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梦范文

时间:2023-03-29 19:0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彩色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彩色的梦,每种颜色都含有我们90后的愿望,请你不要说我们太过于贪心,因为我们是90后,所以我们勇于创新,有自己的想法,稍稍有点儿叛逆。

我们希望地球母亲能够再次焕发生机,不再住进重病处,地球母亲的无私与慷慨却被大家认为是理所当然,乱砍乱伐,尾气大量排放,地球母亲已经默默流泪,她后悔了,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尽量不开车,节约水电……您的支持便会使地球母亲的良药,我们是90后真诚地请求您:一定要保护环境哪!这是我们绿色的梦。

我们希望家长能够不再逼迫我们每日读书,能够给我们一个愉快,没有烦恼,无忧无虑的双休日,也许,劳逸结合会更对学习有好处。我们才能在欢乐中创新,在大自然中找到奥秘,探索到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作出贡献。这是我们橙色的梦。

我们希望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在属于我们自己的王国中,有所收获,有所成就,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来。长大后,张开翅膀保护爸爸妈妈,我们自己的亲人,好好孝敬,回报他们,是他(她)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教育我们怎样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让他(她)为我们的成功骄傲,自豪!这是我们红色的梦。

篇2

彩色的梦,每种颜色都含有我们90后的愿望,请你不要说我们太过于贪心,因为我们是90后,所以我们勇于创新,有自己的想法,稍稍有点儿叛逆。

我们希望地球母亲能够再次焕发生机,不再住进重病处,地球母亲的无私与慷慨却被大家认为是理所当然,乱砍乱伐,尾气大量排放,地球母亲已经默默流泪,她后悔了,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尽量不开车,节约水电……您的支持便会使地球母亲的良药,我们是90后真诚地请求您:一定要保护环境哪!这是我们绿色的梦。

我们希望家长能够不再逼迫我们每日读书,能够给我们一个愉快,没有烦恼,无忧无虑的双休日,也许,劳逸结合会更对学习有好处。我们才能在欢乐中创新,在大自然中找到奥秘,探索到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作出贡献。这是我们橙色的梦。

我们希望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在属于我们自己的王国中,有所收获,有所成就,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来。长大后,张开翅膀保护爸爸妈妈,我们自己的亲人,好好孝敬,回报他们,是他(她)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教育我们怎样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让他(她)为我们的成功骄傲,自豪!这是我们红色的梦。

篇3

一个农民的质朴梦想

白河绕南阳而过,在白河的支脉里有一条小河桐河,刘保成就出生在桐河岸边。上世纪七十年代,刘保成高中毕业后,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回家务农,但是,不安于现状的他,自学了摄影。人物山水、日月星辰、花草虫鱼等,都成了他摄影的题材。刘保成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全都融入到摄影里来。工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他获得了“中国摄影家”称号。

为了做好摄影事业,1982年,刘保成在桐河街上建起了“桐河美术照相馆”,在他心中,给百姓照相可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吃饭,更重要的是能为百姓服务,能为社会做些事。他为军属、烈属、五保户、教师照相都是免费。1985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刘保成又成立了“桐河乡农民摄影学会”,河南日报称其为“河南省第一家农民摄影学会”。

刘保成出生于农村、生长于农村,农村的艰苦生活磨练了他,使他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勇攀高峰的意志。刘保成认为,人的一生都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这样才算不虚度光阴,自己应该多学知识,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为百姓、为社会服务。几年后,他成了《中部开发报》(后为《中西部开发报》)的一员,身份的转变,给他带来了用不完的劲。刘保成的勤奋程度是一般人所不及的,常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后,他被聘为报社的副总编。他的业绩不仅得到报社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志们的好评,他曾连续多次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坎坷报业梦

