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16:3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与生活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与生活论文

篇1

关键字:数学生活应用

数学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应该算得上是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完美阐述了吧!新课程标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而且还要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培养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从古时候的大马车,秦朝兵马俑中的战车,近代的木轮车,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火车、货车乃至豪华轿车,找到许多图片,让学生从外形上比较感知人类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等。但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种作用、哪一种形状的车,车轮都是永远没有改变的圆形。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圆性质的心理倾向,因而效果很好。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应该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组织教材,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活素材,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使之产生美感,培养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是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如:在进行“平面镶嵌”的概念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所见到的“瓷砖铺设”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家庭铺的地板砖、街道上铺的彩砖、浴室里的墙砖……我又接着问学生:“你知道工人师傅在铺时是遵循什么规则吗?”从而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推出“平面镶嵌”的概念,这不仅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大有裨益。

2、精心设计练习,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尽其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知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分析、直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最终的目标。数学源于生活,更应应用于生活。如: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为了巩固新知,我们精心设计了以下习题:一所学校在直线l上的A点处,在直线l上离学校A处180米的B处有一条公路m与直线l相交成30°,一拖拉机在公路上行驶,已知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的圆形区域内会受到噪音影响。⑴请问学校是否会受到该拖拉机噪音影响?并说明理由。⑵如果你是该学校中的一名学生,你会有何想法?这样一来,能使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拖拉机等的噪音对人们的危害,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如:“一次函数的应用”中有例题: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是20元/吨和25元/吨,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15元/吨和24元/吨,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用总运费最少?在教学时,我首先设计了几个问题:⑴影响总运费的变量有哪些?⑵由A、B城分别运往C、D两乡的肥料量共有几个量?⑶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解决这三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建立总运费与其中一条运输路线上的肥料运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从而利用函数的最值来解决问题。其实,在解应用题时,特别是解综合性比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建构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选编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保险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建模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经过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数学模型,与现实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4、拓展生活实践,为学生打造运用数学知识的平台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过来又应用、服务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实施了这样的实践活动——看一看,谁从生活中发现的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多。这样一来,汇报课上争先恐后的情形别提有多热闹了。再如,在教学“用扇形图描述数据”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实践性”作业:请大家课后设法搜集一下我国2006年经济普查数据,制成一张扇形统计图,并读图分析一下我国新时期在发展经济上又取得了哪些成就?这样一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增强了他们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的中间,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认真观察并自觉的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动性。

、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

篇2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时得个高分,考个理想的学校,而更重要的是学数学为的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管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离不开数学我曾经给学生除了这样一道抢答题:说集市上一个卖梨的小贩大声的吆喝:“卖梨啦,卖梨啦,5块钱4斤。”正好一位阿姨打算买点梨,就过来挑梨,不多不少,整6斤,请问阿姨应付多少钱,同学们,谁先计算出来谁举手!有的学生赶紧拿纸、找笔,抓紧时间进行计算;有的学生抓耳挠腮,嘴里嘟嘟囔囔;可是也有个别学生眼珠转来转去,一动不动。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6斤应付7块5。”其他同学都很愕然,大部分学生刚刚算出了1斤多少钱,还没来得及乘以6呢!我很高兴的夸奖了那个学生一番,要求那个学生说出他是怎样又快又准的算出来的?原来是这样,5块钱4斤,2斤就是2块5,6斤实际上是在4斤的基础上加上2斤,价钱也就是5块加上2块5,等于7块5。很多同学恍然大悟,看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跟课堂上的数学不完全一样啊!我趁机鼓励学生们,刚才那个同学只不过是将课堂上的数学活学活用啦,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注意观察生活,将课堂上的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大家如果都带着纸和笔去做小买卖,那么可是要大大降低效率的啊!学生们听了以后,热情非常高涨,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纷纷要求我再出几道题练习一下数学思维,同时还将羡慕的眼光时不时的瞥向回答问题的那个同学。

2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

2.1通过数学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天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工作,为了表示他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自作聪明的他就向老板说:“我还年轻,刚刚参加工作,还处于学徒阶段,就少要一点工资,请老板在我上班的第一天给我5角钱,然后以第一天平方的数字递增作为我的工资。”老板很痛快的答应啦!一个月后,老板给了这位年轻人几块钱,说:“这个月你做的很好,我就给你100倍的工资奖励你!”原来,5角钱就是0.5元,0.5的平方,0.5平方的平方……这样下去,工资会越来越少,年轻人一时的自作聪明反而被老板得利,主要原因在于没学好数学,所以大家一定要学好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会对照定位,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2通过生活中的初中数学问题,坚定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篇3

