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07 02:3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亲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母亲的诗句

篇1

2、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3、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4、无父何?无母何恃?——《小雅·蓼莪》

5、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十五》

6、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劝孝歌》

7、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8、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9、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小雅·蓼莪》

篇2

2、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别老母》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杜甫《石壕吏》

4、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李商隐《瑶池》

5、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欧阳修《画地学书》

6、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诗经《小雅蓼莪》

7、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 孟郊《尧歌》

8、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王安石《十五》

9、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王冕《墨萱图其一》

10、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王建《渡辽水》

11、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徐熙《劝孝歌》

1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黄景仁《别老母》

1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诗经《小雅蓼莪》

14、无父何?无母何恃? 诗经《小雅蓼莪》

15、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怨词》

16、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7、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18、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蒋士铨《岁暮到家》

19、霜陨芦花泪湿衣。 舆恭《思母》

20、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1、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3、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4、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25、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王建《短歌行》

26、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徐熙《劝孝歌》

27、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卢仝《示添丁》

28、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 王建《古从军》

29、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30、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李白《豫章行》

31、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蒋士铨《岁暮到家》

32、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33、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34、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岁暮到家》

35、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36、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舆恭《思母》

37、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

38、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39、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4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41、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42、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白居易《母别子》

43、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王安石《十五》

44、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45、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46、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47、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燕诗示刘叟》

48、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49、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5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51、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52、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篇3

李建茹,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主管心理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2008-2010),多年从事临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与健康》杂志责任编辑,曾为多家杂志、报纸、网站的特约撰稿人和咨询专家,先后发表科普文章300余篇,著有《解读宝宝心――写给年轻父母》一书。

读者:前不久父亲病故,为了使母亲换一个环境,也为了改善一下居住条件,我们特意为母亲在郊区选择了一套宽敞的新房,但是乔迁并没有给老人家带来什么快乐,母亲说:“老伴儿走了,老屋也没有了,环境也变了,自己熟悉的东西全都没有了,住在新家没什么意思。”没想到母亲会是这样的反应,我该怎样帮她适应新环境呢?

李老师:对大多数人来说,住进新居不仅仅是享受到了居住本身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同时享受到了心有所属的快乐。您母亲的情况是例外,因为她心灵刚刚经历过一次重大的创伤,精神状态还没有完全走出来,所以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体会到居住条件的改善所带来的快乐。如果说您母亲正处于丧失期心理反应,你们最好多陪陪她,不要让她感觉寂寞孤独,精神陪伴是物质满足所不能替代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家的精神状态会逐渐改善,那时候你们可以帮助母亲熟悉一下周围环境,重新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新环境中结识一些邻居,彼此之间还可以有个照应,也可以安排母亲与老朋友、老街坊见见面。对于老一代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支持系统,彼此的安慰能解除很多愁苦,有的街坊关系可以达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地步。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故土难离”,民间更是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的比喻。对于年长的人来说,离开熟悉的环境不仅仅是离开那片土地,而是脱离了其生存所依赖的各种关系,脱离了一种熟悉的生活氛围(文化氛围)。人是要有所归属的,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否则,新家再好,新环境再美,如果在人群中找不到可交流的对象,她就无法感到开心,也就感觉不到改变环境的快乐。

篇4

                      ---以严歌苓《少女小渔》和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为例

朱学丽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

 

摘要:1930年,柔石在《萌芽》第一卷第三期上发表代表作《为奴隶的母亲》,经过70余年漫长时光的考验,毋庸置疑成为文学的经典。时隔五十年后,旅美作家严歌苓创作同样以女性变卖身份为主题的《小女小渔》,在国内国外文坛再一次将目光转向对女性身份的关注。两位作家都是异常丰富多面的,笔下的书写包含复杂的人文、历史、道德和艺术的广大领域。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场关乎人性的文化盛宴。张清华在《叙述的极限——论莫言》中强调文学的本质应该是“生命本体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作家的作品应该是不单单为了区分“善——恶”、“道德——历史”,而更多的是要以作品来关注人生活的本身,对于人生活状况的关注以及人作为社会中一份子的身份认同感。本文主要以这两部作品为例,从审美经验描述、女性作为流通物的角色认同危机、以及女性在婚姻系统中的位置三个方面来探索,这两部作品在书写女性悲剧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女性身份 认同 悲剧书写

