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范文

时间:2023-03-29 16:4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换位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换位思考

篇1

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希望质疑自己的人多一些“换位思考”,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得到最大化的理解;工作中,许多人常常抱怨误解自己的人没有“换位思考”,以为这样才是化解矛盾最有效的渠道;教育生活当然也不例外,每个人也常常将“换位思考”放在嘴边,仿佛这就是提高效率的“灵丹妙药”……其实,教育实践的有效开展在很多时候不仅需要“换位思考”,更需要“换位体验”。

很多时候,“换位思考”难以涉及的“空间”需要“换位体验”去及时充实。有段时间,自行车棚的管理状况糟糕透了,地面随意堆放垃圾,有的车筐里被倒入碎纸片,有的车胎被放气……这些自行车大多是教师所有,于是他们气呼呼地找到德育处。德育主任甚是尴尬,一边自己认真调查,一边让学生干部暗中留心;分管德育教育的副校长借助校会、班会、课间操多次进行主题教育,但未见改观。后来,校长每天在不同时段悄悄地和学生一起去车棚值日,提醒骑车子的教师:“把车子按规定摆放,不要影响学生值日……”没想到,随着教师的悄悄改变,“车棚状况”再也没有“续集”……这位校长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她及时进行“换位思考”,用学生的“眼睛”审视自己面对的难题、反思自己的得失,更是因为她可以置身于学生之中,全程“体验”学生的所思所想,亲身“体验”自己思考的对与错,进而及时、准确、全面地改进工作,才把如此尴尬的局面转化成了精彩佳话。

很多时候,“换位思考”无法拥有“视角”需要“换位体验”去有效拓宽。张远远一直我行我素,常常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更别提顾及教师或学生家长的感受。直到有一次参加“家长进校园”的活动,他的身份变成了“班主任”,要配合相关活动、回答家长的各种问题、研究班级里当天出现的各种状况……回到家后格外疲惫。妻子问她:“出啥事啦,这么沮丧?”“我感到自己今天那么束手无策和无可奈何,不知老师们都是怎么熬过来的,不知我平时对待老师们的态度是不是让他们很反感?”……张远远当了一回“临时班主任”所体验到的“尴尬”,不仅是“换位思考”收获的,而是应该借助“换位体验”才可以准确把握别人的难处和自己的不足。这种全新育人视角的教育效果难道还要等到“尴尬”之后吗?

很多时候,“换位思考”无法介入的“主体”需要“换位体验”去直接唤醒。李多多自诩为班里的“才女”,其他学生再怎么用心组织的班级活动也很难让她满意,不是主题不鲜明,就是细节欠考虑,反正不如她设想的效果好……被她的“冷水”一泼再泼,谁也不愿意牵头组织班级活动。恰好学校组织一次主题郊游活动,无奈之下,班主任只好将这一任务交给她。看到班主任如此信任自己,她一开始甚是激动:“哈哈,终于可以让老师和同学看一看我的风采了。”可是,只过了三天,她就气急败坏地找到了班主任,“我做不下去啦,”她甚是不甘心,“我费了半天心思设计的活动线路,班干部都说安全系数太低;想买几面彩旗,多数同学提出异议;想请几名学生家长,许多同学都认为多此一举……我无法说服大家,还是把这项任务交给更有能力的同学吧,我一定会支持的……”对待这样缺乏“换位思考”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换位体验”平时看不惯的“管理”、看不中的“安排”、瞧不上的“创意”……这样,才有机会充分体验到其他人“当初的难堪、无奈和尴尬”,并能彻底认识到自己原来的“错误和毛病”,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很多时候,“换位思考”更需“换位体验”。只有让每个育人者真正明白贴近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并在具体实践环节具备主动的“换位意识”,才会及时发现工作的漏洞,有效捕捉育人工作的灵感,才会让“化腐朽为神奇”不断呈现,让“画龙点睛”顺手拈来……

篇2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单一的知识目标的达成,与之相伴的更多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尤其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德育熏陶尤为重要。基于对这一目标的理解,笔者在课堂给学生较多的话语权,要求学生“实话实说”,以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学生似乎没有理解到位,部分学生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变成“是话就说”。不考虑上课的场合,没能从课下与教师亲密交流的状态中转换出来,迅速进入课堂上师生思想的交锋。很长一段时间,我苦于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意识到,上课后要迅速进入有效课堂状态。要在保证纪律的情况下,就课堂知识问题进行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而不是上课顶撞老师自顾自地说话。该怎样在不伤害学生情感的前提下,让他们适度改变自己的行为呢?在不断思索的过程中,我想到了“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我节选了一节“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当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让一部分学生(主要是我观察到的需要适当纠正自己行为的学生,以及对政治课学习态度不太端正的学生)课下准备丰富的材料,自己制作PPT,上课的时候给他们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课堂展示。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时.课下十分认真地准备了上课要讲解的资料,并和我积极交流怎样设置问题更有效,如何讲解更易于同伴们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认真投入,至少在这个环节当中,他们明白了只有认真准备才会呈现预想的好的结果。

