发展阶段

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了解不同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帮助和指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关于教师发展阶段的理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1)西方学者关于教师发展阶段的划分美国学者卡兹(Katz)提出了教师发展时期说;伯顿(P.Burden)提出了教师生涯阶段说;司德菲(Steffy,1989)提出了教师生涯阶段模式说。这些阶段理论多将教师发展按生存、调整、成熟以及退出等阶段进行划分,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之后费斯勒(R.Fessler)的教师生涯循环说及伯曼(M.Hu—berman)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说将人职阶段划为教师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明确了入职阶段在教师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伯林纳(Berliner)根据教师“教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则提出“新手阶段、进步的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等五个阶段。本纳(Bgnner)的教学专长发展阶段理论,也提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教师从新手发展成为专家,一般要经过“新手(novice)、高级新手(advanced beginner)、胜任者(competent)、精熟者(proficient)和专家(ex—pert)”五个阶段。

(2)我国学者关于教师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分段理论,大致有:按“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划分的“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五阶段论;从教师素质和工作业绩的角度,分别对应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的“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四阶段论,按教师的教学能力划分的“适应阶段、成长阶段、称职阶段和成熟阶段”四阶段论;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及职业成熟度视角划分的“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四阶段论等等。

上述这些不同的教师发展分段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专业生涯发展的历程,对“新教师”、“入职期”给予了足够关注,认为“入职阶段”是教师生涯发展中一个重要阶段。

3 高校新教师入职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1)入职教育为新教师提供岗位适应训练,实现角色“转化”新教师大多经过数年的学科知识训练,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从年龄上讲,也较为年轻,往往以自信、乐观的态度走上岗位,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不现实的乐观”。他们往往具有角色转换困难、专业发展意识缺乏、专业知识偏差、教学行为低效等特点,容易产生迷茫和失落,出现焦虑甚于抑郁情绪,在事业上也常有挫败感。若在这一阶段处理不当,得不到支持与指导,他们就只能自生自灭,重则离开教师岗位,轻则影响到他们从教信心及未来的专业发展。新教师入职教育的重点是完成“转化”。其一,角色转化。通过培训促成他们尽快了解教师职业的各种职能和规范,尽快在各方面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其二,能力转化。入职教育重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教育机智和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培养,使新教师获得将自己所学到的文化专业知识和基本教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其三,知识体系的转化。人职教育注重师德修养、职业规范、教育教学技能、仿真性情景模拟和多向性案例分析等训练。旨在将所学的知识及知识体系转化为所讲的知识及知识体系。

(2)入职教育为教师发展生涯奠定良好基石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教师“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应该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对高校教师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高校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及服务工作时,为引导其自我反省与理解,增进教学、研究及服务等专业智能与精神,而组织开展的各种独立、合作、正式及非正式的多元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个人自我实现、改进学校专业文化、达成学校教育目标,从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接受长时间的训练和入职辅导”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个成熟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技能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工作经历。而有关教师生涯发展和专业发展的研究也表明:教师的成长有自己独特的周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需要,会面临不同的职业发展问题。入职培训所致力的加强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实践训练,有助于提高新教师生存的几率,更有助于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复杂的教学实践,加速新教师的成长,缩短他们的成长周期。而作为中间一环,打破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之间的界限,对沟通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使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教育得以融合的同时,帮助加速新教师成长,促进其专业发展。我国教师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教师专业发展,而入职教育则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的重要手段,将为引领新教师融入岗位并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视角中的高校教师入职教育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正成为许多国家的切实行动,美国与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即提出了“从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过渡”的目标,在加拿大,1972年蒙特利尔中等后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推进学习型社会实现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一份著名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则将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作为“两个基本观念”而予以特别强调,并向全人类喊出了“向学习型社会前进”的响亮口号。

1 终身教育理论与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当代终身教育思想倡导者保尔·朗格朗认为,教育不能在儿童期和少年期就停止,只要人活着就应该继续受教育,教育也须适应人和社会的连续性的要求。所以,终身教育论述的第一件事,就是教育不再是一个人由任何学校毕业之后,就算完结了,而是应该终其一生持续进行。朗格朗主张今后的教育也必须适应终身学习需要,把社会整个教育和训练的全部机构和渠道加以统一综合,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根据需要方便地获得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终身教育理论打破了“大学教育是终结性教育”的传统观念,改变了教育时空观,使人们在不同的时间与地点根据自己工作需要来选择新的学习。美国学者克罗普利(Arthur J.Cropley)认为终身教育制度包括以下一些确定性原则:每一个人的教育将持续一生;为了应付现代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教育必将导致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系统掌握、更新和增进,以最终实现促进每个人自我完善的目的;教育将越来越依赖人们进行自导式学习活动的能力;教育将承认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活动的影响作用。

