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范文
时间:2023-04-03 07:4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饮用水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保护饮用水源水质,确保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情况纳入政府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范围,并建立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协调领导机制,统筹协调辖区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使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项目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应当符合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的要求。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投入,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保护饮用水源和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水质保护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鼓励清洁生产,削减污水排放量。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国土、水、公安、海事、渔业、农业、林业、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对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制止违反饮用水源水质保护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保护饮用水源水质的义务。
第二章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
第九条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依法在饮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的水域和陆域,包括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应当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
第十条饮用水源保护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划定,并予以公告。
跨市、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协商提出划定方案,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协商不成的,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的技术规范,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饮用水源保护区需要调整的,按照本条规定的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辖区的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情况以及水源分布和用水需要,确定备用饮用水源。
确定为备用饮用水源的,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第十二条因划定或者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第三章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
第十三条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征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土地,用于涵养饮用水源,保护饮用水源水质。
第十五条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下列项目:
(一)新建、扩建排放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含汞、镉、铅、砷、铬等污染物的项目;
(二)设置排污口;
(三)设置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储存罐、仓库、堆栈、油气管道和废弃物回收场、加工场;
(四)设置占用河面、湖面等饮用水源水体或者直接向河面、湖面等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餐饮、娱乐设施;
(五)设置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六)其他污染水源的项目。
第十六条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排放、倾倒、堆放、填埋、焚烧剧毒物品、放射性物质以及油类、酸碱类物质、工业废渣、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粪便及其他废弃物;
(二)从事船舶制造、修理、拆解作业;
(三)利用码头等设施装卸油类、垃圾、粪便、煤、有毒有害物品;
(四)运输剧毒物品的车辆通行;
(五)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
(六)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的活动;
(七)使用炸药、有毒物品捕杀水生动物;
(八)开山采石和非疏浚性采砂。
第十七条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不得使用船舶运输剧毒物品、危险废物以及国家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运载前款规定以外物品的船舶穿越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应当配备防溢、防渗、防漏、防散落设备,收集残油、废油、含油废水、生活污染物等废弃物的设施,以及船舶发生事故时防止污染水体的应急设备。
第十八条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
(二)设置旅游设施、码头;
(三)向水体排放、倾倒污水;
(四)放养畜禽和从事网箱养殖活动;
(五)从事旅游、游泳、洗涤和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六)停泊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船舶、木(竹)排。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防治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污染。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污染地下饮用水源水质。
第二十条农村饮用水小型集中式取水点周围半径二百米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清洗装贮过有毒有害物品的容器;
(二)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三)建立墓地;
(四)掩埋动物尸体。
农村饮用水小型集中式取水点周围半径一百米区域内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排污口;
(二)设置饲养场、肥料堆积场、公共厕所;
(三)堆积垃圾、工业废料。
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当地村民委员会有权要求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危害,并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或者发现违反前两款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饮用水源水质实施监督管理,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加强监督检查,并做好协调工作;
(二)对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陆域污染源进行监控;
(三)组织建设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网络,对饮用水源水质实施监测;
(四)编制本行政区域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及时向社会;
(五)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饮用水源水质异常情况;
(六)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饮用水源水质污染事故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职责分工,做好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工作;
(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确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镇供水设施的建设和保护,以及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优化供水布局;
(三)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安排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用地,并依法及时查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用地的行为;
(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合理配置水资源,维护水体自净能力,会同国土、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饮用水源保护有关的水土保持工作;
(五)公安部门应当加强对运输剧毒、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六)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船舶和水上浮动设施污染的防治和监督管理;
(七)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渔业船舶和水产养殖业对水质污染的防治;
(八)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的监督管理,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畜禽粪便对饮用水源的污染;
(九)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饮用水源涵养林等植被的保护和管理,做好饮用水源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工作;
(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的监督、监测和农村饮用水取水点水质的监测工作。
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对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职责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做好农村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
(一)将农村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纳入乡村建设和发展规划,做好水源选择、水质鉴定和卫生防护等工作,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二)做好农村改水、改厕以及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治污保洁工作;
(三)推广生态农业和沼气工程,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减少种养业等对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逐步实行城乡统筹区域集中供水,减少小型、分散供水点。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水质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证供水安全。
第二十六条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的,责任者应当立即采取消除或者减轻污染的措施,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处理。
排污单位在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后拒不停止排放污染物的,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及时制止排放污染物。
第二十七条经批准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取水口的单位,应当经常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巡查,发现污染或者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行为或者水质出现异常时,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协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八条第(一)、(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或者限期拆除、恢复原状,并依法予以处罚;逾期不执行的,依法强制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下列规定,由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排放、倾倒、堆放、填埋、焚烧剧毒物品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排放、倾倒、堆放、填埋、焚烧放射性物质、油类、酸碱类物质、工业废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三)项规定,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下列规定,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以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船舶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排放、倾倒剧毒物品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排放、倾倒放射性物质、油类、酸碱类物质、工业废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六)项规定的,处一千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五)项规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七)项规定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四)项规定,从事网箱养殖活动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养殖设施,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排放、倾倒、堆放、填埋、焚烧城市生活垃圾、粪便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四)项、第(六)项规定的,分别由公安部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八)项规定的,由国土资源、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消除污染、排除危害和依法赔偿损失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供水安全受到威胁等紧急情况,未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证供水安全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发生事故或者突发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源水质污染,未及时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采取应急措施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对污染或者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行为或者水质异常情况,接到报告后未及时组织协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的;
