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时间:2023-03-18 03:3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怎样教育孩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陈艳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很想教育好我的学生。工作上我勤勤恳恳,在教育学生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总觉得学生的发展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很远,对自己教育学生的做法也有诸多困惑。《教师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做法令我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
其实教育学生,并没有现成的一成不变的法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有选择地学习别人的好的做法,更要针对自己的学生的个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要放平心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不顾他们的感受,最终受伤害的会是我们自己。因此,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首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给自己一种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心态,将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扑救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学生也将收获幸福美满的人生!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篇2
2、对于手机瘾很大的小孩子,可能没有办法一下就能不玩手机,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去制定相应的计划来慢慢戒掉他的手机瘾。或是每天只能玩多长时间,或是手机只能够用来看什么。很多小孩子着迷手机,就是可以用来玩游戏,这个情况,就要把手机里的游戏给卸载掉,或是断开网络。
3、有些家长一看到小孩子哭闹,就立马把手机给他玩,这也就养成了小孩子玩手机的习惯。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用孩子喜欢的玩具或是绘本,带他一起玩,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也许刚开始不行,但是次数多了,慢慢也就好了。养成了习惯也就不会闹腾了。
4、由于小孩子完全没有自控力,更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家长就一定要做好榜样,并且要能够监督好孩子。手机可以用来学习用来玩,但是要掌握好一定的度。经常玩手机,特别影响一个小孩子的视力,长时间更会影响智力,家长要对这种弊端有个深刻的认识,从自己开始更正,才会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
篇3
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家长们为此也是费尽心思。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需要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作者|艾米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的,当一个人养成了好习惯,其行为就会具有自觉性,并内化成一种根深蒂固的高尚品格,这种品格会贯穿于人的一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每天按时休息,平时让孩子多做家务,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独立完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独立思考,睡前在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孩子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从书中受益。
我们都知道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自身是很有好处的。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很多父母不自觉的总是喜欢居高临下,用严肃的面孔来教育孩子,指出缺点和失误,这样的做法常常伤害了孩子,还疏远了亲子距离。父母教育孩子,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孩子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三、多与老师沟通
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是连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桥梁。家长积极与老师沟通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也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足之处。
篇4
1、以身教代替言教;
2、针对具体事情给予教育指导;
3、针对眼前的事进行教育,不要数落孩子的过去;
4、对孩子表示亲密,试着拥抱孩子,陪孩子玩,分享孩子的快乐;
5、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说话,不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家长作风,在不民主的情形下很难听到真话;
6、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孩子的优点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
篇5
2、帮助儿童发展能力。对年幼无意说谎的儿童,家长应注重早期教育,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帮助孩子分清现实和幻想。对年长儿童,家长应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控制欲望的能力,不要过度满足孩子的物欲,鼓励孩子从创作中体验满足感。
3、奖励儿童勇于承担责任的品德。如果儿童犯了错误,主动来承认,父母、老师不要急于批评孩子的过失,而应首先对儿童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品德加以肯定。
4、惩罚要公平、合理。要保持一致父母对儿童过失的惩罚要公平、合理,成人对儿童行为的反应要保持一致,不能随情绪而定,否则对结果的判断不能“有章可循”。
