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范文
时间:2023-03-16 15:19: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次创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着摄像机讲话,他没有丝毫犹豫。他已经创业24年了,很明白说给别人听的话其实就是讲给自己的。而现在,他说要有一些新的改变。他的公司开始被称作 “传统企业”,与时髦的互联网公司区分开来,这也是近两年才发生的事。
驱车离开北京市区,向东北方向行驶30公里,就来到了顺义。道路逐渐变窄,两旁参天的树木紧密相连,一切显得井然有序。田立京的公司就“隐匿”在这片林木之中――田立京的公司属于化工行业,不宜待在市区。30岁离开体制创业时,他选择了顺义,把这块地也买了下来,总共有12亩。创业24年,他一直在商用洗涤行业里打拼,现在已是行业协会的副会长。
关于第一次创业,他形容为“没有太大起伏”,这和他做企业的出发点一致――比起做大做强,他选择了“小而美”。“日本有很多家族企业,也就二十来号人,但都活得很好,有上百年历史,我也想做这样的企业。”如他所说,他的新美达公司有大约20名员工,是中国近5000万中小企业中的一员。
从给国际品牌代工到自建品牌,田立京的企业符合这条标准化的成长路径。他们先给五星级酒店提供多达几十种洗剂用品。慢慢地,品牌商开始直接和酒店对接,五星酒店做不了了,降到三星酒店,最后降到普通酒店。生意越来越难做,自建品牌是唯一出路。但这时又有新问题,国外大品牌有技术、流程、推广上的优势,中国品牌很弱小,一切从零开始。
“我们这个行业主要是商用,一些国外大品牌能洗飞机,但国内就干不了。”随着市场的逐渐变化,田立京挑出了一款饭店、餐馆厨房都要用到的洗涤剂,以此作为拳头产品,主打餐饮市场。
近几年,互联网越发深入传统产业,许多红极一时的大公司也跌落谷底。看着曾经辉煌的诺基亚、SONY逐渐风光不再,小米、京东等迅速崛起,田立京真切感到,世界正在变化,自己的行业或许不知何时就会被互联网颠覆,令人害怕的正是这种未知性。“我们干传统企业的,必须了解互联网,必须了解它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田立京说。
当下的商用洗涤剂行业,国际品牌挤压生存空间,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市场,电商成为新的销售渠道,国产品牌良莠不齐。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可否利用互联网开辟出一条新道路,这是田立京最近两年一直在思索的事。
他开始关注互联网,研究互联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了“黑马会”,经过了解,发现里面的会员都在交流互联网的事儿,于是果断入会。后来,他又在黑马会的平台上认知了黑马成长营,一个创业者的实战商学院,里面有大量互联网界的导师和同学,很多同学都借此完成了互联网的转型。经过申请、面试,田立京终于在2014年底成为黑马营第10期的一名学员。
在黑马营里,给田立京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就是“重度垂直”,这是一门讲述传统企业如何转型互联网的课程,结合一些企业的转型实践,田立京的思路逐渐开阔起来。
“我之前以为自己是很‘垂直’的,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我现在想的是:能不能做一个平台,把产品和厨房连起来?全国有那么多餐馆,它们都需要洗涤服务,我们能不能再多一些想象空间?”田立京琢磨,这也是一个“互联网+”的机会所在。
不管接下来要干什么,田立京的二次创业已不可避免,他甚至已经注册好了新公司。当被问到“时隔20年再创业,兴奋多还是疲惫多”时,一直不疾不徐的他突然顿了顿,停了下来。
“这个问题问到点上了。”田立京说,“20多年前,我靠1500块钱起家,就在酒店租一间房,来了货就去卖,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怕,因为本来就一无所有嘛。”说到这儿,他笑了一下。
他接着说,在研究了许久互联网后,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互联网其实是一种公平、公开、透明的精神。他同时觉得自己之前在公司做得太多,其实有时候是不该他去做的。
“我本来想55岁就退休了,但形势逼你做出改变,世界变化太快了,不改变非常危险。”他严肃地说。
篇2
9月中原英石基金终于进入审核阶段,让许多人惊讶的是这家中原证券牵头设立的基金公司,另一大股东却悄然生变,原先的英杰华保险集团(AVIVA)变更为拥有英国背景的股权投资公司——“安石投资”(Ashmore)。
而在同月,一只由国开行旗下子公司国开金融公司与法国信托储蓄银行共同出资设立的中法基金正式宣布交给凯辉基金管理,一只可以同时投资中法两国企业的混血基金也悄然成立。
曾有本土业内人士用“鬼魅”一词来形容外资PE的投资风格,称其运作手法出神入化。从上世纪末进入中国一直到现在,这些国际投资机构见证了中国经济周期的每一刻变化。数十年在中国市场跌爬滚打,也让他们变得更为本土化。
面对着本土PE强势崛起和美元基金投资受限,外资PE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他们的黄金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PE机构一下子从几百家发展到几千家。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本土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的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例达到67%,而2007年这个数字仅为18%。
资历较老的外资基金难以避免历史风格的路径依赖,更愿意在中国市场践行国外成熟资本市场那套并购投资模式和极早期投资盛行的模式;而历史尚短的本土投资机构则一眼看到了制度性价差的存在,对于高成长项目穷追猛打,纯粹的并购投资和极早期投资模式则尚属摸索阶段。
而且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公司的IPO窗口关闭,也影响其IPO退出。而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外资PE机构普遍都在经历调整和收缩。
除此之外,美元基金所受到的政策限制也极大创伤了外资PE的发展势头。
2006年,外管局等多部委颁布《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要求境内企业控制权转移至境外需得到审批,从而切断了外资PE一向擅长的海外融资、海外退出的“两头在外”的投资模式,外币基金优势不再那么明显,人民币基金成为选择。
凯雷、TPG、高盛、摩根士丹利、黑石、摩根大通、里昂证券等大型外资机构,自2010年7月起,陆续推出人民币基金。
据统计,在2009年以前外币基金曾经独霸天下,但是到了2009年外币基金的比例占总比例的47.51%,已被人民币基金超过,2010年外币基金进一步下降为36.57%。
同时管理美元和人民币基金的PE机构有如“双栖动物”,若是红筹架构,人民币不能去海外投资的情况下用美元基金投资;若是在限制性的行业,只允许人民币投资的情况下,用人民币基金操作,较为灵活。
“像一些高科技或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上市机会没有那么大,就做美元基金为主的项目让其到海外上市。”一位本土投资机构的董事总经理对《英才》记者表示。
篇3
2004年以来,这里连续5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开发区,2006年被评为“河南十佳开发区”,2008年11月14日,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里就是三门峡经济开发区。
时光回溯到1992年。
这里还是一片贸易区,依然留有湖滨区桥头市场的影子――面积仅有1.2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4.2平方公里,这就是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的前身――三门峡贸易开发区;1995年3月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扩大到7.9平方公里;2000年11月15日,河南省发改委受省政府委托批准开发区再扩大10.7平方公里,总控制规划面积14.9平方公里;2005年4月14日通过国土资源部土地规划审核面积765公顷,2005年12月8日通过国家审核,更名河南三门峡经济开发区。
