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4-11 11:3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效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正确树立观念,进行有效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对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他们学习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学习心理动机,合理利用时间,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第二,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化学观念,不断积累他们科学学习化学的素养。第三,要因材施教、开拓学生学习思路,逐步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他们逐步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第四,我们要正确看待学生,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在学习中,允许他们犯错误。第五,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当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不歧视学生,促进他们和谐发展。同时,还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充分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正确树立学习观念,这样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二、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进行互动
所谓进行互动就是指在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积极倡导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从而还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充分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实现教学主体的有效互动,引导学生从教师所设计问题中,加以改编,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进行变式,合成创造出新的问题,进行探索互动学习。这样既给了同学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同时还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地促使他们继续努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化学习惯。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活动,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充分让他们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来获取知识,把最宝贵的时间、尝试机会、发表观点与交流思想的空间留给同学们,让他们获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感。
例如:在探索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中,为了有效进行互动,笔者改变以往教学手段,因为初中学生男生活泼好动,对实验感到好奇,积极性高,女生对实验有恐惧感,甚至连划火柴都哆哆嗦嗦。为了有效地消除学生畏惧心理,笔者有意识地组织她们参与实验操作,并鼓励她们,让会操作的男生帮助她们,手把手地教,当她们获得操作实验成功时,感到实验并不可怕,从心底里感觉我们也能行。在以后的实验操作中,她们都能积极参与,和男生一样自主探索实验现象和规律。
三、运用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打破了以往只是一张嘴、一支笔和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结构,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时间,为化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具有整合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功能,特别是普通教学手段或教师讲解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运用它使同学们易于理解,尤其是对特别难讲的内容可以反复展示,大大减轻课堂工作量,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篇2
【关键词】数学复习 有效 教学方法
一、狠抓基础
掌握扎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获得成功和保持兴趣的重要条件。基础是一切解题的根源,而这却往往在复习阶段被教师忽视,教师往往喜欢搞题海战术,觉得这样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捷径。其实不然,学生虽然学习了一遍书本知识,但遗忘率却很高,主要是由于初学时学生对很多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表面,接受快遗忘也快。因此中考复习就相当重要,教师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包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性质等的理解,注重数学语言的表达,数学解题格式等方面的规范。中考不仅是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一次检测,学生常常眼高手低,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要以教材为依托,重视对学生的基础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班级的平均分。本人连续从教初三数学几年,通过研究中考试题发现,中考试卷设置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许多试题源于教材,有的是对教材中的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因此,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教会思考
复习课上,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概念、知识要点等,就不能引导学生从较高的角度去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错过了知识重组的时机。不管教师准备得如何充分,毕竟最后还是要学生进考场独立思考。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的主要特点是素材广泛、题型丰富、关注应用,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重视考查阅读理解与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教师在复习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学会比较知识之间的关系,体会转化思想,进行习题演变,要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教会学生从较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教会他们灵活处理中考试题。
三、培养能力
中考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状况的检测,更是对知识所承载的能力接受程度的考查。中考不仅考查学生,也是在考查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中考试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积极支持、参与、探索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我们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备考复习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越来越加强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应加强对中、高档题目的训练,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方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思维,通过独立练习,达到巩固复习结果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寻求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的途径和方法,而不是一味进行教师讲解,所以常常有教师感慨:“这题都讲几百遍了,学生还是错。”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复习概念时,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即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然后归类排队,再用数字编码,这样做可增强学生复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最主要的是起到了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实现厚薄间的转化。教师要善于提出适合学生的,有一定思维价值的,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追求实效
篇3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经济政治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2008年,新的《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大纲》意味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能够体现新时代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由此,有效探索德育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当前“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德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德育课堂教学的几种方法,为今后提高德育课堂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2.当前“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德育教学的特点分析
2.1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理论性强
从目前“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目标设置来看,主要是针对中职学生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常识教育。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囊括了国家的大略方针、发展策略等等,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这与中职生年纪小、阅历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造成学生在知识接受上的障碍。
2.2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涉及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较多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涉及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较多,这样在实际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不得不纠结与现实生活现象与道德规范之间统一性的矛盾。比如说:现实社会贫富差距逐渐加大、腐败现象频发、拜金享乐主义横行,这样道德规范的要求相差甚远。这样如何将学生从现实中的困惑引导出来,指引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2.3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实践性较差
