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课范文

时间:2023-04-11 07:4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选修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选修课

篇1

如果把所有高校开设的成百上千门选修课集中起来,你肯定能淘到一些“奇葩”课程。这些课程每一门都能用奇怪的内容颠覆你的认知,让你惊讶感叹:“选修课,居然讲这些?!”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奇幻漂流”,一起寻觅那些“囧囧有神”的大学选修课程吧!

魔幻派:当哈利·波特“邂逅”遗传学

《哈利·波特与遗传学》被誉为中山大学医学院的“神级选修课”。它究竟“神”在哪里呢?选课系统显示,这门课程的“容量”是“100名血色汉纳根”(指共招收100名学生),并要求选课学生“对哈利·波特的小说或电影感兴趣”。

开课的陈老师表示,这门课会以《哈利·波特》中的情节为例,用轻松调侃的方式讲解严肃的遗传学。比如遗传学里经常强调母亲妊娠期间的心态和所处环境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在《哈利·波特》中也不难找到例子。哈利与伏地魔都是斯莱特林的后裔,生活环境也很相似,为什么两人的性格截然相反呢?因为哈利是在母爱中出生的,而伏地魔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却心中充满仇恨。

面对如此富有魔幻色彩的遗传学课,你一定会感兴趣吧?

艺术派:画蘑菇,拿高分

在华南农业大学,每年有几万名学子挤破了头抢报一门名叫《森林大型真菌》的选修课,力争成为150名“幸运听众”中的一员。这门课“外表”很严肃,“内在”很欢乐,因为同学们只需画蘑菇就能拿到学分,所以它又被戏称为“蘑菇课”。

不过,这可不是一门美术课,而是实实在在的科普课。它主要介绍灵芝、香菇、木耳等常见食用菌的特点与功能,并教授一些辨别毒蘑菇的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有三次机会到实验室观察菌类标本,并动手画出蘑菇。画得美丑没关系,只要能画出蘑菇的特征,一般都能拿到90分。

美剧派:别对我说谎

《lie to me》(《别对我说谎》)是一部红极一时的美剧,主人公莱特曼能根据人受到刺激时的面部表情及身体反应,判断其是否在说谎。正当粉丝们纷纷议论世间是否真有如此神奇的“读脸术”时,中国政法大学就应景地开设了选修课《心理应激微反应》。

授课老师姜振宇被同学们称为“人肉测谎仪”,他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明星教师,也是在江苏卫视《非常了得》栏目中走红的微表情专家。在课堂上,姜老师会分析、讲解视频案例,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眨眼、视线飘忽、嘴角上扬等微反应背后的细微情绪。

运动派:走喽,爬树去!

大学校园里林立着参天大树,同学们如同一群蜘蛛侠,自由地穿梭在树与树之间——你能想象这个场景吗?这就是厦门大学在2012年度全力打造、倾情巨献的选修课——《攀树运动课》。

这里的“攀树”有点类似攀岩运动,和我们平常所说的“爬树”不太一样。同学们需要佩戴头盔、腰带、护目镜等保护装置,借助绳子、各种扣子等一整套专业工具,完成上升、下移、旋转等动作,最终可以“爬上任何树,在上面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

对此,网友们“幸灾乐祸”地调侃说:“厦大里的木瓜、芒果、莲雾和龙眼们,赶紧逃生吧!”

舌尖派:一节课“消灭”16瓶洋酒

在中国计量学院,有一门叫《酒文化入门》的选修课大受追捧。据说上这门课,可以跟着老师去酒吧参观花式调酒;据说上这门课,可以去超市现场评判酒的好坏;据说上这门课,可以在酒庄里边品酒边考试;据说上这门课,一节课能“消灭”掉16瓶洋酒……

授课老师杨勇从本科到博士学的都是“酒”,是个名副其实的“酒博士”。在课堂上,杨老师会讲解世界著名的啤酒、葡萄酒和白酒的起源、分类、酿造、选购技巧、饮酒礼仪、品尝艺术、保健功能等内容。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比如聚会时该如何点酒、什么菜配什么酒、送礼该选什么酒、什么酒适合投资等,杨老师也会一一给予解答。

哲理派:从生与死中认识人生

“死亡”一直是人们比较忌讳的话题,广州大学却相当有胆色地开设了一门《生死课》,而且至今已经开设了12年。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直面死亡、思考人生。

授课老师胡宜安说,这门课会讲解生死的意义、濒死体验、疾病、临终关怀、脑死亡、丧葬礼仪等内容,让同学们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正确应对生死问题,树立更正确、更健康的人生观。“讲死是为了更好地生,更强调对周围人的关怀、爱与和谐的相处。”

篇2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建设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必须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是建设一个文明强国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面对国家和全社会对高素质文化人才的迫切需求,高层次文化培养的摇篮——高等院校理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作为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又该如何转型以适应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趋势?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越来越重视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也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为通识教育为背景,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重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把目光放在了大学英语必修课上,而把选修课作为一种可以让学生凑学分的无关紧要的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通识教育的宗旨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因为,通识教育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全面性与综合性,更注重培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而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也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的价值是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培养国家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知道,语言是媒介,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因此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中最具优势的课程。但是,由于作为必修课,它在课程的设计、教材的选用、课时的安排以及教学人员的配备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缺乏选修课的灵活性和可变通性。事实上,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选修课却依然在过分强调对语言的基础技能的学习和语言符号最基本的交际功能,即便有些文化类的选修课,也都是临时拼凑而成的东西,并没有很好的利用选修课的优势将大量的有关系方的人文、历史、地理、科学、艺术、哲学等素材作为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并丰富通识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2]由此可见,目前的大学英语远没有发挥其在高校通识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革。

