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追溯范文
时间:2023-04-02 21:5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追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可追溯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是一个贯穿整条食品产业链的较为复杂的系统,要求对相关的信息做到无论是广度、深度还是精确度都能满足消费者查询的需求。该系统同时也是一套对技术要求很高的食品链信息管理平台,系统融合了数据共享技术、标识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以统一的食品标准为基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以便实现信息的记录、保存、传递、共享和数据库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达到快速追溯的目的[1]。下面介绍下与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相关的技术。
1.1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即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阅读器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应答器,用以驱动应答器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阅读器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1.2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条码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信息数据自动识别、输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条形码功能强大,输入方式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可靠性强等特点,在商品流通、工业生产、仓储标证管理、信息服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1.3生物识别技术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生物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红膜、DNA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体身份的鉴定。
1.4信息数据库技术
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不仅需要对食品从生产到消费整个环节汇总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同时还需要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集中地数据储存和分析处理,这就是要运用到信息数据库技术,万硕、张习峰等提出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应该遵循一致性、完整性、安全性、可伸缩性的原则[3]。
除了以上介绍的构成追溯系统整体框架的技术外,系统在运行的过程成还会应用到众多的现代信息化技术,例如网络技术、GPS定位技术等等,再次就不一一列举。
2.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立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起步较晚,但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加强,相关系统在以较快的速度逐步建立起来。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问题,发展的实质正在与对不同问题的解决,从开始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到现在,可以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很多,在总结了发展的现状和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些为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2.1系统完善的法律制度是追溯体系建立的有效保证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大都是在规范食品生产的某一方面做了详细的要求,对于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存储、运输和销售者这一整套过程还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因此,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应该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使得食品安全追溯有法可依。
2.2系统的建立需要一个较为规范的标准的食品行业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是一个贯穿以整条产业链的体统,通过该系统,把食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联系在了一起。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对于食品安全的追溯至关重要,一旦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可能会影响的追溯的质量,从而使的对于问题产品的追溯失去了意义。我国食品行业的规范性和标注化比较低,很多种食品的生产相对较为分散,管理业比较混乱,这都给食品的追溯制造了困难。这就需要对我国食品行业进行必要的产业链的整合。
2.3先进的技术是系统建立必不可少的条件
前面已经提到,追溯系统是一套包含多种科学技术的系统,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在技术方面,我们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存在着一些差距。我们在自己研发的过程中也应该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在引进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的可获得性、国际兼容性以及是否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2.4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于食品可追溯的重要性认识
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无到有的,过去我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认识并不强,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的加剧,人们渐渐的认识到其重要性。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产生足够的州重视。食品安全可追溯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减少因食品安全问题而产生的对于企业信誉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对于个人,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是维护我们自身合法权益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3.结束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之本,追溯系统的建立在促建食品安全方面会发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在食品问题产生之后起到追根溯源的作用,还能在食品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起到监督的作用。不断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统,在该系统的管理和监督下,让我们的食品行业树立起全新的健康形象。(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玲玲,刘丙午,李俊韬.RFID 技术在物品安全追溯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1,11.
[2]王波,王顺喜,李军国,谢静.农产品和食品领域可追溯系统的研究现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0
[3]万硕,张习锋,夏萍,冯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辽宁农业科学,2011,5
[4]卜庆婧.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的现状[M].追溯与信息化,2010,5
篇2
山东得利斯集团(以下简称得利斯)的屠宰场里,工人们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他们用读写器扫描挂在待宰小猪身上的RFID标签――这相当于身份证,记录着小猪的出生地、健康状况等来源及养殖信息。
然后,工作人员重新检疫这批小猪,以确定其能否进入屠宰加工生产线。
在被屠宰并分包为物流单元后,借助RFID生成涵盖之前所有信息的条码标签,这批猪肉被运送到全国各大超市。
“有了这些信息,如果哪块猪肉出问题了,扫一下条码就能迅速实现这批猪肉的召回。”得利斯技术中心主任郑乾坤对《t望东方周刊》说。
实际上,早在2006年得利斯就建立了肉类追溯系统,动因是其猪肉开拓海外市场一直不顺利。
“2005年,欧盟规定,凡在当地销售的产品必须有可追溯标签,否则拒绝进口。”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总工程师李建辉对《t望东方周刊》介绍。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明确提出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的规定。
这一制度被不少人视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性制度。
新法运行已半年有余。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的现实又是怎样? 追溯不是个新事物
“虽然我们很早就采取纸板的方式记录生产过程以便于管理,但这个方法太慢,不便于保存,也不符合国际上的要求。”郑乾坤说。
“追溯”并非新鲜事物,在今天的追溯系统诞生之前,企业就已经在用账本、EXCEL表格记录生产过程及外部流通环节,实现“追溯”的功能。其中,生产经营企业在自身业务操作范围内对追溯对象进行追溯的行为称为内部追溯,当追溯对象由一个企业流通到另一个企业时,涉及的追溯成为外部追溯。
建立有效而完善的追溯系统,须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李建辉所在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隶属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代表中国加入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负责在中国推广GS1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统一组织、协调、管理中国的商品条码工作,并将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及零售等信息与该条码链接。一旦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可通过条码实现迅速追溯及召回。
近年来,整个食品行业对食品追溯系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比如,原本通过手工方式将生产信息录入EXCEL表格的吉林省东福米业,也选择了建立完善的追溯系统。
“以前从来没听过溯源系统,也没有其他企业的案例。但我们觉得这是大趋势,就开始筹备。”东福米业行政综合部经理房杰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
2013年,东福米业找到一家技术服务公司,以GS1为标准,根据其企业特点开发了一套食品安全追溯软件,不仅在加工环节不断输入新信息,还在田地安装了 360度高清摄像头监控水稻从种到收的生产状况。
借助这套系统,种植环节的地块信息、化肥品种、种植时长、种植人姓名等信息,都会被真实详细地记录。 高额成本谁承担
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开展“中国条码推进工程”,在不同省份建设特色产品的追溯应用试点企业。
追溯体系由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查询四部分构成。其中,前三个环节主要由企业承担,政府部门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打造统一的信息查询通道。
“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建立这套系统,他们认为,建立一套受监管的制度,还得自己掏钱,心里不乐意。相当数量的企业是为了应付政府。”山东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钱恒对《t望东方周刊》说。
此前,国家并没有出台建立追溯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经费支持。2007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强调的都是召回制度。
尽管追溯和召回实际上紧密相关,但直到2015年,《食品安全法》修订后,才明确提出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追溯管理制度。
一些企业认为,追溯系统的建立成本分摊在消费者身上,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肉的价格一般每斤在10块钱以上,按照追溯设备的价钱平摊下来,每斤肉多卖一毛钱就能收回成本,一般人都能承受得了。”郑乾坤说。
但消费者对此未必买账。
新疆玉都枣业董事长王洪兵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其6年前建立的追溯系统,迄今已投入近20万元。
从枣开始发芽到最后采收,玉都枣业每50亩生产基地由一名专人负责,负责人是谁、收了多少斤、如何加工、谁在负责检验、销售地区等所有信息都被追溯系统记录在案。
“我们曾经试着提价,以覆盖这套系统增加的成本,可是消费者不买账,销售情况受到了影响。投入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王洪兵说。
本刊记者在超市对消费者的走访中发现,对于“可追溯”的新概念,不仅消费者一头雾水,很多销售人员也不甚了了。某超市蔬菜售卖的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哪个顾客会对食品追溯询问得那么仔细,只要价格合适,看着新鲜他们就买走了”。
中小企业在建立追溯系统时遇到的另一个困境是数据的录入。
李建辉回忆,他曾跟一个企业家多次电话沟通,但对方最后还是靠自己上高中的儿子在政府平台录入了信息。 标准乱象
无论是以条码、或RFID标签等介质作为载体,其编码都是采用全球通用的GS1标准。在食品领域,全球有60多个国家采用这套标准进行追溯。
为什么要采取统一的标准?