十七年的风风雨雨,刘保成见证了报社的发展历程。《中部开发报》一波三折,在经历了全国范围内的两次整顿之后,刘宝成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找领导、找朋友说明《中部开发报》能为社会作的贡献,请求让这张报纸继续办下去,而且办成家喻户晓的报纸。刘保成与妻子商议后,把给女儿出嫁的嫁妆钱用作办报经费。从那个时候起,刘保成就把办报当作一生最大的事业来追求。他不顾疲劳,不怕风雨,常常骑上电动车为办报而奔忙着。有时一天要跑十来个单位,早出晚归,忙的时候常顾不上吃饭。无论再苦再累,只要报社能发展,他的心里都是乐滋滋的。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好丹江源,把一湖清水送入京津,刘保成四处奔波找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在全球华人界发起征文活动,以楹联的形式来影响社会,为保护丹江水源造势。征文结束,全国各地及海外共收集10余万条楹联,他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出了一本名叫《联粹耀京丹》的书,这本书为宣传京丹情增加了一种新载体,受到了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的高度重视。

生态理念与办报梦想的结合

“新闻加公司”是刘保成提出的,这是国内外新闻界从未有过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模式。他提出新闻以采编人员为主,公司以科研机构为主,把高端人才都吸引到报社来。

刘保成始终关注生态与民生问题。如针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他提出要强调突出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解决中西部的生态保护问题。

刘保成深知,一个单位要想健康发展,走在同行的前列,没有特殊的人才是不行的,只有特殊的人才才能办超过常人的事,才能占领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制高点。

篇4

晓茜在一所重点中学上高二。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朋友的陪伴下,她来到了我的心理咨询室。她看起来面容憔悴,大大的眼睛周围有明显的黑眼圈。我请她坐下,并递给她一杯水。她有些害怕地说,老师,我最近老是做噩梦,而且这个梦还是连续的,就像电视连续剧,我心里害怕极了。她心有余悸地说完,低着头陷入了长长的沉默之中。

我鼓励她认真回忆回忆,具体描述一下自己做的是什么样的噩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了解和诊断她的问题,并进而帮助她走出目前的困境。

晓茜顿了顿,然后接着刚说的话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噩梦是从上周开始的。在梦里,我看见一个骷髅,很吓人。但奇怪的是,它不是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那种黑白颜色的骷髅,而是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所以我就忍不住上前去摸了它一下。哪知道一摸,这个彩色骷髅就碎掉了。我心里好害怕,以至于好几次从梦中惊醒。而且,让我费解的是,我现在一个人洗澡的时候,也会看见那个彩色骷髅。真奇怪,我为什么总是会梦到这个彩色骷髅呢?我整天都在琢磨,这个彩色骷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我最近老做这样的梦,所以我晚上总休息不好,上课打瞌睡,头整天都是昏沉沉的。老师,我究竟该怎么办呢?请您帮帮我!

晓茜用一种乞求的语气说着,眼里充满了期待。

梦到骷髅与画画有关

晓茜一说完,我就隐隐约约觉得她梦里的骷髅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里,连续做同样的梦,那么这个梦必然蕴含着做梦人的心理问题,因为梦往往展现了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晓茜的梦里,反复出现骷髅,而且还是一个彩色骷髅。这个骷髅对晓茜来说,有着双重的意义。既有正面的意义:彩色,而不是一般骷髅的黑白色;又有负面的意义:骷髅,一般是死亡、灾难的象征。

于是,我询问晓茜,你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骷髅吗?

晓茜点头说,见过。

我继续问,你能不能具体说说,你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见到骷髅的?

晓茜回答说,高一的时候,我忽然很喜欢美术,于是就去参加了学校的美术兴趣班,主要学人物画。而学习的必修内容之一就是人体素描。在学习如何画头部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去看人体结构。因为,只有了解了人体结构,才能把活生生的人画好,画得惟妙惟肖。于是,我就第一次在美术室看到了石膏做的头像以及一个骷髅。记得刚看到那个骷髅时,我的心里还是很害怕的,幸亏当时有很多人在场,时间久了我就不那么怕了,并且还偷偷地触摸了一下骷髅。从那以后,我对人体素描十分迷恋,经常废寝忘食地练习画人物。

听完晓茜的回答,我觉得她梦中的骷髅与她学习画画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于是,我又问她,你现在还在学画画吗?

