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校园范文
时间:2023-04-02 11:5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新校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的新校园卫生间在室内。班级的桌椅也不是木头的了,是新桌椅,而且班级、二、三、四楼中间都有图书架,五楼有图书馆,而且操场是塑胶操场。
班级原来是两面的,现在是一面的。而且微机室现在电脑都是新的,屏幕是液晶的,键盘也是新的,而且视频教室是黑板伸缩式的,里面有白板。班级也一样,可以用白板控制,也能用控制台控制。而且还能投影。教学环境那么好,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师范附小(鸡西市)三年级:孙浩然(原作者)
篇2
参观完了,我们回到东升小学。同学们纷纷议论。什么时间搬往新校园。
上课了,老师来了。同学竟然还在纷纷议论。
我们搬往新学校,我看看校园的面积,一看大约有1~2公顷啊。
这就是我们的新校园啊,多么壮观,告诉你个小秘密,不仅有教学楼,还有个公寓楼。
篇3
我心目中的幸福校园是美丽大方,书香弥漫、人才辈出的。那就是我朝夕相处的——城南中英文学校。
每天早上,来到这风景幽雅的幸福校园。值日老师已站在校园门口,看见了我们这群活泼又可爱的孩子们,脸上挂起那笑眯眯的笑容,兴高采烈地迎接我们。向右看,那就是我们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垂柳依依的生物园啊!向前看,那就是我们的操场,“铃铃铃”噢!是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那欢乐的笑声,在操场上久久回荡,那两棵青翠挺拔的梧桐树下有许多同学在乘凉,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啊!好像是上课了,同学们兴冲冲地跑进教室,等着老师的到来,轻轻的脚步越来越静,是老师来了,老师一走进教室,大家就大声叫一声老师,老师和蔼可亲地说“同学们好”说完,开始上课了。琅琅的读书声清脆又响亮,一缕灿烂的阳光从窗户照到了我们的脸上,照到了老师的脸上,金灿灿的,舒服极了!老师认真的讲课,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津津有味的听着。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们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发展。在教室周围随处可见同学们的丰硕成果,看!有同学们写的精彩范文和精心制作的小报。下午放学了,同学们欢蹦乱跳地排好队,高高兴兴的准备回家,和这所美丽和幸福校园说声“再见”。
我心目中的幸福校园是永远充满快乐和幸福的,那愉快的笑声,琅琅的读书声,欢快的歌声,荡漾在我们的校园里。广东潮州湘桥区城南中英文学校六年级:林子筠
篇4
我们学校的中心花园位于南北两栋教学楼之间,花园中间有一个圆形的花坛,里面种者迎春花、月季花、国槐等许多植物。花园东面有一个长长的走廊,走廊上爬满了绿色的藤条,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反正挺好看。花园内还有几棵樱树尽管花园不大,但是他是同学们课后的好去处,它给同学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春天,淡黄色的迎春花开满枝条,散发着一阵阵清香。各种树木也开始抽出嫩芽了。地面上的小草也不甘示弱,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同学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有的晒太阳,有的嬉戏。我在迎春花旁,突然看见几只小蜜蜂正在采蜜,他们把甜甜的蜜粘在腿上……
炎热的夏天到了,走廊成了我们乘凉的好去处。同学们坐在石桌椅上说着、笑着。我和同学们玩起了石头、剪刀、布……月季花开的正旺盛,有红的、粉的、还有白的,五彩缤纷。
秋天,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也从三年级升到了四年级。同学们好长时间不在一起了,一见面都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新鲜事。来到花园,哇,变化好大呀!花园原来的主色调“绿色”变成了“黄色”,还不是有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篇5
我心中的幸福校园,应该是空间开阔,环境优美的。春天,万物萌芽,孩子们看得到生命的影子;夏天,酷暑炎夏,但孩子们让汗水洒遍操场;秋天,天高云淡,孩子们能亲眼见证收获的喜悦;冬天,寒风刺骨,但孩子们的欢笑声连连,响彻云霄……幸福的校园里,师生时刻可以亲近大自然,在季节的更替中培养兴趣,增长见识,发展个性。
我心中的幸福校园,是充满爱的校园。教师们,爱我们的学生,心怀宽容,用心感受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爱我们的工作,钻研业务,努力在交流与互助中提升自己;爱我们的同事,关怀互助,在他们的微笑中寻找到生命的意义;爱我们的学校,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创学校的辉煌。学生们,爱自己的老师,如朋友般亲近;爱自己的伙伴,如手足般亲密;爱自己的父母,时时尊敬孝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心中充满幸福。
五年级:哈振赫
篇6
我的学校有4座美丽的教学楼,一座办公楼,一座实验楼。办公楼前面有一个喷泉。每当喷水的时候,会有一些同学为在喷池边,嬉戏,玩耍。喷泉泼洒出的水珠晶莹透亮,像淅淅沥沥的小雨。实验楼内,设备齐全。实验楼的后面,是一个标准型400米的塑胶操场。操场西边有一座大看台。从远处看,操场就像一片绿色的草原。在教学楼里,每个教室都充满着学习的气氛;每个教室都有乌黑油亮的大黑板;每位和蔼的老师,脸上都带着灿烂的微笑。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正是因为这样,园丁在细心的培育着每一个花骨朵,让他们开放,让他们微笑。学校啊!你多么像一个温暖的家。你跟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又是我们最要好的朋友。
实小的新主人,是我们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既然做实小的新主人,就要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要把室内外卫生搞好;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不要踩踏小草,摘小花;更不要随地吐痰……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实验小学,既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就要把握好时间,好好学习,拿我们好的学习成果为实验小学增添一份光彩。
我爱这么美丽的校园!我爱这么温暖的家庭!
篇7
【关键词】经师;人师;辅导员;团队
徐特立先生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曾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1(《徐特立文存・各科教学法讲座》)高校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更应该学习徐老教育思想、弘扬徐老教育精神,立志成为“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面普及,“95后”大学生成为大学校园的活跃力量,伴随智能手机的迅速崛起,他们的思想面临多元文化的严重冲击,要做好这群“95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靠辅导员个人的力量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开展“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高校“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团队的一般内涵和特点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由少数具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的实现而相互协作、共同成长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2。团队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有高度凝聚的团结精神;二是团队成员的多元化结构;三是能有效提高工作绩效。