“就好比你给一间屋子里的四个人用1234编了码,旁边一个屋子用ABCD编了码,出了这个房间,你这套识别人物的编码就失去了意义,但如果给楼里人统一编号,就好识别了。”李建辉说。
基于国际GS1编码标准,每个超市购买的商品包装上都有一个结算条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准确地辨别出是哪个企业生产的哪种规格的产品,再结合商品包装上都含有的生产日期及批号信息,如果企业内部建立了追溯,依照这套信息的组合,很容易就能追溯到某一批次的产品。
新版《食品安全法》强化了“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后,很多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地方性政策和规定,要求企业建立编码系统或追溯系统。政府部门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打造统一的信息查询通道。
“但是,这些地方性政策的出发点,不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编码体系整合,而是片面地要求企业建立一个基于地方政府监管便利性的追溯系统。”2016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在会上提出。
钱恒认为,如果“任性”设计、另搞一套,不仅会造成重复建设,也给企业带来了负担。
特别是对于全国性销售的食品企业,按照各地不统一的标准进行编码,显然不利于追溯和召回的实施。
地方平台的另一个问题在于食品生产的链条太长,分管部门太多。郑乾坤表示,很多企业在食药检、农委、商委等不同部门的引导下在做不同的追溯系统。
“最好是能在有国家公信力的平台上统一进行溯源管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国家有要求,企业就去做,最后要在企业自己的网站、或者不同的官网上查询信息,实际上是自娱自乐。”钱恒指出。 追溯并非万能
“可追溯”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进行过程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对产品信息进行溯源。
“但国内对追溯系统赋予了太多的期望,甚至于超越了追溯的本义。”李建辉说。
正是因为对追溯不切实际的期望,使得一些消费者希望企业公开所有信息。“除了采购源、生产量、成本,还要有生产环境温度、添加剂用量的数据,从而倒逼政府问企业要数据,引发了诸多企业的不满。”钱恒说。 2016年5月16日,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进口食品总部基地,消赞者用手机查看商品信息
他告诉本刊记者,很多数据是商业秘密,企业需要留在内部,帮助其监控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没必要公开。“让企业公开,他们不仅会抵触,还可能伪造数据,假的信息对企业和社会都是一种伤害。”
由于追溯的链条较为复杂,完美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并不切合实际。
篇3
针对这种情况,世界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食品安全。欧盟于2002年78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要求从200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
美国于2004年5月公布了“生物反恐法案”,将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要求所有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
在我国,新的《食品安全法》已于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对于拥有十三亿人口的食品消费大国,建立食品的召回制度,采用食品的可追溯系统,逐步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以提高民众的信心,帮助企业出口到已经实施可追溯性的国家,具有深远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2007年12月29日,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贯彻实施。
民生档案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是档案部门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重民生、解民忧、促民富精神的具体措施,是推动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目标,是民生档案管理部门和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
在此背景下,中信信息推出了“光典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对食品从“繁殖(育种)~饲养(种植)~屠宰(收购)~加工~冷冻(储存)
配送
零售一餐桌”全流程,尤其是肉品的屠宰和加工环节,蔬果的批发环节的信息实施电子化数据收集,监督和约束食品生产者,提高食品质量,促进食品安全,引导市民消费健康、放心食品,为最终实现食品追溯体系打下基础。
系统特点
1、结合农业/畜牧业生产特点
“光典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系统”在开发前,对北京、上海、昆1月、重庆,成都、青岛等地区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通过这一过程,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在“光典食晶安全档案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上也与目前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相通应,以使该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与推广
2.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由于“光典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系统”面向的用户是大多集中在集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屠宰场等流通环节,这部分人员普遍计算机水平不是很高,因此“光典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系统”在强调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界面简单、操作容易。
3.注重系统安全特性
“光典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对涉农业/畜牧业企业的生产、库存、运输、销售档案进行管理,这些档案涉及到企业的保密性。因此本系统为了增加系统的安全性,特别采用光典特有的电子文件三性保证、严格的权限管理和数据合法性验证等措施。
系统功能
“光典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系统”涵盖了食品生产、流通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基础档案,生产档案、质检档案、销售档案、系统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6部分:
(1)档案浏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浏览相关档案内容,可以进行一般浏览和查询浏览。查询浏览是用户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查询后浏览。
(2)档案添加。系统按生产、库存、销售的不同过程提供各档案的添加功能,用户填写相关字段后确认即可完成档案的添加,在添加过程中,系统进行相关合法性验证。
(3)档案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档案管理,用户可以登录相关界面进行删除、修改等操作,这些操作是对已经存在的记录进行的,用户可以修改指定记录各字段的值;用户也可将整条记录删除。
(4)统计分析。系统提供库存统计功能,用户只要选择仓库号和统计的起止时间,系统统计相关仓库某段时间的出入库和库存信息。
(5)决策支持。在出入库的过程中,系统根据各个仓库的情况,辅助库管人员做出决策,如若某仓库库存不足,系统提示用户进行库间调拨。
(6)追溯代码生成。系统根据产品信息、地块信息、入库时间自动生成阶段性追溯号。只要系统连接条码打印程序,即可实现追溯条码打印。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实现“光典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对食品“身份”的确定,通过数据载体(条码、RFD)把信息流与实物流联系起来,实现各个环节的数据交换。而要生成可追溯的条码,最重要的是要对食品从源头开始进行合理的编码。“光典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系统”在分析国际通行的EAN,UCC体系的基础上,在新增产品和产品包装环节分别实现了自动产生产品标识代码和产品追溯代码。
篇4
关键词 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80-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od Safety Internet Traceability System in China
SUN Yuan-yuan ZHANG Xin-xin
(College of Management,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Shandong 266100)
Abstract Food safety internet traceability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This paper introduced China′s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mainly faces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high operation cost,imperfect operation mechanism,the lack of publicity and supporting technology and so on. In order to further develop the internet traceability system of food safety,the standard of the system should be unified,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should be improved,the propaganda should be strengthened,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improv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safety intemet traceability system in China.
