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范文

时间:2023-03-31 07:5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材料作文审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材料作文审题

篇1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是防“押题”的最好作文形式。相对于话题作文而言,它的审题立意难度较大,又由于高考作文自1999年到2005年一直是话题作文,因此,当它今年再次出现在高考语文全国卷上时,众多考生不知所措,偏题、跑题现象严重。为此,笔者针对“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注意点。

一.切忌“根据材料的部分内容”立意

一般说来,出题者的意图是通过整个材料来显示的。如果不在审视整个材料的基础上把握观点,而是断章取义,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命题者的用意,从而造成偏题、跑题现象。例如:

(材料一)人们看到洁白的荷花时,总是情不自禁的赞扬它出淤泥而不染;可没有想到,没有淤泥,能有荷花吗?

材料分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旨在说明淤泥的坏处,后一部分旨在说明淤泥的好处。综合整个材料可立意为:“看问题要全面。”有的学生审题时只注意了材料的前一部分或后一部分,因而错误地立意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作用”等。

二.切忌“在材料的非主要信息上”立意

有些材料,信息点很多,给正确立意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时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各个信息在材料中所占比例及材料语言形式的特点,确定出主要信息(因为只有主要信息才反映材料的主旨),在此基础上立意。否则,立意就会偏离材料。例如:

(材料二)长江从源头流来,虽经千曲百转,有时向东又转向东南,向东北,向北,向东,又向西,但不管它怎样曲折反复,终将流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

这个材料的信息点有两个,一是长江的流向曲折,二是长江终将流向东。这两个信息乍一看象是侧重于前一个(因为它在材料中占的比例较大),但是只要留心一下材料的语言形式,就会发现后一个信息是主要的——转折复句强调的是后。

三.切忌通过类比联想进行立意

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事实型的,有的是寓意型的,但不管材料是哪种,它提供的只是一种现象,立意时要求把它所包含的道理、蕴含的实质揭示出来,为些,审题就要经过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有的学生不明白这一点,在立意时进行类比联想,即从材料这一特殊现象出发联想到与之相似的另一特殊现象,然后把联想的结果作为观点,这种立意方法是非常错误的。

仍以材料二为例,有的学生由“长江向东流”联想到“历史向前发展”,因些立意为“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这个观点是类比联想的结果,没有上升到对材料本质认识的高度,因此是不正确的。

四.立意时要考虑出题者的态度

大多数材料都具有感情倾向性(即带有出题者对材料中人或事的褒贬态度)。这种感情倾向直接反映着出题者的意图,反映着材料的主旨,审题时若不把这种感情因素考虑进去,就会造成立意的失误。例如:

(材料三)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学者许衡,行路时,口渴难忍。路遇梨树,众人皆围而摘梨,唯许衡不为所动。人问之,日:“此非吾梨,岂能乱摘?”人以其迂腐,讥之:“乱世梨无主。”衡正色日:“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

篇2

一、观点明确型

如,朴素是一种自然真诚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高尚的社会情操,同时,朴素又是一种责任。从语言情感流向来看,材料对“朴素”持一种褒扬的态度,如果以朴素为话题来写作的话,应该从正面立意比较恰当。

再如, 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幅图画,图画中的猫们端坐在摆好了鱼的餐桌前,对一只正在抓老鼠的另类猫说“有鱼吃了,为什么还去捉老鼠”。这则材料,应该属观点明确、感情明朗的材料,从抨击社会上不担当、无作为的思想立意比较恰当。

这类作文材料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文章立意基本不会跑题偏题。

二、辩证分析型

如,2009年湖南省的作文提供的是一个字“早”。对此应该做辩证的分析,“早”有抢占先机之意,有积极进取之神,它是值得提倡和褒扬的生活原则和人生态度。同时也可以从拔苗助长和伤仲永展开联想,并不是越早越好,相反“早”严重的时候,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损伤,所以对此应该做辩证的分析。

又如,最美的风景总在未曾到达的地方。这个材料顺语流而谈,远方是未知,是新奇,它引领我们去探索,去憧憬,所以它最美;也可以逆语流而思,最美的风景不一定在未曾到达的远方,它可能在身边;也可以是人生何处不芳华,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还可以引申谈欲望和满足。

