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的功能范文

时间:2023-03-28 04:1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元的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神经元的功能

篇1

【关键词】壮通饮;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归巢;神经元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8-0029-06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梗死发病率和致残率呈增高态势,脑梗死区域的神经细胞的凋亡是必然的[1]。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是长期以来的共识,作为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前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具有增殖、迁移及分化功能,在脑缺血后神经损伤的修复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2]。壮通饮是治疗脑梗死的壮医药经验方,前期研究发现壮通饮影响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3]。本实验通过观察壮通饮对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归巢后的神经元功能的影响,为阐明壮通饮促进神经增殖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后功能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选用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240只,体重(250±10)g,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批:SCXK桂~0004)。

12试剂鼠抗BrdU单克隆抗体(批号:BM0201)、兔抗nestin多克隆抗体(批号:A00806-1)、兔抗MBP多克隆抗体(批号:BA0094)、兔抗SYN多克隆抗体(批号:A00941)、山羊抗兔IgG(批号:1512174091)、ABC试剂盒(批号:d0110816)、DAB试剂盒(批号:AR1022)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方法

21动物分组将2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壮通饮治疗组、正常组,每组又设1、3、7、14、21、28d 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

22药物制备壮通饮:扶芳藤30g,参三七10g,黄花倒水莲25g。药材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煎液,蒸发去水分至浓稠状,进一步干燥,4℃保存备用。临用前使用蒸馏水溶解浸膏至生药材含量为20 g/mL。

23MCAO模型建立参照Longa线栓法[4]制作MCAO模型。模型制作成功标准如下:①提尾悬空实验阳性;②右眼Horner征;③爬行时向左划圈;④站立时向左侧倾倒。假手术组除不进行大脑中动脉线栓外,其余操作均同模型组。

24给药方法壮通饮治疗组在造模后给予壮通饮水煎液(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成人用量的63倍[5],灌胃,每日2次,每次748g生药/kg,其他组同时给予等体积的无菌蒸馏水灌胃,灌胃至造模后1、3、7、14、21、28d 6个时间点处死时。

25BrdU标记增殖细胞各组动物均从处死前24h开始,腹腔注射BrdU(50mg/kg),1次/4h,共4次,末次注射后12h处死动物。

26组织切片制备各组大鼠于造模后1、3、7、14、21、28d 6个时间点取标本,将脑组织移入多聚甲醛中4℃固定6h,取材,脱水,包埋,切片。

27免疫组化方法切片经脱蜡,高温修复后,加入配好的03%的过氧化氢甲醇溶液(甲醇80mL+001MKPBS 100mL+30%过氧化氢)30min,用001MKPBS溶液冲洗后,加入10%正常羊血清,室温静置30min,甩干分别加相应的一抗,4℃过夜。用001MKPBS溶液冲洗后,滴加生物素化二抗(山羊抗兔IgG),室温静置30min,用001MKPBS溶液冲洗后,加入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室温静置30min,用001MKPBS溶液冲洗,采用SABC法染色,切片加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胺溶液显色(不超过5min),自来水冲洗干净,苏木素复染2min,自来水冲洗,梯度酒精脱水,树胶封片,光镜下观察。

28观察指标分别观察各指标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形态特点。每只动物各个指标各取相对应位置切片3张,放大倍数×400,随机选取5个显微镜视野,计数阳性细胞数取平均值。

29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同组不同时间点及组间比较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3结果

31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各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域均见BrdU阳性细胞。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海马区少量的BrdU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壮通饮治疗组BrdU阳性细胞表达多于假手术组(P

32Nes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各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域均有Nestin阳性细胞表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海马区可见到少量的Nestin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壮通饮治疗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多于假手术组(P

33MBP免疫M化染色结果在各组各时间点大鼠缺血区大脑皮质和相对应的区域均可见不同数目的MBP阳性细胞。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到大量的MBP阳性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壮通饮治疗组MBP阳性细胞表达量少于假手术组(P

34SY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各组各时间点大鼠缺血区大脑皮质和相对应的区域均见SYN阳性细胞表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SYN阳性细胞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壮通饮治疗组SYN阳性细胞表达少于假手术组(P

4讨论

壮通饮作为治疗脑梗死的传统壮医药经验方,由扶芳藤、参三七、黄花倒水莲组成。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通过上调Bcl-2、Nestin、BDNF[6]、EGF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扶芳藤水煎液、醇提液能明显抑制血栓形成,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7];还能改善营养物质的供应,以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细胞的缺血性损伤;通过抑制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保护[8]。黄花倒水莲总皂苷(PTS)可明显延长体外家兔血浆复钙时间 、凝血酶所致纤维蛋白凝固时间及APTT,体内给药可有效延长小鼠凝血时间,而对PT无明显影响,提示PTS可能通过对抗凝血通路的关键酶(凝血酶),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从而发挥抗凝血作用[9]。前期研究发现壮通饮可影响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3],但对于它的归巢后神经元功能的影响,目前缺乏有力的实验室证据。国内外对增殖后的神经元的鉴定多还停留在形态学水平及特异性标记表达方面,较缺乏是否具有成熟神经元功能检测的研究。归巢后的神经元能发展成为与受损区域神经组织相一致的细胞类型,并能行使相应的神经功能是干细胞治疗的关键。成熟神经元不仅要具有典型的神经元的形态、特异性标记,还要求具有兴奋性,能和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产生突触电位。正常成熟的神经元具有电生理功能,能够产生动作电位是成熟神经元的重要标志。研究不仅可以在细胞层面通过Brdu、Nestin检测观察壮通饮干预下内源性干细胞增殖、分化情况;还可以在功能层面通过MBP、SYN检验归巢后神经元功能情况。

Brdu是一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似物,在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代替胸腺嘧啶整合入新合成的DNA中,因而Brdu阳性细胞可以用来标记新增殖细胞[10]。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被激活后,可以增殖分化,产生新的神经细胞,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Nestin又名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属于中间丝蛋白,主要在神经干细胞内一过性表达,当干细胞向着终末细胞分化完成后,其表达停止[11-12],因此实验选择巢蛋白作为成熟神经干细胞的标记物质。MBP,即碱性髓鞘蛋白,是少突胶质细胞的特殊标记物,少突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包绕轴突、形成绝缘的髓鞘结构、协助神经电信号的跳跃式高效传递,维持和保护神经元的正常功能[13]。有研究显示,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成髓鞘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对缺血应激非常敏感,缺血缺氧将导致早期的髓鞘脱失,缺氧、缺血是导致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14-15]。成年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急性期梗死区皮质髓鞘相关蛋白(MyT1)基因表达增加,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再生形成,从而参与脑缺血后的早期的损伤修复[16]。本研究中,模型组和壮通饮治疗组由于受到脑缺血影响,少突胶质细胞减少,MBP阳性细胞表达下降,从第3天起,模型组和壮通饮治疗组MBP阳性细胞表达持续增加,第14天达到高峰,壮通饮治疗组MB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高于模型组。这表明,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一部分分化成了少突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包绕轴突、形成绝缘的髓鞘结构、协助神经电信号的跳跃式高效传递,维持和保护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壮通饮治疗可以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并能起到正常神经元功能作用。