Key words food safety;internet;traceability system;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各界对食品安全的考虑。Wilson等[1]认为互联网是食品生产变革最强大的驱动力之一,通过互联网提供所有生产业务的过程,给予信息提供者完全所有权和控制权,为食品工业提供了行业标准的沟通机制。2016年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因此,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构建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成为一种新模式。互联网与农业生产有C结合,不断使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流通系统化。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互联网数据资源,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保障农产品安全[2];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各产业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3]。然而企业在发展和实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面临资源、信息、标准、能力、意识等方面的阻碍[4],尤其是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所要求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超市参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难度[5]。构建农副产品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要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6]。刘祥[7]则以云南普洱茶追溯体系的建立为例,提出互联网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全部环节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虽然对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较多,但对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的研究较为缺乏。基于信息化管理视角,研究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对于缓解食品安全现状、保障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传统生产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发展现状
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是在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云计算、数据分析、感应技术等与无线网络连接融合,记录编码农业生产各环节信息,实现智能化追溯与可视化监管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它利用互联网实现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间信息互通和共享:生产经营者通过该体系上传数据,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商家资质和信用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投诉举报;监管部门利用该体系对生产经营活动实施远程监控,解决消费者投诉等问题。现将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现状总结如下。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日渐成熟。随着“互联网+农业”的不断推广,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农田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应用为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提供了基础。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平台作为一种通信手段,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制造者,它作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载体和渠道,收集、整理和安全存储农业生产各环节数据,不论是为追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还是第三方参与、信息公开等制度创新,都与互联网存在巨大的关联。因此,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我国国内食品企业良莠不齐,全国的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食品生产、加工、储藏、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避免有害物质污染,因而短期内在全行业实施一个被广泛接受的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标准面临巨大挑战,主要体现在各地互联网追溯体系建立标准不统一、跨区域追溯难度大、缺乏稳定的数据库信息等。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国家农产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将于2017年上线,会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的省份开展区域试运行,完善不足之处,不断探索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推广模式,扩大实施范围。在实践中,政府部门、农业企业、电商平台、信息技术提供商等已开始围绕追溯体系建设在不同层面进行探索和尝试,如制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和《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标准,推行农业生产企业上传经营档案电子台账、产地准出和销地准入等制度,为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2.1 运行成本较高
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建立和应用该体系不但需要投入相关技术、平台建设和推广成本,还要投入相关研发、培训、管理等人力资源成本,较高的成本投入使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加之我国农业劳动者文化水平不高,素质相对偏低,缺乏技术应用型人才,吸收、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较弱,且新技术的投入使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降低了农业生产者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使新技术得不到支持与推广。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传统农业生产者和利润不高的食品企业,较多都是风险规避型,在风险与收益未知的情况下让他们投入较高成本使用该体系,显然缺乏建设动力,增加了推广难度。
2.2 运行机制不健全
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使监管部门通过后台全面掌握商品经营情况,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利用该体系快速定位销售问题食品所有商家,准确掌握相关数量的问题食品流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监管部门通过后台不定期对终端用户排查食品安全隐患,指导经营者规范生产并正确处理问题食品等。
但由于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建设涉及生产链所有节点,存在制度标准不健全、统筹规划滞后、推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例如,在生产到流通环节,部分生产经营者记录产品追溯信息不及时或不规范,从而影响了下一环节互联网可追溯信息的传递与记录,监管部门对此协调滞后;在流通到消费环节,产品储藏与运输等部门构建的可追溯系统缺乏统一运行机制的引导,影响了信息传递与共享。因此,对于监管者来说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可追溯信息内容不规范、信息传递有效接不足、系统软件不兼容等问题,导致各部门之间难以有效协调。
2.3 缺乏相关配套技术
目前,互联网作为一种平台,网络技术与追踪技术、条码识别技术、信息反馈技术等的有效融合需要相关配套技术。首先,依托互联网进行监管是该体系有效实施的关键,网络稳定成为难以控制的因素,也会影响生产加工企业录入信息的精准度;其次,由于现在农产品流通大多是跨地域流通,单个地方追溯平台解决不了农产品跨地域流通问题,生产链上各结点主体所在地域是否有网络覆盖,决定了这一生产链能否应用该体系,而对于来自西部偏远地区的初级农产品,缺乏相关配套技术,互联网覆盖率与稳定问题都有待加强;再次,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对硬件和软件的配置要求较高,没有相关配套技术作为支撑,其推广难度较大;最后,各个技术的有效衔接也成为该体系推广的难点之一,我国处于探索阶段,各类生产企业的追踪、信息反馈能否与网络数据库同步,相关的配套技术不容忽视。
2.4 缺乏相应宣传和政策扶持
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作为一种新模式缺乏有力的宣传与推广,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足,大部分消费者、生产者对此缺乏了解。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推广应用,相关部门忽视了政策宣传与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对于大部分农业生产者来说,本身思想保守,多数时间耗费在农场种植与看护中,获取新兴技术等相关信息滞后,导致对该体系缺乏了解;加之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是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推广,没有足够的宣传、解说与培训,农业生产者很难接受并应用。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农业部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且部分城市已作为试点运行,但推广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仍缺乏相关政策扶持,使该体系的建设与推广缺乏动力和保障,成为阻碍生产经营企业实施该体系的重要因素。
3 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规划、充实和完善。针对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现状,结合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要真正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损害可赔偿的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推动食品安全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监管进程,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3.1 统一体系标准,完善政策法规
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涵盖产品范围较广,标准不统一,导致管理环节跨度大、难以有效监管等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不同产品分类监管标准和方案,明确对各类食品经营主体的监管重点和方式,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针对不同产业链、不同产品建立统一的移动互联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体系,如根据不同产品生产周期的差异,划分生产阶段标准,制定统一数据,采取录入指标体系、编码格式并进行验证反馈;根据不同产品流通环节的差异,制定流通通则以统一相关信息获取、传输、联网、数据库建立及管理等,保证不同主体数据与编码一致,便于互联、兼容和互动操作。
体系标准的实施还需要相关政策法规作为保障,在实现产品及其属性信息有效标识的基础上,细化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做到强制性与激励性相协调:一方面,标准体系需要有法律法规作为强制执行手段,确保不同产业链上各结点部门严格按照统一标准体系及时准确录入规范化信息,方便消费者追溯;另一方面,标准体系的推广也需要有相关扶持政策作为激励手段,给予相关政策优惠、财政补贴、资金支持以鼓励传统农业生产者、中小生产商大胆尝试,积极采用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
3.2 促进技术融合,加强培训指导
互联网技术与追踪技术、条码识别技术、信息反馈技术等的有效融合缺乏相关配套技术作为保障。一方面,应当完善该体系运行的相关程序设计,制定相关配套技术以实现各结点、各技术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技术的实施需要人力资源,应当着力培养技术专员,及时解决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进行问题反馈与经验交流,确保技术的有效融合与实施。
生产链各主体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加强生产链参与主体的技术培训、素质培养、责任感以及主体意识培养对建立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至关重要。对于不同生产加工企业来说,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存在差异,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对其进行生产指导、技术培训,对该体系的运行机制、生产准则、追溯标准以及管理规范等进行详细解释。可选择通俗语言或可视化流程进行培训,必要时可指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操作指导,以增强推广力度、降低运用难度。
3.3 健全运行机制,制定惩罚措施
健全运行机制是实现互联网监管与追溯的基础,是推广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的有效保证。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生产过程可监管,需要健全运行机制:根据各企业不同特点,统一体系运行机制,促进部门协调发展,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互联网追溯管理工作。随着该体系的不断推广应用,实现食品安全的网上自律管理与监控还需要惩罚措施来规范各主体行为。上游主体应不断地进行进货查验和检验记录管理工作,批发商、零售商应做好食品信息备案工作,如果发现问题产品,则根据危害的原因和程度,设立预警和惩罚制度,对长期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可以强制其退出市场。
3.4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主体意识
我国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不论是对于生产加工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有待宣传推广。对于偏h地区的生产者来说,媒体网络不发达、信息不通畅等使农产品从传统农场种植到餐桌要经过繁琐的生产环节,对农产品生产信息化管理的认知度很低,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例如,可以派遣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充分了解该体系的便捷、安全等优势,包括互联网追溯可以分析产品供求状况以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在流通环节则有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等。
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关部门可通过相关讲解(如邀请知名专家开展讲座)或组织消费者现场参观等形式,加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的认知程度;还可以在超市、公交站等场所针对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认证产品的生产流程、标识、追责方法等,制作相关宣传海报、视频,使消费者充分了解该体系认证产品的优点,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4 参考文献
[1] WILSON T P,CLARKE W R.Food safety and traceability in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using the internet to deliver traceability[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998,3(3):127-133.
