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村树范文

时间:2023-03-29 00:0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上村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跑步于我就是写作

孤独,空虚,无聊。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在变得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冷淡。而村上春树作为当今世界极其有声望的一位作家,其作品已经深入到都市中芸芸众生的精神层面,都市生活中的金钱与恋爱,爱情与性,阴暗与阳光,通过村上春树简洁细腻的笔锋一一呈现在世界读者的面前。

在日本,有评论家认为从作家的价值和影响层面上来说,村上春树是自夏目漱石以来,日本最为重要的作家。

村上春树为什么从事小说写作?为什么在成为专职作家后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村上春树通过《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向读者传达出了一些答案。

村上说:“我认为这本书乃是类似‘回想录’的东西。虽不是传记那般夸张的玩意儿,但是归纳到随笔的名号下去,似乎也颇勉强。重复以前前言中写过的话:在我,是想以‘跑步’为媒介,对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个‘比比皆是的人’,是如何度过这约莫四分之一世纪的,动手进行一番整理。小说家应当在何种程度上固执于小说,而又应当将新生公开到何种程度,恐怕因人而异,难以一概而论。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写作,寻觅到一个对我而言类似基准的东西。是否成功,我不太有自信。不过写完的时候,我如释重负,心里涌起一缕细细的感触。对于写作而言,现在恰逢人生的最佳时机吧。”

此书作为一部散文随笔,村上第一次谈到了作为一位小说家自身的写作生活和创作秘密以及村上春树对于“自身”的看法。在书中村上春树也道出了“跑步于我来讲就是写作”。

“年过半百的我已处于人生的后半期。21世纪果真来了,我不折不扣地迎来了五十岁,这种事情在年轻时无从想象。然而年轻时的我,要在内心描绘出自己五十多岁的形象,就好比‘具体的想象死后的世界’一样困难。”村上春树说道。

于是,他在书中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作为一个上世纪中叶出生的,生存于21世纪的已“知天命”者的内心生活。在直面心中的不断改变的困惑的同时,村上继续着自己的创作生涯,继续“跑下去”。为何要跑步?这又对村上意味着什么?

“跑步对我来说,不独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我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说一面积累参赛经验,一面将目标的横杆一点点地提高,通过超越着高度来提高自己。至少是立志提高自己,并为之日日付出努力。我固然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而是处干极为平凡的――毋宁说凡庸的――水准。然而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跑步延续创作生命

为何要跑步?为了创作,为了作为一个作家继续生存下去。早在1982年秋,村上春树作为一个专职作家发表《寻羊历险记》时,其创作的灵感一直伴随着自身奔跑的步伐深入其创作的内心。从此之后,村上无论旅居何处,都是边跑边构思着创作。跑步和写作在村上的生活中已如孪生兄弟一般,如影随形密不可分了。

“然而过了四十五六岁,这种自我考核体系也一点点出现了变化,简单的说:比赛成绩再也提不上去了。考虑到年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管是谁,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迎来体能的巅峰。自然有个人差异,不过在通常情况下,游泳选手在20―25岁的年纪,拳击手则在25―30岁,而棒球选手在35岁左右,会分别跨过肉眼看不见的‘分水岭’,这无从回避。我询问过眼科医生:‘世上难道没有不会得老花眼的人么?’”

村上得到了让他自己也觉得颇为好笑的回答:“这种人,我至今还一个也没见过呢。”好在艺术家的巅峰状态因人而异,比如说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六十年人生的最后几年间,写出了《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两部意义最为重要的长篇小说。多米尼克・斯卡拉蒂一生创作了555首羽管键琴奏鸣曲,绝大部分是57―62岁写出的。这些范例,村上都在书中有所提及。

由此,想必村上春树在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继续跑下去,继续坚持创作下去吧。

重新认识跑者村上

2007年10月发行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在日本引起了极大反响。

那些一直关注村上作品的读者自不必说,就是以前对村上文学不怎么关心的一些“群体”,也开始对其作品表现出兴趣。

这些“群体”就是热衷于跑步的人们。

在日本,从参加长跑比赛、马拉松公开赛的专业选手到热心于在城市的林荫路上、街心公园锻炼的市民,再到绿草茵茵的河边、波光粼粼的海岸上享受慢跑的游客,甚至以前对于长跑不感兴趣的人们现在都开始为了健康和养生开始练习跑步,并从中感悟生活的乐趣。日本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们似乎都开始成为“奔跑的人”。

那些一直在“奔跑的人们”突然发现著名的作家村上春树竟然和自己一样,也是爱好跑步的一员,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阅读村上的这部作品,品味起村上对于跑步的感想。

其实,村上与跑步的早期接触并不“美妙”,“开始跑步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跑不了太长的距离。20分钟,最多30分钟左右,我记得,就跑这么一点点,便气喘吁吁几乎窒息,心脏狂跳不已,两腿颤颤巍巍。因为很长时间不曾做过类似的运动,本也无奈。跑步的时候被邻居看到,也觉得有些难为情,就和那个偶尔加在姓名后面的‘小说家’头衔给我的感觉一样。然而坚持跑了一段时间后,身体积极地接受了跑步这事儿,与之相应,跑步的距离一点一点增长。跑姿一类的东西也得以形成,呼吸节奏变得稳定,脉搏也安定下来了。速度与距离姑且不问。我坚持每天跑步,尽量不间断。就这样,跑步如同一日三餐、睡眠、家务和工作一样,被组编进了生活循环,成了理所当然的习惯,难为情的感觉也变得淡薄了。”

后来,村上到体育用品商店买来了合用结实的跑步鞋,便于奔跑的运动服,一块秒表,还买了专为初练跑步的人写的入门书。用心读了。“如此这般,人渐渐演变成了跑步者。”

想跑的人就跑吧

从《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重新获得生活勇气的读者不在少数。不消说以前热衷于慢跑的人们,就是以前从未从事这项运动的人群在读完该书后也开始渐渐喜欢上这项运动。

