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1:5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一科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课程的早期内容主要是将基础医学各学科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框架,同时又易于被非医科生接受,因此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其课程内容如下:开篇首先从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如何运用医学常识自觉维护健康”谈起,在充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后,接下来一幅深入浅出的“基础医学素描图”被勾勒出来,包括生命的化学基础-蛋白质与核酸、生命的基本单位-人体细胞学基础、人体结构奥秘、人体功能正常运行与生物钟、疾病时的形态变化、人体功能的异常运行-应激与疾病、微生物与疾病、旅行与寄生虫病、免疫与健康、安全与合理用药。以上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疾病发生的形态结构基础、发生机制、常见的感染类疾病及防治原则,从而尽可能地将医学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非医学专业的同学,同时又尽量避开过于专业性的部分。此外,考虑到基础医学的整体性,还增加了两个内容相对独立的章节,即遗传与疾病和法医与自我保护。为促进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又安排了医学标本馆参观活动和临床技能中心模拟教学活动。前者有助于感性理解人体基本结构以及多发病的形成和预防,以及对寄生虫致病性和预防措施的理解;而后者则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诊疗手段以及医院病区的划分规则,并重点在仿真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培训,从而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技能。随着本课程被纳入中山大学核心通识课程,如何更好地贯穿通识课程教育的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2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断优化
2.1教学评估与教学内容调整
作为一门仍在探索中的新课程,我们在每学期末均进行教学评估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点,并据此对教学内容不断调整。教学效果调查发现,同学们对本课程的整体满意度为87.88%,其中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互动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为88.93%,85.68%和83.32%,但相对而言,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尚有待提高,其满意度只有78.37%。同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其满意度可达97.5%,表明通过直观学习人体结构、病原物以及实际操作有更好的效果。对学生兴趣点的调查发现,同学们对直观或与日常健康密切相关内容印象更为深刻,如微生物与疾病、旅行与寄生虫病、人体结构奥秘、安全合理用药、免疫与疫苗接种。而法医与自我保护通过生动案例,将法律和医学以及严密的逻辑分析融合在一起,也是大受欢迎的章节。此外,同学们关注的其他医学问题还有卫生医疗体系的运作、常见健康维护问题、实用的急救知识及训练、医学发展前沿问题,尤其是对我们的中医有很高的关注度。考虑到学生的关注点,课程内容被不断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识教育的理念也可以很好地融入进来,如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宏观视野的培养也愈来愈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为此新的教学内容被调整为3个模块:
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基本医学知识,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健康。其内容包括医学与健康和人类进步、人体结构奥秘、微生物与疾病、旅行与寄生虫病、免疫与疫苗接种、慢性病与亚健康、从看懂化验单到健康体检、安全与合理用药、中医经典理论与保健、医学发展前沿。这部分内容既保留了基础医学框架的系统性,也照顾了学生的兴趣。新增加的医学发展前沿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至于中医经典理论与保健是应学生的强烈要求而增加的内容,与其说中医属于医学,其实它与中国文化、哲学和艺术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以中医学为依托,学习中医中最经典的学说和思想,也可以培养人文思想。
②第二部分着重具体医学案例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医学思辨能力。这部分包括两个内容:法医与自我保护,将医学知识和严谨的逻辑分析结合进行案例分析,同时也从中总结出一些自我保护知识;急诊与急救,这里讲述的都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里既融入了严密的医学知识,同时直面生与死的较量也让学生对人性和生命的意义思考更多。
③第三部分为公共健康教育,主要介绍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以及全球化与国际卫生。分别介绍我国医疗保健体系架构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医患矛盾原因何在,当前医疗体系如何应对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问题,从近期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学分析探讨经济文化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国际合作控制疾病流行的运作方式等。这些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老师只是介绍背景知识后提出问题,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由学生查阅资料或调研完成。这对培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均有重要意义。事实上,美国早在2007年即开始了一场把大学生公共健康教育与艺术和科学全人教育及美国希望公民计划相结合的运动。其内容涵盖了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及健康机构运行以及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疾病发生特点和国际间联合防控疾病的运作方式等。
2.2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拓展
除了在课堂上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基础医学导读学习平台(elearning.sysu.edu.cn)对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与学生的充分互动,可以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讨论版围绕医学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一些有价值的图书资料和网站推介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期末考试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也通过此平台进行,确保了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
2.3考核方式的演变在课程早期,基于教学内容
建立了包括单选和多选题型的试题库,进行开卷考试,以检验并督促学生掌握并运用基础医学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希望学生对医学知识有更深入思考,由此确立了新的考核方式,考核分两部分进行:一是通过课堂提问和网络平台讨论版的发言,了解学生对具体医学问题的掌握程度,作为平时成绩(占40%),二是期末时列出几个综合性议题,或者针对公共卫生健康现实问题讨论或者结合各自专业谈谈与医学的关系等,以综述形式完成,以期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调研、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综合能力,作为期末成绩(占60%)。通过2年4个学期的尝试,从最初只是对感兴趣的医学问题的引述,到逐渐可以融入自己的观点,尤其是探讨医学与各自专业(或理工或人文)的深系,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探讨“患者看病贵与医生收入低矛盾的经济学分析及化解对策”、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学生“运用数学与统计知识进行公共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国际政治专业学生探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国际组织合作及其在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等。表明这种考核方式是将通识教育引向深入的好方法。
