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香范文

时间:2023-03-22 01:0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桃花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桃花香

篇1

我们漫步在公园的小路上,耳畔不时传来小鸟啾啾的啼鸣,婉转悠扬;路边的垂柳不停地向我们招手,兴高采烈地欢迎我们的到来;那一簇簇花儿或鲜艳的红,或淡雅的粉,或清新的蓝,或无暇的白……个个在那争奇斗艳,为春天增添一份独有的烂漫;还有那翠绿的林木,一棵棵、一树树,尽情地舒展着修长挺拔的四肢,向着春天吹奏它的生命之歌。它们都把一冬天蕴藏的力量尽情地释放出来了。让人不禁感受到了“万紫千红满目春”。

我放眼一望,哇,好大的一片桃花园呀!一棵棵枝叶茂密的桃树开满了粉红的花,就如同一片片落在地上的云锦。刚长成的花朵,颜色没有那么浓,她们着一身淡粉,给人一种淡雅清新的质朴之感。那些正在迎风吐艳的花朵呢,她们一脸的浓妆艳抹,一身的魅力成熟,极具楚天独有的丰姿。你瞧,辛勤的小蜜蜂也被她们的风韵感染了,它们不停地舞动着双翼,“嗡嗡——嗡嗡——”,贪婪地吮吸着花粉,动与静的结合,演绎了一曲生机勃勃的春之声。伸手摘下一束桃花,美美地嗅一嗅,那神奇的花香,那蕴含着春的气息的花香,让你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春天的芬香里。

踏一路春风,挟一缕花香,我不时回眸那满园的春色,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梦桃花

三月春来桃花俏,

绽色帘外庭前娇。

乱红如雨扑窗纱,

篇2

王亚轩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到桃花乡去游玩。

坐在车里我向远处眺望,一片粉嘟嘟的颜色呈现在我的眼前,爸爸说那就是桃花乡了。

不过一会儿,我就踏上了“旅游之途”。

桃花被栏杆围了起来,我站在栏杆外面向里面望去。一朵朵小桃花开得十分娇嫩,微风中一阵阵桃花香扑鼻而来。这小小的桃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妩媚。

我和爸爸妈妈又来到了桃花乡的中心,一棵高大的桃树被一群小桃树包围着,地上铺了一层“桃花地毯”,那地毯可是很香的哦!

桃花乡的最南边还有一口小井,井里的水甘甜可口,听说这些桃花都是用这些水浇灌的。

桃花乡的南门边上有五幅桃花画,画上的桃花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

桃花乡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以后有机会,来细细游赏吧!

指导教师

篇3

雨落,泪凝,寂寞时。

当心处深渊,黑暗的荆棘缠绕着心的空洞;当泪与伤交织,血与痛交汇:当恐惧,当迷茫,直至死亡降临。

最初的,最真实的梦。在漫季的碧空,散落粉色的雨瓣,纷飞淡淡的清香。

残叶,败花。

少了一片叶的四叶草犹如一颗残缺的心,等待岁月的风化,静静地凋零。

淡忘了,怎样承受无情的心痛,怎样在一次次伤痕累累的夜晚入梦。

沉默,冷漠,寂寞,日复一日动荡的年代,成绩单上又是鲜红的一笔,无奈,叹息,恐惧。

蓦地,血一滴一滴坠入残叶,溅起血纹。血凝,叶残,心更残……

飞花,飘雪。

寻梦,在梦的源头。

花季,桃花雪飘散的瞬间。仍是澄澈的听空,粉色的花雨。

雨落,从梦中醒来。我能清晰的感受到雨滴敲打窗棂。

末季,心冻……

回首所见,我正坐在湖旁,信手拂着的一枝桃花,怅然望着湖心

我的脸上有深深的郁色,眼神就似一潭湖水,深郁的望不见底。

那潭湖水比面前的更深沉。

我,是桃花雪中的一个梦幻。

我为何而忧郁,为何而孤寂。

桃花雪中的梦幻,静静分享我的忧郁,她的孤寂,静静等待我眼中的湖水泛起波澜……

没有只言片语,只有沉默

——哪怕这片桃花雪仙境对于我只是一个梦,一个绮丽的梦……

——哪怕我只是这桃花雪梦境中的一个倩影,会和这场桃花雪一起消失……

——哪怕一切的一切只如泡沫般脆弱,终将湮灭在空气里……

篇4

我们划着小船荡漾在小溪上,顺流而下。清新的空气扑来,润湿了这难得的静寂。然素不知,我们已经顺溪流冲过了那一道道河湾,竟忘却了回去的路。我们在小船上,欣赏那外面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只见那一片桃花林映入大家的眼帘,奇怪,这里单单是桃树,可没有其他的数目。顿然,看着那繁落的花儿,寂寞悄然离去,一股令人欣慰的暖流涌上外面的心头,空气似变得更加清新了!

