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06:3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伤事故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一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周密部署。积极组织我县商企开展“县乡百企千店迎春大联销’暨芷江第一届购物节”活动
今年月日—月日,按照市“万家商企迎春大联销”活动要求。县县委、县政府以“购物新芷江,畅享和平城”为活动主题,组织一百余户商家企业在全县举办“县乡百企千店迎春大联销’暨芷江第一届购物节”活动。购物节活动开展期间,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大力宣传,各商家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优惠措施并发放宣传手册10000余份,截至2月26日,全县城乡各大超市、酒店、房产公司、药店、娱乐休闲等服务场所及各乡镇“万村千乡”农家店、家电下乡”销售网点举办了形式多样的购物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购物节活动期间,县商家企业销售金额达3.8亿元人民币,超出目标任务26.7%受到市商务局相关业务科室的好评。
规范秩序,二)大力监管。进一步加强对我县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的监管力度
截至月底,县现有“家电下乡”销售网点58个。全县“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含“汽摩下乡”销售下乡产品23101台,销售金额869.5万元,发放补贴资金1400.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4%247%201%其中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2504台,销售金额4066.8万元,发放补贴资金524.4万元;销售汽车678辆,销售金额2927万元,发放补贴资金274.5万元;销售摩托车9919台,销售金额4875.7万元,发放补贴资金601.7万元。
根据怀化市财政局、怀化市商务局《关于做好家电下乡补贴兑付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了使“家电下乡”惠农政策的补贴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局会同县财政局抽调人员成立联合检查组,自月1日起至月31日在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销售网点集中整治工作。通过集中整治,检查的原有55个网点中:合格的网点有48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限期整改的网点5个,取消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资格的有2个(取消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资格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私自留用标识卡,录入虚假购买信息造假骗领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且没有在限期内将骗补资金退回县财政局)海秋家电城等7个存在违规行为的销售网点共退回骗补资金18447.55元(已退回县财政局)集中整治行动中,县商务局、县财政局除了规范各“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的经营秩序外,对没有取得网点资格却从事“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的非备案网点也进行了检查清理,进一步规范我县家电销售市场经营秩序。
严厉打击了销售网点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造假骗领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通过集中整治。促进了县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规范经营,确保了家电下乡工作顺利推进。集中整治工作中,将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积极向市局进行汇报,查处了7家违规经营的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受到市局分管领导的高度赞扬。
按照市局要求,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方面。今年月底,县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在城区正式启动,截至月底,核准备案家电以旧换新网点9个,家电以旧换新网点销售产品162台,销售金额63.18万元,发放补贴资金5.14万元。
净化市场,三)严惩违规。进一步加大酒类流通市场监管力度
确保喝酒安全”酒管办执法人员于今年3.15期间的3月1日至3月14日,为“净化酒类市场。五.一节”前夕,以及“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前夕对我县酒类流通市场开展了5次专项整治活动。截至月底,执法人员在3家酒类经销门店查获涉嫌假冒贵州茅台酒1瓶、涉嫌假冒宜宾五粮液酒1瓶、涉嫌假冒贵州青醇酒32瓶,上述涉嫌假冒酒经厂家打假办鉴定均为假冒酒,酒管办执法人员对上述3家酒类经销门店分别进行了处罚,处罚金额合计2000元,并处没收假冒酒34瓶。今年月初以来,酒管办执法人员会同县工商局、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对我县的烟酒市场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名烟名酒为重点。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联合整治,查处各类假冒酒25瓶,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审理中。同时,今年来,免工本费对边远乡镇的酒类经营业主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20余户;新办理酒类批发许可证5家,进一步规范了酒类流通秩序。
进一步规范了县酒类流通市场,通过我局执法人员不定期的专项稽查及与县工商等部门的联合整治。人民群众酒类商品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大力监管,四)宣传政策。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
今年4月上旬,为进一步我县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对我县报废汽车回收代收代储点及再生资源回收门店进行了一次检查,宣传《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六部委颁发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督促报废汽车回收代收代储点及再生资源回收门店自觉依法依规经营。
示范推广,五)诚信经营。积极提升商贸流通市场品位
提升我县商贸流通企业的诚信示范经营,为了建设诚信芷江。今年5月中旬,局联合县文明办、工商局等单位和部门将芷江汇丰购物中心作为我县“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向市局申报。此外,为了提升芷江国际和平城的城市品位,近年来我县的酒店业发展迅猛,今年我县县城新增星级酒店、商务宾馆4家(总数达23家)新增床位353个,较去年同比增长20.3%家庭旅社、旅馆床位685个;县城星级酒店、商务宾馆及旅馆总床位合计2203个。
二、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商贸流通监管人手少,全县市场监管水平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且身兼数职。商贸流通工作量多事杂,具体事情较多,局具体从事商贸流通监管工作包括分管领导在内只有3人,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以来,家电以旧换新网点申报补贴时所有申报资料须得先经过我股一名工作人员审核后才能到县财政局兑付补贴,虽然我勤恳工作,但感觉人手不够,工作压力很大;二是县商务局虽然在年底编制出台了芷江侗族自治县城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但商业设施建设中无序行为依然存在。
三、明年工作打算
积极规范酒类流通、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经营秩序,杜绝广大农民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一)积极搞活城乡商贸流通工作。将每月不定期进行检查,净化市场。
篇2
我所实习的xx,是经国家建设部批准的、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门类齐全的国有控股企业。现有员工xx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xx人、工程技术人员xx人,注册资本金xx元人民币,总资产xx元人民币。
回首实习生活,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却感触颇深。实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勤看、勤问、勤学、勤练的方式,对xx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系统分析了公司经营管理的特点、方式和运做规律后,对xxx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
一、坚持以经营为龙头,不断构造新的盈利模式。
面对建筑业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xx能够立足根本,坚持以经营为龙头,广开信息渠道,积极抢占市场份额,不断加大工程开发力度,不断构造新的盈利模式。藉着工业年的东风,积极参与承建了xx、xx等大型工业项目。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开拓型战略,抢占外埠市场,跻身国内竞争。目前,全国各地都有xx的施工项目,且工程进展顺利,施工效果良好
二、启动企业联盟战略,有效利用品牌优势。 自1998年以来,xx正努力更新着市场竞争观念,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战略联盟的运用。在与许多经济实习雄厚的兄弟单位联盟的战略实践中,实现资金、人才、技术等经营资源的共享,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活力,使xx能够专注与自身“品牌”优势的不断提升和施工管理、业务承揽能力的不断增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三、强化企业制度建设,实施人才兴起战略。
完善集团制度建设,弥补制度管理漏洞,建立起科学的考核机制,实行严格的管理责任制。大力实施人才兴起战略,建立金色降落伞制度和阳光缓步台制度,对企业骨干给予优待,对企业有特殊贡献的人物给予终身照顾;使那些从岗位退下来的员工能够享受到与在岗时同样的待遇,以体现企业文化中浓厚的人文关怀。
与此同时,在实习中,我也发现xx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市场观念和经营体制与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市场开拓的步伐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经营体制不完善,经营队伍、经营人员的责、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程序不完善。在分包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程序不衔接、管理不闭合的现象;项目部的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对分包队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服务意识不强,在管理手段和制度落实上存在薄弱环节。
篇3
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在遭受生产、工作事故伤害后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妥善处理善后,并明确事故部门应承担的责任,预防工伤事故再度发生,促进安全生产。根据杭州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1、公司对职工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车间(部门)领导应立即组织送往医院救治,并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报告。
2、事故部门领导应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填写工伤事故认定表,并将事故调查报告报公司企业管理部。同时帮助工伤者处理医疗事项。
