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18:2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没有细致的学习态度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比较浮躁,不愿意学习那些纯记忆性的科目。但是,据研究发现并不是聪明的学生就能把历史学好,因为学习理科学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就与学生智力的发展密不可分了,但学习历史,除了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基本知识点以外,更多的知识是可以从课外摄取,这就要求学生有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这一点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
二、初中生在记忆历史内容上应坚持的原则
1、化繁为简原则
初中历史教材上的内容多而杂,很难理出头绪,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记忆的时候应该坚持化繁为简的原则。首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这样,教师给出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们一步步地学习和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最终才能在扎实中进步。
2、联想扩散原则
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注意历史知识的前后衔接,做到联想扩散。对于动态的历史知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以时间来进行扩散、以情节来进行扩散、以内容来进行扩散等方法来学习不同内容但类型相同的知识点。
3、层层深入原则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初中历史的学习也不例外,虽然“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不能忘记了在基础知识深入并提高,做到层层深入。最终使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达到升华。
三、提高初中生记忆历史的对策
1、用歌曲、顺口溜记忆
歌曲通俗、顺口溜押韵,两者读起来都比较朗朗上口,运用到历史的记忆上也比较轻松,容易使学生接受。比如,在讲“三国”有关方面的内容,可以借助林俊杰的《曹操》进行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历史内容有了兴趣,记忆便水到渠成了。再有,在学到后签订的《》内容,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琢磨并把条约的内容变成顺口溜:
(1)割香岛(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两一(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3)开五地,为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进出款,须商谈(中国进出货物的税率须同英国商定);由此可见,通过歌曲和顺口溜就能把晦涩难懂的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记忆内容,何乐而不为。
2、借助图示记忆
利用图示来记忆,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记忆是保持、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象征。学生如果记不住或记不准学习的内容,就不能很好地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网状图帮助学生记忆关联性的知识(中国历史上著名变法)、用人物图片或地理图片来记忆静态的历史知识等。
3、巧用时事记忆
篇2
1.1教育资源重复建设
网络中有很多类似的初中历史教育资源,而平台的承载量是有限的,重复的资源过多就会导致其他资源过少,况且同类教育资源中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不好的资源也被掺杂在其中,使得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大为降低。
1.2教育资源形式散乱
网络教育资源不同于网络资源,它主要在教育网络平台上呈现,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教学提供辅助。但现在网络平台上的历史教育资源形式散乱,剪辑粗糙,造成好多资源不适合在教育教学中参考应用。
1.3教育资源难以整合
数量庞大的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给网络教育资源管理者带来了很多挑战。由于现在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只是将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上传,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查询和下载体系,因此,资源管理者无法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巨大的网络教育资源较好的整合。
2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的开发
2.1搭建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包括公开课视频下载、课件下载、习题下载、在线考试、在线辅导、技术网络问题维修这几个基础模块。很多中学网络共享平台上资源量少,需要借鉴一些大学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此需要为师生搭建一个完善的初中历史网络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这样不仅让师生可以自主化教学与交流,还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查阅有关初中历史的教育资源,在网上进行练习和测试。
2.2开发有特色的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
每个地区的初中历史教育内容不同,每个学校需要的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在开发初中历史教育资源时,开发人员要多借鉴其他学校好的教育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总结各校资源的共通性,关键是把握本校的特殊性,开发出适合于学校自身发展的特色教育资源。
2.3建设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团队
开发初中历史教育资源并维护各个网络教育平台是一项困难繁杂的工作,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搜索的快捷性,都会影响初中历史的教育教学。为此,建设一支专业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团队,是满足历史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3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的利用
3.1科学的利用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大优势就是丰富了课堂,为课堂注入了生机活力,但如果不加以可学的利用,课堂效果会适得其反。为此,要选择好而精的资源,在最恰当的时机利用,资源的利用要有计划,从时间到内容都要推敲。
3.2合理的使用教育资源
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的多样化,给师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性。在使用网络资源时要遵循:一是数量合理,二是内容合情。使用过程中不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避免过度使用和不使用的两个极端,过度使用会使学习进度过慢,学习主题偏离,不使用又会导致学习枯燥乏味,知识理解出现障碍,知识记忆存在困难。其次使用时要注重内容是否合乎情理,教学中教师应对繁杂的网络资源进行筛选,选择切合主题,内容健康的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资源的使用和教育价值。
3.3资源的利用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篇3
有人认为,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低的原因包括:现行的考试制度和教学体制使历史学科客观上成为了“副科”;“二战”后,历史教育在世界各国的地位普遍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历史教学;历史教材“难、繁、偏、旧”,师生均处于煎熬之中;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手段单调。还有人提出,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知识要求具体,能力要求泛化,情感目标缺失;教学过程以讲为主,教材至上,教案格式化;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由此可见,虽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的原因很多,但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手段单调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思维导图讲究图文并重,将左右脑紧密结合,有效地刺激了大脑机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二、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结构、思维习惯、认知程度等的不同,会更多地注入自己的思考,因此,制作的思维导图会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具有明显的主体性。这种个性化的思维导图体现了制作者与他人对知识的不同认知,往往需要制作者查阅更多的资料,进行更多的思考。这些努力,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有助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学习历史时需要重点掌握的能力。但现实却是,很多学生看不懂材料,不会分析材料。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制作思维导图时,学生首先必须获取关于某个主题的多种信息,然后,通过和同学、教师的信息共享及协商,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其实就是获取、处理、分析信息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构思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是在学习处理信息的技巧。