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4-01 16:0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知识

篇1

合理的饮食习惯更是我们健康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小学健康知识,欢迎阅读!

小学健康知识方法健康知识:

1、读写时眼离书本的距离应该一尺。

2、要保护好牙齿一定要做到早晚刷牙。

3、看电视时座位与电视机至少保持二米。

4、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小学健康知识注意事项饮食注意:

1、注意营养平衡。

小学生在日常饮食中要吃各种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奶等,不要偏食

2、多吃豆制品。

豆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既便宜,又容易消化。

3、讲究食品加工方法。

加工食品时掌握好火候和方法,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4、变换食品花色品种,增加孩子食欲。

5、愉快进食。

进餐时做到思想集中,精神愉快,愉快进食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6、细嚼慢咽。

吃饭时不要太快,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更应该把食物嚼得细些,因为多嚼有益于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和保护肠胃。

7、不过量饮食。

吃得过多会伤胃,同时降低了消化率。

8、不乱吃加药食品。

如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等加药食品要认真考虑是否真的需要。否则等于无病吃药,对身体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9、不吃补品。

传统的补品虽然对老人和体虚者有益,但对学生却利少弊多,以不吃为好。

10、少吃糖。

因为每天的饭菜中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化为糖,因此对孩子零食中的汽水、巧克力、甜点心、奶糖等应加以适量控制,不可过多。。

11、早餐要吃好。

因为早餐所吸取的营养应占全天吸取营养的30%左右。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消化需求,因此,早餐应有足够的营养,可在蛋、奶、肉松、咸蛋、芝麻酱、蜂蜜之类的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中作些选择。

12、定时定量。

这样可使大脑皮层里的食物中枢形成功力定型,使消化吸收系统成为有规律的活动,促进消化吸收率的提高。

小学健康知识技巧小学生饮食十二条原则:

1、注意营养平衡。

在日常饮食中要吃各种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奶等,不要偏食

2、多吃豆制品。

豆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既便宜,又容易消化。

3、讲究食品加工方法。

加工食品时掌握好火候和方法,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4、变换食品花色品种,增加孩子食欲。

5、愉快进食。

进餐时做到思想集中,精神愉快,愉快进食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6、细嚼慢咽。

吃饭时不要太快,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更应该把食物嚼得细些,因为多嚼有益于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和保护肠胃。

7、不过量饮食。

吃得过多会伤胃,同时降低了消化率。

8、不乱吃加药食品。

如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等加药食品要认真考虑是否真的需要。否则等于无病吃药,对身体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9、不吃补品。

传统的补品虽然对老人和体虚者有益,但对学生却利少弊多,以不吃为好。

10、少吃糖

。因为每天的饭菜中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化为糖,因此对孩子零食中的汽水、巧克力、甜点心、奶糖等应加以适量控制,不可过多。。

11、早餐要吃好。

因为早餐所吸取的营养应占全天吸取营养的30%左右。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消化需求,因此,早餐应有足够的营养,可在蛋、奶、肉松、咸蛋、芝麻酱、蜂蜜之类的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中作些选择。

12、定时定量。

篇2

1、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校,实验用的要有专门库房存放,随用随领,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

2、外出野游、打猎时不要携带火种进入山林地区,严禁组织野炊,篝火等活动。

3、家庭防火,要安全使用炉火,炉子要离开可燃物0.5米以上。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一、圆的概念和性质

1、

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

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

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

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

=d÷2)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圆的面积=78.5%正方形的面积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宽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二、圆的周长

10、圆围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π>3.14

1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

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π

r

=

π÷2=

C÷2π

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2r=5.14r

C半圆=

πd÷2+d=2.57d

15、常用的3.14的倍数: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12=37.68

3.14×14=43.96

3.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

3.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三、圆的面积

16、圆所占(平方

)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公式:S=π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17、圆的面积推导:

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C÷2=πr)。

即:S长方形=

a

×

b

S圆=

πr

×

r

πr2

所以,S圆

π

r2

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πr2÷2

四、补充

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倍数的平方

(即r扩大n倍,直径扩大n倍,周长扩大n倍,面积扩大n2倍)

20、

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2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常用方法有割补法、和差和等分法等。

22、几个直径和为n的圆的周长=直径为n的圆的周长(如图)

几个直径和为n的圆的面积

n

23、常用的平方数: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篇4

一、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有效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小学数学“统计”内容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统计方面提供相关指导,因此需把学生在统计上的发展看成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发展性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