(四)不依法进行处罚的;
(五)、贪污受贿、的。
第三十八条本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饮用水源水质污染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依法予以惩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当地人民政府及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监督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给予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条例施行前批准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的项目和设施,依照本条例属于禁止设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限期停业、关闭或者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停业、关闭或者拆除的,依法强制执行。停业、关闭或者拆除的项目和设施的所有者或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有关人民政府依法予以补偿。
篇2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 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341-02
1 前言
干净、安全、放心的水,是人民群众所能享受的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源地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和合法权益,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水源地保护事关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国梦的实现。国家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并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相比还有差距,一些地方甚至差距相当严重。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水源地安全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 影响水源地安全的不利因素
2.1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供需水矛盾加剧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布局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相匹配,加之城镇化快速推进,供水范围扩大与城市供水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部分城市供水压力很大,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又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用水效率低下。部分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缺乏、保障程度不高,应对持续干旱和严重干旱的能力较低。
我国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为2100m3,已接近中度缺水警戒线(人均1700m3),远低于世界人均7342m3的水平。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北方大多数河流开发利用超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东部及南部地区水质性缺水问题严重;西南地区的水源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水安全保障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各类出口商品携带着大量“虚拟水”输送到世界各地,潜在增加了我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将相应污染物留在了国内。
2.2水污染违法成本太低,相关法律威慑力不足发达国家在饮用水源地保护过程中,对于违法者,不仅规定其应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且更多以刑事责任和刑事制裁为最后的保障。美国对故意污染公共水系统或故意干扰公共水系统运转的人,“饮用水法”规定处以5年以下监禁或罚金,或二者并罚。对企图污染或破坏公共水系统的人,处以3年以下监禁或罚金,或二者并罚。德国水法规定,水污染危害他人生命或健康,造成重大损失,处以不超过5年的监禁或罚款,未遂者也应受到惩处。由于过失造成危险或危害,处以不超过3年的监禁或罚款。
我国相关法律对影响水源地保护的建设项目仅限于“停业或关闭”,没有更严格的法律责任。不足以防止水源污染。对于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仅规定限期治理、责令改正、罚款等行政处罚,且罚金远小于其造成的损害,违法成本太低。同时,对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者不实施刑事处罚,威慑作用不足。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大多仅限于各种禁止、限制性规定,鼓励性规定很少。此外,水源地保护立法体系和国外相比,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3 缺乏水源地保护专门技术标准
我国尚无专门针对水源地保护的技术标准,相关规定散见于各相关标准中。饮用水水源相关水质标准有5个,分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其中1993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由于久未修订,已无法满足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实际上已不再被采用。2007年颁布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但是适用范围是全国,忽略了各个水源地之间的差异性。相比而言,美国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职责在各州,各州可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水源地划分方法,提高了标准的可行性。
2.4水源地保护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完善
部分地方领导对饮用水源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全国仍有部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未获省级人民政府批复。对于跨行政区的水源地,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衔接不够,流域管理机构的监督协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水源地保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不完善,水源地应急处置能力不强。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做的不够,在国家层面未建立生态补偿责任机制,生态补偿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职责交叉,特别是流域上下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协商机制。水源地监管能力不足,全国具备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109项检测指标要求的实验室还比较少,监测自动化程度低。
2.5水源地保护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水源地保护涉及每位公众切身利益,引入公众参与制度有利于在水源地保护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兼顾公众的利益,同时可以避免政府部门“精英式决策”对水源地城乡居民利益的忽视。在水源地保护与水源地城乡建设的各个阶段,公众参与都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传统经济政治体制及其惯性影响,加之公众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及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与国外相比,我国公众参与水源地保护程度不高。
3 水污染成因
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引起水体污染物及人体危害,也就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忽视了环境保护的要求,未能做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3.1产业结构与布局不合理
我国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占经济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仍以粗放型为主,工业结构中有许多为工艺落后、设备陈旧、高资源和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重污染的企业,没有重视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
3.2水环境污染负荷增长迅速,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虽然工业废水排放量经多年的治理有所减少,但是城市生活污水量快速增长,成为主要水污染来源。与此同时,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市生活污水实际处理率很低。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进内水域,加上工业废水以及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和禽畜养殖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网箱养鱼使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环境污染负荷增长迅速。
3.3统筹治水与治污的关系不当
在修建水库和闸坝的同时,改变了原有河道的基本形态和水流特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影响了流域的生态环境。过去在水电工程建设和水资源调度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考虑不够。
3.4流域上游与下游的责任划分不清
我国流域管理机构还没有真正发挥统一管理和协调作用,使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出现了许多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难以统一调度,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难以统一协调,对流域开发利用水资源缺乏有力监督,各有关利益方仅仅分享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权利,而没有共同承担起保护水环境的责任。
3.5地区水资源分布差异大,两极分化严重
部分流域水量充足,节约用水工作基本是空白的。用水普遍比较浪费,工业、农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自来水管网损耗率高;缺水地区对地下水的掠夺性开采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破坏了含水层,水质优劣各异的含水层互相串通以使整体水质恶化。干旱洪涝等灾害的频繁发生加剧了污染的进程。
3.6水环境治理思路不清,前期规划工作不足
对于目前水污染严峻的形势,为急于改变现状,许多工程措施仓促上马,缺乏严密的论证工作,也缺乏从整体考虑的水资源保护规划,造成治理效果不明显。
3.7水环境保护工作缺乏有效机制,管理措施不到位
水环境保护工作缺乏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水污染防治措施未逐一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而且缺乏必要的考核汇报制度,有关部门的环保责任没有很好地落实。
4 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策略
4.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饮用水对人民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随着毒理研究和检测水平的提高,在供水系统鉴定出2000多种有机物,其中有的是致癌和可疑致癌的,要求供给高品质的生活用水已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集中体现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由分散治理为主转向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由末端治理为主转向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由单一的浓度控制转向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由区域管理为主转向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转变,为我国进一步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强化执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发酵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了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不但有利于促进发酵工业的技术进步,还能够有效地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污染控制水平,便于环保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对环境进行保护管理。
