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诚信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3-17 13:2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诚信的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诚信的名言

篇1

2、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3、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西塞罗

4、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5、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最高贵品质。——歌德

6、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7、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9、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汉·韩婴《韩诗外传》

篇2

2、君子忧道不忧贫。

3、言不信者,行不果。

4、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6、小信诚则大信立。

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8、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10、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11、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12、人背信则名不达。

13、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14、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1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6、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17、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18、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

19、一言之美,贵于千金。

篇3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

2.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4.获得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社会实践活动安排

主题一:我爱家乡 我爱祖国

活动时间:x-x月

活动地点:家中

参加人员:三—五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正值国庆,通过我心中的祖国、为祖国喝彩、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等活动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活动形式:自己选择喜欢的一个主题,利用节假日时间完成。

活动成果展示:制作手抄报,写歌颂祖国、家乡的诗歌、文章,用喜欢的方式为祖国华诞献礼等。

主题二:走进烟台金鼎葡萄庄园

活动时间:x月

活动地点:烟台金鼎葡萄庄园

参加人员:四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组织学生走进烟台金鼎葡萄庄园,了解葡萄的种植与管理,参观葡萄酒厂,了解葡萄的酿造与贮藏,品味红酒文化。

活动形式:班主任、副班主任组织学生统一参加

主题三:快乐诚信 诚信快乐

活动时间:x月

活动地点:学校、家中、社会

参加人员:四、五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明确“诚信是金”,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及故事,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诚信之处并用于改正,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不诚信。

活动形式: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并将此活动长期坚持、延伸。

活动成果展示: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故事,制作一期手抄报,以班级货小组为单位制定诚信守则。

主题四:“珍惜与尊重”活动

活动时间:x月

活动地点:家中、学校、社会

参加人员:二—五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

1.人与自己—能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且能接受自己与他人之不同。

2.人与社会—能孝顺父母,并了解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3.人与自然—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好,认识人对动物的责任及保护动物的方法。 活动成果:二年级展示自己的画,三—五年级写出活动感受

主题五: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活动时间:一月份

参加人员:二—五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了解勤俭节约的意义、方法,制定勤俭节约计划,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并通过学生将勤俭节约倡导到每个家庭。

活动形式:班主任组织、发动

活动成果展示:定期召开交流会,交流活动中的做法及感受。

主题八:社会调研活动

活动时间:寒假

参加人员:一—五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调研能力及综合、分析等能力。 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6.社区勤俭节约状况调查

篇4

一、诚信能够使公司经营者享受快乐

诚信,是文明社会普遍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真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只有诚信无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被信任、被尊重会给其带来很大快乐与幸福感。

高尔基名言:走正直诚信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人对人生价值的自我定位和不懈追求,一般来讲可以分为对物利的享有、对名位的享有、对道义的享有等几个层次。诚信做人、诚信经营是有效实现“对道义的享有”的最优路径选择,没有了诚信就会象失去翅膀的小鸟一样没有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二、诚信是企业持续发展壮大之本

1.诚信经营是企业使命要求。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来源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实现使命、愿景的动力和源泉。一般来讲,企业使命主要包括对员工、对客户、对股东、对社会以及对环境保护等利益相关方的承诺,有承诺就需要讲诚实信用。这已在许多大型、行业典范性企业得到广泛验证。例如,工商银行以“服务客户、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奉献社会”为使命,以“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为愿景,坚定地选择“工于至诚、行以致远”为价值观,强调“我们所从事的就是经济社会中的信用行业,没有诚信就无法在行业内立足”等。

2.诚信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对于企业来讲,资产是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各项资源,它既包括房屋、机器等实物资产,也包括商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诚实信用意味着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它虽不象实物资产那样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市场与利润,但它是企业的一种非常有用资源。良好的商业信誉、值得信赖的企业形象,才能使客户信任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成为其忠诚客户,忠诚客户利用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引荐、影响其他客户,这样,企业的客户群就会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从而能够使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3.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若一旦某项资源具有稀缺性就具有了市场竞争力的价值。在企业的资源集合中,处理伦理层面的诚信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模仿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非单纯的产品、服务、资本竞争,取而代之的是诚信、品牌、信誉等无形资产竞争。诚信作为企业信誉的重要基石,它构成了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使企业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成本、赢得了持久的市场认同。为什么大家一说起国内最优秀的商业银行、最好的金融产品,总会习惯性想起工商银行?这固然与工行良好的产品、卓越的服务有关,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工行的企业文化取得了广泛社会认同,其品牌名言“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给广大民众留下非常深刻印象。

