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范文

时间:2023-03-28 19:2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尊师重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尊师重道在中国传统社会蔚然成风。

2、张承业这个人的性格其实非常复杂,一方面,他爱美女和喝酒,处事狂放不羁;另外一方面,他对艺术非常执著,而且十分尊师重道。

3、我们要尊师重道,举止有礼,不可有耀武扬威之心。

4、推动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尊师重道尊重是相互的,如果学生不尊重教师的劳动,那么长期以往,教师就因讨厌学生而讨厌教学,即使教师有心教学,结果落得对牛弹琴,教师也逐渐厌教了。

5、中国社会是尊师重道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香位牌。

6、在学习中,专业不求上进,不懂得尊师重道,缺乏道德修养。

7、这种精神,就是人说的尊师重道的精神。

8、我们应继续发扬尊师重道的传统。

9、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之一。

10、而评教,则成了对服务员满意与否的问卷调查,完全扭曲了传统的尊师重道的宗旨。

11、儒家特别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强调老师的恩德与父母的恩德是一样的。

12、包括训练礼仪马步套拳护身术脚法体能训练自我控制增加自信心身体的灵活性速度锻?力量锻?及教导学生尊师重道。

13、陈坤耀教授七十年代的学生,为表尊师重道,以他名义成立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14、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15、武德以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立身正直、谦和仁爱为基本内容。

篇2

2016年9月28日,恰逢“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7周年纪念日,由北京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海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办,北京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敬德书院承办的“师道尊严与教师发展”秋季论坛在海淀敬德书院举行。北京海淀区委常委、敬德书院院长傅首清,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尹丽君,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陆云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敬德书院副院长郭振有,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中华两岸和平促进协会会长、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国学讲座教授冯沪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石中英及海淀区教育部门有关领导、中小学教师等参加了此次论坛,共议“尊师重教”,分享传统文化教育的鲜活实践

经验。

一、师道尊严的渊源与价值

师道尊严出自《礼记・学记》,即“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荀子・劝学》篇中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韩愈《师说》中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和道一体,教师因为能够认识道,践行道,学生才会跟随体会道,按照道的要求为人处世。

师道尊严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宝贵传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保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道德观念的形成。郭振有副会长指出,重视教育和教师,必须师严,师严才能道尊,教乃可施。在他看来,师道尊严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师位(明确地位,天地君亲师)、师职(传道授业解惑)、师威(不怒而威;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师德、师能、师表等。师道尊严,第一是道尊,教师是传道者,尊师就是尊道,要敬天命,承载天道,践行人道。第二是自尊,教师必须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第三是他尊,国家应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制定尊师的礼仪规范,依法保障教师权益,确保全社会尊重教师。

“严”即“尊”。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严师、尊师,从尊师从道发展成师道尊严。在他看来,当前公认的有关师道的解读有三种,一是师承师传,二是为师之道,三是教育之术,他比较认同第二种,即为师之道,重视师道传承。韩愈的《师说》可谓实现了师道道统与学统的高度统一,更为关注教师如何从事自身事业及师道和教师发展的关系。在韩愈之后,师道主要是指教师的根本任务或价值取向,尊严被理解为教师完成根本任务和实现根本价值时对自己和学生的严格要求,以便体现道统的精神。师道尊严不仅有尊师重教的内涵,还涉及对教师根本价值取向的关注。

《道德经》中云:归根复命。冯沪祥教授指出,复兴中华民族,首先要复兴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要让年轻人通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来认同中华民族,进而复兴中华民族。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与捍卫者,尊师重道很重要。其中的“道”,简单来说,是讲道理,即正确的道路,进行人格教育与生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这些,就要改善教师福利,切身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重视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他还建议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以表示对孔子的尊重,对师道尊严的尊重。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冷卫国则从孔子的庭训讲述了孔子的师道,指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涉及教什么的问题。孔子重视诗与礼,并且身体力行,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对于“不学礼,无以立”,他指出社会要有一定的规范,营造一个彬彬有礼的生活世界,礼以立身,不会再出现殴打教师、侮辱教师的情况。师道,指的是教师该如何对待学生,在孔子看来,对学生要像对待儿子一样,一视同仁,培养“君子”,君子不器,能弘道。最后,他建议教师要有一种自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师道尊严自会蕴藏其中。