再如,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如果思考这个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两极材料,需要作辩证的分析,谦卑的人生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相结合。

三、多角度发散型

如,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黑海涛原本只是北京音乐学院的一位来自陕北地区的学生,当时,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的时候,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机会难得,当时许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这位歌王听一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瓦罗蒂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有一男孩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歌者就是从陕北山区来的学生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见到帕瓦罗蒂,只能凭借歌声推荐自己。听到窗外的歌声,帕瓦罗蒂说:“这个学生的声音像我。”接着他又说:“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我要见他!并收他做我的学生!”后来,帕瓦罗蒂亲自张罗黑海涛出国深造事宜(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拿到签证)。1998年,意大利举行世界声乐大赛,正在奥地利学习的黑海涛写信给帕瓦罗蒂。于是,帕瓦罗蒂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终于使海涛成行,并在那次大赛上获得名次。

这样的材料,内容丰富,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立意。多角度立意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还是有最佳立意、次佳立意和不当立意的,所以应该准确分析材料。

怎样来分析材料呢?首先从涉及的人来看,有黑海涛、帕瓦罗蒂、有背景的人。关键人物应该是黑海涛,材料中他有三个身份的变化,陕北地区的学生,北京音乐学院的学生,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关键的事件是他在窗外唱歌打动了帕瓦罗蒂,帕瓦罗蒂写信推荐是关键事件产生的果。所以,如果从有背景的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就是不当立意;从帕瓦罗蒂的角度谈识才、爱才、选才,属于次佳立意;从黑海涛的角度谈巧妙地用自己的方式推荐自己,让他人认识自己的实力,这样从方式和实力两个角度来立意,应该是最佳立意。因此,分析材料应该抓住关键的人和事来进行。

又如,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应用自己工程力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直到前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怎么着手来分析这则材料呢?

这则材料的关键人物,应该是“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他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二是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从整体出发,第二件事情才是关键事件,那么谈设计师的设计才华就不是很恰当的立意。如果从他既坚持自己的思想,又善于妥协,最后把事情处理得很完美这种处事艺术来立意,就是最佳立意。当然也可以逆语流而思,否定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

篇3

关键词: 新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作文训练

一、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又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不足。

新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四自”和“三不”。“四自”(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体现了写作高度的开放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则体现了写作严格的限制性。

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都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进行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有: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尽可能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主要方法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2.由果溯因: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3.舍次求主:有些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4.:如果是多则材料,审题时要鉴别材料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或从共同点出发,或将不同点对比,或将不同观点补充叠加,提炼出正确的主旨。

四、方法例说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多角度立意。

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大小,每个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从猪八戒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结论:要承认自己的不足;多从自身找原因;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打击报复;勇于接受正确意见;不因小失大,或不把宝贵的精力放在无谓的小事上;胸怀宽大才能集思广益。

从镜子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结论: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光明磊落难能可贵;有理走遍天下;不畏;委婉胜于直言;讲究方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忠言“顺”耳利于行。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多角度立意。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审好这个题后,可从以下角度写: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多角度立意。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该材料从表面上看,虽然是三则不同的事例材料,但最后一句概括语是对三则事例的总结概括:“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说,三则事例都是说人才成长规律的,但三则事例是三个不同的角度谈人才成长的三个规律:人才成长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好奇心很重要,人才成长必须具备一种探索精神,要勇于拼搏,不断体验、百折不挠,表现出对新知的极大渴求,有努力创新的愿望,这是成才的内因;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人才成长有积极作用。

篇4

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讲究审题;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这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更有利于学生临场发挥,展示才华,但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度加大了。很多同学在审题立意上会出现失误,导致作文跑题、偏题,出现这种情况,高考总分肯定高不了。因此,审题立意的准确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来谈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种常见方法:

一、 由果析因法

事物是联系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所以阅读材料后从原因切入立意,是一种把握材料主旨的有效方法。以下面这则材料为例,我来谈谈如何运用由果析因法。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在这则材料中,蜗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也没做,死在野草丛中。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一方面是因为它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它想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东游泰山和南下爬到长江边,对它来说目标都太遥远,无法实现。另一方面,蜗牛放弃了远大目标后感到“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由于它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所以最终一事无成。这就是材料的寓意,也是材料的主旨。

从蜗牛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确立如下立意:

⑴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不能好高骛远;

⑵目标明确后要勇于拼搏,永不放弃;

⑶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⑷心动不如行动。

二、 抓关键句法

所谓的关键语句包括:①材料中议论性的句子;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③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④“但是”“然而”……之后的句子等等。在材料作文中,只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子,也就把握了材料的主旨。例如下面这则材料: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

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被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塞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然后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的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过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鞋匠的好奇》

在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好奇”这个词在标题和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所以“好奇”是最能体现材料主旨的关键,据此可提炼出最佳立意:

⑴、 好奇心往往是创新的起点。

⑵、 好奇心能带来意外的收获。

三、多角度立意法

当材料中出现多个人和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从不同的人或物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观点,确定不同的立意。

以下面这则材料为例:

上帝召开一个会议,了解自从赐给了动物的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飞翔,在这个高度里,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也因此而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没派过用场,它背负在身上,已经成为了沉重负担。

企鹅说:我已经把翅膀变成了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在海洋的深处自由来往。……

在上述材料中,有上帝、鹰、鸵鸟、企鹅和人五个对象,根据材料,上赐给了动物翅膀,没有厚此薄彼。但动物们有的发挥了翅膀的作用,有的无用武之地,据此可提炼出材料主旨,确立不同的立意:

⑴从上帝的角度:对人、事、物要公平公正。

⑵从鹰的角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⑶从企鹅的角度:要善于根据环境改造条件。

⑷从人的角度:尽管生活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应该有崇高的精神追求。

⑸从鹰、企鹅的角度:成功者善假于物也。

篇5

一、理解概念及技法指导

新型材料作文,也称题意作文。所谓“题意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一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就其本质来说,题意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一种类型。比较而言,题意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有时也曾加了审题难度,而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切忌“脚踏两只船”,或抓一鳞而弃全鱼,或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或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或抓现象而弃本质等 。

二、事例枚证

例如1:06全国――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仔细分析材料,材料中有三处话语值得重视,于是可以从乌鸦、牧羊人、孩子三个不同的侧面或角度立意:

(1)、从乌鸦的角度:见贤思齐

模仿与创新

盲目模仿必败

羡慕与尝试

勇于尝试

勇于挑战自我

理想和现实

既要勇于尝试,又要讲究实际

(2)、从牧羊人的角度: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贵有自知之明

自量与自知

认识自己与他人

聪明的代价

不要盲目模仿

(3)、从孩子的角度:敢于实践难能可贵

见贤思齐

多用欣赏、宽容的眼光看人

勇于学习

例如2、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1)、从鹿和狼的角度看,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2)、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角度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于是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如3、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 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因此,

(1)、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

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

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

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2)、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

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篇6

作文题目如下: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卷之后,发现学生的思维真是太“丰富”了。有各种各样的立意,比如:把握机遇;严酷造就辉煌;涌泉相报;月亮也曾是个贼;感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等。这些都是明显偏题走题的。学生们怎么会得出这么多古怪的结论?我们在进行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问题一:脱离材料内容

材料作文,强调的是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作文,就是说你写作的主旨应该是从材料中得到,有个学生写“月亮也曾是个贼”,作文中这样写道“钻石不发光,依靠别人发光,由此联想到月亮,也是一回事。所以说月亮是个贼”,然后就对月亮进行描写了。还有个学生写“严酷造就辉煌”,作文内容有这么一段话:“原本都是黯淡无光的石头和钻石,遇见星光就不一样呢?因为,钻石经过了高温高压的考验,才能变成晶莹剔透的钻石,所以,严酷造就辉煌。”