3、公司(企业管理部)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根据工伤认定资料,十五日内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工伤报告和工伤保险待遇申报。
4、工伤职工的治疗费用和工伤津贴,由公司先垫付。医疗终结后,由企业向社保机构统一结算。
5、因工伤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实行工伤医疗期。工伤医疗期内,领取工伤津贴,企业停发工资。
6、工伤造成伤残或死亡的,其有关待遇依据杭州市有关法规规定执行。
7、公司财务会计部会同企业管理部负责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费(意外伤害保险费)的缴纳(认购)工作。负责工伤发生的费用垫付和向社会保险机构统一结算的工作。
8、对于因主观原因致使工伤的发生,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扣除保险赔偿后),主要责任部门和领导以及与事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具体规定如下:
①对因违章指挥(操作)造成的工伤财产损失,与工伤事故负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责任人,承担直接经济损失20%。
②对发生工伤财产损失的车间(部门)领导,承担直接经济损失5%。
③对发生工伤财产损失的车间(部门),承担直接经济损失10%。
④对发生工伤财产损失的班组,承担直接经济损失5%。
⑤对发生工伤财产损失的作业小组,承担直接经济损失10%。
注:不设班组和作业小组的车间(部门)由车间(部门)承担班组和作业小组的经济责任。因不可预见的客观原因造成的工伤财产损失,责任由公司承担。
9、工伤职工无故拒绝治疗、检查、夸大或隐瞒重要情节影响事故调查或劳动鉴定结论的、或多领工伤保险待遇而损害公司利益或信誉的,公司在其工伤治愈后视情节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篇4
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工伤事故伤害主要集中在工作中设备、设施安全事故和违规操作等责任性事故伤害。每年认定的工伤中,安全生产事故约占90%左右、交通事故约占6%左右,有90%的工伤事故发生在县城小微企业,工亡事故中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死亡的占总数的46%。这类生产事故大多是因为企业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配套等问题造成的。加强工伤预防,增强企业和职工的守法维权意识,促进各项工伤保险政策及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细化机器设备和工作流程的管理规范,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14年,唐山市积极探索实施工伤预防工作,在参保人数增长4.92万人的情况下,工伤事故同比降低了4.7%,工亡事故发生量比2013年降低了13%。工伤保险只是提供一种事后的经济补偿,加强工伤预防、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特别是减少重伤残和工亡人员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政府部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工伤预防工作义不容辞。
二、工伤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伤预防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涉及工伤预防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企业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只是关于企业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基本义务的规定,如何体现工伤预防功能促进工伤预防工作没有具体明确的表述。《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尽管制定了生产过程中个体预防的措施和手段、职业病防治等相关规定,但对预防费用的资金来源保障并没有明确,未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国家层面至今没有出台有关工伤预防工作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法规的空白、空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伤预防工作的无法可依。
2.工伤预防配套政策不健全。
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预防费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卫生行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规定。”但至今没有明确工伤预防费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配套的规定。同样,工伤预防的专业队伍建设规划也没有明确,安全生产或职业病预防技术改造评估验收等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
3.工伤预防激励约束机制欠缺。
《工伤保险条例》对如何追究企业责任还是空白,对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后的处罚和制约机制相对欠缺。按照《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相当一部分工伤事故不属于安全生产事故的范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事故认定的程序复杂,处罚范围窄,无法对企业形成有效威慑。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机制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浮动范围和评价指标尚未形成完全科学的模式,对工伤预防工作搞得好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4.工伤预防部门联动机制尚不健全。
在当前管理体制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工伤预防工作,却没有权利对企业进行安全监督、提出整改措施,无法直接对企业的事故预防工作进行评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安全状况的监督、管理工作,但对事故处理的批复不能成为工伤认定的重要依据。两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职责划分不清,很难形成合力。在工伤预防机制上,没有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组织之间的衔接配合机制,也没有形成实施工伤预防工作有机统一、综合协调的体制。
5.工伤预防宣传教育没有形成制度化管理。
工伤预防宣传内涵空泛,没有纳入企业管理制度,或虽纳入制度但缺乏有效的落实,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伤预防过程当中参与的深度和力度不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工伤预防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宣传缺乏制度化安排,宣传监督不到位,以致一些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仅仅是为了转嫁工伤事故风险,没有完全落实安全生产标准,一些参保人员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预防知识欠缺,安全意识淡薄、依法维权能力不强。
三、推进工伤预防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工伤预防配套制度。
从技术手段、管理方式、设备更新等方面着手,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方面的措施和标准,明确工伤预防各责任主体的权责,强化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的监督机制和措施,形成相应的奖惩机制,将工伤预防植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同时,应当对工伤预防资金的来源、资金使用管理、工伤预防管理实施细则等方面内容进行统一规定,建立一套工伤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考评奖励办法。
2.建立完善工伤预防组织体系。
各级政府应当通过建立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的形式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建设密切协同、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伤预防组织领导机制。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工伤预防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研究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的措施,加强对企业工伤预防工作的激励和督查,统筹推进工伤预防各项工作。
3.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安监部门,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监督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及时对事故企业进行督查。社会保障部门,要提供事前预防和事后补偿服务,帮助企业改进安全措施。工会组织,要主动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的建立,督促企业改善生产安全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改进工艺条件,改造生产设备。住建部门,要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安全培训,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加大安全行车教育、检查和处罚力度,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财政部门,要为工伤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4.实现工伤预防常态化、综合性治理。
改革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办法,建立工伤保险奖励调剂和返还制度,发挥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企业做好工伤预防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工伤鉴定、安全生产检查等数据的共享,提高工伤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专业医疗机构按照统一的标准、内容,为参保职工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跟踪职业病危害较大的行业和岗位,督促企业定期组织职工体检,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建立企业大型特种设备的资料档案,对部分存在事故隐患的设备要求企业进行定期检测。
5.培育安全生产文化。
篇5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本文对2011--2014年内蒙古上市公司对外公布中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发现随着我国政府及监管部门内控法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数量呈现递增趋势,这表明上市公司对待此问题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但是重视的程度仍有待于提高.通过对相关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研究,结论为报告尚未达到向投资者传递新的有价值信息的目的.因此,建议政府及监管部门除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聘请审计师对其进行鉴证外,应在企业设计及执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给予积极指导,以确保具体操作实施的针对性.