(2)过程性原则。小学“统计”教学的内容在于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认识统计的重要性,同时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小学统计的要求是将观念和内容相互融合统一。

(3)情境性原则。情境性指的是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化为动态的、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呈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策略探析

(1)提供现实性的学习背景,激发学习兴趣。“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贴近儿童现实生活的情境来呈现的。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为他们的统计活动提供思维材料和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整理与他们相关的有趣数据(年龄、身高、喜爱的电视节目、家庭人数等),上课时就用这些数据来理解、解决平均数的实际统计含义。采用这样的策略,从学生的自身的生活题材中挖掘的材料真实而且可亲历亲为,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积极性高涨,更能有效地丰富统计过程和概念意义的体验。

(2)唤醒自主意识,结构化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生成数学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例如,小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知识主要内容为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计算平均数。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统计知识的过程当中,要关注学生统计表达方式的多元化,让学生自主选择统计方式。如在统计小学三年级学生身高时,可以引导学生做出矩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要收集数据?”“做成统计图好还是表格好?为什么?”“如果换成别的年级,得出的结果是否相同?”等等,这些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处理数据的兴趣,优化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而加深对统计知识的认识。

(3)关注合作探究,经历统计过程。教学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统计活动,包含统计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几个重要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统计活动中,?学生加强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掌握统计方法,形成统计观念。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①相互采访身边同学的生日在几月,在什么季节;②收集数据:学生分组记录本小组的情况;③提出问题:这么多的数据,我们怎样才能比较清楚地知道全班同学的生日情况呢?④分组合作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表;⑤展示交流。

这样的设计,学生经历了交流信息、动手收集和呈现数据的过程。学生不仅体验了活动过程,还学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统计的方法,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教学反思,健全多元评价。加强教学反思,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水准的提升。教学反思形式多样,主要的方式通过互相听课进而探讨、发表感悟、进行反馈,进而进行反思。因此,在推进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加强对统计教学内容的重视,同时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更要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发展,促进教学反思,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篇5

张鸿岑先生在《语文教育学》中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了下列分类,即汉语知识包括语音、标点符号、汉字、词、短语、句子、修辞等,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学知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常识与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等[1]。张先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分类很有道理。但张先生的这一分类形式主要是想让读者对语文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非将其作为一个专门问题进行探究。基于此,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实践,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即汉语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文字、修辞等,文学知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史知识等,文化知识包括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文字、修辞等,但已有的教学内容相对简略,且随文学习方式易导致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系统化,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强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

1.语音

语音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拼音,但语音知识绝不仅仅是拼音,还有一部分容易被忽视的语文知识,即平仄、押韵、诗词格律等音韵知识。中国传统经学中的小学部分,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等,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必修课,《笠翁对韵》等皆为古代文人必背内容。当然,时代变了,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达到古代知识分子的水平,教师要教给孩子的只是最简单、最基础的音韵知识。音韵知识可以被理解为文学知识或文化知识的一部分,但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领域太广泛了。因此,将音韵作为一种语言知识更能凸显它的重要性。中国古代,赏析评鉴诗歌离不开音韵知识。但当前教科书中却普遍缺少这部分内容,导致许多学生在诗词赏析时往往抓不到“点子”。

2.语法

中国近些年的语文教材普遍缺乏语法内容,导致人们普遍不了解汉语语法的现状,大多数的中学教师也不例外。笔者的一个做中学语文教师的同学问:“学生写了一个‘天上在飞飞机’的句子到底对不对?”如果连语文教师都不知道学生给出的一个句子说得对不对,那我们不得不说是语文教育的遗憾。所以,我们应该将语法知识编入初中语文教材。但是,正如顾振彪老师在《关于中学语言知识教材的反思与设想》中说的“不能喧宾夺主”与“不能脱离运用”[2],现在,如果要学生深入地学习语法知识,工作量极大,因此,语法不能作为重点,只是作为一种补充。

3.词汇、文字与修辞

词汇学习要在文选中体现,可以延续过去随文学习的形式。文字方面,对应该在中小学教材里安排哪些字,已经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过去人们对修辞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修辞格的学习上,但修辞并不仅仅是修辞格,这是要纠正的内容。唐钺在《修辞格》中指出,修辞格只是修辞学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的修辞学,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广义上的修辞除包括修辞格这一重要因素外,还包括相当多的诸如语音、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心理等因素,以及为增强说服力而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明显内涵要多得多。”[3]如何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这才是修辞学习的关键,并非仅仅记住修辞格的用法和用例。

