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稿范文
时间:2023-03-30 20:4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说课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2、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2、学习作者的写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2、感受颐和园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教学难点是:理清文章的顺序,学习作者的写景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让学生主动地灵活多样地丰富知识。所以,课前我让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籍,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搜集并整理颐和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影像资料。(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初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颐和园细细游赏。
(二)整体感知
待风光片放映完毕之后,我顺势利导,进入整体感知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让学生再次欣赏课文朗读,接着问学生:颐和园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相机板书:美丽的大公园。紧接着,我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学生汇报时,教师课件演示颐和园游览图,并相应地板书各个景点,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自主探究
《颐和园》这篇课文着重描写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教学时,我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通过读、说、议、写、画等多种手段,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交流
长廊部分,先让学生说说长廊的特点,紧接着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以及上面五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长廊的精致美观。这样,就在感知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次体会长廊的精致美观。
同样,万寿山部分,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万寿山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直观地感受佛香阁和排云殿的高大和辉煌。另外,让学生抓住“金碧辉煌”等描写景物颜色的词语,体会古色古香的美;抓住“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等句子体会昆明湖的静和绿;抓住“隐隐约约”这个词语体会那种朦胧美。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万寿山那气势磅礴的美。
在学习昆明湖部分时,先引导学生看图,再次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绿。接着引出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学生在观察中结合课文内容描绘十七孔桥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十七孔桥那“姿态不一”的美。
“小导游”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在小组开展导游活动中加深理解,在读文中体会意境,掀起学习的,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家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1.学习《颐和园》的写法,写一次游览活动。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使板书设计真正达到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我设计的板书可谓简洁明了。
10 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美丽的大公园
七、说特色:
1、情境的预设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颐和园景物的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八、不足之处
1. 读的还是少,只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十七孔桥小狮子可爱和多。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今后逐步改正。
篇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预计等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技能外,还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即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教材的内容是《》选自小学水平三教材内容。
教材特点:它既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又有良好的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去和拼搏精神。所以这一运动特别受学生欢迎。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教学的对象是农村小学五学生,班级男女比例相当,40人左右。学生素质一般,但也存在个别差异,男生基础较好,女生素质普遍较差;且不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在练习中需要多给予鼓励,评价标准因实际情况而定,但班风较好,同学间团结互助,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一)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二)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合理技术动作,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动作。
(三)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和练习,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和果断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纪律性。以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六、教法和学法:
根据人体技能动作形成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循序渐进原则,我主要采取了一下方法。
教法:
1、启发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感念,以优美的动作示范,有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动作技术。
3、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学法:
1、示范教学:配合师生的互动演示,这样能够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理解。
2、分组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程度。
3、组织小组间比赛:增强其竞争性和娱乐性气氛。
七、教学过程:
根据认知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将本课分成三个部分。
(一)开始部分:分为两个内容,安排时间10分钟,一是课堂常规,二是准备部分,包括热身操和体育游戏。
