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范文
时间:2023-03-15 01:0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情日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营中同兴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丁宗培
今天是我们团队下社区服务的日子,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我和同事们服务的是3位瘫痪在床的慢性病人,为他们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
我们首先准备去沈秀英奶奶家,沈奶奶因患脑梗、糖尿病和右股骨颈骨折长期卧床,日常生活由老伴张爹爹照料。张老爹看到我们在小区贴的签约公告打电话联系了我们。他真诚地希望我们家庭医生服务能给奶奶带来方便。他见我们来了远远地就招手:丁主任,你们来了。我看到沈奶奶躺在床上,见我们来忙要挪动她那“僵硬”的身体。我忙让她躺好,为她测血压、血糖、听心肺、肝脾触疹以及简单的神经系统检查等。沈奶奶卧床4年多了致使四肢肌肉都有萎缩,右股骨颈骨折致右腿挛缩,生活完全由张老爹照料。平时有点感冒什么的“小病”除张老爹在药店买点药给她服用就是“忍”。张老爹在一旁说这几年沈奶奶一直躺在床上了,自己年龄也大了出门很不方便,以后有你们这洋的家庭医生就好啦!还上门为我们体检,不错啊!"听了张老爹的话,我心里不是滋味。我觉得我们社区医生要做的还有很多,同时我又感欣慰,我们做的这点小事他们竟如此的感激我们。我一边和他们拉家常一边嘱咐他们要健康饮食,指导康复训练方法,同时给沈奶奶的药物进行调整。根据沈奶奶的情况我们和他们进行签约服务,每月一次上门服务。我把电话留给张老爹告诉他有什么需要随时给我电话。看得出来沈奶奶今天非常高兴,满脸笑容和含糊不清的感谢话。
篇2
这是我来中寨村工作的第一天。
中寨村是个偏僻的小村庄,全村有737户人家,3400余人。冬日里闲置的大片坡耕地块,从山脚一直到山顶,石漠化严重,给人一种发展萧条的印象。发展这个词在这里好像有些遥远,让我心里感觉沉甸甸的。
在了解村情的过程中,一位叫高兴祥的村民告诉我,中寨村的交通条件太差,是全镇最远的村,骑车到镇政府都要个把小时,好在政府已经考虑为他们修路了。
村干部王说,中寨村一直没有产业。近几年,他在自家的地里种了些梨树、桃树。去年,一些村民也跟着种了点,他希望能慢慢形成经果林产业。他说,发展经果林种植既可以治理石漠化,也可以增加收入,应该是个长远的路子。
晚上回来,我一直在想,我驻村帮扶,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2013年1月4日
今天,在访民情过程中,我与岩口组村民罗国民聊了好久,谈了些低保方面的事情。
罗国民是村里的贫困党员、低保户。在谈及低保享受情况时,他说,现在国家的低保政策好是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穷的问题,家里孩子长大了就出去打工,家里就剩二老,劳动力欠缺,什么都干不了。
跟罗国民一样情况的村民有很多,因为穷,村里的孩子稍微大些就出去了,也赚不了多少钱,却把种庄稼的体力活全扔给了老人们,导致生产搞不好,贫穷依旧。
罗国民说,希望到村里的公路能像其他地方的公路一样,进出方便。孩子们能回来,用他们的冲劲和见识,找些适合中寨村发展的种养殖方面的产业,日子才会从根本上好转。
沿着6里弯弯曲曲的山路回来,我想起了“翻过一座山又拐了一道弯”的歌词。我想,歌曲里用来抒情的大山和弯弯曲曲的山路,却是中寨村贫穷落后的根源。我得多跑多协调,看能不能尽早帮助村里解决进出难的问题。
2013年1月9日
一夜没睡着,这里太冷了。
大清早,我站在住宿室外“醒脑”,看着远处的山头还有些白雪残留,心里顿生阵阵凉意。
在冬天,一般是不会被冻醒的。然而我又在想,在这偏僻落后的中寨村,几千村民也和我一样,他们不会也睡不着吧?
“温饱”、“小康”这些温暖的词,一下子涌上心头,安慰着我。我们要做的不就是改变落后的现状吗?
