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4 00:5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对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的一系列教育训练活动的运行方式。其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内容、手段、管理与评价等。内在构成要素所组成的结构、要素之间的不同关系决定模式的实质,起主导作用的要素体现模式的特征。由于指导思想、培训程序、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模式所发挥的功能,即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效也不同。
2研究概述
继续教育模式是使继续教育目标与内容落到实处的具体组织形式。由于受训教师需求的多样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就显得特别重要。当前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在呈现多样化特征。从培训主体角度来看,基本形成了四个比较稳定又相互补充的模式,即“高校本位”模式、“培训机构本位”模式、“研训一体”模式及“学校本位”模式。国内最近十几年关于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有很多。著作方面的主要成果如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与机制研究》(姚继业,陈邦峰,2000)从继续教育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五方面分别进行专题研究。《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典型经验与实践》(陈世楷,2000)对贫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自修学分模式、校本培训模式、科研驱动型模式。《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研究》(“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课题贵阳实验区课题组,2004)阐述了城乡联动式教师培训模式。《教师专业发展与培iJII}(吴卫东,2005)对微格教学培训模式、案例教学培训模式和行动研究培训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李树栋,2007)系统阐述了“协作——探究”培训模式。《教师教育模式研究》(靳希斌,2009)从理论阐述、含义、类型及政策分析等角度对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郑百伟,2009)中概括出了五种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学历指向的模式、基于区域协作的模式、基于校本培训的模式、基于个性化研修的模式以及骨干教师培养指向的模式。《教师专业化培训模式研究》(陈跃辉,2010)从教师培tJIl~体角度分析,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有高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模式、研训一体模式、校本培训模式、自我反思培训模式。《教师培训研究与述评》(李方,钟祖荣等,2011)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模式,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培训和基础项目学习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期刊、论文方面的成果颇丰。例如“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反思与重构”按照教育目的及其所依存的空间形式,把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分为高校模式、校本模式、教师中心模式和社区模式。“基于教师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探讨”提出:培训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拓展教师能力;培训形式——离职为主,校本为辅;财政投入——多渠道,多形式;教师培训评估——史前评估,事后考评;教师终身进修制度——演进教师资格证书,体现教师发展特色。“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阐述了送教下乡、订单培训、置换培训等。专门针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进行研究的成果主要有:《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研究》(“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课题贵阳实验区课题组,2004)提出了师训、教研、科研、电教“四位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通辽地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提出农村教师培训模式:课题牵动、听评课、反思教学、问题探究、案例分析、网络交流和专家引领等模式。“边远贫困山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山区的教育人类学而透视”以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的五所山区小学为个案,运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对边远贫困山区小学师资现状以及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模式及政策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例”阐述了参与式培训模式、开放式培训模式、案例培训模式、导师制培训模式、研修——反思模式、“处方”式培训模式。
3分析与思考
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归类,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为此,我们可以从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手段、培训管理等角度对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进行解读。目前国内存在的培训模式主要有:从培训主体角度看,有院校培训模式、研训结合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导师制培训模式、远程教育培训模式。从培训对象角度看,有新教师培训模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晋级履职培训模式。从培训内容角度看,有基本功训练培训模式、计算机培训模式、课程中心培训模式、热点培训模式。从培训手段角度看,有微格教学培训模式、案例教学培训模式、项目研究培训模式、网络培训模式、电化教育~~iJII模式。从培训管理角度看,有学分驱动培训模式、自学考试培训模式等。述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从整体上反映出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相关理论与实践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内容,后续研究者都努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在研究方法上,从最初的个案法、访谈法到后来引入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成果日趋科学。在研究的视角上,不断引入其它学科视角,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所以的这些成果对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体看,日前的研究对具体培训模式的介绍分析比较多,对教师培训模式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系统分类等还不够;对培训的教学模式分析多,对宏观的、管理的模式研究比较少。此外,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发展水平实际的研究不多,已有的农村、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相关研究成果不够丰富,日.零碎、不系统,论述不够深入,大多停留在阐释的层面,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通过分析和总结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以达到进一步优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目标。
第一,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应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系统性。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所受继续教育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系统性。但是,现实中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往往具有随意性,就事论事,对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专业发展阶段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不足,导致继续教育模式缺乏长远的、系统的规划,降低了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为此,我们应该加强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索m能够与教师已有经验建立联系的、符合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继续教育模式。
篇2
一、培训内容
(一)教师全员岗位培训
1、师德师风建设。按照我局《关于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南教师字[XX]02号)要求,在全县继续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各学校要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及时宣传各学校的特色做法,抓好主题教育三个阶段的活动及考核验收,加强对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督查力度,对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着力解决现行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受教育、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
2、教师“评好课”专题培训。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XX—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评好课”专题学习指导方案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XX—XX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阜教师[XX]4号)要求,按照XX--XX年“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的五个年度专题,今年将开展“评好课”专题全员岗位培训。各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今年“评好课”主题的集中培训及校本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听评课教学技能。
3、教师“上好课”专题考核。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XX—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上好课”专题学习考核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师[XX]32号)要求,XX年5月22日将对全县参加“上好课”专题学习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全省统一考核(参加远程培训学习的可不参加此考核)。此次考核人数多、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培训学校和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此次考核工作,确保考核顺利进行。(考核文件另发)
(二)骨干教师培训
1、配合市教育局做好XX年各类骨干教师国家、省、市级培训的选拔、派训工作。建立健全县骨干教师信息管理库,进一步规范完善骨干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继续教育培训及推进新课程改革中的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
2、开展骨干教师县级培训。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对我县省、市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县级培训,充分发挥省、市级教坛新星等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县教育局将制定骨干教师县级培训计划、方案,建立骨干教师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好骨干教师的县级培训。
(三)学历提高培训
我县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比率虽然逐年有所提升,但是距离省目标要求仍还存在着差距。各学校依然要鼓励和支持已取得合格学历的中青年教师,通过高校的函授、自考、研究生培训等形式,进行学历、学位提高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远程教育培训
今年远程教育开始第二学段三个专题的培训,各校要加强宣传,使参训教师充分了解今年远程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按要求及时参加培训。按市教育局工作部署,除高中教师全员参与外,对具备远程学习条件的初中教师、小学教师,各校可根据情况,组织参加远程培训。同时加强对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的指导,教师培训学校要配合县教育局抓好高中及其他各类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促使其通过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水平。
(五)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组织实施XX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50名学科教师的培训,配合市教育局做好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十周年系列活动、市级应用成果展示及表彰活动。各校要积极参与,按要求组织教师参训和上报成果展示材料。
(六)班主任培训
按照县教育局培训计划安排,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到今年底,基本实现全县完成中小学班主任每人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的目标。各校要将班主任培训与师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七)校本培训
篇3
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 培训 实践模式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实验、探索到全面推动的发展过程。十几年来,由于国家及各级政府、特别是师训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形成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有的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更多的还停留在一种感性层次。本文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使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健康、科学有序地开展。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继续教育培训者培训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培训者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教师,各市区(县)教师进修校的教研员等。部分培训者业务素质不过硬,体现在培训中只顾按纲讲解,不了解广大中小学校的教育现状和教师的实际问题,培训者的教育教学不具有榜样学习作用。部分培训者对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备课不够深入,没有认真设计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如同走过场,严重地影响了学员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
培训单位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了解不够,讲课时内容“纯理论化”或是理论脱离实际,空洞无物,学员难以学以致用,听课索然无味。此外,近年来,有些培训单位未能随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各种教学任务和教师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其中不少内容已陈旧过时,缺乏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吸收和归纳,实用性差。
3.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权威性规范性