(二)基本部分:安排时间30分钟。第一个内容是学生探究阶段,时间安排10分钟。为了自主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学习,并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第二个内容学习《》技术动作,时间安排20分钟,教师做完整动作示范,并精练讲解动作要领,师生分析、互评、归纳、总结动作要领。教师察看学生动作,并指导纠正动作。
(三)结束部分:最后结束部分配用轻音乐进行放松,组织:学生站成四列横对,教师提示放松部位按颈、肩、腰、臀等部位依次进行放松。然后做课堂小结,最后师生道别。
八、教学效果预计:
篇3
“说课”实际上也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向其他教师和评委、听众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以促进教育发展的一种教研形式。说课分为:说单元,说课时,说环节,其中以说课时为中心,上辐射到一门学科,一个单元,下辐射到一个环节,一种教法,一种学法,说课的内容与要求一般可分为“说教材分析”、“说学情”、“说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说课的形式,可以一人说,两人说,团体说,也可以教研组说,先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总说,然后个人分说,也可以比赛的形式说等等不一,总的来说怎样能活跃说课的气氛,怎样能把课说好,就怎样开展说课活动。“说课”活动的开展,为大面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开辟了新的道路。说课的好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说促备 “说课”把教师备课置于一个较高层次的水平上,强化了备课的意识,提高了备课的质量。杜绝了教师备课照抄参考书或是照用旧教案本的现象,摆脱了旧的备课方式、方法,调动了教师超周备课的积极性,为上好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以说促授 “说课”对教材、教法、教学过程、学法、学具以及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等,都作了较深刻的探索,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见,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以说促研 “说课”是说与研有机结合的好办法,是群体教研的好形式。由于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它不仅能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而且能充实教研活动内容,为优秀教师的经验传播提供机会,为青年教师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使教与研和谐统一。
4、以说促评 “说课”是说和评的双边活动,说者通过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评者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与说者输出的信息相比较,来完善自己,促进了教师相互学习。说课由于条件容易控制,要求具体明确,评委素质较高,评价结果相对公正、合理,增强了评价的导向功能。
5、以说促改 “说课”是深化教改的产物,因为教学设计要找出依据,教师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给以说明,从而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打破了教改、教研的神秘感,促进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6、以说促练 “说课”是教师基本功的大检阅。普通话、粉笔字、图表绘制、板书设计,教具准备及演示、电教技术的应用、教态等,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促进了教师平时大练基本功。
7、以说促联 由于“说――讲――评”一条龙模式的开展,说课与授课紧密联系在~起,使教师备课与上课的离合度越来越小,真正解决了备课是为了上课的问题。同时评课不仅是评“说得怎样”、“上得怎样”,而且对“为什么这样上”也进行评价,把对教学的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说课”活动的开展,增加了我校教研、教改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我校造就了一大批教学骨干力量。(奎宏林)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才智、发展数学才能、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实施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认识。
1、更新观念 数学教师旧观念的更新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视课内而忽视课外,也不能只重视知识的输入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否则,把考试内容练习了又练,考了又考,资料如山,题目如海。这样,学生不仅不堪重负,也起不到好的效果,相反会造成厌学的情绪。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与家庭,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在师慈、师爱、师识、师艺方面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淡化功名利禄,提倡乐于奉献,掌握现代化的手段。
2、唯实求真 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品质的学科,也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和意志的学科。因为,教学最讲究真实,来不得丝毫的虚假,一切结论都必须有根有据,一切结论都必须经得起推敲、验证。只要有一点点漏洞,就会被人们怀疑或拒绝接受。这些学科特点通过我们的教学,很自然的渗透给学生,对学生素质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3、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差、做事易受感情支配、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将新知识转化成一些有趣的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题。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展开新课教学。
4、掌握方法 让学生掌握学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作用相结合,实行教学民主,悉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会读书、会听课、会讨论、会复习、会总结。要使学习的目标明确化。有目标才会有动力,目标具有诱发、导向、激励的功能。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每章节的复习小结,自我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目标和任务。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自我更新,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课程设置。
5、人人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能和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当前,数学教学应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自我需要、兴趣和情感因素,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把抽象概念刻画的栩栩如生,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编排的情趣盎然,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萌发求知的动机,获得情感满足,并进而利用情感的力量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深入持久。
6、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社会化,社会教学化的优势使得“大众数学”的口号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有人认为:未来的工作岗位是为自己作好了数学准备的人提供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注意市场经济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和渗透。在选题和编题时,取材应尽量涉及科技或生活热点,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设适当的应用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乐趣。
