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范文

时间:2023-03-13 19:1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走基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走基层

篇1

回答“哪里是基层”,不妨先看看什么是“基层”。《现代汉语词典》对“基层”的解释是:各级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这个解释道出了“基层”的本质,基层是我们社会组织的基石、是单位组织的一线,也就是说,基层就在田间地头、就在工厂车间、就在寻常百姓中。因此,基层具有战线广、群体多、内容丰富的特点,既有我们熟悉的街头巷尾,也有陌生的边远乡村,既有各行各业的劳动岗位,也有不曾关注的特殊群体。

笔者认为,走基层,就是记者要亲临真实反映社情民意的新闻现场,观察、记录、整理所见所闻。在基层,可能没有突发事件的惊心动魄,可能没有现代都市的时尚话题,却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原生景观,有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有来自百姓肺腑的各种诉求。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有些新闻媒体忘却了、忽视了新闻的源头在基层、鲜活的新闻在广大群众生活实践中,不出家门、不下基层、不到现场,相当一部分采访工作被电脑、电子邮件和资料所取代,记者和群众疏远了,报道和群众疏远了,官员、老板、明星、达人、网络红人成为一些新闻媒体追逐的对象。有些媒体成了名利场,背离了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

刘云山同志在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座谈会上寄语媒体,要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工夫见成效,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走基层,就是要深入人民群众中,感悟责任,担当责任。“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新闻单位、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社科理论、文艺出版领域,规模之大、力度之大、影响之广是近年来少有的。通过走基层,记者们发现了许多新东西,找到了许多新线索,来自基层的报道真正成为主要版面和黄金时段的主体,群众真正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有的媒体还根据社情民意的不同层面,在农村、企业、社区、医院、学校、科研院所等地方设立了多层面的联系点,记者定期在那里蹲点调研,获得第一手的新闻线索。

我们如何走

走基层,如何走?近来,许多媒体拓展了报道的题材与采访方式,以记者蹲点采访、跟车随访、职业行为体验等多种途径,实地关注基层各行业劳动者和百姓的生活工作状态与心态,通过共同的行为与心理感受、原生态的采访表达,汲取最真实的民情民意。这样的行走方式,实现了记者与基层的“零距离”接触,有助于记者从基层获得真知灼见。

如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针对基层特点,形成了5个子系列,既做到了视点投放、采访方式选取的有的放矢,又强化了报道内容的针对性与感染力。《蹲点日记》强调在基层的长期蹲守,以“新闻日记”记录在当地“进入、深入、融入”的过程,形成与被访者的内心沟通;《我在基层当干部》以百姓身边的“小事”入手,聚焦基层干部为民奔忙的故事,关注其面临的压力与责任;《第一手调研》围绕“先看病后交钱的就医制度”等各领域采访中的新发现、基层的新现象进行调研,反映民众所想,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劳动者之歌》聚焦普通劳动者,以贴身采访、行为体验等方式,关注其心声与人生态度,以及劳动者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的精神;《百姓心声》通过深度融入百姓生活,结合新闻性细节事件,反映百姓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在真实呈现基层社情民意的同时,如何使走基层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让基层群众直接受益?笔者认为,走基层中,我们要超越新闻报道的时空局限,把走基层的新闻做成服务基层的载体,及时发现基层的困难并力所能及地推动问题的解决,这也是媒体责任、义务和能力的体现。具体说有两个方面:

一是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帮助基层解决困难

媒体的传播优势在于其放大效应和及时性,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通过媒体的报道可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这些实际困难,对于基层的群众来说可能是解决不了的大问题,但通过媒体传播平台往往可以化解难度,并得到有效的解决。走基层,就要解民忧,深入了解群众最想要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以忠于新闻职业道德的最起码标准,客观真实地进行反映,这也是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例如,中央电视台对马铃薯滞销问题的报道,就是在走基层中体现主流新闻媒体关注民生、为民解忧的社会责任。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销售马铃薯也是当地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今年进入销售季以来,当地马铃薯严重滞销,农民焦急万分。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栏目记者了解到当地农民的困难后进行了及时报道,中央电视台发动了多个频道和栏目连续报道了内蒙古马铃薯滞销问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商务部组织全国十余个省市的近70家商企、百余个经销商赶赴内蒙古包头、乌兰察布及呼和浩特,为内蒙古马铃薯种植户举行了多场供销对接会,共签订采购合同近五亿斤,为当地三大马铃薯主产区解决了超过40%的销售难题。为此,党委、政府专门给中央电视台发来感谢信,感谢这样的走基层给他们解决了大问题。

二是发挥媒体的整合优势,帮助基层谋求发展

媒体具有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和优势,在走基层中,如果能把媒体的社会资源与基层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做好社会资源与基层的桥梁和纽带,一次走基层的报道也许就能改变一个地方的发展格局。

例如,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在“走转改”活动中推出的大型媒体报道“来自黄河善谷的报道”,反映了宁夏自治区黄河善谷慈善产业平台的创新实践。在报道活动中,财经频道充分发挥国家级媒体的资源优势,积极搭建行业领军企业和爱心扶贫事业之间的桥梁,经过反复权衡、筛选,首批选择了十家国内知名企业作为建设宁夏黄河善谷的合作伙伴。相关企业与黄河善谷的合作意向总投资额达到10亿元以上。这种带领企业家一同走基层,把舆论宣传和办实事结合起来的做法,使走基层更加务实有效。

篇2

广西北海有着享誉海内外的众多风景资源。北海银滩绵延24公里,滩平、沙白、浪柔、水暖、干净,被誉为天下第一滩,每年夏天都有成千成万人在这个天然浴场游泳嬉戏流连忘返。珠海路则是一条有100多年历史的老街,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又是我国极富滨海湿地风情和渔家文化内涵的黄金景点,区内拥有一片2000多亩的“海上森林”——红树林,百种鸟类、昆虫、贝类、鱼、虾、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栖息,是我国罕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北海涠洲岛还是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离它9海里还有一个斜阳岛。这两个海岛,地貌独特、怪石嶙峋、植被丰富。

《大众摄影》“包览·中国好风光” 分站、广西北海联谊会于8月底在北海市成功举办,著名摄影家解海龙、张风、李舸到场,解海龙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令影友们感动至深又颇受启发的摄影讲座。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下,《大众摄影》资深编辑从现场投稿中评选出30幅优秀作品并做了点评和交流。

青海果洛

2013年7月14日,中国好风光果洛站联谊会在青海西宁举办,来自果洛以及西宁周边的近百位摄影人出席了联谊会。刚刚在果洛行走、拍摄了半个月的著名摄影家翟东风,在联谊会上与影友分享了此行他丰厚的收获,当地摄影人也从中学到了如何用新鲜的视点来拍摄自己熟悉的家乡。

处于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的果洛自治州,风光壮美,自然生态,这样美丽的地方为当地人提供了丰富的拍摄题材,而一些牧民也拿起相机将自己身边的美景记录了下来。本次联谊会上,当地摄影师从风光、人文、生态等多个角度反映了果洛的魅力。

安徽霍山

霍山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上游,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霍山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称。“亚洲第一坝”佛子岭水库大坝、江北“小黄山”铜锣寨和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米)、汉武帝敕封的小南岳和明代文庙等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山水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成就了这里丰富的行摄路线。8月3日,约200名当地影友参加了本站的“中国好风光”活动,著名摄影师林铭述和《大众摄影》杂志主编徐艳娟、资深编辑姜路娜就风光摄影与大家现场交流互动,并赠送了由漫富图和精嘉公司提供的奖品。

