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小说范文

时间:2023-04-04 05:3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女儿小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女儿小说

篇1

    关键词:饥饿;自叙传;缺父

    中图分类号:I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10-02

    虹影,作为中国当代一个大胆标榜女性主义的作家,出版了不少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饥饿的女儿》、《K—英国情人》、《上海王》以及诗集《沉静的老虎》等。至今已有包括《饥饿的女儿》在内的6部长篇小说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以色列、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出版。这样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作家,透过她善佑的文字,拨开她预设好的面纱,发现了一个生活在很多人心中的孱弱、敏感而又叛逆的长江女儿形象。饥饿是她的胎教,那些长年堆积在她心中的黑暗与爱形成了虹影创作《饥饿的女儿》的养分,这是迄今为止最能代表虹影女性主义创作倾向的里程碑式作品。

    饥饿,不论是肉体本能的饥饿,还是精神的饥饿,亦或是对性的饥渴。作家虹影都试图以她自己独特而大胆的女性主义书写方式向人们揭示带有特殊时代烙印的长江边贫民区里浸染着种种复杂人伦关系的饥饿女儿的饥饿根源与本质。

    一、自叙传式女性回忆录

    “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可以说是突围困境的冲杀,她们的写作最终是在文化上建立女性自身的独立身份,建立女性文化体系并且言说女性自身性别现代性体验,将成为中国女权运动和女性写作在突围困境中努力去实现的重要目标。”①在《饥饿的女儿》中,女作家虹影就启用最具有女性主义的抒情体方式:自叙体来进行创作。自叙传式擅于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叙事者也是叙事角色。《饥饿的女儿》中的“我”正是虹影本人,她以纯粹的自我来平静、深刻地叙述了她从幼年到18岁时的奇特成长经历。开篇虹影就谈到“我从不主动与人提起生日···十八岁之前,是没人记起我的生日,十八岁之后,是我不愿与人提起。”②敏感的虹影,从小就能从微妙的人际关系中读出自己身份的特殊与复杂。“我是母亲的一个特殊孩子。我感觉到我在母亲心中很特殊,不是因为我最小。她的态度我没法说清,从不宠爱,绝不纵容,管束极紧,关照却特别周到,好像我是个别人的孩子来串门,出了差错不好交代。···对我,父亲却不动怒,也不指责···我感觉自己可能是他们的一个大失望,一个本不该来到这世上的无法处理的事件。”③父母各异的态度,家中无人理睬的地位,兄弟姐妹间有意无意的欺侮,都给这个弱小的女童奇异般的平添了一双力图洞悉一切的锐眼。越是模糊的,就越是要清晰;越是复杂的,就越是要简单;越是欲盖弥彰,就越让它浮出水面,一展其真实面目。十八岁那年,一直跟随她的谜底终于解开:虹影是非婚生子女,也就是所谓的私生女。这个刺耳的称谓,使这个柔弱的少女显得更加不堪一击。“私生女”的身份使虹影深深感到家中的耻辱来自于她,而她的出生本就是一个错误。虹影多年来隐藏在心底的不满与忧怨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慢慢爆发出来,她灵肉的饥饿,她心中的嘶哑与尖叫,都尖利地转化为与母亲的抵触与敌对。叛逆、逃离、审视从此烙印在虹影的生命中,流淌于她的文字间,并成为虹影每一部作品精神气质与血液的所在。童年的经历对每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作家更是如此。虹影也赞同这一观点。在一次访谈中,记者问虹影:“《饥饿的女儿》自传体的叙述方式,会不会让你的家人不理解你?”虹影平静作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会知道我对他们的爱。”这是一种爱,而这种爱是真实而深刻的。虹影透过《饥饿的女儿》传递给我们的,似乎是一个人痛苦的自忆,里面有太多的黑暗与丑陋,但当读者与那个生长在长江边的饥饿中的女儿宁静注视、平等对话的时候,就发现虹影作为一个女作家以躬下身来的角度向我们展现出她那双锐利、明亮、忧郁的大眼睛下所持有的独具怜悯的人文关怀。《饥饿的女儿》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母亲。文中多次提及虹影对母亲的叛离,心灵流浪多年的她回到故乡,反观那段岁月,虹影重新撕开伤疤审视自己和母亲,才体味到母亲当年的艰难与深沉的母爱,她的自揭伤疤也是自我疗伤的过程,是大爱无言的一种极致表达。虹影明白她所寻找的生命的根终究在母亲那里,在有一切种种回忆的家乡母亲重庆那里,是她们孕育了虹影文学与生命的根基。叛离母亲的总有一天要归回,对生命本体的叙述与轮回,使虹影的创作不仅仅局限于文本与生活的互文关系,更是跳脱出文学女性狭小的视角与空间,展现出一代人特有的心路历程。

    二、父爱缺席:孤独寻父的女性心理呈现

篇2

《总裁老爸你太逊》

作者:辰梦宿扬

内容简介:初恋只维持了28天就遭遇人渣男友劈腿,为了发泄,胡幼幼独自一人去了酒吧买醉。“你晚上多少钱,姑娘我买你一夜。”扑倒了酒吧里看起来就很贵的牛郎,第二天,胡幼幼匆忙逃离。6年后回国,却被宝贝儿子一份简历算计进了何氏。父子相认,搞笑开场,儿子霸气Hold住全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蒙蒙出生于单亲家庭,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作为母亲,我惟一能做的是,让孩子在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能生活得快乐,成长得健康。女儿刚刚懂事的时候,我就对她说:“妈妈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婚姻,使你从小失去了父爱。你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性格。”女儿问:“我怎么选择自己的性格呢?”我说:“那就是快乐,不要把单亲孩子当回事。单亲孩子并不可怜,你没有爸爸,但是妈妈爱你,你得到的爱并不比有爸爸的孩子少,甚至更多。你感到快乐,那你就是幸福的。你觉得自己可怜,那你就真的很可怜,妈妈也帮不了你的忙。”女儿走上前,抱着我说:“妈妈,你又是爸爸,又是妈妈,我爱你。我觉得自己很快乐,一点不可怜。”说完,亲了亲我的脸,蹦蹦跳跳跑出去找她的小伙伴玩了。

为了让女儿时时有一个快乐的心境,我和女儿出门游玩,总是把自己也融入到她的世界里去。她在前面活蹦乱跳,我在后面大呼小叫,母女俩经常闹作一团。

有一次,女儿生病,连打了好几天青霉素。刚刚好了一点,她就提出去购书中心买书。我不同意,说她的病没好。她一下从床上跳下来,连说:“好了,好了。”

出门不久,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劝她回家,她却说:“不行,我的格言是‘前进,前进,再前进’。”街上没有行人,就我们母女俩共打着一把伞,在雨中奔跑。我说:“下雨也疯狂。”她说:“生病也疯狂。”我们一起大喊着:“母女都疯狂。”女儿开心地大笑。到了购书中心,我们母女两人都变成了落汤鸡。女儿把这件事写进了日记《生病也疯狂》。

孩子缺乏父爱,就更需要友爱

为了避免蒙蒙遭受单亲孩子的孤独,我有意为她创造出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我很欢迎蒙蒙带同学到家里来玩,并且想方设法让他们玩得开心。每逢周末,我家里总有一群孩子在书房玩电脑。时间长了,她班上的同学都愿意来找蒙蒙玩,甚至把我家变成了他们聚会、商量事情的场所,我也成了受他们同学欢迎的人物。

有一次,一个男生来找蒙蒙,蒙蒙恰好不在家。我问那男孩找蒙蒙什么事,他说是借游戏光碟。我迟疑了一下,还是借给他了。后来女儿告诉我,同学说的,你妈够意思。蒙蒙为此感到骄傲和开心,对我说:“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你知道女儿的心,没有丢女儿的面子。我永远爱你。”我说:“只要你们玩得正当,只要你感到快乐,妈妈都不会反对的。”

我有时想,真要是在那些双亲家庭,光为这件事情,说不定夫妻两个还会发生不小的争执呢!

