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01 16:2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爱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爱的诗句

篇1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

2、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出自元代:王冕《墨萱图·其一》

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出自先秦:佚名《诗经·小雅·蓼莪》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2、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3、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5、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7、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8、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9、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10、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李白《怨情》

篇3

1、你的名字写满在我心里。就让我永远爱你吧!

2、即使红颜不再,即使白发苍苍,我依然爱你,让我陪你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陪你看蝶儿起舞,看冰凌花开。我们有百世的情缘,我们是一世的相伴,爱你无期限!当风不再追云,当冰不再化水,当火不再炽热,当石不再坚硬,当世上没有爱情,我才能停止对你的爱,爱你今生永不变!

3、想和你有一份别致的憧憬,一起在海边漫步沙滩,一起在草原骑马奔放,一起在沙漠走出迷茫,一起在高原遥望天空……想牵着你的手,一生一世!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2、剧情简介:一对男女逃犯夏梦、金海荣坐上忠厚司机郝连德的出租车,郝要把两人绳之于法送往公安局,纠缠间出租车与大型集货箱车相碰,引起严重车祸。车祸中伤及一个中学生林义丹、孕妇苏丽英,女逃犯夏梦,郝连德亦受重伤。

3、在治疗过程中林义丹、苏丽英、夏梦三人因为输血感染绝症。一场车祸从此使林义丹、苏丽英的命运便与悲惨两字扯上关系。

4、由于林义丹亲母李悦萍的介入,使痛爱林义丹的继母沈凝和当公安的父亲林成均离婚;林成均为了赚儿子的医药费,与毒贩勾结,最终案情大白之时,揭开了林成均的卧底。

篇5

【关键词】食管癌

DF化疗

生存率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晚期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即为手术治疗,为提高治疗效果,近几年我院应用DF化疗方法在围手术期进行辅助治疗,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现结合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1995年3月~2009年4月期间收治食管癌患者152例,均为T2B、T3、T4期患者,男89例,女63例;年龄57~83岁;病程21天~6个月;术前均行食管钡餐检查及胃镜检查确诊,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基本正常,无明确的化疗禁忌证。

1.2 方法 对152例病例资料进行归类,其中直接手术患者75例设定为对照组,术前接受化疗患者77例设定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手术,试验组化疗采用DF方案:顺铂40mg/m2+氟尿嘧啶500mg/m2,静滴5天;3周后行第2个周期化疗,共2个周期,化疗结束2周后进行手术,化疗期间常规补液、保肝、利尿,并适当使用止吐药等;对手术后效果进行对比,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

1.3 评价标准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试验组77例患者,化疗后食管肿瘤明显缩小者49例,无明显变化者28例(见下表);根治性切除63例,姑息性切除8例,剖胸探查术6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1.8%,10.4%,7.8%;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3.5%、41.7%。

表1 术前化疗临床疗效(n=77)

CR

PR

SD

PD

疗效 11

38

17

11

百分比 14.2

49.5

22.1

14.2

2.2 对照组75例患者,根治性切除50例,姑息性切除10例,剖胸探查术1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66.7%,13.3%,20%。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5.1%、22.6%。两组切除率比较 有显著差异P

2.3 化疗毒副反应 按WHO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分别评价顺铂+氟尿嘧啶的毒副反应,试验组主要毒副反应为:出现Ⅲ度以上白细胞下降12例,Ⅲ度以上消化道反应9例,脱发7例。