陕西岚皋

本届“中国好风光”活动,于9月7日来到陕南大山中的岚皋县。岚皋位于陕西秦岭以南,大巴山北麓,是南水北调水源汉江的重点水源保护地,位于“最适宜人居的小城”之一安康市境内。这里有大巴山最大的高山草甸、神河源森林公园、千层河景区等风景人文景观,是摄影旅行爱好者的一个好去处。本次“中国好风光”活动岚皋站吸引了来自全国19个省市80余名摄影爱好者来到岚皋进行摄影创作,通过网络共征集作品3700余幅。活动期间,著名风光摄影师于云天和大众摄影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郭轶就风光摄影做了讲座,并和大家进行了互动和交流。活动现场评选30幅优秀作品,岚皋之美,通过这些作品走出了大山。

福建宁德

柘荣县,福建省宁德市辖县,是闽东北的内陆山区县。素有“闽浙咽喉”之称,自古以来,就是闽浙交界商品集散地,有“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柘荣剪纸,柘荣剪刀都是源自清代的民间工艺,其中柘荣剪纸2005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闽浙山区和沿海的风景,错落古村的风俗人文,是柘荣最具特色的行摄资源。本次“中国好风光”宁德联谊会于8月4日来到宁德,吸引了周边县市的近300人,稿件近1500余幅。著名摄影师石永亭,《大众摄影》杂志主编徐艳娟和资深编辑姜路娜带来了风光摄影讲座,并与到场影友互动,现场颁发了由漫富图公司和精嘉公司提供的精美奖品。

安徽宁国

2013年8月3日下午,《大众摄影》“中国好风光”全国摄影大擂台——宁国站在宁国政府会议室举行。宣城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杜明克,市委副书记彭禧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蕴,人大副主任胡晓明,市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许东升出席了联谊会活动。参加活动的还有省、宣城市、宁国市及周边县(市)部分摄影爱好者300余人。著名摄影家李少白为现场影友进行了风光摄影讲座,现场气氛极为热烈。活动现场还评选出了30幅影友佳作。

作为“中国好风光”全国摄影大擂台的站点,宁国具有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怡人风光。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因其历史悠久,风貌独特,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其中,“山门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称誉。此外,还有畲乡文化等人文摄影资源,是摄影人的创作圣地。

内蒙古苏木山

篇3

作为一名称职的记者,首先必须带着紧迫感自觉“走转改”,带着责任感坚持“走转改”,带着使命感深化“定转改”。

事实证明,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感受实践的脉动,吮吸生活的醇香,倾听群众的心声。春运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怎样才能最真实地反映春运中的各种“表情”,贴近无疑是最佳采写方式。2012年1月17日,春运最高峰来临,我早上5点即起床,赶赴南京火车站,先后搭乘代表中国铁路最高水准的高铁列车和最普通的红皮车,亲历了两趟不一样的春运之旅。正是在这样的亲历中,我发现人多票紧,并非春运的“全部脸谱”,春运中仍然有未满座的高铁车;同样在亲历中,通过与红皮车上农民工旅客的促膝交谈,我深深感受到临客车厢里的拥挤与浓浓年味。下午回到报社,我即对这两趟亲历之旅进行了实录对比式报道,第二天即在版面头条刊出。而我在列车上采访的几位农民工,至今还是我QQ上的好友。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认为仅有贴近是不够的。而应当把写出赢得基层认同的佳作作为一项使命。这意味着,你关注的话题是大家所关注的,提出的问题在现实中是极具意义的,同时你的观点与报道是公正客观的。这一点,在做正面报道时,可能相对容易,但要写得让基层折服亦殊非易事。我的体会是,要用腿、还要用眼、更要用脑,必须带着理性思维、辩证眼光走基层。

比如,创新升级,是当下企业关心的热点,但很多企业对创新有畏难情绪,认为创新必须要有高投入或者高科技。在深入海安一家丝绸企业采访时,我发现企业很多的小创新十分有意思,并且产生了极好的经济效益。比如为破解“夫妻同盖一床被、翻身中间会漏风”的难题,他们发明了燕尾被;冬天在床上看电视胳膊会冷,他们发明了带有袖子的毛毯……我选取了4个典型案例,以非常轻松的笔触采写了《创新有时并不难,如同脑筋急转弯》的报道。见报后约半个月,企业董事长专门给我发来短信说:“报道非常好,引来不少企业取经,也给了我们全集团员工极大的鼓舞。”

在采写带有负面的调查、观察报道时,来自一线充分采访基础上的“真实”与“客观”,更是赢得认同的关键。《便民举措,为何成为美丽画饼》、《如何看待中小机场普遍亏损》、《已拆除七十多块?没那么多》、《最冷清车站何时热起来》等等,接手交通条口两年多,我在逐步熟悉、了解条线的基础上采写了一批带有批评性质的深度报道。说实话,作为条线记者,采写这样的报道很不讨好,有时还会受到阻挠与刁难。但是,我认为,一名党报记者,不能成为条线的御用记者,关键是出于公心,报道客观,言之有理。比如,《如何看待中小机场普遍亏损》一文,亏损的信息淹没于一次会议的领导讲话中,但只有一句话而已,想就此采访却困难重重。我将这一信息留在心里。此后,终于碰到一个采访徐州观音机场副总的机会,在认真听取了他的正面介绍后,我诚恳地向他请教起对中小机场亏损的看法,他向我敞开了心扉。同时,我又找机会采访到了淮安市委副书记,原淮安涟水机场建设总指挥,听取了政府对此的态度与立场。随后,我又想方设法采访了省航空部门的人士。这篇报道,在头版刊登后引起很大反响,此后中央媒体记者以我的这篇报道为蓝本在显要位置刊发相关报道。

在此,我特别想说的一点是,记者在走基层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称职的记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有识别、分析、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同时付诸积极主动的采访和理性的追问。不断地追问,才能离事实越近、离客观越近,才能赢得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古人云,行者无疆。在我看来,善思者,方能行无疆。要深刻认识基本国情、深切了解人民群众,就需带着思考沉下去。只有以敏锐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在千头万绪中把握社情民意、在干变万化中扣紧社会脉搏,新闻工作者才能书写时代的篇章。

要把思考贯穿“走转改”全过程。如果心中没有思考,胸中没有全局,走基层就难踩到“实处”。没有理性的脚,“走”就可能演变为蜻蜒点水,把不准政策的脉,点不到社会的穴;没有迈出理性的步子,“走”就可能走样,以偏概全,分不出主流支流、弄不清来龙去脉;没有理性的方向,“走”就可能一叶障目,看不明改革发展大势、摸不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走基层,能不能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仅是能力和水平的检验器,更是思想和作风的试金石。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思考最深切的现实课题,反映最热切的时代呼声,这是党的新闻工作者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作为党报记者,一定要赓续这样的传统,带着思考走向基层,不断发掘与时代的契合点、与群众的共鸣点,以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报道权、舆论监督权,为党立言、为民造福。

篇4

2015年开年,本刊特派记者夏娟、杜转转在莎莎美化妆品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走进湖南和湖北,开始了“美丽中国行・记者走基层”活动新的征程。本期,就让我们随着记者的脚步,一起倾听美业人最真实的心声。

郴州

采访嘉宾

徐艺红 郴州缤缤美美容服务公司

她从事美容事业十三年时间,目前旗下有十八家美容院;她一直倡导“女人只有活得美丽才能精彩,每个年龄段应该做自己年龄适合做的事,这样才能活得丰富!”她就是,徐艺红!