二、文学知识

1.文体知识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语文中提到的“文体”,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1)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2)小说、散文、诗歌、戏剧;(3)赋、铭、论、书、记、说……

以上三种“文体”,都是文体,但它们是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文体,并且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这三个层面是混淆的。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会这样说,这次的作文同学们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或散文。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一点问题,即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能并列吗?语文教师尚且如此,其他人自不必说。在很多中学生的心目中,散文就是“抒情文”,这不是学生没学好,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没做到位。因此,在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明确地区分这三类不同的“文体”。

而且,教材文体知识要更加系统化。例如,“诗歌”这一大文体实际上可以分成很多小文体。在学生学到《长歌行》、《短歌行》及《燕歌行》时,教师要告诉他们什么是“歌行体”,但当前的课本知识并没有这一方面的介绍,学生很难了解三首没什么联系的诗歌为什么带“歌行”两字。许多类似的重要文体知识在课本中也没有提及。这些内容,教师一定会涉及,但教材中没有,他们只能在网络中查找那些未必准确的资料,说不清道不明,给学生留下遗憾。

2.文学史知识

目前语文教育中有关文学史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的知识。学习方式主要是随文学习,学到哪一课,教师就会让学生了解哪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这种学习方式会让学生“知人论世”,有一定的好处,但碎片化的学习也会让学生很难对文学史有一个准确的总体认知,导致学生形成“文学作品就只是社会环境或作者人生经历的反映”这一不准确的文学观。其实,语文教师在课文讲授时有必要加入一些文学思潮与文学事件方面的知识。例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究竟是怎样的?既然“唐宋家”是古文运动的代表,那么今文和古文的矛盾究竟源于何处?等等。当然,语文课绝不能上成文学课,语文课堂需要涵盖多少文学史知识,哪些文学史知识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这需要慎重定夺。

三、文化知识

中国语文课并不仅仅教授语言文学,它也担任文化传承的重任。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和文化教育是混在一起的。学生入学,读书写字,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4]。根据现代语用学的观点,语言文字的运用必须立足于一定的语境。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也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可见,文化与语言文字的运用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强调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与强调“语言文字运用”的主体地位,其实并不矛盾。

教育部出台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确立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提出了分阶段有序推进、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多元支撑、加强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等多种策略[5]。这些策略中的每一条几乎都与语文课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得到普遍重视,文化知识在语文课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分量无疑会大幅度地增加。

实际上,文化知识可以更加系统化与传统化。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编排文化知识:(1)语言文字运用知识,如书信知识、称谓知识、书写知识等。(2)典章制度,如礼仪、制度等,像《鸿门宴》中的座位坐法,贬谪诗中的古代官制。(3)风土人情,如待人接物文化,《离骚》中的服饰文化、《诗经》中的植物文化等。

国家重视传统文化,既体现出中国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又能体现出国人在经济发展与收入提高后心灵的迷茫,一些问题还是需要语文知识内容的传授来解决。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的使命。

四、语文知识内容设置的不足与建议

当前语文知识的内容设置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一些重要的知识内容没有被安排进去,二是有些语文知识的编排不够系统。张鸿岑先生在《语文教育学》中指出:“语文基础知识是教材的骨骼,课文是语文教材的血肉。”[6]现在,语文教材血肉丰满,而骨骼接近于无。在当前的教材中,语文知识一般会出现在课文注释、附录与语文活动中。注释和附录的篇幅比较短,语文活动的重点并不偏向语文知识的学习,而是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授课中对语文知识也多采用随文教学的方法,只讲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这会导致学生学不到一些重要的语文知识,往往学到的语文知识会比较碎片化,缺失系统性。因此,中小学语文知识的内容设置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语文教材要重新发掘语文知识短文的形式。20世纪50年代,中国曾经实行过将“汉语”和“文学”分科,停止分科教学后,停用汉语与文学教材,但以语文知识短文的形式尽可能地保留一定的知识体系。其实,语文知识短文这种形式还应继续运用。当前,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本教材,编写质量也不错,我们可以将一些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编到校本教材中,因地制宜地进行校本试验。在主流教材学习的基础上,语文专家或富有经验的一线教师还可以编写一些带有语文知识短文的教材,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并且,主流教材的编写专家也可以重新考虑编写带有语文知识短文的教材。

