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传说范文

时间:2023-03-30 18:0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节的传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春节的传说

篇1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 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 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 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 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 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 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 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 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 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 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 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春节拜年短信,猴年春节拜年短信

春节的传说之三:熬年守岁

篇2

2、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简介

1、贴春联这是从古时候演变过来的,又称“对联”、“门对”,一般对仗工整,看起来简洁明练,都是一些通俗的祝福话,表达大家对新年的美好祈愿。

2、贴“福”字,很多家庭会在门上窗户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大多数人会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福气到”。

3、放鞭炮,也叫炮竹,寓意吓走年兽,通过哔哔叭叭的爆竹声来除旧迎新,平安顺遂,是一种热闹,也是一种喜庆,表达的是一种对新生活的向往。

4、给压岁钱,一般在除夕晚上长辈给晚辈,民间的说法是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后能平安度过一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5、守岁,是春节的重要风俗活动,吃过年夜饭后,开灯通宵守夜,象征把一切不好的都赶走,期待新的一年顺利如意。

春节的由来简介

关于春节的来由,旧时由于缺失上古时期文献(秦始皇焚书),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在传承发展中于是便产生了诸多传说。

其中有几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春节源于上古“腊祭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源于“万年青年创万年历说”、源于避“年”兽的传说等等。

1、万年创万年历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2、舜继部落首领

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继部落联盟首领,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正月初一(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3、年兽传说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篇3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篇4

如果说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总统笑了,春节经过袁总统的批准后才有的节日,直到2013年中国人刚刚过了100个春节。春节无疑是中国最凌乱的节日,各地都有自己不靠谱的传说,都有自己说不清楚的禁忌与习俗,连过春节的时间都不一致。

我老家过春节的时间最为凌乱,很多人都认为过春节是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但我老家不是。老家过春节的时间每个村子都不一样,每个姓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姓也不一样。大年前面是小年,小年的时间也不统一,有的地方是十二月二十三,老家是二十四,江西的南丰县是二十五。过完小年各个村子陆续开始过自己的大年,从二十五的凌晨开始,有的在半夜,有的在凌晨,有的是早餐,有的在中午,有的在晚上,从二十五一直排到三十晚上都有不同的姓在过年,因此在老家常常可以过很多个年,上午去外婆家,下午去大姨家,明天去同学家,后天去朋友家……但是不是每个姓都好客,有的姓是不欢迎别人去过年的,他们有“赶走野鬼过年”的说法,即便是出嫁的女儿也不能在家过年。这种年俗有很多不靠谱的传说,小学时听老师说是秦始皇时期大家修完长城回到家,什么时候到家就什么时候过年。至于半夜过年的说法是他们的祖宗是要饭回来的,所以在晚上偷偷地过年,连放鞭炮都要用东西捂起来,以免声音传出去。民间的传说经不起推敲,到目前也只知道老家过年时间这么凌乱,并且只限于邻近的几个乡镇,因此也没有人去认真考据。

村里的老人叫春节为阴历年,元旦则叫阳历年。我们日常使用的日历是阳历,世界通行也称为公历,传统的日历叫阴历。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变化来纪年,月亮从圆到缺又复圆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阳历是按照太阳的变化纪年,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就是一天,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就是一年。按照月亮的变化来纪年有些不靠谱,月亮转一圈是27.3天,但是旧历一个月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所以常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甚至是十七圆,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多,但是纪年却说360天,于是通过润月来解决,润来润去的算起来很复杂,有的年份还润出两个端午节来,连古人都觉得很麻烦,宋朝的沈括就建议按照太阳的变化来纪年,以立春为一年的开始(元旦),大月31天,小月30天,我们现在使用的日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其实中国的纪年方式也改过很多次,我国现在还在用的日历也叫夏历,周朝的时候用的是周历,周历是以十月为岁首,诗经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句,意思是七月秋凉了,九月份要备冬衣了,周历中的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十到十一月,现在的人不明就里常以“七月流火”来形容公历七月份的酷暑。除了夏周其他的朝代使用的年历也有不同,历朝历代过年的时间恐怕是不一致的。民国时海外思潮涌入中国,国人看到了本国文化的粗陋,对传统文化进行大反思,大否定,过年被袁总统改成了春节。袁总统去世后,北洋政府式微,各地实际处于半独立的状态,于是各地方过各地方的春节,过春节的时间也由各地方自行决定,那时过春节的时间更加的凌乱。