如今,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已开发建成578公顷,占审核面积的75.5%。土地开发率达98%,供应率达98%,利用率达96%,土地投入指标每亩7.5万元,产出指标每亩16.7万元,单位用地效益指标每亩13.8万元,单位土地收益每亩3.5万元。
原来的“丑小鸭”已经成为“白天鹅”。
下面是来自权威部门的一组数字:
各类进区项目达1256个,入区企业158个,累计进区企业投资37.07亿元,完成地区GDP56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5亿元,二产增加值25亿元,三产增加值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2亿元,出口创汇1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8亿元,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地区GDP年增速连续保持18%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以上,产销率99%以上,企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1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以上;工业企业18家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农民纯收入增长10%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入库税金增长45%以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收入增长30%以上……
2008年实现地区GDP6.7亿,同比增长20%,比市定目标14%高出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1.4:47.1:51.5。工业总产值达15亿,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30%,比市定目标17%高出13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完成1700万美元。比市定目标780万美元高出920万美元,是目标计划的2.2倍,吸引外商直接资400万美元,占年目标的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增长23%,比市定目标高出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20%,比市定目标高出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08万元,同比增长32%……
数字是枯燥的,但这些数字里却凝聚了开发区建设者无数心血。
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接受记者采访的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北超说:“开发区紧紧围绕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实际,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原则,强力实施工业富区、商贸兴区、科教强区、文化旅游活区的发展战略,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工业企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借助外力搞开发,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关联度高、外向型、无污染企业,我们走的是一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技工贸相结合、全方位综合开发的路子。”
“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可利用资源参与竞争和寻求新的发展优势,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着力提升经济外向度、知名度、信誉度。”开发区一位负责招商工作的职员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在相关文字里,记者看到开发区2009年1月至6月份的报告:GDP(一季度)同比增长15%,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完成331万元,同比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00万元,同比增长25%。
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据了解,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围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工业为基础,以二、三产业发展为依托、突出结构优化、外向度高,现代技术强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工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实施生态经济、循环经济、集约经济工程,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和高度活跃的投资环境,实现内外资并举落户,形成了具有本地特点的特色工业格局。
目前,开发区已入驻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工业项目45个,总投资18.6亿元,年产值达30亿元,利税2.8亿元,构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精密量仪为主的新型特色工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开发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开发区坚持农业向工商业转变,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实现农村经济组织公司化、农村经济实体合作化、农村经济成分技能化。以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为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在支农资金、土地使用、水电供应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使农户向商户转变为重点,对“城中村”进行适度改造,加快村镇城市改造的步伐;以农民向市民转变为重点,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支持农业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
在政策的引领下,5个村从事各类服务业的工商户达1500余家,投资在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个体经营户达850家,注册企业达67家,养殖业45家,1200余户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转向工业、商业、服务业,总体转化率75%以上,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经济面貌,增加了农民收入。
“先锋工程”影响力
党员的影响力有多大?