第二,开展专题教学。通过对某一专题的集中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点带面、多样化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与能力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某一领域的语文知识点进行整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是浮在表面,而是深入详尽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阅读很多相关文章,查阅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自身的知识容量。此外,这个过程也有助于各个语文知识点之间线索的建立,由点到线再到面,有利于语文知识的系统化。在近几年,专题学习经过许多教师的试验,证明它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的。

第三,进行中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改革,让学生学到真正的语文知识,“国家应该痛下决心作出学科的时代定位”和“制定有普遍适应性的课程标准”。尽管这些很难做到,但确是中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语文知识学习令人迷茫的地方很多,需要经历反复的争论,或许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都无法对中小学语文知识学习形成较为明确的答案。所有的教育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好好思考自身面对的问题,可以在自己的教学领域进行试验,每个人的努力合在一起或许就会推动中小学语文教育实现“大进步”。

参考文献:

[1][6]张鸿岑.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10、112.

[2]顾振彪.关于中学语言知识教材的反思与设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3(1).

[3]陈立娣,王鑫.修辞和修辞格之辨析[J].考试周刊,2012(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 英语教学 缄默知识

谈到学校,谈到教育,多数人会认为,教育和教学无非就是学生到学校上课的过程,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说教、讲解,配合书本、练习册,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是种种现象表明,书本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例如:一个考试高手面对实际问题却束手无措。事实证明,光在课堂上传递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随后实践知识被带入了学校课堂。各种生活、社会实践活动被融入到课堂中,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一起传递给学生。那么,是不是靠着书本知识加实践知识,学生就能成才了呢?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其实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都非常重要,两者相互紧密结合,起着互补的作用,并且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也就是说,知识并不能简单地分割成“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

匈牙利籍英国哲学家、思想家波兰尼在1958年发表了一本名为《人的研究》的书,首次提及人类的知识包含两类,分别为“明确知识”和“缄默知识”。“明确知识”即“显性知识”,指的是可以用语言、文字、符号等直观形式来表达的知识,如语文书上的文章、数学书上的公式、英语书上的单词图片等等。那另外一种“缄默知识”即“隐性知识”,则指的是无法系统地表述出来的知识,这种知识需要自己在体会、实践、感受、反思中总结得到,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如我们每个人走路、奔跑的技能;对一件事的预测、判断、处理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感交流方式等等。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缄默知识指的是以行动为向导的知识,它的获得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它能使个体达到个人追求的目标”。缄默知识不同于明确知识的地方,就在于它 “不可言传”的特点,一个人的技能、方法、态度、体会等等都无法通过传统的书本知识来获得。在小学英语学科上,教师应该如何关注、发掘各方的缄默知识,从而更好得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呢?缄默知识不是在一个场合、一个时间里就能获得的,它需要个人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积累,并通过自身的归纳、总结、梳理,加以领悟。

一、缄默知识的特点

缄默知识本身无法言传,它一定要建立在某些特殊环境当中,和特定的场合、情境相联系。小学英语提倡任务型教学,只有学生在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动力推动下,才能主动联系自身已掌握的知识,从而激活和本课有关的缄默知识,使缄默知识和情感体验密切结合,从而避开传统形式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例如我在上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9 What’s the matter?这一课时,教案里设计通过日常谈话How are you?以及图片引出询问他人感觉的句子,原定的情景并无新意,但是刚好遇到这段时间班上感冒咳嗽的学生较多,就顺水推舟关心起学生们的身体情况来,请学生相互询问How are you和What’s the matter,并且尝试表达出自己的感觉,当提及hot/cold/hungry/thirsty时,能通过实物道具送上一份关怀,一份帮助,这样的情景更能激起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热心,也能与学生们内心情感产生共鸣,此时缄默知识与情感体验相互促进,让学生能更自然得习得本课书本知识,进而将语法传授形式上升到更深的语言交际层次中。

二、缄默知识的发掘

要发掘平时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缄默知识,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这样问自己:我教学生们的英语知识对今后他们自身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我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并且高效地习得英语知识?我用哪种方式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利用我们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我常常将新的教学理念总结整理,尝试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充入一些新的元素,然后根据教学效果再来修改决定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同时,我也在教研组活动中与其他教师合作探究、集体备课,确定教学内容后分头施教,最后反思总结。通过这一系列合作交流活动来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发展。

