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1:1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作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作的作文

篇1

我的工作是扑粉底。与此同时,有另外6个女生负责打腮红、涂眼影、划眼线、刷睫毛、涂唇彩。我们7个人就像一条流水线上的7道工序,全班同学走过这条流水线后都仿佛完成了脱胎换骨般的生产流程,个个光彩照人。40分钟下来,我们这一整条流水线都没闲着,只要中间一个人歇息一分钟,就会导致整条流水线的停工。

我们参演的班级马上就要出发去剧场了。因为学校离剧场比较近,我们步行前往。刚出校门,我们就引来了不少路人惊奇的目光。我们就这样在路人们的高回头率的注视下,到达了剧场。

到了剧场,全体同学又以最快的速度补妆、换装、走台。还没等我们缓过神来,正式的演出就已经开始了。前几个班的表演我都没有心情看,脑子里全都是上场应该注意的地方。指挥和伴奏也在一遍一遍地重复着手势和背谱。同学们都处在上台前最紧张的时候,后场鸦雀无声,没有人说话。

终于,该我们班上场了。两位主持人在台上为我们班报幕。我站在后台,可以明显感到我的小心脏在怦怦直跳。主持人下台,我们迅速地走上台,摆好造型,展示着我们闪亮的青春年华。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坐在台阶上,摆成看着谱子吹口琴的造型。白色的灯光打在每个人脸上,所有人都看上去神采奕奕。女生头上带的头饰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男生在红领结和白衬衫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英俊。台上传来一阵悠扬的吉他声,我们慢慢地把目光从自己的动作中转向弹吉他的同学,大家仿佛都被带进了歌曲的意境中。吉他声停止,钢琴声随即响起,我们开始了正式的演唱。

在那饱满而又圆润的歌声里,我可以明显地听出男高坚定不移和男低深沉厚重的声音与女高高昂有力和女低悠扬动听的旋律的融合。当低声部唱主旋律时,高声部在上方做好衬声。当高声部转入主旋律时,低声部随声附和,做出回音的效果。也许,这就是合唱的意义所在吧。它意味着所有的声部相互合作,交流,也只有这样,才能唱出动听的歌曲。

篇2

我们生活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努力合作,共同获得快乐,我现在就给大家讲一讲我和同学获得的快乐。

前段时间,我们班举办了一场篮球比赛,小金兄弟有眼不识泰山,竟敢挑战我和汉子这对黄金搭档。我身体灵活,跑得快,所以自告奋勇当小前锋,汉子体型高大,跳得高,所以他当中锋。我们俩握着手,异口同声地喊到:“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比赛开始了,由我方发球,我带球直冲篮下,一路上行云如风,势如破竹。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金震,金震如猛虎下山,来势汹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球从我手上夺了过去。太快了,他的一招一式我都没看清楚,天知道,他是如何把球从我手上“偷”去的。我立即反扑,只见他一摆头,做了一个假动作,巧妙的躲过了我的阻拦,然后将球传给了金泰,“蹭——蹭——蹭”一个势不可挡的“三步跨篮”,猛的跳起,双手托起球,手腕轻轻一抖,那球乖乖地钻进了蓝框。糟糕!一定是刚才配合得不如对方。“难道真的要输了吗?”见我垂头丧气的,汉子鼓励我说:“没关系,我们还有机会,打起精神来,相信自己,让我们好好合作,天无绝人之路。”“好,努力,一定要打败他们。”我自信地说,这一次,发球权掌握在对方手上,金震带球突破,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仿佛在说:“你们这一次会输得无地自容,我会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金震绕过我这座“泰山”,准备投篮,而金泰发现汉子要盖帽,大喊一声:“金震,快传球。”而金震却把金泰的话当做耳旁风,作出投篮的动作。说时迟,那时快,只听汉子喊了一声“你白日做梦。”忽然跳起,给金震一个盖帽。“好!”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此时,他迅速的把球传给了我,我一个后仰中投,只听“唰”的一声,我方进了一个球。“太好了,平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下一球是致命的一球,若我方进了,我们就胜利了。为了这一球,上刀山下火海我都在所不辞。我们都很紧张,用互相鼓励的方式让心情平静下来。经过商量,我们决定使用一条调虎离山之计。汉子将球传给我,然后跑到篮下,我又物归原主,汉子跳起,假装投篮,把金泰金震引开,然后又迅速把球从背后传给我,我立刻跳起,一个勾手,只听见“唰”的一声,球进了。“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我们欢呼雀跃。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人们要团结互助,这样才能成功!