长期以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继续教育的考核工作尚未纳入政府和部门、单位任期目标责任制中,无形中使其成为可有可无的工作任务。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只管传达上级精神,而没有采取过硬的措施输送和保证本辖区中小学教师按时按量参加培训,所以无论从权威性,还是宏观调控力度上看,都适应不了目前大规模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应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不断探索适合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使中小学继续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模式创新具体包括: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创新;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
1.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
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实行的是省、市(地)统筹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教师培训和市(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3个层次构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随着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为新时期教师培训的重点。在此情况下,构建开放灵活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势在必行。为此,要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推进和实施教师教育网、卫星电视网和互联网即三网相互融通、系统形成全国教师网联计划,发挥高水平大学在教师培训体系中的龙头作用以及师范院校和其他教师教育机构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加强“教师网联”建设,促进省级区域性教师网联与全国教师网联的相互衔接,实现全国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建设,推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科研部门等的资源整合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使之形成合力,从而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师网联’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
2.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选择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讲求培训实效,使广大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从三个层面确定培训内容,保证培训的实效性:一要明确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向。积极组织和开展优秀中小学教师的高级研修、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注重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更新知识结构,使之增强学术研究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科研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二要加大师德方面的培训内容。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点,多形式组织学习,多途径进行考核,多角度树立典型,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来抓,常抓不懈,真正抓紧、抓实、抓好。三要强化新课程培训内容。认真组织和安排分类培训和分层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机构组织有关新课程的“通识”培训,教科研部门组织新课程学科的“专门”培训。
3.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方法的创新。要把理论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灵活运用培训班、研修班、自学、课题研究、导师导教、学术报告、教研活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社会考察等继续教育形式,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指导,注重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积极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模式,例如,“自主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挖掘他们自身资源,引导其自主获取知识信息,自主进行经验反思、知识更新和重构,主要通过自学、交流研讨、学术报告、案例教学等方式来实施;“研究型主题培训模式”――依据专题来配备导师,让中小学教师分组研究,使之在参与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在经验反思中实现自我突破;“研培一体的培训模式”――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困惑、不足和问题,构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以“研”促“培”,寓“研”于“培”,“研”、“培”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校本培训模式”――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把培训、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它涉及到指导教师制度、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区域合作、自学等内容。
4.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是一个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质量评估的全程管理。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关键在于各地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不再是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在课堂中“传道、授业、解惑”。传统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在学生面前早已丧失殆尽。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精神现象、生命现象,它便不止于知识传授,而在于使人通过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得人生的真实体验,从而陶冶人格和灵魂。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回应时代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素质。
教师的质量对教育改革、社会进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家为提高教师质量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提高师范教育的基础文化要求;相对扩展师范教育中教育学科的门类与加强教育实践;开辟多种渠道的师资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尽管国家在此三方面为培养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师作出了保证,但由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近1000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繁重的任务。而且教师质量的提高、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依靠短暂的学习与进修并不能一劳永逸。要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教师必须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每个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和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独特的。而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远不止已经被教育专家发现、归纳和格式化的、编码为各分支的教育科学知识,更丰富的知识和才能还积聚在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和教育经验中。就如伽达默尔所说,“我们关于法律和道德的知识总是从个别情况得到补充,也就是创造性地被规定的。法官不仅应用于具体事例中,而且通过他的裁决对法律(法官的法律)的发展作出贡献。正如法律一样,道德也是鉴于个别情况的创造性而不断得以发展的。”教育知识也如法律和道德一样,决不可能完全毫无遗漏地涵盖一切生活事实,总会存在有空地或漏洞。“只有通过知觉感觉到的才能体验到,而只有知觉到的才能被把握到。”教师就要有趣味和判断力,在不断应答环境的过程中根据整体对个别事物进行判断,对特殊、具体情况进行解决,教师是其实践的最终、也是最佳的裁决者。而教师获得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体性、经验性与实用性的特点。这些知识的建构与合理性检验,需要教师从实践中,反复检视自己的行为,从教学经验的回馈中修正自己。
教师只有进行反观自照、系统地观察、反省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我,不断地质疑、追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找出其不足并加以改善,才能走上自主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央教科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1989.
[2]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3]倪梁康.面对事实本身,200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篇4
一、充分熟悉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意义。
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竞争上岗的迫切需要,在人口出生率不断降落、中小学生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减少,必定给教师的上岗带来严重的危机。在实行教师聘任制的今天,每个教师都应做好“能者上、庸者下”的思想预备。一个教师要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竞争上岗中处于上风地位,就必须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学生思想日益活跃复杂的客观要求,为了不学生误入歧途,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包括错误的),正确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应用先进的德育方法,消除学生遭到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不断虚心学习、调剂、充实、完善本身的知识结构。
完善教学能力,明确熟悉到教育不单单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邻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构成的一整套操纵技能,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公道的教法,学法,灵活地应用讲授、提问、练习、温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类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乃至学术能到达正确、鲜明、生动的境地。使学生不但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三、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
篇5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Now, the existent major problem in the teacher continued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of middle_primary school is: Train internal function is short of lose with narrow, modern educational idea with current training way appearance deviate from and neglect tr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that object adult studies , have obscured feelings boundary the learning limit and that not studied by feelings boundary, thus cause to train efficiency low. The teacher continued education of middle_primary school develop tendency is: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as training goal, stress the mainness of training object; Train the content guiding ideology that tends to synthesization and implements basic educational course reform in teacher training; Training way variation meets training with great efforts, is for the various demand of elephant.
【Key words】The teacher of middle_primary school;Educate continuously;Present situation;Develop tendency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现状描述
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笔者曾与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联系,对安徽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抽样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为安徽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下面是此次调查所获得的部分数据,从这些数据之一斑中,我们可以窥见目前安徽乃至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主要现状之全貌。
我们抽样调查了39个培训机构,对他们采用的培训模式按照使用频率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面授、导师指导下自学、专题考察、同行交流、专家讲座、函授,其中使用面授的比率为83.5%。这反映各地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比较单一,而面授又多采用传统的一讲到底的做法或几十甚至上百人的大会形式,参训教师虽然拿到了继续教育证书,但没有真正学到知识,致使培训效果不理想。
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培训模式和培训手段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例如,在淮北煤师院人才培训中心对参加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培训的960位教师问卷抽样调查,认为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是:讲授式为19.4%、导师指导下自学为34.3%、小组讨论、共同参与为35.5%、案例教学法为51.1%、参观考察为52.1%、专题研究为38.9%,按比例高低依次是:参观考察、案例教学法、专题研究、小组讨论、共同参与、导师指导下自学、讲授式;教师们认为培训者在培训中应该充当的角色的选项比例为:规划者为7.8%、传授者为24.8%、领导者为2.8%、促进者为43.6%、引导者为50.9%、权威人士为6.2%。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把讲台由培训者一个人的专利变为培训双方共同的舞台,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是最受欢迎的。
通过对濉溪县80位中小学校长的抽样调查,在培训形式上校长们认为老师最需要的形式按比例依次是:函授为41.2%、校本培训为40.7%、导师指导下自学为38%、专题讨论为35.3%、网络远程培训为22.2%、脱产进修为19.9%。
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有53.9%的中小学教师、55.7%的中小学校长、37.7%的培训机构与培训者、66.4%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认为主要是培训的教学模式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是:培训机构及培训者观念比较落后、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了解不够、培训者本身的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培训基地缺乏应有的硬件设施等。
关于骨干教师培训,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是否在教育教学专题研究中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基础进行“反思性实践”和“反思性教学”的问题,有38.5%的校长认为大部分能;43.9%的校长认为一部分能;12.2%的校长认为较少能够。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基本上属于一种“粗放式”培训方式,继续教育的功能被窄化,培训模式单一化,方法手段传统化,仍停留在“补偿式”继续教育状况中,与教师所需要的多种培训模式相背离。在相当情况下教师素质的全面性培养被忽视,可以说,人们想到了“继续教育”,却忘却了教师,使继续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相背离。