试问,材料涉及到月亮吗?写到钻石经过高温高压的考验吗?没有,很明显,这审题是大错特错了,完全偏离了材料,偏离了题意。

所以,写材料作文,必须紧紧扣住材料,对材料进行辩证全面地分析,不能脱离材料内容,进行任意地联想,所有的一切立意都是从材料中得出来的。这是前提。

问题二:没有注重整体性原则

对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时,要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一定要注重整体性。

整体框架是石头和钻石的对话,石头评价钻石,认为两个事物是一样的——黯淡无光,钻石客观分析自己——不会发光,但能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下文写钻石变得熠熠生辉就是得益于正确对待别人的光芒,这样就把材料内部的关联解读出来了,这里从整体来看材料主旨就是正确认识自己与正确看待他人,钻石能正确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但石头没能做到这些,这是材料的整个方向。

而上面学生审题立意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没有体现整体性原则,这是错误的原因所在。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立意,学生就是抓住最后一句“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错误地认为钻石吸收星光,但比星光还灿烂,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握机遇”学生可能抓住这句“天边露出一丝星光,钻石熠熠生辉”这机会钻石抓住了等等。

所以,审题立意时一定要注重整体性,要抓住材料的内涵,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

原因三:抓错关键句,理解不当

我们说,在进行材料作文的审题时,除了看整体,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只不过这些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同时要抓住关键句,正确理解关键句。材料中钻石的话语很有哲理——“它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笔者讲解时,发现这一关键句,有些学生未能注意到。同时还要注意“光芒”的含义,指人的优点、长处、成就、贡献等,就是说钻石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长处、成就等,究竟如何正确对待呢?下面写道“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说明钻石本不会发光,但借助某种外力,学习了别人的长处,钻石就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由此可见,这段文字的最佳立意是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而学生写“涌泉相报”,错误地理解了关键句,认为钻石懂得别人给他怎样的恩惠,你就应该回报更大的恩惠,这是错误的理解。

所以,我们在审题时,要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同时明确寓言性材料,“关键句”是隐藏寓意的语句;评述性材料“关键句” 是议论抒情的语句;事件性材料“关键句”是揭示因果的语句;哲理性材料富含哲理的句子都是关键句。

评阅试卷时,发现学生大多是从钻石的角度审题立意的,其实材料作文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所以审题时还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材料从石头角度看:立意为(1)环境影响人的认知;(2)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长处、成就、荣誉等。当然,有的材料里会涉及几个对象,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我们审题时要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否则会出现偏题现象。

篇7

虽然这首诗所反映的内容未免失之偏颇,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文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在此,笔者根据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成果,与各位教育界同人共同探讨。

一、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及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所谓“新材料作文”,即提供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它是介于传统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我们可把它叫做新材料作文或后话题作文。

由此可知,这种作文模式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考生可发挥的空间更大。相对于传统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来说,它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又能有效杜绝作文中“放野马”现象的发生。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新材料作文题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我们对此应该予以重视。

二、思维方法示例

方法一:全面把握材料,重点突破关键句

示例: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请就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作,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审题方法:找关键句。纵观材料,第一段是写野兔的“性格”及生活习性。第二段是写猎人利用野兔的这一生活习性“设关待兔”。其中,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是审题立意的切入点。

参考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方法二:突破生活表象,挖掘材料寓意

示例: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起。”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但哲学家没来。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审题方法:“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指出要“无草”,就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指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指真、善、美。此类材料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

参考立意: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用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用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用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让爱心充满自己的心灵来感化他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方法三:由浅入深,寻找最佳立意层面

示例:某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藉。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要求:1.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2.题目自拟。3.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套作。(某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

审题方法:1.关键词语、句子:“助鼠为患”。2.几组联系:田鼠与人类、人类与田鼠天敌、田鼠与天敌。3.材料寓意:生态失衡、环保。

立意示例:1.一条孤独的眼镜蛇致人类的一封信:破坏环境导致生态失衡,人类自食恶果。(自然现象层面)2.一只忧患意识强烈的田鼠致人类的一封信:鼠无远虑,必有近忧;盛极而衰,乐极必悲。(哲学层面)3.一只泣血的猫头鹰致人类的一封信:天生万物皆平等,人类残害何太急。(伦理道德层面)