3 讨论

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但其术后复发率仍然很高,且术后5年总生存率不超过20%,近几年,为提高手术疗效及术后存率,围手术期化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目的在于缩小原发肿瘤及降低肿瘤期别,确保手术切除的完整性,这一方法现已取得一定疗效,但仍需加大样本进行研究。但由于缺少较高级别循证医学依据,肿瘤内科治疗晚期食管癌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在这一领域内,铂类药物治疗晚期食管癌一直被关注,以往文献报道较的为PDD和卡铂以及NDP[2-3]。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77例患者,根治性切除63例,姑息性切除8例,剖胸探查术6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1.8%,10.4%,7.8%,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3.5%、41.7%;对照组75例患者,根治性切除50例,姑息性切除10例,剖胸探查术1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66.7%,13.3%,20%,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5.1%、22.6%;两组切除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围手术期的化疗来说,潜在的作用是通过化疗清除术前和术中隐患,提高手术完全切除率,尤其是对化疗有效患者的手术完全切除率有明显提高,可有效减少原发肿瘤的肿瘤负荷,可使随后进行的局部手术治疗更有可能获得成功;能够控制原本通过局部治疗所不能控制的病灶;通过术前减少癌细胞的数量,可降低术后潜在转移灶的发生率;由于病灶的缩小能使手术切除病灶的范围相对缩小,有利于术中最大程度的保留正常组织。临床已有研究[4]证明, DF化疗方案临床可操作性强,病人依从性好,药价低廉,对鳞癌有效率达44%,本方案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Ⅰ0、Ⅱ0消化道反应。

综上所述,DF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食管癌围手术期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可有效提高病灶全切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杨学宁,吴一龙,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J],循证医学,2004,4(2):85-90.

[2] 李苏宜,凌扬,袁保兰,等.奈达铂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多中心临床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2):113-115.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的定义。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天过去的时候,什么季节来临了?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

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板书设计: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篇7

歌手:徐秉龙

我要把你揉进我怀里

把你做进我梦里

然后靠一个吻

缝补这距离

捱过无能为力的年纪

我一定要拥有你

是我最亲爱的你

给你一整首情诗

关于你温暖名字

在每个孑然的深夜为你诵读

字句真诚而坚固

星辰也为你祝福

一想你

梦就溢满温度

同是万物生长的命理

为何你如此清丽

你是若即若离

错写的诗句

捱过习惯沉默的年纪

我一定会告诉你

你是最亲爱的你

给你一整首情诗

关于你温暖名字

在每个孑然的深夜为你诵读

字句真诚而坚固

星辰也为你祝福

一想你

梦就溢满温度

陪你一整场飞行

飞过山川及岛屿

在每个郁结的清晨里面失去

明天生动而具体

有且仅有一个你

一念你

心就分崩离析

你是我

最盛大的飞行

篇8

自古以来,荠菜就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被食用的历史若追溯的话应该已有几千年。早在《诗经》中已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说明西周时人们就已经食用荠菜了。

南宋爱国诗人辛稼轩亦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样的诗句。单就诗句本身,在我看来作者既是抒情,又是写实,荠菜的生命力确实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而将它作为春天的使者,也一点都不为过。

相对来说,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人较北方人对荠菜的认知度似乎更高一些。究其原因,我觉得应该和荠菜的初始种植地相关。人们有意识地种植栽培荠菜应该是从十九世纪末的上海郊区开始,之前人们食用的荠菜多为野生。

具体讲,荠菜是十字花科荠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荠、靡草、护生草、鸡心菜、净肠草、清明菜、香田芥、枕头草、地的菜。原产于我国,目前遍布世界。我国各地都有种植,但仍以上海为代表的江南地区为最。

荠菜的根白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基生叶丛生,莲座状、叶羽状分裂,不整齐,顶片特大,叶片有毛,叶耙有翼。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开花时茎高20~5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小,白色,两性。萼片4个,长圆形,十字花冠。短角果扁平。呈倒三角形,含多数种子。

荠菜的繁殖能力比较惊人。一棵荠菜,从根部分蘖,可以分出三四个头或者六七个头来,每一个头都有一根花茎从各自的菜心里挺出来,可以长到尺把高。每一根花茎又可以分出许许多多极,每一根杈都能开花。花茎是一边开花一边往上长,下面的结籽了,上面的正开着花。花细小,白色,无味。也许有微弱的气味,只是人闻不到罢了,否则不会有小虫子在花间飞舞。花籽极细小,色金黄,像煮熟了的鲫鱼籽。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农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有的人还在这天采集大量的荠菜晒干,留着煮水服用。有的从三月春分荠菜刚吐出嫩叶时,就开始采摘当菜吃,说是此菜能治百病,对身体很有益处,称它为“护生草”。

