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潮范文
时间:2023-03-24 01:2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钱塘江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
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
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钱塘江自安徽省休宁县发源,逶迤东南入浙江建德,在澉浦附近注入杭州湾,行程600余公里。钱塘江以其流域面积近浙江的“半壁江山”而被浙江人尊为“母亲河”。
古时的钱塘江从富阳鹳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涨落。天长日久,长江上游携带而下的泥沙逐渐淤积成太湖平原,与相对稳定的南岸形成了独特的河口形状――从海水入口处行不足百公里至海宁盐官镇,江面从百余公里缩窄至2~3公里,犹如一支大喇叭,被称“喇叭口”。受潮汐影响,喇叭口倒灌的海水随两岸地势收缩潮差剧增,又与钱塘江水相遇,波面受阻增大,潮水互相拥挤,加之河床“沙坎”的影响,每当潮起时潮水涌积、夺路叠进之时,宛如鲲鹏击海、万马驰江,可谓 “声摇地脉雷霆怒,风擘崖根嗔。”
钱江潮的闻名,不仅在于声势浩大,更可观于多样。早在汉魏时期,就有了观潮习俗。到了唐宋,“观潮”、“追潮”、“弄潮”就成了历年当地的一道胜景。
江潮起于海宁尖山,迎面击岸,怒声震天,古人予名“迎面潮”。而当逆江而上的潮水逆江扑行时,江心的地势将潮水分为东南两股,又于海宁大缺口一带相撞交汇。两股潮水相碰,潮头相激,合抱成一道水柱,腾江而起。待到水柱落回江面时,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开,一路向西。潮水的交叉点撞击北岸海塘,卷起千堆乱雪,宛若蛟龙怒吼,溅雨飞沙。这便是难得一见的“碰头潮”,也叫“十字潮”。由于两潮相撞受风速、沙坎、上游来水及月球引力等作用力组合不同,有时形成的是“燕尾潮”、“剪刀潮”。
气势恢宏的“十字潮”行进18公里来到海宁盐官镇时,这里的江面仅为二三公里阔,远道而来的潮水被迫挤成一线,故称“一线潮”。倘若登上镇海塔远眺,随着涛声的由远及近,能见一道白练乍现于海门间,江下涛头沿着明清古海塘卷地爬来,白浪领头,黄沙翻推,恰应了“九军擂鼓震玉垒,万里黑云驱雪山”这一诗景。
怒潮呼啸着夺路西进,奔至距盐官镇11公里处的老盐仓时,被一道伸入江心9米高、650米长的丁字坝挡住了去路。奔腾的怒涛顿时怒涛惊竖,如蛟龙回首,蓦然斜扑十八层鱼鳞大石塘,前潮后潮两相激,状似伞云,有时竟高达数十米。一时海天相连,虹霓挟雨,潮涌横银,浊浪滔天。
观潮立南北,两岸景不同。由于潮水是南北两岸同时推进,因而所处位置不同,观得的潮型也就各有千秋。钱塘南岸的赭山美女坝处,能看到气势磅礴的冲天朝。
难怪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这一奔腾,驰骋了几千年;这一怒吼,回转了吴越春秋。百姓们将八月十八奉为潮神的生日,用“观潮”、“赶潮”这一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敬意。
钱江潮虽壮阔惊世,却也破坏极大。奔腾不羁的潮水,使得钱塘江成为我国历史上仅次于黄河的一条多灾害之河。千百年来,急流逼岸,冲毁堤塘,吞噬田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最早记录钱塘江河口段潮灾的为《旧唐书》,该书《五行志》中曾载:“大历十年(775)七月己未夜,杭州大风,海水泛潮,飘荡州郭五千余家,船千余只,全家陷溺者百余户,死者四百余人。”从唐武德六年(623)至20世纪50年代的1300多年中,有史可稽的潮灾共有183次,平均7.3年有1次,受害灾民溺死万数,饿死千余。在抗御无力的情况下,人们对江潮更多的是敬畏,将之拜为潮神。因而海宁、萧山等地至今还留有古时的海神庙、潮神庙,杭州著名的六和塔,也是当年镇潮的遗迹。
钱塘两岸的筑塘史,也是历代王朝与钱塘江潮的抗争史。由于工程量浩大,钱塘江堤塘历来由国家政府出钱修筑。清代浙江巡抚阮元在描写鱼鳞石塘时就提到“全用金钱叠作塘,不使苍生沐咸卤”,可见工程耗资之巨。浙江海塘相传始筑于汉代。五代十国时,又有吴越王钱发夫20万创筑竹笼填石塘与柱固塘。钱治国治水,巩固了吴越国的70多年之治,“境内丰阜”、“桑麻遍野”、“岁多丰稔”,使杭州发展成为“东南第一州”,为其成为北宋名城、南宋京都奠定了基础。宋元时期海塘工程大肆发展,然而滚滚江潮的击打啃噬,浊浪淘沙的破坏,使得海岸塌陷越来越严重。到了明朝,涌现了一位黄光升,他集众家之所长,发明了五纵五横鱼鳞塘式,把我国的筑塘技术推向成熟。清康熙六下江南,四巡海塘,传为千古佳话。为了督筑钱塘江的鱼鳞大石塘,雍正帝还专门指派对修筑海塘有研究的时任吏部尚书的朱轼,前来浙江领导实施这一工程。当地的知府、县官,也大都把治理钱塘江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传说那些修建海塘的士官,修堤前要立下生死状,成者生,败者亡。传说在今天的塔山坝旁,还留有七座当年以身殉职的海塘官衣冠冢。数百年来,青冢上已是绿草莹莹,只露出微微一座斑驳的黑塔,迎着海风江潮,对世人诉说当年的波澜壮阔。
篇3