三、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信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遵守信用是经济生活中对交易者合法权益的尊重与保护。营造诚实信用的社会风尚,建立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符合全体社会成员、全体社会企业的利益。在许多情况下,作为市场经济两个“车轮”之一的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诚信能起作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缺乏健康的信用关系作为基础,就难以建立一个高效而完善的市场机制;一个没有诚信机制的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前几年,曾经有人统计,我国每年因不讲诚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在导致社会交易成本激增的情况下,还破坏了中国企业整体形象,影响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竞争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诚信经营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有良知的企业家不可能不将诚信经营作为自己的重要行为准则。

篇5

俗话说文无定法。作文开头虽无固定的格式,但还是有一定写作原则与一些写作技巧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美丽的“凤头”呢?

“凤头”打造,应秉承两个原则:一是简练。作为文章的有机部分,开头一定要简练,不能太长,字数通常要控制在100字以内,如果开头文字过长,就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二是直接。一定要弄清文章和文学的区别,考场作文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字数内,在限定的材料范围或者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情况下完成作文,因此,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写作时直接入题,一开头便亮出自己的观点。

通常的文学写作讲究的是“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如《红楼梦》便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之说;而现场作文需要的是“倚马可待”的功力。有关“凤头”打造的技巧,笔者给大家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一、直截了当亮观点

写作时,首先要确定自己将要写作的文体,无论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都需要开宗明义,直奔主题。记叙文需要直接写出与作文情节相关的人、事、物、情,并且一定要揭示题旨。议论文需要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开头一目了然,能够让阅卷老师很快把握作文的主旨或者作者的观点。如《坚守原则》的开头:

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呈独孤求败之势。要想继续发展,是让出几块金牌,还是继续高调作战,这委实是个问题。

我以为,要坚持原则。

二、自问自答设悬念

所谓自问自答设悬念就是在文章开头先就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再用回答的方式,亮出自己的观点。如《将诚信进行到底》一文的开头:

朋友,你可曾目睹马云的辉煌?(设问)先人曾说过,成功的背后都是有理由的。马云的成功就在于两个字:诚信。在此,我不禁在心中呐喊:将诚信进行到底!(通过回答亮出自己的观点)

三、引用评析亮观点

引用评析亮观点是就新材料作文而言,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中往往有这样一句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这就避免了学生用套文或者临时准备一些范文来应付这种现象的出现;但这样的命题方式,同时也让很多的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结合材料分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构建一种开头模式来形成一种有效的思维导图:

1.整合材料,用关键词寻关键点。

本环节就是在审题后寻找关键词,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其中概括重在“少而精”上:概括的字数要简洁,不拖泥带水,一般最好不超过80个字;概括的内容要精,注意灵活地引述材料,紧扣题目。

2.评析材料,用中心词寻切入点。

本环节是从材料提炼出观点。作者既要有对材料的精练点评,又要使观点的展示显得顺理成章。材料一般会有多个立意,我们要围绕自己将要亮出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定向分析,使材料和观点更好地过渡,衔接。

3.选用关键词亮出观点。

这个环节里,需要作者旗帜鲜明地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观点一要有源头,从材料中提炼出来;二要有能量,要找准立意角度,做到与社会现实相吻合;三要简洁,语言表达要清晰而精练,尽量不使用抒情性及描述性的语言。

四、引用名言增文采

在开头引用名言或俚语可收到言简意丰,突出文章主题的效果。但在引用时,一定要注意在所引用的名言后要加上与论点连接的过渡性语句,同时还应注意所引用的名言一定要准确,真实。如《诗意地生活》一文的开头: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五、情境导入显真实

开头用情境导入,可以使自己的文章富有画面感,并充满诗意,从而引出主题。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时要善于融入情境,对所给材料进行再造性想象,用具体的形象对其加以描述,然后呈现给读者,使文章的情节环环相扣,论述层层深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盛夏初雨》一文中:

雨稍微一停,乌云后的月亮就又洒下愈加皎洁的月光了。夜晚时分,凝视夜空漫漫,延伸向不可知的远方。云朵层层叠叠,编织成美丽的图案。

六、排比开头展气势

有时候,为了向阅卷老师展示才气,写作时,在开头不着痕迹地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充满激情,使文章语言更具生命力,使所述观点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如《留点感激在心中》一文中:

篇6

关键词:诚信;协进课堂;自主学习;多元探究;引领提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诚信是金》课堂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的人生追求。

(二)知识与技能

了解诚信的含义、理解诚信的原因、掌握诚信的基本要求。

(三)过程与方法

理解诚信与做人的关系的能力,培养诚实守信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诚信的原因、诚信的要求。

(五)教学难点

实践中培养诚信的优秀品质。

(六)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七)教学设计思想

“无痕”教育,即尽可能隐藏教学意图和目的,淡化教学痕迹,在生活实际和社会情境设置中给学生以教育。

二、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视频导入

人的心灵犹如一间空屋子,闲置久了就会堆积尘埃,让我们一起启迪心灵。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守住的是一份承诺》。

设问:是什么品质让花甲老人在瑟瑟寒风中站立,让羁傲少年在嘲笑中顿生忏悔?