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是突触囊泡膜上的一种与突触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钙结合蛋白,又称P38,是神经元形成神经突触的重要标记蛋白,是突触发生的标志。突触素还参与到不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直观反映突触传递效能。脑梗死发生后,梗死灶中的突触结构解体,神经元代谢能力和蛋白合成显著减少,突触素表达随之减少[17-19]。因此SYN可用来作为检测突触的密度、分布和功能的重要标记物。本研究中,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由于神经元未受到明显损伤,彼此间维持正常接触,表现为一定数量SYN阳性细胞表达。部分神经元于脑缺血早期凋亡,神经元突触联系丧失,模型组SYN阳性细胞表达减少。部分NSC被激活、增殖分化为神经元,表现为SYN阳性细胞表达逐渐增多。壮通饮治疗组SYN阳性细胞表达量明显多于其他组,提示壮通饮可能通过促进缺血脑组织形成新的神经突触,修复了脑缺血的神经损伤。参考文献

[1]刘晖,石志革,尤年兴.不同年龄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与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的相关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学,2012(04):449-451.

[2]Ikedab T.Stem cells and neonatal braininiury[J].Cell Tissue Res,2008,331(1):263.

[3]陈晓锋,王婧婧,陆惠.壮通饮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26):1099-1102.

[4]Longa EZ, Weinstein PR, Carlson S, et al.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 [J]. Stroke, 1989,20(1):84-91.

[5]徐淑云.药理验方法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钟森,陈文超,徐永强,等.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相关调节因子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79-282.

[7]周智,韦奇志,吴植强,等.扶芳藤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广西医学,2011,33(7):810.

[8]肖艳芬,肖健,王坤,等.扶芳藤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与TNF-α的影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2):404.

[9]寇俊萍,李景峰, 闫瑾,等.黄花倒水莲总皂苷对凝血系统及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3):257- 260.

[10]谭峰,王健,陈晶,等.电针对MCAO模型大鼠海马区内源神经干细胞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02):198-203.

[11]Jun H,Hussaini SM,cho CH,et al.Gadol45b Mediate Electroconvnlsice shock Induced Porliferalion of Hippocampal Neural Stem Cell[J].Brain stimul,2015,8(6):1021-1024.

[12]Hosseini SM,Farahmandnia M,Raziz,et al.12 hour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s the optimal ime for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J].Neural Regen Res,2015(16):904-908.

[13]孔迪,王翠云,庞永博,等.大鼠脑硬死后内质网应激对髓鞘碱性蛋白表述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01):23-25.

[14]李凯.少突胶质细胞在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关键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39(4):387-389.

[15]陈应柱,刘刚,杨德刚,等.大鼠脑缺血后胼胝体少突胶质细胞变化的特征[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1):7-11

[16]李华杰,吴坚,朱林凤,等.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成年模型大鼠大脑髓鞘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50):9389-9392.

[17]Ruan GP, Han YB, WangTH. et alcomparative study among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of 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llowingcerebral infarction in rats[J]. Neurol Res,2013,35(2):212-220.

篇2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家庭角色;锻炼

患者精神症状基本缓解后给予一定的家庭角色,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像在家一样得到关爱、帮助或去关爱帮助别人,通过患者担任一定的家庭角色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社会功能缺陷。

1资料和方法

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将我区(女病区)8个病房的75例患者用抛硬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病房作为一个家庭单位,两组患者入院后经药物等治疗后精神症状基本缓解,入组期间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让每位患者担任家庭的角色,具体方法如下:①指导和评定人员培训,对患者进行宣传动员、家庭角色定位和每一角色制定相应职责,其中65岁以上的扮演祖母及其姐妹角色,41岁-64岁的扮演母亲及其姐妹角色,40岁以下的扮演女儿及其姐妹角色。祖母角色负责自己房间的整理,一起在病区内散步、聊天,看电视等;母亲角色在护士指导下参加工疗活动,女儿角色的进行相关的读书学习照顾长辈。②就餐时安排每一家庭单位在同一大桌子上吃饭,要求她们要相互关心,相互督促按医嘱进食相应的饮食餐种如戒糖餐、低脂餐、普通餐等,母亲角色的要照顾好长辈和女儿。③日常要求她们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鼓励。④由经培训的人员以授课形式向患者宣传精神卫生常识,讲解保持家庭社会生活技能和家庭角色对患者回归家庭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次/10天,45-60分钟/次,集体进行或对个别的问题进行解答。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OSIE、HAMD、HAMA评分见表1、表2。

3讨论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再适应与健康行为再重建的过程[1]。精神病患者住院后经药物治疗精神症状基本消失,但由于住院时间长,住院生活过于单调,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情感平淡,孤僻离群,生活懒散,社交兴趣缺乏,家庭和社会角色功能缺乏等,以致原有的社会功能丧失,难以回归家庭和社会[2-3]。家庭和社会是精神病患者出院后首先要面对和适应的职能角色。本次结果显示,实验组的NOSIE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不大,可能与样本量不够有关。从表2看出,研究组患者通过担当一定的家庭角色,患者的HAMD、HAMA均有显著性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家庭角色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自信心、社会责任感、服药依从性的明显改善;提示患者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能调动患者的自身潜能,提高,使其进一步意识到康复实施权在自己手里,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治疗信念;患者的情感也得以及时交流,身心得到了放松,减少情感和社会功能退缩的现象。

患者在具有病态情感、意志、行为的同时,也有常人的认知与需求,同样有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的需求。笔者通过让患者扮演与之年龄相仿的家庭角色,使患者有一种“家”的感觉,可以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有关心“家人”的义务,营造患者社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家庭角色的适应或恢复,患者之间也得到了相互关心、帮助、鼓励,减轻患者因离开家庭和亲人或长时间住院而引起的焦虑、抑郁、紧张、不安全感或情感的逐渐平淡,减轻社会功能缺陷。并提示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颜文伟.KPY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SS)[Z].上海精神病学,1990,(zk):12-20.

