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范文

时间:2023-03-18 22:1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生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人生活

篇1

禁忌之一:睡眠过多。

由于年龄和生理原因,老年人爱犯困,有的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过多,无病也会躺出病来,因为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老年人既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又要防止睡眠过多,一般每天睡眠8小时即可。也不必过于追求数量,而关键是睡眠的质量要好。

禁忌之二:吃饭过快。

据调查,不少老年人仍保持着年轻时狼吞虎咽的进食习惯,由此而致进食时易咽噎,严重者可致窒息危及生命,吃饭过快也不利于消化吸收。

禁忌之三:站着穿裤子。

众所周知,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一旦站不稳摔倒了,易导致骨折。所以老年人穿裤子不宜站着,而应当坐在椅子上,这样才安全。

禁忌之四:热水浴过久。

有些老年人喜欢热水浴时间泡得很长,殊不知,这样太危险了。因为人体受热水的刺激,体表血管扩张,大量血液从内脏“转移”到体表皮肤,造成心、脑、肝、肾等脏器缺血、缺氧;加上浴室内水气爆满,氧气稀少,在用力搓洗时心肌耗氧量增加,因而极易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即使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浴室地面湿滑,摔倒后易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人热水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意外。

禁忌之五:说话速度过快、太大声。

老年人说话不要高声大嗓、频率过快。应保持稳定情绪,否则易导致血压升高,也易使心脏负担太重。

禁忌之六:过分仰脖。

老年人较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与人聊天,时间一长易压迫颈动脉,使血流不畅,导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

禁忌之七:猛然回头。

如果遇熟人呼叫或听到异常声音、巨响,若猛然回头,易造成颈骨急扭转而压迫血管,引起头面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摔倒。

禁忌之八:过于用力排便。

老年人应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不畅或便秘习惯,应当尽早请医生处理。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如高血压患者,可因为排便时血压升高,过分用力,致晕倒休克甚或脑溢血。

篇2

一、基本情况

农村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120位老年人中有6位是退休工人,114位是农民,多数老年人人均有承包地2亩左右,在60-69岁的抽样人群中,有60%是老年人自己耕作,40%是子女帮助耕种或转包;在70岁以上抽样人群中,只有少数身体好的自己耕种,绝大多数由子女耕种。多数老人经常给子女料理家务或照看孩子。

从文化程度看,90%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极少数是小学文化,平时不看书不看报,有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以传统休闲娱乐节目为主,平时打打扑克、闲聊家长里短,基本不参加健身和文娱活动。

60%的老人与配偶同居,30%独居,10%与子女在一起生活,住的多数是自己的旧房,面积20—30平方米。去年个人全部收入60%在1001—元之间;30%在501—1000元之间,5%在500元以下;5%在5001—7000元之间,上级每年补助101—300元,每人每月大致开支51—100元,对物价上涨多数紧张,少数平静。没有社会养老保险金(退休人员除外)。50%老人子女经济状况较好,40%子女经济状况有困难,10%子女十分困难;50%老年人生活没问题没存款,10%老人达到温饱有困难、无欠债;15%有欠债,无法达到温饱;5%较富裕,有存款。欠债主要原因是无收入或收入太少、因病,其次意外事故、盖房、娶儿媳妇等。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50%老人认为还算可以;生活水平一般,40%老人认为不满意;生活水平较低,5%基本满意;生活水平很差,5%很不满意。

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很差,70%老人患运动系统病症、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肺部疾病(其中一至二种较多),25%老人患眼疾,有听力障碍,5%老人患其他神经疾病。自己干不了的事情80%老人靠家庭成员照顾,多数老人认为不孝子女有,但很少,具体不孝原因说不清楚,一般认为还是道德品行问题。

城市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60位老年人中农业户口18人,占抽样总数的30%;非农业人口42人,占抽样总数的70%,其中农转非3人,占抽样总数的5%。经过对60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使我们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文化程度看,调查发现城市老年人中初中文化只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6.7%;小学文化32人,占调查总数的53.3%;文盲24人,占调查总数的40%。城市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虽然比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普遍偏低。

住房条件:人均住房面积多在20-30平方米,楼房居多,基本上没有危房,多数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60-69岁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同时还可以为子女做点日常家务,照看小孩上学等。70岁以上老年人因身体年龄偏大,随着听力、视力的减退和老年病的增多,身体状况相对较差,部分老年人需要亲属照顾,患病的高龄老人需亲属帮助做家务,照顾起居。家用电器方面:多数家庭仅有电视机、洗衣机、电话,部分家庭有电饭煲、电磁炉等,有电脑的家庭较少。

在医疗保障方面:随着政府出台的老年人优惠政策,老年人都加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村转居),城镇的非农业家庭老年人除部分老有所医外,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就医仍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种类不同),少数特困老年人和五保户,生活水平偏低条件较差,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想入住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主要原因也受经济状况的制约,特困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政府的低保金生活。而城镇的低保标准为200元/月/人,农村的仅100元/月/人。同在一个社区生活,差距很明显,受文化水平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的较少,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存在忧虑,认为社会治安不是很好,多数老年人感觉老年证没有多大用处,得不到实惠。因此很多老年人不愿办证,这也是办证率低的主要原因。

调查同时发现有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工作很扎实。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查体,对部分困难的患病老人给予免费治疗,老年人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还为五保老人提高了补贴标准,新换了服装、被褥,老年活动室设施齐全。

“在养老预期和建议”一栏中,许多高龄老人无法完成这项问卷。从能够勉强回答的人群中,对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机构,70%老人听说过有镇敬老院,不很了解。在以后养老形成中70%选择居家养老,20%老人选择根据子女意愿确定,10%老人没考虑过。在家养老主要原因是身边有老伴或子女照顾,与孙子辈在一起享天伦之乐,与村里熟人相处心情愉快。最关注的是人老了子女孝顺,有生活保障,有病能看得起。