平山道小学六年级学生

篇3

今天,我真正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这还得从我玩游戏中说起。

我们十六个人分成两队,展开抗争。我们分成了保卫者和潜伏者,而我是保卫者,也就是所说的警察。我先去仓库中取了一把M16(步枪),一开始,我们8个人合作的十分不好,我也一直找不到感觉,再加上对手的实力又在我们之上,所以刚开始十分的吃亏,按规定,谁先将对方击毙100次谁就赢,每个人一旦被打死10秒钟后会自动复活。敌人击毙了我们32次,我们才击毙敌人12次,双方相差十分悬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团队发言分配了任务,4个人从侧面包抄,4个人从正面突袭。我和另外三个人负责侧面包抄,我们的老巢左边一条路与敌人老巢右边一条路相连,离我们老巢不远有个房子。我拿着枪冲了出去,一冲出去,密集的子弹就将我们压制在地上,原来对方早就安排了人在路上唯一的一幢房子里,我们决定先把房子拿下来,再直捣对方的老巢,房子上一共有两个敌人,一个是狙击手,一个拿冲锋枪,对方的狙击手很了不起,我们一个人被他打成重伤,我们四个人先往楼上扔了四颗手榴弹,接着我们四个开始强行突破,爆炸声过后,楼上响起了急促的连发射击声,偶尔还夹杂着几声沉闷的单发射击声,我们冲上楼,分两队展开歼灭行动,我的对手是拿冲锋枪的那个,他一见有人,马上冲我们开火,但是才开了两枪子弹就没了,在他装子弹的刹那间,我一个短点射就将他击倒,而那个狙击说还在做困兽之斗,他打倒了我一个队友,就被我们三个人用枪打成了筛子。好不容易冲到对方的老巢附近,我们从正面包抄的4个队友也到了,不过他们只剩下了2个人,其余的都死在对方的狙击手手上,我们决定先干掉对方的狙击手,以除后患,我们先打死了守卫的一个卫兵,(敌人其他的人都进攻我们的老巢去了)为了不惊动2楼的狙击手,我们5个人一发上,近距离用刀将卫兵捅死,我们5个人留两个在底下的隐蔽处防止卫兵复活后上来救援,我们三个人冲上楼,那楼上有三个敌人,全是狙击手,狙击枪最大的劣势就是不能连发,我们轻松地将三个人用枪击毙了,他们根本没有防备,就算发现也来不及了。接着,我们的人又采取前后合围的方式给予敌人狠很地打击。

就这样,我们成功的板回了分数,最终我们以领先对手13分的绝对优势战胜了对手,我靠在椅子上休息时想起了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这在我今天的游戏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篇4

五年(5)班

林泽玮

三月的春风吹满了整个校园,我们的学校进行了课堂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我很荣幸被老师选为了小组组长,在这期间,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合作学习中的喜与忧。

——题记

开学了,老师重新组织编排了小组,我荣幸被老师选为小组组长。

上课时,我们班最差的人吴昕彦他以前上课的时候爱开小差,作业没写,字写得很难看。于是,我开始了当好小组长的征程,我就在上课的时候,他开小差,我就时常提醒他,让他做好课堂笔记。我在放学和课间下课的时候,我帮他解决作业上的难题。我在下课的时间,我让他写好字,字难看就擦掉,让他把字写好。

如此,坚持一到两周,他就对学习有了一丝丝兴趣,上课也认真起来了,也会做课堂笔记了。他作业也会按时完成了。字也写得越来越好看了。看到他的点点滴滴的进步,看到老师的表扬,我感受到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篇5

要因素。鉴于此,我们提出面向集体的作文,并把“小组合作”作为实现这个教学突破的重要实践形式。

一、根据学生情况确立小组

确立小组是合作的重要前提,小组的确立应建立在学生和写作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写作的基本水平,在兼顾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使“异质同组,组间同质”,将班级成员划入各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分配小组角色,最重要的是要选出一名得力的小组长。教师要明确小组的游戏规则,公布考评办法,培训小组长,确保各小组正常运行。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先确立一个总体导向:一是写作的体裁导向,如诗歌组、散文组、小说组、曲艺组、评论组等;二是写作的内容导向,如民俗风情系列、读书做人系列、校园风铃、社会广角系列等。