我认为,突出主体性,引导提升主体价值的生长,是教师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现代生长点。太多的外在价值约束与框限,太多的规范教育、责任教育、实际上异化了教师职业的内在动因,我们在提倡学生主体的氛围里几乎淡忘了教师的主体因素。在弘扬主体精神的现时代,我们必须既重视作为继续教育的教师们的“学生”主体,也同时慎重地保护和激励“教师”主体价值。教师是主体,有充实的内在价值需求,教师继续教育必须满足这种需求,把他们的继续学习、研究、创造、发展从外部需要、社会价值、职业规范,引导向主体自身的人格建设、真善美的终极目标、主体价值的实现上来。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弊端
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的积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这种认识促使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教师继续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一方面,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报告和文献都强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系统经常不断变革和革新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实际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及方向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然而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大多情况下依然在传统的道路上跋涉,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使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及不断变化的教育体系,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的内部功能的缺失与窄化
继续教育的功能既应该包括内部功能同时又包括外部功能。内部功能是指对人才成长所起的作用和功能。外部功能则是指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所起的作用和功能。外部功能的有效发挥是以内部功能的充分实现为前提的。
一般来说,教师继续教育有以下三方面的内部功能:一是弥补智能结构的缺陷,加强智能结构的薄弱环节。二是智能增新和改组,改变线性状的知识序列结构,提高教师的智能素质。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教师培养成“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的人。其中,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教师培训则仍然主要定位于“按需施教”“缺什么补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这也许是永远不错的,但是所“教”、所“学”的大都是知识性的结论,缺少发展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注意知识量的积累,而对知识结构的优化重视不够;至于培养能力,也仅仅停留在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答相关的问题和学习新知识这个层面上,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培训的价值定位于知识本位上,把目标定位在培养“知识仓库型教师”上,因而也就只能满足于教师的全面达标。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这种观念已经成为导致一些在职教师缺乏发展动力的原因之一。
转贴于
在目前的教师培训工作中,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教育方法,过于注重可测可评的知识的教育,而对于不易衡量的素质的培养,如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思维限制在书本知识和教师设定的框框内,创造性思维相对缺乏。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个成熟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还需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结构。能力结构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它既包括一个人适应社会变动的能力,也包括人的开拓能力、创造能力。可在当前的教师培训工作中,对教师的能力结构的研究和培养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虽然在目前,教师培训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培养创新能力的愿望和努力,但是从面对知识经济的新的高度和角度上来审视,当前教师培训中的弊端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由以上当前教师培训中的弊端可以看出,培训功能明显出现缺失或窄化,特别是忽视了全面发展的第三功能。
2.现代教育观念与现行的培训方式相背离
现有的教师培训往往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的同时,却采用了与这种观念不符,甚至是相悖的培训方式。比如,培训的目的本是提倡受训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观念,但是对教师的培训却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少给受培训教师提供参与的机会;要提倡鼓励学生主动创造的教育观念,但对教师的培训却仍然沿袭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将其套用为“培训者讲,受培训的教师听”,教师在培训中只是模仿培训者提供的教学技巧,没有自己的主动创造;原本是要提倡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教育观念,但是培训本身却不考虑教师的实际需要,仍然是根据须先设定好的培训内容照本宣科。这种表里不一的培训,不仅不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观念,反而成为强化教师错误教育观念的“榜样”,而且,由于观念没有更新,即使培训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教师也不会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自觉地运用,更不可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调查数据显示,培训机构所使用的培训模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面授,占83.5%,并且面授又多采用传统的一讲到底的做法,或几十甚至几百人的大会形式。教师培训中最不令人满意的首选问题就是培训模式比较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
3.忽视了培训对象的成人学习的特点
教师培训往往无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教育经验等背景,将教师视为“一张白纸”,认为只要将科学的教育观念传授给他们,自然就能够被他们认同,自然就会成为指导他们行为的准则。然而,由研究或培训实践所获得的事实却向我们揭示出,如果教师没有将自己头脑中错误的教育观念清理出来,那些与其已有观念不符的科学教育观念就很难进入他们稳定的、内在的认知结构中,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真正指导个体的认识和行为的还是个体内在的认知结构。因此,在培训中必须重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背景,帮助他们澄清、辨析自己已有的教育观念,才能使他们很好地吸纳培训所倡导的科学教育观念。
4.混淆了情境化学习与非情境化学习的界限
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实际的教学问题都是发生在具体情境中的结构不良问题,即没有明确的已知、未知,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培训中的学习不是解决结构良好问题的非情境化学习而是解决具体情境中的结构不良问题的情境化学习。传统的师资培训混淆了情境化学习与非情境化学习的界限,将非情境化学习的教学策略(如将整体分割为部分、着眼于普遍原则的学习、建立单一标准的基本表征等)不合理地推及到情境化学习阶段的教学中,使教师在培训中的学习是去情境化的,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情境化学习所需要的是情境性教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真实性的任务,这样学习者从探索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同时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获取的经验,将有助于他们建构起针对具体情境的问题解决图式。
在价值多元、情境多变的现代社会里,对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是教师要具有批判反思自己实践行为的能力。批判性反思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在于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因果决定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处于更多的理性自我控制之下,摆脱外在无形有形的束缚。有批判性反思能力的教师在与他人的平等对话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信念,发现探寻他人的信念和思维方式,能够勇敢地承认错误、进行实验。
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各国研究者广泛综合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最高研究成果来设计培训活动,推动了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和创新。具体而言,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培训的目标,突出培训对象的主体性
从职业角度讲,在新的形势下,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侧重于补充和更新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设备,同时,也要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教师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独立于社会的发展而存在,社会的发展与其息息相关。21世纪对人的发展要求是全方位、全角度、高层次的,因此教师除了提高与自身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外,还应该大力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自我,促进自身个性的自由发展,最终达到教师职业需要与个人理想的统一。
近年来,随着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和尊重,研究也开始反思教师的主体性问题,提出教师培训所追求的不仅是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要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性化目标,强调教师从培训中获取的经验不仅能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应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这种人性化的目标定位,引发了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变革,使教师培训从制造“匠人”的活动转变为培养“研究者”的活动,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使教师在培训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创造者。
2.继续教育内容趋向综合化,在教师培训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兼顾教育工作的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是设计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不应该是一个教书匠,而应该是一个既能做好教育工作,又能享受现代化文明幸福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无论对于社会、个人还是教育本身,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指导下,目前教师培训的内容突破了以往只重视理论指导或只重视技能培训的片面性,同时关注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建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综观各国的课程改革,实质上就是要倡导和体现某些核心的教育理念,新颖、科学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育理念的必要手段。实践证明,通过培训促使教师将新的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从而自觉地在实际中运用并创造符合这种课程理念的教学技能,才能确保课程改革深入到学校教育层面,体现在每个教师日常的、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真正推动学生的积极发展,最终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改革目标。
3.培训方式多样化,努力适应培训对象的多种需求
为了鼓励教师的探索和创造,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再是仅由单一的、灌输式的讲授组成,而是逐渐纳入了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合作探究的方式受到了研究者和教师的推崇。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成人学习理论等。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基本解释包括如下要点: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2)学习者总是在其自身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通过合作,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角度,从而能更加丰富和全面地理解事物。由此可知,合作学习对任何学习者都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对学生如此,对参与培训的教师亦如此。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培训者学习,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有益的经验,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共同学习去寻求形式多样的解决方案,从而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吴民祥“略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课程资源网 >> 教育论文2004-11
[2]、何克抗“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5).
[3]、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外国教育资料》,1999(1).
篇6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一种资源,长期使用而不作适时的补充,就会导致知识资源、能量资源的匮缺和荒芜。因此,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在职业能力的使用与补充中必须有一种良性循环,即“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以形成职业能力的再生性,保持不断提升的良好的工作状态。因此,对于教师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认识,应把握如下方面。
1.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教师始终应该是道德的先师、学识的专家,这是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基本状态。现代社会科学文化发展迅速,教育从目标、内容到形式都处在不断更新与变化的动态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始终处于专业素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状态。
2.教师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专业素质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基础;职业能力代表着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效和质量,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教师的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
3.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成为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能力的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不是日常人们所理解的那种少数的、精英式的专家,而是教师群体的行业特征。这个概念应有两层内涵:第一层面是指教师与教师个体之间的比较和教师个人不同成长阶段的比较,是从实然状态(普通教师)向应然状态(专家教师)的努力和转化,亦即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第二层面是指教师群体与教师以外行业的比较,指教师应该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具有本行业无可非议的职业知识、能力、经验和权威。成为专家型教师既是教师个体发展的最终方向,也是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时代对教师群体的专业要求。