关键词 :内蒙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自我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00-03
1 引言
在SOA法案404条款出台前,一般只有在审计报表时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并确定下一步的审计程序与方法,目的是控制审计风险.SOA法案出台后,所有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除了必须履行传统的美国证券市场监管法案所规定的义务外,还必须履行一系列由萨班斯法案新规定的义务.SOA法案404条款还明确表明COSO内部控制框架可以作为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
就实际来说,内部控制一向被认为是企业自身的事,也只有企业自身意识到其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才能使这项工作踏实落地,而不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宏观调控部门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否有作用?怎样才能外内结合地使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本文通过对2011—2014年度内蒙古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这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在些基础上提出在准备及以后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相关规定与研究
2.1 文献综述
在2011年之前,因为很少有企业自愿披露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针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研究非常少.关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文献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介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思路及方法(林朝华、唐予华,2003;王立勇,2004).
2011年以后,随着相关政策法规出台,很多上市公司开始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对外公开,部分学者对这样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杨有红和汪薇(2011)通过描述性统计对2010年沪市年报内部控制信息对外公开程度的真实性进行系统性的解析,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未得到具体执行、信息披露的自发性呈现强迫状态、而非自愿.而且相关中介机构的评价标准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形成这一行业的统一标准.杨有红和陈凌云(2012)对2009年沪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2012年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比2011年有所增加,但上市公司主动披露自身内部运营情况报告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3 内蒙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研究
3.1 内蒙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
2012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有:富龙热电(000426)、时代科技(000611)、ST平能(000780)和远兴能源(000683)和包钢股份(600010)等5家公司.2013年在2012年的基础上增加了露天煤业(002128),但是包钢股份(600010)没有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2014年在2013年基础上增加了北方股份(600262)和金宇集团(600201)两家.统计情况见表1.
通过表1,我们可以发现内蒙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的数量2011年只有两家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随着相关法规的,自2012年现实情况开始有所好转.这意味着,内蒙古上市公司中对外公开其内部运作情况的的上市公司在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较小.除了包钢股份未继续进行披露外,其它5家公司持续进行披露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意见.
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公司不仅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还聘请会计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进行审计.具体情况是:2013年聘请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出具审核意见的公司只有一家,即当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露天煤业(002128).2014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北方股份(600262)和金宇集团(600201)两家公司.统计情况如下:
结合我国的相关规定及表1、表2信息,说明尽管2002年起国家就有相关的规定,要求披露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但直到2006年上交所、深交所做强制性规定以后,才开始有公司执行规定.而对报告进行审计至今为止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但聘请审计的公司也在呈现递增的趋势.究其原因是对自己公开的资料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并没有把握,需要审计进一步确认、提高把握.也有人认为是这些上市公司内控质量好,有动力通过披露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向市场传递其优质的信号(林斌、饶静,2009).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也发现我国推动企业注重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力量来自政府及监管部门,企业内生性的并没有真正显现出来.
3.3 自我评价报告的内部控制内容分析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机制,对其发挥得作用应该是监督和互相制约的.其建立应与企业自身状况相符.因此,我们认为每个企业对内部控制实施状况进行自身评价时应紧密结合自身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但是,看一看历年的上市公司所对外披露的自我评价报告中可以发现,雷同性极强,甚至完全不同行业的自我评价报告的重复性也是惊人的.具体统计情况如表3.
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同2013年相比,只有时代科技一家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容变化大.2012年该公司采用简单的总体评价,认为现行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公司战略规划、经营特点,得到了有效执行.2013年、2014年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分别就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要素进行专门披露了自我评价报告.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容也仅有ST平能一家公司在对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要素进行分析时存在差异.ST平能之所以重视内控的自我评价和审计,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不仅同一公司不同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容基本相同,而且不同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也无太大差异.其评价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两类:一是公司建立了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如甲、乙两个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甲公司:通过不断的建立、补充和完善及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提高,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比较系统、细致、针对性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施的可操作性,具有前瞻性和国际性的视野,对于公司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经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将进一步根据公司的情况和监管机构的要求,继续完善公司的内部制度,确实落实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对公司的健康运行发挥促进、监督、制约的积极作用,并切实保护相关利益人的权益.乙公司: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已建立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我国有关法规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已构建的内部控制结构和设立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是有效的,能够对编制真实公允的会计报表提供合理的保证,能够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健康运行及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保证.随着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公司将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使之始终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阅读甲乙两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我们并无发现实质性差异,都是对内控进行了简要评价,最后肯定了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二是按内部控制基本要素进行罗列,所列的信息过于通用化,几乎可以从教科书上找到,无法从报告中了解到具体某公司发展的有价值信息.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进行分析,我们没有发现其能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信息,上市公司只是披露了其遵循政府及监管部门的要求、遵守了政策法规.无论业绩好的公司抑或业绩差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相差无几,我们无法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辨别两家公司运营的好坏,也无法获得其比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公司的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然而,这一结论与一些实证结果相反,如杨有红等对披露自我评价报告与未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的会计差错更正、审计意见和受证监会处罚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两类公司无论是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或是合规性上均有显著不同,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其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强.我们认为尽管实证结果发现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强,但这不能表明公司所对外的相关信息能够指引相关的投资人依据此类信息作出合理,正确的抉择,并从中受益,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可能是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这一行为传递了其具备更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而非其披露的内容.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所对外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和实效性,而不简简单单只关注于重复性,差异性等表面文章.
