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考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21:2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河北高考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河北高考作文

篇1

如果可以

我愿做一只搏击天空的苍鹰

你抬头看看

我想要的那个理想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那里纵然有许多风雨

但这样的生活

不是更有激情嘛

我不是小溪里的一粒沙子

如果可以

我愿做一块长满棱角的石头

任自己在尼罗河的波涛里

无尽的翻滚

纵然我最终会变成一块

圆滑的鹅卵石

但至少我经历过波涛的冲击

我只是不愿

被没有激情的小溪呵护而已

我不是大树底下的小草

如果可以

我愿做戈壁里的一棵胡杨

任狂风和飞沙如刀一样

割着我的身体

我依然紧紧地抱着我的

如母亲一样的大地

我还要高高举起我那干枯的胳膊

直指蓝天

如果你看到枯的身躯

倒在沙漠里

请不要以为我已死去

那是我在和命运作殊死的斗争啊

我不那个坐在蓝色奔驰里的孩子

如果可以

我愿做一个在田野里

疯狂奔跑的顽童

纵使我会摔倒在脏乱的泥里

纵使我的身体会有斑斑痕迹

我依然无悔

因为我不愿被呵护在

美丽的花园里

我不是温室里盛开的花朵

如果可以

我愿做喜马拉雅山顶的那株雪莲

纵使寒冰把我紧紧围起

我依然会挺立我的身驱

向所有的人呐喊

我不惧怕寒冷

我要坚强的活下去

如果可以

我还愿做一只和平鸽

纵使我的身体布满鲜血

我也要解救那些受战争危害的人

如果可以

我更愿做一只逆流而上的鱼

而不是一个被线牵着的风筝

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

篇2

语文水平与语文考试成绩不完全是一回事。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的积累感悟和锻炼,而语文考试成绩有某种特殊的要求,因此有某些特殊应对的方法。如果能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掌握某些规律方法,进行强化训练,成绩提高一步是完全可能的。那么怎样复习才最有效?我给大家五句话二十个字:回顾展望,列表织网,知彼知己,死去活来,简练沉思

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

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考了些什么,哪些内容是必考的,重复了几次,哪种题型只出现过一二次,哪些内容是课标中要求的可还没有考,从而推知将来可能会考些什么。这个梳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梳理的过程中你也会明白某一类题目该怎样回答。

这个梳理其实也花时不多,即使以二十年的试卷计,也只需要二十天时间就可以完成。完成了这一步,心中就有了底,这比零打碎敲做习题不知好多少!

列表织网:最有效、最明晰、最便于记忆的方法

在“回顾展望”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列出一张张表格,编织自己的知识网络。列表和织网是最有效、最明晰、最简易又是最便于记忆的方法。它可以使你头脑清晰,一目了然。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应对方法。这一步骤很重要,否则,只是把过去考卷做一遍,仍然会感到杂乱无章,答题时就没有把握。表,可以是有大有小,大表是总的框架,在总的框架下,再切分多个块面,每个块面上,再有更细致的要求和例题。

比如,现代文阅读有一个必考的内容,就是对文章主旨、要点、段意的把握与揭示。这就要熟练掌握文章句群中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君臣关系”。在“表”中列出区别“君臣”的要点:“君(中心句)”往往是1、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型句子;2、记叙性文字中的议论性句子;3、“总分”句群中的“总”句;4、“举例说明”所要“说明”的道理,“比喻句”所要“喻”的内容;5、各种复句关系中所强调的分句,等等。“臣”则往往是相反,即引出话题的句子,议论性文章中“描写”、“抒情”、“说明”、“补充”的内容,形象化的阐释性文字,各种复句中非强调的分句,等等。在现代文一般要求的下面,又可列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的要求与考点,每一项后可附上历年高考的例题和经典的题型。

知彼知己:从历次考试的错误中了解自己

第三句话是“知彼知己”。“彼”是指课程标准和历年高考题,“己”就是自己的学习情况,看看自己掌握了哪些,哪些还有缺陷,哪些要重点复习,重点训练。了解自己的方法是为自己编一本“错题集”,你可以从历次考试的错误中了解自己,也可以通过做各种难易不同的练习发现自己。我曾经让学生理解不同难易度的句子。或者将同样的句子,进行一步步的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领会的先后便不相同。学生们不妨标点、翻译孔子的这句话:“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句话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古今异义,意动用法等等。学生们可以自测一下,看看自己能回答到什么程度。(答案为“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正确的翻译为:“古代的人,不轻易地承诺,因为他们以做不到为耻辱。”)

死去活来:不能忽视背诵默写等死功夫

“知彼知己”后,就该真刀实枪地干了。怎么干?我觉得还是要强调四个不太好听的字:“死去活来”,就是要下一点苦功夫。不过如果方法不对头,即使下功夫也只会很忙乱,结果劳而无功。这叫做“下了功夫未必成功,不下苦功则必然不成功”。一百多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能有计划地充分利用,完全可以跨进一大步。列表织网找缺陷的过程,本身就是下功夫的过程,网络织好了,表列出来了,那么该记的就要记,该背的就要背,该练的就要练,该写的就写,这是个死功夫,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比如古文这一块,古代的作家作品文体等常识,要按朝代、体裁、作者,由整体到局部,结合课文,认真仔细地进行复习。考试内容不会超出这个范围。不要小看这一分两分,考试成绩就是这样一分一分加起来的,而且这些看似零星的知识会转化为能力,从而使你在回答大题目时豁然开朗。因为很多题目看上去是能力题,其实还是识记题。