知识目标是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运用目标及情感、态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是主体,是弘扬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价值观;运用目标是主导,是认知能力和行为养成的关键。从目前“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安排来看,社会调查、实践都无从下手,这样就导致学生要想将学习到得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只能靠抄写书本,难以实现真知的目的。
3.“经济政治与社会”中有效德育课堂教学方法探索
3.1 有效结合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学
针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学,这样可避免过往教学中空洞说教问题地出现。比如说在“企业生产与经营”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如果单纯依靠课本中提供的事例进行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尚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触动学生内心,使说服教育性大大折扣,也形不成有效地情感体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收集不同专业往届毕业生在求学工作中的艰辛历程作为教学实例,用于课堂教学,这样一方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肃立了良好的榜样形象,为中职生今后的求学和工作指明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
3.2 结合热点话题,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内容更具职业特点,更加切合社会实际。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过去“重理论教学,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社会调查、现场教学等方法,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热点话题的结合。使学生可以从德育课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知识,得到提升。比如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可安排播放一组11年有关朝鲜女主播频换发型的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朝鲜主播频换发型这样的“不起眼”的小事可引起国际社会的热议。通过思考学生会发现,主播发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朝鲜国家的脸面,频换发型是否就意味着其政府想改变形象的端倪。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朝鲜政府改变形象的意图是什么”,诱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3.3 以生为本,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
以生为本是中职学校德育课改革的根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教师去引导、开发。在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自身情感的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思考,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对于奇异之声,不可立马否决,更不要否决其问题提出的不可取之处,而应该诚恳地接受其提出的问题,并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巧妙处理不和谐声音和突发事件。比如,在民主政治的教学中,中职学生可能会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阅历上的浅显,部分学生会窃窃私语道:“家里人说了民主政治就是一坨狗屎!”。这个时候,教师要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可就势以“民主政治就是一坨狗屎”这个问题分组展开讨论,这样可有效缓解尴尬气氛,也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4 有效利用课内外资源,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课内外资源包含了“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在范围上涵盖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切有效资源,其大力开发和合理利用,可有效实现突破课本局限,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中,教师要利用好课内外一切可用资源,做到恰到有效的为课堂教学服务。比如:在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要涉及到“人大代表”教学名词的使用。教师可根据注解进行简单的讲解,同时结合本地区人大代表选举事例进行人大代表选举现场模拟教学,将选举条件、选举方式等等融入场景教学中,使学生切实明白“人大代表”一词来源及含义。
4.结论
总之,“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有着理论性强、涉及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较多、实践性较差等课程特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认识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侯胜华.中职德育热点问题的冷思考――《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5)
[2]张伟.主题学习在职高德育课的实践及有效性探究――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中“个人的收入与理财”为例[J].西安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3]陈建莹.浅谈中职德育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职业生涯规划》课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作文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根据学生对作文思路的掌握情况,不断的拓展其写作方面的思路,从而能够使得学生真正的将自己的情感同语文作文教学以及所写的文章相融合,不断提升其写作能力,最终让文字成为表达其内心感悟的工具。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缺乏层次。部分教师在对作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任务安排相对较为无序,致使课堂教学较为混乱,最终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作文的兴趣。目前多数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期间,通常是将范文进行朗读,之后再根据范文将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其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而学生对此的学习热情相对较为缺乏。现阶段,对初中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以中考为中心,以得分为最终目的,因此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相对较大,其层次较为欠缺,学生在进行写作期间,仅仅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作文当中,将作文视为一种得分的工具,并没有对此产生兴趣,其写作技巧自然也就得不到提升。
第二,没有良好的写作状态。良好的作文心态以及良好的写作氛围造就了良好的写作状态,然而无论是在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家作文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家长均将作文当作是一件较为严肃的事情,往往也会将其主题思想限制在祖国、社会等。这种教学方法以及写作环境下,学生将会把作文当作是一个难题,在提笔时往往不知道写些什么。
2.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建议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将会使得学生拥有放松的心态,其学习热情也将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因而是否具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将是能否构建高校语文作文教学课堂的首要环节。想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则教师首先应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能够达到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采用活动或者游戏的方式,将作文教学的作文话题进行引出,从而能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加入课堂学习当中。
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准备部分名家名段的朗读音频,从其他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通过多方面感官的刺激,使其能够对语文作文学习充满兴趣。
2.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能否成功有效的培养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意识,是能否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质上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目前对教学效果的评定,并不是以教师教授了多少知识为标准,亦不是以课堂活动组织的如何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衡量,即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知识的理解程度,对相关知识点吸收的程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关键在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摒弃传统教学的模式,将自己从授业者向着引导者的角度转换。当学生在学习者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从旁起到协助的作用,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了解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则是有学生自己完成。同时,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学生学习的不足也应充分的掌握,进而教师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集体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激发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学习兴趣, 提升初中语文作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3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式,在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设计,对教学方案进行个性化创造。
