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时范文

时间:2023-04-04 18:1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夜深人静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网友A:“磨了20多年了,实在是找不到原因和有效治疗方法啊!”

网友B:“我也是很严重,现在天天被舍友投诉,说我扰人清梦……”

…………

一位口腔科的专业人士见状,提出建议――配一个“磨牙矫治器”【又叫“(音‘hé’)垫”】。这让众多饱受磨牙之苦的网友,顿时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稀奇,垫是何方神物?事情要从磨牙症说起――

链接 磨牙症

夜磨牙,是磨牙症中最主要的一种类型,常在夜深人静时发生。患者会在熟睡中无意识地磨动牙齿,或做紧咬牙的动作,发出嘎嘎的响声。有夜磨牙的人一般不会自己发现,常常因为惊醒同寝室的人而被他人告知。

磨牙症的另一种类型是白天无意识地紧咬牙,一般是在注意力集中的时候。

夜半“咯”声

夜深人静时分,温馨的集体宿舍里,酣眠的鼻息声此起彼伏。突然,从某个角落传来“咯吱咯吱”的声响――你从甜梦中惊醒,睡意全无,想寻找声响的来源,而那刺耳的声音依然时断时续地撕扯着你的耳膜……

这不是惊悚的电影情节,这是集体宿舍里每晚上演的固定节目――如果你有一个患磨牙症的室友的话。而这“午夜凶铃”的制造者,就是夜磨牙症患者。

睡觉磨牙,听着有趣,其实一点也不好玩。在中学、大学集体宿舍住过的人,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并为此苦恼不堪。作为磨牙者的室友,你必须每晚忍受那刺耳的噪声;更有些胆小的女生,甚至为此而要求换宿舍。而磨牙者呢?常常听到室友们的埋怨甚至投诉,心里自然也不好受。

夜夜磨牙,害处多多

饱受折磨的不光是磨牙者的室友,“午夜凶铃”的制造者――磨牙者本人,就是最大的受害者。如果你觉得夜晚听到磨牙声是一件惊悚的事儿,那么,磨牙的害处之大会让你更加吃惊。

夜磨牙最明显的一个害处就是对牙齿的磨损。磨牙时,牙齿和牙齿之间没有食物,一直处于咬合接触状态,而可以起作用的唾液分泌很少,你磨牙多久,就“干磨”多久。长此以往,牙齿就会出现明显的磨损。正常的后牙是有窝沟的,而有些严重的夜磨牙患者,中年时牙冠都磨成平板状了。磨损严重的牙齿,由于牙本质暴露,容易出现敏感、酸痛症状,久之还可能出现食物嵌塞。

夜磨牙还对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有损害。你摸着耳屏前方,张一下口,就可以知道颞下颌关节的位置,而让你张口的肌肉就是咀嚼肌。夜磨牙患者正是以咀嚼肌为动力,推动上下颌牙齿这副“磨盘”的。白天吃饭、说话等活动已经让关节肌肉劳累了,晚上还要“干磨”牙齿,这让它们怎么吃得消?磨牙时,咀嚼肌不停地收缩,因此,有的夜磨牙患者早上起来会感到脸部肌肉酸胀不适,时间久了,甚至影响脸形。

夜磨牙的害处,说轻不轻,说重不重。没有夜磨牙的人,离开集体宿舍自然就脱离苦海了;而有夜磨牙症的人,即便没有被抱怨、投诉,也应该重视夜磨牙的防治。

磨牙原因,千奇百怪

听了磨牙的危害,不少磨牙者更坚定了配“垫”来治疗的决心。不过,在这之前,让我们来探究一下磨牙的原因。因为牙医治疗夜磨牙的第一步,就是尽量寻找并且消除可能引起你磨牙的因素。

夜磨牙的病因非常复杂,至今仍不明确。一般认为,造成夜磨牙的原因包括精神心理因素、咬合关系不协调、全身因素等。

儿童夜磨牙

很多孩子在换牙期间(7~13岁)会出现夜磨牙。这可能是由于咬合关系不协调,上下颌牙不能很好地吻合,于是小孩子常常会出现一种下意识的意念,想使多数的牙齿紧密接触。在熟睡中,这种白天的意念就会变成咀嚼肌痉挛和收缩,引发夜磨牙。

如果儿童白天玩得过于兴奋或处于过度紧张状态等,晚上往往不能平静入睡。入睡后虽然大脑皮质的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但仍有一部分处于兴奋状态,这也可能致使咀嚼肌收缩而发生磨牙。

有人认为寄生虫的活动及其分泌的毒素、代谢产物进入儿童体内,或者儿童消化不良使胃肠道内的细菌分泌毒素,刺激到大脑皮层,也会造成夜磨牙。

对于儿童夜磨牙,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注意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过度兴奋或疲劳,睡前让孩子精神松弛,不看刺激性较大的电视或电影。

成人夜磨牙

成年人夜磨牙分间断性和长期性两种,精神紧张是可能的主要原因。根据在校大学生调查结果看,有81.41%的夜磨牙为间断性的。考试复习期间,夜磨牙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平时。这正是由于大脑长时间处于注意力集中和高度紧张状态,使各种情绪难以得到及时宣泄。而当进入睡眠状态,大脑便下意识地表现出来,夜磨牙就是这种表现形式之一。

成年夜磨牙症患者,则应自觉寻找平衡点,避免过度疲劳,做到有劳有逸;对于一些不顺心或受到刺激的事,不必多虑和过度紧张;理性对待、正确处理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合理安排学习,做到有条不紊;提倡睡前休息放松,避免兴奋性食品和吸烟,改善睡眠环境――这些都有利于减轻大脑的兴奋状态,减少夜磨牙的发生。

磨牙矫治器――垫

如果说调整心理状态是靠自己来做的治疗,那么,垫就是牙医可以帮助你做的治疗。若在调节心理状态后,效果仍然不理想,或者找不到明确的磨牙病因(特别是成年人的顽固性夜磨牙),则可以考虑在专业口腔科医生的指导下,佩戴“磨牙矫治器”(又称“垫”)来治疗,以减轻磨牙的危害。

用于治疗夜磨牙的垫有多种类型,建议有条件的患者最好选用全牙列可调式垫,效果会更好些。也有人用塑料托膜成型机压制而成的塑料牙托(如左图)代替垫。睡觉时戴在牙冠上,以阻止上下颌牙齿咬合面的继续磨损。夜磨牙现象发生频繁的患者,可考虑佩戴垫。尽管垫能否减少夜磨牙的发生,还没有得到充分证实,但它对于减轻上下颌牙齿咬合面的磨损、保护牙齿,效果是比较明确的。

垫Q&A

Q1:我适合佩戴垫吗?