而最后绘制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则是对信息的创造和。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与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内容相比,思维导图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其中,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实践。因此,思维导图客观上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必须将所学知识、所获得的信息重新加以整合,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进行呈现,以便加深记忆。如果学生经常性地绘制思维导图,他们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思维导图对教师个人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目前,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往往布置大量的作业,从而导致学生陷入题海,历史学科也是如此。这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耗费了他们太多的精力,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从一个中心点出发,进行知识点的关联,教会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总结,这不仅使学生摆脱题海困境,而且,借助思维导图,抓住关键词,构建整体知识架构,也能促进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这样,教师备课时会更加轻松,讲授知识时思路会更加清晰,教学效率无疑会大大提升。
2.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篇4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的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排演话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得历史教学更具有活跃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观、明确地向学生展示历史演变的进程,使得学生在整体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不断丰富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2事件回顾
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回顾时,能够有效使学生对所学历史进行梳理,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调查和历史分析的兴趣,学生在了解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后,也会对历史调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自我的历史阅读量,形成自我分析历史的观点。
3史料展示
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缺乏阅读量,其了解的史料较为欠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向学生展示史料能够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历史观点更具有丰富性,避免了历史学习过程中观点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侧面了解历史,全面了解历史做了铺垫。史料的展示也能够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与此同时,在对史料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避免历史学习进入空洞无力的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身边历史即是真正的历史的观点。
4历史评点
在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时期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评价和分析。学生通过对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综合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全面对历史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二、总结
篇5
教师能够将课本中所蕴含的历史事件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设计,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使学生感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的真实情感,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帮助学生记忆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要使得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设定的情境进行表演从而能够达到深入体会当时背景下的人物和时代的特征的目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所设定的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学,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悟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情境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所设计的情境应与历史的真实情境相吻合,突出情境教学中所具有的情感丰富、主题明确的特点,从而通过生动的情境设计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悟能力,升华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
2创设情境教学的模式
2.1使用情感和语言烘托教学情境
历史课程本身具有十分浓郁的情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情感烘托教学的情境能够很好的感染学生的学习氛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情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感。所以,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真挚,饱满的情感和动人悲壮历史故事,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深入地感受历史所具有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一步将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对历史的理性认识。
2.2使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强化历史情境
历史的课程的教学就是向学生叙述过去的社会现象和时代特征,从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以为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历史的依据。而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通过口述过去的社会生活现象,是很难打动学生的。所以,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模型或者实物等工具辅助教学,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而模型和实物所带来的新鲜感会引起学生无意的注意,再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将无意的注意转化为有意的注意,从而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实物和模型不仅能够形象逼真的反映当时历史的真实情境,而且能够包含许多历史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能够包含大量的历史信息,这比教师生动的讲述更具有说服力和生动性。所以,在情境教学中使用图片、实物和模型等教学工具能够将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3使用视频资源再现历史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像电脑、多媒体和录像等许多新型设备已经投入到了教学的过程中,为推动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这些设备的使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的课堂教学中的试听效果。通过多媒体或者录像等途径实现历史情境的再现,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使用视频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编写相应的解说词,帮助学生理解视频资源中所再现的情境。通过多媒体等设备的运用将不可能再现的以往的历史再次“近似的”展现出来,并通过声光形色等不同的信息,使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历史痕迹,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记忆能力。这样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能够促进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3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
3.1围绕教学主题设置教学情境