一、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改革的依据

近几十年来,国外非常重视通识教育。哈佛大学1945年就出版了题为《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的报告,指出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完整的人”。上个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哈佛大学的课程里就包含了许多通识教育的内容。如今,该校涉及外国文化、文学与艺术、外语、历史、科学等一百多门课。欧洲国家的英国大学、德国大学等也都采用多专业相结合的模式以体现通识教育的特点(沙红芳,2010)。我国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 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 既要照顾起点低的学生, 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发展空间, 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 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课程要求》同时对选修课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将选修课分为三类, 即语言技能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和专业英语类课程[3]。大学英语选修课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基本特征就是倡导个性化学习,而个性化学习的理论依据就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966)首先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应该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材知识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而非教师传授的内容;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而非仅仅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4]由此可见,选修课的改革有其理论依据。不仅如此,国外的经验和国内《课程要求》都向我们说明一点,那就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通识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非常重要。要想让学生跳出课程的狭小范围,就要对当前选修课进行改革,将内容丰富的选修课呈现给学生,以扩大他们的学科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二、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改革与建设

“通识教育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因地而变,不变的是它对教育本身价值的追求,这个价值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一点上讲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改革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因此,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改革必须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和彻底的。首先,课程设置上必须全面更新。根据学生的需求,将选修课分为以下四大类:1、综合英语类四、六级辅导、考研辅导 2、实用技能类——英语视听说、实用英语写作、英语阅读与翻译 3、文化艺术类——西方小说、散文选读、诗歌、艺术、音乐、电影欣赏 4、知识常识类——西方美术、艺术史介绍、中西方文化对比介绍、宗教、礼仪、民俗介绍等。其次,选修课教材的选用与编写要紧紧跟上。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教材的选用往往比较随意,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保证选修课的质量。因此,有必要进行选修课教材和资料库的建设。当前,需要组织教师统一编写适合通识教育的、符合《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并且具有新颖性、多样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教材。加大虚拟语境下的“立体化”教材的研发和创新的力度。教材内容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本土文化与优秀异国文化的结合、理论资源与有价值的网络资源的结合以及单一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结合。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现代、快捷、方便的资料库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第三,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以适应和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为手段” 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理念,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做到虚实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网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的教学手段。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有赖于一支优良的教学队伍。要把形成一支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均合理的教师队伍, 作为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5]。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工作,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坚持集体备课、深化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第五,为了保证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多样化教学的质量,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因素、教师因素、教学方法因素和学生因素,以确保辅助教学的良性循环[6]。第六,采取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与评估办法。检查各门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的好坏,采用单一的评估方法不能起到较好的验收效果,因此,有必要将形成性评估、启发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而选修课的考核应着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式有开卷、闭卷、口试、读书报告、小论文等以全面考核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以至于光靠必修课已无法满足学生和全社会对全才型、国际型人才的需求。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就势必要将选修课从原来以语言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向拓宽学生学科视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上来。只有从各个方面对大学英语选修课进行改革和建设,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艳华.高校开设英语选修课的必要性研究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7)

[3] 冯新华.论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课程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4] 南红艳 李超.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模式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11-03

为“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1],各所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有些学校也称“开拓课程”)。这种做法无疑是有益的,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有不少论说,本文不再赘述,而是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管理做一点尝试性的探讨。

一、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组织实施的特点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编制的权力主体是学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依据的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及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而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因此,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具有本校自身特点的、为本校学生专门量身定制的课程,其相应的课程决策程序和流程也就需要做一个特殊且科学合理的安排。

1.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编制决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专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建设应该是一个由教务部门、人事部门、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各专业教学院(系)、教育专家、校领导、学生,有时还包括社会相关部门等人士广泛参与的工作。它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大学英语教学部门是课程编制的主体,但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建设并不只局限于大学英语教学部门[2]。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仅封闭于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内部是行不通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决策者,不但要设法调动大学英语教学部门的力量,还要能获得相关教学部门的支持,甚至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否则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目标难以实现。

2.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应该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在英语学习上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有独创性。教师具有独创性的个性化教学才能使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各门课程特色鲜明、形式丰富、内容更有针对性,让学生有充分选择与发挥的空间。

3.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每一个学校有每一个学校的传统,其师资条件、办学规模、办学目标、历史底蕴、生源情况、社会关系、所在地方的经济情况和社会环境等等都不尽相同。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编制的决策者要善于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差异中看到优势,看到特色,看到方向,看到希望。

4.指导下放权。大学英语选修课与必修课的不同在于,必修课难以照顾到学校的实际,也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选修课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大学英语教育的管理者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把课程组织的权利交给教师,把学习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而不要给予过多的干涉和限制。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突破传统教学形成的思维定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对管理者的要求主要在思想与组织两个方面,包括:

1.明确而独特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原则性的规定。一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在达到最基本的、原则性的规定之外要有自己的科学、系统、个性化的特色。也就是说,实现共性的同时要张扬出自己的个性。这就需要管理者了解本校的办学环境、办学宗旨、教育思想、师生特点及各种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具有本校特点适合本校师生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2.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不但需要调动大学英语教师的热情,还需要让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参与进来,需要动用到全校各方面的教育资源,甚至需要得到社会力量的支持。没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这些都是难以完成的。

3.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想。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建设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发展的产物。它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无论在教学性质与目标,还是在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做法。因此,管理者需接受新的思想,顺应新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否则再好的选修课程也是无源之水,很难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3]。