要发掘平时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缄默知识,小学英语教师还要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多关注课堂外的学生。记得刚上岗第一年,我担任3个班的英语教师,平时就是以“任课老师”的身份去接触学生,从这个班上课转到那个班上课,除了课内的交流,课外基本以辅导、补差、订正作业为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很少很少的。现在想想,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怎么去发掘他们身上的缄默知识呢?今年我做了班主任,有时间有机会走近四年级孩子的学习生活,发现来自不同家庭、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同坐于一个教室内,但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基本技能、行为习惯迥然不同,每个学生对于“学校”、“老师”、“英语课”的认识、看法也不同,如果用一刀切的办法,把每个学生当成工厂里的产品,尝试“制造”出一批标准产品的话,那显然是错误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很多缄默知识,如果学生头脑中存在的缄默知识和课堂中他们的体验感受有联系的话,那学生就会自己意识到这节课所授内容的价值,借助课堂上的明确知识,来修正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前就认识到学生的缄默知识对他学习行为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避免用不当的明确知识来引导学生走向错误的方向。

三、缄默知识的外显

如今我们小学英语提倡的是“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一些静态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由于没有大的语言环境支撑,教师设计任务时既要注重形式,又要兼顾其意义,要让学生觉得任务有趣、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要有意识地为教学内容提供使用的机会。这样的方式恰到好处地弥补了明确知识传递的弊端,使教学过程变为明确知识传递和缄默知识外显、修正、运用的过程,两者内在统一,紧密联系。

除了设计具有趣味、真实的任务外,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还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去制定独特的教学目标,安排恰当的教学环节,在教案中加入一些紧扣语言知识的、迎合学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各个活动环节中自己体验、总结出语言规律,加以内化、运用。教案中大到整堂课的情境设置,小到教师的每个动作,都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反复揣摩推敲的内容。例如我在设计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8 Let’s go to the park第一课时教案时,把重点放在了大语境的创设,将这堂课需要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单纯地教授park,zoo,cinema,the Great Wall,变成一次北京之旅,通过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跟着教师扮演的导游,一起到北京的公园、动物园、电影院、长城游玩。各个单词的引出还特别设计了不同的方式:由图片出示公园;用动物叫声引出动物,进而自然过渡到动物园;动物园逛累了需要休息,到电影院;把电影中出现的画面暂停放大,又引出长城……新单词被串联起来后,教学内容前后紧密联系,环节之间不脱节,学生学得更带劲,新授语言知识就不会被容易遗忘,整堂课学生一直是沉浸在“旅游”这个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语言知识,另外旅游过程又和自身已有的体验感受产生共鸣,今后再次碰到类似场景,就会不假思索地运用本课的词组和句型了。

通过发掘缄默知识并有效得使其外显出来,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就多了几份“亲和力”,和学生的对话也会显得真诚、平等,学生会抛开书本知识的思维限制,和教师交流自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理解,结合自身的观点和感受,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需要学生对这门语言有整体的认识感悟。只有让学生理解、实践后,才能在特定环境中唤醒学生头脑中的语感,才能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篇7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85-01

1.加强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 加强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自觉性。例如:在学习了周长和面积后,我出示了一组题⑴如果用一条24米长的绳子去围一个最大的长方形绿地,绿地的面积是多少?⑵利用一堵墙,仍用这条24米长的绳子可以围成哪些长方形绿地?每种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⑶选择在长12米、宽6米的长方形地上种草,有两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草皮:第一种面积9平方分米,每块2元;第二种每块边长5分米,每块5元。选其中一种,铺满整块地,需要多少块草皮?需要花多少钱?通过以上对实际问题的讨论、验证,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理解,从而也感悟到"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这一知识,也提高了实际应用的能力。

1.2 加强课内外结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自觉性。学生获得的知识仅限于课内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到生活中去实践,才能更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个性。如:在学习了认识路线一节后,我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到环路站点观察站牌认识路线,并亲身坐车尝试行车路线从哪站出发到哪站行走的方向、距离、经过的地点,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多,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等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在学习“利率”之前,让学生做以下儿项实践活动:查看银行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花钱存入银行或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请教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存款单和利息清单上的有关内容,了解利率的相关知识。这就是调查型实践活动。教学"计量单位",可以进行测量型实践活动。学习面积单位之后,就可让学生测量自家客厅、卧室的面积。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3. 数学例题生活化,感悟知识内涵

在教学“百分率”中,书本习题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百分率的含义。可编一些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替代。例如根据班级情况求某天的出勤率;求一次测试的及格率与优秀率;体育课上投篮的命中率等。