3结语
篇2
一、用好义务教材,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推广使用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正确的教育观是我们教好新教材的基矗传统观念认为,人的素质主要是知识素质,教师把学科知识作为一堆现成的成果来教,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接受、记忆、再现这些知识。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开发人们的智力,以及当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形势,使教育质量观发生了改变。在此情况下诞生的新教材有新的内容与新的结构。义务教育教材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大面积提高的“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它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注入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是初中化学诸多版本中最好的,它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1.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难度,精简了许多次要的概念,降低了习题难度,缩小了计算范围,注意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社会等的联系,注重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教育内容编排科学合理,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知识结构间的合理结合,有利于使学习循序渐进,生动活泼。
3.教材各章篇幅较短,重点易于突出,易总结复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
5.教材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重视实验教学,趣味性强。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7.教材印制精良。教材每页都留有空白,易于学生记笔记和写学习心得,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把握教材特点、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可以分为三种程度:第一是掌握信息,第二是具有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第三是善于创造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半只能达到第一、第二程度,要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眼、耳、脑、手、口的全身心活动,才能使学生处于探索求知的状态,才能在求知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性的发展。义务教育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花更多精力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景,设计研究途径,树立假说,诱导推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结论。这样的讲授方法有望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科学形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成果。
实验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智力技能。教学中,通过一个个实验及实验的组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发现、了解学科的实验方法和原理,试探着用一些基本操作和初学的实验技能去做新的组合,去探究解决简单问题,初步了解一些研究自然的方法。
习题的处理上,避免题海战术,因为从题海中求得好成绩也未必是能力素质的反映。
基本题型是有阶段性、局限性的,而知识的应用、思维的发展是无限的,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一切因素,注意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才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根本途径。总之,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用好新教材,教好新教材,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关键。
二、结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之中,是以鲜明的实验事实引入揭示的。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由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内动力大,对理论问题认识清楚。再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做白磷燃烧的实验前,首先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当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教师还可以进行强化巩固概念,如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使水中的白磷燃烧,也可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白磷溶解在CS2中并用其浸泡的滤纸、甘油滴在KMnO4晶体上着火等。这种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对比,概括形成概念。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实践中认识概念,理解概念,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确信理论概念的正确。
2.提倡采用“边讲边实验法”及“对比迁移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指出:“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新教材重视实验教学,全书安排84个演示实验、10个学生实验及9个选做实验。还有一些家庭小实验,并改进了一些实验,这些实验在大多数学校都有条件能使学生亲自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某种物质的性质时都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并要求观察时认真细致,逐步培养观察能力。
有条件的要在演示实验后,再让学生亲自做一遍实验。学生通过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物质变化的事实,掌握物质的性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做好C,S,P和Fe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学生认识氧气化学性质的关键。当教师演示实验后,可让学生把学生实验“氧气的性质”放在课堂上做,以增强感性认识。当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可用“对比迁移法”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例如,在第五章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迁移衍生发展到新知识。