根据调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在农村的老年人把一生积累的钱都用在子女身上,没有存款,一但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子女供给。多数子女代种父母的田地,给够一年的口粮,家庭状况好的子女一年能给些零用钱,多数是只给粮不给钱,老人花钱只得卖口粮,老人最怕生病,小病硬抗着,大病不住院,平时有常用感冒、发烧药就算好的了。因此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很差。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1.生活贫困,生活质量差的状况长期存在。从调查统计综合情况分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处在贫困线下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导致部分老年人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一)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没有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这是导致老人贫困的首要因素。(二)年老体弱,因病残致贫。这一类老人健康状况差,体弱多病,缺乏医疗保障,多数老人无钱看病,有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企业效益不好,退休老人不能及时报销医药费,使他们生活状况更加窘迫,结果因病致贫,甚至是贫困交加。他们是贫困老人中最困难的一部分。(三)自己无生活来源,儿孙无能力赡养。在这些贫困老年人中,有的子女病残,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子女下岗待业,或无一技之长,难以再就业;有的儿子去世,媳妇改嫁,留下孙儿孙女,还要由老人抚养,因而导致老年人生活更加困难。(四)部分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较差。家庭养老是当前养老的主要途径,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养老观念都比较强,能够履行赡养义务,但有少部分家庭及其子女,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比较差,不愿赡养老人,导致老年人晚年生活贫困。(五)无退休金或退休金低。这种因素致贫的老人主要在城镇街道、集体企业退休,无退休费或相对较低,难于保障基本生活。(六)天灾人祸和其他突发事件。因此助老济困工作任务艰巨,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医疗保障体系薄弱,短期内很难实现老有所医。虽然有了新农合但是报销的金额种类不同,特别是对特困重病老年人来说,就医仍是个老大难问题。

3.社区或政府对于老年市政设施投入较少,老年人活动没有空间或空间较小,投入机制不稳定。

4.特困老人的救助机制缺乏长效型,需党政重视,全社会参与和慈善捐助。

5.针对老年人事业的优惠政策少,有的政策落不到实处。

三、建议与对策

1.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使城乡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篇3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国农业的基础,尽管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但是农村老年人在农村中的地位仍然没有多大改变,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罕见的农民工大潮涌入城市,大规模的老年人孤独地留在了农村,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农村老年人已经成为我国“三农”问题中的又一个工作重点。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位于四川成都市西北郊的安靖镇一行政村(沙湾村)的村民,包括:老年人,村干部,中年人。位于江西省最西北部的罗溪乡的一行政村(坪源村)的村民,包括:老年人,村干部,中年人。这些对象都是在访问的过程中随机选择的。

2.调查方法:考虑到农村留守人口的文化水平和结构性访谈的弹性大,有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的优点,因此本人在这次实地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思想政治状况,农村老年人的住房状况,农村老年人的医疗状况,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农村老年人的再婚状况,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6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随机访问了两村群众,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调查结果

1.行政村基本状况:

沙湾村地形平坦,本地人口(不包括外来务工人口)3500多人,其中老年人有1000多人,老龄化程度高达30%。村上的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以出租土地和外出务工。农业只占其收入的极少部分,可以这样说,农业只是自给自足的。

坪源村地形崎岖,以丘陵为主,本地人口5000多人,其中老年人1000多人,老龄化程度达20%。村中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外出务`工种田`林木,村政府收入极少,属于贫困村。

2.思想政治状况:

这里所指的思想政治状况包括老年人对政府的态度与评价、对党的态度与评价、对改革理解与认同程度等三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由于时代的原因和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也有了改善,信任党的领导,拥护党的领导,赞成政府在农村的改革政策。同时,部分老年人对目前社会上的贫富分化、腐败现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但是绝大部分老年人都表示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只要天下太平,有好日子过就可以。

3.住房状况:

主要从农村老年人有没有自己的住房,若有自己的房子,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是否满意;若没有自己的房子,那自己的住房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以及自己对目前的住房状况是否满意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

根据3天的访谈,有八成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有自己的房子,他们中大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他们的房子大多是改革开放后由自己或自己跟儿女们一起修的。近二成的农村老年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跟儿女或其他亲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儿子住在一起。他们中有一半略多的人常年住在一个儿子家中。调查中发现,由于外出务工的人口比较多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年人和小孩留在家里,照看家,照看小孩。有极少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被送老了乡上的敬老院,或是村委会和村民给予极大的帮助。在沙湾村的调查过程中经村张的介绍,了解到有一位孤寡老人,不管村委如何劝说就是不愿意去敬老院安度晚年,只愿住在自己简陋的房子里,最后村委决定经常去看望老人,给她上“五保”户,为她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这一事实后来从村民口中也得到证实。

4.医疗状况:

主要是从农村老年人得病后的反应(立即找医生还是采取拖、扛的办法)、老年人对自己村里的医疗条件的满意程度、老年人得病所花的钱由谁出等方面开展调查和分析。

根据对一位叔叔和一位爷爷的访谈,我们知道尽管沙湾村开始实行了医疗保险由于对它不是很了解,也很少用它,大部分老年人得了小病之后都不去就医,而是用自家的土方法,他们是这样说的:“小病能扛就扛,现在身子骨还算硬朗,总会好的。大病就死扛吧,那得花多少钱来治,咱又没有钱,还不是花儿女的钱,整得不好钱花去了,病都还没有看好,何必花那个冤枉钱,再说现在农村有几个人可以看的起大病呢?人都这把年纪了,何必还给孩子们拖后腿呢。”经过调查发现只有那些儿女比较富裕的老年人才会在得大病的时候去就医,只是沙湾村的农民大部分都不是很富裕,坪源村由于地处山区,收入来源较少,负担过重(主要是儿女的受教育花费),富裕的家庭不到5%。不过大部分老年人对村上的卫生所的条件还是比较满意的,唯一有意见的就是说药太贵了点,买不起!只有近20%的农村老年人认为他们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或很差,村里医生少,好医生更少。大量无学历甚至未经过培训的人员充斥着乡村卫生人员队伍,农村老年人所接受的医疗服务质量不容乐观。