[2] 陈红川.“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16):143-147.
[3] 樊正斌.互联网+农产品物流追溯保障体系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6):109-110.
[4] Bosona T,Gebresenbet G.Food traceability as an integral par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food and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J].Food Control,2013,33(1):32-48.
[5] 陈雨生,房瑞景,尹世久,等.超市参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有序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12):41-49.
篇5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40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200-1
食品安全事件的屡屡发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来源、加工和运输的信息。当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要求进口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中国日益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实施和完善。
1 食品质量安全溯源制度相关概念
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条码技术,对食品链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存储销售所有环节的信息,进行采集、记录、整理、分析和录入,最终可以通过电子终端设备查询的质量保障系统。建立溯源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当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的追溯到出现问题的环节,查出经营者和问题原料,同时可以将问题食品召回,将质量问题引起的后果降至最低,并对出问题环节的组织进行整改和惩罚,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具有三个主要作用:当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时,可以快速追溯至发生问题的环节;可以迅速地收回未出售或未消费的食品;可以长期对危害人类健康、动物或环境的无意识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识别。
2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发展历程
中国关于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始于2001年。2001年7月,上海市市政府颁发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该条例提出应当在流通环节建市场档案的可追溯体制。2002年北京市制订了食品安全信息可追踪制度,要求食品经营者对购进和销售的食品记录详细的明细账,对购进食品按产地、购进日期、供应商和批次建立档案。同时,要求供应企业建立销售档案,对销售商品按销售对象、数量、批次、时间建立档案,以便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后及时召回。
此后,各个省市和地区陆续开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构建。2004年上海市建立了“上海食用农夫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该平台对农夫产品的生产过程采取监控、网络查询和条码识别的管理制度。30多家蔬菜园艺场和300多家规模化养猪场建立了电子档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颁布了《中国牛肉制品跟踪与追溯指南》。
2005年欧盟实施水产品贸易溯源制度。为了应对国际形势,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出境水产品溯源规程》,同时规定出口水产品及原料必须按照该规定进行标识。同年,北京顺义区启动蔬菜分级包装盒质量可溯源制,天津实行了无公害蔬菜可溯源制并推出网上订购无公害蔬菜,福建启用了肉品质量查询系统,山东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2007年2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面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设计与运行规范研究及技术实现》课题,为我国农产品溯源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农产品溯源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其中,“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综合应用研究”的工作由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负总责,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通用系统进行研究和开发。
2007年,国家编码中心关于EAN・UCC编码体系在蔬菜安全溯源系统中的应用和研究项目由山东省标准化研究所承担,该院构建的智能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已经在山东省试点投入使用,同时制定了《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
2007年北京为了确保奥运期间的食品安全,启动了首都奥运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对北京食品从生产到消费整个供应链进行全程跟踪。奥运会结束后,该系统转变成首都食品安全的日常监控措施。同年,山东高青82家供货商,对506户食品经营户提供食品时,实现了“一卡一牌一单”的追溯制度。
2008年成都采用了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形成了生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2009年,北京市经营可追溯生鲜食品超市已经超过200家,150家农产品企业使用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在猪肉批发市场建立了猪肉质量可追溯系统。2010年“中药溯源系统研究与应用”成果鉴定会在成都召开。2011年4月,在科技厅等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四川省开发了全国首个中药溯源系统。
3 总结
从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实施以来,全国各重点省市带头建立相应的追溯制度,涉及的食品从最早的猪肉到其他家禽产品、虾鳖等其他生鲜食品,从蔬菜水果到食用油、乳制品等食品,例如,山东蔬菜可追溯信息系统、山东深加工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系统、新疆吐鲁番哈密瓜追溯信息系统、江西脐橙产品溯源信息系统、北京和陕西牛肉产品追溯试点、福建远山河田鸡供应链追溯与跟踪系统。尽管食品追溯体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处于试点推广阶段。当前,中国只在较少领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中国现有的溯源信息系统没有在全国食品的整个层面上统一协同起来,不同领域采用的技术或者系统不同,使得溯源信息有简有繁,不能信息共享,不能同国际接轨。此外,食品安全追溯由多个部门参与管理,责任与职责不明确,管理十分混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多元化和溯源终端的缺乏,使得中国食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难以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云华.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能的整合[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5):15-19.
[2] 毕西丽.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9.
