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范文

时间:2023-04-10 20:4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1

我观看了全国著名教师王金战老师的《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视频讲座,受益匪浅。他既让我反思了平时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更让我学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现将我的一点体会写下来,与大家探讨。

王老师在讲座中说:"兴趣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动力。"这一点我非常赞同。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孩子学习不好、厌学的主要原因。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尤其对小学生更为重要。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只有当孩子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才会主动地学习,持久地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而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王金战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400字(二)

首先应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不仅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孩子学习进步的重要保障。孩子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激发不能限量的潜能。作为家长,我们要努力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责任,是成长的过程,而不是一种负担。

在孩子的日常学习过程中,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关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不要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每天不停的说教,批判,逐渐地让孩子当学习成了痛苦可怕的事情,把学习当成受罪。

我们的孩子一生至少要接受16年的教育生活甚至更长,在这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家长,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修养,耐心和耐性以适应孩子的学习过程,适应中国式的教育。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所学的内容,随时为孩子释疑解惑,让他们感到家长和他们在一起。不让他们因为困惑而迷茫,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独立思考的勇气和信心,并及时分享他们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和喜悦,让成就感和荣誉感成为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要在夸奖中不失严厉,要让孩子逐步实行中国的教育体制。

宁静致远,学得宁静,学得平静。学习要有氛围, 网络、手机 、电视等电子产品让孩子没有思考的要求、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玩物丧志,要学会限制孩子玩手机打游戏,引导孩子在阅读,读书中找到乐趣。

要学会和孩子沟通,给他讲道理,当我的孩子背着书包进入学校的第一天给他念了龙应台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也许他听不懂,也许他不明白,但是我会试着让他明白,我会在他学习的生活中陪伴他左右,让他知道为什么必须学习,进而一步,让他在艰苦的中国式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同时保持着健康的心理,拥有一颗快乐的心。

王金战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400字(三)

让孩子爱上学习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所以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地观看了王金战老师的讲座,并详细地做了记录。真的是受益匪浅,留给自己更多的反思。

王老师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故事告诉我们家长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是兴趣,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首先应让孩子对学习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正如王老师所讲的,培养孩子的兴趣,不仅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孩子学习进步的重要保障。孩子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激发孩无限量的潜能。作为家长,我们要努力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当家长的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逐渐地让孩子当学习成了痛苦可怕的事情,把学习当成受罪。

王老师还讲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其实每一个孩子,在内心都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优秀的人,也没有一个孩子,自甘成为一名后进生。孩子不愿学习,很懒惰,就是因为动力不足,孩子需要我们的鼓励和尊重,孩子希望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的优点,关注他们的进步,一点一滴的进步。

篇2

关键词:读书 阅读 父母

当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就是通常人们常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当然是对的。难道有谁愿意孩子长大不成器、毫无作为,甚至走下坡路吗?当然没有。

但是怎样才能实规孩子“成凤”“成龙”的目标呢?我仔细分析了下本校的一些学生家长的做法,比较突出的有两类。第一类是紧张型。从幼儿园起就开始进名校,择班级,选老师,课余再参加一系列的辅导班,写作班、书法班、奥数班、英语班,等等。孩子的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被一个一个的任务左右,缺乏独立的思考与判断的时间。当然这样的孩子在每次的测试中分数比较突出。但是我认真地去分析他们的卷子发现,他们的试题答案雷同,答案固定,缺少些让人眼睛一亮的灵气。这类孩子的家长眼光只是盯在教科书上,认为只要把学校发的书学会就可以了。他们给孩子请家教,就是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感觉,孩子学的最为吃力,厌学情绪高。第二类是放任型。孩子父母打工或者做生意的较多,缺时间管束孩子。结果就是孩子只要回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量时间是看电视。什么《喜洋洋与灰太狼》、《毛和老鼠》等一集一集的津津有味地反反复复的看。孩子看起来懂的较多,其实孩子思维变的更加懒惰,更加的浮躁,更加地不愿意思考。他们的突出表现是成绩较差,对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的很是敷衍了事。外表精明,但是缺少内涵。

很明显这两种类型的培养方法都没有让孩子“成龙成凤”。家长还很失望,孩子也很疲惫。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孩子发展得更好呢?有的!那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让孩子从小就爱上读书并大量阅读,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深厚学识的人(所谓“学富五车”),这里说的读书,不是狭义的上学,而是广泛的博览群书,这可以说是成才的基本规律之一。

很多哲人认为,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语);“是智慧的钥匙”(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语);“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国哲学家卡莱尔语);“善读也可以医愚”(西汉学者刘向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语)。

通俗一点,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孩子性情,使孩子变的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孩子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让孩子爱上读书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既然读书如此重要,那么,家长们该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1.舍得投资,要多给孩子买书,不要吝啬,个人观点是书买多少都不算多,学无止境。这样就会把这种观点灌输到小孩的脑中,让他开始喜欢读书,喜欢学习。

我有一个朋友让我到他家给他儿子作文,进他家的第一感受是现代感。电视有台式的、液晶的,挂的、放的;电脑每个屋一台。几室参观一遍没有发现一本书。我非常纳闷,问他你平时不看书吗?他说哪里有时间看书呢?每天上班回家,看看新闻、电视剧,就很晚了,再上网偷偷菜,时间还不够用呢!我心想难怪他儿子的语文成绩老跟不上呢!而我们家里,不管是坐在沙发上,还是餐桌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书,都可以随便地拿来看看。虽然比较凌乱,但是我感觉到处都是灵气。所以我也懒地去规范的放置。有家长会说:“孩子太小不会看,还撕书,给这么小的孩子买书也白费钱……”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这不是问题,家长只要耐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很快就会不撕书了(也有从没撕过书的孩子)。