缤缤美美容服务公司已历经13个年头,旗下有18家美容院,100多位员工,最大的店有800多平方,主营克丽缇娜面部护理、巨邦身体护理、莎莎美的生殖抗衰项目等。

招员工最好的方法还是“让员工带员工”

2000年初,徐艺红所在的国企倒闭后,因为对美容很感兴趣又喜欢这个行业,就去武汉学习了美容知识,之后就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美容院,当时只是拥有5、6张美容床的家庭作坊。一路走来,也经历了很多。刚开业时,她自己对当时美容市场的情况掌握的比较清楚,所以并没有出现很大的落差。谈到刚开始员工招聘时,徐艺红笑着说:“当时招员工时真的很有爱,很多人都是家里亲戚陪着来的,他们不知道美容是做什么的!”所以,一开始招人还是有些费事。近几年,随着美容在人们生活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招人倒是容易了,但员工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她表示,招员工最好的方法还是让员工带员工,自己店里的员工有很多都是姊妹、亲戚关系。徐艺红说自己的公司已经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在这里两年以上员工的流失率很少,特别是高管、店长这部分的人员比较稳定。

女性生殖美疗项目将成为美容院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美容院产品的选择,徐艺红一直把关很严。采访中她表示自己选择商主要以商的品质和诚信为主,她不会去参加美博会之类的招商会,主要是现在市场上的美容产品太多,盲目选择就是对店内顾客的不负责任。选择与莎莎美合作抗衰和生殖保养项目,是因为莎莎美是一个很讲诚信的公司,选择的产品很贴近市场需求,售后服务也非常到位,能够给顾客带来安全有效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感受。徐艺红说,无论是从市场前景,还是目前的实际消费者需求来看,女性生殖美疗项目将成为美容院新的经济增长点。实际上,女人面部产生的问题,如面部晦暗、色素沉着、斑点及容易起皱纹等80%以上原因,都是生殖系统出现不健康状态而引起的,美丽要从内调到外养,这也是她选择和莎莎美合作生殖美疗项目的原因。

员工心态的调适和培训很重要

徐艺红告诉记者,目前除了新项目会由商下来对员工进行培训外,公司也会对员工进行一些专业培训包括店内常规性的心态、晋升培训等,公司培训都是有培训经验的人专门负责的。她说,员工心态的调适和培训很重要,拿破仑曾说过,“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四分之三是由士气决定的。”而到了现在,物质激励等手段对于年轻人士气的激励是有限的,心态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美容行业的员工普遍起点层次不高,大多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学历背景不高,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美容院老板就对她们负有一部分教育和引导的责任。徐艺红认真的说,与其说是在做美容,不如说是在做一个学校。现在她很少管公司美容方面具体的事项,但会做很多员工教育的工作。很多进入这个行业的员工都很年轻,不光要教会她们生存的技能,还要教她们为人处世的经验,让她们在这个社会上不容易被淘汰。这也是美业老板应该去拓宽的思路,只有让员工在这里得到成长,开心快乐了,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女人需要有自己的事业,只有活得精彩才美丽

谈到家庭和事业,徐艺红认为,女人经营事业不会对自己的家庭产生影响,反而会对家庭有所帮助。社会在不断进步,女人拥有自己的事业,会得到老公、孩子、朋友的尊重。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事业很支持,也会从关心的角度劝自己不要很辛苦。徐艺红说她现在做事不是完全为了赚钱,而是一种责任,对员工、对跟随自己多年的顾客。有件事一直让她触动很深,美容院有一个顾客,刚来的时候是标准的家庭主妇,对美甚至对很多新鲜事物都不是很敏感。后来,在公司举办的旗袍晚会上被选为皇后后,她没有先感谢家人,而是说“感谢缤缤美的徐总,让我找到了自信,让我找到了女人要活的精彩才美丽的观念”,那一刻是徐艺红做美容这么久以来最感动难忘的时刻。

采访最后,徐艺红告诉记者,女人一定要活得精彩才美丽。问及什么叫活得精彩?她说,二十岁时,如果没有拼搏过、没有去努力过,那就不叫精彩;三十岁时,没有一个教育的很好的孩子,没有优秀的老公和和睦的家庭,也不算精彩;四十岁时没有一份很好的事业,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和成就感,那也没有精彩过;到五十岁时,希望自己拥有一个成熟的团队,能够经营延续我的事业,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她觉得这样才是活得精彩,每个年龄段应该做自己年龄适合做的事,这才是丰富的人生。

长沙

采访嘉宾

甘露、甘霖 克丽缇娜美龄宫美容养生会所

甘露、甘霖是两姐妹,姐姐甘露知性大方,妹妹甘霖漂亮优雅。她们认为美丽只是人外显的部分,精神愉悦才是美丽恒久的营养素。“一个人的初衷和想法决定了这个人能够走多远。”这么多年,姐妹两用坚实的脚步告诉人们这个道理。

克丽缇娜美龄宫美容养生会所集美容、身体养生、SPA水疗为一体,这么多年来一直真心真诚的对待新老顾客,为不同肤质不同需求点的女性提供属于自己专属的护肤方案。会所在装修上温馨雅致,不断的倡导给予顾客舒适的环境,增强顾客归属感。

经营事业最本质的东西就真诚,最本质的东西才能让你走的更远

两姐妹的美业缘起于妹妹甘霖对美丽的喜爱,甘露8年前离开工作的银行后便和妹妹经营起了美容院。谈到这么多年最让她们难忘的,便是员工和顾客的不离不弃。姐妹俩第一家店开在五楼,没有任何招牌,也没有任何的拓客措施。刚开业时只有一个客人,每天就等着唯一的客人来给员工发工资。现在想来,也许正是因为她们不会做生意,真心对顾客好,所以才能发展起来。克丽缇娜美龄宫美容养生会所很少去做促销拓客活动,她们的顾客都是老客带新客做起来的。姐妹俩认为,舍得舍得要先舍才有得,经营事业最本质的东西就真诚,最本质的东西才能让你走的更远。采访中,甘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朵花如果你每天期盼它开花,它是不会开的;如果每天给它浇水、晒太阳,它自然就开了。做美容也是这样,只要用心为顾客服务,顾客会感受到得。

从细节上打动顾客,让他们更有归属感

走进美龄宫,很容易被店内的环境所吸引,洁白的墙面、剔透的吊灯,每个细节都让它看起来很“新”,这是因为2014年会所进行了一番新的装修。有顾客说,美龄宫每年赚的钱都花在装修上了。两姐妹觉得新鲜、舒适的环境更能使走进来的顾客内心愉悦,她们也总是想法设法给顾客一个好的环境。每次都会邀请专门的设计公司来设计装修,充分考虑到顾客的感受。她们还会给顾客提供专属服务,为每位顾客准备专门的用品用具,从细节上打动顾客,让顾客更有归属感。

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灌输正确的行业认识

美容业不断发展,现在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甘露、甘霖认为,美容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职业,要能和形形的人打交道,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就需要不断去学习。在美龄宫,不光有产品公司组织的培训,也会邀请老师来讲课,提升员工各方面专业能力。针对员工流动性大这个问题,姐妹俩说她们会给员工灌输一种观念,让员工知道美业这行大有可为,不再是以前人们认为的是“美容工”,而是技术工。现在的美业员工既是健康调理师,又是皮肤顾问咨询老师,拥有多重角色。在这个行业只要能够沉下心来做下去,越老越值钱,只有让员工获得价值体现,她们才会愿意在这个行业做下去。

常德

采访嘉宾

刘伟 紫罗兰美容养生会所

初次见到刘总,阴雨天的潮湿感马上被她身上那股湘妹子的爽利与热情所打破。从2003年进入美业,历经十几年的时间里,一路历经波折与坎坷,“不放弃要成功”的信念支持她从刚开始只拥有三张美容床的小店发展到如今的三家美容养生会所。

紫罗兰美容养生会所成立于2003年,以面部日常护理、身体养护、祛斑祛痘为主,十几年来,一直秉持着真诚、热心对待每一位顾客的理念,为常德女性提供着美丽服务。

创业起步不容易,

不放弃的信念一直支持着她

谈到自己的创业历程,刘伟不无感慨。做美容以前她是做销售的,因为一个同事去学美容后变得很漂亮她便萌生了想法,便辞职学了一年美容后开了店。她说,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也没有能力帮助自己,刚开店是借的别人的钱,只是一个拥有三个房间的家庭式美容院,坚持做了三年后才转到了大一点的店。那时也没有什么拓客措施,都是朋友或朋友介绍的客人。后来,店里开始做一个减肥的项目吸引了一些顾客,慢慢的也有了常客。中间的发展尽管很困难,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到快坚持不下来时,她就想“爸妈天天在农村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家里没有背景没有人帮助自己,不放弃要成功。”

