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小品范文
时间:2023-03-19 21:2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小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蒌佳沁:夏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是暴风骤雨疾驰而过,是烈日炎炎永不消退,还是知了的嘀叫不停息。总之,夏是单调无味的,但今年的夏天将是个例外,因为有了爱。是爱将一位少年从迷惘中找了回来,是爱将少年的心打开。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少年,又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请欣赏舞台剧《浓浓的夏日爱》。表演者:罗飞张向星龙毅孙朝国郭玉良陈芙蓉
剧本作者:陈芙蓉
内容: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个少年因考试——化学才得48分而被母亲责备。这时,气愤来到城交的小河边,拿这些书和卷子发脾气。
少年:想我一世英明,尽被你们这破纸快给压迫着,今天,我得教训教训你们,看谁摧残谁。(少年发泄完后,情绪平稳了,坐在长椅上,揉着扭伤的脚,哎哟)。哎哎的叫着,这时,有一位钓鱼的老人走过来,走到被扔的书旁,慢慢的弯下腰把书一本本地捡起来)
老人:(带着沾沾自喜的表情,边捡边说)还不错,这些不要的书倒可以卖几个钱。(边说着,走到那被揉成一团仍在地上的卷子,欲捡)
少年:(突然回过神来,顾不了脚疼,迅速地从长椅上跳起来,单脚跳去抢卷子)你干什么?谁让你动我的东西了。你这人是怎么回事。
老人:(已把卷子捡起,避开少年,打开看了看)啧啧,不抄哟……才48分,好像不及格对吧。
少年:(气急)废话,对了,这关你们什么事!你、你、你快把卷子还给我,对了,还有我的书。(伸手向老人要卷子和书)
老人:(一本正经)停停停,你说这是你的书,可为什么这些书是我在地上捡到的呢?你凭什么说这是你的。
少年:(开始急了)你这老伯怎么这么不讲道理,这分明是我的书,上面还写着我的班级和姓名呢。我叫罗飞,高二(7)班的,不信你自己翻翻看。
老人:(翻开书)是有那么几个字,可这又能代表什么呢?你已经把书给扔了,表示你不在想读书了,(笑)至于这几本书嘛?你扔了,我捡了,这就是我的(转身欲走)。
少年:(急忙追)你这老头,你给我站住,谁说我不想读书了。你……(由于一急,把另一只脚给扭了,摔倒在地上)唉唉哟哟,太过份了,你站住!
老人:(回过头)你刚才说什么?你还想读书?很辛苦的呢!压力大得很呢!(笑着说)
少年:不辛苦!我能克服!(气恼恼地说)
老人:你把书给扔了,这谁都可以证明的(对着观众说)对不对。
少年:(极力争辩)谁说我把书扔了,我只觉得书在书包里太久了,怕受潮,拿出来晒晒太阳罢了。
老人:(把头看天晒书?)现在是黄昏,你晒书?
少年:我喜欢夕阳,喜欢这时候晒,你管得着吗?(气愤)
老人:对了,既然这样,那我把书还给你,这48分的卷子,你还是不要了吧。
少年:当然要,那是我的东西。
老人:唉48分,太丢人了,扔了吧,免得让别人看见(说完欲扔)。
少年:干什么?快把卷子还给我,你没听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吗?我丢不丢人关你什么事?你凭什么说我丢人了!快把卷子还给我。
老人:哦原来是这样,那就还给你。
少年:(用力扯过来)我怎么这么倒霉,遇上这么个疯老头。
老人:疯老头?我?好好好,我不跟你计较。对了,小子,顺便多问你几句,你坐在地上也是想把自己晒一晒吧?
少年:(更气了)你没见我两只脚都给扭伤了吗?有这么问人的吗?一点同情心也没有。
老人:唉……,你刚才不是说我是疯老头吗?你那么有能耐,那你自己想办法吧。(欲走)
少年:老伯,刚才我一急就乱说了,可谁叫你拿我的书去卖呀!(说完,抱着脚唉哟……地喊着)。
老人:(走了几步)突然转过身来,回到少年身旁。你这混小子(扶起少年)
少年:(疼得)唉哟……地叫。(用惊讶的眼神望着老人)
老人:(把少年扶到长椅上伸手给少年揉脚)你这小子,怎么这么不小心。
少年:(面带愧色)老伯,唉哟……刚才那么说唉哟……说你,你别见怪。
老人:(用力一扯)
少年:唉哟……我的妈呀!(惨叫)
老人:好了,试试看吧。
少年:(脚动了动,站在地上,高兴地跳了跳)唉……好了,看不出你还有这么几下。谢谢你啦。
老人:不用谢,只是下次不要再叫我疯老头就行了。
(这时老人和少年坐在了长椅上,少年的母亲、父亲、同学、于老师已经找了好久。天色已渐渐暗浓,少年和找来的人在余晖中走向了自己的家)。
同学:罗飞(大声的喊)叔叔、阿姨、你们快看罗飞在那边(这时少年欲收书回家)。
少年:爸、妈、于老师、李杰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
妈妈:孩子,都是妈不好,打疼你了。
少年:妈不疼。
于老师: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听到你不见了,我都到处找你。好了,现在总算找到你了,我该回家了。(爸、妈、与于老师握手,同时说:“谢谢”)。
李杰:你这小子,还好,我想起你来这,要不然,不知还找多久呢?既然这样,我也该走了。
(老头与于老师简单对话后,他们三人一齐下场)这时,妈妈的胃病又犯疼了。
少年:妈妈,对不起,怎么了?