3.提倡用“讲练结合法”进行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的教学。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是初中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难点的分散。因此对这些难点的教学适宜采用分散教学,宜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勤练的“讲练结合法”,这种教学法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有教师的精讲,也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勤练,并强调教师要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的内容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对这些知识进行有计划地复习、巩固,不断强化记忆。
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教师精讲,提出练习任务,说明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经常地让学生写每一个元素符号或化学方程式时要会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现象。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明练习的方法并作出必要的示范,由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分别辅导,练习之后学生相互交流或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在检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纠正和讲解。另外化学计算的练习还要目的明确,题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学为主的“导读法”、“讨论法”进行叙述性内容的教学。新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文字表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自己学懂,对于这种类型的教材内容,采用以自学为主、阅读、讨论、演讲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事先编制自学提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学提纲自行阅读,读后解答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练习题,然后学生互相讨论矫正,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回辅导、重点指导、释疑解难、收集信息。在学生相互矫正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拔、启发或讲解,最后也可让学生演讲、小结。这种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不断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篇3
关键词:以旧代新生活质疑归纳悬念开门见山趣味应用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引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象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象听故事,如果开头很精彩,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因此精彩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应该在以前教材引入新课特点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可以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体现:如每堂课开始2分钟,由于学生刚进教室,找书找笔,课间嘻闹余兴未消等原因.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叫学生朗读:或温故而知新:或创设情景诱发思维:或设疑布障,引起悬念:或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或动手试验,巧设铺垫: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现在我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标的特点总结一些引入新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以旧带新引入新课艺术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如新课标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通过这样的引入最后定理的证明这一难点就会很容易突破.而且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复习时间大大缩短,保证新课质量.
但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必须精心选择复习内容,使以学的知识为新知识开辟道路。
2,联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艺术
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再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3,提问,质疑引入新课的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会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他并不是象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
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得引入新课方法。
但需要提出得是:所提得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达到引起探索的兴趣。又要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入手,不然,就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4,练习,讨论,归纳引入新课艺术
通过练习,讨论,然后再对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引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对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使用多媒体,有时会省时,省力,同时能增加课堂容量。也便于学生`比较观察。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题目在随堂练习上进行归纳。比如引入平方差公式的一组多项式乘法练习。
(1)(x1)(x-1)=?
(2)(x1)(x-1)=?
(3)(a2)(a-2)=?
(4)(3ab)(3a-b)=?
(5)(4a)(4-a)=?
可以让学生先做,然后点击答案并用不同色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特点,通过练习,归纳,猜想的方式引出平方差公式。这样引入新课的方法往往是应用于有关公式的新课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发现的能力。但选取的例子不要太难。只要能便于学生观察,发现结论即可。
5,设置悬念引入新课艺术
设置悬念的引入手法,在影视剧和故事当中经常被应用,我们对此并不陌生。悬念就是灵感集成的火花,它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造成一种“欲与知不得,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想,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后兴趣,乃至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的设置,在技巧上应是“引而不发”,令人深思,富有余味。
如数学上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就需要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趣”,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这样题目:“方程5x-x-4=0的一个根为x=-1,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x=?”教师可以先给出x=-÷(-1)=,请同学们验算。当学生得到答案正确时,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就使学生产生急于想弄清“为什么?”此时教师接着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其实存在一种特殊关系,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再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更能“锦上添花”。