要将情境教学融入到历史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电脑或者其他的教学设备,但应使所创设的情境与教学主题相对应,创设的情境应生动形象以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地印象。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历史、思考历史,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严格围绕教学目标,不能够偏离教学主题,设置的情境不能过于庞杂。同时课堂上,应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交流和讨论,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3.2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与其他的文科课程不同,历史课程具有较强的思维性。所以,历史教学的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应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开阔学生的情感观。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设置的情境应具有一定的诱导性和探究性,保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通过课堂上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设置相应的历史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和电影的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找出答案,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情境的创设无论使用的是多媒体声像的情境,实物情境还是问题情境,都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使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良性的互动。而不应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至于教学主体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在一旁看或者听。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将学生带入所设置的情境,帮助学生在所设置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4总结
篇6
教师按照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需求,是历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年龄、认识能力、心智水平加强学生意识培养和品质教育。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盲从、自觉性差等特点,开展爱国主义道理、责任感说服教育、榜样典型示范教育和道德规范约束教育。而面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辨别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合作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使用锻炼,鼓励他们通过知识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责任认知和价值取向,进而实现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
二、立足教材,深挖意识责任培养的素材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品质并非是生而俱来的,但是有效的后天教育却可以激发个体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使之成长为一个品质优良的人。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取一切有效途径去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处于心智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许多人都有英雄情结和英雄崇拜心理,因此,教师可以立足历史教材,深挖教材中有利于品德和意识培养的素材,用伟大人物的思想和事迹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强意志。如初中历史教师可用卫青、霍去病、岳飞、戚继光等人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著史、苏武牧羊等故事鼓励学生磨炼自己的意志,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历史影视资料、电子素材搜索和整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历史情感养成和责任感培养提供有利条件。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深挖社会责任感培养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多载体、多渠道培养策略
篇7
初中历史课虽然是一门副课,通常安排在下午,学生的学习状态欠佳,精神不够集中,因此,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打起精神,积极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确保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楚汉争霸,项羽被汉军围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项羽当时的情境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成语来形容,当学生回答出来“四面楚歌”时,接着再启发学生用这个成语展开故事内容。当项羽带兵逃至垓下时,差不多已到了粮尽兵残的绝境了,晚上听到楚地民歌从四面传来时,以为刘邦已经攻占楚地,自己实在走投无路了,感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在乌江自刎。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对项羽这个历史上的英雄形象有了了解,对楚汉争霸的这段历史有了了解。在历史课上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教学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上历史课。
二、优化初中历史教学途径
1.探寻历史教学切入点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只有学生喜欢的历史课堂才算得上是有效课堂。那么,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如何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学生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对象,教师应该对学生有较全面的了解,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备课,这样才可能摸索出真正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面对初一新生第一节的历史课上,教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名和姓的历史。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刚接触的新课程,任课教师也比较陌生,所以学生对自己新课程的任课教师比较感兴趣。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名字,它又有什么含义和历史;之后讲述什么是历史。找好切入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非同一般。再如,在讲中国近代史的时,教师可以有意对比四次列强的,试问:中国一次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会明白:落后就会挨打。接着教师再发问:当时的中国落后在什么地方?使学生明白:制度的落后和科技的落后。然后再把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成就展示给学生,他们就会明白,科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他亲身经历环球5年才得出的,完成《物种起源》一书,花费了23年的时间来完成。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所具有的那种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属于过去的状态,学生听起来感觉似乎很遥远,理解上也有一定的困难。现实中不可能将历史重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通过动态的影像将历史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也就易于理解。由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查询一些历史信息,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这些先进的科技信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而且也容易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历史知识,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影响着历史课堂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跟学生要真诚交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必须具有爱心、责任心和恒心,把微笑、鼓励、尊重和信任带进课堂,在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落实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篇8
任课教师有的满堂灌,有的满堂练,有的满堂问,单纯追求课堂气氛———假热烈,给人的印象视乎在表演作秀,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有的演示实验效果不明显,或没有结果,现象看不到,没有说服力.比如水沸腾实验,明明水还没有沸腾,教师就让学生站起立即说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现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仿真实验或者实验视频,一年做不了几个实验,经常利用电脑仿真代替演示学生实验,学生就没有经历动手动脑做实验的经历和体会.
2实验器材不足,有些实验没有条件做
有的学校多年不添置仪器耗材,实验器材数量明显不足,比如某校马德堡半球实验只有一套器材,平行班级有八个班,只能等一个班上完以后下一位教师才能使用,影响教学进度.有些学校在经费使用上也不愿意给实验教学上花费更多的钱财,几年甚至十几年也不添置器材,实验仪器匮乏.有的学校实验室器材虽然很多,但器材的型号数量配备很不合理,有的过多有的又太少,如某校弹簧秤量程为0~50N的数量多达100个,而量程为0~5N、0~10N的弹簧秤总共只有30个,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有的学校在购置实验器材时不听取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领导拍脑袋想购啥器材就买回来,有的器材对初中物理实验用处不大,如适合高中教学用的有交流输出的学生电源在初中使用的时机很少.