二、师道尊严与教师发展

师道尊严与教师发展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话题。只有教师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道理才会获得尊重。

1.重视教师专业成长

儒家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将教育的文化传承上升到道统的位置,陆云泉主任如是说。探究教育,是要回到原点,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塑造或重塑学生生命核心价值,如自由、幸福、安宁。当前教师需要思考的是自身的专业发展,用理性现代教育理念实施课程,学习而不盲从,教书而不是灌输,互动而不是被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获师道尊严。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要面对特定的对象,用恰当的方法和内容,在恰当的教育时机进行恰当开发的工程,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提升自身的德行和境界,有崇高的教育情怀。

师道尊严是教师发展的文化基础。郭振有副会长认为,我国教育当前存在两大缺失,即灵魂缺失、智慧缺失,师道尊严更重要的是从教师自身做起。第一,师志,有想法,有志向,内圣外王,全身心地教书育人,争取成为教育家。第二,师情,源于母爱,教师要把母爱扩展到对学生、教育的爱,有海洋般的教育情怀,成为仁爱之师。第三,师职,教人做人,指导人心向善。第四,师慧,贵有“大知”,贯通古今,融汇中外,教人智慧。第五,师德,以身作则,先做君子,后做才子,上行下效,做好学生的榜样。第六,注入现代民主意识,强调师生平等、爱敬,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及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

2.拥有文化的自觉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这阐述出一个逻辑关系:师有尊严,道才有尊严;师道有尊严,民众才知敬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中秋指出,求师为学,是为明道,教师何以有尊严,需要教师藏道于身,通过传道,让所有人知“道”,指出人生发展正道。因此,重建师道尊严,提升教师社会形象,教师要学道,有一颗向道之心。在当前的社会时代,教师要有一种中国文化的自觉或中国之道的自觉,补中国文化的课,言传身教,让学生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尊师重教是儒学最重要和最深厚的传统,这已达成共识。中国东方道德研究所原所长王新宏指出,受传统儒学的影响,尊师重教成为中国社会最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汉代以后,儒学越来越取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支配性地位。今天,我们探索师道尊严或尊师重教,一方面是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是基于更大的视角,从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增强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应是“德”,读书、讲书、写书应该是教育行业完整过程的应有之义。吴颖惠院长指出,现在教师很少能够著书立说,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知识分子,如何找回教师的精神自觉与价值观,让他人尊重,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从电视剧《小别离》入手,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任锋谈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指出这反映出时代的问题,尊师重道,但“道”在哪里?《论语》中木铎对夫子的象征性角色,将官府办学的体系搬到民间,开辟民间讲学,有教无类,出现“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的《师说》《原道》将道和师重新提出来,是在重塑一个价值信念体系,通过学习重新理解圣人之道,开辟社会价值的生长空间。

3.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气

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播者,兼具知识传播与道德传播的功能。傅首清常委认为,正因教师的存在,华夏文明才得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尊师重教,国之将兴,国家发展首先要以教育的兴起为起点。教育强,则国必强之。因此,教师要常怀天下之忧,勇担育人之责。当师道尊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以尊师为荣、不尊师为耻时,民众才能在践履师道尊严的同时,激发出师生双方的主体责任感,形成教育合力。

当今重提师道尊严,石中英教授指出,需要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重新阐释师道的含义,让每位教师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切实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和专业自。这是因为,一个时代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教师的高度源于对师道传统的提任和弘扬。

三、传统文化教育在海淀

敬德书院自创立以来,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做讲座,开设研修班,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研修活动,受惠人员众多。这不,在“传统文化教育在海淀”分论坛上,6所学校的教师分享了他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与实践。