篇4
2013年11月,广东省新兴县里洞镇组织参加全县的说课比赛,取得不俗成绩。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老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回顾比赛过程,我们重视教师的参与,重视教师的体验、感悟与分享,把说课活动开展成一次理论与实践相互碰撞的过程。
二、过程
1.体验
本次参加比赛的Z老师,欣然接受任务。学校给了三天时间让她准备说课稿,然后开始科级集体备课。两天后,Z老师说,想用这次课改的模式说课(当时她的班级还不是实验班),想亲自上一节再写说课稿。
上课时,就在Z老师的班上(没有电教平台),全体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到齐了,上完,Z老师自己不满意,觉得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好。
评课了,学校先让Z老师说说思路和感受,然后大家再发言。Z老师说得很投入,大家讨论得也激烈,针对难点的处理、小组合作的组织、小组展示的安排、教师角色的定位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对教师行为反映出的背后理念支撑也有教师提出。
Z老师提出再上一次(用不同的班,地点在电教室),这次安排全镇的数学科实验老师来观摩,学校还安排了录像。课上得比第一次好,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环节,还是学生的展练提升部分,Z老师都能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特别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基本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而又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课后的评课大家都给予了肯定。这次,上课的基本思路就形成了。
2.感悟
Z老师的说课稿出来了,学校安排了镇“学科教研小组”成员研讨,重点讨论说课与备课的区别、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以及说课程序的内容和艺术三个方面,同时帮Z老师理清说课在对象、内容和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要求Z老师对说课稿进行再修改。
说课了,全校的数学老师都齐了。Z老师还不能背稿,就边看边说。大家讨论时,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两方面讲得很多,也很散,给不了太多意见予说课者。学校要求教师回去自己查资料,对有分歧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解决。同时,要求Z老师准备第二次说课(她也主动提出),争取脱稿说课。
第二次说课,大家都带着资料来了。听完Z老师说课,大家都觉得“教什么”和“怎么教”处理得比较好了, 讨论的焦点放在课件对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和说课的艺术上,特别针对课件的 “导航”作用,给出了很多很中肯的意见。同时,也对说课的肢体语言、语言的节奏停顿和感情投入方面进行了交流。
3.分享
第三次说课,与第一次比,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按Z老师的说法,她想把自己的进步同大家分享,思考的是“怎么说得有特色”的问题,是怎么把里洞镇课改的亮点在广东省新兴县比赛中展现出来。
比赛了,Z老师最后一位上台,她全身心投入,对课件的驾驭,对内容的把握,对语言的提炼,都发挥得比在镇里好,很好地把 “自主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念表达出来了。只是说教学程序中有一个小结部分和练习设计的意图忘了讲,留下了一点遗憾。
三、反思
(1)“过程即结果”,这个结果,来自于教师个体的体验。我们提倡学生参与课堂,经历教学的全过程。其实,教师也一样。我们也倡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教师有了初步的体验,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累,这就是结果。本次说课比赛,我们就组织引导相关的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加,让教师体验一节课从备课到上课,从上课到说课;体验一节课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会说到精彩驾驭的过程,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交流、不断思考,也不断成长。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
(2)“成长即成果”,这个成果,来自于教师群体的感悟。课堂改革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老师教学行为的改变,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地为教师搭建平台,让其在学习与实践中锤炼自己的观念和能力,教师专业的成长,就是学校发展的最大成果。教师参与本次说课比赛的过程,就是一次成长的过程。教师参与了,在活动参与中领悟活动主题,感悟活动内容,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教师参加了,在活动参加中领悟课堂模式,感悟教学理念,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这就是我们要的成果。
篇5
论文摘要:说课活动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有到了提高教师理论素质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撰写说理讲稿包括五十四个步骤,内容包括简析教材内容,阐述教法,指导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分析。说课活动是教师提高自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术研究中群体功能的发挥。
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很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它有利于加强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交流和探讨,有利于普遍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加大教研活动的力度,有利于学术研究中群体功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说课活动的形成
说课活动是建立在备课的基础上的,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是对备课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是将备课中的隐性因素显性化,感性知识理性化,是一改教研活动中的中心发言人的呆板模式,从而升华为集体操作的优秀模式,是教研组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说一个课题时,不仅要说出“教什么”与“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说出“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与“为什么要这样做”。“解剖麻雀”,把说课活动具体研究、从而认识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认识教学规律,更好地运用教法,熟知学法,控制课堂机构,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法、教研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师资条件。从它的发展来看,大致已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由说课初期的“备课一上课一评课”以单人为中心的呆板僵化的模式发展到现阶段的“备课一说课一优案一讲课一评课”集群体智慧为一体的格局。
二、写说课稿的理论依据
要说好课,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写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好说课稿有哪些理论依据呢?