二、确定每个小组的合作任务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我国运用的比较晚,还有许多丰富经验,特别是谨防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我们不必追求每一次写作任务都进行小组合作,但只要决定了运用,就要严肃认真,谨防虚假。我们须要确定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来作为引导,给他们明确活动的任务。

比如,我们利用当地晚报组织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征文比赛作为契机,给他们提出合作的任务,在每个组中提供2篇优秀作品,全班同学立即分小组合作,并在活动中碰撞出许多灵感,然后分头写作、集体投稿,一下子有5名同学发表了文章,实现了零的突破。还有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有一些德育方面的征文,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都留心着,积极组织全班同学分小组合作,写出文章来,再修改,每次都有惊喜。

三、不断创新小组合作的形式

小组合作的形式包括内部合作和外部合作两种。内部合作是指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中的合作;外部合作是指作品完成后与其他交往形式之间互通共融形成“超媒体”的合作。内部合作要注意:加强对话,开展竞赛。在刚刚开始写作时,教师和学生一起立意、行文,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能力分组,先分段创作,再由教师综合,最后师生合作讲评,教师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学生敢于理性地批驳教师,和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对于发表的文章,教师要教育学生多加反省,和自己对话,不能沾沾自喜,应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外部合作要注意:伙伴互助,共同提高。“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寻找伙伴。沙龙交流,边学边玩。任务分割,共同完成。如出黑板报,就可融书法、美术、文学、电脑于一体;组织摄影配乐诗朗诵比赛,可将摄影作品扫描入电脑,利用电脑音频配乐,外加自创诗歌,自己朗诵,由学生自己组织,所有家长参加评审;逢年过节之时,组织学生写对联比赛,由学生自创、自写、自卖,融书法、文学、交际于一体;组织戏曲串联活动,由学生自创、自排、自演,让文艺充分走入生活,让学生尝到学有所用、用有所成的无穷喜悦。

四、用合理的方法加强小组管理

1.建立规则

韩非子说:“法无所谓强,无所谓弱,奉法强,则强;奉法弱,则弱。”我们要用契约精神来管理小组,制订考核细则,约法三章,严格执行。

2.简政放权

赋予小组长以管理和评价的权力,如决定小组内谁发言,明确成果的署名,谁的文章可优先推荐发表,推荐谁当先进,推荐谁出去浏览、考察、学习等,让组员诚信地、忠诚地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小组长有权决定谁的习作不过关,要重写;谁写得好,可以“今夜无作业”。小组长直属任课老师领导,拥有学科管理上的优先权和豁免权,他们的作业有时可以免检。

3.外在显现

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外显自己的行动与成果,如学校举行的文体活动,课外组织学生创作开幕式的致辞,出简报,写新闻报道,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积极撰写稿件,组织投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成各类兴趣小组,如科技制作组、摄影组、美术组、音乐组、民俗组等,让学生分头去观察、体会,搜集材料,然后共享资源,提高学生快速汲取知识和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同时,将下组合作成果进行汇总、结集,形成优秀作文选,甚至校本教材,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

篇6

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开始被逐渐使用,作为一种比较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引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以上学生组成一个群体,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进行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的过程。通常,教师会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最终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1)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置,通过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2)通过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高中语文写作中更有思路。(3)通过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之间更多地交流,从而发现其他人存在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从而提升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均衡地发展。(4)通过小组合作模式,让高中语文作文的评改方式发生了改变,更加具有激励性,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语文作文的欲望。(5)通过小组合作模式,更加丰富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去追求学习。

二、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1.开展小组阅读交流会

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学会阅读优秀的作文,能理解为什么这些作文能被称为优秀作文,因此阅读非常重要,阅读是写作的一个工具。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往往很少有时间抽出来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时间来组织小组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积累他们写作的素材,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放松自己,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而光阅读还是不够的,还要组织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让他们讲述下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让资源流通,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阅读带来一定的收获。

2.设置情景引导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光靠学生自己还是不行的,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比如通过情景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因为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一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就会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因此,教师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让学生先思考这个作文命题有哪几个方向可以写,根据自己设立的方向怎么展开情节,分为几个步骤写,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投入到语文写作学习中。

