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武松范文

时间:2023-03-24 01:0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浒传武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水浒传》乃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刻画的生动传神、栩栩如

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十分有韵味。故事情节更是惊心动魄、曲折离奇、

引人注目。其中,武松打虎一节更是让我目瞪口呆,那“一扑、一掀、一劈”真是让我惊心动魄,脑海中闪现英雄一词。的确,用英雄一词形容武松着实再恰当不过了。他为了大哥而杀潘金莲和西门庆,后又知道自己犯下杀人罪而主动自首。更是体现了他那正直、豪迈、敢作敢当的英雄气概,后因遭人陷害而嫉恶如仇,虽杀有许多人,但都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所以,可见,武松也是一个有原则,讲原则的人。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同时也造就了一个恩怨分明的武松。既使孙二娘开始想杀了他,但又因比武较量,与其和张青结为兄弟,后在二人的帮助下,假扮修行的行者,夜走蜈蚣岭,后再次遭人陷害而不得以有杀死孔亮,逃离山庄。之后结实施恩,听说兄弟被欺负后,又前去报复蒋门神,直打的蒋门神跪地求饶,后又得罪张督监和张团练,两人狼狈为奸,设计陷害武松,但最终被嫉恶如仇的武松杀死,且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字样,再一次证明了武松是一个光明磊落、不怕死、敢作敢当、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篇2

小管营施恩向武松告诉哀曲之事,说蒋门神夺他的快活林,自己不肯让,结果吃了人家一顿拳脚,两个月起不得床,请武松为她出这口无穷怒气。

武松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根本没把蒋门神放在眼里,还敢嘲笑蒋门神。要说像结果大虫一般结果了。武松正欲出发,老管营又准备了清酒、果品之类的美食,把武松招待了一番,并叫小管营与武松拜了兄弟,当晚,武松吃了大醉,管营当心武松醉酒误事,于是商定后天起程去酒楼找蒋门神计较。

原来武松的本事全仗酒力才使得出来。一路上,每遇到一个酒店,武松就进去喝上三碗,将近喝了三十五六碗。

武松先后支走了小管营和仆人,径直到了蒋门神所夺得酒店门前,装作喝的大醉的样子,前癫后到,东倒西歪。进得店里,故意在店里闹事找茬。主妇人和众酒保大怒,纷纷奔上前来拿人。武松略施拳脚,有的人有的被人进酒缸,在地求饶,一个屁滚尿流,有一个乖的趁隙溜走。武松料定他是去报与蒋门神的,大步赶了出来。正好迎着报告传将出来的蒋门神,再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先是吃了一惊,奔将来,待瞧见清只一醉汉,于是只顾上得前来,那曾想武松是有心来算计他的,只见他抢身向前,把两个拳头在蒋门神面前晃一晃,突然又转身而走,一副挑畔的神气,蒋门神何曾受到这样的鸟气?大怒。轮拳将上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使出平身的真才实学“玉环步”“鸳鸯脚”,打的蒋门神在地求饶……

篇3

一、以酒写人,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充实

在书中,酒是串联起各人物关系的纽带。作者用酒来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在整部小说中,虽然酒出现的频率颇高,但是一点也不显得重复和累赘。伴随着酒的每一次出现引出不一样的故事人物,可以说就酒是串联起整部小说人物的纽带。比如:《水浒传》中有很多人物性格中都有粗鲁的特质,但每个人物性格的粗鲁又是不一样的,这可以从每个人物的宴饮描写中挖掘出来。武松是粗鲁的,但我们更多地感觉到的是他的英勇与无畏;李逵也是粗鲁的,但却带着豪放与爽朗;鲁达更是粗鲁无二了,却觉得光明正大。更详细点说,武松是我们印象里的打虎英雄,武艺高强且桀骜不驯。在他打虎英雄的成名道路上,三碗不过岗是他标志性的里程碑。十八碗酒壮大他的胆子,激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最终几十拳打死老虎的结局,也是酒后力量的发挥。喝酒打虎是武松打虎英雄形象背后的最佳诠释。之后武松醉打蒋门神,表现了武松敢于反抗,敢于与恶势力做斗争的无畏精神。其中酒更是成为了刻画武松这一英雄气节,表现武松精神风貌的重中之重。李逵成为《水浒传》中与酒最为贴切的英雄人物。在对他的饮宴描写中,他通常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姿态,可以看出他不拘小节,豪爽粗鲁的人物性格,使得他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鲁智深也是一位酒中汉子。他同别人喝酒时得知金氏父女被人欺负,之后痛打郑屠夫,体现了他光明正大却又心急粗鲁的性格。在拳打镇关西之后安排金氏父女先行离开则又体现了他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总而言之,酒不仅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更是展现了相似性格特点中的不同之处。这种细腻手法的表达,酒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以酒论事,使故事情节充满戏剧性