数学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如果教学过程中缺少生活性,幼儿所学数学知识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幼儿教师给幼儿学习“认识圆形和正方形”,在介绍到圆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借助了多媒体,给幼儿展示了什么是圆形,什么是正方形,分给每个幼儿一张纸,上面是圆形和正方形的各种图形,让幼儿进行操作分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个环节,让幼儿想一想实际生活当中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密切结合了现实生活的内容。所以本人深刻反思出这一次的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定的生活性。

二、挖掘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可能学习数学。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同样具有理智训练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价值。除此之外,数学学习作为幼儿最早接触到“学术性”学习活动,能够给他们一些早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三、挖掘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一)从幼儿经常接触的区域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1.益智区:积木、积塑

孩子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搬、堆积、摆放、平衡等可以感知尺寸、形状、重量、空间关系、体积等基本概念。比如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再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这样教师的教学形式不会单一,而且发挥了幼儿丰富的想象,也在游戏中认识了几何图形,可见数学活动变得生活化,我们便可以容易地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学教育活动。

2.角色游戏区

幼儿可以通过在娃娃家里分配餐具、食物当中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练习一一对应、一和许多;在开餐馆、杂货店等游戏中买卖东西,可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是物品分类、认识人民币(到银行取钱,拿取5元钱)、10以内加减运算学习(买两样东西用了多少钱?你还剩多少钱?)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

3.美工区

(1)橡皮泥可以用来捏各种物体,在给物体造型的动作过程中,幼儿可以感知结构、形状、硬度、质量。在把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滚成一个球体,把一大团粘土捏成好多小球,再把小球团成一个大球等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得很多关于体积、形状、重量的经验。(2)绘画、折纸、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些小玩意、拼图等这些活动,都为幼儿提供了感知对称、结构、空间关系以及辨认和分类的机会。这些当中潜含着许多的数学教育内容,只等教师加以引导,就可以使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更加丰富。

(二)从幼儿进行主题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1.户外主题活动

幼儿在户外可以更多地通过身体动作来感知速度与方位。例如,通过攀登脚手架体会方位;通过爬梯子体会速度以及上、下方位;通过排队感知前后、左右等。

2.讲故事主题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小兔做客》时,讲道:小兔今天来我们班做客,她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教师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两本书,三盒蜡笔……教师就可以引导:故事里面讲到兔子要送我们几张纸、几本书、几盒蜡笔等等。当中很自然地就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从日常生活活动中挖掘数学教育内容

1.入园

在接待来园时,教师与幼儿闲聊:“你早上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早上起来你高兴吗?昨天晚上你看动画片了吗?”看则无心,实则有意,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谈有意将其生活经验与时间概念联系起来,这些就是被挖掘出的数学教育内容。

2.进餐、吃点心

篇4

1教学内容与生活

1.1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1.2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过程与生活

2.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 半”。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 计 了以下情景 :“如 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2.2例题的生活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 22场比赛中得到 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学生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2.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练习:二中计划购置一批电脑,市场价每台 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 1O台以上,从第 l1台开始每台按 7O 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 85 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课外应用生活化

3.1制作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特长,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3.2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

3.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4让数学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回归生活

篇5

一、把数学教材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

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在教学过程中与生活紧密联系

1.导入的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

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学校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让数学应用与生活紧密联系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

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4.制作数学小报

篇6

论文摘要:对于我们农村的中学生来说,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还是不够的,常常出现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如今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我们的课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要求。于是我们可以从构建数学课堂生活化和在生活中去揭示数学并发现数学问题,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践数学问题,来培养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然而,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只侧重数学知识本身的讲解,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源头与发展及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没能重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感受,逐渐影响了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们必需通过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一、构建数学课堂的生活化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践的现实生活中,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于学习的创造性来源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从而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适时地、合理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设置适当的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具有生活意义的题目背景材料中,在新课堂教学的要求下,通过熟悉的背景来学习与体会知识的产生、演变等过程,是数学学习方式改变的必然途径。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教师设计了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蝴蝶飞舞、落下”的课件。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画面上出现一只多姿多彩的蝴蝶在花丛中轻歌曼舞,翅膀一张一合地摆动着落在花蕊上,最后将翅膀慢慢地完全收合在一起。再此定格时,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从中观察到了什么?为了更加突出要观察的问题,又特意将蝴蝶翅膀张合的过程设计为重复演示,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这其中蕴涵着什么数学概念?这样找准时机及时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由此自然的导入新课的学习。这种运用实例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情景,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了数学,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通过实践来揭示数学知识

