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07:3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反比例函数,面积法

 

面积法应用广泛,方法巧妙,在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题中,若能充分利用,并借助基本图形,将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基本图例1:如图1,易证SABO =SACO =xy=∣k∣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S矩形ABCO=∣k∣

篇2

一、善待“错误”

启发引导,有效教学数学是逻辑性强、比较抽象复杂的课程,而初中生不管在知识方面,还是智力、能力等方面,均有待发展,因而思考问题不全面,在答问或做题时,经常出现“错误”.面对学生的诸多错误,不少教师难以容忍,冷眼对待,责骂批评,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也破坏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兴趣慢慢减弱.实际上,学生是伴随犯错而成长的,他们的错误也蕴涵着有价值的信息,可被灵活运用,促进生成,发展学生智力与情感.正如心理学家盖耶所说的:“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善待学生的“错误”,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运用学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错误资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深入探究,交流与合作,促成精彩,提高活化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后,习题巩固:现有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2=0,已知两实数根的平方和等于11,求k的值.由于对新知运用不熟练,在用根和系数的关系求解时,学生会忽略≥0的前提条件,认为k1=3,k2=1.对此,教师提问引思:x2-2x+2=0是否存在实数根?其两根之和等于2,是否正确?说明原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还要注意什么呢?经过思考与交流,学生会发现未注意前提条件≥0,从而学会更严谨地进行思考.

二、捕捉“意外”

智慧引领,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曾遭遇过如此窘境:当教学活动正井然有序地朝着预期计划进行时,却突然出现一些“意外”状况,打断了教学逻辑进程,令教学者措手不及.其中,教学“意外”更多是因为学生突然顿悟、发散思维,出现突然发问或质疑等.学生打乱教学秩序,有的教师将其被视为“破坏性因素”,一带而过,接着按着预设组织教学,学生的智慧灵光、宝贵的生产资源在不知不觉间流失掉.实际上,课堂“意外”不一定是坏事,反而蕴涵着新的亮点与生长点,需要教师处变不惊,善于捕捉,灵活调整,经过教师智慧引领,借“意外”之势巧妙搭建起师生多向互动平台,使之转变成开启思维、唤醒个性、引发创造、愉悦身心的重要契机,涌动灵性与创造性,活化教学.例如,在复习“圆”时,我呈现相关例题:以ABCD的顶点A作圆心,AB为半径作圆,其中BC、AD交A于F、E,延长BA交A于G.证明:)FG=)EF.预设讲解是:连接AE,证明∠GAF=∠DAE,根据“等圆或同圆中,相等圆心角所对弧长相等”加以求证.这时有学生提出还可借助相等圆周角求证弧相等.这是预设未考虑的,我稍微调整了预设,引导这个学生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连接BF,证∠FBC=∠GBF,再根据“等圆或同圆中,相等圆周角所对圆弧相等”,则可证明.而后顺水推舟,诱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证明两段弧相等?于是,学生纷纷回忆与思索起来,想到了借助垂径定理、弦等得弧等的不同方法.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营造生动情境与愉悦氛围,让学生愿听乐学,形成内驱动力;能够捕捉“意外”资源、“错误”资源,运用启发性问题或语言,点拨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涌动生命灵性,焕发生命活力.

作者:周玲单位:江苏大丰市新丰镇方强初级中学

篇3

“后进生”的形成其原因是复杂的,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方面“后进生”的形成

其自身因素也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不达标的内因,比如,他们的智力方面,因为我们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的潜力就会越大,智力低下,其学习的潜力就会小,所以个别“后进生”有的是与其智力不高有关;另外,还有其非智力因素,比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后进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意志力、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情绪不稳定等,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方面。