路靠我俩一起走,家靠我俩一起撑

我爱女儿,但我不宠女儿。对于蒙蒙来说,生长在单亲家庭可能是她的不幸,但我不想因为这一点而对她加倍怜惜和娇宠。相反,我觉得,她应该比正常的孩子更早地成熟、懂事,更懂得为别人分担。所以,我很注重培养她的生活自理能力。

蒙蒙从8岁开始学做饭,9岁独自上市场买菜。我专门给她买了一个塑料菜篮子,对她说:“别的小孩过家家是假的,你过家家是真的,真的提着篮子上市场买菜,真的下厨房做饭。”然后塞给她10元钱,让她去市场自由选购。女儿一方面感到好玩,另一方面也感到有了自,她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

蒙蒙小时候,遇上我出差,我就找一个大学生姐姐到家里来陪着她过夜。大一些了,她就不要别人来陪她。她说:“妈妈,你不是说,要从小学会做事,长大了才有生存能力吗?你要相信我一人在家也会自理的。你就给我一个机会吧。”我依了她,每天晚上给她打电话,询问她一天的生活与学习,她逐一向我汇报。我回到家里时,看到蒙蒙一个人把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家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我真为她感到自豪。

哈佛女孩刘亦婷已经随着那本畅销书的热卖在全国成千上万的父母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成就就不再赘言;张蒙蒙不过是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从8岁开始先后在报纸杂志发表习作50余篇,至今已出版3本书,第四本书《快乐伴我成长》也已付梓。她还曾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特别儿童节目、“大风车”节目、“东方书城”专题节目做小嘉宾,对她的表现,相信满意的也不仅仅是她的妈妈……

她们都很成功。她们都是单亲子女。而作为她们的母亲,两位妈妈也很成功。

篇4

【关键词】外国文学;《小妇人》;写作特征

《小妇人》是外国文学的代表之一,对于我国文学创作而言也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文学史的进步和发展。小说通过讲述几位女性的生活故事,表达了期待女性独立的愿望,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小妇人》主要内容介绍

该部作品的故事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有位马奇先生住在新英格兰小镇上,后来赶到战场成为了随军牧师。他家中有四个女儿,还有一位妻子。当他去了战场以后,妻女都过得十分艰苦,但她们都有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她们乐于助人,经常帮助邻居赫梅尔一家。虽然作为女性的她们,也有着爱美之心,渴望能够过上优渥的生活,可以天天穿美丽的服装,吃好吃的食物。在这样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她们对将来充满了幻想,不管现实如何残酷,她们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面对命运的种种挑战。小说的前半部分写了马奇一家在战争时期的家庭生活情况,后半部分则讲述了当马奇赶去战场之后他的妻女追求幸福生活的经历。大女儿叫做梅格,她天生爱打扮,对爱情有着浓厚的期望。二女儿叫做乔,性格独立,文笔很好。三女儿叫做贝思,是一位听话的乖乖女,十分讨人喜欢。小女儿叫艾美,非常喜欢画画。小说讲述了这四位女儿逐步成长的故事,也描写了她们追逐幸福的过程。其突出表达了人的尊严以及自强自立的个性,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喜爱。

二、《小妇人》的写作特征

1.将解放女性作为目的。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是美国夫权统治时期,那时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较低,基本都是为了家庭而牺牲自己的全部。这样的传统思想禁锢了女性的个性发展,也阻碍了女性的精神成长。作者意识到了当时社会存在的这一问题,所以决定创作这部作品,希望可以促使女性得到解放,让其发挥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小说中塑造了几个追求梦想和独立的女性形象,并且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四姐妹虽然在艰苦的生活中挣扎,但都在积极寻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即使在现实中碰到种种难关,但皆能坚持下去,成为新时代女性。马奇的妻子是一位颇有威望的女性,她的生活自律而活跃,最终她和自己的几位女儿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部小说看似平淡,实则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在女性地位不受重视的当时,该小说的创作将解放女性作为目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具有独特的形式。在当时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优秀女性的定位就是贤妻良母,这种传统思想阻碍了女性的发展。所以,作者写下这部小说,希望借此唤醒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识,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该部小说的创作形式比较独特,为读者构建出一个有一个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都有着各自的主见,不为生活的困难所屈服。这是一部以家庭日记作为基本表达形式的作品,讲述马奇夫人及四个女儿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小说将马奇一家的生活日记作为主要线索,逐步铺展开来,记载了每个人的不同经历,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得呼之欲出。这样的创作形式在当时属于文学领域的创新形式,可以说是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先河。该写作形式具有贴近生活的优点,能够更为深入地表达出文中的主题思想。3.具有现实意义。男女平等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这种矛盾就开始凸显,乃至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之后,为了提高女性的地位,不少有关解放女性的文学作品先后出现,而《小妇人》就是其中之一。该部作品较为深刻的体现了解放女性思想的需求,点醒了许多处于困惑中的传统女性。小说中的四姐妹都经受了情感的纠葛,在这之中又表现出了独立和坚强。这对于当时禁锢女性思想的社会背景而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该部小说的写作特点具有深刻现实意义。4.女性多于男性。小说中重点讲述的是马奇夫人及其四个女儿的故事,对于女性的描写明显多过对男性的描写。男性形象主要有马奇先生和劳伦斯等,但是出现的频率都比较低。即便有男性形象出现,也是为了对女性形象进行烘托。比如马奇先生病重时,是他的妻子对他悉心照顾,才慢慢恢复了健康。劳伦斯先生由于痛失爱女而受了严重打击,是在贝思的关心下他才逐渐走了出来。由此可见,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描写并不高大,着重突出的是女性的乐观和坚强。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她们也积极乐观地面对。这也是该部作品的写作特点之一。

三、结束语

《小妇人》是一部倡导女权的作品,其通过讲述马奇夫人与四位女儿的故事,表达了女性的乐观和坚强,呼吁女性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发扬自己的个性。小说具有许多特点,比如将解放女性作为目的,具有独特的创作形式,现实意义浓厚并且女性多于男性。其能够唤醒女性的潜在思想,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5

  2022关于优秀《高老头》读后感范文

  《高老头》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札克《人间喜剧》中的一部,阐述法国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伦悲剧。

  故事发生在巴黎的一个中下阶层杂处的公寓里,高老头是个面粉商,在年轻时就鳏居并抚养两个女儿,为了女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慈爱和财产。让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还以价值不菲的陪嫁让她们嫁进豪门。女儿们像吸血鬼似的榨干他的钱财,却让高老头在破烂的小阁楼中孤苦伶仃地离开人世。

  公寓里还住着一位大学生拉斯蒂涅,一心只想攻入巴黎的上流社会,面对富贵荣华,他像是打不死的蟑螂,埋葬了神圣情感、投入资本主义享乐生活的罪恶深渊!野心家求名利的挣扎与高老头绝望的父爱,两者相互交织,刻画人生的自私和机微,丝丝入扣,从头到尾绝无冷场。