3有些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有限
可以说这是制约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关键,困扰着广大教师,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多,也是需要我们特别引起重视的地方;比如有些演示实验操作不规范,甚至有些是错误的,有些学生实验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发给学生实验器材后让学生自己乱动,学生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实验器材当成玩具,比如有的学生把砝码浸入盐水中,用量筒给水加热等,仪器损坏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实验效果明显降低;有些上课用语不规范,比如把溢水杯叫水桶,把烧杯叫玻璃杯,把导线叫电线等.有的教师不清楚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及电位器的适用条件,不分电路情况和实验精确度的要求任意使用,给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有的教师不知道学生电源稳压和直流输出的特性,给学生讲在任何电路情况下可以随便使用没有区别,混淆视听.有的老师在讲授布朗运动和扩散时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悬浮花粉微粒或在无风情形观察空气中的烟粒、尘埃都会看到微粒的运动,墨汁撒在水中会迅速扩散,并且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扩散也越快,于是老师解释到我们学生看到的微小花粉或烟粒是它们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墨汁扩散也是因为墨汁分子在运动等等,当解释到花粉微粒为啥会在某时刻瞬间不动时是由于水分子静止不动,试想水分子怎么能在某时刻静止不动呢?把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说成是同一种现象;凡此种种漏洞百出的解释都是老师没有吃透教材出现的错误;还有个别教师实验课后不打扫卫生,不整理清洗器材,不爱护公共财物,实验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对学生不进行良好实验品格的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缺失;不重视总结得失,课后没有反思,不写实验报告、作业批改不认真.
4实验器材保管使用不当管理混乱
有些砝码生锈影响测量结果,有些开关,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导致电路不通,有些电池电量不足影响实验效果,有些砝码不用镊子取用而用手拿取,天平上的游码不用镊子拨动,也是用手直接滑动,有些电流表、电压表接线柱螺丝松动接触不良,实验时电路虽然连接正确但是电流表电压表指针不动,学生会认为电路错误,造成误解.有的实验室管理员非专业人员,又不经过培训对物理仪器不懂,张冠李戴,经常发生仪器搭配不正确现象,仪器摆放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没有器材更新更换计划,不重视实验室建设,学校买啥仪器就保管啥仪器,充其量就是一个保管员的角色,没有报损赔偿制度管理混乱;有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由物理教师兼职,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实验室工作,有的教师不愿意承担实验室工作,认为学校对实验室人员划入后勤服务人员,在评职称评先进绩效考核等方面低人一等;有的实验室装备精良,先进仪器高端,仪器价值成本较高,装饰豪华成了应付检查和学校装饰门面的工具,长期不使用,或使用率不高,不打扫卫生仪器器材上面灰尘一层,白白浪费了很多财政资金.
5缺少必要的教学挂图
有些当年很好很实用的教学挂图,由于经常使用,存在破损现象,没有及时修理或更换,教学的直观性打了折扣.比如船闸教学活动挂图,在长期使用后,闸室闸门损坏,如果能及时修理或更换新挂图,配上多媒体动画,教学效果会更好.有的学校近几年购置的教学挂图、图片、光盘都很少,课堂上老师可选用的教具数量少种类单一.
6没有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有些课件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十分紧密,或者课件表达的意思不明显,对学生知识的生成意义不大,有些课件或视频资料突出趣味性,知识性不足,忽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顾此失彼.有的老师课件多少年都一成不变,不修改也不增加丰富新的内容,没有时代气息,很不适应现代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课堂没有吸引力.有些老师上课只会演示课件,课堂俨然变成了课件展示会,离开课件就束手无策不会上课.
7教师自制教具能力弱
部分教师不能根据学情、校情独立制作教学用具,只会使用现有的教学用具,不会开发利用周围资源制作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用具.开发创新能力较弱,很难辅导学生的课外手工制作,对于学校或上级举办的手工制作大赛也是疲于应付,不能保证工作质量.
8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不正常
学校不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外出参观学习机会很少.物理源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理论知识必须与生产劳动想结合,比如在学习水能利用时,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参观水电站发电设备,聘请工作人员讲解发电流程工作原理,学习汽油机柴油机时,有些老师很少组织学生去汽修厂参观,学生只能在课堂上看到汽油机柴油机模型,缺乏真实感.