当然,设置悬念要掌握分寸,不“悬”学生不思其解,就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也达不应有的效果。
6,“开门见山”新课艺术
可能有的老师有时上课并没有绕圈子,而是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象洋思中学的经验一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讲述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可这样引入“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有理数减法,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它跟有理数加法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适合教学内容与前一课有紧密联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课,有时一节课容量很大而旧知识又很熟悉,也可以使用“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7.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艺术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所以以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旨在激趣。
如在讲乘方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学生可以在课前后去拉面馆去,观察厨师操作。或要求学生用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让学生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再把结果表示出来引出乘方概念。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必须符合数学本身的科学性,违背科学性的引入即使生动,有趣也不可取,甚至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8,实际应用引入新课艺术
数学中所学的知识,不少能直接用于实际当中,如果在教学当中能以实际应用引入新课,势必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我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就会更加重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和明确求知目标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有的老师就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际当中经常使用符号表示某种意义,如天气预报图标,交通标志,五线谱等资料给学生看,或举了一个“失物招领”的例子:“小明拾到人民币a元,请拾到者到教导处认领的”,引导学生思考“a表示什么?”“用a表示有什么好处?”。来引入新课。
篇4
1.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均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为经阴式组和经腹腔组各30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3岁。术前均为患者进行B超确认,以确诊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与之周围的关系等,从而能更好的排除甚至预防恶性肿瘤以及其他一般手术的禁忌症。
1.2诊治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3d均进行阴道冲洗,并进行常规检查和准备,患者在手术的时候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阴式组:术中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确立肌瘤部位后选择阴道穹窿切口,以钝器分离膀胱宫颈筋膜或子宫直肠筋膜,打开腹腔,然后切开肌瘤外部的肌层,顺着肌瘤体表面行牵来瘤体并剔除肌瘤,若肌瘤较大,做楔形切除,分块经阴道取出,随后对腹膜及阴道黏膜进行缝合。经腹子组:在全麻或硬膜外麻下按照传统常规的方式进行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通常采用t检验或者是x2检验。
2结果
2.1术中情况
两组患者所进行的剔除子宫肌瘤的手术均顺利的完成,并脏器磨损或并发生发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剔除肌瘤的数目和重量、手术中的出血量等比较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术后情况两组患者术后无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经术后指标:体温、排气时间、镇痛药使用及住院时间对比,表名阴式组优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后的1、3、6月份分别复查了一次。一般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以及盆腔B超检查,两组患者在月经量多、膀胱以及直肠压迫症状的缓解方面是比较多的,差异上并出现统计学意义。患者在随访期间也没有出现任何的残余肌瘤。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访视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为新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段,术前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恐惧心理。因而在术前访视中应主动向患者讲解此项技术的操作过程及手术优点,如阴式子宫剔除术为微创手术,能保全子宫与胜利功能,且恢复快、并发症少;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并利用成功手术例子减轻患者压力。
3.1.2物品准备
治疗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2~7d。术前做好物品准备:①阴道准备。术前2d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30min;1d用2‰碘冲洗阴道1次。②局部皮肤准备。外位及大腿根底剃毛清洗。③肠道准备。术前12h禁食,1d进半流饮食,术前晚及术晨以肥皂水灌肠1次,术前30min测血压并按医瞩术前用药。
3.2术中配合
3.2.1巡回护士配合
以18G三通套管针加延长管做上肢静脉穿刺,以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按医师要求调整手术台,头低臀高15°,臀部超手术边缘10cm,以便于防止阴道后壁拉钩;详细清点手术物品数量,并记录。
3.2.2器械护士配合
仔细摆放手术器械及术中需用的其他用物。熟悉手术步骤,在术中进程与医师密切配合,传递器械做到快、稳、准,清理器械污物,术毕清点切屑数量,做好器械保养工作。
3.3术后护理
术后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记录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记录;于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取半坐卧位,每1~2h挤压引流管1次,以作用于盆腔引流,防止感染;注重阴道清洁,进行会阴擦洗1次/d;术后24h取阴道纱布及导尿管,鼓励患者多喝水,并早做利于快速恢复的局部活动;术后6h近流食并逐渐过渡食软食、普通食物;对疼痛敏感患者遵医嘱予止痛剂止痛。
篇5
1.1本科教育忽略学生实验技能、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学习模式中老师与学生基本是零交流,老师幻灯片教授已有现成的书本知识,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完成考试即可。这种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使其缺乏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意识习惯。而学生在面临探索型科学研究时就似隔屋撺椽,无法胜任。