篇5

除夕传说1、除夕的介绍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2、除夕的由来的传说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3、守岁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除夕的食物1、饺子

招财进宝。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

2、鱼

意为年年有余。因为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鱼)的说法,所以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过年吃鲤鱼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鲫鱼,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鲢鱼,鲢同”连“谐音,过年吃鲢鱼连年有余。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意头,您可以除夕两条鱼,年夜饭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就是连年有余。如果制作一条的话,年夜饭吃终端,大年初一吃头尾,这样就是连年有余,有头鱼尾。

3、猪手

发财就手。猪手,可以焖猪手,也可以发菜猪手,也可以花生猪手等等,吃法很多,因为猪手寓意着发财就手,做什么都会顺顺利利,就手发财,干什么也都会发财就手。所以这道菜式也是广州街坊最喜欢的一道吉祥菜!

除夕的来历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篇6

繁荣小学五(6)班孙妩紫薇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春节中有许多传统的习俗。淮安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灿烂的春节文化,千百年来,淮安人过春节有着自己的民风民俗,下面我就为大家介

绍介绍我们淮安人是怎么过年的。

二十三日: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年夜”,传说二十三日这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据说,在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灶王爷要上天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家家户户都送灶王爷上天,人们会在灶王爷像前的供桌上放上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爷上天的坐骑备料准备的。祭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二十三也是过年的开始,二十四写春联,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腊月剩下的七天都要为新年做准备。

大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三十那天,就是我们所说的除夕夜。午夜12点前,包好饺子,守岁,晚辈向长辈叩头,长辈发压岁钱。午夜12时,正是农历大年初一的开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意思。传说很久以前,女娲在捏土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了个小洞,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了饺子,把饺子捏成耳朵的形状,里面有馅(“线”的谐音),用嘴咬着吃。

“福到”:倒贴“福”字

过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着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流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为暗记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了免除这场灾祸,令全城上下每家门上都贴一个“福”字,没想到竟有一家人将“福”字贴倒了。朱元璋大怒,要把那家人满门抄斩,马皇后知道后,对朱元璋说:“倒过来,不就代表福到了吗?”朱元璋大喜,下令立刻放人。从那以后,家家都把“福”字倒过来贴。

…… ……

春节还有许多的习俗,放鞭炮、挂红灯、大拜年、开财神门……春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出门在外创业的人、飘泊的海外游子……哪怕相隔千山万水,都会传来乡音的问候,诚挚的祝福。

篇7

我们国家有好好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的是过年。每年春节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东北爸爸的奶奶家过大年。贴春联、放鞭炮、在阳台上挂上大红灯笼。全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

老奶奶给我讲过一个传说,在很早很早之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这只怪兽就会去偷袭村庄,村里人每到春节都只好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无论怎样防备都是无济于事,它还是偷吃村民的食物,伤害村民的牲畜。每到过新年村民们就人心惶惶,丝毫没有辞旧迎新的兴奋。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白胡子的神仙老爷爷,他告诉大家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纷纷准备了爆竹还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又听见听到锣鼓声阵阵鞭炮齐鸣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再也没来过村庄,村庄又变的祥和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尽管老奶奶讲的只是个传说,还是让我知道过年的来历了。

最让我兴奋地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啦!迫不及待的等到天黑,我和爸爸、小叔一起去放烟花!砰砰几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真是五颜六色,姹紫嫣红,有的像一朵朵花瓣在夜空争着开放,有的像一颗颗星星在比赛眨眼睛,还有像流星划过天空。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小孩儿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着电视。大人们在一起聊聊家常。每次我都不知道困,因为还有更吸引我的时刻,那就是晚辈们给老奶奶拜年。我是家里最小的晚辈。每年春节我磕头做多。当然红包也是最多哟!