(二)家庭方面

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各个方面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慢慢就会让孩子养成自私、独断的性格,而一旦孩子的想法得不到实现,便任性胡闹,就会导致学习下降;也有家长要求过高,甚至不符合实际,而当孩子成绩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时,就会严加训斥孩子,这样孩子慢慢会变得厌学;还有的家长不问孩子是否喜欢,就为孩子报各种班,有补习班,也有各种兴趣班,这五花八门的班让孩子学习起来很累,慢慢地就会不爱学习,而这种感觉很可能会慢慢地延伸到其他学科上,导致成绩急剧下滑,慢慢形成“后进生”;也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和睦,甚至父母离婚,这都会让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在学习上也会失去勇气和信心;留守儿童是这一时期特有的现象,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从小就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心理上常处于半独立状态,心理上想依赖家长而实际上不能依赖家长。这些孩子由于处于正在发展的时期,他们的自制力很不稳定,离开了父母的约束,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与纵容,社会上太多的诱惑,只要他们心理上一有冲动就会滑向危险的边缘,再加上一些不良分子怂恿,他们更容易学坏。

(二)学校方面

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成绩依然是第一位的,所以优等生依然还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很受教师喜欢,而与此同时,不能给教师带来荣誉感、成绩感的“后进生”则较多会受到冷落,很少得到教师的关爱与赏识。当然,有很多教师还是想很多办法去指导这些后进生,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学习方法、心理方面的指导,对他们的指导收效甚微,所以很多教师就不愿尝试了。当然,造成后进生形成的还有就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陈旧、单调,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慢慢就会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成绩急剧下滑。总之,后进生的形成不是单方面造成的,所以转化起来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那么如何转化,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二、后进生的转化

(一)对于学生自身方面

造成的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有些学生记忆方面有缺陷,我们就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诱发他们并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建立适合他们性格特点的认知结构,并且还要不断强化这些认知结构;要让他们熟悉和运用所有记忆方法,并且还要帮助他们筛选适合他们各自的学习方法,以便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去理解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有些学生的思维方面发展缓慢,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就要帮助他们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通过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来开阔他们的眼界,逐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批判性和组织性等。要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努力让他们的思维变得灵活起来,避免思维的肤浅、呆板。

(二)对于教师方面

篇4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这对于有效实现探究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很重要的,只要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不断探究,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当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就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建立一种奖励机制,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班集体都能充满活力和激情.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不断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多媒体的形象演示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

三、设置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活动

作业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是很重要的,数学离不开作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果不能得到练习和巩固就很难真正掌握,并且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暂时掌握了一些知识,在课下如果不进行练习巩固,也很容易遗忘.因此,作业环节是很重要的.实施探究性的教学,教师就要能够为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提升学生的党探究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这些探究性的问题,学生能够加强对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图形结构和数字结构的认识,学生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篇5

(一)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二次函数教学时,抽象的图象问题让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尽管小组探索,也通过分析教材概括了一些绘图特点和函数规律,但效果不明显。鉴于此,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二次函数图象,来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和特点。如此,学生就容易理解,能够准确地归纳概括内容。不管怎么说,多媒体提供的图形和模型演示能让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学习。

(二)课外拓展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时,可以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外拓展任务中。工作人员使用多媒体建好拓展任务的数据库,教师运用该多媒体技术把各种初中数学问题逐个累积起来存放到数据库,学生通过下载使用获得学习的进步,这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并且通过该信息技术搭建的网络沟通的平台,师生间可以方便及时地沟通交流学习情况,及时有效地处理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研究和实践证明,最终发现使用多媒体教学确也存在一些消极的问题。

(一)公开课与随堂课中的问题

日常随堂教学中,部分老师觉得传统板书教学方式更直接有力,因此很少使用多媒体。等到研讨课时才忙于制作课件,因此多媒体教学成了上公开课的工具用不到实处。措施:作为新课标的一线教育工作人员,应及时转变板书教育思维,接受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挑战,学习多媒体幻灯片的设计制作,以便运用起来游刃有余,适时地把多媒体运用到随堂教学中,切实地服务好教学。