4.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保持一种持续不断的、阶梯上升的基本态势
从“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来看:教师的发展是指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是一种质的变化和持续的跃进,而不是仅仅靠经验的积累就能完成的。教师的这种职业要求教师必须保持一种先进的、发展的基本态势,包括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从教师个体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如果不能在专业上始终保持一种上升的、发展的态势,就必然会因为不称职而被淘汰。
5.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终身学习
正是因为“发展”强调的是教师个体内涵的提升,那么仅仅靠经验的日积月累是无法完成这种“质”的变化的,因此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会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并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通过系统的训练学习提高,也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来学习提高。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为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基础;专业上的每一点进步,更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来促进。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为自己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
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1.教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取向――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始终以一种自觉的理性状态对待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不仅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从教之本和发展之源。
2.教师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师的发展不仅实现自我价值,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劳动,通过对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教师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唯有如此,其人生价值才能实现,其历史使命才能完成。而教师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教师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教师发展应该追求的崇高境界,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能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3.教学实践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主体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具备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之上。这样的社会主体的培养建立在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上,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这不仅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教学实践的客观要求。[2]
三、制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制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这些因素可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内部因素,主要取决于继续教育的观念、培训者的素质、学员的素质和心态、培训过程中的内容及方法、质量评价体系等;二是外部因素,包括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1.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培训者、管理者和学员都存在观念滞后的现象,对继续教育的功能认识不足,对继续教育的价值定位不当,都会影响培训效果。
一般来说,教师继续教育的功能包括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内部功能指对人才成长所起的作用和功能,外部功能是指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所起的作用和功能;外部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内部功能的充分实现为前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部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弥补智能结构的缺陷,加强智能结构的薄弱环节;二是智能增新和改组,改变线性状的知识序列结构,提高教师的智能素质;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当前的继续教育培训中,教师继续教育内部功能明显表现出缺失或窄化,特别是忽视了全面发展这一功能。
另外,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为数不少的教育部门注重对教师的使用,却忽视了教师的需求和对教师的培养,甚至在教学常规工作中置新课程理念不顾,加之在职的中小学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心态各异,以致造成一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束缚着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2.培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有了高质量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目前,担任中小学一线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培训者主要是教师进修学校(院)教师。一方面,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长期与中小学教育脱节,缺乏调研,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了解不够,结果在培训中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引导中小学教师结合实际开展课改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不够,存在培训不到位、实践指导滞后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有自己的专业和教学科研任务,不可能花大力气去调研,对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和继续教育的本质规律也较模糊,因此离“专职”教师的标准相去甚远。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培训者,由于少数基层教师进修机构师资队伍把关不严,他们当中有些人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观念落后,有的学员称进修学校(院)是“退休学校(院)”,这样势必阻碍教师的发展。所以,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教育中,学员虽抱着很大热情挤时间来“充电”,但很多时候往往是失望而归。师资队伍素质问题成了制约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瓶颈。
3.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由于一些地方有关部门管理不到位,一些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认识不到位,相关机制不够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健全,致使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没有能够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进行管理,从而造成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形式主义现象严重,使继续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
4.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在我国,由于教师继续教育相关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推行措施的执行细节考虑不足,因此,许多观念和想法还无法真正落实。譬如,在我国,对于通过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观念已经形成,然而却对如何将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计入具体的考核和晋级之中还缺乏细致的规划,也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因此,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形同虚设。在保障性措施缺失和培训质量低下的情况下,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外部刺激也没有形成,导致了我国当前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意愿不足、动力缺失的状况。[3]
四、改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策略
1.体贴设计、减负增效的保障制度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接受的再教育与培训。对于接受在职培训的教师而言,教师继续教育与本职工作是一项并行的活动。因此,能否协调好二者在教师时间与精力上的分配关系,解决好其中的矛盾,不仅是教师参与培训的现实条件,更左右着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在教师培训保障方面的制度设计要体现出体贴与人性化的特点,为教师参与在职培训提供有效保障。作为教师教育有机组成的教师在职培训,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我国,虽然教师“参与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作为教师的一种权利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然而这种权利的实现不仅需要法律的保护,更需要相关政策与制度的保障。
只有真正减轻教师参加培训的各种负担,才能够实现教师的积极参与及全心投入。一方面,要以国家投入与社会资助的方式筹措充足的继续教育资金,无论是教师培训机构的经费还是教师教育的学费、差旅费都应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免除教师个体的经费负担;另一方面,国家、学校对参加培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工作分担和时间避让,化解培训与本职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切实解决教师参加培训的工作负担,真正帮助教师实现对继续教育的无障碍投入和全身心参与。因此,必须完善和细化相关的制度体系,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保障性措施的落实提供制度依据。
2.以师为本、切合需求的培训制度
教师继续教育是在教师既有基础上的再教育。既有基础构成了教师再教育的起点,不同的既有基础也使得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标、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如何甄别需求、按需培训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
首先,在开展培训前应由培训单位对培训教师进行咨询或调研,根据教师提出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制订培训目标,研究培训内容和方案,再对教师开展相应培训。以这样的方式确定的培训方案既能使培训机构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同时因为切合了教师的真实需求,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
其次,无论是从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还是形式的设计上,都应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有针对性、广泛性和实效性。如为专业知识欠缺的教师进行的基础性学科培训;为专业知识达标教师从原有基础出发、结合实际需要进行的补充性培训,培养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为达到一定学历或学位的培训;应对教育改革或教学变化,针对各类人员进行的集体培训;为使新教师尽快熟悉教育工作、掌握教学技巧的培训等。在培训前,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评判自己需要的培训项目,然后选择培训的形式和内容。而国家根据不同层次需求的教师状况设计和安排培训的课程和方式,使得教师的在职培训内容能更好地满足各层次教师的实际需求。
比如,从教育时间来看,教师可以选择参加短期培训(1个月以内)、中期培训(1~2个月)和长期培训(4~12个月);从内容上来看,应体现课程设计的多元化和模块化、开放性和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从形式来看,可以参加脱产、半脱产和在职进修等;从学习方式来看,有校本培训、学区区间内和区间外的培训、远程培训与面授相结合的系统学习等。形式上的灵活多样可以满足教师的多种需求,内容上则是以菜单式的选择来切合需要。
3.考核、晋升与继续教育紧密相联的激励制度
众所周知,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要求,而如何实现对教师参加培训的引导,是教师教育制度首要考虑的问题。促进教师的选择和参与,不能光靠宣传教育,也不能通过行政命令,只有充分尊重教师的自、正确对待教师的利益需求才是实现对教师行为有效规引的关键所在。尊重和正确看待教师的利益需求,将培训与教师的物质及精神激励相结合,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是当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法,也是效果比较显著的手段。
教师的激励制度必须是多元化的,要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激发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管理,指导教师的行为,使教师的需要与集体的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其早日成才。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总体的发展目标和个人目标,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目标书中,既要有师德目标,又要有专业发展目标,并进行阶段性目标达成度的检测与激励。[4]
荣誉激励:学校因地制宜地制订出能发挥教师潜能的校级各种荣誉称号的评选标准和细则。如“师德标兵”“学习之星”“最受欢迎的老师”“优秀班主任”“课题成果奖”“教育教学创新奖”“后进生指导奖”“家访效果奖”“学科导师奖”“心理健康教育奖”等,使更多的成长期的教师受到嘉奖,获得荣誉称号,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
科研激励:鼓励或资助教师、出版专著、课题研究,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讨、命题等活动。
成就激励: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教学技能、教学科研、教学成果等进行鉴定或表彰,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发扬或推介成熟教师的成功经验,鼓励和保护优秀成熟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建立名师工作室、举行名师个人成果展或教育思想研讨会等。
情感激励:接近离退休年龄的教师,由于精力和工作热情会慢慢走向衰退,可以对其在工作量、学校考勤制度、医疗等方面的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最终实现对人的系统、全面、整体关怀的终极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核心理念是实现人的普遍关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把着眼点放在教师专业成长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上来,关注教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通过为在职教师创设适宜的学习、合作、交流、研究等条件,促进教师成长,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丹凌.教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3).
[2]吴民祥.略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10).