2009年上半年,三门峡经济开发区机关党委及群团组把“党员先锋工程”再次引向深入,组织机关6个党支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选择项目13个,其中一类项目2个,二类项目11个,项目参与党员人数60人,入党积极分子15人,项目预计生产经济效益240万元,形成了融党建和经济为一体的讲奉献、创一流、学先锋的竞争热潮,增强了机关党委组织的活力。
党员不仅仅要发挥先锋作用,更多的是影响和维护一个群体,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发区组织城建、安全等部门对全区建筑工地多次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违规使用童工”大检查活动,与农民工、建筑工、老板进行零距离接触,从源头上维护了农民丁合法利益,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类似的活动诸如:
坚持实施温暖工程,节日期间慰问困难职工、农民工、特困户、大特病号、困难劳模计76人,为他们送去了食用油、大米、面粉和现金……
“三八”节期间,开发区妇联召开了庆女职工趣味活动,辖区各企业、妇女代表60余人参加了活动,共开展了
自行车慢骑、定点投篮、踢毽子、跳绳等多项比赛……
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区团工委组织辖区机关企业,农村青年和团员百余人,在风景区大草坪,开展以“我与开发区共奋进,科学发展献青春”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
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暨2009年三门峡第二届全民健身节活动,区工会办举办了开发区“移动杯”体育邀请赛,辖区16个单位、3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10天的三项大赛……
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完善规范助学资金捐资办法,争取在今年成功的基础,向企业、村级工会、个体工商户延伸,向“重点工程”推进……
深化了“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正是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提升了开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促使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科学发展无穷期
“坚持把符合。三高一外一无”’标准的项目引进到开发区落地,发展工业是必须紧紧抓住不放的重中之重。”这是开发区的目标和任务。
在发展工业方面,张北超坦言:全区上下抓工业不分你我,抓项目不分行业,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义务。要注重抓工业总量的扩张,工业项目不论大小要求精,工业总量要求大,工业产品要求好,工业效益要求高;要注重工业结构优化、支柱产业的优势要明显;要注意引进和引导一批企业由产品市场竞争型转向产品市场引领,让绝大多数企业具备市场抗风险能力;要注重构建外向度高,现代化技术强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化工业格局,要上一批有投资规模、集约用地、高产品、高利润的工业项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也同等重要,有关人士说,开发区正积极推进农村“三个转变”的进程,围绕城市服务的原则,强力抓好农村“三化”的落实。不仅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趋势,科学地引领农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注重农村经济实体的协调发展,让更多的农业人员在经济实业上转变身份,并在城中村改造中让更多农业人员享受到农村向城市转变的成果、收益。
在第三产业方面,三门峡经济开发区注重了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在产权上、经营上、管理上、服务上、政策上不断地细化、规范,使其继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对于未来,张北超说:
篇4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市一些创新能力弱、技术含量低的民营企业毫无抵御之力,而与此同时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反而能够获得发展,这充分说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必须依靠多元科技创新。下面笔者就“科技创新引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这个问题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企业研发水平提升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集约化,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科技型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如引进北京理工大学与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建设机器人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与远红消防集团建设森林灭火导弹研发基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伟锋机床有限公司建设先进磨床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辅助器械中心与明明辅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建设辅助医疗器械研发基地,目前对引进的高端研发机构入驻我市的工作正在进一步的推进中。
二、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措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我们可摘录国家、省、泉州市已经出台的激励、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和吸引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主要优惠政策,编印成宣传材料,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开展政策措施的宣讲解读,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扩大政策知情面和惠及面;组织政策培训辅导班,如举办了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申报辅导班、“企业研发活动管理”专题研讨班、科技与金融讲座等,为我市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研发管理水平,拓宽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新渠道方面给予政策解读和辅导。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机构及人员配备、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活动开展、专利授权申请、享受科技政策等活动,进一步引导企业规范技术创新工作,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对已经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企业,通过重点培育,在研发机构建设、项目实施带动、产学研结合、知识产权工作、信息化运用、创新工作示范等六方面,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项目带动战略,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
围绕产业发展,主动向社会公开征集产业技术创新需求项目,涉及石材陶瓷、水暖厨卫、鞋服轻纺、机械装备和光电信息等五大产业,对征集的项目进行整理、提炼、评估、分类,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质量。如福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智能机器人抛光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入围国家“863”科技计划先进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类备选项目,实现我市在“863”科技计划项目上零的突破;2012年,我市有11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支持,泉州市共有25个项目获立项,我市获得资金920万;2012年泉州市列入省区域科技重大专项有4个,我市阳光大地(福建)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自对准电极选择性发射极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和福建明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医用、家用辅助护理床(免脱穿粪便自动清理器)”等2个项目获立项,获得资金200万元。
四、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与国内外4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中科院王启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在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广泛组织开展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企业之间科技交流合作。如东南筑路机械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合作开发“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已进入样品制造阶段,产品的研制对矿下作业有重大意义,有效地保护矿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五、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5
回顾广厦集团走过的发展道路,从诞生、成长,到壮大,短短20年时间里,与许多民营企业一样,广厦集团的发展是超常规的,企业获得了跳跃式的发展。但是,广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已经明显暴露出诸多积淀或遗留的问题,在企业的业务不断增长和资产迅速积聚,企业处于完成“一次创业”向全面提升企业素质的目标前进时,传统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组织体系,与现实发生了激烈的碰撞,难以适应转变的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反思,探索出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的途径与方法,逐步根治这些痼疾,是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核心内容。
“二次创业”是一种革新