接着就是上课的环节。学生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上课,我也相应地坐在了他们的位子上。毕竟是孩子,由于紧张,只顾着看电脑上的PPT,而PPT满屏的文字又很小,与自己的小伙伴们互动时常忘记。这时候,我会及时提醒他(她),字体好像有点小,能不能稍微放大点,我们好看清楚些?在与进行课堂展示的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我明显地意识到,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认识到自己讲课中存在一些不足。其实,这时候,他们也在进行换位思考。笔者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第一遍讲授教材相关内容时,也许在教育教学上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共同体,在课堂上应该对教师的讲解抱有耐心和信心,以宽容的姿态来面对教师的成长,也让彼此在相互关爱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课下,我并没有再找这些学生谈话,而是在第二节课的时候,有意识地将课堂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即便上一节课自己表现得不是很好,但是教师依然那么耐心地关注着自己,而没有表现出不耐烦。他们除了意识到自己身上有需要改正的地方或者习惯外,还提高了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些学生慢慢地累积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包容他人。在相互关爱的过程中,我见证了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在逐步形成。

篇3

“这里既然是安全出口,就不能上锁,否则一旦发生火灾,超市里人员那么密集,人们逃不出去,就可能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给安全出口上锁,虽然是防盗了,但是万一发生火灾顾客逃不出去,损失的人命您可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啊!”说这话的人名叫任伟,是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安全管理科的一名安全员,也是安全检查组的组长。采访任伟的时候,他正在一个小区的超市里进行安全检查。他的检查跟我们常见的执法检查者不太一样,他不是板着面孔查问题、摆政策、写罚单,而是指出问题、宣传政策的同时,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利害关系,让企业主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内心接受整改意见。

换位思考 赢得理解

庞各庄镇小微企业众多、人口成分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镇上的安全管理科只有17人,负责着110km2内53个自然村、390多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使企业和百姓都提高安全意识,自觉、自愿地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是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点。

换位思考,是任伟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因为他是一名基层的安全工作者,更能体会到基层劳动者的心理。“安全意识的灌输不能只靠说教,只有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才能真正让对方从心底将安全问题重视起来。”任伟这样表示。

从2011年12月31日起,新的《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范围。但是以任伟为代表的基层安全管理者,在进行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时却遇到了重重阻力。“这一块的监管工作在以前是一片空白,比如我们要求企业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申报,他们却并不了解本企业有什么职业危害因素,对职业病更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另一方面加大检查执法力度。”任伟说。

一次到一个木器加工厂检查时,任伟看到工人没有按照规定佩戴防护口罩。在指出他们违规操作,要求他们佩戴口罩时,有个工人抱怨说:“戴上这个口罩太憋闷了,很不舒服。”当时任伟没有立即反驳,而是拿了一个口罩特意试戴了一下。戴了一会儿后,果然感觉到呼吸不太畅快,而且口罩直接接触的皮肤部位留下了一圈红印,令人觉得很痒。于是他对那个工人说:“您说的有道理,但是为了防止您患上职业病,还得带着防护口罩作业。我给大家想个办法,工作一段时间感到憋闷不痛快了,就到外面摘了口罩歇一会儿、透透气,然后再回来戴上口罩继续工作。”工人们看到任伟这样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纷纷表示就按他说的办,以后尽量带着防护口罩进行作业。任伟说,当这些从业人员、企业提出困难的时候,不能武断地就认为他们是无理取闹,一定要亲身去体验,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作为安全管理执法者,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才更有说服力、更易于接受。

