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范文
时间:2023-03-18 15:3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族传统体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88--02
1 前言
我国的体育产业在1996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推动下,已经缓缓起步,至今为止仍然还在摸索和模仿阶段,并且主要以西方的体育项目为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不能照搬或复制西方已经成型的体育产业模式,而是应该深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特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模式,为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另辟蹊径。
2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指生产民族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民族传统体育服务的各个行业的总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我国体育产业和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2.1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民族传统体育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有机体的一部分,它丰富了体育产业的内容,壮大了体育产业的队伍,为体育产业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再者,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出现,让国家产业结构朝着更加多样化、更加合理化的方向不断调整。它的发展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大众的喜爱,是中国国情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体现。
2.2拉动内需吸纳资金,提供社会就业机会
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国内和国际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交流与竞赛等。这些活动往往是与经贸活动融合在一起的,具有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经济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吸收了不少的社会资金,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各民族人民的商业贸易、旅游发展、体育和文化交流,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3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既是一种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传承的具有体育性质的身体活动,又是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再现形式。民族传统体育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或者将来,都脱离不开其母体文化的约束和影响。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有效地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参与者的文化素养,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促进人类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也让维系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在有意无意间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
3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特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个或某些民族在各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流传下来的传统体育活动。它体现出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历史风貌,是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集聚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等特性。
3.1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民族性
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直接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培育,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各个民族把自己的民俗风情融入到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化与发展。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民族性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最根本的特性。我们只有在保持鲜明的民族性的基础上,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优势,才可能实现产业化和直向世界的目标。
3.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传统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同民族在一定范围内所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它无疑带有本民族特有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习惯有及价值观念的烙印,是顺应民族喜爱、地域局限而创造出来的身体文化活动。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标志和灵魂,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理应顾及到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和信仰,所以说传统性是民族传统产业的一个重要特性。
3.3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地域性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一种民族区域文化,因而区域性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特点之一。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并与当地的民族风情结合在一起,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广泛地存在于本民族、本地的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等日常事物之中。
3.4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时空并存性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和其它产业一样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但其各环节在时间空间上是并存的,没有时间上的继起性和先后次序之分,也没有空间上的层次性,也就是说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有时空同一性。当然,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起步不久,还存在商业化程度不太高,产值较低、规模不大,影响面不够广,从业人数还不够多,产业关联度不够高等不足的地方,但它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4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4.1从农村走向城市
民族传统体育爱好者资源是人类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财富,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藏在深山少人知”的状态,但当今社会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变化。如各城市边缘一个个农家乐生态旅游如雨后春笋出现;城市的文化广场、公园景区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成为市民晨练的普遍内容;还有一些节庆活动中也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其中,为其增添光彩。在今后像这样的方式会越来越多样化,项目也会越来越多的,直到农村、城市一体化。
4.2从民俗走向市场
民族传统体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各民族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民俗艺术相互交融,形成多种文化相互辉映的民族文化综合体,让体育资源、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开发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民族文化氛围的渲染与衬托,使人体运动形态的表现性、文化内涵的浓厚性与自然环境的映衬性等和谐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民族传统体育系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市场开发潜力。随着我国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具有自然和谐性、地域风情性、民族风俗性、观赏体验性浓郁的民族传统体育将更加推崇,更加热衷,并在参与、观赏民族体育的过程中满足现代人类求动、求乐、求健、求知的特殊身心需求和满足人们感受民俗文化及民族风情的精神需要,民族传统体育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甚至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4.3商业化、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项目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不一,甚至还有许多项目不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因而要找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各组成部分中有可能发展最决的部分、对其他行业带动作用最大的部分,并把它们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因此把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培训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作为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让其商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其作用。
篇2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消费市场
近年来, 全国挖掘整理了一大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涌现了一批民族传统体育科研成果, 不少地区已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 可以说,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为了更好地发掘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更清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与人们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的关系, 笔者试图探讨如何有效地激活民族传统体育市场, 进一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
一、激活民族传统体育消费的必要性
1.激活民族传统体育消费是时代的需要。一方面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各种竞争日趋激烈, 人们盼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大脑, 消除疲劳, 对娱乐性文化消费需求迫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收入的增长, 我国休闲娱乐的消费支出比重日益增大, 据调查,三分之一用于休闲娱乐消费的家庭逐渐增多。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 健身娱乐市场发展较快, 据统计,北京市5000 多家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年营业额达6个多亿,上缴税金8000万元, 上海人均每月体育消费达100 元以上, 可见体育消费对拉动经济的贡献。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相比, 民族传统体育更多的是娱乐性、趣味性, 更平民化、大众化, 对一般体育消费者而言, 他不一定需要专门的技术训练, 也不太需要苛刻的外部条件, 这为大众参与和消费提供了较好条件。另一方面, 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劳动工作日的普遍缩短, 节假日增多, 我国全年节假日已达114天, 相当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一 。节日虽然增多了,但除国庆、春节等少数假日可形成各种外, 大部分节假日过于注重组织性和教育性, 忽视了节假日的灵魂―――娱乐性。当前各地此起彼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风筝节、武术节等多是“节日搭台, 经贸唱戏”, 政府色彩和客观经济的比重太大, 吸引大众的文化内涵和娱乐性明。而现代消费者对闲暇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闲暇生活在社会生活方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生、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演化假日的吸引力是所有关注“假日经济”的人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因此,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市场,拓展人们文化体育消费、健身娱乐消费的空间, 提升和丰富民族传统文化,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花钱买健康, 花钱买乐趣的消费需求, 是顺应时代潮流, 符合时代的精神之举。
2.激活民族传统体育消费是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竞技体育运动在“奥运精神”和“金牌意识”的熏陶下日臻完善。 随着商业体育和体育产业的较快发展, 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而民族传统体育由于缺乏金牌效应和世界冠军效应, 发展相对滞后, 步子相当缓慢,但是, 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背景起源的原因和流传的时间和地区看, 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独特的文化魅力, 很强的娱乐健身作用。一般来说, 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起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源于狩猎与征战;(2)源于农事与宗教;(3)源于婚恋与民俗;(4)源于反抗压迫与崇拜和纪念英雄人物。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质和开发价值,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单靠体育行政部门一家开发推广显然是不够的, 必须采取灵活的机制, 市场运作的方法, 以及各种新奇独特、关注大众的市场营销手段和策略, 引起消费者注意, 唤起消费需求, 激活民族传统体育市场, 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焕发新的生命力, 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培育民族传统体育消费市场