南方还有一个民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之日,家家户户都要将荠菜花置于灶头,据说这样一来,灶上可以一年没有蚂蚁。还有句民谚似乎更能说明荠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三月初三,荠菜当灵丹。”

事实的确如此,荠菜不仅味美,且药用价值极高。以全草晒干入药,诸多中医名著中很早就有关于荠菜全草入药的记载。综合来说,荠菜,性平、凉,昧甘,归肝、肺、脾经;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功效。

篇9

一、比较时代经历

李白比杜甫早l1年,在李白身上带有大唐盛世前期培育起来的富于幻想和乐观的特点;杜甫则在“安史之乱”中更多地看到庸王朝的江河口一f干戈离乱。即使是表达悲愁,李白也仿佛是巨人似的哀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苦闷写得也豪迈;杜甫是家国之思郁积满腔,铸成的诗句自然沉郁:“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李白25岁仗剑去国走出蜀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杜甫近5o岁辗转颠沛流落蜀地,后又“漂泊西南天地间”。李白半生游历,杜甫半生漂泊,二者看似相似。133229.cOm从外在形态上看都是没有根基的离乡在外。而内涵却大不相同,心境有天壤之别,游历往往注目天地山川壮观奇景,诗句当然飘逸;漂泊常常饱尝人间苦难黎民忧患,诗句自然凝重。

二、比较个性特点

李白个性率直自信、狂放不羁;柱甫性情敦厚、忧国伤时。李白被召人长安时写诗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蓠人!”狂喜自信溢于言表。当他受权贵们排挤被皇帝赐金放还时,不只是愤然,而且毅然决然,同时也很悠然飘然的离开长安。杜甫曾在长安困守l0年,动乱中被叛军俘虏逃出后,又忍辱负重麻衣敝履去见唐肃宗。

关于作诗,李白说自己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苍洲”,自信又高傲;杜甫说自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刻苦又执着。李白的诗就是他胸襟抱负、个性气质、心理特征的自我写照,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表现意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杜甫旅食京华的辛酸屈辱。颠沛之中的饥寒凄苦,是唐代许多诗人不曾体验过的人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患意识虽说是时代、遭遇使然,但诗人自己说“物性固难移”,与自身的个性特点是分不开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分别有两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前者可见李白蔑视权贵的傲骨,后者看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甚至我们从二人互赠的诗中也能见出不同的性格特点。李白纵情喝酒,杜甫劝他:“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恳切关心;杜甫苦于作诗,李白笑他:“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亲切随意。李白自言“青莲居±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杜甫曾写“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从“青莲居士”和“少陵野老”的自号中,也能感受到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三、比较思想意识

虽然李杜二人都是从小就有济世报国的雄心抱负,但李白的思想更复杂一些。儒家和道家学说对李白思想的影响都很大。当他想建功立业的时候,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当他觉得“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时候,就想“明朝散发弄扁舟”,道家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儒家的思想经他自身的变形走样,就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了,所以在他的诗里,有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也有执着:“欲济苍生应未晚”,而这些和“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放纵,“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消极,“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激愤,常常是矛盾地出现。

与李白不同,杜甫的世界观中儒家的思想始终占主导地位。“仁者爱人”、“民为邦本”使杜甫一生都把关心人民的苦难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即使终身不被用,还是“一饭未尝忘君”,忠君思想虽然很重,但对儒家的教条准则他又有所突破。儒家有“穷则独善其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之说,杜甫却始终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直到最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地,登上岳阳楼,想到“戎马关山北”时,他仍旧是“凭轩涕泗流”。

四、比较文学主张

篇10

摘要 穆木天作为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而一直以来,他的早期作品集《旅心》也被评论家看成是穆木天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但究其细读不难看出,《旅心》在象征主义的潮流下还有一条纠结了中国传统诗学主张、传统诗歌的审美追求和表现题材的暗流在涌动,即在穆木天早期诗歌创作中的“暗示”,其实是中西诗学创作手法的共同追求;“情化自然”意境的营造和传统怀乡情怀的表现,共同构成了穆木天早期诗歌创作中的传统因素,形成了他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