篇3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27-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常遗留社会功能缺陷,是患病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一种精神病[1]。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恢复正常的生活,因而社会功能缺陷在精神科康复方面尤为重要。本文对100例住院与非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对照研究,发现缺陷的相关因素,以寻求改善病人社会功能的有效措施。

1 研究对象

样本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2)住院时间3个月以上处于恢复期。3)一年中无重大急、慢性躯体疾患。随即抽查现在住院的50例作为甲组;另选50例非住院病人(曾住我院治疗,末次出院在年以上,资料通过或电话采访得到)作为乙组。

2 方法与内容

参照《社会功能残缺筛选量表》[3]按0-2级评分。0为无功能缺陷,1为确有功能缺陷,2为严重功能缺陷。同时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发病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起病形式、疗效、治疗依从性。

采用SPSS10.0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见表1。

由此可见,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集体活动减退、工作学习情况3项缺陷出现最高,缺陷程度也最重,全部样本的功能缺陷出现率为84.56%。

2 两组评分比较

见表2。

4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论是长期住院还是非住院患者有84.56%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从表1还可以看出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集体活动减退、工作学习情况3项缺陷出现最高,缺陷程度也最重。精神病人典型表现是思维联想障碍,情感淡漠,病人整日沉浸在病态体验中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降低,主动性减退。病人恢复后须长期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抑制其神经系统,病人表现了的生活懒散,甚至对个人身体、衣饰、住处的整洁、进食等基本需求的减少[4]。其次是工作学习能力缺陷,也就是工作学习能力下降,这3项也是精神疾病中最先出现的、最常见的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活动能力和孤独性两组无显著差异,其余4项甲组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远比乙组明显。表1中病人的集体活动缺陷明显,但甲乙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甲组处于住院环境,无社会接触,无事可做,无责任可负,甚至连饮食、衣着皆依赖旁人管理的社会隔绝式的疗养环境中,大脑全部放松,加上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思维活动减少,社会功能减退。非住院病人的社会功能恢复相对较好,这类病人参加社会活动,得到社会和家人的关心,对改善社会功能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从一般资料调查中发现,病人的精神症状越重,疗效越差,病程越长,社会功能缺陷越重,而社会家庭支持及服药顺应性好社会功能缺陷越轻。

此项研究表明长期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明显,非住院病人的社会功能恢复相对较好,为我们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依据。长期住院病人在兴趣、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缺陷明显,我们可以采取与病人一起制定各项公娱疗活动,病人参与的目的是让病人主动参加,同时采取奖励和鼓励相结合的方法,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对非住院病人可以采取病人和病人家属共同开展健康教育,得到社会支持。最终目的是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加强心理指导,提高疗效,减轻社会功能缺陷,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陈述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7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CCMD-3).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篇4

【关键词】利培酮;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

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科临床的普及,患者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药物副反应较传统药物有着明显减少,患者的依从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善明显。然而对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受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限制仍以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对这类患者的认知功能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

2012年4月我院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签署了“维思通集善援助合作项目”,旨在帮助贫困患者用经济的价格,使用更有效、更安全的利培酮治疗,以更好恢复社会功能,顺利回归社会,为进一步探讨利培酮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2年4月住院患者中,住院时间超过5年,病情稳定,无典型的阳性症状,符合CCMD-3慢性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长期住院患者40例,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酒精或药物依赖及妊娠、哺乳女性,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32±9.6)岁,平均病程(11.4±5.6)年,平均受教育(7.3±3.5)年,既往应用氯氮平治疗11例,奋乃静9例,氟哌啶醇7例,舒必利7例,氯丙嗪6例。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符合“援助项目”的40例患者入组前均停用原抗精神病药1周作为清洗期,适当予安慰剂,一周后利培酮初始计量1 mg/d,2周内逐渐加至3~5 mg/d,最大不超过6 mg/d,平均(3.21±2.75)mg/d,疗程8周,治疗中可酌情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安坦。

1.2.2 疗效评定 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之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各进行一次测评。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治疗前后WCST、WAIS-RC、WM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常 2例、月经紊乱 1例、转氨酶升高 3例、不良反应成都均较轻微,无需特殊处理,随治疗发展可耐受或消失。

3 讨论

据有关文献报道,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同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样,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本症状成分。其特点为病前智能、学习及工作正常,但起病后认知功能突然下降,且在随后的病程中如同“静态的脑病”一样,并不呈进行性发展。目前,其原因未明,但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前额叶的多巴胺DA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同时某些药物由于具有降低警觉性、阻断多巴胺受体和抗胆碱能活性作用,会影响患者的注意和信息整合功能,加重原有的认知功能障碍。而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无抗胆碱能的副反应,且为DA、5-羟色胺平衡拮抗剂,能调节DA系统,减轻因过度阻断DA活性而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减少抗胆碱能药的合用,对认知功能的损害较小[1-7]。

利培酮作为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结构与吩噻嗪类或丁酰苯类等抗精神病药物不同,治疗机理主要是具有选择性单胺拮抗作用,它与5-羟色胺2(5-HT2)受体和多巴胺(DA2)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具有5-HT和DA平衡拮抗作用[8],从而改善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

本研究发现,入组患者经利培酮治疗8周后,WCST测验中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应答数、随即错误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WMS中记忆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表明利培酮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一方面改善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加剧的认知功能障碍,同时因认知功能缺陷与阴性症状可能有相似的生物学基础[9],故通过利培酮作用于阴性症状机理,对原有认知功能缺陷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利培酮在认知功能改善,疗效及依从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为长期住院慢性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维思通所致血清泌乳素增高,体重增加等副反应,给予及时有效处理。

参 考 文 献

[1] Borison RL. The role of cognition in the risk-benefit and safety analysis of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Acta Psychiatry Scand, 1996,94(1):5.

[2] Gold JM, Harvey PD. Cognitive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 Psychiatr Clin North Am(schizophrenia),1993,16(2):295.

[3] 刘哲宁,赵靖平,谭伟象,等. 以阴、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比较研究.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8,31(2):100.

[4] 赵靖平,杨德森.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1):58.

[5] Hyde TM, Nawroz S, Goldbery TE, et al. Is there cognitive decline in schizophren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r J Psychiatry, 1994, 164(8):494.

[6] Cohen JD Servan-schreiber D. Atheory of dopamine function and its role in cognitive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 Schizophr Bull, 1993, 19(1):85.

[7] 刘哲宁. 精神分裂症的实验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22(4):229.

[8] 张继志,吉中孚. 精神药物的合理应用(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52.