“一次创业”是“二次创业”的基础,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是企业永远不能丢失的,创业的激情是要始终保持的,但“二次创业”决不是“一次创业”的自然延续。“二次创业”的实质,首先是一种观念革新,其次是组织制度、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的革命与创新。从一定程度上讲,是革命性的,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次脱胎换骨的过程。
“二次创业”与“一次创业”有许多方面不同:用慎密的分析和理智的行为代替经验判断和盲目的冲动;组织管理中的随意性让位于制度化;落后的技术手段和生产方式被先时组织方式所取代;增长方式从粗放数量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等。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和主动顺应这一趋势是目前民营企业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厦人需要思索和实践的课题。
“二次创业”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中国民营企业“一次创业”,从本质上讲,是基本解决了资本原始积累问题。民营企业以企业成长为目标,体现出权利高度集中、对市场敏感、产品创新快、决策快捷、组织扁平化、人事管理简单等竞争特点,这些竞争特点在“一次创业”阶段表现为竞争优势,并促进了企业的成长。但随着企业组织的成长壮大,这些特点不再适宜于大型企业集团的运作,在参与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中,这种竞争优势在减弱或消失,甚至演化成障碍或劣势。所以,我们认为,“二次创业”的根本点和关键点落在再造企业竞争力上,也就是说创建企业竞争优势是“二次创业”的最终目标。
归结起业,“二次创业”的根本问题是中国民营企业再造竞争优势的问题。围绕竞争力这个中心,企业需要解决下面几个具体问题:
(一)战备选择与定位。
对正在成长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企业的“二次创业”的重点仍是发展问题。为什么这样看,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初创期和第二个阶段快速成长期,这两个阶段是企业基本完成原始积累阶段,也就是“一次创业”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转型期或青春期,即“二次创业”阶段;第四个阶段是成熟期,即进入稳定成长阶段。应该说,中国民营企业目前处于第一、二个阶段或正进入第三个阶段,离成熟、稳定发展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国际行进企业的差距还相当大,所以,如何发展、如何保持企业持续的高速成长并缩短与先进企业的差距,使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向成熟,仍然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们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做不大、做不强?为什么总是在完成原始积累进入转型期出现大起大落?对近年来诸多中国知名民营企业的成功与沉沦个案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民营企业的沉浮起落,从发燕尾服阶段来看,都是在由高速成长进入转型期这个阶段出现了问题,这里面有市场变化的因素,便更主要的是由于企业战略方面孳生决策的盲动,在一些带且战略性的重大发展问题上出现严重失误。如何总结和吸取这些经验教训,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正确的选择与恰当的定位。
关于战略选择与定位,广厦集团依据自身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确立了“大建设、大市场、大项目、大品牌”的战略思想。它的内涵可诠释为:(1)“大建设”是一个企业多角化经营战略的概念,广厦集团未来将围绕建设来发展,涉足的产业也将从建筑的单一领域扩展到房地产、交通、路桥、水电、市政等建设领域。(2)“大市场”是一个市场定位问题,广厦集团将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既要抓好国内市场建设,主要是中心市场的建设,又要把眼光瞄准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在组织、制度和人才上做发耵应的准备。(3)“大项目”是一个产业升级战略的问题,要提高承接建设项目和投资开发项目的层次,以“高、大、难、新”的项目为主要目标,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4)“大品牌”是一个发展名牌经营战略,要使“中国广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为业主和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二)发展与规范的关系。
发展与规范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是企业发展中向外与向内的两个方面,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发展与规范的关系,是民营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发展是硬道理,是企业提中心工作,一切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工作来抓,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规范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两者相互促进。市场的竞争,已逐步表现为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较量,如果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适合市场竞争环境的运行机制,对企业的发展将是致命的,所以,企业抓规范与企业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
企业管理规范的内涵是深刻的,它涉及的内容是产权制度、组织运行、决策程序、企业形象、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就是要按照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原则建立规范运作的组织制度和管理体制。同时,它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是伴随着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企业的规范管理是建几项制度、发几个文件,它的实质就是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规范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广厦集团的规范管理是上市公司运作的需要,更是规避风险、强化对成员企业监控的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已经强烈地感到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差异,管理模式的非规范化是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为此,把公司的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放到战略的高度,这是广厦集团决策动形成的共识,将1999年和2000年确定为规范年,分层次推进管理的规范化。几年来的规范化实践使广厦集团获益匪浅。
(三)企业组织的变革。
随着发展企业组织机构、人员增大了数倍,但公司的运行却显现缓慢和沉重的善,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庆对效率反而降低了,甚至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决策拖拉等现象。这是企业在变迁和变化的过程中,组织的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建设一个怎样的企业组织并保证它健康地运行,是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又一重大课题。
从广厦集团的组织体系来看,虽经过几次产权结构和组织机构的改造,但时至今日,广厦集团与众多的中国民营企业一样,仍保留了很明显的家长型或结义型的组织痕迹,在企业兴起的初期,这种组织的优势是显著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广厦集团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国际化的大企业,显然,家长型或结义型组织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羁绊,必须进行组织变革。
广厦集团在“二次创业”中,组织变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式、学习型的组织,保持企业组织的健康状况。强化组织能力,同时需要管理成本和开拓资产,还需要转变企业文化。企业组织与股东、员工和客户建立新型关系,其中很重要的是与公众总体建立新型关系,将自己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者。
我们认为,并不存在一种唯一正确或普遍适用的组织结构,广厦集团的组织变革,无论采用何种组织形式,要依据自身的战略来进行。在不长的时间内,广厦集团将实施企业组织的重大变革,组建广厦近期股,通过产权关系的纽带,使广厦集团由产品经营上升到资本经营的更高层次。
(四)制度创新与机制的形式。
制度建设在企业“二次创业”中,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制度创新手机制的形成两个重要环节。
谈到制度创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产权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缺陷,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必须进行创新变革。但是,许多人一提到企业制度建设,就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制度的创建上,而忽视运行机制的培育,往往导致制度建设出现形式主义,照搬照抄国外的管理模式,把制度教条化。这种做法危害性极大,我认为,制度建设更重要的环节是健康机制的形成,这也是罐建设的难点所在。
广厦集团“二次创业”的制度建设重点落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上,我们的目标是既要在企业制度创建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时,更要重视广厦集团健康运行机制的培育和维护,保证企业在创新和健康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五)核心问题仍是人的问题。
从战略角度上讲,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对企业越来越重要,人的问题是中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篇6
6月13日晚上8点,在内江市委书记叶壮办公室,我们和叶书记进行了一次对话。
快是基调 好是要求
记者:一个城市要发展,都有自己的一个定位。时值“十一五”开局之年,请问内江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呢?