我们决定去寻找陶醉的桃花水源……桃花树芳香的美的气味,让人不觉深入其中,随之而来,一切烦恼皆消逝。俯身,手中滑过那溪水,可爱,猛然抬头,竟发现青翠的山的那边有个狭窄的洞口,里面似乎有微微的亮光。

心扉中的好奇涌了出来,我们决定向桃花源的峡谷前进……好窄!我们艰难的往前走,只为寻得那更好的美景。

皇天不负有心人,走了几十步,微微的亮光渐渐变得清晰。

深吸一口气,屏气睁眼,这美的画幅展现,难道我们是在人间仙境?错综交错的田地整齐排列,房屋一排排威严的样子,令人慨叹!征服那心灵的境地——唯有这片心醉的桃花源,我们为美景叹为观止。

这里似乎是片梦境,悄然中,渗透地却是血液的流淌,这儿仿佛是那人间仙境,静默里,流露的却是美好的心。

篇5

婴宁是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翻开《聊斋志异》,我们可以看到《娇娜》、《青凤》、《聂小倩》等以篇中女主人公直接命名的篇目。这些女性形象在蒲松龄的笔下,或秀婉温柔,或刚直不屈,或贞洁自爱,或清新脱俗,无不如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婴宁的形象是这许多女性形象的代表,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最真最美的一个。作者在异史氏评语中言"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对其既憨又黠的性格特征做了高度的概括,并称之为"我婴宁"足可见作家对她的喜爱。她天真烂漫、肆意笑言、亦憨亦黠、不受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成就了《聊斋志异》花狐鬼魅中的一个经典形象。

1.一笑传神

作家对婴宁形象未拘泥于具体的容貌、衣着等细节,仅用"芳华绝代"四字,以虚当实,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但让婴宁最具特征的笑贯穿小说始终,一笑传神,这种写法颇得"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致透风"中国画神韵。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其次,婴宁的笑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郊游时、会客时、拜见婆婆时、捉弄西邻之子时、走路时站着时、坐着时、下树时。最后,婴宁之笑可解忧愁,可免人过,可增其媚:"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正是通过王子服来见证了婴宁的光彩。王子服初遇婴宁一见倾心,注目不移,婴宁丢下一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和一枝梅花而去,一言一笑一遗,是婴宁光彩照人的首秀:似骂实爱,遗花有意,暗藏深情。王子服藏花枕底,相思成病,故事因此发端。

南山寻访、家中相认、后园私会是故事的发展。他怀揣枯梅,依照表兄编造的谎言,远足三十里赴南山寻访,竟鬼使神差巧遇了婴宁。时令已是万物复苏的春天,清纯可爱的婴宁"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看到王子服后"含笑拈花而入",含蓄一笑,耐人寻味。家中相识时笑声贯穿始终:由户外"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到婴宁被婢女推进屋"笑不可遏",再到王子服讯问芳龄时"复笑,不可仰视",婴宁听了婢女的耳语"目灼灼贼腔未改!"的大笑和"至门外,笑声始纵",笑声不绝于耳,其憨态也跃然于纸上。后园私会时婴宁在树上"狂笑欲堕……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王子服趁机暗地里捏她手腕,婴宁"笑又作"以致"倚树不能行",回去后婴宁将"大哥欲我共寝"的私语说给老媪,弄得王生窘困不已,但婴宁却微笑着,是捉弄也更是调情。