教师引导:金钱诚可贵,诚信价更高,让我们怀揣着高尚的信仰走进《诚信是金》。

(二)自主学习

1.思考问题(幻灯片展示)。

(1)诚信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要诚信?

(3)诚信的要求有哪些?

2.小组交流难以理解的内容和疑问。

3.全班交流前置学习困难。师引导:那你们谁能帮助他们?……

(三)多元探究

1.活动一:畅所欲言(结合诚信的含义,小组交流说说我们在校园、社会生活中坚守诚信的表现和缺失诚信的表现)。

活动目的:理解含义,能运用诚信的含义判断生活中的现象。

生:捡到遗失物交还给失主。我认为这就是诚信。

生:考试不作弊、不抄作业就是诚信。

生:制造假烟、假酒、劣质奶粉是不诚信的表现。

生: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才是诚信。

……

师引导:好,同学们理解的都不错,那你能概括出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分别有哪些要求吗?

……

2.活动二:观看视频片段:艰难抉择 异样人生(感动中国人物武秀君替夫还债事迹)。

画外音:这一床都是欠条,总共432张,欠款总额高达270.5万元,这是辽宁省本溪市一名包工头赵勇生前欠下的,他在五年前的一场车祸中遇难,之后270万元的巨债全部压在了他的妻子武秀君的头上。赵勇之所以欠下巨债,是因为他生前承包了几个工程,工程完工了,建筑商却一直不给钱,总额有300万元,从而形成了“三角债”。几间瓦房,年迈的公婆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是赵家的现状。270万元的债务武秀君一个农村妇女如何承担得起呢?有人劝他一走了之,“老头老太在家,人家能拿你怎么办?”“赖账”对武秀君来说不仅实际而且条件充分,因为近百万的欠条,连丈夫的签名都没有……

设问:面临沉重的债务,她可以有哪些选择?展开想象不同的选择分别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活动目的:通过不同选择的结果懂得诚信的意义和失信的危害。

生:她可以有三种选择。一走了之;不走,而且赖账;留下来艰难还债。

生:我补充,她还可以把自己的遭遇登报,请求报社、社会慈善机构、爱心人士、亲戚的援助。

生:如果自己留下来还债,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但是作为弱女子会活得很辛苦,能不能还上对她来说还是未知数。

生:如果一走了之,会给信任她丈夫的债主带来利益损失,人们将不再信任他们;还给自己家老人、孩子带来了伤害,没有尽到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生:我觉得她自己过得不舒服,遇到熟人脸红,遇到债主还得躲着,不敢见人,没有了正常的生活。

生:赖账会引起一些纠纷,很多人会瞧不起他们,以后做事也会处处碰壁。

生:我觉得刚才他们说的请求别人帮助不是长远之计,是不切实际的。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而且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

师引导:同学们上述故事做出了合理的猜测和推理,能不能从各个角度整理一下,失信对别人、对自己、对社会有什么危害?反之,诚信有什么作用?

生水到渠成地回答出来,投影展示板书:

3.活动三:直击校园。

案例:秦小明同学最近可高兴了,期中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老师和家长都表扬了他。他心里暗自得意,心想:幸亏我有“高招”,才战胜了竞争对手。原来考试前他偷偷写了一些纸条藏在口袋里,趁监考老师不注意就派上了用场。

设问:你怎么看待他的做法?请对这一现象作简要分析。

活动目的:运用所学诚信原因的知识分析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并进行自我思想教育。

4.活动四:明理励志。

设问:让我们来赛一赛看谁的有关诚信的名言、俗语、谚语多?