  在还没有读《高老头》这本名著之前,吸引我的是法国大文豪巴尔札克的传记,佩服他曾发下的豪语:"拿破仑的剑达不到的地方,我的笔办得到",他放弃了优渥的律师工作,宁愿饿着肚子写作致力以宏大的小说阵容征服世界。也莞尔他的处女作发表时,竟让聆听的人打起瞌睡来了。巴尔札克以生动而逼真的人物形象,批判贵族及资产阶级金钱势力的罪恶,描写阴险、虚伪的人性,试图唤醒人心中高贵的灵魂。

  毫无疑问的出身贫寒的高老头是真心疼爱两位女儿的,他让两个宝贝女儿学习上流社会的各式才艺,让她们打扮得满身珠光宝气到上流社交场合攀附权贵,并以大笔嫁妆成为贵族夫人,成为高老头无上的安慰。但他却从全公寓中最好的套房,搬入三楼的普通房间,再搬入租金最便宜的小阁楼,冬天不敢生火,原有的镀金、镀银的餐具一件件典当,把自己的老本大方的送给女儿们去撑门面、穿金戴玉、养情夫!高老头的所有钱财被女儿榨光后,却因职业低贱让女儿及女婿不愿与其来往,为了看女儿须躲在马车经过之处,偷偷的看。

  "他的容貌被心底的忧愁折磨的日渐憔悴,成了饭桌上最阴郁的一张脸"当高老头的安慰成为折磨时,他应该醒悟到他忘了教导女儿最重要的-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做人的道理。

  高老头临死前悟出金钱社会的残酷无情: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买到无价的亲情及女儿。养尊处优、心狠手辣的两位女儿只认钱不认父,在迷人外表下藏着丑陋的心灵。巴尔札克以他辛辣手笔,将两个女儿的阴险、虚伪、毫无人性的冰冷心长和高老头的善良、执着的父爱描写的淋漓尽致。跟现今社会上的"金钱万能"与"笑贫不笑"的错误思想真是不谋而合,也见证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

  而透过原充满着恻隐之心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所走过得道路和他的心理变化,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人类灵魂的巨大腐蚀作用,也可以体会出巴尔札克对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予无声但有利的抨击。

  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高老头出殡时,在送葬的行列中里,并没有出现他所挚爱的女儿,出现的是两家"有爵徽的空车",读到这里不禁心头一酸,对高老头境遇唏嘘不已。

  巴尔札克一旦投入写作,每每夜以继日,就像一部印刷机不停地转动,每天工作18小时,一天得喝上50杯咖啡,真是个拼命三郎,但也看出他对写作的执着与热爱,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在阅读作家的名著之前,先去了解作家本身的成长背景及所处的历史时代,更有助于阅读的进行与体悟,也了解妈咪要我先看巴尔札克小传的用心。

2022关于优秀《高老头》读后感范文   在一声声绝望的惨叫中,为女儿“奋斗”了一生的“伟大”父亲,离开了那个黑暗的世界,更确切地说是离开了他那两位贪得无厌的女儿。甚至没有看到女儿的最后一面。

  女儿的背叛,一无所有的下场,并不是谁使高里奥变成这样的,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他自己,连着他那“带有几分”的父爱。

  这种父爱实在有点可怕,为了能让女儿快乐,自己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乍一听是有些令人感动,但这种付出若过了头,就有点乐极生悲了吧!为了能让女儿进入到上流社会,他不惜拿出全部财产作嫁妆,为了女儿能幸福,任由女儿搜刮自己的财产。为了女儿能快乐,不惜余力帮助女儿做些违反伦理道德的丑事。为了女儿,他可以不择手段为女儿铲除一切后患。他太爱自己的女儿了,爱得近于疯狂。

  与其说拥有这样的一位父亲是一种幸福,不如说是一种不幸。原来清纯的女孩在这种父爱的熏陶下,变得污浊。原本简单的女孩在这种父爱的引导下变得自私;原本善良的女孩在这种父爱的启发下变得可怕。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爱的力量吧。

  还有一种东西不能逃脱干系,那就是钱。钱是最有用的,但也是最无用的,是最善良的也是最肮脏的。情节的大起大落都离不开钱,正中了那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读完了《高老头》,有太多太多的情感直冲大脑,但我感触最深的一点便是:这种父爱有点可怕!

  2022关于优秀《高老头》读后感范文

  《高老头》这篇小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作品中以高老头和他的两个女儿的故事为主线,拉斯蒂涅的“奋斗史”为副线,彼此互相交织,互相呼应,刻画出高老头这个艺术形象。

  文中记述了高老头一生努力奋斗,为了两个女儿的幸福而不惜一切,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花在女儿身上;到了晚年,财产几乎耗尽的高老头依然如此,而两个烂赌、贪慕虚荣的女儿却不思图报,反而更视父亲为包袱,有失她们的面子,为求自保,不愿搭理父亲,最后高老头在无人同情下寂寂死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互相算计的关系。

  读完这篇小说后,我为高老头的遭遇感到同情,对他那种无私的父爱感到敬佩,亦十分鄙视他那两个忘恩负义的女儿,对她们的行径嗤之以鼻。与此同时,我联想起往日双亲对我的教导,其实这也是他们对我的爱的一种,而我却置之不理,有时更感到反感。但在看完这篇小说后,我仿佛受到了爱的洗礼,对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后,我定会对父母亲的爱倍加珍惜,不会像那两个掉了心肝的女儿一样。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代沟,很多是因为子女不了解父母,不懂珍惜父母的爱而造成的。因此,我衷心希望天下间的儿女能学会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以及爱。

篇6

关键词:《日常用品》 词汇 句子 修辞 语篇

《日常用品》塑造了代表传统文化的母亲和代表现代风格的女儿的不同形象,围绕如何理解和继承祖传的被子展开情节,反映了由种族问题引起的家庭矛盾。小说借母女冲突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在于深刻地认识理解其文化内涵,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小说体现出作者难以释怀的黑人情结和沉重的焦虑,这也是作者自我意识的彰显。

一. 词汇方面

1.形容词层面

文中第十三段是形容词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段,共138个单词,其中形容词共计13个,约占整段字数的9.4%。这些形容词都是简单词汇,其中,good一词重复使用了三次。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文中的“I”代表的是一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黑人母亲。基于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何用词如此简单。此外,该段中主人公在对自己和自己的女儿进行描述时采用的是中性形容词,而对准女婿的描述时,她用mossy来形容他的牙齿,用earnest来形容他的脸,可见主人公对女婿持有偏见或不甚喜欢。

2.副词层面

整篇小说中副词并不多,always一词出现的频度相对很高。在对Dee进行描述时,接连用了多达4个always。Always不仅表示频率很高,还能辅助表达作者蕴含的某种特定的感彩。在此文段中always的频繁使用表达了母亲对女儿很多行为的不解甚至是反感。

二. 句子层面

1. 句子类型

《日常用品》中多为短句和简单句,少有长句、复杂句和倒装句。在母亲和女儿Dee的对话中,70%以上都是疑问句而且大部分是反问句,这些问句多由母亲向女儿发出且几乎都是由“Why don’t you”或“Don't you”引导的,语气非常强烈甚至是愤慨,带有很明显的责备和命令的意味,这可以很好地体现母亲对女儿不同价值观的否定,以及对女儿强烈的控制欲和指导欲,很好地刻画出母亲的威严形象和对女儿的殷切期盼。

2.词组类型

在不足一百个单词的第十一段中,介词词组就有七个,占单词数约30个,占到约整段的30%。其中,有四个是由with引导的作方式状语的介词词组。这些词组体现出Dee对待家人不甚关心,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这也很形象地反映出她身上体现出的对黑人文化传统的反叛和对白人文化及生活的热切期盼和忘本式地追求。