有情人终成眷属,狐女终于走出鬼魅世界,进入现世生活,笑仍是其标志性表情:浓笑、放声大笑、孜孜憨笑,不一而足。婚前善笑,人皆乐之;值母忧怒,一笑即解。甚至行新妇礼时,"笑极"不能俯仰。憨痴动人的笑既是婴宁初到现世的自卫武器,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剂。她生于幽谷,育于鬼狐,不知三从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晓进退之仪,不受礼教束缚,不顾闺门规范,她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

她对好色之徒西邻子惩治以至于使其暴毙,差点让她吃了官司,并遭到王母指责后"矢不复笑",即使拿笑话逗她,都"亦终不笑",但其笑已定格成最美的风景。不笑虽有遗憾,但可喜的是其继承人"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婴宁之笑,俯仰自如,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纯朴率真,既无矫揉造作之态,也无羞涩扭捏之意。但明伦评价:此篇以"笑"字立胎,而以花为眼,处处写笑,即处处以花映带之。……以拈花笑起,以摘花不笑收,写笑层见叠出,无一意冗复,无一笔雷同,不笑后复用反衬,后仍结转"笑"字,篇法严密乃尔。确实如此。

2.亦花亦人

作者对婴宁性格的刻画主要得力于其笑,但环境对婴宁个性的衬托作用也不容小觑,环境之美也体现人之美人性之美。作者通过王子服的眼光,用诗一般明净的语言和移步换景之法描绘了婴宁生活的环境,那里寂寞而优美,花繁而空灵,出世又入世,涉笔成景,处处皆花:村舍在"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之处,屋舍居"谷底丛花乱树中";"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门内白石砌路,落红满径;豆棚花架,充满庭中;粉壁如镜,窗外海棠,探入室中;舍后果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婴宁跟随王子服进入现世后,着力改造生存环境,"爱花成癖……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爱花的婴宁也是美丽的善良的。马瑞芳在《趣话聊斋爱情》中评价:"这个远离庸俗人生的所在,佳木葱茏,像婴宁盎然的生命力;空气澄净,像婴宁的纯洁灵性;草舍茅屋,豆棚瓜架,像婴宁的天然去雕饰;片片飞坠的红花,探进房内的海棠,像婴宁的活泼天真"。同时花也是道具和信物存在的,上元节初见,拈梅花一枝,"梅"即媒;二遇婴宁"执杏花一朵","杏"实为信。王子服因见拈梅花人起意,持枯花探访,又见拈杏花之人。不是一枝花,两情岂能依依?

3.奇人奇语

篇6

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晒得人们暖洋洋。山上山下人山人海,处处洋溢欢声笑语,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赏花,还有的在树下喝茶聊天。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桃花林里面,我抬起头一看,开着的桃花像一张张小朋友的笑脸,有的含苞待放,像害羞的小姑娘。走着走着,我发现路边有一块胡豆地,胡豆的枝丫像一棵棵小树,上面已经开满了一朵朵紫色的小花,就像一只只紫色的蝴蝶在那绿油油的枝叶上翩翩起舞。

在山坡上,偶尔可以看到几棵梨树,上面开着像小喇叭一样的白花,似乎在迎接我们的到来。金黄色的油菜花,到处都是,美丽极了,远远望去,就像一地黄金。

我还在路边发现了一块豌豆地,我摘了一个豆夹,掰开一看,只见里有五颗豆宝宝,排列整齐地躺在里面睡觉呢!后来,我才后悔让豆宝宝过早地离开妈妈的怀抱。

在一个池塘边,我发现池塘里有许多小蝌蚪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我想带几只小蝌蚪回去,看看它门如何变成大青蛙,而妈妈告诉我,小蝌蚪离开了妈妈的怀抱是很难长大的。于是,我放弃了这个想法。

篇7

关键词:《桃花扇》 李香君 形象

李香君是孔尚任传奇剧《桃花扇》的女主人公,作品通过描写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情感故事,反映南明社会趋于覆灭的时代背景。通过经由描写李香君这一青楼出身,但聪明伶俐、正直高尚的人物形象,表达出她与一般青楼女子所不同的坚贞不屈、正气凛然的精神品质,其也是我国戏曲作品中具备特点与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之一。因此将对《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具体艺术形象,通过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的表现,做详细的探究分析。

