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天地范文

时间:2023-04-05 05:5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天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天地

篇1

一、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表明: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在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民族创造水平如何,已成为决定其荣辱兴衰的重要因素。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教会学生不断实验,大胆猜想是一种好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抽象概括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中学数学涉及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巧型(如特殊、一般、消元、换元、降次、配方、待定系数法等)、逻辑型(如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反证法等)、宏观型(如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归纳猜想、整体化归、数学模型等)。

现代教育科研理论指出:教育要把实践中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指导实践,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高考改革内容也强调: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在此基础上考查与高中水平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趣、难学。

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共性)的规律,作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介绍一些科学家的著名猜想、科学发现的重大作用,如介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等人的杰出贡献,形成良好氛围。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如笛卡尔坐标系、费尔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定理等,应该说它们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建模教学,使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

例证明:sin5°+sin77°+sin149°+sin221°+sin293°=0。

分析:此题若作为“三角”问题来处理,当然也可以证出来,但从题中的数量特征来看,发现这些角都依次相差72°,联想到正五边形的内角关系,由此构造一个正五边形(如图),

从而它们的各个向量在Y轴上的分量之和亦为0,故知原式成立。

这里,正五边形作为建模的对象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题中角度的数量特征。反映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建模训练,是很难“创造”出如此简洁、优美的证明的。正如E?L泰勒指出的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创的见解。

三、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

恩格斯曾说过:“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数学的杠杆,如果没有它,就不能走很远。”由于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转化,用好这根有力的杠杆,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造性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解题速度是十分有益的。

如在教学中,我曾给学生介绍过“洗衣问题”:

给你一桶水,洗一件衣服,如果我们直接将衣服放入水中就洗;或是将水分成相同的两份,先在其中一份中洗涤,然后在另一份中清一下,哪种洗法效果好?答案不言而喻,但如何从数学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呢?

我们借助于溶液的浓度的概念,把衣服上残留的脏物看成溶质,设那桶水的体积为x,衣服的体积为y,而衣服上脏物的体积为z,当然z应非常小与x、y比可忽略不计。

第一种洗法中,衣服上残留的脏物为;

按第二种洗法:第一次洗后衣服上残留的脏物为;第二次洗后衣服上残留的脏物为。

这就证明了第二种洗法效果好一些。

事实上,这个问题可以更引申一步,如果把洗衣过程分为k步(k给定),则怎样分才能使洗涤效果最佳?

篇2

数学节,也可称为数学文化节。所谓节,即为了某种意义的纪念或庆祝而确定的日子。因此数学节就是庆祝以弘扬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而开展数学类文化活动以扩展其影响的节庆。它一般是中小学校在某个特定的日子,以数学学科知识传播为核心,以活跃思维、开拓视野、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以传播数学文化为目标,而开展的具有群体性、学科性、喜庆性的数学活动。数学节可以结合数学史上的某个人或事,举办数学知识讲座、组织一些数学知识或技能类的竞赛,也可以安排与数学大师的联欢,开展一些带有数学兴味的诸如游戏、猜谜、相声、小品、故事、童话、游园等形式的数学文艺活动,达到营造数学氛围、彰显数学影响的教育目的。学校举办数学节,要体现为学生而办、供学生参与、让学生向往、使学生喜欢,造成“在游玩中学数学,通过数学来游玩”的喜庆局面,从而促进“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理念的落实。

一、数学节有什么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魅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数学是一门魅力与枯燥并存的学科,更要有兴趣才行。而许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对数学没有兴趣,根源在于数学学习需要练习,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没有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而数学节的举办,让数学改变了呈现状态,加上没有压力、没有任务、没有更多的排名,就显得轻松自然,加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容易吸引孩子们参与,当然能激发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从中体会到数学好玩,也感受到数学本身可爱的一面,数学原来也有这样的魅力!