5.养老状况:

主要从农村老年人是否投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商业保险及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情况以及如何养老等方面来展开调查和分析

根据访谈有100%的被调查沙湾村和坪源村老年人没有投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只有10%左右的老年人比较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有90%左右的老年人则根本不了解二者的区别。

为了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我国政府从1986年开始探索,到1991年,民政部在国内调查的基础上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同年在上东牟平县组织试点,随后在全国逐渐推广,已经有十多年了,但仅有10%的农村老年人比较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他们中大多数人是通过听收音机`看电视而得知的。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些人认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会增加农民的负担。同时,农村老年人参保投保意识淡薄,在投保问题上思想顾虑重重,怕政策不稳。

农村老年人大部分都是在家中靠儿女给的钱和自己种地,自己做饭,自给自足,只要不出大病,过着风顺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安度晚年了,别的什么也不求。

6.再婚状况:

主要从农村失去老伴的老年人是否想再找个老伴,他们的再婚状况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阻碍因素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

有将近60%的农村老年人,在失去老伴后还是想再找个老伴的。一位姓沈的沙湾村老人说:“人老了正是需要老伴的时候,儿女们跟自己亲,但人家不能总在自己身边。”

从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失去老伴的农村老年人能再找到老伴。众多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怕经济上负担不起。农村人一生中办的两件大事,一是盖房,二是给儿子娶媳妇,到自己年老时,自己手中已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其次,是怕儿女们不养活自己了。中国农村实行的主要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方式。儿女们在负担一个老人都觉得吃力的情况下,他们一般是不会允许自己的老人再娶老伴的。再次,是怕别人说三道四。农村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失去老伴的老年人再娶老伴是老不正经。

7.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主要从农村老年人的文体活动、村委会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所起作用、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是否感到孤独、寂寞以及农村老年人与下一代关系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

根据访谈我们发现:几乎没有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年轻人也没有这个习惯,主要是因为两村的经济水平都不是很高,体育锻炼设施几乎没有(只有学校里才有),学校里老年人那里是小孩子学习的地方,不好去打扰,也不意思去。只有不到20%的农村老年人经常读书看报,这主要是因为:由于经济原因,很少有农村老年人订报刊杂志,而村里订的报刊杂志主要是给干部们看的;在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识字的并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为年纪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书上的字。

在沙湾村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都聚集在茶馆里,自己带上茶叶,聊天看青年人打麻将,但是他们也只是老年人之间聊天,很少和年轻人聊天,似乎有一种很深的代沟。老年人也几乎没有打麻将的,鉴于这个现象我们访问了几个叔叔和爷爷,他们都说老年人都不大会打麻将,也没有钱去打麻将,会打的也凑不起一桌。

在坪源村经过调查发现:老年大部分也都是以小卖铺为中心,或是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大树底下,祠堂)聊天,很少看别人打麻将或是打牌,因为着两项娱乐项目在最近才进入坪源村,他们都不会。

几乎没有农村老年人参加过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村里也几乎没有组织过老年人的文化活动。访谈中有部分农村老年人向笔者反映,鲜有村干部上门慰问他们。大部分村没有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就算有也只是形象工程。有将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可见,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很薄弱,村委会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还有许多事要做。

有将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觉得他们与下一代的关系和睦融洽或和睦,有35.1%的人觉得一般,感到两代人之间关系不和睦的只占7%。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老年人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天伦之乐。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文的现状描述和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至少应从下面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目前农村老年人所遇到的养老、医疗等各种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一部分,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解决农村老年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应紧紧地围绕“三农”问题来进行。不论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还是再婚问题都需要经济的支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战略性产业,但目前农业面临着总体收益低,谷贱伤农的现状。因此,要在农村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收益中的贡献率。努力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事实证明,乡镇企业发达的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也比较高,如苏南地区。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各项合法权益。

第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继续稳定和强化家庭养老方式的前提下,农村养老保险必须由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过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强烈冲击。家庭规模和家庭收入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家庭逐渐小型化、核心化,我国农村不少地区出现了"4-2-1"家庭结构。由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相应的家庭收入减少,赡养的能力降低,现行的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已难以承担农村养老保障的负荷。劳动就业制度的变革,自主用工使得就业竞争激烈,要求子女在事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养老功能。

第三,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的医疗服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按照自愿量力、因地制宜、民办公助的原则,继续完善与发展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提倡以县(市)为单位实行大病统筹,帮助农村老年人抵御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的风险。

要加大力度巩固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要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医疗市场中的"龙头"作用,积极指导乡政卫生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加强对乡镇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乡镇卫生院发挥在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中的枢纽作用,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大力加强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迅速提高村医的整体技术素质。