顽固性夜磨牙症患者,在就诊时要由牙医详细检查口腔,确定牙齿磨耗和咬合状况,判断是否适合佩戴垫。

如果牙齿已经有其他症状,那么有必要先做其他治疗。如果磨耗达到牙本质、有敏感症状,就要先做脱敏治疗;如果磨耗过度、咬合高度降低,就有可能要做牙冠修复,恢复咬合高度,避免关节损害;如果有牙周疾病,也要先作处理。

Q2:塑料牙托的验配过程和佩戴方法如何?

检查后或做完其他治疗后,牙医会先给你制作一副牙模。印模一般用藻酸盐类牙科印模材料,调成糊状后装在托盘里,然后放进患者的口腔内,印出牙列的模型,最后用石膏灌注成牙模。

之后,牙科技术工人会使用真空压膜机器,把一张四方的牙科塑料膜烤软,通过真空抽吸压到牙模上,这样塑料膜就会按照牙齿的形态和排列塑造成一个牙托了。

牙医会根据需要,为患者制作上颌单个牙托或上下颌一副牙托。牙托制作好之后,牙医要剪除多余的塑料膜,给患者试戴,保证牙托可以顺利戴入,不会压到牙龈,不会给牙齿加力,而且可以顺利取出。试戴好之后,牙医还会指导患者如何戴、取牙托,直到患者学会自行戴、取为止。

Q3:戴垫有什么不良反应?有哪些注意事项?

患者晚上睡觉时戴上垫,起初一段时间可能很不适应,感到口腔内有异物感,甚至有口水溢出,这都很正常,一般坚持戴用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够适应。

戴垫治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医生的要求按时复诊,向牙医报告垫的使用情况和夜磨牙是否改善,并让牙医检查、调改垫,以提高治疗效果。

Q4:我在网上看到有兜售垫,可信不可信?

当然不可信。垫的制作和使用是相当复杂的过程。网上兜售垫,这是让牙医们啼笑皆非的事情,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垫自己能做,要牙医做什么?”

篇2

静静的,月光透过我的窗户,我的心中有一股淡淡的忧伤。我想∶嫦娥在月中会寂寞吗?她肯定很思念后羿吧!我的睡意全无,走在窗前,看者皎洁的月亮,看着天空,心中暗暗地说∶“奶奶,你会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注视我吗?会的,我相信。8年了,你离开我已经8年了。仅管岁月之船划远,但是你所带给我的却是永恒的回忆。

奶奶的一生非常平凡,她不像雨果那样伟大,也不像海迪那样坚强,也不像学友那样著名,也许她所追求只是最最普通的生活?和家人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已。可以说,我小时侯的玩伴就是奶奶。那时爸爸在外做生意,妈妈也要上班,所以早上起来见到的就是奶奶。曾经淘气,曾经令奶奶伤心过的我已渐渐长大,才漫漫明白奶奶心中的痛楚。

我曾经无意跟奶奶说过一句话,我说∶“我外婆和你都有六个孩子。”就这样一句无心的话令奶奶流泪了。那时我还小,奶奶的行为令我非常吃惊。直到现在才真的明白奶奶心中的苦。我为自己以前的冲动感到后悔,更为自己没有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遗憾。要是时光能倒流,我肯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这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想起她,想起这个爱我的奶奶,我开始自责,开始惭愧,开始埋怨,痛恨自己怎么不能理解奶奶那已明显的不能再鲜明的爱!

也许这是个惯性,只有当亲人离开时,才会珍惜。但是我想说∶“感受过亲情的人,会清楚地知道,亲情是无价的。所以希望那些淘气的孩子能快点长大,不要做伤害家人的事,更不要做令自己遗憾、后悔终生的事。希望朋友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给自己一个空间,去回忆,去感受亲人的爱,这样你就会少一些遗憾,多一些快乐,不是吗?

篇3

为何灵感往往如魅影一样,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时候光顾?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白天往往是神经紧绷的。我们的头脑都被事务性的事情给填满,生怕错过外界一丁点的信息,需要调动全身的力量去越过迎面而来的一个个坎。

“本我”离灵感最近

我们在生活中都不止一面。在朋友圈晒的是我们理想中的自己,是我们渴望成为的那个人――出入豪宅、在CBD谈笑风生、吃豪华法餐,弗洛伊德称其为“超我”。

而当你吃着外卖小哥送过来的盒饭,一个你厌烦的同事今晚丈母娘来了,想你替他加班,碍于情面,你还是勉强答应了他。这就是“自我”,一个忙于处理现实问题的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甚至睡着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才会蹦出来,才会让你察觉到你真实的想法和欲望,这就是“本我”。比如上面那位同事,你的“本我”可能就想喷他一脸:你丫的自己加去吧!

所以只有在夜晚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抛去白天繁杂的事务,放下想要讨好的人和事,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有灵感涌出来,才能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从初生婴儿般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坐禅与灵感

再比如坐禅,在你坐禅的时候,外界对你的影响降到最低,你的超我、自我统统都得一边凉快去。这时候你的本我就浮现出来了,也就是你潜意识的很多被压抑的想法都会浮现出来,而且它们还能自动排列组合,构成一种新的连接。很多时候禅宗所谓的顿悟,就是你的潜意识发现了事物新的连接方式,从而把问题想通了。

篇4

关键词:人文精神;胎儿伤害;生命权;健康权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1 ― 0128 ― 03

人文精神要求刑法应当尊重人的价值与主体地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与权利保护,并充分保障人的自由与尊严。由于我国刑法对“人”的判定以“出生”为标准,胎儿因其未出生便被排除刑法主体之外,即刑法不承认胎儿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胎儿是“人”生命之开端,作为“人”的先期利益存在,如果不加以保护,则不能真正做到对“人”的保护。承认胎儿的主体地位及权利,是完善我国刑法的需要,也是人文精神的内在要求。

一、胎儿的法律性质分析

胎儿,是指妊娠 8 周以后娩出的胎体。关于胎儿的性质,生物学、医学、宗教、法学等多个领域具有不同的看法,而即使在法学领域中,对于胎儿的性质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物说、道德主体说、介于人与物之间的权利主体或客体说、人格说、潜在人格说。

物说认为胎儿是输卵管或子宫中的物质。民法上的物需要具备四个特征:即有体物,与人相脱离,能够被人所实际控制和支配;在功能或作用上能够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很显然胎儿并不完全具备上述四个特征。如果采用物说,则会产生人是由物变来的荒谬结论,违背常识。道德主体说认为,胎儿具有比一般生命物质更高的到的地位,属于社会伦理道德保护的范围。?该学说忽视了胎儿是一个实体的生命,将侵犯胎儿生命与健康的行为认为像侮辱尸体一样伤害了人们的道德情感,显然忽视了胎儿的特殊价值和意义,保护力度也不足。介于人与物之间的权利主体或客体说,认为胎儿是介于人与物之间主体或客体,该学说模棱两可,令人不解。人格说认为受精卵、胚胎、胎均儿具有人权,具备人的条件,应受法律保护。该学说肯定了胎儿的主体地位,但人格的存在以人的存在为前提,胎儿毕竟不是社会的人。潜在人格说认为,胎儿是潜在的“人”,而“人”是具有人格的生命体,胎儿具有潜在的人格。