人们从这项简单的运动中,获得了同样的生活感悟,并认可了这种感悟。

然而,村上却从来没有向周遭的人推荐过跑步,“‘跑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家一起来跑步吧’之类的话,我极力不说出口。对长跑感兴趣的人,你就是不闻不问,他也会主动开始跑步;如若不感兴趣,纵使你劝得口燥舌干,也是毫无用处。”

在村上看来,马拉松并非人人咸宜的运动,就好比小说家并非人人咸宜的职业。“我也非经人劝说,受人招聘而成为小说家的(遭人阻止的情况倒是有),而是心有所思,自愿当了小说家。同理,人们不会因为别人劝告成为跑步者,而是自然成为的。”

村上春树的作品是温和的,或许正因此村上才坚持着自己的创作道路。而在跑步这个问题上,村上也保持着这种温和。自己只是很自然地做自己想做之事,与他人无关。似有所思,而后再为,仅此而已。

自始至终,村上在作品中强调不是“大家一起跑步吧”而是“想跑的人就跑吧”,以使自我和他人之间保持着淡淡的距离。

村上春树小传

1949年1月12日生于日本京都,1968年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就读。25岁的村上春树在东京国分寺开了一家名为“peter・cat”的爵士乐酒吧,后移店于东京涩谷区的千驮谷。

1975年,26岁的村上春树从早稻田大学的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毕业后在一边经营酒吧,一边从事创作活动。1981年,年过三旬的村上春树决心从事专业创作将酒吧转让他人。

此后村上春树发表的《寻羊历险记》获“野间文艺新人奖”,《世界的尽头与冷酷仙境》获21届“谷崎润一郎奖”。1987年,代表作《挪威的森林》由讲谈社印行,时值38岁。

1991年村上春树赴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研究院,由于延长美国滞留期限,他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主讲了现代日本文学,1993年又赴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塔夫茨大学任职。

篇2

太阳一样的鲜花,复制成一片,冲你微笑;满是眼睛的画面布满童话的颜色……这不是儿童画,这里是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创造的成人版画世界。

所有这些看似幼稚的符号,都是从多比先生(MR.DOB)开始的。MR.DOB是村上隆第一个艺术符号。它有着米老鼠的耳朵,大眼睛和天真的笑容。两只大耳朵上分别写着D与B,脑袋是个O,加起来就是DOB,是村上隆根据日本游戏动漫形象刺猬索尼克和机器猫创作的一个时而可爱时而邪恶的形象。以卡通为形式,用日本传统绘画浮世绘将人物造型平面化,是村上隆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

“DOB”这个名字是村上隆根据日本方言生造的,这种“崇洋”的做法在西方人眼中,是时髦独特的东方艺术;在日本人眼中,是对传统艺术的胡搞。

村上隆说:“我通过做‘多比’来思考艺术的历史与脉络,现代艺术那些屹立不倒的大师们,例如塞尚、杜尚、毕加索、安迪·沃霍尔以及冈本太郎,为什么他们的作品在数十年后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所熟知的米老鼠、机器猫,还有Hello Kitty 的形象,它们在市场上的‘生存秘诀’又是什么呢?”

后来,村上隆让多比长上了一口鲨鱼般的牙齿。实际上多比是一个在当今这个变化、多元、无常的世界里,不断问着“为什么”的形象。村上隆说:“多比永远在疑惑。”然而正好相反,虽然充满争议,他在创作与市场之间却从不疑惑,反而如鱼得水,在艺术与商业上都获得巨大成功。

深受日本著名漫画大师水木茂先生影响的村上隆,特别喜欢《鬼太郎》里全身长满眼睛的“百目”妖怪形象,于是在多比先生或者是蘑菇上,常常会遍布着眼睛。“眼睛”也成为他的作品标志之一。

除了DOB和眼睛系列,最受成年人欢迎的是《Kawaii》笑脸太阳花系列。在一派欣欣然的笑脸之中,仔细看会看到有的是闭着眼睛的花朵,还有的在默默流泪。身负生活压力的人们,每天看到这些笑脸就像看到了自己。村上隆说:“我们必须微笑……任何时间,每个早晨……这是很困难的事!”

村上隆创作的另两个形象:Kiki 和Kaikai有着同样的彩色眼睛。它们既融合了东方传统与西方文明,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对立元素,同时又保留了其作品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是一种结合了日本当代流行卡通艺术与传统日本绘画风格特点的产物。Kiki 鬼怪精灵,Kaikai 温厚可亲,经常成双成对地出现。村上隆如此钟爱它们,所以将自己的艺术公司也以“Kaikai Kiki”来命名。这两个卡通形象也成为制作可爱玩偶的重点造型,受到众多年轻女生的喜爱。

村上隆曾创作了一个英文单词——“Super Flat”,意即“超扁平”。从16世纪的浮世绘,到如今的动漫,日本一直遵从扁平文化并以此为技巧,这种方式独特于西方一贯以来崇尚立体、焦点透视法的艺术。通过在美国展出的“超扁平展览”,奠定了村上隆在欧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名家身份。

在村上隆眼中,自己是一个日本文化的出口商。他运用当代艺术的理念,把日本文化嚼碎,创作出符合西方人口味的艺术作品。

而在著名艺术评论家李小山看来,当代艺术在观众眼里,是新奇,反叛,甚至乱搞的代名词。这是由于当代艺术崇尚个性,追求创新,导致了它与传统艺术讲究继承、延续、发展的大相径庭。其实,并非艺术的专利,音乐、戏剧、文学莫不如此。说明当代文化本身是一种多元化,多样性的存在。村上隆在今天能够大红大紫正是顺应了这样的潮流。

篇3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全国,农村占有很大的比例,我们绝不能忽视农村的教育发展。 身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在几年来农村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使农村的学生受益非浅。诸如: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好了,他们不再畏惧老师,不再畏惧考试,敢于直言。学生的想像力也丰富了,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在我班就有将近25%的学生对学习漫不经心,抱无所谓的态度,50%的学生成绩不断下降。 “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可以想像其他农村小学的情况如何。何以造成这样的不良后果呢?