自从实行了5天工作制后, 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怎样引导人们科学、文明、健康的娱乐、消费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目前,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市场开发和消费还非常欠缺, 大力培育民族传统体育消费市场理应提上议事日程。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高尔夫球、保龄球等体育消费相比, 民族传统体育投入少、价格低、参与性强, 在目前的经济水平下,人们有能力消费, 只要引导得法、运作得当, 民族传统体育消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专家分析, 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有可能成为带动整个体育消费快速增长的主流。76.9 %的消费者不同程度的喜欢体育运动,“投资运动, 储蓄健康”、“请人吃饭, 不如请人流汗”等新体育消费观念逐渐流行, 要启动民族传统体育市场, 1.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宣传, 让民族传统体育深入人心、深入生活, 使其从乡村走向城镇、走向机关、走向企业; 2.青少年是体育消费的主流, 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要, 将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引入大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实践, 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骨干力量,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普及。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民族传统体育馆或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 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吸引人们进行娱乐和消费。4.消费者也要不断更新观念,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身能给您带来健康和欢悦的体育消费,发展和繁荣民族传统体育市场。
三、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走向深入的今天,体育事业同样必须大胆走向市场,减少国家负担,寻求自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根据自己的特点主动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市场,满足人们“花钱买健康”、“花钱买休闲”的愿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产业;传播
随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产业结构逐渐朝着具体化、清晰化的方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这一影响作用的实现都需要传播的手段来实现。纵观西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西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有西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物质保障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他们更重视对其的传播与宣传力度。因而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应该分析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就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保守僵化思想观念的制约
长时间以来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在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的影响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便显得过于保守,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传播与发展呈现出了滞后性。因而,在其传播与发展的道路上,亟需改变传统的传播观念,要能够较好地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是我国社会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运用各种传播手段,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相关赛事来对其进行广泛的传播。
1.2、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当前,其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很好地做到从产业的整体角度作为出发点,来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优化,从而使其在竞争当中的优势以及特色没有凸显出来,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持续、全面的发展。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就应该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形式,要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融合,以当前市场取向为指引以优化各项资源配置,使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能够得到延伸,能够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精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1.3、缺乏健全的产业管理体制
在举国体制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之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也是在政府的调控指引下发展的。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就应制定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首先在加强政府监督的前提下,还需根据该产业当中各个层面以及意识形态关联度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指导;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制定一些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其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最后,应该建立一个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业管理体制,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朝着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1.4、缺乏完善的产业政策
在完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政策方面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做到积极保护、合理开发并且有效利用;其次,要不断促进开放,除政府参与传播之外,还应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力量,广泛地吸引社会资金,使其实现双赢;最后,还必须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经验,走上一条外向型产业发展之路。
1.5、特色体育文化产品有待开发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人文差异,不同民族也表现出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在宏观上全面把握以及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前提下,还必须要在微观上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进行挖掘、开发、宣传,使其作为一种微观力量,来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1.6、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
毋庸置疑,专业人才资源对于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却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因此,为了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既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同时还能够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型人才。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2.1、有效运用现代传播媒介进行传播
现如今,随着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传播媒介也在不断丰富,因而首先必须做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然后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传播媒介对其信息进行广泛传播。通过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正确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
2.2、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与大众传播的融合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产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必须遵循大众传播学的社会功能。当前大众传播学主要具有四大功能,分别为社会协调、环境监测、文化传播以及娱乐四个方面。在推动二者融合的进程中,应该从社会整体以及宏观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多项学科理论、充分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信息进行传播,从而构建出一个跨学科、跨产业、跨媒介、跨地区的综合性体育文化产业集团,在此背景之下来促进其经营理念、运作机制、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能够朝着一个科学、有效、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
2.3、培养出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当前的国际竞争,最根本的便在于人才的竞争,为了改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我们不但需要努力培养人才,还需要大力引起人才,并且努力留住人才,要防止人才的流失。因而我们需为这些专业人才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而需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机制,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条件。首先,需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评估机制,要通过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的方式来留住人才,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人才的社会地位;其次,还需加强对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培养出既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又善于经营管理,同时还能够处理相关法律事务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得以顺利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总而言之,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当中,人才因素是一大关键性因素。
2.4、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任何社会行为有法律法规的约束才能够得到更为有序地开展,因而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发展道路上也必须要建立并且健全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要以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实际为基准,还需同国际体育产业、国际体育服务业以及国际体育市场的规则相接轨,在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时,在开展国际性体育服务的时候遵守国际惯例。
2.5、加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生产企业的改革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在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压力的时候,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生产经营思路,做到科学管理,加大科学技术含量,做到规模化经营,对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努力缩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产品与国际体育产品之间在技术标准、质量、营销等多个方面的差异,不断扩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并且积极向外出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
3、结语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它是同人类社会文明共同衍进与发展的“新兴产业”,它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它是以民族传统体育无形资产作为产业核心,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当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以及物质产品进行传播及开发,从而创造出相应的精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不但能够更好地传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发展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2]麻江利.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审视[J].搏击•武术科学,2010(01).