4 改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公开的建议与对策
在政府及监管部门的鼓励和推动下,2011—2014年内蒙古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数量逐年递增,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财政部2008年6月28日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规范企业内部运作规范、加强领导与员工的亲密关系和促进企业持久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仅依靠公司自身的改进和提高,而没有外力的干预和制约,恐怕并不能真正保证其真正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从搜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看,全是对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肯定,这显然与实际情况是不符的.我们应借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302和404条款规定,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类似职务者必须书面声明对内控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负责,并要求随定期报告一同对外披露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即强制上市公司对其内部控制进行主动披露,同时邀请相关中介机构的负责人进行审计,这样才有可能促进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向中小投资者披露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
〔2〕杨有红,汪微.2006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会计研究,2008(3):35-42.
〔3〕袁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与改进——来自2007年年报的证据.审计研究,2008(5):90-96.
〔4〕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会计研究,2009(6):58-64.
篇6
关键词:顶岗实习期;大学生;工伤处理;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7;D920.5 文献标识码:A
1.案例陈述
在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期间,小赵被派遣至大号曲轴液压机床上操作,还需同时操作两台机床。在进行该机床操作时,小赵同学的左手拇指,被顶在了大号曲轴液压机床的内六角螺栓上,造成了拇指骨折,随后企业安全员把该生送到该企业的定点医院进行医治。但是手术过后,拇指第一关节处功能未能恢复正常,无法自主活动。此时学生才将事情告知学校,请求学校的帮助。小赵所在的系部立即成立了突发事件临时处理小组,多次与厂方交涉协商,促使厂方承认此次事故为工伤事故,全额支付学生休养期间的工资,并同意学生前往地级市三甲医院医治,全部医疗费用由厂方承担。系部多次陪同家长和学生与厂方协商后续补偿事宜,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2.案例本质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及法律援助。
3.案例的关键点
一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二是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机制。三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援助。
4.解决思路
一是及时了解情况,第一时间上报,报告并请示分管领导。二是积极安抚家长和学生,将学生治疗放在首位。三是积极寻求法律援助。四是协助家长与企业进行磋商,达成令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结果。五是加强对其他以及即将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工伤法律条款培训。
5.实施办法
(1)组建了四个事故处理小组,分工协作。主任和教学副主任负责从指导教师层面强化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校企合作副主任负责带队去事故现场调研了解第一手的事故情况并形成事故情况报告;学生管理副书记负责安排接待、安抚家长、慰问学生,负责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的出险事宜;书记负责事故上报,并带队与厂方沟通,协调处理事故的后续事宜。
(2)积极与家长沟通,主动经常性地到医院看望学生,安抚好家长的情绪,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表达学校对学生的关心。
(3)积极了解相关的法律条文,主动为学生寻求法律援助。
(4)协助家长与厂方进行磋商、谈判,维护学生的正常权益和应得赔偿。
(5)将事故发生情况及时通报全体顶岗实习期的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6)邀请企业安全部门主管对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严肃的企业生产安全教育,邀请校聘法律顾问对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开展工伤法律条款解读培训。
6.启示
(1)根据现行的法律条款,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法律身份仍旧是在校学生,而非劳动者,实习期间的人身伤害事故不属于工伤,只能按照民法规定的相关内容与原则处理。
(2)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应该签订书面的实习合同或实习协议,通过合同协议的形式,在民事法律范畴内弥补目前立法的不足。实习单位也可以不考虑应聘者顶岗实习生的身份,只依据事实劳动关系,与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这样当发生工伤事故时,顶岗实习期学生即可享受正常的工伤保险,企业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避免民事纠纷。
(3)建立和完善实习责任保险机制,在学生正常医保之外,学校应该为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作为补充医保。
(4)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的应急机制与调解机制。用人单位在事故发生后态度不一,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只能期望学校出面槠湔取权益,而学校虽然在应对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突发事件及人身伤害事故方面不断尝试各类方案和举措,但由于此类经验缺乏以及法律意识和知识相对匮乏,在处理过程中频陷困局。因此建议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处理部门或工作小组,由专职人员及时高效地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篇7
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仅仅是安吉县2016年的工作目标,也是县安全监管局的工作目标。
三方联手解难题
像其他基层安全监管部门一样,在监管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事前预防和源头管控,一直是全国所有基层安全监管人员探索解决的课题。安吉县进行了有特色的探索。为此,记者采访了安吉县安监局局长章熙翔。
章熙翔介绍,2015年以来,安吉县安监局以事前预防和源头管控为切入点,查找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短板问题”,发现三类突出问题:一是从安监部门事故数据统计来看,由于轻伤类安全事故还不在安监部门事故统计范畴之内,对各类生产性事故底数情况掌握还不全面,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不透彻,导致事故隐患源头管控上还存在一定的盲区,特别是预防轻伤类事故演变成重伤、亡人类事故的过程监管存在缺失。二是作为安监部门,一直缺乏有力的措施手段,特别是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比较突出,即使一些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涉及人员受伤、无亡人的情况),由于工伤保险赔付足额的原因,企业所承担的经济损失极少,就不能引起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三是从安吉县历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情况来看,事故大部分集中在综合类企业,而综合类企业的量大、面广,监管任务相当艰巨,无法面面俱到。使执法检查缺乏针对性,不能突出重点对象和重点环节,执法成效甚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安吉县安监局牵头,以工伤事故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平台,以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为推手,与县人力社保局、总工会建立了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联动机制,以“重源头、抓事前、严执法、强教育”为工作重点,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堵塞监管盲区,补齐工作短板。2015年5月20日,安吉县安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联合了印发《关于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简称《实施意见》)。就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进行事故及职业病预防工作,三方联合开展的工作内容、形式及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