2.丰富校园生活,提升文化品味。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作为数学老师,有责任让数学文化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让数学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学生置身于数学的海洋。

3.延缓教学时空,拓展数学视野。

课堂上,孩子们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主动求知的热情和无穷的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比如探索规律时的独特视角、拓展知识时的穷追不舍……然而,40分钟毕竟太短暂了!有了探求的欲望,却没有探求的时间。数学学习如果只是解题,只有教材,永远只是井底之蛙。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培养理性精神和思维能力?要不断增强它的应用价值和赋予历史背景,就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觉得举办数学节活动,能够弥补这些不足。

4.搭建学习平台,活化课程资源。

数学学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应该为孩子们搭建一些平台,通过数学节的活动平台,让师生共同挖掘丰富的数学文化内涵,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感悟和文化的熏陶。新课程改革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数学节的举办,可以挖掘许多课堂上没有的数学课程资源,并在数学节这个活动平台上得到学习和熏陶。这样活化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灵活运用和学习数学课本所没有的数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怎样组织数学节?

1.活动目标灵活鲜明,要有主题性。

举办数学节的指导思想或根本目标是要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根据举办的时间、学校和学科等情况,每一次举办数学节活动,一般都有更详细一些的目标,要做到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如有学校抓住建国六十周年契机,提出的目标是用数学的眼光看祖国60年伟大成就,用数学的方式体验祖国60年的伟大成就,用数学语言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为了凸显这些目标,还可提炼出数学节活动的主题,如“亲近数学,玩好数学”、“让快乐与数学同行,让智慧伴活动共生”、“祖国,我为你骄傲——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从这些主题口号中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每次举办数学节的目的所在。

2.活动内容合理安排,要有计划性。

数学节活动一般每学年或每学期举办一次,每次时间大约一到三周。既然是节日,也不适宜经常举办,每次举办要让学生有新鲜感,都能充满浓厚的兴趣,因此,组织数学节活动的内容要注意合理地安排,就是要有计划性。我们的实践经验是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教材的特点,由学校进行合理分解。年段各有侧重点,一般在低年级较多开展数学游戏类活动,中年级注重比赛和操作类活动,高年级侧重开展阅读、表演和比赛类活动。对于大家都喜爱的专题活动要采取序列化处理,做到同年段展示、同年级评比,但允许跨年级挑战,同内容有递进的设计。如“数学故事大王比赛”,低、中、高三个年段在一起,由于年龄和认识水平不同不易引起共鸣、满足聆听者的审美需求。在活动中,就形成了分年段展示:低年段的“出生牛犊不畏虎”专场,中年段的“金三银四创意无限”专场,高年段的“高瞻远瞩博采众长”专场。评比则在同年级中进行。孩子们不仅在本年级的故事比赛中享受到交流与互动的快乐,更在跨年级的聆听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这样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序列化设计,让全校学生六年下来,基本都参加了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3.活动实施全员参与,要有普及性。

在组织数学节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所有学生全员参与,不仅学生参与,所有数学组的老师也得全部参与其中,必要时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应参与活动,如语文组老师帮着指导故事的演讲技巧、美术组的老师可帮助美化环境、音乐组老师可帮助编排节目等。

4.活动形式精心策划,要有趣味性。

数学节活动的内容除丰富多彩外,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要体现趣味性。本来数学学科理性思维很强,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在组织数学节的活动时特别注意在形式上要精心策划,既要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要有文化味和趣味性。不仅要有学科比赛类的项目,也要有游戏类的活动。我们曾经在中高年级组织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内容编排一些数学文艺节目,如数学相声、数学小品、数学歌曲等,最后合编成一台数学类的文艺节目,取名为“数学嘉年华游艺活动”,让他们在这充满理性的学科中也来狂欢了一回。这个活动在学校和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当地电视台还进行了专题采访。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可爱的笑容时,我们这些数学教师也感到很开心。

5.活动平台多元构建,要有操作性。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氛围;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064-01

数理化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题,相对来说,由于它的难度比较大,导致很多初中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在课堂上学习气氛沉闷,数学成绩也就提不上去。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自发的学习,形成好的学习风气,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一、营造合适的学习坏境