浙江省。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钱塘江干流在杭州市境内,建德梅城以上泛称新安江,自梅城以下,分别称为桐江、富春江、钱塘江。钱塘江两岸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线。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南部黄山地区的青芝埭尖,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称钱塘江,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写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点,故称之江。现丰钱塘江或之江称全江。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1、钱塘江大潮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教米。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
2、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3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出现两次最低的和最高的低潮,称为“半日潮”,地球 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都会出现这种潮。有些地方两次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称为“混台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和 次低潮,和低潮之间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他看了一下手表,问我:“钱江潮是不是1点50分到?”我点点头,因为我刚通过手机上网查到了潮涌时间。
钱江大潮如约而至,先是远处隐隐约约有一条白线,紧接着,这条白线越来越清晰,江面开始荡漾起来,继而听到涨潮的声音,潮声越来越大,越来越雄浑……大潮杀到了,不过一两分钟,潮水就在江面上奔腾而过,搅混了一江清水,然后一切恢复平静。
“这就是钱江潮吗?”那位香港年轻人站在江边,非常迷惑。他又问:“还有吗?”
我笑了。钱江潮就是如此,非常短暂,留给你欣赏的时间不过几分钟。当我们在钱塘江两边建起了观潮城,将潮水与看台远远隔离开,其观赏度更要大打折扣。
香港朋友特地乘飞机来,就是为了看这据说是8年一遇的大潮。他掐准了观潮的时间,配备了摄像的设备,期待潮水惊心动魄的表演。但是,当一场惊心动魄可以预期,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时,还有可能惊心动魄吗?
住在钱塘江边的农民,大都是不看潮的。潮起潮落,涌高时间,他们不用看表也知道。潮涨了,上岸,潮落了,再下江劳作。只有城里有雅兴的人,才会特意赶来赏潮。
倒是那些不知钱江潮为何物的人,反倒能体会钱江潮涌的妙处、险处、壮处。
有一个到杭州开出租的河南人,上岗前到六和塔游玩,游完塔,就到了江边,见旁边有扇铁门开着,就沿着石梯走下了江……正在欣赏钱江美景时,远处岸上一个钓鱼人冲他大喊,他不知何意。后来又见那钓鱼人用鱼竿指着他,还在大叫,他还是不明白。此时,只见江水突然抬高,几秒钟的时间就涌到了他的腰部。他抓住石梯上的栏杆,水又没到了他的脖子,整个身子被水冲得漂了起来。几分钟后,潮慢慢退去,浑身是水的他站在石梯上,扶着栏杆哭了。
篇6
产生潮汐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即潮力。在农历一个月中,朔日(初一)或望日(十六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在同一个方向上,这时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叠加在一起,产生的引潮力,于是形成大潮,其他时间内,日、月、地三者不在同一方向上,形成小潮。月球是形成潮汐的最重要的因素,虽说月球比太阳小,但是离地球比较近,其引潮力是太阳的两倍多。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种内在联系,他们说: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由于海水本身具有一定的黏滞性,加之受海底地形阻力的影响,大潮出现的时间常常在朔或望之后一二天,即农历初二三或十七八这几天,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由于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地地理条件千差万别,所以不同地区的潮汐周期也不同。常见的有一个太阳日(或一地点月亮连续两次升起或落山的时间间隔,大约24.5小时)内完成两个周期或一个周期的,还有半个月;1个月、1年、8.85年甚至18.61年完成一个周期的。就我国而言,在大连、青岛、连云港以及厦门可以见到半日潮,在南海的北部湾可以见到全日潮,由于古时候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北方,所以关于半日潮的文字记载比较多,比如早潮才罢晚潮来就是古人对半日潮的忠实记录。最令人叫绝的,是书写在山海关上的那幅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将潮水的涨落和浮云的生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玩味无穷。
