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寸心知范文

时间:2023-04-12 02:4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得失寸心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没有惟一的选择,没有绝对的真理。因贪选利,因欲选荣或因心选德,其实是见仁见智。

可是我们的心灵呢?它时刻在倾听着选择跋涉的足音。噢,利字,你不要再前行了,欲壑难填,人心无厌,纵使你走过了千山万水,守着万贯家财,又何曾给我带来一丝欢愉呢?葛朗台守着金钱困苦一生,你不曾知晓么?

荣字,也请你止步吧。虚荣搏尽,最终也不过繁华梦一场,盗世欺名者,难逃可悲下场,梦醒了举目四看,风光占尽的凤姐也只能黄土掩破席,哀哭向金陵。

不是在心灵的指引下作出的选择,无法给予心灵真正的快乐。心灵是尚德的,仁者方能不忧。当那位几近冻死的登山者用心灵最后的勇气救下那冻僵的人时,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在于他听从了心灵的声音,而不是让一种本能而简单的欲望占据上风。在今后的岁月里,他必将更深的感悟到:如果他作出的是另一种选择,纵然他的生命会苟延,也定会在自责中度过残生,再也无法让心灵的快乐高涨。

面对选择,我们还有必要在心灵的牵引下徘徊不前吗?较之于利,心灵的选择会有意义得多。人之不朽有三,其一便是立德。金钱不过是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德行却是传世不朽的。千百年后,屈子犹存,不正因着那与日月齐光的高尚的德吗?而较之于荣,心灵的满足则更真实。西方有谚曰: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人是得不到诺贝尔奖的,而那些得到诺贝尔奖的,往往只是因为真正的热情与心灵的呼唤。他们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也因此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于他们而言,这才是最大的收获,而不是诺贝尔奖本身。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这逆旅之中,你背着多少无用的行囊?心灵不堪负累,不肯背着那沉重的名利,你我能否彻底让心灵作一次选择,扔掉这名缰利索?

篇2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9、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篇3

辗转盛夏,光阴不再来,回首初中的三年,有多少欢笑与泪水由这里承载,也许逝去并不会带给一些人什么,它们不在表面,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浅浅淡淡的水样痕迹,就如同我的青春,清浅的走过这三年的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鱼忆七秒,人忘七年。很早就听过这句话,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真正值得回忆而你又不想忘记的事,就算饱经了岁月风霜的洗礼,也依旧会存在于你的脑海中,那些片段不曾忘却,也不会忘却,不变,一直不变。

凉生,许是人们的思想都太过现实,善良和单纯或许有些幼稚,但我依然执着,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永远做最真实的我自己。得失寸心知,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我也一直坚信,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所拥有的幸福。

安静的夜里,我有时候会失眠,在那个时候,我总会听自己最爱的那首歌,想自己最爱的那个人,想一想,想一想,不多时,我便会沉浸在幸福的梦里,那里,有我与他走过的凉生,还有,我最怀念的那些盛夏光年。

篇4

一、区域农村工业创新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区域农村工业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区域农村工业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区域农村工业创新有利于加速农村工业发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增加农村经济的总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其次,区域农村工业创新也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区域创新的必然要求。农村工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区域创新的速度和质量。我国农村工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目前面临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必须探索新的有效途径加以解决,而通过区域农村工业创新,建立符合生产力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能够全面提升农村工业素质,为农村工业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这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现代化和区域创新,从而确保建立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组织创新。本文中的区域农村工业是指以一定区域为背景,农村工业得到一定发展,但还存在诸如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以及由于企业“小而全”的结构,使农村工业企业之间、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缺乏经济技术协作,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等问题的区域农村工业。研究如何通过区域农村工业企业组织创新,消除上述制约因素,全面提升农村工业的质量,增强农村工业的竞争力,实现农村工业的跨越发展,从而达到新农村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目前农村工业企业组织形式的主要问题

