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路遥范文

时间:2023-04-08 07:4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平凡的世界路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平凡的世界路遥

篇1

   它描绘的是一幅爱的篇章,对亲情的爱,少安与他的父亲:当他在参加全县升初中的考试中,名列第三被录取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他面前抱头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到刚强的父亲在他面前流泪,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将要和学校的大门永远地告别了,他多么的不情愿呀,他理解父亲的痛苦——爸爸不愿断送他的前程……."或许,我们的印象里,父亲总是高大与坚强的象征,又有谁能够明白那笑容背后的艰辛与无奈?可是少安知道,为了那个家他牺牲了太多太多,没日没夜地忙碌着,从来没有自私过。他是一个多么有情有义的男子汉呵!还有妹妹兰香与少平、少安的兄妹情谊,一个平凡的环境,一个一包乱的家却只因那相扶相携的亲情而变得富有……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的作品,这部书激励了无数青年,让无数人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它主要讲了孙少平一家艰苦奋斗的经历,其中的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例如永不服输的少平少安两兄弟、善解人意的润叶、爱议论别人的侯玉英等等。

   这部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情节的跌宕起伏,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牵动着我们的心,读到最后更是令人感动,从书中不难看出作者路遥为此书做下了许多的生活积累,此书最令人振奋的便是两兄弟的奋斗历程,两人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是出奇的贫困,可他们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与生命做起了斗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生活。

   另外,还有他们的爱情,少安因为家境贫寒又要供弟弟妹妹上学,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同时也放弃了和润叶的爱情,当润叶再次向少安说明自己的心意是,少安明明喜欢着润叶,可是为了润叶的生活,他放弃了这份爱,这是多么伟大的品质,多么让人感动。

   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道理:比如坚持、努力、适当的放弃、忍耐。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最近闲来无事,到文体中心图书阅览处借了本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来看。为什么要看《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呢?因为五六月份中央八台在播放《平凡的世界》电视连续剧,我无意中看了一两集,被里面的剧情和人物深深吸引了,电视剧看完后,在看简介时得知电视剧改动很多,就想知道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和结局。

   当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感触颇多。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农民的深刻理解,小说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让我们深刻的理解我们那些可敬可爱的农民的平凡与伟大。我最喜欢小说里的田福军和孙少安这两个角色,因为这两个人物都是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拼搏,在逆境中心里还是想着老百姓,也就是因为他们心里只有老百姓,所以他们最后都得到老百姓的热爱和拥戴,最后在事业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改变了农村贫穷的面貌,带领农民走向幸福的生活。这两个人物满身都是正气,在整个剧情里都充当着为民请命的角色,他们的一身也经过挫折和打击,可是他们没有倒下,没有改变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理想和抱负,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书中展示的时代距今已经过去近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年间,正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正是我国实行改革

   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国家、中国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富裕了、国力提高了、以前难以想象的生活方式现在都已真真切切的发生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绝大数人是平凡的,但是只有努力了,就无愧于这平凡背后的不平凡的人生。书中的小人物都是平凡的,然而这种平凡后的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吗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是平凡的,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就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我们一定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包括在现实的工作中也是如此。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过记过难眠之夜不倦努力,如痴如醉,读完了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最后一页,古人说开卷有益,合上书卷闭起眼睛已发生的故事好像就在昨天,梦幻中,绊缠绕,头脑中难舍难弃,在我那平静如水的心境中激起无数涟漪,荡起层层波澜。

   书中主人公孙少安带领一家人,从贫穷“饿着肚子劳动”过日子,一年一年长大,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田润叶“忍泪分手”,同爱人秀莲相亲相爱成为眷属,艰难过日子,并肩携手,为脱贫致富,不畏艰苦辛勤劳动的经过,深感生活的艰难人生坎坷。

篇2

[关键词]女性形象 情感世界 悲剧探寻

作品描写了真实动人的农村、城市以及城乡结合部的生活画卷,不论有没有农村经历,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感情共鸣之处。小说没有绚丽的辞藻、优雅的叙事,但是作品简单、质朴和创作的技巧更引人入胜。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

1.女性形象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主要把女性的形象概括为三类,一类是以贺秀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农村劳动女性形象,她的爱情有乡土的丰厚和浓烈;一类是以田润叶为代表的徘徊于传统和现代间的中国农村知识女性形象,她有现代意识又保留着传统的思想,自身的局限让她摆脱不了道德的束缚;一类是以田晓霞为代表的摆脱了传统束缚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现代知识女性形象,她的身上有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如《路遥之女性形象分析研究》。

2.人物情感世界的研究成果。作家们从不同视角的研究对作品人物情感世界进行分析研究综合。从爱情本身和时空的维度来分析人物情感世界的内容,占据文献资料研究的大多数。

《黄土地上的艳丽花朵——浅谈中的爱情》中把人物的爱情分为三种。首先是从无爱的婚姻到朴素的爱——人性的善良,以少安、秀莲、润叶以及向前为例,他们的爱情中更多的包含着亲情的成分。其次是冲破世俗的爱——生命激情的爆发,以少平和田晓霞为例。超世俗的爱情,这是对纯洁爱情的讴歌,更是对人性的关怀。最后是没有终点的爱,主要表现金波对那个梦幻中的藏族心上人的思念。这样的爱情短暂并且苦涩,默默绽放又默默枯萎。从时空的维度来剖析苦难生活中的爱情和亲情,如《苦难世界中的平凡感情——论中的情感世界》。少安和润叶的爱情是苦难的,真挚的感情最终还是受到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摆布。苦难中的亲情描写的是孙家人,兄弟姐妹亲情观念浓厚,无论贫困还是富有都相互帮扶。