以情感维系管理,美容院只有选择好商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格局

刘伟没有专门去学习过店务管理,都是自己摸索着一步一步前行的。她说,这么多年她一直用最真诚的心对待员工。目前在员工管理上还是以情感为主,平时思想沟通比较多。刘伟认为,只有了解了员工的心理需求才会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美容院只有选择好商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格局。莎莎美员工的蓬勃向上、公司雄厚的实力,以及分享会上美容院老板的成功故事,让她做出决定选择了和他们合作。刘伟说,通过和莎莎美的合作,让她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还是落后于别人的,这次的合作使她的格局更大,未来自己的会所会朝着更专业、高端的方向发展。

女人要学会让自己美丽,美容业帮她实现了美丽梦想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很穷,刘伟表示,目前为止她的事业始终是放在第一位。她说女人赚钱和拥有自己的事业也许不是一种责任,但却是可以实现自己价值、获得尊重的最佳途径。而美容业是一个不需要任何资历背景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的行业,这个行业实现了很多女人的美丽梦想。生活中,她是一个有时间就会去做保养,不化妆绝不出门的人。刘伟笑着表示女人要学会让自己美丽,保养、化妆是生活艺术,适度而得体的妆容,是女性在社交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表现。

邵东

采访嘉宾

曾娜 邵东克丽缇娜旗舰店

眼神沉着而深刻,谈锋甚健却不张扬,和曾娜谈话是一种享受,简洁干脆与妩媚柔和的形象构成鲜明的对照,这是她给我们的最初印象。

2006年至今,从刚只有100平米的店到现在的三家店,让每个顾客健康、美丽、快乐,始终是曾娜经营美丽事业的宗旨。邵东克丽缇娜旗舰店是以中高端美容美体、SPA水疗、抗衰、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型美容会所。

美丽是一种永不褪去的色彩,

不断成长才能适应变化

进入美容行业之前,曾娜开有一家幼儿园,一做就是十几年。她说,当时的自己就像个老妈子,也不懂得化妆打扮,身体体质不好。考虑转行时,面临服装和美容两个选择,做了详细咨询后,她选择了开美容院。“美丽是一种永不褪去的色彩”,在她看来,从教育转到美业完全是焕然一新的感觉,观念、思维方式都得改变。从进入这个行业至今,她说不光自己在成长,顾客的需求也在变化,比如从想要快速美白到现在更注重健康安全的保养。曾娜说,现在的美容师不光要为顾客管理皮肤身体,还要管理顾客的情绪,学会倾听,能给顾客一些好的建议和方法,未来美容业会更注重顾客的心灵调适。她认为,一个合格的美业经营者需要懂的更多,善于去洞悉新生事物,格局视野更精准全面,只有不断成长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顾客的不离不弃是自己坚持下来的动力

谈到跟随自己多年的顾客,曾娜感触很深。她说,刚开业时客源有熟人也有些是外面派卡进来的。曾娜清晰的记得第一个不是熟人的顾客,是自己和朋友在公交车上派卡得来的。试营业那天看到这位顾客走进店里时,她觉得特别激动。现在那位顾客只要回到邵东都会到店里来做美容,这么多年一直如此。自己店里的顾客很多都是老顾客,大家相处的更像朋友,他们会介绍亲戚朋友过来。2010年时因为家里的事情导致美容院经营出现一些问题,但很多顾客依然不离不弃,给自己很大的支持,这也是自己能够在美容这个行业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经营好自己的团队,圆了她们的梦才能圆了自己的梦

曾娜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社会靠单拼是没有用的。不管是选择合作品牌还是管理员工,她都非常注重团队力量。在她看来,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就是一个美容院的精神支柱,引导、发掘团队成员的积极因素,才能更好的经营好美容院。曾娜说,管理员工就是给员工一个梦,圆了她们的梦,她们才会有力量跟着走下去,这样就会圆了自己的梦。对员工来说,收入和对事业的追求就是她们的梦。那么,提高店内的业绩,并且规划好她们的未来,让她们有希望,团队才会拥有无穷的力量。

隆回

采访嘉宾

李姿峰 隆回克丽缇娜水颜舫

初次见面时,李姿峰的温雅如水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不得不承认,她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柔美气质。她是一位美业新人,2014年从日化业转入美容业,正在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新事业。

和许多已有历史的美容院不同,隆回克丽缇娜水颜舫的历史才刚刚开始。2014年8月底开始试营业,2015年1月11日开业。简洁明亮的装修、铺陈一新的SPA房、面带微笑训练有素的美容师,隆回克丽缇娜水颜舫用它最诚挚的热情为隆回的爱美之人打开欢迎之门。

美容院的服务是无极限的,

帮助顾客后的满足感让她坚信这份事业

两年前,因为过分忙碌不能正常休息,以及考虑到孩子需要一个稳定的读书环境,李姿峰结束了在凤凰开的旅游特产店回到隆回,进入日化行业。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寻觅,2014年她决定和同学合开了这家美容院,从日化业转入美容行业。尽管接触美容业的时间不是很长,李姿峰依然很清晰的给出了两者的区别。她说,美容院给予顾客的服务是无极限的,顾客想要变漂亮就要经常来美容院,这样和顾客培养的感情也比较深。美容院的产品比日化线的产品价格要贵很多,但更专业一些,也会根据顾客的身体皮肤状况量身定做,甚至有些医生还没有发现的问题,美容师就可以发现去帮助顾客调理身体。她喜欢帮顾客把身体、脸调整好时心里的满足感,那不是简单的卖东西就能获得的。短短几个月,她的状态和心态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使得自己更加坚信这份事业。

新团队需要好的合作伙伴来走好“学步期”

采访那天,隆回克丽缇娜水颜舫正在试营业中,距离正式开业还有短短几天时间,店里的团队气氛却十分高涨。李姿峰告诉记者,她很感谢莎莎美公司的帮助。虽然学习了相关克丽缇娜的课程,但在团队管理上,一开始她也有些茫然。当时有顾客来店里咨询,问到有没有“易添美”这个美容项目,她去打听这个项目才知道了莎莎美公司。后来有机会参加了莎莎美的年会,现场感受到莎莎美的团队凝聚力与超强执行力。她觉得,作为一个刚进入美业的经营者,她需要这样一个团队来帮助自己走好这段“学步期”,而莎莎美将是自己最好的伙伴。

用心带人做店,未来会更好

谈到未来,李姿峰信心满满。她说,开业后,不管是项目还是产品,都会去努力适应顾客的需求。毕竟美容行业本质就是服务,从服务做起,服务就是细节,留住顾客才能让店更好的发展下去。她也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一直留在店里,她会与员工加强沟通,让她们能够清晰的看到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看到工作前景,帮助她们成长。2015年,她希望用心将店做好,开拓自己的美业新天地。

怀化

采访嘉宾

陈叶 怀化克丽缇娜名媛店

她说:“和朋友相处,贵在真诚。不要玩虚假,真实的对别人,别人也会真实的对你。”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她一直秉持着这份“真”。坦诚大方的陈叶在采访中经常会露齿而笑,短暂的相处也能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她的良好心态。

怀化克丽缇娜名媛店成立于2011年,一直坚持“客户最大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服务标准”的经营理念,备受当地爱美女性推崇。目前是怀化地区集美容、美体、养生于一体的中高端美容会所。