又如:教学数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我设计购物活动:―顾客有365元人民币,买物品应付198元,他付给营业员200元,营业员又找回2元,顾客还有167元人民币。提炼出数学算式:365-198=365-200+2=167元;营业员已有665元,应再收198元,当收到200元人民币时,她应找2元,现实有人民币863元,提炼出数学算式:665+198=665+200-2=863元。购物对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事情,从活动中提炼出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理,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多加了要减,多减了要加"的道理,还增强了学生对数学与生活具有非常紧密联系的认识。

4.贯彻实践观点,抓好课堂教学

4.1 创设情境,唤起“实践”的愿望。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如教学"万以内的笔算进位加法"时,可以设计:"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教师给希望工程的小朋友捐赠学习用品:《新华字典》18元,录音机283元,步步高学习机768元,电脑4859元。如果让你选择其中的两样,你会买哪两样,需要多少钱?请你列出算式。"这个情境的安排,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相联系,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2 加强实际操作,增强实践意识。操作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先出示下面的图: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圆的周长呢?接着教师就指导学生分组测量。根据教师提供的圆形纸片、圆形实物、尺、线、图钉、剪刀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了“滚动法”和“线绕法”,并通过计算测量的数据,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总是其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时教师再适当介绍圆周率的概念,得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整个过程中,学生既体验了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5.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篇8

关键词:生活;知识;沟通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教学内容大都来源于生活,可多数教师仅仅就课本进行语言教学,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动力逐渐消退,思维和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念中指出:只有与生活世界能沟通的知识,只有能提高、完善学生能力和品质的学习,才富有生命力,而知识从书本到生命形态的转化,是不能没有这“两个世界”的沟通的。笔者结合教材与学生特点,在教学中逐步实施英语知识与生活两者之间的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英语知识与学校生活的沟通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而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是学校。要实施知识与生活的沟通,那么首先必须想尽办法加强英语与学生学校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班级和校园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发挥重大作用。除了在班级和校园内设立“英语角”,建立英语专用教室,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氛围,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外,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的重要功能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9 Shapes时,几个关于形状的单词无论是读音还是字形,学生都比较难掌握。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实“形状”处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的操练步骤:

1. Play a game

T:Now ,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OK?

Ss(兴奋地): Great!

T:Good.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It's a rectangle. It's black. It's big. What’s it?

Ss:It's a blackboard!

T:You are clever!Who can make a new riddle like this?

(学生小声的讨论着????)

S1:It's a square. It's black. What’s it?

S2:It's a triangle. It's red. We wear it every day. What’s it?

(多漂亮的句子!)

S:It's a triangle, too. Our maths teacher needs it. What’s it?

(精彩!)

学生们兴味盎然,几乎把教室里的东西都讲遍了还欲罢不能。

2.Homework

T: You all did good job! Today’s homework:Everyone makes a new riddle about shapes we learned today.

Let other students guess your riddle next time, OK?

Ss:Yeah!

第二节课,学生带的东西五花八门,有星状的幸运星,有圆的乒乓球,有不同形状的饼干等。5个枯燥的单词,在与学生生活的密切沟通中让学生掌握了、巩固了。

二、英语知识与家庭生活的沟通

每位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和生活体验。要实施知识与生活的沟通,除了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知识与学生家庭相结合外,也要注意知识向家庭延伸。在教学“My family”时,教师可将自己家庭的全家福照片带入教室,在向学生介绍家人的同时引出新课的教学,在让学生谈论他们的家庭情况时,注意察言观色,体谅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体会学生对家庭的美好感情,并告诉学生尊敬老人、尊敬长辈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在平时,可以鼓励学生回家后尽量多用英语与父母或邻居、同学、朋友交谈。如起床时可互问早安:Good morning, Mum /Dad.请求允许看电视时说:May I watch TV? 拿碗时问:Three bowls? 等。通过与家长或邻居的交谈,使书本知识尽量多与学生家庭生活相结合,同时还能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三、英语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沟通

篇9

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能够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下快乐健康成长,安全知识是孩子成长中不得不学习的部分之一,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欢迎阅读!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方法一、交通安全常识

1、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

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

2、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

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来往车辆,不准追逐、奔跑。

3、没有行人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

4、不准爬越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6、不要进入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或者有人行隔离设施的机动车专用道。

7、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不满16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

8、骑车时要集中精神,谨慎骑车。

9、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不骑“病”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不在恶劣天气骑车。