关键词:暗示 象征 情化自然 意境 怀乡情怀

中图分类号:I226 文献标识码:A

周作人在《〈扬鞭集〉序》中指出早期的新诗:“一切作品都像玻璃球,晶莹剔透的太厉害了,没有一点朦胧,因此也似乎缺少了一种余香与回味。正当的道路恐怕还是浪漫主义,――凡诗差不多无不是浪漫主义的,而象征实在是精意。”这种在周作人看来充满“余香与回味”的诗歌正是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所追求的,作为一个深吸“异国熏香”的年轻诗人,他在日本的异国土地上举起象征主义的“精意”的大旗,致力营造诗歌的含蓄和朦胧之美,故郁达夫在评价其诗集《旅心》时认为“颇具一种特别的风韵”。一直以来《旅心》被评论家看成是穆木天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并且作家本人也认为“就是在象征派诗歌的氛围中,我作了我那本《旅心》”。但究其细读不难看出,穆木天的《旅心》在象征主义的潮流之下还有一条纠结了中国传统诗学主张、传统诗歌的审美追求和表现题材的暗流在涌动。

一 “暗示”、“象征”是中西诗学共同的追求

穆木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到“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要有大的暗示能。诗的世界固在平常的生活中,但在平常生活的深处。诗是要暗示出人的内在生命的深秘。诗是要暗示的,诗是最忌说明的。”穆木天在这里强调的诗歌的“暗示能”,正是西方象征派诗歌的理论重点。马拉美认为:“与直接表现对象相反,我认为必须去暗示。……指出对象无异是把诗的乐趣四去其三。诗写出来原来就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这就是暗示,即梦幻。这就是这种神秘性的完美的应用,象征就是由这种神秘性构成的:一点一点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以表现一种心灵状态。”

当然这种象征理论并非就是舶来品,它与中国传统文论也有着某种暗合。它首先根植于中国文化独特的认识方式,早在中国古典文献《系辞》中,就有:“圣人立象以尽意”。《易》设八卦和六十四爻为符号,象征天地万物,所以,卦象的就有了象征意味。而借“象”来象征的手法,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表现方法。《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虽为起兴之句,却也可以理解为在河畔啼叫的雎鸠象征为恋爱的男女的幸福场面;《离骚》中屈原更是用那些香草美人来自比,用这些高洁的东西来象征了自己的追求;到了晚唐的温庭筠和李商隐,他们更运用象征来创作诗歌,他们在诗歌中所运用的大量的独特的意象,无论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都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在晦涩难懂中形成了另外一种美学风格。到了“五四”时期,虽然新文化的先驱者,以诀别的态度和中国古典诗歌划清界限,倡导新诗写作,以借鉴外国的现代技巧来创作。但是作为中国文学的传统根基却不是那么容易被抹杀的,它被形势逼迫到了创造主流的底层,却以沉潜的方式影响着中国新诗的发展。当作为最激进的白话诗创作者的身份出现,却在他的《谈新诗》中指出了对意象的讨论,这不能不说是对象征的一种延续,尽管主观上认为是受到庞德等人的影响。这种对象征在诗歌上的运用可以说是中西方诗学的共同追求,故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把法国象征派诸家诗观与中国古典诗论做了比较后,得出结论:“盖弘纲细节,不约而同,亦中西文学之奇缘佳遇也哉。”周作人也认为象征“是外国的新潮流,同时也是中国的旧手法;新诗如往这一路去,融合便可成功,真正的中国新诗也就可以产生出来了”。所以当穆木天以暗示的象征主义手法来创造新诗时,与其说是“横的移植”,不如说他是在西方象征派诗歌的诱发下,找到了中西诗歌创作方法上的契合点,用意象来构建起“象征的森林”。所以不管他在《朝之埠头》中用了“油灰的浓烟”,“灰色的天空”,“寂鸟”,“樯桅”和比栉如细线的“楼房”作为其诗歌的“象”,来尽显诗人烦闷和压抑之意;还是用“落花”象征人生的孤寂漂泊,亦或是用“纤纤的条条的雨丝”来暗示那种朦胧的情调,他的诗句无疑都在证明了象征作为中西诗学的共同追求在一个诗人身上的融合。可以说穆木天无论从理论还是诗歌创作的实践上,让中西象征主义做了一次深度的交流。