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测、科学实验、论证猜测的过程中揭示出来的。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或许能发现并提出大胆猜测和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以验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获得了提高。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初步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这样来提示数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在生活实践中发掘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实践。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中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具体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我国现在虽然实行了素质教育,但是在我们这些农村学校里,学生动笔能力强、动手能力较差、实际应用能力薄弱的现象仍然很严重。他们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正确观念,更缺少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正确认识。这也反映出我们长期以来对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进行教学的意识不强。因此,我们要加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重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不感兴趣。本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陶行知也说: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教育与生活隔绝,其力量极小。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组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把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例如,在几何教学中,传统的定理教学一般都是先给出定理,出示图形,证明结论,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乏味,定理也不易记住。对此,可以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情景:“自行车是怎么停稳的?你见过桌子最少有几只脚?” 由此使学生了解到平面的概念,以及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基本原理。这些情境有效地使学生参与定理的探究过程,并在不断猜想、判断、论证的学习活动中,抽象出空间概念和定理,悟出数学问题的实质,实现学生新的认识结构的形成,还可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他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这是培养中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学生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年夜,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出色描述。生活化的数学进修资本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普遍的应用。所以,《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目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自动地运用数学常识剖析生活现象,自立地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正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联系,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经由以下过程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当场进修,并要全体学生揭晓进修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辅助学生体味有关数学知识的发生和成长,把握数学与生活现实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经由过程体味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年夜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进修材料。搜罗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本,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本,体味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本。校园、家庭、社会情形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经由过程对这些资本的收集操作,使学生感应感染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精彩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进修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水平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重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进修需要,使学生积极自动地投入到进修试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等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下落,但宿舍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便利,选择建在公路旁,A镇人但愿建在C处,B镇人但愿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以调整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技痒,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等分线的常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空气,使学生体味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要浸染。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美丽绝伦地合适所有学生的常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联系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乐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恰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乐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现实的数学问题来替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酿成一道联系班级现实的应用题:“在我校前不久进行的七年级拔河角逐中,划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角逐都要分出输赢。若是我班想在全数22场角逐中获得4O分,那么我们班的输赢场数应分别是多少?”因为学生亲自体验了拔河角逐的全过程,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谈判问题的空气中。

(3)操练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晰地说了我们教学的根据目的,是以数学操练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操练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操练:旧中打算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前提是采办1O台以上,从第l1台起头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前提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处事均不异,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出理由。经由过程此题的操练,让学生体味若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抉择妄想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现实,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抉择信念。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目光去观察、剖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成长数学。例如:在进修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进修了统计图表往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指导他们运用所学常识和体例去剖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常识真正为我们的进修、生活处事。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题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恰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结构等。

(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志。如在学了多边形的常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志写出了学生进修数学的感应感染与得失踪,反映进修过程中的喜悦与思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篇8

关键词:宣传主题布景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干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HfJ~JJ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篇9

“十一五”末期,我们探索构建了“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本课题有效地研究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较好的构建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构建了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和创造性学习开放的教学体系。

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如何用好这一校本课程资源,是我们在教育科研中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开展教育科研的一个基本原则。2010年12月在白城市教科所主办我校承办的“白城市实施素质教育协作校年会”上,全面展示了该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2011年在“白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做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实验深化研究成果汇报”,2011年“吉林省刘建文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酝酿成立,工作室承担引领小学数学学科建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培养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这些都为该成果的深化研究找到了新的载体,拓展了该项研究实践创新的空间。为此,我们持续开展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这项研究对于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成长,对于落实“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在创新中培养创新意识”的理念等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1. 探索更加优化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其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分为四步进行。