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关于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在完善立法的同时,更需要加强执法。当前,在涉水法律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违法排污企业惩处力度,充分发挥环境民事和刑事诉讼作用,对领导干部采取环境责任追究制。
4.2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关于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很多地方都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机构,使该机构对饮用水水源环境进行科学的保护,并定期对水源地进行检测,解决水源污染问题。
4.3加强对水源的管理
我国在水源地的保护上与欧、美、日有很大差距,大部分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欧、美、日等对水源非常重视,水源不污染或轻污染。应在水源取水口上下游建立保护区,这样水源环境既优美又可保护水源,取水口建立自动水质监测站,净水厂的处理构筑物都在室内,净水厂环境卫生要非常干净。我国的一些净水厂清水库容量小(小于10%),与欧、美等国家容量20%还有差距。另外,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反冲洗水大部分未处理,直排水体污染水源,这些也是要注意的。
4.4提高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
针对目前饮用水水源环境监测能力不够,不能适应需要的现状,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首先必须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制度、监督方式,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其次要构建不同级别的水质监测体系,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并且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形成应急监测和常规监测相结合的网络系统。
4.5加强常规处理管理,增加新的处理工艺
针对我国水源状况,许多单位对提高水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有的已付诸实施。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常规处理”、“增加深度处理”是提高饮用水水质的有效方法。我国大多数地面水源水厂采用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当水源受到污染时,难以应付。但如果管理得当,仍可起到一定作用。笔者等在18个省(市)对47座地面水源水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提高水质考虑,加强常规处理,加强科学管理仍有较大的挖潜余地。
污染水源中有毒有害物质多呈分子、离子状态。经自来水厂混凝、沉淀、过滤后,分子量大于1000的物质能够聚结,附着在其他微粒上去除,而水中的“三致物质”分子量大多在500以下,利用传统常规处理工艺不能去除,非常有必要增加一些深度处理的环节,有目的的去除水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
4.6采用防污染的供水设施和二次消毒措施,合理规划管网冲洗工作
水池(水箱)材料要严格采用防污染卫生材质,地下蓄水池宜采用水泥材料,水箱宜采用装配式。居住区内供水管道宜采用UPVC给水管或钢塑复合管或涂层钢管,对于一般住宅采用优质防污染管材,尽管每平方米一次性投资增加3~5元,但从长远和环境效益方面看还是经济合理的。二次消毒应遵循效果可靠,管理简单的原则。通过长期研究认为,紫外线消毒器应是首选的方法,其次是微电解消毒器,它们管理简单,对环境非常安全,宜使用在居民区内。
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在输配过程中,出厂水水质显著下降,尤其浑浊度、色发、铁、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等主要水质指标的检测值大幅度提高,严重降低管网系统进行冲洗工作。管网水质问题很多,冲洗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水质问题的发生或减轻水质问题带来的危害,因而应有计划地周期性进行。
篇3
第一条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建设发展,必须保护好饮用水水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所有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污染防治管理。
第三条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第四条饮用水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均应规定明确的水质标准并限期达标。
第五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应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跨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应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六条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其上游地区不得影响下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水质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第七条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其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加以确定,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用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
第八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九条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根据需要可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及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标准。
第十一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二、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三、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四、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捕杀鱼类。
第十二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级保护区内
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
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
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设置油库;
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
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
二、二级保护区内
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
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三、准保护区内
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时,必须削减排污负荷。
第三章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第十三条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应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划定。
第十四条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各级地下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保证开采规划水量时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
第十五条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位于开采井的周围,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一定滞后时间,以防止一般病原菌的污染。直接影响开采井水质的补给区地段,必要时也可划为一级保护区。
第十六条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位于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足够的滞后时间,以防止病原菌以外的其它污染。
第十七条饮用水地下水源准保护区位于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外的主要补给区,其作用是保护水源地的补给水源水量和水质。
第十八条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二、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
三、实行人工回灌地下水时不得污染当地地下水源。
第十九条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级保护区内
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
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
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粪便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
禁止建设油库;
禁止建立基地。
二、二级保护区内
(一)对于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
禁止建设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染料、炼焦、炼油及其它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
禁止设置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和转运站,已有的上述场站要限期搬迁;
禁止利用未经净化的污水灌溉农田,已有的污灌农田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
化工原料、矿物油类及有毒有害矿产品的堆放场所必须有防雨、防渗措施。
(二)对于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
禁止承压水和潜水的混合开采,作好潜水的止水措施。
三、准保护区内
禁止建设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堆放场站,因特殊需要设立转运站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渗漏措施;
当补给源为地表水体时,该地表水体水质不应低于《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不得使用不符合《GB5084-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合理使用化肥;保护水源林,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
第四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和颁布地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第二十一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地方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建设等有关部门共同划定,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跨省、市、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位置划定和管理办法,由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商定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建设等部门应结合各自的职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因突发性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时,事故责任者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报告当地城市供水、卫生防疫、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等部门和本单位主管部门。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必要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减轻损失。
第五章奖励与惩罚
篇4
第一条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建设发展,必须保护好饮用水水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所有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污染防治管理。
第三条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第四条饮用水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均应规定明确的水质标准并限期达标。
第五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应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跨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应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六条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其上游地区不得影响下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水质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第七条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其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加以确定,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用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
第八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九条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根据需要可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及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标准。