[3]许峥嵘.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篇7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校本培训健康和持续发展,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根据教育部、省、市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
1.校本培训是在教师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和指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2.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有效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建设教师基层学习型组织、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中小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体,校本培训贴近学校实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性强,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二、校本培训的目的要求
1.校本培训要以学校和教师为本。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基地。校本培训要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目标、特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来安排。
2.校本培训要与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要以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坚持边实践、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让教师更好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让班主任更好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3.校本培训要与高校、教科研、培训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
4.校本培训既要有规范的要求,又要有灵活的安排。中小学校为校本培训实施工作的主体,学校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式、时间等,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班主任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1.校本培训要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班主任专业能力为主要内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班主任专业能力以及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的各项培训。
2.培训项目主要有:⑴新教师培训;⑵青年教师培训;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⑷班主任工作培训;⑸教师学历提高培训;⑹学校中层干部培训;⑺新教材培训;⑻信息技术培训;⑼中老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等。
3.校本培训的形式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好集中培训与教师自我学习、专题培训与系统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学习考察等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与设计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可采取专题学习、读书自学、案例反思、交流研讨、考察观摩、课题研究、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网上学习、教学行动研究、合作探究等。
四、校本培训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阶段: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及教师的专业化需求作考察调研分析。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制订详细的校本培训学年计划,并上报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备案。
2.评议计划阶段: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要组织人员评议校本培训计划,评议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报学校,并把校本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3.实施计划阶段:各校按计划实施校本培训,学校要抓好校本培训的考勤、记录、考核、书面总结等过程管理工作;并及时收集整理校本培训的计划书、培训记录、学员成果、学员成绩、书面总结等资料档案管理工作。
4.检查反馈阶段: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定期到中小学校检查校本培训的开展情况,了解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中小学学校落实校本培训计划,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五、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
1.教师进修学校应把校本培训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帮助不同类型的学校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组织经验交流,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2.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要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校长的任期目标。中小学校要成立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安排经费,建立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
六、校本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1.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考核评价制度。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教育评估体系,纳入学校考核的范畴,纳入校长的目标管理。
2.区教育局每学年对各校的校本培训进行考核和专项检查。
3.开展校本培训实验和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发挥校本培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高质量、高效益的校本培训活动。
4.对于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不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教育和帮助,
七、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推进校本培训是构建灵活开放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各中小学校要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列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
2.完善制度,建立工作规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开展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将校本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建立校本培训的学时学分管理档案,完善校本培训档案登记制度和工作监管制度。
3.设置专项经费,保证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各校要在教育经费中设立校本培训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以保证学校校本培训费用。
4.创设条件,保障实施。各中小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的学习环境建设,为教师学习提供时间、信息和其它资源保障,切实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基层学习型组织。
八、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校本培训的工作重点应是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学校教研组原本以研究教材教法、改进学科教学为目的,在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中小学教研组活动、教师研修实践表现出明显的超学科性质的空泛倾向:一些课改培训模糊学科边界,忽视学科教学的基本性质与任务,仅仅停留在自主、合作、探究等通识理念的讲解上,包括一些名师在内的公开课,数学课不讲逻辑,语文课少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小学教科研活动越来越强调以课题为核心,按专门化的科研之路展开,在课题设计、开题论证、中期检查与结题鉴定上耗费了不少时间、精力,而对教师的日常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个别辅导中的创造性劳动很少关注,考试命题被视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很少纳入正规的教科研活动的视野;等等。
2007年暑假,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组织4500多名中小学在职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素养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为课标所规定的知识点、能力点),其中暴露出不少问题: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文言文翻译能力不强,与“字字落实、文从字顺”的要求有明显差距;数学教师思维方式单一,运算粗心;英语教师词汇量明显偏少;物理教师动手能力差,实验题得分率仅40%。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教师身上普遍暴露出来,两者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与近年来师范毕业生素质不高、高等师范院校并没有真正帮助师范学生过好学科素养关有关,也与教师在职研修活动的偏颇有一定的联系。现场独立教学设计测验同样暴露出不少问题。以高中历史为例,让教师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专题进行单元复习课的设计。在45个教师中,约49%的教师没有导入设计;70%的教师虽考虑到复习教学的重点、难点,却没有如何突破的具体方法、措施,没有学生活动的预设与学法指导;约89%的教师有“练习”这一环节的标题,却无针对单元内容的具体的练习设计。工作若干年的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基本规范要求是清楚的,甚至也能说出教学方式变革的主导理念,但由于平时一味依赖现成的教学参考书、习题集,自身缺乏对学科教学内容的通透理解与把握,因此在独立备课的情况下设计不出具体的学生活动的内容、要求与方式。教师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就不会备课、上课;离开了参考答案,就不会解题;离开了标准化习题集,就不会设计练习、出试卷,其所谓的创造性劳动、研究性实践从何谈起?不能独立教学,又何来专业自主?
学校教研组的活动应当关注哪些问题?
1.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教师要认真学习并深人理解课标理念与学科教学要点,更要进一步关注教科书是如何呈现课程标准的,包括具体的呈现内容与方式,要进行不同教科书呈现内容与方式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校情与学情,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规划、充实与完善,既要走进文本,走进教材,又要超越已有的教材,开发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课程。将课标与教材联系起来研读,将不同版的教材进行比较阅读,对呈现内容与方式进行必要的重组,这应当是学科教研组进行备课研讨活动的重要话题。
2.教学内容的深度阐释。对教材的钻研绝不能止于把握它与课标的关联,还要进一步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诠释蕴含在文字、符号、图表中的意义。衡量教师对特定教学内容的钻研是否达到一定的深度,有几个重要指标:一是能否把握特定教学内容在横向与纵向上的结构关联,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二是能否举出日常生活中的恰当的事例对概念、原理、定律的实质作说明;三是是否把握其中所渗透的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论准则,尤其是是否把握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在特定单元、特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的渗透与挖掘。
3.教学任务的分析。侧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陈述学生应当学什么,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这里有一个教学目标的表述问题),并揭示教学目标规定的学生要形成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层次关系。也就是从预期的终结性学习结果开始,运用逆向设问法,反复提问并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要达到这一目标,完成这一学习任务,需要预先获得哪些必备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必须经历哪几个阶段?关键环节是什么?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会引起怎样的误解?在教学任务分析中,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已有的实践经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好教师总是在关键环节重点)上花力气.在容易误解的地方(难点)下工夫。
4.学习内容的呈现。用什么程序与方式将特定的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师生在教学交往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呈现出的行为模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3类:一是讲授教学。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经验、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并作必要的举例、阐释、板书,学生主要通过聆听、观察、记录进行接受式学习,整个交往过程主要是由教师直接控制的。二是对话教学。问题引导,双向互动,和而不同,师生在教学交往中平等参与,共同活动。在对话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相当重要,而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三是活动教学。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定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全身心参与的自主性活动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学生成了互动的主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教学交往的内容、进程与方式。教师在进行备课研讨活动时,需从中作出明智的选择与优化组合。
5.课堂教学的组织。包括为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参与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合作,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差异,作分层教学与个别辅导;对学生独特感悟与个性化理解的尊重;建立学生导向的课堂教学秩序;等等。
6.学生的练习、测验与评价。这涉及对课标中关于不同学习要求的准确理解把握(如关于认知学习中的知道、辨认、说明、应用;体验学习中的经历、感受、认同、形成等等)围绕不同层级的学习要求设计相应的练习与测验题目(不仅仅是纸笔测验),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进行准确的观察、记录与诊断分析,并据此设计后续的教学活动。