5、增进儿童的自信心。父母不应该对儿童或家庭的某些状况表现出缺乏自信。父母热爱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孩子才会有信心面对现实。
篇6
3岁孩子不听话可以这样教育:
1、要把孩子当朋友。平时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和他说话,把他当朋友一样,站在他的立场和观点,用他最喜欢的语言和他交流,在聊天的过程中把大道理用简单的语言融进去和他聊,他就爱听,如果都是用命令、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听话,孩子就会反感,平时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所谓道理,因为他玩的开心高兴的时候是最容易接受大人教育的。
2、孩子沟通要顺着来。平常有些父母对孩子总是直接指出他的缺点,喋喋不休,结果是孩子听多了没效果,充耳不闻,比如:“昨天放学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今天放学给我立刻回家”,这样孩子就觉得父母管着很烦,有种逆返心理,所以和孩子沟通要注意用语,如:“放学你不及时回家,妈妈很担心,妈妈会去找你的,知道吗,”这样他就容易接受,孩子是个“顺毛驴”,只能顺着来,一旦有逆反心理就麻烦了。
3、关注孩子心理和态度。与孩子沟通时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应,不要老是自己象放炮一样直管说,有的小孩是不会用语言来反对父母的,但他会下意识的用行动或肢体语言反应出来,这时就要靠大人去观察的,从孩子的眼神,肢体语言都可以看的到他的心理状态,如果是很怕很烦的感觉,这时就要改变自己的方式了,换个话题或调整一下环境,千万不能形成习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一、教师应该耐心倾听,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
幼儿教师对儿童的倾听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价值的尊重与接纳。幼儿有一百种语言,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他们可以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来表达,那么,教师关注幼儿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敞开心扉倾听幼儿的心声,让倾听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
教师需了解孩子的心理规律――感悟儿童心理。但是,教师施行过于严格的常规教育,会常常使活泼好动且需要自由成长空间的幼儿感到压抑与烦闷。孩子并不是只懂撒娇玩闹的小人儿,他也有自己的心理世界。教师应认真有效地倾听――走进儿童心里。在幼儿园里,很多教师重视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却往往忽视了自身倾听习惯的养成。倾听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幼儿心扉的钥匙。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让我们用这把钥匙更好地沟通师幼间的情感,让彼此的心更融洽、更贴近。
二、教师应该善于观察,感受孩子心里要什么
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教师的眼里要容纳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成为一名“研究者”,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行为意向,从而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三、教师要学会欣赏,知道孩子想要什么
事实上,我们对幼儿的期望必须具有弹性且多变,我们也必须和孩童一样,能感受惊奇和欢乐。教师应以欣赏、发展的目光看待幼儿,并协助他们解释自己的看法。站在旁边等一会儿,留出学习的空间,仔细地观察幼儿在做什么,然后,假如你也能透彻了解,你的教法也许与从前大不相同。时代在变,幼儿园教学方法也随之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不断进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改变自己,放大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发挥每一个孩子的长处,支持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的自信,不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平等地和孩子们做朋友,他们才会真正信任你、喜欢你,让你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在引导幼儿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孩子,我们更要与孩子们共同成长,首先要表现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园的孩子思维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不同的特征。小班以具体形象为主;中班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大班的孩子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如何把握各年龄阶段思维的特征并以游戏幼儿园活动贯穿始终成为数学幼儿园活动的重点。优秀的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活动并不在于准备材料的多少、丰富与否,而在于能以最少的教具自始至终调动孩子极大的兴趣。需要孩子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老师的一句关键话,可以使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思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在以后设计幼儿园活动时,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孩子能够学习那些知识点,能不能看到孩子的学习水平、学习过程、学习特点。对于每节幼儿园活动及时地给予反思。
阅读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阅读是一种兴趣,需要激发;阅读是一种状态,需要保持;阅读是一种习惯,需要培养;阅读是一种生活,需要滋润。海克曼认为对儿童时期进行人力投资,将对他成年后的就业能力产生重要影响。针对儿童提出阅读的审美、娱乐、认识和教育四大功能以及阅读的爱、自然、顽童和成长的四大母体。
我们知道,大自然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天堂,孩子的天性属于自然,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外出幼儿园活动为塑造灵动与丰满的心灵创造了机会。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段段有趣的幼儿园视频让我们意识到每一次外出,孩子更能读懂大自然、老师更能读懂孩子。