篇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传承概述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姿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内涵丰富深厚的传统体育文化,这些传统体育活动具有一定民族历史文化承载功能。近年来,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屡见报端,主要从发掘、保护、抢救、传承、产业开发等视角进行研究,多维度的研究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这是赵世林对文化传承的定义,他还指出:“文化传承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与人类的两种再生产共同构成为社会的再生产,这种文化再生产不是单个人的自我行为,而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同时又是权利和义务的传递,具有社会强制性和不可选择性,也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构成民族认同感和内聚感的核心,还是一种纵向的‘文化基因’复制,具有模式和‘血型’的基本特质”。因此,从文化传承的本质意义上来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传承不能仅仅从“传”和“承”这两方面来理解,而应当是一个“传承筛选整合传”的具有发展意义的连续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一个群体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集体创造和延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媒介分析
文字记载、数字化资料。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方式,最为普遍或者相对统一的做法就是采用文字记载的方式。一方面是对原有史料的整理,另一方面是对某些具有传统体育技能的人采访后的录音整理;再者,利用或借助现代数字化的器材和手段,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用相机、摄像机记录下来,形成数字化的资料,使人们能够较为形象和直观的感知整个活动过程;还有的学者提出了综合以上两种形式的方法——创建数字化博物馆,以网站的形式综合利用文字记载、音频资料、图片资料和视频的优势,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较为全面的展现出来。从传承媒介的角度看,这一系列的方法是相对静态的、有诸多人为因素的形式,有其传统、方便实用等优势。综合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文字记载和数字化留存可以实现更大范围、更为长久的流传,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较为可行、有效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传承媒介。
节日、庆典仪式。节日、庆典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现的集中时间,节日庆典仪式也是一种“活态”的媒介形式。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中都有各种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如藏族的“藏历年”期间就有“跳锅庄舞”、“搏力”,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进行“射箭”、“赛马”、“蒙古摔跤”等传统体育活动,回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等节日庆典期间都有传统体育项目的身影。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在此形势下,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就成了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时间,所以,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节日、庆典肩负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任和有效传承的媒介责任。
现代媒体。现代媒体,从一般形态上可以分为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户外媒体和实物媒体等,本文所探讨的是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有关的各种媒体类型。以报纸、杂志为主的平面媒体的报道、纪实等会促进广大阅读群体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以广播、电视和网路为代表的电子媒体具有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度传递信息的优势,其作用的发挥会极大的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再者,户外媒体和实物媒体等通过形象直观的广告牌、展板及橱窗和展览会的实物展览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媒体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游客、受众之间搭建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现代促推手段。
艺术化的表演或展演。近年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发展成为旅游项目当中的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和吸引游客的“卖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因其明显的健身性、参与性和娱乐性在旅游过程中为游客带来难忘的体验经历,且很多健身类的体育舞蹈被搬上舞台和荧屏,典型的例子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作为一种特色民族文化进行表演的羌族“推杆”;再者,在藏族、羌族聚居地的旅游项目中,藏族的“锅庄”、羌族的“莎朗”、壮族的“投绣球”都是向游客展示民族文化的特色表演或展演活动,艺术化改造较好的体现了传承的性质;另外,表演和展演的观众多数是来自外地的游客或族外人,他们在观看和感受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对节目所承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同程度的接收和吸收。因此,各种形式的表演和展演作为传承的艺术化形式,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了更多的被认识、了解和认同的机会,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媒介形式。
旅游。旅游已经成为时下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旅游也因此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具有动力性的媒介形式。“随着旅游的发展,外来旅游人士的增多,各民族的文化也相互渗透、影响,同时出现一些文化的交融与互补”。一方面,旅游产品的打造就是一个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充分发掘、论证基础上的开发利用,会吸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歌舞、技艺等具有娱乐性、参与性及观赏性的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这个过程本身就传承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游客参与或观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对该民族传统文化的感知,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承者”,使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有效媒介形式。
竞赛或比赛。竞赛或比赛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媒介的另外一种形式,借助于竞技赛场的胜负判别、观众观赏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目前,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了抢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蹴球、秋千、武术、射弩、龙舟、打陀螺、‘押加’、民族式摔跤、马上项目等多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能够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大都经过了细致的筛选、不同程度的规范化改造、竞赛规则的修改和完善等环节。少数民族运动会是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大集会,也是展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广阔平台。首先,赛场上各种形式的竞技所展现的就是其背后所承载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比赛项目所具有的传统文化性质和现代竞技体育文化因子都得以融合和充分展现;其次,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群体从竞赛获比赛项目中得到了一种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感官体验,这就实现了另一个层面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竞赛或比赛赛场集中了大批运动员、优秀的传统体育活动、大量的观众,虽然“传者”和“承者”的身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多元化,但竞赛或比赛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媒介作用却不容忽视。
篇5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调查,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对现代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阐述,提出现代体育课堂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用创新教育--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体育课堂,而推动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教学改革 健康第一
研究目的:
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校是文化传播的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学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研究的方法
搜集资料法:查阅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网络、查阅有关民族教育书籍
实践法:结合各班研究的民族,体育课上进行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练习。
结果与分析: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学校体育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因此,改革体育课堂完成素质教育已是时代赋予我们体育教学的重任。我校开展的“知我民族、爱我中华”的民族文化系列活动,促进了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下面就如何结合我校民族文化教育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浅谈几种具体做法