灵活多变 执法有方

除了换位思考,任伟还有一些更灵活的工作方法。

由于燃放烟花爆竹极易引起伤亡事故和火灾,除夕夜向来是安全员们神经最紧张的时候,庞各庄镇的安全科也不例外。每年除夕,任伟都会和同事们一起对各村各户进行彻夜巡查。2011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快到午夜12点时,任伟巡查到丽水嘉园小区,遇到了一个正准备燃放烟花爆竹的男子。任伟发现他走路有些摇晃,不由得提高了警惕。待任伟走近时,闻到这个人一身酒气,明显喝了不少酒。任伟注意到,这个人准备点燃的是一个组合烟花,没有正规包装,“应该是非法制造的私炮”。任伟赶忙上前去制止,劝他不要燃放。然而这个人借着酒劲儿就是听不进劝说。这时,任伟没有与他继续争执,而是在说话中把他拉到了一边,在远离了那个危险的组合烟花之后,跟他拉起了家常:“老哥,您看您都喝了这么多,就别放了。您这烟花也不合格,这大过年的,万一出了什么问题不是您自己遭罪么?您看我们巡查了大半宿,到您家喝口水行不行?咱们聊会儿天。”随后任伟跟他聊起了家里的情况、今年的收成……就这样转移了这个人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中,过了零点这放烟花的“传统时间”,这个人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有时候,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也不能太死板,不能一遇到违反规定的就强硬制止,或是简单粗暴地说教,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方式方法的灵活多变,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

任劳任怨 严保安全

说起工作上的苦和累,任伟幽默地说:“做安全工作哪有不辛苦的,多预备几双鞋就行了——就是磨鞋底子。”的确,从2008年任伟成为安全管理科的一名安全员以来,就一直在“磨鞋底子”。除了每年的除夕等重大节日任伟必定在岗,周末值班也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尤其在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2009年纪念建国60周年期间、2011年的“打非治违”期间,以及2013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任伟都作为该地区的检查组组长,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对负责区域进行地毯式的检查。越是恶劣的天气,任伟就越是坐不住:大风天气担心工地塔吊有没有停,路边的广告牌有没有固定住,房顶有没有杂物;下雨天气又担心建筑工地的基坑有没有存水……“安全工作没有淡季、旺季之分,就得多走、多看,每天都不能停。”

其实,安全工作不仅仅辛苦,还会遇到一些常人难以忍受的场面。有一年夏天的中午,任伟和同事刚从食堂打了饭,就接到举报说辖区内发生了电死人的事故,任伟放下饭盒就去了事故现场。那是一起私自接电导致的事故,任伟赶到现场时,当事人的尸体仍然在电线杆上挂着,样子非常惨。等到调查告一段落时已经是下午3点,回来以后午饭已经凉了,但任伟也顾不得那么多,刚刚随便扒拉两口,听说死者家属到了现场,又立刻赶回现场对家属进行安抚工作,那天他一直工作到了半夜12点。任伟说:“其实比事故现场更让人揪心的,是看到那些死者家属痛苦的神情。那天,死者家属到来时已经哭得昏天黑地,其中有一个家属还哭昏了过去。”他们的哭声让任伟感慨万千:出了伤亡问题,对企业来说,顶多是在经济上有些损失。然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就好像天塌了一样,家属受到的心灵创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抚平的。通过这些切身体会,任伟深刻地感受到肩头的责任重大,从此在安全检查中更加严格谨慎,不姑息一丝一毫的隐患。

篇4

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突破固有的思考习惯,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事情;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心理需求,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将沟通进行到底;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揣摩到对方的心理,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欣赏到他人优点,并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使团队和谐高效……

如何在少先队工作中运用换位思考呢,这就要求中队辅导员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并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还要懂得换位思考要注意的原则。

换位思考,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我曾经听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很多大人围坐成一圈自由地交谈,他们谈到了教育、社会等等较为严肃的话题。不知何时,有个大约11岁的男孩悄悄地加入了他们的阵营,他坐在地上依偎在他妈妈的脚下。所有的大人都坐在椅子上,只有他一个人因为没有座位而坐在地上。大家越谈越高兴,完全忽略了这个男孩的存在。突然,这个小男孩说:“我可不可以打断你们一下,我也想说句话。”大家楞住了,让这个孩子说。但他的话却深深地震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你们知道婴儿为什么会在人多的场合哭吗?”大家都猜测,有人说因为太吵了,有人说因为他要引起注意……这个男孩继续说:“因为婴儿没有办法看到别人的脸,只能看到大家的腿。”

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心理上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理解和尊重,少先队员尤其是这样。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的理想和尊严,他们渴望得到属于自己的权利,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认可和尊重,这正是他们前进的内动力。我们的中队辅导员应该具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要能站在少先队员的角度去考虑和处理事情。

辅导员只有知其所想,才能走进少先队员心里,才能站在少先队员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真正让少先队员做到“亲其师、学其理、信其道”。

换位思考,给犯错的少先队员一个下的台阶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少先队员犯错误,我们如何给犯错的少先队员台阶下呢?