爸:这还不是因为找你,到现在都还没吃晚饭,这不,胃病又犯了。
少年:妈,对不起,我错了。
篇2
关键词 新课程 有效教学 生活体验 灵魂 剂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33-02
义务教育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许多教师投入了很高的热情,课堂面貌和教学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呈现在我们面前。它改变了过去品德课的内容教条化、教学方式抽象、枯燥的理论说教、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弊端。高效的思品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力求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让儿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实施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然而,当我们审视身边的课堂教学时,不难发现一些源于教师本身的理念和行为的问题,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 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呢?
一、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一堂课的灵魂
1.注重体验,升华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实行由知到行的“内驱力”和“催化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
2.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生活能力。品德教学从最终目标上说,是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的活动,以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改进、提高、发展自己的生活。如《我长大了》一课,我设计了两项实践活动,意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料理自己事情的好处,锻炼生活技能。第一项活动是比赛,比赛项目有:叠被、穿衣、洗手绢等。比赛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他们很快就从比赛中获得了快乐,感知到了料理自己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锻炼了生活的技巧,提高了自理能力。第二项活动将教学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实践。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表格,让学生通过实践、检查、反省、记录料理自己生活的实况,进行自我表现、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一周后班内评选“爱劳动小明星”,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生活实践的乐趣,逐渐养成好习惯。在活动中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参与活动,发展了能力,锻炼了意志,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二、巧妙的活动设计是一堂课的关键
学生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学生认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1.活动的设计要有目的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是活动的灵魂所在,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们在引出和开展一个活动时,要做到活动清晰,目标明确。究竟从中要激发学生哪种情感,生成或改变哪些态度,培养什么行为习惯,使学生知道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关注哪些过程,学会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正确运筹、恰当把握。如果活动的过程中偏离了活动目的,活动就会进入误区。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交流而交流,为表演而表演,而是要讲究活动的价值取向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个主题的价值内涵充分地凸现出来。如进行《我在长大》一课时,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学生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学《我在长大》之前,我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去调查、去寻找证明自己长大的足迹和纪念物。课堂上交流的时候,我开展了“小小举证会”活动,学生们有的通过照片的方式证明自己长大了,有的通过展示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证明自己长大了,有的在家长的帮助下,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证明自己长大了,有的拿来了出生证,用刚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和现在的身高、体重相比较证明自己长大了。学生的交流积极而踊跃,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活动的设计要有趣味性。美国教育家帕克曾经说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知道,学生从小就是在玩耍、游戏、实践中学习的。”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空,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我们常用的活动形式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看录像、看投影、讨论交流等。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
3.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有的课也设计了许多活动,但是课上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活动的叠加,活动与活动之间缺少联系,活动显得杂乱,活动的效果差。因此,活动的设计要少而精,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活动要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层次感强。这样学生在层次分明的活动中,在一次次的体验中,情感得以升华。
三、教师精彩的评价是一堂课的剂
篇3
科学研究表明,思维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对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一、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思维敏捷,一方面是思考问题的速度快,在转瞬之间能把应想到的内容思考完毕;另一方面是思考问题做到合情合理。这两个方面是并存的,思考问题速度很快却不合情理,这样的“快”就是浪费时间;思考问题合乎情理却异常缓慢,这样思维质量也不高。所以,这两方面都做到,才可称为思维敏捷。
加强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思维的敏捷性。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性的、粗线条的、非常简略的跃进式思维。这种思维在遇到一个问题时,常常通过对事物的直接感知来把握对象的整体。
建立必要的制度有利于思维敏捷性的训练,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坚持每日一道应用题,让学生天天接受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训练,或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应用题练习,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和解题速度等。
二、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思维灵活指对问题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分析,能通过不同途径去探索和发现知识规律,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较好地迁移,找出符合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提倡一题多解。如学习了一步加减法应用题后,让学生用“20-8”的算式编应用题,结果学生编出了许多种叙述形式不同的应用题。如:
“有20名同学,其中8名是女同学,男同学有多少名?”