1 客观原因

1.1 来自教育系统

在农村,教研评价制度的中心是常规检查(查教案,查书面作业等)。教师们为了接受各级的常规检查不得不成天埋首于成堆的教案、作业中。(虽说目前,很多农村的学校确也采用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这种方法。但由于对教师的评价还是照旧,最后的结果是集体备课只能流于形式,教师们只会越来越辛苦)与此同时,教师们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理论,领会新理念,探索新教法以便使新课程得以顺利地实施。这已够累了,再加上农村师资力量不够,无法做到每个年级均配备各技能科的专职教师(有的甚至一个教师要担任好几科的课程),这又要求教师们在力求使自己的专业科转型的同时,还得努力的钻研技能科的课程。要知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呀,这么重的工作量只会使教师们疲于奔命,颇有“顾此失彼”之感。

1.2 来自社会家庭

农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不高。当考试不再具有选拔,甄别的功能后,家长就不再重视学生的教育。在农村,部分家长认为学习的作用不大(因他们自身所接受的教育有限)且现在入中学也不再以成绩而定,那么学生的学习是好,是坏都不重要了,因而就放任学生不管。亦有部分家长虽说也较为重视教育,但实行了素质教育之后,分数不再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家长们变得无所适从(由于他们的认识有限,除了分数之外,他们找不到监督点,无法指导、监督孩子)少了家庭,社会的监督与配合,学生自是更加地放任自由了。

2 主观原因

教师们在接受了新理念后,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但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前准备不足。

2.1.1 没有对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研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把握不到位,对本节课学生所要获得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数学能力的了解不够准确,对知识的前后联系、本节课知识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没有很好地进行备课,所撰写的教案的使用价值不高。

2.1.2 对教具、学具的使用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如:某位教师在上空间图形课,连三角板、直尺等作图工具都没有带。像这样该使用教具的没有教具可用,该动手操作、进行探究活动的没有学具可用的现象非常普遍,以致教学过程中应该从直观——抽象、从简单——复杂的认知过程根本无法实现。

2.1.2 课堂教学耗时低效。

(1)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教师因为没有精心地设计好教案,对整个教学的流程心中无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障碍没有做好课前的预设,没有对整堂课进行全面布置和考虑,随心所欲,结构松散,环节零乱,层次模糊。

(2)课堂教学时效性差。教师的教学时间观不强,不能很好地向40分钟要质量,对每个环节所用时间把握不好,耗时耗量,效果大打折扣。

如:一位教师在上周末作业评讲课时(其作业已批评),首先用了18分钟让学生自己纠正做错的题目,然后遂题进行评讲,直至下课。在其评讲过程中,没有举一反三的评讲练习,没有设计一定的对比性、针对性的训练,没有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的布置。像这样的课,如何讲究课堂教学时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和方法?

2.1.3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方法陈旧。

(1)满堂灌。只见老师讲,没有学生说。如:一位教师在上“角的认识”这一课时,讲授和板书“角”的知识、特点用了38分钟,小结用了2分钟,而整节课不见师生间的问答、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练习。

(2)问答式。一问一答,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抱着学生行。有的教师问,学生看着书来答,只需眼睛看,用不着大脑想。

(3)讲授式。重结果而轻过程,不能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知识、结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4)教学手段单调,课堂教学仍停留在只有一根粉笔和一本教科书,多媒体和小黑板的运用更是凤毛麟角。

2.1.4不能面向全体,实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1)提问的对象只局限于几个较好的学生。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面较窄,不能开展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多方位交流。

(2)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缺少调动其参与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3)不能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后进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4)不能关注差异,作业、练习一刀切,后进生得不到有效指导。

2.1.5练习设计简单、形式单调、练习量不足。

(1)铺垫练习与新授知识不能相对应,起不到知识、方法、解题思路的类迁移和降低坡度的作用。

(2)巩固练习简单化,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延伸与拓展。

(3)练习课、评讲课没有按其要求进行备课,没有对练习题目、评讲题目进行精心设计,反而把练习课、评讲课上成流水作业课。照本宣科,遇题解题,遂题评讲,没有举一反三,没有补缺补漏,形式单一,其多样性、层次性、针对性、拓展性等练习设计更不用说了。

篇4

在这本结集于1987年的作品里,村上春树在谈及文学前辈埃里奇・西格尔时,隐隐地透露了自己对名利的态度,他说“想同时获得名声、财富与尊敬――就像任何人想想都会知道那样――可是相当困难。能获得其中两项,我觉得就要高呼万万岁了。”那时候村上春树只有三十七八岁,对于30来岁才开始写作的他来说,也只算是初入文坛,好像冥冥中彼时之感对今日之态已早有预见。时至今日,村上春树当初期盼的“只要一次就好”的图书大卖一事早已达成,甚至有赶超之势,可是也独缺了那份“尊重”,不知村上春树现在是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但是想来,取得如此成绩后,任谁都免不了心态上的变化,于是,读旧时的村上春树,会发现一些早已成形的延续,也会收获一些随着岁月更替渐渐消失的纯简。

《碎片》是村上春树为《运动画刊》杂志写的一些专栏文章,素材多来自于美国的杂志和报纸,确实是些“碎片”,并且“大多是些无关紧要的小话题,并没有阅读后就能拓展视野、让心灵成长这一类的内涵。”但是难得的有趣,这种有趣在村上其他作品中并不多见。意大利作家安伯托・艾柯有一本小书叫《带着鲑鱼去旅行》,也是专栏结集之作,出版方定位为“游走于无用、有趣和出人意表之间”,村上春树的这本书同样适用,只是两者在幽默的运用上大有不同。不似艾柯的激烈与黑色,村上春树的幽默比较人畜无害,好像云淡风轻的一抹微笑,这点在他这部早期作品里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村上春树的杂文与他的小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他的小说中充满着稠密的情绪,而杂文里却满布私密的情怀。跑步、码字、看电影、听爵士乐以及点到而止的调侃等等都染上了村上的色调,阅读《碎片》会发现,从他开始写作的那一刻,无论主题还是文风,西化的浸染已经渗透到了骨髓,可以说村上春树是日本作家里最不日本的一位。