晓茜拼命地摇头,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等她情绪稍微稳定之后,我问她,为什么不再学画画了?

晓茜断断续续地说出了如下的经历。其实,从学习人体素描后,晓茜就爱上了画画,而且还决定以后考一个好的美术院校,比如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而且,美术老师也说她很有天赋,因为一学期下来,她的画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一幅作品还获得了市级专业书画比赛二等奖。因此,她越来越喜欢画画了,经常花很多时间去研究和学习。然而就在高一下学期,她的考试成绩每况愈下,屡创新低。见此情景,她的父母强烈要求她放弃画画。当初,她的父母让她画画,是为了丰富她的课余生活,没想到画画却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因此,她的父母强令晓茜不准再学画画,要把全部精力转移到文化课上。这让晓茜心里十分难过。她抗议过,但是无效,固执己见的父母最终没有答应她。晓茜陷入了从未有过的消极状态,她觉得自己的天空一下子变得那么阴沉。

放暑假的时候,晓茜再次提出要去学画画,又遭到父母的否决。最终,她被父母强行安排去参加各科高考补习班。为此她伤心不已,但却无可奈何。

新学期开学了,晓茜又提出要去学画画。她的父母依然坚决不同意,并且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他们告诉她,不要再不务正业,学画画压根儿没有前途,毕竟能当画家的人很少,而能出名的画家更是凤毛麟角。如果晓茜真的选择学画画,以后很可能要流落街头,穷困潦倒。所以,要好好学习,为即将到来的高三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咄咄逼人的父母,晓茜自然拗不过,只得无奈地听从。可是谁知道,开学后不久她就开始做噩梦,而且内容是那么一致。这让她在迷惑不已的同时,也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之中。

找到症结豁然开朗

听完晓茜的叙述,再结合她做的梦,我豁然开朗,她问题的症结也随之浮出水面。其实,骷髅在晓茜的梦里代表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晓茜的父母对于她学画的阻挠,让她觉得心里难过,让她看不到希望,就像是冷冷的骷髅,没有生气,没有生命力;第二层意思:骷髅是彩色的,而不是一般黑白的颜色,而且在梦中晓茜还愿意去接近,去摸它一下。这是因为晓茜对画画十分喜欢,这个骷髅象征着画画,晓茜自然愿意去摸它。综合整理好思路之后,我告诉晓茜我的分析结果。晓茜恍然大悟,激动而惊讶地说,老师,您说的对,您说得太对了!我也异常兴奋,因为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要这事不违法不违背道德。

接下来,我再次分析了她的问题,并给予两个建议,请她选择其一并加以实施。第一个建议:既然问题是因为你没有学习画画,你可以将实情告诉你的父母,请他们支持你的想法。当然你要保证,你学画的同时,不落下自己的功课。第二个建议:接受现实,在心里放弃学画的念头,全心全意学习功课。等考上大学后,再去好好地学画。这算是一种延迟满足吧。

晓茜听了我的建议,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说她一定好好考虑,并在做出决定后付诸行动。我建议她两周后给我发一个短信,算是咨询后的效果反馈,如果有问题,我们再进行沟通和交流。她爽快地答应了。

之后,通过班主任,我和她的父母通了电话,告诉他们要尊重和理解女儿的决定。他们同意了。

我已不再梦到骷髅

两周后的一个中午,晓茜发给我一条短信,内容是:感谢邓老师的帮助,我已经决定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上大学后再学美术。而且,我现在也不再梦见彩色骷髅了。再次感谢您的帮助!