“妈妈买了20千克大米,吃了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哥哥今年20岁,弟弟8岁,哥哥比弟弟大多少岁?弟弟比哥哥小多少岁?”
又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一个题目: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这辆车照这样的速度行了10小时,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题目一出示,思维敏捷的学生马上举手,列式为240÷4×10,我让同样是这样解答的学生举手,结果大部分学生都举了手。我没有就此结束,继续引导:4小时行了240千米,那么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呢?8小时又行了多少千米呢?没等我讲完,就有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10÷4×240。因为10除以4表示10里面有2.5个4小时,而1个4小时行了240米,2.5个4小时(10小时)就行了600千米。”在他的启发下,又有学生想到了一种方法:10÷2×(240÷2)。就这样,学生发散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
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联想,即是把解决简单问题所采用的手段和获得的结论,类推到较复杂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联想,大都可以看作关系联想。数学概念之间、数学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关系联想是多种多样联想的反映。联想丰富了,想象也就丰富了,思维的活力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自然就提高了。
三、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深刻性指对知识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它集中表现在透过现象和外部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深刻地理解概念,深入地思考问题,能预见解题的发展过程。思维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是数学思维品质重要的核心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学生更系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学得主动、活泼。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首先要使学生的思维能逐步摆脱对直观材料的依赖,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直观手段组织学生操作和实验,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为从感知过渡到抽象架设“桥梁”。
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课前可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和图片,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再通过分一分、拼一拼的操作活动,建立数字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很快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和分解,为进一步学习10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又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时,教师指导学生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学生就会清楚地知道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并还能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建立清楚的长方形表象,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动手动口动脑学习新知识,既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又有利于让学生主动探索求知,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发展。
由于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把新知识分解成已知知识,由已知推向未知,同时应加强基本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并教以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教学两位数乘法时,把它分解成两次一位数乘法,把乘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运用到乘数是两位数的计算上,再由两位数乘法推广到三位、四位上,学生就能轻松地掌握多位数的计算方法。
思维深刻性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要想有创造力,就必须勤于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富有成效的思维训练。如顺向思维的训练、逆向思维的训练、多向思维的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深化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四、思维发散性的培养
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理解事物、分析问题也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事物,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发散思维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思维起点出发,沿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上课不动脑思考是学不好的,但如果学生喜欢思考,基础知识却不牢,也不能产生正确的联想,从而达不到发散思维的训练。
思维的发散性应该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去进行,而不是胡思乱想,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有的思维定向,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所以要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就要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能力。如这样一道题:某车间计划用12天完成240个零件,结果头三天就完成了计划的40%,照这样计算,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学生讨论出以下五种解法:
第一种:12-1÷(40%÷3),先求出一天完成百分之几,全部零件是整体“1”(100%)里面包含多少个40%÷3,就是实际生产的天数,然后求出提前几天。
第二种:12-3×(1÷40%),即整体“1”里有多少个40%就有多少个3天,求出实际天数后与原计划天数相减,求得提前天数。
第三种:只用两步运算12-3÷40%,3天和40%对应,3÷40%一步就求出实际天数,第二步求出提前几天。
第四种:12-240÷(240×40%÷3)。
第五种:12-﹝(1-40%)÷(40%÷3)+3﹞。
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都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实行变通。当学生思路闭塞时,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接通与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拼音;快乐学习
在小学阶段,汉语拼音的学习极为重要,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地学好才行。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课程标准强调,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具有趣味性,最好以活动及游戏方式进行。所以,在汉语拼音教学时,教师应该努力钻研教材,为小学生创设学生喜欢、乐于参与的语文教学情境,将拼音教学与语文的识字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汉语拼音。
一、创设语言情境,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
在小学阶段,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兴趣低落,吸引力差。如若要想让小学生打心里接受,愿意去学,就要改变汉语拼音的无趣为有趣。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钻研语文课本,抓住学生生活的实际,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教学情境,让汉语拼音字母在语言情境中展现,使学生能够认知汉语拼音字母,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努力使小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学习的方法,极大程度地展现汉语拼音的功能及效果。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表演等方式进行汉语拼音的学习,让学生极有兴致地学习汉语拼音。