也有家长会说:孩子太小,看不懂书,说的也有道理。但孩子总能看懂一点吧,既使一点不懂,至少他也接触了书,对书有了印象,这也是收获啊!这好比家长教幼儿说话,一岁前的幼儿是根本听不懂大人说的任何话的,但没有家长因此放弃同幼儿说话。事实上,家长经常的与幼儿说话,久而久之,幼儿不仅能听懂了大人说的话,自己也逐渐学会了说话。幼儿看书也是如此,小孩子接触了书,就对书有了印象,逐渐就会喜欢上书,进而就能看懂书爱看书了。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幼儿对看图书是感兴趣的。

有人说:“我己给孩子买来好几本书了,可他根本不看!”我想不完全是这样吧,买的书是否时间太久了?是不是孩子已看过多少遍,实在看腻了?如果能经常给孩子提供一些新书,相信孩子不会不喜欢看的。

“书太贵,孩子看得又快,供不起。”这也是事实,那么家长可以想办法啊,可以去少儿图书馆给孩子办个借阅证,可以同其他家长去借或者交流。

2.懂得小孩的兴趣,不要强迫小孩看所谓的名著,给他买他喜欢读的书。大可不必费尽心思替孩子挑选。这本来就是个纷繁的世界,家长很难左右或限制孩子的视野。现在的书店大都有少儿读物专区,如果你带孩子去书店,最好的做法就是把他扔在书堆里,孩子的兴趣或是他潜在的兴趣会引导他自己去挑选,而这种自主选择的方式会影响并丰富孩子的阅读。我常在书店看到那些小小的人儿坐在地上,捧着一本书浑然忘记了世界。有的家长觉得给小孩读漫画小说什么的会耽误他的学习,其实不是这样的,有趣的图书可以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提高孩子阅读的能力。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给他买些连环画或童话(如郑渊洁童话),随着他年龄的增长,阅读能力的增加,他会选择一些更成熟的书,而且,幼时习惯一旦养成,将给他的人生带来多大的财富。

3.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以身作则,大人如果不喜欢书,不看书,为什么要求孩子看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这句话道出了读书人的心声:读书是一种感受,内心的喜悦和充实,不是强求的事,是需要我们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体验读书的感受。因此家长切记做任何事不可强求,不然会适得其反,甚至影响到孩子今后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到言传身教,甚至可以言不传但身必教!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现金时髦的说法: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篇3

“从今年9月1日开始,上海静安区爱国学校尝试对一年级的课程实施变革,完全取消了延续55年的数学必修课。据说这种变革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公立学校属首次。”

就是这一则70个字的短消息,在全国的小学校、小学生家长以及小学教育研究者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数学”这个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竟从启蒙教育的起跑线上,向后延迟了一年,这一大胆举动理所当然会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导致争论是必然的。

正方主要观点:

“一年级的孩子不适合过早学习数学!”

6至7岁的孩子发音器官柔软,语言模仿能力最强,是学习听、说语言的最佳发展期,而逻辑思维能力弱,所以取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是科学的做法。在英国等欧美国家,小学生直到三年级都没有正规的数学课,只有数学游戏的活动,这样做的意图就是将时间腾出来让孩子更多地接触语言、图画和音乐等方面的训练。

孩子学什么、什么时间段学什么都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一年级的孩子应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多见识一些东西,增加感性认识、提高感官能力,将来再学数学的时候所有的感性认识都可以拿来辅助学习,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早一年晚一年掌握某些知识对他此后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如果孩子因学习超年龄段的知识感到吃力进而惧怕、反感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他此后的学习乃至一生都会受到这种情绪带来的伤害。这一阶段的家长和老师应该做的是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是愉快的,而不是可怕和痛苦的事。

家长们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越早越好,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家长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内容上,而应着眼于整个人的和谐发展。

反方主要观点:

“取消数学课肯定不对。所有涉及孩子的事情必须慎重。”

计算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数学课必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有待提高的只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儿童的逻辑思维未必都是抽象的。图形思维是幼儿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那种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仅靠语言,而忽视动作的做法是错误的。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是靠‘感官’来学习……”如果说低龄儿童进行思维的时候需要借助实物、动作,离开了这些,思维就会停止,那么通过想像图形和动作可以让思维得到延续。而因为逻辑思维弱而“加强英语教育,大幅去除数学教育才是顺应科学的做法”实在不是理由。

实际上,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具备起码的计算能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数学可以让孩子形成对数的概念、开发孩子的智力,这非常重要。低年级的数学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炼出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有利于孩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将专门的数学课由一年级推迟到二年级,实际上也就推迟了对孩子数学能力的培养。

面对各种不同的声音,本刊记者采访了数名全国知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是――“家、校互动,一年级孩子学数学不再难!”

那么“家”、“校”怎样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呢?以下是本刊记者对他们采访内容的纪要归纳。

记者:一年级学生的家长配合学校数学教育应该从哪里入手?

老师们:数学是基础学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少儿如果能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对于以后的学习将会有极大的帮助,乐学、易学是孩子数学入门的最基本的规则。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引导孩子数学入门时,切忌情绪急躁,尤其是家长要解决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心理问题。

相对于国外父母而言,中国的父母更看重“知识”,对孩子的情绪、情感、个性和想像力关注不够。许多家长整日盯着的是孩子今天又学会了什么,并用分数高低、排名先后来评判孩子,而对孩子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学习并不重视。

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衔接通常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是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靠拢,另一种衔接方式就是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保留一些幼教的教学方式。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多是第一种方式,比如时下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数学课,小孩子被灌输知识,为上学做着准备,幼儿园也变成了小学“预备班”。

而幼儿园这样做实际上是在迎合家长的需求,如果不这样做,家长就会认为这所幼儿园不好,孩子学不到东西。最主要的阻力仍然来自家长。

其实对于一年级新生,不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都有一个适应阶段。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第一个月的情绪(喜、怒、哀、乐)。

记者:就一年级学生学数学而言,家长应该怎样配合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呢?