按照企业组织优化的标准,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股份制的现代企业组织,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集团和大中小型企业系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相当大部分交易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而不是在市场上完成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都存在着非零的交易成本。合理的企业组织便可将存在于高市场交易费用的市场交易一体化为企业内部交易,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在现代生产活动中,工业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效率的高低,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效率。因此,农村工业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对农村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的农村工业企业生产组织形式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获得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从而加速农村工业的聚集,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反之则相反。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工业企业多是“小而全”的组织形式,即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在本企业内进行,缺乏与外界特别是城市工业的生产分工协作。这种“小而全”的封闭的企业组织形式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

1.规模不经济。在现代化社会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尤其是现代化的工业,大规模的生产会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而乡村工业企业,由于规模过小,形成明显的内在不经济,表现在管理成本、原料成本、销售成本、技术开发成本、运输成本高,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高。虽然劳动力成本低和土地无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内在不经济,但这仅仅是暂时的,从长远看显然是行不通的。而且一些资源开采型企业则是以资源的浪费为代价进行生产的。例如,乡镇小煤窑采用掠夺式的一次开采方法,有的煤炭开采率不到20%,比国有煤矿低近3倍,造成了煤炭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2.交易成本昂贵。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企业的存在能够节约交易成本,即有些交易在企业内进行,使交易成本内部化,避免单个生产者直接面对市场所带来的麻烦。从这个意义上,交易环节越少企业越经济。而通过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对技术采购和销售渠道的共同利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交易成本。农村很多小企业特别是家庭工厂作为独立的个体,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需要与众多的对手打交道,花费很多信息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企业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由于规模不经济和交易成本昂贵,这种“小而全”的封闭的企业组织形式对农村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1)限制了企业的技术路径选择。由于“小而全”的结构加上实力弱,农村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大多采取掠夺性技术创新战略,只能利用耗能高、工艺落后、原材料浪费大的城市工业淘汰的落后设备;采用简单、粗放、劳动强度大的生产技术;选择城市和发达国家不愿生产、污染严重、治理成本高的产业,以牺牲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企业的发展。(2)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大。由于缺乏外界的要素来源和供给,这种小而全的企业组织形式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2004年农村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12.7人,平均总产值196万元,平均固定资本原值56.5万元。其中,占农村工业总数98.5%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平均固定资本原值25.5万元,平均从业人员5.2人,年均营业收入51.2万元。(3)增加了企业的市场风险和社会成本。农村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由于缺乏实力,处于很不利地位,加上中国农村工业起点特别低,劳动力素质、技术装备水平等与城市工业差距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加大了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企业为了生存,只好以低价取胜,而为降低劳动力成本,不惜以损害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个别企业甚至依靠非正当竞争手段,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扰乱了市场秩序,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这种“小而全”的企业模式、封闭的生产力系统,影响着要素优化组合,难以取得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制约农村工业企业自身竞争力的生长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也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国家工业化的最终顺利完成。

三、农村工业企业组织创新的途径

农村工业企业大都规模小、实力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发展成大企业,因此,只能通过生产的分工协作,将其纳入现代大生产体系,获取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同时提高其技术与管理水平。

工业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日趋专业化。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也是一个生产社会化的过程,要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按照经济合理原则,实现有组织的分工和协作,消除生产要素组合过程中的封闭性所造成的危害,使社会分工和协作趋向合理化。城乡工业之间的协作尤为重要。城乡工业联系形成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可将局部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对于农村工业来说,与城市工业进行分工协作,能够较快提升自身的素质,尽快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轨道。那种认为城乡工业应该平行发展、二者始终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的观点,忽视了工业经济的内在规律性,割裂了城乡工业化的本质联系,使城乡工业不能有效地发挥各自的经济优势,降低了资源利用率,使工业整体效率降低。不仅会延缓农村工业化进程,而且最终会制约国家工业化进一步发展。