篇6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内容;应用;广东佛山;禅城区
中图分类号 TP311.52;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04-0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2]。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佛山市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设了“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并在该区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罗南生态园推广应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源头监督信息化管理、农产品的售后追踪探索出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案。
“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以计算机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为基础,通过网络实时通讯、大型信息处理技术、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等多项高科技技术而成,让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情况,也能及时掌握各销售点所发生的各类农产品销售信息,并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快速追踪,准确定位,及时召回,在事后能根据记录的生产信息进行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
1 系统建设主要内容
该系统主要由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2个部分组成,现结合系统在罗南生态园的应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作简单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完成对耕地、农产品属性、种植农产品的工作过程等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子功能:耕地信息管理子系统、农产品种植计划管理子系统、农耕工作日志登记子系统、农耕工作查询子系统、农产品种植信息查询子系统。
1.1 农产品耕地信息管理子系统
负责对生态园内的耕地信息进行收集和登记:把园区内有关的耕地以“块”为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登记、管理。信息内容包括地块编号、面积、形状、所处位置、土壤性质、酸碱度、开发时间、适种植物、管理人员、摘要信息。
1.2 农产品种植计划管理子系统
负责对生态园内的各块耕地的农产品信息以及种植计划信息进行收集、登记、管理。农产品信息内容包括农产品编号、农产品名称、产品特性等。种植计划信息内容包括地块编号、计划种植时间、种植品种、预计产量、计划填报人、实际实施时间、实际种植、实际产量、实际信息填报人。
1.3 农耕工作日志登记子系统
负责对各块耕地的农耕工作情况进行收集、登记、管理。对于种植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包括例行检查、异常情况等)也在该功能中登记以便管理。信息内容包括地块编号、发生(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包括日常工作、异常情况、例行检查等)、发生(工作)内容、使用物品、使用时间、使用数量、工作(结果)情况、工作人员、批准人员、登记人员。
1.4 农耕工作查询子系统
通过子系统可以对某块地在指定时间范围内的农耕工作情况进行查询,可以对农耕工作信息进行多条件、多组合的检索,可以对耕地的工作计划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查验、比对。
1.5 农产品种植信息查询子系统
通过子系统可以对生态园内有关的农产品信息,以及种植情况进行查询。
1.6 “生态园农产品导游信息”管理系统
在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专为生态园观光游览活动建立的“生态园农产品导游信息”管理系统,其目标是能够通过自助终端的形式让游客查询园内目前各类农产品的种植情况,在让游客获得更多的农产品种植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园区管理者是如何对农产品种植工作进行规范化的追踪和管理,让他们对农产品的成长过程一目了然。
2 “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
2.1 电子支付手段
生态园区内的销售网点需采用了佛山地区已广泛应用的城市一卡通系统——“广佛通”卡系统,在佛山地区的发卡量已达到380万张,加上岭南通已有的1 500万用户,可在佛山市所有公交、地铁进行支付应用。通过布设在销售网点的“智能IC卡电子秤终端”,在进行扣费的同时,已经把相关交易信息和持卡人信息进行关联,一旦出现有问题的产品,管理部门就可以通过持卡人信息快速找到持卡人。对于没有这些卡片的游客,在自愿获得追溯服务的前提下,可临时购买“广佛通”卡或进行手工登记,以备追溯服务的需要。
2.2 智能IC卡电子秤终端的应用
在生态园区内的销售网点布设的“智能IC卡电子秤终端”,该产品针对商场、农贸市场等常用的电子秤进行了技术革新,把传统的电子计价秤与IC卡收费、信息安全处理、网络通讯等多项技术集成一体,形成了最新型的智能收费计价秤。使用的时候,跟普通的电子秤一样,自动称重、计价。该电子终端在进行称重与扣费的同时实现电子信息的采集,把相关交易信息和持卡人信息进行存档,并快速地上传到当地的智能节点机,再由智能节点机上传到系统的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接收到电子终端交易信息后,一方面作为销售网点、广佛通公司之间财务结算的凭据,进行快速的电子结算,另一方面也作为市民购买商品的凭据存储于追溯系统的数据库中心。一旦出现有问题的产品,管理部门就可以将销售信息与持卡人信息进行比对,快速找到持卡人,做出相应的处理。
3 追溯系统使用情况及效益
“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把农产品生产信息、检测信息、销售信息、消费者信息等有机联合起来,实现了农产品从种植源头就开始,直到产品零售至个人,都纳入了管理范围,通过强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随时对产品的状态进行跟踪、管理和追溯,为农产品生产源头的信息化监控提供了一个实际的例子,为解决生产源头监控所面临的困难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案,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
4 建议
从“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实践情况看,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组织化程度、标准化程度低,缺乏追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约束,建设投入大等原因,目前农产品追溯系统推广应用较为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为促进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以推进农产品追溯管理工作。
4.2 推进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重要基础。农业标准化要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按照量化、统一、科学的原则,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建立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1-2]。
4.3 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法规
农产品追溯管理在我国相关工作仍处起步阶段,应尽快地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追溯的专门法律法规,明确追溯管理的职责,界定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追溯信息的核查,结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生产档案记录、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3-4]。
4.4 加强对生产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鼓励和扶持力度
目前,我国建立可追溯系统还处于试点阶段,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发展。扩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试点的范围,让试点企业在该地区或行业中起到带头作用,引导更多的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到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中来[5]。
4.5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意义的认识,强化农户参与农产品生产追溯制度建立的思想意识,形成生产经营者自律、消费者支持的局面,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6]。
5 参考文献
[1] 丁永辉,胡长效.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与技术,2007,27(4):18.
[2] 夏洪波.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市场经济管理,2013(4):20-22.
[3] 吴唐福,彭世英,赵明平.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产品检测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7):321-322.
[4] 姜洋,王雷.基于可定制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22175-22178.
篇7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5M1E追溯法 供应链追溯法 案例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食用农产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特别是疯牛病、奶粉事件、禽流感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追溯体系方面,Golan, Elisc(2002)设定了衡量可追溯体系的三个标准:宽度(breadth)、深度(depth)、精确度(precision);Diogo M.Souza-Monteiro针对追溯系统在啤酒制造业供应链中的应用;元成斌根据四川60家食用农产品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可追溯行为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周善祥等(2007)研究了基于供应链的安全追溯追溯模式;在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方面,闫凤超等搭建了一种垦区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对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以及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屈晓晖等全面的探讨了蔬果农产品可追溯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及其应用。
上述文献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追溯体系、追溯信息系统的研究,而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方法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拟从5M1E信息追溯法和供应链追溯法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为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提供参考。
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方法
当食用农产品发生安全问题时或者消费者、政府、企业等需要对食用农产品进行追溯时除了前面提到的追溯码外,怎样追溯查询食用农产品的信息,是人们面对的有一个问题,这里总结两种追溯的方法。
1.5M1E法:即人、机、料、环、法、测对查询进行分类。
人:即人员,按照食用农产品整个供应链可查询的人员有生产人员、加工包装人员、质检人员、运输人员、销售人员,可以按照人员的类别对查询信息进行分类。
机:即机器设备,通常指生产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以生产设备为对象,按照不同设备进行信息的分类,便于查询。
料:指食用农产品的原料也就是食用农产品本身。以食用农产品为对象,根据食用农产品的不同建立数据信息库,查询时按照食用农产品名称进行产品追溯。