1、参与教学活动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才能自发的去学习。

2、更新观念,树立良好的数学教学观

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之前提。”转变观念之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之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之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解决数学的能力,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之人。

3、运用现代设备教学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习的因素可充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引起教育技术的第四次革命。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以及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多媒体课件中恰当选用视频素材,能使课件更富有真实感和感染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实践问题解决

在上利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做一个银行工作人员,去实习,接受一件件任务。第一件任务:张伯伯来银行储蓄人民币1200元,准备存一年,银行月息是0.72%,问张伯伯到期可以拿到利息多少元?第二件任务:郑老师到银行储蓄6000元,存期三年,到期取得本息和8268元,这笔储蓄的利息是多少元?年利率是百分之几?第三件任务:李伟的爸爸有资金100000元,他准备投资做生意或储蓄。已知银行一年期的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1.98%,到期后还要按国家规定缴纳利息所得税20%,你能否帮他算一下,如果投资做生意,那么一年至少净赚多少元,才能比储蓄合算?这个问题式的实践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能力的提高,从呆板的教学中也能激发其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师本身的所带来的“快乐”

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爱好,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爱好,而老师亲切、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轻易激起学生爱好的工具之一。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幽默风趣和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在教学“轴对称”时,我满脸疑惑地问:“什么在轴对称图形中,有哪个图形是有无数只脚的”这样的一问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学生在自学书上的内容后,明白了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

三、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4

当还是幼童时,我在江西度过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冬季。晶莹的雪花,像天使般漫天飞舞,腾空飘落在每一个缝隙之间,洒满了我小小的心灵:无数片小雪花包裹着我,固执地告诉我,有雪的冬天才是真正的冬天。

种子在我的身体中火热蓬勃地生长,以至于我时常幻想着广州下雪时的情景,然而这仅仅止步于梦境。我只能任现实中湿冷的风慢慢消磨掉我对雪的热情与祈盼。

我在大兴安岭见过一场最透彻的雪,没有一点点的瑕疵,是幻想中所拥有的雪的颜色,纯正得让人忍不住品尝一口。放眼里去,林海雪原苍茫的气势震慑人心,白桦树上剔透的冰挂参差不齐地垂落下来,就像玲珑的风铃,仿佛会碰撞出叮咚的脆响。雪地吸收了一切的浮杂与喧嚣,安静得要窒息,就想和它融为一体。于是,我选择了一块最完美的雪地,在平坦的雪中踩出了一串清晰的脚印。

东北的雪是冲劲十足的雪,凛冽的风刮动着树枝,和着雪一起狠狠地下,相比起来,江南水乡温婉的雪会更适合我。鸟镇的雪就像女子柔嫩的肌肤,白皙而温顺,柔情似水,乖巧地装点着古镇,别具一番风味;四川贡嘎雪山上白皑皑的厚雪便有一种天堂的圣洁,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浑厚感……然而遗憾的是,我并没有见过美好的白色圣诞,那种雪花在松树间蓬松积累,苍翠欲滴的松针上覆满了鼓鼓的雪包――是真正的松树而不是在商场正中央挺立着的挂满装饰品的塑料圣诞树。这是我在今年圣诞节许下的愿望,但愿下一个圣诞节我能圆梦。

这样的银装素裹超越了我想象中的美丽,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我心中另一扇门,通往一个专属于雪的天地。我决定在每年的冬天都必须出游,去探索不一样的冬季,看遍这世间风情万种的雪。

篇5

曲阳桥小学以“阳光教育”为办学理念,按照“创建阳光校园,拥有阳光教师,成就阳光学生”的基本思路,借助地域特色,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教学模式,深深筑牢了行知教育的优良品质。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相继获得“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市诗词进校园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立德树人 阳光教育