小学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喜欢色彩的鲜明耀眼、形象生动的画面。教师如若将汉语拼音字母变幻成为孩子们乐于接受、非常喜欢的美丽的图案,那么就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记忆犹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彩色图画,引导小学生去认真观察,让小学生从图画之中掌握字母所内含的音与形,激励学生发挥大胆的想象将字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画出来。例如,在“t”的教学中,当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字母的发音之后,便可以尝试让学生动脑想象:“‘t’像什么呢?你能够将它的样子以图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雨伞把儿”“钩子”“一根拐杖”等不同的思维呈现出来,让学生的记忆扎实而长久。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来源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对促进小学生的汉语拼音教学效果显著。教师教学时,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着手,从而后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生书写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可以采用拼音的写法书写,可以写在作业本上,可以作为学生的签字,以加深汉语拼音在学生头脑当中的印象。在班级中,小组组长发放语文作业,如果想当组长,就要在汉语拼音学习方面有较优异的表现,下次的小组组长就是你,全面提升学生学好拼音、争当小组长的欲望;还可以提倡学生回到家中,在父母的协助下、在不影响家具使用效果的问题上,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家中家具、电器上附着汉语拼音标签,使学生加深汉语拼音的印象;再可以倡导学生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每天用汉语拼音写上当天的课程表,然后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地拼读出来,并在自习时展示给大家。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掌握当天要上的课程,班主任再适时进行表扬,此时的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定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学生自然会对汉语拼音产生兴致,就不会产生畏惧之感。让学生体会到了汉语拼音就在他们的生活当中,离他们那样的近。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才能称之为对学生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三、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模式如果固定不变,时间一久,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如此,学生就会对学丧失兴趣。作为一名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改变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目的,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定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摘果子游戏,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大苹果,每个苹果上都有填写队别的空白。而后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游戏,一组为快乐宝贝队,一组为开心快乐队,队的名字来源于学生自己。游戏的时候每组学生轮流认读一个音节或音节词,每认对一个音节或音节词,一方就可以在一个苹果上写上本队的名字,最终看哪一队摘得的苹果多,这个队就获胜。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R 153.2 R 5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41-02
【关键词】 贫血;患病率;血红蛋白类;学生
贫血是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贫血可导致青少年体力(尤其是耐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和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严重者还会产生呼吸、循环系统的症状[1]。我国已将贫血列为儿童少年防治的常见疾病之一[2]。按照教育部新生入学应建立健康档案的要求,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新生入学后,对市区28所中小学入学新生进行血红蛋白(Hb)测定,现将2007-2009年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许昌市城区28所中小学全体入学新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小学11所,初中11所,高中6所。所有受检学生接受问卷调查,剔除近20 d消化、呼吸道感染疾病,3个月内服用铁剂或补血药物,既往血液病史者。
1.2 方法 采集学生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按照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测血红蛋白值。使用仪器为江苏南京XF-1型血红蛋白测定仪,所用试剂由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在效期内使用。
判断标准为WHO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以Hb值7~14岁
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8所学校3 a入学新生共57 702名,体检人数56 996名,有706名请假未体检,体检率为98.8%。
2.2 中小学新生贫血检出情况 3 a共检出贫血学生5 796名,贫血检出率为10.17%,其中轻度贫血5 766名,占贫血人数的99.48% ;中度贫血30名,占贫血人数的0.52%。
2.3 不同年级学生贫血检出情况 小学、初中和高中贫血检出率依次为8.64%,10.10%,1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4 不同性别学生贫血检出情况 共检测男生28 585名,贫血检出率为8.49%;女生28 411名,贫血检出率为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5 不同年度学生贫血检出情况 连续3 a中,以2008年贫血检出率最高,为11.07%;2007年最低,为9.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WHO估计缺铁性贫血涉及40%的人群,是世界范围的常见营养缺乏病[3],也是当今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膳食营养缺乏病[4]。调查结果显示,许昌市中小学入学新生3 a贫血检出率为10.17% ,以轻度贫血为主,男女生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有关文献[5-6]报道基本一致。一方面与女生进入青春期、生长发育快、出现月经等生理现象有关,也与个别女生挑食、偏食、节食有关,因此青春期女生要注意合理营养和补充足够的含铁食物,同时要多做户外运动,以增加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贫血患病率。
调查结果还显示,不同学段学生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7]报道基本一致。究其原因,与我国城市儿童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小学时家长比较重视学生的饮食营养问题,中学后,一方面与学生学习时间紧张、独立能力增强,往往在外买早餐,买学校附近小食品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消耗量大有关。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许昌市中小学新生尚未达到《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试行)》的目标要求(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相符,提示贫血预防与控制工作任务艰巨,各级行政领导都要重视起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但要做好体检工作,把体检结果及时反馈给学校,还应该向每个学生反馈,并告诉其贫血状况,提示其危害,让学生和家长重视起来,及时就医。学校在健康教育课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开展一些营养方面的科普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水平,有意识地改变挑食、偏食、节食等不良习惯,学校内尽量不设小食品部,改为加餐部,配备营养师,为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加餐。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校应该每天都安排一定的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学生体质,控制贫血患病率。
4 参考文献
[1] 叶广俊,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6-68.
[2] 卫生部卫生监督司,国家教委学校体育卫生司.《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试行)》.1993.
[3] 魏书珍,张秋业.儿童生长发育性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17-521.