高尔基说过情节是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水浒传》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精彩异常。其中,酒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演变的关键,酒加剧了情节中的矛盾与冲突,使人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林冲被逼上梁山这一过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个过程中,酒是催化剂。先说说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前,他的性格其实是有点懦弱和压抑的。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时,林冲敢怒不敢言。鲁智深为他打抱不平时,林冲还多加劝阻。后来林冲锒铛入狱,妻子上吊自杀,他却借酒消愁,郁闷悲苦无处发泄,无可奈何。当故事发展到时,林冲的愤怒终于冲破临界点,仇恨爆发,在酒的作用下,林冲杀了陆虞侯等三人,奔上梁山。在林冲的故事情节刻画中,风雪山神庙是林冲命运的转折点,从一个忍辱负重者变为一个抗争者。这一转变更加鲜明的揭示了整部小说的主题-封建统治的罪恶与黑暗是造成百姓生活痛苦不堪的根源。纵观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整个过程,酒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与发展,并且在《水浒传》中,各个英雄人物故事情节的展开,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以酒谈民俗,反映宋元时期等级制度森严

小说中诸多饮宴描写,说明当时饮酒风气盛行,已然成为一种风尚,甚至是一种文化。《水浒传》中对酒的浓墨描写反映了宋元时期的民俗;突出酒在人际交往中的重大作用。例如,梁山108将宴饮时的座次排定就证明了身份地位不同,会有尊卑之分,主客之别,不然就会与礼不和。宋江在江湖上很受人尊崇,因而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坐在首位,这是地位的差别。在不同的场合,身份不同,也是有不一样的座次。总的来说,就算是肝胆相照的英雄好汉,在当时来说地位也不是完全平等的。说明封建等级制度在人民思想中的存在是根深蒂固的,梁山108将的反抗是不彻底的。有压迫就会有反抗,108将反抗的是宋朝廷的黑暗与腐朽,但是等级制度的分割却不是他们反抗的中心。所以就这一点而言,酒文化的盛行却是当时人民思想的蒙蔽。

篇4

更有趣的是,“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一回书里,武松因杀死西门庆、潘金莲,被发配到孟州。途经十字坡时,因天热找口酒喝,便来到孙二娘开的酒店。对这家酒店,武松早有耳闻,知道是家黑店,于是格外谨慎,故意找碴儿戏弄孙二娘,逼她使出蒙汗药酒来。两个公人因饥渴,端起酒来便喝,而武松乘孙二娘不备,将酒泼在暗处,口中还故意喊:“好酒!还是这酒冲的人动!”孙二娘拍着手喊:“倒也!倒也!”两个公人,只见天旋地转,禁了口,往后倒去。武松也把眼虚闭紧了,仰倒在凳边。待孙二娘来抬人时,武松突然将孙二娘放倒在地,压得鬼叫。这时菜园子张青赶到求情,武松才放了她。孙二娘于是调了一碗解酒药,张青扯住耳朵灌将下去。没半个时辰,两个公人如大梦初醒一般,看着武松说道:“我们却如何醉在这里?这家恁么好酒,我们吃恁不多,便咋地醉了。记着他家,回来时再问他买吃。”武松、张青、孙二娘都大笑起来,两个公人如云里雾里,不知笑从何来。去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还要夸奖孙二娘酒好,可见这蒙汗药的作用!