(二)板书与多媒体不能有机结合

多媒体使用不能片面化。如今有些教师、教育部门的部分领导觉得没有多媒体就评不了优质课,没有多媒体就不能称之为公开课”,于是发生了滥用多媒体的现象,既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又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形式上的东西。有些内容像二次图象的呈现适合用多媒体来展现,有些标题就适合在板书上呈现出来,方便学生回顾所学小节的主要框架,因此对二者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是选择多媒体还是选择板书。措施:尽管多媒体有很大的便利性,可有时其独立使用时又有很多弊端。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生动有力的语言和形象的肢体动作比多媒体更有感染力,师生交流也更融洽。所以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把多媒体有机结合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去,多种教学方式互相协调、互相促进。

(三)课件修饰

现在的课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预设好的课件组织教学,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就难以应对。课件着重华丽、漂亮,减少了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眼神交流。看重演示的结果,对过程的展开常常不清楚。多媒体帮老师呈现出其他教学工具讲解不清楚的问题,可老师也忽视了帮助学生。为公开课使用多媒体,把多媒体作为容纳大量板书内容的黑板,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大大减少。措施:在教学时要选择低成本、高效能的教学工具,一些常规的教学内容应减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尽量使用挂图、实物的教学工具、投影仪等具备各自优点的教学用品,勿多使滥使多媒体。

三、总结

篇6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一直将应用题的教学当做一个难点,而中考中也一直变换题型,对之常考不衰。应用题不仅是一个让学生能够和生活联系起来的纽带,更是为学生在数学的知识积累和数学的应用方面打开了一个窗口,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综合素质。应用题的教学一方面担负着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担负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生活中事物的结合。经过长期的应用题的训练和讲解,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能够通过应用题创设的题境和丰富多变的内容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理解数学就是我们身边生活中的知识,能够通过数学应用题来进一步理解生活。例如,很多学生不理解商店或者是超市中打折的意思,而我们通过数学应用题的讲解,就能够让学生知道打折究竟是什么意思。经过这样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知道原来数学和生活距离这么近,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知道数学不是干巴巴的枯燥知识。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它的综合性,因为同一道题能够同时对多个内容进行考察,所以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能够复习多个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灵活性,能够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题思想方法,让学生养成一体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但是我们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就笔者这几年的观察和实践,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学生没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我们许多教师受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长期影响,在日常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经常会将课堂讲解重点放在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定理的教授上,让数学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范围和活动范围,让许多学生不能够把数学和社会、生活、校园联系起来,使得数学内容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社会生活严重脱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感觉数学知识和数学内容特别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数学成绩也就不会很好。但是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明白,数学课本中的内容都是起源于生活实际,是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高度概括,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因为长期对数学应用题不够重视,讲解不透彻、不深入,让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思维习惯,很难培养起良好的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方法和方式,不能积累足够的解决数学应用题的相关经验,也就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反思,不能在遇到应用题时有着明确清晰的解题思路。

(二)在进行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时教师没有注重科学的教法

现在我们要求在课堂上要将学生当成是主体,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但是长期受到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教师不注重科学的教法,只是在课堂上单调地讲解,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使得课堂沉闷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极为低下,最终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不了兴趣,没有主动性。我们要看到初中数学应用题具有题型多、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的特点,这样安排能够最大程度地符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学习特性,虽然这些应用题含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任何一个却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师需要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合理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应用题教学产生兴趣,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具体策略研究

(一)营造和谐融洽气氛的教学课堂

根据初中数学应用题具有题型多、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的特点,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充满和谐融洽气氛的教学课堂,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轻松自由,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数学应用题教授的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讲解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适当科学的点拨。教师的课堂用语不要太生硬,要能够多接近学生的语言,要能够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要对初中数学应用题多进行筛选,选择那些接近学生生活,能够被学生理解,可以让学生和数学更加接近的题型,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上尽量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新的课改模式,就需要加强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要从多方面来进行体现,从初中数学应用题的选择、应用题的讲解方法,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表现、参与程度,都要一一重视起来。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引导工作,要带领学习科学分析应用题的逻辑,研究其解题思路,并根据学生上课的接受学习程度来决定对应用题的拓展和加深。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寻知识、主动地渴求知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