大自然的教化是学生行知教育最好的途径。学校周边就是农田,借助地域优势,利用劳技课和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感受农民的辛勤和汗水,体会农民付出的艰辛和科学种田收获的喜悦。让孩子们领悟到从小爱劳动、爱科学的优良品质。把每天一小时阳光大课间带到农田,在收获的日子,把自编自导的小节目带到田间地头,为丰收的农民带去欢乐。“习惯成自然”,一代代的学生们养成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奠基了幸福美好的人生。

校园环境也是一种有形的教育力量。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得到无声的教育,真正发挥其约束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审美功能。田园式的校园内各种果树桃李芬芳,贴近生活,成为孩子们心中流连忘返的花园式、温馨型、幸福的乐园。

动态式校园文化让孩子们充满活力。学校大力推进“1121”工程,以活动为载体,成立了舞蹈、美术、书法、手工制作、棋艺、乒乓球、合唱团等20多个社团。为学生的快乐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孩子们的自主成长、个性发展。

阳光教师 自主发展

阳光校园文化体现师生角色的转变上,打造以教师专业成长自我设计行动为桥梁的阳光教师,给学生心理上、人文上的关怀。我校创造性的开展三个层次的阳光教师队伍发展目标。

第一层次目标: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对教学上缺乏一定经验但可塑性很强的年轻老师,在换脑子练底子结对子后,促其在教学理念上有更新,在教学行为上有跟进,使他们早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第二层次目标: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及一些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通过搭台子压担子撰稿子等校本研训活动使其尽快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促使自己尽早成为骨干教师和校级学科带头人。

第三层次目标:校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挂职锻炼等途径,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在不断的磨砺中成为县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阳光课堂 多元发展

阳光课堂是充满温馨、悦纳博爱的课堂。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课堂无忽略、无角落、无放弃。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关爱与悦纳集中表现于教师亲切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生动幽默的语言,以及鼓励的目光、神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的运用。为此,学校进行了“阳光课堂教学用语”的讨论与征集,并将之运用于实践。这些教学用语的应用,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欣赏与鼓励,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阳光课堂”使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只有师生充满阳光,生命才有不竭之源。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变为师生对话交流,快乐成长的地方。

阳光少年 健康成长

七彩阳光少年评价体系是我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检测方法。

开展倾诉日活动:每月末周的班会定为学生的倾诉日,在班会上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思想,倾诉心思,释放心理压力,促进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关爱的氛围。

亲子日活动:我校通过亲子游戏、演讲、互动体育活动、家庭表演、亲子经验交流会形式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阳光化,增强阳光教育的网络效果。

篇6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

诸多的特殊教育改革者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特殊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高新技术的应用给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深远而又切实的变化和影响。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每一个从事聋校语文教育的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课题。笔者认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聋生的主体性,创设教学情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语文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可以说,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聋校语文教学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更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为聋校学生成才开创新天地。

一、信息技术与聋儿语言训练的整合

对聋幼儿进行语言训练,是聋校1~3年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教学任务。聋校的教育对象全都是听力残疾的儿童。他们不会说话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听觉器官从小就对外界的语言没有感知的反应,不知道话是怎样说的,也就无法学说话。但是,从他们的生理特点来看,不管是先天或后天的聋哑,他们的发音器官都是完整无缺的,能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他们的视觉、运动觉和残余听力,让他们慢慢地模仿老师的发音方法,持久地刻苦练习可以达到增强他们的口语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以语言的发展带动身心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过去,囿于硬件设备的限制,教师在对聋童进行发声训练时,用得最多的是一些土办法,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不愿意练习。而经过训练的聋童多数也就只能完成正确的口型,发出的声音还是不能清晰地与人进行交流。而现在语训课发声训练时采用信息技术,运用相应的训练软件,可以使得聋儿语训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效果与以往的土方法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给聋儿的语训工作以极大的帮助。