还有文言文100多个虚词,20多个实词都要一个个记。特别是课文下面的注解,更要一个一个记,该默的课文名句也要一句一句牢牢记住,并会默写。时常有学生在考试时,明明背得出,但某个字写错了,结果前功尽弃。现在学生电脑用得多了,很多基本的字都会想不起来怎么写,因此默写这一点要引起充分重视。

各种句式,固定结构,以及语段翻译、分析、综合、评价、鉴赏的一般的方法规则都要牢记于心。比如文言翻译必须注意“留、换、调、删、添”,宁可句子不很自然,也要“直译”。可是,很多学生往往大而化之。我曾要求学生谈谈有关“资治通鉴”的作者、编写体例,并将这四个字翻成白话,很少有学生说得完整准确的。其实大家都接触过,都懂它的意思,但就是答不到位。不信,你试试看。(正确的翻译是:“帮助皇帝、官员治理国家的一面完整的镜子。”)

简练沉思:忙里偷闲,使脑子处于“活水”状态

最后讲“简练沉思”。简练,就是要操练,但不必多,不要沉入题海。题目是要做的,但要紧的是有功,有效。“沉思”很重要。在做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迁移,举一反三。

比如作文这一块,可以把历年考试的内容大致框架为“读书做人”四个字,下面再可以分为几大块,如关于读书与成才、关于人品与修养、关于社会与自然、关于思辨与想象等等。读书成才又可以再细分,如何看待理想,对待挫折,《我想握着你的手》、《必须跨过这个坎》其实就是这一类题目。所以在准备时还要把每一个问题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分门别类准备材料,思考观点,还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

其次,不妨看看历年来高考高分作文、满分作文,想想它得高分满分的原因何在,而自己作文的缺点是什么,特长在哪里,与那些文章对照一下,选几个题目进行热身赛,写出几篇样稿,最好再请有经验的老师批改一下。

好的作文里必须有“我”,为此考生们还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现在当然不可能去博览群书,但至少要“熟读一本书,熟悉一个人”,以便在作文时,引用自由,如数家珍,以静待动,以不变应万变。

篇3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高考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55-02

2012年是河北省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语文复习面广,任务艰巨,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值高达60分,接近语文试卷分数的一半,而写作又是学生的软肋,也是拉开语文成绩的关键。正所谓“得作文者得天下”,因此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我们奋战在一线的高三语文教师应当准确领会新课改精神,做好作文复习的“导”向工作。

一、领会新课标精神实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的要求如下。

1.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的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新课标高考作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指导学生把这种生活感悟变成鲜活的作文素材。

2.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任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养科学和理性的精神。根据新课标要求,真实诚挚和健康向上是写作的主调。然而个别学生的“真情实感”有时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一定要健康、积极,能教育人、鼓舞人、启迪人。严禁高考作文中出现批判社会主义、不满高考制度、大谈爱情至上等思想内容的作文。负责任的态度就是要求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辨别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3.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新课标主张学生写有个人创意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尽量给学生张扬个性的空间,以发挥其个人特长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

4.注意各种文体的训练。写论述类文章,如评论、随感、杂文等;写实用类文章,如提要、自荐书、考察报告、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会议纪要、访谈记录等;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写作。新课标从三个维度将写作文体划分为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复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文体。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中的自评自改,并对写作速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试说2012年高考作文备考方略

通观课标卷语文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卷和海南卷,高考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鼓励学生“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表达真情实感”的新课标精神,因此,复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正视社会热点。从近两年的新课标高考作文来看,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世道人心。作文题目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也能有效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如:2009年宁夏、海南卷作文通过几个高中生对一个街头乞讨者的看法展开的讨论,传达出了“诚信与行善”的社会热点;2010年的作文也涉及了我们必须正视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不妨就选取那些针对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的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师再加以点拨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思辨能力,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察人情世态,关注社会热点。

2.引导学生强化文体,凸显文体特征。作文最忌文体“四不像”。《评分细则》规定:“严格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一般而言,一半记叙一半议论(或者首尾议论占一半,中间举例详细叙述)的文章达不到40分。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握文体规范,凸显文体特征。如论述类文章,议论就是基本的表达方式,写作时必须有明确的论点、充分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建议多找几篇近两年的不同文体的宁夏、海南省高考满分作文作范文,让学生选定一种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重点强化训练,这样便于应考时扬长避短、尽情发挥。

3.引导学生积累素材。通观课标卷语文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卷和海南卷,我们会发现“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是课标卷的一大亮点,作文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素材的积累。我们要引导学生定时多读精美文章,加厚文化文学积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积累以下几个方面的素材:(1)体现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的;(2)描写美好亲情和友情的;(3)体现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4)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我们可以从如下几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积累。(1)从课文中引作文“活水”。“命题贴近教材”、“课本无非是例子”、“回归教材就是回归能力本位”,这是新课标高考的趋势和理念。阅卷老师也特别钟爱能够学以致用的考生,如果考生在高考作文中能将课本所学的材料和知识运用到作文之中,一定会得到青睐。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那些至理名言、经典史实、典型形象,变成作文的鲜活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论述“借”的材料)《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比比皆是,例如:酌贪泉而觉爽――清廉正直,品行纯洁。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立志报国,理想归属。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谦逊为人、学习他人。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孝顺父母,感恩父母。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遇知己,心心相印。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把这些鲜活的课本素材用到考场作文中,那么考生的作文必能熠熠生辉。(2)引导学生定期博览经典美文。(3)引导学生积累社会热点素材。如“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的乔布斯带给我们的启示,女童“小悦悦”的惨剧带给我们的思考等。

参考文献:

[1]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M].