笔者赞成潜在人格说,“人”的概念本身就具有“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两个层次。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胎儿从受精卵起就具有新的“人”的生命密码,就是一个“人”的开始,胎儿本就是生物上的人,将其命名为胎儿,是对“人”生命不同阶段的区分,正如婴儿、少年、中年那样。胎儿因为其还未出生,无法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还不具社会属性,还不是社会人。但是,正常情况下,胎儿都会出生,具有社会属性,成为社会的人。因此,胎儿是生物人,是潜在的社会人。

二、胎儿的生命权、健康权及其限制

生命权是人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最核心的人权。胎儿作为生命之开端,已经具有生命活动的特征,是每个自然人发育之必经阶段。我国现行刑法保护人的生命权,规定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而胎儿“生命”作为自然人享有生命权的前提,同样应该受到刑法的保护。对胎儿“生命”的非法侵害即是对自然人生命权的提前剥夺。胎儿有出生的权利,享有生命权。

胎儿的健康权是人的健康权的基础。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地区关于胎儿健康利益受损害的诉讼不断增加,胎儿的健康保护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大陆法系国家立法和判例大多规定胎儿享有先期的身体法益,承认胎儿法律上享有健康权并加以保护。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均规定了胎儿在出生之前受到第三人的侵权,在出生之后可提起赔偿之诉,肯定了胎儿的赔偿请求权。美国判例法也主张,每个人都应被保护,不受侵权行为之害,包括胎儿在内①。胎儿的健康权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胎儿虽然享有生命权,但胎儿毕竟不是社会中的人,胎儿的权利与社会的人的权利之间必须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点就是行善原则和社会责任原则。

胎儿的生命权受到自身的限制。一方面胎儿有出生的权利,另一方面胎儿没有决定其是否出生的能力,当胎儿被诊断为患有先天遗传性疾病,或者胎儿是因、等原因受孕,如果让胎儿出生则可能给出生后的人造成生理上的缺陷或生理上的痛苦,甚至损害出生之后人的价值与尊严。这显然违背生命权的价值目标,也不符合人文精神尊重人的r值与尊严的内在要求。生命权本身具有质的要求,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根据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应将胎儿出生给他带来的利益和痛苦进行权衡,如果痛苦明显大于利益的时候,剥夺其生命权不失为一种善的原则。

胎儿的生命权受到母亲生命权的限制。当胎儿的生命威胁到母亲的生命时,即胎儿的生命与母亲的生命只能二取一的时候,保护一方的生命权必定会剥夺另一方的生命权。根据行善原则,比较胎儿与母亲的重要性来进行选择,这里的重要性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主体地位方面,胎儿仅仅是潜在的人,低于已经是社会人的母亲;道德情感方面,选择母亲的生命给母亲的亲人、朋友在情感上造成的痛苦更小,更加符合道德的要求。因此,选择母亲的生命权符合行善原则,这也是当胎儿生命威胁母亲生命时,剥夺胎儿生命的正当性所在。

胎儿的生命权受到父母生育权的限制。胎儿的生命权与父母生育权何者优先,这个问题比起胎儿的生命权与母亲生命权的价值排序要困难和复杂得多。由于胎儿的主体地位低于父母,从人文精神下主体的重要性来看,某些时候胎儿的生命权必须让位于父母的生育权,但这种让位必须是道德的。例如,当胎儿先天畸形或者避孕失败后的人工流产,或者违背了夫妻计划生育的时间,又或者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时所选择的终止妊娠。?但有些时候,父母的生育权又必须让位于胎儿的生命权,例如不应基于重男轻女等思想堕胎。

胎儿的生命权受到人口政策的限制。权利的实现是有条件的,例如,言论自由权不能扩张到危害他人和侵犯他人权利。2016年全球人口数量已经突破73亿,地球资源有限,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人口数量过多,如果不限制生育,便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国家利益所需,国家限制个人的生育自由,制定生育政策。这种限制个人生育权的作法,如果是为了整个国家的福利、甚至是全球的福利,则是正当的。

三、现行刑法对胎儿的保护及缺陷

胎儿因为其尚未出生,还不是刑法意义上的“人”,因此,被排除在了伤害罪的对象之外。我国现行刑法也未承认胎儿的主体地位,更未保护胎儿的生命权与健康权。有学者以《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 78 条以及《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 42 条的规定作为刑法保护胎儿生命权的依据,但笔者并不赞同。?依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 78 条规定,孕妇损伤引起早产、死胎、胎盘早期剥离、流产并发失血性休克或者严重感染,认定为重伤;依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 42 条的规定,损伤致孕妇难免流产,认定为轻伤。依据上述两条规定,伤害胎儿致孕妇难免流产、流产、早产等即达到了伤害罪的入刑标准,但是,不管被认定为轻伤还是重伤,都是对"孕妇”的伤害,保护的是孕妇而不是胎儿的健康权。?因此,并未承认和保护过胎儿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胎儿作为人生命之开端,胎儿的利益作为“人”先期利益的存在,其主体地位至今未得到我国刑法的承认,其权利至今未得到我国刑法的保护,这与人文精神所提倡的尊重人的价值严重不符。我国的伤害罪将对胎儿生命权和健康权的侵犯视为对母亲健康权的侵犯,漠视胎儿的主体地位,存在许多缺陷。

首先,依据生理机能损害说的通说标准,伤害应损害人体组织的完整性和健全生理机能,伤害胎儿致流产、早产,但无论是将胎儿解释为母亲的人体组织,将胎儿当成母亲身体的一部分,还是将伤害胎儿视为损害母亲健全的生理机能,都会得出孕妇正常的分娩就是自伤的荒结论,令国民难以理解和接受。

其次,若行为人出于伤害胎儿的给孕妇服用药物,未导致孕妇流产、早产,而是造成了胎儿出生后成为脑瘫、身体畸形的危害后果。胎儿出生之后脑瘫,依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胎儿的损害程度为重伤,但是因行为人实施伤害行为时,胎儿还不是“人”,因此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同样都是导致“人”的伤害结果,同样都是侵犯人体健康权的行为,在胎儿出生之前实施的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在胎儿出生之后则构成伤害罪。这种认定极为不公,不能实现刑法惩罚犯罪,维护人权的功能。