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以具体的形象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直观动作思维痕迹,聋儿对事物的理解更是如此。由于聋儿的语言障碍,他们通过语言认识形象的能力大大低于正常儿童,从而造成他们理解能力与正常儿童的差距。在聋儿康复训练教材中有些内容对聋儿来说比较抽象。这时,必须借助形象演示或实物操作形成表象,才能帮助聋儿正确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直观性优势,可以化解教学中棘手问题,起到变难为易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寓言教学整合,让寓言故事“动”起来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讽喻意义的简短的故事,其讽喻的意义,便是寓言给人的教训。聋校的语文教材中也选编了一些寓言故事。我在我们学校上过一节公开课《亡羊补牢》,就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在上课之前我先问学生:“你们听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吗?”同学们都摇头。“那我们先来看《亡羊补牢》的动画片,你们喜欢吗?”学生一听到要看动画片都很兴奋,眼睛齐刷刷地盯着电视。我播放了事先从网上下载的动画片给学生看。学生完全被吸引了。看完了,我请大家说说:“你们能讲一讲是什么故事?”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发言,为下面的学习开了个好头。在寓言教学时,都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导入,播放和寓言相关的动画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概括理解寓意的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也会化难为易。《亡羊补牢》的寓意聋生通过学习都能懂得,但不能很好地概括出来。我就又播放了一段视频给学生看,是我课前拍摄的本班学生的例子:有一位学生很多天都不写作业,学习退步很大,后来老师找这位同学谈心,劝他改正。这位同学接受了老师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认真写作业。学生看到是自己身边熟悉的同学都很兴奋,很认真地看。看完后我问大家:“这个同学怎么了?”同学手舞足蹈地用手语把这个学生的情况概述出来。我看了很高兴,学生说得很好,及时转到寓意上来,正是我要讲的寓意。多媒体可以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搬到电视上,这样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准确。

三、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改善学生写作难的现状

现在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为改善聋校作文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计算机有色彩鲜艳的动态画面,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激活思维,丰富作文材料。写作文的首要问题是题材,题材来源于生活。聋生因为听力缺陷,和外界打交道困难,生活范围小,写作题材受到限制,常常觉得没东西可写。这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图、文、声并茂的写作素材直观地展现在聋生面前,给他们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参与活动,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想起更多的作文材料。

篇7

初中,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块跳板。升入初中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长欲,一方面对初中教师怀有陌生感、敬畏感和期待感,另一方面对初中数学又一无所知,数学作为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敏捷能力的学科,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给学生准备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起始课,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激发他们学好初中数学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有一些感受,交流如下:

一. 开好头、亮好相——忽如一夜春风来

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及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辩证思维还刚开始形成,他们对事物好恶的判断往往带有片面性、随意性及迁移性。当他们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时,就会把这种“好感”迁移到你所教的学科上。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态度等,也将对你所教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一生对数学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切,给学生留下个好的第一印象.师生第一次见面,教师要有充沛的情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无限热爱。教师要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以自身的才识让学生放心,让学生充满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设计好“开场白”,做到语言流畅,具有鼓动性和感召力。

二.简介数学学科知识——碧桃醉在春风里

初一新生虽已学了六年的数学课,但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仍很肤浅,在第一堂课上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相关知识作一简介很有必要:

1. 拓宽认识,懂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简介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后,提出数学具有预测、模拟、益智功能。英国思想家培根认为: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马克思也曾说过,一切科学只有当它成功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与数学关系更紧密;快捷高效的方案设计、生产经营的利润最大化、天气预报、航海航天、征劵交易……教师通过例子说明数学无处不在。

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生活中充满数学”活动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从生活,从社会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好处,而且要认识到数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推理意识、整体意识、量化意识、数学化意识等数学意识已经成为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而这些基本素质的具备都有待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坚实的后盾。这样学好数学的雄心壮志必能在学生心灵扎根萌芽。