潮汐是一种十分壮观的自然现象,当潮水从深海向岸边涌来时,移动的速度非常快。据测定,钱塘江潮的移动速度约为每小时24千米,即每秒钟6.7米。古人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读了这些诗句之后你可以想象:在海天相接的地方,潮水露出一线,可是你的手刚一指点,它就到了眼前,可见速度之快。当潮水涌到岸边时还会形成很高的潮头,例如我国的钱塘江潮由于受喇叭形河口以及江底水浅且有沙坎阻挡等因素的影响,前面的浪跑不快,后面的浪又赶上来了。如此后浪推前浪,一浪赶一浪,浪头一层一层地叠加在一起,潮头到达海宁时达到,形成一道道高3至10米的水墙,只见江中白浪滔滔、波涛汹涌,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翻滚的潮水还发出巨大的声响,据说在方圆26千米的范围内可以听到波涛翻滚的潮水声。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其景非常壮观,其势锐不可挡,真可谓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诗人李白也发出了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的感叹。
潮汐如此壮观,堪称佳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我国的钱塘江潮,近几年来每到中秋节前后,慕名前来观潮的人每天数以十万计。钱塘江观潮由来已久,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赞颂江潮的诗篇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在这些美丽的诗篇中人们喜爱的是宋代文人潘闻写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中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番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词中的弄潮儿指的是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是本地的游泳高手,常常上百人一群,手持彩旗在惊涛骇浪之中腾身起舞,其场面之惊险是可想而知的,诗人在梦醒之后仍觉胆战心寒。
1、什么是潮汐?古人是怎样解读的?
2、潮汐是怎样产生的?
3、正确朗读文中对联(把音注出来,节奏划出来):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4、文章引用了很多古诗文来解读潮汐,请具体谈谈其作用。
参考答案:
1、是指海水有规律地合起来叫潮汐古人称之为大海的呼吸
2、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太阳、月亮形成大潮,其它时间内形成小潮。而月球是形成的因素。
篇7
8月1日,吉尔吉斯斯坦南北输变电通道大动脉工程“达特卡—克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克明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该工程是中吉两国政府迄今最大能源合作项目,也是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网的重大能源工程。
图为当日,吉总统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左)出席“达特卡—克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奠基仪式。新华社 发
8月4日在钱塘江海宁市老盐仓观潮点拍摄的“回头潮”。当日正值钱塘江潮汛期,受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影响,钱塘江潮水借风势掀起巨浪,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潮。 新华社 发(沈达 摄)
8月13日,来自北京农学院的消息,经过3年试验,两头转基因“克隆牛”诞生。这两头克隆牛犊是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优质高效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取得的重大成果。在这两头牛犊身上成功转入了“脂肪基因”,国人也有望在今后吃到国产的“雪花牛肉”了。图为北京农学院综合实验基地,一工作人员正在给克隆牛“京秦1号”喂奶。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8月5日,由北京城建集团承建的房山区城关镇966间三年期过渡安置房交付使用。图为8月6日,孩子们在北京市房山区城关安置区玩耍。7月26日,北京在遭遇暴雨袭击后启动“7·21”特大自然灾害安置房建设。新华社 发 (黎方益 摄)