再有一个多月就要放寒假了,又可以回东北老奶奶家过年喽!

北京市石景山实验小学三年级:孙一丹

篇8

可是,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用着急,让我慢慢告诉你:传说,在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

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后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在

年兽来到的那一天,便在门前贴上红纸,张灯结彩,后来就渐渐地形

成了现在的春节!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过春节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会在门前贴上一对红色的纸,红纸上面写满了字,那叫什么呢?那叫春联! 华夏族的首领黄帝,很重视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个节目的仪式:每当除夕时,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神像,在门相上悬挂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老虎,以此来镇邪,求得来年的幸福。 这个习俗在汉代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汉代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逐渐演变、简化为桃木板,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时,叫人在两块桃木板上刻了两句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联。由于桃木是红色的,以后便被用纸写的字代替,一般对联都用红色的纸写成。由此以后,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形式。

过春节时,大人们会买来很多花生瓜子这类零食招待前

来拜访的好友,并买来火红的灯笼挂在阳台上。而我们

小孩子就伸手要压岁钱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牵

手去看花灯。在家乡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花灯:有正

在飞腾的龙,有在拜年的小孩!人们也高兴极了,喜

气洋洋地观赏美丽的花灯。大街上,所有的店铺都挂

上了大红灯笼,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说着吉利的话:“恭

喜发财,万事如意!”广场上,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在

放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映红了半边天,有“萤火虫”,

“小星星”……小孩子们可高兴了,穿着父母为他的买

的新衣服,绕着广场跑来跑去,却不知道自己的小脸儿都红了!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了。先拿出一片饺子皮,往里面放一点已拌好的饺子陷,再蘸一点水,往旁边涂一圈,一捏,一个精美的饺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饺子后,就把这些饺子倒进煮沸腾的水里。随着一声:“开饭啦!开饭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着美味的饺子。

说起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

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

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过去,春节只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跟外国根本扯不上什么

关系;可如今,外国人也过上了中国节,可见,这几十年来,中

国在世界的地位是节节高!

篇9

   关于迎接春节的演讲稿202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它是古老而又异常隆重的节日。

  在民间它还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头上有两个触角,十分可怕,也喜欢伤害人的命。“年”深居在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吞食牧畜,伤害人。

  古时候人们为了避免伤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驱赶“年”,人们就以放鞭炮、点蜡烛、挂灯笼、灯火通明,就给“年”吓跑了。这种节日越传广,就成了此刻隆重的节日。

  直到此刻,没当过年,人们还会经过其它的各种方式庆祝如:放鞭炮、贴对联、放烟花、看春节晚会节目丰富多彩、守岁吃饺子。

  大年初一,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和大人一齐兴高采烈地一家一家地串门拜年。看见小孩大人还给红包。有的亲人太远,就经过打电话表示拜年、祝贺。

  春节是一个古老而又隆重的节日,它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欢乐,我们小朋友都喜欢过春节。

  关于迎接春节的演讲稿2022

  大家好!

  绚丽的烟火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冲向这黑黑的天空,打破了这寂静的黎明。睡得正香的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打了个哈欠,穿上那崭新的衣服,就去屋外欣赏烟花了。仰望天空,黎明的太阳正从东方慢慢的露出它那小小的脑袋,胆怯的俯视着欢快大地。

  天还没有亮,但黑夜抵不住人们欢快的心情,却已被这接连不断的烟花点缀,像一个个小灯,点亮了这深沉的夜空。天空依旧点缀着各式的烟花,越来越密,甚至让我有些目不暇接。鞭炮的声音也变得繁多起来,像清晨的鸡鸣声,叫醒熟睡的人们。像人们的欢声笑语,给人带来快乐。像美好的寄托,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热切期盼。