[4] 闻芝梅,陈君石,主译.现代营养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7,388.
[5] 郑志英,方飞,刘昌伟,等.日照市2006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51-652.
[6] 农镇铭.百色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931-932.
篇6
1 目的性
科学观察的目的性是指进行科学观察前要明确观察目的,提出观察任务。科学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感知过程。只有学生明确了观察的目的,知道观察什么,了解通过观察获得哪些资料和要解决什么问题,才能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观察目的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上,才能认真地进行观察,收到较好的观察效果。否则,往往会导致只顾看感兴趣的东西,而忽视了主要方面。因此,教师要拟定周密的观察计划,确定观察步骤,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观察的内容和范围。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系统且层次分明的观察,才能使观察做到有的放矢,才不至于观察时主次不分,顾此失彼。
2 客观性
科学观察的客观性是指科学观察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因为科学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出发点,科学观察的基本任务是为科学实验结论提供事实材料。观察所得的材料是否真实、准确,直接关系到科学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如果学生的观察材料是不真实的,那么由此得出的科学实验结论也是无意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观察的客观性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的依据。要做到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必须克服下述因素的干扰:一是人的感官的局限性。由于受生理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往往只是自然现象中的部分现象而不是全部真实状况,这在天文学上叫做选择效应。为了使观察尽可能符合真实情况,就要设法消除各种选择效应的影响。二是假象的影响。如果把假象当做真象就会使认识误入歧途。所以,在观察中要设法排除假象。三是先入为主的影响。假如观察仅从主观愿望或习惯经验出发,只搜集合乎主观愿望的材料,而把不合自己想法的事实与数据撇在一边,就可能形成偏见。因此,科学观察必须排除先入为主的影响,从客观的事实出发。
3 全面性
科学观察的全面性是指对观察对象从局部到整体,从实验变化的各个阶段到全过程,从观察对象的内部关系到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进行系统地观察。只有全面、动态地观察,才能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实验事实,总结出正确的实验规律。全面的观察要求对观察对象的各种表现形态、存在条件以及观察对象在时间上的演化和空间上的分布等,都做具体、详细的考察和记录,因此全面的观察有助于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全面性的品质要求教师平时格外注意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4 细微性
科学观察的细微性是指观察时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细心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精微之处,就容易忽视被观察事物的一些关键信息,就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就不能概括出事物的规律。所以观察不仅需要各种感官参与,而且还需要各种感官深入参与,要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周密细致、精细观察,捕捉住细微的变化。
5 条理性
科学观察的条理性是指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内在与外在的联系,通:过一定的顺序、步骤与逻辑进行观察。科学观察的条理性可以保证输入的信息是有条理的、有系统的,这样的信息便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对它进行加工编码,从而提高活动的速度与准确性,进而有助于学生清晰:稳固、系统地建构科学知识。
6 选择性
科学观察的选择性是指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观察对象来作适当的观察。科学观察的选择性包括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适当的观察时机与观察地点。由于客观事物、客观现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人们在研究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一一地进行观察。一般实验中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要使观察事实能最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就应该把与当前无关的、次要的因素撇开:让有代表性的观察对象,在典型的条件下,把它的主要方面充分暴露出来,这样就可以简化观察过程,保证观察结果具有代表性。
7 灵活性
科学观察的灵活性是指科学观察的灵活、变通的程度。灵活性强的人能灵活地选择观察方法,及时调整观察思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思考所观察到的现象,能够善于观察现象的动态特征,善于灵活地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分解和合成。教师可采用类似于思维灵活性训练中的“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灵活性。如对某一观察对象,让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分解和合成。
8 敏捷性
科学观察的敏捷性是指科学观察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表现为通过观察少量的现象,就能够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观察过程中,能够对各种现象(特别是偶然现象)及时做出反应;在观察结束后,能够及时做出观察报告(书面或口头)。科学观察的敏捷性品质要求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能够适应紧急情况来主动地思维、积极地观察、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做出观察结论。科学观察的敏捷性品质不仅要求观察的速度,而且要求观察的正确程度。教师在培养中小学生观察的敏捷性时,必须克服他们观察的随意性和思维的轻率性,在正确的基础上抓速度练习。
9 独创性
科学观察的独创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面对观察对象,独特地、新颖地且有价值地选择观察方法,得出观察结论。表现为善于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独立地选择恰当的、新颖的、独特的观察对象;善于选择独特的、新颖的、有效的观察方法和观察思路;善于对观察结果作独特的、新颖的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观察的独创性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能力。把独立观察的能力作为科学观察的常规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要求,独立设计观察方案、独立选取观察方法、独立分析观察结果。二是提倡“新颖性”。在观察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方法,而且方法越新颖越好,让学生挖掘有效观察的各种新的方法与技巧。三是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假设和科学结论的产生往往带有突发性,这被称为“灵感”。灵感状态的特征之一是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创造与研究的对象上。学生的有意注意是产生灵感的重要条件2,--,所以,在观察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他们迅速捕获偶然现象的能力。四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观察,使感知更生动、丰富。