活动目的:懂得诚信美德是经过历史长期的考验得来的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以名言为座右铭,做诚信的人。

5.活动五:观看视频续集。

画外音:当时能够还清270万元巨债的唯一希望就是讨回建筑单位拖欠的300万元的工程款,但讨债太难了。“就在那个办公室走廊里一站,一上午一上午那样站,站了一上午都等不到人。”东北的冬天异常寒冷,在雪地武秀君来回奔波了一个多月,也没讨回一分钱。武秀君替夫还债的举动感动了许多债主,他们主动帮武秀君在工地上找一些工程让她承包。丈夫在世时,料理家务,照顾孩子,曾是武秀君的主要生活,如今他不得不像个男人一样,在工地上劳累,刷外墙涂料大都在室外,夏天暴晒,冬日酷寒,有时会高空作业,十分艰辛和危险。……债主:“武秀君,绝对是条好汉,我没说她是女同志,是一条好汉。”日子虽难,债务却一天天减少,2003年武秀君还债53万,2004年还债47万,2005年还债43万,2006年还债32万,截至目前已经还债230万……

设问:结合视频说说她怎么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呢?

活动目的:掌握诚信的基本要求。

生:武秀君认认真真地做事,历尽千辛万苦践行丈夫的诺言。

生:武秀君非常坚强,做常人不能做的事,不被困难吓倒。

生:武秀君用自己积极的行动感动了债主,感动了身边的人,得到了别人的帮助。

师引导: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同学们对做到这一点还有什么补充吗?

6.活动六:诚信宣誓。

全体起立,宣誓:言必行,行必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诚信换取诚信,以诚信收获成功。用诚信开启知识之窗,用诚信鼓起上进之帆。我诚信,我光荣;我诚信,我自尊;我诚信,我成功。

活动目的: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达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

(四)引领提升

1.学生到讲台前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当堂检测5题选择1题文字题,学生上黑板做,相互批改并教师点评。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探讨了什么是诚信,为什么要诚信,和怎样做到诚信的问题,你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让老师感到高兴和自豪,让我们携手诚信充实人生。

【课后反思】本节课以科学设置主问题,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梳理了知识点,整合了能力点;合理运用多元探究,让学生明白了重难点,解决了易错点;引领提升达到了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提升思维能力的预设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背景:2010年12月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组织了全县中年教师第二届“成长杯”优课评比活动,本人有幸参加了这次教学比赛活动并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现将这次比赛课的教学设计及本校老师探索的协进课堂模式与各位政治老师共同研讨,希望能为初中思品课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8.

[2]吴丛铎.师生共建“协进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1).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留学生 孔子思想 教育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的挖掘与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我的理解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只在国内,还应着眼于世界。曲阜是孔子故里,儒学的发源地,作为从事国际文化传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更应注重儒家思想文化的弘扬与教育。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所招收的留学生大多为语言生,他们学习目的明确,一是学习汉语,二是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教师,利用地理人文优势,向留学生介绍孔子,对其进行孔子思想教育就成为必然。

一、感知孔圣遗迹

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曾来孔子故里,观后写到:“《诗》有之:‘{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T夫子,可谓至圣矣。”可见,司马迁亲临“仲尼庙堂”感受之深。教师可组织留学生参观孔圣遗迹,如孔府、孔庙、孔林、六艺城以及孔子出生地尼山等,让他们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亲密接触”,也像司马迁那样,对孔子心生敬仰,促使其产生深入理解孔子生平事迹、思想品格的强烈欲望。

介绍孔子生平事迹时,以可靠历史文献记载为主,也可参考曲阜民间富含传奇色彩的故事,如此更能引起留学生的兴趣。比如孔子出生时因貌丑被弃、老虎哺乳、老鹰打扇、群鸟衔花做被褥以及其母扳倒井的故事;青少年时“为儿嬉戏,陈俎豆,设礼容”“少贫贱,多鄙事”“求学无常师”以及“拜少儿项为师”的故事;而立之年以后兴办私学、广招弟子以及和弟子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五十岁以后从政为官杀少正卯、夹谷会盟、堕三都、单臂举城门的故事;五十五岁以后周游列国经历的诸多磨难:匡人围困、陈地绝粮、宋桓s追杀、乌鸦兵护佑等故事。通过这些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使离世二千五百多年的孔子形象在留学生心中鲜活起来。

二、诵读孔子名言

言为心声,孔子的语言,是孔子伟大思想的真切反映。对于汉语程度较薄弱的留学生而言,逐步提高汉语知识能力的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顺畅自然,相得益彰。

教师从《论语》中选出孔子及其弟子名言若干则,大体依照留学生学习汉语进程中的词汇顺序,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诵读。诸如学习求知方面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诸如品德修养方面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德不孤,必有邻”;诸如人际关系方面的名言:“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诸如人生志向方面的名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诸如从政为官方面的名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另外诸如孝道方面的名言:“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唯其疾之忧”。