国家应加大对乡村卫技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加大卫校培养乡村卫技人员的规模,提高乡村卫技人员素质。克服目前农村医生缺,好医生更缺的状况。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第四,村委会在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1、在村民委员会中应专门设立能代表老年人利益并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专门组织。该组织领导不由村长任命,而由全体村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跟村长等一起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以更好地保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村委会妇女主任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应经常组织妇女们开展关于赡养老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多子女尤其是儿子多的家庭,在赡养老人方面,媳妇的人品、素质很重要。由于媳妇与自己的公公婆婆并无血缘关系,在嫁给自己的丈夫之前,该姑娘与自己未来的公公婆婆可能并不认识,即使认识也并无抚养关系。因此,在关于老人的赡养问题上,很多媳妇偏向于考虑自己小家庭的利益,而往往忽略了自己公婆的合理利益。而农村长期的风俗习惯是“两家的喜事一家办”,即两家办喜事所花的钱都由男方家出钱。因此,娶一个媳妇对男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一旦与自己的妻子离婚,多数男方很难再有经济力量娶老婆,而且多数农家里的家庭收入是由媳妇掌握。因此,在因老人赡养问题发生矛盾时,男方及其父母多数忍让于媳妇。中国农村主要实行的是家庭养老方式,老年人在自己年轻时省吃俭用,把攒下的钱给自己的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到自己年老时,已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有的老年人还背上了一身的债。当他们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时,当他们需要自己的儿女赡养自己时,遇到的是因老人赡养问题而起的复杂的家庭矛盾。在农村,在多子女尤其是儿子多的家庭,此种情况并不是少数。

第五,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篇4

【关键词】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按照国际通行的60岁以上为老年人,占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的标准,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社会。本次调查关注老年人的生存现状,针对社区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呼吁社会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特别是一些空巢(和老伴但不和子女一起居住)、独居(一个人独自居住)老人。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本调查把杭州拱宸桥街道台州路社区老人(年龄≥60岁)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问卷17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40份,涉及调查对象的四个方面内容:个人基本信息、自理能力、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其中,60~69岁76人(54.3%),70~79岁35人(25%),80岁及以上29人(20.7%)。

(二)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中国老年人的具体特点,调查组自编了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作为了解老年人生活状况实证研究的工具。整份问卷共包括23道题目。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回答完整性与真实性的检查。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统计。

二、调查结果

(一)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占多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区内空巢老人的数量有84人,占到调查总人数的60%,独居老人有23人,占到16.4%,这两者就占到了76.4%,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只有33人,占到23.6%。也就是说,社区当中,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占较大的比例。

(二)绝大多数老人具备自理能力。在调查的老人当中,86.4%的老人表示自己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和一些老人的访谈当中发现,这些老人不愿意给子女增添负担,只要是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从不让子女操心,这也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

(三)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较多。在问到“您常参加社会活动(如晨练、散步、聚会、旅游等)”时,有33.8%的老人会主动或积极参加,28.1%的老人经常参加,偶尔参加占24.5%,而不去参加的只占到13.7%。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老年人会选择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来充实自己。社区也会经常组织老人年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舞蹈队、合唱团、体育比赛等活动来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四)老年人家庭关系基本融洽。调查发现,64.3%的老人认为家庭关系非常融洽,25%的老人认为比较融洽,这一点显示出老人对于家庭的关系基本满意。在调查到“您的子女是否会常主动与您聊天”时,有63.3%的老人表示子女会经常主动找他们聊天,32.4%的老人表示子女有时会主动找他们聊天,还有4.3%的老人表示子女从来没有主动找他们聊天。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五)老年人帮子女带孩子意愿强烈。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39.1%的老人在帮助自己的子女带孩子,60.9%的老人没有。

而当问到“您照顾第三代的意愿程度”时,有45.7%的被调查老人表示有非常高的意愿,16.4%的老人表示比较有意愿,表示一般的有27.9%,剩下的10%没有什么意愿。这一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老人很愿意帮助子女还照顾第三代,这在很大程度是由传统的家庭观念造成。

(六)老年人对邻里关系基本满意。在调查“您对邻里关系满意”时,54.3%的老人表示非常满意,23.6%表示比较满意,20%表示一般满意,只有2.1%的老人表示不满意。从中可以看出,老人对于邻里关系还是满意的。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左邻右舍之间方便互相照应。

三、建议

(一)子女应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2013年7月,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其中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老年人。该法首次将“常回家看看”精神赡养写入条文。这个立法从另一面说明了,在社会当中,存在众多缺乏家庭温暖的孤寡老人。

物质条件日益发达的今天,老年人缺乏的不是好吃的和好穿的,而是对于他们精神上的关怀。正如1999年流行的这首《常回家看看》所唱:“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为人子女,应该经常关心家中的老人,没事常回家看看,哪怕不能常回家,也应该多打电话问问老人的近况。

(二)社会应多重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问题。正如调查中显示,目前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为数不少,并在日益地增加,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年7月份以来,在杭州的独居老人因为高温病不幸离世的消息时有发生,相关媒体报道了“敲门行动”,提到通过志愿者主动去敲社区独居老人的家门来关心老年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学校的志愿者也在积极地行动。如树人大学志愿者服务队,从08年开始坚持为杭州拱宸桥台州路社区老年居民服务,期间开办了电脑培训班,“一对一”教老人学电脑,已有老年学员120多人次参与;另外,他们还积极参与社区“雷锋角”建设,每月一次为亲仁里小区居民测量血压,宣传保健养身知识。在每年暑期的社会实践中,志愿者还主动慰问社区孤寡、独居、高龄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送去关怀。

篇5

关键词中医保健干预;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资料选取于本社区老年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2~72岁,平均(61.13±3.1)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8~83岁,平均(68.02±3.5)岁。全部老年人中有小学文化水平者30例,中学文化水平者20例,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者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有效对比。入选标准:①可有轻度基础病,但无严重影响生命的疾病;②精神正常,意识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③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本研究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1]。

