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语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5:2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快乐语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常闻,语文是最好教的,因为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学生们无时无刻不与语文打着交道,不用教,也能考得不错。诚如此,如果只对付考试,语文教学的确简单多了。可是大家看看吧,现在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呀!听着我们的母语,写着我们的方块字,教室里一片呵欠连天,暮气沉沉,就算是学生最难懂的数理化也不见的如此,语文课堂何以沦落至此。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影响着孩子的思想,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更带给孩子无限的快乐,语文本应是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把学习语文看作是最痛苦的事,往往几节语文课下来,学生已开始厌倦。我们摆脱不了应试教育,摆脱不了考试,可是至少我们要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要自己心里有阳光。要使教学变成快乐的事情,首先教师要快乐,这样孩子才会感染快乐。
《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学生的“乐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乐教”。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教学任务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知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好之”,进而“乐之”,把学习知识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而学生的“乐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乐教”。 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寓教于乐,其乐融融,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我们常说,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其实,在教学中,学生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你笑了,学生也就笑了。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将外界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的过程,是很情绪化的,情绪好,乐于接受知识,而且能够举一反三;情绪不好,可能连一半都接受不了。从情感上来说没有哪个学生会喜欢不笑易怒的老师。老师爱笑,笑着讲课,说明他喜欢教学,而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情绪是可以传染的,一个教师他走进教室的第一表情往往也就决定了整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我们何不笑着走进课堂,学生必会笑着走出课堂。
对老师而言,首先要热爱教育,把教学当成一种快乐的享受,并把自己的这种理念传达给学生:学习是享受,是快乐的源泉。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会碰到很多老师,在这其中只要有一个老师很消极,就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我觉得一个老师无论从哪一个阶段接管孩子的教育,首先就要教给他们快乐的理念。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态度是师生互动的最好的调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所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想方设法去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帮助他们树立快乐的理念,是很重要的。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
篇2
一年级正处于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度阶段,之前学生在幼儿园或者家中的学习环境都是相对宽松、欢快的,因此,对于小学学习生活还不适应,特别是对于拼音这种从未接触过,而又相对枯燥的新事物,有些学生就会因为跟不上学习脚步而显得紧张、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学习抵触情绪。如何营造一种让他们熟悉的轻松、愉悦氛围,如何让枯燥的拼音字母成为他们喜欢的形象、生动事物,如何让学生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拼音而不是死记硬背?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快乐语文之"乐"学拼音。
1.第一乐:激发童趣,喜闻乐见
北师大版教材中,每个字母都配有一幅图,借助直观的图形提示了字母的读音和形状。如字母α的配图,是一位医生在给小女孩检查喉咙,让小女孩张大嘴,发出"啊"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字母α的读音;而小女孩的梳着辫子的头,与字母α的形状又很象。又如字母 e的配图,是一只向后弯着长颈的鹅,鹅的读音和叫声都是e;同时,鹅弯着长颈的样子和在水中的倒影,又与字母e的形状一样。字母o、i、u、ü也同样有配图帮助学生加强感官印象。于是,我借助教材编排的这一特点,根据单韵母教学设计了第一乐:全民参与音坊幔争当拼音小歌手。
拼音王国音乐会即将开演啦!可是,参加演出的六位小歌手正和大家捉迷藏呢,你们能找出他们吗?如果你能找到他们,就能得到拼音王国音乐会的门票哦!下面,请大家听好提示:"有一位小歌手因为练习唱歌,嗓子有点不舒服,医生正给她检查喉咙呢,她现在张着嘴巴,扎着条小辫子,你们猜猜她是谁?"学生马上就说出了是字母α。"那你们谁能画出她的样子吗?"一位学生稍作思考,就根据提示把α画出来了。于是,她获得了第一张门票――拼音卡片α。就这样,随着提示一一出现,六个小歌手一一登场,在热烈的掌声中,门票不一会儿就送完了。这时,我出示舞台:四线三格。请同学们按照顺序,注意观察舞台设计,帮它们调整好位置。学生自主学习起来,不一会儿,小歌手们就站好了位。演出开始,第一个节目就由这六位单韵母小歌手为大家表演唱《声调歌》,课件出示节目及歌词:有a 在,给a 戴;a 不在,找o、e ,i 、 u并列标在后。声调帽子在歌声中穿越,学生一会儿就记住了歌词,学会了戴声调帽子。
2.第二乐:形象感知,爱学乐学
刚上小学的学生自制能力普遍比较差,在上课时总是有人抑制不住想要动。因此,我根据这一特点,结合他们听觉敏锐,模仿能力强的特征,设计了第二乐: 巧妙运用肢体语言,声母教学"动"起来。