对于这些名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正读音,明句意,并结合生活实际挖掘阐发其现实意义。比如《论语》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学生读正确“说yu蔓乐l蔓愠yùn”等字,讲解清楚字词句义,通过对这三句话意义的阐发,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交朋友广交朋友的性格,培养学生不斤斤计较、严律己宽待人的大度胸怀。再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句,作为校训被镌刻于日照校区留学生会馆的对面。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对它的理解只是名人名言,只是校园一处漂亮的点缀;通过老师讲解,学生们理解了这是孔子关于学习及为人的态度,很多学生再经过此处时,都会不自觉地诵读出来,我相信这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为人态度。

三、系统了解孔子思想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孔子名言的诵读,留学生对孔子儒家思想便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孔子富含当代价值的思想归纳为仁爱、诚信、忠恕、礼仪、孝敬、重义轻利、勤政廉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述。

(一)仁爱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含义,《说文解字》释为“亲”,即人与人之间相亲爱。《论语・颜渊》载,弟子樊迟问怎么做才叫“仁”,孔子答曰“爱人”。即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就叫做“仁”。孔子又言:“泛爱众而亲仁。”即仁爱不是仅仅爱一两个人或少数人,而是爱广大民众。这种爱也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心里或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弟子子夏深得师意,他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把践行“仁”作为终身奋斗的重任和目标,为民造福,为民服务。

(二)诚信

孔子重视诚信。他说“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则人任焉”。人与人之间要讲究诚信,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是“不知其可也”,即绝对不可以!试想,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了诚信,虚假相待,相互欺骗,相互坑害,社会群体关系将如何维系?因此,曾子把诚信作为每日“三省”的主要内容:“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三)忠恕

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曾子概括为“忠恕”二字。朱熹《论语集注》注“忠恕”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谓尽心为人,即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谓推己及人,即孔子所说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强调凡事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看重别人的感受和利益。

而对于自己,则强调修己、克己和责己,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克己复礼”“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儒家最基本的处事态度,是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最有效的准则。试想,若人人能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四句忠恕之言,天下将会是多么的和谐美好!

(四)礼仪

儒家在思想意识上崇尚仁、诚、恕,在言语行为上强调礼仪。《论语・颜渊》记:颜渊问仁,孔子回答说: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曾被很多人误解,正确的理解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归合于礼,就是仁。如果人人一旦约束自己而归合于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也就是说,人人克己复礼,天下就成了充满仁德的天下。儒家的内在是仁,外在是礼,仁礼相合,方为完美的“君子儒”人格。颜渊接着又问行仁践礼的具体方面,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看的听的说的做的都要符合礼,切实做个文明礼貌之人。

(五)孝敬

谈人伦美德,“孝”至为重要,古人有“百行孝为先”之训。孔子重孝,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弟子出则孝,入则弟。”《论语・为政》篇连续多章记孔子言孝之语,如:

孟懿子问孝,孔子只答“无违”二字。弟子樊迟不解,孔子详言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父母在世,做儿女的要以礼恭顺侍奉;父母没世,要尊礼葬祭。不要违背礼制。

子夏问孝,孔子回答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是以反问的语气说:做儿女的对待父母,仅仅是替父母做些事、让父母吃好喝好,不能算作孝,重要的是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让父母打心眼里舒服高兴,虽难,但只有做到这些才算真正做到了孝。

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当今的人谈到孝,认为能做到养就是孝了。至于狗马等畜生,都能做到养。作为人,在养的同时倘若体现不出“敬”来,那与狗马等畜生有何区别?人能相养,动物也能相养,人若在赡养老人时体现不出“敬”来,那么与禽兽有何区别?关键要看这个“别”字,孔子强调的是人与禽兽的区别。孔子的境界高,对人在孝的方面要求高,在对待老人方面,只做到“养”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敬”,不能停留在禽兽的水准上。

在向学生系统讲述孔子思想的同时,要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讲得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有关“孔子”的大量视频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简短的动画故事,理解孔子思想。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比如对孝道的认识,日本、韩国与中国无大差别,而西方国家就较淡漠。鉴于这种情况,讲述时就要注重与学生沟通,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谈理解、谈体会、谈差异,给学生设置有趣的谈论话题:比如爸妈是怎样对待爷爷奶奶的?自己是怎样对待爸妈的?怎样做才更好?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既能锻炼表达能力,又能互相了解风俗文化。教师在点播指导时,既要尊重各国的文化价值观,又要确保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得以正确传播。

四、体悟孔子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珍贵财富,由于它具有切实有效的修身治世价值,早在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获得了独尊的地位。此后,历朝历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深受它的影响,官方誉其为半部《论语》治天下,民众视其为修身齐家的准则规范。