建立机制 分工合作
《实施意见》明确了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联动机制主要10项工作内容。
建立三方联络机制
安吉县安全监管局、县人力社保局及县总工会建立工作协调联络机制。联络机制分为日常联络机制和定期联络机制,日常联络机制主要通过电话、传真、联系单、公共邮箱等方式沟通。加强联络沟通;定期联络机制主要是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定期互通总结性信件等方式沟通。定期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召开。通过联络机制建设,通报、总结、分析全县安全生产及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工作等情况,及时商议应对措施。
建立工伤和职业病监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安吉县安全监管局、县人力社保局和县总工会依托“智慧安监”建设,建立工伤认定和生产安全事故信息交换、情况互通的平台。指定专人负责将生产安全事故中的伤亡情况、职业病发生情况和工伤认定的有关信息及时录入统一的信息平台,每月互相通报,为确定联合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提供依据。并及时商定重点监管对象,制定阶段性事故高发领域专项执法方案,明确联合执法工作目标,突出工作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升执法实效。
建立“三色预警”及约谈机制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发生率,三部门联合向企业下发“三色预警”通知书,针对企业的事故发生率情况,分别下发黄色、橙色、红色预警通知书,事故发生率3%以上的企业为黄色,5%以上的为橙色,8%以上的为红色,并将近年来发生过重伤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工伤事故发生率超3%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约谈的重点对象,开展多部门联合集中约谈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同时责成事故多发单位出具自查报告,并落实整改,未按要求及时落实整改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2015年以来,安吉县共开展集中约谈2次,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130余人次。
通过“三色预警”机制,进一步加强了与企业的互动,增强了企业负责人的主体意识;以工伤保险费率浮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预警结果运用,对未按预警通知书要求落实相关整改措施的企业上浮费率,有效引导企业开展隐患的自查、自报、自改工作。
建立生产性重伤事故报备机制
各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伤和社会影响较大的生产安全事故,在向县人力社保局申请认定工伤的同时,规定必须向县安全监管局报备,并提供企业事故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劳务派遣单位将员工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中发生工伤事故,劳务派遣单位应提供用工单位出具的事故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县安全监管局对企业事故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进行审查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县总工会组织职工主动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隐患整改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自查后未及时落实整改的,由县安全监管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三方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隐患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县安全监管局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事故进行立案查处,督促事故单位整改事故隐患,强化安全管理。县人力社保局强化劳动合同实施、工伤保险管理等情况的监督管理,同时,县人力社保局在工伤认定过程中也可至县安全监管局调取有关材料。县总工会强化监督作用,通过组织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督促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维护职工权益。
建立奖惩机制
充分应用各部门现有对企业的考评机制,通过采取奖惩措施引导和督促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在人力社保部门实施的费率浮动办法、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与标准化建设评定、工会组织开展的劳动保护分级管理“笑脸”评选等工作过程中,将企业工伤事故、职业病预防工作、安全生产状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对好的企业采取优惠措施加以扶植,对差的企业采取限制措施督促改进。
建立事故预防宣传教育培训及经费保障机制
安吉县人力社保局、县总工会将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安全技能分别纳入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计划和企业职工“菜单”培训内容,县安全监管局提供有关师资力量。在年度宣传计划及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中,联合开展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广大从业人员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探索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规定比例列支。
建立事故和职业病预防教育警示基地机制
安吉县安监局挖掘企业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先进做法,有针对性地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建成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教育警示基地,树立典型,加大先进工作经验宣传力度,规范一家,带动一片。
建立职业病患者劳动关系确认合作机制
安吉县安全监管局及时向县人力社保局通报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有争议的情况,县人力社保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作出裁决,方便劳动者能及时通过劳动仲裁快捷得到职业病诊断、鉴定结果。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工伤事故通报机制
安吉县人力社保局和县安全监管局定期将生产安全事故多发、工伤事故率高的生产经营单位向同级政府报告、向县总工会通报、向社会通报,情况严重的,确定为县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企业,并在其享受政府优惠政策、评先评优、安全生产诚信等级评定和工伤保险费率调整等方面予以限制。同时,将典型事故案例在各新闻媒体曝光,提高社会关注度,促使生产经营单位提高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联合起来促安全
通过建立工伤事故信息资源共享联络机制,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此,湖州市在安吉县召开了现场会,在全市推广安吉县的工作经验。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从安吉县人力社保局的数据显示,在参保人数每年上升的情况下,2013年安吉县安全事故发生率是1.56%,2014年安全事故发生率是1.4%,同比下降10.30%,2015年,安全事故发生率是1.02%,同比下降23.21%。数据表明,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联动工作,促使企业守法意识逐步增强,安全生产事故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的频次,切实保障了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了企业的安全风险。
行政执法的重心进一步前移