根据国际经验,建立大中小型企业系列是一个有效途径。即在同一种行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之间,大企业通过合同契约形式与中小企业结成固定的承包经济关系,从而将零部件加工等生产任务交给中小企业完成,使之成为自己的生产车间或附属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以大企业为顶点的金字塔型的承包结构。塔尖是大企业,中间和底部是中小企业。系列内的企业进行密切的生产分工协作:大企业承担技术开发、组装等关键性生产,中小企业承担一般性任务和零部件加工,由此形成高效的生产体系,既充分利用了大企业实力雄厚的优势,也有效发挥了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具体而言,这种大中小型企业系列的优点主要是:(1)可以使中小型企业纳入现代化、专业化生产轨道,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好处。有利于促进其生产水平的提高。(2)能够将大小企业的优势较好地结合起来。既能使大企业避免企业过大、机制不灵活的局限性,又可使小企业避开激烈市场竞争的风险,集中生产。而且有利于打破地区分割,使城乡经济一体化。(3)由于系列内的中小企业群一方面是有组织的,另一方面内部的各家企业又都是独立的,所以,在获得外部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保持了内部各个小企业固有的灵活性。这就使它们在一定意义上兼有大中小各类企业的长处,并在一定意义上避免了大中小各类企业固有的弊端。创新成果在系列内扩散的速度加快,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建立大中小型企业系列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要有领头的大企业,而且这些大企业要具备较强的实力,能够面向国内外市场,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竞争地位。(2)城市工业改革开放以来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逐步提高,特别是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一些大企业已经占领了部分国际市场,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竞争力,随着自主创新的不断深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逐步增多,城市工业实力不断增强,辐射逐渐加大,应该而且能够成为农村中小企业的重要支持力量。(3)需要合适的行业。那些生产过程能够分解的行业,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四、区域农村工业创新的保障措施

篇5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村经济信贷支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近两年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信贷支农工作成效显著,而且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农村机构网点及对县域经济信贷功能的萎缩,其支农主力军作用日益突出。与此同时,面对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情况,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及农民的收入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农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传统的农业已不再是农村经济中唯一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收入来源,一些新型的优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含量高的特种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及工商业正在因地制宜地逐步兴起,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更产生了积极的催化剂效应。农村信用社在支农信贷投放上如果仍然固守“春贷、秋收、冬不贷”的传统运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资金的需求量增长迅速,而且对农村金融服务要求趋向多样化。表现在一是传统的种植业在农业中的份额呈萎缩趋势,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养殖业、特产业和庭院经济等非传统种植业所占份额逐年上升;二是以乡镇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农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正处于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技术改造和扩张资金需求量加大;三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跟进;四是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急速下降,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飞速上升,农村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极快。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要求趋向多样化。农村信用社如果仍沿用过去传统的金融服务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迫切要求农村信用社改进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杠杆调控作用弱化。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致富奔小康路上面临着很多困惑。过去是春耕秋收送公粮,种什么、种多少、交多少,农民按照政府的要求办,无需过多考虑。现在分散的农户必须独立面对市场,既缺乏乡村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又缺乏引导他们走向市场的“桥梁”。农民从事传统田间作业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常常带有很大盲目性,往往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导致农村信用社难以运用信贷杠杆帮助农民进行合理的生产结构调整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取得支农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丰收。

(四)信贷作为农业资金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地位日益突出。表现在:一方面财政部门和农户对农业投入的资金呈逐年下降趋势。财政、农户是农业资金投入的重要渠道,但近年来,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有限,对农业的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农户因收入负增长或增长缓慢,投入农业中的资金效益较低,也影响了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以__市为例,20__年支农资金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5下降到2,农民投入比上年减少16个百分点,农业投入的主要来源是信贷投入。另一方面,近两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撤并了大量的农村机构网点,上收了贷款权限,其对农业的投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信贷资金无疑集中到了农村信用社身上。