叶壮:说实话,为了避免大家花精力去讨论,分散抓发展的精力,20HD5年7月,市委、市政府班子调整后,我们并未对内江的发展再搞一个什么定位。要说现在的定位,那就是2005年初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重振雄风、富民升位”、“打造成渝经济区制造业之都”的奋斗目标。
但是,没有定位并不是没有发展的思路,目前,我们在工业方面就有一个目标:在未来五年,内江将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发展。对“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内江将以“快是基调、好是要求”作为全部工作的主线,紧紧围绕“一三七”的工作思路和“四个抓”的工作要求,走出一条又快又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记者:叶书记刚才提到了“一三七”的工作思路和“四个抓”的工作要求,请问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呢?
叶壮:“一三七”的工作思路是符合内江实际的,即牢牢抓住“快是基调、好是要求”的工作主线,强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三大战略,力争在发展大企业培育大产业、引进大项目实现大投入、打造大城市建设新农村、完善市场机制、统筹各项事业、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内江等七个方面实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具体地说,“快是基调、好是要求”中的“快”,就是要努力使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使人均GDP尽快跃上1000美元台阶;“好”,就是要致力于科学发展,力求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按照市人代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内江市“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3%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1%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到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但我们每年的工作目标要高于法定目标。要完成上述目标,必须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关键抓落实”的要求,全力解决当前内江发展不够这个主要矛盾。
三大战略力促发展
记者:在刚才的谈话中,您多次提到“发展”;听内江的干部讲,你曾在不少场合动情地说“内江老百姓太渴望发展”。这是不是说,“发展”将是内江未来五年的重要抓手?
叶壮:是的。内江属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任务尤为繁重。尽管“十五”期间,内江迎来了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五年里,内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市GDP由131.1亿元增加到254.8亿元,提前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5.4亿元,比“九五”翻了一番多;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同时,这五年也是改革开放力度最大的五年。国企改革强力攻坚,农村改革不断深入,财税、金融、外贸、粮食流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改革有序推进,党政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引进域外项目1100多个,到位域外资金113.7亿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内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固定资产投入乏力,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骨干企业发展速度减缓,工业后劲亟待加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制约增收因素仍然较多;财力弱小统筹困难,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巨大;稳定形势不容乐观,干部作风整治任务还比较艰巨等等。总而言之,内江经济虽然有了发展,但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快。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未来五年,内江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持续发展的轨道。
记者:谈到发展,我们自然想到了你前面提到的“工业强市、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三大战略。这三大战略有哪些具体的安排部署?
叶壮: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11%以上,而我们的工作都按13%安排。在工业强市战略上,深入实施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按照产业联动、做大龙头、集群发展、培育品牌的要求,重点发展冶金建材、电力、食品加工、医药、机械等产业,打造西部新型建材、绿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配套加工三个基地,扶持30户重点企业,引导白马、连界等10个工业集中区和20个工业重点镇加快发展,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8%以上。在项目推进战略上,认真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在招商引资战略上,树立“市外就是外”、“无外不快”的思想,立足自身优势,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突出产业、园区招商,强化跟踪服务,努力形成以招商促开放、促调整、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确保招商引资到位域外资金增长19%。
二次创业率先突破
记者:在全省的工业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工业强省”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而内江也提出了“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内江如何切合自身实际,实现这种转变呢?
叶壮:在工业强省的大机遇、大背景下,内江作为全省工业大市之一,能不能抓住机遇,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快速通道,关键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能不能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再经过几年的奋斗,在全省丘陵地区率先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有没有二次创业的决心和勇气,有没有率先突破的壮志和激情。
“二次创业、率先突破”是内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自1998年市委提出并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来,8年时间再造了4个内江规模工业,奠定了内江在全省的工业大市地位,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内江速度”和“川威精神”。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内江工业整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与成、德、绵等省内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先进市相比差距较大。站在内江工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省工业发展新的历史转折,我们只有通过“二次创业”加快聚集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缩小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差距;只有“率先突破”推动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加快转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二次创业”,我们别无选择;“率先突破”,我们责无旁贷。
记者:听了叶书记的一番话,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内
江市委“二次创业、率先突破”的信心和决心。请问下一步内江如何推进“二次创业”的步伐,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呢?