上述每个专题的研究与解决都必须建立在有关学科知识的通透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同时又不同于学科专家的专门探究,而侧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的加工。它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的转化与生成,而不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开展专门化的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具体的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方案、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针对性强的精练题等。尤其不要片面地将编精练题与“应试教育”直接挂钩。试题的研制既要吃透课标、考纲与教材,又要了解学情,善于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取材、设问;要站在能力立意的高度,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给日常教学以正确的导向。学会命题同学会上课一样,同样是教师的真功夫。现在需要的是将原本属于教师的考试命题、学业成绩评定的权利还给教师。
如何组织能够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积累、交流与分享的教师研修活动,这是个难题。现有的学校教研组建设比较重视制度建设,应当说,这对于推动教研组活动步入正常的轨道,改变教师专业发展中孤立无援的状态是有益的。但制度是把双刃剑,它能将组织成员的不规范行为管束起来,也能将其创造性和主动性压抑下去,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制度规定的是最基本的、共性的东西,是应当守住的底线,但制度无法涵盖现实中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规定太多、太死,必然会造成组织的僵化、死板、低效,扼杀教师的创造性。促进学科教学知识增长的教师研修活动要体现学校特色、学科特点和教师的个人特征。如有的学校组织教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大赛,从语言(演讲、朗诵)、书写(粉笔字、钢笔字)、写作(中文、英文、日文写作)、操作(实验能力、解题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艺特长(琴、棋、书、画、歌、舞、摄影或其他绝技)等方面展开,有学科个性,还为教师多方面的才艺展示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
篇8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院地结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104―0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院地结合”模式,是指高等学校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合作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一种方法。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高校出资源,地方出政策”,即高等学校充分发挥优质的智力资源、培训条件、研究力量、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势,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制定相关激励性政策,共同推进区域性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
一、实施“院地结合”模式的条件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强化指导
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地高校分布情况和各县基础教育工作实际,组织所有高校与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召开对接座谈会,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高校与各县对口意向,并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促进高校与各县形成对口合作关系。也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高校自由对接,形成对口合作关系。
(二)高等学校有效整合培训资源
高等学校组织人员深入对口县进行实地调研,全面摸清各县教师队伍素质情况,并形成提升区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需求报告。在此基础上,高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整合校内各种培训资源,形成培训师资、课程、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资源合力,确保培训条件能够满足各县教师继续教育需求。
(三)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健全培训机制
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专门出台区域内教师继续教育相关政策,明确教师在岗学习、脱产进修、自主研修等方面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同时建立健全相关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全力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实施“院地结合”模式的方法
(一)脱产研修
脱产研修是指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全脱产或半脱产到高等学校进行研修学习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全脱产研修要求教师完全脱离现在工作岗位,时间原则上安排一个月至三个月;半脱产研修要求教师部分脱离现在工作岗位或分研修阶段脱离现在工作岗位,时间原则上安排三个月至半年。
1.各县选派脱产研修教师。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建立教师脱产进修选派机制。一是利用超额编制将学校在编在岗教师按周期进行轮流选派,即在安排编制时,按区域内教师总数的10%作为超额编制,并按区域内学校和教师数平均分配到各个学校,各个学校按照超额编制情况定期轮流选派教师到高等学校脱产研修。二是结合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选派教师脱产进修,即由各县与对口高等学校协商,每年安排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各县学校顶岗实习,替换出的相应学校教师则到高等学校脱产进修。三是由教师自行向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根据需求进行合理选派和安排。
2.高校组织教师脱产研修。高等学校针对各县教师脱产进修选派情况,首先,组织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电话邮件交流等方式,收集和梳理各县教师提出的具体培训需求,并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其次,开展研修课程设计。组织专门力量根据调研需求进行课程设计,邀请专家对设计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同时再次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形成有针对性的课程方案。最后,组织各县教师研修。为各县教师选派研修导师,对各县教师在研修期间的学习、研究、实践等情况等进行档案记录和学分管理。
,
3.第三方机构实施绩效评估。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共同选定第三方具有资质的机构,对教师脱产研修进行绩效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一是评估选派脱产进修教师机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选派长效机制建立情况。二是评估高等学校组织各县教师脱产进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影响力。三是评估各县教师脱产进修后促进教育教学行为变化的情况,对各县教师的实践工作进行有计划的跟踪问效。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进一步调整、矫正和完善脱产进修制度。
(二)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向对口县公开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各县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报名后,统一到高等学校参加集体培训的一种继续教育模式。也可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根据实际,委托高等学校举办各种培训班,并选派相应教师到高等学校参加集体培训。集中培训时间原则上安排1―2周。最大的优点是便于实施班级管理,有利于统一培训内容模块和现场考核评价。最大的缺点是工学矛盾突出,培训内容比较单一,不便于发挥参训教师个性。
1.高等学校培训项目。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资源优势,结合对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的研究,每学期或每学年度针对对口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培训项目要体现如下三个特性:一是时代性,即课程计划紧紧围绕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形势,反映国家和地方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工作的阶段性要求。二是前瞻性,即课程计划要整合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力量,反映高等学校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超前性预测。三是实践性,即课程计划要满足教师转变和创新教育教学行为的实际需要,有助于快速有效地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2.高等学校实施课程计划。高等学校根据课程计划形成培训实施方案,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和管理服务工作队伍,安排并完善培训设施及食宿条件,按计划实施培训工作。一是组建班级组织和学习团队,根据参训教师学习基础和自身特点,安排或由教师自主选择班组组织和学习团队,并选举临时班委和支委,构建临时性学习型组织。二是按课程进度实施课程计划,对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进行过程性监控,并及时记录和反馈培训效果。三是研讨和评价,以班组或小组为单位,组织参训教师进行集体或专题研讨,并以现场测评方式进行培训绩效评估。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委托高等学校实施的项目,课程计划由高等学校与委托方共同商定后实施。
3.高等学校提炼宣传培训成果。高等学校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培训团队总结反思培训工作,梳理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意见,形成具有典型经验的培训成果,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一是提炼宣传培训价值,选取部分具有现实性和地域性的培训课程进行提炼宣传,反映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与成就。二是提炼宣传培训形式,
选取部分操作性强、受欢迎程度高、易推广使用的培训形式进行提炼宣传,反映高等学校在培训中的创新理念与培训成效。三是提炼宣传培训特色,选取部分在培训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培训特色进行提炼宣传,反映高等学校在培训工作中的品牌意识和独特风格。
(三)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指参训教师与培训教师、参训教师与高等学校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高等学校外的一处或多处参训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远程教育原则上安排半年至一年。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参训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有条件地扩大教学规模,有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有计划地降低教学成本。最大的缺点是虚拟性太强,培训与教学工作缺乏直观性,不便于监控培训过程和及时观察、考核培训效果。
1.各县建设远程教育平台。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建设远程教育平台,为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奠定基础。一是基本硬件建设,在条件具备的学校添置教师继续教育专用计算机、音频视频设备、投影设备等,作为当地教师远程教育的专用场所,并分期分批安排教师使用,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基础网络建设,在当地建设教育局域网,或使用100兆以上的宽带、光纤连通英特网,使教师继续教育专用场所能快速、便捷地与局域网和英特网对接。三是培训远程教育辅导人员,在当地学校中筛选部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强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为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形成本土化的辅导团队。
2.高等学校开发远程教育资源。高等学校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特点,结合对口县基础教育实际,按照国家和地方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组织专家队伍开发远程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资源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在解读现代教育理论的背景下,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核心,重点突出教师应知应会的知识和实践性技能,积极关注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二是体现专题培训特点,要避免大而空、全而粗的资源开发思路,用小而精、灵而活的专题培训方式,开发出具有“短、平、快、实”特点的远程教育资源。三是采取多种资源呈现方式,资源不仅仅停留在电子文本、课堂实录、专家视频等传统呈现方式上,还要以贴近教师生活本真的其他方式呈现培训资源,激发参训教师的学习兴趣。
3.高校与各县共同实施远程教育。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根据高等学校开发的远程教育资源,开出参训教师接受远程教育的“菜单”,并与高等学校共同实施远程教育。一是各县辅导团队训前准备,辅导团队成员根据高等学校远程教育平台要求和参训教师学习基础,维护和准备好必备的培训设施,并提前培训参训教师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二是高等学校专家团队过程指导,高等学校组建专家教学团队,对参训教师接受远程教育过程中的知识、问题、技术、作业等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帮助参训教师更深理解理论知识,更好掌握实践知识。三是双向互动交流反馈,各县参训教师与高等学校专家团队通过网络在线交流沟通,全方位反馈培训效果,切实改进培训方法,全面提升培训效率。
三、实施“院地结合”模式的经费保障
(一)脱产研修的经费保障
脱产研修由于时间较长,工作成本较高,其经费保障可以采取“三个一点”方式分担,即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分别承担60%、30%、10%比例的费用。主要经费渠道可以在当地教师继续教育相关政策规定中的经费中划拨,也可以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单列使用。
(二)集中培训的经费保障
集中培训虽然时间较短,但培训强度较大,培训成本也较高。培训经费可以通过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解决一部分,高等学校通过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立项争取划拨一部分,各县学校适当报销一部分来解决,具体比例可以分配为50%、30%、20%。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委托高等学校实施的培训项目,培训经费由双方约定后按协议规定拨付。
篇9
关键词 远程教育;基于WWW;远程教学支撑系统;同步多媒体
Abstract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Distance Learning for Teach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learning in China is a new type of topic. The Techniqu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a model of constructing cyber university and distance education.