老师们: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绝大多数教师在新生开课的头一个星期里,都会非常注意用引导兴趣的方式,开启孩子们的数学智慧。很多数学老师会用“故事开头,创设情景”,来营造浓郁的数学教学环境。

比如对数字的认识,教师会运用准备好的童话般美丽场景的卡片,教孩子认识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菇、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有很多家长认为,这些内容我在孩子入学前早就教过了,一年级又来一遍,是浪费时间,这是个错误的认识,这种学生喜爱、学得生动、练得有味的教学方法,是让孩子爱上学校教育、爱上数学的必经之路。

不仅教师在学校里要这样教,家长在家里也要让孩子像这样学。例如,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了厘米、分米,家长完全可以以“量量我们家”为主题,和孩子一起把家里的各种家具、电器等来个丈量,最后形成一份非常有趣的报告。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对数的概念,也锻炼了孩子语言表达和综合组织材料的能力。

记者:家长怎样配合老师让孩子自觉学习数学呢?

老师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们“自主采集生活素材”,是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方法。例如一年级数学“几时和几时半”这个内容。在教学前,老师们会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时间、钟表”等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还会带孩子去认识沙漏、日晷、水钟、铜壶滴漏等古代的记时工具。在课前有了准备,学生们在课堂上就会去说、去听、去想,也会更主动地去学。

这时,家长除了可以帮助孩子查一些有关记时的资料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结合一年级教材中“几时和几时半”这个内容,做一张作息时间表:起床、吃午饭、上课、休息……拉近学习和生活的距离,有效地培养孩子“生活数学”的意识,孩子的自觉意识也就强了。

记者:数学比较单一、枯燥,逻辑思维比较强,当孩子讨厌或惧怕学习的时候该怎么办?

老师们:许多人认为“一年级年龄段的孩子语言模仿等能力强,而逻辑思维能力弱”。其实儿童的逻辑思维未必都是抽象的。怎样让孩子是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例子:一年级数学“路”这个内容的教学,家长完全可以配合课堂教学,以孩子们最喜欢的走迷宫的方式,帮助孩子在学习加减的基础上,练习逻辑思维。这种把单一、枯燥的逻辑思维,运用行为的方式,让孩子运动起来,把练习题转变为动态有趣的游戏的形式,是非常有益的。它使孩子们通过操作、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即使是讨厌、惧怕数学的孩子也会在不自觉中,学好数学,并进一步爱上数学。假如您的孩子数学成绩不理想,那么请一定用一颗母亲的心去安抚他们、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宽容他们。

是啊!一年级的学生刚踏进校门时,一切都是新鲜的。如果每一位数学老师都能让孩子们一开始就爱数学,并不断地去保护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而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积极配合好课堂教学,相信等待我们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篇4

随着对“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认识的加深,一种迫切加入这些“大毛虫”的想法也日渐加深。那一学期,我任教一年级,我给自己和一(082)班的小毛虫在新教育论坛粉红毛虫板块建立了“我和我的一(082)班小毛虫”专贴,进行了一段丰富多彩的毛虫之旅。在这段边学习边探索的路上,得到了马玲老师等新教育专家的指导和关心,我也慢慢地前进,让自己这条“大毛虫”也丰满起来。

毛虫与蝴蝶项目依据研究,在低年级(1至3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一学期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要让自己和孩子爱上绘本、爱上阅读。

一、 让孩子爱上绘本

⒈绘本本身的魅力

如今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与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图书,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孩子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什么是绘本呢?绘本是运用文字和图像一起创造的书,包含丰富精彩的画作和修饰精练的文字。它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图画版面大而精美,不仅具有辅助文字传达的功能,更能增强主题内容的表现,像绘本《小魔怪要上学》使孩子们懂得了书籍的魅力,《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 《妈妈》让孩子们懂得了亲情的珍贵和无价,孝顺父母是每个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爱心树》感动着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对美好的友情充满着期待和向往……不计其数的绘本带给孩子一个个鲜活的人生哲理,一次次与绘本的亲密接触都会给孩子们的心里带来一次重重的撞击,自然而然地使孩子们走进了阅读天地,他们对绘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我把《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绘本买回家的时候,我四岁的儿子就喜欢上了它,要我跟他一起看。难得能安静下来的他,看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绘本本身的魅力是无限的。

⒉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

毛虫与蝴蝶项目的使命之一:是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他此时此刻最适宜的童书。在新教育论坛上,新教育专家、先驱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适合低中高阶段的学生阅读的书目。干国祥老师指导我们:低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那么,我为一年级的孩子们选择哪些合适的绘本呢?我在书店和网络上阅读推荐的这些绘本,根据一年级从拼音开始学的情况,从中选择了《肚子好饿的毛毛虫》《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爱心树》《离开妈妈的考拉》《爷爷一定有办法》等这些绘本进行阅读。下学期,我准备选择《逃家小兔》《小猫玫瑰》《我有友情要出租》《母鸡萝丝去散步》《月亮,生日快乐》《淘气宝宝》系列等这些绘本的阅读。精心选择绘本,推荐给孩子合适的绘本,孩子们爱上了绘本。

二、 让孩子爱上阅读

美轮美奂的绘本,有童心童趣的绘本,让学生忍不住地爱上了它。怎样让孩子们持续保持高涨的热情,对绘本的阅读自始至终痴迷呢?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⒈增强教师导入的魅力