叶壮:实施“二次创业、率先突破”,是一项繁重而紧迫的任务。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00户,年销售收入上1亿元的企业达到100户,年销售收入上20亿元的企业达到10户,年销售收入上200亿元的企业1户,全部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利润超过30亿元,在全省丘陵地区率先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
当前,我们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大的突破。
一是以产业为支撑,着力在延伸链条、集群发展上求突破。重点在冶金建材、电力能源、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和机械制造等五个方面寻求突破。
二是以园区为载体,着力在建园兴业、工业招商上求突破。要突出工业招商,切实抓好“三个结合”:把招商引资与园区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与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相结合;把领导招商与企业主体招商相结合。
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着力在自主创新、做大做强上求突破。一要转变经营理念,二要坚持科技创新,三要实施品牌战略。今年,市上已经建立品牌专项资金,各县区也加大了对企业自创品牌的扶持力度。关键是企业要觉醒,真正树立品牌意识,切实加大品牌的争创和宣传、保护力度,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只争朝夕风正心齐
篇7
一、增强服务企业意识。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主动服务企业,认真服务企业,真正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难,做到事前主动介入、事中做好服务、事后积极跟踪,贴心高效地服务企业。严格落实县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若干规定,深入破解“熟人经济”,杜绝“重程序轻效率”、推诿拖拉等不良行为。实施“服务型政府”教育培训工程,两年内对全体政府公务员及相关公职人员轮训一遍;分期分批、稳妥有序推进县直单位及乡镇科级以下干部调整或跨部门交流,积极推进单位内部轮岗,积极招考(聘)引进县直政府部门紧缺专业人才,切实提升全体政府公务员和相关公职人员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是县可以依法下放乡镇人民政府行使的经济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乡镇人民政府行使;凡是上级已经明令取消的,要坚决停止审批并公布。大力控减审批环节,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40%以内,窗口即办件比率提高到50%以上。完善“绿色通道”服务制度,进一步简化企业用地和项目审批程序,加快企业用地报批和项目落地速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自由裁量权,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事项动态评估、更新机制。强化电子监察,对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审批岗位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监控,实现对行政审批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
三、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各主管部门要按照“非禁即许”的原则,进一步清理行业准入限制,打破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业、体制壁垒。放宽经营范围限制,对不涉及前置审批的,由企业自主选择经营项目。根据企业的申请,允许内资企业在设立登记时除主营项目外,其他经营项目可登记为“法律法规未规定许可的,均可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支持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转型升级为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升级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在原出资人保留及前置许可项目未发生变动的前提下,登记机关不变且无重复的情况下允许保留原名称,许可文件仍可继续使用。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允许企业以符合工商部门规定的债权出资。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各工程项目建设中所需的建筑材料、设备等物资,使用县级财政性资金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团体所购置的办公设备、用品、消费品等在招标采购时,对我县企业生产的符合招投标目录及限额标准的产品(如水泥、卫浴产品、名优特产品、书簿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选用。
五、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开辟“企业直通车”服务,设立重点项目受理窗口,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回复,避免交叉审批和重复审批;加大重点项目审批改革力度,除需现场查勘和上报决定的,尽最大可能提供当场办结服务,探索建立重点项目“一周办结制”,对重点项目注册推行“当天核准制”。成立重点项目审批注册登记、项目立项、用地(林)审批、建设前期四个服务小组,为项目审批提供全程代办、协办服务。推行“主办部门负责制”,扩大“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的覆盖范围,积极推行“预约服务制”、“上门服务制”,构建审批服务快速通道。
六、严格控制涉企检查。做好涉企检查的协调工作,涉企的监督检查可以一并完成的,应当提倡合并或者组织联合检查。除涉及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事项以及举报、督办件外,同一部门(系统)对同一企业的检查,原则上一年不得超过一次。对上市后备企业的检查原则上需经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对重点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检查原则上需经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对其它企业的检查需经本部门主要领导同意。
篇8
然而,企业的腾飞是需要勇气的,这种勇气并不是企业决策者的勇气,而是能从最最普通的职工中取得的勇气,他们现在其中的一些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具备了为企业做根基的勇气,只有奠定牢固了这个根基,企业才能迈出大发展的步伐。
“二次创业”——这个充满了挑战与诱惑的字眼,已经成为晋煤人心中的梦想。没有人能够洞穿所有创业的奥秘,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历程,只有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才可能在以后的市场搏击中成长起来。创业很累,但也很震撼,当我们经过不断学习,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后,便让自己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都变得不堪一击。
作为新一代的晋煤人,我们更应该实现一个人更深层次的生命价值。在这个以知识为经济发展核心的时代,对于我们这些刚走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企业给了我们这个机遇,使我们的工作更有创造力、更有激情、更有活力。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缺点与不足: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还太年轻,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我们在工作中还需作心态上的调整。也许这个时候是一种最为寂寞的历程,但是我们会主动去接触社会,先做人,后做事,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我们相信:只要人能做好,没有做不成的事。