看到这个短信,我从心里为她感到高兴。真希望她能通过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让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当天晚上,我一口气写完这个咨询案例。但是,在停笔的一刹那,我却陷入了沉思。其实,晓茜梦见骷髅,是她的父母无视她的需要,无视她的爱好,一意孤行地要求晓茜必须学好文化课的结果,体现的是父母强加给孩子自己的意愿,而不尊重孩子的意愿。

类似晓茜父母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望子成龙,可是却不约而同犯了同样一个错误,那就是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忽略孩子的真正需要。就如我曾经接待的另一个咨询案例一样,一位年轻的外企白领抱怨自己过得很痛苦,她不愿意过拿着高薪,享受超好福利的生活,而愿意去做一名教师,可她却无法实现,因为这是父母一手安排的。父母费尽心机,结果女儿却感受不到快乐,这难道不是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吗?

作为学校教育执行者的老师,是否给家长讲过诸如此类的道理,是否都做到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你留心报纸杂志或者网络,就会发现,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都有不少的学校劝退一些成绩差的学生,除了很少一部分是学生自愿外,更多的是“被自愿”。这样一来,学校的升学率是提高了,可是,那些被劝退的学生情愿吗?他们的心灵深处,会不会因此留下一个无法触碰的彩色骷髅呢?

篇5

体验者:Linda Wang

软件工作室设计师&美剧达人&音乐小烧

我对音乐并不像好骨灰级发烧友般执作不过对于雷柏H3000这款无线耳机,却有着非比寻常的喜爱,一方面无线耳机非常迎合的崇尚自由的生活方式,让我的生活变得舒适而有序;另外它的轻便设计与时尚色彩也非常招人喜爱,不仅是我一相信很多潮人、小资,部对它没有多少抵抗力。

星期日 AM9:00梦幻粉色 卧室私房生活

在家中的日子总喜欢看片来打发时间,这样就能够在小卧室内享受无拘无束的周末。为HTPC配置的5.1声道音箱是基本上不开的,以免影响到家人的休息。自从H3000到来后,以前的有线耳机就被束之高阁,因为不论它音质多好,也不能满足我躺在床上看片的需求,更何况拿零食、上厕所,不中断播放难免都会错失一些精彩片断。而这一切对于以无线见长的H3000而言一部不成其为问题。

星期一 AM10:00骑士黑色 工作室友的咖啡间

H3000支持8m的无线传输,从我的办公坐位到咖啡间的距离也刚好8m,H3000不仅能够毫不间断的传输音乐,而且音质没有丝毫的下降。在咖啡浓香中调整思绪,在优扬音乐中重拾灵感,工作,其实并不那么枯燥。

星期三 PM3:00柠檬黄色 午休音乐进行时

午休的时间枕着音乐入眠是多年的工作习惯,以前线缆总会成为舒适睡姿的牵绊,而蓝牙耳机又难以保证高品质的音乐输出。3000的CD水平音质完全能够得上欣赏级水准,音色非常细腻柔和,背景音干净,正好一助“睡兴”。尤为难得的是它不仅没有线缆,就连头梁也仅由一根铁丝构成,丝毫不会弄乱了头发。

星期四 PM18:30跃动蓝色 运动时刻

在工作室内坐了快一个星期了,腰身难免会增加几分累赘,正好真趁今天的准时下班回到家中做做运动。不论是跑步机上奔跑,还是高难度的愈加,轻便的H3000一直都稳稳地挂在我的耳朵上,极细的头梁与柔软的海绵垫,几乎做到了轻若无物佩戴感。

篇6

前些天,朋友推荐了一个蒙古族小男孩唱歌的视频,他的歌声和气质深深地打动了我,并激活了我内心深处多年来对于蒙古族的兴趣和思考。我所感觉到的蒙古民族的精神气质,是将开阔、淳厚、朴实、雄浑、野性、辽远、苍凉、孤独、寂寞、凄楚、无奈等杂糅在一起的。蒙古民族气质的丰富性和矛盾性,超过中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并潜藏着一股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高贵气。这个民族对于我的魅力,不是咖啡、啤酒或茶,而是陈年的老白干。接下来我想,蒙古族气质或曰蒙古族土著文明中的一些东西,对于现代文明来说,是非常珍贵和有价值的,甚至可以成为医治现代文明中一些病症的良方。可是我不但没有看到这方子的现代化运用,反倒觉得这方子越发地被忽视,被遗忘。我不知道我的这个感觉对不对,更不知道如果对,该怎么办,于是,自然就想起了巴义尔。