(二)高校“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基本内涵
所谓辅导员团队,是指在高校中由有共同愿景目标、知识技能互补、能够互相协作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促进自身发展的辅导员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依据徐老“经师”“人师”教育思想及当前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基本内容,我们认为“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是由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共同目标,以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为基本要求,在学历、知识结构、性别、年龄、工作经验、优势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各专业和不同年级的辅导员组成的一支正式群体(一般5-20人),强调团队辅导员既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辅导员基本职业能力,又具备指导学生专业发展的一定专业水平,指导学生成才,更强调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思政教育水平,能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成长,善于立足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开展细致的思想教育,教学生做人。
二、新时期建设“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的重要意义
加强“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建设,对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建设“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对“95后”大学生具有特殊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信息环境都有了深刻变化,辅导员所面临的受教群体“95后”一代也具有更趋复杂和多元化的特征,他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强度、难度明显增加,对辅导员的人格魅力、职业能力、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需要辅导员以徐老“经师人师”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切合实际的给学生引导,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及良好的技巧手段,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而且还要求辅导员善于借用具有不同优势的辅导员协同作战开展工作,需要强大的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的支撑。所以,建设“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对提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满足“95后”大学生所期望的合理发展需求并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意义。
(二)建设“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将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形成教育合力
团队建设强调的不仅仅是辅导员个体的发展,更着眼于相互借鉴以弥补个体差异和不足,促进团队成员的整体发展。建设“经师+人师”辅导员团队,能把不同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学术方向、性格互补的辅导员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合到一起,在相互交流和学习过程中提升工作技能。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互相依赖,分享合作,利用工作和科研的平台,依靠团队的整合力量,创造出特色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同时在实践中加强科学研究,创造出一定的科研成果。这样,在全校借助人力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优势,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有效解决学生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设“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的教育形势,让辅导员从以往单纯的“政治引路人”3转变为承担学生专业发展、心理咨询、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管理者、服务者和人生导师。“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搭配,可以让辅导员逐步摆脱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参与到团队工作当中4,在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团体中加速辅导员个人成长,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工作典范和学术骨干,提高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可以促进团队成员提高自身素质,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使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提高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愿意在辅导员岗位上继续努力工作,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自我实现的路径思考
高校辅导员团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面旗帜,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在的表现形态。因此,经师+人师”型辅导员团队建设要以徐老所说的“经师人师合二为一”作为基本要求,注重团队的内涵建设,开展系统的业务培训和科研活动,促进辅导员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提高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和“经师”水平,提高团队成员的精神境界和“人师”水平,同时,团队建设要将辅导员自身水平的提高付诸到指导学生发展的实践当中,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从而促进团队的自我实现。
(一)建立和完善团队工作机制:团队自我实现的保障
1.建立专家指导机制。聘请学院领导、学工处教务处负责人、院系主要负责人等组成专家指导团队建设,对团队进行具体指导。专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经验5,通过专题培训、听取工作汇报、参与辅导员工作案例研讨等方式指导团队建设,可提高辅导员在团队实践中灵活运用原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学生工作问题的能力,并借助对共同目标的追求,以高屋建瓴之势拔高团队成员的思想政治专业水平。