3.作品爱情悲剧原因探寻的结果。大部分研究认为爱情的悲剧在作品中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主要从三个层面探寻了悲剧的原因:现实原因——门第观念,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使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悲剧;主观原因——两个人对待爱情的不同选择,少安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和门第观念,润叶在亲情面前的妥协,主观因素导致悲剧结局;作家的悲剧情节,路遥的小说悲剧几乎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二、作品研究的现况

《平凡的世界》的成就在学术界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肯定,而且文学研究者也很少触及文学地位不高的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国现代文学史》等流通于高校的权威性教材对它的关注并不多,然而却受到读者的欢迎。

《“现象”的历史考察及研究》对这种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追踪、考察和分析后指出,要肯定现象的合理性,并且希望通过对《平凡的世界》的辨析、作家和历史语境之间关系打开关于路遥研究新的学术话语空间。《珍视这抹淡弱的折光——论的文学史尴尬处境和现实意义》指出作品“热读”与“冷落”的尴尬现实是由于当代文学史以精英文学和高雅文学为立场、以西方现代艺术为评判标准,提出确立《平凡的世界》新的文学史地位,对新世纪文学创作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

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助于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我们学会从读者和文学史的双重角度去解读作品,深化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认识。

三、作品之我见

当代的小说中道德的缺失,亲情、爱情和友情被现代社会工具化、利益化甚至“肉体化”所充斥,重读《平凡的世界》不能不为故事中的情感世界所打动。路遥让田晓霞这个重要作品人物死去,以此来结束她和少平的感情,这使我对作者写这篇作品内心的想法充满了好奇。其实作者这样写未必不好,传统的“门当户对”的观念也未必有错。当社会地位、精神状态不同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时,结局未必如我们所愿,还不如这样的情节安排,留下了纯洁美好的爱情。

另外,《平凡的世界》中人物人生道路的选择是作品一个亮点。道路的选择和他们的感情世界密切相关,不同的选择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少安和少平兄弟俩的奋斗历程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可以当作励志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苦难和道德,使小说体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内在价值。

四、小结

总的来说,《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就足见作者的文学功底。作品不论是从青年人的感情世界还是奋斗的历程来讲都值得一读再读,学术界应该给予应有的肯定和地位。对于作品存在的问题,这是局限性所致,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我判断和辨别。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和作品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来解读作品。

参考文献:

[1]乔艳琴.路遥《平凡的世界》之女性形象分析研究[J].语文学刊,2010(8).

[2] 张娜.黄土地上的艳丽花朵——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4).

[3] 孙桂丽.苦难世界中的平凡感情——论《平凡的世界》中的情感世界[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 王子杰.是谁葬送了爱情——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悲剧[J].当代小说,2010(6).

[5]万秀凤.“《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历史考察及研究[J].当代文坛,2010(2).

篇3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苦难

引言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记叙中国农村1975-1985年十年间发展历程的小说,它全景式的描写北方农村生活深刻地表现了苦难的主题,是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路遥将视角放在普通人的生活上,通过刻画孙少安、孙少平等一系列人物在城乡“交叉地带”徘徊的一生,表达了一种对于时代苦难的思考,以普通人的苦难来表现整个时代的焦虑、迷茫、苦难、曲折。而路遥对于苦难意识的书写也是研究《平凡的世界》的重要部分,大体可分为对作者的研究与对作品的研究。

一、作者的苦难经历

路遥出生于陕北高原,就在这样贫瘠的背景下开始了被苦难贯穿的一生。在路遥年仅7岁时,由于家里几个弟妹相继出生,父母实在无力负担,将路遥过继给了二伯。尽管二伯想要尽力支持路遥继续学业,但由于经济上的极度贫困,二伯家最终还是只能供路遥读到小学毕业。路遥的初中三年就在老师与同学的接济中度过了,在学校只能吃最便宜的丙菜,每天以窝窝头果腹,在同学们上课学习时,路遥却必须承受饥饿、眩晕带来的负担。过早的开始接触人生的残酷与艰辛,将这一切深深地刻在了路遥的作品里。路遥在描写孙少平求学时的贫困时写道,“他瞧见乙菜盘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就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底盘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底盘的撕拉声像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1]这些对于贫困细节的描写,无疑是路遥真实经历的写照。路遥对于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书写也源于路遥自己曾经的一段爱情。路遥曾与宣传队演员林红相恋,却在把林红送出去当工人后由于两人差距逐渐变大而分手。而《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与田晓霞两人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底层工人,一个是年轻美丽的记者,虽然身份地位相差极大,却因为内心思想的一致而对爱情坚守不移,大概也是路遥对失败的爱情的另一寄托。

路遥不光是用自身经历的苦难来写作,同时也是在用一种苦难式的态度进行写作。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道“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播出绝响。”[2]路遥在写作时,以一种掀开伤疤的决绝,以笔做输血管,通过指尖的书写将身体的血液一点点输出,最终凝成了最后的巨著《平凡的世界》,而路遥也在两年后因积劳成疾而去世。路遥写作的态度与宗教中的苦行有着精神层面上的重合,他就像苦行僧与献祭一样向着自己写作的圣地前行。路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苦难的哲学家。可以说苦难贯穿了路遥的一生,最终也成就了他,将他铭刻在了文学史的石碑上。

二、物质上的苦难

《平凡的世界》是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展开的,奠定了整部作品不能逃离的贫穷与封闭的基调。心理学中有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本能需求从基础到最高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而在小说一开始展现的即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缺失,这也就带动了后文一系列的苦难,主要人物的生活也由此展开了。