绘本阅读课中,教师的导入同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一样重要。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绘本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对绘本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深入绘本的阅读。精彩的导入,不仅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而且为整堂阅读课作好铺垫。“毛虫与蝴蝶”的取名来源于一个绘本故事:《肚子好饿的毛毛虫》。第一次绘本阅读课,我就选择了带孩子们阅读《肚子好饿的毛毛虫》。这个故事很简单,说的是一条毛毛虫从破壳而出到变成美丽蝴蝶的过程,告诉我们一条毛毛虫只有经历无数的尝试,才找到了适合的食物:绿树叶。为了能让学生都喜欢绘本,展示绘本的魅力,我利用电教手段,下载了图片做成PPT课件。但在开学的第一周,教室内网络不通,电脑配置低,不能用U盘,我只能改变导入的方法。我打印了一张又瘦又小的毛毛虫图片,导入时出示了这张图片,明确题目后,利用它来设悬念“又瘦又小的毛毛虫经历了什么?变成了什么呢?”我开始了第一次的绘本阅读课。巧设悬念,使学生产生思想波澜,引诱起学生揭开“谜”底的强烈愿望。这样导入,直入主题,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阅读的欲望。

根据绘本内容的不同,在以后的阅读课中,我或利用图片猜谜导入、或设置悬念导入、或利用多媒体导入、或回忆前个故事导入(适合《可爱的鼠小弟》这种系列绘本)……运用多种导入手段,使学生主动阅读,爱上阅读。

⒉改进绘本阅读课教学方法

绘本阅读课,不同于平时我们上的语文课,一般的过程是导入绘本,观察绘本的封面和扉页,介绍故事题目、作者、翻译者、出版社等;接着学生听故事、拓展延伸故事,为了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没有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全盘托出,而是在故事的精彩、关键处、转折处,来个“急刹车”,制造悬念,积极鼓励学生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老爷爷,他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猜测:“爷爷把背心变成了什么?”有的学生猜是手套,有的学生猜是帽子,有的学生猜是袜子,大家纷纷猜测着各种各样的可能,充满了阅读的乐趣。

除了坚持每周一次的绘本阅读课外,我还学习薛瑞萍老师,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每日一句”,让孩子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每个周末,布置学生完成一幅“绘画日记”。刚开始,能坚持的学生不是很多,慢慢地,上交的作业、绘画多了。看着绘本阅读在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我由衷地高兴。

⒊提倡亲子共读,师生共读

共读,就是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毛虫与蝴蝶项目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师生共读还是能做到的,可亲子共读却很难做到。这首先要征得家长的支持。考虑到我们082班许多孩子的家长都是做生意的,平时都很忙,但我还是在家长会上跟家长谈了,有的家长也表示支持,但真正做起来的没有几个。因此,我在上完绘本课后,都布置学生回家把这些好听的故事讲给家长听。我想,只要我坚持这样做,只要家长看到学生因为阅读而进步,他们就会支持的,会参与到亲子共读中来的。

⒋展示作品,提高学生读写绘积极性

孩子的表现及表达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让他们自己上台展示自己的写绘作品,给了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展示读写绘作品,我都在课堂上进行,或小组展示,或全班展示,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班级内我布置了“小青虫读写绘”版块,将每一次的优秀作品都布置在上面,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读写绘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坚持按时完成读写绘作业和绘画日记了。

篇5

一年级的学生刚迈入学校的大门,开始学习拼音、汉字。由于识字少,独立阅读比较吃力,再加上动画片、游戏已经把孩子们紧紧地“拴”在了电脑、电视、游戏机面前了,他们对读书还没有足够的兴趣。作为老师,我们怎样把他们吸引到图书的世界中,让他们爱上阅读,开始享受这快乐幸福的阅读人生呢?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尝试着在玩乐的气氛中逐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

一、礼物,“诱”导学生走上阅读之路

“亲其师,信其道”。一年级孩子往往是从喜欢上老师开始,喜欢上学习的。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和孩子们建立师生之间真诚和谐的感情。孩子喜欢奖励、表扬,我经常随身带着“礼物袋”,给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送上“礼物”:小蝴蝶剪纸、小熊猫贴纸、卡通的印章、包装精美的糖果……在孩子们眼中,老师的“礼物袋”是个魔法袋,时不时会变出新奇、漂亮、好玩的东西。爱上老师的孩子们更爱上了老师的“礼物袋”,时时关注着袋里会变出什么玩意儿。

等学生识字多了,阅读课文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我的“礼物袋”中装上了新玩意儿――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石头汤》《犟龟》……这些绘本中不仅有孩子们喜爱的彩色图片,而且有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简短文字和拼音。一年级学生来读这些书,既有一定的基础,又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动脑,需要不断探索尝试,并在努力之后总能获得成功,获得豁然开朗的乐趣。这样的读书既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他们形成阅读技巧,实现心智成长。

怎样让孩子们喜欢上这样的“礼物”?我给他们设置了一个一个的关口,让他们能看得到礼物,却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得到。一开始我只提供一本绘本,每次得到礼物的孩子能享受到和老师共读故事的奖励,别的孩子能看到这本书,却摸不到它。当获得礼物的孩子和老师津津有味地读故事,为故事中的人物欢笑、担心、难过时,其他学生羡慕地围在两人身边倾听着,张望着,期待着,渴望着下一次坐在老师身边拿着书的是自己。在他们眼里,这些书是他们得到过的礼物中最珍贵的。读书的过程也慢慢从师读生听,变成了师生共读,到最后生读师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后来,我们改变了享受礼物的方法:把绘本搬上了教室的实物投影,由得到礼物的学生给大家朗读,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最后,这礼物的数量变多了,我把十几本绘本都带到了教室,得到礼物的孩子还能带回家去和家长共享。亲子阅读不仅降低了学生读书的难度,而且让家长认识到绘本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家长送给孩子的礼物也变成了各种各样的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孩子们把这些书也带到了教室,互相交换礼物,得到了更多读书的机会。