2.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制度是团队建设的首要保证机制,只有建立了适合当前辅导员队伍现实和学生工作形势,同时又真正切实可行的辅导员团队制度,辅导员团队建设才能拥有持久稳定的秩序保证和政策环境。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团队工作制度,使团队日常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好经师人师辅导员团队工作的长效机制。
3.建立条件保障制度,落实办公条件和建设经费。学校要为团队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和舒适的办公环境,并根据团队建设配备基本的办公设备,以利于团队开展工作研讨、交流学习、团队辅导等活动。同时,要维持团队建设的正常运转,必要的经费支持也是关键,同时完善辅导员津补贴制度,将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与工作评优、岗位聘任等实际问题相挂钩。
(二)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经师人师水平:团队自我实现的基础
1.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学徐”、“师徐”活动,领悟徐老“经师人师”精神的精髓,打造团队文化,提高人师水平。
“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可组织团队成员参观徐特立纪念馆及徐特立故居等革命纪念地,开展清明祭奠徐老等活动,体悟徐老人格魅力、重温徐老奉献精神6,并通过成立徐特立读书会、沙龙研讨、培育团队优秀成员参与“徐特立优秀教师奖”的评定等“学徐”“师徐”活动,系统学习徐老教育理念,学习徐老一生致力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工作多份热心、对学生多份爱心、对同事多份关心,团结合作、刻苦钻研,朝“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的目标努力。
2.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发展性培训体系,提高团队成员经师水平。
要打破以往固定、集中的单一学习培训机制,统筹考虑辅导员岗位培训、模块工作培训、辅导员专家化培训的需求,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精心设置学习培训的内容,提供全方位、多渠道、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和各种专门技能的培训。
可以通过邀请专家指导以及讲座培训等形式,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可以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提升辅导员对学生的专业指导能力。还要拓宽辅导员学习培训的形式和途径,如将定期交流研讨和外出参观学习相结合,汲取优秀高等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团队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三)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做好经师人师:团队自我实现的落脚点
1.紧贴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多途径引导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做好经师
系统学习和领会相关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课程设置和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规律,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政策与形势及相应的素质要求等,为学生学业发展起好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增强专业能力。团队成员要结合学生专业汇报、技能竞赛、见习实习等教学制度,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入学汇报、毕业汇报、专题汇报等各项专业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打造以徐特立名字冠名的系列品牌课外活动,比如“特立杯”朗诵比赛、合唱比赛、书画比赛等,让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
2.紧贴学生成长成材需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做好人师
“经师+人师”辅导员团队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学业发展给予引导,更要凸显团队工作特色,鼓励学生参加德育实践,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所以,团队成员要在指导学生专业提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德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伟人故居等,让学生瞻仰伟人风采,树立学习典范,砥砺言行;组织学生到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支教、到残障中心进行帮扶、到福利机构奉献爱心、开展保护母亲河保护自然环境等,唤醒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在助人的同时体会自身的收获和快乐,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弱势群体的善良品质,号召学生关爱自然、感恩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学生德育水平,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生活的艰辛不易,磨炼学生意志,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总之,徐特立先生的“经师人师合二为一”教育思想可以为高校辅导员团队的自我实现提供重要指导,可以有效提高辅导员团队的 “经师”“人师”水平,并将“经师”“人师”思想落实到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实践当中,指导学生将专业学习与德育实践相结合,培育德艺双馨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徐特立,武 衡等.徐特立文存[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2]陈志明.徐特立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美]乔恩・R・卡曾巴赫.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俞世恩.高校校院辅导员团队分层建设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4)
[5]贺新芳.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 (10)
[6]黄桂琴.辅导员团队建设中的专业结构优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
[7]叶利军.徐特立的师德观及其特征[J].福建党史月刊,2011(02)
篇8
我们学校,因为少数民族学生占绝对多数,所以被命名为“回民小学”,可是,在这里到处看到的是科学、先进、创新的东西,弘扬的是民族的文化,没有因为我们是少数民族而不被重视,没有因为是“小回回”,而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团结和谐。
现在,请让我带您走进我们的校园,享受一下我们魅力的校园风景吧!