                   一 当代审美经验的重新审视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和严歌苓的《少女小渔》这两部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虽然是在不同时代书写不一样的女性经历,但是在唤起我们的伦理经验,对抗当代现有道德审美经验,激发人性关怀等方面,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阅读体会和心灵震撼。这两部作品都被翻拍成电影,历经时间的长河,持久地带给更多人更广范围内的影响和震撼。

                                                                                                                                                                                                                                                                                                                                                                                                                                                                                                                                                                                                                                                                                                                                                                                                                                                                                                                                                                                                                                                                                                                                                                                                                                                                                          

                 二 女人作为流通物下的身份认同危机

 

人的认同问题是人与生俱来的,无法逃脱的问题。人总在不停地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怎么知道我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我的身份是如何形成的”、“我该如何活着”等等问题。从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寻求一种自我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整体性。当人们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便会陷入身份认同的危机之中。另外,在人类的历史中,女性作为商品,作为商品交易中的物而存在是由来已久的事实。

严歌苓赋予笔下的移民女性小渔以迟钝、麻木、憨厚和质朴,不伶俐、不聪明的特质:“她人不高不大,却长了高大女人的胸和臀,有点丰硕得沉甸甸了。都说这种女人会生养,会吃苦劳作,但少脑筋。少脑筋往往又多些好心眼。

人说小渔笑得特别好,就因为笑得毫无想法。

在小渔与意大利老头的关系中,小渔是“假妻”;在小渔与美国文化的关系中,小渔是处于被歧视的地位。而作者将钝作为小渔的性格特点并非“痴傻”,而是对强势环境无奈的顺从和妥协。对于人物这样的处理效果无疑是让读者读起来有鲁迅笔下诸多人物的特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引起人们对她们的的同情怜悯和深深地震撼,以及对人物命运和生存境遇的关注和思考,自我意识的缺乏是导致身份缺失的认同。

       

三 女人在婚姻系统中的位置

 

作家艾伟在一次访谈中曾说过:“人不是孤立的……人处在各种力学关系中,这种力学的相互作用才决定他具体的表演。人必须和所处的时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种关系越紧密,人就会越具体越复杂……每一个时代,人都会面对特别具体的问题和困境。人是被时代劫持的。”[7]人的身份定义是在特殊社会和时代中所确定的。婚姻关系是古往今来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这种关系背后也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封建等级制度背景之下,女性在婚姻中与配偶丈夫二者的地位不是对等的,而是作为其附属的物品。在黄胖将妻子典当出去并没有与妻子做任何的沟通,而是直接告知:“‘再也没有办法了,这样下去,连小锅子也都卖出去了。我想还是从你底身上设法罢。你跟着我挨饿,有什么办法呢?’‘我底身上?……’……‘你,是呀’,她底丈夫病后无力的声音,‘我已经将你出典了……’”[8]在这段婚姻中,春宝娘完全是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丈夫甚至剥夺了她参与自己命运舵盘的权利,导致夫妻关系的畸形。而典妻之后,导致与亲生儿子春宝,秋宝的关系分离与隔阂。尤其是典妻期限到了之后,春宝娘再次见到春宝的场景;“突然,她哭出来地高叫了:‘春宝呀!’一群孩子们,个个无意地吃了一惊,而春宝简直一下躲进屋里他父亲那里去了。”[9]这一幕看的让人心酸,母子原本是世上最亲密的关系之一,而在这里已经变得畸形。在婚姻中,如果说春宝娘还扮演者妻子和母亲的角色的话,那么这个妻子也早已不像妻子,母亲也不像是母亲了。

如果说在《为奴隶的母亲》中还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婚姻的话,那么在《少女小渔》中,这段婚姻关系就显得畸形滑稽可笑了。为了得到“绿卡”,小渔与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头假结婚。“光是想想同个猪八戒样的男人往证婚人面前并肩站立的一刻,多数女孩都觉得要疯。别说和这个男人同进各种机构,被人瞧、审问,女孩们要流畅报出男人们某个被捂着盖着的特征。还有宣誓、拥抱、接吻,不止一回、两回、三回。”[10]在这段畸形的婚姻中,面对素不相识的意大利老头的委琐、肮脏、各种刁难,怎么可能会有正常的婚姻关系。小渔在这段“假婚”关系中,“妻子”身份做一些原本并不需要的事情,给老头打扫房间,种花,默默承受不公平的待遇。而他们的婚姻关系则在一年之后,必然离婚后自动消失。小渔在其中扮演的是似妻而非妻的角色。