在门外,遇到何兴友老人,和他一起走了一段路,聊了一些话题。
和罗国民家一样,何兴友家也只有两位空巢老人。我问老人生活方面的事情,问他们家粮食够不够吃。老人说,现在政策好,要说没吃的也不可能,但要说吃得好也说不上。从老人说话的语气和眼神里,我倒是看出他对我有些戒备,不知道我问这些事情干什么。我突然觉得要尽快与老乡们熟悉起来,和他们把关系搞好,便于以后开展工作。
2013年1月16日
中午吃完饭,我本打算去村东头老王家串门,可走了一半遇到罗国民,就跟他在地里聊了起来。
交谈中得知,罗国民家的粮食不多了。因为去年的气候原因,他家粮食产量不高,包谷、洋芋、大豆都只有往年的一半。马上就要过年了,余下的日子有些担忧。
随后到老王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虽然老王说,这种情况很少,但我还是想着,赶快与村干部和镇干部们商量解决这个问题。
下午,镇里的郝荣昌委员到村里宣读有关老支书刘仁锋调任油杉村的文件。老支书是个很厚实的人,他的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他的调任让大家很难过。可喜的是,不久将有一位新的村支书带领大家为中寨村的发展奔走。我想,无论是谁,我都要不断向他们学习,为老乡们多做好事、实事。
2013年3月18日
一大清早,我就把提前准备好的农产品价格表公示出来,希望村民能通过它了解市场。
中午,一位叫孙放文的村民告诉我他不识字,请我帮他讲一下公示的内容。我告诉他和村民们当前辣椒、大豆、包谷等农产品的价格。他们听后都很感兴趣,希望我以后多给他们提供些信息,好掌握以后种什么。
我想,我回去后要买一台电脑,为他们搭建一个信息平台。
篇3
沧州市新华区道东街道办事处位于沧州市区东北部,地处城乡结合部,所辖七个社区居委会。2011年开始,新华区道东办事处在新兴媒体迅速普及的新形势下,以网络等新兴媒体为平台,在辖区深入开展“五民情工作法”,以畅通社情民意为突破口,着力解决辖区居民密切关注的生活、就业、就医、城建等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建立办事处网站,聘请“民情联络员”
为扎实地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和方便居民建言献策,道东办事处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辟了道东概况、工作动态、政务公开、互动交流等板块,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辖区群众宣传和讲解各种政策法规,基层党建、党的理论等知识,对群众思想起到了引领作用;通过网站工作动态和通知公告,面向辖区居民提供办事指南、网上办事服务以及监督投诉,促进了政务公开;通过网站加强互动交流,增进了办事处、社区与居民的沟通,方便了居民建言献策,使办事处更多地掌握社情民意,推动了办事处整体工作上台阶。
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掌握居民思想动态,通过网站公布公示、征集民意,选聘辖区内的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楼院长、居民代表等作为“民情联络员”,给他们发放证书,佩戴标识。各社区按楼院及人口密度合理配备联络员人数,共配备“民情联络员”118人。建立了“民情联络员”汇报制度、培训制度和奖励制度,使“民情联络员”能够积极通过传统方式以及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做好社区民情民意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上传下达,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在群众与政府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和纽带,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利用电子邮件,设立社区“民情信箱”
如何让辖区居民表达心愿更方便、充分、通畅,在反复调研基础上,道东办事处在辖区7个社区的办公场所及单位集中、居民聚集区域的醒目位置设立了18个“民情信箱”,并在辖区范围内公开设立了办事处及7个社区的“电子民情信箱”,让社区居民以书信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建议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信箱和电子邮件由社区派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登记在册,并在最短时间内将需要处理的事项落实到人。责任人须与反映情况的群众直接见面,进一步了解掌握情况,在限期内将居民反映的问题处理好,若无特殊理由,延期不理不办将被追究责任。“电子民情信箱”使居民多了一条反映心声、表达意愿、寻求帮助的渠道,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反映民情民意。开通以来,道东办事处和各社区“民情信箱”共收集民情信息63条,已解决48条。
三、依托电信平台,开通“民情热线”
辖区内各社区居委会分别设立一部“民情热线”电话,并开通短信服务。对于不方便上网的群众,通过发放印制的便民联系卡,方便社区居民在遇到紧急困难时,以打电话或发短信的形式向社区寻求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对电话和短信做到“来电必接,有接必复”,随时记录居民反映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真正做到“听民情、通民意、暖民心”。“民情热线”和短信的开通,进一步加强了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社区人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四、开通QQ微博,记好“民情日记”
道东办事处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每月走访各层面居民家庭不少于10户,并充分利用QQ或微博记好“民情日记”,将群众对办事处和社区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理上报,及时向建议人反馈所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对走访过程中居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的处理过程实行全程跟踪。“民情日记”全程记载群众反映的问题、向相关部门汇报的时间地点和办理人员、办理的进程、办理结果、向群众反馈的时间地点和群众的满意度等等,居民也可登录QQ或微博及时了解所反映问题的处理进展情况,并与社区人员进行沟通互动。自“民情日记”实行以来,居民反映的1000余条问题都及时得到了解决或答复。
五、通过网络互动,召开“民情恳谈会”