走进我们的校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园中央的花坛。洁白无瑕的花坛里,绽放着五彩绚丽的鲜花,放眼望去,花儿展开着娇嫩的花瓣,有白色、粉红色、玫红色、金黄色……令人眼花缭乱。还有的非常害羞,缩成个小花骨朵,悄悄的窥视着你,稍不留心,她就绽放出芬芳的花蕊。最令你难忘的应该是校园南侧的壁画了!在2009年庆祝“六。一”儿童节时,为了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艺术,学校组织了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大型校园书画比赛,利用南侧墙壁,充分展开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把心中的未来亲手刻画在校园,有很多作品在全区小学生书画赛上还得了大奖呢!花坛后面是中央主席台,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在这里举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宏壮大的国歌声中携着我们的希望冉冉升起。
走近教学楼,当您聆听着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透过明亮的窗户,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我想,一个共同的想法会涌现在您和我的脑海——在这样健康、科学的教学环境下,这些“祖国的未来”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强壮,一天比一天美好。
下课铃响了,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孩子们争先恐后跑出教室,拿着活动器材来到操场,哼着曲儿跳着皮筋的小姑娘,脸蛋红扑扑的着实可爱,甩着大绳的老师,看着健康快乐、淳朴可爱的孩子们齐心协力、配合默契的有节奏的跳着,尽管甩绳的手腕有些酸疼,脸上也微微渗出了汗珠,可是脸上的笑容显示出,她也陶醉在孩子们的快乐中了。
校园西侧的多功能教室,还有很多学生正在微机上和老师探讨问题。书画室、图书室一到课间便围满了人,求知的欲望在这里随处可见。
转向东侧教师办公楼,每个办公室窗前的鲜花绽放如春,老师们看着窗外自由活动的孩子们,个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办公桌上,整齐的作业本正一行一行等着老师细致的点评,因为有辛勤的园丁,才造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伟大而杰出的人才,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这就是我美丽的校园。在这里,我学到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理,在这里,我一天天健康成长着,结识了很多优秀的伙伴,不论他们学习成绩好坏,只要他们身上具有的优秀品格都是我应该好好学习的。
篇9
塑胶操场有三种颜色,外圈是红的,中间有用白漆刷成的跑道线,中间好像是一块绿草如茵的草地,它是一个篮球场。
春天,操场旁的柳树抽出了嫩绿色的小芽,在树下,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嫩绿色的小脑袋,点缀着大地,好像在为操场围了一条翡翠的花边,给操场带来了勃勃生机。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冲向操场,我们在操场上玩游戏,不时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欢笑声。
夏天,同学们还是和往常一样在操场上玩,我们玩得真热闹,有的踢球;有的跳绳;有的跑步;有的打篮球……我们玩累了,便坐在操场的一边休息,个个鼻尖上顶着汗珠。
秋天,风呼地吹落了树上的叶片,树叶像一群群蝴蝶在风中飘落,不用几天,操场上便堆满了满地各色的落叶,像一张木地毯,我们在那里搜集树叶,做标本,有时还在堆满落叶的操场上打滚,翻跟头。
冬天,寒风吹过,像刀割一样,紧接着下了一场大雪,同学们在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我们玩得热火朝天,直到上课时,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
篇10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现状和总结美国高校以社会捐赠形式筹集资金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对我国高校筹资办学的启示。
关键词 经费来源 美国高校 社会捐赠
一、当前我国高校经费来源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的财政投入。根据2005-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的数据可知,2003-2006年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我国高校经费来源的比重分别是46.8%,44.7%,44.5%和42.6%。这说明政府的财政投入是高校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2.学生学杂费收入。学费、住宿费收入目前也成为高校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构成了目前高校建设最重要的资金支撑。
4.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包括:与国际组织交流合作、校办企业、BOT方式、社会捐赠方式等。对于社会捐赠,我国高校在该方式上开始较晚,其管理工作不够专业、规模小、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政策支持。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可知,2006年教育捐赠收入仅占我国高教经费总额的0.6%。尽管如此,社会捐赠尤其是校友捐赠收入,仍是目前高校捐赠收入的主体,可以实现对母校财力方面的支持。