孙少安作为孙家的长子,是一个善良宽容、勤劳认真、同时又敢于创新、敢于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新时代表率。他本可以通过学习走出乡村,却因为家庭情况的窘迫不得不辍学务农,过早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接受了自己一生作为农民的命运。但由于生产力低下,即使他再辛勤地劳作,家里的条件也无法改善,依然困苦。但路遥写生存环境之苦并非为了要让苦难压倒主角,而是要从苦难中迸发出顽强拼搏与反抗的精神。孙少安并没有屈服于现状之艰辛,反而开始自主探索双水村农民进步的新路,他摸索出了分组承包制度,但同时他也遭受了处于守旧与改革的夹缝中的打击,生活一度使他崩溃,给了他沉重的压力,但他始终凭着自己作为一个庄稼汉的硬气与生活进行顽强的抗争,后来他又开始办砖厂,最终成了一名成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孙少安作为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典型,即使背负沉重的命运,也从未放弃过生存的希望,始终保持着勤勉与辛勤,这也正是苦难的意义所在:并非为了打倒人,而是让人站起来。

而孙少平则是另一条发展路线。与孙少安不同,孙少平是一个接受了教育并一心向往城市生活的人。孙少平踏实,充满梦想,并甘愿为了梦想吃苦。他放弃了与哥哥孙少安一起经营砖厂发家致富的道路,转而孤身来到城市,身上只带着几十块钱,从工人做起,过着城里人最瞧不起的底层生活。他背石头时“本以为,他的脊背经过几个月的考验,不再怕重压,而没有想到又一次溃烂了,旧伤依然结痂,但不是痊愈,因此经不住重创,再一次被弄得皮破肉绽,少平尽管脊背的皮肉已经稀皮烂,但他忍受着疼痛,拼命支撑这超强度的劳动”。[3]孙少平带着初入城市的迷茫与无助,凭着一腔的热情与坚持在城市底层挣扎着谋生。他最后通过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份在煤矿的工作,其实这份工作对其他人而言都还是太苦了,但对于少平,却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孙少平代表着转型期间由农村涌向城市的一批青年,他们位于农村与城市的交叉点上,迷茫徘徊,努力想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可是生来的命运不公一开始就显示着他们与城市的差别,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汗水努力打拼,努力为自己在这个城市留下一些曾经来过的痕迹。

三、精神上的苦难

精神上的苦难是比物质上的苦难更难以承受的,作者所经历的苦难与重压反映在人物与情节上。精神上的苦难主要来源于美好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矛盾,这使得主人公处于夹缝中而饱受痛苦。

孙少安作为孙家长子,家中几口人的吃饭问题常像一座大石压在他心头,同时作为生产大队长,如何提高队里的生产力,让大家能在不适宜的政策制度中尽量多些收入,改变贫穷的现状又成了他的一项重任。他想到了进行分队承包,开始了的萌芽,他单纯地想带领村民走向更好的生活,却在这时被政治问题重重的压弯了腰。田福堂由于自己的权威不断衰落,嫉恨孙少安的个人威信,将孙少安的改革举报成政治错误,将他划分为资本主义。但孙少安并没有放弃,他坚持实行责任组,并尽自己所有去抵抗重压。孙少安是家中的顶梁柱,遇到这些责任他无法逃避也无处倾诉,只能自己默默承担。来自家庭与政治的精神压力时时折磨着他,他却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拼搏,拼命挣扎。

而毅然独身入城的孙少平则面对的是另一种精神苦难。处于城市与乡村的“交叉地带”的孙少平面临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漂泊感。一方面他满怀不舍地远离了一直生养他的家乡与亲人,另一方面当他面对憧憬已久的城市却有一种无法融入的违和感与自卑感。孙少平一方面生活窘迫,另一方面却有自尊自强的精神,现实生活并不如他想的如意,他就如一个孤儿难以找到归属。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他抱着这样的精神压力继续在城市打拼,到最后成为一名煤矿工人时,虽然仍有干部子弟对他冷眼相看,但也不得不折服与他和平合作。当孙少平在逐渐摸索他在城市里的位置,努力地找寻自己的归属感时,生活最终还是给了他回报,他最后还是回到了矿山,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四、爱情上的苦难

文学作品始终是离不开爱情的,《平凡的世界》中刻画的几个女性形象也十分典型。[5]其中既有传统的为家庭与丈夫奉献一切的秀莲,也有在伦理的束缚与自由的爱情中挣扎的田润叶,也有新时代自由女性代表的田晓霞。他们的爱情或喜或悲,都带有凝重的时代气息,是七八十年代女性逐渐开放与进步的缩影。

孙少安与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田润叶是青梅竹马,田润叶作为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有着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他们两人互存爱慕之心,却因为田福堂看不起孙少安只是个普通的庄稼汉遭到强烈反对。田润叶一方面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一方面内心又被传统的封建伦理束缚着,使她不能反抗父亲的命令。最终两人只能分开,孙少安与山西来的姑娘秀莲结婚,并在逐渐的相处中爱上了秀莲的热情积极,而田润叶饱含痛苦地与追求她已久的干部子弟李向前结婚。婚后,田润叶拒绝来自丈夫的爱意,将自己封锁起来,并申请调离以远离家庭。直到李向前遭遇车祸不幸残疾,田润叶又迫于伦理照顾李向前的起居才逐渐发现李向前的种种优点。而孙少安与秀莲两人相互扶持,一路拼搏,就在厂子建好美好生活即将开始的时候,秀莲却突然吐血倒地,永远地离开了少安。四人这样一个充满了唏嘘的爱情结局,有喜有悲,但最重要的是曾经有这样一个人曾经爱过,一同生活过。