(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给学生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只需综合学生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通过教师巡视指导工作和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明理强化、实践探究。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4)激励评价、引深探究。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留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

2. 探索更加科学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操作策略。

(1)主动参与探究的策略:①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②提供活动机会,引导主动探究。③教给学习方法,注重学会探索。④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

(2)加强合作学习的策略。合作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加快沟通速度,培养社会适应性。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利于探究。

(3)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创造之源。教学,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动手、动脑、想办法、找资料、独立自主地研究探讨,从而增强探究的欲望。

3. 创造性提出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五个评价维度。

(1)师生和谐的情感课堂。就是充分地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树立“爱满天下”的情怀,把热爱与尊重,赞赏与微笑,理解与包容作为贯穿生长教育实施过程的一条主线,在师生间形成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

(2)自主探究的兴趣课堂。“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与实物直接接触,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直接经验,体验成功,形成兴趣,实现基于经验和体验的自主建构和精神生长。

(3)生生合作的有效课堂。就是分组学习共同研究,学生教学生,变单轨学习为复轨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有个性思考的自由表达,都能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思考,实现教学相长。

(4)拓展思维的智慧课堂。就是教师要找准学生的应激点和认知差,找准蕴含学生生长的挑战点、突破点和提升点,并据此开展师与生、生与生的思维碰撞,智慧分享。积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鼓励学生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鼓励创新。

(5)多元评价的差异课堂。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坚持“不同起点不同目标”的原则,特别关注学生各自不同的进步幅度和发展空间,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特别注意挖掘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实施因人而异的多样化的鼓励性评价,如最努力的学生,天天都有进步的学生,最专心的学生,最有见解的学生,最虚心的学生,最认真的学生等,这种多元的积极评价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自信乐观的态度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使教学超越了学科本身,进入了儿童的精神领地。

三、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价值

1. 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目前,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与人合作的氛围已经形成,产生了既要自己学好,还要帮助同学的双重责任感,萌发了追求小组内“人人进步,全组成功”的学习动机,懂得了“齐心协力、合理分工、集思广益”是探究式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课堂上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经过三年的深入研究,学生在各种探究学习活动中,情感得到解放,生活得到丰富,自主意识得到提升,创造潜能得到开发,智能水平得到提高。

2. 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该成果推广和深化研究转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间的互动式交流,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思进,喜读爱学,质疑反思,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了一支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专家型数学教师团队。他们中涌现出1名特级教师,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5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省优秀课改工作者,6名教师在吉林省各学科教学新秀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中获一等奖,有19人次在省级以上教学观摩、优质课评选、基本功竞赛、优秀教学成果奖励中获奖,有28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正规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实验教师教学沙龙“关于预设与生成的讨论”和教学论坛“关于有效探究的讨论”实况录像分别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九届和第十届年会展示播放并全国发行。

篇10

论文关键词:“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思考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58页的内容。主要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圆锥以及初中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备课不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此,我从新六年级每个班级中随机抽取10多位学生进行调查: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地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没有一个学生能基本说清原因,这说明高年级的孩子关于圆的生活经验还是相对缺乏的。根据学情、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标准,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应用圆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

二、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关注人”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习得方式和交流合作;新课改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互动、合作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节课,我想用现实的情境、自主的操作、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自由的想象、纯真的创造构建出一个鲜活的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使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积累经验,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新的收获。

三、过程设计和意图

我把教学过程预设为9个环节:诗意引入、感受完美、规范画圆、自学名称、探索研究、走进历史、尝试应用、美的继续、课外延伸。

第1个环节“诗意引入”

出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图片。

教师(以下简称T):“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朝诗人王维最有名的诗句之一,它描绘了两种对比鲜明的图形,一种是烟的直,一种是落日的圆。(板书“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直与圆的不同,同时为引入课题做好铺垫】

第2个环节“感受完美”

①课件出示带有圆形的图片小学数学论文,有向日葵、钟面图……

T:请仔细观察,这些图片都含有什么图形?

学生(以下简称S):圆

欣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感想?(圆形物体很美)

T: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圆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在,可以说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圆的世界里。

②请学生举例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T: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③引导比较。

T:圆与其他图形有什么不同?