Key words Distance learning; Based WWW; Distance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Synchronizing multimedia
一、简介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科技及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化、终生化和国际化的新型教育形式和必然途径。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能创造出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可以送教上门;让人人享有教育;能克服人多、地广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能解决工学矛盾;可以请最好的教师,运用最好的教材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训。
二、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广东省建设教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对我校为基础教育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建设教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师资;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关键在于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01年,在充实中小学教师缺额的同时,使98%以上的小学教师,95%以上的初中教师、70%以上的高中教师和60%以上的职业中学、技工学校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或任职标准。因此,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办学开放性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封闭的办学模式,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由优秀教师开设的课程,有助于建立起一种满足终身学习要求的教育保障体系,有助于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使广东成为教育强省。
1、目标和基本思路
广东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以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为龙头,以广州、深圳、珠海大中城市为先导,逐步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腹地分层次推进。到2002年,远程教育覆盖面达广州、深圳、珠海和珠江三角洲400多个城镇中2800所中小学。到2004年,现代远程教育辐射全省5000所中小学。发展目标是: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建设广东教育强省服务,对广东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为国内师范院校开展远程教育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2、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广东省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和各类高层次教育人才。
3、技术路线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采取的是基于WWW的远程教学系统和基于www光盘多媒体授课课件压缩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模式。中小学教师可以在校外教学点多媒体室(校外教学点设在网络条件教好的中小学)或家庭就近上网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来访问和学习;同时在校外教学点多媒体室或家庭本机操作,学习压缩在光盘中的多媒体授课课件。该技术模式可以分为五大模块:
(1)基于WWW的远程教育系统
基于WWW的远程教育系统提出了一个 基于Internet的网上虚拟集成学习环境。AnswerWeb系统、Web远程测试系统、Web远程交流环境、多媒体作业系统以及基于Web的网络大学管理系统。
AnswerWeb系统----在一般学习过程中,提问与回答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而通常在一个领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问题往往具有相似性。另外,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加以汇总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作为反馈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大大缩短了经验教师的培养周期。
AnswerWeb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基于 Web的网络自动答疑系统。通过关键字匹配、 搜索算法,和问题勾连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快速得到问题的解答。系统提供问题分析功能,以使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Web远程测试系统----基于Web的测试系统支持学生入网测试。学生只要接入Internet,可以从在何地点进行实时考试,考试完毕后立即可以得 到成绩,同时教师可以立即统计、分析该次网上考试的学生成绩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试卷的难易程度。本系统实时纪录考生的考试状态,若考生因网络失败而导致考试的异常中断,其可以在下次登录到系统中时,自动恢复到上次考试的中断点。
Web远程交流环境----远程交流环境提供了一个基于Web的,异地师生交流的场所多媒体作业系统----多媒体作业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基于 Internet的作业、作业完成和提交的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预先编辑好的基于各种媒体的作业 ------ 文本、图片和语音,在 Web中。同时分散在各地的学生可以通过 Internet 浏览教师的作业,并可以利用本系统完成并提交作业。
基于Web的网络大学管理系统----本系统综合管理虚拟大学的教师、学生以及各类课程的信息。提供学员注册、课程安排、分数查询和交费情况等信息。
(2)基于光盘的多媒体课件压缩系统
该系统利用最先进的多媒体压缩技术把老师授课过程具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多媒体课件压缩在光盘上,然后邮寄给校外教学点,安装在多媒体室的服务器上(网络条件较好的校外教学点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线路下载多媒体课件),也可以直接邮寄给校外学生。学生在本机的多媒体环境下学习,根据教学计划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转贴于
(3)远程教学综合信息库
教学资源库包含教育信息本地化、教学素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习题库、实习软件工具库等。
(4)网络课程建设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数学学科核心课程6 门
数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疑难问题研究
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
数学方法论
国内外数学教改动态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化学学科核心课程5 门
化学习题教学研究
化学竞赛指导
日用化学选讲
新材料、新能源专题
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英语学科核心课程5 门
听说能力训练专题研究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
英语视、听、说
翻译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数学学科核心课程6门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比较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专题
数学发展简史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英语学科核心课程5门
英语教学概论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技能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音乐学科核心课程5门
小学音乐教学基本技能
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
儿童舞蹈及音乐游戏
音乐欣赏及作品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
(5)考试和实习的实施办法
按照远程教育"宽进严出"的原则,必须把好考试这一关。考试场地可以设在校本部和校外教学点,标准化考试在校外点局域网的计算机上进行,实习可以在校本部和校外教学点。
4、该技术模式的主要特点
远程教育的前期设备投资小,基本上是利用我校原有的教学条件和设施资源,如网络中心的核心网络设备、出口的信道等。
网上学员入网投入资金少。学员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上网学习。一种是在校外教学点中小学多媒体室里上网学习;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家庭上网来参与网上的学习和网上的辅导。特别说明的是广东五大网已经10M-155M互联,珠三角地区普遍提供家庭上网接入,方式有:拨号、ISDN、ADSL、CABLE MODEM,有些地方已经光纤进入家庭。
利用最新的多媒体压缩技术,把多媒体课件、教师授课的影像资料等压缩在光盘上,邮寄给校外教学点,安装在多媒体室的服务器上(网络条件较好的校外教学点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线路下载多媒体课件),也可以直接邮寄给校外学生。学员可以在校外教学点多媒体环境上自学,也可以把光盘带回家学习,犹如把最优秀的教师请到家里来上课,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完成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按照远程教学的大纲,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真正体现了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由优秀教师开设的课程。这大大方便广大的中小学教师。
多媒体光盘压缩成本低。以物理教育专业(专升本)为例,一个学生需完成15门课程(三年完成),授课课时约750个学时。如果用目前流行的VCD MPEG-1的压缩格式,每个学生需派光盘700张左右(每张光盘播放1小时),这是不敢想象的。但如果用我们开发的最新压缩技术,每张光盘可播放17个学时,仅需44张光盘,也就是说每月每个教学点或学员派发1-2 张光盘就可以了,每张光盘的成本不到5元。
光盘压缩技术采用国际流行的基于web和www浏览方式,非常方便用户用浏览器调用。由于有较好的市场和前景,Microsoft微软公司已把播放器嵌在(plug-in)win98操作系统中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开展远程教育,可以激活我校的教育信息产业,特别是带动我校的课件制造业和出版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继续教育;学习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1)06―0051―08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接受继续教育既是教师的义务.也是教师的权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和更新知识结构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继续教育的长期化和制度化.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继续教育内容的实效性不强、教学内容单一、教育考核评价不力、教学时间缺乏弹性等等。从组织管理者方面则存在人员场地不足、面授形式难以为继等现象。这些不足之处既影响了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过网络在线完成课程学习的远程教育形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远程教育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使得他们可以更灵活和更自主地进行学习.也让继续教育管理部门不再受到人员和场地不足的困扰。但同时.一些重要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监控参加远程继续教育的学员的学习质量呢?怎样能确保学员投入学习呢?又怎样通过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来促进课程改革呢?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上可以丰富和扩展成人学习理论.进而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和教学模式。从实践上可以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管理的工具.为继续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地改进和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
当前我国远程教育的评价.从评价形式看.主要是考试和提交作业.与传统课堂的评价没有本质上的不同㈣。从评价过程看.往往只注重抓报名和考试两头.而忽视了关系质量的中间远程学习过程的控制。从评价内容看.传统的评价只重视重复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评价.虽然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效度”,但对于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甚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高级学习领域的评价则显得无能为力.评价本身的“效度”无法保证。
国内外远程教育学者就远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新策略的研究表明:只有加强网络远程培训学习过程的监控管理.才能保证质量。国内关于远程教育的研究一般多从网络环境、平台、可用性等技术层面进行,也开始有研究从学习者特征即学习风格来探讨其对学习绩效的影响.但很少有研究涉及教师教学和学员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价。从我们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还没有针对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量化研究。鉴于此.本研究拟针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质量.用心理测量和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制适合评价我国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质量的工具.为科学评价远程教育学习质量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有学者指出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现代远程教师教育的最大特点与价值在于它是一种真正的自主性学习.更易于发挥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同。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调控学习理论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应为自己的学业成败负起责任.为研究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质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所谓自我调控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就元认知方面来讲。自我调控的学习者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制订计划、设置目标、进行组织、自我监察及自我评价。这些过程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己和做出决策。从动机方面看.自我调控的学习者认为自己是自主的和受内在动机激励的.自我效能高。从行为方面看。自我调控的学习者选择、建构甚至创造最适宜学习的社会和物质环境。从自我调控学习理论出发.本研究拟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投入三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研制相应的评价问卷.并对三者关系进行研究.