(三)注重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7

1.1合作学习小组分配不合理

教师大都忽视了一种可能,这种随机分配学习小组的方法,会使好学生全都分配到一个组中,而差等生则集中到一起,这就失去了合作沟通的根本意义,也会使学生心里不平衡,最终使得学习小组活动难以开展下去。还有在学习小组活动真正开展后,小组中缺少一个带领大家朝着正确方向讨论问题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完全不理会他人的观点,或是讨论与题目内容无关的话题,使活动漫无目的地进行下去,最终导致学生毫无收获,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1.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

合作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帮互助,从而取其所长,补己之短。而由于学习小组分配过于随机,容易使好学生分配在一起,差等生聚集到一起,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甚至由于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稍差一些的学生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对于给出的问题没有积极性,只是被动的去参与,不真正的动脑思考。到真正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时,理所当然多数是优等生去展示自我,而差等生或者内向的学生本身就先否定了自己,不会投入其中或者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在展示成果时,教师往往只看到了好的一面,忽视了实际存在的问题,长久下去,稍差一些的学生根本不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无法体会到合作学习带来的好处,只有少部分优等生得到了锻炼。这也间接影响了学生间的关系,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1.3为了迎合合作学习形式而去设计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针对合作学习的形式去设计问题,这导致了设计出来的教学问题过于牵强,失去了讨论教学问题的价值。有的甚至是与合作学习无关的教学问题,而且有的教师为了“合作学习”去把与之无关的问题生搬硬套,忽视了教学问题本身的价值及意义。大多数教师仅仅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合作学习真正的意义及价值并未发掘出来。教学内容的随意设计,最终使合作学习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仅仅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把合作学习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

2初中数学在合作学习中的改进对策

2.1创建恰当的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意义,使学生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帮互助,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合理分配就要保证均匀分配学生,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还要限制学习小组的成员人数,避免由于人数过多造成讨论问题失控从而无法维持应有的秩序。确保每个组都是平等、均匀的,避免好学生过多的组出现。真正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例如:分配学习小组前可以先将班级同学的大致情况进行分类,在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个人能力等情况之后,进行合理分配,大约每组限制3~5人,每组的成员不固定,根据设计教学课题的不同灵活分配小组成员,使得班级学生都有机会去了解每一个人。还要限制小组讨论时间,讨论时间不能过长,讨论次数也不能过多,一个月两次左右,否则会使合作学习成为数学教学中的负担。采取轮流发言的制度,每次发言的人员都不能为同一个,为每个人提供发言展示自己的机会,真正做到公平合理,确保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2.2调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热情

激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能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积极参与,并且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中占主导地位。而教师则作为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讨论中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教师应充分理解自己在合作学习教学中的角色,与以往传统的教学不同,教师应作为一个引导者,当学生在讨论中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教师应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不应完全把解决方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重新用正确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把日常教学课题与合作学习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推导多边形边数规律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多边形边的总数s=n*(n-1)/2(n为顶点数),可从四边形开始,安排每个学生作为多边形的顶点,站好后伸展手臂作为多边形的边,选出一个学生计录边数与顶点数,依次下来推得规律。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有利于教学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要把合作学习讨论的气氛弄的过于压抑,同时教师也不应过多干涉学生的合作学习讨论。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相互沟通交流,进行学习上的互补,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体现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学内容中。也可以以竞赛的形式刺激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危机意识,加强沟通合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比如,在解决同一道数学题时,让每个组都积极参与,方法不同,看哪个解决方法更加易懂更能让人接受,最后选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方法并给予奖励。用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3正确选择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正确选择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符合合作学习的教学课题,是发挥合作学习作用的有效方法。选择难懂的教学内容作为合作学习讨论的课题,让学生真正动脑思考,而不是选择浅显易懂的题目。较简单的课题失去了讨论研究的价值,所以选择课题要选有价值的且符合合作学习形式的课题,这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发掘符合条件的有价值的课题。比如,初中数学有关于黄金分割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各方面有关于黄金分割的实例进行探究,真正理解黄金分割及黄金分割点等较难理解的问题。这样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一个定理,远远比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要好很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作用。

3总结

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问题串教学的趣味性,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问题串的趣味性,要结合学生自身特色不断创新问题,通过设置趣味性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讲“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圣诞老人吧,圣诞老人头上戴的帽子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呢?这个帽子很特别吧,那么让你制作,你会制造出一个类似的帽子吗?结合自己的制作经历,提出对圆锥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深深地被问题所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调动起来,学生在学习圆锥的过程中也将能够更积极、更主动.