8月4日,科考队员共同将重达15吨、高15米的大浮标经由船载吊车布放到海面。当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北纬70度、东经3度的挪威海布放了中国首个极地大型海洋观测浮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将自主研发的浮标和观测技术推广到北极海域,并利用大型浮标对海气相互作用进行连续观测。新华社记者 璩静 摄
8月8日,小朋友在桂林市中心广场滑轮滑。当天是我国第四个“全民健身日”,广西桂林市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全民健身日”的到来。新华社 发(何平江 摄)
8月4日,北海救助飞行队准备将救出的被困人员送至安全地带。当天,受台风“达维”影响,辽宁省辽阳市遭遇雨袭击,多名人员被洪水围困。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飞行队派出救助直升机赶往现场。新华社 发
篇8
一湖,一江,一河,是美景,是历史,是文化,是杭州。
西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西湖的历史大抵就是杭州的历史,杭州的文化就是西湖的文化。这座城市璀璨的人文历史,在西子湖畔的河坊、御街之间凝聚成千年不散的繁华风流,也因而诞生了无数名传天下的手工技艺,并经由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传承至今。
西湖之雅,杭城之魂
人们从不吝啬对杭州的赞美——无论是“苏杭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谚,还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无不证明了杭州之美。但若说起杭州哪里最美,毫无疑问,当属西湖……
西湖的美,绝不仅限于“一山、二堤、三潭”的山水之胜,也不仅是夹岸烟柳、接天碧荷的草木芳菲。令人着迷的,还有那些无比辉煌灿烂的历史人文积淀。杭州的一切,都在西湖的碧波中融合成独特的文化。它既拥良渚、吴越、南宋等各朝历史之华彩,又集建筑、饮食、艺术、宗教、民俗等文化之博雅,凝聚成了杭州独一无二的气质,成为城市文脉的象征。
这片面积5.6平方公里的水域,似乎将整个杭州的灵气都汇于一湖。这里不但盛产骚人墨客的千古诗文、文艺大家的传世丹青,同时还孕育出西湖沿岸大街小巷的昌盛繁华。从南宋的宫廷画院到清末的西泠印社,再到如今的中国美院,西湖的山水亭台、花木园林、街巷市集,处处都流露着醉人的诗情画意。
天街十里,临安旧梦
明朝书画家徐渭曾言:“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正是对当年西湖的繁华盛世的描绘。如果说西湖因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吟诵成为杭州“雅文化”的标志,那么吴山脚下的南宋御街就因商肆作坊云集、市井烟火味十足而成为“俗文化”的代表。
走在今天的中山路上,南宋时期“筑九里皇城,开十里天街”的繁华胜景似乎就在眼前。作为南宋古都临安的“皇城根儿”,临安城一半的百姓都曾居住于此,两旁集中了数万家商铺。据《梦梁录》载,这里名店、老店云集,有名可查的多达120多家。
现在,这条曾经“一轴定皇城”的南宋御街早已褪去千年前的颜色,开始了一次华丽的转身。重建的仿古御街承载着历朝历代的辉煌与寥落,小青瓦、大屋顶、排门铺,在南宋、明清风格的仿古传统建筑里容纳的是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都锦生丝绸”、“天堂伞”等杭州老字号都在这里得以传承。
清河坊间,繁华如烟
兴于宋盛于清的河坊街,同样曾是杭州的商贸中心,豪商巨贾、市井小贩皆汇聚于这条西子湖畔的长街上,他们共同造就了明清时期杭州的鼎盛繁荣。这里浓缩着杭州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民俗文化,也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有1000多年历史的保和堂药店就在河坊街的华光巷口,浪漫的白蛇传里,许仙就曾在这里当伙计……
历经宋、元、明、清及民国,直到现在,这条古街仍是杭城商业繁华地带。新建的河坊街虽然与当年的古街大不一样,但西湖文化的味道却始终未变。
“流水绕古街,小桥连老铺,清池围旧宅”,在重建的中式古典风格建筑之间穿行,两旁的百年老店招牌中仍旧留着当年繁华的痕迹——王星记、张小泉、胡庆余堂、方回春堂,以及在业界首屈一指的朱炳仁铜雕博物馆……他们代表的是杭州最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样也代表着杭州的传统文化与技艺,在历经岁月冲刷后开始了复兴。
古风犹传,文创方兴
今天,当你漫步杭州街头就会发现,西湖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触手可及:游人手中的桃花绸伞,也许就来源于都锦生;文人雅士掌上的折扇,或者便是王星记精制;美女身上的丝绸华裳,很可能是由张小泉剪刀裁剪;老店匾额上的大字,说不定就出自邵芝岩的毛笔……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片段,都包含着西湖悠久的历史人文,并通过这些传承千百年的老字号得以展现。