美容院的服务是一种连续性的持久关怀

三年前,陈叶从服装行业转做美容院。她说,虽然服装行业赚钱快,但经常晚上很晚才能休息,平时也没有什么自己的时间。后来她又怀了孩子,商场里的灯光昏暗、坏境嘈杂,很容易烦闷。因为自己经常会去做美容,对这方面也很感兴趣便转行做了美容。从一个美容院的常客变身为美容院老板,陈叶表示,经营美容院和服装店有很大的不同。她说,卖衣服只要把衣服卖出去就算是一个结束,但美容院的服务却是一种连续性的持久关怀。当你提供的服务重于产品时,这个过程变得更具有挑战性。这就需要美容院老板和员工不断的进行自我增值,只有给顾客提供更多富有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美容师懂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优秀的美容师必须有一个好的心态

谈到店里的美容师,在陈叶看来,掌握专业的美容知识是对一个美容师最基本的文化素质要求。因为美容师的职责就是调理顾客的皮肤,当顾客有任何问题咨询,美容师都要能帮顾客解答,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陈叶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美容师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止是专业做到位,要能够将愉悦放松通过沟通传递给顾客,能把顾客摆在第一位,用“细心、关心、爱心、温心”去服务,让顾客从心里感觉到这个美容师不错。在她的店里,除了商进行的相关项目培训外,经常也会有一些店里的培训。她会让美容师把之前学过的东西重新温习,然后再考核。陈叶说,有的东西太长时间没看就会忘记,“温故而知新”是美容院最基本的学习态度。

美容行业需要的是踏实的员工和“以身作则”的管理者

招聘员工时,陈叶也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她说,虽然学历和素质会有关系,可能学历高、素质高,视野更开阔,但美容业是服务行业,需要的是踏踏实实,仅凭聪明是不够的。招聘时,她非常注重交流,选择相比更踏实的孩子进入自己的美容院。她也一直告诉自己的员工“顾客对你服务认可了,效果出来了,你就能留住客人,耍心眼是没用的。”陈叶觉得管理上“以身作则”很重要,店里员工的精神状态和管理人员的引导息息相关,她说如果管理人员都是衣冠不整的,无精打采,下面的人又怎么会好呢,她对店里管理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

东安

采访嘉宾

滕鹏 克丽缇娜东安店

接触中,滕鹏安静而秀美的面孔总是泛着淡淡的笑容,浓淡相宜。也许,一个外表柔弱却内心强大的女人最好状态莫过于此――处事淡然,予人温暖!白皙的皮肤看上去如同鸡蛋膜一样吹弹可破,在光的照射下是更有质感的风韵。

克丽缇娜东安店建筑面积200多平米,是一家以面部护理、身体养护、女性私密保养、艾灸等为主的综合性美容院,还有一家400多平的新店正在筹备开业中。克丽缇娜东安店多年来一直力求选择适合的产品及手法,设计科学的个性化美容程序,精心打造高品质魅力女人,为东安地区爱美女。

选择美丽事业初始只是想要改变单调的现状

滕鹏是2009年10月进入美容行业的,她说自己选择开美容院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当时她26岁,孩子半岁多,家里的事都有保姆打理,自己每天除了出去买菜几乎没有什么事可干,她不想未来几十年都这样单调乏味的过下去,便选择了这份美丽事业。滕鹏表示,一开始因为有朋友在广州开了一个品牌加盟店供货到东安,她就选了那个品牌,做了大约两年。因为拿货价格比正规加盟商高,并且相关专业培训也跟不上,所以那两年经营的很煎熬。滕鹏说,就像别人说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继续坚持很难,放弃又要找一个新的行业,当时很纠结。后来机缘巧合转行加入克丽缇娜,慢慢的才从专业、口碑、团队做了起来。

要先做让员工赚到钱的老板,然后才能勾画最美的蓝图

员工眼中的滕鹏平易近人,会在员工做业绩的时候陪着她们到很晚。滕鹏说,要先做让员工赚到钱的老板,然后才能勾画更美的蓝图。她认为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不一定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她和大家是利益共同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当团队不能够发自内心想做事的时候,美容院的业绩也就难以提升。只有让员工赚到钱,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她们才会更加稳定的发展下去。店里的员工有一些跟着自己很久了,有一些虽然到这里的时间不长,但大家相处的都很融洽。在她看来,人与人相处也讲磁场,不是每一个进到这里的人都会留下。她自己的想法就是如果员工和自己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发展目标,她愿意提供平台给她们,她非常注重整个团队的凝聚力。滕鹏希望员工在跟着自己的时候,能把美容也作为她们自己的事业,她未来的计划是会让员工入股,开更多的店。

学习改变成长,呈现自我价值

采访中,滕鹏说美容这个行业很细,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她说,学习改变成长,呈现自我价值。如果投资了不投入,也是白费,店也做不起来。行业内有任何学习的机会她一定会亲自带队去,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中,节奏加快,如果还保持惰性,封闭自己,一定会失败。问到怎么变得容易改变?就是学习,不断保持学习的企业才会拥有较大的生存机会。滕鹏是一个既会投资金钱,也会投资时间在这份事业上的人,她总是不满意现在的成果。在她看来,如果这行做不出成绩的话也不会考虑转行。她说,钱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个行业给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的改变,让她从腼腆羞涩的性格变得喜欢和人沟通。整个人的状态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不止是容颜的变化心理年龄也年轻了很多,美业给了她很多正能量的东西。

永州

采访嘉宾

赵紫丹 克丽缇娜帝王广场店

在赵紫丹看来,“美是一种责任”。她欣赏法国女人的优雅,不管活到什么岁数,一定美丽到老。她说女人有各种老法,欣赏“美丽当做女人的责任,好好的爱护自己,女人就能优雅地老去。”的活法。

克丽缇娜帝王广场店2007年成立至今,已成为集皮肤日常护理、损伤皮肤修复、体雕、生殖护理、身体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美容会所,提倡为客户打造个性化的服务体制,让顾客能够健康的美丽,拥有裸妆的自信。

感谢家人对自己的支持,

这份美丽事业让她引以为豪

1998年,赵紫丹在卫校学整形美容,不过当时的她对这个行业没什么好感,一直都想放弃。所以,毕业后断断续续在美容院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在自己小姑子的介绍下去克丽缇娜学习,从这时起她对自己从事的这个行业才开始产生了兴趣。看着在美容师的护理下顾客的皮肤变好,精神状态得到改善,美容行业的神奇魔力让她喜欢上了这份美丽事业。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下了一家美容店,刚开始经营的很吃力,做店和做美容师有很大的区别,她只能不断的学习汲取经验。当时不会找项目,只用最简单的想法经营。赵紫丹说经营好一家美容院,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还要经济方面的支持,能够拥有今天的成绩,她一直很感谢自己的家人,是他们的帮助让她走到现在。自己从事的这份美丽事业给了很多女性更加亮丽精彩的人生,这份事业也一直让她坚持并且引以为豪。

选好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美容院才能持续发展

经营美业这么多年,赵紫丹说客户来到美容院首先想到的是效果问题,只有思索如何满足她们才能留住顾客。为了更好的服务顾客,她选择产品时非常慎重,除了克丽缇娜的产品,选择其他合作产品时,她认为单纯挑选品牌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行业大家的使用情况去判断。如果产品真的很好,相互间的口碑也是不错的。比如,选择和莎莎美合作“标苛场币彩且蛭她从周围同行业老板那里听说使用效果不错她才考虑的,之后进行了实地考察,才决定合作。从去年7月开始合作一直到现在,“标苛场笔艿降昀锟腿说幕队,也治好了很多敏感性肌肤的顾客。赵紫丹认为,选对合作者是美容院持续下去的关键,如果产品品质好,对方做人做事妥帖,她就会选择合作。

武汉

采访嘉宾

郭庆 武汉克丽缇娜芳泽店

从一个美容学徒到拥有两家店股份的美容院经理,郭庆说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在美容行业这个平台上,凭借自己的执着与踏实,完美展现了她自己的人生价值。

武汉克丽缇娜芳泽店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面部基础护理、女性私密护理、身体养生为主的中高端美容会所。一直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以优质多元的产品,个性化、专业化的优良服务为来到店里的顾客送上最贴心的呵护。