翠微小学副校长周金萍从校徽“明德智翠,独翠由微”说起,指出学校在60年的发展历史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熏染,尤其是近5年来,他们构建了更为系统、精细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面临师资匮乏、碎片不系统、重知识淡兴趣等问题,他们进行了初步尝试,即编写教材,评价激励;固化时间,专时专用;师资培训,各有侧重;活动促进,平台展示。在研究中,他们认为应细水长流、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将更多诗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温泉苏家坨学区包括温泉镇和苏家坨镇,现有小学4所、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工读学校1所、集团化办学1所,其管理中心教育教学部部长谢向东指出,他们打破校际、学校和地区单位之别,统整区域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国学教育纳入学年和学期计划,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由专家引领,重视培训,提升新课程认识水平,如汉字字源系列讲座、国学教育整体模式培训。二是学区团队先锤炼,提升水平有素养,积极发挥新媒体微信群的作用,提供诗文吟诵资源,让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悄然植入干部教师的心中。三是组建小学语文和国学核心组,用课题引领教师成长。四是用聚会活动搭建平台,实现交流提升,促进发展,如探索国学教育与学校个性发展融合之路、开展国学礼仪与吟诵活动。五是统筹校内外资源,实现校际共享,建立国学资源库,整体育人有活力。六是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国学教育丰富多彩,开发经典诗词诵读等综合实践课程,开设腰鼓、泥塑等非遗课程,开展古诗文诵读课程等。

有“大家三小”之称的北京海淀中关村第三小学课程部主任耿春龙指出,学校以校训“家和成学,知行合一,立天地心”做因子,利用学校空间与课程让师生共同生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学校建筑源于客家土楼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来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校有16个班组群,三室一厅两卫,共同生活7位教师,100多名学生,有私密空间,也有公共空间,环廊则给人以“家”的感觉。他们的课程价值追求是践行真实的学习,设计读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设传统文化类选修课,做到知行合一。立天地心则是希望学生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能够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成为受欢迎、有能力、有担当,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人。

篇3

当着学生们的面被扒掉裤子,

打三十大板,这是奇耻大辱啊!

康熙在位61年,他身上的光环太多了,看着都让人炫目。这么成功的皇帝,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就是对皇子们的教育,不是他不重道,而是不尊师,弄成后来各个皇子虽有才干,但人品极差。

康熙为了教育皇子们,找的都是满、汉最好的老师,他监督也很严,让皇子们学习也早,规定5岁前他亲手教,5岁后交给选中的老师,天天考核从不松懈,可以说在皇子们的学习上康熙十分用心关怀备至。

但是他对老师的态度,简直天壤之别。1684年6月,康熙去视察老师教皇子们的情况。先不考皇子们,而是拿了一本不知道在哪里找的书,让汤斌、耿介把这本书背下来。这两个人不知道,回答不出,康熙当着皇子们的面训斥,说他们误人子弟不配为老师,都是侮辱的话,从此皇子们对这两位老师说的话不再信任。

当时汤斌、耿介都是年岁已大,还是酷夏,康熙规定君臣有别,必须站着教书,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给皇子们划定背书范围之后,要跪下来捧给皇子们,听皇子们背书的时候,这些人要上身直立跪着听,当然皇子们是坐着学习的,偶有皇子们不满意的地方,还要磕头承认错误。

《康熙起居注》记载:汤斌、耿介因为年事已高,最终晕倒了,皇子们根本没有理会,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不管老师的死活。这种没有人性的行为,康熙没有训斥皇子们,还很生气地说汤斌、耿介突然晕倒,很容易吓到正在专心学习的皇子们,应该在苏醒之后,给没有怪罪他们的皇子们叩头谢罪,他们没有这么做,应该罚俸一个月。后来这两个老师均被革职,皇子们看到之后,更加猖狂。

1686年,康熙看皇子们射箭的时候,一时心血来潮让教皇子们儒家经典的文官老师徐元梦骑射,他当然不会了,康熙大怒,骂过之后还不解气,命人重打徐元梦,抄家之后,徐元梦父母被发往黑龙江。