方法

在研究开始之前,通过走访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社区老年人存在的健康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中医保健干预措施的制定。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中医保健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情志干预:中医认为,人的情绪分为“喜、怒、忧、思、惊、恐、悲”7种,《黄帝内经》中记载“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怒伤肝、喜伤心……恐伤肾”,说明情志的平和与健康息息相关,故应指导社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心情平和,尤其注意不要和家庭成员进行激烈的争吵,以免情绪过于激动,血液流速加快,出现血管破裂出血等不良表现,日常生活中在消极情绪过高时,可选择看电视,听轻音乐、戏曲等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或选择自己信任的亲人朋友倾诉自己的情绪,及时消解负面情绪。②中医食疗:《千金方》中记载“为医者……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令药”。说明食物与中药一样,也具有酸苦甘辛咸与寒热温凉这“四气五味”属性,寒凉的食物清热解毒效果较好,温热的食物则具有散寒助阳的效果,据此教育老年人,阳虚者避免食用较多寒凉食物,阴虚者避免温热食物的摄入,根据社区老年人的辨证分型进行具体的饮食指导。为老年人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知识及简单易懂的服药知识,如葱和蜂蜜不能同食,人参与萝卜不能同食,对胃部有刺激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安神药物应在术前服用等[2]。有吸烟史的老年人嘱其严格戒烟,日常生活中饮食清淡,尽量减少钠盐的摄入,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多食粗粮,预防便秘。③运动养生:中医自古对于运动较为重视,如现今闻名的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中医在运动方面的总结,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在进行这些项目的锻炼时,也应注意该问题,如在练习太极拳时,假设左手左脚为虚,则右手右脚为实,在出左手时随之出右脚,保证阴阳平衡。在教社区老年人进项这些锻炼方法时,应仔细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态,为其选择最为适宜的锻炼方法,保证患者能在安全范围内进行有效锻炼[3]。④中医保健按摩:社区医生可定期组织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老年人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症状,社区医生在对老年人的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进行详细的评估后为其进行摩擦、揉捏、拍打等按摩,目的在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疼痛部位的功能状态,将按摩中的四肢抽抖法、腰背部拍打法等简单的方法教给老年人,嘱其在日常生活中可自行进行锻炼,以达到缓解病痛的目的[4]。观察项目和指标:根据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分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项目,每个项目均为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状态越好。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内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老年人的交际范围相对较小,故难以及时获得新鲜科学的保健知识,加之其自身抵抗力较差,本身又存在轻重不一的基础病,不仅影响其正常的休息和生活,还会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5]。中医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百姓心中的地位较高,实施中医保健干预时,老年人的接受度及配合度更高,效果较好。为老年人实施情志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老年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及自身疾病;为老年人实施食疗干预的目的在于保证老年人的营养摄入,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身体各项机能;为老年人进行运动养生指导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增强老年人的抵抗力;为老年人进行中医保健按摩的目的在于缓解老年人的不适症状增强其舒适程度,改善各种慢性疾病为老年人带来的不适和伤害,有效提高舒适程度。在保健干预期间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观察其健康状况,用以判断干预效果,以便及时调节干预措施,保证干预效果。综上所述,对社区老年人实施中医保健干预操作简单,可显著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权苑.中医保健按摩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15,(2):680-680,681.

[2]周子仙.社区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39.

[3]姚雪霜.在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下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兵团医学,2013,36(2):40-41.

[4]彭莉丽.探索应用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干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0):1379-1380.

篇6

[关键词]银色产业;老年人生活质量;逻辑回归

[中图分类号]F0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11-

一、模型构建与评价方法

(一) 问卷数据的获得

本文调查问卷采用的是《浙江省老年人养老医疗调查问卷》。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浙江省政府及有关涉老部门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对策和“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计划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

问卷发出600份,收回362份,实际有效问卷数量293份,收回率60.33%,有效率48.83%。

(二) 问卷中变量的选择

将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分为三大类,即自身素质条件,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在问卷中选择相应的变量,并归类至三类因素之中。

下表为问卷中选择的变量在分析中的变量命名以及对应的问题:

二、 问卷数据的基本统计描述

(一) 问卷数据的登录与编码

问卷数据的登录与编码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问卷第一部分的2、3、5、9、12、13、17、26题以及第二部分的第2、4、6题为单项选择题,选择相对应的答案号码,逐次登录到表格中。

2.问卷第一部分的4、6、7、8题以及第二部分的1、3、4题的后半题为多项选择题,将每一题的每个选项作为一个变量,选择了该选项就为1,没选择为0,登录到表格中。

3.问卷第一部分的第10题为本次研究的因变量,为便于做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了对因变量采取二进制的编码,选择“很不满意”、“不大满意”、“一般”的取0,选择“满意”和“很满意”的取1。登录到表格中。

4.问卷第一部分的第11题,第二部分的7、8、9题虽然不加入到计量模型中,但是作为统计描述的一部分,也登录到表格中,第二部分的第7题为排序题,对此题进行编码,定义五个变量,分别代表“?生活照料sh”,“精神满足js”,“yl?医疗保健”,“sn?失能照料”,“fl法律援助”,将每份问卷的相应排序登录到这5个变量中。

二问卷的统计描述

1. 被访老人自身素质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被访老年人年龄层次主要为60-80;多为已婚且未丧偶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同时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良好。

2.被访老人物质生活条件调查情况

本次被访老年人多为子女或本人供养;与子女及配偶一起居住的为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支出以日常生活支出为主,经济状况普遍一般,年收入3000元以下的占到了37.5%;对于现存的养老保障制度都持部分满足意见;基本都偏好居家养老;养老负担能力多样化。