篇5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住院;慢性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b)-0060-04

The influence of long-term hospitaliz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HU Chunshui1 LI Jun2 TIAN Yuan1 WU Yan3

1.Jiading District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Shanghai City, Shanghai 201806, China; 2.Xuhui District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Shanghai City, Shanghai 201806, China; 3.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long-term hospitaliz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Methods 313 patients, who was diagnosed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by ICD-10 diagnostic criteria, in Jiading District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Shanghai City and Xihui District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Shanghai Cit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ere recruited, including 188 cases in long-term hospitalization group and 125 cases in short-term hospitalization group. 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dimensions of cognitiv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cognitiv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hile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Compared with short-term hospitalization group, scores of TMT, HVLT-R, SS, CF, SC, NAB-Mazes, CPT-IP scales were lower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 patients of long-term hospitaliz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n TMT scal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328, P=0.021).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core of TMT was related to age, course of disease,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 SC, NAB-MAZES,CF, SS, HVLT-R, CP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Conclusion Long term hospitalization has increased the impair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and the effects increased with the age, longer course of the disease, and more times of hospitalization.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Cognitive function; Hospitalization; Chronic

精神分裂症为重性致残性精神疾病,其中认知功能受损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损伤之一,认知功能损伤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1-2],同时影响患者的预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损伤涉及多个模块,主要涉及注意、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的障碍。国内外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处理速度、注意、言语学习及记忆、推理及问题解决、社会认知等方面远不如正常人群,这反映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全面受损[3]。慢性精神分裂症是指疾病从明显的精神活动期进入晚期,以长期(至少2年)但并非不可逆转的“阴性”症状为特征,残留症状可以是某些片段、零散的阳性症状[4]。针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测量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长期及短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差异,并探讨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及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年龄为18~60岁,男女不限,病程≥2年,持m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②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5];③能够理解和阅读汉语,能有效交流,且受教育年限5年以上;④6个月内没有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没有进行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或类似的认知评估。排除标准:①在过去6个月中存在物质依赖;②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干扰评估有效性的医疗状况;③头部外伤(意识丧失超过1 h);④怀孕或哺乳妇女;⑤使用典型精神病药物治疗。

根据住院时间的长短将研究对象分为长期住院组和短期住院组,其中,长期住院组188例,住院时间>2年,且住院期间离院时间每年内总共不超过2周;短期住院组125例,住院时间≤2年,末次住院在2年前。研究对象入组前均被告知研究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工具及方法

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用药种类等资料。

MCCB:精神疾病研究所于2003年启动了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测量与质量的计划,专家达成共识,并应用于临床测验,建立了标准化的MCCB,成为精神分裂症评定的标准化测量工具。MCCB在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测定中的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86.1%。MCCB包括10项分测验: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语义流畅性、持续操作能力测验、数字序列、空间广度、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视觉记忆分测验、迷宫测验及情绪管理分测验,主要测试7个心理维度,即处理速度、注意性/警觉性、工作记忆、言语学习和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及社会认知。本研究选取了7项分测验5个维度: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语义流畅性、持续操作能力测验、空间广度、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迷宫测验,并将测得分数转换成量表分[6]。

所有参加测验评估者均为高年资精神科医师,且均参加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组织的MCCB评估培训并获得评估合格证书。在评估前组织评估者完成一致性测试。评估者在安静环境下采用同一指导语完成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双人录入,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认知功能与一般特征的相关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长期住院组患者188例,年龄21~52岁;短期住院组患者125例,年龄20~60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病程及药物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长期住院组住院次数多于短期住院组(P < 0.05)。见表1。

2.2 长期住院组与短期住院组MCCB比较结果

MCCB测验量表结果显示,长期住院组患者连线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空间广度、语义流畅性、符号编码、迷宫、两位数目及三位数目持续操作能力测验量表分均低于短期住院组患者,其中,连线测验量表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8,P=0.021)。见表2。

2.3 连线测验量表分与一般资料及其他分测验量表分相关性分析

将患者的连线测验量表分与年龄、总病程、治疗药物种类及其他认知分测验量表分等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连线测验量表分与年龄、病程、住院次数呈负相关(P < 0.01),与符号编码、迷宫、语义流畅性、空间广度、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两位数目、三位数目及四位数持续操作能力测验量表分呈正相关(P < 0.01)。见表3。

3 讨论

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核心症状,其严重程度影响疾病的预后及患者的社会功能[7],深入正确地认识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具有重要意义[8]。近年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9-10],有关长期住院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还较少,住院时间长短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

卢冬艳等[11]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现况调查发现,占首位的病种为精神分裂症,这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迁延难愈、病情多次反复、阴性症状逐渐加重明显影响其认知功能等有关[12],最终使得患者难以适应社会而长期住院。而长期住院反过来会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13],这样形成恶性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住院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连线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空间广度、语义流畅性、符号编码、迷宫、两位数目及三位数目持续操作能力测验量表分均低于短期住院组,说明长期住院可能会加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缺陷,这跟刘军军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进一步发现,长期住院组连线测验量表分远远低于短期住院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处理速度方面的损害更加突出;而连线测验对前额叶的病理损害有很高的敏感性[15],说明长期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有影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长期住院患者阴性症状明显并且会出现相应的认知功能缺损。

本研究还发现,连线测验量表分与年龄、病程、住院次数呈负相关,说明年龄、病程、住院次数是其危险因素,提示年龄越大、病程越长、住院次数越多,患者处理速度损害越严重。有研究表明,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会逐渐萎缩[16-17],认知功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就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而且患者长期住院导致脱离社会、失去社交环境,加重了病情,谭淑平等[18]研究亦有类似的发现。究其原因,不断重复固定严格的医院程序,如按时做检查、治疗等,打乱了患者家庭生活与社会活动的正常模式,这些程序越严格固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就越严重[19-21],其社会功能和生活技能退化越明显,出院后的适应能力越差。本研究中,与连线测验量表分呈正相关的主要包括注意力、工作记忆、言语学习和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认知领域,这些认知领域越好,患者的反应自然越快,社会功能越好。因此,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全面提高,有利于社会功能恢复。Lundberg等[22]研究表明,住院期间为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恢复,除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合理饮食、积极护理干预之外,还需安排患者进行一定的劳动和丰富的文娱活动。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由于本研究儆诤岫厦娴鞑椋研究样本量少,故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及随访验证。另外,患者的认知功能测定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患者评测试时的情绪、理解力等。综上所述,长期住院加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住院次数越多影响越大。

[参考文献]

[1] Allott KA,Cotton SM,Chinnery GL,et al.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neurocognition and social cognition to 6-month vocational outcomes following Individual Placement and Support in first-episode psychosis [J]. Schizophr Res,2013, 150(1):136-143.

[2] Fett AK,Viechtbauer W,Dominguez MD,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cognition and social cognition with functional outcomes in schizophrenia:a meta-analysis [J]. Neurosci Biobehav Rev,2011,35(3):573-588.

[3] 彭焱,李薇,杜君,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9):1301-1303.

[4] 沈渔. 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 世界卫生组织.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M].范肖东,汪向东,于欣,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6] 于欣.MCCB中国常模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129-132.