第一可以通过暗示、说理、感化等手段转化犯错的少先队员。少先队员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如果我在那样的环境下又会怎样呢?也会犯错误吗?我们如果经常这样想,那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第二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把他们看成不可救药的孩子。家庭环境会影响少先队员的学习及性格,我们如果想当然的从优良的家庭环境出发,去对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少先队员,那就经常会碰钉子了。??? 因为每位少先队员都有强烈的发自内心的需要,需要辅导员的尊重、理解、关怀、帮助、信任。偶尔犯错误时,特别需要辅导员的谅解。所以,我们要用爱心去铺垫一个个台阶,帮助他们从挫折走向成功。

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如果我们采取“把球踢给少先队员,让少先队员学会换位思考”的对策,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般采取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先问少先队员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们自己讲述事情的经过。开始他们往往带着自己的感彩,且情绪都较激动,但通过倾诉和辅导员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激动情绪已得到了相对缓解。

第二步:问少先队员觉得对方错在什么地方。这时少先队员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对方,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必然程序,也是为下一步做必要的铺垫。

第三步:紧接着问少先队员“如果你是他,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这时辅导员又把球踢给少先队员,要求少先队员进行换位思考了。当少先队员站在对方角度时,往往开始意识到对方行为的合理性和自己的偏颇,对自己的行为已不那么理直气壮了。

第四步:问少先队员如果他是你,他该怎么办。当把对方换成自己后,经过进一步的换位思考,这时少先队员已经能较全面地考虑双方的需要,理解或谅解对方的行为。

第五步:问少先队员如果他是老师,应怎么解决这件事。这时少先队员往往已经不生气了,大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纠纷已经不了了之。这时辅导员可以再趁热打铁,教育他们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以及如何妥善处理日常纠纷和矛盾。这时的教育效果是最为明显的。

辅导员的理解和倾听,不仅化解了少先队员之间的纠纷,而且让他们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辨证思维,学会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日常纠纷,让少先队员在解决纠纷中不断成长。辅导员的换位思考的方法更能让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错误,为解决矛盾铺平了道路。

换位思考,应当形成一种校园氛围

换位思考应当在校园内形成一种氛围,深入人心。换位思考实质上是人本管理的表现,更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通过潜移默化而非规章制度,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因此,只有把换位思考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入到每个少先队员的灵魂深处,落实到每个少先队员的日常行为中,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少先队员的责任心,形成学校教育管理上的良性循环,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换位思考应把握好尺度,避免变成“错位”。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应有的度。不能一味以换位思考为由,极力为某些违纪严重的少先队员开脱。换位思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它的特定内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正确的换位思考是以讲原则为基础的。无原则的胡乱“换位”,不仅对解决问题无益,还会使少先队工作工作陷入被动。

篇5

那天晚饭后,我和父亲一起出街购物,刚行出街口,就被一个抱孩子的中年妇女喊住了:“我来这儿找亲戚,找了一天都没找到,钱都用完了,我想向你们借l元钱,给孩子买只面包吃,他实在是很饿了……”不等中年妇女说完,父亲就从钱包里掏出一张10元的纸币,递给她。中年妇女抱着孩子走了,我问父亲:“你钱包里不是有1元零钱吗?干嘛给她10元?你就不怕遇到以乞讨为生的人?”父亲解释道:“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职业乞丐,打着乞讨的帽子骗取钱财,但是,我们如果以此为由拒绝施舍,那她怀抱中的孩子真的饿坏了怎办呢?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怎办呢?”

的确如此,袖手旁观可以让我们远离欺骗和愚弄。寻求帮助者舍去的无非就是一点点钱,而拒绝帮助者失去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信任,这是用金钱都买不到的。不久,我搭父亲的车去肇庆体育中心打羽毛球,下车的时候向父亲要了5元钱,准备回去时搭公交车。我穿的体育服没有兜,到了羽毛球场把钱放在伙伴明仔的挎包里。我和明仔打完羽毛球后,明仔骑单车先走,他走前只匆匆向我打了个招呼,忘了把我那5元搭车钱拿出来。直到从体育中心出来,我才发现自己身无分文,怎么办呢?我打算碰碰运气,走进体育中心旁边的小卖部,红着脸向小卖部老板说明来意,老板首先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借我5元钱。出了小卖部,我只觉得口干舌噪,便用同样的方法去隔壁水果店赊了1只价值2元的水果吃。