篇4

关键词:审题;立意;角度

成也审题立意,败也审题立意。在日常教学中,唯有高度重视、加强训练,确保审题万无一失,方能创新独到,不落窠臼,方能在考场上文思泉涌。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材料: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学生只要抓住老切割师最后的话,就可以准确立意出“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就容易写作了。

二、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之间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材料。

三、从作者的感情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倾向,这样我们可以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2006年高考的材料作文是“乌鸦学老鹰抓羊”,百分之八九十的考生,只注意到了本材料中的前面几段内容,因而“否定乌鸦”,而围绕如下主题来写作的:把握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从实际出发、做真正的自己等等。其实,材料中的最后内容――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这不仅是一句归结全文的话,而且是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审题立意,值得注意的是,考生一定要选取最佳角度,最好是能集中表现材料主旨的角度,这样立意行文,才能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闻钟.名校天下・2012-2013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特辑.朝华出版社,2013.

篇5

关于高考作文“材料丰富”,《考试大纲》有四点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其中“材料丰富”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写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场景描写突出;写议论文,论据丰富而典型,论证全面而有力。这是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内容空洞单一、论据苍白无力的现状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考生要善于观察思考,勤于从生活、阅读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写作指导]

“材料丰富”的作文不仅内容厚实,而且会呈现出斑斓多彩、引人入胜的面貌。“材料丰富”有两个条件:一是不同内容具有相对的意图一致性,从而使中心走向鲜明突出;二是不同内容有各自的代表性,使整体内容具有较大的涵盖面。2009年河北考生的满分作文《让特长开拓新天地》就是一个范例。作者在确定简明有效的论证层次后,起笔以“静谧的月夜,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吟道:‘我没有芦苇的纤细,我只有绿叶的闪亮,我有一片绿荫,便可展示灵魂的专长。’是呀,只要不被弱点束缚,发现自己的特长,倾注百分之百的汗水,就一定能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破题;接着,正面以外国文学家、艺术家卢梭、奥尔柯特和凡高的事例为论据,雄辩地说明“潜心发展特长”的重要性,反面以苏格拉底的名句为理论依据,以一组中国诗人(李煜、秦观、郭沫若)“被弱点束缚”而失败的事例从另一角度证明观点;结尾处再次点明发挥特长的作用。全文材料丰富,各类论据铺排而来;行文多用整句,引述名言恰到好处。看得出来,本文作者是位把书读透、化为自己思想营养的优秀考生。

做到“材料丰富”,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立正确的写作观

中学阶段的写作往往是按一定的指令,在固定的范围内思考问题、感受生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思想感情的自由发挥。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高考不可能等你来了真情实感才给你命题,并且出的题目正好符合你此时此地的真情实感。所以,考生应学会在特定的情境下,调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不妨确立这样的认识:我们平时忙于学习,很少有时间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回忆亲情,感受友谊,借作文之机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认真地想一想那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觉醒的生活片断,这本身就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一个过程,理应珍惜每次写作机会。

二、重视平时的积累

高考作文尽管范围宽广,但从大处来说无非包括自我体验、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等几个方面。如果在平时阅读中就针对这些方面多思考,积累一些有用的材料,考场上就不愁没东西可写了。备考时可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归纳知识材料,比如从“我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教育”“我与哲学”“我与历史”“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宇宙”等八个方面,构筑自己的材料仓库。

三、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最简单的,可以先从正面,再从反面;或者先说必要性,再说可行性,最后说效果;还可从结构、功能、过程等角度分层思考;还可从个人、集体、社会这样的分级角度思考。平时要多进行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的练习,扩展思考问题的角度。比如关于“快乐”这一话题,如果从多个角度思考,“快乐”的原因是很多的――战胜自己是不是快乐?拥有平静安宁的心境是不是快乐?坦然地面对苦难是不是快乐?淡然地面对荣誉是不是快乐?……再从这些思考中总结出共性的东西,笔下的内容就非常丰富了。

四、学会恰当地使用材料

(一)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选择论据。通常说的论据有两类,一是事实,一是道理。如果为了达到“丰富”的目的就堆砌材料,容易导致行文拖沓,臃肿不堪。要避免这个毛病,就得注意分类标准。时间上从古到今,或由今到古;地域上从中到外,或从外到中;伟人如何说,科学家如何论,平凡人怎么看;正面论据有哪些,反面论据是什么……这样一组合,行文有序,论据分别从不同角度证明观点,材料不就很丰富了吗?

(二)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列举材料。材料要丰富,涵盖面要宽,又不能一一罗列,那怎么办?“点面结合”是常用的方式。“点”上详细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一般来说是由“点”到“面”。做“点”的论据避免了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做“面”的材料扩充了论据的容量,浓缩了文章的篇幅。如果将“面”上的一系列材料用一组排比句表达,效果一般会更好。

(三)采用假设法补充所需材料。考场上有时会碰到这种情况,在阐述事理的过程中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论据,这时借助假设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有了正面事例,借助假设可以找到反面事实;只有现在的事例,借助假设可以推知未来可能产生的事实……假设的空间不受限制,如此补充所需材料,不是很好的途径吗?