孔子思想在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同时,也在逐渐地由近及远地影响着世界,先是东南亚诸国,如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慢慢延及欧美。韩国学者李家源说:“六经之传播东韩,粤自罗、丽、济三国时代。今经悠久数千载,而至李氏朝鲜,以儒学为国是。自日用平常之事,至于经国安民之道,莫不基于儒学的观点。其于首都汉城,肇建大学及四学,列郡三百六十所,皆有乡校,莫不尊奉孔子为主壁。于是焉通国之士尊尚孔子,殆若神明矣。孔子实为中国文化之中心人物,自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得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得启。”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说:“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故予称孔子为东洋之大圣人。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月烈,或翻译《论语》,或叙述孔子之传记,及孔子之教义。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孔子之声望,已与释迦、基督颉颃。故予又目孔子为世界之大圣人也。……孔子者,伟人中之伟人,圣人中之圣人。”美国学者艾默生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有识之士将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镌刻于联合国。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这充分验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确实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精辟论断。

通过孔子思想在世界影响的讲述,加深学生对孔子思想价值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向世界传播孔子思想、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

五、鼓励留学生修身践行

孔子思想对人生进行了全面的规范,被历代视为修齐治平的准则。儒学专家钱逊先生特撰《读<论语> 学做人》一文,主张“把‘读《论语》学做人’作为国学教育的中心”,认为“《论语》思想的核心,正是讲做人的道理。所以,学习孔子思想的目的是做人,即做仁善之人,做诚信之人,做礼敬之人,做孝慈之人,做勤政廉政克己奉公之人,做促使全社会文明和谐之人。围绕践行、做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谈自己做过的好事,谈身边人做过的好事,谈不足,谈未来……。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小善,成大善,从而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篇8

一、帮助留学生诵读、体会《论语》名言警句 

《论语》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寓意深远,许多名言警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论语》教学应首先从这些句子切入。教师从《论语》中筛选出孔子及其弟子名言警句若干则,诸如学习求知方面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品德修养方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德不孤,必有邻”;人际关系方面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以直抱怨,以德报德”;人生志向方面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从政为官方面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孝道方面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唯其疾之忧”。之后依照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词汇顺序,通过简单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顺畅自然,相得益彰。 

由于汉字古今音义及语法的差异,对于这些名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正读音,明句意,并结合生活实际挖掘、阐发其现实意义。比如《论语》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首先教学生读正确“说(yuè)”、“乐(lè)”、“愠(yùn)”等字,然后讲解清楚字词句义,再通过对其意义的阐发,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交朋友广交朋友的性格,培养学生不斤斤计较、严律己宽待人的大度胸怀。再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句,教师重点讲解“厌(yàn)”、“诲(huì)”、“倦(juàn)”三字,由字音,到字义,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理解句意:勤奋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 

二、指导留学生了解《论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反映文化。《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论语》中名言警句的诵读,留学生对儒家文化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孔子富含当代价值的思想归纳为仁爱、诚信、忠恕、礼仪、孝敬、重义轻利、勤政廉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述。 

(一)仁爱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含义,《说文解字》释为“亲”,即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论语·颜渊》载,弟子樊迟问怎么做才叫“仁”,孔子答曰“爱人”。即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就叫做“仁”。孔子又言:“泛爱众而亲仁。”即仁爱不是仅仅爱一两个人或少数人,而是爱广大民众。这种爱也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心里或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弟子子夏深得师意,他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把践行“仁”作为终身奋斗的重任和目标,为民造福,为民服务。 

(二)诚信 

孔子重视诚信。他说“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则人任焉”。人与人之间要讲究诚信,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是“不知其可也”,即绝对不可以!试想,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了诚信,虚假相待,相互欺骗,相互坑害,社会群体关系将如何维系?因此,曾子把诚信作为每日“三省”的主要内容:“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三)忠恕 

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曾子概括为“忠恕”二字。朱熹《论语集注》注“忠恕”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谓尽心为人,即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谓推己及人,即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强调凡事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看重别人的感受和利益。 

而对于自己,则强调修己、克己和责己,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克己复礼”、“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儒家最基本的处事态度,是建设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最有效的准则。试想,若人人能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四句忠恕之言,天下将会是多么的和谐美好! 