就这样,学生渐渐被老师的礼物“诱”上了读书之路。

二、游戏,“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热情

有位学生曾对我说过一句心里话:“老师,要是读书和玩游戏一样好玩就好了。”是啊,游戏的过程让孩子充满激情。他们在游戏中想象自己就是那个无往而不胜的主角,不断克服一个一个困难,战胜一个一个强敌,完成一项项任务。即使暂时失败了,他们也绝不服输,一定会从头再来。在游戏中,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变得更强大,智力得到提升,最终获得成功的快乐。

何不让孩子们带着游戏时的高涨情绪去读书呢?我告诉学生要和他们一起玩个读书闯关游戏,游戏由大家一起来制定。在我的指导下,游戏的规则、内容、方法很快出台了。我们还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一起来完善这个游戏,不仅请家长来做游戏的监督员,而且欢迎家长一起参加游戏,成为游戏中的一员。在家长会上,我还和家长们分享了帮助孩子挑选适合的书籍和引导他们爱上阅读的体会,帮助家长们掌握好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我们的游戏时间定为一个月,一共设置了五个关口,每闯一个关口都要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分别是2本书、5本书、10本书、15本书、20本书(老师和家长的读书量是学生的两倍)。每次闯关成功都能得到奖励:一个小礼物(由家长赞助提供)和一个过关卡。这五个过关卡上的卡通形象都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分别是喜羊羊、功夫熊猫、超人、蜘蛛侠和孙悟空。游戏中,要求孩子每天读书不能超过1本(老师和家长不能超过2本),免得孩子为了完成读书量而敷衍了事。每个人每次过关都要通过严格的检查,每闯一关都要在教室的游戏成绩栏中张榜公布。

在老师、家长的共同关注、鼓励下,孩子们在校和在家都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他们起先经常交流各自的闯关心得和得到的礼物,关注着游戏中大家的成绩。后来,大家渐渐把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转移到了书讲述的故事中去,陶醉在故事情节中,爱上了故事中的人物。家长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孩子的阅读情况和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而且经常一起交流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很多家长向我反映,在阅读儿童故事书的过程中,自己的童年生活被唤醒了,更加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而且夜晚灯光下一家人亲子共读,孩子和父母之间拥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和交流时间,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融洽。

学生和家长都爱上了这个游戏,爱上了读书。

三、活动,“引”导学生释放阅读的快乐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读书只是快读、粗读类的基础性阅读,可能读了一本新书就忘记了前面读过的书的内容。他们更需要在此基础上挑选出一些自己喜爱的读物,反复阅读,含英咀华,品味书籍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每个月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我总要让大家停下快速前进的“脚步”,回顾读过的书籍,再次找到让自己心动的部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和同伴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快乐。

篇6

【关键词】 游戏精神;语文作业;快乐学习;合作;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一、小学低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

天真活泼、顽皮好动是低年级孩子的一大身心特点,正因为如此,这一时期的孩子一般都充满了童真童趣,对很多新鲜事物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他们爱玩、爱动,游戏是他们童年最好的伙伴。每一个孩子在他童年的时候都是“天生的游戏家”,孩子在做游戏的时候,好像永远不知疲惫。而当我们和这些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感觉自己好像年轻的许多,不知不觉也会融入到他们的游戏中去。因此,不管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都应该准确把握低年级孩子的这些身心特点。

低年级语文课程是一个充满了知识、想象与故事的王国,对于一名低年语文教师来说,如果能够对语文这一学科有着比较全面而又深度的把握,能够充分挖掘出低年级语文课程中潜在的童趣,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准确而又恰到好处的与游戏相结合,激发出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可以快乐的学习。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在保留了孩子的天性的同时,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孩子掌握了知识,而且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和游戏观念,能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兴趣。

二、儿童的游戏精神

孩子在低年级阶段的一些独特的身心特征,使得孩子对丰富多彩的游戏分外感兴趣。一方面,创造形式多样、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孩子在主动参与、快乐游戏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孩子在低年级阶段身心各方面尚处在成长发育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保持孩子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注意力,使得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够的到提高。

(一)在游戏中学习

1、字母一起来排队

很多孩子在刚开始接触“汉语拼音字母表”的时候,往往很难记住这些字母的顺序,学习的兴趣自然会降低不少。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小朋友站成一排,在每一个小朋友的胸前贴上一张写有字母的卡片,先让小朋友用正确的汉语字母排列顺序,然后打乱顺序,再让小朋友找回各自的顺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玩的开心,教师教的轻松,在玩的同时,也学习了知识,一举三得。

2、“找呀找呀朋友”

我们知道,“找朋友”是很多孩子都喜欢玩的一种游戏。那么,怎样将这一有趣的游戏与课堂作业相结合呢?孩子在学习拼音的时候,很难区分大小写,这不利于孩子以后利用音序查字。而要真正掌握大小写拼音,单靠频繁抄写显然是不科学的。例如,将一个班的孩子分成两队,一队拿着红花形状的小纸牌,上面写着大写字母,另一队拿着绿叶形状的小纸牌,上面写着小写字母;我们都知道红花配绿叶,然后就让小朋友动起来,去找到各自的“朋友”。

3、让天气成为语文作业的彩虹棒

外面细雨绵绵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中的有关于雨的文章带领小朋友一起体味,也可以向孩子讲解雨的成因等科普知识。当然,也可以组织开展一些雨中活动,例如踩水、泼水,体味雨中嬉戏的乐趣。但应该注意一点就是确保孩子的安全。又如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在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篇文章时,可以带领孩子一起手工操作,用硬壳纸折成折成大荷叶,当做小凉伞。学生在锻炼了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此外,在雪花飞舞的冬季,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走向户外,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

三、新作业形式

在人们的传统理解中,老师给学习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在于监测学生学习的情况、督促学生持续学习、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是传统教学方式中对于作业意义的一个认识,而在今天,国家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人文本”,那种旧的、传统的课业目标显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自身需求。新时代下的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不单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和谐发展,这种和谐是指精神与知识、智力与脑力的和谐。