第十一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二、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三、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四、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捕杀鱼类。
第十二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级保护区内
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
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
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设置油库;
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
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
二、二级保护区内
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
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三、准保护区内
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时,必须削减排污负荷。
第三章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第十三条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应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划定。
第十四条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各级地下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保证开采规划水量时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
第十五条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位于开采井的周围,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一定滞后时间,以防止一般病原菌的污染。直接影响开采井水质的补给区地段,必要时也可划为一级保护区。
第十六条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位于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足够的滞后时间,以防止病原菌以外的其它污染。
第十七条饮用水地下水源准保护区位于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外的主要补给区,其作用是保护水源地的补给水源水量和水质。
第十八条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二、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
三、实行人工回灌地下水时不得污染当地地下水源。
第十九条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级保护区内
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
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
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粪便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
禁止建设油库;
禁止建立基地。
二、二级保护区内
(一)对于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
禁止建设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染料、炼焦、炼油及其它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
禁止设置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和转运站,已有的上述场站要限期搬迁;
禁止利用未经净化的污水灌溉农田,已有的污灌农田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
化工原料、矿物油类及有毒有害矿产品的堆放场所必须有防雨、防渗措施。
(二)对于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
禁止承压水和潜水的混合开采,作好潜水的止水措施。
三、准保护区内
禁止建设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堆放场站,因特殊需要设立转运站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渗漏措施;
当补给源为地表水体时,该地表水体水质不应低于《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不得使用不符合《GB5084-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合理使用化肥;保护水源林,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
第四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和颁布地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第二十一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地方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建设等有关部门共同划定,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跨省、市、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位置划定和管理办法,由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商定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建设等部门应结合各自的职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因突发性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时,事故责任者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报告当地城市供水、卫生防疫、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等部门和本单位主管部门。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必要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减轻损失。
第五章奖励与惩罚
篇5
关键词:乡镇饮用水源;地表水;地下水;六合区;水质
饮用水与人类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饮用水水源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大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1]。随着我区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污染,对农村水环境特别是对饮用水源地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保障农村饮用水源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切生利益。
六合区共14个街镇,城市集中式供水水厂为远古水厂,饮用水供水总量28.5万吨/日,占全区饮用水供水总量70.5%,总服务人口约60.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7.7%。除程桥街道、金牛湖街道、竹镇镇、马集镇、冶山镇、新篁镇由街镇集中供水外,其余街镇均由远古水厂供水。现以2011-2012年六合区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调查结果,分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六合区5座乡镇地表水厂以及6座乡镇地下水厂的源水。其中5座乡镇地表水厂源水类型均为水库型。各街镇饮用水源地分布情况详见表1。
其中,地表水总供水量为0.55万吨/日,总服务人口为4.6万人;地下水总供水量为0.455万吨/日,总服务人口为2.61万人。
1.2 监测项目
地表水(湖库型)水源地监测项目为33项,包括: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电导率、透明度、悬浮物、叶绿素a。
地下水型水源地监测项目为23项,包括: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铅、总大肠菌群。
1.3 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为1月上旬(枯水期)、7月上旬(丰水期)
1.4 评价标准
地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23项基本项目(不包括水温)和5项补充项目,按Ⅲ类标准评价。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方法采用《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中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2]。
地下水水源地水质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评价。
2 环境质量调查结果
2.1 乡镇地表水厂
六合区乡镇地表水厂5座,水源均来自于各街镇的境内的水库,其制水工艺均为沉淀后加氯消毒。2011、2012两年监测数据均值表明东王二水厂、竹镇民族水厂、樊集水厂三个水厂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冶山二水厂、竹呈水厂水源地水质未达Ⅲ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分布在冶山镇、程桥街道。乡镇地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见表2。
按《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湖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数据采用2011、2012年两年的均值,评价结果见表3。由此可见,冶山二水厂、东王二水厂、竹镇民族水厂、竹呈水厂水源地水体呈贫营养状态,樊集水厂水源地水体呈中营养状态。
2.2 乡镇地下水厂
六合区乡镇地下水厂6座,2011、2012两年监测数据均值表明六个水厂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6个水厂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分值均为2.13,类别均为良好。乡镇地下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见表4。
3 结论及存在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六合区所有地表水厂中有3座水厂源水水质达标,冶山二水厂、竹呈水厂水源地水质未达标,主要污染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樊集水厂水源地水体呈中营养状态。所有地下水厂源水水质均达标,综合评价类别为良好。说明六合区乡镇地下水厂源水水质相对较好,基本未受污染;地表水厂源水有超标现象,但超标程度不严重,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⑴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边大多为农田,易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随着农村化肥、农药用量的加剧,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⑵乡镇企业污染。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废水排放总量的增加,且少数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现象。
⑶渔业及畜禽养殖污染。部分水库围网养鱼和畜禽养殖所带来的投饵和粪便的污染也是造成湖库水质变差的原因之一。
⑷乡镇水厂管理薄弱[3]。乡镇饮用水厂大都采用简易集中式供水,而且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虽定期对水厂人员进行培训,但由于乡镇随意更换水厂职工,使农村水厂工作人员队伍极不稳定,影响了水厂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水厂安全保卫措施不够。
⑸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要求没有得到切实的保证。六合区街镇雨污分流不完善,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较滞后,污水处理厂收集系统还不完善,保护区内的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的收集,对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隐患。
4 对策和建议
⑴加强农村地区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解决目前肥料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比例,适当增加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用量,减少氮肥、碳胺类氮肥用量。逐步减少高毒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推广综合防治措施,提高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使用率。
⑵切实加强对乡镇工业污染源的管理。对饮用水源地周边可能会有影响的重点污染源加大监察力度,杜绝超标排放现象。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主线,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同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新污染源项目。
⑶控制渔业及畜禽养殖规模。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应采用限量散养的模式。
⑷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目前各街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正在逐步健全,但同时必须加快管网建设进度,大大提升污水收集率,并实行雨污分流,同时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水质应完全达标。
⑸重视乡镇饮用水源地安全。对乡镇水厂工作人员,一方面要稳定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各水厂都要制定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工作预案。
[参考文献]
[1]陈敏,徐爱兰.长江口南通地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调查[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2):32-35.