法:即所用的方法手段。以食用农产品整个供应链中的不同方法和手段为对象,根据食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采用方法和手段为对象建立数据信息库,按照整个供应链中的不同方法和手段特征,分类进行产品追溯。
环:即环境,以食用农产品整个供应链中的不同环境为对象,包括食用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加工环境、运输环境、检测环境、销售环境等,进行产品信息分类,按照食用农产品不同的环境特征分类进行产品追溯。
测:包括测量方法和仪器。即按照食用农产品整个产品周期所涉及测量方法和仪器的特征,分类进行产品追溯。
2.供应链追溯法
这种方法即按照整个农产品的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追溯,即按生产环节、加工环节、运输环节、销售环节分类进行追溯。
三、基于供应链追溯方法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威海金蚂蚁水产品养殖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按照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划分,分为养殖信息子系统、加工信息子系统、水产运输信息子系统、批发市场子系统构成。除此之外,由于企业的追溯信息系统还要方便有关政府部门、质检单位、消费者等的追溯查询,因此该公司的追溯信息系统还有一个外部接口,便于这几类用户登入追溯查询,如图1所示:
1.在养殖环节,由于水产养殖产业本身的特殊性,养殖环节在整个产业供应链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养殖信息系统又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种苗信息、养殖饲料信息、养殖用药信息、养殖水域信息、捕捞信息。同时公司采用的追溯标签记录相关信息,并采用射频技术进行信息录入追溯信息系统数据库,便于查询养殖环节的细节信息。
2.在加工环节,系统采用的追溯标签内含有与企业当地数据相关联的信息,如加工批号、加工日期、加工方法、加工人员水产品加工环节的信息,便于相关的管理中心查询,同时也要便于供应链下游环节的查询,便于通过电子标签对水产品进行追溯。
3.在运输环节,运输工具的相关标签数据内包括的信息有:运输的水产品信息、运输的起始点、运输距离、运输时间、所用容器、运输人员等信息。
4.在销售环节,系统的数据中将包含销售者的相关信息、销售的时间、保存的温度、到货时间、货源等。
由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通过该系统对水产品的整个养殖到销售的过程按照不同的环节进行安全追溯。这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已经存有各个环节的各种有关信息,当需要对水产品进行信息追溯时,只需要登入该公司的追溯信息系统,根据不同的要求,根据各个子系统的特点就可以实现产品信息的追溯。
通过这个追溯信息系统,与该公司相关的有关的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追溯对该公司的产品信息进行追溯。而且通过该系统的外部接口,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质量检验部门、消费者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分别对该公司的产品进行监管、认证、检验和投诉。
四、小结
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得做好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工作,从而可以在出事后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和查明事故原因,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好的追溯方法来辅助该工作。本文所阐述的两种方法都可以很好的达到确定责任人和查明事故原因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Golan Elise,Kaissoff,Barry.Traceability in the U.S Food Supply:Economic Theory and Industry Study[J].2002,(6)
[2] Diogo M.Souza-Monteiro,Julie a.Caswell.Implamenting Traceability in Beer SupplyChains[J].Department of Resource Economic of University of Amherst Working Paper 2004-6,2004
[3] 元成斌:食用农产品企业实行质量可追溯体系的行为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09
[4] 周善祥:供应链质量信息系统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篇8
食品安全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和完善追溯管理制度,实行有效便捷追溯系统,是新形势下推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
从国际上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明确指出:“可追溯性”是食品风险管理的关键。可追溯系统作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管理手段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欧盟于1997年开始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美国在2003年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巴西也从2004年开始对肉牛从出生—成长—屠宰—餐桌实行强制性的全程追溯监控。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禁止不具备可追溯功能条件的食品进入市场已形成法律约束。
在我国,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正逐步成为法规要求。2006年出台的《奥运食品安全行动纲要》规定,奥运食品将全部加贴电子标签,实现全程追溯;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着力抓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和互联互通信息平台等9项重点建设任务;同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也要求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追溯手段和技术平台,提高追溯体系的便捷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加快建立便捷有效的食品追溯系统,实施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是打破一些发达国家借食品安全追溯对我国设置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对增强食品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食品工业企业可追溯系统建设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发生的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要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食品工业企业必须要建立和具备一套透明、高效、便捷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向消费者传递真实的产品信息,传达产品质量安全承诺。目前,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与基粉生产企业均已建立电子追溯系统,乳制品生产企业追溯系统建设处在食品行业前列。从北京天航质诚科技有限公司配合甘肃省乳制品企业实施电子追溯系统的情况看,2011年乳制品企业均实现了对原料的来源、检验、生产、销售的全程追溯。便捷追溯系统非常适合中小生产企业应用,因为它既能及时把控企业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也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控制召回范围,降低企业损失,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监管人员的监管效率,也为肉类、蔬菜、酒类产品等实行全程可追溯做出了先行示范。
企业实施追溯系统不仅能加快“两化融合”的步伐,提升管理信息化能力,而且能获取追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链接支持,促进企业形成追溯标准并逐步发展为行业追溯标准,使追溯系统变得更加便捷、有效。据了解,目前我国的食品追溯系统大多处于局部追溯,且多基于两端,对中间环节还难以做到有效追溯,实现全程追溯面临挑战。食品工业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加快实施追溯系统对企业形成倒逼机制。企业实施追溯系统不仅能加快“两化融合”的步伐,提升管理信息化能力,而且能获取追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链接支持,促进企业形成追溯标准并逐步发展为行业追溯标准,使追溯系统变得更加便捷、有效。
篇9
本次大会邀请了众多国内外领导、食品安全专家及相关企业参加,各领域专家发表了精彩演讲。此外,大会还邀请了中国日报、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质量报、中国食品质量报、京华时报等近50家媒体现场报道。为了让更多的人对本次大会有全面的了解,本刊特摘录演讲者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工作进展及意义
李振中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
肉菜作为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它们的食品安全犹为重要。只有保证这“一荤一素”的质量安全,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会有更大的保障。2010年商务部正式启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旨在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信息追溯链条,实现肉菜产品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切实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相关信息的知情权。
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对于保障肉菜食品安全及促进肉菜食品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当前建设并完善追溯体系还需加强几点:推动并扩展追溯体系,形成覆盖全国的追溯网络;加强与监管部门衔接,探索推进全过程追溯;推广和宣传肉菜追溯体系,引导居民放心消费。
倍肯基层食品安全检测监控网络技术、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介绍
候友松 北京倍肯恒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食品安全事业部经理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各部门的广泛关注。目前初步形成以国家级的食品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检验机构为骨干,市级检验机构为基础的检验体系。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监管部门监管力量分散,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手段;生产企业自主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缺乏系统的管理等问题。
针对相关问题,倍肯公司提出基层食品安全检测监控网络体系。此检测体系具有快速反应突发事件的能力,可以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对于重点地区可以进行有效监控,并及时向相关自检单位和食品经营者统一食品安全信息。现在,在山西省昔阳县建设的食品安全监控网络体系已经持续运行了近6个月,基本完成较有效的食品安全预警监控机制。
物品编码助力食品安全全程追溯
李建辉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总工程师,应用推广部主任
食品安全追溯涉及到两方面问题:事前防范和事后补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检测体系、标准安全体系等等属于事前防范的一些措施;基于食品的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技术体系的安全追溯属于事后补救。