一本当初带有记录时代,现在有所忆旧的作品,基本没有日本的痕迹,这种错位还真是有点让人措手不及,可是一路读下来,却毫无违和感,这大概也算得上是村上春树独有的范儿。他的文字一直都涉及自己的喜好,却又写得很克制,不会让人心生厌烦,即他敞开自己给你看,却也保持着距离,让很多读者(特别是男性读者)不乏共鸣,因为大家的生活不过就是如此。村上春树更多传达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所以他的思想性并不是那么强烈,但是情感性却很浓郁。于是坊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读村上春树的人都比较小资,这话其实不无道理,事实上,在他的杂文中,这种品性要比小说里来得更强烈。或许村上春树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姿态,一种经历阵痛却希冀美好,看清现实却保有纯真的生活姿态。

《男人都是智障2:

丝斗士》

作者:汤米・尧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失业,单身,无产,这还不算完!无所事事的西蒙・佩特斯仍在喋喋不休地吐槽――而他并不知道,有一大波悲催遭遇即将无情地向他袭来……西蒙该如何反转自己的人生?2004年,尧德的小说处女作《男人都是智障》一经出版,立刻登上畅销排行榜,主角西蒙・佩特斯红遍欧洲。2007年,延续西蒙为主角的小说《丝斗士》出版,口碑更胜前作。尧德称自己的小说是“用来阅读的电视剧”。

《看云的男人》

作者:保罗・霍尔特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年轻记者马克追随着云的脚步来到海边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在那里遇到了梦中的美丽姑娘斯黛拉。然而这个村庄不但在历史上有许多人跟随狂风的脚步跳崖身亡,连这位姑娘自己身上也谜团重重。她能像风一样消失,会点石成金的法术,甚至能预知未来!姑娘固执地相信这是自己的超能力,但伦敦来的赫斯特警督和图威斯特博士却不这么想……

《鱼王》

作者:甫跃辉

篇5

1、对相爱的人来说,对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

2、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为“古老的梦”

3、她是我在青春岁月里的初恋。

4、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5、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却很小。

6、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7、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路时,所看到的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辩的“或许”。我们所能明确认知的仅仅是现在这一瞬间,而这也只是与我们擦间而过。

8、最喜欢的是描写与唯一朋友的永泽和女朋友分手后,渡边和初美的那段相处,以及他多年后回忆起当初,一种迎面而来的夕阳的感觉。初美虽然不是渡边命中的女人,但那应该是一个女人的最高境界。

9、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潜伏在我们生之中。

10、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11、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12、死不是生的。

13、死并不是终结生的决定性要素。在那里死只不过是构成生的许多要素之一。

14、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

15、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16、如果不了解而过得去,那再好不过了。

17、若什么都不舍弃,便什么都不能获取。

18、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19、每一次,当他伤害我时,我会用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来原谅他,然而,再美好的回忆也有用完的一天,到了最后只剩下回忆的残骸,一切都变成了折磨,也许我的确是从来不认识他。

20、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

21、那里的一切一切都如云遮雾绕一般迷离。但我可以感觉出那片风景中潜藏着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什么,而且我清楚:她也在看同样的风景。

22、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23、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24、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要伤害另一个人。

25、迟早要失去的东西并没有太多意义,必失之物的荣光并非真正的荣光。

26、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27、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28、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ishuo.cn

29、有时候,不正确的选择可以带来正确的结果;而造成不正确结果的却是因为正确的选择。

30、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31、于是我关闭我的语言,关闭我的心,深沈的悲哀是连眼泪这形式都无法采取的东西。

32、我们自以为知之甚多的的事情背后,无不潜伏着等量的未知因素。

33、鱼说,你看不到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34、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美丽诱惑着我深入其中。

35、刚刚好,看到你幸福的样子,于是幸福着你的幸福。

36、希望你下辈子不要改名,这样我会好找你一点。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

37、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

38、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39、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

40、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

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

无论别人怎么看,

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

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村上春树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41、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

不过是不喜欢失望。——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42、我或许败北,或许迷失自己,

或许哪里也抵达不了,或许我已失去一切,

任凭怎么挣扎也只能徒呼奈何,

或许我只是徒然掬一把废墟灰烬,

唯我一人蒙在鼓里,

或许这里没有任何人把赌注下在我身上。

无所谓。有一点是明确的:

至少我有值得等待有值得寻求的东西。——村上春树奇鸟行状录

43、刚刚好,看见你幸福的样子,

于是幸福着你的幸福。——村上春树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44、不要同情自己,

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45、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

成熟后却迷恋平庸,

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

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

这是一种勇气。——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46、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

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村上春树且听风吟

47、“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48、我们的正常之处,

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49、不会忘记的永远不会忘记,

会忘记的留着也没有用!——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50、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

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村上春树舞!舞!舞!