这两部作品虽然是跨越了时代,但是作为共同表现女性生存现状,对女性生存命运的呈现,是一直引起我们关注和思考的。好的文学作品是穿越历史的隧道依旧能够给我们审美的享受,这两部作品便是。

 

参考文献

 

[1]程光炜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6页

[2]罗兰.英伽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第180页

[3]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53页

[4]凌宇,《中国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275页

[5]严歌苓:《扶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篇5

在这本书里,冰心还对童年的乐趣加以了具体描写,从她简朴而通俗的诗句当中,深深体会出了冰心的童年充满了梦想,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一有这么一种爱,它宛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它,被称为母爱。

“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母亲。我合上书,闭上眼,久久思索,开久了的白炽灯发出“兹兹”的响声。许是受到了冰心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对母爱浓浓的颂扬之情。我不禁斟酌起我心中的母亲。一个永远束着马尾辫,精干而又劳苦的女人。这就是我对母亲评价。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似乎从未休息过,这也同她那忙碌的工作有关。每当我一觉醒来时,他已不见人影,又直到我睡意朦胧时,母亲才又姗姗而来。但即便如此,到了节假日,母亲又会不知从哪儿要来了一些零碎的活在做了。我们常劝她,歇一歇,享享清福吧,母亲也只会笑着答道:“我忙活了一辈子,突然闲下来了,反到会不适应,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忽然,鼻尖嗅到一股酱料煸炒的诱人香味,思绪就这样散开了。

小时候,我是个相当乖巧的孩子,一个夸张到几乎不说话的沉默寡言的孩子。但时光却把这样的一个孩子,敲成了一块满是棱角的岩石,变成了一个喜欢从一次次争吵中寻到满足感,而后又暗自哭泣的,一个内心满目疮痍的矛盾的孩子。犹记得一次,当我再次躲在门帘后默默哭泣时,母亲找到了我,她没有同我讲什么,只用她的眼睛注视着我,静静地……该怎样形容那眼神呢?慈祥,亦或者无奈?那时的我只知道,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是极为复杂的,以至于当时的我,并不明白。但从那以后,我比之前更注意和懂得控制我的负面情绪,因为母亲对我的凝视,让我稍微懂了些:在我乱发脾气,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会伤害到别人,而那伤害,即使愈合,也会留下伤疤。

“哧啦——”耳畔响起了母亲滑油的声音,像一阵清脆的铃声,把沉浸在记忆中的我唤醒。我轻轻的走到厨房门口,注视着母亲炒菜时的专注模样。烟气萦绕在母亲微白的发丝边,翻炒时,我注意到母亲的手苍白且纤细,隐隐能看到有血管浮动,柔弱,好似手中的锅铲随时会摔落。母亲看见了我,向我挥了挥手,招呼我吃饭,我应了一声……

直到读完了《繁星春水》我才明白,当初,母亲对我的眼神中,充满了爱。

我们之所以在平时感受不到这种爱,不是因为这种爱不够浓,而是它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空气一样,虽然摸不到,但它的的确确在这里。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二从作者这些平时随便记下的“零零星星”的感想和回忆中,我看到了她对家庭生活小范围的爱以及对社会生活这大范围的恨,也许这是时代带给她的影响,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曾经触动过当代青年的短小诗篇,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些什么。

“童年啊!是梦中的夏,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是最美好的,因而也最短暂,梦是虚幻的,而真实却赖以它而得以体现,一个人长大了就不可能再回到童年,而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却又不得不使他想起纯真的童年,思绪游离在现实与回忆之间,只有在梦境中再次拥有那一份已逝去的童真,这不正是我们此刻的悲哀?