篇6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对策。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饮用水是城市生存环境的基础和命脉。毋庸置疑,饮用水将成为21世纪我国最突出的城市问题。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审视这一问题,立足全局谋划发展,树立城市科学发展观,实现饮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饮用水供水现状
城市作为经济和生活中心,污水排放量大,加之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水平普遍不高,城市水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流经城市的河段今90%受到污染,城市内水湖水质较差。同时我国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1/6的城市严重缺水。2004年全国总用水量5548亿m3,其中生活用水只占11.7%,与2003年比较,生活用水增加20亿m3来看,照这样下去,饮用水根本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水环境污染加剧了饮用水水源危机。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传染病触目惊心,在全国187个城市中,水质稳定的有96个,地下水污染减轻的有39个,污染加重的有53个。全国约有50种疾病与饮用水水源污染直接相关,恶性肿瘤、肝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弱智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城市水体供水基础建设陈旧和管理不善,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一)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尽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据统计,我国城市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经常闹水荒的城市,每日高峰供水保证率仅在65%-70%。沈阳有60%的楼房三层以上缺水。调峰供水的用户达20万户,占全市供水人口的30%;鞍山市定时和调蜂供水面积已占全市供水面积的87.5;西安市平均日缺水量达40万3。长春市日需水量76万m3,现日供水量50万m3,缺口26万m3,不得不向世界银行贷款,引松花江水解决供水不足问题。我国还是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国家,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地下水超采态势严峻
由于地表水污染,而城市工业、公共卫生、生活用水量又日益增加,致使地下水的开采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大。2004年,21个省级行政区对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简称漏斗)不完全调查,共统计漏斗76个(浅层漏斗和深层承压漏斗各38个),漏斗总面积7.2万km3。2004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漏斗面积扩大的有23个,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1个;深层漏斗面积扩大的有16个,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7个。而2005年,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188个,漏斗总面积扩大的有65个,尤其是沧州一德州—衡水地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继续扩大,深度加深,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降落漏斗扩大了2089km3,最大水位埋深达101m。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和地裂,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倒塌、路基被毁等。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表水入渗增强,污染物随之下移,污染地下水。
(三)自来水浪费严重
我国北方城市因供水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加之恶劣的冷冻气候条件,管道设施漏水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城市供水中,直接或间接用于饮用的部分只有5%~10%。绝大部分自来水用于工业、消防、建筑、市政及居民生活杂用上。而自来水厂不管用水要求的不同,一律采用饮用水标准来衡量出水水质,不仅增加了自来水加工处理的成本,而对没有必要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用户来说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饮用水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为了有效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可靠性,分质供水已经势在必行。
二、水源地污染物质的来源分析
水环境污染的污染源通常分为点源和非点源(面源)两类,而水源地污染主要是非点源污染。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主要放在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末端治理上,对非点源污染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非点源污染具有受水文循环过程影响和支配的随机性、污染物来源排放点不固定和排放具有间歇性以及污染负荷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幅度大等特点,致使对其监测、控制和处理困难而复杂。
(一)暴雨径流的地表淋溶和侵蚀
暴雨径流是坡面地表侵蚀过程的动力因素,也是土壤颗粒和农用化学物质向外迁移的物质载体。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能力时,就会产生坡面径流。影响坡面径流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地形、土壤和植被覆盖等。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有1/3的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N、P、K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吨化肥。hTtP://Www.XcHeN.COm.cn
(二)农用化学制品的流失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土地产品在数量上的要求愈来愈高。在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超强度的情况下,增加农用化学制品的施用量就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农业以水为本。城市水源地上游通常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势必提高土壤中人工化学物质的含量。特别是农业的粗放管理,更导致农业化学品利用率的降低,造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
(三)中小企业污染物质的非达标排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增加。乡镇企业规模小(尤其在北方)。技术水平低、环保措施不到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企业少,加上乡镇企业设备简陋、资源浪费严重,造成污染物排放数量大、污染治理达标率低。由于乡镇企业(包括个体采矿点)污染类型复杂,从城市到农村、由于乡镇企业(包括个体采矿点)污染类型复杂,从城市到农村、由点到面,增加环境治理难度,加大了非点源污染的负荷。
(四)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迁移循环
人类为了文明的需要,通过各种生产活动人工合成数以千计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机化合物通过原材料处理、生产和加工及产品使用等多种扩散途径最终进入地表水环境。由于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毒性大、难降解等原因,国际上比较重视。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曾对松花江水第26个取样点进行监测,检出有机污染物152种,其中属于美国环境局首要污染物的有32种,占21%;有致癌、致突变性的有14种,占9%,足以反映我国北方河流有机物污染的状况。目前,自来水中已发现有2000多种有机物,其中致癌、促癌物质约占2.7%,致突变物质约占2.5%。硝酸盐是自来水中最常检出的污染物之一,摄入过量的硝酸盐可导致婴儿的高铁血红蛋白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则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
(五)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
限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小城镇和广大乡村都还缺乏排水设施,大量的生活污水漫流排放后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有机污染十分严重。氮浓度高可能与畜、禽粪便污染有关,磷浓度高则主要是洗涤剂的使用所引起的。洗涤废水的排放增加了磷的负荷,对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保护对策
(一)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防在点源的治理上,对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当前必须转变观念,加强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研究,加强对地表饮用水源污染调查方法、污染负荷定量计算方面工作,研讨可行性较高、适用性较强的方法,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适应性强、精度高、理论性好的非点源污染符合定量计算模型,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水源地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方法。要坚持科学治水,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合理配置水资源,统筹流域、区域和城乡的水利发展,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要坚持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原则,加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健全法律法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法规系统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要进一步加强水源保护的各项法规、条例的建设,使水源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管理体系上,要克服分头管理、条块分割现象,处理好统一监督管理与协同监督管理的关系。在目前我国经济技术实力还难以全面控制水污染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对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生活饮用水源采取严格措施加强管理。