我有几个蒙古族朋友,为什么只想到巴义尔呢?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是巴兄的表里,但是在我朦胧的印象中,有好几次当谈到蒙古族话题时,他都不自觉地表现出了愤懑、无奈的情绪,虽然这种表现是温温的、隐隐的,但是我察觉到了,并觉得他的这种表象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直接的根据,就是他1993年离开当代摄影学会后,又津津乐道地干起了关于蒙古族的工作。他编辑的十多本书中,只有一本不是关于蒙古族的。我要约巴兄聊聊,之前又搬出了近500页的《蒙地色彩》细读―闲翻和带着问题细读,自然是两种感觉。

从照片的角度讲,这本画册可概括为“一位中国当代资深摄影人的作品集”。他的拍摄有着国情的、时代的深刻烙印,具体地说,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学摄影时,是将艺术摄影的审美性、新闻摄影的时效信息性、社会纪实摄影的人文性及实用摄影的资料性等高度地融合在一起的。这种融合,不能简单地说其好坏,它是国情、时代的产物,它有长有短。

从编辑的角度讲,画册体现了这代人异常广泛的关怀与思考的维度。因为这代人被封闭的经历和各种个人遭遇,让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中,必然要关注、反思几乎所有的问题,政治的、文化的、人性的、科学的、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中国的、外国的……这个特点同样是国情和时代的产物,不能轻言好坏。其长处是有着很强的全息性,短处是会一定程度地损伤纯粹性和深刻性。巴义尔拍摄了30多年,他手中的好照片数以万计,然而要用这些“原料”做一桌菜的时候,他的减法便做得有些手软,致使《蒙地色彩》显得丰盛有余。

从文字的角度看,巴义尔采取的是“以文字之实补照片之虚”的策略。这无疑是一个无奈的明智选择。因为这些照片是他历时20多年在各种境况、心态下,出于各种目的拍摄的,将它们攒在一起,如果说明文字再五花八门,画册就很容易乱。为了让这本画册散而不乱、美而不浮,巴义尔还煞费苦心地找到了一条灵魂性的主线,将几百幅照片穿了起来。此线即为“蒙古草原”、“蒙古五畜”、“蒙古人”。这三大块确实高度概括了蒙古族生存和生活的基本要素,我们甚至可以更凝练地将之简化为“草”、“畜”、“人”。是啊!对于自己民族特点的概括,这个高度和准度,可能已经到了极端,而且适于人类所有的游牧民族。这个概括不管是巴义尔独创的还是他从群体智慧中提炼出来的,都将是很有价值的,也是《蒙地色彩》最独特、美丽的“色彩”。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了《蒙地色彩》中所包含的几方面的信息,但是更深层的是巴义尔思想表达的纠结和民族情感的纠结。

我重读《蒙地色彩》,不只是从摄影和编辑的角度去读,还带着“寻找民族问题答案”的目的。主要指的是“少数民族处境的尴尬”和“少数民族文明的尴尬”。仔细阅读画册文字令我感觉到,我所关心的问题,巴义尔也在关心着。