1、《教学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抵
2.《教参》中的编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认依据;
3,《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是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
4、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三、写说课稿的步骤
写说课讲稿是说课的必要的的准备工作。说课教师争取做到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深人、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恰当,过程与板书的设计合理,讲解与练习的联系紧密等等。通过写说课稿,使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掌握备课方法。养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形成清晰的备课思路,达到普遍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一)说教材内容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领地驾驭教材,合孚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说好课的前提。同时,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内容部份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
2、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
3、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的前后的联系;
4、教学大纲对这部份的要求是什么;
5、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尊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6,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二)说教学对象和阐述教法
1、说教材对象
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学习本节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的对策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对策。
2,阐述教法
教师在憨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写说课稿时应简要说明:
a、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
b、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
c、所采用的教具、学具;
(三)说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
1、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
2、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
3、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要求做到:
1、说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包括预习、教学、训练、复习的安排。
2、说教学环节的安排,包括如何引人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如何巩固新课成效,以及如何过渡衔接。
3、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
4、说板书的设计、包括板书的内容、在教学中的展开程序、板书与教学的关系。
5、说教学反馈、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五)说教学效果
篇6
【摘 要】教师不大爱教说明文,学生也不大喜欢学说明文,觉得它枯燥而乏味。这一认识,使说明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事实上,让学生学好说明文体,不仅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它对学生整个思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重视;说明文体
说明文体平时练得少,然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用处却不少。练好说明文体的写作,不仅有利于工作、生活,还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1. 说明文与其它文体思维的区别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所谓说明,就是要客观地对某种事物或某一事理作解说,使人能够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这就决定了无论在表达方式上或是在思维形式上,说明文都不同于记叙文、文学作品和议论文。 与记叙文、文学作品相比,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回想、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而说明文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思维。可见,二者所运用的不是同一类思维。 与议论文相比,二者同属于抽象思维。无论议论或说明,都要运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说明文甚至像议论文那样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但是,二者的抽象思维又有所不同。议论文的思维,主要在于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观点或论点),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说明文的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以及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议论文和说明文虽然都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但议论文更多地是对抽象道理的分析和综合,而说明文中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则更多地对事物的实体进行分析和综合。说明文虽然往往也要用到推理,但说明文的推理在于说明客观性的事理,而议论文的推理则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
2. 说明文的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引起大家对说明文教学的重视,在这里有必要谈谈说明文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初中到高中,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并不断走向基本成熟的重要时期。学生要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发展到议论文的比较高级的抽象思维,其间起着过渡性重要作用的便是说明文的比较初级的抽象思维。 我们知道,说明文一般可分为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和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为了说明事物的形状、质料、特征、成因、类别、构造、功能等,虽然需要抽象的分析和综合,但它毕竟还有着眼前的具体实物的形象或其表象的依托。在这一点上,实体事物说明文和记叙文思维凭借的材料或思维的对象都是实际事物的形象或表象,只是在思维加工的方式上一个采用了一形象加工的方式,一个采用了抽象加工的方式。所以,学生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第一步首先应该由记叙文过渡到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即由再现性的形象思维过渡到实物概念的抽象思维。实物概念是对实体事物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结果,它已从具体形象或表象上升到了概念,但又比社会概念、科学概念、哲学概念等的抽象度低。因而可以说,实体说明文是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向着初级的抽象思维过渡的最佳转换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再由实体事物的说明文过渡到抽象事理的说明文,这样,思维的抽象度就又提高了一步。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如《人类的语言》、《食物从何处来》),为了阐明事理的概念、内容、规律、性质、关系、作用等,不仅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而且要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它的要求比实体事物说明文高。但与议论文相比,因为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只是客观地解说,主要不在于通过推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它的思维难度又比议论文要小一些。在学好抽象事理说明文的基础上,第三步再过渡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就比较容易些。由此可见,要学生由记叙文的形象思维一下子跳跃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说明文正好在二者之间起着一个中间环节的过渡作用。
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说课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116-03
当前说课已逐步成为考核教师业余能力的重要手段,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式之一,有利于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说课能从一个侧面较好的反映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一般说课时间为15分钟左右,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将课题说清楚,并富有创意呢?