(四)尽量选用一些新鲜而生动的材料。所谓新鲜的材料不一定非得从电视新闻里找,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只要没有被别人大量地重复过的,给人的感觉往往就是新鲜的。

[考场佳作]

踮起脚尖

2009年湖南一考生

人被躯壳的长短而左右,因羞愧或甘心于三尺之躯而自修囹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盲了自己的心。

人到达这样或那样的高度,对低处多少有了鄙夷,然而更吸引眼球的在于仰望时的那方景致。生活的阶梯上,人各拥其位,这高度或成阻碍,或与期望值尚有一段距离。聪明的人啊,在暂时无法登往高处时,学会了,踮起脚尖。

有弹性的不光是身体,还有心。又或许,我们可理解为,踮起脚尖不过是某类外化,真正的内核是我们的那颗渴望攀升的心。

我想起了登埃菲尔铁塔。它那么自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头,踮起脚。眼再抬一寸,脚再高一厘,望见的不过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到达。搭乘塔内的观光电梯,在尖顶与自己的心会合。方才的踮脚虽是徒劳,可心中所升腾的征服感最终引我站在这里。巴黎城慵懒地在塞纳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而我的心却狂跃不止。我再次踮起脚尖,让猎猎的风灌满我的胸。

原来,人踮起脚,是要去望更远的风景,去吸进一口平常缺少的高处的活泼氧气。踮起脚,把希冀已久的梦揽入怀中,入目之景,春深夏浅之间,年轻的心在旷野中引吭高歌!

澳网冠军小威倔强地说,叫开成功之门的是有力的网球而非网球裙。她自知没有库娃俏丽的脸蛋,但在她的人生征程中,哪怕前半程充斥着不堪入耳的嘲讽,她也从不低下骄傲的头。这份骄傲是成熟的独白。“妈妈默许我趴在小木屋的窗边发一下午的呆,”她回忆道,“她知道我没有发呆,我是在眺望远方。”

李安自觉在台湾待得过久,他的创作灵感逐渐消退。没有人知道隐没的那些年他读了多少书,走过了多少城市,只看到他的身影伴随《断背山》与《色戒》浮出。被岁月打磨得愈发刚毅的面容,被时光铸就的更沉稳的步伐。他还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说,他不甘临摹,他只想往前走,走自己的路。

人借助于身体与世界连线,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心为形役”的人生境遇中来回兜圈。踮起脚尖,撷一手高枝的珍果,让梦境延伸,与现实交汇!

[点评]

篇6

    上文说过,大规模考试中作文评分的误差控制包括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这就是评分标准、评分方法 和阅卷管理。监测系统是阅卷管理系统中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组成部分。一次大规模作文考试,如果没有一套完 善的管理制度,没有一个有效的监测系统,则任何评分标准的厘定、评分方法的改进都只是一句空话。

    在测试研究中,考务管理是一个专门的领域;在测试机构中,考务管理是一个有特定职能的分支机构。考 虑到本刊的读者对象,以下只作约略的概述。

    1.大规模作文考试的阅卷管理系统

    大规模作文考试的阅卷管理系统应承担以下三个方面的职责:a.阅卷的业务领导,b.阅卷人员的行政 管理,c.阅卷质量的监测。在现阶段,我国比较完善的阅卷管理程度可以示意如下:

    作文阅卷管理示意图

    (附图 {图})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作文阅卷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手段。借助这种手段,阅卷管理的主要工作有:

    ①试卷的随机编排

    试卷的随机编排就是把不同学校的考生打乱混合排列。有了电脑,这项工作在技术上是不难解决的。重点 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水平可以相差很大,如果不解决随机编排问题,则监测系统的数据将失去代表性,既 使得这些数据缺乏应有的说服力,也容易出现盲目的调控。有了随机编排,不但阅卷员的评分状况能够得到比 较客观的反映,而且就阅卷员本人来说,由于一本试卷(即同一考场中)兼有各类学校的考生作文,可以大大 减弱评分心理的位置效应(参阅《系列之一》)。此举可以消除评分的系统误差,即各校的平均成绩与其实际 水平大体接近,但还不能遏制评分的随机误差(参阅《系列之一》文末注释)。

    ②阅卷员的选择与培训

    《系列之三》所披露的数字表明,阅卷人员决不是“年龄大、职称高”才好。阅卷队伍的形成应该是一个 选择的过程,由于大规模考试作文评分的特点与困难,阅卷者应该是一支半专业化的队伍,为此,需要逐步建 立阅卷人员档案。“高考作文评分误差控制”课题组的试验省分有的正考虑实行“阅卷员证书”制度(国外已 有),这是条很有价值的措施。

    在选择阅卷人员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培训。以下两项调查反映了短期培训的效果。

    调查A

    取各类作文10篇,15名阅卷员在培训前后两次重评。结果如下:

    培训前 培训后 篇平均标准差 4.84 3.97 总体标准差 3.97 4.63

    可见经过培训,阅卷员评分的一致性有所提高,在拉开分数距离方面情况有所改善。

    调查B

    取各类作文60篇,分成对等两组,16名阅卷员先评第一组(作为培训材料),相隔3日再评第二组, 结果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篇平均标准差 3.467 3.105

    观测结果与调查A相近。

    培训可以有两种方式:a.短期集中培训,b.结合阅卷过程进行。后者一般都与样本卷讨论和典型卷讨 论合并进行,将在下面专门介绍。

    ③样本卷的选定及其策略

    即使有了比较完备的评分参照量表(参阅上期),每次大规模考试的样本卷仍是不可少的。这是因为每年 的试题都有其个性,有其需要特殊处理的矛盾,需要根据当年试题情况编制样本卷系列予以解决。

    样本卷的功能,一是使评分标准明确化、具体化,二是针对影响阅卷稳定的心理因素予以尽可能的控制。 因此编制样本卷系列,在着眼点方面,在策略方面,和参照量表的编制可以有所不同。参照量表的编制要遵循 “等距性”原则,即各典型例卷之间,如果按百分制计算,其分距大体上是相等的;样本卷系列的制订,则可 以进一步着眼于“分界线”和“分歧点”。

    例如:“趋中倾向”(参阅《系列之一》)是大规模考试评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1 991年江西省在高考作文评分选定样本卷时采取了以下对策:a.一、二类样本卷取下限,b.三类卷取上 、下限。采取上述措施的结果,各类试卷的分布状况有所改善: 类别 一 二 三 四 五 百分比 2 22 43 27 5