比如,在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b、d"等字母时,我会让他们伸出左手大拇指跟我念:"我最棒,b,b,b",然后再让他们伸出右手大拇指跟我念:"你真棒,d,d,d",通过让学生在互相夸奖的愉悦中记忆了字母的音和形。又比如,在学习"ai"时,我会让一位同学和我合作,我戴上"a"的字母头饰,这位同学戴着"i"的字母头饰,我们做动作,下面同学们边学边猜。我们靠在一起,那是"挨",挨着的挨;我们比较身高,那是"矮",高矮的矮;我抚摸着他的头,那是"爱",关爱的爱等。在学习三拼音节"gua"时,我,做了一个吃西瓜的动作;在学习"hua"时,我做了一个花的姿势等。通过这些简单的动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使用,去创造。老师也可以不时地让学生来互相比动作猜拼音,通过一点小奖励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3.第三乐:结合生活,发现乐趣
幼儿园的教学中,日趋强调孩子普通话的标准性。进入小学后,孩子对很多音节已经能够标准地说出来。但他们不明白何为音节,为什么要拼读,如何拼读。比如,妈妈,天天在叫,却不能将mā分解成声母m和韵母ā,更不能将它们进行拼读,连成音节。针对这一教学难点,根据新教材编排特点,从单韵母入手,联系编排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或物体,直接切入相应音节,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红色突出部分,发现拼读方法,用已有经验,留心发现,总结出新的经验,从而突破难点。于是,我设计了第三乐:身边事物都有拼音,你会读它吗?
如在教学gǔ、 hú、kū时,教材中的配图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件出示配图中的一面鼓、一只狐和一位正在大哭的小朋友。孩子们一眼就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师相机出示:鼓、狐、哭。读这三个字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发现?孩子们读了几遍后,很快发现,它们的韵母都是u,进而发现声调的不同。教师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发现读音不同的原因,如果理解困难,相机展示相应声母,在孩子恍然大悟时,再引导孩子们思考:它们是怎么拼读出来的呢?音节的拼读方法理解后,进一步延伸至声调不同、声母不同或韵母不同时,拼读出的音节也不相同,鼓励孩子联系课堂上的物品,多指多拼多读,孩子们在拼读中发现了乐趣,又受到了启发,难点不攻自破。
4.第四乐:直接体验,寓教于乐
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在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的状态中。在进行音节拼读教学时,为调动起学生主观积极性来一起学习,我设计了第四乐:音节拼读教于乐,声母韵母喜相连。
篇3
关键词:情境; 享受; 快乐
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想提高小学的语文学习成绩,就必须使他们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魅力,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并不是一种机械的记忆和枯燥的练习,从而积极互动的学习,并且乐学、会学。
一、巧设逼真情境、享受真实快乐
俗话说:“要理解作者之情,首先入文章之境。”借助多媒体渲染情境,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让课堂中的老师与学生不在是局外人,真正的走进课堂,走进人物。如在《纸船和风筝》这一课,为课文创设“小鸟”“小熊”“松鼠”三个人物,老师、学生、角色扮演,实物的扮演,多媒体构建一个美丽的树林生动画面,树林中有潺潺流动的溪水、可爱小熊、松鼠的家,五颜六色的花儿在开放着,多美的一幅画面,学生已随着美丽而生动的画面进入文章中,感受生活在这大自然的快乐,不再告诉学生什么,在他们的小脸上自然流露出微笑,快乐的享受着。
二、置身活动情境、享受感悟的惊喜
小学生是最容易被打动的,在语文课堂中,不是进行简单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生长最重要的阵地,体验学习的快乐,课文中人物的情感,那才是真正的课堂体验。在《纸船和风筝》中,让学生体验,小熊受到礼物、小松鼠收到礼物时,乐坏了。在现实的生活体验中学生也会有这样的体验,受到朋友送的礼物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感悟课文中的惊喜也来自生活中的惊喜。设置“好朋友”歌,一起感受朋友的温馨与祝福,学生乐得合不笼嘴。又说又唱,何乐而不为呢?同时让学生获得最真实的情感,又不时有些惊喜,从欢乐到忧伤通过老师深情朗诵渲染气氛,感染学生情绪,又使学生体验朋友吵架时的伤心与失落,遇到挫折时的不快乐,学生穿越课文与文章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与文章人物感情发生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我想不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吗?智慧得到启迪、灵感得以产生、情感得以陶冶。
三、驰骋想象情境、享受创新的快乐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创设发展个性的空间,是使学生可以突破束缚,享受创新带来的独特快乐。如《纸船和风筝》这一课,巧设问题:当松鼠将所有的纸船放进小溪,一只一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谊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对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做法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大胆想象。学生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说:小熊感动的流下眼泪:有的说:小熊说谢谢你松鼠:还有的说:我会好好珍惜我们的这一份友谊的……有“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没有答案的问题,更能体现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真。
四、动手实践、享受生活的快乐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与体验,让孩子在实践中感知理解知识,并学会初步运用知识。如在《“红领巾”真好》一课中,抓注重点的词语有动作来表达收到很好的效果。“蹦蹦跳跳、梳理、飞来飞去、叽叽喳喳”等充分让学生利用身体肢体语言尽情展示,课堂活跃、热闹、课堂里一片欢腾。《纸船和风筝》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飞机等礼物送给好朋友,“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都知道,这样即动脑又动手,使学生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使学生知道生活是美好的,是可以创造快乐的,并热爱生活,这样学生还有什么不能够做好的呢?不能够相信自己的呢?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快乐; 情境
所谓“快乐语文”就是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灌输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理念,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挖掘出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潜力。这和中国国家队外籍主教练米卢所倡导的“快乐足球”有异曲同功之妙,这不是一种训练的手段而是一种理性的心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实现“快乐语文”:
一、“快乐语文”首先要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梦”的乐园
“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这是当今语文教学在高扬人文性旗帜的背景下的一次理念的升华。确实,童年是多梦多彩的季节,孩子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对这个五彩的世界,他们有着太多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而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放飞孩子们的多彩梦而存在的。在那里,荷花会与他们共舞,小蝌蚪在着急地寻找着妈妈,卖火柴的小女孩希望和他们共享幸福……许多字连缀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教人奇思,让人遐想。孩子们在追“梦”中,原有的灵性得以迸发,潜藏的悟性得以唤醒,与此同时,他们对祖国语言、民族感情也开始了美好的体验。那么,语文教学该怎样还孩子以“梦”的快乐与自由呢?
1. 教师要倾心营造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
研究表明,恰当的情境刺激有利于孩子的自主体验、想象放飞、个性张扬,能诱发和促使“梦”的发生。毫无疑问,儿童与阅读的文本间存在着必然的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儿童与文本间产生了某种撞击,文本才会展现出无限丰富的意义,儿童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而情境,正是二者联系的桥梁。儿童置身于情境中,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就这样,文字材料被激活为生动的场景、形象的画面、动态的世界,孩子们神游其中。他们的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由于有了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原本凝固的语言被充分激活了。
2. 要学会欣赏学生“梦”的异彩。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欣赏“我”的“梦”,正是儿童自由成长的心声。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天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智慧的幼芽就在这种“精品化标准化的教育”中淹没了。因此,欣赏每一个孩子的“梦”就是要珍视孩子童真的想象世界和精神需求。
3. 放飞学生“梦”的翅膀。
要让孩子“自己说话”,“说自己的话”,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以获得他们自我的满足;还要组织孩子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在相互的碰撞中得到视野的拓展。并且,要让儿童回归远离了的生活世界,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空间,要为儿童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以拓宽儿童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的“无字书”,也是滋润儿童的甘泉,把孩子带到野外去,用心聆听那风声、泉音、鸟语……让孩子每时每刻都能呼吸到山野吹来的空气。一只蝴蝶翩翩掠过,一朵花蕾悄悄绽开,一缕蓝烟袅袅升起……这都是在向他们悄悄传递着成长的力量,并渐渐地渗入他们的灵魂和血液,使他们逐渐感知语文世界的魅力。
二、放飞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展开个性的翅膀,在课堂中飞翔
1.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拔。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一堂完整的课,更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2. 尊重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在困难中奋起。
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冷淡,责怪,不当的批评学生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的主动性大大削弱,从而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改善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敢想,敢说,敢做,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要为他们的与众不同而喝彩,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语文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 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新启动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孩子们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1.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
2.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我们可以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积累中爱上语文。
3.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篇5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策略;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可见,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革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让“快乐语文”的理念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呢?我根据自己近年来任教七年级语文的实践,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动”
1.教师要在感情上舍得对学生进行投资。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人文意识,善于做教学上的有“情”人,以“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若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定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喜爱。