10 持久性
科学观察的持久性是指科学观察要能持之以恒。要达到全面、客观、深入的观察,就必须坚持观察的持久性。对复杂事物的观察,特别是创造性的观察,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需要有顽强的毅力。有些现象变化缓慢,需要进行长期观察;有些现象则稍纵即逝,需要进行重复观察;有些现象因实验失败,需要再实验重新观察。这些都需要有耐心,需要观察的持久性,没有耐心,就不可能获得准确、可靠、理想的观察结果。
11 积极思考
篇7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典型;品德教学
就教育而言,教师投入的是感情,他将要收获的是什么呢?知识、情感、技能,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经验的生长是我们所追求的。品德课的积累就是经验的积累,情感的转变和感悟,怎样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亲历生长,为情所动,为情所变,这就需要教师好好下工夫想办法。一图、一点、一音乐可能就是课堂的生成点,抓好了,更是让品德课事半功倍的良方。
一、心由境生,典型图片拨心弦
典型图片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真切切得到巨大的视觉冲击,从而获得心灵震撼。品德教学中,图片是教师经常应用的素材,直观明了,但如何真正发挥图片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典型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图片中的意境,用童眼观察图中的事件或场景,用童心感受图中人物的内心,在入境入情的学习中,他们内心的情感也会迸发。
例:片断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了一组环卫工人起早贪黑的工作画面,最后画面定格在满是鞭炮屑的元宵节。图片已无声地将这个行业工作者的艰辛呈现在学生眼前,此时我问:“这个时候,我们又给他们增加了多少工作量?算一算。”看似简单的问题,激起了学生切身的体验,当学生计算着一组又一组数字时,一幢楼、一个小区、一个社区,数字由小变大,单位由轻变重时,他们真正体会这份劳动背后的内涵。在出示自己老师批阅作文画面时,作文本批阅的数量、字数和时间,学生都细细地算了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情感已在学生心中悄然滋生。
二、渲染情感,典型视频掀
典型视频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如同催化剂唤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激发真实的情感。
例:片断
我播放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平凡的环卫工人从早上4:30上班,到天寒地冻地扫着积雪,再到扫负责的路面就像扫自家的客厅一样,一段段自述式的表白,让学生感受真切……深情的乐声,直白的表述,感人的动作,学生从未真正全面地见过这样的场面。再回过头来,对比自己的生活,早上4:30你在干什么?烈日炎炎的马路上,你又在干什么?这样一次次强烈的画面对比,激发出学生心底的那一声:“你们辛苦了!”了解了才能去理解,更能用自己的行动去缓解,更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的影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真切体验,典型事件更动人
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为了让教学更接地气,我们往往会选择学生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展开教学。对于这样的典型生活事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和情感体验。
例:片断
教学中,我选取了与学生生活最为密切的食堂饭菜的由来为教学点。随着交流的深入,我感到学生的惊讶声在教室里升腾,就是平时我们忽略的东西却蕴含着独特的东西。我用课件展示了一次中餐的自述,再让学生来谈“我们倒掉的仅仅是饭菜吗?”学生顿然明白这些劳动成果所包含的东西。这样典型的生活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教学使学生心中已有的情感体验得到强化,进而获得更深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四、追踪生成,典型要点推波澜
品德课堂是灵动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认知、情感和体验互动交流、彼此相长的动态过程。因而课堂上就会产生“意外”,抓住鲜活的教学生成,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主体的道德潜能,彰显生命的力量,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例:片断
教学中,画面中出示我们平时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学生看到这里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哇,这么多都倒掉了呀!”“真是浪费呀!”一年所浪费的一组组数字更是让学生惊心动魄,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教师马上追问:“你在哇什么呀?”“你在惊讶什么呀?”教师顺势而下,将问题引向深入,再掀波澜。“每6秒就有一个儿童因为缺少粮食而死去……”再播放世界上饥饿儿童的画面,音乐画面的渲染让孩子们眼睛湿润。我们浪费的仅仅是粮食吗?学生的生成性资源一串串生发,一环环相扣,讨论的问题也一步步走向深入,课堂变得鲜活而有力度。
课堂上典型的发掘是一闪而过的,礼仪修养、学习习惯、与人交往、应变能力等等都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就如我们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所提到的:“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意志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57-02
意志品质对人的学习起着巨大作用,坚强的意志可以使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勤奋学习,学而不厌。古代“学弈”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墨子说得好:“志不疆者智不达”,即没有坚强意志的人,他的知识和聪明才智都不会发展得很好。古人的教诲,启示教育者和学习者都需要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它是决定学习好坏的重要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学的外延是最广的,属于终身教育的科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教学目的,树立意志的自觉品质
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的意志力发展的方向,目的不明确,意志行动是盲目的、软弱无力的;目的明确,意志行动才能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为实现目的充分发展意志力才是可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按照不同的课型、内容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使学生的感知、记忆、注意有明确的指向,达到自觉调控学习活动、培养意志的目的。其次要安排学生一定程度的自学任务,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作适度的指导、点拨,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顽强的学习意志。教师在教学时,一开始就要向学生提出本节课学习的要求、任务,使学生能对症下药。如在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描写海棠花开得旺的句子是理解的重点。第一次读就要求读通读顺;第二次读就要边读边想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第三次读就要求能熟读成诵,并要在眼前展现海棠一树千花的盛景,仿佛随手可触摸到。让学生读书,并不是让他盲目地读,一定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依章可循,学生就能自觉调控学习活动,培养意志。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向学生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对学习的目的逐渐明确,强化意志的自觉品质。