例如在对小说进行讲解时,应注重教授学生如何对小说的要素进行把握;而在对诗歌进行教学时,则应对诗歌的朗诵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行了解等。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死水》中的“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句子中绝望、半点等词语都强烈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作文中学生可以凝练应用。
2.4培养学生阅读摘抄习惯,积累素材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语文作业不妨这样布置,每天让学生做一些阅读赏析、摘抄词句的作业,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也与日俱增。在寒暑假的时候,教师指定一些课外名著给学生读,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摘抄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并写上简单的赏析或是体验感触,到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3.结语
相对而言,初中语文作文是教学环节中较为困难的一个,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研发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昱.用人生的真实书写真实的人生――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56-57.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几何知识
课堂教学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115-01
学习几何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认为几何难学,对学习几何知识不感兴趣,导致他们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往往敷衍了事。为了改变初中几何学习的现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主动创新几何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精心设计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
一、着重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几何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是学生几何学习的奠基时期,课程内容大部分都是最基础的几何概念、定理,侧重于学生的画图、识图、逻辑推理等基本功的训练。一些学生几何学习不好,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准确牢固,概念、定理记不住,答题过程不规范,导致频频出错。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几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几何学习习惯。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师考虑到圆的知识在中学几何教学中占有的比例较大,与此相关的概念至关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在于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圆的切线等一些基础知识。首先,通过让学生观看一则“海上升明月”的视频,然后,用圆形代表月亮,用直线代表海平面,尝试画出月亮升起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结合视频画出了三种情况(即半个月亮升起时、月亮刚好全部升起还未离开海平面时、月亮升高后离开海平面时),通过对这三种情况的观察和理解,对于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相离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于这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几何学习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创设几何学习情境
很多学生对于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缺乏充分的认知,认为几何就是一堆图形符号、各种各样的定理,而没有发现几何知识的美,所以觉得学习几何知识是无趣的,在课堂上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为了提高初中几何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借助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用具,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几何学习创设有效的情境。
在教学九年级数学《相交弦定理》一课时,考虑到这一部分内容是属于“与圆相关的比例线段”的知识,反映了圆的内部两条相关弦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在导入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则视频短片,教师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才能将这些广告牌固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应该在圆形广告牌后面设计十字架。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假设圆形广告牌的直径是1米,要在距离直径一端0.2米的地方增加一条钢筋,两端与圆连接,用来加固广告牌,那么这条用来加固的钢筋应该有多少米?此时学生陷入了困惑,不知道如何解答。教师适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圆的相交弦定理后,这个问题就可以轻松解答了。”此后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三、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一成不变地讲解几何概念、例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完成练习,长期以来都是初中几何课堂教学的真实现状。在这种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各种感官得不到有效的刺激,思S也处于沉寂的状态。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加强生生交流,促进师生互动,充分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平移》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几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如景区中的缆车缓缓上下山的情形、人们站在商场的滚动电梯上的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小组讨论:什么是平移?平移的两大要素是什么?平移的性质是什么?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分析之后,在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平移是把一个物体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个过程叫做平移。”“平移与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有关。”“平移的物体除了位置发生变化,其他都没有发生变化。”教师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为学生自主发现创造机会,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篇6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二、以变引趣,促进理解
现代语文教育“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的模式,锐志改革,勇于实验,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在教学时,我使用了“法庭审判”的教学形式,营造了课堂模拟法庭的教学氛围。法官、律师、证人、被告、原告、陪审员等均由学生担当。“法庭”就文本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等人“是否有罪”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样,一改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学生的兴趣极浓,有的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出各种“证据”,强烈要求“法官”给他们定罪;有的同学也竭力收集“材料”为他们作无罪辩护。课堂上争辩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以情养趣,促进创新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个性化的体验,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兴趣,有热忱地进入文本中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在教学《羚羊木雕》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直观体验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我设计了“自导自演情景剧”这一环节,让学生踊跃参与,并说明理由,然后加以改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①)学生在导演“我轻轻地敲了敲门”这一动作细节时,就有不少的独特的设计:有学生把准备敲门的手轻轻地搭在门背上犹豫了许久,才提起手来轻轻敲了敲门;有的学生让敲门的手在空中来回缩了好几次……②又如“不”字,学生认为它充分写出了我极不满意的做法,内心有所反抗的情绪;有学生认为应语气坚定有力;有学生认为应该带哭腔,拖长调的语气来读更符合文中的“我”……可以说,学生对情节的把握,对人物感情的把握是到位的,他们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不得不让人叹服。
四、以问激趣,促进探究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接纳性的、知识性的、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女娲造人》时,先由学生从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谈起,再由教师问“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的话题,继之是“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撩拨到极致,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探究中去。更有“你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进行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这个问题的设计,可谓把学生的兴奋推到了最高点,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感受神话传说的独特魅力,品尝到探究带来的喜悦。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又让学生了解想象在神话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科学地探究人类的起源。
五、以新生趣,促进反思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有力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