2.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做人的全部尊严,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放感”,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幸福”,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动态课堂。同时,教师也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要经常说一些鼓励的话,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活动”充满课堂,使学生乐“动”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心动”。所谓的“心动”,就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对问题探究的欲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学也是这样。一堂课要想“打动”学生,导语的好坏很重要,这是教学的“第一道工序”,它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奇功效。
2.创新提问方式,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脑动”。探究是学生认知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3.注重朗读教学与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口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增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而且使人的精神、人格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4.注重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就要注重读写结合,让学生“手动”。“读”是“写”的基础与根本,“写”是“读”的升华与扩展,读与写是“灵犀互启,密切相关”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会真正地融于课堂,才会快乐地学习语文,才会“动”起来。但是学生的“动”也不是乱“动”。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引导。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动”
对七年级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我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抓常规落实,从书写常规、预习常规、听课常规、作业常规入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小学相比,七年级语文在教材深度与广度、教时安排、学习要求上大相径庭,若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提高课堂效率与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狠抓语文学习的养成教育不无裨益。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如在学习文言文时,我教给学生“文言文朗读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等。在七年级下半学期,我结合课本上的《朗读的好处》《要读出感情来》等文章,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我相信,通过老师的指点,学生定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触类旁通。
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和蔼可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性情”中人,随性畅谈,随性表演,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赞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多鼓励,多表扬,赏识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成功的机会,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享受成功的欢乐。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快乐的。
参考文献:
[1]梁羽.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学语文[J].广西教育,2009(23).
篇6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贯穿在识字教学中,旧教材以拼音教学为开头,新教材则将识字教学作为一年级上学期的开头,但拼音教学始终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创设情境;游戏;活动;鼓励
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如何让一年级学生轻轻松松地学拼音,快快乐乐地学语文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就这几年拼音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
一年级学生刚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活,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是很长,拼音学习本身又是些枯燥无味的字母,如果老师按照课本较为单调地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会学得比较被动,我们适当创设与每堂课相关的一些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让他们学得事半功倍。
1.在听故事、编儿歌中学习
比如在学习韵母“a、o、e、i、u、ü”时,我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给学生讲故事,引导学生编儿歌:早上,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小动物想出门活动活动。你看,小明张大了嘴巴,练起歌来,他先练起声来:aaa。跟老师来读一读:“张大嘴巴,aaa。”公鸡打算把人们叫醒,于是它也叫起来:ooo。跟老师读:“公鸡打鸣,ooo。”美丽的天鹅正在水里照出它婀娜的身姿,瞧,它把脖子往后伸像什么?像e。那么我们怎么编呢,一位学生说:“天鹅倒影,eee。”小明穿了件新衣服,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编了:“漂亮新衣iii。”一只乌鸦飞在树上,学生又编到:“树上乌鸦uuu。”小鱼在水里快乐地吐起了泡泡,它吐泡泡的样子像什么,像ü,学生编到:“小鱼吐泡üüü。”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启发下,通过听听、学学、练练,学到这六个单韵母的读法,学得主动积极、兴致浓厚,也训练了他们的听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情境中学习