2.美妙神奇的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其自身的抽象性、严谨性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匮乏和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不少学生认为数学是“深奥、枯燥、繁琐”的,起始课上要为数学“正名”。数学美美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美必须用心灵去体验。比如圆,朴实无华,却具有“无与伦比的美”:在同一平面内,圆周上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都等于圆的半径),反过来,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周上;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线都相交于一点;立方体无论从正面、侧面、上面投影得到的图形都是正方形……数学家拉普拉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三.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明年春色倍还人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将从感性逐步过渡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它要求教师把学习方法指导融入到整个教学之中。起始课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简要说几点:如预习先行,学会自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刻苦勤奋,重视基础;勤作笔记,及时回顾;试卷品味,纠错反思。

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可以借机向学生渗透几种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

1.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把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与适当的图形结合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去认识、处理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可以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便于直观理解,并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化归思想

篇8

关键词 小学美术;多媒体;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125-02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美术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上好每一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

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笔者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 利用多媒体将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也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在教学中,笔者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无论是哪一门类的艺术家,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生活素材和审美体验,为艺术创造积淀丰富的艺术体验,需要在艺术创造的初始阶段进一步有目标地丰富艺术体验,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因此,笔者以学生亲身经历“风”的生活情景入手,先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角度体会风来时的感受。短短的几分钟,就唤醒学生对风的感知,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用儿童特有的天真来表现自然万物,更符合儿童的天性,更富有孩童天真的情趣,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为学生的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石。

如在“风来了”一课中,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关于风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理性分析,并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简单的描绘。所以,笔者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听,利用听觉来让学生初步感受风,然后再播放风的有关画面,用视觉来加强对风的认识,紧接着提问:风给我们是怎么样的感觉呢?(舒服、怕、紧张、恐惧)然后让学生用手中的笔表现风的感觉。最后用多媒体配各种风的声音,让学生做个小演员,表演人在风中行走的样子。他们上课思维活跃,敢于想象,乐于动手,彻底摆脱了过去的教师手把手演示、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思维意识的状态。

2 利用多媒体尊重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人与人的个性都有一定差异,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自己衡量美的标准,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美术课程并不是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大美术家,这也是一点儿都不现实的。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一幅图案,如果让不同的学生着色,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哪怕是同一个学生,也许随着心情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如在四年级美术“色彩的对比”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色彩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笔者先通过多媒体出示冷暖对比色两幅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两幅画的色彩感受,引导学生回忆冷暖色的表现力,以巩固所学过的色彩知识。然后出示课件小游戏“我是造型师”,请学生做服装设计师,为动物去参加歌唱晚会做服装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营造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喜爱的动物制作迷彩服,并发表“动物模特”演讲参加竞选,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知色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对比中的美感,从而培养对色彩热爱的情感,提高绘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3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围绕“老师画、学生跟着画”或“照书宣科”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而传统美术教学是不能达到这些教学要求的,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如在教学低年级美术“幻想动物”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龙”的画面,通过点击课件进行分解,它的每一部分都是由哪些动物而来的,学生显而易见地发现了龙是由鹿、牛、蛇、鹰等动物组成的动物。学生的兴趣被好奇感激发出来,笔者再引导他们创作心中的怪物。先以牛头、猫的身体的动物为例,可以由两个或三个或更多的动物组合。接下来由学生创作,可以运用不同种类的工具制作或绘画。学生创作出许多有趣的怪物,并为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龙来激发学生的灵感,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利用多媒体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便利

篇9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课程性质的界定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基础课程,其中,实践性是这门课程的特征之一,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就是体现这一特征。而《天气与气候》有关地理实验的教学内容比较多,通过地理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观测数据能力,记录并处理数据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44-01

新课改要求突出对学生综合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地理实验,并在地理实验教学方面有了新的研究进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实验应该属于广义的地理实验,包括室外实验和室内实验,主要让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或教师独自进行,通过地理观察、观测、演示、绘制地图、参观、调查、记录等一系列的室外和室内实验,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一、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实验教学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重视地理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国际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1992 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地理教育国际》把“发展学生提出问题、收集和组织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评估资料、发展通则、做出判断、做出决定、解决难题等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笔者分析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实验主要为地理观测、地理观察、绘制地图、实地调查,以演示、参观、记录等形式开展。