4.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任何改革都会受到来自旧的习惯势力的压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如何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如何在课程的实施中协调教师、专家、学生和各个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意见,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不仅需要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更需要有创造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一旦确定设置之后,就进入付诸实践进入课堂的过程,这个课程同样非常重要,决定了设置者的理念能否得到实现。为保证过程的有效性,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全校性的教学改革工程,应该由一名校领导牵头分管,教务处、外语学院(系)、大学外语部和相关院(系)都要明确专门的领导负责,还要与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及辅导员一起形成一个组织网络,有条有块,使教学工作能够得到贯彻落实,教学中搜集到的意见能够很快得到反馈。

2.宏观指导,形式灵活。校领导负责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宏观指导,教务处负责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实施的宏观指导,外语学院(系)负责对老师执行教学大纲的情况进行宏观控制,但是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形式与进度、教学内容与研究,则由大学外语部组织相关老师灵活机动地落实,以鼓励各门选修课程的特色与个性。

3.改善师资,轮流进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门类繁多,对师资有很强的个性要求。因此,管理者一方面要重新组合师资,分配力量,挖掘每一位教师的特长、兴趣与潜力;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师分批进修,发展针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的进修学习。

4.学生为本,主动参与。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为学习个性化发展服务的,是以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因此在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才是教师不变的追求[4]。

5.规范管理,保证质量。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虽然不像必修课那样有统一的教材、计划、进步,但是教学常规所要求的一些规范还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教材可以自编,备课也可以形式多样化,但计划、进度、备课、考核、小结、教研活动等规范要求一个也不能少,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基本质量。

四、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管理角色的改变。按照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往往是教学行政部门预先设置好课程,再由教学部门组织教师实施。而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不只是教学行政部门的事情,更主要的是要广大教师自主确定课程。这种角色上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和教师都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这就需要他们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改变角色,积极参与课程的设置,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等待接受检查变为主导课程设置,由凭经验和感觉从事教学变成教学目标明确的策划人。

2.建立教学过程监控机制。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虽然鼓励创新,提倡个性,但如果失控也会走向反面。一个人可以同时集演员、导演和制片人三种身价于一身,但一个人不可以同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运动员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有自己的判断,但最终还应该以裁判员的判断为权威的判断。同理,教学活动缺少了权威的裁判员――教学过程监控机制,教学活动也有可能会走向混乱。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多方参与的教学过程监控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可靠依据。

3.建立课程中介服务机构。大学英语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不是大学英语老师能够胜任的。除了前面所说的,要挖掘大学英语老师的潜力和对大学英语老师定期培训以发展大学英语选修课所需师资之外,还应该建立课程中介服务机构或借助社会上已有的课程中介服务机构,让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能够得到落实。

4.粗犷式管理。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特点是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管理者应该鼓励不同个性和特长的教师脱颖而出,而不是束缚其手脚,因此管理者的任务以宏观调节和课程评价为主,不要过多地介入细节,否则大学英语选修课程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

正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言,大学英语是“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与其相对应的管理也就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的建设,也有学分制体系的改革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还有教师培训体制的改进和发展。总之,管理只是手段,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学生“有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9.

[2]邓笛.高等院校大学外语部的地位和作用――盐城工学院大学外语部个案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3-86.

[3]吴斌,邓笛.语言测试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150-153.

[4]王奇,邓笛.文化视域下的“写长法”大学英语写作评价[J].外语界,2012,(5):17-23.

篇4

一、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及课程设置

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既丰富又复杂,英国的一位语言文化学者威尔?琼斯曾经说过语言文化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复合体,因此在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的选修课教学上应着眼于多个方面进行推进,将教学重点放在英语的词汇文化、交际文化及语言文化背景上,这样才可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并且能够真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1.1加强词汇文化的教育词汇是组成一门语言最基本的成分也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重要纽带,不同国家在同一个词汇之间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英语中“宣传”(propaganda)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在汉语里“宣传”是一个带有积极色彩的词汇,再比如形容颜色的词汇在不同的国家也有着不同的联想意义,在英语中蓝色多表示高贵优雅或者忧郁的心情而在汉语中蓝色多表示安宁、祥和等,以上这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词汇文化在学习语言中的重要性,大学英语语言文化选修课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着重了解英语词汇文化蕴藏的意义。

1.2增加英语交际文化的教学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应用,英语和汉语一样能够在日常的交际或谈话中体现丰富的文化现象,正确理解并应用英语中的问候语、介绍用语、应答语及致谢语或电话用语等等是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的关键,英语的问候交际文化既体现在言语交际上也体现在非言语交际上,非言语交际包括肢体或面部语言或声音、音量、语调等其他方面,言语交际能够直白的表达人们所想的内容,而非言语交际则是渲染润色言语交际的核心,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应将英语交际文化列入重点教学范畴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英语。

1.3增加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教学使用英语的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的范围广泛,大到地理历史小到社会生活,了解并体验这些文化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英语国家概况或外国文学赏析及外国电影赏析等课程,这些关于英语文化背景的选修课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英语的魅力,也能够帮助他们拓宽视角去提高自己的思想内涵,同时在这些英语文化背景后也蕴藏着他们的民族精神,比如使用英语的国家大多都崇尚个人主义并且有很强的冒险精神,他们也十分尊重个人隐私,这就解释了西方国家并不喜欢被人问到收入、家庭及年龄等问题,也能解释他们为什么孩子从婴儿时期起就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等,这些能够体现英语文化的精神与体现汉语文化的精神存在很大的差异,掌握好这些蕴藏在背后的文化才能掌握英语文化。

二、增强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的方法途径

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决定了学生能够吸收多少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置身于学习英语文化的环境中。