(三)充分发挥高科技作用
要利用知识创新工程改革旧的农业耕作方式,建立生态农林体系。充分利用湿地等土地处理系统削减氮、磷入江、入湖量,用“绿色肥料”替代部分化肥,实施测土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广泛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选择性强、效益高的生物农药。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合理灌溉,防止水土流失。运用计算机模拟污染物迁移规律,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准确进行水质控制和预测。利用遥感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为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水源保护的适时决策提供优质服务。应用先进的生物遗传技术,构建具有特殊降解基因的菌株,去除水中有毒、有害有机物。
篇7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对策。
城市是人类社会 政治 、 经济 、文化、 科学 教育 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 发展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饮用水是城市生存环境的基础和命脉。毋庸置疑,饮用水将成为21世纪我国最突出的城市问题。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审视这一问题,立足全局谋划发展,树立城市科学发展观,实现饮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饮用水供水现状
城市作为经济和生活中心,污水排放量大,加之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水平普遍不高,城市水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流经城市的河段今90%受到污染,城市内水湖水质较差。同时我国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1/6的城市严重缺水。2004年全国总用水量5548亿m3,其中生活用水只占11.7%,与2003年比较,生活用水增加20亿m3来看,照这样下去,饮用水根本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水环境污染加剧了饮用水水源危机。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传染病触目惊心,在全国187个城市中,水质稳定的有96个,地下水污染减轻的有39个,污染加重的有53个。全国约有50种疾病与饮用水水源污染直接相关,恶性肿瘤、肝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弱智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城市水体供水基础建设陈旧和管理不善,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一)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尽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据统计,我国城市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经常闹水荒的城市,每日高峰供水保证率仅在65%-70%。沈阳有60%的楼房三层以上缺水。调峰供水的用户达20万户,占全市供水人口的30%;鞍山市定时和调蜂供水面积已占全市供水面积的87.5;西安市平均日缺水量达40万3。长春市日需水量76万m3,现日供水量50万m3,缺口26万m3,不得不向世界银行贷款,引松花江水解决供水不足问题。我国还是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国家,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地下水超采态势严峻
由于地表水污染,而城市 工业 、公共卫生、生活用水量又日益增加,致使地下水的开采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大。2004年,21个省级行政区对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简称漏斗)不完全调查,共统计漏斗76个(浅层漏斗和深层承压漏斗各38个),漏斗总面积7.2万km3。2004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漏斗面积扩大的有23个,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1个;深层漏斗面积扩大的有16个,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7个。而2005年,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188个,漏斗总面积扩大的有65个,尤其是沧州一德州—衡水地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继续扩大,深度加深,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降落漏斗扩大了2089km3,最大水位埋深达101m。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和地裂,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倒塌、路基被毁等。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表水入渗增强,污染物随之下移,污染地下水。
(三)自来水浪费严重
我国北方城市因供水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加之恶劣的冷冻气候条件,管道设施漏水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城市供水中,直接或间接用于饮用的部分只有5%~10%。绝大部分自来水用于工业、消防、建筑、市政及居民生活杂用上。而自来水厂不管用水要求的不同,一律采用饮用水标准来衡量出水水质,不仅增加了自来水加工处理的成本,而对没有必要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用户来说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饮用水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为了有效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可靠性,分质供水已经势在必行。
二、水源地污染物质的来源分析
水环境污染的污染源通常分为点源和非点源(面源)两类,而水源地污染主要是非点源污染。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主要放在 企业 排放污染物的末端治理上,对非点源污染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非点源污染具有受水文循环过程影响和支配的随机性、污染物来源排放点不固定和排放具有间歇性以及污染负荷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幅度大等特点,致使对其监测、控制和处理困难而复杂。
(一)暴雨径流的地表淋溶和侵蚀
暴雨径流是坡面地表侵蚀过程的动力因素,也是土壤颗粒和农用化学物质向外迁移的物质载体。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能力时,就会产生坡面径流。影响坡面径流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地形、土壤和植被覆盖等。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有1/3的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n、p、k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吨化肥。
(二)农用化学制品的流失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土地产品在数量上的要求愈来愈高。在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超强度的情况下,增加农用化学制品的施用量就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农业以水为本。城市水源地上游通常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势必提高土壤中人工化学物质的含量。特别是农业的粗放管理,更导致农业化学品利用率的降低,造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
(三)中小企业污染物质的非达标排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增加。乡镇企业规模小(尤其在北方)。技术水平低、环保措施不到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企业少,加上乡镇企业设备简陋、资源浪费严重,造成污染物排放数量大、污染治理达标率低。由于乡镇企业(包括个体采矿点)污染类型复杂,从城市到 农村 、由于乡镇企业(包括个体采矿点)污染类型复杂,从城市到农村、由点到面,增加环境治理难度,加大了非点源污染的负荷。
(四)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迁移循环
人类为了文明的需要,通过各种生产活动人工合成数以千计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机化合物通过原材料处理、生产和加工及产品使用等多种扩散途径最终进入地表水环境。由于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毒性大、难降解等原因,国际上比较重视。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曾对松花江水第26个取样点进行监测,检出有机污染物152种,其中属于美国环境局首要污染物的有32种,占21%;有致癌、致突变性的有14种,占9%,足以反映我国北方河流有机物污染的状况。目前,自来水中已发现有2000多种有机物,其中致癌、促癌物质约占2.7%,致突变物质约占2.5%。硝酸盐是自来水中最常检出的污染物之一,摄入过量的硝酸盐可导致婴儿的高铁血红蛋白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则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
(五)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
限于 经济 发展 水平,我国小城镇和广大乡村都还缺乏排水设施,大量的生活污水漫流排放后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有机污染十分严重。氮浓度高可能与畜、禽粪便污染有关,磷浓度高则主要是洗涤剂的使用所引起的。洗涤废水的排放增加了磷的负荷,对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保护对策