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要求学生能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测量,如:直接观测和记录天气或者画出一张有注记的地图并说明地形。而美国在1994 年实施的《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 1994》就已经提出“使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课程目标。美国不仅在地理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地理实验的要求,还以不同的载体来呈现地理实验,通过教材、期刊、丛书对地理实验活动做出了充分地表达,使教师可以灵活选用素材并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验。除此之外,美国还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地球科学实验手册》,如加州地球科学教材配套编写的California prentice hall earth science。由此可见,国外对地理实验的重视以及在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方面做出了规范。笔者认为,在规范我国的初学地理实验教学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在《天气与气候》这一章的实验教学有指导意义。比如,可以借鉴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让学生自己使用仪器去观测一天的气温、地温、降雨量,然后在计算机上制作出一天24小时部分时段气温、地温、降雨量变化情况表,并在全班做一场交流报告。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对数据记录、处理的能力,从而在与全班分享自己成果的同时,提高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国内研究进展。早在1956年,国家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中第一次提出对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在初级中学一年级必须用地球仪做实验”。不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地理实验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003年,“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地理实验”的要求被明确写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才使得在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校还没有从行动上给予地理实验教学以应有的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显得更为困难。

根据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笔者在中国知网里以“地理实验”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关于地理教学中的论文有165条记录,关于高中地理实验的论文有100多条(不完全统计),但是写初中地理实验的论文不到15篇,写“地理实验教学问题”的论文不到20篇。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论文偏少,研究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问题的论文就更少了,说明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地理实验对教学开展以及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没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关专家学者针对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进行研究的论文是从 2005 年开始出现的,其中,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徐宝芳教授、张卫青教授撰写了有关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中学地理实验的内容设计研究》、《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育功能研究》等,并成立了“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研究”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材及建设研究”两个课题;2005 年之后,论文中渐渐出现了来自教学一线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地理实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研究以及大量的地理实验教学实录及分析。近几年,不难看出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但是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问题的研究方面涉及甚少,对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丞待解决。对此,教师可以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方面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以提高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意义。这有待于部分师范院校专家、教授和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以弥补理论部分的不足;同时,广大一线教师还应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一步改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对《天气与气候》的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有待改善,使其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且《天气与气候》有关地理实验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可以很好地通过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观测数据能力,记录并处理数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地理思维模式去思考、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分数的提高层面,更重要的是地理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研究还是停留在理论上,很少有实验是针对性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没有具体、细化的地理实验操作步骤,使得地理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很少有可借鉴、参考的标准。同时,学生参与地理实验也是宏观的理论指导较多,实际操作时也很少有可借鉴、参考的标准。对此,要进一步细化、改善《天气与气候》地理实验的教学设计。当然,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还得进一步深入,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对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发挥理论知识的宏观指导作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问卷调查的形式相结合,发现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以进一步探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给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②再通过典型的案例教学,给出教师在地理实验教学时的建议及学生在参与地理实验时的建议。③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既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还需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更需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样,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理实验来巧妙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坚韧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初中地理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会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才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广大中学教师在实施地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才能发挥好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信息技术”内容解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7-8):16-18.

[2]赵璇.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李芹.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地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10

【关键词】南堡陆地 油井结蜡 化学清防蜡

1 油井结蜡过程

原油中的蜡是指那些碳数比较高的正构烷烃,通常把C16H34~C63H128的正构烷烃称为蜡,纯净的石蜡是略带透明的白色无味晶体。蜡在结晶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晶核存在,它成为蜡分子聚集的生长中心,随着原油温度不断降低,熔点比较高的高碳数蜡会首先结晶析出并形成结晶中心,随后越来越多的蜡分子从原油中沉积出来,沉积的蜡分子的浓度也会越来越大,使蜡晶增长。

2 影响结蜡的因素

影响结蜡的主要因素有原油含蜡、温度、压力、流速、含水率、杂质、结蜡固体表面润湿性及光滑程度等:

(1)含蜡量越高结蜡就会越严重;

(2)温度越低,析出的蜡越多;

(3)压力主要影响着原油中轻质馏分的溶解情况,溶解于油中的轻组分具有溶蜡能力;

(4)流速增加能减少原油在井筒的流动时间,油温下降变慢,使悬浮于油中的蜡晶颗粒来不及聚集沉积就被油流带走,另外由于流速大还会对管壁具有较大的冲刷作用;

(5)原油中的水会在油管壁上形成水膜,使析出的蜡不容易沉积在管壁上,减缓结蜡;

(6)胶质、沥青质是活性物质,可以吸附在蜡晶表面,改变蜡晶的结构,阻止蜡晶长大,同时对蜡晶具有分散作用;

(7)机械杂质成为活性中心,加速结蜡。

3 室内实验研究

(1)油基清蜡剂在不同含水下的防蜡率实验。含水越高,清蜡效果越差,当含水高于30%,防蜡率呈加速下降的趋势;随着加药浓度的增加,防蜡率也随之增大。

(2)不同浓度的油基清蜡剂防蜡率实验。浓度越大,清蜡效果越好,一般浓度在200-600ppm范围内,即能满足清蜡要求。

(3)油基清蜡剂溶蜡速率实验。多数油井的溶蜡速率≥1.26×10-2,符合标准,能够满足溶蜡要求;少部分油井未达到标准值,只能部分溶解,主要与油品性质有关。

(4)油基清蜡剂的降凝实验。现有油基清蜡剂具有一定降凝功效,但降凝效果不明显。

4 化学清防蜡技术研究

4.1 油基清蜡剂

清蜡剂的主要组份为有机溶剂、互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其清蜡原理是有机溶剂具有溶蜡能力;表面活性剂起到渗透、解离保护作用,能提高溶解速度,促进蜡层脱落;聚合物能够使脱落的蜡晶稳定分散于原油中,降低原油的凝点和孰度,防止蜡卡事放发生。优点:单次清蜡效果明显;单次作业费用少;施工方便。缺点:有毒、易燃、易爆,施工不安全;液量少,结蜡严重的油井不合适;容易造成蜡脱;

4.2 固体防蜡块

技术原理:该工具利用微晶蜡可以阻止石蜡结晶的原理,将与微晶蜡结构相似而分子量较大的高分子聚合物作为高分子量石蜡阻聚剂,在石蜡结晶过程中,可以起到晶核、共晶或吸附作用,使原油中的石蜡形成更多的小晶体,改变蜡晶微粒在网络中分散状态,延缓蜡晶聚结、沉积,起到防蜡、降粘的作用。适用条件:

(1)温度:30-70℃,最佳温度65℃;

(2)含蜡稀油、高凝点常规稠油,但原油中蜡的分子量较高,凝固点超过40℃的油井慎用。

优点:实现连续定量加药,不污染地层;缺点:受温度影响大,温度在70℃以下,有效期较长,高温井有效期短。

5 应用效果

5.1 油基清蜡剂应用效果评价

一年内使用油基清蜡剂269.13吨,占总清蜡费用的53.7%。表现为冬季用量大,夏季用量小。使用油基清蜡剂后,载荷,电流,应力均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其中在含蜡量较高、含水较低的油井上效果更好。其中高中深、柳中、柳北、庙中深等区块加药后载荷、应力下降较大,效果更明显。

5.2 固体防蜡块应用效果评价

一年内共使用固体防蜡块108套,目前仍有效44口井,使用后有效期内取消加药26口井,减少加药量或延长加药周期82口井,工艺有效率100%。

6 结论

(1)油基清蜡剂适用于低含水,低凝固点,低胶质沥青质油井;

(2)油井结蜡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冬季应加大药剂用量,缩短加药周期,夏季相反;

(3)针对结蜡严重油井,采用加药、热洗等多种清防蜡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兆筑,等.苏北洲城油田化学清防蜡[J].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3卷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