(五)农村产业化程度低,一家一户简单的小农生产,难以应对入世后对农业的挑战,增加了农村信贷的风险。目前,[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文秘站 =站注:]农村产业化组织的发展相对滞后,服务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力弱,抗风险能力差。造成产业化程度低、信息渠道不畅,大多农民仍处于一家一户简单的小农生产阶段,劳动成本大,市场竞争力差。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家逐步放松对农业的保护措施,使一家一户简单的小农生产,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无形中增加了农村信贷的风险。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涉农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明显不足。由于涉农企业大多规模小、微利经营,抗风险能力差,农村信用社担心形成新的贷款风险。因此不少农村信用社明确限制对此类企业的贷款。实际工作中,不少农村信用社为防范信贷风险,在贷款投放上从原来的“垒大户”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基本上只发放农户贷款。这种“撒胡椒面”的贷款管理方式,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信贷风险,但难以发挥贷款规模效益,根据目前农民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特点,也必然造成信用社大量的资金闲置。

(二)部分支农贷款投放不尽合理,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效果不明显。近年来,支农贷款投放虽逐步得到调整,但投放中“唯农、偏种、重粮”和“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运营模式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贷款投放仍主要用于支持农民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的生产经营,对效益较高的新兴高效农业、农业龙头企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贷款投放仍显不足,使支农资金的运用效率下降,支农贷款使用效果不高。

(三)农村信用社推行小额农贷、农户贷款证的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拓宽。表现在:一方面,目前农村信用社实际发放小额农贷的数额小、期限短,难以满足一些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和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农业生产项目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核发农户贷款证的覆盖面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支农资金的合理需求。

(四)目前普遍缺乏具有法律规范的农户担保组织体系,限制了农村信用社对农业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及科技型、创

新型农业的推广和支持力度。因找不到可靠的货源,部分农村信用社资金出现闲置,存贷比例偏低,影响了资金的有效使用,有的信用社跨区域在城区拓展业务,甚至集中资金在城区与商业银行争客户、抢市场,导致农村资金非农化的流失。(五)目前农村信用社实行的严厉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和严格的贷款条件限制,制约了基层信用社支农的积极性和农户对贷款的需求。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实行了严厉的贷款责任追究制。要求新增贷款必须保证100收回,否则对信贷员实行停薪收贷、[文章来源于=文秘站 =站-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注:]下岗清收,致使一些信贷员宁可不发放贷款,也不愿丢掉饭碗。对农户提出的贷款需求普遍过于谨慎,同时,贷款方式也比较单一,条件严格。为保证贷款100收回,虽然人民银行三令五申要求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实行贷款证制度,但目前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主要仍采取质押、“联保”两种方式。

(六)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欠缺,影响了信贷支农服务内涵的延伸和拓宽。许多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知识面窄,市场信息不灵,对农业方面的新科技、新产品了解不多,以致出现对一些创新型农业项目不敢支持,对一些市场前景不明朗的项目不敢支持,客观上影响了支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七)国家对“三农”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和落实。如在利率执行上,人民银行规定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对支农贷款原则上可不浮或少浮。而多数农村信用社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利益趋动,往往仅对入股的社员按股金额度档次区别执行了少浮10-20的优惠利率,对其他农户贷款不分用途一律一浮到顶。

(八)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某些局限性,弱化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作用的充分发挥。表现在:一是在再贷款的管理上,明文规定其用途只能用于农户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储运和农村消费信贷,没有涵盖农村的多种经济成分;二是在支农贷款的期限管理上,规定最长不能超过一年,不适应农村多层次、多种类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周转的规律;三是在利率是否可以浮动上,规定的含糊、灵活,农村信用社可执行也可不执行。