美容行业可以给努力的人很多机会,

只要你肯努力

2006年,郭庆回到家乡武汉。她说,当时想进入美业时,父母心疼自己觉得应该先进行学习,打好底子再去找工作。她便在美容学校学习了三个月后进入了这个行业,一待就是9年。不过,学校教的只是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没有多大帮助。郭庆表示,美容这个行业实操很重要。从一个学徒工到现在成为经理,郭庆经历了很多,也许一开始只是因为家里环境不好,想着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让父母安心。随着进入工作多年,郭庆的目标也渐渐明确了起来。现在她不光赚钱让父母过上了好生活,也凭着努力在美业这个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郭庆说,这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美容行业可以给努力的人很多机会,只要你肯努力。

必须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因为美容师的责任相当重大

采访中,郭庆分享了进入这个行业最让她触动的事。店里曾经有个顾客,观念很保守,除了做面部基础养护外,不愿意让美容师接触自己的身体,她也不相信美容院可以解决身体上的问题。有一次她来做护理感觉不舒服,美容师就和她进行沟通,最后说服她做了检查。检查后得出她是早期的乳腺癌,顾客去医院做了手术,恢复健康后很感谢大家,也更加相信美容师了。这件事给郭庆的触动很大,让她觉得美容师不仅要有贴心的服务,更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专业美容师是仅次于医生之外可以接触顾客身体的专业人士,美容师的责任相当重大。

在美容这个行业没有捷径,哪怕你再聪明做的再好,不坚持也没有收获

采访最后,郭庆对刚踏入美容这个行业的新人有这样的告诫,她说,每个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都会有困惑、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再加上一开始繁重的学习容易让人身心疲惫,这时一定要抱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不要强迫自己以销售员的身份和顾客沟通,而是要以聊天、放松的态度去对待顾客,坚持下去,就会收获成功。美容这个行业没有捷径,哪怕再聪明做的再好,不坚持也收获不到任何。郭庆也会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店里的新员工听,为她们答疑解惑,她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少走一些弯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这个行业努力下去。

武汉

采访嘉宾

李云香 武汉克丽缇娜春天店

采访李云香的过程中几度惊讶,外表“女汉子”内心却并不缺乏小女人的细腻,这个女人胆大心细做事很有魄力,她认为女性的耐心与细腻,恰恰是一个美容院管理者最需要的东西,不管是对员工还是顾客,不斤斤计较,总会得到回报。

2012年8月李云香进入美业,开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美容院。2013年店内业绩稳步提升,2014年再次收购3家美容院,继续扩展自己的美丽事业。目前旗下有四家店,都是克丽缇娜的加盟店,以面部基础护理、抗衰保养、身体养护为主从内到外为女性打造健康美丽身心。

视野决定做事的魄力,

员工饱和是她事业扩张的基础

进入美容行业之前,李云香在物流行业工作。她说那段时间自己生活无忧也不注重保养,所以身体有了发福的迹象。再加上物流虽然是自家的事业,但她依然想着开创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做了7年克丽缇娜的忠实顾客后,她决定进入美容行业。但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便选择了加盟这个自己熟悉放心的品牌。不到三年时间,李云香就拥有了四家店。采访中问及为何在2014年这样一个行业不是很景气的年份依然选择收购扩张时。她直爽的笑答,当整个行业不景气时,行业的集中程度才会不断提高,这个时候坚持下来的人一定会得到更多机会。李云香说,也许有的美容院经营者总缺员工,但跟着自己的员工比较稳定。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稳定的员工,她才敢进行扩张,美容行业专业性太强,没有人是成不了事的。

“讲原则”的她会在细节上用心去打动员工的心

李云香评价自己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她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上她都是按照制度进行的,因为有合适的制度,很多事都会放心让下面人去做。她更喜欢换位思考,比如管理美容院和管理物流就有很大区别,美容院下面是一帮女孩子,管理上要更柔和。自己平时会很细心的给员工安排过各种节日,买点小礼物送给她们。李云香说自己的四家美容院都是收购的,里面有很多原来的员工选择留下来跟着自己。她会在细节上用心去打动她们的心,让留下来的员工看到方向和希望,这样她们会在这个行业坚持下来。平时她也会给员工很多奖励,“员工荷包里有我才有”李云香说,在她看来只有员工做了业绩美容院才会有发展,一个人的利益是走不远的。

篇5

关键词:走基层;三贴近;走转改;社会效果

中图分类号:G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122-02

去冬今春,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确实给新闻界带来了一缕春风,亮点、热点纷呈,社会反响热烈。但回顾大半年来的此项主题活动,我们仍然能从捷报频传的表象后面发现一些新问题,引发一些冷思考,值得业界警醒和重视。

一、真正的基层在哪里,如何深入基层

相对于中央媒体来说,省(自治区)即为基层,而相对于省级媒体来说,市、县则是基层。以此类推,不同层次的媒体,其基层的概念完全不同。搜索百度词条,对基层的解释,指的是设在面层以下的结构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并将荷载分布到垫层或土基上。当基层分为多层时,其最下面的一层称底基层[1]。从行政管理角度上,基层,一般泛指县市(县级市)、区级以下,包括乡、镇及村委会组织。前教育部长周济曾给基层一词做了一个全新的解释。在他看来:“基层的内涵十分丰富。

过去一谈到基层,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农村和穷乡僻壤。而基层应该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的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企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2]。

由此推之,我们不难看出,真正的基层,并非狭义的农村和街道社区,而是广义上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第一线,是人民群众火热生活的最前沿,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平凡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和模范人物。这才是我们今天记者走基层活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它与行政层级无关,却与民生疾苦、百姓呼声有关,与当前改革攻坚,团结稳定的工作实际血肉相联。

所以,部长刘云山曾精辟地概括:新闻工作者真正的位置应当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3]。这才是我们对基层涵义的正确理解。也就是说,基层既是实的,也是虚的,既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也是其所思所想所盼的思想实际。它既是静态的现实,也是动态的思想实际。

厘清了基层这个概念,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什么是基层,真正的基层在哪里。找准基层这个目标,我们应如何深入下去,真正接地气,听民声,改文风,转作风呢。

笔者认为,要做到深入基层,我们新闻媒体就必须做到思想在基层,行动在一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和荧屏留给群众。真正实现党的主张与人民心声的统一;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的统一;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统一。通过走基层活动的伟大实践,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从而推动新闻媒体自身作风和文风的切实改进,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

二、当前“走、转、改”活动的几个误区和盲点

误区:1.重偏远农村实际,忽略城市街道社区实情;2.重反映民生疾苦,轻群众思想实际;3.重披露基层问题,轻舆论推动解决;4.重具体问题分析,轻宏观政策解读;5.重社情民意热点难点,轻常态舆论监督;6.重新闻舆论宣传,轻社会舆情收集;7.重形式生动热烈,轻实际社会效果。

盲点:目前“走转改”活动较少涉及的重要领域。1.改革创新一线工作的现状和思想动态;2.社会公平和正义、贫富悬殊的深层原因探讨;3.舆论监督和媒体自身维权的关系。

三、社会效果是“走、转、改”活动的终极目标和着力点

众所周知,“走、转、改”活动,既要有内容,也要有形式。但我们始终认为,内容高于形式,实实在在的社会效果才是我们“走、转、改”活动的终极目标和着力点。

(一)强化机制,杜绝短期行为

记者走基层活动的实质内涵,应是从根本上解决新闻媒体如何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体现新闻的“三贴近”原则等问题。它着力解决的是新闻的“假大空”、高高在上、麻木不仁、报喜不报忧等顽疾。而这些问题的解觉,仅靠热热闹闹的花架子、表面功夫和一段时间的活动是无法实现的。要真正让新闻媒体思想在基层,工作在一线,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新闻媒体为谁服务的思想问题。只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端正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态度,我们才能把这项活动贯彻在实际工作里,蕴藏在长效机制中,真正沉得下去,静得下来,抓到基层一线的鲜活素材,我们的新闻报道也才具有行动力、感染力和引导力。也只有把走基层活动常态化,让民生疾苦、百姓呼声真正感染和打动我们的记者编辑,也才能从灵魂上触动我们思想,激发我们的灵感和创造力,鞭策我们用更生动鲜活的形式去再现人民群众一线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使我们的“走、转、改”活动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互为促进,亮点纷呈。真正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短期活动和常态效应的统一。