篇8

作文题目如下: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这时,天边露出了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卷下来,发现学生的思维真的是教师无法想象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立意,比如:把握机遇;严酷造就辉煌;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涌泉相报;月亮也曾是个贼;传播光芒;感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金子都会发光,自己要有真才实学;谦虚;等等。这些立意明显偏题。学生们怎么会得出这么多偏题、走题的结论?原因何在?我们在对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写作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

材料作文,强调的是在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写作,并由学生自主选择角度写作,就是说所写的文章主旨都应该从材料中能找到。但有些学生的作文并非如此。有个学生以“月亮也曾是个贼”为题写作,在作文中这样写道:“钻石不发光,依靠别人发光,由此联想到月亮也是一回事。所以说月亮是个贼。”还有个学生以“严酷造就辉煌”为题写作,作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原本都是黯淡无光的石头和钻石,怎么遇见星光就不一样呢?因为,钻石经过了高温高压的考验,才变得晶莹剔透,所以说,严酷造就辉煌。”

试问,材料里涉及月亮吗?材料里写到钻石经过高温高压的考验吗?没有。很明显,这审题是不准确的,完全偏离了材料,偏离了题意。

所以,写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对材料进行辨证、具体、全面的分析,不能脱离材料内容,随意联想。一切立意都应从材料中得出,这是保证写作成功的前提。

二、审题立意时一定要分析内容,对材料之间的“关联”进行解读

对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时,我们要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能只抓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一定要注重整体性。

这则材料写了石头和钻石的对话,首先要分层勾画词语,理清材料间的逻辑。

石头 :愤愤不平于钻石比它地位高,因为黑暗中两者都一样――黯淡无光。

钻石: 承认现状――不会发光,但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后来的情况:天边露出一丝星光。

钻石:立刻熠熠生辉,甚至比星光更闪亮。

整体框架是石头和钻石的对话,石头评价钻石,认为两种事物是一样的――黯淡无光,钻石客观分析自己――不会发光,但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下文写钻石变得熠熠生辉就是因为正确对待别人的光芒,这样就对材料内部各事物之间的关联能解读。从整体上来看,材料的主旨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与正确地看待他人,钻石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但石头没能做到这些,这才是材料的方向,所以可从正确地认识自己与正确地看待他人,或者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地看待他人这些方面去写,写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从这两个方面写。

而上面学生拟写的很多中心都没有一个整体性规律,只是抓住了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偏离了材料的中心,这正是错误的根源之所在。如立意为“谦虚”的学生可能抓住第一句话认为石头太不谦虚了,所以结论为“要谦虚”;立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可能只是根据最后一句“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错误地认为钻石吸收星光,但比星光还灿烂,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握机遇”的学生可能抓住这句“天边露出一丝星光,钻石熠熠生辉”,认为钻石就是因为抓住了这机会,所以要把握机遇等。

篇9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策略

0.引言

新材料作文其难点就是“审题”与“立意”,学生很容易出现思维错乱,分不清主次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在考场上的作文立意,还会出现“离题”情况。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助力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正确思维方式,囊括在阅读文本基础上的“阅读思维辩证模式”、“课堂思维模式训练”等相关方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创作水准,使得学生面对新材料作文的时候,不再害怕其审题与立意。

1.新材料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考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1]。用作文题目的这种形式去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在过去的传统考试中是几乎难以见到的,这足以说明现在国家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越来越注重考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也是目前语文新课改革中的一项教学任务。我们都知道,“阅读理解”与“写作”是紧密相关的,这两者缺一不可。新材料作文首先要求的是学生必须要对材料进行“精读”,注意材料中的敏感词汇,再去剖析材料的主旨,并总结出自己所对材料理解的涵义,然后进行成文。这个过程是需要学生去进行“思维拓展”,而思维能力的好与坏也直接决定了其对作文的立意,致使影响了作文分数。所以,对学生进行考验阅读理解中的“思维模式”是新材料作文中的亮点。第二,写作水平要求更高。一个人写作水平的好与坏不仅仅是体现在其书面语言表达上,实际也包含了思维能力水准。“新材料作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精读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去进行多个“立意方向”,根据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对文章所理解的文章主旨。当对立意提炼过后,再根据自己的一句话去展开文章的脉络,一定要思路清晰地进行开头、正文、结尾。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应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解决。当然语言的优美也会给文章添上一定的色彩,这会让老师也能感觉到一个学生的语言功底厚度,会格外得到加分。