三、改进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建议

(一)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当前农村信用社一是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自觉地克服和纠正怕麻烦、图省事、“恐贷、惜贷”心理和单纯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行为。发扬“背包银行”的精神,深入到千家万户了解和掌握农民对生产生活基本资金的需求,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二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支农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本着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找准市场定位,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围绕“农”字做文章,不断加大支农投放,积极探索支农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积极改进支农服务,进一步加大小额农贷支持力度。大力推行农户贷款证,扩大贷款证的覆盖面,积极推行农户联保贷款,稳妥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二)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支农的“窗口”作用。一是要发挥好“经济、金融政策窗口”传导作用,向农民、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及时传导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二是要发挥好“信息窗口”作用,利用自身处于农村经济中心获取信息较多的优势,为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三是要发挥好“咨询窗口”作用,尽力为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提供经济、金融、特别是农村经济、农村金融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增强双方的理解和沟通。

(三)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信用社要调整经营思路,逐步实现由分散型农户贷款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倾斜。在支持传统农业的同时,大力支持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型和创新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由原始型向效益型、高效型农业转变;大力支持农业连片开发和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化经营,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努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于扶持“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由初级产品低收入型向高附加值农业转变,实现公司、基地、农户、信用社共赢。

(四)进一步优化农贷营销环境。首先农村信用社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信贷支农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支农措施,提供好服务,创造好环境。其次要做到宣传到家、放贷到家、收贷到家、真正搞好农村金融服务,体现出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切实为农民着想。第三农村信用社要注意培养农民的还款意识和信用观念,开展好“信用户”、“信用村”建设,对守信用、按期还贷的“信用户”、“信用村”,在贷款额度、利率上给予倾斜和优惠,增强农户信用意识,有效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第四加快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增加业务种类,更好地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对那些无物可抵的农民,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资金需要,使其能够尽快摆脱贫困。第五要正确处理风险防范和合理放贷的关系,完善信贷考核奖惩机制,改变目前慎贷、惜贷心理。

(五)加大“三查”力度。做好信贷支农工作要把住贷款投放关、风险监督关、收贷收息关。农村信用社本身要加大自查力度,信用联社要加大考核力度,人行要加大监管、督查力度,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通过规范手续程序,明确责任,加大查处力度等措施,做到实实在在支农,一心一意为农。

篇6

童年刚刚与我挥手告别,告别童年,走向少年时期,想到自己在童年生活的日日夜夜,对那逝去的一切,我的心里不禁有些伤心、失落。后悔自己没好好珍惜童年时光。

我们这一代孩子多数是独家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但年幼的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当我读完高尔基的《童年》时,心里真是感慨良多,相比之下,我们就真的像长辈们说的那样是在蜜坛中泡大的一代人,是一代不知道苦为何物,累为何物的一代人。如果不曾度过《童年》,我不会知道穷困是这样的;如果不曾读过《童年》,我就不会知道还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孩子受过这样的虐待;如果不曾读过《童年》,我就不知道,一样是孩子,童年是这么的不一样。

《童年》反映了小主人阿廖沙在父亲去世之后,随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婆的疼爱、呵护,受到外婆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了争夺家财争吵大闹以及在平时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和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的。在阿廖沙的童年中,我们还能看到当时俄国腐朽的社会制度,黑暗的现实和自私、愚昧的小市民气息。

社会是很复杂的,也是最现实的。我们应该认识道这个道理,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对你,大家都是对手,你没有实力,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被人们排斥。高尔基身处逆境,但是他有理想,他的身后没有人为他加油,但是他照样能够坚持下去,在这么多人面前站起来。而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教育,又有父母、长辈在身后做我们的精神支柱,经我们前进的动力。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们从作家笔下看到了别人的生活,也明白了自己的生活应该如何去过。这应该是我们读书最大的收获了吧。

篇7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民对养老保障的需求十分强烈,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已见成效,但在大部分地区,农村养老保险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能否建立一个适宜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关系到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近年来,江西省初步建立了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此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江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江西省就按照民政部下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进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到1996年,全省共有200 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到1999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项工作进入了整顿期。直到2002年,省政府明令停止缴费,自此,江西省农保基本上陷入停滞状态。