《水浒传》里的蒙汗药是种什么?解药又是什么配成的?《水浒传》毕竟不是医书,所以没有介绍。正因为《水浒传》是小说,故不少读者以为是作者想出来的东西。其实不然,据古书载:

蒙汗药乃是用曼陀罗花制成。曼陀罗又名风茄儿、洋金茄花、山茄子,产于我国西南各省。为一年生草本,高四五尺,茄叶互生,卵圆形,端尖,边缘呈不规则波状分裂。夏秋间开花,花紫色或白色,有漏斗形三合瓣花冠,边缘五裂,果实为卵圆形,有不等长尖刺,熟时四瓣裂开。叶、花和种子含茛菪碱、东茛菪碱等成分,具有麻醉、镇痛作用。现用曼陀罗制成的洋金花制剂,多用于手术麻醉。

用曼陀罗制成蒙汗药,是何人何时发明,尚不知。但古书中有关此药的记载颇多。如宋代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五溪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对其制法,明人魏浚在《岭南琐记》及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都有同样记载:“用风茄为末,投酒中,饮之,即睡去,须酒气尽以寤。”

蒙汗药为粉末状,下在酒里,故成悬浮液,酒色显得浑黄。蒙汗药与酒配伍,真可谓“珠联璧合”,麻醉效果更佳,药力见效快,真是出门便倒,倒头便睡。

篇5

水浒故事的流传有两个系统。咱们熟悉的《水浒传》,属于文人改造过的、适合出版、于世道人心暂无大碍的系统。不过,便是这本《水浒传》的读者,对那批好汉或逃犯,有自己心目中的座次,和书中的座次大不一样。鲁智深名列中品,读者倒喜欢。卢俊义是坐主席台的人,而读者不买账。

自古已如此。明代有一种马吊牌(麻将的前身),大牌上印着二十名水浒好汉的像,头牌自然是宋江,值万万贯;其次武松,千万贯,其下又有三阮、鲁智深等,各值百万至数十万贯;而大刀关胜,靠关公的老面子,忝居其列,只标三万贯。卢俊义贼气不足,图像上不得马吊。那么宋江呢?在流行的《水浒传》版本中,宋江并无什么英雄之举,难得出手,只杀了个女人。他为什么仍值万万贯?一个原因是,在民间的系统里,宋江也是个狠角色,不像在书中那样首鼠两端。

鲁迅曾说中国社会有“水浒气”。这种气可做两种理解。第一种是爱幻想。受累或受气之余,花几文钱,听说书先生口若悬河,什么武松打虎,李逵杀人,神飞意驰半个时辰,施施然而归,晚饭也合口些。需要说明的是,对多数人而言,并不是幻想有什么好汉来解救自己,而是幻想自己做好汉,如阿Q的自己革命,先杀小D,后杀王胡,抢元宝和宁式床,和吴妈困觉,“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小人物的最高幻想,大致如此。至于“解民倒悬”云,是历代逐鹿者编造出来的,而农民从自己的经验中知道,便是宋三郎来,恐怕作风更像李逵,排头价砍将过来,你还来不及叫一声“我是阶级兄弟”,头已落地。在历史上,宋江便是这么个强梁,他若是真的心怀仁义,早已下场如王伦,而来不及做故事的主角,呼保义而天罡星了。

“水浒气”的第二种,是随时可以为贼,在道德观上,并无障碍。匪首上法场,万人同观,快意之余,兼复嫉妒,哪怕自己也遭过他抢。远的事情,细节不能尽知,民国间有几年,豫皖数省,宋江多如牛毛。有的农民,农忙时下田,农闲时上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算不能发大利市,至少给家里省些花用;而其所抢劫的物色,从脚下布鞋到头上毡帽,不走空就行,有失贼体,实介于山大王与破烂王之间。这种价值观,与官方的自然冲突,所以历代禁刊《水浒传》,禁演水浒戏。晚明左懋第指《水浒传》为“贼书”,“此书盛行,遂为世害,……始为游手之人,终为穿窬劫掠之盗,世之多盗,弊全坐此,皆水浒一书为之祟也。”