两会以后的重大举措是成立了国家食药总局,体现出国家对食品安全追溯的发展朝着统筹、有序的方向推进。食品安全追溯的主体是企业,作为食品企业有义务去实施。生产流程的透明化,使问题发生时能够快速锁定问题产生的源头,缩小影响范围。通过追溯向社会公布各环节信息,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在食品追溯过程中统一的物品编码管理是基础,建议使用统一的编码标准,可以把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中的人、物、机构及事件串联起来,做到食品流通的透明,实现系统中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食品净化技术的创新对食品安全保障的意义
谭燕 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中心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食(北京)净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国还处在食品安全矛盾凸显期和高发期,食品安全成为国家重视、百姓关注、媒体聚焦的民生焦点问题。食品安全应对策略包括监督执法、检测追踪、源头治理及食品净化。不难看出,食品净化势在必行。
中食(北京)净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自主研发出全球领先的尖端食品净化技术——“水触媒”技术,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中无毒净化的空白。水触媒食品净化技术,以自来水为解毒净化的原料,通过高能粒子簇射轰击水分子,使水分子瞬间裂解,生成大量水触媒功能团,从而使水变成了具有解毒净化能力的高能水。快速杀灭各种致病微生物,高效降解农药、激素、抗生素等化学残留,并可迅速还原为水,不留遗害,开创了绿色净化新时代。
美国FDA在华食品安全工作及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最新进展
Christopher J. Hickey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驻华办主任
美国FDA实施一种进口预警制度,对从中国进口的水产品、农产品、养殖品以及一些灌装食品等,均与中国认证认监委和质检总局沟通,确定一系列标准。为让中国企业能够了解相关要求,FDA与中国的一些大学合作,并开发了一系列流程控制培训项目,让企业更好的理解如何去控制生产流程。
FDA制定相应的标准主要用来预防和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控制进口食品安全,防止问题食品进入美国,保护公众的健康,并可以同相关的利益合作者找出最佳的合作方法。相关标准的制定重心是确认风险,包括风险分析及基于风险的防控,分为6个步骤:风险分析、风险的防控、企业制定监控防控程序、改正性的行动和措施、核证,以及记录。
FDA的相关标准全部对公众开放,都可以在网站上看到。标准出台之前会充分听取并采纳公众的意见,标准最终才会得以实施,并且实施时会说明是否采用了公众的评论。
中粮集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与实施
黄伟 中粮集团中国食品质量中心总监兼研发支持中心总监
中粮集团属于进出口贸易型企业,于2009年开始规划集团层面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研究国际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外部要求及内部质量管理现状,最终形成了中粮集团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的战略规划和逻辑框架。
中粮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以生产源头直到出口管理和最终服务来建立全产业链的专业机制,并落实中粮对食品安全的承诺。与此相支撑的3大体系为风险管控体系、安全的支撑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体系建立促进了中粮质量安全文化的形成,包括核心的价值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
中粮愿与同行们共同努力,质量为基,安全为要,打造安全的产业链,奉献营养健康美味的食品,服务社会与公众。
一物一码全程追溯 食品安全有序可控
谢辉 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在药品追溯领域,中国已经走到世界前列。现在食品追溯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食品会像药品一样可以做到追踪追溯。
爱创科技是专门从事食品药品追踪追溯的企业,经营15年来获得国家和政府机构多项资质认证,拥有12项知识产权专利和77项专业软件著作权,承担了很多国家重大计划和项目。
通过为商品附码将产品的不同包装建立为成组的关联数据,使成型的包装产品能够查到包装内部具体情况并便于追踪追溯。从贴码、扫码到装箱、收货入库,同时实现产品溯源和流向追踪。未来有望通过ERP系统进行信息集成。
产品追溯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可以有效控制质量、防止串货、出现问题利于产品召回等。消费者通过产品溯源可以查询真伪,也能够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高端食品级输送带对食品安全的意义
刘聿言 哈柏司工业传动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地区食品行业经理
哈柏司公司是专业的输送皮带生产商,能够提供所有的输送解决方案,产品遍及各个行业。哈柏司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选型、设计、安装、维护全程服务。
篇10
关键词: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监管体系;几点启示
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管一直备受国家高度重视,各地相关组织也相继开展食品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建设。各部门以实现信息化监管为目标,通过科学规划、有效配置、智能监控等措施,建立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2017年3月24日,各级食品相关组织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了增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研讨会,就食品安全检测能力与流动检测需要、体系监管、适宜检测技术与设备配置等议题,进行了深度研究和讨论,对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检测系统创建提供了指导与完善策略。现阶段,国外的食品安全监管比较完善。例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均拥有完备的食品监管法规、严格准入制度与标准,保证了食品安全,且产生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做法
(一)食品监管法规比较完善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法规较为完善,为提升食品安全和完成差别化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例如,美国关于食品安全监管法规多达三十多部,主要包括《药物、食品与化妆品法规》、《公共健康相关服务法律》、《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规》与《肉类检查法律》等。并且,2018年1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上述这些法规与法案不仅提升了进口食品安全,又实现了差别化监管。新西兰食品安全监管也较为完善。2014年5月新西兰开始设立新食品安全法规,大力强化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权限。2016年8月16日,又进一步通过与增强了食品安全法改革法案,加速了食品风险计划实施与可追溯框架的创建,也为监管部门和生产商了解食品安全法案提供了方便。日本食品安全管理也具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包括《包装容器法》、《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律》、《农药取缔法》、《家禽传染病预防相关法规》、《健康增进法》、《乳及乳制品成分规格省令》、《农林物资规格化法(JAS法)》与《新食品标识法》等。2015年4月1日颁布的《新食品标识法》,对食品标识实施了重新修订,该法对新型食品生产销售的安全监管具有重要作用。
(二)食品监管模式较为健全
近年来,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健全,与其监管主体分工明确有直接关联。以美国为例,政府实施部门与民间机构协同监管的方式,监管主体分工比较明确。该监管主体主要由政府与其他民间部门构成,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规定、监管实施与食品安全教育等方面,全程监控食品安全。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承担约80%-90%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食品安全检验局承担剩余约10%-20%的职责。正因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分工明确,监管效果显著,促使美国在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排名也一直处于前列。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数据显示,在2015《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中,美国以89.0分位居全球第一。挪威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分工也较为明确,食品安全局主要职责是保证消费者获得安全食物,促使动植物卫生获取合理保障。农业和食品部门、卫生与健康部门、渔业及海洋事务部门各个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与管理。同时,在行政方面,该三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局的财政预算与计划过程,并对食品加工与生产、动物与植物及鱼类与人类健康作出相关规定。通过明确分工的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有效地监督了食品安全工作。
(三)食品安全检测较为严苛
国外对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方面比较严格,且监管体系也相对完善。如澳大利亚拥有全世界最严格的食品监管、检验制度,对出口国外的奶粉,从奶粉罐的高度、材质到奶粉保质期、细菌测验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比如每一罐Duri丽维奶粉的诞生均需经过9项澳洲政府监管,原奶各项指标需完全符合澳新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在成粉包b过程中,需经过4道生产检测系统,1项工厂全面的验收程序,满足上百项检测指标,最后经由澳大利亚乳品安全局认证,获得出口认证证书。再以新加坡为例,该国拥有最严格的食品检查。为降低不合格食品流入,农粮兽医局专门规定了一套完整的食品检验检疫程序。首先检查生产商品的农场或者加工厂,在此基础上,对农场或加工厂进行严格的食品资料审核与检查,以证明其安全性。最后,在关卡严格检查进口食品,或在实验室抽样化验食品。据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显示,在113个参与国中,从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与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等28个指标的综合考量,新加坡位居第3位。严格标准的检测环节可以充分促进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
(四)食品安全召回与追溯系统较为完备
目前,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召回和追溯系统都相对完善。并且,美国是世界上率先引入食品召回制度的国家,现已拥有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召回系统。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企业立刻主动从市场上撤掉商品,或者政府机构强制要求供应商召回。美国食品召回主要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最为严重,召回对消费者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食品。第二等级召回那些对消费者健康产生较轻危害的食品。第三等级召回的食品对消费者健康不存在危害,其召回原因主要包括,产品标签贴错、标识没有充分反映产品内容等。美国相关部门对食品召回的执行较为严格,在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仅短短一年之内美国就过610次食品召回令。这一完善的食品安全召回制度不仅约束了企业违法行为,又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再如,美国大型鸡蛋生产商Quality Egg,由于4年之前出售的鸡蛋被沙门氏菌污染,所以被食品监管部门处以68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约束了企业违法再生产问题食品的行为。此外,德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也非常健全,从食品原材料进货、生产加工、流通与消费等每个环节均可以追溯。例如,每枚鸡蛋均印着一连串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10位编码。通过这些编码可以追溯到该产品生产来源国、饲养方式以及详细“地址”等,实现食品安全问题有效监管。