3.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习效果更加突出,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目的,因此好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标注习惯,有问题就标注,不会的地方就标注,这样一来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二来也能让学生高效地解决问题。因此,良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吸收到更多的知识。

4.通过互评方式进行作文评改

篇7

关键词 教师合作文化 研究内容 研究走向

教师合作文化研究与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相适应,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理论保障,有鉴于此,对教师合作文化研究进行盘点与思考,即认识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价值及特征,反思教师合作文化的现状及建构,思考教师合作文化研究今后的走向将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源流

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最初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其中最为权威的当属哈格里夫斯(AndyHargreaves,1994),他将教师文化划分为四种形态:(1)个人主义文化:教师单独从事教学工作,教师之间缺少关于教育教学的对话交流;(2)巴尔干式的文化(亦称派别式文化):学校由一些派别组成,教师忠诚于某一派别,在各派别内部,教师之间能共享一定的观点和共同追求利益,而在各个派别的成员之间,则互不交流,或处于竞争状态;(3)自然的合作文化:教师既公开地接受别人的观察,又观察别人的课堂,同事间相互讨论听课的体会,从而打破了孤立主义的藩篱,教师在教学中还积极尝试改革,从中学习;(4)人为的合作文化:这种教师之间的文化氛围是通过一系列正规、特定的官僚程序而增加教师联合计划和相互讨教的机会而形成的。基于此,哈格里夫斯提出了教师合作文化。显然,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期望教师文化能够从个人主义文化、巴尔干式文化、人为合作文化发展到自然合作文化状态。

此外,戴维・约翰逊在其著作《领导合作型学校》中从管理者的角度,集中讨论了在存在合作文化的学校中应进行怎样的调节、管理。李特(Little)则主要通过深入中学实践进行实证研究对合作的教师文化进行了具体分析,她区分了教师之间四种不同的同事关系:观察与叙事(scanningand storytellin异);帮助(help and assistance);分享(sharing)和联合工作(ioint work)。李特强调,如果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在一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并且这些活动都是积极的、自我导向的,一种相互合作的文化就更容易形成。

二、国内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资料,我国大部分学者对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及实践价值;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教师合作文化的现状;教师合作文化的建构。

(一)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

教师合作文化是一个核心概念,它规定着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是教师合作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逻辑前提。对于教师合作文化内涵的研究起源于对教师文化的研究。教师文化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所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以及语言符号等Ⅲ。而对于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的表述,国内研究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教师合作文化是指“教师团队联合计划。其成员之间相互讨教、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体现团队精神的文化。”还有学者认为教师合作文化是指“一定的教师群体在学校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对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各自分工负责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协同一致,实现共同目标的文化。”有学者从教师生活的角度解释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同事关系。”有学者从价值观角度认为教师合作文化是指“一起工作的全体教师拥有共同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共同分享教学思想和素材,以合作的方式分担教学任务。”还有学者从哈格里夫斯关于教师文化的分类概括成两大类:隔离型文化和合作型文化,并指出合作型教师文化是教师按照某种合作方式,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开放、信赖、协作、支持以达成共同的合作目标,从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关系形式。笔者认为教师合作文化总的来说就是教师群体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合作的原则相互联系和规范行动,并在合作的过程中所共享的价值观念、态度、行为方式以实现教师合作目标的文化。

(二)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及实践价值

1、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哈格里夫斯对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描述:自发;自愿;自主;超越时空;不可预测。后来我国有论者提出了教师合作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有多元、开放的价值观。以开放积极的心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不是要所有的教师都形成同一种价值观,允许教师之间有积极的分歧,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价值观念上的多元和开放。(2)积极的职业态度。只有积极的职业态度能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和他人的合作交流中。(3)以互动、互利为原则的行为方式。合作意味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双向的活动,教师合作还强调行为方式的互利性。另外,还有论者认为有平等参与、协作互助、共同发展这三个理念在教师合作文化里;有论者认为教师合作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积极的互依性;(2)合目的性;(3)整合性;(4)主体性;(5)流动性。

2、教师合作文化的实践价值。目前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其价值:(1)从教师本身来看,教师合作文化有助于提高教师个体反思的能力、有助于增强教师准确评价学生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2)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合作文化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3)从学校教育以及改革的大环境来看,教师合作文化有利于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优化学校管理模式。