51、不必太纠结于当下,

也不必太忧虑未来,

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

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村上春树1Q84

52、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

这种悲哀无法向人解释,

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

它永远一成不变,

如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53、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

很宝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

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你手中滑落。

取而代之落入你手中的,

全是些不值一提的伪劣品。

体能,希望,美梦和理想,

信念和意义,或你所爱的人,

一样接着一样,一人接着一人,

从你身旁悄然消逝。——村上春树1Q84

54、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

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篇6

大学毕业之后,我开始经营一家饮食店,工作很是艰苦。清晨就开始干活,一直得干到深夜,累得筋疲力尽。也曾抱头苦思却痛无良策,也曾多次饱尝失望的滋味,然而我废寝忘食地拼命工作,渐渐地收支趋向平衡,还雇上了帮工。

之前,周围有很多人预测,不谙世故的我不会有经营才干。老实说,连我都不觉得自己有经营才干,只不过觉得一旦失败了便是穷途末路,才不顾一切拼命努力。勤勉、耐劳、不惜体力,从前也罢现在也罢,都是我仅有的可取之处。倘若比作马匹,我恐怕不是专业比赛的赛马,而更接近于从事杂役的驽马。

在经营生涯中,我认识到了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人无法独自生存下去,这本是理所当然,我却是脚踏实地学到的。尽管有点走样,我也渐渐掌握了类似社会性的东西。回想起来,从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十年当中,我的世界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做人方面也有了一些长进。从四处碰壁之中,学会了生存的诀窍。倘若没有这算得艰难的十年生活体验,恐怕我就不会写什么小说了,即便想写,也写不出来。

在即将迎来三十岁的时候,好容易能喘口气儿了。好歹算是爬过了人生中一段陡峭台阶,做一做深呼吸,缓缓地环视四周,回顾走过来的路,就该采取的下一步进行思考。三十岁迫在眉睫,已然逼近不能再呼为青年人的年龄。于是乎―连我自己也始料未及―我下了决心:写小说!

我可以具体说出下决心写小说的时刻,那是1978年4月1日下午一点半前后。那一天,在神宫球场的外场观众席上,我一个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观看棒球比赛。在第一局的后半场,第一击球手迪布・希尔顿迅速跑过一垒,轻而易举地到达二垒。而我下决心道:“对啦,写篇小说试试”,便是在这个瞬间。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晴朗的天空,刚恢复了绿色的草坪的触感,以及球棒发出的悦耳声响。在那一刻,有什么东西静静地从天空飘然落下,我明白无误地接受了它。

回到家里,坐在书桌前―好,动手写啦!这时候才发现,我连一支正儿八经的钢笔都没有,于是去了新宿的纪伊国屋书店,买回一沓稿纸,和一支一千多日元的水手牌钢笔。一笔小小的投资。

到了秋天,写完《且听风吟》。觉得心情甚是舒畅,但还不知道如何处理为佳,于是顺势投稿应征文学杂志的新人奖去了。翌年初春,《群像》编辑部打来电话,告诉我“你的作品入围最后一轮评选”。猛然一听这话,我竟一时无法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如坠五里雾中:“什么?”

我年届三十,懵懵懂懂、稀里糊涂、毫无预料地,成了一名新进小说家。

自那之后,我一边经营着店铺,一边继续写小说。每天在店铺里,我要记账,检查进货,调整员工的日程;也钻进吧台后面调制鸡尾酒、烹制菜肴。深更半夜店铺打烊之后,再回到家里,坐在厨房的餐桌前写稿子,一直写到昏昏欲睡。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三年。

然而,渴望写出一部气势恢弘、内容坚实的小说,这种心情却越来越强烈。既然将当小说家的机会给了我(并非人人皆会碰上这等好运气),我便想尽己所能,完成一本自己也满意的小说,一本就行!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店铺暂且关门歇业,花上一段时间专心致志写小说。在那个时候,我开店的收入远远高于当小说家的收入,不过,只好狠下决心忍痛割爱了。

周围的许多人都反对我的决断,或是深表怀疑。我却没有听从劝告。无论做什么事儿,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

“姑且给我两年的自由。如果不成功,再在哪儿开家小店不就行了么?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再来。”我对妻说。她答道:“好。”这个时候,还有好些欠债尚未还清,不过,总会有办法吧。

我想,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订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

在开店时代,假如我的十个客人当中有一个人说:“这家店很好,很中我意。下次我还要来。”就已足够。经营者必须拥有明确的姿态和哲学,坚忍不拔地顶住狂风暴雨,坚持下去。

篇7

吴晓灵的讲话是在前两个月货币和信贷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的背景下发表的,央行显然是为了打压商业银行因资本约束条件有所改善,同时赢利压力增加所导致的扩大贷款投放力度的企图。因为信贷的增加无疑会进一步推动本已过热的投资,导致过剩产能行业的进一步扩大。但就此推测央行会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似乎有些牵强,毕竟如果没有配套政策出台,仅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太大,很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

第一,虽然今年1至2月份的货币和信贷增速出现了大幅上升,但这是否能形成趋势仍有待观察,并且2月份的货币和信贷数据表明货币和信贷的增速已经开始缓慢回落;而1至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幅为26.6%,虽然仍属高位,但比去年的27.2%还是有所下降。另外还应该注意到,2月份的CPI涨幅只有0.9%,虽然有春节因素的原因,但在短期内仍有望保持较为温和的状态,这也并不支持央行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以往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来看,都是在CPI涨幅较高的时候出台的。

第二,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提高市场利率无疑会使汇率改革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去年央行保持了较低的市场利率配合汇率改革来抵御热钱,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据非官方统计,2005年热钱的流入增速比2004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就说明渐进式的汇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并且也为市场主体适应新的汇率制度提供了喘息的时间,一旦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将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另外,许多人担心保持较低的市场利率可能会像日本那样引发经济泡沫,我们认为这种情况目前在中国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因为不像一些利率市场化体系已很健全的国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目前已经市场化的一些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其实是有限的。比如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引导已经市场化的银行间回购利率以及中长期债券利率的走势,但是这些利率很难传导到实体经济,毕竟目前的企业融资主要是靠银行贷款,企业债融资占的份额仍然相对较小。即使从目前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的投资主体来讲,也是以金融机构为主,非金融机构占的比例仍然较小。

第三,贸易顺差的持续降低也使得央行在实行过于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存在一定的顾虑。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外贸出口增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而进口增速开始缓慢上升。这似乎表明人民币升值的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在贸易顺差减少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无疑将面临下滑的风险,如果央行此时贸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紧缩银根,会给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篇8

《且听风吟》的情节并不很复杂。“我”在酒吧捡到一个醉倒的少女,在她的家中度过了醉意朦胧的一夜。醒来的误会还未能解释清楚,他们已经成了一对情人,伤感的往事还未诉说清楚,她却已经一去无踪影。短短十八天的恋情,结束得没头没脑,又似包含无限。故事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作家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且听风吟》荣获第二十二届群像新人奖。有评委认为:“每一行都没有多费笔墨,但每一行都有微妙的意趣!”