再次,从人的生命进程来看,可以将人分为胎儿,人,尸体这三个阶段,胎儿时期是人的先期利益存在,尸体是人的延续利益存在。我国刑法第302条规定了盗窃、侮辱尸体罪,该罪的客体虽然是社会风尚,但由于其行为对象是尸体,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刑法保护了"尸体”,保护了人的延续利益存在,而作为人生命之开端,作为人先期利益存在的胎儿却没有得到刑法的保护,这是刑法自身的不协调。若尊重人,便应尊重“人”的不同阶段的存在;若要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权,就必须保护胎儿的生命健康权。

最后,刑法与民法的不相协调。我国民法中对于人主体地位的确定,也是以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为标准,民法也不承认胎儿的主体地位,但是民法却例外地保护了胎儿的财产利益。《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这表明我国民法保护了胎儿的财产权,对于胎儿保护,在这一点上,刑法似乎落后于民法。但是,如果刑法不加以保护胎儿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则胎儿的财产权也得不到根本保障。为了法律间的协调,为了更加全面的保护胎儿、保护人的利益,将胎儿纳入刑法保护范围是必要的。

四、胎儿伤害的刑法规制之设想

如果要保护胎儿,应该如何保护就是必须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学界中关于胎儿伤害的刑法规制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无罪。持该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胎儿因未出生,还不是刑法中的人,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不构成犯罪。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完全忽视胎儿伤害的社会危害性,不可取。

第二,故意伤害罪。其内部又有不同的意见:一是母体部分伤害说,该说认为胎儿是母体的一部分,伤害胎儿既是伤害母亲。二是母体生理机能损害说,该说认为伤害胎儿即侵害了母亲生产正常婴儿的生理机能。这两种学说均忽视了胎儿的生物属性,不承认胎儿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与刑法的人道主义不符。三是将胎儿解释为人,这种观点扩大解释,超出了国民的预期,有类推之嫌,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四是隔时犯理论,张明楷教授认为,由于行为人实施伤害行为时,胎儿不是“人”,对于“人”的法益侵害并不紧迫,此时的行为应是预备行为,等到“人”出生,对“人”的法益侵害才变得紧迫,造成了对“人”的伤害结果。这种观点,虽然认识到了胎儿伤害的社会危害性,但将出生这一自然行为视为危害行为,不符合逻辑。

第三,增设胎儿伤害罪,认为胎儿伤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主观恶性,刑法应该予以规制,因第二种观点均存在问题,因此,需要立法单独规定一条胎儿伤害罪。增设胎儿伤害罪,承认胎儿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将胎儿单独作为刑法保护的对象,其的确具有可行之处,但是笔者并不十分赞同这种观点。因为,增设胎儿伤害罪,实质是割裂了胎儿与“人”的联系。

笔者认为,刑法中的“人”的概念应指“社会的人”,而胎儿是“生物上的人”,是“潜在的社会人”,享有生命权和健康权。因此,伤害胎儿的行为就是伤害潜在的社会人的行为,以伤害罪论处并无不妥,但由于其毕竟只是潜在的还不是现实的社会人,其权利理应受限,又由于广义的伤害本来就具有“伤”和“杀害”这两层含义,伤害胎儿的行为包含杀害和伤害胎儿两种行为。因此,伤害胎儿的法定刑设置理应比伤害人的法定刑低,并且无需再另增设杀害胎儿罪,将其统一规定在伤害罪中即可。所以,笔者认为,胎儿伤害行为的刑法规制,可以在刑法第234条中增设一款,即故意伤害胎儿,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当然由于胎儿生命权与健康权受到限制,因此,母亲堕胎是母亲行使生育权的表现,不作为犯罪论处。这样规定,有利于保护胎儿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同时也避免了犯罪圈再扩大,符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也符合人文精神最终“人”的内在要求。

〔参 考 文 献〕

篇5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基础上,为明确“受托公共经济责任”,通过对领导干部基于其特定的职务在经济决策行为、经济管理活动、政策法规执行、自我约束等方面应履行、承担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和义务进行审计评价的一种监督制度。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第一,是否存在被调查者故意唆使、授命或强迫财务等人员违规操作;财务数据有无弄虚作假;财政预算是否笔笔透明;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否相符。

第二,关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首先,固定资产是否登记入账,账面清晰完整。其次,有无账外设账、账实不符等问题。最后,是否存在因管理不到位而导致资产流失的问题。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严格履行财经法纪。首先,有无明确规定财务人员的职责权限、规章制度以及工作规程;其次,有无健全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像一支笔审批制度、报销制度、现金出纳制度以及借款制度等。

第四,对被审计者在任职期间的各项经济指标、财政以及财务指标等完成情况进行监管。

第五,鉴定经济决策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是否存在违反决策程序情况,抑或是暗度陈仓、违规操作、滥用私权等情况;是否存在马虎行事、盲目妄为以及办事效率低等情况。

第六,被调查者在任职期间,是否有私自侵吞国家财产问题,有无收受贿赂问题,有无私自挪用公款问题,有无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问题。

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重点与具体实施对策

1.抓住资产管理环节,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审查其会计基础工作情况,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一些单位在基础工作上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资产核算不严密,重资金核算、轻资产核算等,在审计中应予以高度关注。要注意资产是否如实入账,是否存在固定资产不入账或擅自处置、变卖不上缴等资产流失现象。

2.抓住现金收付环节。一是审查是否有个人截留现金收入,或将收到的现金形成账外账等问题;二看是否存在将现金收入直接用于现金支出,非法坐支现金问题;三看是否存在超出规定范围收付现金现象,逃避银行监督的行为;四要检查是否存在不符合财务手续和会计要求的字条或单据抵充库存现金;五是审核有关支出付款的原始凭证,注重票据要素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真实;六要检查是否存在利用本单位银行账户替其他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等行为。

3.关注采购环节。行政事业单位经常要发生一些购买性支出,如公务用车、办公设备等,应重点关注。审查购买的商品是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是否进行了审批。对价额的审查,要与同类商品的市场价额进行对比,必要时进行函证、询价。

4.抓住专项资金环节。专项资金,特别是由国家资金安排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高风险所在,要予以高度关注。审查其招投标是否存在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审查财务收支过程中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的问题。

5.审查规费的执收及入库环节。事业单位的各项收费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多实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审查其是否按国家规定的收费目录及标准执行,是否存在乱收费和不按规定标准收取的情况,是否及时足额入库,或收入不缴入国库指定的账户而存入其他账户等现象。

6.审查单位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检查单位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预算支出是否公开、透明,支出项目是否详细、列示清楚;审查预算执行情况,看其支出是否按预算数执行,并将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数进行比较,找出超预算数支出的事项,并进行审查。

三、完善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建议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在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制度基础上,还需要:

1.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为了有效实现既定的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必须对审计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其中审计过程包括审计方案、证据以及报告等。对审计方案实施质量控制是以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针对审计小组人员的业务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确保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不光要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还要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及责任并进一步规范取证方法。对审计报告进行质量控制是为了保障其具有真实性及完整性。

2.搞好审前调查和审中内控制度测试

事业单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管理、监督或服务职能,具有一定的收费或罚款权力,内设机构、人员分工复杂,一人身兼多职情况经常出现。审计组应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及财务事项审批手续等控制点入手。通过审前调查、召开会议、交流询问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政、会计资料及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等情况。以确定内控制度的可信程度,从中发现财务、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掌握审计重点。

3.实施项目管理,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经常制度

对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项目管理指的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周期、审计任务、审计时间和强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高质量的完成审计任务。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审计任务集中以及审计时间不足,而对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项目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徐政旦,等,著.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0.