一、纯真腼腆的少女形象

《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是秦淮河岸边青楼中的一位国色天香的歌妓,但她与一般所不同的是,其虽然身处风尘之地。但自身的举止、品行依然清高典雅,性格与思想没有因自己的身份而有所自轻自贱,举手投足间展现的是如大户人家小姐一般的典雅与清纯,在接待拜访自己的文人时,行为表现依然彬彬有礼,并与文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戏曲中第二出“传歌”中的对话,就能突显出李香君的性格特点:

(唤介)孩子,杨老爷不是外人,快拿出曲本几做温习。等师傅对过,再上新腔。

(皱眉介)有客在,学歌怎的。

(小旦)好傻说话,我们是门户人家,吃饭装屯,舞袖歌裙。不若不学歌,闲着作甚。

歌妓学歌是其生存的基本之道,其拿钱存活全指望着自己的歌喉,而李香君却对学新歌极不情愿,又不能强行抗拒,因此只能笑声埋怨诉苦,进而在言谈间展现出李香君腼腆羞涩的少女性格与形象。

而如此一个羞涩纯真的少女,在面对自己的爱情时则展现出其稳重庄严的一面,其与即将结为夫妻的侯方域见面时,并没有因初次见面以及彼此关系而显示出扭捏之态,而是以庄重典雅的姿态接受众人的祝贺。虽然文人们皆拿其夫妻二人开玩笑,但李香君因此是以对侯方域心有所属,而难以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对于侯方域的话题,李香君以“遮袖”等动作回应,其行为真切地表达出李香君作为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在面对感情时羞涩、纯真的情感态度,令人难以感觉到其是一位风尘女子,李香君的举手投足间表现出的是一位纯洁美丽的大户人家闺秀的形象[2]。

二、坚贞不屈的忠贞烈女形象

而当相爱的侯方域离开之后,李香君立誓为其守节。对于丁继之的提亲要求,李香君断然拒绝“奴家已嫁给候郎,岂可改志。”而在众人的反复劝说与威胁下,李香君更是表现出极为强烈反抗精神,“尽你吓唬,奴家主意已定了。”可见李香君为了自己所爱,甘愿忍受社会的偏见与不公,其忠贞不渝的精神跃然纸上。

而李香君的拒绝与反抗也遭致了随后的抢亲行为:戏曲第二十二出“守楼”中,李香君面对凶悍的抢亲局面与杨龙友等人的威逼利诱,依然坚持道“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宫纱扇现有诗题,万种恩情,一夜夫妻。”表明其等待夫君的决心至死不渝,哪怕等待再多年也心甘情愿。而面对杨友龙强行抱其下楼的举动,李香君也放弃了对他的幻想,舍去语言上的抗争,拿出与侯方域的定情诗扇做防卫,左右乱打企图脱身,更是在最后时刻为了遵守与侯方域的爱情誓言,以便将头撞地,誓死不从。其杀身明志的行为将其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品质精神强烈地展现出来,令人叹服于李香君虽是青楼女子,其对爱情的誓言坚守,远非寻常人可比,体现出其忠贞不屈的烈女形象[1]。

三、凛然正气的女豪杰形象

李香君虽是青楼出身,身份低微的女子,但其性格高洁刚烈,待人处事上有着如男子一般的豪爽与坚持,同时其对于国家大事上更是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与立场,在国家受难之际,李香君并未将个人感情与国家大事相联系,勇于牺牲自我。例如在侯方域因受到他人诬陷而需奔走避难时,其本人因是新婚燕尔,尚有所不舍不忍离去,此时李香君则表现出则为坚定与强硬的态度,告诉侯方域不应贪念儿女私情,凡事需以大事为重,此时的离开不仅是为了逃避权贵的迫害,更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为将来的“复社”坚定基础,进而挽救国家于水火之中。正是基于对国家社稷的考虑,李香君才在国家事业与爱情中选择了前者,独自承受离别的痛苦与压力,并坚决地要求侯方域离开,去为了国家前程命运而奔走争取,其正气斐然的女豪杰形象在此刻突显出来。

四、结语

李香君虽然身世不幸,沦落风尘,但其自身的品德思想依然极为高尚,展现出与其他风尘女子截然不同的性格面貌,其坚贞高洁、正直不屈的个性品质,在其一生的斗争反抗与爱情追逐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将一位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思想认识极为高尚坚定,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的女子艺术形象,生活地展现出来,成为戏曲历史中重要且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刘秋萍.解读孔尚任戏曲作品《桃花扇》中的李香君[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4).