在教学“zh、ch、sh、r”这四个翘舌音时,由于这是教学难点,学生也易与“z、c、s”混淆。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招待客人的口语交际情境。分别让四个学生戴,写有这四个翘舌音的头饰,纷纷请他们进入教室,让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与他们问好。然后再次练习,打乱顺序,再请这四位客人进入教室与学生打招呼。在这个口语交际情境中,既让学生认清了这四个翘舌音的读法,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是双管齐下。
二、课中游戏,在游戏中学
低年级学生好动,课上到一半,便坐不住了,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练习,来巩固所学的拼音知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复习。如用手指让学生比一比外形相近的声母,如b-d,p-q,更形象区分易混淆的声母;猜一猜,根据口型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形等;传一传,如击鼓传花,认认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拼一拼,让一组学生拿声母卡片,另一组拿韵母,合起来拼一拼;摘苹果,把音节写在苹果上,会拼的摘下来。通过这些趣味游戏练习,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拼读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也达到了在游戏中学习拼音的目的。
三、课外延伸,在生活中学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课程来源生活,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汉语拼音本身就是学习汉字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学习更应该注重运用。
1.贴一贴,认一认
在学完了全部韵母、声母、整体认读音节之后,就让学生为身边的一些物品标上音节,然后做成卡片,贴在上面,有贴在家里的,也有贴在教室里、卧室里的,给学生营造出学习拼音的的氛围,让学生时刻能见到拼音,在多看多读中熟练掌握音节的拼读。
2.拼一拼,读一读
“每日一首拼音诗”,每天我送学生一首诗,用音节把它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去拼读;还鼓励学生试着用音节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写得好的贴在墙报上展示;在图书角上摆上拼音读物供学生课外阅读。
四、适当鼓励,以优带后进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生自尊心很强,他们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希望得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尤其对于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的生活中,他们因为表现好,经常得到老师的奖励,如一周一朵“红花”,渐渐他们摆脱亲人的“形影不离”,喜欢上了学校的生活。在学拼音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适当采取奖励措施,提高学生乐于学习拼音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对学生的鼓励,比如学生在学习拼音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给他盖一个“你真棒”,给他贴一朵“小红花”等,他们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有了学习的动力,也激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强烈兴趣。
由于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等的个体差异,学习汉语拼音时有些孩子接受得快,有的孩子接受得慢,如何做到培优又辅后进呢?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后进生,后进生学优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课余时间还让优生带后进生看拼音读物,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增加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途径,又带动了后进生,提高了后进生拼读的积极性。
篇7
《赤壁赋》真是奇文,文章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皆值得好好玩味,如能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文章,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热爱文学的热情,修身养性都有帮助。所以,教学本文,我反复推敲,用心设计教学,力图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达到寓教于乐效果,符合快乐语文教学要求。
介绍苏轼时,突出他的经历坎坷,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积极乐观生活,创作出大量文学作品,一生成就斐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生活上,他的逸闻轶事至今在人间流传。东波饼香飘鄂东四野,东波肉名扬大江南北。介绍作者逆境中还能成就灿烂,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了学习欲望。
美文要美读。用多种方法读文章,并发现文章语言上的特点,从而喜欢读文章。学生自读,教师范读,艺术家配乐朗读,一次比一次体会深刻。文本音韵优美,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让学生动手找特点,看谁找得多。学生每找到一点,就有一份成功的喜悦,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第一段中,“间”“天”“然”“仙”等词押韵;第二段中,“光”“方”,“缕”“妇”两两押韵;第三段中,“然”“然”,“昌”“苍”“郎”,“东”“空”“雄”,“舟”“属”“粟”,“穷”“终”“风”等词押韵;第四段中,“往”“长”,“瞬”“尽”,“月”“色”“竭”等词押韵。文章有诗的韵律,诗的语言。句式多用对句,句内对仗工稳,句间谋求多变。四言、五言、七言、九言交错使用,变化无穷,魅力无限,美不胜收。明白了这些,理解赋这种体裁,容易得多,也深刻得多。同时学习语言美,欣赏语言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读好文章,为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铺好了道路。
文章开头,叙述了游历,描写了月夜美景,作者写了哪些景?抒发什么情感?
在一个秋天月圆之夜,苏子与客泛舟赤壁,眼前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清风拂面,水波平静,月挂东山,白雾弥漫,水光闪烁,美如仙境。游人手捧美酒,吟诵诗歌,纵舟清波,心旷神怡。景如画,事如意,人必如仙。落笔勾画出作者的感受:“浩浩乎”如腾云驾雾,“飘飘乎”似羽化成仙。既描绘了低处静景,又描绘了空中的动态;既描绘景物美丽,又勾勒人物感受。
接着作者用一个“乐”字表达了游人的心情,渲染出欢乐的气氛。苏子“扣舷而歌”,客吹洞箫唱和,歌声、船声、箫声在江面飘扬,美丽的画面顿时生动起来,灵动起来。
景美、酒香、人乐,人间赏心乐事全了,文章再向何处去呢?
大手笔就是与众不同。欢乐之中,作者笔触不漏声色转向描写箫声,先直接刻画箫声,最后间接描写箫声的感染力,不知不觉的由乐转悲,不露痕迹,真是高明!