开展事故多发企业的执法检查,拓展了安全生产事前执法,与新安法“加强事前预防、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的精神契合。2015年,安全生产事前执法案件数为77起,罚款总额42.2万元。2015年与2014年相比,案件数量同比上升26.23%,罚款数额同比上升23.95%。通过事前执法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心从事后查处转变到事前预防,倒逼企业主动把功课做在前面,真正落实隐患整改主体责任。
企业的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经过联合执法、集中约谈、“三色预警”、示范企业创建、警示教育基地创建等事故预防联动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深企业及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大“轻伤”以上事故多发企业事前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建立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机制,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各项投入,据统计,企业新增安全生产投入310余万,消除各类隐患1 900余处。
执法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联动工作,加强部门联络沟通,共享事故信息资源,及时分析事故多发原因,大大提高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反映速度;加强部门协作,联合执法,通过“安监执法”“三色预警”“集中约谈”多种手段,使制止力度、制止效果和查处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2015年以来,安吉县三方共开展联合执法52次,检查企业234家,下发了《责令限期整改文书》218份,办理案件31起,其中办理企业未落实主体责任类案件23起,占案件数的74.2%。
篇8
关键词:工伤保险;过错责任;无过失责任
在工业革命之前,普遍实行的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此种生产模式技术含量低,引发的伤害事故较少,伤害程度也较低。其雇佣关系常常表现为主仆关系,劳动者在雇主家里吃住,被视为雇主家庭的一份子。当伤害发生时,往往是由雇主和劳动者私下协商处理。但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坊,工厂将生产场所与家庭领域分离,主仆关系变成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再共同承担事故风险。此种背景下,亚当•斯密的“风险承担理论”应运而生,《国富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铁匠虽然是技工,但是他工作十二小时很少会赚到煤矿工人(一个普通劳工)八小时那么多,因为他的工作没有那么脏,也没有那么危险,而且是在白天、在地面上进行的。”[1]该理论认为,劳动者个人既然自愿接受了具有危险因素的工作岗位,那么其工资收入中就已经包含了对工作风险的补偿。这一理论把工伤事故成本完全归责于工伤劳动者,为雇主免责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认识到工伤事故率的降低是雇主和劳动者双重预防的结果,雇主在支付了差额工资后,不必再对工伤事故承担责任,也就没有动力对工伤事故的发生做积极的预防工作,致使工伤事故率很难降低,劳动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在这种使劳动者个人承担工伤责任的时代,许多遭受工伤的劳动者因没有能力承担医疗费而死亡,“血汗工厂”由此得名。直到今天,在亚洲及全世界的许多工作场所,仍然存在向危险行业支付多余的“风险金”作为补偿的做法。[2]然而这些“风险金”并不能将这些劳动者从实际风险中拯救出来,从长远来看,当劳动者受伤、患病或死亡时,其家庭所要支付的医疗费等成本要比“风险金”多得多。将事故的责任完全归工伤保险,起初是根据民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来施行的。
一、民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
自从近代的雇佣关系产生,就存在工作时受到伤害是否由雇主赔偿的问题。初期雇主主张对劳动者不承担工伤补偿责任。理由如下:第一,不注意原则。如果劳动者能够通过一般注意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因自身不注意或过失造成工伤的情况,雇主不承担责任。第二,同事劳动者责任原则。如果伤害是由劳动者的同事失误造成的,雇主不承担责任。第三,假定风险原则。如果劳动者清楚的知道该工作场所非常危险,但仍然选择这份工作,雇主不承担责任。工业革命后,受自由主义观念的影响,工伤救济制度建立在自由劳动合同之上,工伤可以根据自由劳动合同的损失赔偿契约得到补偿。自由主义认为,作为理性独立的主体,在不牵涉他人过错时,对所造成的事故后果,自己负责。基于民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出事故的劳动者只有举证证明雇主对事故的发生有过错,才能使雇主因过错对事故承担责任。然而由于很难证明雇主的过错,出事故的劳动者依据雇主存在过错得到工伤补偿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同时,与雇主相比,处于相对弱势的劳动者,如果对雇主提起侵权诉讼,将面临被解雇的风险,还有可能面临其他意想不到的侵害。对于劳动者来说,最有力的证人就是他的同事,但同事往往不愿做证以对抗其雇主。而且民事诉讼案件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即使最终胜诉,法院的判决数额也远远少于净康复费用,因为存在大量的律师费等法律成本,且赔偿金额没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金额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律师、劳动者提供的证据以及法官的态度。所有这些都是民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的弊端。
二、社会法上的无过失责任原则
到了19世纪末,西方世界工业引发的事故极为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工伤事故并不能简单地将过失归咎于雇主或劳动者任何一方,在此背景之下,“职业风险”理论被提出。该理论认为:“凡是利用机器或劳动者体力从事经济活动的雇主或机构就可能造成劳动者受到职业方面的伤害,意外事故无论是由于雇主的疏忽,还是由于受害人同事的粗心大意,甚至根本不存在什么过失,雇主也应进行赔偿。雇主支付职业伤害赔偿金是一笔日常开支,就像是修理和维修设备的保养费和给职工工资一样。”[3]这一理论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同,影响深远。由此形成了雇主补偿原则,也就是社会法上的无过失责任原则。如此,可以通过社会法上的无过失责任原则来弥补民法中的过失责任原则的弊端,使遭受伤害的劳动者得到补偿。按照雇主补偿原则,即使雇主没有过失,劳动者一旦在工厂发生事故,雇主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这就是无过失责任原则。基于社会法上的无过失责任原则引进雇主的补偿责任(employer’sliability),对过错责任的突破是艰难的。从中经历的最大困难是雇主,理由是:按照雇主补偿原则,当发生工伤事故时,雇主集团自身的利益会受损,需要负担更多的费用,因而千方百计地阻挠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修改。虽然通过雇主补偿原则有利于劳动者得到工伤保险,但是站在承担补偿责任的雇主立场上来说,却负担过重,存在经营成本问题。况且当雇主没有补偿能力或只能延迟补偿的情况下,尽管法律规定雇主要一次性支付补偿金,劳动者的事故损失仍然很难迅速得到补偿,无法有效保障劳动者的生计。正如郑尚元先生所说:“在职业伤害过程中受害人远不止工伤者本人,还包括其所供养的家属,甚至包括雇主和其他人,如职业伤害赔偿负担过重使部分雇主难以承受并面临倒闭或破产,受害人不仅不能得到充分赔偿,其他受雇人也会因雇主的破产而失业。”[4]
三、工伤保险制度的诞生
为了分散雇主补偿责任带来的风险,雇主从一种自助的任意保险开始发展到责任保险方式的社会保险。一次性支付对工伤劳动者的生活保障没有太大帮助,而后将一次性支付改为年金的形态,工伤劳动者的生活可以得到实质性的保障。雇主补偿保险的最终目的是让遭受工伤的劳动者的生活得到保障,但根据法律的规定,支付工伤补偿金带来的财务风险由雇主来承担。因此,雇主之间为了分散所面对的这种风险,产生了工伤保险。工伤保险要保障的一次性风险其实就是雇主补偿责任引起的风险,劳动者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实惠。由于工伤保险能分散雇主遇到的一次性风险,和其他社会保险相比,雇主并不反对工伤保险的引进。大部分国家在社会保险中最先引进的是工伤保险这一事实就是例证。德国是最早确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并运用工伤保险委员会的管理模式,对工伤劳动者以工伤保险代替雇主补偿制,普遍交纳工伤保险基金以确保劳动者的利益,给雇主和劳动者一定程度的自治,既消除了过失责任的不确定性,通过保险的方式转移了工伤成本,又避免了国家对保险事务的直接干预,有利于德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实行工伤保险的国家占66%,实行雇主补偿制的仅占29%。[5]从工伤保险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来看,在19世纪末以前居于主导地位的是以“私”的方法即民法的过错责任原则追究雇主责任,这种救济方式虽然可以提供完全的补偿,但是需要有严格的条件,工伤劳动者的权利及其今后的生活将无法预期。当私法无能为力之时,公法自然介入。工伤保险虽然是在政府主导下诞生的,但其实质是劳动者阶层与雇主阶层长期对抗达成的妥协,遵循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路径。在这一路径中,工伤的最佳解决方式是关注整个现代工业的普遍性,着眼于一种符合所有当事方最大利益的损失分配原则,而不是站在某个单独事件的立场。[6]与“私”的救济相比较,“公”的救济不需要严格的条件,但补偿水平较低。