2.1教学方法以任务型为主英语课堂中的任务教学曾经被人归纳为六大要素,其中包括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信息输入、增加教学的活动形式、加强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定位课堂角色以及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以任务的形式作为英语教学的动力,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课堂的时间活动中深入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这种将学生定位主体教师作为主导的教学核心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加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每节课之前进行预习以明确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中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讨论相关话题,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估总结,在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的跨文化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设置问答的形式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安排合理的教学环境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从浅至深的学好这门课程。

2.2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和第二课堂选修课与必修课相比有着一定的课程限制,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增强对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英语文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聘请外国教师以更加直观的感受语言的文化和魅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质的英语文化资料并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一些趣味的英语知识竞赛和英文演讲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增强英语应用的能力。

2.3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水平,一位优秀的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师能够准确的抓住学生心理,用多样的形式和有趣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英语的学习能力,因此,高校应该投入部分精力在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上,请外国学者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派他们出国学习一段时间,这些都能够帮助英语教师更好的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只有教授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才能让大学生更好掌握这门充满乐趣的选修课。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选修课;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06-1.5

大学开设日语选修课是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培养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通用型高级人才的需要。东北师范大学自2005年开始开设日语选修课,几年来教育效果一直很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日语学习基础,并为各专业学生查阅资料、出国深造、就业等拓展更多的途径。日语选修课具有时期长课时少的特点,所以,要求教师追加课后辅助教学,针对各类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针对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东北师范大学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一共发出问卷253份,回收242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235份,问卷有效率97%。其中,调查对象包括经济学院、政法学院、美术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教育学院、历史学院等大部分学院的选修日语课的同学。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对于日语学习兴趣强烈

其中,对于日语学习兴趣的调查。针对学习过日语的学生,调查对象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和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大部分学科,主体为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其中针对“选修日语课的原因”,有49%的学生认为“对日语很有兴趣”,主观能动性很强,43%的学生认为“是专业需要或就业的需要”。在被问及“通过何种方式学习日语”时,有61%的学生是“通过学校日语选修课程学习日语”,有31%的学生是“通过校外辅导班学习日语”,并同时选修日语课的同学占了大多数,有42%的学生是“通过选修日语课打下日语学习基础”,然后通过自学提高日语水平。对于学习期望的调查中,有35%的学生“希望通过日语选修课来提高自己的日语口语水平”,达到应用和与人交流的水平。还有接近28%的学生想“通过选修日语课提高日语水平,能看懂日本的影视节目,丰富知识和开阔眼界”。有22%的同学希望“通过选修日语课,能够为本专业服务,阅读新闻、书籍和本专业的文献”等。有13%的学生是通过“选修日语课,为日语水平打下基础,为今后赴日留学打下语言基础”。

二、学生的学习目标各不相同

在日语课堂学习内容方面,对于学生的调查主要归结为三类。首先,有接近31%的学生希望通过日语通识选修课提高基础日语知识,包括常用词汇、基本语法和句型,以便今后为考级做准备。其次,有大约42%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日语掌握实用日语知识和技能,包括寒喧语、日常社交用语等技巧。并且,有28%的学生认为在日语课堂上应该增加日本文化知识,包括风俗、风情、礼仪以及现代日本生活常识。而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中选择“外语学习对自己来说太难,学起来比较吃力”的占28%,选择“老师上课太枯燥,学习没意思”的占31%。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具备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

三、课外信息来源广泛

调查中,在对“是否有阶段性学习日语的计划”的回答中,有72%的学生回答“制定了计划但没有完全实施”。说明学生对于日语学习的主观意识强烈,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合理的学习规划,实施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现有的基础日语教材结构多是课文、单词、语法、练习,几乎没有或很少涉及交际日语和日本文化方面的知识,偏重语言知识,忽视实际应用,理论与实际脱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的、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来体验日本的生活及文化,从而更好地学习日语、解读日语、掌握日语。在被问及“如何通过课外学习日语。”有57%的同学选择了“看日剧、动画片,并注册日语学习网站来学习日语。”有21%的学生选择“通过和日本人交流来学习日语”说明学生接触日语的渠道很丰富,这样就要求日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应用能力。采取一些符合学生们年龄特点、性格特点、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把枯燥的日语知识化为形象的、容易接受的东西。

综合近年来的教学情况以及社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教学模式,追加辅助教学,针对各类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发现本课程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认为开设此门课程非常重要。面对课时少,教学量大的矛盾,我们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把日语和本专业内容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引导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同时,利用图书资料、影视资料、网络资源等课外信息资源,提高学生日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堂教学中实行课堂讲,课后练。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加大授课量,提高学生的听课能力。并且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使学生充分的消化理解课堂内容。

【参考文献】

[1]大学日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日语第二外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侯巧红.高校日语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

篇6

[关键词]选修课;大学生;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02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09

[本刊网址] http://

著名企业家李开复曾经说过“从心选择,尊重自我的内心,在大学的生活当中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和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不要去困扰别人怎么说或怎么想”。这也是企业家对于大学生如何看待选修课的一种态度。选修课和必修课二者结合一起组成了高效的课程体系,并且选修课补充了必修课无法涉及的一些其他知识层次。因此选修课具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帮助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当中了解其他的课外知识,补全自身专业的漏洞知识;然而选修课在要求学生上课的时候给予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余地,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n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的主观能动性。

一、调查对象及方式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本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商洛学院的随机200名在校大学生。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大学生上选修课现状,拟定了相应的调查报告。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共2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选修课并非因兴趣而选。根据调查的结果发现,仅有10%的学生因为感兴趣而去选择相关的课程,相反,大多数的同学根本就不是根据自我的兴趣去选择选修课程。为了学分去选择课程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65%,这说明学分在学生的思想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将对老师喜爱和考勤率作为重点的学生占16%,考虑到能够提升自我是素质的学生而去选择选修课的占9%。