(二)我国高校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
1.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社会捐赠等形式的资金来源所占比重太小。在捐赠问题上,我国高校面临着以下困境:
(1)政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配套的政策法规。我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中的免税制度条件比较苛刻,《个人所得税法》还规定纳税人必须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高校捐赠才可免税,增加了捐赠的难度和成本。
(2)筹款数量少,形式不规范。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报,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收入30577652万元,其中捐、集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0.6%。而且捐赠形式缺乏正常的、有序的、制度化的捐赠形式。
(3)我国没有形成对高校捐赠的文化和传统。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使得家族观念较强,很少有人会愿意主动将自己的财产捐赠。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且仍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
3.高校经费不仅有限,而且始终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高校的基本建设资金多为银行贷款,给高校带来沉重债务负担和风险。
二、美国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以及社会捐赠的资金来源方式的经验
美国高校的经费受到学校性质(公立、私立和社区学校)不同的影响,经费来源结构比重有很大的不同,但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政府资助与拨款;学杂费:学杂费是美国私立高等院校最重要的财源;捐赠收入:捐赠收入在各校之间差距较大,私立大学最多高达70%,公立大学一般也有10%左右;其他收入:包括校企合作收入、教育债券等。目前,美国高校对教育捐赠已步入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并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1)政府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捐赠的法律法规。一是对捐赠者的不动产捐赠实行优惠政策和对捐赠者实行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政策。二是制定特殊政策鼓励大学募捐:包括配套资金政策(Matching Fund)和税法优惠政策(Tax Benefits)。
(2)设立专门负责教育捐赠事务的组织机构,且捐款形式多样化。比如基金会专门管理教育捐赠资金;校友会专门负责联系校友并筹款。美国的募捐常见形式有:现金捐赠、增值证券捐赠、不动产所有权捐赠、有形资产捐赠、延展捐赠、寿险捐赠、信托捐赠、企业对等认捐等等。
(3)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深厚的捐资助学的文化氛围,并且捐赠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九大学院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前身、哈佛和耶鲁大学,都是通过捐赠成立的,形成美国独一无二的捐赠文化。同时,在美国高校,会有专门的投资委员会具体负责捐赠基金的投资运作。
三、对我国高校筹集经费的启示
美国高校非常重视捐赠,并建立了严格的捐赠管理制度,吸引了大量资金推动了高等教育发展。由于我国高校的教育捐赠制度刚刚起步,高校对捐赠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都存在着不恰当之处。为此,借鉴美国高校捐赠制度的经验,会给我国高校今后的经费筹集以深刻的启示。
(1)政府要为教育捐赠提供政策引导和制度上的保障。政府要鼓励社会对教育的捐赠,以法律和法规形式加以规范和管理,完善与教育捐赠相关的税收制度,从法律制度层面上修改目前的《捐赠法》和《税法》的相关条款,对捐赠者进行税收方面的减免、为教育捐赠提供激励机制。
(2)成立筹集资金专门的机构,这是捐赠工作成功的组织保障。在美国各大学,都具备发展部或关系部、基金会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长期从事筹集资金的工作。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各高校要尽快建立专门的募捐委员会。
(3)在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形成捐赠的氛围,培育捐赠文化。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人不愿无偿捐赠财富。政府在征收遗产税和捐赠高校的税收优惠方面的力度不够,都使得全社会缺乏形成捐资助学的氛围。而美国,从政府政策到传统文化,都具备了将资产捐赠给社会的环境和氛围,这是我们亟待学习和改进的方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