而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则更为理想。少平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也从此与县革委副主任的女儿田晓霞结缘,后来他只身到城市打拼,两人的缘分一直紧牵着。横亘在两人间的是身份的差异,家庭条件的不同,更是生活环境的落差。但是两人却有一种深刻的内在思想的契合与难得的情感上的一致。两人相处时可以谈论一切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整个世界的问题,高度的契合使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精神伴侣。但是即便如此,源于未知的未来与无形的自卑,孙少平对这段感情始终怀有一种隐约的不安感。而命运之神又一次打断了他们美好的进程,一次偶然的报道将田晓霞带上了一架命运操控的飞机,最后殒身于洪水中。这无疑是对孙少平最为重大的打击,此前他们的爱情一直支撑着他不断挣扎,而晓霞的死只留给了少平一个人的杜梨树。

但路遥笔下的爱情也不是全都是苦难的。孙家最小的妹妹孙兰香简直是这个苦难家族中最大的幸福,她年轻美丽,勤奋聪慧,最后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并与一个优秀的伴侣共度一生。她完成了孙家所有人的心愿,似乎是作者最后洒下的一点糖。

结语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传达的苦难意识是文学难以逃避的主题。[6]人在苦难中学会了直立,学会了反抗与挣扎,学会了将历史刻在石碑上,将奋斗与不甘永远铭记。这大概也就是路遥通过《平凡的世界》想要向我们叙述的真理吧。语

参考文献

[1]李斌.现实主义作家及其创作的互文性与契合度――以路遥《平凡的世界》为例[J].文艺生活,2011.

[2][4]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篇4

1、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

2、钱当然很重要,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尝不为钱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觉得,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路遥平凡的世界

3、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路遥平凡的世界

4、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路遥平凡的世界

5、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路遥平凡的世界

6、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路遥平凡的世界

7、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路遥平凡的世界

8、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沦!!——路遥平凡的世界

9、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路遥平凡的世界

10、一个中学生要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是可悲的!——路遥平凡的世界

11、社会在变化,生活在变化,人在变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包括人的关系。——路遥平凡的世界

12、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13、劳动永远是医治精神创伤的良药。——路遥平凡的世界

14、人是有惰性属性的动物,一旦过多地沉湎于温柔之乡,就更削弱了重新投入风暴的勇气和力量。——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15、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路遥平凡的世界

16、你知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的战胜困难。——路遥平凡的世界

17、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路遥 平凡的世界

18、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寻找一种归宿。——路遥平凡的世界

19、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路遥平凡的世界

20、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路遥平凡的世界

21、路遥:一个人生活中肯定应该有理想。理想就是明天。如果一个人没有明天,他的生活在我看来已经就没有了意义。就是一个社会也应该有它的理想,那就是这个社会明天应该是一个什么社会。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他们所有的实践和努力都是为了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我觉得,有理想,那么在奋斗的过程中才可能有目标。一个人糊里糊涂混一辈子,这样一种生活是没有意义的。

22、路遥:人在生活中应该有责任感,也应该有使命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吃点饭、穿几件衣服就准备离开。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寻求一种比较充实的生活。这样他就会为他的某种理想,为他设计的某种生活目标竭尽全力。对一个青年来说,应该有一个觉悟期——人生的觉悟期。这个觉悟期越早越好。这就是说应该意识到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去生活。只有对这些问题有深度的理解以后,他就会确立自己的一个比较远大的生活目标,也就会调动自己的所有力量,为达到此目标而奋斗。当然,对于涉世尚浅的青少年来说,往往会有好多幻想,甚至会有一些空想。我认为这时无可指责的。这也是他们这个年龄特点。如果青少年时没有什么想法,那就提前变成一老头了。通常的情况是在我们年少的时候有好多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异,有的甚至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但是,总应该有一些东西在你未来的生活中会起到作用。

23、路遥:我认为所谓理想首先包含一种崇高的性质。不仅包含着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更重要的是意味着要做出某种牺牲和奉献,理想不能纯粹局限于个人琐碎的**中。不要把理想和琐碎**混为一谈,因为这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他所从事的一切劳动、工作和努力不仅仅是满足个人的一些**,而是要为他身处的大环境,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这样,他才可能会感到更幸福一些。

篇5

一颗智慧的头颅终止了异常活跃,异常深刻,也异常痛苦的思维。

这就是路遥。

他曾经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文学大省里的一员主将,又是我们这个号称陕西作家群体中的小兄弟,他的猝然离队使得这个整齐的队列出现一个大位置的空缺,也使这个生机勃勃的群体呈现寂寞。当比他小的小弟和比他年长的大哥以及更多的关注他成长的文学前辈们看着他突然离队并为他送行时,诸多痛楚因素中最难以承受的是物伤其类的本能的悲哀。

路遥从中国西北一个自然环境最恶劣也最贫穷的县的山村走出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绚烂的篇章。这不单是路遥个人的凯歌,它至少给我们以这样的启迪,我们这个民族潜存着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和旺盛而又强大的艺术创作力量—路遥已经形成的开阔宏大的视野,深沉睿智的穿射历史和实现的思想,成就大事业者的强大的气魄,为实现理想而坚韧不拔和艰苦卓绝的耐力,充分显示出这个古老而又优秀的民族最优秀的品质。