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之前,先让学生视听黄磊演唱的《父亲》,并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父亲的各种关爱,使学生一开始就快速入境,沉浸在“父爱”的特定情境中,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接着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有声语音带来的情感触动;然后进入文本,让学生用心去挖掘、体验、反思那份浓浓的亲情。
六、以读促趣,促进审美
文本是学生体验美的所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感受美的同时,提供学生审美、创美的时间、空间,就能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
总之,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课文、作品当成一件件美妙的艺术品去感受、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施航飞.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谈[J].才智,2010
篇7
教学手段单一指的是在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采用比较线性的平面的教学模式,而政治学科相对来说又是比较抽象比较理论化的学科,学生单一的听老师讲述书本知识还是很难理解。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骤减,导致课堂气氛僵硬,常常出现老师讲的卖力课堂效果却不佳的现象。如何上好初中政治课,依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下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方式方法,与大家共勉探讨。
一、重视案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政治课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经济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例如,在讲授责任的重要性时,我运用了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婴儿和受害家长的图片,学生受到很大的震撼。然后,引出责任问题:责任包括哪些?有的学生说:等我们长大了,我们有责任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说: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祖国。有的说:当在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们时,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说:当好朋友犯了错误时,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宽容他们。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责任。对话式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识和接受事情的本质。同时,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社会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初中政治课是德育的园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和影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德育中,如果单纯地用道理向学生灌输,学生可能会排斥;而案例比理论更直观和明确,易于被学生接受。
二、组织课堂讨论,开动学生大脑
讨论也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或学生自己提的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补充,弄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前面的阅读中。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知”,但还缺乏“行”。课堂讨论是从“知”过度到“行”,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老师准备的课堂讨论问题,往往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因而,学生应在认真阅读和领会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再展开讨论,这是提高讨论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课堂讨论的问题又往往是联系生活紧密的热点问题,因而,要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会有话可说,课堂讨论时不要人云亦云,要 善于独立思考,求异创新。我们老师应积极尝试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做课堂讨论能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和集思广益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对于学有余力并对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指导他们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思考,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学科才能。对于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但缺乏勤奋好学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的中等生,指导他们积极参加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对于缺乏自信心,知识贫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后进生,要重点辅导,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在后进生都努力参与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四、加强训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备课、上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后巩固也必不可少。学生课堂上听得再好,如果课后不及时消化,效果会大打折扣。接受得快,忘得也快。我就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开学前两个星期,我在七年级,每次上完课后都没有给学生安排作业,也没要求学生自己课下去复习。只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一定要认真且做好笔记。课堂上,气氛确实很好,学生觉得轻松,感觉课堂上效果也不错。上完一个单元后,组织了一次测试,结果就让大家比较失望了,试题的答案很多口水话,知识零乱。并且,还有一些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做的。考完后,我再去调查,就发现学生不知道怎样将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答题中去。所以,学生上课听懂了,课下再进行一些典型习题的训练或花上短暂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抢记,趁热打铁,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不仅能更牢固的掌握好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得以提升、拓展。只要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觉得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了。既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让学生知道了本课所学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个知识经常会出现哪种题型,哪个知识应该怎样运用。这样对学生今后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8
1.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教学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讲解语法知识点时,要注意适当引导,晦涩、抽象的语法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学习任务,一味的让孩子们被动接受这些晦涩,抽象的语法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点时,一是要注意内容适量,二是要注意用巧妙的方法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建设性,摈弃被动接受知识,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与其把知识点直接讲授给学生,不如充分发挥小学生们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将一些实例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归纳、总结将知识内化.学生一旦自己总结了其中的规律并将这些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就会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这样的方式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直接灌输的知识.比如在讲解名词的单数与复数这个知识点时,教师不适宜将规则直接告诉学生,但可以通过“数一数,数,复数入脑海”的方法来实施教学.我们可抓住低龄儿童爱数数,爱做简单重复劳动的心理特点,比如apple,这是孩子们都喜欢吃的水果,教师在黑板上放一个苹果,让同学们说“This is an apple.”接着老师放两个苹果,三个苹果,四个苹果……让孩子们边数边说,同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They are two apples.” “They are three apples.” “They are four apples.”等等.当板书完以后,教师可以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并归纳其中的规律,再通过呈现其他孩子们喜欢的实物,让孩子继续在数数中学习,归纳并总结单数与复数的规律.采取这样的方法,孩子们在兴趣盎然地数和说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归纳总结了名词复数的表现形式和它与数量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知语法,实现语言的正迁移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基于语言文化背景的,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着不同的语法准则,所以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英语语法教学也将面临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惑.为了弥合这种差异,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努力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在中感知语法,运用语法,实现语言的正迁移.比如在讲解“What time is it ”这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爱表现自己的特征,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列出来,请孩子们自己来表现.具体做法是: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挂一个闹钟,可以根据具体的事情调整闹钟的时间.先将闹钟调到早上七点,请学生来表演早上七点的时候自己所做的事情,接下来可以依次调整时间,分别请学生来表演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
What time is it
It is seven o’clock. It’s time to get up.