三. 修辞方面

1. 明喻的大量使用

作者在整篇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明喻,其中大部分都是由like或as引导的,这也是对文章的叙述者――黑人母亲的文化程度的再次体现。在第十九段中有这样一句:“Hair is all over his head a foot long and hanging from his chin like a kinky mule tail”。这里是对Dee的男朋友的描述,说他的头满整个脑袋足足一英尺长,从他的下巴悬吊下来活像卷曲的骡子尾巴。明显,把头发比作骡子尾巴这个比方很古怪,可见母亲对女儿男友的形象并不满意。在第五段中有这样一句:“I can kill and clean a dog as mercilessly as a man”, 母亲把自己与男人作比,来凸显自己干活时的强悍和粗犷,她认为只有男人才能干那些很粗糙费劲的活儿,这体现了母亲潜意识里的性别差异观念。

2. 拟人的适当运用

拟人是指把物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第十三段有这样一个拟人句“Like good looks and money, quickness passed her by”.这里,赋予了长相,钱财和敏捷的思维以人的动作“pass by”,这样不仅使句子更加生动,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同时,也很好地流露出母亲对女儿Maggie心怀遗憾,在她看来,Maggie不如Dee那样迷人和聪明是因为运气不好,是老天对她不公。由此可见母亲看待事物的主观性,进一步体现了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客观地看待和分析事物。

四. 篇章语境方面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从黑人母亲的角度展开叙述。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不如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那样客观,但是后者不及前者那样具有感染力。阅读过程中,读者很容易将自己主人公化,化身成为那位黑人母亲,因而能更深切地体会到黑人母亲对女儿的不解和失望,但同时又不甘于妥协,极力想改变女儿已形成的价值观。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冲突仅仅是一个缩影,作者真正想反映的是非裔黑人在寻根文化、伤痛文化与现代白人文明的冲击与涤荡中的苦痛挣扎和文化身份认同,构拟出一幅在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前迷惘和抗争的画面。

参考文献:

篇7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文坛颇富影响力的小说家,从第一部小说出版至今,麦克尤恩已先后有近二十部作品问世。他写了多部成长小说,关注儿童的发展和成长。自1976年获得萨姆塞特.毛姆奖以来,麦克尤恩已经斩获十多项文学大奖,奠定了他作为当代英国最有成就作家的地位。

 

《时间中的孩子》是成长文学的代表,通过写实与虚构相结合,刻画了主人公历经磨难、艰辛成长的故事,表现了麦克尤恩叙述现实、再现历史的执着。《时间中的孩子》代表着麦克尤恩的写作进入新阶段,他不再仅仅描述儿童的成长,而是开始将焦点转向关注政治、社会和道德,小说主人公斯蒂芬寻找自我,走向成熟,作者麦克尤恩的创作也日渐臻熟。在这部小说中,凯特这个孩子只是一个幻象,没有直接出现在小说文本中,而是完全通过斯蒂芬的意识传递出来的。她是一个“不在场的在场”, 实际为斯蒂芬无意识中的一种欲望,而这种欲望恰恰折射出成年人对童真的渴望和诉求。

 

伦理线

 

文学的伦理结构的关键要素是伦理线和伦理结。在文学作品中,伦理线同伦理结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伦理线呈现的是纵向伦理结构,伦理结则是文学文本的横向伦理结构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 基本理论与术语”)。

 

《时间中的孩子》把虚构和写实融合在一起,引领斯蒂芬开启一个追寻自我的旅程,该小说有两条伦理线:显性伦理线和隐性伦理线。显性伦理线是斯蒂芬的女儿被拐走,这个伦理线是预设的,孩子凯特并没有直接出现在小说中,而是在斯蒂芬的叙述中出现。这条伦理线把时间和童年、社会现状以及人的感情紧密相连。斯蒂芬的女儿丢失,象征着政府制定的伦理规范已经压倒了人的自身伦理。此后,斯蒂芬陷入伦理困境。朱莉的怀孕,似乎预示着历经痛苦和彷徨之后,斯蒂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童真,最真的自我。

 

隐性伦理线是成人需求真正的自我的过程,即在成人世界和儿童的童真之间寻找平衡,以抵挡当今成人世界的丑恶与异化。主人公斯蒂芬在成长过程中有痛苦和迷茫,但是在了解社会、追寻人生意义的过程中,在社会的熔炉磨练中变得成熟。

 

每条伦理主线上都能衍生出无数个伦理结。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伦理结开始形成。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伦理结也可以解构。

 

《时间中的孩子》第一个伦理结是斯蒂芬和妻子感情融洽,深爱彼此。在女儿凯特失踪前,他们疯狂地爱着对方。妻子朱莉愿意主动地表达这份爱,而斯蒂芬“已经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他们亲密的关系之上并且逐渐以此作为依靠”(麦克尤恩,16)。

 

另一个伦理结则是在他们的女儿失踪之后,两人都婚姻出现危机。斯蒂芬疯狂地寻找凯特, 埋头于电视和开会等毫无意义的日常活动,用忙碌来麻痹自己;妻子朱莉则独自一人逃至一个隐居地,终日无所事事,神情恍惚。家庭危机的出现,让他们开始彼此埋怨,让婚姻出现了裂痕。最后连他们的爱情也因为失去女儿的悲伤而变得岌岌可危。奇妙的是,最后这个伦理结获得解构,正是这种分离拯救了他们的婚姻。

 

因为女儿的走失而分开之后,斯蒂芬和朱莉的初次相聚是另一个伦理结。当史蒂芬去看望朱莉的时候,他们发现彼此很容易重温旧情。斯蒂芬出现幻象,看到父母当年的爱情。但这次的团聚是短暂的,因为女儿凯特仍然是横在两人中间的隔阂,他们明白要彻底解开夫妻间的疙瘩,只有学会彻底接受失去女儿凯特这个事实。但是,当时斯蒂芬没有意识到这次的团聚会孕育了新的生命。

 

当然,斯蒂芬和妻子的再团聚是又一个伦理结。在团聚的路上,斯蒂芬想象着父母的幽灵伴陪伴着他,而他带着妻子怀孕的喜讯,也将再次拥抱婚姻与爱情。他们一起为失去的、无法替代的孩子哭泣,而那些所有的痛苦和无助都包涵在意味深长的时间里。他们意识到无论怎么做都不能挽回失去女儿的损失,但是他们并且永远期待着她回来(麦克尤恩,209)。

 

伦理选择

 

伦理困境指的是在困难处境中人们或面对两难的伦理选择,或无法逃脱不道德的生活。伦理困境在麦克尤恩的每部小说中都有体现,且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脉络,总体来说呼应了时代伦理环境的变化以及其自身艺术技巧的提升。

 

斯蒂芬的伦理困境体现在他身处于社会伦理和自我的冲突中。小说中斯蒂芬参与了政府育儿手册的撰写,而这个事件本身是政府行为,显示出政府对社会伦理规范的强制性。育儿本是家庭私人领域的问题,却被公众化。《权威育儿手册》中的“经典名言”作为每章题词,折射出主体一旦出生,甚至还未出生,就面临着政府为代表的过度干预和制约。

 