关于《且听风吟》,我是先看影版,后读铅版的。村上春树的风貌也许永不能在直观的影像上淋漓,即便是彩色的画面、精致的人物,都不能彻透地传递文字中深蕴的情味。也许这就是只有“阅读时代”,而没有“电影时代”的原因吧。

回到一行行的铅字,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简单地成了温水,只是装着温水的容器却是绍兴的曼生雅壶。村上春树还是习惯用语言的,而且善将语言的生命力强大到凛冽,便是酷夏也能有临秋之风。而这种文字的奇巧处,总是与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悲情有机融合,变成可以“伤感到抹去眼泪”的极致。

读完《且听风吟》才会明白,死亡与爱情、短暂与永恒,作为村上常有的主题,原来便是从此开始的。

村上春树曾经说,“人就是不停地磨损、不停地失去”。而这样的认识正是基于死亡的认识。没有什么比死亡更能称得上“磨损”与“失去”。在《且听风吟》中,村上春树不断地去叙写周围人的死给“我”带来的情绪冲击。“我”只能不停地去面对死亡带来的绝对的虚无,在回忆中去寻找希望,同时不断地失望。这种失望来自于:死亡剥夺一切。活着的美丽与荣耀、财富与欢乐,当死亡到来时全部归零,那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村上春树用书名回答了我们:“且听风吟”,意思是“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徨,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所有的生命都是风,无形无色,随物赋形,随物赋色,这就是生命的自然!

文中说“人为什么要死?”“由于进化,个体无法承受进化的能量,因而必然换代。”“这世界除了死亡,没有其他公平的事。”像这样的解读死亡,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见过,在《挪威的森林》中见过,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见过,这也恰说明村上春树对于菲茨杰拉德的迷恋,对米兰·昆德拉的推崇,对自身生命体悟的敏感。“文学不是一个人的事,我活着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恐怕是《且听风吟》中隐藏的创作源,一次用爱和死亡解读的“我为什么是作家”。

村上春树用《且听风吟》再次强调,成为作家,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表达我一直活着。书中写道“书那玩意儿是煮细面条时用来打发时间才看的,明白?”这正是村上的创作格调。

于是,我看到情节上的单调,“我”在酒吧里与一位少女相遇,短短的18天的恋情结束得似没头没脑,又似包含无奈,后来“我”只能一个人坐在原来两个人坐过的地方,听风的声音,惆怅地望着大海。

情节上的弱化处理,让人物的语言和情感越发凸显,同时通过内心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空中开花,七零八落。常有的事。”“我一声不响地看着古坟,倾听风掠水面的声响。当时我体会到的心情,用语言绝对无法表达。不,那压根儿就不是心情,而是一种感觉,一种完完全全被包围的感觉。就是说,蝉也罢蛙也罢蜘蛛也罢风也罢,统统融为一体在宇宙中漂流。”没有故事的小说,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打动我们纤弱的心。

全书始终弥漫着一种寂寞的气味,这种味道一直影响着村上春树所有的作品,包括《挪威的森林》。爱情与死亡,便成为寂寞的爱情和寂寞的死亡,爱情便在死亡的身后开始跳起舞来。“爱情就像是在捉弄自己,不停地失去你想要的东西。”

篇9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31-05

2012年9月,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或明确或隐性地对幼儿园教师的艺术素养,尤其是美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第12条“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第34条“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第45条“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这些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技能方面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美术鉴赏力和美术表现力。

美术鉴赏力是指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美术知识和其他知识的能力。美术鉴赏力是美术素养的核心能力,也是具有美术表现力的前提。学者们普遍认为,美术鉴赏力不是一种一般的能力,也不是通过先天遗传而获得的,而是一种须经由专门训练才能获得的特殊能力。

那么,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水平如何?他们的美术鉴赏力能否支持其较好地完成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及开展环境创设活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图片讲述法,对湖北省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以期了解他们美术鉴赏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项目艺术类课程的设置、评价等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3年元月,研究者对参加“湖北省(2012年)农村幼儿园教师国培项目”的学员(来自两个班,一个是骨干班,该班学员在幼儿园工作至少2年以上;一个是中小学、中职学校转岗教师班,该班学员无任何幼儿园教学经验)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学员来自湖北省的汉川、孝感、应城、大悟、恩施、云梦、利川、安陆、咸宁、襄阳、宜城、枣阳、老河口等13个地区、县(市)。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自编问卷。学员先填写部分问卷题目,再听“中外美术作品欣赏”讲座,最后完成问卷上的三个开放性问题。通过前后对比了解美术欣赏课程学习对学员“美术鉴赏”意识的触动程度。本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30份,其中骨干教师班发放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转岗教师班发放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问卷共计280份。

2.访谈

根据学员性别、职位以及在听讲座过程中的表现等,选择9位学员(其中两位是男性)进行小组座谈,目的是了解学员美术鉴赏力水平的自我评判、影响美术鉴赏力水平提高的原因、有效提高美术鉴赏力的方法等。

3.图片讲述

请学员从三本书中挑选出一幅最喜欢的画作,并简要说明原因。研究者对学员讲述的内容按照“形式”“内容”“体味领悟”进行分类分析。这一做法借鉴了“视觉研究方法”,即由被研究者自主选择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图画,再口头讲述对图画的感受,以较为真切地把握被研究者关于美术作品的内在体验,通过对其赏析角度的分析,推断其美术鉴赏力水平。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美术鉴赏经验