3. 被访老年人精神生活条件调查情况

本次被访老年人平时多与配偶、子女、邻居沟通;倾向于自己照顾自己或者由家里人照顾。

4. 被访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情况

在关于养老需求重要程度的排序调查中,有48.5%的老年人将生活照料养老服务排为最重要的养老服务,而将精神满足、医疗保健、失能照料、法律维权排在首位的老年人分别占被访总数的5.5%、24.6%、7.5%、5.8%。在生活照料方面,对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较低,而对紧急情况下有人能及时救援需求程度较高;在精神满足方面,提供老年人聚会娱乐休闲场所的需要程度要高于探访以及陪伴;在医疗保健、失能照料方面老年人都比较需要,而对于法律援助老年人则普遍表示需求程度不高。

5.分项主观满意度的调查情况

本次被访老年人:对于生活总体满意程度一般,选择“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的老年人达到了57%,而选择“满意”、“很满意”的老年人则只有43%;对于自身健康程度满意程度较差,选择“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的老年人达到了65.8%。

三、 logistic回归模型

(一)问卷的信度分析

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剔除使问卷信度有较大减少的变量x1年龄、x3婚姻状况、x10是否独居、x11是否与保姆一起居住、x15是否不倾诉心理问题、x26患病情况、x28参保情况、x36是否希望自己照顾自己。

以剔除了影响信度的因素之后的52个因素为自变量,以老年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为因变量,对因变量采取二进制的重新编码(选择“很不满意”、“不大满意”、“一般”的取0,选择“满意”和“很满意”的取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四、模型结果与说明

从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以下因素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显著,经济状况x25、医疗保健x55(陪伴就医,帮助配药)、求助范围x34(求助于村委会及其他村居民)、养老来源x46(政府补贴)、年收入x27、养老来源x42(自己的储蓄)、居住情况x13(是否和子女居住在一起)、倾诉渠道x19(是否向村委会及其他村民倾诉)。

从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显著的影响因素中,物质生活条件占了6个,精神生活条件占了2个。说明物质生活条件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说明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其经济状况、收入情况、子女、政府的赡养费用的多少等物质生活条件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2.经济状况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位居所有因素的首位,另外年收入的影响程度也排在第五位,另外还有两项牵扯到老年人的日常养老费用的相关因素也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显著。说明经济状况直接左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老年人的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显著的因素中精神生活条件相关的求助范围x34、倾诉渠道x19都体现了老年人日常生活范围比较集中,与朋友、亲友或邻居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十分重要,同时,老年人需要人陪伴聊天,需要朋友、邻居直接互相照顾也从结果中体现了出来。

4.显著的影响因素中并未出现自身素质条件,老年人自身素质条件的相关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都不高,可以看出老年人对自己素质是否影响到自己生活的质量的观念比较淡薄。

5.显著的因素都直接体现出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其生活环境、与周围人群的关系状况息息相关,尤其是与亲友、邻居、当地集体等,无论是物质生活的环境还是社会生活关系都对其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五、实证分析总结

通过实证研究,利用《浙江省老年人养老医疗调查问卷》进行的调查与分析,对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得到的结果与预期基本相符。

第一,物质生活条件在当前老年人生活条件中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济收入条件尤其是重中之重。我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存钱养老等观念,因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其经济水平基本成正比。

第二,老年人由于收入的下降,以及很大部分的收入要来自于政府、亲友、子女的赡养,因此与他们的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

第三,生活环境的优劣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里的生活环境即包括物质生活条件,如居住情况、供养情况、养老来源等,也包括求助范围、支出范围等社会关系方面的精神生活条件。中国社会强调家庭取向,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年群体退休后工作状况的改变,老年人的活动中心逐渐从社会转向家庭与其周边,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逐渐变小,生活周边环境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变得十分重要。

第四,精神生活作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生活,但是依照我国目前的社会福利情况,许多精神生活如兴趣爱好方面的支出等也与经济情况挂钩,因此其影响程度不如物质生活条件高。

第五,老年人对自身素质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也并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以上结论反映了现今社会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与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也从侧面反映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所在,为我国银色产业的发展政策导向提供了实证基础。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沈振新.提高新世纪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

篇7

>> 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我国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政策探析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及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启示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 定期健康体检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居住方法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晨练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日本老年人介护模式及其理念的借鉴与思考 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加强社区保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浅谈老年文体工作对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 浙江省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上海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改善 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改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4/28).

[2] 彭莉贞,胡玉玲,彭莉敏.学习介护有感.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0:134-135.

[3] 何青松,周萍.日本介护在老年病房应用体会.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4):7-8.

[4] 石瑞君,孙丽娜.日本老年护理见闻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思考.护理学报,2009,16(10A):26-28.

[5] 赵立新.日本护理保险法的制定及启示.学术交流,2006(11):67-69.

[6] 王君俏.老年介护发展现状与我国介护事业的关键问题.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8-20.

[7] 王峰.日本“介护体系”及其对我国老年介护事业发展的探讨.中国护理管理,2011,11(6):87-89.

[8] 王月惠,朱秀丽,苗秀欣,徐静,王喜玲.养老院与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36-39.

[9] 龚劲丹.浅议我国四二一家庭结构下的养老问题.企业家天地,2010(2):209-210.

[10] 刘士杰,原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问题与政策.中州学刊,2011(6):122-126.

[11] 李涛.我国老年人的养老困局与长期护理保险的破局之道.金融经济,2011(12):81-83.

[12] 陈利群.日本介护工作对我国老年服务的启示.护理研究,2007,21(2):371.

[13] 刘士杰,原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问题与政策.中州学刊,2011(6):122-126.

[14] 易景娜,陈利群等.390名社区居家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全科护理,2011,9(11B):2921-2924.

[15] 闵瑰,胡晓莹.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及需求研究现状.护理研究,2010,24(9):2353-2355.

[16] 陈蓉,郑娜.我国老年人自我护理的现状.全科护理,2011,9(4):914-915.