1、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以武术教学为切入口,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1.1确立武术教学内容
在确立武术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搜集中,我们查阅大量有关武术的书籍和VCD,经过筛选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本校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学生初次接触武术等多种因素,就确定了现在的武术教学内容由少林入门拳改编的“中华武术操(一)”和由中华正阳拳改编的“中华武术操(二)”。
1.2武术学习与学校体育活动相结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学校的民族活动促进了武术教学: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民族运动的活动特点来施教育人。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本动作人手,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套路练习打下良好基础。练习中,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学生互动的形式,让每位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武术动作学习,乐于参与到武术动作的练习与表演中,使学生学习武术兴趣极高,由此来提高武术动作的规范性、正确性。在学校的广播操、民族活动展示中, “中华武术操”作为一个重要的表演项目进行展示。表演时,学生大声齐喊“嘿”,一是动作整齐;二是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了以气推人,以声助势的效果,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激发了学生学好武术的决心,同时赢得了领导和家长的肯定与支持。
1.3以武育人、以武激智
在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比较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品质,因此,应适时地生动具体地向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培养优异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学中,教师结合民族英雄人物进行武德和思想品德教育。练习中,体现学生的严格性、紧张性,加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了校风和学风。
2、课堂教学中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我们刚进行研究时,我们把五十六个民族人们的习俗、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打印出来,通过切磋、研究、实践、反思、交流几个步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符合在我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确认出来,并同现有课标相结合,分成了发展跑、跳、投、灵敏等素质几个大块。比如:跑的项目有瑶族的巧过独木桥、汉族的二龙戏珠、京族的捉迷藏、黎族的珍珠球(又名托球跑)、维吾尔族:踩绳等,跳的项目有黎族的跳竹竿、夹包等,投的项目有畲族的打松鼠,发展身体协调性的项目有怒族的虎熊背石头、撒拉族的蹬棍、蒙古族的牧羊人、怒族的虎熊背石头、壮族的赛龙舟等,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渗透德育,通过简单讲解各民族的习俗,无形中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让学生感受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如:平日练习的掷准项目,在练习中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境的创设下成为畲族的打松鼠,畲族的打松鼠填充了学生上肢的活动机会,把绳捆绑成小球作为投掷物,把滚动的球作为小松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常用物品的一物多用,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游戏讲评中,教师语言引导学生把获得的奖励―小粘贴能否像畲族人一样,把打到的松鼠送给自己喜欢或自己尊敬的人?教育学生要有一颗爱待别人和尊敬别人的心。枯燥的跳绳练习,在练习中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境的创设下成为朝鲜族的花样跳绳;就连同学们最喜欢玩得快快跳起来,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境的创设下成为同学们更想跃跃欲试的彝族跳火绳 。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花样跳绳引导学生学习朝鲜族人民尊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同时学习他们团结协作、奋发图强的精神。彝族的跳火绳激发学生拥有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向往。学跳黎族的竹竿舞:引导学生来了解黎族的部分民族文化,吸引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探究。学生初次练习跳竹竿,动作会很不协调,这样就会导致竹竿伤脚或摔倒,发生不安全事故,练习中教师用绳来代替竹竿,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胆的进行练习了。练习中提高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反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体现出同学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又譬如游戏:穿过小树林,教师一般只是给学生一个想象成小树的情景,练习内容简单,这时如果结合民族体育项目,把它创设成草原小牧民,赶着一头头的羊(小牧民手中拿着一根体操棒,羊由小足球代替),绕过一个个障碍,最终要把羊安全的送回羊圈,以此类推。学生的练习热情特别高,并且在练习中手脚并用,为了更好地当好一个小牧民,都开动脑筋,寻找窍门,练习效果明显高于原有游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让学生深切的领悟到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融入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独创我校的民族趣味运动会
我校的民族趣味运动会与课堂内容整和,本着各民族的友好团结为宗旨,渗透竞技体育,体验民族风情,结合我校的民族特色活动,开幕式上,各班根据自己班的民族特色,采用不同民族音乐来伴奏,一年级学生也加入进来,学生们跳起来了具有各民族代表性的舞蹈,如“蒙古族――赛马”、“高山族――甩发舞”、“藏族――热巴舞”等,最后,五十六个民族的集体舞,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民族大团结得到了升华。
竞赛中参加的体育项目也是经过我们反复筛选,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同体育课相结合,让学生全体参与进来,有畲族的打松鼠、瑶族的巧过独木桥、蒙古族的牧羊人、彝族的跳火绳、壮族的赛龙舟、怒族的虎熊背石头等。在比赛中,学生们各显奇能,快乐有趣的参与到民族体育项目比赛中,看!比赛者虎视眈眈,观看者摇旗呐喊,其中还夹杂着兴奋的家长们,趣味运动会的成功举办,给了我们又一个成功的体验,同时,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完善我们的校本教研的信心。
三、为了更好的引用,我们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引入课堂教学
选择时要具有针对性,更多的选择具有浓厚民族、地方特色,能满足学生趣味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学练积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如现在我们在教授低年级教学时,就要偏重于这一方面选择适合学生的传统项目,象游戏赛威呼 是游戏赛龙舟的初级阶段, 每组队员手握两根木杆或竹竿,以一路纵队的队形向终点飞跑,先到终点者为胜,跑的过程中队员可伴唱:嘿――吆嘿吆或“一二一”等便于集体掌握的运动节奏性口号,比赛中,竹竿任何部分不能落地,赛威呼在对于小学低年级走跑教学中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既可以纠正低年级学生走、跑的协调性,还可以解决学生“一二一”的落脚问题,同时还感受了一种民族风情。
2、及时反思,注意交流
教师上完课后,要针对教学中的有些问题进行反思,认真总结,比如:瑶族的独木桥,此活动虽然学生的兴趣极高,但是,通过上课,我们发现此项目低年级学生的安全性并不是很高,于是,我们用木块替换了体操凳,适当的降低了难度,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效果反而更好,使我们尝到了反思后的甜头。同时我们还要多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同行之间共同探讨,还要同其他学科的进行交流,吸其精华,去之糟粕,从而形成具有自己学科特色的民族体育传统教学。
四、结论与建议
结合民族体育传统项目,把它有效的引入到体育课中,使我们初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在惊喜之余,更坚定了我们继续坚持下的信心,同时,在民族传统教学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为自己的体育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展望未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将为继承、发扬、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场所。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在我校“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教育的良好环境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应迈得再大一些,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保持充沛的精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东方56个民族网
[2]青岛市实验小学校本教材
篇6
关键词:彝族 打跳 民族传统体育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21
1 前言
“打跳”是彝族人民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一种古老社会风俗。“打跳”盛行于彝族地区,又称踏歌、跌脚、左脚舞,意为“打跳”是踏着挥厚深沉、热烈、欢快、清脆的笛子、月琴的音乐旋律翩翩起舞。“一寨打跳,八方相聚”,体现彝族人们对“打跳”运动的喜爱。研究彝族“打跳”的发展问题,对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增强国民体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彝族“打跳”的起源
传说古代彝族部落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在夜色笼罩的山头上,点燃篝火,人们围成了圈跳跃旋转,熊熊篝火,人影绰绰,脚步声隆隆,以壮声势。祖先居住在深山野林中,为了抵御猛兽的袭击,围火跳跃,简单的形成了舞蹈动作。也有学者认为,彝族“打跳”起源于对动物的模拟。在生活之中模拟着劳动生产生活和模拟动物的动作逐步创造和发展着彝族舞蹈“打跳”。在彝族“打跳”中多数舞蹈动作都是以模拟生产劳动动作和动物动作舞蹈,逐步发展到现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舞蹈动作。另一说法是,除恶驱邪说。传说以前一个彝族大力士和一个天上大力士相约去摔跤,彝族大力士把天上大力士给摔死了,天上人知道后来报复彝族,放虫子到彝族的庄稼里。彝族人民为了抵抗天上人保住庄稼,家家户户都点起火把来驱虫辟邪,也就那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成为彝族传统的节日“火把节”,彝族人民将虫子烧走掉,为了庆祝胜利,人们相聚一起边歌边舞。从此,人民安居乐业,“打跳”时代相传到至今。总的来说,“打跳”是彝族人民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一种古老社会风俗。对此,“打跳”盛行于彝族地区,不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重大的民族节日,其它欢乐吉庆及劳动丰收的夜晚都兴“打跳”。特别是在火把节和娶嫁的时候,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饰,赶来参加“打跳”。