1.职前接触的美术课程内容多为技能型训练

对学员“职前学习过的美术课程”进行调查发现,骨干教师班学员中有100人(占76.8%)、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101人(占67.3%)在职前学习过相关的美术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速写、水粉画、水墨画、剪纸、泥塑、布工、插花、简笔画等。职前从未学习过美术课程的学员。骨干教师班中有30人(占23.2%),转岗教师班中有49人(占32.7%)。

进一步调查得知,学员学习美术课程时,大多为接受技能技法方面的训练,骨干教师班和转岗教师班中没有一人在职前学习过“美术鉴赏”“艺术概论”等美术理论课程,学员偏爱的美术活动也多为技能型活动。

2.平时极少阅读美术书籍或接触中外经典美术作品

调查结果显示,骨干教师班学员中平时阅读过美术书籍的仅有21人(占16.2%),其中,读过画集、画报类的有9人次,读过绘画技法类(素描、剪纸、儿童简笔画等)的有11人次,读过赏析类(书法、色彩等)的为5人次。学员在听讲座前填写了“最熟悉和喜爱的美术家、最喜爱的美术作品”的仅有8人,占总人数的0.06%。此外,有80名学员回答“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次讲座给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这道题,答案为“大开眼界”“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作品”“了解了许多作品背后的故事”等的有52人,占40%。

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19人(占12.67%)平时阅读过美术书籍。其中,阅读过美术史、美术鉴赏的有9人次,阅读过绘画技法类(素描、剪纸、卡通、儿童简笔画等)的有12人次。

3.从事美术活动的途径少、时间不充分

调查发现,学员从事美术活动的途径非常少(见下表),主要是组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仅有9人次(占3.1%)有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美术活动的经历。

在每周用于从事美术活动的时间方面,骨干教师班学员中有47人选择了每周1小时,38人选择了每周1-2小时,15人选择了2-3小时,9人选择了短于1小时或长于3小时,另外有23人从不进行美术活动。选择1小时和1-2小时的,一般是将每周组织幼儿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时间算在里面。在业余时间因为兴趣和教学需要而进行美术活动的只有34人(占18.45%),其中,因教学需要(作品范例、墙面布置、主题活动等)而进行美术活动的有18人,因个人兴趣进行美术活动的有16人。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36人表示每周从事美术活动的时间极短或根本不从事美术活动。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升美术鉴赏力的意识不强

1.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重“术”轻“道”的认识倾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拥有较高的对“美的感受与体验”的能力。然而,本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往往将美术活动仅视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教学任务,他们在进修时最关注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只想找到一种快捷的“教”美术的方法。

对“美术领域教学中,最需要提高的内容”进行的调查显示,选择“造型技法”“美术教学方法”的分别有41人次和89人次,其总和超过选择“作品欣赏”的6倍。

讲座开始前,研究者向学员强调本次讲座旨在感受与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但是,讲座结束后学员在回答“用一句话概括本次讲座”这~问题时,不少学员明确表示“讲座很精彩,但不适用于幼儿教育实际工作”“对实际工作没多大用处,只是有听觉、视觉上的享受”“几乎全部着重于作品鉴赏,没讲解幼儿美术教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升美术鉴赏力的意识不强。

2.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忽视自身素养的提高

在关于环境创设、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问题的回答上,骨干教师班学员强调客观条件不足的比较多,如没有美术专用室、人手少精力有限、幼儿园没有配备专职美术教师、管理者不重视等;反思自我美术素养不足的少,仅4人提到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研究。

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15人明确标注“我是从其他岗位转来的”“没学过美术课程,不知道怎么教”等,对“班级是否需要开设美工区”“在美术领域教学最需要提高的内容”“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什么困惑”“较为偏爱哪些美术活动”等问题未给予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自身在这方面的不足表现出较为消极的态度。

3.幼儿园对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未提出要求

调查发现,规模较大的幼儿园(班级数在8个以上)对每月更新环境的要求高于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公办园与民办园对环境更新要求无明显差异;在对环境无要求的13所幼儿园中,公办园7所,民办园6所。

以骨干教师班调查结果为例。农村幼儿园更新环境的频率较低,要求每月随主题更新的幼儿园仅29所(占22.31%),要求“每季更新”的有79所(占60.77%)。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创设的成败。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对环境创设要求较低,对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未提出要求。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和欣赏能力

1.听讲座后感受到美术欣赏和幼儿园美术教育非常重要

听讲座后,回答了“喜爱的画家、喜爱的作品”一题的人数分别为55人和62人。这些教师喜爱的画家主要是毕加索、达芬奇、凡高、齐白石、徐悲鸿等,喜爱的作品主要是《蒙娜丽莎》《向日葵》《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研究者发现,这些画家和作品大多是讲座主讲人讲解和推荐过的。

对于“听讲座后你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什么新的想法”,大多数学员认为“美术教育太重要了”“要让幼儿平时多欣赏经典作品”“要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等。可以说,这些学员对美术赏析类培训课程还是比较喜爱的,能够在听讲座、与主讲者互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行为与能力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

2.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

对自己喜欢的某幅画,学员们大多能够尝试从作品的表现形式、主题、意境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赏析。

如喜欢《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的学员,分析了画面上以冷、暖两种颜色进行色块构图的方式,使人感到“马蒂斯夫人有高傲、矜持的一面”,同时也有“热情的一面”。

如喜欢《山高水长》的学员,认为这幅作品很大气、沉稳,体现了一种“静谧、安宁”的意境。

如喜欢《圣母与圣子》的学员,觉得这幅作品上圣子的表情和动作传达出他此时非常开心和有安全感。

3.能提出合理的方法或打算以提升自身美术鉴赏力

当被问到如何提升美术鉴赏力时,学员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管理者多强调“以后应该多带老师们出来学习,开阔视野”(某教学园长),“寻找和培养会教(美术)的老师”(园长);骨干教师则认为“以后要加强学习,多进行美术实践”“要多阅读作品,拓宽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等。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调整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对象及课程设置