S:圆是曲线图形,以前学过的图形都是直线图形。

T: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和谐,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第3个环节“规范画圆”

通过不同工具画圆的比较,揭示画圆的本质

①让学生选择工具画出一个圆(估计学生会借助圆形物体或圆规),交流时重点讲评如何使用圆规画圆。

T:先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然后把圆规两脚叉开使之有一定距离,再把带有金属尖的一端放在这个点上,捏住柄端,把圆规的另一角围绕它旋转一周,这样一个圆就画好了。

讲评后请学生用圆规再画一个圆。

②观看录像: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一位小朋友在沙子地上用固定拇指、旋转中指的方法画圆。

③引导比较,思考不同工具画圆之间的联系。

T:说一说用圆规画圆、体育老师在场地画圆、学生利用拇指和中指画圆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本质的联系。

小结:借助工具画圆,只要固定一点,确定长度,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

第4个环节“自学名称”

①学生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上面的三种画圆方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是不是有专门的名称用来描述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书本P56例2中的一段话。

T: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根据学生回答完善板书: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

②联系画圆的过程,思考圆的一些主要特征。

学生在知晓圆的各部分名称之后再一次组织画圆,让他们用理性的目光再一次关注画圆的过程,使他们在画圆的同时关注半径、直径,思考半径与直径存在的一些特征。

第5个环节“探索研究”

①让学生取出刚才用圆规画出的圆,分别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讲评,巩固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

教师选择一份作品,请一位学生在其中再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启发思考:在这个圆中,还能画出半径和直径吗?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S: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是有无数条的。

T:对于半径和直径,你还能发现什么?

启发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是有无数条的,无数条半径都相等;直径也有无数条,无数条直径也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②请学生想象,沿着直径折,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折痕两边完全重合)请学生实际动手折一折,并思考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就是直径,有无数条对称轴)

课件动态演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③回顾画圆过程,理解原理,内化概念。

T:圆心、半径和直径这些知识蕴含在我们画圆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圆规的金属尖固定的地方是圆的圆心,圆的圆心确定了,这个圆的位置也就固定下来了,所以我们就说圆心确定了圆的位置。(圆心定位置)那么,这两脚叉开的距离相当于圆的什么呢?(半径)现在我让这个半径更大些,画出的圆会怎样?如果我把半径改小些,画出的圆又会怎样?这说明,圆的大小是由半径来决定的。(半径定大小)

④课堂学习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小结的习惯和意识。

⑤ 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画一个直径是6厘米的圆,写上各部分的名称。

T:同学们会在文档中打字了,你会在文档中画一个圆吗?我们一起来画一个。

T:现在,我们能用电脑来研究圆。那么,你知道古代是怎么研究圆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历史。

第6个环节“走进历史”

①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圆小学数学论文,一中同长也。”

T: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想一想,“一中”和“同长”表示什么意思?(一中:圆心;同长:半径、直径一样长) T: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早1000多年,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②T: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远远不止这些,老师在这儿还收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用正方形不断地

切割而来的。(演示)

T: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③T:大家见过太极八卦图吗?出示八卦图

这个图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如果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能发现什么?

④演示风扇带动系线的小球运动,你能说出圆心在哪里?半径是谁吗?如果告诉你绳长20厘米,你知道他的直径是多少吗?

教师总结过渡:人们研究圆更多地是让圆为人类的发展服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应用”,

第7个环节“尝试应用”

①课件出示:利用圆的特征制作的车轮。

T:从古代马车到地排车、自行车,再到摩托车、汽车和飞机,这些交通工具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但车轮的形状却一直没有改变,都是圆形,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解释,明确车轴必须安装在车轮的圆心。】

②播放动画视频《猫捉老鼠》:下水道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长方形、椭圆形的井盖容易掉入下水道,圆盖绝对不会掉入下水道中。

【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认识圆的特征,感受其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③“套圈游戏”:让学生利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圆的实用价值,初步感受到圆的美。

第8个环节“美的继续”

欣赏滑冰中的艺术美,感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寓意圆满、圆美的人文美,再欣赏用圆构成的美丽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古希腊哲学中“圆是最美的图形”这一论断的精彩,激起学生设计的兴趣。】

第9个环节“课外延伸”

①课后设计并画出用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巩固圆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把自己实践的体会和研究成果与同学们分享。

②阅读推荐内容:圆规的历史、“圆的杂谈”、 元时期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