那么,请同学认真阅读客人的回答那段文字,看他悲从何来?客人直抒胸臆:在赤壁这块圣地,能文能武不可一世的英雄曹操,当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是何等威风,是何等气势,而今也找不到半点踪迹,何况我等渔樵江渚,侣鱼虾而友麋鹿,将会灰飞烟灭吧;长江滚滚历经古今,依然汹涌澎湃,人生如蜉蝣过世,似沧海一粟;想象飞仙遨游,想如明月耀空,可只得驾一叶扁舟,浮游于蓬蒿之间。想要的得不到,不要的摆不脱,怎不悲从中来!
面对这么一个吹着幽怨的洞箫,陈述满腹的悲愁朋友,苏子说了些什么?
才子苏轼借题发挥,取眼前的流水与明月,劝慰朋友,阐述人生道理。流水汤汤,奔涌向前,可依旧在眼前欢畅;明月变化,盈亏不断,却依然在空中闪耀;人生匆匆,沧海桑田,但仍然在世间繁衍。天地万物,物各有主,不是我所有,也就不要奢望。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听得到是天籁之音,看得到是人间仙境,这才是上天馈赠我等的宝藏啊!我等可用心把玩,尽情欣赏,快乐生活,享受人生。
与君一席话,悲愁云散,宾主都欢颜。文章到此又峰回路转,照应前文,美妙无限。举起酒杯,品尝美食,欣赏美景,不知不觉月落西山,霞光满天,朝阳洒满人间。
那么文中客人是谁呢?同学们可以猜猜。大家开动脑筋,瞪大眼睛猜了起来,把知道的都数了个遍,有点象又似乎不合适。突然有学生说:“我明白了。这是作者设计的一个朋友,可能不是现实中的朋友。”“不错,那么苏子设计原型会是谁呢?”我接着问。“具体名字难说,不过是一位人生不顺消极低沉的人。”学生坚定的说道。“那么,作者这时人生境况如何呢?”我启发他说。“啊!客人就是作者自己!”“我不明白,大胆说说你的见解。”“作者假想一个消极的客人与苏子辩论,其实是一个消极的苏轼与积极的苏轼辩论,积极的苏轼说服了消极的苏轼,既表达苏轼命运坎坷,仕途不畅,心情苦闷,也表现了他的旷达的心胸,美好的理想,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后,我补充阐明了这种手法的奥妙。
综观全文,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一个由乐到悲,再由悲而变喜的发展过程;作者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发展过程。苏轼这篇文章,就请出一位“客人”来与自己对话,实质上是以此表明自己内心苦闷愁苦的一面,又用苏子驳倒“客人”的一番议论和“客人”被说服后的破涕为笑的一番举动,来展示自己内心的“达观”战胜“悲观”的思想历程。这就是“以无为有”虚实相生的妙法。谈到人的心态和“心理历程”,则较为复杂与抽象,而赋多擅长铺陈事物,但到了苏轼手中,不仅能铺陈事物,还能运用行云流水的散文笔调,更能创造优美如画的诗歌意境,从而推起结构跌宕和思想波澜,写得形象具体生动,这又是一种“以曲写直”曲尽其妙的妙法。
全文结构似漫不经心,一会儿是泛舟江上,主客对饮;一会儿是弦歌声声、洞箫呜咽,俯仰古今;一会儿更是宏议频频、快论迭出,谈笑风生。场景既不断转换,而文气又一脉相承,既有声律对称“赋”体的美感;也有情景交融的诗歌美感,又有挥洒自如“散文”的美感;既有寓情于物的写景,又有如泣如诉的抒情,同时又有谈笑风生的说理。
篇8
一、创设一种愉快、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龙泽武指出:“在促进儿童学习方面,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障碍,或者成为刺激。”因此,营造一种愉快、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始终保持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轻松自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例如,我在教《拉萨的天空》时,无论在朗读课文中,还是在学生想象说话“拉萨的天空是( )”的交流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始至终都对学生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你真行”、“你读的太棒了”、“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你的感受很独特”等激励的语言,并运用一定的肢体语言:竖起大拇指或一个微笑或一个眼神。这时,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思维也激活了,畅所欲言,主动参与学习,两堂课学生始终有高昂的情绪。可见,愉快、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学”,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常常会让学生在思维海洋里卷起美丽的浪花。
二、课内给学生创设尝试思索的空间
学习是个体行为,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和练习,才能使知识得以内化、吸收,外化、表达。我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新知前有意识地增设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圈、自点等环节,在课堂上让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自我感悟,自求所得。例如我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为了理解遵守约定的重要,我设计了几个问题:“汤姆以前见过那么大的鲈鱼吗?以后有没有再遇到过?那爸爸为什么一定要让汤姆放掉这条鲈鱼呢?”学生通过自读,很快就圈出了他们所要的答案,明白小汤姆以前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鲈鱼,以后也没有再遇到过,但他懂得了遵守约定的重要性!我相信我的学生将来也会成为一个遵守约定的人。……我就常常借助于学生这样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练习活动为我的讲授或集体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使他们通过自己主动地读,积极地思,大胆地问和愉快地写来获取知识。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并重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影响内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虽然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但是外因对内因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忽视了“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原则。比如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著的追求。教师既注重了“教”,学生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了。