(三)教师合作文化的现状

我国学者认为,教师合作文化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分科教学导致科际文化明显。由于现在学校教育的模式是分科、分年级、分班级教学,所以教师一般有自己固定的活动范围,表现为明显的科际文化特征。教师习惯于按照学科、学年、甚至兴趣爱好进行较为低层次的合作,但产生了科际间的隔离。(2)教师的个人主义观念造成个别化的职业认定。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进行合作交流,一般教师们也能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但在教师的深层观念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个人主义观念。教师不习惯、也不喜欢把自己的课堂教学领域公开化,亦怕别人对于自己的专业持怀疑态度,有较强的防范意识。(3)对学校文化的信赖,想把合作变为技术。教师们往往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或技术与理念上的指导,或文化上的重视,比如学校关于理论上的培训和指导。教师也希望得到来自学校文化上亦即精神层面的重视,希望把合作这种理论转

化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技术进行操作。(4)人为的合作多于自发的合作。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们的“人为的合作”要远远多于“自发的合作”,造成了教师合作的形式主义。这种状况造成了教师对合作目的认识不够,对合作形式没有概念从而不能主动进行合作。

(四)教师合作文化的建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师文化的理解跟上时代要求,要在对传统教师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理论知识,重新建构教师合作文化,这将对教师文化的革新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对于教师合作文化建构的探讨,我国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激发教师合作的共同愿景,增强教师合作意识。沃伦・本尼斯曾经说过:“在人类组织中,愿景是唯一最有力的、最具激励性的因素。它可以把不同的人联结在一起。”建构教师合作文化首先要激发教师合作的共同愿景,让教师有一种使命感,从而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2)学校要创设和谐开放的合作氛围。使教师置身于充满合作互助的和谐气氛之中,进行有效的促进自身发展的合作交流。(3)学校应民主管理并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学校的管理要民主并充满人性化。要变冰冷的条条框框为有弹性的管理机制;学校要提供有针对性目标、有实用价值的高质量培训,让教师对合作有更深的认识。(4)建立多种对话渠道建构教师合作文化。可以通过建立比如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以及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对话等多渠道来建构教师合作文化。另外,教师共同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有效建构教师合作文化的形式之一。(5)建立持续、发展的教师评价机制。这是新课程对评价的要求,也是建构教师合作文化的需要。给教师充分的自由,让教师有勇气进行合作创新。(6)利用虚拟网络共同体加强教师合作。网络的飞速发展也为教师合作文化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教师可以畅所欲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合作。

三、对今后教师合作文化研究走向的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学者在认真学习西方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相关理论的同时,亦在积极建构符合中国自身教师教育特点的教师合作文化,同时对教师合作文化的基本理论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使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彰显,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必要对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走向进行有益的思考。

(一)加深对教师合作文化内涵的解读

我国学者在对“教育合作文化”内涵的解读上还较为含糊和片面。由于教师合作文化是针对传统的个人主义教师文化提出来的,所以研究者往往从个人主义教师文化的对立面去理解教师合作文化,普遍存在对教师合作文化理解有局限性,没有对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只对教师合作文化是什么的问题做了简略回答,而没有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况且作为上位概念的教师文化的定义尚目,众说纷纭,概念泛化。由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加深对文化内涵的解读。

(二)加强对教师合作文化的实证研究

我国学者对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是引进了哈格里夫斯关于教师文化的分类和界定,将研究主要定位于一些理论问题之上,如教师合作文化存在与否、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教师合作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合作文化与教师自身道德建设等。只是在理论上阐述建构教师合作文化的重要性,但对于在我国的学校中建构这种教师合作文化会碰到什么样的阻力没有涉及。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深入学校内部和教师群体观察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实践。由于缺乏实证研究,我国学者提出的建构教师合作文化的策略往往有理想主义倾向,缺乏具体的易于操作的实施策略。

(三)教师合作文化研究内容的本土化

追根溯源,对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最初是对西方教育教学改革和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实践思考而引发的对个人主义的一种批判,由于这是地地道道的西方实践得出的理论,难免带有西方的某些文化特征。我国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教育以及教师亦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加上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教师,他们在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上都与西方教师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教师对于合作的态度、教师合作的方式、影响其合作文化形成的各种因素,以及合作文化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对于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内容要本土化,方能体现出教师合作文化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所在。