从那以后,我想吃零食就去那家小卖部;想吃水果了就去那家水果店。父亲知道了,笑嘻嘻问我:“阿伢,他们对你怎么这么好?”我说:“因为我与他们熟呗!”每次从体育中心出来,我都要走到小卖部和水果店门前转一转。两个老板见到我,都会热情地向我打招呼。每次得到他们的方便,我内心都有一种感激之情。读幼儿园时,老师教的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唱:“不理睬陌生人呀,不理睬陌生人。”现在这首的儿歌还在流行着。当自己成了别人的陌生人时,自己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帮助,这样做人还有啥意思呢?构建和谐社会从何说起呢?我现在怀疑编这首儿歌的人是冷血动物。做人要懂得换位思考。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只要给陌生人的信任和一点善意的帮助,人们的内心就必定会感到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而温暖过后,人与人之间再也不可能有那种“怀疑一切”的危机感,随之而来的就是没有任何羁绊所带来的轻松。

广东肇庆鼎湖水坑一小学六年级:植奇栋

篇6

我的这位院长朋友之所以会这样做,我认为是换位思考后的结果。他受银行办事的遭遇启发,想到患者就诊排队等候之苦,于是马上改善服务条件,为广大患者做了一件大实事。

其实,换位思考是一种美德。大凡经常换位思考、时时处处替人着想的人,都是心胸开阔、与人为善的人,这种人往往人缘很好,德高望重。在一次饭局上,一位老友谈起了他的父亲,谈到二十多年前的旧事。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重点大学,这在当时当地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按风俗要大摆酒席庆祝一番,然而他父亲却不同意摆酒,他母亲及众多亲朋多次相劝,他父亲却坚决不松口。他父亲的理由是,同屋的两位考生这次高考都考得不好,全家人都处在伤痛之中,如再大摆酒席的话,势必会刺激邻家使他们更加不好受。他当时很不理解父亲的决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感受到父亲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德,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何在村里有那么高的威望。

换位思考也是一种智慧。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经常遇到要说服他人的时候,怎样才能使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呢?这不仅需要艺术,更需要智慧,而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大家颇为熟悉的《触龙说赵太后》便是经典之作。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不得不向齐国求援,而齐国一定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溺爱长安君却执意不肯,并扬言对进谏者格杀勿论。面对国家危急的形势,左师臣触龙冒着生命危险,在与赵太后谈家常事缓和她的情绪后,以派长安君做人质是“让他为国家立功,增加长安君的威望”为理由,终于让赵太后下决心送长安君当人质,从而解救了国家,留下了美谈。触龙之所以能说服赵太后,就是运用换位思考,站在赵太后和长安君的立场上陈利弊,使赵太后明白了“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而换取救兵。触龙的这种智慧,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已,世人均为触龙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大表敬仰。

换位思考更是一味良药。前些年,我托平时关系不错的校长帮我亲戚的小孩调整班级,我这位校长朋友说为不影响教学秩序,开学时他已宣布任何人不准调班,所以他不能帮这个忙。我说这不是你一句话的事吗?他说这事虽小但影响大局。尽管我说尽好话,他就是不松口。当时我对他意见很大,认为关系这么好连这点小忙也不肯帮,于是再也不跟他交往。后来他似乎察觉到了我的不满,于是请我吃饭再次向我解释,并问我假如你在我这个位置你会怎么做?我听后马上转念一想,自己当校长也不可能这么做,这样做一是会失信于民影响威信,二是开了这个口往往人家有样学样,最终影响教学秩序。经这么一换位思考,很快理解了他的苦衷,反而觉得自己太自私了!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不仅可以改善和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更主要的是能理解对方的行为,对人就不会苛求,容易产生宽容的心理,从而打开自己心中的死结,使自己释怀。

篇7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换位思考;家校沟通

班主任工作中最难的是什么?是事故不断的班级管理,还是层出不穷的各项活动?在我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倒觉得:做班主任最难的还是和形形的家长打交道。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行为问题、思想问题、学习问题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把教师自己摆在与学生、家长平等、民主的位置上,多替孩子与家长着想,进行“换位思考”,进行“换位分析”。当学生犯了错,气愤主宰了你所有的情绪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不会喜欢吼叫着批评我的老师。当学生遇到了挫折而伤心难过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能坐在身边握着我的手给我再一次站起来的力量。当学生取得了成功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分享我的快乐并为我骄傲。

一、案例

君不见,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班主任的第一反应是“通知家长”;当学生调皮捣乱时,班主任的最后一招还是“通知家长”。家长,作为学生法定的监护人,自然在对孩子教育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现实中,很多家长都是把“教育”这一责任完全交给了学校。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当班主任告知家长“您的孩子昨天又未完成作业”时,态度好一点儿的家长会说:对不起啊,老师,我们工作较忙,回家较晚,没认真检查孩子的作业;文化较低的家长会说:老师,我们都没什么文化,不知道孩子做些啥?更有蛮横的会给你来上一句: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就是让你们老师教的,孩子的作业难道不是你们老师的事吗?