2008年,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要求,江西省决定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订出台全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实施方案和财务会计制度。2009年12月,江西省已经确立在新建等11个县(区)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凡年满60岁的老年农民,只要家庭子女缴费参加新农保,就可每月获得55元的养老金;年满16岁、不到60岁的农村人口,每人每年可自愿缴纳100元到500元的养老保险费,政府将按照每100元补3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多缴多补,年满60岁后就可每月支取养老金。农村重度残疾人的100元最低保险费由政府代缴。预计到2020年,新农保将在全省农村实现全部覆盖,惠及400万60岁以上老人和2200万适龄农村居民。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问题分析

在试点范围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为农民提供一种现代收入保障手段及影响人们的家庭观念和生育意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性的作用,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也有一些局限性,在江西省农村地区全面实施存在一定难度。

制度适应性问题。在不具备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下,一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应根据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施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另一方面要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分类操作。目前农村的农民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留守农村以农业劳动为生存根本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在乡镇企业工作的职工。因此,就要建立不同形式的针对性较强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总体来讲,类似于江西的发展中省份,农村养老保险需要根据农民群体类型逐步推行,先建立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进而过渡到完全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公平和效率问题。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导致了养老保险在城乡之间建立起点的不公平;二是养老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三是因参与者地位不同享受的待遇不公平。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大部分由国家和社会承担,但是在农村,国家只拨付极其有限的资金,大部分靠农民个人承担,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应对比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和标准,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资金的可持续性问题。旧农保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大部分参保农民缺乏集体补贴,而且政府并没有投入资金,实行的完全是个人积累制,不具有统筹共济的性质。新农保注重强化政府责任,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对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这意味着财政在农村养老方面加大了投入。再考虑到近来出台的许多惠民政策都要求地方政府给予“资金配套”,这对发达地区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来说可能会带来筹资上的难度。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保证贫困地区新农保制度的建立,因此需要重构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及与县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省级、地市级财政按照各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养老保险的保费补贴予以分担,以加大对贫困县的财政支持。

保障体系多层次问题。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可能完全由国家来承担,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仍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靠亲情维系的家庭养老保障具有其他社会养老保险所不具备的优点,它除了在经济上养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精神上给予照顾和沟通等。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农业的冲击,农民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不断增强,传统家庭保障已不能满足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要求,暴露出我国保险产品的创新不足,产品缺乏特色的问题。所以,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架构上,不可能只通行一种养老保险种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该形成传统家庭养老保险、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和个人账户储蓄型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抵御能力。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多元化。江西省多数农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只能是低水平起步,在长时期内会出现多种制度并存的局面,但是应尽可能地覆盖所有农业人口,与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以及城镇养老保障制度一起构成一个初级社会公平的养老保障体系。各省份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养老保障资源,充分调动政府、集体、社会、个人的养老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养老基金的筹集上,坚持国家、雇主和个人共同缴费的机制,形成一个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社会保险为补充的综合养老模式。

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能力。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是制约江西省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首要因素,如何使农民由自愿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养老保险是解决养老资金来源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可以建立政策性的机构(政策性的农村养老保险公司)介入农村养老,并设计出适合这些欠发达地区的险种。政策性的农村养老保险公司只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开展养老保险业务,该保险公司既有社保机构的服务保障性质,又有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性质,该保险公司由省财政出资组建,按照商业保险公司的模式经营,设计一定养老保险的险种由农民购买。另一方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采取个人、集体和国家等多方出资筹集养老基金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制度,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金还会相应增加。该制度的新颖性,首先在于各级政府和村集体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参保农民进行补贴,建立农民参保补贴制度。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政府应给予一定的缴费补贴。

篇8

1、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2、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3、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4、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5、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6、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7、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8、艺术家与行政工作,总是不两立的!