为了不耽延皇子们学业,康熙让人抬来重伤的徐元梦继续教书。《国朝先正事略》记载:第二天,恰好下大暴雨,徐元梦跪在泥中,对御前侍卫嚎啕大哭说:“臣奉职无状,罪应死。臣父廉谨,当官数十年,籍产不及五百金。望圣主察之。且臣父母皆老病,臣年正壮,乞代父谪戍,尚能胜甲兵效命。”侍卫们听完都哭了,而皇子们冷漠地看着这个场面。

康熙还是对徐元梦心存怨气,1707年,康熙南巡途中,不忘检查皇子们读书情况,让京城的皇子们交一份最近写的文章来。送来后他认为皇子们写的不明文义,生疏而不流畅,都是徐元梦不尽心所致。

篇4

关键词:已有知识 自我建构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也就是说,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是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现知识的建构。

近日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这位教师在引导学生从旧知出发构建新知方面做得很好,让我为之眼前一亮,感受很深。现选择一个片段,谈一点我个人的感想,与老师们分享。

师:(出示三个算式:1÷2、2÷4、3÷6)这几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它们的商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运用了什么规律?

生:商不变性质(出示商不变性质)。

师:如果把除法改写成分数,相应的就可以得到三个分数。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这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这三个分数相等,我是从三个除式商不变猜测的。

生2:这三个分数不相等,因为它们的分子、分母都不相等。

师:这两个同学的猜测及理由都有道理,那么到底怎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验证方法有多种,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采用一种方法来验证。

师:各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本组的验证情况。

生1:我们小组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分别画出了,比较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由此证明。

生2:我们小组用线段图证明了三个分数相等。

生3:我们小组是从分数意义角度来证明的。是2份中的1份,表示一半;是4份中的2份,也表示一半; 是6份中的3份,也表示一半。

生4:我们是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考察的,结果都是0.5。 转贴于

师:同学们通过各种方法证明了这三个分数相等,但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这中间到底隐含着怎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学习。

(学生进行充分的研究、探讨。)

师:同学们通过探索,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商不变性质总结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在分数和除法关系的原型中展开联想。)

生:我发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值不变。

生:商不变性质中有一个条件是必须零除外,由此联想到分数基本性质也应有这个条件。

师:同学们能由原来知识展开联想,真不错!

一、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有的分数意义和商不变性质等旧知识基础上学习的,是一种基于旧知识的知识建构,是在分数的范畴内商不变性质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使之清晰化,有利于同化新知。再把三个除法算式改写成三个分数,并要求学生猜测这三个分数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1从商不变性质的角度做类比迁移——获得了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的猜测;促使学生2从分数的角度观察分析——获得了这三个分数大小不等的猜测。猜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猜想进行验证,有的小组从分数的意义角度验证,有的小组从商不变性质的角度验证,又有的小组用直观的方式验证,还有的小组用推理的方式验证。通过验证获得了这三个分数相等的结论。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探讨这三个相等的分数蕴含的规律,从局部到整体,最终提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搭建向上攀登的“脚手架”

本课的终点目标是“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学生的起点能力是已经掌握了商不变性质,从起点能力到终点目标之间需要搭两个台阶,即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和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要达到终点目标,先必须“能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必须具备“理解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这个本领;而具备这个本领又必须“掌握商不变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明确了学生的起点能力,并为学生搭建了达到终点目标的两个台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了支撑。

三、让学生学会联想

篇5

一、片段回放

师:如果楼上叔叔养的鸽子将粪便拉到我们家的窗台上了,很脏。我们是忍一忍呢,还是找他们说理?

生1:我会立即上楼跟邻居说理。

生2:我认为这样做不行。如果邻居不讲理怎么办?

师:那你说怎么办呢?

生2:我搬到邻居家去住。(哄堂大笑,有人附和)

生3:我认为搬到邻居家去住也不是好办法,会使邻里间矛盾越来越深。我会把鸽子粪扫掉,给我家的花施肥。

师:一举两得,真是一个好办法。对于你们家长来说,遇到这种事又会怎么做呢?

家长1:我会找到邻居和他讲道理。

家长2:我也认为应与邻居说理。

师:怎么说理呢?请具体说说。

家长3:我会跟邻居说养鸽子可以,但不能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并请他想想“如果别人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心里又会怎么样?”