路遥深切地关注着生活演进的艰难进程,真切地关注着整个民族摆脱沉疴复兴复壮的历史性变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欢乐。路遥并不在意个人的有幸与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随他的整个童年时期的饥饿在内的艰辛历程。这是作为一个深刻作家的路遥与平庸文人的最本质区别。正是在这一点上,路遥成为具有独立思维和艺术品格的路遥。

路遥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劳动者构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当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的人们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他本身就是这个平凡世界里并不特别经意而产生的一个,却成了这个世界人们精神上的执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这个世界的全部精华,又剔除了母胎带给他的所有腥秽,从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变和升华。他的情感却是与之无法剥离的血肉情感。这样,我们才能破译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那深刻的现性和动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遥在创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态的平凡世界里,不仅不能容忍任何对这个世界的过去和现在、历史和现实的解释的随意性,甚至连一句一词的描绘中的矫情和娇气也决不容忍。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为那些随意的解释和矫情娇气的描绘,不过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现,并不属于那个平凡世界里的人们。路遥因此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这是作为独立思维的作家路遥最难仿效的本领。

我们无以排解的悲痛发自最深切的惋惜。42岁,一个刚刚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着什么?本来,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属于路遥的真正辉煌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对一个文学大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事业的无法弥补的损失。一切已不能挽回于万一,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个早晨被彻底粉碎了。然而我们就路遥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时20分的整个生命历程来估价,完全可以说,他不仅是我们这个群体而在更广泛的中国当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当出色相当杰出的一个。就生命的经历而言,路遥是短暂的;就生命的质量而言,路遥是辉煌的。能在如此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如此辉煌如此有声有色的生命高质量,路遥是无愧于他的整个人生的,无愧于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遥的名义,我们寄望于每一个年轻或年长的弟兄,努力创造,为中国文学的全面繁荣而奋争。只是在奋争的同时,千万不可太马虎了自己—这肯定也是路遥的遗训。

路遥同志,你走完了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之旅,愿你的灵魂在“平凡的世界”里的普通劳动者中间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得到安息!

篇6

到了西安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陕西省作家协会。刚进大门,就被门卫喝住:“这娃,你找谁?也不到门房登个记。”我对当地方言也能说几句,就理直气壮地用西安话说:“登个啥记嘛,都是乡党,还怕我是个贼娃子?再说这穷衙门,有啥能让我看上眼呢?”门卫却不依不饶,非让我登记不可。

就在我俩纠缠时,院里有人说话了:“这娃,让你登记就是个规矩,与单位穷富有啥关系嘛。”我循声望去,院里,一把破藤椅里,一个发福的中年人正坐着在打盹。这时,听到门卫对我说:“还讲你是西安人呢,连他都不认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路遥,这下傻眼了吧?”

我顾不得和门卫拌嘴了,就直奔那把藤椅而去。到了路遥跟前,说:“路老师,我是专门来看您的。”

路遥睁开惺忪的眼,看看我,说道:“看我?我们认识吗?”

他这一问让我顿时语塞。好在我早有准备,急忙从挎包掏出《平凡的世界》,语无伦次地问他:“您是怎么写成这么厚一部书的呢?”

他被我的问话逗乐了,笑着说:“这有啥奇怪的,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写的呀。”

“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小说里的人物都是真实的吗?”

他仍笑着说:“小说是虚构的,哪有真实的,当然是有生活原型的。”接着,他反问我:“我说你到底找我有啥事?”

我被他给问住了,嗫嚅着说:“您的书我非常喜欢,就是想见见您本人。”

他“唉”了一声,苦笑道:“我有啥好看的,就是个普通人,和你一样,一天吃三顿饭,也放屁,也上茅房。只是特别爱抽烟,晚上睡觉可能要比别人晚一点。”说着,就掏出一盒金丝猴牌烟。趁他正往外掏烟的空隙,我赶紧拿出一盒芒果牌烟,快速抽出一根递给他,他接过一看,说:“这烟我还没抽过,尝尝是啥味道。”

他慢悠悠地吸起来,对我说:“其实,我不叫路遥,我的真名叫王卫国,18岁时还当过延川县的革委会副主任,不过一年后就被免职,这才决定写点东西。1971年,我写了一首8行诗《车过南京桥》,用了个‘缨依红’的笔名,拿到延川县文化馆投稿,有人建议我重起个笔名,我就改成了‘路遥’这个名字。我也是想通过改名,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

我很感激他能对我这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说起自己的“隐私”。正当我沉浸在与他交流的美好氛围中时,有人喊他说是有电话。他匆匆从那把破藤椅上站起,握着了我的手说:“感谢你来看我,让我很高兴。但很抱歉,我还有事,以后有时间咱再聊。”说完,与我挥手道别。

直到这时,我才想起让他在《平凡的世界》签名的事。如果此时追上去,就显得有点不礼貌了,便安慰自己,以后有的是时间,再说凭着这一面之缘,让他签个名应该不算啥问题。于是,带着惋惜悻悻地返回。

没料到,1992年却传来路遥因肝病去世的消息。那一刻,我不知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悲痛心情,不由得想起了《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念过《白轮船》中吉尔吉斯人的那首古歌——

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塞,

篇7

[关键词] 延安文学 文学积淀 农村题材 城乡交叉

路遥凭借一部全景式的、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进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路遥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坚持,是基于对正在威胁着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表示怀疑。他认为“理论界和批评界过分夸大了当时中国此类作品的实际价值”,“理论批评界首先有责任分清什么是创造,什么是模仿甚至变相照抄,然后才可能估价其真正的成绩”。路遥直言不讳的这番话,是对当时正处于潮头浪尖上的先锋小说以毫不留情的一击。他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他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众多作品都是从现实的社会背景出发,描写城市交叉地带人物的各种复杂心理,并在作品中恰如其分地注入现代意识,这种对自己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不断实践,为我们再现着现实生活的人生百态。