十报告指出要“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2],基层民主协商的形式很多,其中民情恳谈会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道东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民情恳谈会来了解社情民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道东各社区每月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会,会前通过网络或电话、短信平台及时向相关部门和辖区群众会议通知、征集居民意见,会议邀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职能部门,与有困难、有想法、有疑惑的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现场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对上次民情恳谈会意见处理结果进行反馈,并再次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把测评结果作为下步开展工作的依据,会后将恳谈会内容通过网络进行。截至目前,各社区共召开民情恳谈会21场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150余条。建材小区的6栋宿舍楼200户居民,由于几次更换物业,加之一些家庭困难住户拒交取暖费等原因,小区供暖一度彻底“瘫痪”,办事处和社区利用召开民情恳谈会的时机,召集居民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沟通座谈,大伙一起面对面协商、想办法,经过努力,200户居民的供暖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新华区道东街道办事处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实施的“五民情工作法”,丰富了民情调查、民情沟通、民情分析、民情办理和民情反馈等各个工作环节上的方法和内容,拓宽了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在凝聚人心、密切党群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运用新兴媒体畅通群众诉求、倾听群众意见要求比传统方式更加快捷、高效,是民意表达的重要通道。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表达群众诉求方面的优势,能够更有效地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使基层政权更好地服务群众、贴近群众。
注释:
篇4
乡党委统一印制了民情日记本,所有机关干部包括乡领导班子成员、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财政所、土地所在内的正式在编人员共63人,每人都分到一个行政村,小村1人,中等村2--3人,大村5--6人,平均每人负责150户左右,乡党委要求,自4月初开始,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向每户群众发放一本由乡政府统一印制的便民服务手册,记录农户的联系方式,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周三下午学习时汇报各村走访进度,梳理出的问题,并填写干部走访情况登记表,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填写干部走访问题汇总表。周四上午12点前,乡学教办归纳梳理,填报周报表,下周一,乡党政领导班子会上,一起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个性问题,立行立改,共性问题,以交办单的形式,交给主管领导,一般要求20天以内办结,不能按时办结的要有情况说明。交办单一式两份,均有编号,一份存档,由责任领导在上面签字,一份交责任领导,再由责任领导安排相关部门落实,实行问题交办制以后,无论主管领导还是部门负责人责任心都大大增强了,办事效率也比以前提高了。
二、是落实代办制度
我乡于4月中旬挂牌成立了乡代办中心,确定乡级代办员20名,设立村代办服务点24个,设村级代办员130名,所有代办员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值班时间、代办事项全部公开。统一印制代办登记薄,完善值班、登记等各项制度。乡村两级代办员认真受理群众代办事项,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中心设立以来,共代办80岁以上高龄补贴30人,低保、五保55人,残疾办证10人,疑难户口办理4人,大大方便了群众,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篇5
“三项活动”确保党员干部下得去、对得准
辽中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转作风,直接联系服务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进一步拓展帮扶主体的职责和任务。一是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两包两扶三联”活动,即包一个镇(街道)和一个村(社区),帮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项目,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扶持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和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环境,解决生产经营问题;联系一名贫困党员、一名贫困群众和一个重点案件,帮助树立信心,提升技能,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和群众问题。二是县直部门加强与薄弱村、城镇社区的沟通联系,广泛开展“带经济薄弱村,多措并举促转化;带所驻城镇社区,资源共享促和谐”的“双带双促”活动。三是每名领导干部、后备干部、机关干部通过“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形式联系帮扶困难党员、困难群众,重点在就业指导、产业扶持、资金支持、物资帮助等方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改善生活水平。全县43名副县级领导共联系帮扶了17个镇(街道)、43个村(社区)、27家非公企业,67家县直部门与67个村(社区)、1556名党员干部与1248名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
“四有两评”确保党员干部蹲得住、呆得牢
为保证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下基层为民服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帮扶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每名帮扶党员干部全面落实“四有”要求,即有双向联系卡、有民情日记、有帮扶台账、有对接帮扶表。为方便党员干部为基层群众服务,便于群众联系党员干部,将对接帮扶的党员干部的联系方式及帮扶承诺事项在村(社区)公开栏上进行公示。党员干部及帮扶对象互留联系卡,党员干部撰写民情日记,党政机关建立帮扶台账,登记对接帮扶表。建立“两评”机制,党政机关会同帮扶村(社区)不定期召开测评会议,会上党员干部介绍帮扶工作情况,帮扶对象点评帮扶效果,参会人员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结果作为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下一步努力方向。县委组织部综合考量镇(街道)、村(社区)、县直机关测评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并将综合评议结果作为党员干部评先选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党员干部蹲得住、呆得牢。