终身教育体系,是一种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边界的教育,人人都能根据生存、择业和发展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它完全有别于原来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而必须以人们工作和生活所在的组织为依托,借助于所有组织的参与和实施。

而学习型社会是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的新理念,一般认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赫钦斯(R.M.Hutchins)于1968年发表的《学习型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一书最先提出,“不光是对所有成人男女随时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而且是以学习、完善和人为目的,以所有的制度指向于该目的的实现而成功地完成了其价值的社会。成功的价值转换即指学习、自我实现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变成了社会目标,并且所有社会制度均以这个目标为指向。”即整个社会要从“学校型社会”(schooled society)变为学习型社会,构成社会的所有部门都要提供学习资源,参与教育活动;所有社会成员都要充分发挥学习以外的制度和机构的教育作用,自觉地进行积极主动学习。“学习型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它再次唤起了人们对‘教育目的’的关心及对此问题的深层思考”。

学习型社会有重人性完善、重主体参与、重即时学习、重组织形式、重做中学等几个特征。正如赫钦斯所认为的,“人达到完美的境地意味着其理性、道德和精神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惟有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才能够实现人类发展的这一目标。学习型社会则是以“持续一生的学习者”为主体的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a changing society),它要求作为现代人应具备随时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的“即时学习”的理念和习惯,要即时地、以领先于变化速度的速度去学习,才有可能实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自然界和社会的无情法则。而从社会管理理论来看,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式,是由无数学习型组织所构成的,它是建立在一个个学习型组织的基石之上,与积极的生活(activelife)相结合,通过“做”来实现,即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做,学习型社会就是“从做中学的社会”(adoing society)。

2 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与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关系

终身教育的目的就是有效地推行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自发学习是不同的,这种学习有目的、有学习原因、有具体目标,而且学习者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并运用所学的知识。

高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涵盖职前、入职及职后教育三阶段,而其中入职教育承上启下,是为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为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1-3年提供教学基本能力训练及学科知识转化训练,这种训练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及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入职教育的目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通过教师个人学习所得,有效地引领与带动学生的学习,从而达到促进高等教育及社会的发展的目的。据此,我们可知入职教育作为一种在职的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教育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构建学习型社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职业准入制度视角中的高校教师入职教育

1 职业准入制度的内涵与高校职业准入制度

职业准入制度是对从业人员在资格上的规定,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前者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后者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准入制度,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职业资格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选拔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竞争能力,促进有关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是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在资格上的规定,是国家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提出的最基本标准和要求。形象一点说,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就是关于教师入职“门槛”的规定。教师资格制度规定了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国家对准备进入教师队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教师资格的人,才能被聘任或任命担任教师工作。2000年,教育部根据《教师法》颁发了《实施意见》,规定如果具备一定的学历、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身体条件,就可以有资格成为教师,凡聘任到高等学校担任教师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教师职业准人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水平,规范教师队伍,也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篇7

一、积极推进建设教育强市的工作

为加快教育强市建设进程,在南海、顺德通过省教育强区验收后,市政府于去年11月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市工作会议,提出了2005年把我市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各级党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先后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区、强镇工作会议,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建设教育强区、强镇的热潮,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到今年7月止,全市已有2区24个镇(街)通过了省督导验收。我市建设教育强区、强镇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建设教育强市的基础更为坚实。

为进一步加大教育强市建设力度,我局9月底组成由市教育局领导,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两个调研组,对各区对照《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意见》的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落实教育强市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二天的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区在推进教育强区、强镇建设进程中,成绩是突出的,全市建设教育强市的进展势头良好,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㈠强化政府行为,全面铺开教育强区、强镇建设