篇8

香蕉抹花的主要做法是:选择在香蕉的果指已伸开,尚是垂直,还没有向上转弯,手触花瓣易脱落时进行。抹花工作分2次完成,即掌握在花蕾上部已伸开有3~4梳蕉梳时,抹去上部3~4梳的蕉花,抹花前先用旧报纸、牛皮纸或用蕉干叶,将蕉梳与梳之间垫好,以防抹花时蕉果流出汁液污染果指,然后从上往下逐梳抹去所有蕉梳上的蕉花,把每个果指末端的花柱(柱头)及花瓣全部抹掉。余下的蕉梳蕉花待在疏果、断蕾时,再抹除。在每次抹花后,即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杀菌剂喷施保护伤口。

在香蕉抹花、断蕾后7~10天,在蕉果指向上弯曲,蕉皮转青时结合果穗套袋,选择在晴天上午,用2.5%功夫(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加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10%高效灭百可乳油2000倍液加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均匀喷洒1次蕉果,喷药时还可加营养剂(如绿芬威、高美施、喷施宝等)一起喷施壮果,待药液干后蕉梳与梳之间再垫上一层干净的珍珠棉垫或双面光滑的牛皮纸,避免梳间蕉指的摩擦受伤,垫好后用珍珠棉薄膜双层套袋将果穗套好。

香蕉经过抹花套袋后,果面更显得光洁细嫩。果色美观,催熟后呈金黄色,色泽淡雅、亮丽,品质提高。抹花既可减少养分消耗,又可减少病虫害寄生、繁殖场所,减轻其危害,还可在加工、包装、运输过程中避免柱头散落挤压划伤果皮。套袋既可有效调节套袋内果实生长环境,又避免了风、雨、强光、农药、灰尘、病虫害等对果皮的刺激或危害,减少了病虫斑、机械伤斑、药斑而保持果面洁净。并可防止机械擦伤和碰伤,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可达到生产无公害果品的要求。同时起到调节温度,有利果实膨大,果梳上下生长均匀,果皮青秀光洁,提高果指级别和品质,且可提早7~10天上市,卖相卖价好。每千克香蕉比不处理的高出0.3元,亩增收900元,效益相当明显。

钟英海1 李鄂平2(1广西浦北县安石镇农业站 535327; 2广西浦北县水果局)

板栗巧施夏肥可高产

夏季是板栗开花结果和枝梢生长的旺盛时期,同时又是板栗树根系生长的第1个高峰,树体内的养分消耗大,此时若不供给充足的养料,特别是缺乏所需的硼肥,则会影响板栗树的正常生长,导致当年栗果空苞数增多、产量低、品质差。板栗树夏季施肥有三巧:

1 巧用土壤施肥法

土壤瘦薄、肥料严重缺乏的板栗园,采用土壤施肥法效果较好。方法是:在板栗树树冠滴水线内开挖一个圆形环沟,沟宽25厘米、沟深20厘米,每株施过磷酸钙1千克、尿素0.3千克、硼砂0.25~0.5千克。施用时尿素和硼砂应先溶于水中后再沟施,边施肥边泼水,并用锄头将肥料与土壤混匀,使肥水尽快渗透到根部被根系吸收利用。施肥后及时回土填沟,防止养分挥发。施肥时若加施适量的土杂肥培肥土壤,对来年板栗多结果和减少空苞率效果很好。

2 巧用根外施肥法

该法对各种土壤上的板栗树都适用。方法是:将0.3%~0.4%的尿素液、0.3%~0.5的磷酸二氢钾液、0.3%~0.4%的硼砂液混合后,于晴天上午9时或傍晚喷射树冠,隔10天喷1次,连喷2次即可。如喷肥后在10小时内遇大雨须重喷1次,确保施肥效果。