那么究竟能不能把这种美的崇仰升华呢?一百一千个人会有一百一千种回答,作者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对真、善、美的追求就有了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这世界了!这是歌咏自然的诗篇,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不施浓墨童彩,没有人为夸张与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溢于言表了。

若再深入些,我发现这些小诗往往将中国古典诗词和外国文学的两种韵味调融在一起,有时还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诗篇表现出来的瞬间的情感,无不含蓄蕴藉,如作者一样清莹隽永,字里行间流淌着温婉的情韵、淡淡的哀愁,纯洁的思想,它们和冰心一起,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繁星,一条温暖绵长而又鲜活力气的春水,永远萦绕在你我的心头。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三在《繁星?春水》中,诗人调动大量的笔墨,极力地渲染和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自己对母亲的眷恋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冰心还珍爱一切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的事物。如“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由此可见,这类赞美新生事物的篇章,正是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地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繁星?春水》里歌咏自然的诗篇,在庙会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晚霞边的孤帆,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不施浓墨重彩,没有人为的夸饰与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诗人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已经表现在这短小精炼的诗行之中了。

冰心人为,如果人们都能够以诚相见,以爱相濡,社会的丑恶就会消泯,人生就会变得美好。这就是神秘的“爱的哲学“。

合上书本,一阵清风吹过,带着一丝淡淡的幽香。书中那些优美的词句依稀浮现在眼前,随风飘散……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四《繁星春水》是一本非常朴实的诗集,并没有普通诗歌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露着冰心细腻的心思和情感。情感仿佛与文字糅合在了一起,仿佛本该就是如此。每一句都浑然天成,朦胧的诗意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中,仿佛能感受到冰心写下每一个字时的心情。

翻开书,看到那一排排诗句,仔细的品味每一句话语中的诗意,我读到了许多的感悟。时而婉转细腻,时而又激情高昂的诗句,无处不在透露着冰心的别有用心。她在歌颂世上的爱,她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为了孩子的不顾一切,歌颂小孩子纯洁无暇又天真无邪的心灵。

一句句朴实的诗句中,透露着深刻的意义,就像是美玉包裹在石中一般。冰心用不带任何修饰的亲切语句,娓娓道来对生活中的热爱,对世界上美好的爱的歌颂。那一句句诗,深入人心的最深处,将每一处污_都清洗干净,用朴实的爱意来让每个人变得纯洁无暇,心湖透澈。读到冰心的诗歌的人,想必都会安静下来,看她用文字演绎的纯真哲理吧?心中宁静下来,慢慢的感悟着这世界中的美好,感受着美好的童心母爱吧?

还有一首叫《诗的女神》的诗。在最后一段中间冰心老人发自肺腑地说道:“量我怎配迎接你,诗的女神呵还求你这般的,经过无数深思的人的窗外。”冰心将诗拟为女神,展现了她对诗歌的尊重,她认为诗是一种很美的东西,冰心老人自嘘自己不配迎接她,充分写出了冰心老人的虚心,和暗示自己还须继续努力,才有可能达到巅峰。这一点,我并没有能做到。

我读到了冰心的爱母之情。那一句句诗,不含任何的虚假伪造,出自内心的感受,让我在今天都能够感受到她对母亲的爱。冰心童年对母亲的爱恋,都化作一首首诗歌。母爱在她心中是那么的圣洁,那么的无私,保护着冰心,让她可以勇敢的面对世间的磨砺。如同荷叶和莲花一般,荷叶保护着脆弱莲花,让莲花开得炫美夺目时,荷叶却慢慢的变得脆弱苍老了。母爱是那么的伟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不能所及的。那守护在孩子身畔慢慢老去的母亲,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吗?我想冰心一定是在问着句话吧?

合上着本书的那一刻,我又收获了许多。最珍贵的,莫过于那圣洁的母爱罢了。常常守护在我身旁的母亲,也有着那伟大无私的母爱,不是吗?读了《繁星·春水》,看到世界上美丽伟大的母爱,也是一场美丽的书中_吧?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五《繁星·春水》这本书是中国的一位著名作家冰心写的,冰心写的诗的内容主要以爱的哲学为核心,通过文字来赞美母亲,童心,自然,探索人生。

当我看完时,有一首小诗是关于母亲的诗!

母亲呵!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这首小诗虽然自有不足于30个字,但是这首小诗会让我感受到母爱是如此伟大坚强!当我们一次次遇到很大的的挫折和痛苦的时候,除了能跑到妈妈面前哭鼻子,我们还能为自己做出事么呢?