(四)礼仪 

儒家在思想意识上崇尚仁、诚、恕,在言语行为上强调礼仪。《论语·颜渊》记:颜渊问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曾被很多人误解,正确的理解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归合于礼,就是仁。如果人人一旦约束自己而归合于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也就是说,人人克己复礼,天下就成了充满仁德的天下。儒家的内在是仁,外在是礼,仁礼相合,方为完美的“君子儒”人格。颜渊接着又问“行仁践礼”的具体方面,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看的、听的、说的、做的都要符合礼,切实做个文明礼貌之人。 

(五)孝敬 

谈人伦美德,“孝”至为重要,古人有“百善孝为先”之训。孔子重孝,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弟子出则孝,入则弟。”《论语·为政》篇连续多章记载了孔子言孝之语,如: 

孟懿子问孝,孔子只答“无违”二字。弟子樊迟不解,孔子详言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父母在世,做儿女的要以礼恭顺侍奉;父母没世,要尊礼葬祭。不要违背礼制。

子夏问孝,孔子回答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是以反问的语气说:做儿女的对待父母,仅仅是替父母做些事,让父母吃好喝好,不能算作孝,重要的是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让父母打心眼里舒服高兴,虽难,但只有做到这些才算真正做到了孝。 

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当今的人谈到孝,认为能做到养就是孝了。至于狗马等畜生,都能做到养。作为人,在养的同时倘若体现不出“敬”来,那与狗马等畜生有何区别?人能相养,动物也能相养,人若在赡养老人时体现不出“敬”来,那么与禽兽有何区别?关键要看这个“别”字,孔子强调的是人与禽兽的区别。孔子的境界高,所以对人在孝的方面相应地要求也高,因此孔子在对待老人方面认为,只做到“养”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敬”,不能停留在禽兽的水准上。 

在向学生系统讲述《论语》时,要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讲得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有关“孔子”的大量视频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简短的动画故事,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比如对孝道的认识,日本、韩国与中国无大差别,而西方国家就较淡漠。鉴于这种情况,讲述时就要注重与学生沟通,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谈理解、谈体会、谈差异,给学生设置有趣的谈论话题:比如爸妈是怎样对待爷爷奶奶的?自己是怎样对待爸妈的?怎样做才更好?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既能锻炼表达能力,又能互相了解各自的价值观念。教师在点播指导时,既要尊重各国的文化价值观,又要确保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得以正确传播。 

三、让留学生体悟《论语》对世界的影响 

《论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珍贵精神财富,由于它包含的儒家文化具有切实有效的修身治世价值,早在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获得了独尊的地位。此后,历朝历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深受它的影响,官方誉其为“半部《论语》治天下”,民众视其为修身齐家的准则规范。 

《论语》在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同时,也在逐渐由近及远地影响着世界,先是东南亚诸国,如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慢慢延及欧美。韩国学者李家源说:“六经之传播东韩,粤自罗、丽、济三国时代。今经悠久数千载,而至李氏朝鲜,以儒学为国是。自日用平常之事,至于经国安民之道,莫不基于儒学的观点。其于首都汉城,肇建大学及四学,列郡三百六十所,皆有乡校,莫不尊奉孔子为主壁。于是焉通国之士尊尚孔子,殆若神明矣。孔子实为中国文化之中心人物,自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得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得启。”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说:“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故予称孔子为东洋之大圣人。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月烈,或翻译《论语》,或叙述孔子之传记,及孔子之教义。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孔子之声望,已与释迦、基督颉颃。故予又目孔子为世界之大圣人也。……孔子者,伟人中之伟人,圣人中之圣人。”有识之士将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镌刻于联合国,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这充分验证了总书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确实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精辟论断。 

通过以上讲述,可以加深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向世界宣传《论语》,传播儒家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 

四、鼓励留学生修身践行 

《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人生进行了全面的规范,被历代视为修齐治平的准则。儒学专家钱逊先生特撰《读<论语> 学做人》一文,主张“把‘读《论语》学做人’作为国学教育的中心”,认为“《论语》思想的核心,正是讲做人的道理。”所以,学习《论语》的目的是做人,即做仁善之人,做诚信之人,做礼敬之人,做孝慈之人,做勤政廉政克己奉公之人,做促使社会文明和谐之人。围绕践行、做人的问题,让留学生展开讨论,谈自己做过的好事,谈身边人做过的好事,谈不足,谈未来……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小善,成大善,从而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篇9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国家、企业、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学校是系统培养诚信美德的重要阵地,更应把教书育人与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学校缺失诚信的现象也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梳理和深入挖掘青少年诚信美德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查找有效对策,加强青少年诚信美德教育的培养,提高青少年诚信美德意识。

1 青少年诚信美德缺失的原因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深入发展及当今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得我国学校德育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诚信作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样出现了滑坡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与青少年自身发展特点、学校、家庭、社会等是密不可分的。