1.2本科教育学习环境简单,缺乏必需的社交经验医学生的本科学习任务相对其他专业更加繁重,课业、考试压力大,大学生实践活动较少,缺乏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而研究生学习环境相对复杂,需要处理好与导师、同门、厂家、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利益诱惑。一旦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如何适应这种环境的改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1.3研究生生源种类多,知识背景相差大目前研究生招生来源很多,甚至还会有跨专业报考的现象,所以知识背景相差很大。比如现代的医学科学研究常常接触到分子水平的实验,本科为临床医学或护理学的医学研究生比较缺乏。即使本科阶段有一些相关基础课,由于没有认识到重要性,知识也比较薄弱;而本科为生物技术的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分子生物学背景知识。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是以自学为主,在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如何让医学研究生迅速学习和掌握良好的科研技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的模式探讨
2.1加强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并进行科研尝试为弥补本科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研究生一年级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以满足将来的科研要求,如实验动物学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科学研究严谨的设计和分析需要统计学。但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很多,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已有的学校研究生课程无法满足每个方向的不同要求。为此,重点学习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尤为重要。如对于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需要加强生殖医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其他方向的研究生要求略有不同。为了让研究生学习生殖相关基础知识,学校最近专门开设了生殖生物学选修课程,供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修。现在的医学研究已经深入细胞和分子水平,需要用到多种大型仪器。仪器分析课程可以帮助研究生了解常见大型仪器的原理,如用于断层扫描的激光共聚焦、细胞检测和分选用的流式细胞仪、超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等。通过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可以掌握常见大型仪器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将来课题的实验设计。以上的努力仍然不能为每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已有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深入学习专业相关的专著就很有意义。如本实验室从事发生研究的研究生,就组织学习发生相关的英文专著,如HistologicalandHistopathologicalE-valuationoftheTestis和Andrology-MaleReproductiveHealthandDysfunction。研究生自学后以讲座的形式,给其他同学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通过这种途径,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和英文专著阅读能力,锻炼了总结、陈述、演示以及制作讲解报告的能力,有助于开题报告和毕业答辩的顺利完成。
2.2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渗透,是当前生命科学中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和方法已普遍应用到各个学科的研究中。除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如细胞生物学等技术也在科研中广泛使用,这些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其课题开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生数量多,教育资源有限,即使有实验课程安排也无法实现让每个研究生动手操作。所以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能仅靠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再者医学研究生一般来自于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或者护理学等,本科教育没有经过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培训,所以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还需要进一步培训。为此,本实验室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组织由多位教师、技术员和高年级博士组成的培训团队,以专题培训的方式对实验室基本科研技能进行短期培训,包括RT-PCR、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blot、流式细胞术、显微镜操作、文献检索等多种常规实验方法和技术,目的是让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迅速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以及常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实验技能培训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实验的基础理论,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的实验结果由老师统一评价。只有能独立地完成每个实验,才算顺利通过培训。我们深知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思考,形成边动手边思考、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模式。本实验室通过这样统一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帮助研究生在短时间内系统而迅速地掌握常用的基础实验理论和技术,为后续课题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严格实验室规范管理实验室是高校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的水平。比如一个实验室通常有多个研究生,每个研究生在课题开展中一般会使用多种仪器设备。有的仪器设备比较贵重,操作不当可以导致仪器损坏,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如高速离心机使用时,转子不盖盖子,高速旋转时,转子可以飞出离心机,导致财产或人身损伤。所以如何能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有序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以本实验室为例,实验过程中会有常见仪器,如pH计、天平等;有贵重仪器,如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定量PCR仪等;还有一些大型的仪器,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本实验室采用如下管理方式:对于实验室常见仪器,研究生通过培训过后可以自由使用。而大型仪器一般都有分析测试中心集中管理,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设备有工作人员操作,学生只需理解原理,按照要求准备样本和学会分析数据。但有的大型仪器如激光共聚焦,学生可以通过专门的操作培训,自己独立操作。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设备一般都有专人管理。在学生进入实验室统一培训时,会涵盖这些设备的使用。如此,既使得实验室仪器得到正常使用,又营造了严谨、有序和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保证。