  心里默默的念着大门上充满吉祥的对联,嘴上挂着一句句的过年好。心里像有一串冰糖葫芦一般,那样的甜蜜,美好。这一幕幕,一场场,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用尽了红色墨色,费劲了心思,画出了这幅多彩的画卷。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让美好暂停。

  春节,像一位顽皮的小孩,偷走了人们的不快乐。春节,像一位使者,告诉人们新的一年的到来。春节,像是一台摆钟,在新旧年之间交替摆动。春节,像是一条愉悦的龙,舞动着身子,舞出新年愿望。春节,令我永生难忘。

  谢谢大家!

  关于迎接春节的演讲稿2022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说到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大家一定会马上想到春节。而在过春节时,我们一定会履行许多传统习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春节的习俗。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怪物叫夕,它每年都会吃人。后来人们发现它害怕红色和烟花爆竹的响声,就以此来驱赶夕。从此,人们在除夕夜就有了贴春联和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

  在贴春联时,一般都有左联右联和横批。人们往往都会在春联上写上吉利的话语,祝愿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平平安安,心想事成。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摆上好酒好菜,很多人还会吃饺子,同“交子”。然而,酒才是重中之重,古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篇10

[关键词]年俗文化 动画 动漫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

走向“年俗文化”,保留那些文化魅力的精粹,让那些植根于历史深处的充满了吉庆、吉祥、平安、和睦、兴旺、发财、富贵、长寿的祈福话语“放肆”流行。这些文化十足的年文化是永远的民族认同的东西,是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东西。那些不断加深的民族情感和家庭亲情的情结,是用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不断发扬广大的真情实感。

“年俗文化”则是提升了这样的感情,是可以用繁多的方式体现的文化情绪。而动漫的火爆则正以一种新型文化――“动漫文化”的形式融入我们的生活。将“年俗文化”植入动画片,就是把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新型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对我们的社会文明、生活娱乐、经济产业、文化传承都是十分重要必须的。

一、“年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唐诗中“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每年数亿万计的春节人流涌动已成为当代中国一大民俗景观。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年的传承历史,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流传与记载,而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

仅从年节时间上看,西方人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冲国的旧历年(现称春节)则是从腊八粥开始,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画上句号,加起来得四十天时间。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环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在整个节日期间处处都有节日文化、传说故事,更有除夕和初一、正月十五两个。传统的春节,有关于“年”兽、万年创建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冰灯等各种传说有扫尘、春联、门画、倒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看大戏、闹元宵等习俗:有腊八粥、年糕、饺子、元宵、春饼等食俗: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万事如意等风俗。这些林林总总、枝枝蔓蔓的讲究,以其悠远而深刻的人文矿藏,与丰厚的民俗积淀形成了文化含量庞大的年俗文化,并且担负起了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年轮的结:二是祭祀,祈盼人生幸福:三是宗亲礼仪往来,找到个人定位则是文化娱乐,体味生活之乐。年俗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假如春节没有了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还是过年吗?春节年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年俗文化”素材的动画片能够完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文化是动画片的灵魂,“年俗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又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年俗文化”为素材的动画片理应成为中国动画的主体,并完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首先,“年俗文化”承载着中国人的凝聚力。就历史和社会文化而言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基础。它凝聚了十几亿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动画片的受众群体多以青少年为主,从教育与宣传角度讲,以“年俗文化”为背景素材的动画片可以起到教育下一代和传扬中华传统文化之作用。

其次,“年俗文化”在中国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在春节期间,中国各地乃至世界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在欢欢乐乐地过年。欢度春节已经成为十几亿人民共同的中心话题。以“年俗文化”为素材的动画片可以借力其深远的文化魅力和广泛的影响面,提升动画片的品味,扩大受众群体范围。