四、在自主学习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例如:在生字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字的形状与结构,自己找出易混的字,同时说出应该怎样进行区别。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字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模仿别人的优秀作品。小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强,逻辑抽象思维差,模仿能力强,独立创造能力较差。适度的模仿、学习别人的经验不仅应该,而且必要。
语文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往往会影响对有些课文的阅读理解。在教学中,我能注意延伸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外结合,语文教学与社会活动结合,既配合课文,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兼收并蓄,拥抱知识之乐。知识的积累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从而能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
五、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奇想和怪问,敢于发现和创造,而不应在学生提出与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相异的问题时加以制止。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六、课外增设自我搜集环节
篇9
我们教研组在学校“尊道益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忠诚人、尊重人、诚信人、宽容人”的四大核心价值观,一直秉承“轻松教语文,快乐学语文”语文教学理念,追求语文教学的“真、善、美”。我们认为,“轻松教语文,快乐学语文”的核心价值就是“玩”,也就是“找乐子”。强调“玩读”文章以冶情多读书,读万卷书,读好书;强调“玩味”语言以益智,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美感度;强调“玩赏”山川以舒性,行万里路,洗涤心灵。
“轻松教语文”,强调教学环节起承转合的舒展开放,张弛有度;强调课堂导入的境有心声的情境创设;强调教学内容的言为心声,语言的幽默,面带微笑,双眸发光,分散难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经验;强调教学方法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强调教学过程的不显山不露水,闲适自由。
“快乐学语文”,强调培养兴趣,拓展延伸;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强调动静结合,师生互动;强调多奖少罚,习惯养成;强调重学法指导轻作业负担。
紧紧围绕这一理念,教研组首先重视开展专题教研,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教研组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组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迫切想解决却又无力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学生、来自教材、来自教学课堂、来自评价。通过教师个人实践、反思,明晰蕴含的问题;通过群体的交流争辨,在思维碰撞中触及到的核心问题。将这些核心问题确立为本教研组的研究问题,从而赋予研究价值。一个学期就围绕几个专题开展研究,并形成系统化,否则今天一个新潮词汇,明天一个热点只会让教师无所适从。教研组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活动时间,召集全体语文老师通过问题会诊、问题答辨等方式,集思广益,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关键问题的突破,带来的是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其次是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每学期,由教研组牵头,组织各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主题一致,内容则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制定。语文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每学期固定设立的读书节、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汇演、手抄报评比等,通过开展语文活动,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快乐中学语文,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三有专家引领,提升了品质,是我们教研组的一大幸事。我校的徐树忠校长是地道的语文教学专家,他曾应邀到徐州、宿迁、淮安、镇江、扬州、武汉、重庆等地上课或做讲座,在省内外起到了积极的辐射作用。他还悉心教研,笔耕不辍,著作甚丰,在《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教学与管理》等杂志上有20多篇教学,并出版了《作文修改步步高》、《语文双轨教学研究》、《个性化作文研究》等近60万字的专著。与专家零距离无疑是幸运的,在十二中初中部,他的课堂永远是开放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随时可以推门听课观摩,教研组的集体活动必少不了他的身影,与青年教师推心置腹的交流,给予耐心的指导,使组内教师们都深感受益匪浅,推动了教研组整体教学品质的提升。