9、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

10、人一辈子都在——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廊清无累,真正解脱。

11、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的渺小一些。那末自然回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泰,工作反而会顺利。

12、惟有肉体禁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13、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绩……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唯如此才能避免过度的劳顿与疲乏的感觉,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操心!

14、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15、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16、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17、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目的。

18、“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再者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19、人一辈子都在——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篇9

1、吃一堑,长一智。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言必行,行必果。

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11、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3、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1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谦受益,满招损。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20、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1、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2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4、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

25、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2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9、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3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4、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6、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0、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4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

4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7、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4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0、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然。

5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3、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5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6、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57、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58、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5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6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6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6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6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6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6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68、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7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5、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7、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7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0、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8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8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8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篇10

金融“国十条”出台之后,市场对此解释很多,不少分析者都认为打响中国金融业存量改革攻坚战,它将全面冲击与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不过,对于当前中国金融业的存量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并非只是提出一些新概念或实际可操作性的政策,而是要对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些重要问题重新梳理。只要找到问题的核心,才能保证当前中国金融业的存量改革成功。否则,不仅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者国内金融市场还会重新回到原有的老路。

首先中国金融业存量改革的第一要义就是如何保证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

那么,国内金融业为何会偏离实体经济?最大问题就在于前几年,无论是个人或企业等市场主体,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使得其可能成为部分企业或个人暴富的工具。可以说,近几年国内金融业所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是这种核心价值的一种鲜明写照。包括当前国内影子银行的盛行、企业的资本运作、个人过度地利用银行杠杆炒房等,都是这种过度使用金融体系的结果。

但是,从世界历史经验来看,任何一个国家靠信用过度扩张所实现的经济增长,不仅会快速推高资产价格,形成资产泡沫,而这种泡沫最后一定会破灭并导致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并导致该国经济全面持久的衰退。

中国早几年经济快速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信用过度扩张的结果。比如,2008年-2012年银行信贷增加35万亿元,社会融资总额增加65万亿元。这两组数据分别是1998年-2002年的5.3倍和9倍。而整个金融体系信用如此过快扩张,必然导致资产的全面上涨,如北京房地产价格在近十年内价格上涨了十倍以上。而这种行为和观念一旦大行其道,想要通过政策的小小调整或一定的制度改革去动摇这一根基并非易事,根基一旦形成,其他金融改革的效果就会被全面弱化。因此,当前金融存量改革的核心就是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的观念。

其次,金融“国十条”存量改革的重心应放在资产证券化、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以及一些金融市场及金融产品的创新上。即让能对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进行标准化盘活,增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也可调整一些金融机构的资产期限错配等。

不过,中国金融资产证券化已经试行十几年,但是到目前都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这既与国内金融机构管理的观念有关,也与中国相关法律制度不足有关。如果房价在上涨,那么长期的住房贷款往往被国内商业银行看作是最为优质的资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如何可能把这些优质资产拿出来跟他人来分享利益呢?

金融机构资产期限错配只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解决。如果国内房价出现周期性的调整,银行的住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就会逐渐暴露出来。在这个时候,金融机构是愿意把与住房相关的长期贷款证券化的。但是,这个资产的投资者会是谁?有人愿意进入这种高风险的市场吗?特别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与制度相当不足,这必然会导致这个市场根本没有能力来保护弱势的投资者。试想,美国如此健全的信用体系及法律制度,证券化市场也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果中国证券化市场不能够从基础性制度入手,就当前的制度条件下推出证券化市场,其风险一定会很高。而且它与当前政府对金融市场去杠杆化的初衷也是南辕北辙的。此外,鼓励民间资产进入金融业及金融创新的情况也是如此。

第三,不少人认为当前中国金融业的存量改革要放在结构调整上,因为当前中国这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市场结构是导致金融业无效率的关键所在。而且政府的“十二五”规划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规定未来中国金融市场结构要如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