这就夸大了。先有梁山泊,后有《水浒传》。书中阮小五说,“如今那官司,一处处动掸便害百姓”,金圣叹评论道:“千古同悼之言,水浒之所以作也。”金圣叹之意,便是人们常说的“”。但中国的罗宾汉如此之多,罗宾汉的叫好者如此之多,简单一句“”,已不能解释。老话叫“少不读水浒”,意思是少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所斗为何?真宋江的事迹流传不多,大致和别的盗匪无异,剽掠而已。小的盗匪,攻村掠寨;大的盗匪,冲州撞府,都是在打粮草,最大的要夺天下,化为官府。这种以暴力为优先手段的“水浒气”,为官民所共享。所以禁水浒也罢,禁《打渔杀家》也罢,实在是抽丝之举。论其高明,还不如文人之改造水浒故事,使宋江心向朝阙,最后大家欢喜,共做同志。文人以天下为狗任,往往多事;历代改写或续写的《水浒传》,不下数十种,都是应时之作。比如民国时的几种续作,多写宋江抗金,同赴国难的故事。公法退而私刑进,礼失而求诸野;但国难当头,诉于盗匪,也是够有想象力的。

宋江再怎么说,也是个贼。只是贼与英雄,在老价值观里,不过是一线之别,在官方而言,只差着合法性;在民间,只需要有一点点理由。有了这点理由,便可大大方方地杀人放火,而以“凶猛为好汉,悖逆为奇能”了。至于以为这种力量,对官府有什么牵制,令其有所忌惮,实在只是帝制下的幻想。

篇6

不必说《三国演义》中激烈的战争,也必说《红楼梦》中柔情似水的话语,更不必说《西游记》中艰辛坎坷的旅程,单是《水浒传》中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忠义”二字,便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回味无穷。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水泊梁山与列位英雄好汉同行,领略《水浒传》独具的韵味。

宋江这个梁山第三任首领,谦虚谨慎,仗义疏才,任人唯才,具有高超的管理,组织能力,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及时雨”这个绰号不是白得的,晁盖等七人智取生辰纲,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告知,才免此难;武松在柴进庄上因脾气暴躁受人冷淡,宋江则反客为主对武松体贴入微,使武松感激万千;李逵因激动,曾多次与宋江大吵大闹,而宋江则毫不生气,以宽广的胸襟容纳住了这个“黑旋风”……“义”字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啊!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曾多少次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曾几何时,想起了“退一步,风平浪静。忍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曾多少次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取笑过性行古??耐?В??负问保?逄???耍?鹬毓??耍空饽训啦蛔阋运得魉谓??ldquo;义”值得我们学习吗?

行者武松这一形象,更有他那传奇的魅力,无时无刻都在显示着勇敢,机警,大义凛然,光明磊落,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宋江的“义”可以令人感动,而武松的“义”便可惊天地,泣鬼神。为报施恩之恩,武松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飞云浦怒杀官差,手执一把朴刀,血溅鸳鸯楼,为施恩夺回了权利。回到现在,想想自己,当朋友遇难时,我们曾真心地帮助过他们吗?我想我们中,极大部分人都会说没有,我想我们当时,早就会被困难吓得两腿发软了罢!

当然,《水浒传》这个民间巨作向我们诠释的并不光是“忠义”二字,还有的——便是“孝”字。上梁山后,宋江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回乡看望父亲;公孙胜因母亲的原因,曾拒绝上梁山入伙;李逵在梁山享尽清福之时,想起母亲,正要背母上山之时,不想母亲竟被老虎吃掉,李逵一怒之下,连杀四虎……当然,还有很多孝敬的例子,都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父母因天冷让我们加衣,我们则不顾父母的感受摔门而去;有时我们犯些错误,则不断的埋怨父母的过失,这样的我们还是孝子还是好学生吗?当然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孝”,也不懂得报恩,若还是在过去,估计已背上“大逆不道”的罪名了罢!