四、工伤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国际劳工组织的积极推进密不可分,从1919年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以来,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制定大量的公约和建议书,保护劳工权益,促进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然而随着经济、政治、技术及文化的发展,工伤保险不断面临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来自对工伤的认定,随着工伤这一概念渐进地被宽泛化,工伤保险制度可能会被融入其他保险制度而逐渐消亡。例如,荷兰并不是将工伤保险补偿建立在职业风险基础之上,而是将其与疾病、伤残补偿合并在一起,统称为社会风险。正如国际劳工组织在一份出版的报告中指出,“职业的危险”这一提法理应取消,因为对疾病、伤残或死亡的情况无法断定是由于个人的还是职业的或其他原因造成的。[7]第二个挑战是雇佣关系和就业模式的变化。最近20年,临时工和非合同工数量明显增长,这种就业模式在劳动时间、就业场地、劳动关系、保险福利等方面均不同于稳定性就业,这些劳动者与雇主之间没有稳定的劳动关系,很多没有被本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覆盖。少数被工伤保险覆盖的临时工,遭受工伤后很多放弃申请工伤补偿,因为他们担心因申请补偿会丢掉来之不易的工作。此外,由于经常变动工作,很难申请职业病工伤保险补偿,因为其复杂的工作经历,往往切断了职业病与某一职业危险物质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我国的临时工主要是城市农民工,他们为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负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是工伤事故的高发群体,但是由于流动性、季节性等就业特点,工伤保险对他们的覆盖却极其有限。如何将我国的城市农民工完全纳入工伤保险,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面临的一大挑战。
五、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之路径选择
从以上工伤保险制度的演进历程上来看,现今,德、美、日等发达国家工伤保险制度已相当完善,其覆盖范围极其宽泛,几乎所有面临工伤风险的劳动者都被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中,并没有任何细分性地选择纳入。工伤保险费用均由雇主承担,只要缴足工伤保险费,雇员受伤后所产生的补偿金均由保险机构承担。保险费率根据行业风险程度设置档次,如此,风险小的企业费率低,能够促使其自主参加工伤保险;高风险企业为享受低费率也能够积极改善工作条件以推行安全生产。在补偿给付方面,伤者均有充足的保障。更为重要的是,这几个国家均重视工伤预防,防患于未然。[8]我国的工伤保险事业还处于粗放扩张阶段,且不说职工伤害未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工伤和职业病受害者也未能得到合理的补偿,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工伤预警和工伤康复机制极为欠缺,工伤补偿机制繁琐复杂,需要经历“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核定领取工伤保险待遇”三个阶段,[9]如此高昂的维权成本决定了工伤保险的价值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实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提上日程,工伤保险的价值追求更应切实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其将精力、财力投入到如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体系,纠结在何为“工伤”的认定、“劳动能力”的鉴定上,不如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将所有面临工伤风险的劳动者与疾病、意外伤害等统一纳入到社会保险,取消工伤保险制度,健全企业安全设施及安全管理方面的预防监督机制,保险费率按行业风险程度设置档次由雇主和社会保障基金共同承担,统一社会、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价值取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此,才能够真正解决我国的工伤保险将农民工等高风险人群游离于制度之外的尴尬局面。当然,这一路径体现的是一种终极关怀,在实现的方式和方法上需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分行业分地区的渐进模式,先将一些工矿业等从事危险工作的行业纳入,逐步涵盖商业以至农业等其他行业。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著,唐日松等译.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于欣华.工伤保险法论[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
[3][7]北京社会保险干部培训中心编译.国际劳工局与劳动部社会保险培训班外国专家讲稿:失业、医疗、工伤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
[4]郑尚元.劳动法与社会法理论探索[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5]万成略.工伤保险(续)[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3).
[6]约翰•法比安•维特著,田雷译.事故共和国:残疾的工人、贫穷的寡妇与美国法的重构[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
[8]应永胜.农民工工伤保险:典型发达国家制度比较及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篇9
工伤认定申请须知
一、 用人单位工伤认定申请须知
基本材料:
1、 济南市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2、 用人单位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写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
3、 职工身份证复印件
4、 职工社会保险证明(参保者附受伤当月社会保险费代扣缴明细表,未参保者附劳动关系证明)
5、 职工个人工伤认定申请书(写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盖手印)
6、 两人以上证人证言(分别提供原件,盖手印)
7、 受伤职工初诊病历、医疗诊断证明盖章及复印件(死亡者附死亡证明)
相关材料:
1、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鉴定书
2、 公安部门对机动车事故的认定结论
3、 安全生产监督部门重伤亡事故处理报告
4、 民事赔偿资料
5、 其他(如法院、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证明)
6、 职工直系亲属提供工伤认定申请的,提交有效的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二、职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伤认定申请须知
基本材料:
1、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2、职工个人工伤认定申请书(一份盖手印),写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
3、职工身份证及复印件;
4、劳动合同书及复印件或者事实劳动关系证明;
5、 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单位工商注册登记详细情况清单;
6、受伤职工初诊病历原件及复印件、诊断证明书(盖诊断专用章);死者附死亡证明
7、证人证言(两人以上,附身份证复印件)。并注明证人的身份、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与申请人关系等基本情况。
相关材料:
1、 重伤、亡事故应附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处理报告;
2、 因机动车事故的,须提供公安机关的处理结论或证明;
3、 患职业病的,须提供职业病诊断证明、诊断病历及复印件;
4、 直系亲属代表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提交有效的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5、 其他相关材料(如公安、法院、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有效证明)。
注:职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分别提供以上材料原件(包括自存原件的复印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篇10
近期,全国多地建筑业工伤事故频发,建筑工人工伤维权难问题引发关注。工伤维权难的主要原因是,保险覆盖率低、工伤认定难。一位被采访的建筑工人问,我们的保险应该由谁上?建筑业工人啥时才能走出“一失万无”绝境?