一、说课的主要内容
说课一般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学情、教学过程四个基本环节,有的老师在这些环节中或者次序调整或者加入一些内容如说教材整合、教学板书、设计感悟等,以期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下面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三《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为例谈谈自己说课的体会。
1.说教材。说清要讲的内容在教科书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历史教材是师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心地位。《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第四课内容,第一单元的内容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内涵、特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属于历史重大变化的交叉点。纵向看明清活跃的儒家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对君主专制、重农抑商等政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近代的革命志士又从中受到启迪。横向看,与同时期的西方民主思想又有着异同。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根据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做了如下安排:
知识目标:列举明清主要的思想家及主张;分析明清思想家思想产生的原因及评价,把握儒家思想发展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阐释、概括。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教学重难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列举明清主要的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教学难点:分析明清思想家思想产生的原因及评价,把握儒家思想的发展规律。
4.内容整合。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教材做了如下的整合,以适应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在讲授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时,以讲授王夫之为例,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材料分析,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历史人物的主要思想主张,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以分析王夫之思想分析为例,接着展示材料,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的主要思想。
5.教具准备:《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6.课时安排:《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内容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行为的背后都有相应的教学理念作为支撑,“思路决定出路,理念支配结果”,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决定其课堂效率高低、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方针,肯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的重要作用,通过情景创设和问题设计,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中心目标巧妙的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以史料探究法锻炼学生阅读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通过学生研读史料,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从感性引向理性;“学贵有疑”,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疑讨论法的运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分组合作法、研究讨论的方法,自主寻求答案,在自己原有的历史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由于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及语言离学生较为遥远,学生在认知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要求老师通过讲授点拨法不断引导学生走近史实。在运用设疑讨论法时要特别注重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不断创设“最近发展区”,造就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不断发现,不断达到知识的内化。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地创设、知识地迁移、问题地拓展、活动地安排、练习地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三、说学情和学法
掌握将要教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障碍和原因、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及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来促进学生在课堂的学习。
1.学生的理特点:学生心理状态是否稳定决定了学生学习心理的稳定,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学生学习事半功倍的基础。这一时期学生的认识能力从感性逐步转化为理性,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概况性、自觉性得到很大提高,学生能够逐步的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但是易激动走极端。这就要求老师在设置教学方法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老师教授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
2.学情分析:
(1)学习顺利分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情分析如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古代代表性儒家大师及其思想有了较深的了解和理解,熟悉各个时期主要儒家代表人物的主张,阅读文言史料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是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基础。并且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在带领学生分析史料,并锻炼学生探究史料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学习障碍分析。学生在文言史料解读以及全面看待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还存在障碍,不能准确的理解明清之际儒家的主要思想,学生的学习更多的还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对关键文言史料的理解和解读不清,从而对主要儒家思想把握不准。在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分析还不够全面,主要是因为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这部分知识学习时存在着割裂的现象,加上学生这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不够成熟所造成的。
3.学习方法分析:有效的历史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本节课可以采用资料查阅法、比较法、小组协作法、归纳法等,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照这一思想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通过“引”“研”“比”“评”“升”五个环节设计内容。