⒈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都给予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思想统一、目标明确、行动迅速,切实强化政府行为,切实把创建工作摆上政府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照市的要求,结合当地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创建强区、强镇策略,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广泛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有的区还提出了“分步推进,以点带面,重点帮扶”的工作策略,有力地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⒉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政真正做到教育工作“六个优先”: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各区千方百计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并形成了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镇级教育投入比例更大,村一级办学积极性也很高,形成了“党政重教、部门支教、全民兴教”的良好氛围,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和机制,保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㈡“硬件”、“软件”一齐抓,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创建教育强区、强镇过程中,各区、镇紧紧扣住一个“强”字,在“强”字上做文章,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硬件”、“软件”一齐抓,力争“硬件”上档次,“软件”上层次,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⒈扎实抓好教育“硬件”建设,为教育现代化夯实基础。近两年来,各区按照《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推进等级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等级学校是建设教育强区、强镇的基础工程。目前,全市区一级以上学校已有503所,其中省一级87所,市一级217所,区一级199所,使我市等级学校数量占学校总数的66.6%,特别是优质学位增幅较大,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各区都加大投入,重点建设。目前,全市己有400多所学校建成校园网,80%学校实现了“校校通”,学生人机比例达到9:1,居于全省前列。

⒉不断改革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各区、镇把创建教育强区作为推动教育创新的契机,深化教育改革。一是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撤并规模小的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规模效益。据统计,今年撤并中小学达90所。各区还抓好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二是创新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多元投入的办学模式。采取了“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校长、教师队伍。各区、镇都出台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如南海区全面开展了校长竞争上岗和教师全员聘任工作,三水区白坭镇也改革了教师聘任制度。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校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⒊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各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思想品德和政治课教学,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进网络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创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学会学习。三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索计算机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四是加强教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坚持教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五是突出英语、艺术、科技、信息技术教育等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

⒋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各区、镇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一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加强骨干教师、名教师和名校长的培养。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引进高水平教师,优化队伍结构。四是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多途径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目前,全市教师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㈢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

创“强”工作,重在创建过程,重在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优化育人环境,逐步建立社区教育体系,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⒈“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较好的落实。部分区、镇教师工资待遇有所提高,镇属学校与区属学校差距逐步缩小。

⒉营造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各学校不仅重视学校的绿化、净化和美化,而且还注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体、艺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⒊促进社区教育体系的形成。各区、镇以创“强”为抓手,在抓好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统筹发展的同时,重视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区、镇(街)都建有成人教育机构(没有的镇正在建立)、社区文化广场、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站,开办多门类、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

㈣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创“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区、镇教育投入困难不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及学校上等级工作受到制约;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应用不够广泛;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师队伍结构、水平、能力、流动机制、待遇、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够协调;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落实等。

对于上述问题,市教育局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各区教育局局长会议,提出了推进教育强市建设进程和重点解决突出问题的新措施。

二、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004年9月23日,我市召开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今年我市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对我市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完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一年来,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健全教学、教科研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完善了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我们出台了《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的《关于加快发展优质基础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英语教学新跨越工程”的实施意见》等。这些规划和意见,对于我们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㈡教学质量在改革中再上新台阶

⒈教学工作在不断创新中取得丰硕成果。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与课改一同成长,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在国家和省级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教师在全国及省级学科教改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观摩活动、新教材教学课例、网络课件及多媒体课件等评比中,有154人获全国一等奖,248人获全国二等奖,616人获全国三等奖。在全国“新课程经验交流与成果评价大会”上,我市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8项,市教研室获“优秀指导组织奖”。我市中小学生在英语、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全国竞赛中,有1181人获全国一等奖,1968人获全国二等奖;568人获全国三等奖。