2.4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研究生在开展科研的准备过程中,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储备、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实验室管理的规范,还面临着最关键的科研精神和习惯的培养,因为这与最终科研活动的完成并被接受认可密切相关。研究活动中,能拿到客观的数据至关重要,而严谨的科研习惯恰恰决定了客观数据的可信度,所以我们要培养研究生客观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习惯,也就是实验记录的撰写。一份好的实验记录能让人知道为何开展该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如何进行(实验流程),实验得出什么结果(实验原始数据),这些结果提示了什么,其中有什么问题(结果分析)。所以实验记录的培训是研究生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管理,本实验室引进了Elab电子实验记录,学生通过电子实验记录,将实验结果通过Word文档或附件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导师可以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对研究生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把研究生弄虚作假的现象消灭于萌芽,有效预防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腐败现象的发生。这些实验记录可以长期保存,弥补了纸质记录保存期限的不足。科研的严谨性还在于数据的客观性。因实验有一定的变异,人群或动物个体差异,实验结果都需要重复,由统计学得出结论。所以要让学生掌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在涉及人工计数的实验,需要至少两位同学分别统计,最后得到客观的计量结果。科学研究靠的是自身不懈的努力,更离不开团队合作[5]。现在科学研究涉及的技术方法越来越多,好的研究结果工作量也很大,常常不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需要多人互相配合协作,所以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团队合作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研究方法,甚至触发研究思路和灵感。为此,本实验室研究并实行“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模式,以课题组为单位,让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探索学习,如此不仅使得实验技巧得以传承并优化,更能通过不断交流学习迸发更多科研想法和理念,实现双赢。
篇6
关键词: 初中物理 问题意识 提问策略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需要的只是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或者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需要学生从新角度看问题,需要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影响学生问题意识不足的因素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影响问题的因素,所以要培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先了解产生、影响学生问题意识不足的因素。
1.教师因素。
教师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要求学生会答题做题,掌握解题方法,而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问题意识不足。
2.学生因素。
学生的心理因素对问题意识有很大影响,如学生的自卑和紧张心理、害怕问题太简单老师不耐烦、别人说你笨等原因。还有就是一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听讲,基础差,从而缺乏问题意识。
3.外界因素。
父母和教师的厚望,使学生感受到很大压力。比如教师经常布置大量作业,家长总是让学生看很多辅导书籍,这样让学生反反复复地做题,让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发现问题,从而缺乏问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引入事例,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成功事例,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热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讲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然后向学生讲,如果瓦特当时没有提出“为什么茶壶盖会跳动”这个问题则会怎么样。如果没有提出,就不会发明蒸汽机,人类就不会有工业革命,我们的生活条件就不会这么好。这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积极地寻找问题,提出问题。又如在学习惯性内容的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以告诉学生对任何事物不要盲目迷信,要用随时发现问题的眼光看。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敢提问。比如在学习电磁感应内容的时候教师叫一位学生判断电流方向的时候,这名学生突然问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这个时候教师一定不要笑,而且要阻止其他学生笑。并回答学生哪只是左手,然后表扬这位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要向这位学生学习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给学生提问机会。比如在教学沸腾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同学们看到烧开水吧,那么“水开来”在物理学上怎么说呢?从而引出沸腾的概念,然后为学生讲一个故事:一个将军带兵打仗,带着士兵在一座山上驻扎下来,饿了,煮饭吃,但是发现怎么煮也煮不熟,然后问学生你们从这个现象想到哪些问题呢?这样让学生思考饭为什么煮不熟,并让学生提出饭煮不熟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然后与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问题。这样把故事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相信一定会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1)利用日常生活现象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物理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和物理知识有关,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惯性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如踢出去的足球过一会儿慢慢地停下来;某个学生在骑自行车,没有踩自行车的踏板,但自行车还在前进,只不过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树上挂着的千秋自由地摆动,最后停下来等。然后问学生,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们看到后有什么问题吗?这样引入课题,相信学生一定有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足球会停下来,为什么千秋会停下来,为什么自行车不踩还往前走,为什么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慢等;然后教师就学生的问题作出回答,它们停下来是因为它们受到了摩擦力,还往前走一段距离是因为惯性的原因等,从而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重视学习物理,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利用实验教学、实验现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利用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方法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包含大量物理知识和问题。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且亲自做实验,感受实验过程,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比如在教学大气压强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演示一些实验,如在纸杯里面装满水,然后盖上硬纸片,接着把杯子口倒过来,这个时候杯子里的水和硬纸片都没有落下来,从而让学生产生问题:杯子里的水和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教师还可以在一个空的易拉罐中放入一个浸泡过酒精的棉花,然后点燃一根火柴,并将它投入易拉罐点燃酒精棉花,过一会儿将易拉罐倒扣在地上,这时学生会听到易拉罐啪啪地作响,看到易拉罐变形,从而让学生产生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样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又如在教学电功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给每组实验的学生两种规格的小灯泡,比如一种“6V 3.6W”一种“6V 9W”,让学生观察记录把两个小灯泡同时连入电路中时的现象。