篇8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父母角色 儿童成长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提出过“白板说”,他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张白板,家长就是第一个在白板上写写画画的人。这说明,家长的一写一画,一言一行,不仅关系着孩子成长的质量,更决定着孩子的命运。所以说,家长的教育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教育效果是否满意,子女的身心能否得到充分发展,发展水平能有多高,朝什么目标发展,最后能不能成才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教育能力决定的。有怎样的家庭环境、怎样的家长,就有怎样的家庭教育,就会有道德品行、人格个性、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大不相同的孩子。
既然孩子一生能否幸福与家长教育如此休戚相关,而这种角色又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性,那么,如何做个好家长,如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如何尽到对孩子的绝对的责任?特别在今天,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对家庭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对家庭价值观念、家庭的婚姻制度、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家庭的生活功能都提出了很多的挑战。上述问题,就更应该是的家长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当每一位父母在欣喜地接受“妈妈”“爸爸”这个称谓时,一定要认真想一想:我到底称职吗?提升家长自身素质、了解家长的角色认知和定位,学习家长角色扮演的方式和方法,是做一个合格父母的前提,是父母实现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保证。
一、父母的优秀品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同等重要,其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都同样巨大且是缺一不可的。一般来说,中国母亲的个性中具有更多温柔、含蓄、善良、有韧性、有耐心等美好品质,而父亲则表现出坚持、勇敢、刚毅、果断、有开拓创新和冒险精神。当然,父母亲间的个性会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逆转现象。客观上说,任何一个人实际都具有优势和劣势,任何一种性格都具有优点和不足,而这些个性状态又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孩子。所以,孩子的最佳个性状态应该是从父母那里兼收并蓄其优点,汲取他们全面的精神营养,从而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的人。反之,任何一个角色的缺位都会给孩子带来某些个性缺陷,成为孩子日后发展羁绊。
二、母亲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对母亲具有天生的依恋性,受母亲的直接影响最大。在教育孩子方面,母亲的责任超过任何人,母亲这个角色是无可替代的。正所谓“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
既然母亲这个角色对孩子如此重要,作为母亲就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该拿什么奉献给孩子?该怎样去教育我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教育家,也没有天生就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也需要学习。教育孩子并不一定非要有多深的理论,不一定受过高等教育、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即使是文盲也无妨,能懂得用你的温柔、善良、爱心、耐心去熏染和影响你的孩子就足以了。翻开历史看看,几乎每一个伟人背后都有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他们中的许多人目不识丁,却能用自己的真善美培养和造就出一个个伟大的后代。所以,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孩子要从教育妈妈做起。”真切地希望各位母亲:既然给了孩子肉体,就用点滴的爱,不懈的爱、永恒的爱去营养他吧!
培养和教育孩子应该是一种享受。每当看到自己的一滴滴心血化作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时,我们该多么自豪和骄傲啊。然而,这一切都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勤劳心血浇灌出来的。相反,一些父母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等到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学习不好时,才歇斯底里地责骂孩子。光知道拿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点比自家孩子的缺点,却不去、也不知道拿别人的家父母的优点比自己的缺点。所以,各位母亲,请担当起自己的角色吧!
三、父亲角色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父亲的教育是孩子心理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通常认为,父亲参与教育,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性别角色的形成、智力水平的提高等。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和母亲相比,父亲们似乎有更多的理由去推卸自己的责任,可以找出100条理由说自己很爱孩子却没有时间管孩子,更没有精力去教育孩子。应该告诫这些父亲们,在人类尤其是孩子的吃饭、穿衣等基本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之后,他们更需要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你的任何努力都是在舍本逐末。有许多父母一定会痛心地说:为了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些,我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算尽了机关,甚至不惜出卖人格尊严,可孩子怎么就不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呢?而孩子也是一肚子苦水,他们感觉自己很无奈无助无奈,父亲就知道挣钱,整天一手是给我零花钱,一手向我要分数,简直就是裸地交易,没有一点人情味i我多想他们能抽时间多陪陪我呀!正是由于父亲这个角色的缺位,造成一些孩子学习没有动力,心理上时常为孤独、寂寞所缠绕。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归属感,时间长了造成孩子个性出现缺陷:消极、闭锁,没有进取心,缺乏应有的阳刚之气等等。