⒉教育特色在实践中逐步凸显。今年,我市信息技术和英语教育成绩突出。教育信息化有两个突出成果:一是“网络教育应用‘全面解决技术方案’开发与应用”、“支持新课改的学科群教育资源网及其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入选2004年度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计划;有9件作品的作者获邀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占全省参加面试作品数的43%,其中8件作品获全国一等奖,占全省的80%;1件作品获全国二等奖;今年8月,我市还代表省在“第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论坛”上作经验介绍。二是我市出台了《关于“英语教学新跨越工程”的实施意见》。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部分试验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一些幼儿园也开始尝试开设幼儿英语课程。率先在全省采用“人机对话”模式进行中考英语口试试点,定期选派英语教师到国外进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⒊高考成绩在连年提高的基础上又有新突破。⑴上线总人数及上线率再创新高。今年,我市26958人参加高考,上线总人数23251人,上线率86.25%,比去年增加4112人,增幅达21.48%。其中第三批A线以上人数达15389人,占考生总人数的57.09%,高出省12.3个百分点,以极小差距位居全省第2位。⑵高分层人数、重点线和本科线上线人数有较大增长。今年高考,全市总分800分以上的考生33人,700分以上650人,比去年增加了48人,其中佛山一中叶树蓁、柳昕同学的语文,南海石门中学欧阳尚夫同学的综合科荣获广东省高考单科状元。全市考生上重点线人数3277人,比去年增加1152人,增幅高达54.21%;上本科线以上人数7416人,比去年增加1505人,增幅达25.48%,创历年增幅最高水平。⑶美术、音乐、体育类考生上线人数有新突破。全市美术、音乐、体育类考生上线总人数1968人,比去年增加680人,其中本科线以上775人,比去年同批增加了188人;上第三批线1193人,比去年增加了492人。美术类上线1343人,比去年增加489人;音乐类237人,比去年增加83人;体育类432人,比去年增加91人,成为高考新的增长点。

㈢教育科研成果显著

⒈科研力量增强。2004年申报立项课题399项,课题研究从纵向、横向拓展,队伍不断壮大。

⒉科研课题等级高。近年来立项的课题,有全国“十五”科研规划课题与其子课题、省与省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13项,全国和省其他有关部门的子课题、实验校课题30多项。2004年获得立项的课题中,重点规划课题35项,一般规划课题339项,备案课题25项。

⒊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立项课题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围绕发展优质教育、区域素质教育模式、新课程实验、主体性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模式等开展研究。结集出版了《探索、求实、创新》、《区域教育新追求》两本优秀教育论文集和一本教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集《理念、探索、求真、创新》以及教育科研专题课题成果编著《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

㈣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初显成效

课改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七大变化:一是教师角色的变化。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参与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二是教学行为的变化。由以往的孤军作战过渡到团队的紧密合作;由素质单向型教师过渡到素质综合型教师;由拘泥于教材过渡到开发课程资源。三是教学方法的变化。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多样化趋势,教师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四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开始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五是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坛等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思路层出不穷。六是课堂的变化。课堂氛围变活了,以教材知识为教学中心的现象减少了,教学面拓宽了,师生关系平等了,师生感情融洽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七是考试制度与教学评价的变化。发展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的改进。

㈤招生考试工作进展顺利

我们坚持“依法治考”,“依法治招”,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考试和招生环境。一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安全保密工作万无一失。二是考风考纪宣传教育落实到位,涉考人员工作责任制有效防止了违纪作弊行为的发生。三是逐步推行网上巡考工作,推进考场建设。四是高中阶段学校扩大面向全市招生规模,首次实行网上报名、填报志愿和录取,实现档案电子化,开展英语口语考试和信息技术考试试点工作,实行了计算机辅助考试(即“人机对话”),首次启用中考网上指挥系统,确保了考试过程中考试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五是小学、初中的入学办法以居住地为依据,遵循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在户籍所属区的范围内升学。同时制定了相关的照顾和优惠政策。

三、举办了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系列活动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二十个教师节,我局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㈠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我局制定了《佛山市教育系统2004年教师节庆祝活动方案》,围绕“安教乐教,丰硕人生”的主题,按照“隆重、热烈、高雅、务实、简朴”的原则,精心策划了第二十个教师节庆祝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教师节表彰大会,有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有慰问活动,有文艺汇演,有教师代表座谈会,有教育行政机关篮球比赛等。例如,9月6日至8日,由我市近年来获得国家或省、市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的9名优秀教师组成的佛山市教育系统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先后赴各区作报告。9名教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感人事迹和“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每场报告会的听众均达1000多人。9月7日,我们分别召开了来自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和市直大、中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阻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共商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㈡活动组织规格高,气氛隆重