师:看来大家都比较赞同与邻居说理。同学们,如果邻居拒不接受说理,那怎么办呢?

生4:找警察叔叔,让邻居管好自家的鸽子。

生5:找物管,把他家的鸽子收走,不准他养鸽子。

生6:我才不找他们来帮忙。我把鸽子杀掉了事。(众生大笑)

师:杀掉邻居家的鸽子,你们赞同吗?

生7:我赞同。谁叫邻居不讲道理的?

生8:我不同意这种说法,鸽子是邻居花钱买来养的,如果人家把你养的小动物杀了,你的心情肯定好不起来。

师:那我们大家想想,杀掉鸽子后邻居间会怎样?

众生:邻居会吵死、打架,两败俱伤。

师:那我们再遇到不讲道理的邻居该怎么办呢?(稍息片刻)在这,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出示《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相邻关系”的内容)

二、思考

这个教学片段使笔者真切感受到了三年级的孩子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对话是完全可行的,有助于学生“习德”。

1.尊重是互动对话有效展开的前提。在这个片段中,好多学生真的成了互动对话的卷入者、参与者。他们在凝神倾听同伴发言的同时,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有的大胆否定他人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有的在补充、完善他人的观点,融入了自己的诠释……其中也不乏令人啼笑皆非的观点,如,我把邻居家的鸽子杀掉等。

为什么学生的互动对话会这么踊跃呢?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尊重的结果,表现为师生对他人独特生活体验和道德冲突中做出抉择的尊重。仍以学生说“把邻居家的各自杀掉”为例。这是受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及其生活圈中人们的言行影响决定的,是孩子的真实思想。如果老师不能尊重其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不能静心倾听他的发言,或简单否决他的观点。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紧闭心扉,使互动对话难以顺利展开。此外,对话时学生的耐心倾听也是对同学的尊重。这种尊重有助于学生将发言者的言行作为一种生成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自我剖析真实的内心世界,在思维的碰撞、内心的争斗、生命的对话中进行价值澄清。

2.引导是互动对话有效展开的保证。三年级的小学生毕竟只是十多岁的孩子,他们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对道德问题的价值判断需要得到成人的引导,尤其是如何与同学展开有效的互动对话,从而改造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和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这个片段中,在家长阐明了“自己将和邻居说道理,希望邻居能换位思考”的观点,并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赞同后,陈老师用“如果邻居拒不接受说理,那怎么办呢?”来制造“冲突”。于是,一场关于“如何与拒不接受讲理的邻居处理好邻里关系”的对话便悄然展开了。学生有的说找警察,有的说找物管,更有人说杀掉邻居家的鸽子。“杀掉邻居家的鸽子?你们赞同吗?”陈老师的“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形成了赞同以暴制暴和不赞同(主张说理等)两派。陈老师又见缝插针地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想杀掉鸽子后邻里间会怎么样。邻里间会吵死、打架,两败俱伤的不良后果呈现在了同学们的眼前。“那我们再遇到不讲理的邻居该怎么办呢?”此时,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陈老师不失时机地出示《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邻里关系”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篇6

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

宋鲜艳

职业道德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一、当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无界限的(1)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2)要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3)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所以,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做好“等堂”、“管堂”、“活堂”,以保证学生既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又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1)要给予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爱护(2)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往往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侮辱人格的行为。(3)不得歧视学生,对于班级个别调皮、成绩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不是有意进行歧视,造成学生退学。

三、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要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所以,在教学之余,教师应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水平。

篇7

我们现在已经是中学生了,已经比小学更上一步了。可是我们该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呢?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几千年来,“孝敬父母”的思想文化陶冶了不少杰出人物,陶冶了中华民族子子孙孙。我们中学生要做到在家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如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刷餐具,减轻父母家务负担,养成劳动习惯,锻炼劳动技能。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多与他们交流,不让他们操心。