面对这些回答,作为班主任的你,是怒发冲冠?还是无可奈何?

于是,我们还可以看到:当班主任告知家长“您的孩子今天又打了同学”时,家长首先会问;我家孩子受伤没?然后接着会说“是那个同学先打他吧?”最后来个表态“回来我们会说他的!”

当你满怀希望地期待着这位动手打人的孩子能在家长的“教育”下“脱胎换骨”,再不济也能“偶然悔悟”一下时,他的拳头又出手了!怒气冲冲你把他带回办公室,开口一句:“昨天你们家长怎么教育你的?”怒气冲冲的他接口一句:“他们昨天都没回家!”

面对这种场景,作为班主任的你是愕然?是惊诧?还是目瞪口呆?

于是,我们会抱怨:这些家长怎么当的?孩子的事一点都不管!于是,我们会愤怒:他自己的孩子都不管,我也不会管!

可抱怨、愤怒之余,作为班主任,我们还是得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和家长联系:“您的孩子又未完成作业”,“您的孩子又打了同学”……作为班主任,我们似乎只是充当着家长的一个不受欢迎的“线人”,随时向家长汇报着关于他孩子的种种不是……

这一切的转变,源于我身份的转变。我也做了一名家长。

作为家长,我满怀期望地看到孩子在学校的一点点进步,尽管我也知道,她还有很多不足;作为家长,我满心欢喜地听着老师对孩子的一个个表扬,尽管我也知道,她还做得远远不够。

我由此想到了我的家长,他们不也和我一样,想看到孩子在学校的一点点进步,想听到老师对孩子的一个个表扬吗?作为家长,谁愿意自己心中的宝贝,在老师的眼中一无是处呢?

于是,我换了一种和家长交流的方式。不再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再联系家长,而是把我所发现的每个孩子的进步都告知家长。于是,我会在短信中,表扬某些孩子,今天在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于是,我会在QQ群里,表扬某些孩子,今天在课堂上回答得很精彩;于是,我会在“联系本”上,表扬某些孩子,今天的作业本写得非常棒……

班上的小杨是个调皮的男孩,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屈指可数,课上听讲的情况也鲜有所见,每次把他出现的状况告知家长,他总会惹来父亲的一顿拳打脚踢,事后他依然故我。但在今天的一节语文研究课上,他却主动举手回答了一个问题,尽管那答案惹来了哄堂大笑。于是放学后,我专门当着小杨的面,给他父亲打电话,表扬孩子的进步。孩子听到我对他父亲表扬他,两眼熠熠生光;家长可能也是第一次听到老师对孩子的表扬,在电话里连声道谢。接下来的日子中,小杨终于罕见地按时交上来了作业,把课代表都弄得有些不太适应。他上课的时候也特别的认真,尤其是家庭作业完成的进步也特别大,一看就知道得到了家长的帮助。看来我们把表扬也作为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很重要的。

二、思考

是啊,俗话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在每一个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宝贝。他们多么希望我们老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啊!而我们班主任联系家长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按我们的要求来做事的时候再去联系,家长自然心头有疙瘩。自己的宝贝在老师眼里就一无是处?我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成长?家长也迷茫。再加上文化程度、工作条件等情况的差异,家长有时对老师提出的“督促孩子学习”的要求也确实难以做到。假如我是家长,我希望班主任如何对待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家长,我希望班主任如何与我沟通?作为一位班主任,把自己换到“家长”的角色上去,我就理解了家长们的很多言行。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只是对这“好”的内涵和达成“好”的途径,我们可能未能取得一致。假如我是家长,我希望班主任会……作为班主任,多做做这样的换位思考,就会对家长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方法,也会让自己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会让班主任换出一片更宽阔的天地。

与家长沟通联系,要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尊重家长;以诚相待,架起家校沟通联系的桥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联络;适时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于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只要家长是重视孩子的学习的,那么我们就有沟通的机会和希望。教师是我们的职业角色,但在生活中我们也是孩子的家长、或未来是孩子的家长,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其实许多教师都是爱学生的,但在“恨铁不成钢”的时候,说话时会不选择用词,有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很伤害家长的自尊心。“如果你想得到一个人的认同和好感就夸他的孩子吧;如果你想最大可能地伤害一个人,使你们的关系中止就责骂他的孩子吧。”这一句直白的话就揭示了人际交往的原则。对学生家长要像对待同事、朋友一样平等友好,和家长谈话,发短信要客气,要注意礼节,不起高调,不发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对待学生的冒失和错误,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他就会愉快地与你合作,班主任应该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桥梁。