二、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有步骤地提出问题

初中数学知识都是具有一定层次性的,教材中的难点问题,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会很难理解.即便是理解了,在以后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还是不会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把握住知识点的层次性.在应用问题串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知识的层次性,对于数学难点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来向学生提问.把握住知识的层次性是做好初中数学问题串教学的关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点.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对于该知识点,教师要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本身的特性来设置提问:一是向学生提出两个方程x2+6x+5=0和x2+8x-9=0.让学生来解这两个方程.二是在解答了两个问题之后再向学生提问,这两个方程中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与方程系数之间有何关系.三是再举两个例子来让学生解决.解决之后再观察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同方程系数的关系.之后是要学生观察ax2+bx+c=0,这个方程中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同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最后就是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上述规律表示出来,通过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中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

三、问题设置应该更加生活化

初中数学本身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地是进行理论教学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不可能深刻掌握所学知识.因而在问题串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巧妙地设置问题,这样就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将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问题串把日常生活实际同知识连接起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在讲“数据在我们周围”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把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统计出来,之后再根据统计结果来计算所统计学生在全班学生中所占比重,并用统计图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增加对全班同学的了解,又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统计能力.

四、问题串要具有探索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串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问题串具有探索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是非常有利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问题串的探索性,问题串要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调动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性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采取专门措施来合理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能力.

五、结语

篇9

(一)课堂提问更生动有趣数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注重课堂的生动性和问题创设的有趣性,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活跃的课堂和有趣的问题掌握需要理解的知识点,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牢固,而不像以前的教学模式一样,课堂上刚记住,一下课就忘得一干二净。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考虑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图形是轴对称的图形,而不是只局限于书面上那些轴对称图形,可以问学生:“教师今天有一个圆形的手帕,为什么不管怎么对折都是一样的呢?或者是天安门从它的正中线划开,左边和右边是否一样呢?这是为什么呢?”用类似有趣的提问引进今天要讲的知识点,这样从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那学生对接下来的讲授也会更加专注地听讲。

(二)课堂提问更接近现实使问题更现实一点,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不那么抗拒,让他们知道数学知识不只是书本上的摸不着的东西,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学生有这种意识后才能把数学知识学好,才能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概率的简单应用”这节内容时,可以告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种需要理解概率的事情。如可以讲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故事:“一天下午,小明和小红在玩抓阄,谁抓到写有糖的字谁就可以吃糖,因为他们两个都想吃到糖,所以他们都不肯第一个抓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第一个抓肯定抓到的是不好的,最后留的那个才是有糖的,他们的这种做法对吗?”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行为进入到数学概率中,这样学生估计对概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的。

(三)提高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数学问题有时候比较复杂,直接把知识点给他们灌输,学生有可能一时半会接收不了这种复杂的概念,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再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进而引进到今天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上,这样学生在接触新的概念时,对他们来说就不会那么突兀。例如,在讲授“中心对称图形”这节内容时,可以先问问学生:我们平时见到的三角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呢?学生也许会根据自己的认识观念,认为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随意剪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对折去发现自己的回答到底正不正确。这样他们在否定自己答案的同时,也直观地记住了什么才是中心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应该具备什么性质。

(四)提高学生由已知向未知的思考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比较强,后一章节的内容一般以前一章节的内容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由已经学过的知识过渡到现在要讲的内容上,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才不那么陌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例如,在学习“图形与证明”这节内容时,可以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图形的相似”,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图形的相似是怎么回事了,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用眼睛就看出来两个图形是否相似,但是一个学术型的问题是需要有根据的,我们应该怎么证明这两个图形确实是相似的呢?”这样使学生从一个已经解决了的数学问题中,过渡到一个未知的数学问题中,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学起来更容易,也可以使课堂氛围更活跃。