篇6

【关键词】 高职;营销专业;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2

人文精神蕴涵隽永,既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寄寓了深刻的时代沉思;既是对尘世生活的精神超越,更是对理想生活的理性回归。近年来,随着教育产业化论调的提出,不少高职学校便实行了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最大弊端是轻人文、重功利,生产了大量的社会产品而不是社会人才。具体到营销专业学生来说,人文精神欠缺,综合素质弱化。据我们调查,当前高职营销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不够的具体情况是:调查显示,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存在以下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缺乏职业态度,62.1%的受访企业认为目前应该重点解决这方面的不足;二是与客户沟通能力(55.2%);三是适应能力弱,上手慢(44.8%)。所以,只有重新审视高职教育的社会职责、重新界定高职教育的社会使命、重新构建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才能使高职教育在深化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其适当的角色,担负起应尽的使命,不致迷失发展方向。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文精神塑造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营销的实践和理论处于不断进化之中。著名管理学家、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在《营销革命3.0》一书中指出,营销已经进入3.0时代,即“人文中心主义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中,营销理念提升到一个关注人类期望、价值和精神的新高度。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和产业的逐步升级,营销实践处于不断的发展当中,高层次文化营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经济活动中,并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竞争力,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出更高要求。

1.消费者对精神文化性需求要求更高

企业生产的产品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在物质短缺时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更多是物质性的、功用性的;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小康社会,消费形态逐步发生改变,经济结构不断升级,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度也不断增强。一方面,精神性产品和服务在全部产品和服务中所占比重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传统物质产品的精神性内涵越来越丰富。过去,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型美观、价格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

2.成功营销模式以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

从近些年的营销实践来看,成功的营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入顺应文化发展趋势的价值观。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文化依旧根植于人们思想和行为之中;另一方面,外来文化也在不断渗入并与传统文化不断发生碰撞、融合、演化。成功的营销往往能够顺应文化发展的趋势,将产品与某种文化价值观相结合,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价值的实现,以此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与好感。如可口可乐销售的不仅形象,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

3.与消费者交流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

随着互联网等人际交流媒体的不断兴起,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来,企业的促销活动也由简单的信息传递,变为双向的、互动的、真诚的交流。企业营销的成功越来越依赖能否与消费者建立具有亲和力、具有文化精神联系的人际关系。这对企业营销人员的人文素质、营销活动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具有更高的沟通能力,谁能更好地在营销活动中接受消费者的互动和创造,谁能更好地发现和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能把产品与特定的文化符号相联系,则能唤起人们特定的文化认知和情感,迅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心智定位。所以,文化营销的兴起,对营销人员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当代高职营销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1.学校人文教育缺失严重

人文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陷入了困境,这是世界性的现象。当前高职教育对技术与技能已骊了相当高的境地,而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越来越受到轻视,导致营销专业学生对文化传统极其陌生,不少营销学生对人文教育价值没有清晰概念,人文学科在高职课程中丧失了中心地位,设课门类越来越少,学生主修人文学科的人数比率急剧下降,许多学生没有修过重要的人文课程。在现代职业教育中人文教育失落,导致了社会人文精神状况欠佳。

2.学生功利目标追求严重

不少学生专心致志,将读书学习的重心放在追求本专业的考试成绩上,忽视人的品格塑造,有的甚至为了追求个人目标的实现,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抄袭作弊。随着竞争机制进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专业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上掀起了“文凭热、考试热、证书热”,许多营销专业学生都把提升自己的学历作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佳跳板,在肯定文凭、证书热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对文凭与证书的执着多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盲目,而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与热忱。在某种意义上,今天的一些高职院校变成了“职业培训场”,一些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导致了今天的高职教育缺乏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并在实践中一直忽视或不敢正视这种缺失。

3.学生价值观迷失严重

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最引人瞩目的是人们思想空前的解放,长期存在于人们心目当中的“无我”意识被逐渐萌发的“自我”意识所取代,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人生之路也不再是以前的单一模式,而是具有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营销专业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缺失;面对众多选择,学生们在信仰上,竟然无所适从!已有信仰体系的崩溃,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让我们的学生正变得空前空虚与迷茫。通过抽烟、醉酒、打架、怪异方式、暴力游戏等发泄的学生比比皆是,逃课、宅寝室,谈恋爱成常态。很多人没有把自己的理想与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和乐于奉献相联系起来,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找一个款哥(富婆)、找一份好工作”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方面。

三、高职营销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塑造途径

1.增强营销专业人文精神教育的观念

人文精神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职营销专业要培养的是既具有良好的营销专业技能,又要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意志坚强的专业人员。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营销专业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学习和了解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的思想品质、情操意志、心理乃至人性得以升华,并把学到的这些知识与能力能在专业技能的操作过程中体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完成专业工作,高质量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高职学院营销专业要改变以往对人文精神教育不重视,压缩人文精神方面的课程的做法,增强人文精神教育观念,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造就具有人格魅力的营销人才。

2.构建人文精神教育的体系

高职营销专业在校学习的时间比较短,除去顶岗实习,见习等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环节外,在校学习的时间也有一半以上通过实训环节来教学,因此留给人文精神教育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增加选通识选修课程如文化、艺术、伦理、哲学、音乐、美学、法律、民俗以及语言类等课程,拓宽学生学习人文精神课程的机会;成立更多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社团,如健美操,音乐爱好者协会等社团,让学生有机会间接体会,参与人文素质知识的学习,培养其良好的社交技能.

3.培养人文精神教育的师资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加大高职营销专业人文精神教育课程开设的力度的同时应该加强营销专业教师人文精神课素质培养。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对专业技能进行讲解与指导,忽略对其他相关知识的介绍,这样纯技术的讲解的课堂一是缺乏趣味性,不太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二是对营销专业来讲,没有人文知识的课堂不全面的,例如人员推销课程,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一味的遵循人员推销的七个基本环节的技能的掌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往往是那些懂得社交礼仪,能和顾客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沟通,能为顾客分忧,并能多方式为顾客解决问题的营销人员获得了较多的机会。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人文精神建设也是高职营销专业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

总之,高职营销专业要培养复合型高技能的营销人才,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就应该强化人文精神教育,树立人文精神教育的观念,创造人文精神教育的条件,培养师资,扩宽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复合型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晓青.关于深化高职院校人文质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

[2]李荣胜.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8(7).