(一)户外型作业

语文课程丰富多彩,涵盖的面也比较广,而对于语文的学习,却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书本以外的广阔天地更是值得我们发现和开拓的。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很多教师引导孩子对于语文的学习仍然停留在课堂中,这显然不能够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去培养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了当下教育的重点。因此,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户外,增进孩子与大自然、与社会的亲密接触,使孩子能够通过自我感知认识周围的世界和事物,而并非靠老师的被动灌输。这要求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符合这一理念的新型户外型作业。

(二)合作性作业

现代家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甚至在以后的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脱节、掉队的现象,这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学校这个大家庭恰恰为这些孩子创造了与很多小伙伴一起玩耍、学习的机会,在这个大家庭中,孩子不再感到孤单。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积极创造大家一起游戏、一起手工制作、共同学习探讨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会合作产生的效果。

(三)自主性作业

学习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终生奋斗的事业,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管是在他的低年级阶段,还是未来发展,学习都是需要他一直关注并去实践的事情。而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可能每时每刻每地地督促孩子的学习,这就需要学生要养成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尽可能全面地兼顾不同学生的喜好和思考能力,在作业类型和数量上尽量多一些,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出学生应有的专长。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导向作用,使他们在面对未来所发生的一些情况时不至于没有主见,无所适从。我想,这更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7

一、好习惯的养成

从新生命的孕育到婴儿的呱呱坠地,孩子的一些习惯就已经开始慢慢养成了。胎教中就专门指出,孩子的饮食和作息会遗传母亲怀孕时期的习惯。从这一点我们得出结论,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做起。在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就要让孩子自己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不扶习惯了,慢慢他就会养成自己克服困难的习惯。当然这种摔倒也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孩子摔得重了,家长不管,孩子可能由此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再学走路。有人说大人勤快了小孩儿懒,大了懒了小孩子勤快,这都是有道理的,因为有的家长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什么都轮不到孩子自己想、自己做,孩子慢慢就会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成功的教育是从习惯的养成开始的,也就是说让孩子先学会做人;我国古代也有“三岁看老”的说法。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孩子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如果养成一种坏习惯,也许孩子一辈子也还不清它的债务。那怎样才能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呢?一位细心的妈妈发现儿子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出来喝水,一会儿出来上厕所,一会儿削铅笔,一会儿找橡皮。

二、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

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不仅不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孩子在与老师、同学和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遇到颇多的障碍。试想,如果回答问题或发言时,孩子说话啰嗦、反复,没有中心思想,对身边的同学没有吸引力,是不是很尴尬很伤他的自信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孩子平时只习惯听别人说,自己不爱开口,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机会少、胆子小、不自信、心里紧张。在这一点上,家长就要做到在家里多给孩子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或者家长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孩子开始做到简单流畅的回答,以后逐步说得更多一些,尤其是在一些社交场合和家里有客人来访时,更要抓住机会让孩子锻炼。一些非常不可取的做法就是孩子问题多或者说错了的时候,家长不耐烦或者训斥孩子,这无形中就让孩子关上了语言表达和与家长沟通的大门。家长锻炼孩子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丰富孩子的知识和情趣,多让孩子阅读和倾听,孩子有内容可讲,多讲就会熟练。在这一点上,家长也不要着急,要在鼓励思维精神的同时,慢慢锻炼和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总有一天二者会达到同步。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

自信心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儿童的自信心更应该从小得到培养。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也来自于周围人的鼓励。比如孩子学写大字的时候,作为师长,就应该先把他写得比较好的那些字圈起来,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再帮他认识到其他的字不好在哪里。孩子树立起了自信心,以后还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无论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平凡快乐的普通人,还是一个成就卓越的成功人士,培养孩子具备坚强的性格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性格,一个人才能承受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挫折,才能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取得较高成就的人,并非只是在智商上优于一般人,他们的成功与其坚强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具备坚强的性格。

篇8

关键词:幼儿;有意注意;方法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转向社会生活所经历的第一个集体,作为一个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班主任,我认为幼儿在幼儿园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他们在进入社会大家庭时才不会手足无措。在众多的学习习惯中,我把培养幼儿的专注、有意注意放在首位,任何事情只有在幼儿集中注意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顺利开展。

集中注意是指幼儿对某一事物专心关注,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幼儿期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过渡期,每个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进程不同,有的幼儿能较长时间持续关注一件事物,有的则容易被外界干扰,有意注意发展缓慢,需要成人通过一些方法来引导、提高。

案例:周雨轩小朋友活泼、惹人喜爱,但她有个小毛病就是上课时手总是闲不住,不是摸衣服纽扣就是摸鞋子裤子,导致她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够准确,作业不能按质按量地完成。

针对这种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幼儿我采取了几个小方法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让他们早日融入课堂中来。

首先,利用每个小朋友爱听故事的特点,引导幼儿在故事的欣赏过程中学会专心、专注。第一步可以利用故事教育幼儿学会安静、倾听、专注。比如中班上学期的小故事《小青蛙听故事》,讲述的是小青蛙从吵吵闹闹听故事到安安静静听故事的过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欣赏让幼儿有了初步的专注的意识,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集中注意力。第二步可以通过让幼儿欣赏感兴趣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有意注意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故事《蓝汽车》时,导入环节通过提问“为什么这辆汽车是蓝色的,而不是其他比如红、黄颜色的呢?”“图片上怎么到处都是蓝色的?”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从而带着兴趣欣赏故事。在讲述故事环节适当加入提问以便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猴妈妈不认识小猴了?”让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而不是枯燥地听故事。在故事的最后让幼儿想象结尾是怎样的,“蓝汽车”会怎么做,给予幼儿充分思考的空间,在揭示答案时幼儿会体验到思考所带来的成功,体会到活动带来的喜悦。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取故事时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浅显易懂的同时又能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教师的适时提问也能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幼儿爱上学习,有意注意自然有所提高。