关于蒙古族处境的问题,我觉得他在画册的编辑方面和文字中的表达,总给人以闪烁其辞、欲说还休之感。诸如对于草原的被破坏和被掠夺的问题,以及蒙古族自身现存的一些问题等。见面聊天时我知道了,巴义尔在这方面有着切肤的感受和长久的思考,但是却不能顺畅地表达。我也在新闻出版界混饭多年,但是巴义尔的表达顾虑还是有点超乎我的经验判断。我猜想,这种纠结的原因,就是巴义尔秉性、经历的原因。巴义尔继承了父辈本分、温和、刻苦、学术气质浓厚的基因,他的性格不是嚣张、猛烈的,而是温文、含敛的。他7岁随父母被遣送回老家科尔沁草原,一直到21岁才回京。可是他的父亲,却在之前,在冤怨、苦累、贫病交加中辞世于草原。青少年的农牧生活,把巴义尔的血脉和自己民族的血脉接通了,但是这段生活中受迫害、受歧视、被压抑的经历,也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一生都难以痊愈的创伤。多年后,虽然伤口可能会愈合只留下麻木的疤痕,但是痛楚和对于痛楚的恐惧,却会烙刻在意识中,一生挥之不去。这种现象,几乎已经变成了中国这两三代人共性的心理疾病。20多年前我曾问摄影前辈狄源沧:“为什么聊天时多有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对社会的犀利批判,可在文章中却没有了这些呢?”他说,给他心灵造成的伤口总也不能彻底愈合,多年过后,稍微一碰还是流脓打水儿,所以他尽量回避去碰它。我觉得也可以说,历史的伤痛和心存的恐惧,使他不敢凛然无畏地再直面现实的与野蛮。他这种纠结的深层原因,可能与狄老当年的感慨异曲同工之吧。

巴义尔更深层的纠结,是蒙古族的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中的尴尬。这是他情感深处的纠结,也是蒙古族儿童的歌声让我落泪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找不到答案,就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结。

我猜测,有良心、重情义的巴义尔,他面对着自己民族独特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的海洋中被稀释被湮灭的现实,其内心的失落感,很可能像一个孩子正在失去家庭的感觉。

与巴兄聊天,他如数家珍地说着蒙古族历史上的好东西,说蒙古族的自然观、公共观的大气、合天理;说蒙古族殡葬习俗的文明内涵;说萨满教与喇嘛教的融合;说长调之美和马头琴的苍凉……但他也认为,不可能再让今天的蒙古族人再过那种原始的游牧生活了,不可能让他们再住蒙古包而不住房子,再骑马而不开车,再点狼烟而不用手机……我问他发达国家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他说了美国模式、俄国模式等,但没有一个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他说如今世上已有203种植物是用蒙古语词进行国际标准命名的,而随着草原的不断被破坏,会使很多草种灭绝,最终会损害人类的植物物种基因库。他说袁隆平的水稻就是和海南的一种野生水稻杂交培育而成的,如果这种野生水稻灭绝了,也就不会有袁隆平的那种水稻了。

令我俩最为喜悦的是,我们就“少数民族传统文明的尴尬”问题达成了一个共识,我们的纠结也随之缓解了许多。这个结论就是:人类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是不可抗拒的,在流向人类大同的历史洪流中,个人情感和一切不切合实际的愿望、努力,都将是渺小的、无能的,所以,世界上任何少数民族的古老文明的溪流,势必都会流入现代普世文明的蓝色海洋。我们没必要做那种阻止溪流入海的工作。我们要做的,该是将少数民族传统文明中的优秀基因拣选出来加以保存,在更多人的努力下,使它得到现代意义的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人类文明传统中的一部分。

阅读一本画册,与作者聊上几个小时,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并有了一点新的认识,不管我们的结论对不对,我们的内心都是愉悦的。

面对一个巨大的魔兽,我觉得知识界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冲上去拼命地拔毛、揪耳朵、挖眼睛;另一种人是不动声色地将魔兽的丑恶灵魂晾晒在阳光下,撒落在众人的脚步下。从前我只能看到第一种人,后来我才知道还有第二种人存在;如今,我照样尊敬第一种人,但更佩服第二种人。我觉得巴义尔的性格更适合成为第二种人,我盼望着他未来的拍摄和写作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篇7

就好像我也曾经套过那么多的网络平台,却看到别人的文字,透过那些字里行间的描述,看到一个人的灵魂,可实际上那些东西都是穿雨薄雾的我们未必能看得真切。

也许正因为很多事情都有一种朦胧的色彩,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很多东西都没有自信,所以才需要有更大的力量,更大的精力去投入进去,才能够把握的更好。