[17] 刘秀芳.从日本老年介护事业看中国护工管理与发展.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596-598.

[18] 王月惠,朱秀丽.养老院与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36-39.

[19] 张俊峰.从养老理念转变看日本看护保险制度.中国人口报,2007年1月17日第003版.

篇8

【关键词】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基于当前全国最大的农业人口大省――河南省城镇化率(46.6%)低于全国城镇化率(56.1%),其城镇化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未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率的提升,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数量也将日益增加。因此,研究河南省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了社会焦点。本课题组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对河南省郑州、周口、商丘、洛阳、焦作、安阳、南阳、信阳等8个地级市的32个社区的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访谈。

一、核心概念

(一)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

所谓移居是指从原来的居住地更换到现在居住的地方。移居的特性表现为具有地域性以及时间性。地域性体现为原居住地迁移到其他居住区域。时间性体现为迁移到新的居住区域并长期居住的行为表现。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是指原居住地和户口在农村的年龄达到60岁的老人,有原来居住的区域迁移到现在的城市区域,并且在新居住地生活时间达1年以上。本课题研究中,同一个城市之内的迁移和在新居住生活时间不到1年的不属于统计的范畴。

(二)生活质量

美国学者加尔布雷斯1958年首次对生活质量的涵义进行界定。他在《富裕社会》中提出,生活质量生活是指摆脱困境,活出真实的自我。紧接着,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生活质量进行诠释。当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是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们于1993年所提炼的观点,所谓生活质量是指与生活状况有关的主观体验,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即:躯体健康、社会状况、心理健康、家庭状况、生活状况。

二、研究设计

(一)调研对象

调研地区为河南省郑州、周口、商丘、洛阳、焦作、安阳、南阳、信阳等8个地级市,并在每个地级市中选取的4个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聚集典型社区,共32个社区。调研对象为年龄在60岁以上,原户籍不在现市区。以此来了解移居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调研内容

在综合世卫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 、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国版(FES-CV)三个量表的基础上,调查组设计了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表,问卷具体内容包括:(1)个人状况:性别、年龄、婚姻、学历等;(2)物质状况:月平均经济收入、月平均消费支出、住房条件、医疗保险等;(3)身体状况:躯体疾病、自理能力和月平均医疗支出等;(4)心理健康状况:与子女关系、人际关系满意度、在家中的被认可度;(5)社会活动状况:休闲活动满意度、社区活动满意度等。

(三)调研方法

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并以多阶抽样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调研前,通过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不断的交流沟通,以此完善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调研中,依据调查问卷前期设计的内容分项对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进行调研,共深度访谈75人。本次调研共历时30天,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4份,有效问卷率为79.5%。调研后,采用SPSS统计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个人状况

在954个调研对象中,其中男性452人,占47.4%;女性502人,占52.6%。年龄分布中,60-69岁所占比例最大,为46.2% ,90岁以上的所占比较最小,为1.9%;70-79岁和80-89岁所占比例分别为35.6%和16.3%。婚姻状况分布中,当前有配偶者为74.3%;无配偶者为25.7%。学历分布中,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者为75.6%;没受过教育者为2.7%;二者综合为78.3%;高中及中专学历者为12.3%;大专以上学历者为9.4%。

(二)物质状况

1. 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老年人月平均经济收入方面,1000-2000元人数最多,所占比较为40.3%;1000元以下收入者为24.6%;经济来源有养老金、商业保险、劳动报酬、子女及家属援助、低保等。经济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多为养老金。在月平均支出方面,支出1000-2000元的居多,比例为56.4%,其中老人支出的项目较多,一旦患病,生活质量将会随之下降。

2.住房条件

调研表明:61.2%的老年人一个人或于配偶拥有独立的起居房间,5.4%的老人居住面积较小,活动空间有限;1.2%的老人没有独立房间;在对社区卫生环境和安全设施方面调研时,其中超过75.6%的老人比较满意;10.3%的老人对卫生环境不满意。

3.医疗服务

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布合理,在时间上,老人一般步行10分钟能够到达卫生服务中心。数据显示,有超过76.6%老人认为医疗服务便利和非常便利;不过有23.4%的被调研老人认为医疗服务不便利。

(三)身体状况

1.躯体健康状况

从调查数据中看,不同的老人躯体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认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5.2%和12.1%;认为一般的为35.7%;差和非常差的比例分别为14.2%和2.8%。

2.自理能力

调查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患病的概率不断增加,自理能力也不断下降。58.3%受访者认为能够生活自理;26.7%的人能基本自理;15%的人不能生活自理,需要其他人照料。

3. 月医疗支出比例

总体来看,医疗支出已经成为老人日常开支重要部分。22.7%受访者认为月医疗开支超过月支出的50%;20%-50%占36.7%;但是低于20%的占40.6%;由此可见,目前已经已经超过一半的老人月医疗开支比例都在20%以上。

(四)心理状况

1.人际关系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老人在对人际关系满意度评价方面,非常满意的占20.4%,满意的占47.6%,不满意的占32%。其中,年龄在60-64岁老人中对人际关系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的比例最高,而80岁以上的受访老人对该评价最低。独居老人一般认为人际关系不满意的比例最高,相对来说,与家人一起居住的老人认为人际关系满意和非常满意者居多。

2.与子女关系

在对与子女关系调研中,发现25.6%的被调查者认为与亲属了女关系很好,因而感到“非常满意”,有44.6%的人认为子女比较关心自己;觉得自己被忽视或完全感受不到了女亲属关爱的占36.1%。

3.在家中的认可度

从农村移居城市的老年人从情感上重视与家人的关系,同时在家中被家人认可度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调研发现,30.7%的老人认为被家人的认可度高,37.1%的老人被家人认可评价一般,32.2%老人认为在家中的认可度低。