这时学生就会提出问题该怎么连接这个电路呢?学生经过思考确定连接方法,有的把两个小灯泡串联起来,有的学生是把两个小灯泡并联起来。然后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发现有的学生是“6V 3.6W”的小灯泡亮,有的学生是“6V 9W”的小灯泡亮,这时学生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他的这个亮我的那个不亮,然后学生会发现原来串联的是“6V 3.6W”小灯泡亮,并联的是“6V 9W”小灯泡亮。然后学生会思考为什么并联的那个亮,串联的这个亮,小灯泡的亮度究竟由什么决定的?这样一步步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总结现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4.教给学生提问方法,让学生会提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教会学生提问方法。比如在教学蒸发和沸腾这两个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蒸发和沸腾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在教学重力和压力内容过后,让学生对比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这样通过对比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差异,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如在教学磁场的时候,讲奥斯特在电流的周围发现了磁场的存在,以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周围会不会产生电流呢?”这样让学生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没有固定方法,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总结,才能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一、“问题意识”的定义
所谓“问题意识”是人们对某一事实或客观现象产生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
问题意识与问题提出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有效开启任何一种科学之门的钥匙。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人们个体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作为思维的动力,能够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创新发现。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就要问个为什么?”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因此产生困惑、探究的心理。正是这样的学习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一点在学生的精神中反应尤为强烈,而问题情景恰恰能够满足之。”
2.帮助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教者发现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时的困惑与误区所在,从而采取针对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理论与实践表明:问题意识是创新的源泉,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反之,如果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需要指出的是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的勤于培养和精于激发。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
1.转变教师角色,营造民主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热爱学生,要像父母亲一样关爱的学生的成长。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在学生中人为的划分等级,以此消除学生在课堂中的紧张感和压抑感。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要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者应想尽办法给予鼓励和表扬,充分肯定问题中的“合理”成分,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捕捉“问”的契机,放心大胆地去问。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1)在想象中提问
实践表明,结合物理教材中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自由想象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提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例:教学“电磁感应”一节内容时,教者首先为学生提供有关电与磁关系的背景材料,然后请学生设想:“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物理学家,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们提出各种问题,其中就有“磁场能否产生电流”的问题。教师及时鼓励:“你和法拉第一样聪明,真了不起。”在此基础上揭题导入新课。再如,教学习题时,对于一些典型的问题,也可引导学生先构想解题的结论,再去完成解题的过程;在演示实验前,也可以要求学生依据实验的目的、原理,设计实验过程,猜想实验结果。
(2)在实验中提问
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者可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小实验,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教学“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节内容时,在学生已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出示两个不同的电源,一个为3V(内阻很小),12V(内阻较大)。再出示一个额定电压为3伏的小灯泡。设问:如果将这个灯泡分别与上述两个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会出现什么情况?许多学生都认为前者灯泡会正常发光,而后者灯泡会烧毁。实际的实验结果却与同学们的认识完全相反,小灯泡与12V电源相接时不但没有被烧毁,亮度反而比接在3 V电源上时暗一些。实验结论与认知的矛盾冲突,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富有启发性、争辩性的问题一个个提出来。教者在梳理众多提问的基础上,最终归结于所要学的“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3)在生活中提问
物理学科的许多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可引导关注大自然,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利用生产、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教学“平面镜成像”一节内容时,教者要求学生围绕“平面镜成像原理”提一些生活现象问题。
3.坚持记录问题,培养提问习惯
对于自然现象中、实验中出现的感兴趣的问题,教者还可要求学生养成坚持记录的习惯。以笔者的具体做法为例,在班级中设立了“问题本”。问题本由小组成员轮流记录,可以是生活中的与物理相关的问题发现;可以是对以前同学提出的问题给出相关信息建议或答案;可以是对已有答案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者密切关注学生问题本的记录,定期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所提的问题。同时,还适时教给学生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理问题。实践表明,问题本的设立搭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学生提问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冯贵东.物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学物理;2007.6.