生活在我们面前永远都不是最渺小的,而我们自己绝食中能够有自知之明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所以当我们在看到他们的字它的时候,也会通过这样的小小西西去搜集去寻找的话是人肉搜索他们也在所不惜。

篇8

晓晓还是睡不着觉,望着洁白的墙壁发呆。脑袋里乱糟糟的,父母的呵斥,老师的?护,同学的羡慕,不知到底是好是坏,纷乱地搅成一团,像一个怪兽一样张牙舞爪地想向她扑来。要是脑袋里面的东西都清空,像墙一样的洁白,那该多好。晓晓又想到了那个满是红色的喜庆的光荣榜“苏晓晓”三个字排在第四个位置。苏晓晓看到时,心中一沉。惨了,第四名!

从小,父母对她的要求就十分严格,考试一定不可以跌出前三。晓晓是个乖巧的女孩,她不想让父母失望,所以每次都名列前茅,可记忆中的爸爸妈妈似乎从未对她满意过,从未对着她优异的成绩露出过笑脸,就算是考了第一名,他们也会拿着试卷,一眼盯着打了红叉的题目,生气地指着错题斥责她:“你就不会再细心点?这样的题也该错吗?”

晓晓喜欢画画,她想当一名自由插画家,用自己的钱买一座向阳的房子,在阳台上画画,晒太阳,多自在。可爸妈很反对画画,考试又不能加分,又浪费时间,有什么用。晓晓想起妈妈暴怒的面孔,想起爸爸生气的脸庞,想起那些的尖利的言语“整天就知道画画,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这样的态度怎能学好?”“看看你这次,第四名!”“哭,你还好意思哭!”……晓晓的心又痛了起来,那些画,那些她辛辛苦苦挤出时间画的画,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当它们散成碎片被爸爸摔在地上,踏在脚下时,它们会痛吗?梦想,所谓的梦想,就是令人伤心的黑白色吗?

晓晓不敢反抗,不敢顶嘴,不敢违逆父母。这样的我很懦弱对吗?晓晓伤心地想。

“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清晰可见,一路阳光明媚;另一条被浓雾笼罩着,隐约可以看到暗红的荆棘。我不知道该走哪条,可我好像更好奇,想要踏上那长满荆棘的路。”晓晓在日记中写到。

“苏晓晓,到我办公室来一下。”临下课前,王老师没头没脑丢下这么一句,却如重磅炸弹砸在晓晓心头。难道是没考好,连王老师也要批评我了?晓晓忐忑地走进办公室,王老师还是一脸沉稳,看不出是喜是忧。王老师见她来了,拉了一张椅子请她坐下。“晓晓,老师先代替你的爸爸妈妈向你道个歉。”晓晓吃了一惊,看着王老师恳切的目光惊得说不出话来。道歉?怎么回事?“我知道你爸爸昨天撕了你的画,还批评了你一顿,他们今天来找我是想问我你在校的表现,找出你这次失误的原因。’’“那您是怎么说的?”晓晓急切地问。“我当然对他们说你在学校的表现很好啊,晓晓,老师是想告诉你,你爸爸说他很后悔,不该撕女儿的画,他担心影响了你的情绪,影响了你的学习。”又是看重学习,晓晓心中刚泛起的感动又消失得一干二净。

“你的爸爸妈妈是很爱你的,即使他们的方式有些不恰当,但心却是真诚的。他们的严格要求是为了不使你虚度光阴,为了让你更优秀,让你变得更完美,将来的路更好走,他们不支持你画画的兴趣是因为这条路上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他们担心你受苦,担心你不能成功。所以不要责怪你的父母,就算他们爱你的方式有些笨拙,可心是不变的。”晓晓心里有些酸酸的,但她还是鼓起勇气说:“但是,比起他们安排的未来,我更想坚持我自己的梦想,创造出自己的美好未来。”王老师听了微笑着说:“梦想,并不是只有一种色彩,追梦,也不是一意孤行的旅程,坚持自己的梦想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你的父母对你的关怀与期望,你是个聪明的女孩,一定能处理好它们的关系的。记着,梦的色彩是丰富多彩的,坚持是一种色彩,但其它也很重要。”

晓晓若有所思地走出办公室,内心突然好像明亮了许多,梦的色彩不止一种,难道不是吗?