3 彝族“打跳”的特征
“打跳”活动是在乐器伴奏下边唱边跳的舞蹈,但又不像舞蹈那样强调艺术性。相反,说它是一种强调锻炼的体育活动更为适合。在传统的民族节日、相亲娶嫁、劳动丰收都会举行活动以舞蹈来抒情达意、自娱自乐。是一种全民性的健身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伴随着彝族的历史发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风俗习惯紧密联系。它的流传得到了更多的人认可,“打跳”的风气仍然很盛。彝族“打跳”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基础扎实、底蕴深厚、丰富多彩、风格特异的特点。“打跳”在彝族当地受到更多人们的喜爱和共同认可。“打跳”可以强身健体,还能节约体育投资,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彝族“打跳”也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文化遗产,它可以有效地促进身心健康,可发展腿部力量和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刚柔相济,自然舒畅,使全身上下协调运动,能达到抗老延寿的目的。还具有娱乐性的特征,是运动者和观赏者通过“打跳”活动来娱悦身心、调节情感、陶冶情操,取得运动中的欢愉与审美体验。“打跳”作为现代社会彝族人们健身、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受到了群众的重视。
“打跳”的形式是不管男女老少,要相互间手拉手,围成圆圈进行移步摆手和跳动。男女边对唱边跳,步伐有抬脚、一跺脚、前三步一跺和后三步一跺、三步一松脚、摆手松脚、两次跺脚三摆手、快步转移等等,动作十分丰富,风格奔放开朗、扎实有力。是模拟动物及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姿态和动作所取,反映当时居住的环境,生产生活的特点。气氛热烈、乐曲曲调欢快、节奏感强,并与舞蹈的动作紧密相合。“打跳”活动没有场地和人员的限制,不管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在村寨里或自己院坝中心点一堆熊熊篝火,然后男女老少跟着音乐或吹笛子的领头围在大火旁边成一圈又一圈的队形跳起来。无论是喜庆还是节日,只要听见音乐或笛子村里的声音,寨子里的人们就会相约而来,并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饰跟着欢快的音乐兴高采烈的跳着,兴起之时及至通宵。“打跳”之所以受到彝族人的喜爱,除了其健身、娱乐性外,还在于这种活动具有特殊人人际关系交往作用。通过锻炼身体的形式与情歌对唱的结合,更易抒发感情,相互交流沟通。因此,“打跳”结合的体育活动在彝族人中才富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才会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
4 彝族“打跳”的发展分析
彝族“打跳”起源于狩猎劳动、模拟动物、除恶驱邪、民族风俗,在这样的长期生活过程中,集体创作的舞蹈形式。“打跳”是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活动没有场地和人员的限制,乐曲曲调欢快,节奏感强,动作灵活,风格奔放开朗,简单易学。“打跳”是彝族体育活动的精髓和魅力所在,鲜明彝族体育文化健身意蕴。经过调查表明经常参加彝族“打跳”的群众还是很多的,是彝族青年男女最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很多。影响彝族“打跳”发展因素有: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节日风俗、感情交流。其节日风俗在发展彝族“打跳”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当地的节日风俗,开展中发展传承彝族“打跳”文化,丰富彝族文化,传承发展彝族“打跳”活动。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发挥优势、发展本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应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传统的凝聚力,利用“打跳”本身具有的健身、娱乐、消遣功能,吸引广大群众参开展,促进社会与彝族“打跳”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刚,绕远.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论[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2]师有福.彝族文化论[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篇7
关键词:武术教学;养生体育;传统文化;民俗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经历过无数的风雨洗涤后,变得更加具有民族特色。在当前高校开展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中,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去了解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更好地去理解传统体育文化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们对传统体育认识的思想转变,增强学生民族文化意识。
1.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武术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
1.1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影响学生们民族文化意识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武术不仅是锻炼人们身体和保持健康的一种艺术,也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体育项目,并且作为中华文化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象征,得到国内外人士的认可。我国国家体育局也于二零零九年对武术体育项目进行了具体的整治,使其变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此外,我国的武术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以“制止侵袭”为基本技术指导,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它不仅是人们精神文明的结晶,同时也是人们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在武术的体育项目练习中,以技击为基本训练,其运动的形式主要包括为套路、格斗和功法等,是一种实现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而进行的运动形式。此外,以武术为主的一些体育运动项目都含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这在国家体育局的体育运动项目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以此,当今时代的高校体育运动项目中,也应该加大武术体育的推行,使得学生们对我国民族体育教育有着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从而加强学生们的民族文化意识。
1.2武术作为学校教学提升学生们民族文化意识
当前我国许多院校均开展以中华武术为题材的体育教学,在实现学生们强身健体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们对民族体育以及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因此,学校在开展武术教学的课程中,教师不能只从武术的技击方法或者套路和格斗方面对学生进行授课,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们传授这套武术技巧中所蕴含的哲理或文化内涵,因为武术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体育运动形式,而是一套由意识形态构成的全面系统的运动体系。学生们在进行武术学习时,可以感受到儒学、佛学等思想理念,还有中华传统美学以及哲学等传统理念在武术中都有体现,所以武术学具有很高文化底蕴和价值,我们不能只从拳法、步法等角度去学习武术,要全面把握我国武术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底蕴,否则,利用武术对学生们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将很难实现。
1.3武术内外兼修思想影响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意识
中国的武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我国的武学就讲究“内外兼修、天人合一”等思想理念,这种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精髓。此外,我国的武术还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武术训练中所包含的“自强不息”等思想便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当年,而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杀敌,这是象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另外,武德也是我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武术思想以儒家学派的“仁”为核心思想,从古至今,我国各家武术学派中无不贯彻这一思想,这不仅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高尚,也体现出我国人民素质的高尚。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要注意向学生多介绍和引进我国的文化瑰宝,学生们在对武术的招式进行练习时,能够从中感悟到中国文化的高尚,从而激发学生们去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进而有利于中华民族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1.4武术中高尚的道德标准提高学生民族文化意识
自古以来,我国的武术精神中就包含宽容谦和、尊师重长的思想,当今社会也是如此,习武之人不仅仅是以强身健体为主,还有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但是也不能持强凌弱,这是习武之人的基本素质修养,同时还有注重以宽容谦和的态度去面对他人,尤其是面对自己的师长,要更加尊重、有礼貌。同样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的当今社会中所急需的道德标准,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中的砥柱,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因此,我们在培养大学生们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其素质文化的教育,让学们不仅有高超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还要具有高超的个人修养,并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社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学校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武术传授时,要注意结合我国传统的武学教育思想,教育学生们凡事以德为先,先做好自己,再教育他人,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个人修养,还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优良学生,同时,加强了社会的稳定,促进国家更好更快的发展。