再次,“年俗文化”浓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的春节“年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标志着一个民族的风格,凸显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展示着一个民族的追求,其蕴含的文化含义,表现了中国人的传统伦理思想。以“年俗文化”为素材的动画片可以广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国的动画片能够尽早走向世界。

最后,给“年俗文化”赋予现代色彩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年俗文化”为素材,使用现代制作手段完成的动画片,可以为中华传统的文化添光加彩,对“年俗文化”中的故事传说改编的动画片,加之现代思想理念,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同时,“年俗文化”的传统思想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其传统内涵的传承与扩展,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不仅在文化建设上具有正向与健康的意义,就是从动漫产业角度考量,也是难得的商机,充分利用人们对年文化的消费心理,取得良好的收益。

三、“年俗文化”载体是打造中国动画片世界品牌的突破口

中国动画要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动画强国,就必须打造中国的动画品牌。从中国动画分析,技术早已不是问题,动画的文化原创、艺术原创仍是动画的生命和灵魂。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年俗文化”为动画片制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同时,中国“年文化”正深度影响着世界,为中国动画确立世界品牌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国的“年俗文化”正在打动着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着“过中国年”,正儿八经地学起了中国过年习俗,人们日益将春节看做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它蕴含的传统价值观是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中国“年俗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行挖掘、整理,以动画形式包装推向世界,可以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品牌。

“年俗文化”是“和文化”的最大载体。春节民俗所传达的亲情、和善、关爱的情感,全人类都是共通的。祭祀、抢新衣、请祖先、给老人拜年,这些春节习俗表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尊重传统、注重和谐秩序的思想。

中国正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而“和”就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年俗文化”正是“和文化”最大的载体。

以“年俗文化”为背景创作的动画片是反映“和文化”精神内涵的最好表现形式,应该并且有条件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了一条出路。

四、“年俗文化”中有诸多可资挖掘的动画形象

“年俗文化”品种繁多内涵丰富。包括生肖文化、春节民间传说故事、年节饮食文化、春节传统服装、民俗礼仪文化、中华神秘文化(如儒家、道家与日神、酒神、财神信仰)等。仅生肖文化中就有:“生肖五行”、“生肖故事”、“生肖艺术”、“生肖成语”、“生肖趣闻”等等均可挖掘作为动画形象的角色素材。

以“年俗文化”为形象挖掘动画角色。应该说中国“年俗文化”中包容着深厚的创作该说中国“年俗文化”中包容着深厚的创作理念、创作过程和创作形式,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也是很完整的参照,对于动画形象的创作也是如此,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动画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影视艺术形象,它通过一系列后续产品的开发会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以生肖作为动画形象,在以挖掘“鼠咬天开、牛耕年丰、虎为山君、玉兔为月、鱼龙混杂、蛇称小龙、马到成功、羊致清和、金猴神通、鸡有五德、狗亦图腾、肥猪拱门”等包容中国年文化的动画角色:以年俗服装、年俗礼仪、年俗传说、年俗饮食等为题材的动画形象,传承了中华悠久的文化理念。同时这些动画形象的挖掘极易形成动画产业的产品衍生。开发诸如生肖服、生肖帽:贯以动画形象的年节食品、日用品等,这些既可以传扬中华民族文化、丰富节日氛围,又可以拉动经济获取收益。

五、“动漫文化”需要“年俗文化”的支撑

动漫的灵魂是文化,离开文化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而“年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年俗文化”的介入,动漫文化将会黯然失色。“年俗文化”的丰富多采、流传深广,以及其独有的民间魅力是动漫文化的重要支撑。

“年俗文化”丰富的内涵可资“动漫文化”采纳吸收。年俗文化中涉及到民间传说、服饰、饮食、风俗、祭祖、礼仪、装饰布置等,是动漫文化的重要素材。

“年俗文化”形式可资“动漫文化”借鉴。在年俗文化中众多的艺术形式诸如年画、春联、剪纸、戏曲等,是动漫文化可资采纳和借鉴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