篇7

企业家阶层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总体价值的化身,企业文化的代表。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家也应运而生,他们凭着自己超人的智慧和胆识,通过艰苦的奋斗和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企业家这一特殊的阶层也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现代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企业发展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企业家的领导、决策能力,而且更主要的取决于企业家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表现为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格调、一种价值取向、一种道德情操。它不受时空条件限制,能通过形象感染、舆论宣传而征服人心。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格的解释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人的道德品质;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由于通过分析人格,可以预测人的行为倾向,心理学家也十分关注人格问题。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亦称“个性”,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机构,共同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

企业家是人类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是市场经济的“源动者”,企业家作为一种特定社会阶层的人,必然具有一些特定并稳定的意识倾向、心理结构及行为倾向,如独特的知识能力、品德取向、价值标准及动机等,这些都构成了企业家的人格特质。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原意带有冒险家的意思。现在,英语中企业家一词Entrepreneur意为创建企业并担任经营管理职责的指挥者。并不是一般的企业经理都能称之为企业家,只有那些有创新思想并有创新业绩的企业经理才能称得上是企业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熊彼特首次提出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把创新分为产品创新、生产方法创新、市场创新、原料创新和组织创新。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应该具有以下能力:1、发现投资的机会;2、获得所需的资源;3、揭示所从事的事业的美好前景;4、有效地组织企业;5、担当风险的胆识。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家才能通常被视为与劳动、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第四种生产要素,即管理要素。是生产要素中的稀缺资源。正是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

西方发展到19世纪,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在英文术语使用上,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常常互换。“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群体共有的心理品质,是企业家人生道路选择和事业追求的内在价值取向,是作为企业家所应有和特有的人格特征的内在动力,是支撑企业家创业成功及永续经营的内在动力。

所以,企业家人格除了指企业家性格、气质、能力等思想和行为特征以外,还可以进一步综合、概括化为反映企业家特性的企业家精神。所谓企业家精神就是指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指导思想,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和支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精神具体体现为企业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素养、理想信念等。它不仅涵盖了企业家才能,同时也包含更多的内涵,如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正是这些人格特质造就了企业家,使之能在市场舞台上叱诧风云。

2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和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界定我国民营企业,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

“私营企业”这个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不易摆脱歧视色彩,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雇员或者有意推动私营企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都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民营企业”这个名称,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

随着混合经济体制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主体之一,它的发育、成长、壮大对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意义重大;而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培育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三个不适应:

2.1知识文化底蕴不适应

表现为相当一批民营企业家知识水平不高,文化底蕴不深厚,知识结构不合理,与现代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素质要求距离较大。一些民营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准确吸纳先进文化的精髓,扬弃落后文化的糟粕,还不能把所领导的企业培育成为学习型的企业组织。

2.2经营管理理念不适应

许多企业仍然局限于传统家族式的管理,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现代企业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有的民营企业缺乏市场诚信,法制观念淡漠,社会责任意差,治理企业、处理问题随意性较大。企业内部决策独断,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2.3精神境界不适应

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现代企业家应具备的精神素质,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缺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念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有的精神不振,信仰缺失,经不起不健康的东西的诱惑;有的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小富即安,停滞不前。

提出企业家人格塑造的任务,重视企业家人格塑造的问题,就是要倡导一种与社会化大生产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向适应的企业家精神,建立一种企业家人格培育的机制和氛围。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和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家来说,这个任务尤其重要。

3时代对民营企业家的人格塑造的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长除了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之外,更需要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作为保障与推动。可以说,企业家的人格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它关系到企业成长,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营企业家担负着发展企业、振兴企业、实现民族腾飞的重任,强烈的创新精神、永不停止的发展冲动、坚韧不拔的内在毅力、对市场变化的灵敏触觉、极强的复合素质,是他们的永恒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家应具备如下的基本人格要素:

3.1主体精神

企业家的主体精神指的是发展企业家的个性和创造性,鼓励竞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长过程中,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主体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在我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创业主的非公企业家,在他的个人价值取向中首先要具有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主体精神。敢于迎难而上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魄力,也赋予了企业不折不挠的勇气,这种精神让企业家不因困苦而失望,不因环境改变而沮丧,不因遭受挫折而萎靡,是企业家保持旺盛生命力和顽强斗志的源泉;追求卓越作为一种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精神,是企业家独特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它更是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和创造力的源泉。市场是残酷的,只有具有强烈的创业冲动和成就意识的人,才能创造和拥有一分属于自己的事业。熊彼特讲:“企业家存在有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证明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冲动,他求的成功不是为了成功的果实,而是为了成功本身”。可见,自主精神是企业家成功的核心特质。

3.2创新精神

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熊彼特曾说:“企业家就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那些人”。纵观中外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正是由于在创新精神的推动下,才敢于大胆采用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技术,勇于改革经营组织和经营方法,因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有先机。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会发展。但是,有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冒险意识,所谓冒险意识是基于创业冲动而产生的开拓精神,它是一种理智的冒险,是经过成熟考虑之后的敢于承担后果和责任的行动。作为非公企业家,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效地克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依赖心理,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

3.3负责精神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仅要有强烈的成就需求,更要有深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企业家的责任感要求企业家的行为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我国非公企业家的成长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企业家在把企业做大、做强,成就自我的同时,也应该树立产业报国,回报社会的理想。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非公企业日益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这也意味着其社会责任的加大。

企业家的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一个企业家要想赢得尊重,必须从最基本的经营活动做起,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先进的文化理念,不能为了盈利而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同时一个企业家的一举一动都应该力求对社会带来积极的辐射效应,关心慈善公益事业、热心“服务社会”。在目前我国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家还肩负着一个特殊的“社会责任”,就是通过自身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企业群体,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

3.4道德精神

企业家的道德是构成企业凝聚力的很重要的部分。可以说,企业家的道德人格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家的素质,关系到企业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富是有品德的,需要有品德的人来掌管它,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企业家不仅是经济人,还应当是伦理人,人文精神应追求更高尚的人生意义和人格尊严,企业家应树立一个道德法则及目标,以此来约束和激励自己。

在企业成功的诸多因素中企业家自身素质的修养和管理风格、企业价值观以及企业产品与经营中的信誉都离不开道德的约束和规范。现代化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因而,企业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商业道德为前提,“至诚守信、见利思义”应成为企业家行为的重要准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激烈的竞争固然不可避免,竞争中的合作才是最终目标,这也需要企业家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使小的企业与大的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4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的途径

要推进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就要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经营管理能力、民主法制意识显得尤为紧迫。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以以人为本为理念,尊重民营企业家的劳动创造和价值选择