第二点:尊师重道。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任何人的成长教育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和教育。“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中学生要养成尊师习惯。见到老师要行礼,主动问好、问安,使用老师的尊称,不直呼其名。对老师有意见和要求,应善意诚恳地提出,不许顶撞老师,要听老师的教导,刻苦学习,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老师的辛勤工作。

篇8

今天,妈妈带我去体育馆,参加跆拳道考级,跆拳道是我最喜欢的一种体育运动,他共分十级,我已经从白带、黄带、黄蓝带、升到蓝带了。

我每星期都抽时间去练习,争取考上红带和黑带。跆拳道重品德教育,要爱祖国、主持正义、尊师重道,不为非作歹。

我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篇9

形容老师上课好的成语

形容老师成语:师严道尊

青蓝冰水 读音: qīng ln bīng shuǐ 释义: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自: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谿开之,...

关于老师成语:良师诤友

百世之师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卓为;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宋陆...

关于老师的成语:教导有方

悔人不倦、废寝忘食、埋头苦干、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一丝不苟、文思敏捷、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 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德才兼备、春风化雨 润物...

描写老师的成语:循循善诱

兢兢业业:形容谨慎勤恳,认真负责。 诲人不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文思敏捷:形容人文采出众,思维开阔。

孜孜不倦 尽职尽责 才高八斗 诲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

一丝不苟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潜移默化 和蔼可亲

无微不至 勤勤恳恳 良师益友 桃李芬芳 教导有方

辛勤劳碌 教无常师 能者为师 青出于蓝 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春风化雨 呕心沥血

蜡炬成灰泪始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桃李满门先圣先师

良工心苦门墙桃李良师出高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桃李天下、师恩似海、

教无常师 良师益友 能者为师 青出于蓝 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春风化雨 呕心沥血

蜡炬成灰泪始干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门 先圣先师 良工心苦 门墙桃李 良师出高徒

篇10

中国有句古话叫“尊师重道”,自古教师的地位就相当高,上至天子下到庶民无不尊重老师。这是民族的美德。今天,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新的思想指导下,老师不再是孩子们的“王”,不再是课堂的绝对主宰,作为具有教育指导者和知识传播者双重身份、以被尊重者自居的教师需要意识到:“师道尊严”固然重要,但“生道”也需要获得相应的尊严。提起这个话题,还要从前些日子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说起――

我做值周检查时,无意间听到了两个学生干部的对话:“每次轮到我做红领巾值班岗的成员时,我都特别高兴,因为我又可以披上鲜红的绶带,面带微笑地向老师问好,特别是老师也微笑着向我们点头时,我就感到心里像蜜一样甜。可是看到个别的老师对我们的问好不理不睬,连看都不看我们一眼就过去时,我又觉得心里很难受。”“你别难受了,对这样的老师,我们就装没看到!”“嗯。你说平常老师教育我们要有礼貌,要待人热情,为什么这些老师不能像我们班的老师那样呢?真是讨厌。”想想,这种“师恩似海”。学生永远应当感谢老师.尊重老师是天经地义的享受,对学生心态的影响就可见一斑了。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听话,总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命令式的语气对待学生。结果造成学生与老师的隔阂,对老师的恐惧和敷衍.对老师的不信任。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教育中广泛存在。其实,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学生是独立的、与教师平等的个体,学生同样应当受到老师的尊重。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他们以默默奉献的蜡烛精神赢得了全社会的尊敬。可以说,学生心中讲文明、讲礼貌的种子,无不是在老师们春风化雨般的教诲下生根发芽的,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巨大。从这个角度来讲,面对学生的问好,我们老师决不能无动于衷,而应该将自己对学生的爱毫不吝啬地表达出来,还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和问好。这是对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最大肯定和鼓励,这无声的鼓励将胜过课堂上万语千言的说教。相反,如果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问候不理不睬,无形中就会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上留下阴影。

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地方已将“感恩”写人当地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要对老师“感恩”,老师同样要对学生“尊重”。教学相长,礼尚往来。愿我们的老师真正放下架子,面对学生的“感恩与尊敬”,自己也抱着“感动与尊重”的心态,还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和问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