篇9
[关键词] 仓储 运输 营销 现代物流
对于任何企业,无论欲取得何种竞争优势,在这个激烈竞争年代里,其关键在于必先要拥有一个良好规划和有效运行的物流战略。因为,客户对更快捷的货款收发要求、持续的物品运输追踪和对称的电子信息交换,反映了他们对降低无用时间的渴望。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对于更高、更好、更符合客户需求的物流现代化的不懈追求。
一、企业转型的资源和条件
以南通外运狼山港储运公司(以下简称“外运通储”)为例,它位于扬子江畔、狼山脚下,隶属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1978年冬,由国家投资和市外经委筹资兴建,占地81680平方米(市建道路未拓宽前87000平方米)与狼山港口仅一路之隔,地理条件得天独厚,1996至2004年被国家外经贸部评为“最佳五优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公司已积累了一定的实力:现主要以保税、出口监管为依托,以仓储业务为主体,集储运一体,对各类进出口商品实行储存、集港、短驳、中转发运、分拨、报关、报验、配送,以及“仓单质押”等一条龙服务。不仅如此,外运通储更有中外运集团在身后的有力支持。中外运集团是我国大型的传统外贸运输企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覆盖全国的运输网络体系,资产结构合理,业务结构优良,综合服务能力强,经营理念领先,这些都是中外运发展综合物流的资源和条件。同时也是下属公司外运通储发展现代物流的导航器,当然更是其追求物流现代化的丰厚资源和必要条件。
相对其他储运企业,外运通储已经是一个在江苏省外运系统中规模较大,水陆空运输便利,机械化程度较高,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港口前方中转企业,经南通海关批准和海关总署核准,公司先后建立了南通外贸公共型保税仓库和苏北地区惟一家出口监管仓库――南通外运狼山港出口监管仓库,对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促进加工贸易,加速出口创汇,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长期的综合货代经验,培养并形成了综合物流所必须的全程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而且外运通储是南通市仓储行业中率先与国际跨国公司进行合作的企业,在与世界一流的外资企业(日本热线国际有限公司、日本三井仓储株式会社等)合作中吸收了许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营销经验,掌握了大量的现代物流网络运营的技术手段,培养了一批较高素质的人才,较早地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一句话,传统储运能向现代物流转变,是基于传统储运企业拥有与现代物流业务功能上的继承性、物资条件的优越性和管理经验的适应性。
二、企业流程再造,发展现代物流
由于拥有了良好的资源和条件,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物流业的发展趋向及总公司的指示,外运通储确定了以大客户战略为突破口的,由传统单一的“仓储”向综合性、国际化的“物流”升级。
1.业务及组织漏洞的频现
外运通储在业务管理操作规程中存在严重的“事后登录”问题。虽然设专门的微机室,但操作程序仍是先手工操作,等收发货完了再登录进入电脑存档,而这种录入也仅限于最初级的、不完整的登录方式。如此操作手段离现代化的物流作业水平还有相当一大段距离。2003年,又因公司领导层对公司的“生命线”估计不足和其他诸多原因,导致在业务部虽全面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的同时,公司总体却未能扭亏增盈。这里体现了公司在制定任务指标时,预测仍欠准确。另外措施不力,分配制度不公等一系列非物质性问题也都充分暴露出来。在安全工作方面,虽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和好评,但还是有车辆人员伤亡事故,有机械设备的事故,有货损、货差等大小事故的隐患出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少数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不够,主观能动性差、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政治素质还不尽人意。部门职工的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及主人翁意识也不强,不能使客户感到满意,投诉时有发生。
另外,在诸如南通东丽、南亚塑胶、醋酸纤维、摩托罗拉(联通CDMA基站设备的配送)等大型合资企业的合作中,客户希望外运通储不光是做仓储业务,还要求从原材料进口配送到半成品、成品的配送、报关、订仓配载、装箱等更多的一条龙综合服务。但目前看来,公司的综合素质、综合服务能力都还远不及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设备老化等等软硬件的更新速度怠慢。
2.企业流程再造、组织重组迫在眉睫
在经历了转型方案的准备、推进,并初步实施后,有了对改革转型的概念和内容的重新认识和理解;在吸取了初步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外运通储意识到要使这个传统的储运企业成功转型,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与深度;必须在继承的前提下,对这个储运企业创新;必须对这个新的现代物流企业给予自我的诠释。
(1)物流流程的再造是储运企业转型的首要任务
从微观企业管理角度入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各部门根据专业特点与区域分布,建立起分工协作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并规范业务的各个环节,使公司内部各层级单位高效有序的运作,保证各项服务维持在既定的质量标准之上,集中力量对核心业务进行标准化流程再造。着力建立集中控制与监督体制;作业流程中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制定统一的价格体系(对外)和内部交易规则(对内);建立适合公司物流业务发展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与控制。
(2)核心战略业务的信息服务与信息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物流是一个服务行业,需将研发、咨询、销售相结合,提高技术含量,不断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这也就是外运通储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表现为:1)以客户为中心,建立面向市场的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客户查询系统、货物跟踪系统、客户信息反馈系统等),通过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核心战略业务的服务品质。2)建立能够支撑公司综合物流服务的电脑控制、信息与操作系统,实行集约化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以全面提升公司一体化运作能力。
(3)组织机构的调整与落实
上图中,有个与以往一般储运企业明显不同的结构设置,即把业务部看作了一个总的指挥调度中心。其实,这是体现了外运通储对“营销/物流”伙伴关系的生动把握。企业的物流策略必须支持整个营销计划,无论是对专业的物流企业,还是其他综合性企业等。换句话说,在企业营销目标建立之前,物流策略是不能加以制定的。
因此,在按照集团总公司的物流规划下,外运通储实行销售、操作与管理等环节相分离,通过组织划分和统一布局,明确职能、严格分工,在自身基本的营销目标得以确立之时,结合相关客户和合作者的营销动向及要求,把物流与营销这两个时尚因素相结合,与标准流程紧密衔接,规范运作:与中外运系统中其他的兄弟单位,以所在省市为主要经营地域,建立区域性的货物集散与仓储配送中心(包括增值服务部分);建立区域集散中心之间的低成本运输通道;建立货物集散地的信息中心;建立货物集散地和中心城市的客户服务中心;加强队伍建设,树“正气”,树企业形象,开创富有创新机制的企业文化。
3.企业整体物流的节点,核心战略业务产品再造