更令人欣慰的是,纵使告别了往昔的辉煌,西湖的灿烂文化并未停滞不前,传统与新文化在这里同时得到滋养。由政府搭台、以中国美院为依托、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的“西湖创意谷”,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艺术相融合,成为艺术化生活和生活化艺术的据点。
无论古今,西湖边上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片段,似乎都被艺术与文化的气息熏染。于是,身在西湖便能轻易感应:新的文化已开始破土,古老的传承依然在延续。
钱塘江
坡说“杭乃江海故地”,此言诚然。浩荡雄奇的钱塘江奔流入海,“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潮年复一年,见证了杭州城与江共生、人与潮相争的历史。而正是这种不屈的抗争,成就了杭州的兴起,也创造了如钱塘潮一般壮观的钱塘文化。
江的历史,潮的文化
在历史上,自始皇帝东巡会稽,过钱塘江观东海、勒石为纪起,钱塘江的名字就已为世人所知。这条浩荡入海的大江一直以来都为整个杭州湾提供着养分,甚至于灵秀万方的西湖,也因钱塘而生。
世人皆知钱塘江大潮乃天下奇观,然而涌潮巨大的破坏力,也曾给沿江人民带来过深重的灾难——海塘溃决,咸潮漫溢,酿成重灾的记载史不绝书。唐代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以文祷神,文中有“安波则为利,洚流则为害”。
于是,猛烈难驯的钱塘江涌潮被古代先民视之为“神”、“怪”,历朝历代曾多次修建海神庙、潮神庙、镇海铁牛、镇海塔等以镇江潮。这些建筑至今仍有遗存,它们见证了先民们与潮相争的坚韧,同时也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如今,钱塘江每年都要举行的“射潮”活动,便是源自五代吴越王钱镠募500弓手以强弩射潮神的传说。
黄金水道,繁盛之脉
航运的发达,极大地促进了钱塘江沿岸的经济发展。在晚唐时,钱塘江北岸已是“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而在南岸的一些渡口如西陵、渔浦、临浦也都形成了繁荣的市集。杭州随之崛起,形成“水牵卉服,陆控山夷”的局面,使得钱塘江地区由以越州为中心的山会平原时代,开始迈向了以杭州为中心的钱塘江时代。
及至宋迁都临安,钱塘江终于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在这条黄金水道的滋养下,杭州开始了“钱塘自古繁华”的传奇,璀璨夺目的文化与艺术也开始在沿江两岸闪耀光彩。
沿着之字形的钱塘江,沿着一条条灵秀的支流,在航运带来的富庶繁荣之中,钱塘江沿岸诞生了众多惊艳世人眼球的手工艺精品。无论是玲珑剔透、厚中见秀的桐庐剪纸,还是“卷舒虽久而墨中不渝”的富阳竹纸,即便是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能从这些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中,触摸到钱塘江灿烂的文化遗韵。
璀璨宋瓷,光耀钱塘
在钱塘江边的文物古迹中,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南宋官窑遗址可谓天下闻名。它不仅在杭州,乃至在中国的陶瓷文化史上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见证南宋杭州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标志之一。
800多年前,官宦商贾、文人墨客往来穿梭于钱塘江上,将财富与文化源源不断地带入杭州,全国各地的精湛手工艺也因而向这里汇流。于是,北艺南技合于一身,金丝铁线、紫口铁足、釉面莹澈、开片如冰裂梅绽的南宋官窑瓷器,终于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中国青瓷史上的巅峰。
今天,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有着中国第一座依托古窑址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著名的郊坛下南宋官窑遗址就坐落在馆区之中。虽然南宋官窑瓷器的烧制技艺已经失传,但这并不能阻碍人们对钱塘瓷文化的追寻。
如果说南宋官窑博物馆是对历史的追溯与缅怀,那么该馆产品开发部长期以来对南宋官窑青瓷工艺的复制与研究则是对文化的继承与拓新。在如今的钱塘江,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乐章正像这钱塘大潮的轰鸣,既带着传承的低沉浑厚,又蕴含创新的激越高吭。
大运河
如果说西湖是心脏,钱塘江是动脉,那么大运河就是杭州的经络。从江南运河到隋大运河南段,再到元代京杭大运河贯通,杭州的运河把城区街坊市井的水陆通道一一勾连,形成水陆一体的市区交通网,催生出大量宝贵的传统文化与民间手工艺。
运河的桥,桥的运河