为开展好今年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我局特别重视提高活动的组织规格,确保活动隆重展开。首先,成立了佛山市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冯彦荣任组长,副局长杨晓勤、苏年福以及局纪检组组长吕宝生、局助理调研员陈瑞虹任副组长,各区教育局局长和市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任组员。在活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各项活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二,注重以政府名义开展活动,使活动定位较高,气氛浓重而富有影响力。如9月8日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以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广东省委常委、佛山市委书记、佛山市人大主任黄龙云带领市五套班子领导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副市长杨锡基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绍棠作了重要讲话。五套班子领导还分别为今年被评为佛山市教育系统的50个先进单位、300名优秀教师和200名先进教育工作者颁了奖。9月6日,组织有关人员分两个组分别赴各区慰问生病住院治疗的教师代表。这次慰问,有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教育局的领导参加,体现党委、政府对教师的尊重与关怀。

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基于上述认识,我市把今年教师节庆祝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在各项活动中,省、市各家新闻媒体纷纷跟踪报道,使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不少群众和教师评价说,今年教师节活动内容如此丰富、组织规格如此之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教育,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发展教育。同时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使全市广大人民教师不断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们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今后将继续团结一致,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而作出更大贡献。

四、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国家教育部决定,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作为我国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按照国家、省的部署和要求,我局精心筹备、周密部署、大力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㈠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稳步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顺德、南海、禅城区在认真总结义务教育课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又进入课改实验;三水、高明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也于今年秋季开始全面进入课改实验。要求教师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㈡积极开展课程创新,开发地方课程

我市从实际出发编写了各具特色的南海、顺德、佛山三套信息技术地方教材。南海区还开发了小学和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知识产权教育读本》等地方课程教材。

㈢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构建支持课改的创新平台

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课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网上教学系统和网上教研系统,实现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高度共享,使一大批既有出色的学科能力、又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运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展示学科内容的丰富世界,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㈣大胆探索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评价,夯实课改基础我们注意加强研究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在评价的方式上重视创新。在完善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学习成长记录袋的同时,还进行了学生作业评价的改革,学生测验与考试的改革。不但关注教学中是否让学生感受到理解、信任,而且意识到测试中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重要性。随着教师对评价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少学校开始尝试以人文化的测试来评定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努力做到让学生测试前轻松自信,卷面设计富有人文色彩,题目要求活泼有趣,测试内容注重整合,测试成绩重在激励。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热忱。

在世纪之交进行的这场新一轮课程改革,必将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鲜明地反映时代特征。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对于推动我市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市已全面进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阶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都把课改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一费制”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是切实治理学校乱收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项重大举措。“一费制”的推行,不仅有利于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有利于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推进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两年多来,我市在实行“一费制”过程中,一方面坚决狠抓治理乱收费,一方面不断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齐抓共管以及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一费制”工作不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按省的部署,从2002年秋季开始,我市中小学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义务教育阶段收取书杂费,高中收取学杂费。全市中小学收费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实行教育收费公示,统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统一亮证(广东省教育收费许可证)收费,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中小学收费票据,统一实行中小学收费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行“银行代收,学校给票,财政返拨,教育监管”的模式。

2003年底,按省“一费制”以外收费的有关通知精神,我市教育、物价、财政、纠风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规范我市中小学“一费制”以外收费的通知》,经市政府批准下发执行。我市中小学“一费制”以外收费采取由市定项目、各区定标准的办法,解决了我市实行“一费制”以后出现的新问题,使我市教育收费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目前我市“一费制”收费项目,一是“一费制”: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高中学杂费。二是“一费制”以外收费项目:⒈可统一管理收费项目(省定项目):住宿费、高中阶段的择校生择校费、城镇中小学生体检费、高中阶段会考费(毕业考试费)、军训(或实践活动)发生的食宿费、城镇中小学校服费等6个项目。⒉可选择性收费项目(市定项目):小学午休和课后托管费;补课费;代订杂志、教学资料费;校外活动费;膳食费;校车接送交通费;节假日兴趣活动费等7个项目。

在落实“一费制”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宣传教育,提高执行“一费制”的自觉性。我市各级政府、学校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国家、省、市的“一费制”政策,使“一费制”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群众监督的社会氛围。

二是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确保“一费制”工作得到落实。我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实行“一费制”作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工作来抓。⒈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由市纠风办牵头,成立了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工作小组,并成立了治理乱收费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⒉统筹安排、专题研究工作。⒊市教育、纠风、物价、财政等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三是积极筹措经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市实行“一费制”收费后,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但学校每学期约少收入1.08亿元。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运作,各级财政加大了投入。如顺德区2003年财政增拨教育经费2.1589亿元,解决了教育经费及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问题;南海区平洲街道办2003年从财政增拨教育经费4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所属学校经费不足问题。