二 “情化自然”审美意境

象征主义诗派反映的是世界末的颓废情调,是人在工业革命中受到异化的一种绝望人生的表现。他们的诗歌里透露出来是一种彻底的颓废情感,具有明显的审丑意识。而在穆木天这里,也深吸了“异国熏香”,“也谈到到腐水朽城,Decadent的情调”,但较之审丑的象征诗派,却营造出一种“情化自然”的审美意境。穆木天散文《秋日风景画》说过“美化人生,情化自然”是他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诗人的眼中,就算是忧郁也是美的,也要把这种忧伤的调子融于“夜色朦胧”的诗意心地里,以“情化自然”来开辟“一片诗意”的境界。正如朱自清所言:“穆木天氏托情于幽微远渺之中”。

这种“情化自然”的意境是西方象征主义不能触及的地方,但却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找到了存在的合法性,龙泉明在《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中指出“意象意境化,则被中国古典诗学视为诗歌意象的最高品格和诗歌审美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古典诗学这里,诗歌表现的意境不管怎样朦胧,它都是建构在人与自然和谐圆融基础之上的。”在穆木天的诗歌中,这种“意象意境化”的审美追求比比皆是,他力求在自然的意象中营造起特有的意境。如《与旅人――在武藏野的道上》的诗句:

“奔遥遥的天边/奔渺渺的一线/奔杂杂乱乱 灰绿的树丛/奔雾瘴瘴的若聚若散的野烟/旅人呀 踏破了走不尽头的淡黄的小路/问遍了点点的村庄 青青的菜圃 满目的农田/旅人呀 前进 望茫茫的无限/旅人呀不要问哪里是欢乐而哪里是哀愁/旅人呀 哪里是你的家乡 哪里是我的故园……”

此诗中所传达出来旅人的孤独和飘零的浓浓的感伤情怀是寄予在那些灰绿的树丛,野烟,村庄和菜圃的,这些自然景物都印上了诗人的情绪,是诗人主观情绪下的产物,以一种寥寂的意境与旅人的感伤相契合,透射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幽怨而绵长。又如《苍白的钟声》中诗人所描绘的钟声都带上了个人的主观情感,这里的钟声是“苍白的 ”,“衰腐”的、“荒唐”的、“残朽”的、“败废”的,这些钟声都是情化了的声音,这些衰草、白杨、风声、月影也都是承载了诗人对灰暗故乡、祖国沉重的哀思的自然景物,使得整首诗歌呈现出渺远而又深沉的意境。同样在《薄暮的乡村》中,诗人不仅以清淡的笔调寓情于景,情化自然,而且以这样的诗句宣告了他与古典诗歌的亲和,与象征主义的隔离。其诗句为:

“渺渺的冥蒙/轻轻的/罩住了浮动的村庄/茅葺的草舍/白土的院墙/软软的房上的余烟/三三五五 微飘飘的 寂立的白杨/白土的院墙/树前/村后/村边的道上/播散着朦胧的 朦胧的 梦幻的/寂静的沉香/和应着梭似的渡过了的空虚的翅膀/漫漫在虚线般的空间的蜿蜒的径上/编柳的栅扉/掩住了安息的牛羊/牧童坐在石上微微的低吟/犬卧在门旁/稚气的老妪嘘嘘的吸着叶烟……”

诗人运用了白描的艺术手法,意象的组接,给我们描绘一幅恬淡和谐宁静又悠远的乡村风景图,营造了与陶渊明《归田园居》中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相似的意境。在这里可以看得出穆木天是对古典诗歌艺术的一种继承,其清新明朗的风格是与象征派的艰深晦涩的诀别。