2.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养生体育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2.1养生体育中的“养生保健顺乎自然”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养生问题便成为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且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然而作为传统养生中最重要的体育养生的关注却一直都很冷淡,并且体育养生在我国传统养生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最为直接的。这可能与人们对养生之道的宏观看法有关。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的《天运》中对传统的崇尚自然的养生观进行简单表述:“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要求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要符合自然万物的规律,以求得身体内部的平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和谐,从而加强学生们的养生意识,使学生们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2.2养生体育中的“动与静平衡”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中,动与静相协调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养生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欲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他主张人的养生也要遵循动与静相协调的原则,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对人体进行保养之道,否则恒动必将超越人体所能承受,进而影响身体健康,而恒静犹如朽木一般,毕将会蠹枢,所以人们应该讲究一种动与静相对平衡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学生们在进行体育武术学习时,通过武术学习中的动与静,便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一养生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2.3养生体育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养生体育中,传统的中医思想占据着很大地位,如《尚书•洪范》已成为人们养生的重要参考之一。通过养生保养一个好的身体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从古至今,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贫民百姓都希望做的事情。在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养生体育教学不仅丰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强化的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健康水平,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国家是一件好事,并且还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传统的体育养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文化意识。中华民族的养生文化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包含着各种学派的高尚思想,如儒家学派、道教以及佛教等哲学思想,这些思想都讲究清心寡欲和修心养性等方面内容,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同时也讲究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将此引入到学生们的大学体育养生教学中,对学生们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这种哲学思想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修心养性,还对学生的性格塑造有一定的影响,使得学生在未来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加沉着有力,如道家的柔静、佛家的顿悟以及儒家的以理制心等,这些思想使学生们在面对未来的难题时能过学会控制,并且沉下心来去感知事情,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难题。由此可见,这些思想不仅与当代的养生学有着极为相似的观点,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部分。因此,在当今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们除了利用一些技法对学生们进行体育养生教育外,更要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内在的修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体育教学目的,只要将学生们的内在修养工作做好,他们才可以真正静下心来去学习知识,这中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们信息大爆炸的情况下也能够静下心来去学习和研究,同时,也为学生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益处。最后,这种哲学思想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必要的养生技巧,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
3.民族体育中的民俗体育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
3.1利用民俗体育提高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形式
民俗体育就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所发明的体育形式,然后在悠久的历史选择中,被广泛传承而留下来的体育文化。我国传统的民俗体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国社会演变的体现,此外,也是我国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最出名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他就是我国传统民俗体育的典型代表,虽然龙舟与当今时代下的划艇有着很大差距,但是龙舟所蕴含的精神和文化底蕴确是当代水上划艇远远不能替代的。由于赛龙舟活动始于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因此这种民俗体育活动便代表着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赛龙舟既是对诗人屈原的祭奠,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使得学生们在尽情地进行民俗体育玩耍的过程中,还能很好地理解和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此外,在民间像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很多,其中包括中国象棋、舞龙等传统活动都属于民俗体育,这些民俗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像最简单的游戏踢毽子、打陀螺等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结晶,并且又深深吸引着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很容易投入到民俗体育的学习中,此外,这种活动具有较简单的组织形式,可以使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学习中。
3.2利用民俗体育提高在校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民俗体育,并且每个民俗体育都有着不同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事先对这些民俗教育进行了解,然后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民俗体育的教授以及民俗体育知识的讲解,如果情况允许,教师可以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民俗体育的运动,让学生们亲自参与,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4.少数民族体育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在各民族的交流沟通中,各民族文化彼此交融,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化越来越被政府所保护和重视,并就此特意成立了少数民族体育大赛等活动,可知,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也是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在当今的大学体育教学中,应该逐渐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引入到学生们的学习中,这不仅使学生们生活更具特色,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真正理解,这对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民族体育作为各民族之间关系的枢纽,学生们通过对少数民族体育的了解和学习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情谊,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此外,在我国的某些高等院校中,已经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体育教育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传统武术和养生体育一样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利用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加强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还要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传授给学生们,这些文化都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结晶,对学生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5.结语
总之,传统民族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当前社会中,某些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民族体育教学时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提高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作者:马莹 郝震
参考文献:
[1]张英.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培训,2016,(22):119.