人们在伦理困境中,必须做出伦理选择,然后实现自身的成熟。拉康认为,当孩子摆脱俄狄浦斯情结,不再排斥父亲、迷恋母亲之后,其便获得伦理理性,告别伦理混乱。斯蒂芬从小对母亲有着一种崇拜的依恋,觉得“母亲难道不比英国女皇漂亮吗”(麦克尤恩,65)。但父亲教给他更多社会规范,使其成为 “父亲的好儿子”(第66页)。小说《柠檬汽水》成功出版标志着斯蒂芬获得了象征父权的出版商的认同。老板达克以一种降等的方式提携了斯蒂芬,标志着斯蒂芬童年结束,从此他既拥有了男性气质,也丧失了男性气质。

 

然而,原始的童真和父权的冲突,使得斯蒂芬饱受困惑的煎熬。失去女儿凯特使斯蒂芬感到生命的迷茫和空虚。斯蒂芬总是在社会伦理中挣扎,想要挣脱枷锁。他总是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而女儿凯特也是历历在目。

 

斯蒂芬尽情地展现着童真,以求在社会伦理中重建自我。他误将鲁斯认成自己女儿凯特,追随着她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甚至希望可以取悦老师,如同自己孩提时代一样。如果脑海里闪现核战争的画面,斯蒂芬会“突然像孩子一样害怕”(第157页)。在最后一次拜访朱莉的途中,斯蒂芬搭上一辆火车机车,这个举动对斯蒂芬至关重要,这预示着他将召回自我心中的童真,也暗示着再次当爸爸的喜悦使他内心深处的“男孩”和现实中的“男人”实现平衡。

 

结语

 

麦克尤恩创造的未来社会中,人们处于无法逃脱的伦理困境之中。小说主人公斯蒂芬的精神空间指向了童年世界,童年世界的纯真富饶反衬出当时伦敦文化空间的贫瘠荒芜。主人公的困惑和挣扎体现他既不肯放弃童年理想,同时又无法割舍对伦敦名利场的留恋之情,身陷两难抉择。麦克尤恩一直积极关注当代英国社会的伦理问题,其创作视野也更趋广阔,两者将他对伦理困境的探索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篇8

胡燕1972年出生,先后在南京宝善街小学和二板桥小学做小学语文老师,对女儿的成长和教育非常重视。2010年,13岁的女儿小雨顺利考上南京外国语学校读初一。

女儿上初中后,胡燕明显感觉她变了。以前,女儿总喜欢和自己腻在一起,现在却喜欢待在自己房间里,看书、上网、发呆。胡燕穿新衣服征询女儿意见,女儿总不成不淡地说“行,还好”,不再像以前评头论足。而女儿进校买校服,非要买大一号的,说宽松舒服。胡燕感叹,女儿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了,不管这种标准是不是真美。

2011年4月的一天,小雨从洗手间里出来,脸上红扑扑的,表情有些慌乱,用手捂着肚子,望着胡燕欲言又止。胡燕以为女儿拉肚子,不料,女儿摇摇头,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声说:“妈,我流血了。”胡燕一下子明白了,她搂着女儿说:“我女儿来初潮了,你就要成为青春无敌美少女啦。”

随后,胡燕给女儿讲了一些护理知识和青春期第二特征。而且,那天下午下班后,胡燕到一家蛋糕店买一个大蛋糕,又在花店买一束百合花。

回到家后,小雨间今天是谁生日,胡燕笑而不语。平时大大咧咧的老公陈凯也纳闷,也不是结婚纪念日呀?胡燕低声告诉她:“今天是女儿特殊的日子,你以后不能总忙工作,要关心女儿的成长了。”然后对老公使了一下眼色。

晚饭时,胡燕把百合送给小雨,说:“这是妈妈特地为你买的,献给青春花季美少女。”小雨这才知道妈妈的意思,脸上立刻笑成了花。随后,胡燕又说:“青春期是人生第二次‘诞生期’,它连接着儿童期与成长期,决定一个人以后的人生走向,非常重要,‘诞生’的‘诞’”与‘蛋糕’的‘蛋’同音,所以给你买了蛋糕,希望你珍惜青春时光。

听完妈妈的话,小雨又兴奋又感动。她张开手臂,紧紧抱着好久没有亲近的妈妈,甜甜地说了一句:“谢谢妈妈!”

美少女“造反”,潮妈应对有法宝

此后一段时间,胡燕沉浸在女儿青春期成长的喜悦和美好中。然而好景不长,胡燕就捕捉到青春期女儿的另一面。

一次,小雨拿着演讲稿让妈妈帮忙修改,胡燕看完稿子,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可讲着讲着,小雨突然不耐烦地打断她:“妈妈,你不能温柔一点吗?”胡燕一下子怔住了,自己没有激动呀,就是嗓门大一点而已,而女儿看自己的表情,就像看一个疯婆子。她立刻解释:“我是职业病,跟学生说话都这样。”

小雨说:“看你说话着急的样子,急什么呀?要淡定!”

胡燕被抢白得无话可说,她竟然让妈妈淡定?事后,胡燕明白,女儿觉得自己提的意见太直白,接受不了,便用这种方式反抗她。

去年寒假的一天,小雨的姑姑给小雨送来一本书,是小雨托她买的。胡燕觉得奇怪,平时小雨想买书都和自己讲一声,这次怎么托姑姑买书?胡燕一看书名:《祸国》,写的是女主角15岁进宫到最后成为一代女帝的故事,原来是一部现法写的宫廷戏。

晚上,胡燕把书给小雨,并说:“这本书营养价值不高,纯粹是消遣娱乐,你想看也可以,但别占用学习时问。以后买书直接跟我讲,不需要麻烦姑姑。”小雨把书接过来,乖乖地说:“那我以后再看。”

可第三天,小雨的QQ签名就改为“祸国一出倾天下,爱情一瞬成千年”。胡燕看了心里一颤,她还是看了那本书。此后几天,胡燕早上叫女儿起床,总发现女儿懒洋洋的,一副睡眠不足的样子。胡燕有些疑惑,但也没放在心上。

一天晚上12点左右,胡燕想看女儿是否踢被子。没想到,她刚进女儿房间,就看到黑黑的房间里,女儿的被角露出一丝光亮。胡燕很诧异,她轻轻走过去掀开被角,看见女儿正趴在床上拿着MP4入神地看着什么,丝毫没有发现妈妈到来。胡燕非常生气,一把夺过MP4,女儿正在看一部叫《仙人快上线》的网络穿越小说,内容有些低级。

乖巧的女儿竟然要“造反”,三更半夜看这种书,她立即让女儿起床,并叫来丈夫。丈夫检查一下MP4,发现里面还有10多部类似的小说。胡燕怒气冲天地问女儿:“从哪里下载的?什么时候开始看的?”

小雨第一次见妈妈如此生气,她乖乖交待,小说是从网上下载的,每天看到凌晨2点多,所以近期总是睡眠不足。听女儿说完,胡燕的心如锥扎般疼痛,上次给她看《祸国》是不想太约束她,没想到变本加厉。胡燕觉得自己怎么也温和不起来了,她拿起戒尺,小雨也乖顺地伸出手,胡燕狠狠心举起戒尺就打,边打边告诉她:“打你,是让你学会归律,学会管理自己!”

戒尺打在小雨手上,小雨疼得闭上眼,胡燕看着女儿的小手瞬间变红,她的心也生生地疼,但她还是又打了几下,并说:“你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随后,她没收了女儿的MP4、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几日后,胡燕觉得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又把它们还给女儿。见妈妈把电子产品还给自己,小雨也自觉地把小说删了,还保证,以后不看这些小说了。

见女儿不沉浸在小说里,胡燕觉得自己“打虎”效果显著。但是,让胡燕没想到的是,“猛虎”再一次扑来。

一天,胡燕收拾女儿的书桌,看到书包下压着一本试题答案。胡燕很奇怪,她明明把答案书收走的,怎么还有一份?女儿复印的?经询问,小雨不得不承认:“免得错得多被你骂,所以,做完试题我又对答案。”

就是说,女儿做试题,主要目的是为应付妈妈检查。怪不得最近检查试题,她的正确率是百分百,答案事件离小说事件不到半个月,真是不让人省心。

胡燕有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冷静一下情绪后,她对女儿说:“我可以接受你做错试题,但我不能接受你复印答案。既然你都对了答案,还让我批改做什么呢?”