10、骑车转弯要减速慢行,向后瞭望,伸手示意。

11、掌握不同天气的骑车特点,做到:“顺风不骑快车,逆风不低头猛踏,雾天控制车速,冰雪天把稳龙头,雨天防止行人乱穿。

12、不要在禁行道路、路段或机动车道内骑车。

13、骑车时不要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14、维护乘车秩序,不争先恐后。

15、乘公共汽车要停稳后上下车,在车上要抓好扶手。

16、头、手等身体部位不能伸出窗外,管好身边物品,防止扒窃。

17、乘坐二轮摩托车必须头戴安全头盔,不准倒坐和侧坐。

18、乘高速汽车要系安全带,不乘超载车。

19、过铁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穿越封闭的铁路道口。

20、遇到交通事故,及时报警,求助“122”。

二、游泳安全常识

1、下水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2、远离河道,严禁去水库游泳,单身一人不外出在江河湖泊游泳。

3、身心情况欠佳时,如疲倦、饱食、饥饿、生病、情绪不好时不宜游泳。

4、身体患病不游泳,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立即游泳。

5、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不游泳,恶劣天气不外出游泳。

6、设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险”等警告标语的水域,严禁游泳、戏水。

7、游泳池边不要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8、游泳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9、游泳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

10、水中活动,感到有寒意时,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登岸休息。

11、若在水中发现自己体力不支,无法游回岸边,应立即举手求救,或大声喊叫,等待救援。

12、发现有人溺水时,即刻发出“有人溺水”呼救或拨打“110”请求支持,儿童少年不可贸然下水施救。

13、发生溺水事件时,必须镇定冷静,了解自己所处环境,并利用本身浮力或身边物来自救求生。

14、发生溺水事件时,不太熟悉水性者应采取仰卧位,头部向下,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切忌慌张,将手臂上举乱扑动,加速身体下沉。

15、发生溺水事件时,会游泳者,如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16、溺水者救起后,要清除口鼻喉内异物,排出溺水者胃肺部水,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同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技巧三、饮食卫生安全常识

1、不买不吃不新鲜和腐烂变质的食品。

2、不吃被卫生部门禁止上市的海产品。

3、不生吃海鲜、河鲜、肉类等。

4、不买无证摊贩处食品。

5、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等标签不完整的食品。

6、不吃有毒食品(如河豚鱼、野生蘑菇、生的四季豆、发芽土豆等)。

7、不食昆虫类动物污染过的食品。

8、不喝未经消毒、煮沸的水,不喝存放时间过长的、过时的纯净水。

9、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前做到勤洗手。

四、传染病防治常识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5、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6、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7、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8、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9、要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10、在传染病发病期间,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五、日常活动安全常识

1、要注意选择安全的场所。

要远离公路、避开变压器、高压电线;不要攀爬电杆、屋顶、高墙;这些地方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伤亡事故。

2、要选择安全的游戏来做。

不要做危险性强的游戏,不要模仿电影、电视中的危险镜头,攀爬高的'建筑物、用刀棍等互相打斗、用砖石等互相投掷、点燃树枝废纸等。这样做的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预料不到的恶果。

3、游戏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游戏的时间不能太久。这样容易过度疲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最好不要在夜晚游戏,天黑视线不好,人的反应能力也降低了。

4、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私自或协同伙伴到野外不明水域游泳,游泳要在家长或大人的带领下进行如遇上意外事故,要保持镇静、沉着地加以自救,看到同伴落水要立即呼唤大人相救。

六、校园活动安全常识

1.教室空间比较狭小,又置放了许多桌椅,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在校园里不追打嬉闹,注意防止摔倒受伤;

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4、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当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还要先留意会不会夹到他人的手。

5、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6、不带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使用时必须有老师指导,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7、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8、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能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神集中、精神饱满。

9、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

10、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七、体育课活动安全常识

1、准备:换胶底鞋,防滑并增加弹性。

女生要摘掉发卡,或者把发卡换成皮筋、头绳等软的饰物。衣服兜里不要装坚硬物品,以免摔倒时被扎伤。同时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好准备活动,避免肌肉拉伤、扭伤。

2、守规则:运动时要听老师的安排,尤其是在进行器械运动时,要仔细听老师的讲解,掌握好要领再开始运动,不要自以为是地去做。

投掷运动要听口令,不能乱扔乱投。

3、严肃:垫上运动要严肃一些,不能嘻嘻哈哈,动作不认真很有可能导致损伤,扭伤颈部、伤害脊柱或者大脑。

4、处理:一旦受伤,不要急着起来,也不要乱搬乱**揉,否则会加重伤势,等伤情好了以后再运动。

伤势严重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处理。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注意事项八、意外安全自救