(四)要从个人主义教师文化中取其有用之处

篇8

近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愿望。

(一)开展合作学习,增加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机会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一门学科。然而,现实中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语文教学就是成了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语文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师生之间缺少思想的交流,学生之间缺少感情的沟通。

“合作学习”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按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氛围。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及时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适时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则参与讨论、汇总学生合作讨论的成果,并加以整合、删选。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朗读,或分节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能扬学生之长,增加了朗读教学的魅力;在四人一组的合作小组中开展讨论,每个组员畅所欲言,竭其所能与组内成员交流、沟通,能补充思考的不足,培养思维品质;二人一组开展专题活动,或合编小报或互查学习效果……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原本四十多人的空间分割为四人学习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同时开展学习,每个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就上升了许多。

(二)开展合作学习,照顾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合作学习作为全班学习和个别指导的中间环节,可将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分组后的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展现长处、弥补不足,从而促进个体的进步;合作学习中的个体动态发展也更能得到组内其他成员的认可。

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专长都是不一样的,在语文听、说、读、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更是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或许听说能力强一些,有的学生或许读写能力强一些。将不同个性的学生组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的优势得以互补,个性也得以完善。“教学相长”在合作学习中得以体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展智力,开发自己的潜能。

进行书后训练题的讨论,将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成员每人承担一个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共同探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工体现个体的睿智,合作则凝聚个体之长,这样,合作学习就能及时发现个体思考的不足加以弥补;二人一组互改作文,能发现自己通常不能意识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当然,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雄、广阔性、合理性,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更能促进学个体间的发展。

(三)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换位思考、学会倾听、乐于合作、善于付出等良好品质,均是初中生健康人格的体现。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无形之中培养了小组成员良好的人格。

朗读形式有多样,如开展小组集体朗诵读,能体现组内成员配合的默契程度;进行个体朗诵,则培养组员认真倾听,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语文阅读中所遇到的疑问、困难,通过集体商榷、共同讨论得以解决,又促进组员之间合作精神的形成;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名篇佳作,每个组员只要介绍一名喜欢的作家,那么,每个组员就能分享到其他组员的学习成果,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学生在合作活动学习中,其认知、情感、态度、价值等品质相互融合与碰撞,从而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则更多地提供小组与小组交流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及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闪光点,并且鼓励、倡导合作学习中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等,并且敏锐地发现合作学习中地不足,减少合作学习中人为内耗,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发展。

篇9

[关键词]主体间性;高职教师;教师合作文化

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群体,以其专有的特点和职责推动者高职教育的发展。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高职教师的合作已经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合作文化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教师合作文化的涵义

加拿大著名学者哈格里夫斯认为教师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群体内,各成员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信念、观点和处事方式,而教师合作文化作为教师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被分为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哈格里斯夫关于教师合作文化的观点对后人继续研究教师合作文化很大的启示。实际上,真正的教师合作文化没有严格的人为与自然的区别,而是融合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在教师自愿合作与自觉合作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一种合作文化。在这种合作文化中,教师基于共同发展的事业和梦想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教学行为模式。

二、高职教师合作现状调查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40名教师。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的内容为合作经历、合作的组织者和动力源泉、合作意识、教师对当前合作的满意度、障碍因素等。通过调查统计得知,近五年来与其他教师有过合作经历的教师有51%,合作的方式为集体备课、科研合作、公开课、精品课程开发、老教师带新教师;在教师合作意识方面,认为“很重要”的教师占67.1%;认为教师合作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师占58.9%,认为教师合作对教师发展有利的占52.4%;在合作的实际效果中,41.3%的教师认为合作效果“一般”,仅有11.7%的教师认为“很好”,47%的教师认为合作效果“不好”;对于教师合作的组织者,“学校行政组织发起”占71.2%,“教师集体发起”为21.1%,“教师个人发起”为7.7%;对于教师合作的动力,37.3%的教师认为是“管理上的要求”,40.5%的教师认为是“工作责任感需要”,21.6%的教师认为是“个人发展的需要”,11.5%的教师认为是“得到奖励”;对“教师的竞争压力对合作的负面影响”,64.7%的教师认为“大”,23.4%的教师认为“一般”,11.9%的教师认为“小”;对于“当前学校管理是否有利于教师合作”,5.3%的教师认为“很有力”,32.3%的教师认为“一般”,61.4%的教师认为“不利”,这说明学校的管理有待改善。对于“教师合作的满意度”,11.6%的教师认为“很满意”,51.6%的教师认为“一般”,37.8%的教师认为“不满意”。