“三项考核”确保党员干部干得好、受欢迎
辽中县委将下基层为民服务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中,建立以帮扶为主导、以群众满意为根本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随机考核。党政机关不定期考核党员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工作,采取抽查民情日记、检查帮扶台账、访谈帮扶对象等方式,考核党员干部下基层是否对接,是否开展实质性帮扶工作,是否熟悉村情民意,要求党员干部做到“了解帮扶人,熟悉人,户户认识人,是个明白人”。二是年中考核。每年7月,县委组织部专门到县直单位考核“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开展情况,对照年初县直单位下基层活动方案、帮扶承诺,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明察暗访等形式,检查帮扶结果,督促帮扶进度。三是年度考核。把下基层为民服务工作作为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由县委综合考核组召集村(社区)群众代表、村(社区)干部、镇(街道)相关人员进行测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全县公开通报。对于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排名靠后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截至目前,全县共为帮扶村、社区、企业解决资金300多万元,为帮扶个人送现金及物资合计40余万元。
篇6
1、强化学习提高,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夯实作风建设,增强法纪观念,树立正确政绩观,更好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展示新面貌新形象。强化业务学习,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领导发展的能力和促进发展的措施,切实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贯彻执行的能力、推进工作的能力和真抓实干的能力。健全学习制度,针对学风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学习制度,进一步端正学风,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调研活动,拓展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新举措。
2、完善监督机制,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
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切实增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意识,明确决策规则和程序,保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认真执行“三重一大”、“三不直接分管”等相关制度。进一步拓展深化监督评议的方式和内容,增强领导干部接受群众监督评议的自觉性。同时,完善督查问责。
3.完善机关日常管理制度。
切实解决纪律松驰、作风松散等问题,修改完善机关工作制度,改进考勤制度,继续推行每周工作计划制度。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制度落在实处,坚决执行《州干部职工“三个必须七个严禁”规定》。
4.健全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记制度。
认真学习领会并熟练运用《州群众工作手册》和《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资料汇编》,从8月开始在全体干部中推行工作日志制度,记录每天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成效。认真撰写民情日记,深入了解民情,积极反映群众意愿,着力解决群众困难。
篇7
一、积极响应高度重视
年初,公司积极响应上级“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文件精神,我公司领导班子专门召开了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三送”活动的文件精神,统一了思想,使大家认识到“三送”活动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突破口,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创新举措。“三送”活动能否深入开展,关键在于人员是否到位,公司由综合办公室及农村营业部人员组成“三送”活动工作组,总经理郭元清为领队,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组成员的工作。我公司工作组成员即分赴挂点帮扶村驻村开展工作。公司领导对工作组成员反复强调,要充分认识到上级对开展“三送”活动的决心和措施,大家务必把工作做好,多向乡村居委会干部学习,加强锻炼,改进作风,多为民办实事、好事。
二、活动开展情况
1、开展大走访活动,建立民情台账制。要求工作组人员不仅要走访所包的对象,更要做到全村在家所有农户都走访,重点走访党员户、贫困户、计生二女户、产业大户、上访户等,面对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和热点难点问题,收集群众的困难诉求和对党委、政府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及加强班子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通过下村走访,摸清楚困难户等弱势群众的情况,体察民情,扶贫帮困。记好《民情日记》。对收集到的情况要进行归纳分析梳理,并按难易程度分门别类建立好民情台帐。
2、解决冷水坑村民用水难问题,公司根据乌洞村冷水坑村民用水难问题,出资5000元,在冷水坑做水池,解决村民用水问题,目前水池已做好。
3、帮扶困难村民,针对村民周洪生生活困难,其儿子周毅就读小学,在我公司帮助下落实到一名帮扶人员,从下学期开始;
4、解决乌洞村民上网问题,针对乌洞村民上网难的问题,我公司在乌洞村增加设备,于2012年7月10日开通了乌洞村宽带设备,所有村民小组都可覆盖,解决村民使用宽带需求。
篇8
3月21日,夜幕降临,天色渐暗,__乡__村新安装的太阳能灯全部亮起,把进村的公路两旁照得雪亮,路过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宁静的小山村晚上不再摸黑,不再打火把、手电筒走路。
“以前,由于没有路灯,晚上看不清路,都是一片漆黑,群众出行不方便、不安全,一不小心就会踏进水田,掉进沟里。”村民们跟笔者聊了起来。