篇8
摘要: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悠久的民族历史及独特的地理环境衍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卓越的强身健体功效,其核心价值及突出地位是其他竞技体育无法比拟的。随着国家加大对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也随之凸显出来。本文将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状况谈起,重点分析保护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应遵循的原则及具体操作办法,希望能对继承和发扬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工作尽个人微薄之力。
关键词:广西 少数民族 文化 传统体育资源 保护和开发
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39-02
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演变、发展而形成,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和健身娱乐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和普及,可以极大提高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感知,同时还可以促进人们身体技巧的形成和身体能力的加强。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和国民体质,这是促进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更是国家实现全面复兴的有力保障。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恰好可以将传统文化与体育健身二者完美地结合,是新时期背景下重要的开发资源之一。然而民族传统体育所处现状堪忧,目前传统体育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流失,一些项目甚至濒临无人传承后继无人的局面。如果再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并加大力度去保护和发展,今后这些民族瑰宝将不复存在,那将成为国家的损失、历史的悲哀。所以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传承必须以保护工作为先行,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进而通过合理科学的开发工作去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发展,逐渐形成良性发展之路,最终确保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并随之发扬光大。
一、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现实状况
1.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数量众多
广西是壮族自治区,除了壮族人数居多外,还有其他10个世居少数民族。总体来讲广西地区少数民族数量众多、分布较为集中,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资料显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总量高达478项。其中以壮族体育项目最多,数量达到了194项;瑶族和苗族次之,分别达到了87和83项;其他少数民族包括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和回族,他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数量也很多,一共占据114项。数量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形成了广西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
2.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面临流失现象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极为丰富,然而人们熟知的都是目前较为常见和可操作的传统体育项目。从传统体育项目数据统计和人们熟知项目程度之间的对比可以发现,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流失现象。众所周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社会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从而打破了少数民族地区原本安静、绿色的居住环境,这就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造成了极大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化进程加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尤其是民族青年到城市工作或生活。城市科技信息发达、生活节奏快,致使少数民族同胞对传统项目的兴趣日趋淡化、热情逐渐降低,这就使得传统体育资源逐渐失去了传承对象。
3.基础设施薄弱
广西少数民族同胞多集中居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落后的经济严重制约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交通不便是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喜爱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到民族发源地去参观,欣赏具有原味气息的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然而当地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无法正常接待游客和参观者的造访,致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功能发挥及价值提升受到限制,这就直接约束了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4.发展政策及经费不够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发展与传承面临着经费紧张的困境,尤其是举办传统体育活动时,资金问题较为严重,很多活动的举办还需要社会捐助或者村民自筹。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并不高涨,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质量和水平很难得到保证。当然这与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重视和扶持是分不开的,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进行了部署,目的就是要大力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然而政策落实到地方政府或是乡镇农村时,具体实效细则和措施并没有完全形成,甚至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资源的保护和开放工作仅局限于“口号”工作,当然这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滞后也有直接关系。
二、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1.体现民族文化原则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它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与开发必须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原t,这是对华夏渊源历史的重要传承,也是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在信息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深度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并结合申遗工作,合理利用和开发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优秀文化资源。
2.优先抢救濒临项目原则
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缩减趋势可以分析出,一些民族体育资源正濒临失传现象。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现代文化和科技的影响,一些特殊的体育项目出现了自生自灭、后继无人的局面。所以政府和社会团体要优先开展对此类项目的抢救与保护,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与手段,使濒临项目得以保留和传承。
3.先保护后开发原则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巨大,部分体育项目的经济前景也十分可观,但是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利用必须遵循先保护后开发原则。民族体育项目的优势在于其传统特色,正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形态才是值得推崇和赞叹的。如果颠倒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先后顺序,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商业化气息,使原有的民族韵味发生改变,这就失去了传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文化的初衷。
三、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与开发应采取的措施
1.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与投入力度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当地基础设施水平,以适应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需求。其次,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本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政策,并成立专门审查与监督小组,以保证保护和开发政策的顺利有效落实。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的培养。最后,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体育资源的传承和发展得到有效互动。
2.积极推进申遗工作
目前,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中并没有一个单独项目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政府、社会、公众要正确认识申遗工作的示范效应,它对宣传和传播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首先,要提高公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加大保护和传承意识。其次,政府要做好申遗工作的规划,并积极落实申遗工作部署。最后,要保护和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人才培养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校园
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与开发工作中的重要场所,可以尝试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校园,让更多学生感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而带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承。首先,要合理选取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保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育项目进行改进和整合,进而形成体育教材。其次,学生通过在体育课堂中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深刻地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强化爱国情怀。通过不断学习,学生兴趣日渐浓厚,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理解和认识也随之加深,今后定能为保护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作出应有贡献。
4.加大民族魍程逵社团的建设与管理
民间传统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十分巨大,而且这些社团本身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十分热爱,并善于钻研和交流。政府要鼓励和发展民间传统体育社团的建设,使之充分发挥纽带作用,这对传统体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十分有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社团要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监管体系,使民间社团做好与政府之间的协同工作,并促进民众广泛参与,最终携手实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参考文献:
[1]朱岚涛,陈炜.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2(3): 146-153.