(五)食品安全监管链条可实现无缝对接
食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任一环节监管不善都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问题,进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均对食品安全的整个链条环节采取无缝监管,从而形成多级监管、无缝对接的完善食品监管链条。例如,荷兰各监管机构对食品原材料采集、流通营销、食品生产加工与售后消费等每个阶段均实行严格的全方位监督与管理。在食品加工生产环节的监管,采取食品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现场监控的方式,形成覆盖全国的立体式食品监管网络,同时可实现监管信息的实时共享。在整个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阶段也均有针对性的监管方式,这些方式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对接,从而实现无缝监管。如荷兰在奶粉配方阶段,首先对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进行初步监管,进而在奶粉生产与销售阶段也进一步实施整个流程的严格监控,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解决,保证整个环节不出现"连锁反应"式的问题。高效无缝对接的食品监管方式,提高了消费者对荷兰奶粉的信任度,使得近几十年之间,荷兰奶粉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问题。再如,法国对食品生产过程、产品标记、渠道分销等阶段也进行了无缝对接监管,不仅规范了本国食品生产商的卫生环境,而且完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食品监管,进而形成了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以牛奶为例,从奶源收集、抽样检验、成品奶保藏、运输、销售等各阶段均建立了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保证了奶质安全。在这样的无缝监管模式下,法国牛奶的品质也享誉全球。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监管法规不健全,安全标准缺失
相比国外对食品监管的法律规定,我国当前的监管法律仍不完善,目前虽然形成了以《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为主,相关规章制度为辅的法律体系,但在监管立法方面仍缺乏系统性,规定比较含糊,如《产品质量法》第六条规定,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但是对国际先进水平未明确界定,奖励措施也没有具体标准。同时,我国在一些食品安全领域的执行标准仍然缺失严重。据中国医药报报道,截至2017年3月为止,我国登记使用的600多种农药成分中,尚有近200种无限量指标。并且,农业部批准使用的300多种兽药中,也有40多种对限量指标没有明确规定。可见,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仍需进一步细化,安全标准也需进一步完善。
(二)食品检测技术落后,检验方法不配套
目前,我国食品检验设备与检验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国家至县级各级实验室的检测水平逐步递减,检测能力接近4:2:1,缺少对残留量微量的快速筛选、检测技术。相较而言,美国能够对激素、瘦肉精及二恶英等污染物进行微量检测,而目前对这些污染物检测技术我国尚未掌握,以致在日常监管中,出现监管人员仅凭肉眼对外观和标识进行检查的现象。同时,国家各级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许多食品项目没有相关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如卫生部已经公布的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中,共有6批86种食品,其中有37种没有规范配套的检验方法。在农药中,也有108种620项残留限量缺乏配套检测办法。食品检测技术落后和检验方法不配套,导致我国执法部门在执行监管任务时,缺乏技术支撑和有效方法,从而给监管带来困难。
(三)食品监管对象分散,难以全覆盖
我国对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的单位实行许可制度,但在监管过程中,有一部分对象并未受到有效监管,监管对象较为狭窄。当前,我国对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但在实际监管过程中,难以做到对食品经营单位全部覆盖,造成无法做到对部分小作坊的有效监管。如据国家食药局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食品经营小企业、小作坊的比例超过70%,而其中超过45%没有相关许可证件。此外,对于我国电子商务网站上销售的食品监管,也没有具体的监管办法,造成网络食品经营单位游离于当前的监管体系之外,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只能采取临时措施,给日常监管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如2017年4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合格食品情况通告显示,部分食品在天猫、京东等国内电子商务网站上均有销售,而对此只能采取下架等措施来控制风险。
(四)食品追溯w系不统一,追溯效果差
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食品追溯体系,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的食品追溯试点工作仅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较发达省份或城市开展,虽然试点工作已启动多年,但是在推行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追溯体系不统一,而国外一般由单一部门独立负责建立追溯体系,如瑞士规定食品安全追溯工作由联邦卫生局负责,实施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的系统管理,所有信息均需在网上详细登记,并可提供网上查询,实现了政府、媒体和消费者的有效监督,取得良好追溯效果。而我国现阶段,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和农业部等部委各自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造成各追溯体系之间融合效果非常不理想,追溯效果较差。此外,我国现阶段对食品安全可以追溯的信息非常有限,很多食品的追溯只能查一些简单信息,而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十分少见。如2017年2月,中国食品科技网针对食品溯源进行的调查发现,对包括奶粉在内的多种食品进行二维码扫描,只发现食品名称、生产批次等信息,而对产品源头、添加剂及流通过程等信息却没有显示。
三、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一)完善食品安全配套法律,扩大食品监管覆盖范围
目前我国仅仅建立了食品安全的基础法律,缺乏相关配套的法律和规定。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立法部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多方位的食品安全法律框架。如美国既有《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和《食品质量保护法》等食品安全综合型法律,又先后制定了《婴儿食品配方法》、《食品添加剂修正案》和《健康肉类法》等相当具体的配套规定。我国应该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分类构建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等环节上的针对性法律。比如针对食品生产环节,可制定关于食品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残留等的法律;在食品加工环节,制定关于食品色素和调味品等添加剂的法律。建立包含全部食品门类及其生产、加工等各环节的法律体系,能够为我国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法制化支撑。
(二)设立食品安全信息系统,提高公众参与度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建设仍处在探索阶段,至今尚未建成运行高效、公众广泛参与的食品信息平台。可以学习美国和欧盟做法,包括学习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信息收集、评估及反馈方面的基础设施做法。借鉴美国从联邦到地方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对食品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公开披露经验,还可以学习欧盟食品安全信息方面做法,我国应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食品可追溯体系,对食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各环节实行可追溯。并且,在食品信息公开方面应该规定食品监管部门通过出版物、电子媒介等方式,向公众展示食品安全信息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决策和依据。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及民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风险判断和发表评论。比如,要求牲畜屠宰场保留牲畜来源和基本信息等详细资料,并对畜产品挂配识别标签,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这些信息。
(三)构建食品风险分析机制,有效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食品安全有效监管的前提是从风险评估,监管和沟通角度,创建食品风险分析机制。在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危险性描述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并以风险评估结果为根据,权衡和规定相应政策,对食品安全进行风险监管。具体而言,从食品风险交流角度,监管部门应该依据相关观点或信息,及时有效沟通。确切制定食品安全中各添加物监管标准,针对无法防止食品污染或有害添加成分,政府部门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并且,通过风险沟通,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将有效信息公布于众,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基本合法权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分析步骤也需要公开于社会大众,发挥群策群力效用,接受群众意见,有效防止食品安全问题产生。
(四)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加快信息追溯制度与国际接轨
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经营者的违法成本不高,在受到相关惩罚之后容易产生类似犯罪局面,由此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些与我国缺少健全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密切相关。针对于此,我国应加快创建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与体系。食品安全信用制度的实施对象应该是全面性,包含大中食品生产商,食品经营商,小型作坊式食品经销商等。而且,我国应创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规范食品外包装与标签粘贴工作,厂家应将所有食品安全信息记录于标签上,促使信息追溯制度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孙德超,孔翔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做法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4(7):109-112.
[2]任甜甜.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6):191-192.
[3]何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 33(12):49-53.
[4]张卿.我国食品安全O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粮食流通技术,2016(4):19-20.
[5]龚晓菊,洪群联.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1,29(5):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