农村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总体水平偏低,为减轻这一问题对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影响,今后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有必要在培训对象、课程设置等方面作相应的调整。

第一,应对园长进行相关培训。如以专题讲座、沙龙等形式开设“中外美术作品鉴赏”“环境与艺术”等提升园长美术鉴赏力的课程,促使其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帮助教师提高美术鉴赏力的意识。

第二,培训主讲者应定期或不定期集体备课,以整合和优化综合类培训课程及艺术类培训课程。艺术类培训课程应将提高教师艺术鉴赏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之一,其他课程应将教师反思能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之一。

第三,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除重视培养教师艺术技能外,还应鼓励学员以说、画、演、制作、摄影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在培训期间的收获和感悟,让学员充分参与艺术鉴赏实践和创作实践,学习并熟悉运用美术语言。

(二)较低的美术鉴赏力成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内化和实践“环境育人”教育理念的瓶颈

幼儿园应为教师提高美术鉴赏力提供专业支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渗透美育思想,利用农村资源,组织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

如湖北某农村中心幼儿园,因地处偏僻、办园经费紧张、师资不到位等,环境创设水平较低。2013年春季,在收到一批精美的捐赠图书后,该园专门开辟了一间小书屋,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教师开展“读经典绘本”活动。最初是欣赏插图,要求每位教师从构图、色彩、造型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绘本,使教师们逐渐学会从构成要素的角度来分析美术作品;第二阶段,从图文搭配角度,分析图与文字之间存在的相互支持关系,学习欣赏插图中的细节处理手法,深入品味插图以把握幼儿的欣赏心理;第三阶段则鼓励教师广泛欣赏和阅读绘本,并按照绘画风格或者是故事叙述风格对绘本进行分类。体会绘本体现出的儿童观、教育观。活动开展几次之后,教师们发现幼儿园现有的环境创设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们提出把空白的室外磁砖墙作为幼儿的涂鸦墙;选择水泥操场一隅,重新填上泥土,还幼儿一方小田园;将楼梯墙面上的唐老鸭、米老鼠取下来,换上孩子的近照并配上有趣的生活故事;在楼梯间挂上孩子自己制作的“大书”……以前被忽视的环境,逐渐变得有灵气了,教师们慨叹:“真不能小看幼儿绘本,里面的学问真大。”

篇10

这项存档计划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保存关于重大事件的记录以及我们时代的文化与思想性作品。组织者表示,最终,在英国网络上发表的所有公共推文、脸书条目都能够被囊括进去。这项计划也会涵盖电子书、报纸的iPad版本以及其他电子格式的出版品,甚至包括网页上内嵌的视频与音频材料,但暂不包括youtube和spotiry等视频和音频网站上的内容。

大英图书馆的内容策略主任露西・伯杰斯(Lucie Burgess)女士称,英国花了三百年来存档7.5亿报纸版面,但从今年开始,六所图书馆将着手存档480万个英国网站上的海量信息,他们计划十年内存储一千万亿字节的内容,所有这些信息都将免费提供给公众使用。该项目将从今夏开始向公众开放部分内容,明年1月,项目网页将上线,公众能够通过在线目录检索信息。

电子书已占美国图书业销售额近四分之一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出版商协会旗下的StatShot近日报告称,去年电子书销售额已经占据了美国出版商图书销售总额的近四分之一(精确值为22.55%)。这一比例高于2011年的17%,以及2009年的3%。

图书市场的前景依旧非常乐观。2012年,美国图书销售总额达到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2%。其中,电子书销售额为15.4亿美元。按照类别计算,成年人小说/纪实文学与儿童/年轻人书籍销售增长喜人,但是来自宗教类图书的销售状况不佳。

不仅仅是电子书销售状况喜人。有声读物和平装本书籍的销量均出现增长,儿童/年轻人书籍中精装本的销量也出现了增长。

非常有趣的是,电子书销售额所占美国图书销售总额的比例,与用户采用电子书的比例基本相同。皮尤近期报告称,去年21%的美国成年人阅读了一本电子书籍。

德国第二大通讯社停业

因资不抵债提请破产保护的德国第二大通讯社――德国国际通讯社(DAPD)4月12日宣布,该通讯社从当天起正式停止全部新闻发稿业务,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声明说,德国国际通讯社向其所有用户提供的新闻发稿服务定于当天17时起全部终止,现有员工将在领取当月足额薪水后全部离职。

德国国际通讯社是由美国联合通讯社旗下的德语新闻部与原德意志电讯社于2010年合并成立的,在德国曾是与德新社齐名的著名德语新闻通讯社。然而,在仅仅成立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后,该通讯社于2012年10月初突然向法院提出其下辖8个子公司的破产申请。在多方寻找新投资者未果的情况下,德国破产监管部门最终勒令其所有业务停止经营。

德国国际通讯社轰然倒下让人颇感意外。就在2012年,该通讯社还宣布并购了世界四大新闻图片社之一的西霸图片社,并雄心勃勃地高调宣称要接管美联社的法语新闻业务部门,与法新社在法国本土新闻市场展开竞争。然而由于主要投资方突然终止了资金注入,而导致其陷入经营困境。

德国“2013年度图书馆未来设计师”大奖揭晓

2013年3月12日,第五届图书馆与信息大会(Kongress fuer BibEothek& Information)在莱比锡举行,并选举出本年度“图书馆未来设计师”大奖得主:瑞士Sitterwerk艺术图书馆团队及柏林国家图书馆(Zentral-undLandesbibliothek Berlin)团队。

此奖项由德国德古意特出版社(De Gruyter)创立,携同“图书馆研究与实践杂志”以及“文化与知识传播未来工作室协会”联合颁发。

评审团由五人组成,分别是来自于“图书馆研究与实践杂志”以及“文化与知识传播未来工作室协会”的代表,他们针对这一评审结果说:“评审以图书馆的高度专业性为标准。获奖者在两方面给评审团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对最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让读者参与到信息处理过程中,使读者成为与图书馆具有同等权利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