篇9

强强是谁?人们往往叫他“小贩之子夏健强”。不过在2009年5月16日以后,强强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小朋友告诉他“你爸爸上电视了”。他爸爸是夏俊峰,家住沈阳。过去三年,在新闻报道中,媒体反复提到他的儿子是个颇具天赋的小画家。曾经,这个家用家庭收入的一半来供强强去少年宫学习,而他的进步也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2013年5月7日,草根互助慈善项目《夏健强的画》新书在北京,非赢利独立出版机构“二楼”策划、编辑的作品集画册收录了夏健强自2007-2012年间15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美丽的妈妈,有胡茬的爸爸,笑眯眯的小兔子和小猫咪。透过稚嫩的笔触我们看到东北小贩一家简朴乐观的生活及强强对家人团聚的向往。

2011年,强强在武汉开过同名画展,这次新书会,他又要一次面对这么多大人。妈妈和伊能静——最早关注强强一家的 “小伊妈妈”、诗人赵丽华、导演胡力夫坐在台上讲这本书的由来,讲强强一家顽强的生活。他在台下,妈妈要拉他上来跟下面的叔叔阿姨讲两句话,一扭一退他有点害羞又坐回了座位。大人的世界依旧不讲规则,现场一个观众提出了问题问张晶:“你怎么给孩子讲述他父亲的故事?”伊能静有点诧异地说:“孩子也在现场啊”,迅速地起身拥着孩子去了休息室。曾经有小孩子把强强推倒导致轻微脑震荡,强强没有还手。他只是个单纯的孩子,而残酷的世界欠他太多。

没有人对这些画进行刻意的拔高,我们也无权动用成年人的审美对一个12 岁孩子的画妄加评判,绘画对于他来说甚至没有开始。但是正如吴虹飞在序言中所说:“强强让我们知道,无论人活得多卑微,多痛苦,内心单纯的光芒和温暖的色彩能帮助我们撑过贫瘠、寒冷的冬天。”《夏健强的画》会通过网络销售,数量和金额完全公开透明,画册销售所得全数捐给张晶及两个城管家庭。会现场谈到城管和小贩这两个对立的身份,伊能静很理性,“善恶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问题。希望有一天我们关注他不是因为这是谁的孩子,我们期待是未来的艺术家夏健强。”我们都在期待,让艺术的属于艺术,社会的属于社会。

篇10

现为《民族画报》蒙古文版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91~2002年为理事),200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庆典之际被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迄今已发表文字类作品近300万字和数千幅图片。采访的专题摄影报道多次获业内奖项。

已出版书籍:

《蒙古写意――当代人物卷一》,1998年,图文书,民族出版社;

《蒙古写意――当代人物卷二》,2001年,图文书,民族出版社;

《蒙古写意――当代人物卷三》,2007年,图文书,民族出版社;

《蒙古写意・人物卷――陈志农画说老北京》,图文书,合编,民族出版社,2003年;

《蒙古摇篮――额尔古纳》,2005年,图文书,民族出版社,列入当年、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9部委实施的《知识工程――中华全民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烙刻――记忆中的影像》,图文书,2006年,作家出版社,2011年经《像素》杂志评选,列入“中国摄影史上最值得收藏和阅读的40本书”之一;

《永远的骑兵》,2007年,图文书,民族出版社,列入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人民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

《蒙古写意》系列摄影明信片,北京市邮政管理局,2009年始;

《呼伦贝尔大草原》,2010年,图文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满洲里》,2011年,图文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蒙地色彩》,摄影画册,486页,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1年。