除了问卷调查,笔者还对10名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和访谈得知:高职教师的合作意识不太强,合作内容和形式单一,合作动机不强,教师合作的满意度较低,教师合作的效率低下。教师的合作更多是处于学校管理和工作上要求而展开,这种合作比较被动。教师合作还存在虚假性和形式化,如几位教师共同做科研课题,实际上只有一位教师在展开工作,其他教师只是挂个名字而已。

高职教师合作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如下:传统的教师文化的影响,导致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孤立者”的身份出现,与同事之间缺少交流互动。虽然高职院校组建了教师团队,但是这种合作是从上而下的合作,不是出于教师自愿,而是“被逼”而行,而且在合作中,少数教师控制者“话语权”,对合作的教师缺少实质性的奖励和科学的评价机制,这些必然打击教师合作的积极性,从而导致高职教师合作的表面化和形式化,不利于高职教师合作文化的良性发展。

三、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高职教师合作文化分析

传统主体性哲学是主客模式,自己为主体,他人则被视为客体,这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异化。而现代主体间性哲学对人的生存方式进行了重新理解,认为人的发展已经由单子式的生存状态转向共生的生存状态。主体间性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与主体之间通过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平等地在现实世界中交往。主体间性哲学给我们的启发在于它不仅仅认为主体间性是人与人沟通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强调主体间性就是人的生存方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强调自我与世界的融合是第一位,主客关系是第二位,人是自然的守护者而不是掠夺者;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强调交流与对话,理解与沟通。

基于主体间性哲学的理论指导,高职教师合作文化应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师文化,是超越了“主一客”之间的关系,而是与他人、与社会共生存在的文化。主体间性关系的主体是多级主体间为共同目标而构成的主体间交往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各主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高职教师合作文化,从本质上讲,应该是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学生、社会等不同的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沟通。在主体间性教师合作关系中,每个教师都不是孤立的主体,排斥对方,而是与对方以平等尊重的方式构建一种互相参与、共同活动的对话关系。在此关系中,各主体之间共享交流着彼此的想法、经验和情感,以便有效推动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高职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策略

(一)培养主体间“共存共生”合作价值观

在主体间性哲学中,“共存”是自我与他我共同存在,而共生是“向异质者开放的社会结合方式,它不是限于内部和睦的共存共荣,而是相互承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之自由活动和参与的机会,积极地建立起相互联系的一种社会结合。”因此,要培养高职教师“共存共生”合作价值观,即教师从孤立保守的个人主义中走出来,认识到合作的意义,与其他“主体”建立开放信任、互利互助、合作和谐的关系。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开放的时代,高职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师合作文化建设。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高职教师要开展与其他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改变一些“非赢即输”的思维定势,通过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分享资源,并在合作中,尊重对方的个体特性,以便赢得彼此之间共同发展。

(二)优化学校文化和制度建设

首先,学校应重视教师合作文化的氛围建设,创造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氛围,协调好各部门和各教师的利益与责任,以便高职教师能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积极进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高职教师能通过分享计划及资源,进行真实真诚的交流,相互信任和学习,共同发展。其次,学校还应完善教师合作的评价制度。科学的评价制度应以开放的视角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对教师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兼顾,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评价的主体多极化,涉及到教师本人、同行、学生、领导等,通过不同主体的平等交流和共同协商,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创造和谐发展的教师合作文化。在评价制度中,将“高职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对于在教师合作中表现优异的教师或者教师团体给予奖励,如发放奖金、与职称评定挂钩等,从而鼓励教师合作共享,以促进高职教师合作文化的积极发展。最后学校应对教师合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促进教师合作的展开。如:课题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师徒结对制度、名师工作站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应由广大教师共同参与,以民主平等的方式来规范制度的内容,并依据制度严格执行,以确保高职教师合作文化的顺利实施。