二、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培养意志的坚持品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因为这样,作为教师应意识到,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一个“爬坡”的过程,要使学生既感到有压力,又要有战胜困难的自信心。针对语文教学,则要有意设置坡度,由浅入深,并逐步引向高深。如我在教《火烧云》一课时,设计了如下不同层次的读写训练目标:(1)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找出哪些是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2)小黑板出示的句子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3)根据所学的知识,写一个《拔河比赛》的片断,要求运用动态和静态描写的知识。三个层次目标,难度各异:第(1)题可利用课文中的词句,比较简单;第(2)题需在真正理解了动态和静态描写的区别的基础上完成;第(3)题,需要学生凭借平时的观察,自己组织语言,难度就更高一些。这样一步一步地由浅入深,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志的坚持性也得到了锻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不能一味地强调学习的“爬坡”过程,而是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基础上,从通过艰苦的意志努力所获得的学习成绩中获得自我强化,有助于他们自觉地通过学习来锻炼自己的意志。
三、巧设活动参与形式,强化意志的果断品质
课堂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主渠道,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都需要学生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果断、自制和坚持的精神力量,活动越是有一定的难度,越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好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发挥其强化意志果断品质的功效。对于小学生,还应从具体的活动出发,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设置一些课堂小竞赛,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竞赛,也可以是前后左右四个人之间的竞赛,或者是班级内不同个体之间的比赛。学生在活动中,经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又及时地作出判断、选择,在实现活动目的中,经过不断体验和领会,来强化学生意志的果断性。如提问可在限定时间内采取抢答、必答、选答的形式。抢答、必答使学生势必要在短时间内相应地作出判断;选答,即风险题,选择什么样的题,都需要学生具备果断的品质。久而久之,学生意志的果断性就会得到培养和强化。意志品质的磨练,关键在于活动,没有活动就不可能锻炼意志品质。
四、优化课堂传统方法,激发意志的自制品质
篇9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数学品质
语文与数学是小学的基本科目。在传统的语文与数学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知识的灌输,以便于其能够在考试中具有足够的知识量来解答题目。而素质教育提出后,无论哪个层次的教育,都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数学其本身就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能够为其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而数学品质的养成需要从小开始,三年级作为小学的中间阶段,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其对数学品质培养的作用。
一、数学品质的内涵
数学品质其是数学思维品质的简称,也就是俗称的数学思维。其与语文思维、英语思维等学科性思维一致,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数学地眼光来作为出发点。而数学教学其实际上就是数学思维的问题化。在数学问题中,其会反应一定的数学思维。一般来说,数学思维其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思维方式。只是,在没有接受数学学习之前,学生的数学思维缺乏条理性与层次性,但是,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异。数学品质具有高度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这也是其培养的难度之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中,培养其数学品质,将会使得其思维模式更加成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时,逻辑性更强,解决的方式更加准确。[1]
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品质培养的重难点
1.学生思维模式的多元化
由于小学生三年级的学生才接触学习不久,其接触的科目较多。因此,其在潜移默化中国已经具有较多的思维模式,虽然都相对不成熟。但是,这些思维模式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一定的融合。在这种状况下,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品质就缺乏对应的认知。尤其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不强,面对诸多的思维品质,其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辨别与运用。这就使得其在数学品质的培养上,存在极大的阻碍。[2]
2.学生难以将问题与思维联系起来
就目前来说,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品质培养主要是通过数学问题来实现。然而,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其针对数学问题无法了解到其中数学思维品质。这就使得很多数学问题都被片面化。学生就算能够实现数学问题的解答,也无法了解其深层次的数学含义。这就使得其教学无用化,学生数学品质得不到提升。
3.教师本身思维模式的成熟化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习惯性的代入自身的思维模式。而同样的数学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再加上其知识构成、环境影响等原因,同样的思维有着不一样的模式。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就会不自觉的代入自身的数学品质。这就很容易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数学品质的模式表现出一致性。这将不利于其个性化的发展。[3]
三、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品质培养的具体策略
在上文中,笔者指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品质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会使得其数学品质不成熟,无法为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提供良好的帮助。面对该种状况,笔者认为,必须要从如下几个方式来培养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品质:
1.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就必须要保证教师教学方式能够被学生所接受,且教师传递出来的数学品质,学生也能够基本认可与接收。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就必须要根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其中包含的数学思维对自身的数学思维进行优化,使得其更加符合教学的需求,在教学中能够与学生的水平一致。
2.加强数学问题与思维方式的联系性