1.引。导入环节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这节课的导入笔者选取的是学生熟知的《鹿鼎记》里一段黄梨洲与韦小宝关于黄宗羲民主著作的对话激发学生兴趣,这种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几乎都知道《鹿鼎记》里的人物,但学生往往不清楚文学小说和历史真实的联系。
2.研。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研读有关李贽的相关史料,并以“穿越”的形式,借韦小宝之口点出当时的时代背景,老师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讨和回答,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有关李贽思想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接着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王夫之,从王夫之的生平到主要能体现王夫之主要思想的史料研读,全面的掌握王夫之的思想内涵及影响,为学生分析黄宗羲、顾炎武提供范例,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研读史料,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的主要思想。
3.比。学生通过上面自己的分析对顾炎武、黄宗羲的主要思想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自我学习情况如何?为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也为更好的理解本课的重点,巩固基础知识,在这一环节设置了“比较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异同”?并能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4.评。在“评”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学生评价思想家的思想及探究儒家思想演变规律是怎样的,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能够整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全面的看待儒家思想在不同发展阶段它所体现的历史意义,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及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升。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最后的升华环节,是把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明确思想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总结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时,为更好的学习近代史相关内容,明确民主思想的影响,总结如下:“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没有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对那个时代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的隆隆炮声,唤醒了一些知识分子尘封的历史记忆,近代的维新志士和革命志士才深深想到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的价值,他们受到启发,为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寻找历史依据。所以说,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影响主要在后世。但它对当时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社会弊端的无情批判也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好的结束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在一段《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当中结束,进一步营造情景,引入遐想,即:“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五、设计感悟
1.成功之处:
(1)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鹿鼎记》里的片段引入,以流行的穿越剧的形式,充分利用虚拟历史联系主要思想家。
(2)充分阅读相关史料,并带领学生分析、采取读取史料―研读史料―总结史料的模式进行。
(3)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到主要思想家的思想学习中。
2.不足之处: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还需要更多的关注。
六、说课中的误区及反思
1.说课前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准备。教师的说课是否精彩,往往决定于课前的准备,很多老师在准备说课时仅仅把说课当作对教案的复述,这种情况造成教师说课定位不准,材料收集不足的情况,没有课前充足的资料准备,在说课时往往缺乏厚重感。这就需要老师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内容,并能正确的解读课程标准,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分析教材内容。除理论准备外,还需对所教授班级的学生情况有深入了解,如学生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学习态度习惯等。通过这两方面的准备,才能为好的教学设计提供前提。
2.说课是创新教学设计的展示。创新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理念、学情掌握及教材内容的再次升华,创新的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导入不宜求新求异。有些老师的导入设计过于求新而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出现脱节,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结果,在导入环节中,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而学生往往忽略内容进行设计,在选材时还要注意与本课内容的联系,做到贴切自然,不做作,一般导入方式有歌曲、故事、谜语、视频、问题等方式,一般这些设计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带有直观性、形象性、目的性、思辨性等特点。
其次,创设情境要真。认知心理学认为,背景及环境对个体的言行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历史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在创设情境时一般采取播放、展示图片、展示史料等手段,而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更好的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
篇8
日本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学生较为熟悉,兴趣大,从地理的角度上有很强的认识愿望。教材把日本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作为切入点,了解位置为后面日本多火山、地震及气候做好铺垫。接着安排樱花图,使内容“波浪起伏”,结构上呈现一定的内在联系,轻松导向日本的气候。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日本气候,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从位置、地形等方面理解日本气候的形成,使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指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并了解其地形和气候特征。
(二)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一)教法分析:“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采取情境、读图分析、问题式和比较分析、分层、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二)学法指导:依据新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根据本节课内容,将知识点归纳为图,读图析图是这节课的核心。教师指引图像,引导学生准确读图。通过读图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简明导入,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明确日本是我国的近邻,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二)读地形图讨论问题:
1.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
2.利用比例尺,量算北京至东京的直线距离。
3.找出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
4.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何影响?
(三)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及日本的象
征――“樱花”引入气候,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视觉效果及丰富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四)通过讨论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引导学生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逆向分析气候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
(五)梳理知识结构,巩固所学内容。
篇9
【关键词】培智;生活语文;自编教材;西红柿;说课稿
1 说教材
《西红柿》是我根据中级一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语言表达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自编的生活语文教材。课文主要是从颜色、形状等方面特点描写了西红柿的样子。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认识西红柿特点的基础上练习说话。
2 说学情
中级一班共有8名智障儿童,轻度3名,中度5名。他们记忆能力比正常儿童差,感知觉缓慢,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在语言表达方面,轻度同学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但缺乏简单的具体描述能力。中度同学中有一名能说简单的词语,但表达不清楚。其他同学能清楚地说出词语,但说完整句子能力差。根据以上情况我把他们分成A、B、C三组,分层教学。
3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文的编写意图和中级一班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3.1 知识与能力目标
A组同学:能够说出西红柿的颜色、形状,根据这些特点简单描述西红柿的样子。
B组同学:能够说出西红柿的颜色、形状,用“西红柿是――――(颜色或形状)。”的句式说完整话。
C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说出西红柿的颜色、形状。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实物、图片、朗读等方法,让学生通过看、摸、尝、涂、说的过程完成本课的学习。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愿望。
4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说完整句子。难点是熟练地说完整句子。
5 说教学方法
5.1 实物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看、摸、尝、说,调动多个感官参与体验,加深印象。
5.2 涂色感知法。智障儿童感知觉缓慢,通过涂颜色的过程可以慢慢去感知西红柿形状和红色这个色彩,强化记忆。
5.3 分层教学方法。智障儿童程度不同,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5.4 多种形式朗读、说话法。智障儿童有语言缺陷,因此说话训练是生活语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说话练习,使学生在兴趣学习中语言缺陷得到补偿。
6 说教学准备
洗干净的大西红柿、画着西红柿图案的卡片、红蜡笔、两个词语卡片(红红的、圆圆的)
7 说教学过程
7.1 导入(2分钟)
为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接受,设计了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导语:“同学们,你们都吃过什么菜呀?”“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种蔬菜,看看这是什么?”由学生熟知的事物引入,轻松自然、亲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7.2 新授
第一个环节:认识实物西红柿。(8分钟)
因为智障儿童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直观形象思维尚可,因此采用实物教学。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亲自去感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说出西红柿的颜色、形状。并且把课前准备好的词语卡片随机贴在黑板上,采用各种形式读,强化记忆。
第二个环节:给卡片上的西红柿涂红色。(4分钟)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一是转换一下学习方式,避免单调、疲劳、失去学习兴趣。二是在学生涂颜色的过程中慢慢感知西红柿的形状和红色这个色彩。涂好的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把卡片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个环节:练习说完整句子。(20.5分钟)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趣味性、多样性的说话练习。
7.2.1教师示范。参照板书对西红柿的样子进行整体描述,给学生整体的感知。
7.2.2 师生接龙。教师说西红柿是,学生说红红的。教师说西红柿是,学生说圆圆的。师生再调换过来说。这种形式可以增加趣味性,学生在快乐中语言得到锻炼。
7.2.3 自由练习。在师生接龙的基础上,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练习说话。教师随机走动,发现问题及时帮助。
7.2.4 分组合作互补练习。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成员程度不同。轮流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提高。
7.2.5 个人展示。让每个学生都展示一下,程度好的同学可以自由发挥,说得更具体些;程度差的同学可以说词语。教师都要给予肯定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7.3 总结(0.5分钟)
我设计了鼓励性的总结语:这堂课同学们不但知道了西红柿的样子,还学会了用西红柿说话,你们真聪明!下课后你们还可以继续练习说。这样的总结语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又可以把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
8 说板书设计
板书融在教学过程中,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增加了直观形象性和趣味性。课题西红柿写在中间,周围是学生完成的涂颜色的作品。右边是教学中随机粘贴的词语卡片。这样的板书既直观形象,有简洁明了。既是教学内容的概括,有突出了重难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浓缩。
参考文献:
[1] 南靖县特殊教育学校蔡文婷《培智低年级语文的说课基本内容》。
篇10
论文摘要:在明确说课内涵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探讨高职航海学”说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高职“航海学”说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的高职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当大部分高职院校迎来五年一轮的办学评估热潮时,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也在不断完善。新方案更是把老方案中的随堂听课改为抽取听教师说课,2008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也把说课作为评审的一个方面。一时间,高职院校兴起一股说课热潮,说什么、怎么说成为大家探讨的热门话题。
一、说课的内涵
说课是指教师在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说课的内容包括说课程目标、说课程内容、说课程实施、说教学方法、说学习方法、说课程评价、说改革思路等。从说课的定义来看,说课是教师集中地、简要地表达自己的教学认识、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的一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高职“航海学”说课内容要点
1.课程目标