[7] Bora E,Yiicel M,Pantelis C.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schi-zophrenia and affective psychoses:implications for DSM-V criteria and beyond [J]. Schizophr Bull,2010,36(1):36-42.

[8] Urvakhsh MM,Jagadisha T,Subbakrishna DK,et al. Social and neurocognition as distinct cognitive factors in schizophrenia:A systematic review [J]. Schizophrenia Research,2013,148(1-3):3-11.

[9] 介勇,汪作为,刘人申,等.利培酮联合石杉碱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3):191-194.

[10] 陈庆红,徐西嘉,张启权,等.利培酮合并盐酸多奈哌齐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4):249-251.

[11] 卢冬艳,郑洪波,张璐璐,等.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现况调查[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5):2897-2899.

[12] 黄青,蔡璐,周琦,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6):644-645.

[13] Gelder MG,Gath DM,Mayou R,et al. Oxford textbook of psychiatry,3red[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4] 刘军军,邵阿林,吴兵,等.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1):38-40.

[15] Guillot CR,Fanning JR,Bullock JS,et al. Effects of alcohol on tests of executive functioning in men and women:a dose response examination [J]. Exp Clin Psychopharmacol,2010,18(5):409-417.

[16] Kaup AR,Mirzakhanian H,Jeste DV,et al. A review of the brain structure correlates of successful cognitive aging [J]. 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1,23(1):6-15.

[17] Bendlin BB,Fitzgerald ME,Ries ML,et al. White matter in aging and cognition: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microstructure in adults aged eighteen to eighty-three [J]. Dev Neuropsychol,2010,35(3):257-277.

[18] T淑平,邹义壮,崔界峰,等.正常人群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得分的年龄效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10):776-779.

[19] 高云,黄素,陆钰勤,等.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7):202-205.

[20] Zieliska D,Durlik M. A clinical psychologist's perspectiv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patients of 70 years of age or more, who underwent digestive tract cancer surgeries [J]. Prz Gastroenterol,2014,9(2):99-104.

篇6

【关键词】 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脑卒中;神经功能;肢体功能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206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VA), 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崩裂或者血管阻塞后大脑血供不足所致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1]。随着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影响, 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是由临床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模块所共同构成的一种整体康复护理模式, 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2], 将其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已经是时展的必然趋势。鉴于上述内容, 本次研究围绕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8例, 女32例;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60.5±4.8)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活动不灵。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者;②意识清醒、病情稳定者;③无肝、肾功能衰竭者。排除标准:①无自主意识或严重意识障碍者;②新发梗死或出血点者;③四肢功能障碍者。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后,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入院后即可开展与脑卒中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 着重向患者强调病症致病原因、发病机制、风险因素等。指导患者于病床之上开展康复锻炼, 如翻身、肢体摆放、关节、肌力训练及生活能力锻炼。

研究组接受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 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与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展开良好的沟通工作, 强调病症治疗与护理的长期性与艰巨性、预期取得的成果以及该护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提高患者与家属的配合程度, 降低负性心理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②肢体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等姿势, 持续保持患肢处于拮抗状态, 预防肌肉痉挛或萎缩。定期在医护人员引导下开展关节主动与被动训练, 如肩关节 /膝关节屈伸、内外旋转、腕部及指关节的活动锻炼等[3]。借助拐杖等工具开展平衡、行走锻炼, 医护人员在其锻炼过程中纠正错误步态并于每天固定时段开展上下楼活动, 增强其肌张力。

③积极鼓励患者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 可由健侧逐渐向患侧过渡, 以掌握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自理能力。对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者可酌情给予其脉冲磁疗法、直流电场法、针灸等康复治疗方法, 促进神经再生、感觉功能恢复[4]。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 NDF评分、A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 尽早开展系统性的康复锻炼与护理工作以提高其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和预后, 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公认和首肯。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将康复锻炼、物理治疗、临床护理等学科综合为一体, 通过临床医护人员日常引导与督促, 使得脑卒中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各项临床工作开展[5]。相较于常规护理, 该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 注重患者的身心护理, 系统、全面的开展护理工作, 使得患者在感受到临床医护人员浓浓的人文关怀下更乐于与医护人员相沟通交流, 表述自身的主观意愿, 为其各项功能的逐步恢复以及脑卒中症状的消除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经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护理后, NDF评分为 (15.65±2.45)分, AS评分为 (16.25±5.77)分, Barthel指数为 (58.75±3.50)分, FMA评分为 (84.68±3.50)分,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20.15±2.37)、(20.42±5.85)、(46.78±3.32)、(77.38±3.38)分(P

综上所述, 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可以作为临床优选方案而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邓毅琴.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全科护理, 2015, 10(2):128-130.

[2] 张述辉, 罗欣.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 2014, 15(14):120-122.

[3] 夏军, 朱姗姗.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 11(5):297-298.

[4] 李晓红.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7(18):26-27.

篇7

【摘要】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的发现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e,SCI)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神经营养因子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脊髓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是一类对神经元存活、生长有维持作用的多肽类生长因子,最初是从蛇毒提取而得,能有效促进和维持神经细胞生长、生存、分化和执行功能的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成员主要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 BDNF)、神经营养素Ⅲ (Neurotrophines-3 NT3)、神经营养素IV(Neurotrophines-4 NT4/5)、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等十余种多肽生长因子。这些多肽生长因子不仅与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及功能维持有密切关系,而且在神经元受损时,可保护其存活,促进其生长,故在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修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是由Rita Levi—Montgalcin在1952年首先发现的,是最早发现影响神经生长的生物因子。NGF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具有营养神经元和促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的一种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近年研究发现NGF在神经再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分泌NGF的成纤维细胞移植到脊髓后,可以引起脊髓初级感觉传入神经轴突、局部运动神经轴突、蓝斑核脊髓轴突的出芽。脊髓损伤后,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增加, 从而激活机体的自身保护机制, 使损伤局部的神经生长因子浓度增高,加强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减轻脊髓损伤。罗伟[1]等在观察脊髓损伤早期不同时间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中发现,脊髓损伤后NGF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GF在早期修复中可能有保护神经元减轻损伤的作用。吴永超[2]等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发现:骨髓基质细胞(BMSC)表达的NGF对神经干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可能有助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脊髓损伤后应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不仅可以减轻神经元损伤, 而且还可以促进神经元功能的恢复。Zang Dawei[3]等在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干细胞对治疗轴突再生的影响中发现,NGF可以促进轴突的再生,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生长、再生和功能特性的表达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认为其有可能成为脊髓损伤后组织修复的理想用药之一。