民营企业家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和非民营企业的企业家有着平等的人格。虽然国家的政策方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给与了充分肯定。但从目前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的运行环境还尚待改善。在现实中,歧视、排挤、误解民营企业家的情况还很多,他们应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还有待认可和尊重。这种客观状况,使得民营企业家的人格完善受到许多负面影响。所以,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民营企业家,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充分理解民营企业家的艰苦付出和创造性劳动,充分肯定民营企业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贡献,让民营企业家自强、自立、自尊、自为,这一切是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的基础条件。

4.2以公正公平为原则,给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中仍然有很多不和谐因素,概括起来是三个环境的问题:准入环境、融资环境和行政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准入环境方面,2005年国务院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市场准入做了不少原则性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隐性壁垒。如某些资源性的行业设定准入门槛很高,民营企业受到各种限制,很难进入。在融资环境方面,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有迫切的融资需求,但是针对他们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还很有限,还没有建立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事实上存在许多的条条框框和限制,以及长期的思想意识遗留问题,最终造成了现在的融资渠道不畅。另外,民营企业对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还比较低,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很弱,在总市值中的比重也很低。在行政环境方面,在某些行业和某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行政透明度低、行政效率不高、行政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不少地区民营企业处于商业信息缺失的劣势地位。构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民营企业家人格塑造的必要条件。新晨

4.3以独立自强为动力,增强非公企业家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能力突出地表现在它的创新能力上。对于现代企业家来说,仅考虑投资、设备和传统生产要素已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获取新知识,新科技、开发创新产品,培养生产创新产品的高水平专业技术队伍。要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发挥创新潜能,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速度,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同时,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家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创建符合国情适合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以管理创新解决企业生存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篇8

每一次伟大机会的产生,不管投资者角度还是创业者角度都是周期的结果,这个周期有技术周期、创业周期等,这些周期的叠加创造今天的时代和机会。在这个创业风起云涌,创业成本降低的时代,创业竞争也是激烈的。

创业有周期

今天最核心的话题已经被很多人讨论过:创业热潮到底是泡沫还是机遇。我想从估值角度来看,让人瞠目结舌的高估是毫无疑问的。今天的行业格局,是资本家在玩,不是创业者在玩。我们去看一看在美国上市互联网公司,市值超过10亿美金的不超过50家。

有个特别突出的现象,就是公司所诞生的时间。有三个时间特别值得去关注,98、99,05、06、13、14,门户网站基本上是1998、1999年成立的,2005年创立的携程网、优酷等公司都上市了,/2013年有聚美。

每一次伟大机会的产生,不管投资者角度还是创业者角度都是周期的结果,这个周期有技术周期、创业周期等,这些周期的叠加创造今天的时代和机会。在这个创业风起云涌,创业成本降低的时代,创业竞争也是激烈的。

中国的投资圈,我算是第一代VC。我在美国也是做VC,不是因为我独立派,是因为周期,我恰恰那个周期在美国读书,所以重点是你在那个风口的时候是否成为那个猪。

天使投资人应具有企业家精神

成功的天使投资大部分是成功的企业家,如果你把天使投资当成创造财富增值的渠道,我非常明确告诉你,这个目标大部分人达不到。看一下回报分布图,我听说这个行业里面只有很少数人赚了很多钱,所以你以发财的角度来参与这个事情,这个几率比买彩票大不了多少。我希望参与天使投资的人具有企业家精神,作为过来人把知识、关系传承给他们并支持他们,才是天使投资人最重要的。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精神 职业精神

[作者简介]王平(1972-),女,北京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素养教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哲学。(北京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球化时代中西方人文精神融合的哲学思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lZXC00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69-03

本文力图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以后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精神与人文精神培育提供事实依据及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2008级毕业班学生540人为调研对象。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发放有效问卷570份,收回540份,问卷有效收回率为94.5%。

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从问卷调查、提纲访谈、数据处理三个方面展开调研,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了众多学者的基本观点,围绕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与人文精神两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作为定量分析。同时,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又从人文知识、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四个维度设计了相应的访谈提纲,以作定性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了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精神与职业精神现状调查

1 人文知识。人文知识属于意识范畴,是人们在接触、了解、改造自然、社会、思维,创造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透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形成和掌握的关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关系、人文现象、人文活动。人文文化,人的愿望、人的作为、人的成就的认识成果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在关于高职院校的人文氛围的问卷调查中,22%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人文氛围浓厚,48%的学生认为人文氛围一般,25%的学生认为学校缺少人文氛围,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处于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人文氛围淡漠,人文素质教育的失落是比较明显的。在关于学生获取人文知识的主要途径的问卷调查中,28%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49%的学生是通过书籍与网络,14%的学生是通过校内讲座,6%的学生是通过学校社团,3%的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获取还处于一种无组织的状态,人文专业课效果的满意度还远远不够,学院人文知识教育还没有达到学生的要求,还无法满足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在关于学校开展的人文知识活动效果的问卷调查中,23%的学生认为活动效果好,能提高学生素质,67%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人文知识活动效果一般,5%的学生认为活动效果很差,无法提高学生素质,5%的学生认为不好说,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学校的人文知识活动和学校社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2 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属于品质范畴,不同于人文知识。人文素养直接体现的是人们心理品质的状况和变化,人文素养只有通过对事理的感悟和实践的锤炼才能养成。在关于你认为专业课教师是否需要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的问卷调查中,64%的学生希望专业课教师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去,3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讲清楚知识点即可,4.8%的学生认为是无所谓,这说明有些专业课教师对人文素养融入的方式和方法还不太了解,或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人文课教师的事情,和专业课关系不大。学校在日常教学中最重视什么的问卷调查中,14%的学生认为是强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38%的学生认为是强调专业技能知识,19%的学生认为是强调学生的就业率,27%的学生认为是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看出,学校相对重视专业技能知识,而相对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关于用人单位看重的高职学生的素质哪项最重要的问卷调查中,75%的学生认为,当前用人单位或企业最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25%的学生认为是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团队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企业可以接受一张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白纸,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品质却决定了这张白纸的优劣。

3 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验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研究分别从学生的专业定位与自我认同、职业技能、职业前景等几个方面展开。关于专业和自我认同的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和自我的认同程度是推动学生有效、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在选择专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70%的学生选择了好就业,18%的学生选择学到技术,8%的学生选择的是个人兴趣,4%的学生选择是容易毕业。这说明学生在选择专业类型时,目的性很强很明确。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各年级的选择不大一样,其中大一的新生有76%的选择喜欢自己的专业,大二、大三的分别为86%和91.9%,这说明年级越高,学生对专业认同度越高。统计数据说明学院专业设置能满足社会需求,专业的社会认同度高。关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问卷设计了五种职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选择的是实践操作能力,ll%的学生选择的是独立工作能力,8%的学生选择的是为人处世的能力,15%的学生选择的是学习能力,3%的学生选择的是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总体趋势。关于职业前景预测的调研显示:84%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较有前途,7%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很有前途,6%的学生认为没有前途,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多数学生对学院专业的肯定,也反映了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前景的乐观态度。