路遥的农村题材小说

作为一个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农民的儿子,路遥的作品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乡土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乡土意味。《在困难的日子》中的马建强,有着路遥的影子,更有着路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1](P85)当他载着乡亲们的希望与厚爱,背着“百家姓粮”进城上学的时候,首先出现在他意识中的不是如何的用功学习,而是这片黄土地赐予他的土地精神与博爱,黄土地之魂附着在他身上,他的胸中炽热的燃烧着。这种最无私、最真诚的奉献与牺牲精神感染着黄土地的代代子孙。

路遥作品的共性是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苦涩同农村家庭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感情融会到人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中。通过展示这种复杂的人情世故,可以窥视出路遥对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内涵的独到理解,这一点在《平凡的世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现城乡交叉地带的典型人物

作为一个在自己的现实主义道路上行走的孤独者,作家从始至终都践行着自己的创作风格。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孩子,由于从小就对古老守旧的乡村生活十分熟悉,其作品的主旋律就是在对农村贫困生活的展现中表现出对生活状况的忧虑,以及表现农村中小知识分子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与对城市文明的向往。这种路遥式的旋律从《人生》开始,延续到《在困难的日子里》,在《平凡的世界》中有更清晰深刻的表达与贯穿。

城乡交叉地带是路遥的窗口和天空,在这儿,路遥通过这种特定的时空环境打开了新一代陕北高原的农村和农民的画卷,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黄土文化,提出了对中国当代农民的历史命运的新思考,表达了对黄土文明的新理解。在这片天空中,路遥有力地塑造了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马建强等艺术典型,体现了他独到的人生思考。

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容

路遥的创作一直具有非常强烈的“读者意识”,他心目中的“读者”,不是少数的知识分子,而是普通的人民大众。[2](P105)他始终认为,文学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他坚持使自己的写作“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是直接面对读者”。[3](11)路遥生活在自己的时代,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某种历史时代的产物,在《平凡的世界》中,他选择黄土高原这个贫穷落后的环境为背景,他以一个记录者的身份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进行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描写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写出了黄土高原人民个体和群体的命运。通过这些历历在目的社会长卷,我们看到无论是高加林生活的那个社会,还是孙家兄弟拼搏的那个社会,都是一个充满苦难的社会。沉重的民族苦难和历史苦难最后凝结为实实在在的一日三餐,人们为了生存而奔波,奋斗,贫困成为压在人们心头的巨大阴影。

可以说,路遥小说的现实主义的焦点在于对人生的真实写照。即使作品中对爱情的描写,也都顺应并符合了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发展。不难看出,《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有着深深的时代印迹。作者揭示了现实社会对年轻人爱情的种种制约因素,畸形的社会心理也扭曲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合理的人性和自我意识任凭风吹雨打都无法得到保护,最终只能成为时代遗留糟粕与社会观念的牺牲品。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作家应该为人民写作,按照这个原则,文学应该为以工农兵为代表的社会基层群体写作。路遥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默默坚持的为劳动人民写,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写的写作原则,并且认为文学不仅要反映大众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声音,而且要满足他们审美的需求。路遥说过:“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农民的命运尤为关注。从感情上来说,广大的‘农村人’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们也就能出自真心理解他们的处境和痛苦。”[4](P376)

而如今,人们不断地品味路遥,纪念路遥,不正好说明了像路遥这样的为人民写作的精神值得传承吗?他的现实主义创作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当其时。这是路遥和他的作品成功之处,也是其作品的文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一夫.民间立场与弱势群体代言人[J].延安大学学报,2003(1).

[2]贺智力,徐彤.路遥的读者意识[J].榆林学院学报,2004(4).

[3]路遥.路遥文集(第2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篇8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全书共三部,作家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表现出在平凡中的英雄,落破与无奈,磨难与成长,劳动与爱情,突现出人的无奈,哪怕是市委书记他也有无奈,对社会,对世事,对自然。每个人都有他的无奈。而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主人公的崇高灵魂和伟大情操,而这样的人在周围,在整个国家有太多太多,所以他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个很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英雄。这本书真的很好,我很喜欢!

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几十年的时光,在路遥的笔下铺展开来,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内蕴丰富的生活图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了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却是煤矿,这并不是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爱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令人感概万分。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它告诉我们一种人生真谛:无论在哪个时代,劳动是幸福的。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要做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负担,就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篇9

——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情系乡土”之《平凡的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文段,从“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感受文中“乡土情怀”。

2.通过阅读经典,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认知,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重点难点】

1.从“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感受文中“乡土情怀”。

2.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认知,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情境法

【课前准备】

1.阅读《平凡的世界》,了解路遥及其创作情怀,完成阅读札记简表。

2.熟读课文,梳理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反馈

1.给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

A.惊蛰(zhé)

镢头(jué)

瓮声瓮气(wèng)

父子两

桃红柳绿

B.一瞥(piě)

屏息(bǐng)

曲高和寡(hè)

瞎转悠

世外桃园

C.耿直(gěng)

苞蕾(lěi)

一曝十寒(pù)

难为情

头晕眼花

D.炽热(chì)

揶揄(yé)(yú)

少不更事(gèng)

高粱面

不知所错

解析:

2.阅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人物+事件)