四是加大对贫困生扶持力度,建立扶贫助学制度。我市特别重视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2003年全市中小学减免了特困学生22815人,累计减免书(学)杂费1252.91万元(其中省补80.6万元),保证了每一个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五是完善教育收费制度和健全监督机制。我市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加强对实行“一费制”的监管,有效地遏制了自立收费项目、擅提收费标准等违规收费行为,使教育收费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⒈落实收费管理责任制。各中小学校均有收费责任人,使教育收费管理责任制得到落实。强化了责任追究,有效地抵制乱收费行为的发生。⒉坚持开学初(春、秋季)的教育收费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违规违纪收费现象消灭于萌芽之中。⒊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全市各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落实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增强了收费的透明度。⒋市、区两级审计局、教育局都能适时对学校的收费进行专项审计,通过审计加大监管力度。⒌设立收费监督举报电话。市、区已建立了群众举报制度,加快了电话举报、来信来访的处理速度,化解各种矛盾,稳定了社会大局。

当然,在实行“一费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一费制”标准搞“一刀切”不尽合理。目前,全省“一费制”是以三类地区划分标准(广州、深圳、其他市),这与我市经济水平相比,显得相对偏低;以我市为例,虽属一类地区,但高明、三水与南海、顺德的经济条件有明显的差别,也划分为一个收费标准,显然不够科学合理。小学的书杂费各年级差异甚大,但按一个标准收费;初中各年级的学习科目也有很大的差异,也按一个标准收费,这显然不合理。再如,“一费制”标准偏低。⒈书杂费最高限价定位偏低。由于“一费制”书杂费包含了课本费、练习本费,而且收费标准比实行“一费制”以前有所降低。据禅城区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前后对比,实行“一费制”一年减少收入约1000万元,由此造成学校公用经费不足。⒉“一费制”的书杂费未能考虑到计算机、英语教学和目前开设的新课程改革的课本资料增价等因素,这无形中减少了学校的公用经费的开支。⒊课本费、练习本费应按实际发生数核支。现在的做法,主次不清,书费杂费不分,既容易出现书费杂费混用、互侵互占的现象,也不利于财务的管理和监督。

⒋练习本属于个人消费,使用多少因人而异,“一费制”中涵盖了练习本费是不合理的。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脱离学校实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亟待研究解决。

六、开展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

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教育公平、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市根据国家、省、市的要求,结合本地高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资助规定和办法,完善了各种配套措施,保证了不少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999年,我国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随着高学的扩招、市外生源及B线学生的招收,我市高校贫困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目前已建立起相应的高校“奖、助、贷、补、减”多元化的扶贫助学体系,如设立奖学金、推行学生贷款、开展勤工助学、实施特殊困难补助、实行学费减免等制度,还开辟了“绿色通道”制度和“学校从所收的学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制度。经过实践探索,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了巨大作用。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市在校贫困大学生1792人,受资助的贫困生1785人,占贫困生总数的99.6%,扶贫助学资金共214.19万元。其中,有276人申请和办理了助学贷款245.5万元;89人了减免学费,总金额为13.45万元;158人享受助学金,总金额为10.37万元;有794位贫困生领取了奖学金,共73.74万元;有2784人次参加了勤工助学,学校支付勤工助学资金117.9万元。另外,有244人办理了缓交学费手续,缓缴学费76.32万元。顺德高职院助学贷款工作做得比较好,2002年助学贷款资金为23.63万元,2003年为117万元,预计2004年助学贷款资金将超过210万元。

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扶贫助学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我局最近制定了《佛山市实施教育扶贫助学工程指导意见》,已报市政府审批,待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七、成立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考核小组

为切实抓好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考核工作,我局8月份成立了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考核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彦荣任组长,副局长、局纪检组组长、局助理调研员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任组员。考核小组日常工作由组织人事科负责。考核小组还向社会公开了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服务行为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此举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了局机关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

八、出台《佛山市教育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置的应变能力,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局7月出台了《佛山市教育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预案》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了分类:一是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风灾等。二是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如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爆炸、危险品污染或泄漏、火灾、交通事故、中毒、疫情等。三是因社会对抗和冲突而引发的突发事件。重大如罢工、罢课、游行、示威、上访等。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