    高考作文每年分值不同,为了便于比较,重新划分分数段使之能与1990年相对应,结果如下:

    (91)29---35 (91)20---28 (91)12---19 (91)1---11

    (90)33---40 (90)23---32 (90)14---22 (90)1---13

    1991 10% 46% 36% 8%

    90(综) 6% 58% 27% 9%

    90(综) 11% 62% 22% 5%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高分数段的情况没有显著变化,而第二档次的人数有大幅度下降,第三档的数字 有明显上升。从整体上看,打保险分,送“及格”分的倾向有所抑制。

    再取同是采用分项评分法的90年文科考生分与91年全省考生抽样统计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差系数( 标准差/平均分)相比,结果如下:

    平均分 标准差 变差系数 90年(满分40分)24.65 6.65 26.98% 91(满分35分) 20.17 6.41 31.78%

    统计表明,变差系数有所增加,即分数离散状况好于前一年。

    “分歧点”就是容易引起分歧的问题。每年阅卷,都可以发现“有的作文好评,有的作文难评”现象。对 于某些作文,评分比较容易趋于一致,对于另一些作文,看法往往分歧。归纳、分析、研究这些评分差别较大 的试卷,及时提出来讨论,统一认识,纳入样本系列,是极其重要的。

    ④阅卷流程管理

    根据我国惯例,大规模作文考试通常在暑期或接近暑期进行。在高温、大兵团突击作战的阅卷条件下,应 该特别注意阅卷人员的生活安排和保健措施。就阅卷流程管理而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项工作:

    a.均衡投卷,控制速度

    阅卷速度必须均匀,前松后紧之类都必然扩大误差。考虑到阅卷员熟练程度不断提高,可以先略慢后稍快 ,但各组之间必须同步前进。要严禁各组攀比速度,领导小组要掌握进度,但决不应公布进度,一公布必然对 较慢的组产生压力而滋生误差。此外,如果阅卷人员之间存在着利害关系(相互竞争的学校、区县等),试卷 的投放还要注意流向,以免人为因素干扰。

    阅卷的速度与质量有直接关系,速度过快必然评估粗糙。由于目前实行的承包制以及阅卷数量与报酬挂钩 的原因,阅卷速度不断加快。据了解,高考作文有的地区个别阅卷员的速度竟达到日300份以上,在这种情 况下,阅卷质量是无法得到保证的。承包制不适用于作文阅卷,必须予以解决。

    b.制订行为准则

    “多元评定法”是减小各评阅者评分误差的重要措施。根据赛蒙兹(Symonds)的研究,一组作文若由两人 评定,其相关系数为0.55,经四人评定后再由另四人评定,则相关系数可达0.82,若经八人评定后再 评定,相关系数可以增加到0.90。目前,美国威斯曼的“快速印象法”和英国伦敦教育研究所的实验都要 求一份试卷经四人评定。在我国,一般原则上规定一份试卷应由两人共评,要求已经很低,但实际上仍无法做 到。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就“对子”行为作出一些规定,例如至少要求两人先共评若干份,分评后每天必须相 互抽查各等级的作文若干篇,发现问题及时磋商,并有相应的检查措施,等等。这已经是最低限度的要求。

    纪律涣散、工作态度不严肃,是无法保证阅卷质量的。因此,还应当制订《阅卷员守则》,并且有相应的 奖惩制度。对于不合格的阅卷人员必须坚决汰除。课题组各试验省份都有被判“红牌”者,对维护阅卷的严肃 性有良好的作用。

    ⑤监测及复查

    由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将在下文专门介绍。

    2.建立、健全监测系统

    大规模作文考试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监测系统,则任何研究、条例和改进措施将毫无意义。我国长期惯用 的“复查”就是一种监测方法,不过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监测手段日益丰富,怎样借助科技手段来发展监测 系统就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科技手段应用于评分监测,有“隐形笔”等[注],不过目前主要是电脑。国外有利用电脑直接进行调控 的,即以试卷中某些客观性较强试题的得分为参照系,如果发现某地区或某阅卷员的主观题给分与其它地区或 其他阅卷员的评分平均值相比明显偏低或偏高,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加以调整。我国英语高考也曾采用过这种方 法。但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测试也属于异质性测试,经过多次测算,各试题(包括作文)的得分 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即以写作能力而论,母语和外语不同,母语作文的能力层次要求大大高于外语,高层次能 力(如立意)与低层次能力(如书写)之间,得分也没有必然联系。因此用其它试题作参照系的方法就作文评 分而论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再就各阅卷员之间的评分来说,由于评分对象的差别(例如一市集中阅卷 ,各区之间的水平就会有所不同),很难据此就作出“偏严”、“偏松”的判断,如果骤然利用电脑直接调整 ,很难避免盲目调控。因此,至少就作文评分而言,机器只能及时发现问题,最后的裁断还必须由人工(专家 )来做出。

    当前,利用电脑监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指标监测

    用以监测的指标主要有“平均分”和“标准差”。平均分可以显示出阅卷者给分有没有偏高或偏低的问题 ;标准差显示给分的离散程度,显示出有没有“打保险分”的趋向。将阅卷员每日每份试卷的给分及时输入电 脑,如有问题,就可以及时发现。

    ②参照系监测

    由核心组先随机抽阅一批试卷,将数据输入电脑,以所形成的曲线作为参照系。参照系有允许浮动的一定 幅度。阅卷员每日评分结果在图形显示上如果超越了幅度,电脑就能及时检出以备复查。

    ③“暗点”监测

    即由核心组随机抽阅一批试卷,秘密输入电脑,阅卷员评此卷时,如果给分差距过大,就能及时发现检出 ,显示该阅卷员所评其它试卷也可能存在问题。本方法原理虽然简单,但颇为有效。