小雨告诉她,如果没有答案在旁边,心里会觉得不踏实。胡燕听后更生气了,立刻提高嗓门:“考试时也要放一本答案在旁边?心里不踏实,那是你对自己不自信!”小雨不知所措地点头,胡燕并没原谅女儿,不过,这次没用戒尺,而是重新买一套试题,让女儿重做。

十张卷子,小雨两个小时做完,结果只错4道题。胡燕胜利收兵。

经过两次势均力敌的较量,胡燕觉得自己把女儿训得差不多了,自己对女儿的状况也可以见招拆招了。

“放虎归山”,与女儿—起成长

答案事件后,小雨变得很乖,也不再说谎话了。

女儿不说谎了,胡燕心里又开始打鼓。从内心说,小雨还算诚实,事情败露后,都能坦白交待。但这么大的孩子,正是挣脱爸爸妈妈往外跑的时刻,不对爸妈隐瞒对谁隐瞒?女儿也该有自己的小秘密,胡燕觉得要适当改变战术,在某些方面给孩子松绑,放虎归山。

2012年4月中旬,小雨对妈妈说几个同学约她中考完逛街,她不想去。胡燕听后,极力怂恿女儿去,反正考完试了,放松一下,还给女儿五百块钱,让女买几件漂亮衣服。见妈妈突然给自己那么多钱去逛街,小雨有点不敢相信。胡燕就告诉她:“因为你坦诚,妈妈相信你能管理好自己不乱花钱,也相信你能做好自己的事。”

听完妈妈的话,小雨微笑着点点头,第二天开开心心和同学们逛街去了,买了一套水手裙,五百块元钱还剩下一百五十块。

见女儿能为自己挑选衣服了,胡燕也很欣慰,她发觉,放虎归山,才能让女儿更自立更活跃。

6月中旬,电影《泰坦尼克号》3D版上映。胡燕主张全家一起去看,回来后,关于电影里的激情戏,她特意拿出来和女儿讨论女孩子的第一次。胡燕告诉小雨:“作为女性,每个女孩决定把自己的第一次给出去的时候,那个人一定是她最爱的人,他们的感情最纯最真。”

篇9

穿越小说是当下热门的一种文化现象,小说里的女主人公通过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变成皇后或公主,过上显赫的生活。2008年7月10日,一个武汉的女中学生,为了让自己能“穿越”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竟选择了自杀的方式……

生活压抑,

女中学生中了穿越小说的毒

2006年7月,12岁的张萌以优异的成绩被武汉一所重点中学录取。父母高兴极了,希望出身贫寒家庭的她继续努力,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为他们争光。

张萌的父母是湖北省通城县人。她3岁时,父母就带着她到武汉,在汉阳区钟家村租了间十多平方米的门面房,以炒板栗谋生。为节约房租,他们只得在门面房里搭了个小暗楼,白天做生意,晚上一家三口就蜗居在这个窄小的暗楼里。

尽管生活如此贫困,但夫妻俩还是非常疼爱女儿,并尽全力供她读书。从幼儿园到小学,张萌上的都是周围师资条件最好的。她学得很用心,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令父母备感欣慰。

然而,自女儿考上重点中学后,花费越来越大,而且生意越来越难做,夫妇俩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成天为一些琐事争吵不休。父亲张健民见每月赚来的钱不够生活花销,就埋怨妻子花钱太大方,不会精打细算;母亲李腊梅嫌弃丈夫一个大男人不会赚钱,成天就守着这么点小生意,害得她们母女跟着受苦。

张萌每次回家,见母亲不是与父亲吵嘴,就是在一旁哭鼻子抹眼泪,她感到心情压抑极了。

不仅如此,由于她家太寒酸,再加上居住环境差,张萌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每天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更没有漂亮的新衣服穿。初一下学期,与张萌同桌的男生吴海涛,见她每次来学校都浑身脏兮兮的,衣服也皱巴巴的,根本无法跟班上那些穿名牌、爱打扮的漂亮女生相比,就要求班主任老师给他换座。老师问及原因时,他竟然说:“谁愿意和一个既脏又难闻的‘老古董’同桌,真没劲!”一番话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当即批评了他,不同意给他换座位。

吴海涛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同时也为了查清张萌的家庭情况,放学后偷偷跟踪她,发现她的父母是卖糖炒板栗的,便心生一计。

第二天,他把张萌父母的情况当作新闻讲给大家听,说他们班上出了个“板栗皇后”,以后若想吃板栗可以免费跟着她去品尝。张萌没想到吴海涛会用这种方式羞辱她,在班上更加抬不起头来……

回到家里,她很想向父母提出不上那所重点中学了,但每当看到父母为生活劳碌辛酸的背影,她又羞于启齿。在这种情况下,张萌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抑郁,她不愿跟同学们说话,也不愿跟父母交流,将自己整个人都封闭起来。

一天放学后,她值日打扫卫生,发现有位同学的书掉在课桌底下,就捡起来翻看,发现是同学们经常热议的穿越小说。该同学已回家,张萌好奇地把书塞进书包,准备第二天早上再把书还给她。

回到家,张萌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作业,然后读起这本穿越小说来。看着看着,她很快就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了:现代绝色小偷季嫣然,做某科学家试验品穿越到未来,却因机器故障穿越到清朝顺治年间……她感觉太神奇了,女主人公怎么可以从现代穿越到古代,还可以从古代回到现代呢?当天晚上,她在台灯下看了大半宿,直到父母催她关灯,她才极不情愿地熄灯就寝。

第二天一早,她将书还给那位叫王欣桐的同学,放学后,她又试着找她借。王欣桐倒是挺大方的,还很友善地说:“你想看就拿去看吧,我家有电脑,回家后可以在线阅读。班上有很多同学都在看穿越小说,如今谁不懂穿越谁就是老土,你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了。”

张萌尴尬地低下头说:“好的,我以后会去书店租书看。”

王欣桐还热情地向她推荐百万网友评出的“2007年四大穿越奇书”,张萌都一一记录下来。

梦见自己是公主,

欲寻穿越闹自杀

在这4本“穿越奇书”中,张萌发现作者大多用穿越的形式来演绎一段奇妙的爱情故事。看到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一个个都那么幸运,一下子就穿越到古代,变成万人敬仰的皇后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张萌羡慕得不得了,同时也越来越着迷。

她又到书店租回畅销小说作家“红娘子”写的《穿越公主我最大》,发现书中的女主人公沈萱跟她一样,对现实生活不满意,总想在梦中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变成皇帝身边最宠幸的公主。梦醒了还可以带些古代价值连城的珠宝回来,拿到拍卖行去拍卖,使家人全都过上好日子。在一次睡梦中,她真的穿越到古代……

自此,张萌每晚睡觉前,都在梦中祈祷,希望自己能像沈萱一样穿越到古代,变成高贵的公主,不仅有父皇和母后宠爱,还有众多宫女侍奉。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2008年3月5日晚上,她梦见自己像沈萱一样穿越到了唐朝,变成了高阳公主。她穿的是金纱蝉衣,住的是金碧辉煌的皇宫大院,里面的珠宝应有尽有,任她挑任她选。她的父亲是当朝皇帝李世民,母亲是长孙皇后。更有趣的是,吴海涛竟然成了她身边最倒霉的太监小健子,她正好可以借自己高贵显赫的身份报一箭之仇。她把“吴海涛”当球一样踢来踢去,令他痛不欲生。张萌感觉开心极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没想到这一笑,却把她猛然笑醒了,她下意识地摸摸身上的衣服,翻开衣服的口袋,发现一件宝物也没带回来。她感觉扫兴极了:自己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富贵和父皇母后的呵护呢,梦怎么这么快就醒了,真是心有不甘啊!