What time is it
It is seven fifteen. It’s time to wash my face.
What time do you have lunch
At twelve o’clock.
Is it time to watch TV
No. It’s time to do my homework.
情景表演完毕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组,同语言搭档进行会话,相互了解对方的日常生活.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可以在讲述自己日常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并熟练运用语法知识.上例所用到的情景教学法就是创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感知语法.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语法教学的枯燥与单调,对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很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3.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方法
一、教师讲授法
学前教育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传授给幼儿一定程度的知识,启蒙他们的思想,开发他们的智力,帮助幼儿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讲授法。讲授法即是用讲解的方式,向幼儿传授信息,让他们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幼儿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大量的知识,获得智力上的提升。
讲授法所讲授的内容大多为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本身富有趣味,极易吸引学生注意。某位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时,面对学生提出的“为什么天上只有一个太阳?”的问题,这位教师便讲述了我国传统神话“后羿射日”的故事:当初天上有九个太阳。这九个太阳晒得百姓痛苦不堪,庄稼树木全死了。后来出现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射下了八个太阳,留下了最小的那个太阳造福人间,于是今天的天空上就只剩下了一个太阳。这位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还不忘和幼儿进行适当的互动,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还保持了他们的活跃性。
这位教师利用了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将一些人生道理、科学知识蕴含在故事当中,通过讲授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让学生在兴趣和学习中找到了结合处,掌握了大量的知识。
二、小组互动法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这点在学前教育中更加应该提倡。在现行的教育理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自主性,教授学习方法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开展学前教育时,教师也应根据这样的理念进行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
某位教师在开展幼儿教学时,先是用讲授法给学生讲了“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故事。故事讲完以后,这位教师便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东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呀?他这样的做法对不对呢?”在这位教师的安排引导下,幼儿纷纷组成了三个人的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虽然幼儿的思维较为幼稚,难以讨论出合理正确的答案,但是由于幼儿比较听话,能全身心投入到小组讨论的活动当中,这样就使得他们能在小组讨论中开发思维,获得智力上的成长。在讨论结束后,这位教师还要求幼儿小组之间互相评比,看看哪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最正确,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三、游戏互动法
研究幼儿的心理就不难发现,幼儿天生是喜欢玩游戏的。相比较于正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式的传统教育,在开展面对幼儿的学前教育时,游戏式的互动教育无疑是更加有效率的。在学前教育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变通,适时组织课堂游戏,不仅能丰富教学方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让教学更加顺利。
某位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了计分比赛的游戏模式。她先是把全体学生分成了红、绿、黄、蓝四队,然后根据这四个队的表现来计分,表现好的就给加分,表现差的就给扣分,而四个小组中表现最好的还给奖励小红旗,并给该组的小组长奖励两面小红旗,标榜到“红旗榜”上。经过这位教师的设计,四个小组的学生纷纷表现出了很高昂的情绪。不仅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表现十分活跃,而且为了拿到小红旗,还表现出了十分良好的课堂的纪律,课堂环境极大优化。
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比赛中学生会团结互助的能力,增进了友谊。
四、自主探索法
学前教育所面对的对象主要为幼儿,而幼儿在心智上仍处在一个开发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蒙。探索法的应用,正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尚处在幼年阶段的学生就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某位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放映了一段动画式的卡通。卡通里的内容讲述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学生们都看的津津有味。而到卡通片的最后,却留下一个小谜语。这位教师适时向学生提问到:“小朋友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能不能猜到最后的这个谜语是什么呀?”之后这位教师还拿出了一个小盒子,表示答对的学生会得到糖果作为奖励。在这位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纷纷猜测并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变得极为活跃。经过这位教师的一番点拨引导以及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之后,学生们顺利得猜出了谜语的解答,既得到了教师的夸奖,也得到了思维上的成长。
篇10
关键词: 情景模拟法 任务驱动法 演示教学法 中职会计