历经千年,京杭大运河一直都是杭州的重要水道,杭州的繁荣很大程度也源自大运河水利航运之便利。从隋炀帝在秦汉以来所凿运河的基础上开通江南运河起,大运河杭州段历经唐、宋、元、明等数朝的疏浚整治和拓展开通,在明代便成为沟通江南运河、浙东运河、钱塘江和外海的水运枢纽。
在这个过程中,大运河融汇了中国南北各地的特色物产、饮食服饰、风情民俗、官民礼仪等,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杭州运河文化,留下了诸多历史人文景观。在大运河申遗的132个遗产点中,杭州段就占据了7个。而这些枕着运河记忆流淌的悠久文化,最终在拱宸桥西沉淀为一片充满怀旧情怀的博物馆群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它们将杭州诸多传统手工艺传世精品收罗其中,以拱宸桥为地标,在运河之畔形成一道横贯古今、包容万千的新人文风景。
“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大运河不仅为杭州留下了若干千年古桥,还留下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饱含江南水乡风情与运河漕运文化的“运河石桥建造技艺”。直到今天,在运河依然能找到不少因桥而名的地段,丁桥、斜桥、拱宸桥、卖鱼桥、德胜桥……运河的桥已成为了杭州重要的地域文化。
长河如丝,千年锦绣
大运河带来了发达的商贸经济,赋予了这座城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华。而在杭州诸多天下闻名的手工艺精品之中,丝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在杭所设官营织造机构,工场规模、织机设备、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品种和数量均居全国前列,私营丝织业也非常发达,从业人口为各业之首。
中国丝绸的代表——“绫罗绸缎”中的“罗”,与苏缎、云绵并称为中国的“东南三宝”的杭罗,就诞生于运河沿岸。杭州城东的艮山门外,历来是杭罗作坊的集中地,清代厉鹗《东城杂记》中说道:“杭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漏夜不绝”。昔日杭罗织造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丝织业的发达,也催生出天下闻名的杭绣技艺。起于汉代,盛于南宋的杭州刺绣,不但在民间有着极高的美誉,鼎盛时期更是成为专供皇室内苑的“宫廷绣”。直至清末民初,杭绣仍盛行而不衰,城内后市街、弼教坊、天水桥一带有刺绣作坊近20处,擅长刺绣的手艺人多达二三百人。
然而时移世易,和许多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传承千年的杭罗织造技艺和杭绣技艺也遭受到现代化工业的冲击。不过在政府大力扶持之下,杭州传统的手工丝织技艺并未被现代工业完全取代。虽不复当年的显赫,但这些起于运河沿岸的精湛工艺,如今依然锦绣斑斓一如昔年。
老商号里的新文化
塘栖曾是古杭州府的第一大市镇,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古桥、廊檐、白墙、黛瓦……塘栖以独特的水上街市风貌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与湖州府的南浔、嘉兴府的乌青(乌镇)并为“江南三大名镇”。
晚清以来,水北街一直是塘栖镇的工业中心,许多老商号都沿京杭大运河而建,它们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时光流转,如今的老商号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有些走向了更为宽广的世界;有些湮没在历史进程中;还有一些依然守候在大运河畔,成就了现在的杭州水北历史街区。
2004年,水北历史街区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今天,这里依然能看到乾隆御碑、大纶丝厂、广泰丰米行、仁和木行、同福永酱园等遗址,以及传承至今的百年汇昌、梅园蜜饯、金利丝业等数十家商号。它们承载着大运河的商业文化精神,安然沉静地延续着老杭州的记忆。
篇9
嘉兴:乌镇、西塘、海宁盐官钱塘江潮、南湖、南北湖;
湖州:德清莫干山、安吉大竹海、天荒坪、太湖、南浔古镇;
杭州:西湖、余杭塘栖、临安天目山、青山湖、淳安千岛湖、富春江、富阳龙门古镇;
绍兴:诸暨五泄、西施故里、绍兴水乡古镇、新昌大佛寺、天姥山;
篇10
1、鲁智深的结局:鲁智深上梁山后英勇善战,反对招安。梁山归顺朝庭平定辽国后,鲁智深重上五台山谒见智真长老问询前途,智真长老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2、后来,鲁智深果然擒得方腊大将夏侯成,并亲手抓获方腊。在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钱塘江潮信大至,鲁智深想起长老之言,问明“圆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圆寂而逝。朝庭因其有擒获方腊大功,加赠鲁智深为义烈照暨禅师。
(来源:文章屋网 )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