二、悦读分享

文中善良、质朴、亲切的人物形象,充满泥土气息的生活场景,无不流露出作者浓浓的“乡土情怀”。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围绕“乡土情怀”找出感触最深的文字并和大家分享体会。

1.我感触最深的文字:

2.我来朗读:

3.我的理由:

三、研读拓展

结合原著,联系所学,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乡土情怀”

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堂小结

“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

——茅

五、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

1、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2、贾平凹《秦腔》

3、莫言《红高粱》

4、韩少功《马桥词典》

5、汪曾祺《大淖记事》

板书:

路遥

情节:农村生活,平实自然

厚重深刻

人物:淳朴勤劳,顽强坚韧

乡土情怀

环境:地方特色,泥土气息

附:

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黄土地情怀(节选)

黄土地成就了路遥,路遥又把黄土地赐予自己的才华和情感回报给了黄土地,他的小说都寄托着他深沉的黄土地情怀。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来看路遥作品中的黄土地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特有的黄土地语言

“语言民俗主要表现在方言用土语中,负载着民俗文化因子和种种深刻意义的方言土语不仅是民俗学家的考察对象,也是作家极感兴趣的东西,它们时常被作家当作创作素材,纳入小说之中。”赵树理写的山西味的普通话,老舍的北京味的小说,都是作家成功运用方言土语的例子。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他对黄土地的爱恋都转化为笔下的黄土地特有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小说有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就好像在听一个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路遥在描写陕北农村时,就用“圪崂”、“山峁峁”、“塄坎”等方言词来反应陕北的山川地貌;用“门楼”、“硷畔”来反映陕北的村舍院落;用“脚地”、“灶火”、“旮旯”来反映陕北窑洞的特征。他在形容家庭贫困生活窘迫时运用了“�惶”、“烂包”等一些方言词。小说中还有一些通俗而形象的方言口语词“压茬”、“犟牛顶墙”、“歪好”、“爬熊”等,这些词是陕北人对一些能感知东西进行描绘时所创造的特种方言,有浓重的黄土地味。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还运用了黄土地特有的民歌和信天游、链子嘴来抒发人物的情怀。陕北民歌《冻冰歌》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先后出现五次,成为小说中一个精彩的有机组成部分。当润叶怀着爱情的渴望从城里回到双水村找少安时,突然从田地对面的山梁飘来了田万有的歌声,唱的就是信天游:“说下个日子呀你来不来,硷畔上跑烂我的十双鞋。墙头上骑马呀还嫌低,面对面坐下还想你。山丹丹花儿背洼洼开,有什么心事慢慢价来……。”

大量的方言和陕北民歌的运用无不深刻地表现出路遥对陕北黄土地的深沉的爱,他从未考虑过这样的口语化,会不会引起读者的抵触,只是一味地将自己的黄土地情怀全部形之于笔端。

2.

黄土地的地域文化

黄土高原饱经了沧桑与苦难,自秦汉以来,这里就是边关重地、军事要冲。北方匈奴政权和秦汉政权长期对峙,发生冲突,导致这一片土苦难异常,成为农业定居民和游牧民族相互争夺的要地。由此形成了陕北独特的性格特点:男性多壮实剽悍,女性多窈窕娟秀;男性多倔强刚毅,女性多心灵手巧;男性外静内热、厚重木讷,女性情真意切、热烈似火。这是陕北特有的心理性格和精神气度,是数千年来在社会和自然双重磨蚀下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就闪耀着陕北人的光辉,男的倔强刚毅、内敛木讷,女的情真意切、热烈似火。孙少安在十三岁就开始逐渐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供养着父母和弟妹,弟弟妹妹都在读书,家里劳力只有他和他的年迈父亲,一家人的生活非常的凄苦,经常是吃不饱,没东西吃。而且少安年纪轻轻还要在外面承受着村支书田福堂的处处刁难和打击。但是少安并未轻言放弃,毅然的挑起了这幅沉重的担子,克服了生活的苦难,使家里的光景越过越好。孙少平在上学时期经历着饥饿的折磨,后来他又为了摆脱命运,使自己真正的成长不依赖别人,他选择进城做小工,尽管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却反而为拥有生活成长的自由而高兴,从未放弃他的理想。他们身上有着陕北男子的倔强和刚毅,敢打敢冲,不言放弃。他们在面临爱情的时候又展现出陕北男子的内敛木讷的一面,比如少安,少安在面对润叶时虽然心里也是充满着爱意,却一直不敢表露,也不敢正面的承认。少平也是如此,刚开始对田晓霞就不敢表露出太多的欣赏和爱意,是逐渐在交往中才有所表现。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显然就如陕北的女子一样,情真意切,对待感情非常的认真,而且面对自己所爱的人也敢于表露爱意,热烈似火。田晓霞和田润叶在小说中就是敢于坦承自己的心意,而且非常执着,润叶是即使嫁给了李向前也依然爱着少安,晓霞是不顾一切的爱着少平即使两人的家庭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小说中的黄土地特有的地域文化风貌和具有黄土地人性格的主人公都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路遥的黄土地的情怀。

3.