(五)由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课堂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总感觉教师跟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这样就拉远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教学过程更难以进行,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去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从心理上就跟这个教师接近了,讲课的时候就没那么刻板了。例如,在讲授“数据在我们周围”这节内容时,可以讲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熊出没大家都看过吧,在熊出没里面有几只熊呢?有几个猎人呢?还有他们居住的森林里大家知道一共有多少棵树吗?”然后再引入到:“数据存在与整个熊出没动画片里面,那我们周围存在数据吗?”这样就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讲授今天的新内容时,学生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一)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以前的数学教学生硬死板,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一堂课下来很多学生不是云里雾里地听着就是已经走思了,这样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了,该掌握的知识学生都不能正确的掌握。现在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自己的学习中,从而对知识内容有一个牢固的记忆和认识。在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氛围中,学生会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数学知识不会是以前那种抵触的心理。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篇10

在对二次函数的大纲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往年大纲对复习内容进行对比,观察大纲中二次函数的变化。教师要对新加入的二次函数复习内容进行重视,增加该部分教学的重视程度;要对往年二次考试重点进行全面复习和训练,保证学生能够完全掌握上述内容。

二、复习环节的细化,为学子铺平成功的道路

正确的复习方向可以像蜡烛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完善的复习内容可以像船舶载着学生乘风远航。在复习内容细化的过程中,教师要依照考试大纲内容,制定阶段性复习计划,形成四部分环节。

第一环节: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教师要对初中教学的各项脉络进行全面了解,依照各项基础知识形成系统复习体系,全面复习各项基础知识,打下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体系,一道数学题中可能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在第一环节复习的过程中对各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统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近年来的中考题逐渐加大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核比例,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较广、各项知识较为简单。只有把握好上述基础知识,在基础上不丢分,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中考中考取优异的成绩。

第二环节:教学难点的细致复习。在该部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考考试卷的特点,选取题目较为新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教师要依照中考中的专题内容形成考试系统,对一章节内容进行复习。要依照中考发展方向,搜寻相关专题,形成系统的专项练习资料。该环节题目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以中考常见问题为核心,以开放型或图形变化型为辅助进行日常训练。

第三环节:综合训练环节的构建。综合训练作为当前中考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在该部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中考模拟练习,让学生认识到各种中考题型,熟练中考题型。教师要让学生在大量的模拟练习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解题技巧,保证学生能够在实际训练中增强对中考题型的熟练度,在脑海中形成印象。

第四环节:回味练习,平整心态。在考试的一周前,教师要让学生对上述三环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对上述三个环节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扫除学习中的盲点。教师要让学生对错题和易错题进行清扫,练习以往的中考真题,回归到新课标中考试题内容上。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心态进行调整,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考,不要给自身过大的压力,防止学生中考失利。

三、复习技能的培养,为学子打开梦想的大门

(一)知识梳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梳理能力是提升学生复习效果的关键。良好的知识梳理能力能够有效减少学生的复习量,做到重点突出,难易分明,有效提升各项复习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单元内容进行划分,让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形成系统学习体系。

(二)严密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是保证学生能够正确解题的前提。在该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题目的各项内容抽丝剥茧,全面了解题目中的信息,依照上述信息解出习题。学生在中考的过程中由于审题不清造成解题失误的现象数不胜数,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密审题能力对中考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提升自身审题能力。教师要强调中考中审题的易错点、难度,确保学生认识到题目中的“陷阱”。例如,在对二次方程题目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重视到二次方程中“非负根”“不小于零”等内容进行重视,要确保学生能够对上述中的隐含条件进行提取,降低出现的答案遗漏现象。

(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

(1)超脱具体,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入思考,依照具体情形,进行研究拓展,了解题目的本质及规律。教师要确保学生在审题完成后构建解题框架,形成大概解题思路,由上述内容出发,在思维中制定解题方案,完成数学思考。

(2)纵横联系,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全面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剥茧抽丝,找出解题的突破点。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