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0世纪80年代,Barde等在脑提取液中发现了具有营养神经的生长因子,其结构与NGF非常相似,命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BDNF在脑中分布广泛,作用范围也很广。在发育过程中,BDNF是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元分化以及髓鞘形成不可缺少的神经营养促进因子[4]。BDNF能促进胚胎神经元发育分化,维持多种神经元存活,提高神经元的生物活性,还可以减少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自然死亡。Kim[5]等研究发现,BDNF能通过酪氨酸受体信号途径防止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有学者在无血清培养的中脑黑质细胞中加入pCMVhBDNF转染的COS7细胞上清液,发现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增多,胞体面积增大,突起伸长,且轴突上形成膨体,说明BDNF可直接维持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有人采用AChE组化方法研究了BDNF对培养的胚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作用,发现BDNF可以增加AChE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促进神经元胞体的早期生长发育。同时BDNF对肽能神经元、GA—BA能神经元也有营养作用。黄保胜[6]等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定向分化为神经元,3天达分化高峰;在体内条件下,可能促进外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迁移并替代修复脊髓神经传导束,有利于受损脊髓的功能恢复。BDNF可调节神经元的生长和存活,主要作用于红核脊髓束和红核神经元,还可促进脊髓损伤后红核脊髓束的再生和功能恢复。张国庆[7]等利用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红核神经元作用的实验发现,BDNF对红核神经元有保护作用。BDNF可以抑制神经元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并通过Erk依赖的途径增高细胞内的cAMP,增强轴突生长能力,并且能够克服轴突延长的抑制物MAG的作用。脊髓损伤后组织水肿及Na+、Ca2+含量升高,K+、Mg2+含量降低。李建宁[8]等把经BDNF基因修饰的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到损伤脊髓区域后发现其可显著改善上述指标,认为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神经细胞离子失衡、改善细胞内环境有关。由于神经营养因子不能通过血脊髓屏障,给药困难,因此人们发明了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细胞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已证实经基因工程技术修饰的细胞可分泌BDNF,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皮质脊髓束轴突生长及部分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减慢横切损伤神经后神经元的死亡速度。

3 神经营养素

神经营养素Ⅲ (Neurotrophines-3 NT3)是Ernfors等在1990年利用NGF与BDNF的序列同源性发现的一个新的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s,NTs)家族或神经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由1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NT一3 mRNA的分布与它在各种神经元群中的生物学活动明显与NGF、BDNF不同。NT3在体内有其特征性的功能: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细胞分化和诱导轴突生长。孟步亮[9]等研究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腹角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的表达变化发现:NT3可能在促进神经元的生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NT-3是在脊髓中作用最强的神经营养因子。经NT-3转染少突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可以使其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分泌髓鞘碱性蛋白的数量增加,并使共培养的神经元周围形成髓鞘。脊髓损伤后,NT3的表达急剧上升,作用增强,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脊髓的损伤。GUO[10]等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NT3可通过影响superoxide dismutase(SOD) 和malondialdehyde(MDA)的表达来达到保护神经元。脊髓损伤后,外源性的NT3可以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林森[11]等研究发现:NT3在体内外均可诱导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孙广运[12]等在探索Lentivirus介导神经营养因子(NT3)转染的人胚神经干细胞(human neural stem cells,hNSCs)对大鼠损伤脊髓治疗机制和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经NT3转染的hNSC能够调整损伤的局部微环境,促进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

神经营养因子—4(Neurotrophin-4,NT4)是1991年发现的神经生长因子家族(neve growth factor families,NGFs)的第四个成员,随后发现的NT5经分析鉴定也被认为是NT4。NT4具有维持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突触可塑性等功能。脊髓损伤后NT4可以促进脊髓小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rkB,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存活。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外源性的NT4可逆转运动神经元变性,从而产生保护作用。它还能促进皮质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索的生长。

4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由Lin等于1993年在大鼠胶质B49细胞中发现的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同二聚体蛋白质。GDNF是目前发现的生物活性最强的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缓解损伤诱导的乙酰胆脂活性的降低,对神经元有营养作用,在促进神经元存活、生长分化方面有着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可替代的作用。Hen—derson等[13]认为GDNF促进神经元存活的作用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大鼠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 NTF) 及人类胆碱能分泌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hCDFI IF)等分别强75、650和2500倍。有研究发现,GDNF可明显促进胚胎期脊髓运动神经元(SMN)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存活及突起生长,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经GDNF转染后移植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s)在脊髓内增加红核脊髓束和皮质脊髓束的轴突再生,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刘晓刚等[14] 利用甘氨酸银浸镀法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发现其可以增强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对猕猴损伤脊髓轴突的修复作用,尤其有利于运动性损伤轴突的修复,其效果优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后功能的恢复。Charles[15]等最新研究发现GDNF有助于脊髓损伤后初级感觉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它将是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另一重要的促进因子。

5 未来治疗展望

脊髓损伤后的修复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是损伤后脊髓中的微环境不利于修复的发生和发展,如:(1)脊髓神经元的死亡和缺乏修复能力;(2)促进修复的因素如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3)存在抑制修复的分子如NOGO、髓磷脂相关糖蛋白等;(4)胶质瘢痕、空洞阻碍轴突生长。我们认为脊髓损伤修复的策略就是针对这些因素加以干预:减少受损细胞的变性和损失,细胞移植补充受损细胞;补充神经营养因子;减少抑制性因子;减少瘢痕和空洞,提供轴突生长的基质。在促进轴突再生的细胞因子中,神经营养因子是研究较为深入的部分,如NGF、BDNF、NT3~7等,它们具有促进细胞存活、突触形成、树突成形、神经递质释放至脊髓损伤范围和轴突生长等作用。神经轴突对神经营养因子的反应,通常是直接朝向神经营养因子浓度高的部位生长。这种向药性特征意味着这种生长因子应该直接被应用到脊髓损伤部位以促进轴突生长和再生,为治疗脊髓损伤带来曙光。

参考文献

[1]罗伟.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变化[J]. Chinese Journd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06,10(48):126~128.

[2]吴永超 ,郑启新,胡 东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经营养因子及对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9):780~782.

[3]Zang Dawei, Liu Juan ,Surindar Cheema. Efect of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stem cell therapy on axonal regener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Overseas Proll in basic and clinica。researchePro ress - asic cIin caI researcI1es[J]. JournalofClinical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07,11(14):2787~2791.

[4]Zhou XF,Li WP,Zhou FH,et a1.Diferential efects of endogenous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 onthe survival ofaxotomized 8ensoryneuronsin dorsal root ganglia:a possibleroleforthe 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J].Neuroscience,2005,132(3):591~600.

[5]Kim DH,ZhaoX,Tu CH,eta1.Prevention ofapeptotic hut not nee·rotic cell death folowing neuronal injury by neunm~phins signalingthroulgh thetyrosine kinase receptor[J].JNeurosurg,2004,100(1):79~87.

[6]黄保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外的定向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7):7353~7357.