现代教育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倡导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注重学生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等改革。枯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经不适应社会要求,更不适应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已开始进行角色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为了让学生有学习热情,教师应该采用互动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主学习热情,这样学习起来不枯燥无味。
中职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动手操作能力强。大部分学生对纯理论课感到乏味,对技能课颇感兴趣,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十分向往,愿意模拟岗位体验工作。
一、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的定义
情景模拟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学习观念,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岗位技能,实现由书本知识掌握向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的转变。
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做到有的放矢。深化教学重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技能任务化解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评价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演示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完整准确地理解知识。视频演示和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快速掌握点钞的技能要领,强化技能操作水平。
二、有效教学方法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运用在会计课程中,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以《会计基本技能》中的电子计算器应用为例加以说明。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 。在《会计基本技能》中,教师尽可能多地采取示范性教学,注重技能训练,突出广泛的实用性特点,较好地适应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第九章《电子计算工具的应用》第一节《电子计算器的应用》,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能进行数字运算的小型计算机器,内容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在会计核算和出纳业务中经常使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电子计算器的应用》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子计算器各键的功能,并熟练掌握电子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电子计算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手、脑、眼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电子计算器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树立团队意识,学会团结协作。培养学生树立职场意识,以及严谨认真、准确规范、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一节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各键功能并正常使用维护电子计算器,掌握电子计算器操作方法。
1.实物展示,认识新知。主要让学生认识电子计算器的结构。如01显示屏:可以显示从功能键输入的数据及各种运算结果。02功能键:用来输入计算指令和需要计算的各种数据。03内存:用来存放指令和各种数据及运算器送来的各种结果。04运算器: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部件,完成各种算术运算。电子计算器的分类:简单电子计算器和多功能型电子计算器。
2.任务引领,学习新知。功能键如何使用?启动:当开始启动电子计算器时,按ON/C键。删除: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出入时,可以进行删除。撤回:在数字输入中如果出现多输入数字,可向右方撤回一位,以便正确输入。算常用对数:计算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时,先按数字键,再按功能键。求反对数:输入数字(2ndF )(Log)。记数模式转换:输入数字(X M) (F E)。记忆输入:输入数字将其存入记忆中(X M)。记忆显示:将存入记忆的数字显示出来,按(ON/C) (RM) 。记忆加法:进行记忆加法时,可按(M+) 。
3.小组练习,强化技能。全班分为六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组员练习,强化技能,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4.小组对抗,岗位实践。某公司租赁写字楼,每年年初支付租金5 000元,年利率为8%,该公司计划租赁12年,需支付的租金本利和为多少?
FV=A× [(1+i) -1]
=5000× [(1+8%) -1]=102,476.48
5.展示成果,总结评价。小组全面回顾活动过程与收获,准备成果展示交流。分组展示交流,共享活动成果与活动感悟。组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借鉴。组际相互评议,推选优秀成果、优胜小组、先进个人。
6.布置作业,整理工具。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本组技能课的实训报告。
三、三种有效教学方法应用于会计专业的优点
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应用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可以使动脑、动手、动眼相结合,技能训练效果显著。教学中,以学生技能训练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增强技能训练课的效果,为学生今后就业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夯实基础。同进,小组对抗、岗位模拟、学生评价,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公平公正、谨慎求实的会计人员职业素养。技能训练中提供多台多功能计算器,更丰富技能训练内容。
四、结语
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千人一律的金科玉律,不是昙花一现的海市蜃楼,并非代代相传的秦砖汉瓦。随着时间推移,原本被奉为宝贝疙瘩的“好方法”很可能因跟不上时代变更而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原本曾被漠视的“差方法”在历史潮流的冲刷下很可能愈见其晶莹剔透而逐步被人采纳。一个合格的中职教师只有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好方法,才能真正像一只矫健的雄鹰在教学殿堂上自由翱翔,如入无人之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有效的激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