妈妈把我们心心苦苦生下来的时候,就很不容易了,妈妈能把我们生下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荣幸,还给我们带到了那么美好舒适的境界,让我们享受母爱带给我们的呵护与照顾。从此妈妈就已经成为了我一生当中的第一位情切老师,当那位亲切的老师把我们一点一点的抚养成人时;妈妈一直是我身边鼓励和激励我们一的人,当我们小的时候不会走路时,妈妈却一点一点的教我们:当我们摔跤的时候流了血,妈妈会认真地给我们包扎伤口,甚至会动手打你,最痛的一个人是你的母亲,因为她生你养你二十多年打你一次也是不忍心的,如果妈妈打你几下会获得,就算打你,对于你的母亲老说也是值得的,突然我想到了一首小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辉,这首是《游子吟》赞美母爱的一首诗。

因为母亲为我们所付出的时在是太多了,当我们想回报一下自己的母亲也是做子女一生也没有办法去报答她们。

篇6

绍兴十五年(1145),20岁的陆游与聪慧、温柔的表妹唐琬结婚,情投意合,鱼水相得,相处得幸福和谐。有的文字记载,是陆游的母亲见儿子沉溺在温柔乡中,担心因此荒疏学业而失去世代簪缨的功名,加上又厌见唐琬过分地活泼开朗,三年未生儿育女,便棒打鸳鸯,刀斫连理,要儿子休了唐琬。小两口苦苦哀求,亲朋们再三解劝,无奈陆母执拗不从,使这一对燕尔情侣终于分手。两年后,陆游在母亲的安排下与王氏成婚,唐琬也改嫁赵士程。青春中美好的姻缘不可多得,世间多少男女反复寻觅,一辈子也与美满婚姻无缘。陆游之母,为什么就这样的不明白呢?

陆游30岁那年,去绍兴城南的沈园散心,碰巧遇上了赵士程、唐琬夫妇,“唐以语赵,遣致酒肴”,饮酒归饮酒,表面上也许还强颜欢笑,而陆、唐之彼此伤心,却不言而喻。分手之后,陆游难以自抑,将一首字字血泪的词作《钗头凤》题于墙壁。佳作有翼,传扬迅疾。嗣后,唐琬听到此词,肝肠寸断,也和了一首《钗头凤》。“怕人寻问,咽泪装欢”,“讳道相思,自惊遥夜”,这种在灵魂里燃烧不已的爱的火焰,在女性身上分明更容易形成致命的暗伤(女性被不幸爱情伤及生命者,显然较男性为多)。沈园会面后不久,“病魂长恨秋千索”的唐琬即忧思成疾,缠绵不起,九年后撒手人寰(唐琬的和作《钗头凤》,足可证明唐琬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

唐琬辞世之时,陆游39岁。将近70岁那年,陆游已入老境,几近沈园,心中仍隐隐作痛,他写了一首诗,题为“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40年前,尝题小词一阕于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

诗中有这么四句: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生死异路,感伤不尽。

75岁时,陆游再至沈园,吟下这样的诗句: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81岁时,行将谢世的陆游还梦见过沈园,唐琬已经过世40多年了,他仍吟下了“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的诗句,凄凉至此,钟情曷极!

陆游题于沈园壁上的词里有“错!错!错!”三个字,这“错”字铸成了陆游刻骨铭心的恨,永久难消的悔,他悔恨自己懦弱地依从于封建道德,顺从了母亲之命,铸成了终身悔恨的爱情大错,写下了自己生命里的一大败笔。

男与女在天地间从形成的那一天起,就是通过爱情来互相塑造、互为补充的,致使人类的文明进程,也是由二者共同推进的。在艺术与文学上,这两首《钗头凤》长歌当哭,是男女执著感情在词坛上所留下的最动情的交叠着二重性的悲歌与绝唱。镌刻于沈园,直是压斜了中华东南所有的关于爱情的墓志铭。

篇7

高圩小学六年级 康文君

我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已经六年了。六年里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有我们这些学生玩耍的痕迹,有我们这些学生吵闹的记忆,还有校园的水泥路上的我们踩下的脚印,这些痕迹、记忆、脚印是摩擦不掉的,更有我们最敬爱的老师。

在这六年里我的代课老师有好几位,其中一位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班里的高级数学老师——赵德英。

人们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灌溉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得到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的浇灌,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生机勃勃茁壮成长。

赵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善良淳朴的老师,也是对我们非常关心的老师。每当班里有人生病了,赵老师都交代同学们帮助生病的学生补课。班里有人伤心、难过,她会用温柔的声音安慰我们。

这个世上赞美老师的诗句名言很多,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放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清代诗人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赞美老师的诗句是那样优美,写出了老师对我们的无私的爱。我们班里的赵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记得我在上四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深深的记在脑海里。