3 两者结合施肥法

篇9

【摘 要】中国戏曲是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武术等诸多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样式,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润,经典戏曲作品《桃花扇》就明显体现了儒学思想。 【关键词】戏曲;桃花扇;儒学思想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36-01一、戏曲与儒学的联系首先,从内涵本质而言,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在于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哲学思辨。刘蔚华先生曾经将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总结为“以伦理价值为中心”,“以社会国家为本位”,“以义务至上为准则”,“以民本主义为依据”,“以完美人格为理想”,“以世界大同为归宿”。[1]由此可见,儒家思想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思索与感念。王国维曾言:“戏曲以歌舞演故事”[2],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讲述悲欢离合、人生百态,达到写意传神、抒感的目的,从而为观众带来某种心理体验,得到些许人生教益。儒学和戏曲在内涵本质方面有相似之处;其次,从社会效益来讲,儒家思想的产生是孔子为维护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而提出的治国思想,诞生伊始就笼罩着浓郁的政治色彩与教化意义。二、《桃花扇》中的儒学思想(一)李香君与儒学“气节”。古人云:“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说的就是“气节”二字。《桃花扇》中李香君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对女性的重新审视。香君虽为,但心志高远,《守楼》一出,“忙忙的来交聘礼,凶凶的强夺歌妓;对着面一时难回避,执着名别人谁替。”香君面对此种困境,却发誓“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听到别人劝解:“傻丫头!嫁到田府,少不了你的吃穿哩!”她义正言辞:“呸!我立志守节,岂在温饱。忍寒饥,决不下这翠楼梯。”众人强行为香君穿嫁衣,却换来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誓死反抗。《骂筵》一出,将香君的气节体现得淋漓尽致,阮大铖为巴结圣上,采选宫人,将《燕子笺》被之声歌,香君态度坚决:“奴家香君,被捉下楼,叫去学歌,是俺烟花本等,只有这点志气,就死不磨。”为吐胸中之气,香君将词曲自改:“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乾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马士英、阮大铖恼羞成怒,立时便将香君“送入内庭,拣着极苦的脚色,叫他去当”。即便如此,香君也不曾跪地求饶,却是“奴家已拼一死。吐不尽鹃血满胸。”无论是对待爱情还是朝廷,香君自始至终秉持的都是“气节”二字,她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觉悟,愿意牺牲个人幸福,毫无怨言地支持朝宗为国效力。面对权奸逼迫,坚守内心、凛然不惧,绝对称得上是巾帼英雄。(二)李贞丽与儒学“仁爱”。《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仁者爱人”。《桃花扇》就塑造了李贞丽这样一位仁爱的老鸨形象。对侯朝宗和李香君来说,李贞丽是其爱情的促成者与保卫者。在《传歌》一出中,李贞丽听闻侯朝宗“敝乡世家,果然大才”时,便嘱咐杨龙友:“这样公子肯来梳栊,好的紧了。只求杨老爷极力帮衬,成此好事。”李贞丽不曾逼迫香君成为她的摇钱树,反而将其梳栊之事视为重中之重,她看中的不是侯朝宗的权势、金钱,而是他的才华和品貌,对待香君确如贞丽所言“掌中女好珠难比”。《守楼》一出更是将李贞丽的“仁爱”刻画得形象丰满,当马士英逼迫香君嫁给田仰之时,香君为全自己守节之志,倒地撞头,昏迷不醒,这时贞丽并没有趁机将香君偷偷嫁与田仰,而是听从杨龙友意见,牺牲自己,代君出嫁,此等作为实在感人。(三)史可法与儒学“忠贞”。“忠贞”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与灵魂,是封建社会的政治道德准则。孔子曾言“臣事君以忠”,足以表明忠贞之思在儒家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忠贞正直的民族英雄――史可法。清兵渡淮,进逼扬州之时,史可法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倾覆在即,却无力挽救,声声慨叹:“俺史可法好苦命也。协力少良朋,同心无弟兄。只靠你们三千子弟,谁料今日呵,都想逃生,漫不关情;”情到深处,悲从中来“哭声祖宗,哭声百姓……哭的俺一腔血,作泪零。”史可法率领不到三千人马,依旧镇守扬州,誓死卫国,他激励士兵:“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从来降将无伸膝之日,逃兵无回颈之时。那不良之念再莫横胸;之言再休挂口,才是俺史阁部结识的好汉哩。”这一番言辞临危不惧、披肝沥胆,为保山河,不顾生死,实乃一代英豪。《桃花扇》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作,字里行间无不显露着儒家思想的光环与侵染。当代社会,儒学也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适合并服务于时代所需,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儒学与戏曲声息相通、互为关联,在封建社会的禁锢中发芽,在传统文化氛围中壮大,我们也希望它们能继续在当今时代风潮中改革,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参考文献:[1]刘蔚华.中国儒学史序言[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合注.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篇10