(一)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防在点源的治理上,对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当前必须转变观念,加强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研究,加强对地表饮用水源污染调查方法、污染负荷定量 计算 方面工作,研讨可行性较高、适用性较强的方法,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适应性强、精度高、理论性好的非点源污染符合定量计算模型,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水源地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方法。要坚持 科学 治水,遵循 自然 规律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合理配置水资源,统筹流域、区域和城乡的水利发展,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要坚持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原则,加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健全 法律 法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法规系统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要进一步加强水源保护的各项法规、条例的建设,使水源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管理体系上,要克服分头管理、条块分割现象,处理好统一监督管理与协同监督管理的关系。在目前我国经济技术实力还难以全面控制水污染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对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生活饮用水源采取严格措施加强管理。
(三)充分发挥高科技作用
要利用知识创新工程改革旧的农业耕作方式,建立生态农林体系。充分利用湿地等土地处理系统削减氮、磷入江、入湖量,用“绿色肥料”替代部分化肥,实施测土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广泛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选择性强、效益高的生物农药。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合理灌溉,防止水土流失。运用计算机模拟污染物迁移规律,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准确进行水质控制和预测。利用遥感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为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水源保护的适时决策提供优质服务。应用先进的生物遗传技术,构建具有特殊降解基因的菌株,去除水中有毒、有害有机物。
(四)加大水源保护的宣传力度
我们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强化公众的
资源、环境、生态意识,提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让人民群众懂得保护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篇8
饮用水源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工作计划,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创建
完成临海溪口水库、三门白溪水库等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在去年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的基础上,结合今年我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进一步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创建和保护工作,试行划定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完成黄岩西溪水库、天台龙珠潭水库等农村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的创建工作。农村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由各县(市、区)环保局(分局)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报市环保局备案。
二、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
全面完成省饮用水环境质量自动站建设计划;完善水质监测;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各级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稳定。有效保障我市饮用水安全,为上海世博会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落实污染防治工作。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责任,落实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禁止准入要求,严把饮用水源地周边及上游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加强污染防治,限期清理整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和排污口,对有条件的饮用水源地,可在一级保护区建设围栏,实施封闭式管理。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配合交通及海事部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油类和危险化学品运载、装卸和储存设施的监管,督促其完善防溢流、防渗漏、防污染措施。继续推进饮用水源地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有条件的饮用水源地,可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活污水的改道工程,将生活废水输送到饮用水源下游进行处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实施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二)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水源监察监测工作。抓住上海世博会安全保障契机,加大饮用水源地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全面健全饮用水源地定期巡查制度,认真组织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加强对可能影响饮水安全的医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治理,对逾期或整改不力的企业要严肃处理;加强对排污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督察,做到预防在先,工作在前,确保饮水安全。在3月15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期间实行周专报制度,各县(市、区)环保局(分局)要于每周五下午5点前向我局监察支队上报本周工作情况。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计划,并完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将存在问题及时通报相应监管部门处理及当地政府。完善饮用水水源自动监测、例行监测、巡查监测、应急监测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抽查制度,推进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向乡镇和村级饮用水源地延伸。在藻类高发时节,要加密水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质动态,适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9项指标全分析,防范极端事件,确保水质安全。鼓励环保技术人员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及藻类防控科学研究,提升饮用水源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地内护栏、界碑、告示牌、警示牌等宣传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新创建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要严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设置和管理相关标志。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加快实施水源安全防护、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改善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编制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和利用中长期规划,勘测、分析、研究长潭水库底泥淤积现状,编制长潭水库底泥清淤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长潭水库瑞岩溪大型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启动瑞岩溪大型生态湿地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长潭水库水质保护工作。
篇9
关键词:饮用水;高砷;分布;云南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arsenic-containing drinking water source in key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evalence of Water-type endemic arsenicosis. Methods The water arsenic was screened with half quantitative method of fast test??kit. The samples with level of arsenic over 0.03mg/L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ArcGIS 10.2 was used for drawing thematic maps based on Yunnan vector maps. Results Out of the 8585 villages from 35 counties, 45 villages from 11 counties were found to have high arsenic-containing drinking water sources. Conclusion There are 45 villages from 11 counties in 3 prefectures to have high arsenic-containing drinking water source, which are key areas to investigate and monitor the prevalence of Water-type endemic arsenicosis.