    ④内部相关监测

    这是我国试验分项评分时所创造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各分项得分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设计 了数学模型,把测算结果称为U值。U值过大或过小,都可以提供信息供复查组审核、裁夺。此方法1992年 在河北省试验与指标监测法同时采用,当年结果如下(X拨为平均分S为标准差):

    试卷 增加分 减少分 增加分 减少分 平均每

    袋数 数篇数 数篇数 数总和 数总和 袋改动 X拨出线 14 77 29 209 127 24 S出线 9 26 15 73 26 11 U值小 13 50 53 166 119 21.9 U值大 8 61 18 200 51 31.4

    说明:平均分低于控制线的11袋,经复查,分数变动269,平均每袋24.5分;高于控制的3袋, 分数变动67分,平均每袋22.3分。

篇7

我们先来看全国1卷的作文题目。

漫画内容:四只小猫坐在餐桌前,其中第一只小猫盘子里的鱼只剩下鱼骨,而其他三只猫面前的鱼都还原封没动:显然他已抢先美美地饱餐一顿,双手摸着鼓起的肚子,一副颇为享受的样子:第四只猫看见旁边跑出一只老鼠,出于本能,飞身扑鼠,逮个正着;中间的两只猫看见了。互相议论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中心角度:通过四只猫面对可直接享用的鱼和本该捕捉鼠的不同态度,折射出当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问题。启示我们正确理解享受(成果、安逸、优越生活)与职责、本性、追求、奋斗的关系。

重要角度:(1)反对坐享其成,强调自我奋斗;(2)不满足已有,积极进取;(3)享受生活又不忘追求;(4)保持自我的本性;(5)坚守自己的职责;(6)居安思危;(7)辩证地对待现实与传统。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作文题目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学生审题立意的准确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下,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训练,而且要高度重视拟题的训练。下面我们就从高考考场作文的题目分析入手,来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拟题。

从考场作文的情况来看。拟得不好的作文题目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1 大而不当

如《时代》《古往今来,时展》。这类作文题目切入点太大,论述的问题范围太广,暴露了学生对“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这一作文要求的漠视,作文分数自然要大打折扣。

2 观点不明

如《鱼和老鼠》《责任》。这类考生敏锐地捕捉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较第一类而言。他们的题目具体得多。特别是第二位同学。他已经很好地把握住了漫画的寓意。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在题目中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猫和老鼠怎么了?有多种可能性,你要创编故事,还是发表议论,不得而知;责任问题可谈的仍然很多,诸如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责任感,责任与权力义务有什么关系,一个人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等,你在文中要谈什么也不得而知。既然作为“文章的眼睛”的题目如此无神,又怎么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呢?在高考作文中跟阅卷老师玩捉迷藏,绝对不是个好主意。

3 题目观点与文中观点相反

如《坐享其成》《安于享乐》《见利忘义》。乍一看,这些题目观点鲜明,但定睛一看,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这些题目中昭示的观点都与主流意识相悖,难道这些学生的思想观念有问题?等仔细看过正文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例如题目为《安于享乐》的文章,在开头描述漫画的内容之后,进行议论,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安于享乐,我是极其反对的”。至此你该明白,作者要谈的是反对享乐主义。当时笔者就在想:这学生为什么不在题目之前加上“反对”二字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无意识,想到哪里写哪里,先想到前三只小猫“安于享乐”,就不假思索,以此为题吧,可看到第四只小猫,又想安于享乐可不好,还是应该抓老鼠。于是正文中就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二是有意与阅卷老师玩捉迷藏,以显示文章的波澜。从文章的实际水平看,第一种情况可能性较大。但不管怎样,这样的题目带来的负面效应是相当明显的,它首先给阅卷老师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影响了对你立意准确程度的判断,其次,读到正文后,会给阅卷老师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无形中影响了你的作文成绩。

4 观点偏离材料含意

如《与时俱进》《做好自己》。如果说出现前面的三种情况都是因为学生的拟题能力不强,那么,这些题目又显示了学生立意的游离。这就涉及到对漫画寓意的把握。试问:如何才能“与时俱进”?这必然带来对前三只小猫的肯定与第四只小猫的批判,是啊,有鱼吃干嘛要捉老鼠?这种心理很符合富二代的特征,长期养尊处优的生活,早已使得他们不屑于“捉老鼠”了。这显然已不是拟题能力的欠缺,而是思想意识的颓废。试问:怎样才能“做好自己”?当然第四,只猫可以做自己。那前三只猫又何尝不能做自己。仔细看学生的作文,发现这个“自己”情况确实有点复杂,不过根据观点不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要做前三只猫的“自己”,即吃自己的鱼,不要管别人的闲事;一类是要做第四只小猫的“自己”,不要管别人怎么议论,走自己的路。这样看来,这个“做好自己”还有个定性的问题。难免引起误解。

针对考生拟题中出现的这些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1 化大为小,准确切题

考场作文,切入点要小,才有望写得深刻。这就像凸透镜。只有把光聚焦于一点,才能把物引燃。比如这幅漫画,它是通过四只猫面对可直接享用的鱼和本该捕捉的鼠的不同态度,折射出当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我们就不能泛泛而谈时代、时代的发展,而应该落实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来,抓住“享受与职责、本性、追求、奋斗的关系”来做文章,这样一来。文章的论述对象就会具体得多,也更容易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2 组词成句,亮明观点

上面列举的第二类题目。还只是简单列出了要论述的话题。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明确要求“中心突出”,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点题的技巧,拟一个传神的题目,往往能起到摄魄、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鱼和老鼠》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改为《吃鱼不忘捉老鼠》,这就借助漫画的现象,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再比如《责任》可以考虑把它扩展成一个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等,来亮明自己的观点。这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接点题型,如《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牢记自己的责任》《责任,让生命闪光》等。这类题目拟题时不需要运用什么技巧。考生只需将想好的立意,用准确地语言直接表达出来即可。这样的题目。可以起到揭示中心的作用,很好地提醒阅卷老师――我没有跑题呀!