2.助力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举措

2.1增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提升阅读水准

学生阅读水平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题能力[2]。在高考中的作文材料是要求学生具有非常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独立思考能力”,不仅仅是把握文章内容,思路清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是需要学生根据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自己的观点表达,要涉及到个人与自然、社会、国家等相关的意识度。要想学生能在这方面做到更佳,第一,学生要有自己的人文情怀,必须要要将自己的写作学习与精神世界联合。当学生审题能力偏弱,其不可推卸的原因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反映。一般学生所接触到的阅读教学大部分都是进行“机械化分析”“唯一答案”等都偏离了自己的真实思路。这样不仅仅使得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精神世界也是空虚一片。所以,需要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精神世界相互融合,来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感知度,实现对文章“思想内容”及“语言形式”都的理解。第二,关注自我体验,突出学生是主角。“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在自己的情感活动中拥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其进行“感悟”和“思考”,进而享受自己的审美。首先这要破除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老师要在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并把课堂上的时间都去交给学生,去真正地展现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去思考,凭自己的所有的语文知识去体验对世界的认知。

2.2进行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要全方面地理解文章涵义,但可以根据某一个点或者是角度去进行创作。实际上,一则材料所包含的观点并不具有“唯一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不同的问题,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3]。而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角度”思维,要以作文材料为中心,学生在这篇材料中想到的所有点都可以自己记下来,老师也可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相似、相反”等方面的角度去进行联想,从而为创造性、多样化的审题立意提供有力条件。

2.3辅导学生关怀社会生活,树立正确价值观

往年的高考命题,其实都是在反应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一般学生都会从“难易角度”去进行分析,这是没有错的,但有关语文教育家表示,简单的“难易”会判断的过于“功利”,因为作文写的好坏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时的,而他真正能够从写作的过程中意蕴到生活的唯美,这才是对其有意义的。所以,倘若能够从学习如何在语文的角度上去分析作文题,也许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材料作文因其材料的“广泛性”、“开放性”、“丰富性”逐渐地受到命题人的厚爱。所以,老师只有从更开放的语文教育模式中去培养学生的“广阔视野、逻辑思维、健康心态”等相关条件才能够使得作文的审题立意不偏,从而达到保障作文能取得一个满意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蕊.由一堂材料作文训练课谈作文的审题 [J].理论与实践.2015.(4):159.

篇10

2005年高考上海卷、福建卷、湖北卷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作文模式,我们把它称为“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 不限文体,题目自拟。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自05年出现至今,高考18套试卷中每年增加一道。所以,应引起重视。

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符合一定的原则,这样在审题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全局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角度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选择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在这三个大原则之下,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

1.多个对象要理清: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这时,每个对象都可以是提炼观点的起点。

2.主次关系要分明:对象关系复杂的材料,如果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有次,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由主到次,避免偏题的嫌疑。

3.内在联系会辨别:多个对象的材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具体含义细分析:蕴含哲理的材料,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综合运用这些原则,我们确立了新材料题的审题步骤:三步——读、画、立。

“读”即阅读材料,这是第一步。“画”就是要圈画出对象或关键词句,并品出材料的主旨。 “立”即确立写作思路,在前面理解的基础上确立写作思路。

这样,拿过一则或多则材料,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一遍把握主旨,看清楚材料说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材料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在读材料的过程中要随手把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划下来,例如材料中涉及的多个对象或提示性的语句。做完这些可谓完成审题第一步。接下来就要解析材料精神,这是容易被忽视的关键。最后一步是根据前面的解析,分条理清立意,最后确立写作思路。这是一锤定音的一步。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当一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它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那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那是一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