更可恨的是,第二天早上,母亲拿出一件既陈旧又不合身的衣服让她穿。张萌当即把它扔在地上,生气地说:“你这些破烂衣服到底是从哪里弄来的?我不穿!我在前世可是唐太宗最宠爱的高阳公主,没想到今生投错胎,竟然出生在这样一个既没钱又没地位的家里。”

李腊梅一下子愣住了,她没想到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竟说出如此难听的话来,狠狠地扇了女儿一耳光,叫她住嘴。张萌摸着火辣辣的脸,愤恨地瞪了母亲一眼,转身气冲冲地去了学校。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很快就到了,张萌因看穿越小说影响了学习,考试成绩一落千丈,由班上前十名变成倒数第七名。父母得知后,气得浑身发抖,问她每天在干什么,张萌顶嘴道:“你们成天只知道吵吵闹闹,什么时候真正关心过我的学习?家里既穷又脏,我连个像样儿的做作业的地方都没有,让我怎么学习?”

父母当时没说什么,但过后一想,觉得有必要纠正她的观念,就趁暑假把她送回乡下,交由奶奶看管,想让她体验一下大山里穷困学生的生活,这样,回武汉后才能珍惜现在的读书机会。

张萌回到通城县九宫山脚下的奶奶家,少了父母的管教,她更加迷恋穿越小说。乡下虽然环境差,但书店和网吧还是有的,她经常找奶奶要零花钱到网吧上网,谎称是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其实是在线阅读穿越小说……

2008年7月9日,她从网上查资料得知,要想穿越到古代,书中总共涉及过五种方法:一、获媒介,即拥有古代的首饰、未来通讯设备等;二、遇贵人,“贵人”指世外高人、外星人、非人等;三、遭意外,如车祸、失足落水、坠崖、被砸、被电击、被害等;四、有前兆,如梦中事物、幻觉等,在梦中穿越;五、寻短见,如自己跑去撞车、跳崖、跳楼等。

张萌感觉前三种方式均不适合自己,而第四种方法她早就试过了,睡觉前不知幻想了多少次,也没有穿越到过去,只有最后一种方法可能适合自己。但如果选择撞车,她又不忍心连累司机;如果选择跳崖,担心连尸首都找不着;选择跳楼吧,奶奶家是平房,跳下去根本就摔不死。她考虑了很久,决定采取吃毒蘑菇的方式来自杀。小时候,奶奶曾教她分辨过山上哪些蘑菇是有毒的,每年回老家,奶奶还会叮嘱她不要采到毒蘑菇。这一次只要上山,就能很容易采到毒蘑菇,轻松地用它来实现穿越了。

第二天早上,她趁奶奶走亲戚,就赶紧跑到九宫山上,采了一大堆毒蘑菇回来,然后熬了一碗蘑菇汤,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体内的毒性开始发作,她感觉胸闷气短、浑身抽搐,随后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奶奶从亲戚家回来后,见孙女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嘴边还沾满白沫,她推断是食物中毒了,赶忙喊来邻居,把她送到通城县人民医院抢救。

经过一番紧急抢救,张萌总算被医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慢慢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病房里,奶奶正用焦急的眼神盯着她。知道自己自杀未成,她不由得抽泣起来,埋怨奶奶道:“你为什么要把我救醒呀,我刚梦见自己回到古代,与我的父皇和母后见面,他们对我十分宠爱,我开心极了。我讨厌现在的爸爸妈妈,他们让我受尽了同学的嘲笑和屈辱。”

奶奶听了一头雾水,以为孙女中毒太深,在讲胡话,就赶忙给她父母打电话,让他们快回来。

营造和谐家庭,

助女儿走出心理误区

张健民夫妇得知女儿在乡下吃毒蘑菇闹自杀后,全都吓傻了,他们赶紧包车将女儿接回武汉。夫妇俩不明白女儿为何会做出这种糊涂事,整天轮番追问原因,她迫不得已只得说出实情。

张健民夫妇自然不懂什么叫做穿越小说,也不明白女儿为何要用这种方式变公主。2008年7月14日,他们来到湖北省人民医院,决定向心理专家咨询。

接待他们的周主任听完后,告诉他们:“你女儿处于青春期,思维能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处于高峰期。但由于现实经验、人生阅历的缺乏,在现实生活中到处碰壁,再加之长期迷恋玄幻、历史加言情的穿越小说,就很容易患上‘青春期幻想症’。迷恋上这种小说的孩子大多数是因为对现实生活不满,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恰好这种精神鸦片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就像吸毒一样,越吸越上瘾。中毒太深的孩子往往就会采取令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进行穿越,你女儿就是这种情况。”

听了专家的解释,夫妇俩明白了个大概,但他们不知用何种方式来医治女儿的心病。周主任进一步指导他们:“孩子中毒如此之深,与家庭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你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耐心开导,引导她热爱生活、热爱父母,养成正确的兴趣和爱好,用健康的文化来武装头脑,逐渐把这种精神鸦片驱出生活……”

夫妇俩回家后,仔细体味专家的话,下决心要把女儿从“穿越”这个魔掌中拉回来。

首先,他们要给女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她的身心带来愉悦。考虑到女儿已经14岁,马上就成大姑娘了,不可能与他们长期住在一个暗楼里。他们决定租房住,把经营与居住环境分开。

恰好他们门面附近的小区有套小两室一厅的房子出租,月租金600元。尽管有些舍不得拿出这么多钱租房,但为了女儿,他们还是租了下来,并把向阳的那间房给女儿住。

原来住的小暗楼长年见不到阳光,现在有这么亮堂的房间,张萌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兴奋地对爸爸说:“太感谢您了,我做梦都想有这样一间房,在窗明几净的屋子里做作业,还可以美美地打扮自己!”张健民真诚地对女儿说:“过去都是我不好,为了省钱,让你受苦了。”

为了让女儿有丰富的业余生活,他们又咬咬牙,买回一套家庭影院,让她有时间就看电视和唱歌。

这样一来,家庭生活开销太大,他们根本就攒不下钱。夫妻俩就拓宽生意门路,除了炒板栗外,又增加了炒瓜子、炒花生、炒大豆等业务,还买回两个冷柜,摆在店前卖冷饮。没想到,增加的业务居然把多出的生活开销都赚了回来。

生意做好了,夫妇俩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吵闹了,每晚回到家都笑呵呵的,还告诉女儿每天都赚了多少钱。

父母心境的改变促进了家庭生活的和谐,张萌逐渐变得爱父母,爱这个家了,看穿越小说的次数明显减少。闲暇时,她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时常唱歌给父母听,逗他们开心。

为了督促女儿彻底摒弃穿越小说,张健民还为她订了一份《少年文艺》杂志,并花费几百元到新华书店买回四大名著,陪着女儿一起看。张健民虽出生在农村,但也有高中文化水平,遇到女儿不懂的历史知识,他也能讲得头头是道。