(二)基层的生产、生活实际,更要关注基层群众的思想实际

毋庸讳言,基层群众面上的生产生活实际和民生疾苦,是我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采访报道的第一手素材,它能反映出基层群众的现状和实情。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表象后面,基层群众的思想活动如何,所思所盼的焦点在哪里,他们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有何评价,有何要求,这更是我们要深入挖掘的很有价值的素材。只有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我们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才能贴到实处,贴近心坎,拉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使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有前瞻性。这也是新闻媒体服务一线,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的社会责任的体现。

(三)关注“小民生”,更要关注“大民生”

的确,新闻媒体把镜头对准基层,对准老少边穷和弱势群体,既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也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对民生疾苦或弱势群体的关注不是我们“走、转、改”活动内容的全部,它只是我们民生视角的一个局部或侧面。作为新闻媒体来说,讴歌改革创新一线的辉煌,颂扬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反映城乡群众的所思所盼,追踪社会热点和难点,解读党和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鞭鞑社会丑恶和腐败,同样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关注的重点,这才是更高层次上的民生实际,也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流和着力点。所以,笔者认为,“走、转、改”活动既要关注一般意义上的民生实际,更要关注深层次的、更高层面的民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的记者走基层活动才会内涵更丰富,视野更宽阔,更有生命力和感召力。

(四)听民声与舆情搜集结合起来

“听民声,关注民意,反映民情”是我们“走、转、改”活动的原则要求和采访报道的重点。但由于新闻媒体具有特殊的专业优势,工作环境优势和广泛的社会关系,使一线的新闻记者编辑触角敏锐,信息来源渠道众多,能够为党和政府的舆情搜集工作带来很多便利。

所以,记者在一线采访时,既要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去收集素材,更要从舆情搜集的角度广泛收集信息,为党和政府的各类决策提供信息依据。能公开报道的,以合适的体裁予以报道;不能公开报道但又十分重要的舆情信息,则可通过梳理,以内参方式呈报给相关政府和部门,为其决策提供信息依据或预警。这也是“走、转、改”活动一个全新而又十分必要的内容。

(五)走、转、改”活动与提高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媒体的自身素质

“走、转、改”活动是否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考量是依据,就是新闻媒体是否在这项常态的活动中真正实现了作风和文风的根本转变。要实现这些转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在作风上真正体现思想在基层,行动在一线,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只有端正了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和态度,才会使我们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中来,也才能真正静得下来,沉得下去,接上地气,抓到活鱼,从根本上杜绝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追求轰动效应等短期行为。

2.通过“走、转、改”活动,真正使新闻媒体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切实改进会议报道方式,把黄金版面和时段的报到重点转移到基层一线上来,转移到百姓心声、民生疾苦和改革创新的热点难点上来。只有这样,“走、转、改”活动才会切实推动媒体报实情,讲真话,诉民生,真正实现三贴近目标,发挥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走、转、改”活动应该把提高收听收视率和媒体的感染力、公信力、引导力结合起来,实现新闻媒体文风的根本转变。在这方面,着力研究新闻报道的角度和表现方式,增强节目栏目的可听可视可读性尤其重要。作为新闻媒体来说,报实情、讲真话、不搞假大空,注重宣传报到的创新和节目、栏目质量的提高,是提高媒体感染力、说服力、公信力的前提。只有真正具有公信力的媒体,才会具备较好的舆论引导力。绿色收听收视率和可读性,不仅是“走、转、改”活动成效如何的一个重要测评依据,更是这项活动是否真正具有生命力,被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所接受的一个重要标准。这就应验了那句业内俗语:贴近就是生命力,感染力就是引导力。

参考文献:

[1] 底基层[OL].百度百科,2010-12-22.

篇6

舞蹈培训下基层的组织模式

2015年,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合力引导广场舞健康开展。各地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引导广场舞健康开展、规范广场舞管理的相关政策,从政策层面解决了广场舞多年无人管理、野蛮生长的问题。政策上来讲,明确了“为基层群众就近方便地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将广场舞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依法管理、场地管理单位配合、社区及相关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的管理机制”的要求。各地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广场舞调研,成立广场舞协会,广场舞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完善。广场舞协会依托当地文化部门或委托第三方,对当地的广场舞队伍进行摸底排查,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把每一支广场舞队伍统计起来,建档立卡,有计划的对其进行扶持。科学管理和政策扶持使得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广场舞队伍有了归属感,加入广场舞协会不但可以获得广场舞便携音箱、锣鼓家什等物品资助,还可以获得公益的广场舞培训,提升广场舞的质量和水平。文化惠民项目中的基层舞蹈培训将广场舞培训纳入工作重点,每年依托各级广场舞组织机构,输送广场舞舞翎,广泛开展广场舞培训。

舞蹈培训下基层的形式内容

当前的舞蹈培训下基层,形式上主要依托政府部门每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在三下乡过程中带领舞蹈老师有选择的开展基层培训,同时也包括发放一些舞蹈培训视频、书籍等方式。这类模式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的今天,已经显现出极大的供不应求,舞蹈培训下基层必须实现“供给侧”改革。为此,未来的基层舞蹈培训在形式上必须打破常规、穷则思变,广场舞驻地、定期培训就是“变”的开始。常规意义上而言,公益的舞蹈培训种类繁多,各地依托文化馆的资源和平台优势,开门办馆,开设了交谊舞、拉丁舞、民族舞、街舞等等种类繁多的舞蹈培训课程,这些课程需要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培训周期和相对固定的舞蹈学员,最好是有一定基础的学员。针对受众的需求,开设这类舞蹈培在城市的报名对象多为孩子,家长替孩子报名,反正是公益培训。然而有的孩子对此并不感兴趣,长此以来,导致了严重的师资力量和场馆投入的资源浪费。这类培训在基层,更显得供应对不上需求。因此,广场舞培训成为基层舞蹈培训的最主要内容,这是群众文化生活的自主选择。广场舞培训的内容相对简单,对象相对单一,效果相对明显,工作更好开展。跳广场舞的大妈在这几年不断的出现在新闻头条,成为一个固定的、有影响力的群体,这些人群好相处又心肠热,公益的广场舞培训很受她们喜爱。有一定基础的舞蹈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经过简单的舞步训练,就可以承担一个区域内的广场舞培训任务。然而这两年,广场舞队伍中加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广场舞队伍,他们跳的广场舞在形式上注入了年轻的元素,更加具有活力、节奏感更强,这在培训形式上有了新的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未来广场舞培训的新走向。

在内容上而言,基层舞蹈培训以健康向上为宗旨,广场舞的培训在内容上彰显的是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谓的引导,大致就是从广场舞内容上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广场舞成为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成为倡文明、树新风的有力抓手。各地的广场舞培训基本上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编排独具地方特色,彰显风土民情的曲目。更重要的一点,广场舞培训在主题上紧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宣传孝道文化、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通过举办主题广场舞大赛,既提高了广场舞的水平,又展现了基层群众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可谓一举多得。