所以做父亲要把教育孩子看作是必须担当的责任,在家庭教育这项大事业中,父亲决不能缺席。教育孩子的事,也不是挣多少钱就能代替和解决的。关注孩子的成长,呵护孩子的心灵,才是我们做父亲的首要任务。因此,要提高对教育子女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自己具有的独特作用;要主动自觉地发挥自身优势,夫妻默契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父母角色在教育孩子中的协同作用
性别、先天禀赋以及后天教育的差异造成父母两人的个性特征以及思想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多情况下,父亲与母亲的思想都存在着差异,有的甚至差别极大,甚至截然相反。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当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首先一点就是需要冷静,夫妻双方要做到相互尊重,尽量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达成一致。和谐的家庭气氛对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其二,夫妻双方要认真思考,相互交流、沟通、探讨,也可以向别人求教。究竟该用哪种方法教育孩子?要遵循两个原则:①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具有科学性;②要符合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要有差异性,不是所有的科学方法都适合自己的孩子。其三,要有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思想。要争做有责任感的父母,相信双方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想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有出息的人。否则就会出现父亲让孩子往东,母亲让孩子往西的局面,这样不但教育不好孩子,还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产生认知上的错误。
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父母学习、进步、提高、发展的过程。通过学习科学的育子理念,探讨科学的育子方法以及教给孩子如何做人的过程中学会爱,学会负责任。等到孩子健康成长为一个优秀人才时,你会发现,这个结果是双赢的。自己在家庭教育的平台上,也有了可喜的收获和提升。
篇9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教认为,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篇10
利用年龄的差距,教育孩子学会助人。我班幼儿的年龄有一年的差距,所以幼儿的交往能力有着明显的差距,这也为我去教育幼儿乐于助人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条件。我把年龄较大接受能力较强的幼儿,给予“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引导和鼓励他们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同伴。比如户外活动后,为幼儿换衣服时,我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自己动手换好衣服后,主动去帮助其他的小朋友。起床后,反穿了鞋子的小朋友,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帮助下,把鞋子穿正确;也让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学着老师给个别需要喂饭的幼儿喂饭,他们还学着老师平时的口吻,边喂边说:“你要自己吃饭啦,不吃饭,长不高也没力气的,大灰狼来了你会跑不快的,要是被大灰狼捉去了,爸爸妈妈和老师会很伤心的。”童真的话语,流露出了他们的助人的爱心。
利用故事、图片等方法教育孩子学会助人。故事对小班阶段的幼儿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故事里面有着幼儿喜爱的动物,他们会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行为。我就把如何助人的一些简单方法渗透到故事中去讲述,使幼儿逐步了解怎样才是助人的行为。如在《小猪变干净了》这个故事中,在幼儿熟悉和掌握了故事情节后,我逐渐把发生在身边类似的事情中渗透到这个故事里,让幼儿学白鹅怎样去帮助同伴。
二、教育孩子学会分享
1. 以身作则
老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言谈举止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从家里把好吃的东西带回幼儿园,与小朋友们共同分享。告诉他们:“老师非常爱小朋友,很乐意把好吃的东西和大家一起分着来吃。”我首先请小朋友用鼻子闻食物的香味,然后请小朋友们一起品尝,品尝后请幼儿说出吃到好吃东西的心情,再观察老师脸上有着怎样的表情,最后老师小结分享的快乐。当幼儿正在玩自己带回来的玩具时,我有意识地走过去,问幼儿:“你的玩具可以让我和你一起玩吗?”让幼儿亲自体验分享的乐趣,幼儿便会自觉地产生分享的行为。
2. 创造分享的机会
每个学期,都会有不少家长提着蛋糕回园,让全班的幼儿为其庆祝生日。“生日会”上的蛋糕、糖果、饮料等可口食物,都会成为幼儿共同分享的物品。我在主持这样的“生日会”时,都会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首先请全班的幼儿为“小寿星”唱生日歌,说一说祝福的话语,然后请“小寿星”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派发生日蛋糕。在这一刻,全班的幼儿分享食物,体会着分享带来的欢乐和满足。
三、教育孩子学会合作
1. 教给幼儿掌握合作的技能
幼儿的合作行为,都是在游戏和玩小型的桌上玩具时出现的,因而我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如何合作玩耍。如在玩桌上构建玩具时,我拿起一块长形的玩具,说:“今天老师买了一条鱼,准备把它煮来吃,吃了会像小鱼一样会游泳的,现在老师该怎么做呢?请小朋友帮帮老师吧。”小朋友一听,立即引起了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纷纷围过来,发表他们在家庭中得到的粗浅认知和经验,一起来“煮鱼”。有的用玩具拼成一把刀,有的把玩具搭成一个锅,有的把象形的玩具当成餐具,还有的拿起细小的玩具当成调味料加进去。很快,鱼“煮熟”了,共同分享着“吃鱼”,有的小朋友开心的拍手喊:“我像小鱼会游啰!”有的小朋友还学着小鱼游的动作绕课室游一圈。合作的行为让幼儿得到了乐趣,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