篇8
1.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教学对象选择与分组:选择中我校2010级中医七年制专业不同方向(传统中医方向、中医方向)的教学班级,对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30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采用PBL教学方法,每5人一组,共6个小组;中医方向110人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两个班级所用教材均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课程教学章节的选择:中医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在课堂讲授完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后选择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在讲授完藏象的概论及五脏中的“心”的前提下,进行其它四脏脏及其六腑;病因学说中讲授完风邪之后的其它邪气及其七情、痰饮、瘀血等内容,进行PBL教学法试用。于学期末进行理论考核和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评价分析。
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成败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于学生的PBL教学的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列出难点、重点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拟定部分思考题与教学案例,并在应用前期提供少量辅导材料。
编写教学案例:为了使PBL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教研室的有关教师多次研讨,制定PBL教学的具体案例,病例中的问题具有劣构性。每个病例都有学习重点,且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涵盖相应的课程内容。每个病例后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许多相应的引导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我学习、资料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
编写教师指南:因教师水平的差异可能会对案例的理解不同,为避免对问题理解的差异及其对讨论内容引导的不同,针对引导性问题和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编写教师参考指南,对每个问题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制定具体实施步骤:PBL实施过程要求各个学习小组针对相关问题自学教材,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做读书笔记。讨论课前将教学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预习相关的知识点,自学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小组成员之间可相互讨论;小组讨论后,推荐1名代表参加大班讨论。大班讨论时,由每组推选的代表讲解,本组其他成员可及时补充,其他组成员在该组讲解之后,可以进行提问。最后,教师搜集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总结讲解、概括归纳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此外,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上述PBL教学法实施的步骤概括为: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大班讨论—教师总结。
2.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价
理论考核评价分析:PBL教学方法组平均成绩78.4士9.8,传统授课法组平均分73.8士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4,p=0.0289<0.05),说明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班成绩优于中医方向班,即提示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授课法。
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课堂气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理解接受、主动学习、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结果显示,课堂气氛方面,PBL教学法组90.0%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较系统讲授法组(67.3%)明显改善;学习态度考评如听课状态、课堂纪律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教学方法(76.4%)有改善;学习兴趣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讲授法组(77.3%)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知识的理解接受方面,PBL教学法组76.7%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较传统讲授法组(71.8%)有所增强。另外,PBL教学法组在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分别为80.0%、87.0%和73.3%,较传统教学法组60.9%、72.7%和58.2%高。可见,PBL教学法较之传统授课法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3.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由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以及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使得当代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理解,或者在如何正确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则普遍感到该课程概念多而陌生,内容抽象,理论深奥,信息量大,难以深刻领会所学内容。针对以上特点,采用PBL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深奥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师生的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及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为了更好的推进和实施PBL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总计经验,如要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指导学生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注重教学形式的合理运用,实现在参与中发展。通过PBL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我们已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且适合于传统型中医方向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步建立了PBL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效果评价机制,这必将对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Chan LC.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hybrid medical curricu lum[J].Kaohsiung J Med Sci,2009,25(5):25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