4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并在个人从业的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将职业道德界定在二级指标进行考察。这五个指标分别是敬岗爱业、服务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并辅之以行动进行测量,以揭示其职业精神。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在遵守规章制度、工作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意识与表现,而在改革创新这个层面,意识和行动程度就较低。同时,学生在责任心方面的意识和行动能力普遍较高,但在职业价值测评上,66%的学生表示会更多地考虑个人在工作中是否有更多更好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对职业价值的认识模糊,尤其是个人发展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学生的认识水平普遍较低。在体现职业道德的服务意识方面,86%的学生表示对自己职业定位比较准确,他们能够明确自

己在企业中的服务定位,并愿意从基层做起并做好,以自己的实际能力获得企业的认可,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多数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识,96%的学生表示今天的岗位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要靠一个团队的共同协作,个人要有良好的交流和合作能力。90%的学生能够服从团队安排,93%的学生表示,在自己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兢兢业业、认真负责。

三、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精神与职业精神缺失的原因

从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消极影响。当前,整个社会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缺失,造成当代大学生心态浮躁、精神空虚、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社会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思想影响了高职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更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而相对弱化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培养人,而不是“制器”,高职教育不仅要传授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富有前瞻性的思维方式,一种创新精神,一种价值观,给学生以人世启迪,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他人和自己。

2 社会就业压力大掩盖了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价值。虽然高职大学生在各行各业中都已崭露头角,但是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那种使命感还没有普遍在学生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大,导致许多学生在求职和就业中考虑更多的是怎么把自己的小家庭、小日子过好,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缺乏。因此,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既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他想干什么、他能干什么、国家需要他干什么、社会能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工作岗位等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明确、科学、务实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3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分离,各自为政。长期以来,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传统意识:人文教育应该由文科教师担当,而与专业课教师关系不大,因而在专业课教学中很少涉及诸如文学、哲学、伦理道德、法律、环境伦理等课程内容,在基础理论课教学中也很少有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尚未形成合力。然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的提升,绝不是某种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拓展,它应该是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四位一体的能力结构,追求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深度融合与内化,并在职业工作中追求全面发展的高尚人格,以达到职业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才是职业教育的最终发展目标。

四、高职教育创新应注重构建人文精神与职业精神融合的现实平台

主要应从加强各类课程体系开发、增强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和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等方面入手,通过日常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以实现高职学生人文精神与职业精神融合的全方位化和全过程化。

1 加强各类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学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这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三个方面。

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开发,应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生涯发展和人格健全为价值导向,并通过相关课程开发、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通过人文基础知识的传递,直接应用于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

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形成与人文教育密切相关。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层次和鉴赏品位。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适应社会与市场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需要。

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职业道德课程主要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建设,进一步充实课程内容,巩固其在素质养成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使其作为必修课的核心。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内涵。

专业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与职业和岗位相对应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将学生职业素质中必备的各方面能力,落实到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过程中,在专业教育中体现职业素质教育。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2 增强校园文化感染力。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培养人,通过文化活动、体育、心理、社交等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等,给学生营造丰富多样的课余生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树立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爱国情结,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精神动力。

文体活动的丰富性。学生通过学院组织的各种丰富的文体活动,以比赛、演讲、竞赛等方式,锻炼自己,促进人际沟通与交往,促进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养成与提升。

社会实践的直接性。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见证成长,还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

环境熏陶的引导性。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要营造出行业和职业的元素,如校园的大门、校园的建筑、校园雕塑、景观甚至通道和场馆都要着眼于行业文化环境的构建与呈现,使学生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不经意间得到了启迪和感染。

3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各类技术都有其行业认同的文化。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生毕业以后主要面向行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学生在毕业时要得到行业的认同,在校期间就应该了解行业文化,并不断地灌输使之认同的行业文化,培养行业的职业精神。

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一方面将校园和课堂延伸到企业生产一线;另一方面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如订单式培养模式、共建基地模式、嵌入式模式等。在校企双向交流中不断充实高职学校文化内涵,突出行业技术特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安置学生就业的合作模式。

篇10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对各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等情况进行监督评价的行为。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有关部门负责人因各种原因离开现工作岗位之前,就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做出鉴证和评价。

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合理节约使用国有资金,发挥资金最大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干部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的规定,增加了事业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对事业单位形成有力的监督力量,对于干部管理和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三、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本文分析的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是基于事业单位内部机构分析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问题。

1.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内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由于领导重视不足等原因,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够,一般内设于财务部门或者纪检部门,将内部审计限制在了一定范围内,多数时候账务处理与内部审计相重合,形成了 “形式主义内审”。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为财务基础工作方面的人员,对单位管理、投资和外部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不足,不利于对内部机构负责人进行全面的审计和评价。

2.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造成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现象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的不平衡是致使部分单位没有自己的内部审计相关制度章程、工作规范指南的重要原因。很多时候审计人员只是依靠自身工作经验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或者有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遵照执行本单位的内部审计章程及工作规范等,使得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

3.未有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人员运用一些审计方法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部门自身的一种自律行为,目的是为了强化审计质量。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控制也是审计的重点。通过对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审计环节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预期的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实现,保障审计效果。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还未全面开展质量控制制度,使得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也缺乏有效的保障。

4.先离任后审计问题比较普遍

“先离后审”是绝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审计时特殊现象,这一现象不仅违背国家“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也使得内部审计的结果利用不充分,其缺陷一是失去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功能,同时也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使得被审计责任人责任心降低,增加工作中出现非善意行为的可能性。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

1.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合理设置审计机构,培训专职审计人员

事业单位负责人应理解、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设置独立审计机构,结合本单位实际,给予审计工作必要的支持。组织培训专职审计人员,并要求参加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精通经济业务、经营管理问题,还必须娴熟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技术和手段,独立性强,政治意识强,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2.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范

事业单位应当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本事业单位的规模、人员、特色制定本单位内部审计的规范,保证所有内部审计项目都有章可循。建立内审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对未能按照审计规范执业的内审人员追究其责任。

3.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审计小组成员特长确定审计岗位和审计人员职责,确保在审计方案上控制审计质量。合理确定审计取证范围、使用规范的审计方法和明确审计取证责任是确保审计证据质量的重要手段。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严格遵循“先审计后离任”原则,经济责任审计动态化

科学确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明确审计内容与审计重点。贯彻“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重点部门和领导干部,结合其任职情况编制滚动审计计划,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有利于实现监督的及时性和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