站在忠义堂前,看着水泊梁山奏出的辉煌乐章。思索着一代又一代的责任,领悟着“忠”“义”“孝”三的含义。《水浒传》给我们的启示,似一叶扁舟,在我们的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涟漪……

篇7

在书中,酒是串联起各人物关系的纽带。作者用酒来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在整部小说中,虽然“酒”出现的频率颇高,但是一点也不显得重复和累赘。伴随着酒的每一次出现引出不一样的故事人物,可以说就酒是串联起整部小说人物的纽带。比如:《水浒传》中有很多人物性格中都有“粗鲁”的特质,但每个人物性格的粗鲁又是不一样的,这可以从每个人物的宴饮描写中挖掘出来。武松是粗鲁的,但我们更多地感觉到的是他的英勇与无畏;李逵也是粗鲁的,但却带着豪放与爽朗;鲁达更是粗鲁无二了,却觉得光明正大。更详细点说,武松是我们印象里的打虎英雄,武艺高强且桀骜不驯。在他打虎英雄的成名道路上“,三碗不过岗”是他标志性的里程碑。十八碗酒壮大他的胆子,激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最终几十拳打死老虎的结局,也是酒后力量的发挥。喝酒打虎是武松“打虎英雄”形象背后的最佳诠释。之后武松醉打蒋门神,表现了武松敢于反抗,敢于与恶势力做斗争的无畏精神。其中酒更是成为了刻画武松这一英雄气节,表现武松精神风貌的重中之重。李逵成为《水浒传》中与酒最为贴切的英雄人物。在对他的饮宴描写中,他通常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姿态,可以看出他不拘小节,豪爽粗鲁的人物性格,使得他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鲁智深也是一位酒中汉子。他同别人喝酒时得知金氏父女被人欺负,之后痛打郑屠夫,体现了他光明正大却又心急粗鲁的性格。在拳打镇关西之后安排金氏父女先行离开则又体现了他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总而言之,酒不仅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更是展现了相似性格特点中的不同之处。这种细腻手法的表达,酒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以“酒”论事,使故事情节充满戏剧性

高尔基说过情节是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水浒传》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精彩异常。其中,酒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演变的关键,酒加剧了情节中的矛盾与冲突,使人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林冲被逼上梁山这一过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个过程中,酒是催化剂。先说说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前,他的性格其实是有点懦弱和压抑的。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时,林冲敢怒不敢言。鲁智深为他打抱不平时,林冲还多加劝阻。后来林冲锒铛入狱,妻子上吊自杀,他却借酒消愁,郁闷悲苦无处发泄,无可奈何。当故事发展到时,林冲的愤怒终于冲破临界点,仇恨爆发,在酒的作用下,林冲杀了陆虞侯等三人,奔上梁山。在林冲的故事情节刻画中,“风雪山神庙”是林冲命运的转折点,从一个忍辱负重者变为一个抗争者。这一转变更加鲜明的揭示了整部小说的主题-封建统治的罪恶与黑暗是造成百姓生活痛苦不堪的根源。纵观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整个过程,“酒”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与发展,并且在《水浒传》中,各个英雄人物故事情节的展开,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以“酒”谈民俗,反映宋元时期等级制度森严

小说中诸多饮宴描写,说明当时饮酒风气盛行,已然成为一种风尚,甚至是一种文化。《水浒传》中对酒的浓墨描写反映了宋元时期的民俗;突出“酒”在人际交往中的重大作用。例如,梁山108将宴饮时的座次排定就证明了身份地位不同,会有尊卑之分,主客之别,不然就会与礼不和。宋江在江湖上很受人尊崇,因而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坐在首位,这是地位的差别。在不同的场合,身份不同,也是有不一样的座次。总的来说,就算是肝胆相照的英雄好汉,在当时来说地位也不是完全平等的。说明封建等级制度在人民思想中的存在是根深蒂固的,梁山108将的反抗是不彻底的。有压迫就会有反抗,108将反抗的是宋朝廷的黑暗与腐朽,但是等级制度的分割却不是他们反抗的中心。所以就这一点而言,酒文化的盛行却是当时人民思想的蒙蔽。

四、结束语

篇8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写了许多梁山英雄好汉的故事,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等。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脍炙人口,突出了好汉们英勇无比的光辉形象,深受我们的喜爱。可是一位叫的王仁同学读了《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故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武松把老虎打死了是不爱护野生动物,因此称不上英雄好汉。对于他的这个观点我是不赞成的。