[7]张国庆. 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究红核神经元作用的实验研[J]. 山东医药,2006,46(35):22~23.

[8]李建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组织的保护[J].JournalofClinicalRehabilative TissueEngineeringResearch ,2007,11(20):3972~3975.

[9]孟步亮,尹昭, 李明等.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腹角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表达的变化[J].解剖学杂志,2006,29(2),220~222.

[10]?GUO Shu—zhan .Effect of neurotrophin.-3 on SOD and M DA in rats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J].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 ,2007,22(1):28~30.

[11]?林 森,徐建光,胡韶楠等.神经营养因子3诱导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6):546~549.

[12]?孙广运,蔡培强,Oudega Martin等.移植分泌神经营养因子3的人胚神经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2):122~126.

[13]?Hender,sonCE,PhillipsH S,PollockRA,et a1.GDNF:a13o—tent surviva1 factor for motoneurons present in peripheral nerve and musele[J].Science,1994,266(5185):1062~1064.

篇8

马保华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的。

神经元 神经元(neuron)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胞体的中央有细胞核,核的周围为细胞质,胞质内除有一般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外,还含有特有的神经原纤维及尼氏体。神经元的突起根据形状和机能又分为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树突较短,但分支较多。它接受冲动,并将冲动传至细胞体。各类神经元树突的数目多少不等、形态各异。每个神经元只发出一条轴突,长短不一,胞体发生出的冲动则沿轴突传出。

根据突起的数目,可将神经元从形态上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三大类。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其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一般位于外周的感觉神经节内,为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接受内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经胞体和中枢突将冲动传至中枢。运动神经元又名传出神经元,一般位于脑、脊髓的运动核内或周围的植物神经节内,为多极神经元,能将冲动从中枢传至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是位于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元,起联络、整合等作用,为多极神经元。

神经胶质 神经胶质(neuroglia)数目较神经元多,突起无树突、轴突之分。胞体较小,胞浆中无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不具有传导冲动的功能。神经胶质对神经元起着支持、绝缘、营养和保护等作用,并参与构成血脑屏障。

突触 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是互相接触。而不是细胞质的互相沟通。该接触部位的结构特化称为突触(synapse)。通常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错突触发生机能上的联系。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同是花甲之人,有的身体健康,有的疾病缠身;有的暮气沉沉;有的老当益壮,有的未老先衰;有的壮心不已,有的万念俱灰。显然简单地以年龄或表面现象来划分老年人是很不科学的,所以有关专家也有以下4种观点:

1 根据年代年龄界定:所谓年代年龄,也就是出生年龄,是指个体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西方国家把45―64岁称为初老期,65―89岁称为老年期,90岁以上称为老寿期。发展中国家规定男子55岁、女子50岁为老年期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45―59岁为初老期,60~79岁为老年期限,80岁以上为长寿期。

2 根据生理年龄界定:所谓生理年龄就是指以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应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生理年龄可分为4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39岁为成熟期,40~59为衰老前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因此,生理年龄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但生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同的,往往也是不同步的。生理年龄的测定主要采用血压、呼吸量、视觉、听觉、血液、握力、皮肤弹性等多项生理指标来决定。

3 根据心理年龄界定:所谓心理年龄是根据个体心理学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心理年龄以意识和个性为其主要测量内容。心理年龄分为3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为成熟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心理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心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同步的。如年代年龄60岁的人,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只有四五十岁。

4 根据社会年龄界定:所谓社会年龄是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社会越位越高,起的作用越大,社会年龄就越成熟。 (季玉娜)

人体五大保健“特区”

范士忠

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有五大保健“特区”:背部、腋窝、脊柱、肚脐和脚部。

背部中医养生专家指出。后背正中的脊柱是人体动脉的必经之地,脊柱两旁的太阳膀胱经络与五脏六腑联系甚密,经常予以激发疏通,有益于气息运动,使血脉流畅,滋养全身器官。现代医学发现,人体背部皮下还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忠上感冒或中暑后,“摔背”和“刮痧”等就是激活背部免疫细胞的好办法。

腋窝腋窝蕴藏着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假如被人用手触及。被接触者就会控制不住大笑,这被专家称为“腋窝运动”。其强身奥妙有两,最:一是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结。可促进体液循环,使全身器官能享受到更多的养分与氧气;二是由骷及腋部而引发的大笑,可以使人体所有的器官甚至细胞都得到运动,对脑、心脏和肺最有益。

脊柱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人老首先是脊柱先老。日本一家杂志报道,锻炼脊柱可防治100多种疾病。脊柱是人体的中心轴,做太极旋转能产生很强的生物电能,给各脏腑和脑部以至全身输送、补充能量,对病毒的侵袭也有极强的免疫力,对脑血栓、老年痴呆症、中风瘫痪、神经官能症、糖尿病等也有防治作用。

篇9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 合作学习 神经系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50-02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怕努力都能实现预订的目标。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发挥潜能,教师应结合他们实际,设计合理的分层目标,既让优等生吃得饱,又得让学困生吃得了。

[教学案例]

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1课时

1.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功能上的关系;说出神经元的功能,解释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能力目标 。初步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小材料制作生物小模型;尝试通过材料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初步具备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养成主动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和团队意识,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体验团队活动,分享个人及小组成果,关注生命安全。

2.教学设计过程

(1)观看视频,小组合作讨论中获得:神经系统的组成

在播放视频前提出问题及要求:①通过视频你知道神经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②各个组成部分有什么特点?播放神经系统组成视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从视频中总结神经系统组成,并画出神经系统组成结构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观看,培养学生获取和抽提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利用结构图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问题由浅入深保证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思考和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知识结构图的构建及不断完善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参与的积极性。

(2)在活动体验中思考:神经系统是协调人体各项活动的基础

组织学生参与“我说你做”游戏,体验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选派两名司令员命令,其余学生充当小兵执行命令。命令由两部分组成,司令员A命令的前半部分,司令员B命令的后半部分,小兵们将两个命令组合起来并执行。如:A命令为男生;B命令为不要起立。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直接从活动直观感受神经系统的功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生命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为基础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简单生动的游戏形式简化抽象知识,更易于基础较差学生的接受,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

(3)创建新旧知识联系: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回忆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图片展示动物细胞的模式图与神经元,启发学生比较神经元与动物细胞的异同。提出问题:②神经元与其他动物细胞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播放生物电的产生视频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传导的动画,引导学生回答:③神经元的哪些结构与它的功能相适应?