驻村干部多次向上级反映村民心愿,到相关部门协调到10万余元资金,及时联系施工方安装路灯。如今,__村新添了50盏路灯,方便了群众晚上的出行,改变了“天黑就关门,晚上不见人”的生活方式,解决了当地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之前不敢想的事情尽成了现实,有了路灯,既方便了村民出行,也加强了__村的社会治安,驻村干部这支队伍还真有能力,是真心来帮助我们的。”周围村民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练“两项绝活”为群众谋求福祉
练“说”功,当好“宣传员”。驻村工作队围绕__区产业发展规划,把大道理说实,把小道理说透,将__区惠民政策明白卡发放到村民手中,向村民宣传森林防火、土地承包、劳动合同等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村民法律意识,驻村1个月,走访6个村民组,200多人次,共计发放明白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200多份,宣传法律知识2次。
练“做”功,当好“办事员”。驻村干部了解到1个菌棒管理好,除去本钱,可赚5元,10000棒1年能收入5万。为了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赚钱养家,驻村干部与村委员多次找村里香菇生产基地老板杨某协商兴办合作社的问题,他们希望村民能到香菇基地学习香菇培养植技术,自搭大棚后拿菌棒养殖,待采摘又让香菇基地回收。在驻村干部的努力下,杨老板同意兴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香菇产业模式,既让村民增收,实现村民创业“零”风险,还促进香菇基地增产。目前,有20多户农户有意放弃外出务工,一心发展香菇。
上午:“给来访群众一个热情的微笑,为他们递上一杯茶水,让来访群众心平气和的把他们心里的‘憋屈’讲出来……”__乡__村驻村工作组成员就是这样在“群众说事室”接待村民,和村民聊天、拉家常,倾听他们的心声。目前,共为村民解开心中的“疙瘩”5个。
篇9
为加强*道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进程,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成立*道基层组织建设“三老”顾问团。
顾问团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以街道老党务工作者、老党总支书记、老支部书记为成员,为街道基层组织建设出谋划策、献言献计,对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及时积极地开展决策咨询建议的常设性机构,是街道面向基层的“门诊所”,也是党工委、办事处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纽带。
一、顾问团成员任职资格和要求
1、团成员在政治上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行为民之举,讲政治、顾大局,坚决服从上级的安排部署,切实为党工委、办事处当好参谋。
2、要熟悉掌握基层班子建设情况及其村(居)情民情,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
3、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求实的科学态度、有较高政策水平和综合研究分析能力,对基层班子建设有独特的见解。
4、能经常性为党工委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为文昌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
5、团成员应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交往的“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政务监督员、民情传递员、党群联络员”。
6、顾问团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工作,要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
二、顾问团职责和任务:
1、参与街道基层组织建设决策前的调研、论证,并提出建议和方案。
2、熟悉所辖村(居)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3、针对落后村顾问团要把好“脉搏”、开出“处方”;对先进村(居)要找准典型、总结经验,把好的方法和做法推广给其他村(居)。
4、对街道基层组织建设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提出咨询意见,并进行追踪调研,及时反馈意见。
5、主动开展工作,要想文昌发展之所想、急文昌建设之所急,并有超前意识,每年都要向街道提供一定数量的信息和决策建议。信息要简明、及时、准确;咨询意见要力求资料详实,观点鲜明,方案可行。
6、积极完成街道交付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工作开展
1、顾问团采取以集体活动为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
2、顾问团成员可以单独或组队到街道所辖村(居)进行调查研究,街道所辖村居应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工作。
篇10
一、目的和意义
让广大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群众,倾听基层和群众的呼声,掌握基层、群众的情况,拉近与基层、群众的关系,切实帮组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摸清民情,了解民意,为开展好“万名干部下基层”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打好基础,提供依据。
二、全员大调研的主体
全体机关干部、乡级单位干部、村主要干部。
三、全员机关大调研的时间
7月13日至8月15日
四、调研内容
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就以下内容进行调研:1、群众生活存在的困难是什么;2、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3、群众的需求是什么;4、群众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和意见;5、群众身边有那些不稳定的因素需要得到解决,6、群众对自觉抵制非法营运车辆船只的认识有多高;7、群众对、门徒会的危害认识有多深;8、农民增收途径;9、对惠农政策的认识和意见;10、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1、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那些。
五、全员大调研的实施方法
1、责任到人,全体干部划分到村(社区),深入各村(社区),社(居民小组),户。
2、各位干部到了责任区后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宣传调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意义,并进行现场调研,征集问题。
3、逐社、逐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谈话,谈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