高职“航海学”的总体目标是掌握海图、航海图书资料、航线设计、海图作业和船舶定位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计划并引导船舶航行和定位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分类目标有:(1)专业能力。能正确计算时间、识别物标、选择各种陆标定位及估算船位精度;具有利用常用定位方法确定船舶位置和航线设计的能力;会使用海图及值班驾驶员常用航海图书资料;具有测定罗经差和初步运用基本航行方法的能力;能正确使用各种航海仪器,具有保持安全航行的能力。(2)方法能力。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查阅资料、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能力;培养应变决策和外语应用能力。(3)社会能力。具有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海员职业道德;具有团队意识,良好的与同事交流、合作的能力。
2.课程内容
根据履行船舶海上航行的岗位职责,应当具备“计划并引导船舶航行和定位”的工作任务,教学单元分为:坐标、方向与距离、海图、潮汐潮流、航迹推算与航海日志记载、陆标定位及误差理论、航海仪器、雷达定位与导航、天文定位、测罗经差、航标、航海图书资料、各种海区航行、船舶交通管理的使用和航线设计。列表描述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内容与要求、技能内容与要求、课时量分配。
3.课程实施
教学组织与实施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以“计划并引导船舶航行和定位”工作任务为中心,重构知识体系,整合、序化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在完成各知识内容讲解的前提下,将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海图作业、潮汐潮流计算、航海仪器使用、雷达定位与导航、测罗经差、各种海区航行、航海日志记载和航线设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检查评价,都由学生独立负责。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从简单、容易的项目人手,学生经历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自主学习、并不简单的过程(程序完整、工作规范、组织严密、作风严谨),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经验,增强自信。随后逐步增加难度和复杂程度,最后完成各种海区航行和航线设计任务。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我构建真正属于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与校企合作企业的联系,跟踪国内外航运发展,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特别是航海仪器、雷达定位与导航、航海图书资料、船舶交通管理的使用等教学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重视学生素质与能力目标的实现,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善于用概念、符号、定理去思考,“航海学”整个学科体系主要用符号去构建,而形象思维的人是排斥符号、排斥概念的。因此,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在给他们传授一门知识,讲授一个定理时,要和一定的环境和背景联系在一起,通过实验实训,让他们善于学习知识、掌握知识[(z1。根据这一特点,课程内容应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电子海图和航海模拟器仿真教学环境,实现“将船舶搬到学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单元:海图、潮汐潮流、航迹推算与航海日志记载、陆标定位及误差理论、航海仪器、雷达定位与导航、天文定位、测罗经差、各种海区航行、船舶交通管理的使用和航线设计。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活动的主线,应用电子海图和航海模拟器仿真各海区教学环境,启发引导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5.学习方法
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学习、认识社会,树立信心、决心、恒心,要看到自己的智力特点〔z1。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对航海学的学习兴趣。航海学课程基本概念多,学生应在正确理解、掌握基本概念的前提下,通过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协作学习”,包括生生、师生;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6.课程评价
(1)学校评价和行业职业考试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如果在校内评价中不合格,但是在职业资格考试中合格的,可以认定为合格。(2)课程评价以“过程持续评价”与“终期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学习过程的持续评价。(3)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X 50+平时成绩X50%a (4)期末考试、单元测验采取闭卷笔试或计算机题库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进行。(5)平时成绩由以下成绩组成:学生出勤、完成作业、课堂提问、单元测验、平时实训评估等。平时实训评估成绩包括考核学生实操的准确性、技巧的合理应用性、现场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性能力评价。
7.改革思路
依据履行船舶海上航行的岗位职责,应当具备职业适任能力中的“计划并引导船舶航行和定位”,以船舶安全航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在企业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以“计划并引导船舶航行和定位”工作任务为中心,重构知识体系,整合、序化具体教学内容。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让学生在完成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个性,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达到履行船舶海上航行的岗位职责的目的。
三、高职“航海学”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重.点,展示说课艺术
教师说课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设计,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繁简适宜,不必面面俱到;要说明现代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要将自己的教学特长与创新之处讲清、讲透,精彩的部分要充分表达出来,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态、语言、板书、教案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使听课者感受到说课教师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听者的共鸣,增强说课效果。
2.主动向专家展示教学资料
说课过程中或说课后,教师应将说课教师简历、说课稿、课程标准、教材、教案和主要教学参考资料、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具以及课程组编写的教材、讲义等亮点展示给专家和同行。
3.突出“说”字,切忌背、念、辩
说课不能拿事先写好的说课稿去读。说目标、说内容、说实施、说教法、说学法、说评价和说改革思路,紧紧围绕一个“说”字,语言要流畅自然,切忌背、念、辩。
4.处理好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说课稿重点要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主要体现出说课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核心。备课的教案只说“怎样教”,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样教”。简单地说,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还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与备课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5.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由说课教师给特殊听众(教师)唱“独角戏”,侧重于理论阐述;上课则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依据自己所编制的教案,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有具体的教学主体对象和具体的师生配合过程,有一定的教学程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