其次,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每个幼儿都喜欢贴画,我就将贴画作为奖品来激励幼儿。我对幼儿提出一个要求,每节课坚持听讲10分钟,10分钟后累了可以趴在桌上休息一下,两分钟后继续认真听讲,达到这个要求幼儿可以得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笑脸贴画。10天以后要求提高,10分钟改为15分钟,以此类推,直到能坚持一节课时间。有时我发现幼儿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了,我就用眼神来提醒、鼓励他们,给他们竖竖大拇指、加加油,他们看到我的眼神后马上就会自觉地坐好。

同时,可以充分运用游戏进行因势利导。游戏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活动,我们可以一起玩一些需要集中精力的小游戏。

最后,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与教师共同教育才能让孩子进步。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小措施来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比如做作业,要求孩子必须完成以后才可以玩别的,不能边做边玩;比如画画,必须在画完一幅画以后才可以玩别的游戏,当然中途可以适当休息;再比如玩游戏,从游戏的预设、过程以及收拾整理必须让孩子全程参与,家长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对事情专注、用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我发现周雨轩小朋友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来越长,上课差不多能坚持大半的时间,对学习也更加感兴趣。

注意力是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也是完成一件任务的重要能力。有意注意在幼儿的思维品质中占了重要地位,有了良好的注意力,幼儿的学习、生活会更轻松、更愉悦,班级管理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篇9

本文从分析生活作文入手,逐步从探寻:汲取生活素材的途径;摸索:生活作文的方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希望通过运用这些策略,让孩子们爱上写作,让他们学会运用生边的素材写出真实、鲜活、感人的作文。

【关键词】

生活 作文 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反应生活。在作文教学时,要挑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所以,“生活化”的作文最能打动学生,最能让学生产生共鸣。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怎样做呢?

一、探寻:汲取生活素材的途径

1.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只有有心人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如:在让孩子们写《校园一角》时,我先带着孩子们游览校园,让他们走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中挑选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一个角落来写。如果没有切身的体会,没有仔细的观察,他们很难写出鲜活生动而又真实的作文。

2.挖掘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孩子们写作的重要素材,学生们对于生活的感悟很多都来自于家庭。因此,我们有意识地给学生们布置一些的“生活作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让他们去观察家里的某一物、了解家里的某一件事,这也是创造作文素材和积累材料的好办法。如:在家里帮妈妈扫地、择菜、购物、做饭;让孩子到农家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感悟“粒粒皆辛苦”的难处,从而获取真实而丰富的写作素材。

3.开拓社会生活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关注社会:①留心新闻及报纸的社会消息。②在自己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你曾经看到过哪些现象?③爸爸妈妈曾经带你去过哪些公共场合。社会上形形的人、五彩缤纷的事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等等。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认识社会的纷繁复杂,从而写出具有生活气息的佳作来。

二、摸索:生活作文的方法

1.活动中感悟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孩子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被他们捕捉到,成为他们写作生涯最美妙的开端。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我们都要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

如在写《智慧》这一主题的作文时,恰逢学校举办“跳骚市场”活动。我鼓励孩子分组合作销售自己的玩具、书、文具等等。看看谁卖的最多,谁的广告词最吸引人,看看谁的销售技巧最好。孩子们对于这样的比赛特别感兴趣,他们显得特别的专注,有的孩子爱动脑筋,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自己带的物品卖完了。其他孩子为了卖得更快,他们在偷学别人的方法,其实也就是在总结销售经验。如:物品要分门别类放好,标题要醒目,要会吆喝,要找准目标……他们的感受也非常多,有第一声吆喝的艰难,卖出第一样东西的惊喜;也有赚钱的艰难,从中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此时,再让孩子们动笔写作文,他们又怎能没话可说呢?

2.作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其中 “自主写作”体现出学生是写作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自始至终坚持正确的作文观,让孩子们在作文中学会自主拟题,自主选材,自由表达,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求异能力,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文,也让孩子们的个性在作文中得以张扬。

当今信息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都需要交流,如:网上信息交流、打电话、写产品广告、打报告、写论文等等。可见,作文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若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因此,我们要把练笔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生活实践需要中来,不能只重技巧而轻应用,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作,要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活动而写作。在写作时,我们要鼓励学生们自由表达,敢于创造生活,突破陈旧的观念。当然,首先要让学生们淡化文体意识,提倡不拘一格地表达。这也是培养学生作文求导思维的基础。其次,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学生们放开思想表达的限制,自由地去表达赞美,喜爱之情,当然,也可以去表达自己的憎恨、厌恶和批评,等等。

为此,当孩子们在课上完成必写的、应付检查的作文之后,我会布置一些课外小练笔。对于这些练笔内容,我只限定内容范围,提出如下要求:写自己生活中感兴趣的人或事情,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这样开放式的作文要求,学生在自己命题时,会“百花齐放”的,有的学生写出了《我爱我的学校》,有的学生写出了《今天我烦恼》,有的学生还写出了《内心的秘密》等内容宽广的作文。

综上所述,在生活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学生作文教学也应该走向生活化,使学生真正的从情感上走向生活。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作文教学的功夫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作文应以生活化的内容和个性化的语言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所思所想,使学生从作文学习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作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篇10

初中教育学生家长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相依,缺一不可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学校教育是选拔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这都是由国情和体制决定的。最理想的教育是8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同一门课,这样孩子可以吸取不同老师给予的知识养分,而我们现在是一个老师教30~50多个左右的学生,老师有多少能量给予或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教学就好似看病,其实只有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最清楚,有什么症状最好先百度电脑,心里有数之后再去看医生,就可以针对性地问医生,有利于医生用专业知识来帮你解决。只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你和老师沟通时,也要利用老师对同龄孩子见多识广这个资源为你服务。友情提醒和老师打交道时的三个注意点:

1.您可与老师谈论你的孩子、你的家庭、你的观点,但千万不要评论以前的老师。因为你对以前老师的评论会让现在老师对你防范,不会是全心全意设身处地为你考虑了,而是只会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提供一些隔靴抓痒的保守方法了。

2.选老师。大多数太年轻的没有什么教学经验,所以30~38岁之间最好。

3.不要为了孩子的事,经常对老师提要求。当然,正常的比如孩子病了,让孩子不上体育课这些都行。主要是不要提娇惯孩子的要求,一个孩子从小必须让他懂什么叫服从、规矩、规则,否则你家孩子将来到哪儿都矫情。

二、学校里每个老师的性格、思维方式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

我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时,第一,每届学生我都对他们说:我没有成为伟人,但我很有可能成为伟人的老师。你们就是我的希望所在。有了这句话,学生都比较亲近我。第二,惩罚违纪人就是对守纪人的公平,是我们班的惩戒目的。第三,民主是我们班管理的主旋律。第四,当老师把你当人看,你要把自己当牛看,老师把你当牛看,你要把自己当人看,是我教学生和老师间相处的准则。第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只要出发,就会到达是我对他们的精神引领。

案例1:若遇上上午第四节上化学课,我就会给孩子每次上课前先讲个励志故事,故事起到既起到教育的效果,又对孩子的听课情绪起调剂作用。有了这个待遇,孩子对第四节课上化学课就有了期待,我就变劣课为优课了,我的做法无疑对孩子也是一种心态影响的教育。当然,故事一定要精选他们爱听的。另外,多布置些班级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学会合作,而且要把班级弄成让学生自恋的空间,这也是我的带班理念。现在的学生作业多,功课多,让他爱上学习不容易。像化学,有无数个知识点,买彩票么10个数字都有那么多组合的,化学五六知识点组成一个题目,该有多少题目啊!且一道题目的文字阅读量有三五百字甚至更多,等到题目读完也要花费不少时间,更别说还要前后联系才能作出正确答案呢。所以,知识的学习还是要先从抓住孩子的情商教育开始,要让他尽可能进入我要学的状态。

三、家长培养优秀孩子该有的思维方式

谁都想把孩子培养优秀的人,但面对现在:看学霸秀恩爱,看土豪秀成绩,看情侣炫富的这一代孩子,我们该怎么智慧教育引导他们呢?

第一,打孩子的问题。孩子只有2~7岁之间,打才有效,除此之外不能打。而且陪伴孩子是有效期的,孩子的学习阶段就是陪伴的有效期,在此期间陪伴才是真爱。

第二,紧要的100分和重要的100分。紧要的100分就是指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要的100分就是指孩子的生存能力、爱心、宽容等诸多方面。才高八斗不如德重千斤,一定要让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台湾校长的理念:教室灯泡坏了,我看到了就是我的责任。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无论到哪儿都是受欢迎的人。

例2:我们要鼓励我们的孩子把作业讲给别人听,这样,孩子自己加深了记忆,别人的发问让孩子思考,长久做了,孩子就成了有特点的人。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那是他的责任。孩子有了责任后,就少了一份功利,他从小就无形培养了一种责任感,他就自然会去好好学习,强大自己,从而有社会责任感,领导者就是这样培养的。

第三,鼓励孩子学会去表达,这是孩子在学校生存的王道。

例3:拿试卷。我班能力差的孩子,试卷少了去办公室三趟,都没拿回一张试卷。建议这样的孩子必须看江苏卫视的职来职往。

第四,教育孩子注重努力过程,静待结果。孩子和家长都努力了,但不一定看到短期效果。

例4:励志公式。1.03的365次方=37.8,0.99的365次方=0.03,每天进步一点,差距就会很大。

第五,让孩子多一些经历,体验是最好的教育。

例5:《中国梦我的梦》读稿和背稿。有一次,我们班《中国梦,我的梦》安排了班长和后进生去朗诵的,习惯性的班长读的稿子长,后进生的稿子短,后进生就有情绪了。我就对他说:“班长的稿子长,离表演的时间短,她背不下来,只能读稿,你的稿子短,你花点精力把它背下来,再加些动作,也许表演下来,别人记住的是你。”听了我的话,后进生照做了,表演下来,观众真的是记下了声情并茂的后进生。这时,班长不开心了,我就对她说:“做的越多错的越多,每个人只会看到白纸上的一个黑点,不会注意一大片白纸。”一席话让孩子的情绪来了个转弯。总之,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做个在路边为他人鼓掌的人。

第六,处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时,我们要做到改变不了别人,先改变自己。

例6:坡和大师之间佛与屎的故事,孩子和家长就如坡与大师(宋代大诗人坡与名僧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他们常在一起品茗、参禅、悟道、吟诗,有时开点斗智慧的小玩笑。一次,苏轼与佛印约定要在人静之中察看一下对方是什么样子。坡先察看盘踞而静坐的佛印和尚,苏轼说:“大师呀,您这时像一堆屎。”佛印和尚再看盘踞而静坐的坡,然后却说:“苏学士,您这时俨然是一尊佛。”坡开始很有点得意,自以为这次胜过佛印和尚。一会儿,他心里就在猜疑,佛印肯定不会让人轻易别人捡便宜的。但他一直没有弄清佛印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回到家里,他把这件事告诉苏小妹,不料聪颖过人的苏小妹听过之后就笑起来。她对坡说:“佛印和尚的话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倘若人的心里有屎,便看人也是屎;倘若人的心地是佛,便看人也是佛。”)。至于怎么智慧,只有你想不想要,没有能不能的问题,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七,处理隔代教育的矛盾。当孝顺与教育矛盾时,遵循教育为先的原则。

第八,为了孩子经营稳定的家庭很重要。和谐家庭出来的孩子,他的眼神和状态明显不同于问题家庭出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