(二)选修系统不规范。商洛学院的选修课系统一直是将选修系统开放后,让学生自由选择,造成了学生拼网速,疯抢的现状,所以一到进行选修时学校的选修系统总是处于瘫痪状态。然而,某些学生虽然登上了选课系统,但是自己心仪的课程已被选走,只能去选择其他不感兴趣的学科。这种现象在商洛学院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学校应该去完善自身的选课系统。

(三)选课的出勤率统计。45%的学生会选择经常去上选修课,而每次选修课都出勤的学生仅有15%,还有20%的学生很少去上。在学校的教务系统中显示已选人数,通常情况下并不是实际听课学生的人数。许多同学学生并没有根据自己兴趣去选择,所以在选修课上出勤率不高,也是属于正常现象。从统计结果来看,商洛学院的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出勤率态度还是很认真的。

(四)重学分偏好热门课程。如今选修课的成绩与学生的奖学金、评优密切相关。许多学校提出,只有不挂科才能够进行评优和奖学金的评选,甚至包括选修课,许多学生由于受到评优和奖学金的影响,会选择容易通过,分数高,老师要求不严格的选修课进行选择。通过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那些,容易过,给高分,老师对出勤率要求不严的。许多学生的选修目的有所不同,有的希望拓展自我的认识,有的希望获得较高的成绩,有的为了确保能够更好地毕业。因此对于选修课的标准和听课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现在大部分学生仅是因为受到功利的影响而去选择选修课,而且商洛学院的学生,更愿意去选择文科类科目,而放弃去选择一些理工科的科目,造成许多科目由于选课人较少而停止教学。

(五)公共选修课营养不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于选修课的种类和感兴趣程度是越来越高,因此学生对于选修课也需要有自主的选择权。然而对于商洛学院的传统的选修课模式已经无法跟上学生的“口味”,选修课的种类较少已经成为降低大学生对于选修课满意程度的因素之一。针对学校来说,对于选修公共课程的整体规划还有待提高,并没有站到学生角度去考虑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是造成学生对选修课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大学生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商洛学院自开展选修课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爱与喜爱,这并不能够说明商洛学院的选修课教育系统是非常的完美,还有许多的学生并不能够适应该学院的教学理念,例如选修课的资源短缺、选修课的时间过少等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去改善和完善,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总结和咨询相关师生的意见,总结了一些措施和对策。

(一)满足学生需求,完成自主选课。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能够发现,实用性强和文科类科目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学院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制定相应的课程,例如计算机游戏、中国传统文化等深受学生的喜爱,许多学生争相选择。还有一些体育课程,例如篮球、羽毛球、足球等。以上的选修课都是学生们喜爱的,愿意选择的。而有些科目却变得无人问津,造成由于人少而无法开课的尴尬局面。所以学校可以适当地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对于学生喜爱的课程可以适当的扩大招收数量,以此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由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感到快乐。

(二)自由选择课程和教师。学校在位学生提供选修课的过程中,可以将选修课的授予内容和相关简介提前发给学生以供参考,以免学生造成盲目的选修。在选修的过程当中,尽量不要限定选修人说,应该完全开放选修课的标准,依据选修的人数来分配班级,而不是根据班级数而确定选修人数,这样的限定名额的分配选修课,只会导致学生们去“血拼”选修课,完全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不仅能够自主选择课程,还能够自主选择授课老师。

(三)上课时间自由化,避免时间冲突。商洛学院的选修课通常安排在下午或者周末,这对学校而言,难于管理和监控教学情况,而且这些时间段对于师生而言,严格地限制了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在选修课上往往会出现无精打采,疲惫不堪的精神状态。而许多其他的院校而是在大一的阶段将选修课和必修课放在一起去学习,为学生将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这样的做法各有利弊,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得非常慢,没有空闲时间去放松。还有许多学生由于忙于兼职、实习,不得不放弃选修课的学习。所以作为学校应当制定一个合理的上课时间,避免和学生的娱乐休闲时间发生冲突,还可以将上课的可是缩短,尽量将选修课的课程一次性全部授予完成,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

(四)取消学分制。在校的学生往往最关注的就是在课堂是是否会被点名,能够通过考试,这样的选课标准,总会隐藏着功利性质,易得分、容易过的学科往往成为了学生选择的对象,这样严重的违背的选修课设立的初衷。所以作为学校应当对学生选课问题进行科学的知道。首先,学校要加大力度去宣传还是得选修课,对每一门选修课都有详细的介绍,包括开课目的、授予内容。教材、参考书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让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学校应当取消选修课的学分制,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兴趣去选课,但是对于逃课或者旷课过多的学生应当严重惩罚。

(五)构建合理的公共选修课体系。在大学里开展的公共选修课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以学生作为根本,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坚持文理互相渗透、学科之间做到相互补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置。学校应当加大对于选修的资金投入,对多数的选修课应当予以相应的奖励,从而打造精品选修课堂,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听课。对于教师学校要积极动员教师,让教师想尽办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还可以聘请名师开课讲座,以此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n余生活。

参考文献:

[1]陆德山.认识权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池其军.浅析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31).

[3]石晓霞,饶峥.高校公共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5).

[4]潘少芬.高校公共选修课开设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J].才智,2015(25).