那天,赵老师正给我们上课,外面突然来了一位女老师,她在赵老师耳旁说起话,顿时,赵老师脸色苍白,身体颤抖,又会来给我们上课。教室里很安静,只有赵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我们开始议论起来,赵老师家发生什么事了?下课了,才得知赵老师的母亲得了一场大病,再不治疗就晚了,现在已经在医院了。

下午,我想赵老师应该不来上学了,谁知,赵老师像往常一样微笑着给我们上课。第二天,赵老师非常困乏,显然,昨天晚上她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没睡觉。赵老师就这样学校、医院来回跑了半个月,但从来没迟到,从来没缺课,我们班学生学习成绩也非常好,但赵老师却变的很瘦。

赵老师,你就像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

赵老师,你就是我们心田里的春雨,我们将永远记住你、感谢你。

篇8

你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母亲

一个用甜美的乳汁

养育了五个孩子的母亲

一个经历了七十年风风雨雨的母亲

你用你的青春

书写着你美丽的人生

你用你的热血浇灌出无私的爱

让你的孩子们一个个走向成熟

为了这个家你日夜操劳不辞辛苦

我没有华丽的言语来为你歌功颂德

我没有丰富的情感

来向世人证明你的寸寸柔肠

你那弯弯的脊梁

是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你那根根白发

是无情岁月留下的斑斑的影子

我不是诗人

我不会用流畅的诗句为你祝福

尽管我曾经对你说过

很想为你写出一首叫人最开心的诗句

我不是优秀的画家

我不会用世界上最完美的色彩

为你作画

尽管我有一个有成为艺术家的梦想

当我离开故乡时你总是含着热泪

送我一程又一程

一个瘦弱的身躯努力为我拿东拿西

那个不懂事的我还在若无其事地偷着笑

笑的是巴掌远的路程你还要坚持要送

笑过之后

我不敢回头怕你看见

灿烂的笑脸背后深藏着依依不舍的泪水

面对贫穷和饥饿你让我们学会挖野菜

秋黄不接时你带我们四处寻找食物

至少一堆烂红苕里可以挑出

半个来充充饥肠

每逢赶场天

你总喜欢背上一背鲜嫩的蔬菜

不怕风雨也不怕骄阳赶场下街称盐打油

一个个上好的土鸡蛋你从来不吃半个

就连憨厚朴实的大哥

在三九严寒去金竹林河边

为你捉的鱼捞的虾哪怕冻僵了手脚

你也轻飘飘拿到珍溪街上上去滋补别人

一个待产的母猪

毫不留情地将它贱价卖掉

供我上学读书交学费让我实现我的梦想

如今年迈的你依然迷恋着那一片热土

你说你不想来大成都

尽管大都市里有你的儿女也有你的牵挂

但固执的你

始终要守望着那个快快乐乐的家

母亲呀

我不会用华丽成都辞藻为你写点什么

因为你的善良与伟大

时刻在激励着我要好好生活和好好工作

祝福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我的母亲在你生日来临之时祝你快乐

你永远是我们的好妈妈好母亲

篇9

爱藕说

映日荷花,接天连叶,亭亭莲蓬和藕,本是四位一体的。

爱佼佼荷花者有之,咏田田莲叶者有之,赞点点莲子者有之。偏心的诗人哟,为何厚此薄彼?为什么不肯为嫩藕多唱几支短歌?

藕,自生与世间,变委身水下,不见日月,在浊泥污土的围困中生活。一旦出淤泥。风采翩翩,洁似玉,白如学,一尘不染。不是贞洁操守。孰能如此?它孔窍玲珑,称得起虚心;它居下而有节,贫贱不屈;它虽然嫩而且柔,藕牙儿却能穿透青泥碧水,劲挺起翡翠一般的绿茎,托起红花碧叶,算得上是柔中有刚。

古人将六月二十四日,奉为荷花节日。默默困顿于泥水里的藕,谁知它声于何时?它像竹鞭那样,孕出藕牙,长大开花,再生出莲子以续生生之脉,谁知它年寿几何?它节节横生,从未与花叶争宠夺艳,甘居地下,无日无夜的托着花儿叶儿,像是母亲的玉臂偎抱着幼子,睡知它有几多辛劳?

给我一支花的诗笔吧,我想寻找动情的诗句,写给养育那莲花的母亲玉藕;也想把真挚的感情奉献给千千万万的妇女伟大的含辛茹苦的母亲!