教研组在主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特色显著的语文社团活动。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这一传统文化,本着“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的目的,结合我校实际,在校长室、校党支部的鼎力支持下,由语文教研组牵头组织,以学生诗社为工作主体,2009年4月10日正式成立了“桃花雨”诗社,吸引了众多酷爱诗歌文学的师生走进了诗歌的艺术殿堂,在校园里努力营造出爱诗、读诗、写诗的良好诗歌氛围,不断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塑造其人文精神,并促进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桃花雨”诗社即取意于此——“灼灼爱心催开桃花朵朵,朵朵桃花点缀书香校园”,它意味着诗社会员们能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在微笑园丁的灼灼爱心之中像花儿一样自然生长,盛开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诗社成立三年多来,小会员们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他们在认真创作诗歌的同时积极向《南京诗词》投稿,在《南京诗词》上共发表古体诗88首之多,在多次市级诗歌创作比赛中斩获甚丰,语文教研组还编辑、印制了一期《阅江潮——南京12中初中部专刊》,反响热烈。诗社活动的蓬勃开展,有力的推动了我校诗教工作的深入进行,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肯定,2011年1月份我校被授予“南京校园诗教实验基地”的称号,同时荣获“江苏省诗教先进单位”的称号。2011年5月份,我校桃花雨诗社还被授予“区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
诗教工作取得的成绩极大的鼓舞了全体语文教师的信心,更有了攀登文学更高峰的决心,2012年初语文教研组创立的“江潮”文学社在众多呵护下呱呱坠地,叶兆言、毕飞宇、晓苏等一批名家名字赫然出现在校刊《江潮》的编委会顾问名单中,惊喜之余,更让人深切感受到我们教研组的成长、壮大,对于我们这些默默耕耘在语文这块沃土上的劳动者而言,这就是一种幸福。
篇10
【关键词】情境创设;语文 活力;快乐学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创设诱思情境,那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好地被激活,对新知探索的欲望将会显得更加强烈,因而更能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其创新精神也就随之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也会激发起来,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内动力。愉快的情绪是小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下面我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热闹和新鲜,争强好胜,教师应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及“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在安排课堂结构时应在“精与巧”上下功夫。
首先,学生的课前预读要细致,自读自思,提出疑问。其次,教师要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安排导语,导读要巧,巧引课题,抓住学生心理,诱发学生接受知识的兴趣。在课堂上提问题,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巧解疑问,在课堂上巧提问题,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巧解疑问,交流求真;巧设悬念,诱导竞争。把启发贯穿始终,使学生在看、听、想、议、做中积极思维,消化掌握知识用反馈作保证,让学生及时知道学习活动的结果,进一步激发学习情趣。教师也可在巧解疑问的过程中对学生再启发,再训练以保证在课堂上基本解决问题。最后练读要精,加强知识的巩固。在课堂结构的安排上,各个环节要能扣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快乐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乐学”。兴趣是学习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是靠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堂结构,通过语文知识本身来激发。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因子”,力求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活泼。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第二,活化教材,创设舞台情境。课文中有许多生动的情节和典型人物及环境,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在教学《蔬菜》一课时,我在教学中创作一个课本剧《漫游蔬菜国》,用道具创设一个舞台菜园子,分别让学生扮演考察团和各种蔬菜(白菜、萝卜、莴笋、黄花菜、扁豆等)。这样学生在演戏和看戏中理解了课文,掌握了抽象知识。生动活泼的表演,活化了教材,既展现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也增进了师生的情感。
第三,发挥语言艺术的功能。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把微笑带人课堂,用期待的眼神,饱满的热情,把作者蕴含于课文的情感传达给学生,用赞赏鼓舞、勉励的词语,激发学生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及进取精神。教师的语言是创设和谐情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饱含情感的语言,具有强大的力量,在和谐情境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自我陶醉的神情使学生处于愉快、轻松的氛围之中,更能诱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探索。
三、优化练习,提高兴趣
过去在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对于促进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有的教师和学生对于“多练”有一种片面认识,即只追求数量而忽视练习的质量,结果机械记忆、单调重复型的练量进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优化课堂练习,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这就是提倡精讲精练,趣练结合。讲究练习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自我表现,先从模仿性的基本练习开始,适时地提高到综合性、发展性练习,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表达欲望,同时在练习的设计上要照顾学生层次上的差距,引导他们积极思维。这样会大大提高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此不疲。
四、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