成就目标理论是当前动机领域最有影响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在成就情境中有不同的目标取向.根据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能力.还是为证明自己的高能力或避免证明自己低能力可将目标取向分为三种:任务取向、趋向型自我取向和逃避型自我取向.学生的目标取向会影响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方式。任务取向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发展机会的挑战性任务并对学习进行深加工.趋向型自我取向的学生为了战胜他人或证明自己有能力而学习.他们与任务取向的学生一样.是根据潜在的正面结果对学习做趋向性的自我调控。这种趋向性自我调控通常引发有利于任务投入的认知和情感过程及掌握性的动机反应.逃避型自我取向的学生是为了避免表现出无能而学习.他们根据潜在的负面结果做逃避性自我调控。这种调控唤起不利于任务投入的自我保护过程和无助感的动机反应.成就目标理论在学习领域应用广泛.但是成人学习中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本研究将根据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情境编制相应的成就目标量表。
关于学习策略的界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技能和程序;二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技能:三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监控的结构。在对学习策略类型的划分上.以迈克卡等人提出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最为著名。Garcia和Pintrich编制了学习激励策略问卷(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MSLQ),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该问卷在国内外广为使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文参考MSLO中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结合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制学习策略问卷。
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它可以表现为对学习的热情、对任务的管理和努力的程度等。Biggsll引认为学习投入(learning involvement)与学习过程类似.可以用于衡量学生动态学习过程。他认为学生学习动机不同.投入学习的行为也不同。如果学生是为了应付检查和考试及格而进行学习,就会表现一些应付性的、肤浅性的、消极被动的学习行为:如果学生是为了弄懂和掌握知识而进行学习.就会表现出钻研性的、探索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前者是对学习的浅层投入.后者是对学习的深层投入。本研究以Biggs学 卷470份.回收率为98.5%。删除回答不完整及作答具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保留有效问卷452份,有效率为96.2%。
在研究一探索性因素分析基础上确定了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质量评价的正式问卷.其中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成就目标问卷(16题).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任务取向(6题),如:“将这门网络课程的内容都弄明白会令我感到极大的满足”:趋向型自我取向(5题),如“我努力学习本网络课程.是因为我希望比其他学员学得更好”及回避型自我取向(5题).如“我的目标是用最小的努力来取得继续教育的学分”。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策略问卷(11题),包括认知策略,如:“当学习本网络课程内容时,我会试着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元认知策略(4题),如:“学习该网络课程时.为了能专心阅读。我会给自己提一些问题”。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投入问卷(19题)包括浅层投入(10题)。如:“我只学习在线测试中包含的内容”:深层投入(9题),如:“当学习有活动与在线讨论学习时间冲突时,我会在第一时间抓紧补上学习内容”。均采用里克特5点评分.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不清楚,4=符合,5=非常符合。
2.研究方法与程序
在远程继续教育课程结束前一周将量表链接放在远程学习平台上.为提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参与问卷填写的学员将获得平时成绩3个积分的奖励。问卷包括三个部分:指导语、基本信息和46道正式施测题目。收集的数据用lisrel8.7和SPSS16.0进行管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成就目标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本研究的理论假设.以趋向型自我取向、回避型自我取向和任务取向三个维度,建构模型AG-Mf见图11,进行三个相关因素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指数为Y2/dr
(2)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策略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学习策略问卷建立模型LS-M1(见图2),进行第一次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模型修正指数.元认知策略上的题目T7在因子1上的值很高.将T7移至因子1建立模型LS-M2(见图3)进行第二次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项目T1与T2.T5与T8的误差相关很高.如果允许误差相关.可各有效降低40.1和23.6个Y2值,释放T1与T2,T5与T8误差相关,得到模型LS-M3(见图4)。第三次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模型LS-M3的拟合指数x2/df
(3)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投入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本研究的理论假设,建构模型LE-M(见图5)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指数x2/df
(4)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质量评价问卷的信度。采用Cronbacha系数作为信度指标.分别对三个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0所示.各维度的a系数都在0.7以上.说明各量表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5)效标关联效度。采用网络课程Web-Log浏览记录得到学习数据.结合专家评价法得到的量规.得到学业成绩作为校对标。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的要求,有效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并达到合格的指标有:发帖量(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就一个主题发表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和见解)、回帖量(回复学员的主题帖及老师发起的讨论帖)、读帖量(阅读他人帖子的数量)、积分(任课教师对学员回复的内容及发帖的内容进行评价,给予一1、0、1、2、3的评分)。学习时长(整个网络学习过程的学习时间记录)以及登陆学习次数、参与在线讨论的次数f继续教育中心规定每周由主讲教师组织一次两个半小时的在线讨论,一期网络课程共有六次讨论)等7项。其中,积分是衡量发帖质量的重要指标.占成绩的50%。参考其他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对网络课程及网络学习的评价指标赋值方法.通过专家评定法制定量规.并咨询本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各任课教师意见.将量规分为二级指标.具体量规如表11所示.
各维度相关系数如表12所示。根据量规得到学员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与三个问卷各维度的相关表明.除认知策略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各变量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各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三)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质量评价问卷的应用研究
1.教龄及班主任工作对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质量的影响
一项有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虽然教师的平均教学工作量水平不高.但实际工作负担却很重.文中提到.各主课任课教师中.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实际的工作时间要远远大于其课时量。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也指出.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面临的各种压力如工作负荷、学生学业、社会及学校评价等表现出增加的趋势.11-15年教龄的教师感知到的压力最大.15年后表现出下降趋势。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感知到的压力值最低。本研究采用研究二数据.分析班主任工作及教龄是否会影响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质量。
(1)教龄及班主任工作对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成就目标的影响.被试在成就目标问卷上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3。从表13可以看出.在三种成就目标中.中小学教师在任务取向上的得分最高.其次是趋向型自我取向.在回避型自我取向上得分最低。说明总体而言.中小学教师在远程继续教育学习中的动机是偏向适应性的动机的.多数教师希望在学习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方差分析表明在趋向型自我取向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F(1,439)=6.836,p
(2)教龄及班主任工作对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策略的影响。被试在学习策略问卷上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4。本研究中采用的是里克特5点评分.最低分为1.最高分为5.高分代表较多地使用策略。从表14可以看出。被试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上的得分均接近于4.说明中小学教师在远程继续学习中比较乐于运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来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方差分析表明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性别和教龄以及班主任工作均无显著影响。
(3)教龄及班主任工作对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 投入的影响。被试在学习投入上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5。方差分析表明在浅层投入学习上男女教师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的浅层投人学习得分高于女教师F(1,439)=12.694,p
在浅层投人维度上,教龄差异显著,F(2,439)=5.717,p
2.成就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投入及学习成绩的路径分析
根据自我调控学习理论及相关研究.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具有直接的影响.学习动机会通过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产生间接影响。学习投入对学习成绩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本研究根据以上理论绘制路径图.运用AMOS7.0统计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得到路径图如图6所示。模型的拟合指数见表16.表明模型吻合度高.可以接受。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见表17。
从图6和表17可以看出.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趋向型自我取向对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任务取向对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也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说明学习动机表现为趋向型自我取向和任务取向的中小学教师在远程学习中更倾向于使用学习策略来帮助自己学习:回避型自我取向对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有负向预测作用。说明回避型自我取向的中小学教师较少使用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对学习投入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避型自我取向对浅层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趋向型自我取向对深层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说明回避型自我取向的中小学教师在远程学习中倾向于应付了事.而趋向型自我取向的中小学教师在远程学习中更乐于投入努力。任务取向对深层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浅层投入学习有负向预测作用。说明中小学教师在远程学习中.任务取向越高.越倾向于对学习进行深层投入.越不可能应付学习。
学习策略和学习投入对学习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远程学习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对学习进行深层投入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浅层投入会降低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虽然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它们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投入均有显著影响.而后者对学习成绩均有显著影响.说明学习动机会通过学习策略和学习投入对学习成绩产生间接的作用.
四、讨论与建议
自我调控学习理论认为应围绕“为什么学”和“怎样学”两个问题来研究学习.前一个问题与动机有关.后一问题与策略及行为有关。本研究以自我调控学习理论为依据.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投入三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质量进行评价.为科学评价远程学习质量、特别是基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提供了心理测量学的指标。
本研究研制的评价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动机的成就目标问卷.无论是探索性因素分析还是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均支持三个因素的结构。其内部一致信度.效标关联效度均很好,说明该量表信、效度高,可以作为评价工具使用。当前关于成就目标理论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大中小学生领域.很少涉及成人学习领域。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目的、形式、要求与传统学习有很大的区别,但成就目标理论在评价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动机上也是适用的.成就目标的三维结构在成人学习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支持。本研究还发现,任务取向与认知、元认知学习策略呈正相关关系.与对学习的深层投入呈正相关关系但与浅层投入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任务取向会引发适应性学习行为。趋向型自我取向与任务取向一样也与认知、元认知策略及深层投入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趋向型自我取向也可以引发积极的自我调控学习:回避型自我取向则与认知、元认知策略呈负相关关系.与浅层投入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回避型自我取向引发了非适应的学习行为。这一结果既支持了成就目标理论.也与以往以大中小学生为被试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也说明.在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员的适应性学习动机.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应强调理解、掌握知识本身的重要性,以及这些知识对改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应通过反馈等方式唤起学员积极上进、争做优秀学员的意识与热情,营造挑战自己、不断超越的学习氛围,让远程继续教育经历成为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
从学习策略来看.本研究证实了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两维度结构的合理性.量表的信度均在0.7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模型拟合指数符合统计学标准.本研究同样将学习策略的研究推广到成人的学习.并发现其适用性。由于处于网络学习环境中.平台资源有限.远程学习的时间灵活性.本研究没有涉及关于资源使用策略及时问管理策略的评价.在今后成人学习的其他环境中.可以考虑这两个评价维度。
本研究从行为投入倾向人手.对网络学习的投入情况进行评价并论证了学习投入的两维度的结构:浅层投入和深层投入。维度问为中等程度的负相关.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两维度结构模型的合理性,不同学习投入程度(浅层和深层)能很好地有效地区分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证明了Biggs学习过程二维度结构在成人远程学习上的适用性。
本研究发现.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均对学习成绩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对学习的深层投入会提高学习成绩.对学习的浅层投入则会对学习成绩产生负面作用.说明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来帮助自己学习时.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学习者没有深入理解学习.仅仅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他人强加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是跟自己有关的事.对学习的投入就少.对浅层学习者来说.学习就是应付和完成任务.学习的最终目标和价值是获得一个凭证.学习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如果学习者努力去学习和理解知识.将先前所学与当前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能够综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区分概念和事例.能够自行设置学习目标并全身心投入其中.对学习进行深加工.就会取向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这一结果也说明.努力并不仅仅量的概念即投入学习的时间.更是质的概念.即投入学习的策略与行为。在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中应注意指导学员运用学习策略.并对学习投入行为进行评价.作为保证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