对黄土地和农民的热爱和赞美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的黄土地的情结还表现在对土地和农民的赞美,充满了激人奋进的力量。在这部小说中他更倾向于展示农民的美德(善良、勤奋、忍受苦难的韧性、对命运不去的抗争),这并不是说路遥不知道农民所在的劣根性,而是他把这些可爱的亲人们塑造成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雕像,并把他所有的爱都灌注在这群雕像上,因此,他从内心深处就不愿去击碎它们,可见这份爱之深沉。正如艾青颂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也正是路遥的真实写照,他用一行行朴素的文字,一句句深情的叙述,表现了对陕北农民的热爱和赞美。路遥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农民(孙玉厚、孙少安)、干部(田福军)还是青年知识分子(孙少平)都对这片黄土地有着一种原始的坚定信念。在这部小说中孙少安是一个变革浪潮中的最先觉醒者,但是他还是不愿离开土地半步。他总是这样说:“咱们是农民的后代,出路只能在咱们的土地上。”

以及“在土地上产生一种艺术创作般的激情……”

。又比如孙少平,他最后放弃了进省城工作的机会,最后还是回到了黄土地上的煤矿做工人。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黄土地上养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人和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稠密。在这个世界里,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

这已经足够说明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无论他走到哪里,根总留在家乡、留在黄土地。这又何尝不是路遥内心世界的外显呢?而且路遥在这部小说里,则直接发出“睡吧,亲爱的大地,我们疲劳过度的母亲……”

“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厚的母亲啊”等对黄土地的灵魂直白。

作者充分的展现出他对黄土地及农民的深厚而复杂的情感,正如有论者指出的:“在作品中,对黄土地、对农民,他灌注的浓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同情,构成他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这种浓烈的情感色调贯穿在他的几乎全部创作活动之中,是沸腾在他作品中的血液。”

黄土地的情怀再次展现的淋漓尽致。

“正如任何一种文学现象或文化心理的滋生都有其内在的因素和外在条件一样,路遥的黄土地情结也不是凭空产生的。”

篇10

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已将近子夜,脑中已经差不多混沌一片,想不起来是什么样的感受,只是闭上眼睛便看见孙少平在悟得了人生的意义以后,幸福的向着属于自己的地方跑去,在他的脑海中,是那个美丽而善良的惠英围着红色的头巾带着系着鲜红色红领巾的明明站在山坡上迎接着少平的归来,他们是那样的幸福,那样的安宁,那样的坦然,那样的纯净。

虽然相比于大都市中的一切,以及妹夫吴仲平为他安排的前程那样让很多人憧憬的荣耀,但是,他们的幸福,他们的人生,作为普天下最为简单、最为原始、最为朴实的一种状态也是最为安全最为幸福的一种状态,那里的城堡中的主人就是他们自己,平凡的人生就是如此,没有闪亮的星,但是却因为有了素雅的云,一切仍旧具有朴实无华的美。

《平凡的世界》无疑是一部家族式的史诗,与当下流行的电视剧《闯东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一个家族的纠葛变迁为窗口,了望的是整个国家的变迁与沉浮。只不过,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心境却与闯关东完全不同,前者给人的是一种宁静,而后者给人的以一种激荡。一个是君子淡如水似的豁然开朗,一个却是英雄当如是的大气凛然。

在当下的浮躁社会中,很显然,大气凛然已经有点由于锦上添花的美而变得让人有些疲惫,但是平凡的世界不一样,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本来就是如此,这就像是一杯清水给茫茫浊世带来了几分清凉与慰藉,让在繁忙与俗物中苦苦纠缠的人们可以暂且抛下一切烦恼,可以忘记自己现今的荣辱,而回忆起曾经最为纯真最为朴实无华的那个年代,让人们懂得,即使作为一个平凡人,亦会有平凡人的人生之幸福所在。

《平凡的世界》对人物描写的造诣之高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并且贯穿人生的哲理于其中,发人深省。所有的人物都处于一个社会的变局之中,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步情节的发展。老实善良的少安,终于不再局限于背向蓝天面对黄土的以农为本的生活,开砖窑、包砖厂,谋求新的致富之道;热情洋溢的少平终于背乡离井,以矿山为归宿。都是人生旅途上,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他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身上不可能没有旧的传统,但他们能够冲破旧有的樊篱,选择应走的道路,求得自身来自价值的确立。

这既是对历史性变化的追踪,也是当代青年选择人生道路的情绪体验。要说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人物的塑造,无庸质疑绝对是大众认可,不过在细品这部书后我发现路遥先生原来还在书中加入了不少的浪漫主义元素,这在孙少平在失去了田晓霞后精神迷离而遇见外星人,以致于出现第三类接触这一场景的充分体现了出来。孙少平含混不清,心智丧乱。凭借自己的一点阅读与外星人交谈,当然内容的确是太“内性化”了。竟能使外星人使用黄原方言进行沟通,尚且不说路遥先生用笔之高,光这一点便可看出孙少平用情之深,人物性格一览无余。希望得到满足,还有比这种手法更无奈又更好的吗?

这部书还有一大看点便是它的时代性。从建国初期直至第,再到后来,无一不体现了社会鲜明的时代感。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把孙少安拥上了可以施展本领的舞台。然而面对纷至沓来的矛盾,他的内心里又布满着起伏不已的冲撞,这种冲撞打破了他艰苦创业的稳定心态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时代转变中走上了重新选择的新路。

孙少平在变革的时代中经受着诸种社会冲突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复冲突,而且通过每一次冲击迫使他进行着不断的思考。这思考中溶入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也渗透着他对自身价值的估价,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在复杂时世中不随波逐流、不寄人篱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从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书都是读书人写的,所以读书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影子或者写成怀才不遇,或者写成大器晚成,或者写成心远世事的高人隐士。这其实只是读书人的理想,或者说是一厢情愿,而其实这些都是不真实的,都只是阿Q式的自欺。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生活是扎实、踏实、现实、真实,真正读书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生活是有既定目标、正确方法、坚定信仰与持之以恒的努力,这些才是我所认为平凡世界里平凡人真正实践经历的社会生活,否则只会被这生活吞没自失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