在教学中,教师会就某个数学问题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式。在很多时候,学生无法自行将数学问题与思维方式联系起来,教师必须要对其进行引导。在整个教学中,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行思考,从而锻炼其思维,待其遇到瓶颈后,适当的进行引导即可。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4]
3.设计问题加以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个数学问题进行问题的设计。也就是,将其分解化。运用数学思维,来分解一个大问题,并且按照对应的规律将其排列。学生通过对小问题的解决,来奠定该种思维习惯,并且解决这个大问题。当其,设计的问题合理性能够得到保障,那么其在数学品质的培养上,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有效性。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这就是教师将数学思维模型化,而学生通过对模型的运用提高自身的数学品质。[5]
结语
篇10
一、小学科学教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与高等教育不同,刚刚迈入初级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较差。为了增加兴趣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许多教师把课程的重点放在了“动手”的过程上,最为常见的是通过做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存的教育模式似乎忽视了“手脑并用”的观念,没有意识到教育的真正内涵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非活动本身。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加以剖析,寻求更合理、更科学的教育方法,以求在不影响教学趣味性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这里所说的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表现出的智力上的特征,简言之,就是学生遇到问题时头脑中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衡量思维能力有几个简单的指标:深度、广度、灵敏度和批判度。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中不断发展和深化的。也正因此,在初等教育中做好思维品质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科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和建议
1.转变观念,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人类对外界的感知和事物的理解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对事物的理解也就相对单一和片面。因此,在老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或者某些与他们的自我认知相矛盾的观点时,学生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但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选择合理的策略,转变学生的固有思维,使它们能在新旧知识间进行转化和分析,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育方法在实际中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某小学课本《科学》中有一个破案故事:一个偷牛的嫌疑犯回答警察说当晚自己是借助月光对养牛场进行偷窥,但警察立即否定了这一观点,原因是案发当日为农历初一,而这天是看不到月亮的。这一点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这时候老师不能急于公布答案,而要让学生们先进行思考并阐释自己的观点,公布答案过后引导学生对“月相规律”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思维是需要锻炼的,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才能深化思维品质。
2.强化学生的批判质疑思维能力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向学生灌输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头脑中会形成一个观点,书本上的和老师讲授的知识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使得中国的学生毫无批判和质疑能力。
要解决这一点,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发言权,鼓励学生提出批判和质疑。曾有一位老师在讲授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灯泡和电线去检测周围物体的导电与否,一位学生得出的结论是钢笔不导电,而书中明确说明了金属物体是有导电性的,这位学生产生了疑惑。老师检查了钢笔发现笔杆与笔帽的连接处有塑料环相隔,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疑惑,而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导电体与绝缘体的区别。试想,如果这位老师采用的是置之不理的方式,势必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日后有其他疑惑也不会与老师主动沟通,久而久之就成为一个全盘接受、没有批判思维的学生。
3.改善情景模拟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情景模拟课堂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这是很多教师都在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优点在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随着情景模拟教学的广泛应用,它的缺点也日益暴露出来。情景模拟使得很多学生把课堂当作了讲故事、做游戏的地方,整个学习的过程处于过度放松的状态,更关注课堂的娱乐性而不注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情况实际上也很难保证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种情景模拟教学的娱乐性大于实用性的弊病,尽快让课程回归主题是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为学生创设情境,更要去引导和带动他们去深入思考。若没有问题引导,这种交流很快就会脱离课程的主题,而一个明确的问题会让他们的实践更有目标性,思维之间的碰撞也会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益无害。
4.科学记录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针对学生这一群体,老师起到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引导,但是上升到整个教育层面,他们还担当着提升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的责任。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老师应该去关注和记录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筛选过程。这会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利的参考,是提升我国初等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步骤。
而在实际操作中,能体现学生思维品质水平的指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数。如何将思维活动具化为可比的数据指标,对教师来说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只要旨在突出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活跃性,具体的评价和记录方法可以有所不同。总之,评价方式要异于书面考试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自。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