参保比例不到1/4
2014年12月29日清晨,北京清华附中一处建筑工地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10人死亡,4人受伤;12月28日,安徽蚌埠一住宅项目施工现场发生塔吊在顶升过程中倾覆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12月19日,河南省光山县幸福花园小区工程发生一起模板支架坍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9人受伤。经简单统计,仅去年12月全国公开报道的在建工程坍塌事故就有7起以上。
长期以来,建筑业虽然是工伤事故的“多发区”,但却是工伤保险等保障制度的“薄弱区”。不久前,全国政协就建筑工人工伤维权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了解到,由于建筑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用工方式的特殊性,建筑工人的权益特别是工伤后的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工伤维权问题较为突出,其主要表现之一是工伤保险参保率低。据初步统计,全国4000多万建筑业从业人员参保比例不到1/4。
来自安徽界首市的邹河海干了十几年的建筑包工头,他手下的农民工在安徽、上海、浙江等各个地方都干过各种工程。他说,对于工伤保险,他和工人们根本不敢主动提要求,当然也没人主动给他们买过。
“2014年夏天我在山东一个工地干活,老板倒是给办了保险,不过是20人只办了2个人,老板说,出了事可以轮着用。”邹河海说,“其实,我们工人要求很低,只要工资不拖欠就好了,工伤保险,现在还真是不敢想。”
而在发生工伤事故后,由于保险的缺失,“私了”也便成了普遍通行的处理方式。邹河海说,2014年8月,他舅舅的孩子在工地高层作业掉了下来,被钢筋穿腿。工程老板赔了8000元,介绍人赔了2000元,事情就算过去了。“至于工伤保险赔偿,买都没买,哪来赔偿呀!”
工伤者陷“一失万无”困境
据统计,建筑业工伤率仅次于采矿业。然而,多重原因导致工伤维权作为维护工人利益的“防线”常常“失守”,维权面临多重难题,往往使工人陷入“一失万无”困境。
深圳一位资深劳动法律师分析说,造成目前建筑行业工伤保险直接参保率普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分包制等劳动关系特点使得工人的各种保障制度欠缺;其次,建筑工人普遍都是农民工,随着农村保险覆盖面的扩大,直接参加工伤保险存在重复参保,虽然法律并不禁止,但在此情况下工人可能选择不参加,以免影响“拿到手的工资”;此外,建筑劳务公司为节约成本而不愿为工人直接购买工伤保险。
同时,缺乏相关证据认定也是阻碍工伤维权的原因之一。2012年9月12日,来自山西临汾的农民工李红奎在北京某工地做运料小工,意外被高空坠物砸中头部,造成颅骨骨折。李红奎想申请工伤赔偿,但是第一道程序――提交劳动关系证明就让他犯难了,因为当初他没有签订任何用工协议。
劳动合同缺失导致工人工伤维权遭遇“劳动关系认定难”,已经成为工伤维权第一道难以迈过的“坎儿”。也就是说,首先要证明劳动关系就已经大费周章,更不要说证明工伤责任,获得工伤赔偿了。
北京行在人间文化发展中心的《建筑业农民工劳动保护与工伤维权调研报告》显示,五年来该机构完整跟进的73个建筑工人工伤案例中,没有一例有正规的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工人工伤维权的关键难点有超过60%的人选择了“劳动关系认定”,另外有超过20%的人选择了“赔付执行难”。
建筑工人遭遇工伤后,希望获取工伤保险赔付,一般需经过劳动关系仲裁、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等程序。而用人单位往往采取申请行政复议拖延时间,导致工伤认定索赔至少得要三年,长则四年。很多农民工没有这么长时间可耗,最终被迫接受不合理的私下赔偿。
此外,因资质挂靠、层层分包导致工程安全监管乏力、工人工资被拖欠现象,总包与劳务分包乃至于包工头互相推脱责任、扯皮,包工制度下工人被置于一种遮蔽的劳动关系中,建筑公司和劳务公司得以规避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工伤工人的维权路遥遥无期。
为建筑工人织起“防护网”
如何为建筑业工人真正织起“防护网”?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住建部、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意见确定,对不能按用人单位参保的用工特别是农民工,可以按建设项目方式参保,并可在各项社保中优先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对未提交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证明、安全施工措施未落实的项目,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
以前,由于未将工伤保险费用明确列为建筑施工企业不可竞争费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控制成本,往往采取牺牲工人权益保障,放弃参加工伤保险。
而意见明确,建设单位将工伤保险费用单独列支,作为不可竞争费,不参与竞标,并在项目开工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一次性代缴本项目工伤保险费,覆盖项目使用的所有职工,包括专业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使用的农民工。
这样,工伤保险的经费也就有了来源,而且实施动态管理,名单是可以换的,凡是参加项目的农民工都有保险。
多位专家和基层工人则表示,要多角度落实工伤保险,强化各项工伤维权制度的执行力度。
首先,应通过多种措施确保工伤参保覆盖率提升。目前,各地往往采取项目参保、商业投保等措施“补位”,比如要求项目在拿到施工许可证之前按工程报价的一定比例参加工伤保险,为该项目的建筑工人“捆绑”参保等。如合肥市就普遍采取了项目参保的工伤保险方式,每个建筑项目要获得施工许可证,就必须按工程报价的1.5‰投保工伤保险,一旦发生工伤,建筑工人工伤治疗费可由单位先垫付。
“参加工伤保险其实我们都愿意,特别是现在高层建筑施工危险系数更大,希望未来能降低参保门槛,落实项目参保,让我们更有安全感。”邹河海说。
- 上一篇:重阳节祝福老人的祝福语
- 下一篇:新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