篇8

鸢飞在天,鱼跃于渊。世间万物都凭借着自己的优势于天地间驰骋翱翔,生火烧水柴不够,可以绞尽脑汁千辛万苦地增加柴火,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倒一些水。人生亦是如此,面对复杂事物,面对困难,往往换位思考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换位思考能于磨难中看到希望。正如《周易》所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爱迪生67岁时,他的实验室在一次大火中化为灰烬,但他却平静地站在废墟前说:“灾难也有价值,我们以前所有的过失、错误都烧干净了,我们又可以重头再来了。”眼看着自己几乎耗费一生的心血付诸东流,而他却换位思考,从灾难中看到价值,于磨难中产生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决心,他看到了希望。

换位思考能于平凡中创造非凡,一个木匠看到山中奇形怪状的树根不以为然,认为是无用之树,而一位雕刻艺术家却将其雕刻为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将平凡变成非凡,世事常常就是这样,帕金曾说过:“从不同角度运用知识,知识才能活。”水汇入大海,虽迷失自我,却能永不干涸;枯叶飘落,虽失去自我,却成就了生命的延续。换位思考,能于平凡的牺牲中做出奉献,给平凡的生活中增添色彩,在平凡中创造非凡。

换位思考还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当面对同一浠ㄊ保林黛玉不禁吟出“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孤独和悲伤。而龚自珍却吟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绝唱。换一种角度,便是换一种心态,换一种境界。从“柴”的角度来看,你或许会为如何找柴而焦躁、忧虑、悲观,但从水的角度看,或许你会轻松、积极、乐观。大仲马说过:“烦恼和欢喜,仅系于一念之间。”雨冲刷下的树叶也会变得清净鲜亮;风雨击打下的海燕也会变得坚韧勇敢;乌云布满的天空,也会因透过的几丝金黄而绚丽辉煌。换位思考,以乐观心态看待问题,乐趣自在其中。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在通往光明路上的绊脚石前,要像材料中的师父那样,倒掉一些水,换位思考,也能收获美满人生。

篇9

兵书中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作为一校之长,是不是对全校师生都知道很透彻?作为教师,对自己学生是不是也摸清了“详情”?比如说,对学生预习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考察。对有考虑不周,题目设置不太合理的地方。是不是来个“换位思考”?假扮一回学生,从心理深处,把自己当成一个知识水平完全和学生一样的人,重新对文本进行解读。这样,真正考虑学生之所需,真正摒弃学生之所恶,往往思路能豁然开朗,虽然不能完全做到“百战不殆”,起码可以减少一些方向性的失误。

众所周知,我国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往往是一种“居高临下”“师道尊严”的架势,他们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这就大大禁锢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天赋。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从知识的权威转变成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指导者。必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

不仅如此,对于教师本人也需要一种新理念转变。传统教师观中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角色单一,所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教师角色的特点也体现不鲜明、不充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师的持续成长和促进课程的发展,这种单一的教师角色需要为多样化的、体现时展要求的教师角色所替代。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教师角色已显得苍白、单调,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情景、教学习惯、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等都不是传统教师角色所能承担的。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对此,我校全体师生每学期都要举行了一场“假若我是校长、假若我是教师、假若我是学生”的征文活动,并对选出代表性的征文进行演讲和讨论,“活动的感觉,真好!”“老师,我真的能行”,每次活动中时常听到师生们发出这样的心声。

其实,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个好学校。对于校长来说,换位思考是消除隔阂、转化矛盾的溶解剂,换位思考是达成共识、增进团结的阶梯,换位思考是宽容大度的一种人格表现,换位思考是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一门必修课。所以,校长要善于学会换位思考,这对引导师生来说,都是构建新教育、新课程离不开的法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按照这个样子发展,它就不是真正民主的教育。”作为影响课程改革成败关键因素的教师,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使自身获得成长和发展。

换位思考,会让教师体会到,不但是学生的老师,而且自身也是学生。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学习者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基本角色。只有每时每刻都“甘当小学生”的教师,经常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自己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之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换位思考 金钱观

一、合理适量布置作业

相信多数家长们都有过这样叫苦的经历――孩子的作业过于繁重了。友人向我“投诉”:他儿子就读于我校高年段某班,学习好,每天晚上作业却仍常需做到九点来钟。我朋友的儿子就读于市直小学,学校作业多且都要家长签改,我朋友忙于生意,童年时不太扎实的知识多半已随岁月湮灭,只好每月花费六百元请家教专门辅导小孩作业;小女念小学的两年里,我则已多次“亲自动手”捉刀,又有几次写条子向老师解释是我不让孩子做了,以免孩子执拗做完。看着孩子直揉眼睛,一脸疲倦,只是为了完成作业。