首先,我觉得我们要弄清楚故事发生时间的问题,《水浒传》里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北宋末年的,聚距离今天已经非常遥远,和我们现在根本不是一个时代,我们不应该盲目的使用今天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境界来要求古人,否定英雄。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武松打虎的目的,是为了好玩滥杀动物,还是挺身而出为民除害。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被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是一只十分凶残的吊睛白额恶虎,它在被武松打死之前已经伤害了许多无辜百姓了,路人们谈虎变色,但是都不敢面对它,如果不是成群结队相互壮胆,甚至都不敢从景阳冈那个地方走过。由此可见,武松打虎完全是为了百姓安全,是为民除害。这一点,从事后武松因为打虎受到百姓的欢呼,官府奖励和表扬也可以看出来,当时武松打死恶虎的行为肯定是对的。而且,武松的生命当时也受到了老虎的威胁,想想那种情况危急的情形,就算是在今天,当任何一个人受到野生动物伤害时,也都会毫不犹豫反抗的,何况武松当时是只身面对一只嗜血成性的野生恶虎,还不是现在动物园里人们饲养的已经没有野性的老虎,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再想想现在,我们有时面对一只小狗都会心惊胆颤,落荒而逃,两种情况一对比,谁还能说武松不是英雄?

最后,我们还要说明老虎数量的问题。我想,在宋朝时老虎的数量一定是很多的,因为在自然界,老虎几乎没有天敌,当时的人们没有枪炮,只手空拳对老虎也构不成威胁。并且在宋朝时,中国还是封建农业社会,科技没有现在发达,人口也没有现在那么多,城市也很少,人们留给老虎的生存空间是很大的,老虎已经多到威胁人类的地步了。不像当今所谓的文明社会,人们肆意扩张,为了自己生活舒适,大量侵占老虎的生存空间,使老虎变成了濒危动物而需要刻意的保护。从书中另一个“李逵杀虎”的故事也可以看出,老虎在当时几乎无处不在,几乎是有山林的地方就有老虎出没。我想,就算在今天,当一种动物的族群数量庞大到威胁人类生存安全时,它也不会受到《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比如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袋鼠,它们虽然可爱,但是数量庞大,威胁到别的物种生存了,所以每年也要受到政府有计划的猎杀。在如今都是这样,何况是在还没有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宋朝呢。

所以,我认为武松不但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英雄。

篇9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作者施耐庵以鲜明的爱憎感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故事!如《武松打虎》就是其中之一。

武松是《水浒传》中杰出的人物,他是山东清河县人,人称二郎。他身高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是因为他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在景阳冈,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下黄坑里,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气绝。景阳冈打虎这一壮举,显示了武松无比神威的英雄气概,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战胜恶势力的正义理想。

如今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也会经常碰到一些“拦路虎”,通常有许多人都会临阵退缩或者逃避不敢面对,自从我学习了《武松打虎》这篇课文之后,使我懂得做人遇到困难时要临危不惧,我要学习武松打虎的精神。要无论在学习上或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时都要不慌张、不退缩,勇于挑战,勇敢面对,勇往直前。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难题,努力成为学习和生活上的“打虎英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 朱有燉;水浒故事;思想嬗变;传播途径

[中图分类号]I20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3-0089-05

在朱有燉存世的三十余种杂剧中,有两部以“宋江”等“义贼”为主要人物的“偷儿传奇”颇为引人注意。然就对这两部杂剧的论述看,学界多立足于对其文本的解读,少有从文献价值的角度予以考虑,正因如此,由于研究界面的限制,造成了研究兴趣的过于集中,从而使相关研究陈陈相因者多,富有新意者少,甚为遗憾。其实,如果从水浒故事流变过程衡量之,不难发现,以朱有燉的身份地位、时代环境及影响,其水浒戏在这一流变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甚至某些方面已经超出了对戏剧文本本身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对元代水浒戏赞不绝口而对明代水浒戏不屑一顾时,朱有燉的水浒戏很好地予以了正面回应。这也说明,对于不同时代的作品,正确的评价应当是多方位的,而不是拘泥于局部、一叶障目而偏离于客观立场。所以,基于此,笔者拟将朱有燉水浒戏置于水浒文化流变这一宏大背景下,谈一谈自己的鄙陋之见。