篇9
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传统体育通过不断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大量渗透到民族传统文化中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如武术、射箭、摔跤、拔河、高跷等。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项目有竞技性、群众性及娱乐性的活动,还有养生、保健、气功等强调个人身心同步发展,动静结合的健身性活动[2]。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便易行,适应性强,可满足男女老少不同健身群体的需求,是终身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在国际上也倍受关注。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高校作为我国体育教育最高层次,它不仅是强身健体、祛病保健的锻炼手段,也是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措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生产生活方式多元演进的呈现,对培养和发扬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认识、适应并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高校校园是影响其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境场所。校园文化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一个非强制性的影响。它是社会文化作用于青年大学生的“中介”,对社会文化具有积极能动的反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复合型的文化,其间充满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国内文化与国内文化、本土文化与外地文化、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锋,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文化再现,是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渗透与传播。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对校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校园文化作为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的高层次优秀文化,可以辐射到社会中去,引领社会思潮,并深刻影响社会群体,以一种富有激情的形式渗透到民族文化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校园文化它通过自己培养的人才对社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传播原有的社会文化,并推动和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随着青年大学生社会作用的日益扩展,使社会文化的发展跃入新的层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各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精神的呈现。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丰富校园民族文化内容和学生的业余生活,并使民族精神在学生群体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们的瑰宝,应充分利用其优良的价值,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好的传承和发展。
3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重要的呈现形式,随着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日益受到挑战。我国高校在传承与发展世界现代文化的同时,要承担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任。随着历史和科学的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社会主体文化转型产生剧烈的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练习的人也越来越多。高校校园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和人生目标的树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新载体。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以及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合到校园文化中,在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直接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4民族传统体育促进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4.1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民族传统体育已经成为学生娱乐、体育活动,有很好的锻炼价值,运用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让学生在形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能够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高校通过不同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培养学生宽厚、礼让为理念,以崇尚人的内在气质、品格、精神修养为价值取向的人文素养和热爱和平、善良诚信、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道德情操。
4.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体育课程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与训练是对高等学校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与提高[3]。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和很强的表演性,在众多校园文化活动中,都能看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如武术表演、民族健身操表演等。学生根据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自己的爱好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表演节目的形式改编和创编,使这个项目在校园中广泛开展。在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丰富课程体系,增加了高校校园体育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开展民族传统项目“跳竹竿”“抢花炮”“毽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新鲜的体育课程,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这项民族的体育运动形式和方法,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4.3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加强各民族团结
大学教育阶段是接受、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环境,各各不同民族学生相聚一堂学习,为多种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充分感受各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使大学生在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得到陶冶[4]。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着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体育意识、民族体育精神的象征。大学课堂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接受多元文化的过程,接受多元文化的过程就能起到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广泛开展,让大学生熟悉、了解并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练习和锻炼方法,并起到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推广民族体育项目的教育意义,促进各民族大团结以及社会大和谐。
5结语
篇10
关键词:中学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教材
一、前言
民族传统体育是长期流传在各民族民间的以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各种竞技与游戏活动,是我国历代人民调节身心、强健体魄、丰富生活的重要手段。它集健身性、竞技性、趣味性、民族性、艺术性于一体,具备中学体育教材的特征,有些项目经过改造、整合与提炼,使其具有较高的教育、健身、娱乐功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可以成为中学体育教材。
二、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一)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需要
竞技体育教材多年来一直是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需求等因素,体育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可以是多方位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完全可以作为体育教材内容,这是丰富中学体育教材内容的需要,也是满足不同个体对体育的需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也各具差异,具体形式有球类、竞速类、技巧类、表演类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开发为中学体育教学内容。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与传承的需要
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化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称谓的竞技体育也都是西方国家的民族体育项目,通过学校为媒介发展成为现在广为流传竞技项目。例如,美国的民族体育――篮球运动、韩国的民族体育――跆拳道运动的蓬勃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它们都先在学校广泛开展,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随之传播开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后才成为世人喜爱的运动,进而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三、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开发的优势
(一)技术动作简单,规则灵活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农牧时代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由最初的满足生存需要到愉悦身心、增进健康、丰富生活等,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简单,易于学习、掌握,比赛规则具有灵活性、随意性,便于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技术动作、竞赛规则进行改动,使其有利于教学、比赛游戏。
(二)场地器材要求低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体育运动,流传至今的千余种项目中多数项目对场地要求较低,器材简单,随地可去,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及消费水平或购买或自制。例如:板鞋竞速、高脚马竞速等传统项目器材,材料易于寻找,制作流程简单,成本不高,各学校还可根据学校情况对器材的材质进行相应的调整,只要符合教学条件,具备安全等特性就行。民族传统体育这一优点适合在我国各类中学开展。
(三)健身性、趣味性
娱乐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最重要的特点,从我国四年一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设置来看有竞技项目和表演项目,很多项目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其观赏性、愉悦性很高,深受群众的喜爱。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中多以载歌载舞、节奏明快、活泼风趣的体育娱乐活动为主,借体育娱乐形式烘托节日气氛,提高参与面,如:苗族的“跳芦笙”、“反排木鼓舞”、布依族的“刷把舞”等都是融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体育娱乐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性、趣味性等特点将其开发为中学体育教材是对体育教学的很好的补充,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内容。
四、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开发基本要求
(一)遵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符合体育教学的要求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教材内容作为体育课的载体,在选择时也要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我们祖先千百年的实践,其健身价值不言而喻,特别是其趣味性、健身性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具备学生广泛参与的运动兴趣
体育教材内容作为教学手段、学生健身的途径,必须要考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是不能列为教材内容的。在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时,也要把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作为重要依据。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民间开展很好,但不一定符合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所以也不能列为教材内容。如:“扭扁担”是在扁担上掰手腕的角力项目,作为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的项目,其持续性较差,学生做几次后就没有能力继续做,并且对学生上肢力量的增长起不到作用,所以不能作为教材内容。
(三)安全性
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具有危险性,在中学开展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伤害,如:抢花炮、射箭、射弩等,不能作为中学体育教材内容。一些具有不安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通过器材的改变降低难度,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如:高脚竞速的高脚马,我们可以降低脚蹬的高度,消除危险,使其符合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发挥体育教材的作用。
(四)创新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是依靠固守传统,而是拓展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目前在各大中小学被采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变,有的是项目表现形式,有的是项目规则要求,有些项目是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