作为教师,本人深深理解老师的“难”:奖金级别和成绩挂钩,部分家长也认为作业多就是好……石狮教育部门曾有“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中高年段只宜少量、适量”的基本要求。但是老师们仍经常“自讨苦吃”,超量布置。然而繁重的作业肯定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本文并非认为作业越少越好,甚至我并不认同“低年级不能布置作业”的规定,特别是在一年级阶段,学生回家少量写写,家长可以从坐姿、握笔、读音等进行个别辅导,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

1.自上而下来完善

国内的教育改革广受诟病,作为教师群体中的普通一员,有时我也纳闷。我总以为,一个人只要他用心去做,只要他有中智(甚至中智偏下),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但是中国教育改革路漫漫――素质教育改革要落实,应从修正行政领导及教师的评价机制做起。

2.教师应提高认识

要端正自身言行,先要有正确认。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从家长角度考虑孩子适宜的承受力。思考“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要求是否纯粹为孩子好”,要真心理解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教师可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与家长意见,有针对性地改进。

3.提高布置作业的技巧

例如数学作业,有的题目可以不抄题;作业较多时部分同类型的作业按单双作为选做题;思维拓展题作为选作。当教师估计当天作业时间可能较长时可以在课堂上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讲解。语文与数学老师要加强交流,例如做卷子这种耗时多的,可以约定数学师如需要只能单日(周一、周三)布置,语文师则只在双日布置。

二、科学把握批评学生分寸

教不严,师之惰。现在我市的学生中外地生比例已过半。由于石狮市的商业环境与特点,家长多是中低层打工者或忙碌的生意人,对孩子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问题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仍可以发现身边存在较多对学生处罚不当、方式粗暴的行为。我和其他聚谈时,说到身边发生过的体罚方式,打手背、拍背、推搡、脚踹、扭脸蛋等甚至更严重的行为,实不为少数,至于媒体报道的学生被教师嘲讽、体罚,甚至烟头烫,学生自杀已不是罕见的新闻。我一位同学描述她曾经在气愤之下,一巴掌过去,还余怒未消地批评他。当时还想,“如果是我自己小孩,肯定再一巴掌过去,太气人了”。事后则一再批评自己“冲动是魔鬼”,师范同学们都互相警示,今后得坚决戒之。

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于2009年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颇有不足:

1.国内教育法规应明确批评惩戒的尺度

规定必须细化,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仅凭允许“采取适当方式”,很难把握,模糊的东西就不具备太多的操作性。批评尺度不好掌控,不妨参考国外做法,美、日、韩等国都有详尽规定。具体做法,我认为罚抄少量作业等是可以的,而凶恶地训斥、嘲讽则是不可以的。惩罚完要有记录与温情沟通。

2.教师应换位思考,改进工作方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位教师,更都会有当学生的经历,我们应多从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参考;每个教师,都有当家长的体会,当我们能多从家长角度考虑,教育方式会更科学。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人生观

如何树立正确金钱观,这是个可能让所有成年人困惑的大问题,是整个社会的困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引导。正在长身体、长心智的学生们,他们的金钱观又如何呢?大人困惑,小学生当然更迷茫。例如:我表兄的儿子在我市实小读书,表兄开着佳美小车接他,小孩交待不要靠近学校,别让同学发现老爸开这种“低档车”;石狮有些私立学校的学生普遍较有钱,攀比风常为家长所诟病。有的家长让小孩过度支配零花钱,由此让自己的小孩养成了任性、吃零食、打游戏机、赌博等不良习气。更糟糕的是他们不懂得赚钱的辛苦、不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鉴于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应有相应举措。

1.学校开展系列活动,教师言传身教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内容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重视发挥体音美等科目的作用。介绍好书,通过专题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2.发挥家长作用

注意到孩子不懂事的家长应该意识到:不少学生对金钱的认识发生偏差,正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孩子扭曲的消费观和乱花零用钱的习惯也是自己帮孩子养成的。教师应并与家长交流教育技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解决以上三方面问题,教师必须善于从家长角度换位思考来教育学生,学校行政领导要善于从家长角度来指导、考核教师,国家教育政策制定者要善于从家长角度来培养人才与考核学校领导。我们既是教师,也是家长,我们深知自己工作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所具有的宝贵价值。

参考文献:

[1]傅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