Key words:Drinking water; High-Arsenic; Distribution; Yunnan
美国毒物和疾病登记署(ATSDR)每年将与人类疾病发生相关的化学品优先列表排名予以公布,目前,砷排在第一位。砷暴露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备受关注,而饮用水仍然是砷暴露的主要关注问题[1]。为查清云南省饮用水高砷地区分布,评价高砷暴露情况,同时也为进一步调查全省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并落实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05~2010年,在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减轻砷中毒危害"和"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的资助下,我们开展了云南省饮用水高砷地区分布调查。2011~2013年,对高砷水源分布地区逐个进行了核实调查,确定了高砷分布范围。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①澜沧江流域周边县(市、区);②根据高砷区成因的地质资料或以往调查资料已发现的高砷区、高氟区周围;③饮水中水氟和其他盐类均很高,有人反映居民有可疑慢性砷中毒皮肤表现的地区。
1.2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调查县(市、区)80%的乡(镇),80%的行政村(办事处)、50%的自然村(组、社)饮用水样。在随机抽样的同时,侧重于有线索的地区。在仅饮用井水的自然村,如井水数大于5口,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进行抽样;如井水数小于等于5口,则对每个水井都采集水样。在仅饮用地表水、江河水或泉水的自然村,应分别采集一份水源水,并随机采集2份末梢水样。
1.3水砷含量检测 现场采用水砷快速检测试剂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提供)筛查高砷水源。水砷含量>0.03mg/L的水样送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采用原子荧光方法[2]进行定量检测。
1.4水砷超标判定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3],农村分散式供水水砷含量限值为0.05mg/L,本次调查检测结果大于0.05mg/L的水样判定为超标样,有超标饮用水样分布的村判定为高砷村,并通过GPS仪定位高砷村经度和纬度值。
1.5资料汇总与统计分析 每年筛查数据用Excel或Epi Info软件录入电脑,用Access 2010数据库软件汇总各年筛查数据,用Stata 12进行统计分析。以云南省矢量地图为背景,用ArcGIS 10.2软件绘制专题地图。
2结果
2.1调查点分布 共在大理、临沧、保山、德宏、怒江、普洱、西双版纳、楚雄、红河等9个州市的35个县(市、区)、286个乡镇、1703个行政村、8585个自然村调查水样33049份,覆盖了澜沧江流域的大部分县(市、区)、高氟地区和其它可能有水源性高砷分布的重点地区。各县(市、区)筛查数,见表1。
2.2高砷水源分布 在开展水砷筛查的9个州市35个县(市、区)中,大理州的的弥渡县、剑川县、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巍山县、鹤庆县,临沧市的耿马县、云县,普洱市的镇沅县、思茅区,共11个县(市、区)、20个乡(镇)、45个自然村的水砷含量超出国家卫生标准。高砷县和高砷村分布情况见图1。
从图1可看出,水砷筛查覆盖了澜沧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对高氟地区和其它有高砷线索的地区也开展了筛查工作。从高砷县分布看,有3个县区(思茅、镇沅、云县)位于澜沧江周边,其中,思茅区的1个高砷村离澜沧江最近。
高砷村共检测水样803份,其中115份水样超标,高砷村人口数为48463人。在45个高砷村中,有4个村水砷含量最大值大于0.5mg/L,有1个村大于0.3mg/L,有19个村大于0.1mg/L,其余21个村大于0.05mg/L,见表2。
3讨论
近几年,孟加拉国、印度等国部分地区的砷问题加剧了人们对其他类似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区即将面临的砷问题的担忧,其中,湄公河下游地区位于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和柬埔寨附近区域的砷研究受到高度关注。Gordon Stanger[4]等报道了湄公河三角洲存在高砷异常区,该区域地下水总砷的浓度为400ug/L。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作为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是云南六大水系之一,流经迪庆、怒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等7个州(市),干流总长度1216km。本次调查覆盖了澜沧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对其它非澜沧江流域、可能有高砷暴露的地区也进行了水砷筛查,基本查清了云南省水源性高砷分布范围,为继续开展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防治措施落实和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贵范.慢性砷暴露的健康影响研究进展及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C].第八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哈尔滨: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3:9-10.
[2]卫生部,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750.6-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 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学研究
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据统计,目前我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仍不高,作为水源类型主要还是井水、泉水约占53%;溪、河、沟、水库等地面水约占44%;其余为池塘、田水等约占3%。目前我省农村生活饮用水仍有相当一部分继续使用浅井水且未经任何处理,甚至不经任何消毒处理作为饮用水水源直接供水,为了解我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提高水质卫生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为此我们严格按全国爱卫会、卫生部《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设置监测点、检测项目、检测频率。现将我省1993-2004年组织的对沙县、永定、连江、长乐、建阳、霞浦、龙海、东山、同安、惠安、连城、平和、平潭、长汀、莆田、古田、周宁、邵武、浦城、建瓯、武夷山、漳平、上杭、闽清、仙游、宁德、福清、福安、南安等29个县(市)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各种饮用水水源水、出厂水水样。
1.229个调查县(市)均按全国爱卫会、卫生部“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要求进行设置监测点、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每个县(市)选监测点不少于5个,采样、检验方法按国家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进行,检验过程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检验均采用平行样品测定,每10个样品加做一个加标水样和外控水样,发现异常数据及时复检,检验结果按《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每年丰、枯水期各采样检测一次,检测色度、臭和味、混浊度、pH、总硬度、铁、锰、氟化物、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氨氮、亚硝酸盐、COD、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项目,检测结果汇总表1和表2。
2 结果与讨论
本次共检测6858份均为当地饮用水水源的地面水(溪、河、沟水)、井水(浅井水,亦即地表水)水样,其中丰水期293份、枯水期258份,本次地面水(溪、河、沟水)和井水各占50%,检测结果见表1和表2。
结果表明色度、混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较为严重,尤其是混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率均在50%以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水源水(地面水和井水各50%)水质检测结果差别不大,见表1和表2,这是由于目前农村所用水井几乎都是浅水井,不是深水井,井水补充主要来自地表水的渗透,不是地下深层水,极易直接受地面环境因素的影响,此结果与有关报道相符[1][2][3],因此,溪、河、沟水及浅井水作为饮用水水源不甚理想。
3 结论
(1)pH、铁、色度、混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均有不同程度超标,尤其是混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均在60%以上,因此,溪、河、沟水等地面水和浅井水不是理想的饮用水水源,若继续饮用,应切实做好沉淀、过滤、消毒工作,特别是在雨后和夏季应加强消毒工作防止介水传染病发生,保护人体健康。
(2)应加强水源水质卫生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明金.福建省地面水卫生学研究.福建医药杂志,1985,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