设计意图:通过对神经元和动物细胞模式图的对比,既有助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构建知识的连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对神经元的形态形成直观的认识,对神经元突起的特点留有深刻的印象。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归纳:神经元和其他动物细胞在结构上主要区别是具有大量突起。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新知识同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通过视频的方式将微观抽象的“生物电”“神经冲动”等名词具体化,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同时结构与功能的先后顺序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4)在动手中建构神经元模型

课前准备毛线球、有颜色的胶带、波浪状塑料棒等代表神经元各部分结构模型以及剪刀等。对照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学生小组合作“组装”神经元模型。模型制作完毕后,小组代表将神经元模型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并描述神经元的结构以及冲动在神经元上是如何传导的。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直观、形象的神经元模型进一步使得神经元的结构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树突和轴突特点的记忆;在模型不断改进、完善中,也使神经元的结构在不断构建。模型制作过程中眼、脑、手并用,更有利巩固和记忆知识。

3.教学反思

(1)创新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

本节课中设计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同,设计意图的侧重点和目的也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促进教学的知识性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实现,践行了新课标。教学过程中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水平,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饱、中间学生有挑战,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完善分层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分层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看不见的因素影响这分层教学的效果:①过分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②分层过于明显,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分层评价系统不够完善,不能较好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因而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跟踪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分层对象,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同时要及时与家长、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分层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工作量也更大,需要教师有更强的责任心,因而需要更多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才能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1 引言

神经网络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非线性建模预报技术。它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和非线性处理、并行处理、信息分布存储、容错能力强等特性,对传统方法效果欠佳的预报领域有很强的吸引力。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信息处理方法已应用于军事信息处理及现代武器装备系统的各个方面,并有可能成为未来集成智能化的军事电子信息处理系统的支撑技术。该技术在一些先进国家已部分形成了现实的战斗力。

    船舶在波浪中航行,会受到风、浪和流的影响,因而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摇荡运动。严重的摇荡会使船员工作效率下降、物品损坏、军舰的战斗力下降。如果能够预知未来一段时间船舶的运动情况,不仅有利于尽早采用先进控制算法控制舰载武器平台隔离船舶运动的影响,使其始终稳定瞄准目标,而且还可获得未来一个海浪周期内的船舶运动情况,以研究船载武器上层的控制策略,从而提高火力密度,因此,有必要研究在海浪中具有一定精度的海浪中船舶运动的短期预报。此外,如能有效准确地预报船舶的横摇运动,对于提高船舶的耐波性和适航性也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也将神经网络用于船舶运动预报研究,但往往没有考虑实时性等实现问题,因而不能实用化。神经网络实现技术是神经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神经网络实现可分为全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两种。目前神经网络的实现还主要以软件模拟为主,由于现行的冯诺曼计算机体系结构不能实现并行计算,因而神经网络软件的实时应用还受到一定限制。

目前,一些著名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如Intel、Mo-torola、松下、日立、富士通等均已推出自己的模拟或数字神经网络芯片,这些芯片无论在网络规模还是运行速度上都已接近实用化的程度,因而给神经网络应用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由于舰载武器系统,需选用具有在片学习功能的神经网络芯片,即将网络训练所需的反馈电路及权值存储、计算和修正电路都集成在了一个芯片,因而可实现全硬件的、具有自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系统,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具有自适应能力的神经网络。

2 ZISC78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ZISC78是由IBM公司和Sillicon联合研制的一种低成本、在线学习、33MHz主频、CMOS型100脚LQFP封装的VLSI芯片,图1所示是ZISC78的引脚排列图。ZISC78的特点如下:

内含78个神经元;

采用并行结构,运行速度与神经元数量无关;

支持RBF/KNN算法;

内部可分为若干独立子网络;

采用链连接,扩展不受限制;

具有64字节宽度向量;

L1或LSUP范数可用于距离计算;

具有同步/异步工作模式。

2.1 ZISC78神经元结构

ZISC78采用的神经元结构如图2所示,该神经元有以下几种状态:

(1)休眠状态:神经网络初始化时,通常处于这种状态。

(2)准备学习状态:任何时侯,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都处于这种状态。

(3)委托状态:一个包含有原型和类型的神经元处于委托状态。

(4)激活状态:一个处于委托状态的神经元,通过评估,其输入矢量处于其影响域时,神经元就被激活而处于激活状态。

(5)退化状态:当一个神经元的原型处于其它神经元类型空间内,而大部分被其他神经元类型空间重叠时,这个神经元被宣布处于退化状态。

    2.2 ZISC78神经网络结构

从图3所示的ZISC78神经网络结构可以看出,所有神经元均通过“片内通信总线”进行通信,以实现网络内所有神经元的“真正” 并行操作。“片内通信总线”允许若干个ZISC78芯片进行连接以扩大神经网络的规模,而这种操作不影响网络性能。

ZISC78片内有6 bit地址总线和16 bit数据总线,其中数据总线用于传输矢量数据、矢量类型、距离值和其它数据。

2.3 ZISC78的寄存器组

ZISC78使用两种寄存器:全局寄存器和神经元寄存器。全局寄存器用于存储与所有神经元有关的信息,每片仅有一组全局寄存器。全局寄存器组中的信息可被传送到所有处于准备学习状态和委托状态的神经元。神经元寄存器用于存储所属神经元的信息,该信息在训练学习操作中写入,在识别操作中读出。

2.4 ZISC78的操作

ZISC78的操作包括初始化、矢量数据传播、识别和分类等三部分。

初始化包括复位过程和清除过程。

矢量数据传播包括矢量数据输入过程和神经元距离计算过程。神经元距离就是输入矢量和神经元中存储的原型之间的范数。通常可选L1范数或Lsup范数:

其中,Xi为输入矢量数据,Xs为存贮的原型数据。

对于识别和分类,ZISC78提供有两种可选择的学习算法RBF和KNN。其中RBF是典型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在该RBF模式下,可输出识别、不确定或不认识的状态;KNN模式是RBF模式的限制形式,即在KNN模式下,新原型的影响域总被设为1,输出的是输入向量和存储原型之间的距离。需要指出的是,ZISC78具有自动增加或减小神经元个数以适应输入信号的分类和识别功能,神经元个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全局寄存器组中设定。

2.5 ZISC78的组网

一个ZISC78芯片内可以通过寄存器操作定义若干个独立的网络。若干个ZISC78芯片通过层叠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神经网络,组网芯片数量没有限制,小于10个ZISC78组网时,甚至连电源中继器件也不需要。所以,ZISC78具有最大的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的需要。

3 仿真实例

为了验证ZISC78用于船舶运动实时预报的精度,本文对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报进行了仿真,图4给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船舶运动惯导实测信号预报的0.3秒(15步)误差曲线图。

通过以惯导实测数据ZHX_lg.dat为例预报0.3秒(15步)以后的船舶运动,作者运用相空间重构理论已经判断出本数据为非线性信号。

该仿真的最大预报误差方差为6.4666e-004,该数据可以满足战技指标。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