舞蹈培训下基层的集群效应

设立基层群众文化培训点,开展基层舞蹈培训,最大的效果是进一步规范了广场舞的发展,提升了广场舞的质量,扩大了广场舞的影响,产生了广场舞集群效应。从广场舞未来发展趋势看,广场舞的参与人群不断扩大,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只要培训得当,都会很快喜欢上广场舞这一娱乐活动形式。从广场舞的梯队建设看,通过层层培训,一支主题健康向上的广场舞可以从省会城市一直跳到偏远的山村,这种传播效应是其他文化活动方式不能比拟的。从广场舞的影响看,当前广场舞已经是基层群众最喜爱的娱乐方式,未来走向一片大好。更重要的一点,基层的广场舞队伍都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政府部门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财物,只要致力于做好引导和培训,基层的文化生活就由广场舞带动起来了,广场舞队伍的自主管理是大势所趋。舞蹈培训下基层,给广场舞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让更多的群众走出家门,走上广场,加入到广场舞的集体,这正是基层开展舞蹈培训的最大成效。

舞蹈培训下基层的问题制约

篇7

按照县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关于在2014年4—5月全县集中开展“走基层、听意见”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县供销社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了“走基层、听意见”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真带头抓落实。县供销社党委高度重视“走基层、听意见”主题活动,坚持将活动作为找准抓住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将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抓好落实,制定了“走基层、听意见”活动方案,领导带头示范,切实做到思想自觉、要求严格、行动迅速。

二、聚焦"",认真听取意见。紧紧围绕找准“”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真心诚意地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一是开展县社党委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职工之间“交心谈心”活动听取在职职工对县社党委班子及班子成员在“”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意见;二是召开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听取离退休老干部对县社党委班子及班子成员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意见;三是召开直属企业代表座谈会听取服务对象对县社党委班子及班子成员在“”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意见;四是干部下访听取铁溪镇罗村困难群众对县社党委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意见;五是约谈面访听取“两代表一委员”对县社党委班子及班子成员在“”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意见。

三、统筹兼顾,注重四个结合。一是将“走基层、听意见”与“走基层、送温暖”、“走基层、送服务”活动相结合;二是将听取“”方面意见与听取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相结合;三是将听取意见与边学边查边改相结合,四是将听取意见与“回头看”自查相结合,切实增强工作整体性、统筹性。

四、及时梳理,认真总结。对通过各种方式听取的意见及时梳理,建立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台账,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工作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真心把听取的意见化解好、整改好、落实好。认真总结提炼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着力加强制度性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走基层”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篇8

面对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多元化、宽领域、家门口的法治化需求,司法所着力整合资源,发挥职能优势,大力推进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三步走”夯实基层普法阵地建设。

一是创新建设诉调对接示范点。司法所充分吸收借鉴“枫桥经验”,加强与区司法局、区法院深度合作,创新建设“诉调对接示范点”项目,组建示范点协调小组,大量分流物业、合同等小额案件,充分量化考核法律咨询数量及调解矛盾纠纷件数,提升矛盾化解质效。完善鼓励激励机制,将绩效考核情况及时通报各成员单位,对调解业绩突出的个人或者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示范点也被列为区工作创新奖候选项目。

二是深化发展“庭所共建”服务项目。司法所与法院立案庭、法庭签订“庭所共建”合作协议,在巡回法庭、法制宣讲、党建、资源共享、学习交流、品牌建设等方面逐步探索创新,开展深度合作,扎实奋进,提高司法效率。夯实法治社会基础,拓宽群众参与法治建设渠道,实现畅通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实在在提升广大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三是筹措设立基层法律服务站点。针对地区保障房集中连片、外来人口密集、矛盾纠纷偏多、涉法需求量大的实际面临问题,设立标准化“法律服务工作站”,选优配强法律资源,严格按照财政预算落实经费保障,推动片区纠纷案件就近化解,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提高法律工作站值班律师的待遇,积极调动律师化解矛盾,提高法治服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篇9

“有人把城市大医院比作‘主动脉’,那么,基层医疗机构就是‘毛细血管’,要保证‘主动脉’不堵,最好的办法就是疏通‘毛细血管’。” 包头市卫生局副局长云冠星说。新医改实施3年来,为破解百姓看病难的困境,包头市卫生部门始终在努力。

让居民出门就能看病

昆区沼潭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包头市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典型样本。 该服务中心是包头市铁路医院(现为包头市第八医院)整体转型建设的,管辖5个社区、11个居委会,有33张病床、38名卫生技术人员、14个科室,达到了每万名人口配置1.5名全科医师的能力。

云冠星介绍:“为了让百姓看得上病,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包头市卫生部门在市区建立了社区卫生‘十五分钟服务圈’,在乡村,完善了县级和乡村卫生机构建设,保障了群众的就医方便。”

在沼潭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室里,医生杨漫正在给陈女士拔罐。据他介绍,中医治疗是该中心的治疗项目之一,“拔罐,手法复位、针疚等我们都能做,周围居民都愿意来我们中心看病。”

该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说:“我们中心已经和辖区的1100多位居民签约,为他们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这些居民,每年我们最少要上门4次,尤其是老年人。而且,中心已经为辖区内所有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社区医院硬件更“硬”

沼潭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指着院里停放的白色转诊车介绍:“我们出诊时使用的是转诊车,这辆车是去年10月开始使用的,转诊车不仅是医生出诊交通工具,对身体不好的病人,也是转诊车从家里接到中心来治疗的,如果病情严重,患者会被转到包头市第八医院、包医一附院或包钢医院治疗。”

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的配置,包头市卫生局为全市406个嘎查村卫生室、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价值317万元和260万元的基本医疗设备,投入128万元为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双向转诊车。投入700万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同时,还争取到了投资2400万元的蒙中医院设备项目。“设备跟上去了,服务项目多了,百姓不用去大医院挤了,才能实现‘看得上病’的目标。”云冠星说。

让百姓首诊更放心

“有些居民觉得去大医院看病更放心,可以挂到专家号,但现在,在我们中心也能挂到专家号了。”

篇10

进一步增强律师社会责任感,树立律师行业诚信为民的良好形象,县司法局结合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访群众、促和谐”活动和“联乡包村入户走访”工作,组织引导全县三个律师事务律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开展公益。 要求各律师事务所充分发挥律师法律知识渊博、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主动承担法制宣传教育之重任,建立定期服务制度,每个律师事务所原则上到阿克哈尼喀村志愿服务三天,以服务农村建设,规范农村管理、参与农村服务和保障农村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为促进阿克哈尼喀村依法建制、民主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11月8日,__县司法局赴对口联系村—阿热勒镇阿克哈尼克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法规宣讲暨法律法规知识抢答活动,为农闲在家的农民普及法律知识,确保宣传效果。在司法局驻村干部的组织下,阿克哈尼克村150余名村民集中在村委会会议室,县司法局、普法办干部分别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法律援助条例、民族综宗教政策及自治区、地区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等党的政策、法规与村民展开互动宣讲。“我们宣讲的内容都是贴近大家日常生活的,有不懂的地方大家可以提问,宣讲完我们将进行现场知识抢答活动,抢答题都从宣讲内容里出,答对的有奖品,希望大家认真听,踊跃抢答”,宣讲干部在开讲前说对大家说。顿时,大家关手机的关手机,拿笔的拿笔,生怕“老师”讲的自己记不住。

二个小时的宣讲结束后,热闹的抢答开始了,村民们大胆举手、踊跃抢答,尤其是年轻人,50多道题竟被他们抢去30多道。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单100余份,普法手册100余本,村民现场提问咨询10余条,抢答题50道,发放洗洁精、牙膏、香皂、洗衣粉等奖品价值共计1000元。

一是司法局长带头访民情解民忧。局班子成员要做到“三个一”:到对口帮扶村困难群众家中进行一次访贫困送温暖,到矛盾多发易发村民小组进行一次访民情化民怨,为对口扶贫村经济发展开展一次访需求寻良策活动。

二是机关干部主动走基层。局机关干部要深入对口联系村开展民情调查、民意收集,做到“三个一”:撰写一份民情报告、提出一条工作建议、办好一件惠民实事。

三是人民调解员分片排查促和谐。每名人民调解员要做到“三个一”:包干一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责任区域、每月开展一次稳定风险分析研判、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