一类是艺术改造型。这类题目既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也可以化用名言警句。例如运用比喻:《让责任之花开满生命之树》《扬起责任的风帆》《把责任放入行囊》《守住责任的根》;运用拟人:《责任永不下岗》《带着责任上路》《责任永驻心田》《与责任同行》;运用对偶:《保持本性,肩负责任》《时代变迁,责任不变》《肩负责任,托举人生》;化用名句:《享受未敢忘责任》,这个题目巧妙地化用了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名句等。这样的题目既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又在显眼的位置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给阅卷老师留下难忘的印象。

3 正面切入,开宗明义

考试作文题目要求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中心观点。上面列举第三类题目,从反面切入拟题,代表的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并不能代表作者的观点,这就给阅卷带来一定的困难,很容易引起误判,因此,老师一定要提醒考生,从正面切入,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上面的题目,都可以在前面加上“反对”二字,或者在前面加上“怎能……”,以反问形式加强语气。这才是作者的立意所在。为保证拟题观点正确,不妨要求考生在拟好题目后,反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题目准确表达出自己的中心观点吗?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就能很好的避免拟题的随意性。当然也要防止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题目固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语言罗唆,缺乏提炼。当然,光靠提醒是不够的,这需要在平时作文训练中不断加强拟题训练。

4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篇8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会淡忘,有些,会让你终生铭记。我做档案工作20多年了,但20年前我可是个“门外汉”。

1986年8月我这个计划统计专业毕业的中专生,被分配到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与文件打起了交道。当时不仅要收发文件,还要传阅、分类、立卷归档。听着领导对立卷归档的讲解,看着领导的操作,我做起来却还是不能得心应手。1988年,领导让我报考了电大档案管理学专业,从此我与档案管理结下不解之缘。

艰辛之路

从入学到女儿降生(1988年9月―1989年4月)

1988年9月,从我读电大起,明显感觉时间紧。一要工作,二要学习,虽说那时单位每周给出一天工作时间用于学习(分两个半天使用),但仍感到时间不够用。更使我难以忍受的是我乘车时晕车带来的困扰。当时我住在河北三河燕郊镇,听课是在北京市档案局,当年燕郊与京城之间的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两地相距30多公里。为了保证不迟到,只能头天晚上乘坐从燕郊到北京的职工班车,借宿在学院临时设在三元桥附近的驻京办事处,第二天上完课再乘公交车到大北窑,换312或322路先到通县,再倒去燕郊的火车或去河北的过路车。

光这些困难,我倒觉得没什么。没想到的是,我已有孕在身,这给我的学习增加了很大难度。既要学习,又要保护自身安全,还要保护体内的小生命,多少次我不敢挤公共汽车,宁愿自己下课后徒步多走一段路或等下一辆车。就这样,我―直身怀女儿坚持学习,直到1989年4月女儿降生。我清楚记得,她出生的前一天我还怀着她在听课,好险!

从女儿降生到我电大毕业(1989年4月―1991年6月)

学习对我来说虽然十分艰难,但我从无弃学之念。如果说女儿出生前对我的学习没有什么大碍,她降生后可就有不少麻烦。比如说,要喂养她:在她哭闹时你无法静下心来学习,等等。好在我在爱人和婆婆等人的帮助下都一一克服了困难。女儿出生后我一直用母乳喂养她,以至于我参加考试时为了既照顾到女儿又不影响我考试,我把女儿和婆母一起带到我们的驻京办事处地下室,虽然那里潮湿,见不到阳光,但她们为了我坚持了几次,在此,我感谢他们,特别是我婆婆。记得在1989年5月的一次考试时,我和往常一样带着孩子和婆婆住到我们的驻京办事处地下室,那次是连考两天。我第二天早晨起床把一切安排好就去应试了,待我回到办事处,看到婆婆眼泪汪汪的样子,没等我问,办事处的同志就悄悄告诉我说:婆婆去洗手间倒水时,不小心把房间门关上了。听着两个月的女儿在床上哭,婆婆便在门外哭,直到办事处的同志打开门后老人才止住哭……当时婆婆已经61岁,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没认过字,没出过远门,本身还患有高血压。现在想起这些都鼻子发紧……

正是因为有着家庭的支持,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档案专业专科段的学习,1991年圆满毕业,并获得“三好学生”称号。那3年间,最想表达的就是感谢――感谢领导、老师,还有亲人,是他们的支持、鼓励给了我学习的动力,并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充实内容。

学海甘苦

1992年4月,休整了一年的我,又在酝酿另一种学习方式,那就是自学。通过比较,感觉自学有好多特点非常适合我:不受时间限制,没考过的课下次接着考,三年考过与五年考过效果是一样的;再就是考虑到我有了女儿,开销大了,自己和爱人的工资基数加起来不超过150元,自学一门课报名费1992年是5元,1993年为每科7元,1996年才涨为每科12元,而每门教材当时也不超过十几元。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我。再说1991年7月我刚结束学习,从时间和费用上讲,单位都不大可能破例支付了。考虑再三,于是从1992年4月起我又开始了另一段自学档案管理学本科段课程的艰难历程。