1.1 与青少年自身发展特点密不可分。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关键的一个时期。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青少年,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的意志力差,道德心理尚未成熟,缺乏理性思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容易受到消极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多数学生熟知诚信美德知识,能够娓娓道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知行不统一,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1.2 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滞后密不可分。

各中学普遍存在着德育教育工作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学校自上而下重视不够,在教育中重知识教育,轻情感教育。德育教育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教育,让学生从内心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讲诚信的习惯;二是诚信教育内容单一,方法简单。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深入进行学习并形成习惯,很难接受;三是高中、中职连年扩招,人数大增,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也给学校校日常管理和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3 部分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从家长来讲,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和学习成绩,对孩子诚信道德品质的养成缺乏必要的关怀和引导。有些家长对孩子完全放养,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对孩子诚信教育直接起到了消极的影响;甚至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进行教唆鼓励。另一方面作为子女,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儿童伙伴,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

1.4 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诚信往往是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之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约束人们去遵守,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对传统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造成了巨大冲击,诚信缺失现象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这也势必影响到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传媒技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也影响到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诚信教育。

2 青少年诚信美德的培养对策

2.1 增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意识,养成自觉培养诚信的习惯。当今的青少年学生非常强调和肯定自我,只有用诚信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才能真正地实现和完善自我。在开展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时,尤其要明确讲究诚信与自我完善的关系,通过诚信教育,唤起广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自觉加强诚信教育意识,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学习、诚信做事"的良好习惯。

2.2 切实有效地发挥学校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

(1)积极通过教师的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教师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因此,广大教师首先要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同时要经常利用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发生的典型道德事件,作出简明而正确的评价,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教育的环节组织学生对有关道德事例展开讨论,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环节来提高学生道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诚信行为。此外,也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确立诚信意识,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诚信品质,增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2)丰富诚信教育形式,有效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把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广播、黑板报、班级文化建设等大力宣传诚信教育内容,使青少年学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

(3)加强家庭诚信教育引导,提高学生诚信素养。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加强家庭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引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则是孩子接受诚信教育的重要课堂。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紧密配合,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石,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作为一名青少年学会诚信,坚守诚信,对其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总之,开展诚信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 《青少年诚信教育》民族出版社中世编辑室组编 民族出版社;

[2] 《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分析与预防方法》陈兰秀著,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篇10

一、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及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近年来,本着“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理念,学校一直没有停止过校园建设与改造工作,建设优雅舒适的校园,使校园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花园、学园和乐园。

1. 校园环境园林化。学校先后被评为深圳市“文明学校”“园林式、花园式单位”“书香校园”“无烟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 宝安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绿化率达100%,走进干净的校园,触目皆绿,花香四溢,处处流淌着绿色的旋律,处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为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营造了清新秀美的环境。

2. 校园文化艺术化。一入校门,“德智体美”雕塑、校园浮雕、孔子像石雕映入眼前,漫步在校园里,教学楼墙上书写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格外引人注目。而鲜花丛中的“厚德载物”的雕塑则显得古朴厚实。这些小小的细节,彰显了学校“生动、和谐、开放”的人文气息,润物细无声。

3. 校园设施人文化。学校利用教学楼廊柱、横梁、墙壁、橱窗布置经典文化,一楼布置了《环保教育》和《德育主题系列》,随时提醒学生注意环境保护和做人的行为准则;二楼布置了《诗书文化》,让学生感受祖国五千年文明的熏陶;三楼布置了《科技篇》,教育学生从小立志掌握好科学知识,长大报效祖国;四楼布置了《艺术篇》,让学生从小感受美、热爱美、创造美。在每层楼的上方横梁和立柱,根据作品相应内容悬挂经典名句和名人名言,如诚信名言、感恩名言、学习名言、惜时名言、交友名言等。通过创设环境,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经典触手可及,时刻耳濡目染,达到和谐无痕的教育境界。

二、情理兼顾,建立完善充满人文内涵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校长经营制度文化应该遵循以下四点:1.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管理制度的设计要体现出对人的伦理关怀,还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2.学校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真正使管理制度体现“从群众中来”的精神。例如,我校的学校制度是在通过全体教师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且每年都会征求意见,不断完善。3.学校管理制度应该体现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默默温情。我校的制度既考虑到了学校的利益,又照顾到了老师们的要求,让老师们在人文的制度中培养自律的习惯。4.坚决维护学校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个别教师无视学校制度的情况,坚决按照制度办事,绝不允许因为个别人造成制度形同虚设,让制度失去制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