校缺乏对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创作活动的重视
篇9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是演示实验,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依据课本要求进行演示实验.教科书的编排是诸多著名专家的潜心研究的心血,其中设置的实验不仅符合理论教学课程的内容,还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大多是生活中的有趣的物理现象,因此,按照教科书中的安排进行物理实验演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2)实验的演示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恰当的时机,可以在新理论课程的学习时通过有趣的实验作为引入,也可以用于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这些时候实验的运用必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在教师演示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有时,一个物理实验靠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帮助下完成实验步骤.让学生参与其中,师生互动更能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通过师生共同合作,使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更加透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行结组在全班面前代替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将有利于其以后的实验学习.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实验动手能力,一举两得.(4)当实验器材缺乏时,教师要能够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代替繁琐的实验器材,通过简单物品的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这样做既教会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又节约了资源,经济方便.
2.将物理现象回归生活
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奇妙和伟大之处,建立起物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当学习新的物理理论时,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出发,由浅入深,揭示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物理知识.
3.小组合作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都需要多人协作完成,一个人很难完成.因此,分组实验是实验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分组实验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掌握,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在分组实验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进行实验的分组.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合理地安排实验分组,使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发挥.其次是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讲解,实验器材的准备以及实验的操作顺序,合理地安排实验时间,制定出详细的实验计划.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在旁进行实验指导,也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实验分析总结阶段除了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外,还要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找出原因,练习不熟的实验操作,总结经验,以利于下次的实验操作.
篇10
(一)重视程度不够。在老师、学生或者家长口中,常常都会听到主科副科之分,而初中历史课程则恰好被看做是副科中的副科,有人称之为“小三门”。教师在考虑改进学科教学方法和内容时,历史这一门课程,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一周几十堂课下来,历史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学校不够重视的学科,在大多数学生眼中,自然也就得不到重视,因而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也就囫囵吞枣了。
(二)教学管理不严。在许多学校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历史课就好比生理卫生课一样,一周没有几节课,却还常常被占作主课来教学。这种现象导致许多学校历史教育课程不达标,考试也就成了困难项目之一。所以可以发现很多学校的历史考试五花八门,有开卷就有闭卷,有统一考试就有自主测验,教学活动进行不好,就影响了考试的专业度。同样,考试专业度要求低,对教学内容要求也就降低,这样完全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教研氛围不浓。初中历史的教研活动长期处于误区当中,大多历史学科教员都偏向高中历史教学,而很少关注初中历史教学。因此初中历史的教研活动很少在校纪以上的场合举行,这一点和主科频繁甚至过多的教研活动形成了强烈对比,初中历史教师得到的交流机会实在太少,难以促进教学水平的上升。即使在校内的教研活动,也大多是挂羊头卖狗肉,走走过场就了事。
(四)学生情绪不高。大多数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都有这样一个进程:初一时好奇而认真听讲,初二时失去兴趣开始松懈,初三时无暇顾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心中的功利主义作祟,并且年级越高,中考压力就越大。初中学科中,历史本来就得不到老师的足够重视,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自然就对历史的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
(五)教学效果不好。这里大概有两点原因,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从教师方面来说,初中历史专职教师资源少,教学方式和质量参差不一。一些非历史专业教师因对历史不够重视而在课堂上敷衍了事,讲不清重点难点,造成学生听课质量下降。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本身对历史课程兴趣不高,上课难以集中精力,不重视课堂纪律,影响教师上课发挥,导致课程质量一再下降。
二、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一些问题的对策
(一)改革中考制度。上文提到的一些问题,大部分都与中考制度脱不开关系。可以说,中考制度是制约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诟病。事实上在高考当中已经实行了多年的文科综合考试,为什么不在中考实行史地生的综合考试?哪怕在中考的分数占比中,历史与体育占得同样比分,也不至于会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冷待吧?在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几个误区:
1.抱着功利主义的态度,学必所考,不考不学。
2.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非主科课程可以在以后的教育中进行弥补,但却忽略了初中课程中设立历史学科一定是学生有学习历史的必要的。
3.认为将史地生列入中考名单中是增加学生负担,但却以此为借口增加学生在其余主科上的负担,同时还减少了学生课程的多样性。我国如今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至于历史学科虽然不是一门实用性强的科目,却是一门可以养成学生文化素质的科目,它在当代环境下其实是具有不得不学的必要性的。历史学科要做到的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高尚的未来人才。
(二)丰富历史教学活动。初中的历史教学活动,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引起学生学期的兴趣,那么这一学科的教学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教师应该争取多丰富历史学科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提升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并且学会重视历史学科。比如可以在校内矩形知识竞赛,名人讲座或者是历史故事比赛等课外活动。在校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参观遗址或纪念馆的活动,让同学们接触历史,感受历史的积淀,只有沉浸于历史当中,才能感受历史的魅力。总的来说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