Research on the College Students'Satisfaction Toward Optional Courses at Present

LU Xiao-li,ZHANG Kai-ying

(Shangluo College, Shangluo Shaanxi 726000,China)

篇7

>> 关于开设大学英语能力选修课的思考 关于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师范学校开设生物校本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开设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的思考 大学非英语专业开设《英美电影》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数学公共选修课程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上好公共网球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学专业选修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学全校性选修课开设方法浅析 关于大学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思考 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建设的思考 对独立学院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论大学英语教学开设口语选修课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开设《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的尝试 关于开设计算机发展史选修课的思考 关于开设任意选修课《劳动合同法》的思考 开设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开设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试行[J].外国语,2005,(2):12-14.

[3] 周可荣,龚丽英.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1):46-51.

篇8

关键词:通识选修课;影响因素;综合性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51-02

高校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尽管如今通识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武大在内的几乎所有高校都会规定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通识选修课才能毕业,但是通识选修课的实际效果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常常有一定差距。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常年在4个校区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近400门。本次调查主要是关注在校学生选课状况和需求、已开设课程的满足程度、学生对老师授课和校方开课的评价等,其结果希望能为学校教务部门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资源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为选修课授课教师提供学生相对真实的想法来调整授课、考评的方式,达到更好的上课效果,以期最终学生能更好更直接地选到自己满意喜爱并受益匪浅的选修课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开课领域和可选课人次情况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2年3月至6月,本学期全校开设选修课共357门课程,分别属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和跨学科5个领域,具体各领域开课门数和可选课人次数见表1。结果显示,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开设选修课课程门数和可选课人次均最多,紧随其后为跨学科领域;人文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和中外文明与外国文化领域所占比例均在10%左右。同时调查显示在四个校区开设的课程数目很悬殊,一校区最多,有200门课程开设;而四校区仅有12门开设。

二、学生选课及相关影响因素

1.调查学生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共调查学生973人。在预调查的基础上以完善调查表内容,以面对面的调查方式督促保证调查问卷的完整性和实效性。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男女性别比为1:1,符合武大学生整体性别比例。所调查的973名学生中大一、大二、大三及以上学生比例分别为27%、35%和38%。按大类专业比例为工科30.1%、理学和信息26.1%、人文社科24.8%、医学类19%。

2.选课信息和希望选课领域。在5个课程领域中,40.4%的同学最希望选择人文科学领域方面的课程,紧随其后的是社会科学领域和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领域,分别达26%和25.1%,而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只达到了14.2%。结合表1的数据,开课数量最多是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超过40%。这些数据反映同学们的选课意愿与开课领域课程数量分布不均衡,而根据学校要求,每个领域至少选上2个学分的规则,导致了某些课程或是某个领域的热门和选不上。学校在开设选修课程的过程中,可能会根据各专业学生比例、老师擅长领域、学校倾向引导等方面设置课程,我们认为,相关部门也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进行相应调整,毕竟选修课程针对的人群就是学生本体,要更多考虑学生们的需求。在选课前对选修课程信息比较了解的仅占13.9%,57.3%同学很想了解但认为信息来源少,21.2%的同学选课是“望文生义”。反映出大部分同学都想了解一些关于选修课程的资料,但是由于在设立和管理选修课程的时候,学校忽视了这部分的信息,以致不少同学在选课上存在盲目和随机性。在选课过程中78.2%的调查学生是根据兴趣爱好选课,比如喜欢音乐,就可能会选择一些建筑与音乐等课程。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学生认为很多课程的内容并不符合他们对课程名称的理解,比如公务管理写作,多数学生会认为该课程偏向分析如何写作和欣赏各类作文,然而实际课程内容是介绍公务管理写作的分类和定义。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对选修课失望从而失去兴趣,造成上课不听甚至不到课的局面。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学生们了解选修课程的渠道多是通过学长学姐的介绍或是他人推荐等途径,说白了就是道听途说,其真实性有待考察。调查中65%的同学希望加强教务部官网对课程内容的详细介绍,同时也希望学院老师和班主任能宣传和介绍相关选修课程,以方便同学们慎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避免出现选择之后又失望不感兴趣的现象。

3.影响选课的老师因素。在影响选课最主要的老师因素方面,授课方式以微弱的优势成为首选因素,紧随其后的是职称和知名度、给分松紧度。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方式已经落后,71%的同学希望上课老师幽默风趣,在借助PPT课件讲授的同时穿插课程有关的录像,并希望能安排实验等实践环节。学生们认为在教务系统开设选修课程的老师大多是不熟悉的低调的院系老师,虽然有开课老师姓名、开课地点和开课形式,但课程信息十分有限,他们在选课过程中很难根据理想中的老师风格进行选课,有时根据老师姓名还因受到其他同学的这样或那样对老师看法的建议而更改最初的想法,错过想选的课程。这是需要亟待改进的方面。

4.出勤和听课积极性。近65%的同学通识课出勤率在75%以上。不能坚持听课的主要原因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是老师讲课乏味,无吸引力;另一半的同学则主要是与个人时间安排冲突。由于选修课程大多数安排在晚上,与大学生社团活动时间冲突是不少同学翘课的原因。因综合性大学各校区距离远而不能坚持上选修课也是原因一。有43%的同学认为其所在校区课程容纳人数与选课人数比过低,以致存在多数同学选不到在自己所在校区开设的课程,需要远距离跨校区上课。46%的同学比较重视选修课课程,但在课堂认真听课的仅38%,有48.5%的同学会做其他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比如在选修课上写其他课程的作业、整理笔记、预习或复习专业课等。也许是同学们对选修课程的期望过高,又或者是与自己的想象不符,仅有11%的同学认为所选课程达到了预期效果。可见这一数字不太符合学校开展选修课程的初衷和期望。