一、对考证《水浒传》成书时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浒传》的成书时间一直是困扰《水浒传》研究的老问题,多年来争议不断,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所以难以统一,正如马幼垣所言“我们仅有可靠的下限,没有上限”[1]139。但无论持何种观点,有一个时间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明初,因为超过这个界限,也就等于承认《水浒传》成书于元代,“有元一代之文学”恐怕也就要改写,否则,也就成了明代文学的标志性著作。朱有燉及其水浒戏,因其特殊的时代关系,事实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一,从内容上言之,朱有燉的水浒戏有别于《水浒传》,其故事主体在《水浒传》中找不到对应情节,具有“分水岭”的意义。比如《豹子和尚自还俗》中鲁智深在剧中原本就是僧人身份,与《水浒传》中一出场的鲁提辖相比大相径庭,至于剧中写他重新入寺为僧仅仅因为“自去年被我哥哥宋江打了我四十大棍,我受不得这一口气”,与《水浒传》中光明磊落、豪爽直率的形象相比,不免显得肚量不够,狭窄自私。下山后,宋江深感有负当初誓愿,分别派李逵、鲁智深妻儿和老母劝其上山等诸多情节,更于《水浒传》中找不到蛛丝马迹,完全可以认为,这是朱有燉另起炉灶式的创造,如果说有所参照,按其《仗义疏财》小引所云亦当是《宣和遗事》及元代水浒戏而非其他,“也就是说,朱有燉当时所能看到的记载宋江一伙的最为详尽的文献,只是《宣和遗事》”[2]。《水浒传》成书后,这种状况彻底改变,水浒戏创作基本据《水浒传》改编,罕有借径前代者,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如果我们把注意力往下移,看看自万历以来的各种水浒戏,便会发觉一几近规律性的形式。这些在《水浒传》流通以后才出现的剧作,根本上都是改编。为了戏剧效果,为了满足民众天理昭彰、报应不爽的观念和完美团圆的要求,为了与同样取材的剧作有别,枝叶增减、情节更换和铺衍,都是必然的、需要的,“但故事主干和模式以及人物性格则鲜与《水浒传》大异”。比如李开先《宝剑记》、陈与郊《灵宝刀》、沈璟《义侠记》等等,其与《水浒传》之间的承续关系显而易见。

其二,在朱有燉两部水浒戏中,都涉及到梁山好汉的人数和名号,这些人数和名号异于《水浒传》、同于《宣和遗事》,体现了一种渐变的痕迹。关于人数,脉望馆本所载梁山好汉规模已达一百单八人,“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的字样见于《仗义疏财》宋江的开场白中,但这在周藩原刻本中是没有的,说明赵琦美在搜集整理时作了修改,并不等于朱有燉创作时如此。而其名号,尤以《自还俗》所言最详:

“第一名智多星吴加亮,第二名铁大王晁盖,第三名玉麒麟李义,第四名青面兽杨志,第五名混江龙李海,第六名黑旋风李逵,第七名九纹龙史进,第八名入云龙公孙胜,第九名浪里白跳张顺,第十名活阎罗阮小七,第十一名霹雳火秦明,第十二名立太岁阮小五,第十三名莽二郎阮进,第十四名大刀关必胜,第十五名豹子头林冲,第十六名小旋风柴俊,第十七名金徐宁,第十八名扑天鹏李应,第十九名赤发鬼刘唐,第二十名一直撞董平,第二十一名插翅虎雷横,第二十二名美髯公朱彤,第二十三名神行太保戴宗,第二十四名赛关索王雄,第二十五名病尉迟孙立,第二十六名小李广花荣,第二十七名没羽箭张青,第二十八名没遮拦穆横,第二十九名浪子燕青,第三十名铁鞭呼延绰,第三十一名急先锋索超,第三十二名行者武松,第三十三名拼命二郎石秀,第三十四名火船攻张岑,第三十五名摸着云杜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