(五)社会活动

1.休闲娱乐活动

受访的老人对体闲娱乐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娱乐活动形式多元化,具体是唠嗑为80.4%、看电视或听收音机为61.2%、打牌或下棋为39.2%、旅游为34.6%、唱歌、跳舞或健身为29.7%,读书看报为21.5%,定期参加不同信仰的宗教活动为9.2%。

2.社区活动

据美国一项研究测试结果来看,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助于增加生命活力和延长寿命。调研统计发现,老年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者较少。

四、结论与讨论

从以上五项一级指标调研数据统计分析中可以得出,河南省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处于中上等水平。第一,河南省老年人的物质条件一般,表现在老年人收入水平不高、消费支出较多;不过住房条件以及医疗服务整体上还比较令人满意。第二,从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看,有将近一半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但是老人的月医疗支出较高,影响到了老人的生活质量。第三,心理状况方面,多数移居老年人社会人际关系良好并能与子女融洽相处;但是仍有三成左右的老人不被家人认可,这将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第四,从社会活动方面:一方面,老年参加的休闲娱乐活动较多,但是诸如长时间的打牌和下棋不利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老年人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热度不高。

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发现,经济收入、住房条件、月医疗支出、人际关系、家庭认可度等多个用因素影响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要想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效提升老人生活质量,不仅要依靠个人、家庭、社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通力合作,关注农村移居城市老人,构建完善的社会关爱体系,不仅在物质上为老人创造条件,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予抚慰,让他们能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并发挥自身的余热。

参考文献

[1]李珊.中国大城市居民居住意识变迁及其影响因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篇9

其中自然不乏经验丰富的资深摄影师。然而,更多的是和我一样,最近一两年刚跨入摄影圈子的老年朋友。我遇见的几件趣事便可证明我这个猜想。

那天在圆明园拍摄荷花,不远处的桥上出现一位老太太,她一头银发,长长的相机镜头躺在左臂上,酷像怀中抱了个宝贝孙子,身体略带摇晃地往这边走来。我想抓拍一张她的照片。正巧,她走过我面前时,便停住脚步拍起荷花来。我赶紧跑到她的右侧,咔嚓、咔嚓,连摁了两张。当我跨近两步再摁第三张时,她忽然转身,照了个正面。发现我在拍她,便冲我一笑。我问她多大年纪,搞摄影多长世间了。她告诉我已经七十八了。学摄影刚两年,是在老年大学摄影班学的。她每周要倒两次或三次公共汽车,用一个半甚至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赶到课堂听课。快八十的人了,劲头还那么足,真让人佩服。

我还看到两位白发老太太正在忘情地拍摄。有趣的是,其中一位把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但却不把三脚架撑开,而是抱着三脚架拍摄。交谈后得知,她们是某干休所退休的电工,都已过了古稀之年,去年刚上老年摄影班学习。

篇10

关键词: 琼海市 老年人 体育生活方式 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琼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锻炼者。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查阅了国内外老年人健身卫生状况的相关资料,以及相关学位论文。

1.2.2访谈法

走访了海口市和琼海市有关老年人体育卫生研究的专家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问卷设计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1.2.3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97.5%,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98.5%。

1.2.4数量统计法

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所收集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琼海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时间

2.1.1琼海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段

表1 琼海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段(n=192)

如表1显示,琼海市老年人在下午参加锻炼的占33.9%,排在第一位;早晨锻炼的占29.7%,排在第二位。这既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又符合老年人的生活规律,说明琼海市的老年人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

2.1.2琼海市老年人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表2 琼海市老年人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n=192)

如表2显示,琼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时间在60—90分钟的最多,占到了41.2%;90分钟以上者占25.6%,排在第二位;而30—60分钟的人占18.2%。如果按照锻炼时间30—90分钟效果最好的话,说明琼海市大部分老年人的锻炼时间是符合体育锻炼卫生要求的。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和90分钟以上的老年人,应调整自己的锻炼时间。

2.2琼海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项目

表3 琼海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多选)

如表3显示,琼海市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选择轻体育项目者最多,如跑步或散步、打太极、快走和健身气功等。像篮球、羽毛球和游泳等较为激烈的项目次之。学习难度较大的舞蹈类、健身操和瑜伽最少。说明大部分老年人喜欢全身性的有氧运动项目,这也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和体育锻炼卫生。还有少部分老年人选择了较为剧烈的运动项目,在运动时应多注意安全。

2.3琼海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时补液情况

表4 琼海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时的补液种类(多选)

如表4所示,喝传统凉开水的最多,这也符合老年人的消费意识;而喝碳酸饮料的排在第二位,却出乎我们的意料,说明普及科学的饮水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让我们非常高兴的是,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补充了运动饮料,应大力提倡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

2.4琼海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时服装的选择

表5 琼海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服装(n=192)

2.5琼海市老年人对参与体育锻炼前后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琼海市的老年人只有23.4%的人认真做准备活动,25.5%的人根本就不做准备活动,一半以上的人应付了事,这应值得重视。

锻炼后认真做放松活动的人仅占21.9%,基本不做放松活动的占20.8%,同样有一半以上的人应付了事,也应引起重视。

2.6琼海市老年人对锻炼场所的满意度

表6 琼海市老年人对锻炼场地的满意度(n=192)

如表6所示,琼海市大部分老年人对场地器材和卫生状况表示满意,说明琼海市的健身场所,还是比较好的。

3.结语

琼海市老年人早晨和下午锻炼者多;大多数锻炼时间在60—90分钟;以轻体育锻炼为主;喝凉开水的人多;穿休闲服锻炼者多;对锻炼场所基本满意。

参考文献:

[1]李之俊.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