三、建议

1.选课时段。针对同学普遍认为目前的选修课系统在随机分配人员名额的不合理性问题,课题小组思考了几个可以技术上操作,并且有一定可行性的方案。最终49%的同学建议安排为:第一周高年级选课;第二周低年级选课;三四两周统一进行调课换课。这样既可以很好地满足高年级的选课修满学分的需求,也很好地避免了在人员分配时,系统偏向高年级的设置,使得选课更加随机、公正。

2.进一步完善选修课课程管理。调查中近70%的同学希望加强教学质量和选课指导。在当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选修课是大学生课程内容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学校和学生都给予了充分关注。学校应在持续并加强对选修课重视的同时,对现行的选修课管理制度和具体内容加以完善,使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达到其应起的效果。

基金项目:(1)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2)武汉大学课程建设项目

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选修课;语言磨蚀;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83-03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课程大多由基础英语必修课和英语选修课两部分组成。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主体的基础必修课,它一直是外语教研人员眼中的重点,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相比之下,英语选修课的相关研究较少,实际教学效果也有待提高。

一、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现实要求和理论依据

1.现实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9)明确规定: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三四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从而切实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规定:“各个学校应当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自己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面授课程,更应注重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也是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近几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中,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教育不能仅限于一二年级的基础训练,三四年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仍然需要继续提高英语能力的后续英语学习。为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开设多种多样的英语选修课成为必然。

2.语言磨蚀理论。作为一线大学英语教师,笔者常常听到学生们抱怨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后四、六级时期”明显下降。通常,学生们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参加英语基础课的规律学习,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英语水平得以保持和提高。四、六级考试过后,英语基础课结束,学习目标缺失,学习投入不能保证,以至于英语水平直线下降。其实,这一普遍现象的发生是有理论依据的。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即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Kopke)。外语磨蚀研究表明,可能导致语言能力磨蚀的因素包括:磨蚀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读写能力、动机和态度以及社会情感因素等。在这里,我们暂且只关注影响语言磨蚀的受蚀时间。受蚀时间是外语磨蚀的决定性因素。Bahrick对773名以西班牙语为外语的被试进行了受蚀时间跨度为5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在停止使用外语的前期磨蚀非常严重,中期不明显或无磨蚀,后期磨蚀又加快。Bahrick后来的研究表明,大量的外语磨蚀发生在培训结束后的头几年里。由此可见,外语学习者外语学习结束后,如果外语使用减少或者停止,那么,其外语水平将被磨损。因此,为了防止英语水平的磨蚀,大学英语教育应该做到四年不间断。四、六级考试不是大学英语学习的唯一目的,更不能是英语学习的终点。为了保持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达到进一步提高的目标,科学的开设英语选修课成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现状

大学英语选修课,作为大学英语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和大学英语基础必修课相比,选修课仍然处于补充的地位,实践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修课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大,结构粗糙,开设课程与学生需求存在很大差距,难以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

2.受师资不足的限制,提高型选修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高水平、高层次的英语学习的需求。

3.教材内容陈旧,不适合实际教学。

4.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大学英语选修课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目标。因此,提高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教学有效性是当务之急。

三、提高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教学有效性

1.有效性教学。对于有效性教学的内涵,国内外教育研究人员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他们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②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③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④从表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从中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从深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实践有效教学,就是要把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状态”。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是构建和谐平衡的教学生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方法和习惯养成在教学中的渗透,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后续自主学习的能力。

2.策略分析。大学英语选修课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大学英语选修课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面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尴尬现状,各高校英语教研人员至少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和实践,提高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教学有效性。

3.课程设置。从现行已开设的高校英语选修课来看,课程设置种类单一,学生的选择余地有限。学生很难选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课程。另一方面,开课数量少,造成有意愿选修的学生选不上目标选修课。所以,为了实现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教学意义,必须尽可能地扩大选修课的授课机会,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形成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立体化课程设置,体现出层次化和多样化。课程设置的层次化,是指开设适合不同语言水平和能力的课程,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选修适合自身水平的课程。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则指开设一些不同类型的课程,有强化语言基础方面的课程,有社会需要方面的应用性英语课程,有个性培养方面的个性化课程,还有素质培养方面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提高课程,例如语言技能类课程(如高级读写、高级听说、翻译实践)、语言文化类课程(如英美文化、欧美文学欣赏、英语报刊选读等)和专业英语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等)。通过多层次和多样化的课程建设,学生既能获得更多知识,又能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教材建设。教材缺乏和教材落伍是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的难题之一。长期处于英语课程的辅助地位,选修课程受到的重视和关注远远不够,以至于相应的研究投入严重不足,高质量的教材鲜有问世。面对这样的困境,笔者认为,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从业者责无旁贷,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潜心研究符合各自课堂的教学内容,大胆创新,编著适应本教学需要的教材。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提倡校际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还有,引进国外先进教材,为我所用。最为重要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评价体系,指导大学英语选修课教材建设。

5.教学方法。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其中教学方法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意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课下的自主学习等都是现代备受推崇的英语教学理念。大学英语选修课,在吸纳以上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发展出选修课独有的教学方法。英语选修课程的开课对象,多为大学高年级的学生,该群体已经完成了基础英语的训练,具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而且,学生选修本来就带着明确的学习意愿和一定的学习热情。选修课可以尝试更加自主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主性,比如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我国外语界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任务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学习强调“在做中学”、“在用中学”。任务型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具体任务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的应用。在教师设计的活动中,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有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统统得以展示。语言成为一种可以通向目标的方法和媒介。教学内容转化为鲜活有趣的素材。

6.师资培养。和基础英语课相比,大学英语选修课显然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饱满的教学热情是一切教学活动成功的前提。其次,高校英语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需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更需要有关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科技发展等多方面的知识背景。只有坚实的专业素养,加上全面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为学生呈现出蕴含丰富知识内容的英语选修课。此外,英语教师要关注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前沿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最后,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加强师资梯队建设,以课程类别为单位成立科研组,资源共享,以此实现最大程度地完善课程内容,完成同一门课程的多位师资储备,让广泛开设选修课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Kopke B.Neurolinguistic aspects of attrition [J].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2004,(1):3-30.