A、消防安全自救

1、首先是要关掉家中的电闸、煤气总开关,将最近的门打开,设法不让门再关闭,同时找出洗衣机上的塑料水管,开大水笼头,将尚未形成大火的火源及时扑灭。

2、如果火情来自油锅,应迅速用锅盖将油锅盖严,然后关闭煤气罐、天然气的阀门,再找出湿布一类的东西扔进油锅灭火。

3、若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并已无法控制时,则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求得救援。

4、在火势未起来时,可用水大量泼向地面,自己也应及时跑到门前或窗前,做好逃离的准备。

5、如果来得及的话,可立即用厚棉被压住火苗,再由四周至中央泼水,以缓解火势蔓延其他易燃物品上。

6、应在报警之后,派人或自己站在路口等候接应消防车辆,少走弯路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

B、交通安全自救

1、如果你受伤较重时,只要头脑还清醒,就要记住肇事者的相貌特征、车子的型号、颜色、车牌号码等,然后等待救援。

如果肇事司机逃逸可将上述特征报告给交通治安管理部门,协助破案。

2、要是一般性伤害,比如擦破点皮,流点血,只需到附近药店买来“创可贴”(最好随身携带)贴上即可。

至于青紫淤血处,即使不理睬它,过几日也会自行消退。对肇事者可要留下通讯方式,采取比较宽裕的态度。

3、如果是身体某处被撞、被压、切不可乱动、应求助围观者抓住肇事者并拨打122电话报警,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求助救护。

4、如果是随同家人或同学外出时发生交通事故,要试具体情况依上述办法互救互助,并向当地交通治安管理部门求助。

篇10

一、激励评价语言,营造语文课堂气氛

激励性言语评价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评价方式,目的是营造课堂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鼓励学生的力量和勇气,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语文课堂知识教学评价不仅要做到准确、及时、具体,而且要具有激励性。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生命的林子》时,一位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举了手,并能响亮的朗读了一段话,我及时给予这位学生评价:“你真勇敢、真了不起、能站起来读书,希望每一节课都能听到你响亮的读书声。”我又叫了一位语文阅读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读了这一段话。我给这位同学评价是这样的:“你的声音真好听,像播音员的声音一样好听,希望你继续努力。”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但回答学生的问题,而且还直接得到鼓励,还激发学生一起来试一试。这样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自己学习的状况,还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也感受到了老师关怀后的温暖。

语文知识教学是有丰富的人文性、综合性,而显得多姿多彩、博大深。很多语文教师都在尝试使用引导性的评价,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多种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于学习内容之中,使它们浑然一体,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一些程序,多了一些情趣。

例如我在教学第九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当讲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一句话时,我有意识地请了一位平时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读了这句话。一开始,他读得结结巴巴的,我及时指导了他,这样连续读了好几次,直到读得较好时,我又给予了评价:“这次你读得真好,只要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懂了吗?”这位学生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这样的评价,亲切、自然,再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又讲明了道理,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需要。

二、活用评价方式,注重价值体现

1、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调动兴趣,增强效果

以下是一位老师执教《黄山奇松》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很有感情地朗读了描写黄山松的一段文字)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1:听了老师的朗读,我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奇。

生2:听了老师的朗读,我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师: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读一读,体会一下。

这样的师生互动性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2、学生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突出主体,领悟情感

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改变以往只有教师评价的倾向也确立了学生也是课程评价主体的地位。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天鹅的故事》第五自然段时,我就采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方式:

生1:(较流畅地读了这一段话)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2:他读得比较流利,但我没能感受到天鹅勇敢的精神。

生3:(再指名学生朗读,这一次读得更好了)

师:听完后有什么感受?

生4:听了他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老天鹅勇敢破冰的精神,确实让人感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本的把握。”学生与学生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及表达方法的真谛,最后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3、自我评价相结合

学生对自身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能促进其自我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热情的保持,这样能帮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比如当一名学生的朗读比以前有进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你今天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呢?” 学生自我评价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学生会从优点和不足两面进行评析,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通过教师和同学的激励使其树立了自信,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堂课结束了,也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问:“这节课你们学得怎么样?你们认为本节课中谁的表现最出色?”学生马上就会展开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既有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也有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拓宽评价内容,培养综合素养

1、联系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评价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教师从语文学科实际、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教师要恰当的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