(三)创建多元化的合作平台

1.校本教研合作平台。校本教研是以本校为研究基地,围绕学校管理和教学科研中出现的问题而开展相应的研究。在校本教研的活动中,高职教师、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等都是平等的主体,他们积极民主地参与合作研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共同成长。合作的方式有协同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人才对接培养等。由于不同的人的知识积累、教学资源、思维方式及生活经历存在着个人差异性,他们通过沟通对话,可以在知识、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共同解决教学科研的问题,最终实现有效教学和教师成长。如高职的电子商务教师和旅游教师可以互相探讨,开阔思维,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共同研究当今旅游电商化平台,并将研究成果用于电商专业和旅游专业教学之中。

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文化融合;制度融合

一、校企文化渗透与融合是深度合作的前提

(一)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为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许多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教改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逐步实现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然而,高职教育仅仅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培养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很多员工被企业淘汰,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因此,将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相融合,探索两者相融合的途径,让学生完成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平稳转变和快速过渡是现今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校企合作文化冲突日益显现

由于校企合作中,各自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在文化主体上,学校文化的主体是师生员工,企业文化主体是企业员工;在建设目标上,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其建设目标是培养人才,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是一种做事的文化,其建设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两种文化之间的失衡与跨度必然增加了毕业学生的适应成本,这种情况更大地导致就业障碍与转化潜力的提升。学校和企业分属不同类型和性质的行业,所以双方在价值理念、管理机制和组织行为等方面都存在冲突,这种冲突随着合作的日益深入会越加凸显。

(三)文化渗透与融合是校企深度合作关键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生成才;二是可以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高职生成人;三是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高职生就业;四是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生创业。

2010-2015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这是对校企合作内容的新的诠释,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索,把校企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渗透与融合内容

(一)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层面的融合

高职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布局文化。企业文化与高职物质文化层面的融合,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和环境布局来营造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教育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层面的融合

高职校园制度文化是学院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制度文化在思想和行为中具有重要功能。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层面的融合,就是要借鉴企业管理中的规章制度,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实际,建章立制,将企业的制度文化引入高职学生行为规范的制订中,对学生进行职业化教育与管理,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形成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

(三)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层面的融合

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它以课程文化为代表,同时包括课外文化。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层面的融合,是以课程文化、课外文化为载体,将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尤其是企业精神文化全面、系统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层次的领会企业文化,它是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相融合的最高境界。

三、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渗透与融合路径

(一)总体研究路径

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校企文化建设理论,在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同步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校企合作研究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全面渗透与融合是校企进一步深度合作的关键的命题。从“一体两化”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两个路径来研究企业文化渗透、融合的实践。

(二)系统分析法是研究的主要方法

将校企合作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来理解,因此必须将管理学、经济学、企业文化学中的理论融合起来,才能够深入分析制度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系统分析法是校企文化融合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借鉴系统工程学、社会学等学科前沿的一些理论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演绎,又重视实证调研与归纳。

另外,对比分析法、文献阅读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案例研究法、定量分析法也是文化融合中用到的方法,例如,定量分析法对校企文化渗透与融合进行内涵、共性、冲突等定性分析后,依据在调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订单班、校企开发课程和校企合作培养各模式的实证研究,收集和提炼相关指标,对关键指标进行模糊数学中的分层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

(三)研究路径基本内容

1.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性研究要真正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必须首先确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并根据不同企业文化的类型特点,针对其中的共性加以深入分析。将校企合作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来理解,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研究二者共性和冲突。

2.确定校企文化融合的主要层面,制度文化融合是解决目前文化融合研究中缺少确实可行路径的关键,以制度实施机制为逻辑起点兼顾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融合。选择不同的校企文化融合方式。

3.从“一体两化”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两个路径来研究企业文化渗透、融合的实践。其中,“一体两化”中重点研究:生产性实训基地、订单班、校企开发课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重点研究的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2+1”培养模式。从中分析出评价校企文化融合指标体系。

4.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方面,将前期总结的指标体系加以应用,探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融合的途径。定量分析方面应用模糊数学的分层理论,对各个关键指标进行系统分析。

5.培育具有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校企制度文化融合为重点;以校企精神文化渗透为抓手;以校企物质文化融合为基础;以校企课程文化对接为亮点;找准校企双方的共同兴奋点,以校企文化活动对接为平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陈文海.论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前提和策略[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7).

2.吴扬.试析高职教育的文化冲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

3.郝维钢.探索校企文化对接途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