《旅心》中诗人将对人生、对故乡、对祖国的那种飘零和寂寞落魄的朦胧感情都幻化在了自然之景中,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圆融的意境,使得穆木天的诗歌呈现了偏离象征主义的倾向,有着中国传统意境的特征。

三 “东北大野”儿子的怀乡情怀

怀乡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的题材,无论是《古诗十九首》,还是《天净沙・秋思》中旅人漂泊孤独之感,都是历代文人永远化不去的情思。在穆木天的象征诗歌里,仍可以发现这个经典母题作为传统情绪的一个表现。穆木天这个来自“东北大野的儿子”漂泊异乡,身处世纪的沧桑幻灭,又适逢东西方文化的大碰撞时期,作为弱国子民而倍受歧视和压抑的敏感的心,很容易激发起思乡恋国之情。

这种独特的情感的抒发要求一气呵成或娓娓道来,而不能拘泥于象征主义暗示中,抒情性成了这类诗歌的主要特征。如《心响》中诗人以李白似的浪漫主义情怀,直抒胸臆呼喊出对故乡的热恋:“几时能看见九曲黄河/盘旋天际/滚滚白浪/几时能看见万里浮沙/无边荒凉/满目苍茫”,他为祖国的灾难而心痛“我对你为什么现出了异国的情肠”,并热烈地期待地心潜在猛火的燃腾,痴情地渴望祖国能够出现一个怒放的春光。这里我们看到诗人并没有将他的爱国情怀寄予在“象征的森林”,而是禀着满腔的热情,在奔放的诗句彰显万般愁肠。故孙玉石评价到:“这首爱国诗篇从情调到方法上都不是象征主作品,而接近浪漫主义的歌唱。”

再如《北山坡上》诗人呼喊出“不要忘了这草茵月影那音波色浪――啊,心欲的家乡”;不要忘记那“银灰色的淡淡的薄冥的天光”,“青青的北山的麓”,“铜钱帮底的松花江头已圆圆的滚出了橙黄的玉般的月亮”,这种呼喊是一个游子对故乡最真挚的爱的一种表达,在这里对于故乡的歌唱,是内心的律动的需要,并没有与象征主义有任何的纠结,整体上呈现出中国传统的怀乡情绪。

所以穆木天的怀乡情绪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了非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融合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句,被统筹于真性情的抒发中,在诗歌创作手法上和精神追求上都与传统诗歌有着某种暗合。

穆木天的象征主义诗歌所承载的内容是丰富的,《旅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那些令中国新诗人耳目一新的象征主义的洪流,因为在这些新鲜的泉流之下,仍可以看见那些传统的因素不时从底部冒出的水泡,可以说他的《旅心》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象征主义诗歌,是一种糅合中国传统诗歌因素的象征主义诗歌。学者陈方竞这样评论穆木天和他的《旅心》:“我不认为穆木天创作出了成熟的中国象征诗,也不认为《旅心》中的这些诗歌可以像中国古代优秀诗歌那样家喻户晓流传下去,我把这些诗作为一种‘发展中的诗’来认识,这是一种‘未完成的诗’……”。但这样“未完成的诗”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象征主义诗派同中国传统主义情绪中做了一次尝试性的沟通,为后来的戴望舒的现代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有机结合做了一次有利的铺垫。

参考文献:

[1] 周作人:《〈扬鞭集〉序》,《谈龙集》,岳麓书社,1989年。

[2] 郁达夫:《创造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编后记”),1926年。

[3] 穆木天:《〈旅心〉附记》,《创造月刊》,1926年3月第一卷第一期。

[4] 穆木天:《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王彬主编:《旅心》,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5] 马拉美:《关于文学的发展》,任蠡甫、蒋孔阳、秘燕生:《西方文论选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

[6] 钱钟书:《谈艺录之八》,中华书局,1984年。

[7]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赵家璧:《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丛书》(乙种),《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8] 龙全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9] 孙玉石:《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