[5]Bahrick H P.Fifty years of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Implications for programmatic research [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4,(2):105-118.

[6]Bahrick H P.Semantic memory content in permastore:50 years of memory for Spanish learned in school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84,(1):1-31.

[7]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A):39.

[8]崔允郭.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

[9]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3,3.

[10]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7):39.

[11]夏纪梅.任务教学法给大学英语带来的效益[J].中国大学教学,2001,(2).

[12]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学习自主性 个性化教学 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大批翻译人才。只靠规模有限的英语专业来培养翻译人才,显然无法满足国家在这方面的迫切需求。翻译课已经不再是专业外语的专利。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翻译交际能力的需求再也不是少数外语专业的学生能够满足得了的。它要求一大批有着这种应用能力的人才。事实上,目前从事翻译工作的许多人都是非英语专业的。通过实践的磨炼,他们逐步胜任了工作需要。另外,最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积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英语综合素质也是一种有效的应对之策。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旨在尊重学生的专业差异和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前提下开展翻译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并提出了开展个性化英语翻译教学的途径:多媒体辅助翻译理论与技巧教学、英语翻译超市、多样化的翻译技巧教学方式、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旨在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翻译基础,提高其综合素质,以便其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二、大学英语翻译课现状

大学英语翻译课现状,概括起来讲就是“四不”,即考试不考、教材不编、教师不讲、学生不练。以目前发行量较大的《新编大学英语》和《全新版大学英语》为例,虽然在每单元各编有一些汉译英或英译汉的练习,但实际上这无非就是一种变形的造句而已,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课文中所学的词汇与句型,至于有关的翻译知识、翻译技巧只字未提,如何使用,由教师全权处理。此外,四、六级考试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检测不够,虽然四、六级新题型中把翻译纳为固定的题型,但是比重仅占5%,和其他几种语言技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使得一些学校的老师把重点放到了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要求。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过了四、六级后连一个简单的说明书都翻译不了。因为考试不考、教材不编,这自然而然地导致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讲”,忽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学生本身也不重视翻译教学的现象。一句话,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相当不受重视的地位。

21世纪正是一个快速多变、改革创新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正成为新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学,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四不像英语”现象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这种现状也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鉴于此,2003年3月教育部部长专题会议讨论通过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总体方案和基本思路,2004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高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翻译是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信息的重要技能。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英语,而翻译能力是英语使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课程要求》理清了大学英语教学和翻译的关系,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翻译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故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的开设及翻译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三、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教学改革的目标

个性化教学符合当前英语素质教育的潮流,体现了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4年1月3日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体现了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它明确规定: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改革以往的单一的翻译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翻译兴趣,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素质。故个性化教学模式可谓是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基础上的。皮亚杰是用同化和顺化来解释主体认知结构和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的。同化就是个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图式)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即个体把外部环境中的引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化是指个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景的过程。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个体为了符合环境的要求而主动修改、重组原有认知结构。顺化和同化是相伴而行的。

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1978)也谈到了认知的思想,提出了“邻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概念。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它需要主体的积极参与,学习的发生取决于个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主动理解的基础上的。在个性化的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给予不同的刺激,让他们能把它同化到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否则,通过练习获得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

五、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个性化教学一些建议与思考

通过多媒体辅助翻译理论与技巧教学,英语翻译超市、多样化的翻译技巧教学方式、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结合他们自身专业特征进行翻译训练,增加他们对翻译的认识与提高其实践热情。这也体现了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

1.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个人无法做到对每个学生都作出反应,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要,这样进行个性化教学就很难实现。故建议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丰富多样的翻译教学活动渗透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可以让一些学生制作一些课件进行某些翻译技巧的讲授,也可以让学生当场进行口语翻译训练。

2.“英语超市”

“英语超市”可以说是课程选修的同义词。学校可以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的差异,开设不同层次的选修课程。具体到翻译教学,即是在基础的翻译理论讲授的前提下,参考学生的专业特征对他们进行比较明确的相应的翻译方法讲授。考虑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来要从事与科技有关的工作,因此科技英语与科技翻译将会是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目前班级教学或者说班级授课制仍然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教学内容的划一性、教学评价的唯一性、授课教师的权威性等。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教师过于关注班级整体,以致于忽视学生的个性。因此,如何在班级教学中关注个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按照以上方案,抛弃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划一性,采取分专业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自身专业特征进行相应的翻译技巧的培养及翻译实践的安排,因材施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对学习中产生影响的各方面的因素,如学习动机、认知类型、性格、作深入的了解,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监控下合理有序地完成的,教师为学生适时地提供科学的指导。

六、结语

翻译能力作为语言综合运用的基本技能,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今后从事的工作涉及到各个专业领域,要学习借鉴国外各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或是向世界推介我国各领域的最新成就,都离不开翻译工作。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更是拓展其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予以充分的重视,使其与其他四项基本技能同时发展,相得益彰,使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使翻译教学与研究具有长远意义,而且具有适应当今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要求的时代意义,应当受到教育界和翻译界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为了使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使教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应该转变教学思想,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大学英语翻译课的改革模式,而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实行将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朱月娥.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跨学科教育的结合[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