1思想意识与世界的关系

思想意识与世界的关系,古人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的。古人认为:一方面,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动物植物等等一切现象,都是思想意识所显现出来的,也就是说没有思想意识就没有世界;另一方面,思想意识摄取世界现象成为思想意识的内容,没有世界就没有思想意识内容。古人的这一观点,与现代人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距。现代人认为思想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没有客观世界就没有思想意识。这一观点与古人观点相比较,现代人的观点只是古人观点的一个方面,没有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识。古人的观点就象左和右、上和下相对存在一样,思想意识是左,是上,世界是右,是下,思想意识和世界是相对存在的。

2思想意识与世界的起源及其变化

古人从思想意识和世界相对存在这一观点,解释了思想意识和世界的起源问题。古人认为,在思想意识和世界没形成以前,是空寂的,没有你我的相对,没有左右上下的相对,没有时间空间的相对,没有一切一切的相对。当想要看,想要听,想要嗅,想要尝,想要触时,就这一个念头一动,就有了影像,就产生了相对。有了相对,就有了思想意识内容,有了内容,相对的影像就形成了世界。古人有这样的描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空寂,有就是思想意识和世界相对,有了相对,思想意识就有了内容,随着思想意识内容的积累和沉淀就显现出世界的万事万物。古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现代人不一样,现代人认为有形象活动的个体是生命,古人则认为思想意识是根本,思想意识就是生命。在思想意识和世界形成初期,因为思想意识中的内容很少,思想意识处于模糊状态,并没有一定形象,思想意识只是一种存在,所以世界也处于混沌状态,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不很分明。随着思想意识摄取内容的增加,思想意识有了形象,这就是现代人说的生命(但不一定是现代人的形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也变的清晰,这就是现代人说的世界。思想意识内容在变化,所以世界也在变化,思想意识和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思想意识内容变的好,世界就变的好;思想意识内容变的坏,世界就变的坏。

3思想意识的多样性与多维世界

思想意识和世界是相对存在的,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在无数的生命中,每个生命的思想意识都不一样,但总有相似或相近的,这些思想意识相似或者相近的生命群体,就会显现出相同的世界。因此古人就有了这样的谚语:“物以类居,人以群分”,“善一堆恶一群,什么样的人找什么样的人”等等。所有这些古人的言说,都指向了一个观点:思想意识的多样性显现出多维的世界。既然还有多维世界存在,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呢?这就好像有多盏灯光,这盏灯的光和那盏灯的光互相交涉,有的生命生活在这个光中,有的生命生活在那个光中,生活在这个光中的,看不到那个光中的。多维世界也是这样,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互相交涉,但互相不妨碍,这个世界的生命看不到那个世界景象,那个世界的生命看不到这个世界的景象。所以天堂不在天上,地狱不在地下,天堂地狱和我们在一起又不在一起,这话好像矛盾,但却是古人的重要观点。古人认为,思想意识所显现的世界大概有这么几类:(1)在相对世界中以贪婪的思想意识为指导而所做的行为语言,这种行为语言反过来被思想意识所摄取成为思想意识中的内容,那么其所显现的世界是饿鬼界。饿鬼世界景象是一片荒野,在饿鬼界生活的生命很难找到食物用品,感受非常痛苦。(2)在相对世界中以嗔恚的思想意识为指导而所做的行为语言,这种行为语言反过来被思想意识所摄取成为思想意识中的内容,那么其所显现的世界是地狱界。地狱世界的景象是铜墙铁壁斧钺钩叉,在地狱中的生命承受着各种刑具惩罚的痛苦。(3)在相对世界中以慈悲的思想意识为指导而所做的行为语言,这种行为语言反过来被思想意识所摄取成为思想意识中的内容,那么其所显现的世界是天堂界。天堂世界的景象是亭台楼阁奇花异草,在天堂中的生命过着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向这样思想意识所显现的世界还有很多,古人都有很详细的描述,这些不是我们研究的中心,在此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