经历了吃毒蘑菇的荒唐事件后,张萌也慢慢醒悟了:她是不可能穿越到古代的,她也没有前世,父母这样做,全都是为了帮她战胜心魔啊!她决定好好改造自己,在心灵上与穿越小说拜拜……

她把自己的决心写成座右铭,放在自己的写字台上,每天早晚都要看上一遍。有一天,她控制不住自己又想看穿越小说了,当把书租回来坐在桌前准备翻看时,一眼扫到自己写的悔过书,她惭愧地低下头,赶忙把书还了回去。

2008年9月,张萌升入初三。夫妇俩为了使女儿不再自卑,不仅给她换了新的学习用具,还给她买了新衣服和新鞋子,并且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我们家现在的条件虽然不能跟城里人比,但再苦再累,我们也会满足你正常的学习需要。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我们的期望。”

张萌重重地点了下头,坚定地说:“你们放心吧,我再也不会看穿越小说了,也不会再做白日梦了,永远做你们的乖女儿,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们。”

夫妇俩听后,露出了笑脸,自己的苦心终于没有白费。愿张萌在来年的中考中,能考出好成绩,回报她含辛茹苦的父母。

编后:

身为父母,我们一直都在关注孩子的成绩,想方设法地让他上更好的学校,拥有更好的成长条件,即使砸锅卖铁,即使筋疲力尽,都在所不惜。

这或许是父爱母爱的伟大之处。

但对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如何给他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这些影响更直接更深远的东西,我们却常常忽略掉了。

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太过于功利,只想让孩子到达一个成功的彼岸,而对于如何到达,我们却不管不顾。

爱孩子,就请关注他的内心,理解他的快乐和烦恼。只有在良好的亲子关系里,孩子才会成长得出色,父母也才算是真正合格。

(文中人物为化名)

篇10

关键词: 《喜福会》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人际关系

《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于1989年发表的处女作,一经发表,就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9个月之久。1990年,该书获得洛杉矶图书评论奖、全美图书奖、全美图书评论家奖、海湾区图书评论小说奖和英联邦俱乐部金奖等多项文学大奖。后来,《喜福会》又被搬上银幕,获得了更多的赞誉。《喜福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一方面是由于小说描写了四位母亲在中国的苦难经历,充满了东方色彩,迎合了美国读者渴望了解神秘古老的中国文化的心理。另一方面是由于小说具有跨文化的主题。作者通过描写四对母女间的代沟和隔阂冲突,反映了母族文化和异质文化相遇而生的碰撞与兼容,以及华裔在这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艰难求索。小说中的华裔母女两代人操着不同的语言生活于同一社会背景下,由于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和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并恶化为母女关系的冷淡、疏离。那么造成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母女两代移民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麻将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麻将亦称“麻雀”,原属皇家和王宫贵族的游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至清朝中期基本定型。麻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问世至今,一直是最受欢迎、普及率最高的文娱话动之一。参与者一般是四个人,有136张(或者144张)牌。

《喜福会》中四位母亲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聚在一起打麻将,她们给这个麻将聚会取了一个好听又吉利的名字――“喜福会”。麻将作为中国的传统话动,带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喜福会的举办体现了儒家的一些思想。

第一次喜福会是四位母亲中的吴素云在桂林发起组织的。素云的丈夫是的一名军官。期间,为了躲避战火,他把素云和两个婴儿带到了桂林――他认为安全的地方,把素云和孩子安置到一幢楼房里面的小房间后,只身去了重庆。素云为了摆脱孤单和对战争的恐惧,想到了一个主意――邀集三个女人来打麻将。这个聚会被称为喜福会。其实,她们打麻将不是为了赌博,而是为了忘掉战争的不快。到达美国之后,四个家庭再次组成喜福会,这一次是因为身在异国他乡,交际困难,打麻将成了交流的工具。另外,麻将中的“和”与游戏规则则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在打麻将的过程中,下家只能吃上家的牌才能最终和牌,而上家也只能放出自己不需要的牌才能和牌。这种既斗争又相互合作的游戏方式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最高准则,即和谐的要义。

二、母女关系中的儒家思想

在去美国的途中,母亲们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待到了美国,我要生个女儿,她会长得很像我。但是,她不用看着丈夫的眼色低眉垂眼地过日子。她一出生就是在美国,我会让她讲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语,不会遭人白眼看不起。她将事事称心,应有尽有”(谭,1989:3)。母亲的愿望没有完全变成现实。女儿不用像母亲一样受苦,能够操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令人讽刺的是,她们变得过于美国化,“只会大口大口往肚里灌可口可乐”(谭,1989:4)。如何处理母女之间的关系成为她们最大的难题。喜福会后面隐藏的中庸之道思想再次帮助母亲们面对这个问题。

吴素云相信,在美国,每个人都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情。像其他的母亲一样,她希望女儿晶美能成为人才,实现她自己所有的梦想。她对九岁的晶美说:“你也能成为人才。”(谭,1989:114)刚开始,她认为晶美可以成为像秀兰・邓波尔一样的童星,但是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接下来,她从报纸上剪下许多智力测试题,想把晶美培养成另一种人才,一个博学的人。但是晶美又一次让她失望。晶美智力平平,说不出芬兰的首都;读了三分钟《圣经》,只记得其中的一句。后来素云逼着晶美练钢琴,希望她成为钢琴家。起初晶美愿意听从母亲的安排,但是经过多次失败之后,她产生了憎恶之情。她不愿意让母亲改变自己,而是坚持保持原来的自我。这种想法实际上是美国文化个性独立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提倡忠、孝,儿女要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命令;而美国文化则宣扬个性与自由,鼓励子女独立,父母对子女没有绝对的权威。母女之间的文化冲突使素云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局限,放弃了塑造女儿的努力。

龚琳达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她的女儿薇弗莱是个象棋天才,9岁就成为国家级的象棋冠军,被捧为美国棋坛的希望。女儿提出的要求,她几乎都给予满足。薇弗莱可以不做家务活;她抱怨同卧室的哥哥太吵,他们就被移到临街的起居室。龚琳达逢人便夸耀女儿,似乎一切都是她的功劳。每周六,她带着女儿上市场,向任何一个对她多瞟一眼的人介绍:“这就是薇弗莱,我女儿。”(谭,1989:80)这种行为使叛逆的女儿非常尴尬。“为什么你非要拿我出风头?如果你自己想出风头,那么你为什么不学下棋?”(谭,1989:81)薇弗莱指责母亲把她当成炫耀的资本。龚琳达被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对龚琳达来说,女儿的成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母亲以女儿为荣是很自然的事情。对薇弗莱来说,成功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和母亲没有关联。这次争吵之后,母女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薇弗莱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停止了下棋,龚琳达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干涉女儿的生话。

另外两个母亲,许女梅和映映・圣克莱尔也必须面对同样的母女冲突。母亲们望女成凤,期望女儿能实现自己未了的心愿,所以规定了女儿的生活目标,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女儿实现这个目标,有时候甚至是违背女儿的意愿,逼迫她们。女儿们则觉得母亲的这些“帮助”干涉了自己的生话,影响了自己性格的发展。

对四位母亲来说,女儿们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断和她们产生冲突,令她们十分失望。但是当她们发现女儿身处事业和婚姻的不幸的时候,她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从而母女之间相互理解,最终和谐共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谭恩美在小说《喜乐会》中表现的是一种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特点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给她的小说许多生活的游戏、乐趣和学问。如主张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地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之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