按照现代物流理念,仓库是企业整体物流布局中的关键“节点”――既是成本中心,也是效益中心。那么,根据精益管理方式,就必须在仓库管理、仓储业务操作上进行有效改造:1)销售业务准备要充分化――业务人员能随时掌握库容情况、库存货物品种构成情况、物流及仓储市场的变化情况、客户企业发展思路和业务经营情况;能了解仓储业务发展的趋势,调整在库货物品种构成,合理安排在库货物存放位置;较熟练掌握运用仓储合同谈判技巧,准确了解市场行情,主动销售服务产品,做好客户关系管理。2)仓库门卫管理要制度化――规范每一个发交行为,严格执行规定,避免“一管就死”或“一放就乱”的局面。3)库容空间要合理优化、仓库作业现场要美化――均衡配置物流资源,合理划分仓库区域和定置管理,采用色彩管理的办法改善仓库作业现场,优化库容空间。4)日常管理要网络化――积极从单纯计算机工具化的电子录入本,转变为日常仓库管理的重要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外运通储施行的一套高效率、高品质的配送服务:首先,为那些货物具有科技含量高、货值高、产品更新换代快、运输风险大、货物周转,以及仓储要求零库存的特点,制定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其次,提供24小时的全天服务(包括周六、周日和节假日),厂家随时出货,随时有专人专车提货和操作,从系列管理人员实行24小时的通讯畅通,保证对各种突发性情况的迅速处理。再者,充分利用中外运系统遍布国内外的货运营销网络,提供门到门、库到库的快件式延伸服务,并结合社会运力配送。而后,提供创新服务,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推出更周到的服务项目,最大限度地减少货损,维护货主的信誉。最后,对客户实行全程负责制,对仓储乃至配送的各个环节负全责,确保货主的利益。这同时正是外运通储核心战略业务产品再造的体现。
三、通过仓储发掘现代物流功能
在激烈竞争的世界里,传统储运企业,需如外运通储般,尽快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服务型理念,树立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意识,这是储运企业“二次创业”的先决条件。紧接着,充分利用原有仓库群体的优势,依托运输业发展各种配送中心、维修中心、装配中心、加工中心,借助(联合)社会运力开展仓储配送方式和依托自行购置的运输设备构成“运输――仓储”的网络体系方式两种方式相结合,形成在仓库进行活动当中,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和物流过程。
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最终使传统储运向具有国际化特点的现代化物流转变。改观传统储运管理中时常出现的“牛鞭效应”,强化管理、转换机制,将物流活动(如仓库群体联合配送服务、剪切加工等中间服务)嵌入到了整个企业管理全过程中,充分挖掘现代物流的主动性。从系统角度综合考虑物流管理中的各项功能――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简化物流程序,追求总成本最小化、总利润最大化、服务最优化,领略现代物流系统管理的好处。运输、仓储、装卸等普遍采用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对电子计算机改造运用,综合处理,联网销售,依赖信息优势为客户提供网上交易并进行综合服务,展开全球经营;应用现代技术和设施设备大大提高现代物流活动的效率,扩大现代物流活动的领域。作为准专业的物流部门,采用更为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形成一定的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达到物流合理化,物流服务社会化。
四、结语
篇10
近日,集团上下掀起学习《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的热潮,作为一名基层组织干部,有幸加入这一行列并通篇阅读了《二次创业指导纲要》感触颇深,阅读之际,赞同、赞许油然而生,掩卷之余,感想、感触跃然纸上。
《二次创业指导纲要》是油田分组分立四年来工作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发展纲要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保障,它全面、系统、科学地描述了油田为何发展、如何发展等系列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确保企业长胜不败、长荣不衰的行动指南。
一、领会《纲要》精神实质,树立科学发展观
1999年11日,大庆油田实施重组改制、分工分立,大庆石油管理局迈向了面向市场二次创业的实质性步伐,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传承大庆辉煌历史的必然选择,是紧跟世界发展主题、全面构建和谐企业的第一要务,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怎样确保油田的辉煌是每个石油职工所面临重大的课题,《二次创业指导纲要》为我们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政治保证。《二次创业指导纲要》明确地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战略方针和任务是“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实现持续发展、再铸企业辉煌”;形象的描绘了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和三个阶段性目标以及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指南,系统地阐述了二次创业的战略组合。诠释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创业进程中,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行为规范。
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继续把二次创业推向前进,必须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作指导,必须与时俱进。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树立的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二、落实《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物资系统的多元经济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前所未有,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条件同在,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员工必须思考的问题,《二次创业指导纲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转变思想,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以产品销售为突破口,群策群力,全力打好市场攻坚战;企业要想壮大,必须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领导干部作为企业的领导核心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主体力量,领导干部要按照《二次创业指导纲要》中六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版权所有自身素质,本着为企业职工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上狠下功夫,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完善企业基础工作,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为提高市场占有力提供坚实的保证。在稳固油田内部市场的同时要放开眼光开拓局外销售市场,拓宽产品的销售空间,开创外拓市场的崭新局面;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把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发挥人才和科学的关键作用,开发研制油田适用的新产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