迸发出心中最真的火焰,打印在夏日的扉页中的是莲。你在这里重新锤炼,终于挣脱出那泥牢中的锁链,婷婷盛开在这苍茫大地间,向世人倾诉着至善的语言。坚忍的意志在这苦海中尽显,最终铸成一朵金刚净莲。

心中的一团圣火,理想中的一只白鸽,都成了你的主宰,多少智者依你而眠,多少善者永远在心中把你挂牵。看那一柄净碧的荷叶荡涤着人们迷中的眼,一片淡粉的莲瓣成了多少代人的梦幻,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

人间的一朵净花,凡尘的一方净土。生命因你而明白了纯净的内涵哦,莲!

中国是莲子的故乡。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

莲子补中养神,止渴去热,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是一种纯天然高级营养保健品,历来为御膳房必备之物。莲子食用方便,既可制成莲子羹,莲子汤,八宝粥,糖水莲子,又可炖鸡,炖鸭等制作美味佳肴,是强身健体,养颜驻容,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产于浙江宣平的莲子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一般的莲子颗粒较小,久煮不酥,而宣莲由于本地独特的土质和气候条件,颗粒较大(465粒即达500克),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因而浙江宣莲成了历代的贡品。

阅读题:

1.细读《爱藕说》,说说藕有哪些优秀品质。(写出其中4点)(4分)

2.《咏莲》中心中最真的火焰指的是什么?(2分)

3.《莲子》一文中写到的产于宣平的莲子有哪些独到之处?(4分)

4.《莲子》中说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而《咏莲》中也有两个诗句和这句话意思相近,这两句诗是_________。(2分)

5.这三则材料是从不同角度写莲的。某校校刊编辑要把这三则材料一齐收录在一个栏目里,现在请你为这个栏目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6.这三则文字都是赞美莲的,人们在赞美莲的时候,常常赋予它美好的品格。在其他花草树木中,你最想赞美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品格?(3分)

参考答案:

1.贞洁操守 虚心 贫贱不移 柔中有刚 默默奉献 含辛茹苦

2.红莲

3.颗粒较大 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

4. 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

篇10

爱国情怀在古诗词中随处可见,王昌龄的《出塞》、岳飞的《满江红》等诗篇,都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宋诗人陆游通过《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陆游85岁临终前不忘祖国统一的那份牵挂。这样的诗句还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教师要介绍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并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反复品味吟诵,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人生理想教育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自比冰壶,不但表达了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还向世人表白自己清白无辜、藐视功名利禄的操守。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以石灰作比喻,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梅花“凌寒独自开”,顶风冒雪、不畏严寒,也体现了王安石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元代诗人王冕凭借《墨梅》诗中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在教学这些古诗词融入人生理想与信念教育,会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在学清照的《绝句》、贾岛的《剑客》后,学生在品味诗句韵律美的同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在课后的搜集“咏怀诗”的过程中,都慷慨激昂地说出自己喜欢其它咏情诗的理由,声情并茂地背诵抒发自己壮志的“咏怀诗”。教师相机设计“用一两句诗抒发一下你的理想;读了咏怀诗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的课堂练习。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文天祥、李清照、谭嗣同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犹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徜徉于这样的诗词王国,定会启迪心智,流连忘返。

三、爱家乡教育

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出门在外的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这样的诗句还有唐代诗人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感受诗人思乡之情的同时,让学生也谈谈家乡的风土人情,进而营造出热爱家乡的教学氛围。

四、亲情教育

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在远方想到的是:故乡的兄弟在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之时,身上都插上了茱萸,却发现唯独少了一位兄弟,亲人间在佳节未能完全团聚的缺憾跃然纸上,亲友间的鱼水亲情感人至深。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母亲“密密缝”的动作和母亲“意恐”“迟迟归”的心理。五、六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寸草心”比喻游子孝心,“三春晖”比喻母亲恩情,形成对比,衬托出母爱的温暖、博大,表达了游子的感恩之心。教学这样的古诗词时,教师应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诗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进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自己的母亲、朋友说说心里话,使情感得到深化和升华。

五、友情教育

在古诗词中抒发朋友间真挚情谊的佳作极多,如高适的《别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教学时,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挚爱亲情的同时,引导他们要珍惜朋友、同学之间的感情。如教学《赠汪伦》时,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有踏歌而行的汪伦,有乘船待发的李白,并相互说离别赠言,进而体会到他们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