自学之苦

第一,信息不通之苦。

如果说专科课程是入门的话,那么本科课程就显得专业、深奥。由于单位离北京较远,不知道哪儿有辅导班,信息闭塞对我的考试成绩有很大影响。加之没有自考经验,也没有想到会有考试计划(考试科目和用书)的变更,白白浪费精力考了不该加考的《科技档案管理学》。虽然多学一门课没坏处,但是在当时,一门课一年只考一次。再如,《行政管理学》这门课,我第一次参加考试时是1992年10月,没有考过,第二次考时,发现手中的教材与其他同学的不一样,打听后才知道换教材了。0考试结束后,赶紧记下几个同学的联系方式,以备同学考过后去借书,因为当时买教材也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此后,我又买了一套新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资料》,反复研读,注意用书和课程的变化。

第二,考试难以过关(老师判分严格)之苦。

自考给我的感觉是老师判分非常严格。我记得我的《中国近代史》第一次考了59分,只能再考第二次。想到这,自己又认为那是老师对我的一种刺激和鼓励,知识学得很扎实,没有敷衍了事,都是认认真真的对待学习。

第三,考试周期长之苦。

当时每门课一年只考一次,这次考不过,只能等到下一年。周期之长,也是自学考试的难处,以至于我的档案学专接本科竟然用了8年时间。第一门是1992年4月考的《档案管理学》,最后一门是1999年10月考的《公共英语》,毕业论文是在2000年4月通过的。这期间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调转工作(1995年我到外交学院工作)、1993年参与全院大规模工资改革等使得自己不得不放弃自考近2年,但8年通过n门课(包括《科技档案管理学》,有些课不止考一次),真正考验了我的耐力。

自学之乐

其一:通过学习,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我是三类考生,加考《档案管理学》,再加上本科段要考的8门课及毕业论文,等于本科段我共学了10门有效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的档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其二:意外收获。不光学到档案专业理论,也就是说学习效果不只是1+1=2,至少是1+1>2。我在自学时,为了拿到学士学位,从1998年开始,又专门学习了夜大英语专科(公共外语我选择了英语)。当时自考的政策是:英语专科毕业可免学公共英语。不过,我的英语专科还没学完,公共英语就考了73分。拿到了学位后,我继续学完了专科英语;英语专科毕业又可使我在晋升职称时免考英语。

其三:在女儿面前自己做到了身教胜于言教。我参加自考时,女儿已经3岁,差不多她小学毕业时,我拿到档案学学士学位。我的学习也使她感到学习是艰苦的事情,需要韧劲,来不得半点虚假,正如她在2007年高考作文中写的那样,“母亲的行为,润物细无声”。

其四:我学会了如何自学,锻炼了耐力和韧性,这让我终生受益。用了8年时间,我才学完本科段的全部课程,拿到学士学位,这么多年的自学,让我懂得了如何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了根基。

学无止境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评价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但是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一个不可变更的主体。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有效教学。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就应该明白,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运用各种有效方法,让学生掌握得更多、理解得更多、获取得更多,以收获更多的教学效果,以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完满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

1.增强教师的个人魅力

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的表率,为了使学生信服、认可教师,教师就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个人魅力,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的个人魅力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方式,知识水平的体现,课堂上的讲课风格等,如果这些方面都做优秀了,就可以让学生信服教师的做法,让学生认可教师的思想,让学生崇拜教师的人格,然后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崇尚文化知识,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2.多用心与学生交流沟通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热衷于教育事业,应该有一份充满“爱心”的思想。爱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成功时感受到喜悦;爱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失意时感到温暖;爱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道路上不再孤单。而爱,需要通过交流与沟通才能很好地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用心去与学生交流沟通,花更多的心思去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无私的爱。

高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他们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着高考的压力,难免会有思想的低谷时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这时需要教师站在学生身边,指引学生前进的道路,让学生看到道路上的曙光,让学生感受到有人在背后永远的支持他、信任他,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好跟教师讲出自己的烦心事,所以教师在这方面需要有一定的主动性,也应跟随时代的潮流,把自己的QQ或是E-mail告诉学生,以通过多渠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加深对同学们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彼此情谊,为开展有效课堂打下基础。

3.给学生充分的互动时间

语文不像数学,大多数题目几乎都只有一个答案,而语文的答案除了选择题多数都是不固定的,这就需要学生们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多方面、全方位地去看待一个’问题。然而,高中生的课业负担繁重,特别是理科生,整天面对那些题海,只知道如何做题,思维的活跃度欠缺。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同学们互动的时间,让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发散思维,让同学们与教师相互交流意见,讨论大家意见中存在的联系与区别,评价谁的想法最“无懈可击”。这一来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二来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还能学习到别人的想法;三来还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谊,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

4.布置作业要联系生活

现在的语文也提倡与生活接轨,避免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心只读圣贤书”的局面,这点在作文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现在很多高考作文与社会现象,与我们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再者,很多语文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体现形式。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这个转变,把作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热情,以与实际生活接轨,不至于成为“与世隔绝”之人。

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可以选择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文阅读,也可以选择平时常见的小事中所蕴含的各种道理或是大爱无私作为阅读材料,也可以让学生去找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成语、歇后语,并知道其意义和用法,还可以让学生为生活中常见的某一个标志、某一个物体、某一件事情写下几句简短、精练的宣传语。最后,就是让学生多多关注生活,搜集生活中的素材,以备写作之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

对一个物体的评价,重在它的质量;对于一个人办事能力的评价,重在他的办事效率;对教学的评价,也不是看教学内容的多或少,而是看教学效率的高与低,因此,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但是教无定法,所以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高中语文教师们多花心思,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保障教学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赵平平.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之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7).

[2]要剑骅.职校语文的有效教学之我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

[3]李惠宁.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